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6 04:11: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贫困证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兹证明某学生是我们县某村的学生,其家庭生活非常贫困,父母(把工资收入之类的介绍一下)如常年务农,没有固定收入,或者说下岗之类,年收入不足3000元。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什么的,比如在上学,年龄小,都介绍一下。特此证明。单位地址年月日盖公章。
贫困生申请书范文2贫困证明
贫困证明格式
xx-xx(学校):
贵校学生xx-x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x人,家庭成员组成:
家庭年收入约000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xx-xxx-xxx-xxx(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
(比如家庭成员是否有重病医疗开支是否较大,是否有残疾,收入来源是否单一,劳动力是否较少)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乡、镇(含)或县区政府民政部门
或家庭联系人所在街道以上民政部门
单位盖章盖章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盖章单位联系电话:000
贫困证明范文:
兹有我乡(镇)(居委会等)×××(父母亲姓名)之子(女)×××(学生姓名),于××年××月考入贵校学习.由于×××原因(每个家庭的具体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希望学校,银行能为其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xxxx大学:
兹有我村村民xxx (父亲名字),xxx(母亲名字)系你校xx级xx系(院)xx专业xx班xxx(申请人名字)的父,母亲。双双均务农,家庭收入微薄,难以供给其子女上学,望贵单位给予救助。
特此证明
xx市xx乡xx村民委员会
20xx年xx月xx日
贫困证明格式
xxxx(学校):
贵校学生xxx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x人,家庭成员组成:家庭年收入约000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xxxxxxxxxxx(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比如家庭成员是否有重病医疗开支是否较大,是否有残疾,收入来源是否单一,劳动力是否较少)确属贫困家庭。
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
一、由困难家庭向所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写出家庭贫困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所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进行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后,对情况属实的,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二、由本人将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加盖公章的个人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送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进行调查审核后,对情况属实的,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由本人将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加盖公章的个人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送到县级民政部门,县级民政部门审核后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级证明只需在一个贫困证明情况说明书上按管辖层级关系层层盖章而已,有村、镇、县开的贫困证明或街道办、区办出具的贫困证明。叫三级证明,主要是用来申请助学贷款的初始依据。
例文如下:
证明
兹证明某学生是我们县某村的学生,其家庭生活非常贫困,父母(把工资收入之类的介绍一下)如常年务农,没有固定收入,或者说下岗之类,年收入不足3000元。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什么的,比如在上学,年龄小,都介绍一下。特此证明。单位地址年月日盖公章。
这两天让大一学生把他们的三级证明、介绍信等贫困证明交上来,没想到有一半多的学生都交上了。还有学生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必须交,让我发现这个三级证明应该很好开具,甚至偷偷地想自己上大学那会儿怎么没开上一份。
学校里的很多评选资格都从贫困生选取,而看一个大学生是否贫困,我们往往看这个同学是否有三级证明。但是,有三级证明的大学生都贫困吗?不然!一张三级证明能说明多少问题?
我们都知道,办一个三级证明需要村、镇、县三级部门签字盖章。论理,三层把关,审核该是严格了,不会有什么问题。其实,如果我们细究一下,不难发现,三级证明很好办,貌似严格,实则松散。先说村里,我们是村里的大学生,办个三级证明又不花村里的钱,且不说我们贫困与否,村里都乐于顺水推舟做个人情,不就是写上“情况属实”之类的字,再盖个章的事么?再说镇里,和村里想的一样,于是照章办理,签字盖章了事。县里的想法和村里、镇里没有什么区别,做法自然没有什么区别了。即便镇里、县里表示怀疑,在考虑调查成本的情况下,它们也就任之。再说了,这是我们村、我们镇、我们县的大学生,是咱家乡的大学生,能不帮一把吗?如此,一张三级证明就办妥了。三级证明是怎样办成的?三级证明就是这样办成的!
