时间:2024-04-02 11:47: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光伏行业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尽管受到国际油价下跌以及海外一些贸易救济措施的不利影响,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光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高纪凡2015年1月23日在瑞士达沃斯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高纪凡说,国际油价的连续下跌给光伏行业带来波动,光伏企业的股票价格下降,行业对持续投入的信心受到一定影响,但他认为这些影响只是短期的。随着未来油价的回升,全球有着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再生能源的共同意愿,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前途十分光明。
他分析说,目前在很多地区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达到了平价电力的水平,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
他说:“从未来更长的时间来讲,太阳能将成为全球最便宜的电力能源。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同太阳能行业结合起来将构成一个智慧能源体系,在能源的生产,输送和使用等各个环节效率将变得更高,能源互联网的时代肯定会到来。”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2014年6月在北京成立。作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理事长,高纪凡介绍说,中国光伏行业经历了过去两三年的行业洗牌,已经走上了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2012年是中国光伏行业最艰难的时期。在中国政府的关心下,中国市场在2012年之后快速启动,快速发展,2013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2GW,2014年也保持在该水平,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特别是领先的企业在制造业方面能够继续发展,同时下游行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光伏行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规模都得到了提升。
谈到日前美国裁定再次对输美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反补贴关税问题,高纪凡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企业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的裁定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中国光伏行业将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申诉和应对。”
高纪凡说,美国的裁定并不是按照中国的成本体系做出的,征收的“双反”税率太高,不符合实际情况,在产品的具体定义方面有不合法的情况存在。他说,“我们光伏行业将共同努力,可能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进行交涉,或者在其他贸易组织里申诉,尽力改变这些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行为。”
高纪凡认为,此次裁定的背景是中国光伏行业在全球地位的提升。从市场份额来讲,中国光伏行业在全球竞争中已经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常态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他建议中国光伏企业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管理和技术能力积极拓展“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进行本地化生产以规避“双反”,这也是中国光伏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之路。
高纪凡表示,光伏行业协会任重道远,面临较大的期望和压力。我们希望把协会建成一个在行业内有凝聚力,在中国有权威性,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组织,促进中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让中国的光伏行业在与海外的合作中,无论是贸易,还是海外投资,甚至在资本的合作方面能取得双赢和多赢的局面,这样才能使光伏这样一种低碳的可再生能源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价值。
关键词: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兼并重组
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能利用率持续过低,产能过剩依然突出
自2006年以来,我国多晶硅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06年时的产能利用率为71.75%,但随后几年发生了大幅下降,到2012年的时候产能利用率为33.16%,2013年小幅增加至45.23%,总体来说我国多晶硅产能严重过剩,需要加快治理,恢复行业秩序,推进并购重组。目前多晶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发展趋势良好,但仍需加快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2011年多晶硅行业的 为64.21%,2012年为78.41%,多晶硅行业整合已见成效,但为了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仍需进一步进行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多晶硅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光伏组件行业也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中小型企业纷纷退出。2012年我国光伏组件的产能为45GW,而2013年光伏组件出货量约为29GW,产能利用率为64.4%,产能过剩十分明显,同时光伏组件价格也在持续大幅下跌,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纷纷退出。
我国光伏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第一,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带来了一波光伏投资潮,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自然造成光伏行业产能的过剩。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过去地方政府业绩考核注重GDP数据造成的。[1]第二,我国国产的多晶硅与国外先进的多晶硅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制造高纯度的太阳能光伏用的多晶硅需要先进的技术水平,多晶硅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我国企业进入较晚,资本和技术实力还比较薄弱,生产多晶硅的成本比国外高出不少,再加上最近几年欧美各国在国际市场大肆倾销多晶硅,进一步加快多晶硅价格的下跌,国际多晶硅价格从2011年的50多美元/公斤下跌到20多美元/公斤,下降一倍多,这对我国国内的多晶硅行业冲击很大。第三,下游需求的突然萎缩和多晶硅行业的退出壁垒最终造成了全行业的产能过剩。过去我国生产的光伏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发展模式仍然是以出口为导向,欧洲市场大约占总出口的80%。随着欧洲主要国家,比如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逐渐削减光伏补贴,再加上欧债危机的爆发,欧洲光伏市场出现快速萎缩,欧洲对我国光伏产品的需求快速减少,下游需求的突然减少沿产业链传导至上游的多晶硅产业。第四,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恶化了局面。[2] 2013年12月欧盟对我国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案终裁,除价格承诺企业外,对我国光伏组件及电池征收47.7%-64.9%不等的双反税,已于8月6日生效的价格承诺继续有效,承诺企业增至121家,包括新加入的27家,占我国对欧盟出口总额的80%左右。
(二)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迅速扩大,但对外依赖度仍较高
2012年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出现了大幅萎缩,再加上美国和欧盟对我国光伏行业的反倾销反补贴制裁,我国光伏行业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为了保证光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如两批"金太阳"示范工程,同时上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光伏装机规划目标至20GW,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等。
同时由于科技进步导致的光伏系统投资成本的不断下降,我国光伏应用市场迎来了迟到的春天,2012年新增装机量达到 4.5GW,同比增长 66.7%,累计装机量达到8GW。但是即使如此,我国光伏行业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需求这个大的背景还没有转变,当年国内市场的需求仅占总需求的19%,还有81%的需求由国外市场支撑,对外依赖度过高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行业持续整合,大量企业纷纷倒闭
2012年我国光伏行业发展陷入困境,国外市场迅速萎缩,导致全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光伏组件和多晶硅价格不断下滑,大量企业亏损进而出现大量企业发生倒闭。一方面,光伏行业从多晶硅到电池片、电池组件的价格不断下滑,多晶硅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且退出壁垒高,导致我国将近90%的多晶硅企业停产,同时生产光伏组件的企业也出现大量亏损,企业经营压力剧增,破产风险加剧;另一方面,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反补贴制裁使得我国光伏出口大幅下滑,而欧盟市场占我国光伏市场的80%左右,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光伏企业的经营风险、破产风险。无锡尚德的破产更是给我国光伏行业敲响了警钟,这是我国首个宣布破产重整的大型光伏企业。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一)加快兼并重组,推进行业整合
1、恢复行业发展秩序,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光伏行业出现全行业的产能过剩,有的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没有国际竞争力,需要进行整合,同时从行业全局出发,对全行业产能扩张与产量增加实施严格把控,使得产能与需求保持适当比例。[3]
2、重组形成几家大型的产业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建立有序合理的市场环境。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横向兼并或者沿产业链进行纵向并购,形成大型的光伏产业集团,增强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加强利润监督,规范竞争行为,维护合理的市场价格,保持企业生存发展所需的合理利润率,为技术进步与品质保障创造空间。
(二)完善政策扶持,启动国内市场
目前,受欧盟和美国市场的萎缩和反补贴反倾销制裁,我国光伏行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快速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是应对此种困境的有效措施。[4]
1、尽快解决光伏发电的并网问题,是快速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重要条件。并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光伏市场发展的桎梏,无论是集中式的光伏电站还是分布式的光伏发电设备,都存在着并网难的问题。其中,集中式的光伏电站难以并网是因为我国电网建设落后,智能电网建设刚启动,短期内我国的电网不能满足西部大规模光伏发电所需输电配套设施的要求;分布式发电是因为企业与电网方面在上网电价、交易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等问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2、逐步完善补贴机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目前我光伏发电享受补贴主要分为项目初投资补贴和以发电量计量的电价补贴两种,补贴机制双轨并存,这种补贴机制不利于我国光伏行业的长远发展。初始投资补贴在光伏发电市场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初始投资补贴的激励作用就会失去,这是因为初投资补贴只是针对项目投资并不约束项目运行,很多项目在拿到补贴后由于运营管理不善根本未能实现项目规划发电效果,使补贴资金并未发挥其预期作用。所以,对光伏发电部分的补贴双轨可以统一为电价补贴,此种补贴模式将开发商的收益与发电量挂钩,既能够保证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商有稳定的收益,又能刺激开发商加强项目运营管理,使补贴资金应用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魏政.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3(6):15-25.
[2]何青青."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J].企业导报,2012(8):109-110.
[3]鲍文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经济与管理,2013(4):80-82.
