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

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

时间:2024-04-02 11:47: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

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方式教学;解决办法;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工具,人们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学习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要学习计算机就必然离不开计算机教学。在中学、大学我们都有计算机课程,必学的一门就是计算机基础。作为一名职高计算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计算机教学与传统教学一些融合点和分歧点。也对计算机教学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刚开始从教的时候用老方法灌输式地教学,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听,大多数学生都是沉默的,以为这是课堂纪律好的表现,然而能有多少知识进入学生的大脑呢。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学效果远没有想象得好。

一、传统教学的特点

教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大教育家孔子就教育大家要温良恭俭让。传统教育的特点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手放好,腰坐正,认真听讲,学生在听讲的时候不能讲话不能乱动,不然就会招致老师的批评。

传统教育有其好处,就是老师认真讲解知识,这样的话如果学生认真听讲会有很大的收获。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学生的创造性就不能很好地得到锻炼,学生就是机械的知识接收器,就像复印机一样。

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具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好的一面很好理解,既然这种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存在就说明有其合理性。在古代社会,当时没有什么科技,物质贫乏,这种条件只允许产生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只有一些贵族和一些意志力坚定的人(这些人能克服物质条件的束缚去寻找老师进行求学)才能有机会读书识字,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传统教学模式进步的一面。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活动的主导力量。学生必须跟随老师的步伐,以老师为中心。这样的话就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提高。学生就会产生依赖性和僵固的思维模式。这对于传统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是极其不利的。

二、传统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让人们越来越感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计算机教学被引入课堂,传统教育中出现了现代知识,那就是计算机知识。这就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现象,那就是现代的高科技计算机技术出现在传统教学中,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高科技的计算机教学。这既在传统教育中有了知识的突破性,也让计算机教学融入传统教育。

计算机是人类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人们使用工具更好的体现(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够发明和使用工具)。计算机的发展很迅速,但也是一步一步进行的,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使用不同的电子器件,比如第一阶段就是使用电子管作为其主要的核心部件。

计算机科学进入课堂是一种突破,它被当作一种新的知识引入课堂,对于我们这个教育体系来说是一种加强,就像一个女人嫁进了丈夫家,这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这是一种进步和加强,也是历史的必然,当然也会产生一些不适应性,比如大家的生活习惯、人们的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大家都必须做出调整和让步,这样才能找到新的平衡,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生活在一起。计算机科学“嫁入”传统教育也是这样,大家都必须做出调整、妥协、让步,只有这样大家才能达到一种平衡。只有这样计算机科学才能很好地融入传统教育,其中的调整很多,比如可以加大学生的上机实习和锻炼。

三、计算机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的优越性

传统的教学具体地说也有新知识,那就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数理化等西方知识,也有传统的语文等知识。计算机技术一进入课堂就体现其极大的优越性。学生很喜欢计算机这门科学,首先,计算机技术是社会各个行业所需要的,学习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很好地工作、学习,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前途。其次,计算机是一门很有吸引力的科学,计算机软件五花八门,功能十分强大,符合不同人群的需求,符合不同人的兴趣特点。这就给大家学习计算机以极大的便利。

计算机科学和传统教育中的其他学科比较起来有其独特性,传统教育中有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历史等,这些学科主要以理论为主,其教学模式就是灌输。计算机科学在传统的教学中也可以由老师在讲台上灌输,但是计算机科学有其不同之处,比如计算机科学有很多是具体的操作实践。计算机本身就是一台机器,很像传统教育中的物理化学实验,这能给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学生喜欢操作计算机,因为计算机给学生以新鲜感。

四、计算机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

尽管计算机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现代科技,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十分适合计算机这门科学。计算机科学的活跃性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计算机实际的操作性,让大家喜欢上机操作。传统教学喜欢在课堂上灌输知识,而计算机科学很多时候需要教师在计算机上实际操作、实际演示,让学生模仿我们的操作。传统教学恰恰满足不了计算机科学的这种需求,还是让教师一板一眼地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灌输,这就极大地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志强.传统教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

关键词 经验主义教育思想 传统教育思想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04

Comment on John Dewey's Theory of Empiricism Education

DAI Yuhan

(College of Education,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

Abstract Experience theory is a part of Dewey's educational theory. The core of Dewey's theory in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is 'experience' ". In the experience of Dewey's theory, empiricism education for education impact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 Empiricism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ideas, both while als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thinking, paying attention to teaching stage, but the nature of the different, the most obvious should be both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for understanding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of different. Dewey thought of empiricism educ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acquisition, more emphasis on experiential teaching stage. Of course, the educational impact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empiricism to modern education is also great.

Key words Empiricism educational thought;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ought; teaching method

1 “经验”的内涵

什么是经验?在哲学上,经验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来源于感官知觉的观念和来源于反思的、即我们由内省而知道的那些观念。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经验往往是指前者。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思想不但阐述了其“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课程理论,并且对“经验”一词做出了诠释。

在教育这个话题中,关于方法和教材的关系问题永远是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说道:“经验作为洞察所尝试的事情和所承受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过程,撇开控制这个过程所作的努力,教材和方法并无区别。”①

由此看来,杜威所说的“经验”突破了传统理性主义对于 “经验”的理解。传统理性主义认为,经验只是一种感官知觉上的观念,是未知的、易变化的、不可信赖的。而杜威将经验作为一种过程,是一种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经验”有其自身的原理,且无需外在的所谓标准来规定或提供这种原理。当然,杜威也并非完全否认理性的作用:理性可以作为一种与“经验”相融的智慧,使机体所获得的“经验”更为完善和丰富,而这时的理性则不再是陈旧的、绝对化的旧时代产物,而可称之为“新理性”。