学校见了三级证明,自然对持证的大学生以贫困生看待,给予生活照顾。人家村里、镇里、县里都通过了,学校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为什么大家乐于有一张三级证明呢?因为三级证明可以证明我们家庭的贫困,进而获取生活上的照顾。作为贫困大学生,有生活补助,有助学金,有赞助费,有些奖学金还需优先考虑贫困大学生。如此,大家何乐而不为?钱多不烫手,不要白不要。于是,不少假贫困生便挤了进来,以图分一杯羹。
学生家庭贫困证明申请书1
尊敬的领导:
我是XX中学X班的XX,我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家里有六口人,家中的劳动力只有父亲和母亲,可是他们一直有病在身。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本钱,只好以做苦工短工为生,十几年来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小时候,家中四个小孩一起读书,父母亲为了让我们都能上学,日夜劳碌奔波,但是他们那些辛苦赚来血汗钱根本不够我们几人的学费,只能想亲戚借初中贫困生补助申请书200字初中贫困生补助申请书200字。那时候真的太困难了,大姐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回家帮忙;二姐和我一起初中毕业,也想读高中,可是家里真的无法担负我们的学费,所以二姐也把上高中的机会让给了我,自己回家帮忙。
我家只有1.5亩左右的水田,每年所有收获的水稻勉强能提供家用。我家的经济来源也只有依靠那一点点八角和木薯。因此全家的年收入也只有20xx元左右,除去还债、日常开支,所剩也就无几了。所以学费一直困扰着我们。但是为了将来,我必须读书,上大学。
为了完成我的学业,圆我的大学梦,我很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我会努力拼搏,努力去实现我的梦想。感谢你们!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申请期:xx年x月x日
学生家庭贫困证明申请书2
尊敬的学院领导:
动画网游x班,xxx,家庭贫困,父母均外出打工。哥哥也在外打工,现在刚刚失业回家。还有一个弟弟,在读大一。家里共欠债5万多元。
本人从大一到大三,没有买过一件新外套。到目前为止,所穿的仍旧是从家里带过来的旧衣服。三年来,依然记得只买了两件廉价的牛仔裤和几双廉价的鞋子,总价超不过100元。
大一的时候,家里给予的.月生活费是300元,仅此而已。所以本人基本上是一天三顿泡面,很少在食堂里面吃饭。当然还有文具费等其他费用,全是自己打工兼职所赚来的。
当然,在外面打工是很不容易的。基本要在凌晨一点钟才能下班,两点钟才能入睡。大二的时候,过年的一个月里,一下子兼职了3份工作(白天是饭店的服务员,夜晚是酒吧的服务员,空余时间就帮忙发传单),就这样,硬是坚持了一个多月。
其实我这样做,不是想钱想疯了,而是我真的需要钱。以为比我更艰辛,更痛苦的父母,所承受的压力更大!我是个男人,应该撑起一片天!
三次过年,我都没有回家。三次除夕夜,我不是在加班中度过,就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在网吧中打发——
遗憾的是,三年以来,本人仅获得了从校内补助的250元而已。很是具有讽刺意义的一个数字,不知道是何原故,难道国家贫困助学金就真的给不了贫困生吗?但就本人实际情况而言,从不弄虚作假。虽然目前开了个小店,但在大环境下依然如此,希望校方给予慎重考虑!
另外,因网络游戏专业所需,本人不得不买了台二手电脑,1000多元。手机也是廉价的一元机(充400元话费送的),均为自己打工挣的钱所买。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年x月x日
学生家庭贫困证明申请书3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xx一中高一16班的一名学生,家住xx县xx镇xx村,因家庭困难特向政府申请贫困助学金。
我家现有7口人,爸爸,姐姐和我。我的妈妈因为疾病缠身,早在我三岁那年就亡故,家里仅靠爸爸一人劳动照顾我和姐姐们。很久以来爸爸为了照顾我和姐姐上学,不能出去打工,就靠种几亩地维持生计,没有一点经济来源,现在这个家仍旧靠年龄越来越大的的爸爸支撑,爸爸现在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还有高血压病,劳动能力远不如前些年,全家就靠种地卖粮那点钱维持基本生活,姐姐已经辍学,可爸爸再苦再累也愿意供我上高中,来改变我的人生。高中的'生活让我的家庭更加困难,无力支付我的学费,我的入学学费都是爸爸跑遍了亲戚之后凑齐的。
我自知家中的困难,因此决定要靠读书来摆脱现在的生活状况,我要靠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知识改变命运。我要努力学习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帮助我这个面临辍学的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成就我的大学梦想。
在校期间,我会以“勤学勤思,刻苦读书”为座右铭,真正做到为刻苦,勤学,乐学,互助,做一个优秀的高中生。生活中照顾好自己,服务于同学。以能者为师,尊敬师长,天天进步。学习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接受,我坚持以学校和同学的利益为重,决不以公谋私,也不违反校规。在班级,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比赛活动和知识竞赛,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时刻为校园建设尽心尽力,多为班级添光彩。贫困不是我的绊脚石,相反他是我学习的动力,更是促使我不断进步的内驱力. 我会加倍努力,加倍刻苦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争做时代文明的优秀青年!
因此我希望得到政府的援助,缓解一点经济压力,助我顺利完成学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附件2: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附件3: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授权委托书
授权人(以下简称“授权人”): 身份证号码:
被授权人(以下简称“被授权人”): 身份证号码: 授权事项:
授权人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授予被授权人代表授权人办理与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有关的全部事宜(国家开发银行及其分行要求必须由授权人亲自办理的除外),包括但不限于:
1. 按照国家开发银行及其分行的要求签署、续签、修改《国家开发银行生
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合同》(以下简称“借款合同”)及国家开发银行及其分行要求的其他相关文件;和 2. 经国家开发银行及其分行事先书面许可,依照借款合同及相关文件的约生源地贷款贫困证明定及要求履行相关义务。 授权期限:
本授权委托书有效期为五年,自授权人、被授权人及见证人签署本授权委托书之日起生效。 声明及保证:
授权人特此声明及保证未经国家开发银行及其分行事先书面许可,不再向被授权人之外的其他任何人授权办理本授权委托书中约定的授权事项。任何与本授权委托书内容不一致的其他授权委托书的效力均不得对抗本授权委托书。 签署:
授权人(签字、捺印): 被授权人(签字、捺印):
见证人: 重庆市酉阳县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签字、盖章): 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4: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简称生源地贷款)? 指由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入学前户籍在我县的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助学贷款。
二、生源地贷款需要担保吗?
