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级部管理方案

学校级部管理方案

时间:2024-04-03 10:56: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级部管理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级部管理方案

第1篇

1校级社科项目运行管理现状

校级社科项目每年组织审批一次,运行管理过程分为组织申报、立项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定、学校专家会议评审立项、签订项目合同书等若干环节。在项目评审环节,评审专家组由校内同行业的6位学术专家和1位财务专家组成。项目申请人以现场多媒体汇报的形式,从项目选题、立项依据、研究思路、研究基础、方案设计、技术路线、创新程度等方面进行阐述。评审专家组在听取申请人汇报的基础上,围绕项目设计进行具体提问,再根据汇报和回答情况综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点等内容,对每项项目进行现场评审打分。最终,校学术委员会根据每位申请人评审环节得分情况,决定最终予以资助的项目名单。从2004年至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进行了九次校级社科项目资助立项(2008、2009年未开展),立项数和经费投入情况详见表1。表1的数据说明校级社科项目的经费投入从2011年之后大幅度递增。其中,2014年的经费投入是2004年的4.5倍,体现出学校对社科项目重视程度,说明该校对社科项目的培育意识显著增强。然而,随着校级社科项目规模的逐年扩大,项目名额和经费数目不断增加,项目运行管理中暴露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校级社科项目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研究从优化创新其运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果和管理效能,最大程度发挥经费投入的使用效能,成为校级社科项目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校级社科项目运行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2.1项目类型单一目前,校级社科项目所设置项目未进行专业划分,类型单一,导致申报项目时出现“扎堆”现象。在项目申报过程中,职称级别和年龄层次不同的申报人都在申报同一类型的校级社科项目,造成青年博士立项少,绝大多数项目都被副高及以上职称科教人员获取的结果。以2010—2014年5年的校级社科项目立项数为例,青年博士获批的项目仅占17.9%,不到项目总数的五分之一,剩余的项目获批者均为副高职称以上,其中又以正高职称居多(详见图1)。青年博士申报的校级社科项目在进行评审时,评审专家论资排辈观念普遍存在,在决定资助对象时把立项机会更多的留给工龄较长、职称较高和资历较深的科教人员。这种情况下,不仅打击了青年博士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利于青年学者科研能力的锻炼和科研素质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下,科研项目的综合效应难以充分发挥,不利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2.2项目执行期限短校级社科项目的执行期限为2年,成果形式主要是专著和论文。其中,对专著要求是其必须正式出版,对论文的要求则是必须在认可的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且需要见刊。从近年来各类项目成果的形式来看,90%以上是学术论文的形式。对于社科项目研究而言,学术论文又以实证分析居多,需要足够的数据支撑。通过对近年来各社科项目的统计分析,绝大多数项目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因此多数项目研究周期较长。此外,通过对部分项目申请人进行访谈,在有限的期刊资源与待数量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后,成果的发表过程耗时较长。论文见刊周期增长直接造成部分项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按期结题。

2.3项目跟踪管理环节缺失校级社科项目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由于疏于管理,部分项目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取得任何研究成果,一些项目甚至被搁置,处于暂停状态。此外,部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项目,有机会争取高级别社科项目的项目也因管理缺失导致产出较低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校级社科项目跟踪管理环节缺失,没有项目的开题论证、阶段性考核和结题验收环节。跟踪管理环节的缺失,项目进展情况难以得到督促和检查。同时,项目的过程管理缺失下,无法对项目的既定研究成果进行审查。校级社科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种“福利”,最终结题形式化,客观上造成项目无人监督管理的情况,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截止到2014年,校级社科项目立项数已经累计到283项,经费投入累计至537万元(见表1),然而,在2010年之前,由于没有结题验收环节,导致144个项目由于时间久远、人员变动等诸多原因而无法进行结题验收。在2013年9月才对2010、2011年立项的57个项目进行了专家会议验收,其中有12个项目以“没有完成既定目标”申请延期结题,剩余45个项目进行了验收。虽然45个项目通过了结题验收,但从项目完成情况来看,总体质量不高,研究成果创新性不高,项目成果产出不多。仅有少数项目在校级社科项目的研究基础上成功申请到高级别社科项目。在项目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开发方面,现有的校级社科项目成果转化率低,造成科学研究的极大浪费。

2.4项目经费使用率低以2012年校级社科项目为例,2012年共资助项目23项,执行期限为2年,结题验收截止至2014年,但是由图2的数据可以看出,23项项目中仅有1项项目经费使用率达到100%,近三分之一项目的经费使用不到50%。类似情况在历年同样存在。3.5项目培育效果不显著设立校级社科项目的初衷是为了培育省级、国家级社科项目,然而从2010—2014年五年校级社科项目和省级、国家级社科项目立项情况来看(见表2),校级社科项目对争取省级、国家级社科项目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没有实现项目数逐年稳定增长的预期目标,省级、国家级社科项目的培育绩效没有达到。