摘要:中国在世界光伏产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虽然光伏产业产能巨大,但市场却严重依赖国外且光伏企业“技术空心化”严重,大多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造成成本和品质与国际同行无法抗衡。本文从国家、地方等方面讲诉中国光伏企业兴盛所需要的环境。
关键词:光伏;多晶硅;欧债危机;自主创新;扩大内需
在世界光伏产量排行榜上,美国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后来被日本所替代,再后来被欧洲替代,最后被中国替代。“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2007~2010年连续4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世界15大太阳能电池厂商里面,中国大陆和台湾占到了9个,国外占了6个。2007年以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
中国光伏产业产能巨大,而市场却严重依赖国外的现状为行业快速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忧,再加上中国光伏企业“技术空心化”严重,大多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造成成本和品质与国际同行无法抗衡。进入2011年后,随着欧美经济衰退,债务危机升级,国际市场增长速率明显放缓,这就造成了国内产能的增加和国外市场需求之间严重失衡,中国光伏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整个2011年,全国光伏厂家有近70%倒闭或处于停产状态,近20%的厂家生产负荷不足50%。2011年年报显示,无锡尚德亏损超过10.067亿美元,英利亏损5.098亿美元,阿特斯2011年仅第四季度亏损就达到了5990万美元。
光伏产业链中,一直有“拥硅者为王”的说法,然而多晶硅企业也随着终端市场的萧条和产能的扩张变得风光不再。2010年国内多晶硅产量是4.5万吨,2011年达到9万吨,增长100%,而同期需求仅增长了25%,从2011年5月开始,多晶硅价格急剧下降,从每吨70万元迅速下降到20万元左右,跌幅近70%。其实早在2009年,多晶硅就被定位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但由于当时的暴利和行业的红火,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最终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目前多晶硅市场价格仍维持在每吨20万人民币左右,但多数国内企业的成本在每吨40万元左右,好一些的企业也在每吨30万元,仅有少数企业能将成本控制在每吨20万元以下。而国外同行,如德国Wacker的成本在每吨16万元的水平上已经保持了多年。这就造成了2011年10月份以来国内多晶硅企业全面停产的景象。从现在的情况看,即使市场在未来能够恢复,多晶硅价格也不可能再回到每吨40万以上了,20万左右的价格足以使国外及国内的行业龙头开足马力,满足市场需求。20多万元的市场价格将会使国内大多数企业无法选择复工。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工生产设备的锈蚀和老化会使企业彻底陷入停产,而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不会停滞,很多新技术会出来并投入运用,这就会为停产中的多晶硅企业雪上加霜。而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随着市场的好转、技术创新的运用,竞争优势会愈发明显。
光伏行业过度投资,产能过剩已经引起高层重视。2012年3月5日,总理在两会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确表示,“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光伏、风能等产业盲目扩张。”这一方面表明中央对国内光伏行业盲目发展的严重不满,同时也是保护现有光伏企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措施。
中国光伏企业如何在内外交困中找到转机,是需要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和企业自身共同思考的问题。然而,既已进入寒冬,相信春天也不会太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等着被冻死,唯有裹紧棉衣,强身健体,方有机会迎接温暖春天的到来。而且情况也没有糟糕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事实上,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只是相对的过剩,全球的装机容量仍然是逐年增长的,只是最近几年产能的扩张速度超过了市场的增长速度而使整个行业显得过剩。光伏行业的光明前景还是为大家所共识的,行业面临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一旦世界经济的大趋势向好,人们会将目光从自身生存重新转移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考虑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这个时候光伏作为绿色、可再生能源就会真正爆发起来,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前期扩张严重的企业会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国内光伏企业要在这次危机中渡过难关,除了企业自身在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加强管理和增强融资能力等发面苦练内功之外,还需要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能够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帮助陷入泥潭中的光伏企业战胜危机。
国家层面上需要出台更有力的扶持政策,扩大内需。通过加速推进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加大力度支持光伏建筑一体化,进一步扩大光伏装机容量。近年来,我国光伏能源利用取得了积极成就,2011年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2GW,占我国产量的20%。这意味着以往我国产能90%的出口量已经降至80%,国内市场明显增长。然而相对于欧美主要国家,我国光伏市场发展总体上还显得滞后,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与发展现状,与我国世界第一的光伏组件生产大国不相匹配,与巨大的能源消耗不相匹配,更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压力不相匹配。对于中国这样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未来能源矛盾将更加突出。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的环境容量,要解决能源瓶颈就更加困难,因此发展清洁的新能源就成为未来十年中国能源领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适时、动态增加和扩大国内光伏装机容量,充分挖掘行业潜力、释放企业热情,促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光伏组件价格进一步下降,再加上我国光伏发电每度1元的上网电价政策出台,国内光伏市场全面启动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在资源配置、税收、融资等多方面对当地的光伏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和帮助。当然,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中,企业是永恒的主角,“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在行业面临危机时,企业自身必需修炼内功,在困难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多渠道融资能力,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品质,缩小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光伏产业 福建
一、福建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非常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2007年4月起,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2010年)》《太阳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7-2009》,《福建省新能源振兴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包括推进公共应用,奖励自主创新,推广ED和光伏产品,对产业实行优惠的财税和用电政策,鼓励优先采用省内生产的LED和光伏产品,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福建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矿山开采、粗晶冶炼、精制提纯、晶体制作、硅片切割、扩散印刷、组件封装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0年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约200亿元,其中LED外延片和芯片产能占全国50%以上。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漳州云霄、龙岩永定、泉州晋江和南安、莆田城厢等光电园区。
工业硅。福建硅矿资源丰富,产量约占全国的9.4%,世界的6.7%,是国内乃至世界上品位,纯度最高的矿区之一,这为当地较低成本获取多晶硅原材料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福建省的硅石资源丰富、品位高;而且小水电站遍布全省各区,由于丰水季节电价较低有利于与硅矿资源配套,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福建省的初级硅提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目前省内硅材料生产企业多集中在硅石资源与水电资源相对丰富且配套的山区县,尤以三明、龙岩地区为主。2010年福建有各类工业硅冶炼企业40多家,工业硅年产量约10.85万吨,产能20余万吨,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工业硅生产地。
多晶硅材料。目前,福建省还不能规模化生产太阳能级硅材料,均由省外国外采购。2010年福建多晶硅产量614吨,仅占全国的0.14%,世界的0.04%。福建的企业、科研单位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一直在探索采用物理冶金法从工业硅中提取高纯度硅相关技术。长期以来福建多晶硅提纯技术落后,2012年8月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承担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提纯关键技术研发及检测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项目通过验收,项目成果已在福建亿田硅业有限公司获得应用,大规模产业化在即。
太阳能电池制造。福建晶硅电池目前不具备规模生产能力,但非晶硅薄膜电池有优势,南安市三晶电力阳光有限公司,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台资企业创辉,金宝利公司等一批光伏电池企业先后建成投产,2009年福建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达500兆瓦。福建LED和光伏产业专业园区建设已进入,企业超150家,产值超100亿元。全省12个专业产业园区,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及云霄,华安,长汀等地,区域性光电产业聚集效应显现。福建光伏产业链正逐步完善,发展规模也跃居全国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建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上游有多晶硅生产企业、硅片生产商,中下游则有阳光大地等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自2011年以来,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光伏市场需求下降,这对福建光伏产业造成重创。在困境面前,只有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光伏产业才有可能得以突破重围,健康发展。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今天,人们不得不越来越依赖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今后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能源的主体。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是资源丰富,且不会枯竭,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过程不耗水,光伏电站建设不受水资源制约,可以在任何空闲土地上、特别是可以在沙漠土地上建设光伏电站。其次是光伏电池安装建设简单,装机规模灵活,运行管理方便,既可以利用空旷场地进行建设,也可以与建筑物结合建设,几乎不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提到至2015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新增太阳能热水器40万平方米,2015年累计保有量达100万平方米。太阳光伏制造业方面到2015年福建省要实现LED与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产值达600亿元。但欧债危机及美国的光伏电池“双反”案件势对福建省这一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只有加快启动国内市场,才能走出困境。
太阳能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用途广泛。福建海岸线长、岛屿多,太阳能可供应岛上居民用电和渔民出海打鱼使用。城乡公交亭使用太阳能的棚顶,既能遮风避雨,又能充电照明。太阳能还可用于农村灌溉用电,解决景区、偏僻农村用电难,也可用于城市夜景工程,既经济又省力。