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三、共同借款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共同借款人要督促学生按合同规定将贷款用于支付学费和住宿费。在借款学生毕业后,督促其按期还本付息。同时,借款学生毕业后出现不按期还本付息的,共同借款人要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
四、申请贷款有些什么条件? 学生及家庭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贷款学生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3.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职业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高校在读学生;
4.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县。
5.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二)申请贷款学生家庭
1.无不良信用记录;
2.家庭经济困难应符合以下基本特征之一: (1)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 (2)孤儿及残疾家庭;
(3)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
(4)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
(5)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 (6)无稳定收入的单亲贫困家庭;
(7)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的贫困户; (8)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
(9)其它原因造成家庭年现金总收入低于8,000元; (10)其它贫困家庭。
五、每年可以贷款的金额是多少?
生源地贷款只能用于缴纳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每年贷款不低于1000元,不超过6000元。
六、偿还贷款有宽限期吗?
从学生借款之日起至第一次还本之日止这段时间称为宽限期,在宽限期内,只付贷款利息(在校期财政贴息、毕业后学生付利息),不还本金。
七、申请生源地贷款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1.提供〈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 2.在校生提供《高等学校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调查表》、《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3.在校生提供每学期注册的学生证,新生提供录取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
4.在校生提供下学期学费和住宿费收费标准, 新生提供收费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
5.借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的第二代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
6.家庭贫困证明相关材料(贫困证、低保证、下岗证、孤儿证、残疾证、重大疾病病历证明等)
八、学生如何寄回执?
学生在县资助中心办理了贷款到高校报到后,必须尽快将《回执》寄到县资助中心(可寄挂号、时间来不及时寄快件),并打电话与资助中心工作人员确认《回执》是否寄到。 如未将《回执》寄到县资助中心的视同借款学生自动撤销借款申请,合同无效。
九、借款学生毕业后如何偿还贷款本息?
自毕业当年开始自付贷款利息,自毕业后第三年起开始偿还贷款本息。
xxxx (学校):
贵校学生 xxx 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 x 人,家庭成员组成:
家庭年收入约 000 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 xxxxxxxxxxx (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
(比如家庭成员是否有重病医疗开支是否较大,是否有残疾,收入来源是否单一,劳动力是否较少)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 乡、镇(含)或 县区政府民政部门
盖章 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一)户口簿及家庭成员的居民身份证;
(二)家庭成员中的非户内户籍登记人口须提供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以及现居住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不能迁入证明;
(三)房地产证或住房租赁证或住房租赁合同,其中,属承租私房居住或在其户籍地址以外的亲属或非亲属处居住的城镇居民家庭,还须提供市或区、县(市)房产管理部门出具的无自有住房和未承租公房的情况证明;
(四)家庭成员的工资、养老金、生活补贴等收入证明,其中,单位在职人员除须提供所在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外,还须提供本人的工资单或单位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储蓄存折;
(五)储蓄及其他金融性财凭证;
(六)非共同生活的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
(七)赡养(抚养、扶养)协议或有关法律文书;
(八)失业人员应提供《失业证》,以及区、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推荐就业情况证明,其中已领取《就业援助证》的人员还须提供《就业援助证》;
(九)法定劳动年龄内无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应提供市或区、县(市)劳动鉴定委员会出具的丧失劳动能力鉴定证明;
(十)法定劳动年龄内因患严重疾病暂失业就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应提供本市二级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诊断书和建议病休期间的证明;
(十一)因住房拆迁而人户分离的,被拆迁人应提供《住房拆迁协议》;
(十二)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的,应提供《残疾人证》,其中,无生活自理能力又无经济收入的重度残疾人员还须提供区、县(市)残联机构出具的无生活自理能力、无经济收入证明,无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员还须提供区、县(市)残联机构出具的无就业能力证明;
(十三)家庭成员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的,应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和纳税凭证;
(十四)农业家庭应提供土地(山林、水塘)承包或租赁合同,以及由村民委员会出具的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证明;
(十五)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组成的家庭,其中属农业户籍的配偶应提供其户籍所在地镇(乡)人民政府出具的享受村集体福利待遇的证明;
(十六)其他必需的有关证明。
二、下列收入不予计入家庭收入:
(一)优抚对象及政府给予特殊照顾的其他人员所享受的待遇;
(二)政府、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对工作、学习优秀者颁发的非报酬性奖励;