在笔者看来,经验的内涵无比丰富:感官知觉的观念称为“经验”,这恐怕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一种经验了;人从出生下来,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机体是否意识到的一切,都可称之为一种经验;由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历中提炼升华自身的思想观念亦可称之为一种经验……所以,还是本段开篇的问题:什么是经验?笔者认为,经验是指人从出生开始,直到死亡,所有一切的感官知觉、思维发展以及所身处的时间、空间的集合。

2 经验主义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之比较

关于笔者所理解的“经验”的内涵,笔者在前面已经说过。因而,在笔者眼中,与传统教育思想相比较,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思想打破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桎梏,关于这一点,在下面的论述中,笔者将会一一阐明。

2.1 两者的一致性

这两者具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虽说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立的,但是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2.1.1 对思维教学的重视

不可否认,这两种教育思想对于思维教学这方面都很重视。无论是杜威“活动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经验主义教育思想,还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传统教育思想,都重视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都提及了关于“经验”的内容。

两者都承认一个确定的命题: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那么发展思维在课程中的作用就不可小觑。在这样的思考之下,赫尔巴特提出了“描述应使学生相信所描述的即其所见的。”②这样一个观点――使学生通过训练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获得相应的经验;而杜威则认为仅仅通过联系、训练等纸上谈兵的方法所获得的经验不足以支撑学生对世界进行认识与改造,因而提倡学生由现实活动来获得经验。虽然获得经验的方法不同,但他们都意识到了经验在课程中的重要性,而杜威的教育思想更是将这种重要性夸大化了。

2.1.2 对教学阶段的强调

赫尔巴特根据心理学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对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起了积极作用,加强了课堂教学并使上课规范化,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③

而在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中,杜威在强调经验重要性的同时,也在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进一步的“五步教学法”――即根据学生从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而提出的五个教学阶段:从情境中发现疑难(困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假设);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验证);获得结论(结论)。由此看来,这种“五步教学法”的每一步几乎都是通过获取经验来得出相应的结论的。所以,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思想为其更进一步的经验主义课程观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教学阶段,是一种教学过程,人处在其中,根据经验的内涵,教学阶段也是一种经验。因而,无论是传统教育思想还是经验主义教育思想都是着重关注教育阶段的。

2.2 两者的差异性

之前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一致性。或许相对于一致性来说,经验主义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之间的差异性要更为明显。

2.2.1 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的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所谓班级授课制是指“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④在这样一种全方位批量化、固定化的教学制度之下,所有的学生都仿佛被批量“生产制造”出来的产品:固定的思维、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在这种僵化的教育模式下,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才最终诞生。

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教学组织形式不再是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而是以符合经验主义教育思想、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出创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性格活泼、思维延展性强的学生群体。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从做中学”,从实际活动中获得经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2.2 教育目的的不同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把教育目的分为两部分:选择的目的(可能的目的)与道德的目的(必要的目的)。可能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需要确立的目的。”也就是指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日后所从事的职业的技能和知识。而必要的目的也是建立在教育是为了未来生活做准备上的,他们认为教育是人为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最终是为了形成道德。

而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思想反对把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作为教育的目的,反对将教育作为实现某一目的的途径――他认为那不仅对学生没有好处,反而“败坏思维的能力”,“是智力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⑤他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但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没有目的,而是指教育没有固定的目的,因为教育不能作为某一种工具来实现某种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的目的往往是伴随着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的变化和不同需要而变化、伴随着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经验的增长而变化。

3 小结

在经验主义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传播的过程中,对中国的影响巨大,他广收中国弟子,并且在期间到中国进行巡回演讲,对我国20世纪20年代的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陶行知和陈鹤琴等作为杜威的学生,深受杜威教育思想影响,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教育实际,形成了他们各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对近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为我们现代教育所提供的不只是丰富多样的课程实现形式,更多的是其进步的教育观念,为当时已经开始僵化的国内教育学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化的窗口,而不再固步自封。

同样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杜威及其经验主义教育思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对杜威及其学术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

注释

①⑤[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② [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M].李其龙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益创新,如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二十一世纪,电脑的操作已经逐渐变成了人们的一项基本技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研究,通过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每位一线老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今,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计算机,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加强计算机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计算机教育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做了阐述,欢迎各位同行积极指正。

素质教育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育,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下的能手,而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有综合的素质,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新型人才。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时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来指导我们的教学。

第一,改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传统教育的影子仍然存在,很多教师因为习惯了传统教育的模式,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旧有的教学模式。所以,要想彻底实行新课改,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只有从思想观念上把新课改贯彻到位,才能在行动中渐渐体现出来。

第二,教师要与时俱进。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速度谈不上日新月异,但也足以令人瞠目。硬件的升级、软件的层出不穷,这使得我们在办公和学习的时候获得了极大的便利,但这同时也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一点,计算机课程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教师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时常充实自己的大脑,让自己和时代接轨,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不落后, 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启发学生的思维,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使用进行积极的创新、大胆的想象。

第三,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在计算机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应当发现,让学生上机动手操作的时间要比理论实践久一些,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一味地讲解理论,学生听到的很多东西没有经过自己动手实践,往往感觉很陌生,所以多上机操作、少讲精讲理论是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对计算机学习的新观点,鼓励学生以崭新的眼光对待计算机学习。