2011年我国光伏安装量达到2.2吉瓦,首次突破吉瓦级,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安装国。从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产业基础等各方面来看,我国都已具备了加快启动光伏市场的条件基础。而迫切需要生产生活用电并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农村市场,则成为光伏内需的新增长点。
光伏系统初始投资成本及发电成本大幅下降。2008年,国家批准的4个上网的光伏系统上网电价是4元/ k W h。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底和2009年初光伏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使光伏电站建设的初始投资大大减少。2009年3月,国家能源局启动的特许权招标结果,产生了1.0928元/kWh的上网电价,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不像早些年那样高不可攀。并网型地面光伏系统和附加在建筑物屋顶的光伏系统初始投资已经下降为2万~2.5万元/ k W p,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上网电价已经接近1元/kWh。离网系统的初始投资,也已经下降到约4.5万~5.5万元/kWp。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主要供应两大应用领域,一是电站建设与商业供电,一是居民消费品及照明应用。目前电池组件价格的下跌总体有利于下游应用产业降低成本,增强其产品竞争力,延展应用领域等。太阳能电站发电成本目前已降至每千瓦时0.8元,预计未来仍将持续下降。虽然与煤电0.2至0.3元的发电成本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从环境成本及成本趋势等综合分析,太阳能发电已日趋现实。一旦通过提高太阳能转换率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最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中国光伏业将彻底完成从政府补贴型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整个行业才能迎来变革式的大发展。
三、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同国外相比在总体生产水平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福建没有高纯多晶企业,光伏应用市场弱小,即外销工业硅――购进高纯多晶及电池片――外销电池组及太阳能产品(太阳能灯及工艺品),市场、原料均高度以来外部,市场风险大。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存在核心技术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而产业链的发展与产业前景关系密切。其主要表现以及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 、生产数量巨大,国内消费较小。虽然现在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厂的生产能力较大,但其成品主要出口,国内的需求并不是很大,这就势必造成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同时也就制约了光伏行业的发展。福建的光伏应用市场。我国生产的太阳电池连续5年96%以上出口,国内安装量不足2%~4%。2009年我国当年安装量约占全球2.2%,累计安装量只占到1%左右。目前省内光伏应用产品基本是太阳能灯系列,以外销为主。
2、 主要材料需进口。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板,而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材料为晶体硅,在目前就技术而言,我国的硅生产能力虽然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大多数还是需要进口,然而成品加工完毕以后又大多数出口,这就造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应用市场发展出现极大的不平衡,极大严重阻碍我国光伏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国外对光伏行业的一系列政策等都会给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带来直接影响;
3、 光伏技术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相比国外而言,我国的光伏技术比较之后,另外,虽然国家近几年的投入资金研发的力度比较大,但是总体比国外还相差甚远。再者,在国内对光伏行业的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国内大学中开设与之相关专业的本科学校共计两所。这就造成了相关的专业人员的短缺,从技术方面极大地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四、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资源日趋匮乏,可再生能源逐步为人所重视的今天,光伏产业前景依然被看好,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那么,靠什么来复兴光伏产业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扶植,这就相应的给光伏发电企业带来了又一个春天。对于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1.加速启动国内市场
随着2014年1月23美国第二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意味着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国际光伏市场的状况将难以持续,政府必须着力扩大我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支撑。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结构的70%左右,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发展光伏发电势在必行,国内需求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2011年我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20×104kW,仅为欧盟新增容量的1/1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发电上网发电的比例较低,除了技术水平因素外,太阳能发电并网消纳不足更多是体制原因,是体制性过剩。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无疑具有优势,最大的优势在于广阔的市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需求增量大,而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例微小。太阳能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有太阳照耀的地方就有太阳能资源,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是分布式应用,应该采取与用户用电相结合的方式安装光伏系统,低电压接入配电网,实现就近开发就近利用,不应该集中建设大型光伏发电,以远距离高压输电方式利用,或者说至少在近期不应该以这种方式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
2.推进行业兼并整合
解决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必须经历行业整合,这是一个残酷的过程,也是一个重生的过程,政府应该拯救光伏行业,施以必要“援手”维持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地位,不能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使其受挫。我国太阳能产业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维持领先地位是使我国在新能源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同时一些龙头光伏企业已经存在“大而不倒”的问题,光伏产业的兴衰已经影响到银行贷款、当地就业、地方税收等方方面面,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必将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受损、失业增加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不过,“救市”不是救企业,而是救行业,政府应该在光伏企业整合过程中,尽量把手从企业当中抽出来,将企业的优胜劣汰交给市场决定,只要加强行业指导即可。
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危机本身也是机遇,面对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境,光伏行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转换效率,通过技术取暖来度过寒冬。光伏发电技术包括光伏电池材料、光电转化效率、光伏电池生产装备、光伏系统集成和建设,以及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等等,目前这些技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全球的差距并不很大,但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要使我国光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要加大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力度。福建省太阳能产业发展重点:一是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重点发展低成本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工艺技术及其关键设备、高光电转换率的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发展太阳能发电、太阳能LED一体化、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离网型太阳能发电模块化产品,支持开发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推进太阳能光伏专用玻璃、电池生产辅助材料、组件封装用相关辅助材料、照明器件等配套产业发展,发展硅锭和硅片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以及封装等光伏制造设备,形成晶硅铸锭、硅片切割、电池组件、光伏发电产品、辅助材料及装备、工程设计施工与应用产业链,逐步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制造设备省内配套。二是太阳能发电设备。重点支持开发或引进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100亿元,其中LED500亿元,太阳能光伏600亿元。
4.转变政府补贴方式
光伏发电与常规电力相比经济性较差,目前尚缺乏市场竞争力,要通过优化资金使用,以有限的补贴带动尽可能多的光伏发电,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竞争机制,促进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达到可以与常规电力相竞争的水平。近年来推动的“金太阳工程”就是以投资补贴的方式支持用户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应尽快调整新能源产业政策,把政策重点由过去的扶持产业转到培育与扩大国内新能源市场方面,促进新能源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均衡发展。要改变补贴方式放大带动效应。将光伏发电补贴方式从补贴装机改为补贴发电量,从补贴发电端改为补贴用户端,补贴发电量可避免虚报装机、以次充好,补贴用户端相当于降低了部分销售电价水平,可比补贴发电端效率提高数倍。
参考资料
1、魏政,于冰清:《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3(6)
2、邓洲:《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存在的问题、障碍和发展前景》[J].中国能源,2013(1)
孤岛效应就是当正常供电因故障或停电维修而中断时,各个用户端的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未能及时检测出停电状态而将自身切离城市供电网络,而形成由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和周围的负载组成的一个电力公司无法掌握的自给供电孤岛。一般来说,孤岛效应可能对整个配电系统设备及用户端的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现状
近几年太阳能直流负载系统如交通信号灯、景观照明、装饰照明等,以草坪灯、庭院灯、小功率路灯为主,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并逐渐向室内地下停车场、楼道灯等24小时照明的交流负载系统应用方面发展,在节约能源方面可取得较好效益。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仅在国内部分地区,尤其是市政能源建设薄弱或者公共电力供应不能到达的地区得到应用,如在内蒙古、新疆等风能资源丰富、光照强烈、日照辐射均衡的地区得到了较快发展,而北京市响应绿色奥运的精神,在新农村建设中将郊县约2万盏的路灯更换为太阳能灯具。
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存在问题