3校级社科项目管理创新

3.1项目类型多元化因申报群体不同设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完善项目资助类型。重点项目,为争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奠定研究基础。主要针对农林高校的科研特色和优势,资助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创新性的项目,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新兴学科的发展,鼓励科研团队的形成。同时要求重点项目申报人员具有正高职称,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结合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实行自由选题。对于一般项目而言,主要为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做前期工作。设置的目的在于扶持和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为其科研起动提供支持,此类项目重点申报群体为青年博士。项目类型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申报群体的项目诉求,特别是针对青年博士的一般项目,能够充分调动这类申报人的积极性和科研热情,带动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推动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建设。此外,还可根据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立项目,如:优秀社科青年人才项目,资助人文社科研究方面有创新思维的优秀青年科研人才;人文社科基地项目,资助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针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学科领域新的生长点开展深入研究;以及围绕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跨学科、跨院系联合研究。由学校人文社科基地学术带头人或科研骨干按项目进行申请;匹配专项资金项目,对当年度获批的下达经费小于2万元的省市级人文社科项目给予一定比列的经费匹配支持。

3.2项目申报规范化加强项目的规范申报,严把项目申报环节,提高项目质量,排除不切实际、不可行、好高骛远、故意夸大预期研究成果、创新性不够的项目,为项目能够高产出、按期结题、申报更高级别社科项目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行限额申报,重点项目每年资助4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金额8-10万元,一般项目每年资助20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金额3-5万元。并且将申报指标根据每个学院(系、部)的教师数量,在考虑学科发展均衡的前提下分配下去,学院(系、部)直接面对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学院(系、部)学科发展实际需要,按照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申报要求,由院(系、部)学术委员会对本单位所报项目进行严格筛选,择优按指标上报学校。通过这种方式,强化院系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学院(系、部)在项目申报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励申报人员在激烈的竞争下提出更好的研究课题,设计出更高水平的项目方案。

3.3项目合作对象多样化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要注重与其他高校教师和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开展,加强信息交流,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取长补短,既能有效提高科研水平,又能确保项目的完成质量,为下一步申报高级别社科项目做好扎实的储备工作。另外,要积极开展与大中型企业之间的合作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粮食安全问题重视程度加强,越来越多的工贸企业、营销企业和社会游资进入农业领域,通过与农业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开发新的农业产品和服务。正好趁此契机,加强合作,设计具有实践性和开发性的项目,体现农林高校的特色优势研究领域,

3.4项目管理系统化

3.4.1延长项目的执行期限,增设项目的开题论证、阶段性考核和结题验收环节将项目的执行期限由2年延长为3年,以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与科研管理部门签订项目合同,在项目合同书中明确规定项目开题论证、阶段性考核、结题验收各环节的具体时间、研究进度、完成成果等核心内容。合同书签订后的一个月内进行项目开题论证,以便完善项目研究方案,提高项目的可行性,确保项目按计划进度完成。在项目进行到一年、两年的时候,组织项目阶段性考核会议,对按时完成合同预期任务,阶段性成果突出的项目负责人,给予肯定和奖励,并在日后高级别社科项目申报中优先推荐。对执行不力的项目负责人,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到结题时间的项目按时组织结题验收,由校学术委员会评审,认定通过结题的项目。若由于客观原因(出国、进修、读博、休产假等)无法按时结题,负责人要向科研管理部门提交正式的书面延期申请,由校学术委员会认定是否可以予以延期。一个项目只能延期一次,时间一到必须进行结题验收。如果没有通过结题,则在校内通报批评,撤销其项目,并且三年内不得再申报校级社科项目。若在项目执行期间获批国家级社科项目,则视为自动结题。通过系统性的项目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的结题率,显著增加高级别社科项目的获批数。

3.4.2掌握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分阶段进行拨款将资助项目一次性拨款改为三年有要求分阶段拨款,项目经费按照50%、30%、20%的比例分三年划拨。当年拨款的执行在关键时点应达到相应的序时进度,于每年的6月底、9月底、12月底分别达到50%、75%、100%。项目负责人要求每年向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提交详细的项目进展情况汇报材料及经费使用明细,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科研管理部门要联合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定期组织同行专家对项目开展状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对项目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分析课题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课题经费使用效率如何等。如当年有剩余经费,项目负责人要根据次年项目的实施计划安排,实事求是提出当年剩余经费在次年的使用方案,如果使用不完,要及时上交学校,纳入学校统筹安排,学校下一年度再归还项目负责人。如当年剩余经费在次年使用方案中安排使用完毕,但年底仍有结余,当年学校自动收回,不再下拨。如连续两年发生这样的情况,则终止该项目,追回之前下拨的所有经费。对于三年经费都使用完毕却没有任何研究成果,没有完成既定目标,无法结题的项目,或产出极少且质量较低没有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予以撤销,追回全部经费,并在校内进行通报批评,以力求所有经费真正用于项目研究。

4结语

第2篇

一、管理目标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由校长主管,下设分管领导。通过制定学校科研管理制度,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课题申报、中期管理、具体实施、奖励等方面更加规范。