第四,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定教学情境和问题。我们常说,传统教育是教会学生知识,而今天我们教学生不仅仅要让他们学会知识,而且要让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操作,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质疑。要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固然重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新问题更重要。所谓“不破不立”,也就是要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束缚,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计算机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灵活性和实践动手操作性更强,这些和初中生的年龄段心理都是比较吻合的。初中生好奇心重,爱表现,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挖掘出教材中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工,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既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同时也要具有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涉猎),从而逐渐培养中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教师要营造创新教育的大环境,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计算机教学已经逐渐深入到各科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这为学生熟悉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提供了很好的大环境,同时,教师通过计算机教学,将课程内容进行再分解和组合,形象地展示了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对课程重点、难点的学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构建学生学习上所需的创新教育的氛围。教师要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如对于我们日常的教学有什么新的想法和要求等等。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让他们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鼓励学生对计算机教学大胆质疑的同时,也要使他们克服内心的胆怯、怕错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摆脱后顾之忧,才能帮助初中生树立起自信心,才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计算机既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个日常工具,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计算机知识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实际生活中,或把计算机知识与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这样对于学生知识的整合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可以让他们综合性地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计算机课程的应用和深入,不仅仅体现在计算机本身的教学中,同时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应用。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有非常大帮助的。同时,计算机课程或者计算机技术也是深受学生们喜欢的课程。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没有条件,或者没有这个意识来使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工具,计算机教学对学生更是一种奢望。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我们的教学不仅仅要联系实际,而且还要联系网络,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创设更加生动形象的、能够用来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大环境。要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因素,大胆地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发挥,让他们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得到长远的发展和培养。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根本,也将为学生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4篇

【关键词】创造能力;创新品质

创造能力通常是指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其中主要包含有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和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性技能。

要想培养创造能力,师范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掌握一些创造学方面的知识,开展创造方法的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可以有助于自觉地、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及至真正走上讲台,教师创新品质的塑造就离不开实践的需要,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开发自己,真正认识到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潜在的创造力,并尽快地予以开发,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为祖国“四化”建设做出贡献。

创新品质对教师有哪些要求呢?

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创新品质的教师必备的,创新型教师满怀振兴民族、振兴国家的雄心壮志

肩负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教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造教育比传统教育先进,但困难也多,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感和责任感是不可能不怕辛苦、不计得失的进行创造性教育工作的。具有创新品质的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除旧布新的激情,还要有为真理而奋斗的大无畏的探索和开拓精神,创造思维有时会与权威、习惯、陈规相抵触,教师如果没有为真理而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他的创造精神就会萎缩、消灭,结果将一事无成。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只有教师具备了上述的品质,他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具备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思维方式和充沛的智能,从而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教师要经常对自己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激发自己的教学创意,善于突破已有的教学模式,冲出现成答案的束缚,开拓新的思路,摆脱习惯定式,多做“假设”性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要有独立的见解,并善于“寓教于娱乐”之中。

如果教师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他的思维比较僵化、呆板,那么他教出的学生也不可能有活跃的思维,更谈不上创造。这给教师和师范生提出了一个切实的要求:多学一些创造学方面的知识,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断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深于思考,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善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这样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时就可以现身说法,有的放矢了。

三、教师必须懂得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方法,必须了解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

这个要求虽是对所有教师而言,但对教师进行创造教育来说更为重要。创造教育打破了以往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满堂灌”的接收知识,重在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创造教育不仅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更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造教育主张对学生进行开放型的管理,打破了传统教育对学生强制型的管理模式……

创造教育的教学方法重在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实事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小学教师违背教育规律、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时有发生。不少教师动不动体罚学生,或用讽刺的言语挖苦学生,或布置大量作业惩罚学生,使学生经常处于被管、被卡、被压的处境之中,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环境失去了信心,这和创造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教师必须按教育科学自身规律办事,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学校创造教育的实施要通过创造教育的教学原则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开拓的思路,敢于打破传统教育中那种学生对教科书的绝对迷信和对教师的盲目崇拜,事实上教科书并非句句是真理,教师并非事事都正确。学习和实践中教师要勤于探索,有发现问题的冷静,提出问题的冲动,有研究问题的痴迷,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四、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好一门课的基础,是赢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最主要条件,是进行创造教育的基本要求。

由于在创造教育中教师对学生不讲或少讲具体材料,主要讲授的是观点、方法、概念,因此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地精选材料,并尽量运用有限的知识材料讲出明确的概念,正确的方法和明确的观点。教师如果对专业知识不够精通,或只了解皮毛,他就不可能站得高,也不可能归纳出精要的观点、方法和概念,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僵化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毫无兴趣。

五、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基础,增强自修能力

时代要求教师是个一专多能的通才,不但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是一个专家,而且对于相关的、相近领域的知识也很熟悉,因为知识之间是互相渗透的。知识面广了,有利于知识的融汇贯通,对发散性思维大有好处。如果教师的知识面很窄,他的思维就会受到局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也有不利的影响。其次,时展要求教师不断地补充、更新知识,改革那些与时代不相适应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在知识量迅速增长的信息时代学生活跃的思想,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当是全能教师、通才教师,具有创新品质的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熟悉现代教育政策和一定的法律知识、通晓学生身心保健常识等等。

第5篇

    一、贴近生活开展多种绘画活动,活化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大多依赖于教师的说教和指导,一步步按部就班,难免显得有些程序化。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无法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的创造力,有悖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初衷。为调和这种矛盾,幼儿美术教师应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采取活动课、体验课、游戏课等生活气息浓的活泼教学方式,让孩子充分参与实践,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