(1)在技术方面核心技术受控于其他国家,产品成本高。2007年9月的《中国光伏发展报告》称,中国光伏产能列世界第三。虽然国内光伏发电产业产品组装能力居世界第三,但是将硅原料提纯成晶体硅、晶体硅铸锭切片,以及发电的逆变控制等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中国的光伏发电产业实质上是在为国外企业“代工”,这也是国内光伏产品价格始终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为缺乏核心技术,目前国内太阳能产业链已经形成这样一个“怪圈”:中国廉价出口硅金属,国外企业提纯后高价卖给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国外企业再购买电池,然后制成各种终端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2)在市场方面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两头在外,即上游的多晶硅材料和最下游的应用都在国外。国内生产的太阳能电池98%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都能生产比较好的多晶硅,我们国家也能生产,但产业程度不一样、技术含量也不一样,我国现在真正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距离国外先进水平还差的很远,现在依然没有特别成熟的企业。
(3)在环境方面污染问题日渐突出,虽然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但太阳能上游的组件和硅原料加工却是高污染行业。太阳能薄膜电池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会排出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等尾气。特别是四氯化硅,如果不做处理,就会溶解变为盐酸等物质,污染土壤。与很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一样,欧洲国家无法承受在本国生产的负面影响,所以中国才得以成为太阳能世界制造中心。
(4)在产业方面由于产品长期出口,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内的企业往往各自为战、组织松散,在需要一致对外的时候难以统一。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以前并没有注重行业内的合作,在遭遇反倾销危机时产业协调一致非常必要。但实际上,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里却并没有一个公认的行业组织和协调机制来协调大厂之间、大厂与小厂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仅有的几个省级光伏产业协会能够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结论及建议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需要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通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实现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突破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瓶颈。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1)积极研发创新技术。如着力开发“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降低光伏发电系统成本,这是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之关键。“第三代”光伏发电成本,即“4倍聚光+跟踪+太阳能炼硅+晶体硅(P型或N型)+薄膜”技术的光伏发电成本,成本的降低必将有力推动光伏发电产业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
(2)通过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促进薄膜电池等太阳能光伏电池核心技术研发。鼓励优势企业进行高纯度硅料等核心技术和薄膜电池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使国内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发展逐步摆脱核心技术在国外的格局。
(3)制定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技术经济和环保门槛。为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太阳能光伏电池相关产业投资必要的技术经济和环保门槛,避免“遍地开花”的乱象,鼓励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环境友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光伏;政策;技术;市场;创新
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光伏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光伏产品制造成本的快速下降,推动了全球光伏应用的发展并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促进了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了能使中国光伏产业得到健康稳定发展,就需要整个产业在资源整合、规范行业秩序、完善扶持政策、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开发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
1 发展光伏产业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油荒、煤荒、电荒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凸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伴随着传统能源的利用,我国的环境危机将进一步恶化。
1.1 常规能源资源储量有限但消耗量却在持续增加
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蒋承菘曾经说过,一直以为中国地大物博,其实,物却是稀薄的“薄”,而不是广博的“博”。按人均资源拥有量计算,中国的资源状况确实令人心忧,但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资源消耗仍在超速增长。
1.2 常规能源的开采及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现今,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愈来愈大,便给自己的生存环境造成种种影响,引起森林、土地的破坏,大气、水的污染,甚至破坏生态平衡。我国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应对能源需求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可再生的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和部署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重要意义。
2 光伏产业的问题
中国光伏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产业链不断完善,制造成本持续下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光伏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光伏产品制造成本的快速下降。推动了全球光伏应用的发展。但我们要清楚的看到中国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存在核心技术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低、产能过剩等问题。
2.1 产业链发展不平衡
受到技术、政策、资金等多项因素的影响,我国光伏产业链尚未达到平衡,各环节利益分配呈现失衡状态,产业链各环节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我国光伏产业大部分原材料还是来自于欧美,电池和组件的制造,主要来自于中国和台湾,高端产业链的分布仍然在欧美。一旦欧美国家减少对中国原材料的供应,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2.2 光伏产业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不利于产业发展
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原材料的发展速度,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原料-硅缺乏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问题,国际供货合同的价格迅速攀升,由于两头在外的产业格局,硅原料缺乏对我国的影响尤为严重。尽管晶硅组件的价格持续下降,光伏发电成本逐步向自由市场化靠拢。
2.3 我国光伏应用市场仍未完全打开,相关的扶植政策相对保守
太阳能电池虽然优点很多,但制造成本较高,发电成本远高于不计环保成本的燃煤火力发电成本,为促进行业发展,我国近年来也颁布了诸如“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等扶植政策,政府仍然认为急速成长的光伏市场处于试验性阶段,有关工程项目的目的仍然是用于示范。总体来说对光伏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显得相对保守。
2.4 创新能力不强及人才壁垒
光伏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领域,需要半导体、化工、机械等领域的相关人才,面对快速发展的光伏产业,会对专业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但目前来看专业人才的自身技术及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3 光伏产业的发展对策
3.1 资源整合,规范行业秩序
强化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与行业管理工作,避免低水平项目的重复建设,防止行业内的无序恶性竞争,推动企业间的合作和联合,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技术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导产业有序、可持续发展。加大新建及扩建项目的审批力度,合理控制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增长速度和质量,选择少量多晶硅材料生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减少条件不成熟项目的盲目启动现象,加快太阳能电池及其材料制造设备的开发速度,尽快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3.2 加大对产业的指导与扶持力度
加大政府对太阳能电池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太阳能产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完善生产工艺、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制造及应用成本,为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资源,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减少一次性资源的消耗。扩展融资渠道,推进骨干企业进入股票市场融资的进程,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
3.3 加快多晶硅材料的产业化
加大对多晶硅产业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工艺完善、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尽快突破千吨级多晶硅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形成节能、低耗、环保、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多晶硅材料生产体系,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壮大我国的多晶硅产业,提高我国多晶硅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4 完善政府补贴政策,开发国内市场
评估光伏发电的潜能,扩大其目前的光伏发展计划,并采取新措施支持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新措施应结合更多的市场机制,有清晰的执行细节和评估程序。有理由相信,上网电价补贴方法能够帮助我国光伏市场实现健康成长。
3.5 加快培育新兴市场
未来光伏市场占有率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进入美国市场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这个市场的增长前景和市场法律法规的稳定还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面对未知的欧洲市场环境,加快培养新兴市场对于我国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3.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加强技术创新投入,加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设备、原材料先进技术的研发,鼓励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针对国内产业的薄弱环节,优选部分项目予以重点支持。鼓励太阳能电池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培育一批技术创新型企业和研发中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3.7 加强国际合作
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是全球合作的主要领域之一。作为光伏制造大国,中国在利用自身的光伏制造能力为国内光伏市场提供安全的设备供给的同时,也能够从国际合作中获得其他益处。在国际合作中往往遇到诸多壁垒,例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潜在的贸易欺诈问题等。中国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相关制度的建立,引导国内外企业及机构进行健康、公正、公平的合作与交流,保护贸易双方的合理利益,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翟书斌,张全红.发展经济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0.