(三)因劳动合同终止(包括解除),职工依照国家和本省规定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或一次性安置费;
(四)丧葬费、抚恤金;
(五)人身伤害赔偿中生活费以外的部分;
(六)经省民政部门确认的其他特殊收入;
(七)百岁老人长寿保健金;
(八)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
(九)计划生育家庭按规定享受的一次性计划生育公益金补助费;
(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十一)残联机构发给的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费;
(十二)高温清凉补助费;
眼下正值暑期,各高校、专科学校、中职校学生大多在家休假,前来民政部门开具“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或“贫困证明”的学生和家长逐渐增多。做为为民服务的窗口,热情周到地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便捷服务,本无可厚非,但在众多的办理“贫困证明”的学生中,笔者发现,有些家庭实际并不贫困,甚至还很富裕,有的穿着时尚,有的拿着高档手机,有的甚至还开着小开。为什么这些并不贫困的学生都要开“贫困证明”呢?笔者就此做了一番调查与思考。
一、“贫困证明”的作用与现状
一是作用很大。随着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全面实施,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为了让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对贫困生的资助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有关规定, 申请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都必须出具三级贫困证明。
二是缺乏规范。目前,“贫困证明”没有规范统一,各式各样的都有,稍微正规一点的,在邮寄录取通知书时,会附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学生只须要填写完整后到村(居)委会、乡镇(街道)民政办、县(区)民政局这三级部门盖上公章”;还有些学校和学生,自己写一份书面材料,说明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贫困原因,盖上相关部门的公章;另外一些中职学校,要求所有学生都交一份贫困证明。审批要求也不一样,有的学校要求乡镇(街道)民政办盖章,有的学校要求有县、乡、村三级民政部门的公章。
三是出具随意。各地在出具证明时标准不一,把关不严,或是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和乡土人情的缘故,对申请人家庭基本不调查。还有一些学生,并不为了证明贫困而开证明,而是因为学校有要求而开证明,学生和家长很难不照办,而民政部门也不好拒绝,既然不需要本级财政支出,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以免引起群众不满。就这样,一张张没有调查核实“贫困证明”应需而生,造成“伪贫困生”现象也越来越多。
四是造成不公。学校在认定贫困生时,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虽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但也是必不可少的手续,因为开具“贫困证明”的学生多了,给学校甄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在方便真贫困生的同时, 也让“伪贫困生”有了漏洞可钻,部分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和家长,也觊觎国家的助学金,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让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寒门学子失去了许多得到帮助的机会,甚至个别中职学校为了方便套取国家助学金,利用学生开具的贫困证明,虚报受助学生人数,套取中职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补助资金。近些年,各地都有相关学校被查处,而这些学校之所以能轻易得手,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无疑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的。
二、规范办理“贫困证明”的几点建议
贫困证明是民政部门公信力的担保,是一种能换来经济利益的行政凭证。但由于没有规范和约束,演变成为一种形式,把好“贫困证明”审核关,拒绝“伪贫困证明”流入学校,保护真正贫困学子利益,是各级民政部门应担的责任。如何规范地开具“贫困证明”,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明确贫困标准。贫困生标准的统一界定将增强高校在实施贫困生资助时的准确性,把钱真正用在贫困生身上。中央扶贫办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XX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也就是说,农村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就是国家要扶持的“贫困线”。凭心而论,这一标准仅仅是一个基本的生活标准,民政部门在确定一个高校学生家庭是否贫困时,应该充分考虑支出型贫困家庭,如有些家庭突遇疾病、事故,或是教育等增加了支出,就需要民政部门认真核实。笔者认为,学生贫困家庭的确认,应该按保障该学生就读期间基本支出外,家庭年人均可配收入是否低于2300元来确定这个家庭是否属于贫困家庭。从民政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享受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家庭子女、残疾人家庭子女;烈士子女、孤儿;经低收入家庭认定中心认定的低收入家庭;家庭成员中有人身患重大疾病的;发生重大意外伤亡事故的支出性家庭贫困子女;下岗失业人员子女是民政部门已经认定的贫困家庭,除此之外,民政部门就需要调查核实,慎重办理。
二是要规范办理程序。要坚持从下到上的程序,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是直接面对申请者的,也是最便于调查了解申请者真实情况的,应该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将申请者家庭人口,就业与收入真实情况注明,加盖公章后,报乡、镇(街道办)民政部门;乡镇(街道办)民政部门应将居(村)的调查情况进一步核实,签署意见并盖章。需要县级民政部门盖章的,县级民政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应该根据申请者情况分别找低保、医疗、低收入家庭认定中心、优抚、慈善等相关部门核对,并将“证明”的使用范围进一步审查,根据实际情况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三是要落实审核责任。除了明确标准,规范程序外,还要明确各级的责任,民政公章必须要严肃慎重地盖,要建立谁盖章谁负责的责任机制。民政服务对象是民政部门已经准确掌握了解情况,可以直接认定办理;对支出型贫困家庭和其他贫困家庭,乡、村两级必须认真调查,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贫困家庭标准的,该拒绝的必须拒绝;县级民政部门特别要审核好“贫困证明”的适用范围,把向谁证明,证明什么的问题审核好,避免证明流入社会,用作它途。
[关键词]贫困生认定 难题 对策
[作者简介]丁明秀(1976- ),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政治现代化。(河南 郑州 45004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050-02