二、学习制度

1、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学习促进自己的观念转变和认识的提高,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为自己的科研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2、学校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创造条件,聘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课题的研究。平时加强与图书馆的联系,及时为课题研究的进行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

三、申报制度

1、学校及时区级课题的申报信息,并组织力量做好课题立项、论证等工作。

2、每年9、10月份,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并认真填写校级课题申报表,申报者要比较详细地写出课题研究的方案,由学校审核批准为校级重点和一般课题。

3、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课题研究,特别是骨干教师、青年教师(40岁以下),要做到人人有课题。

4、申报课题的形式可个人申报,也可以教研组申报,个人参与合作共同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要贴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小而实,要服务于学校的重点课题。

5、一经申报,课题组的教师或个人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上研究课。课题负责人对情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课题一旦结题,要做好归档工作,按时完成结题报告。

6、课题实施时间超过一学期的,课题组要做好中期的自查及汇报。

7、学校每年拨出一部分经费用于教育科研,用于课题组购买图书资料、问卷及资料的复印等其它所需的支出。

四、奖励制度

1、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鼓励广大教职工参与课题研究,学校每一年举行一次校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经有关专家及科研小组评审,获成果一、二、三等奖的,在考核中分别奖励120元、100元、80元,鼓励奖40元。

2、教育科研在市、区、校级课题立项成功,校方向课题参与者发放课题开题奖,奖额视参与人数而定。教科研荣获市、区级成果等第奖的课题组负责人奖400元、300元,其他组员视承担课题的多少奖200~100元不等。

3、在区、市、国家刊物上的奖励为100元、200元、300元,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评为先进。文章在区、市会议上交流的奖120~160元。在校级汇报交流的奖30~60元。

4、教育科研获奖的将记入教师本人的业务档案。

5、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将评选教科研个人先进。

6、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科研研讨会,进行科研成果的交流。

7、教科研成果评奖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基本按时,案几划完成课题方案;论文符合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论文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可读性。

第3篇

[摘要]町的:对蚌埠医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实施情况作一总结。方战:采取构建三级质量工程体系、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和加强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等措施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结果:教学中心地位得到强化,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水平进步提高,教研成果丰硕,优质教学资源、增加,实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结伦:蚌埠医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措施得力,成效明显,其经验可供其他院校参考。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管理;质量工程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1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启动于2008年4月。依照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经过多年建设,我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及时总结成败经验,更好地推进下一阶段的质量工程建设,现就我校质量工程建设实施情况作一回顾。

1我校实施质量工程的主要措施[1]

1.1广泛动员,全员参与,构建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2] 在质量工程建设思路的指引下,从3个层面推进建设工作:(1)学校宏观管理层面。学校成立质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确立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将其纳入全校重点工作中,下发实施质量工程的决定,召开全校动员大会,分别从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创新、教学质量监控6个方面下发实施意见,加强学校宏观管理和指导。(2)院系建设层面。通过学校大力宣传,各系部高度重视,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全系师生大会,组建教学团队。(3)师生积极技人层面。通过校、系两个层面的推动,全体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主动了解质量工程内容,学科带头人亲自组织团队申报质量工程项目,积极投人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了校、省和国家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全面促进学校特色和内涵发展。

1.2积极改革,加强建设,打造优质教学资源

1.2.1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于2006年在认真研究、组织论证的基础上对全校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并按照新修订的培养方案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在其后的几年中,各专业又根据方案实际运行状况和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进行了修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各专业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临床医学专业成功实施"2+1"临床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精神医学系也进行了尝试。"应用型精神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获批为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护理学专业经过探索,创立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同国际接轨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并获批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2.2 努力推进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和专业建设(1)课程建设。狠抓课程建设,加大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力度,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力扶持网络课程建设,鼓励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

2008年以来,学校新增校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2门;构建蚌埠医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近30门课程资源上网。(2)团队建设。将教学、科研、教研综合考虑,鼓励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师资培养培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参编规划教材或自编教材,围绕教学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3)专业建设。将专业的内涵建设、外延拓展和特色培育一体化教学。在国家、省、校三级特色专业的示范和带动下,各专业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拓宽专业口径,凝炼特色方向,努力做到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校定位、办学特色和社会需求相吻合。

1.3高度重视,加强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3]

1.3.1健全机构,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蚌埠医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财务处、各系、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对质量工程项目进行规划、立项、管理和协调,对项目进行督促、检查、考核和验收。

1.3.2加大投入,经费保障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加大对质量工程建设的经费投入,把质量工程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学校年度预算。对于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全部对经费进行1:1匹配支持,对获批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划拨专项建设经费。在经费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和我校的有关规定,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逐层审批,专款专用。