【关键词】 光伏产业 贸易摩擦 技术创新
我国光伏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各国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对象。美国于2011年10月率先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立案调查,于2012年10月双反终判成立,裁定的反倾销税率高达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欧盟于2012年9月针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由于欧盟占我国光伏出口比例达60%,影响程度大过于美国双反。根据欧盟委员会草案内容,欧盟对我国反倾销临时平均税率可能达47.6%。贸易摩擦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巨大,只有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掌握核心技术、探索新的产品市场,我国光伏产业才能保持稳定的发展。
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历程及问题
1、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光伏产业刚起步,相关研究尚未深入,因此光伏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这一时期的特点呈现为技术落后、产量小、应用不足。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是中国光伏产业的进步时期。这一时期企业数量增多、电池产量增加、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光伏电池生产和组件加工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大规模的光伏产品远销海外。具体来说,2005年,国内第一个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建成投产,拉开了中国多晶硅大发展的序幕。2007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制造国。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8GW,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持续位居全球首位。2010年和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出口产品占其总产量的比值分别为98%和90%,仅有极少部分应用于国内市场。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光伏产品大量销往海外,极大地依赖于国际市场的产品需求。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美欧双反调查给中国光伏产业盲目扩张产能、投资过剩的局面敲响了警钟。贸易摩擦带来的沉重打击深刻地揭示出反思光伏产业存在问题的必要性,暴露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
(1)对外依赖性高,国内应用市场狭小。借助于“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巨大的需求下快速发展壮大。中国光伏产品2011年的出口额为358.21亿美元,其中对欧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6.95%,对美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共占比达到63%。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进出口额为298.5亿美元,由于受贸易摩擦的影响,出口额同比下降了35%。可见,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光伏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备受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重视。2012年中国多晶硅年产能为15.8x104t,约占全球市场当年总供给量的73.28%;光伏组件产能为37GW,占全球市场当年总供给量的90.81%。如此巨大的产能无法全部释放,光伏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据硅业分会的数据,2012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6.4x104t,产能利用率仅为40.50%;而光伏组件产量为23GW,产能利用率为62.16%。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我国光伏产业还存在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同质化”。在众多光伏企业中真正拥有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只有2%~3%,缺乏创新力的企业只能采取低价销售策略,从而拉低了行业整体的利润率。
(3)偿债能力差,财务风险高。光伏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稳定、持续的资金供给是产业做强做大的后盾。近年来随着全球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快速下降,光伏产业进入产能扩张期。我国主要的光伏企业,如英利、尚德等纷纷大举扩充产能,以期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在此过程中,这些企业为了快速释放产能,纷纷大规模借贷融资。然而,由于银行业银根收紧,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上市融资困难等因素,光伏行业普遍遇到的“融资难”问题,纷纷出现了债务危机。
二、美欧与中国光伏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影响
1、光伏贸易摩擦的原因
(1)经济原因。欧盟本身也在新能源光伏产业进行补贴,2009年欧盟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国家行动计划”模版,将能效目标和可再生能源落实到各个成员国。在“可再生能源指令”的指导下,欧盟各成员国纷纷以本国法律的形式制定各自的支持性政策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诉讼显然有失公正。究其根本原因,仍然是欧洲经济还未摆脱债务危机的影响。为了挽救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欧盟不得不对威胁本联盟产业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加以限制,首先是保证本经济体的产业得以发展,就业得以扩大,经济得以恢复,再来谈贸易自由化。
(2)政治原因。光伏产业作为新兴能源产业,具有环保可再生的特点,是各个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还能实现能源供应结构调整,确保能源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就业岗位。新兴能源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双反能够对中国崛起起到一定的压制作用。可见,欧美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护才是欧美对华光伏双反的根本原因。
2、贸易摩擦对光伏产业的影响
(1)加剧光伏产能过剩。2012年底,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1GW,相对于2011年的27.9GW增长了11%。从近几年来较大的增长波幅来看,光伏应用市场主要在政策驱动下发展,全球装机规模已接近100GW。2012年中国光伏制造的产能/安装量比值为10.5,高出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2015年,全球和中国的此数值降到1.7和7.7。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下,光伏产品价格急剧下降。在价格、利润已经濒临冰点的时候,发生了中欧双方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无疑是对中国光伏产业最致命的一击。
(2)缩窄出口市场。首先,从数量上看,2010年和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分别为1082KW和2100KW,两年的出口量分别为1030KW和1820KW,分别占产量的95.4%和86.7%。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品极大依赖国外市场的事实。其次,从出口额上看,2011年光伏产品出口额358.21亿元中,56.95%为对欧出口,5.7%为对美出口,两者共占出口额的63%。由上述两方面的事实可以得出,欧美市场消化了一半以上的中国光伏产品。因此,贸易摩擦将严重打击支撑中国光伏经济发展的出口市场。
(3)打击就业市场。近年来,在大量民间投资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光伏企业,同时逐渐吸收了相当规模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问题。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然而,美欧发动的双反调查导致大量中国光伏企业停工停产,数十万工人失业,若该问题解决不及时或效果不佳,则有可能引发其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4)加速产业整合。产能过剩、行业增速迅速下滑导致众多光伏企业资金链紧张,濒临停工停产甚至破产倒闭的危险。美欧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自双反调查以来,众多光伏企业难以抵挡压力纷纷停产或倒闭。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仅有8家企业尚在开工运行,由于大量库存积累,多数企业处在亏损运行的状态。这样严峻的形势势必会加速中国光伏产业的重新整合。
三、中国光伏产业规避对华贸易摩擦的对策
针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对外部市场依赖、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偿债风险高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从短期、中期、长期等三个主体层面提出中国光伏产业规避对华贸易摩擦的对策,以期被相关主体采纳,达到实现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短期积极应诉,积极斡旋
作为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两大贸易经济体,美欧也担心对中国的贸易调查会引发相互之间的贸易大战,从而进一步影响其他领域的贸易活动,对双方经济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为了快速从经济危机中恢复,各方都不愿意看到贸易纠纷持续扩散的结果,因此中方应积极与美欧方面谈判,从劳动力和规模经济两方面进行抗辩,证明海外光伏贸易并不存在倾销的事实。
2、中期大力扶持,推进整合
以“双反”案为契机,加速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光伏产业整合。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之后,中国光伏产业已经进入了兼并整合期,应让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发生作用,推动光伏产业的合并重组,从而形成一批掌握自主核心技术、高效率生产的光伏企业。同时国家要在技术创新上给予支持,做好核心技术的保护工作,提升中国光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长期提升技术,扩大规模
缺乏核心技术是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屡遭国外“双反”的根本原因,政府应加大对光伏产业链上游环节的补贴,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加强对企业研发工作的支持。企业也应努力改变当前核心技术由国外掌控的局面,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光伏产品大多出口海外,国内市场尚未打开,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仅国内市场就足以消化中国光伏企业的产能,帮助企业实现规模增长。因此,从长期来看,光伏行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四、结语
目前,全球光伏产业与市场已融为一体,未来将是一个大市场。光伏产业出现的贸易壁垒对各国都不利,合作才能共赢。中欧、中美贸易量之大,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相互依赖之大,应该容得下双方各自的定位。现如今,贸易摩擦不但搅乱了双方的战略定位,更带来切实的经济损失。美欧需要冷静审视自己的战略意图,及时调整行为方式,重回合作与协商的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 刘勇:WTO反倾销协定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 黄辉:中欧贸易摩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李岗、李惠瑛:后危机时代中欧经贸关系[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1.
[4] 郝洁:欧债危机下的中欧贸易摩擦新动向、趋势及应对[J].国际贸易,2012(11).
[5] 邓宗豪:中欧贸易摩擦及其发展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3).
[6] 任丽华:中欧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28).
自我国光伏行业的危机爆发以来,多方分析究其根本是光伏行业缺乏“产、学、研”的结合并亟待加强对技术和应用两端的创新。日前,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意见》同时指出,在扩大光伏发电应用的同时,控制光伏制造总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毋庸置疑的是光伏行业已步入整合期,而此时,进行大肆“购物”的就有汉能,7月,汉能就成功并购美国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而此次对GSE的并购,就使得汉能成为全球首家实现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大规模量产的公司,占据了薄膜光伏技术的最前沿。同时,以五大电力及中广核、三峡集团、国机、中航等为代表的央企当下也在光伏民企“吃力”之际迅速抢占光伏电站市场。