    (一)染色活动染色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进行染色,对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进行再加工,让它们焕发新生。比如麦秸、易拉罐瓶、小树枝、落叶等,教师可先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材料,用水彩、水粉等去进行恰到好处的染色,再将这些材料合理地组合,变成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工艺作品。虽然幼儿的画笔还很稚嫩,但在他们大胆涂色的过程中,我们能明确感到幼儿欢欣的心情和成功的喜悦。在染色活动中,幼儿通过采用浸一浸、染一染、画一画、摆一摆等的方法,使之前废弃的生活用品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不仅是对生活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提升了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石头作画沙石是生活中随处都可取的,用来作为幼儿美术教学的材料再好不过了。用石头作“石头画”对于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新奇的,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鹅卵石一拿出来,立马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幼儿三个五个为一组,用鹅卵石围起画来:有的围出了机器人的轮廓,有的围了个太阳,有的又围出了汽车,还有的孩子突发奇想用鹅卵石堆起了城堡,欢声笑语不断。有时候也可以用弹珠等来代替:让孩子把弹珠蘸上颜色放在纸盒子里翻滚,不一会儿一幅五彩斑斓的纸板画就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了。

    (三)拓印活动拓印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于自然物的内在纹理和色彩在纸上进行拓印的活动。教师可在区域活动的时间指引孩子将地上的落叶、花坛中的杂草、吃剩的瓜果皮等收集起来,待到美术课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叶子的切面蘸上彩色墨水进行拓印,染成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如有的幼儿在纸上拓印了橘子皮之后,给它又印添上了眼睛、嘴巴、鼻子等五官,将它变成了一个滑稽可爱的小丑;有的幼儿用葡萄柄拓印出了梅花,等等。就在这样的色彩游戏中,幼儿大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

    (四)拼贴活动自然物简单、方便又实惠,比如说彩纸、橡皮泥、鸡蛋壳、瓶盖、铅笔屑等等,如果将他们恰到好处地排列和粘贴,就可以重新在纸上拼贴出栩栩如生的画作。而且这些东西都是随处可见的,所以大大扩展了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场地,使美术教育更加生活化。

    (五)吹泡泡轻巧灵动的肥皂泡泡是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非常喜欢的东西,如果将它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想必教学效果一定很好。教师可在引导幼儿开心地吹泡泡之余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取加入了洗洁精的颜料对准自己作画的白纸吹泡泡,泡泡破碎之后就在纸上留下了一道道优美的彩色弧线,有意识地排列整合即可完成一幅优秀画作。

    二、结语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应努力革新教学模式,让幼儿接受更生动、更贴近生活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元素对幼儿进行教育,把美术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生活体验。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概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113-01

语文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且应用最为频繁的一门学科,平常的说话、交际等都与语文紧密相连。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培养的基础阶段,必须紧跟社会形势,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的糟粕,让新理念取而代之。

一、旧理念之不足

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中有很多的弊端,且在小学教育中影响深远,下面我们举出一些主要的例子:

1、过于提倡课堂秩序

传统教育中,一些老师对于课堂秩序要求的非常严格,这也可能跟学校规定有关。在课堂上,老师一味的强调学生是否坐的整齐,是否对老师的反应整齐,这就使得课堂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舞台,整堂课都在老师的计划中进行。虽然这样的课堂给人的感觉整齐划一,但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要做的只是记录与聆听,他们丧失了主动的权利。

2、学科之间过于独立

语文是学科之中的基础学科,与众多学科紧密相连。然而在传统教育中,教育者们各自独立,互不沟通,这就使语文教学过于封闭,让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过于狭隘,不能与其他学科之间融会贯通是他们学习的难度增加。

3、以老师为中心,忽略学生感受

传统教育中老师们只是注重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们的意见。这就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自己被忽略,这不仅会让他们在学习上失去兴趣,在日后的生活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

4、以固有答案为准,忽视学习过程

在旧有教学理念中,一些老师只是注重现成答案与理论。他们只重视于答案与理论的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虽然这样可以使学生得高分,但是却使他们失去了思考的空间与创新能力。这对新型人才的教育是不利的。

二、新课程的下的小学语文理念

1、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习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应过于注重课堂秩序,要 适当的“放纵”学生,让课堂活跃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堂。除此之外,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的思想是不一样的,老师不应该给他们划定统一的听课路程,要让他们寻找自己的思想,拥有思考的主动权利,这样才能真正的使他们爱上语文课堂,同时提升学习能力。

2、加强学科交流,促进知识融合

语文的特性是有别于数学等其他学科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其他学科,达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新课标中,要求语文学科综合化,在课堂上,老师应该以历史小故事等来为语文知识增加色彩,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的知识含量,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一箭双雕。

在学科知识的融合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为整体知识的加强奠定基础。

3、转变主角位置,还课堂于学生

在学习中,其实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一切的课堂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老师要重视学生的思考结果,接受学生对于教学的意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置。只有还课堂于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自觉学习,主动参与进课改的过程中来。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做老师,这样既可以增加教学的新颖,让学生体会老师的思考角度,又可以让老师在讲台下,做次学生,领会学生的意图,这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4、活化教学模式,重视学习方法与过程

固有的答案自然正确,但是答案也是有时代性的,在新时代,我们要及时发现新答案。这就需要在课堂上老师的实际操作来完成。课堂上,老师不能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去发现一些独到的见解。例如,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既可以获得新颖的知识,还可以增加他们的责任感,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其次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读物去发现一些不同于课本的知识。

5、学习生活化、大众化

众所周知,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随时随地都能用到语文知识,都能学到语文知识。学习是一件高尚的事,但是我们不能使它与生活分裂开来。学习就是为了生活,因此要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利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解释语文。将教学活动转移到生活的大环境中,让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相互融合,拓宽知识面。

6、充分利用科技成果教学

现代社会科技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学习中也应该引进这些科学成果,让科学贡献于教学。例如多媒体的使用,在课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频资料,尤其是诗歌,老师可以播放朗诵视频,是学生体会使领会诗人心情。其次,老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或者其他相关知识来讲述课文。

综上所述,新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学模式也需作出回应,为了社会的发展,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从就理念中摆脱出来,以新观念为教学主导,增强教学的科学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 萍.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0.02.