1.3.3完善制度,政策保障制定《蚌埠医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质量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建设目标;制定《蚌埠医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制定了《蚌埠医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使质量工程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确保质量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1.3.4过程管理,绩效保障 (1)重视项目任务书的编制和审核。项目立项公布后,要求各项目组及时编制项目任务书,并由质量工程办公室进行初审,提出修改建议。项目组修改后提交给质量工程办公室聘请的专家组进行审核,经过几轮修改审核通过后方可上报。(2)年度检查与专项检查并举。每年年底按照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对各级质量工程项目进行年度建设情况检查。项目建设中期进行检查,督促及时总结,并对后期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3)加强监督,奖惩明确。对项目管理混乱、项目建设绩效差的部门和人员,采取取消继续建设资格、停拨建设经费、减少申报限额等方式予以惩戒;对管理制度健全、建设绩效好、建设成果丰富的部门和人员,采取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增加申报限额和提供经验交流机会等方式,予以表扬和奖励。

2质量工程建设成效

2.1 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 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全校师生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的思想,树立一切为了教学,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识。各系部和教学部门以及教学管理、督导、教辅等部门均按学校要求开展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广大一线教师、学生积极踊跃参与教学改革、教学建设,质量工程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绩,教学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教风学风得到进一步改善。

2.2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加强通过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架起了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的桥梁,推动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强了学生实践动于能力,强化了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3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组织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教学名师、教坛新秀评选表彰工作,学校掀起总结获奖教师经验、开展向获奖教师学习的活动热潮,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我校组建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促进了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形成教师教学合作机制和团队协作的氛围,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2.4 教学研究成果丰硕通过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及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全体教职工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中来,针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并积极进行总结,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以研究成果推进教育创新。近年,我校有多项教学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2.5 优质教学资源总量逐年增加通过11门省级精品课程、多门校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网络课程及双语示范课程的建设,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于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教学管理制度齐全规范,教学研究成效显著,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2.6 实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目前,我校有省级示范实验中心2个,校级示范实验中心5个。通过示范中心建设,不仅实验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加大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力度,改变了以往教学实验室以专业甚至教研室为基础,小而全、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同时,学生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数量明显增加,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7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 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组成员千方百计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强调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中受益,我校学生在全国及安徽省等举办的多种比赛中均取得良好成绩。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就业率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持续稳定在97%以上,且毕业生信息追踪的结果表明就业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质量非常认可。

3质量工程建设经验总结

3.1 公平公正的竞争是建立质量工程长效机制的基石 所谓公平公正的竞争就是指事先不指定,让所有系部和全体教师、学生都有申报质量工程项目的机会。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只要符合条件就立项,不搞平衡。无论是校级项目评审还是省级、国家级项目推荐均进行公示,确保评审、推荐的公平公正。

3.2 科学合理的评审是质量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在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中,我校建立了评审项目质量标准,评审程序标准化、评审内容公开化、检查考核经常化,确保项目评审的科学合理性,确保评选出来的项目是从学校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的,确保质量工程全方位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3 注重项目的培育是质量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4J 我校属于普通医学本科院校,专业门类单一,在项目申报工作中有较大的限制。2008年至今,多年积淀下来的优势与特色项目已基本立项,在今后的申报中竞争力将进一步下滑。因此,我校格外注重质量工程项目的培育工作问:(1)分级培育,构建国家、省、校3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体系,并在3级建设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分级建设。在校级项目中,择优选择基础较好的项目,省级评选标准查缺、查弱,重点建设;在省级项目中,精选个别有潜力的项目,加强指导,整合资源,重点培育,争取申报国家级项目。(2)注重集聚效应,质量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建设工程,各分项项目互为建设条件和基础。例如,教材对于精品课程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精品课程又是申报名师的重要影响因子,名师又可以增强教学团队的竞争力。因此在培育项目时注重发挥集聚效应,对优势和特色项目进行系统化的培育和建设,以形成优势特色项目群,增强各分项项目建设成果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

3.4 学生素质能力是质量工程最终目标和唯一的检验标准 质量工程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学生,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应该成为质量工程的最终目标和唯一的检验标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得好不好,最终要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真正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山.高校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9(22):20-21.

[2J谢大蓉,刘克林,刘利龄,等质量工程视野下高校教学建设项目化管理模式探索[J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34-35.

[3J楼程富浙江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进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8(10):33-35.

第4篇

市编制、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要结合学校法人登记年检、教育评估、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等工作,加强对学校机构编制常规监督检查。小编为此收录了2021年市中小学机构设置及编制分解方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有关下达各市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的通知》(皖政办[xxxx]xxx号)精神,我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为xxx9名。现结合中小学布局和生源、班额等实际,提出机构设置和编制分解方案如下:

一、定编原则

(一)保证教育教学需要保证教育教学的墓本需求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二〕因校因地制宜。结合教育现状,因校制宜,定量测算,适度调剂,分类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二、机构设置和领导职数

(一)完全中学、职业中学

1,学生数在xxxx名及其以上的配正副校长x名内设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教育科学研究处(简称教研处办公室和教研处配主任或副主任x名,教导处和总务处分别配主任x名、副主任x-x名。