今年8月,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在山西大同举行。首次由中国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能源部联合主办,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主办,团中央支持,北京大学承办的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就将全球各地大学生们对零耗能建筑的理解,把节约、智能的生活娱乐方式融入到绿色建筑中,给太阳能的发展带去了一缕清新。可以说,此次竞赛落户中国无疑是我国重视新能源应用推广,切实履行节能减排责任的具体体现。
转型发展太阳能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在SD大赛期间就充分表达了对我国太阳能发展的巨大信心。他认为2012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了1.01亿千瓦,而太阳能发电技术商业化应用正在稳步启动,这些都表明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时代已经到来。他提到,中国政府提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太阳能,结合建筑节能,加强光伏的发电应用,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这正是太阳能竞赛的宗旨和理念,也是太阳能竞赛在中国落地和生根的重要基础。
作为SD的承办城市,大同市市长李俊明就表示大同将调整其产业结构,坚持以煤为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在发展新型能源上,大同以这次SD大赛为契机,以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为目标,加强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的节能,突出新能源产业的引领地位,打造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基地。此次大同的转型规划就对不少“新能源示范城市”以及积极响应转型号召的粗放型城市起到转变发展方式的带头作用。
在新能源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国外在新能源的发展上就积累了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以能源自给率是156%的丹麦为例,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会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凤起就认为其受到北欧电网的支持的成功就给中国一个启示就是整个能源系统的改造很重要。他提议,原来我国的电力系统是以燃煤机组为主,火电系统为主来进行运行,用其它辅助能源进行调峰,天然气也很少。但是假如以可再生能源作为主力,要把原有的燃煤机组作为调峰,这个电力系统必须进行改造,电价也必须进行改革。
美国驻华大使馆环境科学技术卫生处秘书欧阳兰就给予了一些美国在光伏领域的发展经验总结,她介绍说,一开始,美国对光伏的研究就很积极,新的产业毕竟具有高风险,所以美国政府就支持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进行相关的早期研究。第二步就是扩大市场规模。让城市的发展尽可能地用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同时国家对新能源的利用进行鼓励,形成产业信誉以及新能源的标准投资组合,再对太阳能的运用普及进行对太阳能电板租赁方式的推广。
太阳能企业正逐步复苏
参加SD大赛的大学生们在会议期间就十分好奇光伏企业的运营现状,他们中的不少人就在为未来进入太阳能领域做职业规划。而经历了两年“光伏洗牌”的光伏大佬们就总结了当下我国光伏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才能在这场战争中“活命”的经验。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就认为未来降低发电成本是光伏大发展的核心,而路径则是通过行业革新。“过去2年光伏的萎靡不振就是因为无法创新。”他举例说出国参加展会,看到的全是中国的买卖方,这就是很重复的成本投资,劳民伤财。真正有用的办法是要中国尽快推进产业更新,企业的扩张要通过创新来加大市场规模。他同时建议地方政府要有如同招商引资一样的动力和激情推动光伏企业的合并引进。
成立仅6年就做到了多晶硅行业里全球三甲的保利协鑫执行总裁舒桦就指出现在行业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就是资金短缺,再就是许多光伏企业缺乏企业责任,他强调新能源的产业发展一定要绿色环保并建议说,要规范行业就需要从产品质量和整体运营上进行约束。
太阳能热能领域的专家日出东方董事长徐新建就提出了“大光热”的概念,他的想法是要扩大太阳能的产业边际,打开工业用热的市场。他认为未来太阳能热发电将是新能源行业的生力军。同时他谈到说,太阳能热能企业要围绕渠道做,对商的需求较大。而对于光伏来讲它的潜力不仅是电站,未来的潜力市场应该是独立的家用电网。
在两年间几经波折的晶澳太阳能副总经理武廷栋就谈到现在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是全球的贸易保护的抬头,另外国内也在涌现地方保护主义,在不同区域,不同省份的政府从各自利益的角度出发,做出相应的政策或者是行动,或为地方的利益,或为产业,从整个产业或者是行业的角度来讲,未必是好的决策。以晶澳为例,两年间他们就不断地通过自身的努力,技术的创新,新市场的拓展,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武廷栋认为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技术的改进,自主的创新,包括新兴市场的拓展,才能活过来,并且他表示“未来这个行业会活得更好。”
光伏产业的政策新动向
作为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就表示推动整体光伏产业的发展核心要靠企业来实现。要让企业认识到:发展光伏企业是为了给社会带来价值。同时也要意识到企业创新发展的时间长,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提高。中国需要学习欧洲在新能源上的发展经验,在技术进步上下功夫。从商业创新这一层面来说,企业应当考虑不是单纯地做光伏,要同时结合其他能源,比如电、光热、地热等,形成一套商业运转体系。
他同时还谈到,就我国当下的光伏行业状况来讲,行业的自律和协调性还有待提高。企业要更多的对应用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现在不少的中国企业大多还处于卖设备的阶段。梁志鹏进而谈到政府对于光伏方面更是要对行业发展长期提供服务方面就包括:1、做到电网的接入和运行;2、对于目前的行业境况进行补贴办法的探索;3、政府要有效地进行市场的监管。
针对大家关心的能源利用方式的推广上,梁志鹏就说:分布式能源利用方式确实比较好,其经济性较高,或会优先发展分布式,但这种选择并不排除集中式。在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上,德国就存在土地限制,而中美的条件较为接近,我国则要对分布式发电进行相应的配套。他总结,光伏当下正处在“边干边学”的青年期,要有应用和市场才能发展起来,怎么补贴,政府还需要创新。在市场端则需要在未来让大众在太阳能板的购买上更加便民同时更具商业价值。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更是认为中国的光伏市场有待进行二轮启动。他介绍说国家能源局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们的装机目标是1亿千瓦,今后几年都是超过10个GW的国内装机。从顶层设计来讲,到2030年整个能源需求达到50亿吨标煤,2050年达到52亿吨,可再生能源在2050年,在整个能源需求里占到40%,在电力需求里可再生能源达到60%的比例,光伏发电可能装机要达到10亿千瓦。这是它的基本目标,火力发电将要从现在占到整个电力供应比例的72.5%,下降到30%左右,而这中间,光伏发电跟风力发电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表示,现在光伏行业要解决的问题是:1、促进光伏的优胜劣汰;2、行业融资办法的建立;3、过去对行业的启动太快,不少企业存在质量问题。质量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解决行业问题。
王斯成还预测未来光伏的发展趋势是逐步的平价化,不再需要补贴,和火电相平,到2020年市场会有200亿的规模,届时可做到平价水平。
德国国际经济合作组织(GIZ)的穆斯文就介绍说:在政策补贴上,德国政府认为如果我们给一定的补贴,使得特定的投资吸引私人投资者,我们就能成功。他也赞同梁志鹏的观点,并认为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补贴应该有所下降,最终会有一个逐渐退出的路线图。如果为了吸引私有投资者,还可以降低一些风险,降低繁文缛节,提供非常可靠的补贴,会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非常有吸引力。
近期更是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和国开行正拟联合发文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相关文件最快将于9月上旬出台。该政策最大亮点在于支持自然人在自家屋顶上建分布式光伏,并且国家可以提供一定的贷款,根据目前披露的消息,借款规模可低至5万-50万元。
以小见大的太阳能建筑
8月11日,被誉为“太阳能建筑奥运会”的2013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在大同举行。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赛队、华南理工大学赛队和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赛队获颁此次SD赛事的冠亚季军。从他们的建筑作品中可以看到,各个赛队在这场赛事中都充分运用了他们的创意与智慧,不仅在房屋造型、室内空间布局上有不俗的想法表现,更是在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中水系统以及智能家居各个环节上都进行了非常人性化的设计,让节能技术与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有机的结合。近一个月以来,这20所节能、宜居的被动式能源房屋都别具一格的伫立在大同,形成一道绿色风景线,吸引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总监理查德·金作为美国能源部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创始人和负责人就表达说其做SD的初衷就是要把组件建得更加可靠一些,同时教育市场,看市场有怎样的潜力,什么能够让消费者更加有意愿来购买。他提到说,SD中国结束后,美国加州也将举办其新一轮的美国版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SD中国的大赛组委会主席于平荣就评价此次活动说:三年来,13个国家,22个队,35所学校,20多万的参观者,上亿人通过媒体知道了SD,此次活动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功。他表示,在创新技术上,至少上千万的人知道了新能源与节能的结合已经可以使一个房屋的能源自给自足,通过这样一个国际赛事,也让大众认识到这些技术的结合可以如此优雅和艺术。
在参观过20所形态各异、主旨明确的太阳能屋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就感慨说,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推动了大同的转型发展。同时,他也强调在活动上看到很多中国的设计和国外的设计,并认为,在细节上,我们还应当多学习。
中国光伏产业一个根本的致命伤是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内需严重不足,这需要政府用力改革。
身处困厄的中国光伏产业6月再遇坏消息:欧盟委员会6月4日宣布,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临时税率将维持6个月,此后欧委会将决定是否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一旦征收,该关税将持续5年。
中国光伏产品90%出口,60%销往欧盟,12%销往美国。如此高的税率,征收时间如此之长,让中国光伏业情何以堪。
遇此困境,中国光伏产业该如何自处?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需政府加以援手,据称中国政府也正积极地研究制定光伏产业的财政补贴政策。但对光伏产业来说,政府有其可为之处,也有不需可为的地方。
光伏产业目前的“惨状”很大原因正是因为政府作为过多造成的。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光伏企业大干快上,重复建设,产能严重过剩。面对有限的市场,同行业之间不惜恶性竞争,不断压价以争夺市场份额,转脸又向政府索要补贴,以弥补因低价损失的利润。政府的有形之手造就了中国光伏产业的繁荣昌盛:短短几年时间,光伏产品产能占到全球产能的70%,但也给欧美国家针对光伏产品“双反”提供了借口。此次中国政府再出手,恐怕就要坐实倾销之名。
行业有景气也有低谷,正如四季之轮回,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行业调整有利于优胜劣汰,造就更优质的企业。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光伏市场萎缩,欧美时有光伏企业破产,但在中国,除在美国上市的尚德电力因美国股市相关制度宣告破产外,还尚未听闻有其他光伏企业破产消息。有政府兜底的光伏行业,市场机制就很难充分发挥作用,看似一团和气,其实反而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对当前的光伏产业来说,政府袖手旁观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一是可以堵住欧盟质疑倾销的嘴,二是落后产能该淘汰就淘汰,不能在市场上立住脚的企业就应顺应潮流让其破产。惟其如此才能涌现出更具活力,更有竞争力的企业。