2007年以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以“奖、贷、助、补、减”为主的多元化大学生资助体系初步形成。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适当的资助,保证寒门学子也能接受高等教育,不仅关系到教育与社会公平,而且关系到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准确地鉴别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明确资助对象,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环节,也是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实践难题。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一些实践难题
(一)贫困生认定缺乏可操作的量化标准
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贫困生认定标准是科学认定贫困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这一规定只是对贫困生作了一些描述性界定,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因而面临着一些实践操作上的困难。
在宏观层面,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基本费用难以量化。究其原因,一是高校生源来自于全国各地,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居民收入水平和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差异较为明显,不可能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贫困生量化标准。二是各地物价水平差异明显,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所需的基本费用也难以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三是受专业培养方式的影响,不仅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学习费用不尽相同,甚至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学习的基本费用也大不相同。四是不同学生、家长对“贫困”的理解差异巨大,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所需的费用也差异巨大。
在微观层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收入来源的多元化、缺乏行之有效的统计家庭收入的制度和方法以及对公民隐私的保护,要准确确定本人及家庭的实际收入存在操作困难。《意见》虽然也明确了几种具体的认定指标,如英模烈士子女;孤儿、单亲子女;父母双双下岗、家中长期有病人或残疾人;多人同时上学;突发灾害或意外事故等。但是,不同学生的具体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在这些不同的困难指标中进行横向比较还是难上加难。
(二)贫困生认定依据较为单一
高校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经济情况差别往往较大,高校学生管理人员不可能全部了解,也不具备实地考察的时间、经费等,再加上每年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一般在开学之初进行,学校师生对学生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难以形成准确认识。最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应该是生源地基层政府,因此,学生家庭所在地村委会和乡、县民政部门出具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贫困证明”),便成了高校认定贫困生的主要依据。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国家尚无相关的法律制度约束,生源地基层组织和民政部门对贫困证明的出具无须承担任何经济成本及行政责任,出于乡土人情而成人之美的贫困证明屡见不鲜,因而贫困证明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真假贫困证明汇集一起,让高校学生工作者无从分辨。贫困生认定依据单一,贫困证明失真,给高校贫困生认定增添了许多现实障碍。
(三)贫困生认定程序不科学
高校贫困生认定一般要经过“本人申请―班级评议―系部评议公示―学院审核公示”等程序,各认定操作程序的设计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申请环节,由学生本人自愿提出申请,部分学生出于利益驱动,隐瞒虚报家庭收入,争当“贫困生”,而部分真正的贫困生出于强烈的自尊不愿将伤疤展示于众。评议环节,贫困生认定要经过班级和系部两级评议。评定小组一般主要由学生代表组成,由党团书记、辅导员等相关人员任组长。班级、系部评议小组将评议材料上报学院评议小组审核公示。评议程序看似设置合理,形式规范,但实践操作中却往往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这是因为学院审核大多是对基层评议结果的认可,审核程序往往成为例行公事,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基层评议,而基层评议也未必能做到客观公正。一方面,党团书记、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的意见在评议中往往影响较大,可能出现一言堂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代表的主观感受、感情倾向往往掺杂其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到认定结果,难以保证评议结果的客观公正。
二、高校贫困生认定实践难题的对策
(一)规范贫困证明认定等活动,强化基层政府责任
当前,公民个人税收和财产申报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再加上高校人力、物力的限制,生源地基层组织和民政部门提供准确可信的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是高校贫困生认定的首要环节。为加强贫困生证明的可信度,首先,国家应出台关于生源地贫困证明出具的相关法规与政策,用制度来规范基层组织及民政部门的认定活动,规范贫困生认定条件与程序,保证认定工作有章可循,如规范贫困证明材料的格式、内容、原因等要求。其次,生源地基层组织和民政部门对按规定进行的审核结果编号公示存档,保证认定工作有据可查。最后,明确各级经办人的责任,强化各级经办人的责任意识。任何时候如若出现虚假证明材料,将依法追究学生本人及基层经办审核人员的责任,防范人情证明。
(二)建立多元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
基层组织及民政部门提供的贫困证明是贫困生认定的重要指标,但不能成为唯一指标。首先,贫困生证明以外的其他证明,如“低保证”“五保证”“下岗证”“残疾证”也能给高校提供较多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尤其是“低保”“五保”对象的认定意味着基层组织及民政部门须对其提供经济资助,承担更多的经济成本,因而证明的出具要求有较严格的认定审查,因而具有更高的实践可信性。其次,在当前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不少家庭因为某一家庭成员不幸患上重大疾病而花费巨大,原本经济状况还可以的家庭出现因病致贫的情况,近期家庭直系亲属就医费用的相关证明也可作为认定贫困生的依据之一。最后,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消费表现也在一个侧面反映着其家庭经济状况,因而也可作为认定的依据之一。
(三)建立量化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