2,学生数在xxxx名以下的配正副校长x名。内设机构和职数同上。

(二)初级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初级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配正副校长各x名。内设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分别配主任或副主任x名。学生数超过xxxx人的,可增配副校长x名,内设处室增配副主任各x名。学生数超过xxxx人的,校级和二级机构领导职数可再分别增配x名。

(三)学区中心学校

学区中心学校配正副校长各x名。内设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分别配主任、副主任各x名。中心学校本部学生数超过xxxx人的,可增配副校长x名,各内设机构可增配副主任x名。学生数超过xxxx人的,校级和二级机构领导职数可再分别增配x名。

(四)小学

村小配校长x名。内设教导处,配主任x名。

(五)党群组织

中小学校的基层党群组织按照相关章程建立。规模在x个班以上小学可配专职少先队辅导员x名。

三、编制名额分解

完全中学和职业中学分配xx9x名,初级中学分配xxxx名(含市聋人学校xx名),九年一贯制学校分配xxx名(其中:初级中学部xx9名,小学部xxx名),小学分配xxx9名,市会计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xx名,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x名。

四、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一)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要实行总量控制,统一管理。未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得超编进人,不得超限额增设机构,不得超职数配备干部,其它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对中小学机构编制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

(二)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中小学校布局情况及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x年核定x次。对因办学体制、布局调整等原因新建、改建或撤并的学校,要及时核定或收回其机构、编制。新建、改建学校所需编制由市教育主管部门在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

第5篇

现有的投资模式一般是学校在建设初期一次性投入,建成后要求平台能够独立发展,自负盈亏.平台只能通过收取机时费支付运行、维护所需的各项费用,包括场地、水电、人员薪酬等,每年这些日常的运行维护成本几乎占到了设备购置价格的1/4—1/5[4],根据成本核算制定的收费标准往往过高,很多潜在用户负担不起,若单方面地降低标准,又会引发资金缺口,影响平台的正常服务.缺乏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用户权限和优先级不同,计算所需的等待时间也不同,缺乏统一的针对用户和计算任务的评价标准体系.

2建设思路与目标

高性能计算平台作为校级公共服务平台,目的是为全校相关学科提供科学计算和模拟服务.良好的管理模式和体系,是使这些昂贵的设备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经过长期的实践,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些宝贵经验,高校在新建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很多误区.

2.1合理设计,统一规划,重视安装环境

校级平台应保证持续的计算能力,合理的建设方案需要考虑到经费、场地,相应的附属设备,以及总的耗电量.根据预期建设规模,统一规划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安装环境建设,包括电力供应、空间、散热等基础设施,保证硬件设备在提供持续服务和更新的整个过程中,无需进行大规模改造.

2.2持续投入,分步建设,保证计算能力不间断地稳定增长

通过长期投入,分阶段地建设具有不同运行环境的多个主计算平台,保证计算能力持续稳定地增长.如图1所示,第一年建设1个完整的主计算平台,随后每两年建成1个主计算平台,五年可以建成3个主计算平台.第六年开始,每两年退役1个主计算平台,同时建成1个主计算平台.因此,五年之后,平台将持续拥有计算能力大致相当的3个主计算平台.平台提供不间断地服务,硬件及系统的更新平稳地体现在每年定期的设备更新维护中,持续更新,维护只会引起用户难以察觉的短暂服务中断.在整个服务周期中,用户只会感觉到系统资源的增加和使用环境的微调,丝毫不会影响其科研进度的安排.同时,根据实际需求,不同平台可以配置不同系统(体系架构),通过多平台、多系统满足老师们多样化的科研应用需求.

2.3建立高水平的管理和运行团队,提高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重视软件与应用的扩展和开发

实验技术队伍是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核心力量,是平台日常运行的枢纽和保障.通过职称评审、岗位设置、薪酬待遇等方面对平台给予倾斜,吸引高性能计算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组建管理和运行团队.通过定期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团队的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平台的服务作用.重视软件和应用的扩展和开发,根据实际需求,组织软件和应用的购买、安装和调试,并协助老师们解决运行中的各种问题,甚至能够针对老师的科研创新需求进行开发,从而突破现有软件对科研的限制.

2.4优化机时分配机制,提高运行效益

用户预交机时费,建立机时分配账户以年为单位进行一次性分配,适当优先大规模并行计算用户,用完为止,不累积.向平台投入资金的老师分配与其投资额度对等计算设备5年满负荷运行的机时.类似于中山大学“股份制”的建设模式[12,13],学校出资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基础设施后,引导拟自购计算设备的老师将资金投入校级平台,由平台统一规划采购,以机时分配的形式回馈投入资金的老师,形成用户与学校共建的模式,既能避免分散投资、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又能保证校级平台长久、有效地运行.举个例子,课题组5年有200万元经费用于购置高性能计算设备,经费分期到帐,第一年120万元,其余每年20万元.假设第一年向其他课题组预借经费一次性投入200万元购置服务器,除掉管理节点、存储、网络、机房改造等支出,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大约可以购买800核的主流计算能力,经过方案设计、论证、招标采购,半年后开始运行服务.服务器的使用周期一般为5年,5年总计4000核年的计算能力,考虑到运行中各种问题导致的服务中断,实际使用的计算能力约为20~80%,甚至可能更低.若委托科研人员兼职管理,5年的成本约为300万元(年均电费20万元),还要附加1间机房和1个科研人员,而收益仅为800~3200核年的计算能力.若采用校级高性能计算平台,只需投入200万元,可收益4000核年以上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够获得更加专业、系统的技术支持,以及更多应用软件的使用权限.