[2] 王 芳.应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成才之路.2010.03.

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工程案例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培养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筑力学与结构》作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具有跨度大、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点密集等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结合高职教育的需要由三大力学和两大结构课程整合而成,既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本知识,又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内容,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一、《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是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的传统教学模式,目的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有许多优点,如教师可以全程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可以系统传授学科知识,但这种教学模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轻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知识的运用,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给出的既定答案,极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低下,难于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更新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好处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运用案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是现代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

通过工程案例进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理论系统的阶段性要求,师生围绕某个取自于工程情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专业探讨价值的案例,利用当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以求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并做出相应决策时,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师生互动性,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具体的实际工程问题入手,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加深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实用价值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采取的不是直接讲授的传统方法,信息的传递由单向变为双向互补,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全面系统地把握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了解管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三、《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案例教学法改革步骤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将实际工程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工程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生,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主要改革内容如下:结合《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特点对其理论知识结构进行整合,针对课程的理论框架特征选取知识要点进行分析,甄别哪些知识点可以开展案例教学,哪些知识点有必要开展案例教学,最后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选择相关的工程案例,探索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以及过程考核评价方式。

四、《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案例教学法改革的关键问题

1.整合课程内容,分析案例教学知识点

开展工程案例教学首先应结合课程的特点对其理论知识结构进行分解整理,形成专业知识结构框架内的理论要点体系。然后针对各专业课程的理论框架特征选取知识要点进行分析,甄别哪些知识点可以开展案例教学,哪些知识点有必要开展案例教学。最后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选择相关的工程案例,实施案例教学。

2.针对理论知识来合适选择案例

选择适当的工程案例,是《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能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随着信息交流的不断发展,教师比较容易获得大量的现成案例,但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等的差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需要对案例进行挑选和修改,甚至重新撰写案例。因此,如何选编案例,选编什么案例,对案例教学有决定性的意义。

3.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以及过程考核评价方式

摒弃传统教育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法,就需要设计合理的案例教学施工环节。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过程参与,对学生考核评价不能采用传统考试方法,应注重过程考核,将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参与讨论、分析以及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分析的重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法,在《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姜秀英.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

第8篇

研究了不少平台,也听取不同人的推广理念,才觉得要写写在线教育平台营销推广的手段,让大家的项目不再是天马行空,亦或者陷入自我安慰或自我欺骗。本文的想法不管喜欢与否,都请往坏的喷,只有痛点多,才会有更好的改进,教育不也是痛点多,我们才有机会聚集在一起吗?

现在在线教育总体而言形成了如下四种模式:(1)APP类型:拓词、超级课程表等;(2)交易平台型:百度教育、淘宝同学、360教育等;(3)内容平台输出型:华图网校、好未来网校、梯子网等;(4)授课平台型:YY教育、QQ教育模式等。

在线教育整个市场暂时被这四大类型分割,而且有数据预测未来的在线教育市场会达到3000-4000亿的市场容量,而也有数据调查称平均每天新增2.6家在线教育平台,更为疯狂的是在过去一年,有数十亿资金进入在线教育行业,甚至2014年2月份一周涌入20亿风投,不可谓不触目惊心。

无论app还是平台内容型都不乏一批批黑马涌现,在大疯狂的时代,更多的是平台选择背后默默耕耘,因为他们深知产品与营销才能做到站在风口上的猪,但是通过跟不同平台的交流,也普遍反映出营销推广不易的情况,如何解决?老黄这里提供几种思维。

(一)APP:免免免

在线教育里面,争夺APP市场有着无数的可见或不可见的产品,而最终能够浮出水面只有那么一小撮,大部分APP大都会面临用户数量不高,或者盈利模式模糊的情况。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投入市场,市场更是不断瓜分,不得不促使加快营销推广的节奏。

现今,APP产品普通采用免费使用的推广手段,而且前期暂时不用为盈利担忧,背后有着一批批的风投,所以大部分的做法基本都是先打市场,然后在精炼市场,获得盈利。

APP产品从诞生到如今所用的模式基本都是免费,所以无论产品多好都默认这个法则,而且免费不再是一句口号,更是成为了一种经济模式,尤其在国人都习惯了数字化信息免费的时代,愿意付费的是很少,但是我们知道只要抓住一小撮就足够高达上的活着。

既然APP都免费,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够免费,所以就催生了另外两个免字法则

第二个免字:免流量。在线产品要想做出不一样的路子,免流量是一种值得尝试推广手段。在春节期间,优酷跟广东移动首次免费合作推出“北广4G免费看视频”的活动。免费流量看视频的活动引起广泛的讨论,虽然更多的是视频领域的探讨,但是就琢磨下在线教育领域是否能够用起来?果然来戏了,如果对这种逆向思维下人有熟悉的话,那么也会跟老黄一个预计:未来会出现免费流量的APP产品。比如老黄手机一直在用爱奇艺8元包月免流量套餐,利用套餐大胆放肆的看视频,很爽的一种感觉。

可惜的是,在线教育APP类产品是简单的抄袭是很难成功,但是可以写抄袭然后创新(企鹅的很多产品怎么来都了解吧),另外作为宣传的噱头:app免安装、免使用流量,这种噱头足够吸引人。当然,好产品的前提下,会必然造成用户的喷井的出现,其中一个原因正中了用户的贪小便宜的人性弱点。

但是两个免字法则还是不够,加上第三个必然造成APP的轰动的情况,你决定如何?