尽管贫困生认定指标多元化,但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对不同情况的贫困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确定不同贫困指标在认定中所占的分量及比重,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量化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对申请学生提交的各种认定依据进行标准化的量化考核,给出各种指标相应的考核分数意义重大。这样按照量化指标分数的高低来进行认定,将会有效减少学生人际关系、管理人员感情倾向等主观因素的干扰,增强认定的客观性。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各种量化的认定指标应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增强考核指标体系的敏感性和实用性。
(四)建立诚信体系,加强诚信教育
部分学生代表在评议中为人际关系所左右,一些学生想方设法虚开证明争戴“贫困生”的帽子,表面上看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其背后则是诚信的缺失。因此,从学生入校起,首先,要建立诚信体系,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对信用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诚信档案将如实记载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通过一系列真实的数据、完整的事实和行为来证明大学生的诚信度。其次,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如开展诚信讲座、征文等活动,引导学生将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最后,将个人诚信档案作为学生以后评优评先、入党等各方面的参考资料,对诚实守信者给予表彰,对弄虚作假者予以惩罚,通过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引导学生重视诚信。
总之,贫困生认定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其认定实践与机制也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一、部门盖章的问题
按照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要求的程序:本人书面申请,描述家庭经济困难相关情况,基层村或居委会盖章,镇街民政部门、区县民政部门盖章,区县教育部门签署意见盖章。
二、所需要准备的材料
能够证明家庭经济困难的材料包括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件,如农村特困户证件、下岗证、城乡低保证件、五保家庭户证件等,以及其他能够证明证件家庭经济困难的材料,如因病致困的重大疾病病历,遭受自然灾害的相关证明材料,基层组织出具的农村低收入家庭等相关材料。
三、其它情况
如果对大学生办理情况仍然不够清楚,可以向当地民政机构或区县学生资助中心咨询。
贫困证明范文
贫困证明
兹有我乡(镇)(居委会等)×××(父母亲姓名)之子(女)×××(学生姓名),于××年××月考入贵校学习。由于×××原因(每个家庭的具体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希望学校、银行能为其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乡(镇)人民政府(公章)或×××居委会等(公章)
××年××月××日
大学生贫困证明范文
尊敬的老师:
我是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XX级____系____班学生,因家庭生活困难,欲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现将家庭经济情况说明如下,请审核:
我家住在偏僻的农村,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父亲在外打工,这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母亲身体不好,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另外,弟弟现在正在读高中。家里没有能力供我完成学业,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学生:________(签名)
XX年11月__日
贫困证明怎么写
1、贫困证明中要求明文出现贷款人名字,并且要求与本人身份证上的名字完全一致,不能用同音字、不规范简写字代替,不能有错别字。贷款人名字不得涂改。
2、贫困证明要求加盖家庭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公章,或更高一级主管部门公章。其中有效的公章有:乡(镇)人民政府、县民政局、市民政局。城市居民可以是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社区公章。注意村民委员会的公章无效、单位公章无效。贫困证明尽量不出现两个或以上公章。
1.1 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不完善
很多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办法过于笼统,只从宏观层面上对贫困生认定提出指导性的原则和方向,在具体资助工作中还需要在该原则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细则,尤其需要结合各高校自身情况,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制定切实可行的贫困生认定指标。
1.2 贫困生证明材料的可信度不高
在各高校,学生出具的贫困证明一般是认定贫困生的主要依据。但事实上,学生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往往是学生自己填写的,其中的许多信息缺乏可参考性,需要进一步的审核。
学生自行填写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在各级民政部门盖章时,生源地基层组织出于对本区域学生的照顾,往往审核不够细致:村干部的审核流于形式,他们往往认为盖个章对村里不会有什么损失,或者认为反正是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不愿意得罪乡亲就顺水做个人情;而乡干部只要看到有村委会公章,而且是支持大学生读书就毫不犹豫把公章盖上;县民政局就更不费吹灰之力了。据大多数学生反映,无论家庭条件如何,只要去盖章没有哪一级部门会认真审核,很快就可以把所有的章盖全。在此意义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基本已无公信力可言。于是一部分并不贫困的学生往往瞅准这个机会,投机取巧,怀着侥幸心理瞒天过海。基层职能部门的失察或者失职刺激了假贫困生的诞生。
1.3 贫困生认定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1.3.1 组织方面
目前,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工作一般由学校资助中心组织策划,院系辅导员具体落实。由于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很难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认定工作中,特别是对于新生,短时间内很难对班级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贫困生认定工作常常被淹没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之中。此外,部分学生干部工作态度与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的调查,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认定工作随意性较大,出现有限的资源“轮流享受”或“平均享受”的现象。
1.3.2 指标分配方面
为操作方便,许多高校采取按各院系学生数来分配指标的办法,而不是依照各院系贫困生的实际人数进行分配,这就造成资源分配不公平,有的院系贫困生人数较多,但由于名额的限制,一部分贫困生就享受不了资助。有的院系则名额相对较多,为不浪费指标,只能放宽对贫困生认定的标准,致使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也享受了资助,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资助工作的目的。