2.5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

学术委员会监督下的主任负责制是能够保证平台公平、有序、高效运行的管理模式.成立专门的学术委员会,监督平台的各项工作,并对平台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设主任1名,负责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把握平台的发展方向,保证其对相关学科的支撑作用,聘请专职主任工程师,作为技术负责人,总体负责平台计算系统、存储系统的持续运行,网络的安全与稳定,软件、应用的调试与开发.

2.6积极开展与国家级计算中心的合作

由于高校高性能计算需求的多样性,校级高性能计算平台可能无法满足所有用户要求,因此,鼓励学校老师转移部分计算需求,充分利用国家级计算中心的计算能力.根据用户的需求分类,由校级高性能计算平台牵头与国家级计算中心合作,建立学校用户组,提供针对国家级计算中心的服务支持,从学校层面解决老师在使用过程中诸如互联带宽、软件调试、授权共享等服务支持问题.

3总结与展望

第6篇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今天的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正在蓬勃涌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理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重要举措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其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都能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乐于尝试,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类型齐全、层次各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新疆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教育为优势,以少数民族教育为特色,以农业科学为主要学科领域,以自然学科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本科教育为主要办学目的的多学科性农业大学,学校设有农科类、理工科类、文科类、社科类等众多学科类专业。在新的形势下,学校树立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办学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合理设置专业,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把我校的学生努力打造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头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在学生心中播撒创新创业的种子。

一、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应注重项目的研究过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我校现已构建三个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体系,分别是校级、自治区级和国家级,三个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涵盖我校理工科、农科、文科和社科等学科门类。

(一)项目管理

1.项目申报、立项。我校以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农大特色为依据评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是由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家审核小组”,由审核小组评审项目(校督导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负责人答辩,学院择优立项,评选出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审核、公示无异议后文件,确认校级项目的立项。

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要求的时间与分配的名额数量,在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础上进行推荐申报、立项。

项目执行期,校级和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由学院负责管理,由教务处负责登记备案,并对研究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校管理。我校的管理特色是层层负责制。

2.项目结题验收。校级和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组织验收专家小组,学校派一名督导专家参与。验收采用PPT答辩形式,按申请时的成果形式要求进行验收,在验收中需要审核期刊原文或录用通知,对不符合申请书成果要求的项目不予验收通过。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需要交的验收材料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验收报告、项目总结报告、项目成果展示、答辩用PPT文件、公开发表的论文、期刊网下载的电子版和原word版、所有验收材料纸质装订本一套等。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校安排专家组进行验收,验收采用PPT答辩形式,按申请时的实施方案要求进行验收。在验收中需要审核期刊原文或录用通知。对不符合申请书成果要求的项目不予验收通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需要交的验收材料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验收报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总结报告(5000字以上)、公开(终稿WORD文档)、成果展示板、专利证书(若有)扫描或照片、支撑材料、答辩PPT文件、所有验收材料纸质装订本一套等。

(二)经费管理

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由学校从教学事业费中划拨专项经费;二是由指导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提供的经费;三是学院及各类企业和社会团体提供或赞助的经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资助额度为1000~5000元/项。由学校资助的经费和企业代管的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由学院和指导教师科研项目提供的经费由所在学院和指导教师负责管理。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课题研究相关的项目支出,如文献资料的收集、查询、打印或复印,实验材料和试剂药品的采集和购置,调查、走访等必须的交通经费等。经费报销程序为项目经费负责人签字―学院审核―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办公室审核―财务处报销。中止或撤消的项目,根据相关情节停止或追回其经费。

(三)指导教师

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大学生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在配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时,一般情况下要求首先具有很强的责任性,可指导学生很好地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对所开课程有较深的研究或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果;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理论修养和五年以上教学经验,有独立讲授一门及以上课程的经历;承担学校前期研究课题的教师可以是积极依托课题指导学生申报和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老师。