第三个免字:免听课。免听课不是第一印象中的想法,简单而言,就是把APP软件的用户导出,在辅助平台上面进行授课。好处有几个:一是用户数量少NO。因为APP本身所有者有着庞大的数据库以及信息传播力;其次是一种新型的方式,至少目前来看,还没有app实现过,APP惯性思维都是把用户引进来,而非引出去,其实双方是双向,通过pc平台能够把不是用户的吸引进app,而又通过app吸引出去;最后是课程打造,即使app无法实现该有的盈利,那么通过免费课程引出来的用户总会能够实现盈利,这是一种资源的转移,就像以前看法政先锋说到:证据不会消失,只是会转移到不同的事物人身上而已。

三字免,是否能够打造不一样的APP的营销模式?不得而知,但是值得尝试。要噱头,有免费流量;要盈利,导出人群;要用户,有免费经济,三缺一不可,是个环环相扣的模式。

(二)交易平台型:补补补

没有看错,交易平台也要补。针对互联网机构而言,这种需要很大的有魄力。在电商方面,交易平台型就相当于打造在线教育的淘宝模式,我们不讨论这种是否可行,我们来讨论营销。

一补刀:机构补。

在交易机构而言,在价格透明的前提下,消费者通过交易平台型进行消费的时候,机构必须承诺等用户学完后会返还多少,或者按照每个阶段来返还。

在学习者而言,通过价格的返还是一种贪与学的结合,会促使他们长时间的学习,以及增加他们的学习效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提高再次消费的几率。我们都知道在线教育二次消费率普遍不高,所以这是长久捆绑消费者的其中一种做法。虽然机构损失了部分利润,但是可能会获得更多的用户。但总体而言都是没有损失,因为当用户足够多的时候,一块一个都能够有盈利也不是可能事情。

二补刀:平台补。

机构承诺补贴,当然平台也不会逃离。平台补贴形式适用于平台入驻是需要资金或者收取机构钱的形式,不然一个免费入驻平台是玩不起这种补刀的模式。平台补贴就像电商促销差不多,差别在于不是购买补贴也不是优惠补贴,而是跟机构平台补贴差不多,贴足机构两个同一时间补刀。

当然,会有人疑问?难道消费者都不理解其实钱到底还是自己?这就是前面说过的价格透明的情况下,而且每个人都知道电商促销其实就是便宜那么几块钱的事情,还是有那么多人购买,是为什么?贪小便宜是人之常情,而且用户确实知道是便宜。

三补刀:服务。补服务?大意是经过培训后能够得到的一种保证。不同的人参加培训有着不同的诉求:有为升职、有为找工作、有为兴趣。

但是,如果交易平台型能够提供足够的后续服务,那么对于消费者而,是很容易服务,就比如很多人技能学校培训都会给予学生一份offer一样,有保证、有服务,更是人性化,为什么能够做?本身平台就跟那么多机构合作,那么总会有适合的人才体系或合作关系伙伴吧,如果这个都还没有,那么说得不客气点简直是失败。

纵观各类的交易平台,基本没有这种情况,所以三补刀或许是一种幻想,但是在线教育就特殊在它是教育,而非其它购物产品,单纯的把教育当成购物产品的话,为什么还要等到现在电商才来入侵,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三补刀的思路来源欲前段时间两大打的软件的补贴而来,可能相互应征可行性!

(三)内容平台:新媒体营销

第三种平台归根还是要盈利,所以一味的免费是行不通,而且即打着免费的噱头送课程,最终引起的效果也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怎么办?借助新媒体来营销,做公益培训。

公益培训的想法是来源于老黄曾经参与过28推的公益培训,确实很有借鉴。截至目前为止,28推公益培训经历了三期,培养的学员超过上千人,受益人数达上万,这就是公益培训的魅力所在,也是很多行业所不了解的情况。

公益培训,跟付费培训的区别,前者可以迅速聚集起用户,都是一群愿意付出时间来学习的人,免费法则另外一条提到:有时间的没钱,有钱的没时间,这就是吸引前者的目的。

公益培训与课程免费送有什么区别区别?肯定区别大了,前者是一个时刻参与的过程,后者是一个课程;前者能够更加的亲民以及统计数据,后者无法看到背后的数据;前者能够打造明星人物,而对于后者的情况基本是空白。肯定很多人问,怎么盈利?盈利各有方法思考,这里我们思考比起传统的方法更快的打造平台的营销模式,这是一种值得尝试方法,也是目前,针对这个类型平台,所能想到的想法。

(四)授课平台型:9158

在线教育的火爆会催生一批批附属的行业兴起,或许最终吃饱喝足反而是它们,而非在线教育平台们。对于授课平台型,在目前市面上是稀缺物品,因为能够登陆在线教育平台都会自己做网校或者做平台,所以能够借助YY、QQ教育模式、直播软件来做在线教育的很少,但也不是没有。例如传统教育机构单干的老师,没有资金、又没有大制作,那么他们只能选择免费的渠道平台来做在线教育。

授课平台型该如何营销,老黄也一直在想,或许这个可以借鉴:上段时间网络视频秀场老大9158上市,一时间激起了无数的讨论,而且秀场的盈利模式清晰,一群美女主播和一群男屌丝们在虚拟包房里唱歌聊天,嗨得热火朝天,线下却完全看不见,低调得不行行,一年轻轻松松收入10多个亿,整个盈利模式就全靠“用户赏”。

第9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有教无类;课堂教学;传统教育

In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hree innovations”

Wang Liwen

【Abstract】The innovation, is a nationality’s soul. The innovation means that to the tradition the challenge, the breakthrough and surmounting,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is one goes forward unceasingly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s a geography teacher, I insist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the education idea innovation all the time i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This article implements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to make a time effective exploration, expected that will enhance unceasingly in present’s teaching, demonstrated that well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charm, will contribute an own strength for the motherland geography education.