1.3.3 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贫困生认定过程,要求评议小组的学生本着公平、公正的心态参与评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及了解程度对于被评议学生的影响较大,这就使得评定工作缺乏可比性。还有一些参与认定的学生,看到有自己宿舍或关系不错的同学就优先提出,其他学生在了解不够的情况下,也就认可了认定排序。参与评议的学生的公平心和责任心,直接影响着认定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2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2.1 建立完善定性和定量认定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对于贫困生的认定,从辩证认识事物的角度需要从两个层面来考察:定性认定和定量考察。定性认定从事物的内在共性出发,分析判断事物的内在特征,从而确定所认识事物的群体范围,做出客观的判断。对于待认定的贫困生,理想状态下,符合定性范围内的学生都可被认定为贫困生,但由于资助资源和高校贫困生名额有限,贫困生数量众多,使得这种理想状态在当下只能是指导性方向。因此,定性范围只能在资助资源范围之内和待认定的学生范围取交集处理。
定量考察则是根据定性分析提取的待定贫困生的考核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反映和体现事物的特征,将这些指标结合具体的待认定贫困生进行量化处理,实现了对贫困生的困难程度的量化认定,直观形象地体现了贫困生的困难情况,有利于实现资助资源的优化配置。
贫困生认定工作即需要完善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可操作指标。首先,贫困生的界定是: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需要外界的帮助才能完成学业,这是对贫困生最基本的认定,也是高校贫困生定性的最高原则。为了客观地进行定性认定,需要从造成贫困的家庭特征进行认真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贫困生的出现:(1)经济困难的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和优抚家庭子女以及城市低保职工子女;(2)父母一方亡故、经济困难的单亲学生;(3)父母一方或双方有病,不能参加正常的生产劳动或家庭中兄弟姐妹上学(非义务教育)人数较多,家庭负担重者;(4)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或遇意外事故家庭的子女;(5)个人患有较大疾病,需支付昂贵医药费用的在读学生等。
上述贫困生定性描述也是贫困生认定的一级指标内容,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者应该属于特困生群体。当然,在此群体范围之内,也不排除部分学生并非家庭贫困,因此需要考察量化指标。
在定性的基础上,提取贫困生家庭的量化经济指标,在定性群体内进行可比性分析,使贫困生困难程度的认定更加合理有效。高校贫困生量化经济指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学校所在地保障线;(2)家庭负债总额;(3)家庭收入和支出的比例;(4)家庭劳动力情况;(5)学生月基本生活费;(6)学生获奖助贷补减免情况等。
上述量化指标除了(2)~(3)条需要学生提供外,其他的均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客观地获得。而(2)~(3)除了参考学生本人的信息之外,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获得证实。在考察群体之内,将上述指标有针对性地对群体成员进行细致考察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贫困生更精确的范围。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某些贫困生获得多次资助之后,其个体指标发生了变化,需要将其排除出贫困生群体范围,如:(1)拥有或使用高档通讯工具(以800元为标准)的;(2)购买或长期租用电脑的(特殊专业除外);(3)购买高档娱乐电器、高档时装或高档化妆品等奢侈品的;(4)节假日经常外出旅游的;(5)在校外租房或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的;(6)有抽烟或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7)有其它高消费行为或奢侈消费行为的。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贫困生认定已经越来越走入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实践中,笔者在近5年的辅导员工作中也逐步实施和完善了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操作。
2.2 规范认定程度
2.2.1 建立生源地认定机制
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一项复杂艰难的问题,把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全部依托于高校,这与高校教书育人的主要任务是相矛盾的。贫困生生源地的政府部门,应该是最了解贫困生家庭和个人情况的部门,生源地认定应是高校贫困生认定方式中最可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建立生源地贫困生认定机制,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编置专门的工作人员,建立职权责统一的制度,通过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情况的了解,初步确定需要资助的对象,建立贫困生档案,并随同调入所在高校,高校则可根据学生申请,查阅其档案来认定。同时,高校应与生源地相应的管理部门建立网上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与资助情况档案信息系统,保障信息的共享、连续和及时反馈,并通过这一系统跟踪和监督贫困生个人和家庭经济实际变动情况,避免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误失,制止假贫困生的出现。
2.2.2 评定材料的多样化
第一,应加强对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等相关贫困证明的审核。如要求学生提交的贫困证明材料必须详实、完整,同时出具完整的村、乡、县三级民政章的贫困证明,退回不符合要求的证明材料,并要求学生必须完善。第二,严格按照《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要求,建立有代表性的民主评议小组,并制定规范的工作职责。第三,贫困生认定依据的材料来源应多样化。对贫困生的认定不仅参考当地政府开具的贫困证明,高校还应该根据学生在校消费的实际情况,通过考察申请人日常的消费情况、衣着打扮等方面,进一步确认该生是否贫困和其贫困等级。第四,保证公示时间,畅通学生反映通道,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公正。
2.2.3 签定贫困生诚信协议书
高校贫困生认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共同确保贫困生认定的真实性。为了做到防微杜渐,除了在认定环节上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可行的标准为指导外,还应该强化高校贫困生认定的辅助措施,使贫困生得到合理的认定,为贫困生资助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保驾护航。