(四)创新学分认定

学校组织专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评审,按时结题并提交结题材料的项目,主持人可获得2个综合素质学分,其他参加项目工作的学生每人可获得1.5个综合素质学分;中途退出的学生不能获得学分。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激励学生自主学习,2012年,我校制订了《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办法》。学校设立创新学分,研究项目成果中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在国家级、自治区级的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自治区高校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中获奖等,根据学生排名给予不等的创新学分认定。创新学分可用于替代各类不合格课程所造成的学分不足,所替代的不合格课程成绩按原考试分数登录,不做修改。有创新学分的学生在成绩表的课程栏中加入一项:创新课程,成绩按80分记入,绩点按3计算,学分数按认定后的数额填写。但综合素质学分和创新学分不得重复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校每年11月启动第二年的项目申报,由于我校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由学院择优评选立项,因此学院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论从命题还是从建设内容上来讲随意性很大,有些项目不符合学校的要求,学院也没能很好地监督和督促项目的实施建设。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周期短,管理人员缺,因此无法对项目进行阶段性检查和中期检查,导致有些项目无法正常实施,完成不了预期的目标,中途而废。首先,学院是否监督项目主持人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项目交流建设?指导老师是否在组织学生建设项目?学校无法对项目是否在实施建设过程中进行跟踪。其次,由于立项项目数量多,学校无法完全实行跟踪管理,无法完成阶段性检查和中期检查。再次,虽然我校制订了管理办法,办法里也明确规定项目变更必须报学校备案,但在未经备案的情况下,学院随意变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和主持人以及参加人的现象普遍存在。[2]

2.项目结题时存在的问题。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时也是由学院组织验收,学校只是安排校督导参加验收,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是,学院在验收项目时随意性很大,有些项目未按项目申请书上的成果形式进行结题,学院验收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过则过,差不多就过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院认为,一年建设期,项目经费拨的又少,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还有些学院的领导不够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因此,这里面种种消极因素比较多。

(二)经费管理不完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校的项目经费是不予报销的,项目完成结题,负责人提交所有结题材料,学校出台结题结果后方可报销项目经费。虽然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一直以来都是专款专用,但这样的经费管理导致学生无法按项目进展情况有效使用经费,前期经费支出只能是学生自己垫付或指导教师垫付。后期经费报销过程烦琐,限制条件太多。

(三)指导教师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我校没有出台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老师规范条例,也缺乏有效机制来监督和督促教师提供指导。而且,指导教师的课时量大,科研任务较繁重,因此很难能保障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个别指导教师,在项目立项后,基本不再管项目实施过程,只是在学期检查、结题验收时给学生签字,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对指导教师,学校没有制订相应的奖励机制,无法激发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积极性。

(四)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不完善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积极性,开启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然而,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重视不够,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照不够,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学生培养共性制约强。很多学生怕影响学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漠不关心,拒之门外。我校虽然制订了一系列创新学分奖励机制,专门出台了《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认定办法》,但奖励力度不给力,达不到学生预期的目的和期望。学校指定的创新学分认定办法无法解决学生用创新学分替代不合格课程所造成的学分不足问题。创新学分认定办法制订的门槛偏高,只有个别毕业生在毕业之前用创新学分替代了不合格课程学分,而且是1~2学分的不合格课程,而大部分开展项目的学生无法认定创新学分,只能认定综合素质学分,因此,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三、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改革

(一)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上的改进措施。为提高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与科研成效,项目需要从以下四个阶段进行管理。

一是选题审核阶段。学生申报后,由学院组织专家,学生答辩,专家小组共同指导和审核的方式,优选和优化项目。指导和审核工作包括:①对选题意义及计划工作内容进行评价②对选题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评估;③提出指导性建议与意见。各项目小组在专家评审后,项目需要结合专家意见,重新撰写项目申请报告。教务处对各单位相关工作进行检查合格后,接收该单位本年度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立项申请。

二是立项阶段。项目确认立项后,动员项目组成员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递交项目任务书。

三是项目运行与中期检查阶段。采用中期汇报交流、座谈的方式,加强项目间的工作交流与工作督促,保障项目按计划推进。

四是项目验收与成果展示阶段。学院组织专家小组,采用PPT答辩方式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按申请时的实施方案要求进行验收,在验收中需要审核期刊原文或录用通知,对不符合申请书成果要求的项目不予验收通过。验收完成后对成果进行公开展示,以提升项目在学生中的影响,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2.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改进措施。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接到审批立项通知后,项目主持人需认真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任务书》,制订科学合理、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或结束时,需接受学校对项目的中期检查或结题验收,并提交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项目执行至中期,须由项目组提交中期进展报告,由学院组织专家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并将问题汇报至教务处。学校不定期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对立项后无故不开展项目工作、项目执行不力、未按要求上报项目进展报告、项目经费使用不符合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等情况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中止或撤消项目、取消申请资格等处理。

项目实施全程为各项目配备中青年指导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的创新工作,指导教师对项目的全过程给予意见和支持,负责全程指导、督促项目进展。我校多数项目结合了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源与配套资金。在发挥学生主持人作用的同时,加强教师在科研与方法思路上的指导,调动学生关注科研前沿、行业动态和社会发展,并对校外业务机会、企业合作有新的认识,提升学生创新水平。