【Key words】Innov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all comers without discrimination; Classroom instructi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呢?根据这几年的创新教育实践,我谈谈几点看法。

1 地理课堂导入要创新

我们中学不少物理教师面对传统教育的影响,面对创新教育理论素养水平的限制,面对所处“应试教育”压力的影响,所以一下子要改变传统观念去实施创新教育,一下子还不太可能完全转变角色。而对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如何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我个人认为:中学物理教学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在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方面要面面俱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的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它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深厚兴趣。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变“学会”为“会学”,再到“创造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隐而不发”,注重哪些地理条件的制约,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因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可能造成哪些环境问题,建成后是“利”大还是“弊”大等多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合理的、独到的见解,促使他们更具有创新精神。这是创新意识产生的巨大动力。

2 多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学改革当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应用能够引起重视,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地理教学中,教师或利用投影仪打出简图,或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相应的物产和景观光碟,或根据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放一段与之相关的音乐,或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过程演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升华知识。其中多媒体的运用,能通过图、文、声、像等创设的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刺激学生浓厚的求知欲,诱发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因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再现于课堂。这为地理启发式教学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3 教学评价机制要创新

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物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病就是只重结果,忽视教师导和学生思维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教育评价改革,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学生评价的改革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的学生评价机制,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数学学科的学生评价改革,在理论、制度和操作层面上,都尚有许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和探索。这是一个不易攻克的“堡垒”。

第10篇

关键词:读经 语文教育 启示

读经运动到底会给孩子们带来哪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尚不可知,我们既没有看到孩子们变得儒雅起来,也没有看到他们变得呆滞迂腐故步自封。但是有一点,我们都实实在在看到了――当下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在退化!他们的书面语已经和口语差别不大,不能对母语进行高度艺术化的应用――这却是事实!当然,我们不能说,新生代的语言能力的退化就是不读经书的结果,但至少读经在语言运用能力上对我们是有好处的,仅基于这么简单的事实,我们可以断言:读读经书又何妨?将读经的实践与语文教育的现状有机整合起来,在科学研究中获得当前读经运动对语文基础教育的启示。

一、读经要读“扬弃经”、“现代经”

经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含义。经是常理,常道,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永恒不变的真理,适应于人类历史的所有阶段与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这样的“经”非但孩子,就是成人也该读。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去传道,甚至让孩子自己感悟,这样的“经”多多益善,何乐而不为呢?“经”是特定历史文化中的产物,“经”本身就是特定的历史文化形态,“经”是在特定历史文化中体现着“常理”的经书经文。如儒学有四书五经,道家有《道德经》,佛家有《佛经》,基督教有《圣经》,像这种在一定历史文化下的“真经”就该用我们深邃的眼光批判地选择与继承,像那些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和压制思想、束缚个性的言论就不该再污浊孩子的耳根了。我们读经也要讲究与时俱进,我们应该在读经的内容编排上下些功夫,甚至可以旧瓶装新酒,以古人优美的格调、音律为依托,以现代社会的事物为载体,创作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现代经”。读经既然要读,就要读其“精华”,读其“经典上乘”,同时还不能完全与现代社会脱节,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二、在“儿童本位”基础上,传承“诵读”的传统教育方法,注重儿童的心灵感悟

现代的教育是以儿童为本位的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不管读不读经,读什么经,他们都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权力在学习中享受求知的幸福感。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教学技能。“诵读”是一种传统可行的教学方法,确实对于记忆的“黄金阶段”的孩子有着终身受益的影响,不能因为“诵读”是传统的,我们就彻底,我们应该有区别有选择地借鉴。我不大赞成“诵读”就是死记硬背的说法。我更推崇在优美的语言旋律中感悟心灵。“诵读”用于当今的语文课堂也不仅局限于大家齐读,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形式。儿童读经重在“童蒙养正”,用代表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的经典之说滋养孩子纯净的心灵,渐次熏染成性,成为其真实的生命。

三、在经典教育中构造未来生命与健康人格。

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这是《易经》上的一句话,意思就是蒙童时期,你要让他纯正的品质出现,你就会形成一个造就圣人君子的气氛。蒙童时期应该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因为他比较单纯,这个时候你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给他,他也能接受,很快他就成为一个不是圣人君子而是小人了。我们让少年儿童天天跟圣贤接近,让他慢慢理解圣贤,慢慢地跟圣贤对话,那就很不一样了,他们慢慢会树立“天下为公”的理念,树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格,树立“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原则,树立“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树立“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树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树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还有“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特质,用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为其未来修身立世打下基础,实在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大业!