中国光伏产业一个根本的致命伤是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内需严重不足,这需要政府用力改革。光伏电站在国内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并网困难,技术问题需待时间解决。但更致命的问题是,目前我国电网建设一家垄断,对消纳光伏电站的电量积极性不高。作为唯一的中介商,国家电网既是光伏发电的最后买单者,同时也是评判光伏发电是否合规接入电网的评价者,运动员兼裁判员的身份,使得光伏电站完全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地步。同时,光伏电站并网的手续也极其复杂,从地方级的发改局到最高级别的发改委,层层审批,费时甚长,企业积极性严重受到影响。对此,政府可以做的是,打破电网建设的垄断局面,消除行业管制,使光伏电站有真正的市场需求,才能带动其上游产业的更健康发展。同时也要简化光伏电站的并网审批手续,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尤其是现在分布式光伏电站更着眼于个人或单位自用,审批手续更需要简化。
因技术原因,光伏发电的价格要高于火力发电,这正是各国政府在发展光伏产业时给予补贴的主要原因。但国外的补贴多针对终端用户,进而再反哺相关企业。但我国的补贴多针对企业,同时,终端需求也多为政府采购,难免就会有企业钻政策空子。如有些光伏企业就会利用“金太阳”工程骗取补贴,这会给诚信经营的企业造成巨大伤害,同时也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创造需求,培育市场,也在政府可为之列。
薄利之刃越来越钝,郭台铭欲在代工模式之外,另辟一条新路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跳楼、侵犯劳工权利以及代工低利润等问题困扰着郭台铭,鸿海纯代工模式受到挑战。近日,美国非营利机构公平劳工协会(简称“FLA”)报告称,富士康存在数十桩严重侵犯劳工权利的行为。苹果表态支持FLA的调查报告,富士康接受这一调查结果并表示要整改。但更需郭台铭思考的是,替苹果公司代工的利润只有2%。
于是,谋变成了必然。除了收购夏普10%股权,郭台铭还转战房地产行业,在国内多个城市拿地建房,3月初的消息表明,郭氏将投资76亿元在长春CBD的核心区建城市综合体。而郭氏最大的一个动作,便是投资千亿进军光伏产业。
显然,郭台铭欲走出为他人做嫁衣的困境,进行一场模式大变革。
搅局光伏业
郭氏挺进光伏产业的举动,被业内称为“搅局者”,因为千亿投资,无疑会带来光伏产业的“大洗牌”。
去年鸿海在江苏盐城成立富昱能源科技(阜宁)有限公司,初步投资为3000万美元,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此前,郭台铭还与国内最大的多晶硅企业保利协鑫合资成立了大同新能源项目,计划投资900亿元,两个项目加起来,郭台铭计划在内地光伏领域投资超过千亿元。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光伏行业上游多晶硅企业的利润率远高于下游的组件企业。一些下游组件企业也正在努力向上游扩展,以求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富士康并没有涉足上游,而是从事需要大量人力的装备组装项目,这是富士康的核心优势所在。但它与保利协鑫的合作,就将光伏业的产业链几乎完全覆盖了。
太阳能协会理事长孟宪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富士康此前生产光伏电池,有雄厚电子工业技术积累。在目前的情况下,光伏以外的大企业和大财团进入,像富士康这样拥有先进技术和资金的企业,能够彻底把中小企业打垮。
我国光伏业经历了一个自然无序的发展过程之后,进入调整阶段。据公开资料,去年我国光伏产能达到40GW,产量达到21GW,出口16GW,国内组装仅2.8GW,产量产能过剩严重,行业到了拐点。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认为,一方面,对于光伏产业内的其他企业,这些新进入的资金无疑进一步增加了行业的竞争压力,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将更加艰难。另一方面表明,光伏产业虽然暂时步入寒冬,但是未来的发展潜力依然十分巨大,这是很多资本进入光伏产业的原因所在。
据权威机构调研,到2016年,全球光伏将达到50GW,国内会超过10GW,光伏产业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种情况下,资本密集进入光伏业,寻找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就如同在熊市寻找价值严重被低估的企业一样,静待光伏业牛市到来。
鲇鱼效应
多位专家表示,富士康进入光伏业引起了“恐慌”,除了对其他资本的示范效应,还有鲇鱼效应,富士康将在光伏业洗牌中起到重要作用。
现在光伏业处境不妙,大批企业倒闭,行业利润大大下降。光伏业的发展,从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光伏业的迅速发展,是地方政府主导下发展起来的,没有国家的规划和审批,地方政府在追求GDP和政绩的利益驱使下,大量上马光伏项目。尤其是光伏业拥有高利润和巨量订单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各地上马光伏项目的热情当头一棒,但也没有遏制住各地上马光伏项目的热情,直到大批企业倒闭,企业库存猛增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告诉记者,光伏产业真正的繁荣期尚未到来,市场空间依然十分巨大。其次,目前光伏产业的低谷也正是整合的大好时机,一些具备实力的企业进入光伏产业或者扩大光伏业务,是为了在光伏产业复苏之前抢占先机。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来说,目前正是投资光伏产业的最佳时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钱平凡表示,富士康拥有巨额的资本和人力优势,进入本来已经风雨飘摇的行业,必然会导致行业洗牌,提高行业门槛。富士康投入千亿资本,必然会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拥有非常大的产量,再加上富士康的人工成本优势,必然会对业内其他企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不但大量没有优势的企业会倒闭,许多有单方面优势的企业也会进行改变,不排除有互补优势的企业会联合起来,形成产业集团以求生存。
亚美能源投资的集团“抱团取暖”的做法印证了钱平凡的说法,2月18日,山东巨皇新能源、金正大国际、山亿新能源、山东山泰集团、山东电安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台湾鼎笙国际光电集团等14家新能源企业与一家房地产企业在山东合资成立了一家新能源企业亚美能源投资集团。
巨皇新能源表示,“眼下光伏市场的情形不理想,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润已经严重缩水,成立合资企业相当于抱团取暖,集团旗下包括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合作不但可以形成价格优势,还可以拿到大的光伏项目。
经营模式求变
鸿海年报尚未,但其去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利润192亿新台币(约合40.7亿元人民币)。相比苹果几百亿美元的利润,低得可怜。郭台铭必须寻求突破。
郭台铭一系列的动作,已经透露其意图。如果甘于代工,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一流企业,郭台铭也未必甘心。位居世界500强的鸿海一直缺乏底气,而拥有自己的品牌,是打破这一局面的利器。
3月27日,夏普公司宣布向鸿海集团出售约10%股权,以获取669.1亿日元(约合50.7亿元人民币)增资。不过郭台铭以鸿海集团旗下四家公司鸿海精密、富士康、鸿准与Q-Run分别认股4.06%、2.53%、0.65%和2.64%的形式出资。鸿海将超过日本生命保险公司,成为夏普最大股东。
据介绍,夏普引入鸿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已不堪巨额亏损,去年一年的赤字额已创下了夏普公司成立100年来的最高纪录,达到了2900亿日元(约合223亿元人民币)。夏普需要资金、需要伙伴来改善经营提升市场。这个时机对郭台铭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说是抄底进入。
另据记者了解,苹果电视即将生产,鸿海旗下的奇美面板不符合要求,而韩国三星、LG的面板价格又太高,要拿下苹果更多的订单,双方合作更有优势。
据悉,之前,鸿海已经买下索尼的大部分电视组装业务,鸿海同时还持有台湾面板厂奇美电子的股份,不过这些不足以增加鸿海在产业链上的优势。因为与夏普相比,奇美电子缺乏面板制造领域的先进技术,而与夏普达成的交易则弥补了缺失的一环。
据媒体报道,除了购买夏普股权,夏普还会向鸿海转让技术,因此,鸿海在代工苹果产品方面将有更强的优势,而不至被韩国公司获得全部订单。郭台铭旗下公司掌握面板技术后,就不再是纯粹代工,已经包括技术输出方面的业务,增加了更多的盈利点,并有了向苹果要求更多利润的砝码。
据太原海关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全省光伏产品出口仅有1.4万美元,这在同期全省出口总额中几可忽略不计。而来自我省商务厅的数据则显示,2011年,天能出口额尚为1163万美元;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大幅下滑至622万美元;今年8月基本停止出口。
龙头企业尚且如此,省内其他光伏产品出口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据统计,山西省内其他光伏企业2012年出口额超过50万美元的屈指可数。其中,2006年成立的山西纳克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12年的出口额也仅为125万美元。
“这是每个新兴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秦海滨认为,未来这样的贸易摩擦还会经常发生,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危机不一定就是坏事,而是会加速行业整合速度,也会为天能以及国内其他大型企业的发展带来一次新的市场机遇。
现在,天能已经由过去单纯依赖欧洲市场逐步向南美洲、澳洲、南亚等新兴市场转移,再加上国内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出台,新兴市场的份额会随着当地政府对新能源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加强逐渐显示出来。天能和全国光伏行业企业都面临同样的环境挑战,“只要活着,就会有继续发展的信心,及时抓住迎向未来行业发展的机遇与转折。”
“承诺”不等于“救命稻草”
此番中欧双方达成的“价格承诺”虽然峰回路转,有助于稳定欧洲光伏组件产品市场,对于绝大多数参与价格磋商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少企业在欧盟市场上遭遇“灭顶之灾”的可能,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承诺”未必就是“救命稻草”。
对于本次“价格承诺”中的执行难点,价格承诺执行方面的专家、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向东就认为,除了众多参与企业让监管难度空前加大,需要中国企业和协会创造先例之外,碍于企业的经营模式特殊性,产品价格波动明显,第三国产品的竞争强度将会加大。
根据协议,从2013年8月6日到2015年年底,欧盟将按照从价、从量的原则向中国企业提供光伏出口配额,配额总量约占欧盟市场的一半左右;出口价格将定在每瓦0.55欧元到0.57欧元之间,同时中国输欧产品年总量不超7GW。
然而在全国150多家应诉光伏企业中,仅有94家获得此市场配额。在这份有着94家“幸存”企业的名单中,细心的人会发现,榜上有名的大多是像力诺光伏看齐的大企业,且分布地多集中在浙江、安徽、江西一带。
“对欧洲出口,原本就是大型企业占主导。7GW的配额限制意味着欧盟订单将更集中到有限的大企业手中,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配额。”青岛捷诚太阳能光伏有限公司负责人陶训圣认为,“11.8%或许还可以与客户商量,共同分担,但已经麻烦重重。如果升到47.6%,那就完全没有回旋余地了,我们跟欧洲本土产品相比,将完全丧失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对于中小型光伏企业来说,通过这次“双反”调查,欧洲市场已经渐行渐远,面对如此重压,即使奋力一搏也很难改写被淘汰的命运。反而对那些有一定实力的大企业来说,这是扩大市场份额的一次时机。
天能董事会秘书曾坚强也认同这样的说法,“这个时候就看谁真正有市场、有品牌、有技术和实力了。经过这一次洗牌,大批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而一些大的企业会迎来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
对此,天能表示 “早已做好准备”。首先,新兴市场已经成长起来,出口重点已经转向澳洲与南美洲等地,不再单纯依赖欧洲市场。其次,国内市场已经列入公司主要发展目标之一。“这样的布局也能反过去倒逼欧美市场,给他们增加一定压力。”
光伏过剩是否必然
我省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潞安集团、国际电力等企业为核心,涵盖全产业链的光伏产业发展格局,共有光伏生产企业26家,约占全国总数的4.4%,主要集中在太原、长治、晋城、朔州、大同等地。
从资源方面看,我省具备了太阳能辐射和硅矿资源优势。以长治为例,仅平顺县的硅储量就在50亿吨以上。全省全年日照时间为3000小时,为太阳能光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地理优势;从技术方面观察,地处太原的中电科第二研究所,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多晶硅片铸锭炉等设备,可与进口设备相媲美;而天能从建厂初始就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尤其与中科院建立了我省首家光伏工程和器材研究中心,目前已经拥有23项发明专利和2项省级科研成果。此外,潞安等煤焦企业的转型,还为光伏产业带来了资本支援。
不过,即使我省光伏产业在制造水平、产业体系、技术研发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现有的光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较低、创新研发薄弱,加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占主导地位,光伏业发展还较为缓慢。