从目前来看,高校贫困生认定的辅助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第一,签订贫困生诚信协议书――凡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必须签订贫困生诚信协议书,协议书一式两份,学生本人一份,学校一份(在协议书中注明:如若一经发现弄虚作假现象,在校期间的贫困资助一律收回,不受追溯时间的限制,而且还要结合学生的态度,进行相应的处分)。第二,明确贫困生调查表和贫困证明的具体责任人。在学生的贫困生调查表和贫困证明中不仅要有相应的公章,而且必须要求出具贫困生调查表和贫困证明的部门相关责任人签字,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联系方式,以备核查,否则贫困生调查表视为无效。如此一来可以使那些弄虚作假者在开具证明材料时有所顾忌,同时提高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贫困生认定的效率。第三,制定受资助学生公益活动卡――要求受资助的贫困生在每一学年内必须完成一定工作量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义务的校园或社会公益性活动,一方面是强化受资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另一方面是使那些想混入贫困生队伍的非贫困生有所顾忌,知难而退。
2.2.4 加强诚信教育,实施惩罚措施
为什么假贫困生屡禁不止,就在于没有相应的惩罚手段。对于一些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弄虚作假,贿拉选票,拉帮结派平分奖助学金的行为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因此,对于一些假贫困学生,应该采取一定的处分措施,不仅是取消认定资格,还要视情况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2.2.5 加强对贫困生认定小组的教育引导
贫困生认定小组是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贫困生认定小组成员的责任心、对贫困生认定问题认识的深刻程度等直接决定了认定的结果,决定了贫困生资助资源的使用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必须加强对贫困生认定小组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资助工作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依靠高科技、借助大数据、创新学生资助模式,优化贫困生资助工作,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将国家资助政策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高校贫困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资助系统可依据性数据较少的问题
近几年,各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各学校间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系统获取的信息模板不统一,数据接口复杂,导致各高校难以实现共享统计数据。既浪费了开发维护成本,又制约了各高校间的互联互通,更阻碍了其他教育部门获取、利用这些数据。高校资助系统数据信息会直接或间接导致资助精准度不高,影响资助的公平、公正。
(二)贫困情况认定过程中的问题
学生的贫困情况多是由学生本人从当地街道或村委会开具相应贫困证明,并加盖当地的资助或民政部门公章作为认定的基本证明材料,由学生带到学校让班级辅导员审核。因贫困证明材料主要由学生本人提供,且各地民政部门对贫困的评定标准概念模糊,使得证明材料的可信度低。
(三)贫困生思想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资助工作在遵循“三公原则”的同时,贫困生的隐私很难得到保障,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心理负担。各高校大多由基层辅导员承担学院资助工作,辅导员的职能多,管理学生人数多,对贫困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主要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部分的特殊学生身上。
二、基于“互联网+”提出精准资助对策
(一)建立、健全贫困生数据库系统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学生资助报告,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快推进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强调“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与人口、低保、扶贫等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或信息共享,为各级各类学校确认学生身份、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资助管理工作效率和学生资助的‘精准度’”。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建立全国贫困生数据库系统,由贫困生所在地的村委会或是街道负责录入,将贫困生的家庭情况、证明图片(如居住条件等)以及录入人、办人等地方相关工作人员的情况上传到贫困生数据库系统中,做到有据可查,增强贫困生认定材料的真实性。
(二)完善认定机制,探究有效审核流程
贫困资助申请过程中,学生从提出申请到填写资料,从贷款审批到合同签订,从贷款发放到贷款回收,都通过网络平台在资助系统内操作,学生获得资助后可随时随地查看资助进度。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基础上做到信息公开,增强社会监督功能,设立投诉、举报机制,将贫困资助情况审核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公开化。通过“互联网+”提供一个开放的意见表达平台,学生可对国家和学校的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建议。
(三)创新贫困生思想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贫困生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心理较为敏感,利用“互联网+”的及时性、交互性、广泛性等特点,让“互联网+”成为了解学生、贴近学生、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的助推器。通过学院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宣扬感恩教育,弘扬诚信正能量;开展线上诚信主题活动,采用征文、演讲、视频创作等活动方式树立诚信感恩意识;创建网络心理咨询室,及时开展一对一学生心理咨询和疏导,引导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结语
互联网的自由、共享、开放、快捷等特点为高校资助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建立规范化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流程,创新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利用好“互联网+”思维开展贫困资助工作,运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工作方式方法,消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为高等教育顺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远航.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
“精准资助”[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08-111.
[2]徐安安.“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