西方有这样一个教育理念,叫“与柏拉图同在,与亚里士多德同在,与真理同在”,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建立这样一个理念,“与孔子同在,与老子同在,与真理同在”。忘却了历史意味着背叛自己,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历史的,鉴古察今,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已经成为颠扑不破的文化发展原理。儿童读经在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了两千年,有其独特价值。当我们面临现实教育难以解决的困境,自然会到传统教育中去寻找答案,儿童读经就成为摆脱当前教育困境的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晓明.读经:启蒙还是蒙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徐强.中国语文教育研究[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6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

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的尝试,我们在高二、高三部分班级进行了网络教学实践。

一、信息技术教学与常规的教学模式的区别

(1)教学环境的改变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般是在电脑教室进行的,整个教室基本做到了每位学生一台电脑。因此,学生的学习工具除了普通的课本、笔、纸外,还有与因特网相联的计算机,整个教学过程看起来是在教室进行,但教学环境却是真正的因特网环境。学生真实的接触到了远程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和社会化学习这种看起遥远的事情。

(2)师生角色的转变

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的尝试,教学中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学过程的转变

上课时教师首先通过电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相关的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最后利用交互式的教学软件进行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4)教学方法的转变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网络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目标规定的最基本的方面都能达到合格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在教学中努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尽可能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一些现实问题。如:在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结合信息技术可设计以下一些问题:1、基因工程是怎么回事?它在生产中有哪些实际应用?2、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哪些国家参与?它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对人类有哪些好处?人们要警惕基因组计划的哪些应用?等。让学生运用各种知识,从社会利益、风险、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评价、科学决策能力。

二、结论与思考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运用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替代抽象、枯燥的生物课本,虚拟技术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生动直观地显现在学生的眼前。加上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问题讨论,使学生感到生物知识趣味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教学通过因特网的查询,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达到了“人―机―人”相互学习,即学习者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相互交流,协作学习。

(3)学会信息资源的利用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了信息社会所必须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

(4)增强了对现代教育的认识

信息社会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音像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网络教学完全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三、信息技术教学与常规的教学模式的区别

(1)教学环境的改变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般是在电脑教室进行的,整个教室基本做到了每位学生一台电脑。因此,学生的学习工具除了普通的课本、笔、纸外,还有与因特网相联的计算机,整个教学过程看起来是在教室进行,但教学环境却是真正的因特网环境。学生真实的接触到了远程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和社会化学习这种看起遥远的事情。

(2)师生角色的转变

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的尝试,教学中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学过程的转变

上课时教师首先通过电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相关的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最后利用交互式的教学软件进行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4)教学方法的转变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网络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目标规定的最基本的方面都能达到合格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在教学中努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尽可能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一些现实问题。

四、结论与思考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运用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替代抽象、枯燥的生物课本,虚拟技术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生动直观地显现在学生的眼前。加上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问题讨论,使学生感到生物知识趣味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教学通过因特网的查询,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达到了“人―机―人”相互学习,即学习者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相互交流,协作学习。

(3)学会信息资源的利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了信息社会所必须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职校学生 数学兴趣

刚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中等偏下,大多数初中时对数学的学习已没有了信心和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职校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再学生练习,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受学生的欢迎,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数学陷入了动机不足,强迫学习,学习受挫,动机更低的恶性循环;数学教学不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职校学生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提问“学习数学有什么用”,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受到他们潜意识里的“数学无用论”影响,在很大的程度上使他们不能很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现在数学教学要求每个学生学好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它只注重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体现出专业要求和专业特点,很不符合职教育的特殊性。

二、信息技术激发职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方法

1.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教学采用了计算机的动感、色彩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变为直观,把原有静止的结论再现它的发展过程,解决了口头上解释的困难及学生难理解的难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模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集声、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器官,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高分与低分之间的分差比较大,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悬殊,形成了明显的“层差”现象,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需要,课堂的难度要适中且要有层次感,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难度高的题目让基础好的学生完成,难度低的让一般的学生完成,使他们都得到各自应得到的收获,让他们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育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信息技术教学可克服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让学生进行积极合作交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表现。在学生的表现中,教师创造一个活跃、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角色换位,让学生过把“教师瘾”,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各自完成题目并做在黑板上,同组同学可以修改,以作业的多少做奖励,课堂的氛围非常活跃。也可以设疑激趣,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应抓住这一特点有意设疑,故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有的学生不相信,进行笔算,结果答案正确,趁势又问:“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了老师这儿,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会产生良好教学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力求精、简、实用

课件的精、简、实用是指课件中没有与教学目的无关的媒体和技巧。课件是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用多种媒体,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将课本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展现在学生面前。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仪、幻灯机、课件、实物、图表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等加深对学习内容的了解,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色彩进行烘托,如彩色粉笔、彩色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正确、全面地理解教学内容和分析现阶段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性格、能力、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特征。真正做到“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社会。”多吸收和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并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如应用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完善充实到课件中去,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之成为生动活泼的教学素材。

4.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学生事半功倍掌握数学知识

在课件制作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课件的制作还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现代教育思想。课件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为目的。具有启发性、创新性、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课件,能形象生动展示所授知识,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在依托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教学生认真预习;教学生学会听讲,掌握解题思路而不是解题过程;教学生记笔记,记补充的内容及心得;教学生复习,对新老知识进行类比和对比,把知识体系串成一条链或铺成一个面,有条不紊的牢固掌握起来;教学生做题,每做一道题都要思考总结,回想解题思路,从中总结类型题目的一般解法、典型题目的通解解法等,这样教予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让学生事半功倍的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学习数学就更有兴趣。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适时适量地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是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温惠萍.职校生数学学习兴趣培育方法[J].师道•教研,2010.1.

[2]徐琳琳.浅谈激发职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科技风,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