光伏行业已经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本次欧债危机导致的美国与欧洲“双反”两次大冲击,很多新入企业早已遍体鳞伤。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我国光伏产业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对此问题,秦海滨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所谓‘过剩’是相对于整个市场因欧债危机导致的市场需求暂时调整而发生的相对过剩,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必将经历这一阵痛过程,比如煤炭、钢铁和汽车行业。欧美国家在本国经济情况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就会采取贸易壁垒措施。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多数国家都把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作为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战略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所以未来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有量的积累,才可能引发质变。”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山西省内的光伏企业普遍希望政府可以从重视和保护我省光照资源、扶持能真正带动地方税收和就业增长的本省骨干光伏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闲置荒坡、荒地、公共建筑空置屋顶以及在各级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太阳能路灯、景观照明,并优先使用本省骨干光伏产品来加速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步伐。
“多条腿”走路
根据工信部于2013年7月中旬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正式,并对规范光伏行业发展、扩大国内应用市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做了统筹部署。
《意见》认为,随着我国对美韩多晶硅“双反”初裁、中欧光伏“双反”和解方案初步达成、国内光伏市场加速启动等,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不断改善,下半年我国光伏产业整体发展有望企稳回升。
山西省经信委产业政策处处长李志松认为,我省应该立足全局从长远考虑,引导集聚、扶优扶强、打造品牌,加快推进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抢占全球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发展制高点,并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多方资源,启动本省市场,摆脱市场困局,促进山西光伏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我国中电光伏、阿斯特等光伏企业均在海外设有工厂,而经历了此番行业洗牌之后,国内不少处于第一梯队的光伏企业也打算在海外建厂以规避贸易壁垒。
不过,关于在海外建厂是否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的问题,我省大多业内人士态度较为保守。他们认为,现阶段以欧债危机为代表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尚未真正消除,是否在海外建厂还需要视市场变化来及时调整全球战略布局,不会贸然考虑海外建厂,而是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多与国内外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展开学研合作,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山西建设光伏产业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提高我省光伏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关键词] 阳光电源;光伏危机;价值分析;结论
[中图分类号] F276.6 [文献标识码] B
引言
伴随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光伏产业进入了需求不断萎缩、供给持续增长的产能过剩期,也就是所谓的光伏产业危机。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急转直下,光伏产业危机愈演愈烈。然而,在光伏产业危机持续升级的过程中,特别是欧美“双反”制裁对中国光伏产业致命性的打击下,作为光伏产业链中关键一环的阳光电源公司却逆势增长,呈“蓝海”趋势,并于2011年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阳光电源为何可以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其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又有多大?文本针对企业内部环境、产品、市场、竞争四个方面对阳光电源进行公司价值分析,通过分析,在解释其在光伏危机中的优异表现的同时给出阳光电源公司值得投资的初步评估。
一、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是对企业内部的控股结构、战略定位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一)控股结构
通过对阳光电源上市信息的分析,结合阳光电源公司2013年第一季度报告的数据,得到2013年第一季度阳光电源控股结构如下表一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阳光电源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曹仁贤持有尚格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10.44%股权,即曹仁贤的实际控股数超过40%;此外,解限售日期为2014年11月2日。
从股本构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超过53%的股份为限售股,其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实际控股超过40%,可以表现出阳光电源公司股本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且从股东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公司具有很大的前进动力与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在流动中的普通股中,稳定机构投资者占比大,也表现出外来投资者对阳光电源公司前景的相信。
(二)战略定位
阳光电源公司的使命是“致力于清洁高效,让更多人享用绿色电力”,定位于专注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电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并力争成为全球一流的新能源发电设备及系统接入方案供应商。
从企业的定位及战略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定位与发展战略是长远的、稳定的、具有雄心的,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有连贯稳定性,再结合企业立足于国内光伏逆变器龙头地位的自身发展现状与“低碳”化的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笔者相信,阳光电源的发展具有十分辉煌的发展前景与动力。
二、产品分析
阳光电源的产品主要有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分布式电源三大块。其中,光伏逆变器是其核心产品,除此之外,风能变流器与分布式电源丰富其产品多样化,分散风险。
作为核心产品的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而近期欧美的“双反”制裁都是针对电池和组件的,并不对逆变器构成直接影响,由此也使得逆变器在光伏产业链中保持很高的景气水平。此外,作为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国内龙头,阳光电源始终保持其在核心产品领域的高额研发投入,在产品的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由此使得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产品的性能优越,具有很强竞争优势。
三、市场分析
拥有良好的产品不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成功,我们根据阳光电源公司年报数据统计产品的出货量情况,再结合当前产业中国内外形式,分别对阳光电源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进行分析。
(一)国外市场
欧美“双反”制裁虽是针对电池和组件的,没有对逆变器构成直接影响,但是由于逆变器市场是伴随整个光伏产业发展而发展的,欧美市场对下游光伏产品的订单锐减使得整个光伏产业发展受阻,间接影响了逆变器的国外市场。然而,与其他光伏产品相比,这种影响较小,且随着光伏产业的逐渐复苏,国外市场需求在可控的范围内波动。据有关数据统计,2013年欧洲市场份额将降至50%,中国市场份额提升到30%,美国、日本、印度及南非等新兴市场将分摊其余20%。由此可得,在未来,国外市场的份额会逐步降低,且趋于分散,新兴市场占比增大,但总量保持相对稳定。
(二)国内市场
今年来,为应对欧美“双反”制裁,拯救国内光伏产业,国家相继出台光伏产业的支持政策,刺激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国内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将会大规模增长。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五年中国光伏市场的装机总量将在全球装机中占有重要比例。国外市场相对稳定下,国内政策扶植所带动的光伏产业需求则是新增市场。而阳光电源公司作为国光伏逆变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龙头企业,必然将在剧增的国内市场需求中受益,公司的发展拥有广阔的空间。
四、竞争分析
随着光伏危机的逐步升级,中国光伏产业制造领域遭受重创,大批相关企业纷纷倒闭。与之相对应的是光伏逆变器却保持着相对高的发展活力。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市场迅速增大,在原有竞争者不断扩张业务的基础上,许多光伏企业纷纷开始转型,从单纯的制造领域跨越到应用领域,由此使得光伏逆变器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一)传统竞争者
传竞争者包括中达电通、山亿新能源、北京科诺伟业、艾索新能源、西安爱科等公司。它们的特点虽然某一企业会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份额突增,但其总体市场竞争力相对稳定。
(二)新兴竞争者
新兴竞争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光伏产业兼并重组、光伏产业转型。
1.产业兼并重组。以兆伏新能源为例,2012年初兆伏与艾索合并,2012年底光伏逆变器巨头SMA收购其72.5%股份,同年经兼并重组后的兆伏新能源获在光伏逆变器排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阳光电源,成为阳光电源的重要竞争者。2013年1月国务院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光伏产业兼并重组和优化升级”,由此可以预见光伏产业兼并重组将会更加频繁,更多企业选择强强联合来分占国内逆变器市场。
2.转型企业多来自于原有光伏制造领域企业,纷繁转型企业的出现,使得逆变器市场的产品趋于饱和,激烈的产业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下降,在成本下降弹性一定情况下,企业的利润水平逐渐降低。
(三)竞争带来的影响
激烈的行业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一再下降,对阳光电源财务水平造成很大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行业竞争所形成的产品价格下降使其利润额大幅下滑。然而阳光电源凭借其自身的竞争优势,占据高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较高的营业额,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四)阳光电源的竞争优势
虽然阳光电源面临着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但是其拥有十分明显的竞争优势。
1.强大的研发能力。阳光电源公司一直重视产品的研发,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科研方针,不断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在纷繁的竞争中以其技术创新以及产品质量在同类产品中趋于领先地位。
2.品牌效应。作为行业龙头,阳光电源在竞争中体现出其品牌优势。在相同价格情况下,在纷繁的产品选择中拥有更多的顾客,提高销售收入,获得更多利润。
3.稳定、巨大的市场份额。长期以来,阳光电源一直稳定占有光伏逆变器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龙头的地位,巨大的市场份额使得阳光电源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结论
(一)阳光电源在光伏危机中表现强劲主要得益于产品与市场两个方面
首先产品本身的特性使其免受欧美“双反”制裁的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保持相应的稳定性;另外企业技术的先进与自身产品的优越性也保证了阳光电源在产能过剩的光伏危机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说,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保持相对稳定,再加上国家政策促进国内市场的逐步膨胀,为阳光电源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二)对公司价值分析得出阳光电源值得长期投资的结论
1.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低碳”化的未来能源发展趋势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调,得益与光伏危机下国家对核心技术新能源的支持政策,与企业长远、稳定的战略定位是阳光电源巨大发展潜力的前提。
2.从产品来看,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以其本身的特性在动荡的产业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再加上阳光电源自身产品的优越性,使得核心产品与主营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巨大优势。
3.从市场结构来看,未来光伏逆变器的国外市场的份额会逐步降低,且趋于分散,新兴市场占比增大,但总量保持相对稳定;而国内市场的需求将会逐步膨胀,产品的市场具有很大的空间。再加上风能变流器市场的稳定,企业未来产品的市场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