(二)经费管理

我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为三大块儿:学校专项经费、指导教师科研项目提供的经费、学院及各类企业和社会团体提供或赞助的经费。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资助额度为1000~5000元/项,自治区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资助额度为5000元/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资助额度为10000元/项。国家资助的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自治区、学校和企业资助的经费下放到学院,由学院统一管理,学院和指导教师科研项目提供的经费由所在学院和指导教师负责管理。项目经费支出时,严格按照申请经费预算执行。经费支出项目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参照《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修订)》执行。项目经费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指导教师不得使用及挪用项目经费,学校和学院不得截留和挪用,不得提取管理费。项目中期检查合格后可报销50%的项目经费,结题验收合格后报剩余50%的项目经费。中止、撤消或结题不合格的项目,不予报销经费,并返还已支出费用。这种改进措施既方便了学生项目的正常实施建设,保障了学生前期建设项目经费的支出,经费管理下放也方便了学院的统一管理,改变了后期经费报销过程的烦琐。

(三)加大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奖励机制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责任。对于精心指导、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学校出台了《新疆农业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给予适当工作量,即指导校级项目验收合格后按每项10个标准学时计算工作量,自治区级项目验收合格后按每项20个标准学时计算工作量,国家级项目验收合格后按每项50个标准学时计算工作量。项目成果有学术且学生排名在前三位的,每篇加计5个标准学时。项目结题验收后按项目级别一次性核定。学校对认真负责、进展顺利、且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四)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机制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才培养多样化,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和支持休学创新创业的制度,使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在已有创新学分认定办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有创新学分,同时增设创业学分,即每结项一项校级创新项目,主持人认定1个创新学分,参加人认定0.5个创新学分;结项一项自治区级创新项目,主持人认定1.5个创新学分,参加人认定1个创新学分;结项一项国家级创新项目,主持人认定2个创新学分,参加人认定1.5个创新学分。此外,创新项目中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自治区高校学科竞赛等可根据新的创新学分认定办法认定创新学分。

对于获得校级创业训练项目并结项的,主持人认定1个创业学分,参与人认定0.5个创业学分;获得自治区级创业训练项目并结项的,主持人认定2个创业学分,参加人认定1个创业学分;获得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并结项的,主持人认定4个创业学分,参加人认定2个创业学分。

开展创业实践在毕业当年3月之前达到以下标准,认定相应创业学分:有可行性创业计划书认定1个创业学分;参加创业培训且培训合格认定1.5个创业学分;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注册,法人认定2个创业学分,其余人员认定1个创业学分;注册单位软、硬件设施配备完善,法人认定3个创业学分,其余人员认定2个创业学分;注册单位开始运行,法人认定4个创业学分,其余人员认定3个创业学分。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创业学分认定如下:校赛,一等奖2个创业学分,二等奖1.5个创业学分,三等奖1个创业学分;区赛,一等奖3个创业学分,二等奖2.5个创业学分,三等奖2个创业学分;全国比赛,一等奖4个创业学分,二等奖3.5个创业学分,三等奖3个创业学分。创业学分可用于核心课程之外任意课程的学分替换,累积不得超过10个创业学分。以上创业学分可根据新制订的创业学分认定办法认定创业学分。

(五)从学籍管理上支持学生创业

学校鼓励支持学生创业,对于第八学期之前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注册并实际运营的创业个人,学籍上给予最长两年的创业休学期,在原六年的学习年限基础上增加两年,达到最长八年学习年限。

(六)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纳入学生评优体系

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学校评优及面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时可获得量化加分。项目研究取得突出成果的学生,可直接申请参加“推荐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学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评选[4]。

第7篇

关键词:江苏;职业教育;“五课”教研;“两课”评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68-02

一、“五课”教研、“两课”评比出台的背景

2010年江苏省教科院11号文正式下发通知,在全省职业教育内开展“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活动由江苏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及各专业教研中心牵头举办。活动举办的目的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教科研活动质量;巩固正常教学管理;优化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全省职业学校纷纷响应,所有职业学校的教师全员参与,其重视程度始料未及。

二、江苏省职业学校开展“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的意义

江苏省职业学校开展“五课”教研活动包括课前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五方面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两课”评比即省级“示范课”和“研究课”的评比竞赛活动。开展“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推动全国、省和市有关职业学校专业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评价更加合理等方面进行落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发挥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管理模式即采用1+1+1+1+3模式,即1位省级领导、1位市级领导、1位校领导、1位校级督导、3位高级职称教师或系(中心)领导。做好集体备课、教师教学资料检查、开展教学设计竞赛、同上一节课竞赛、说课竞赛、教学反思竞赛等活动保障课堂质量的有效性。

三、开展“五课”教研,提升职业学校教研活动能力

开展“五课”教研活动的宗旨是将课前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五方面运用到教学层面,全面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更新,从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其“五课”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职业学校教师根据国家或省人才指导性方案及课程标准,与学生学习现状和特点相结合,确定教学主题。公共基础课程,侧重在体现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及其目标达成进行探究;专业技能课程,侧重在教学过程和企业职业标准衔接、教学成果和社会企业过程衔接的探究。

2.上课:要求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条件和资源,调动学生学习技能兴趣。公共基础课程,重点衡量学生认识与感应的研究;专业技能课程,重点衡量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研究。

3.说课:即教师在备课、上课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信息化等方面,专家给出综合性评价。

4.听课:专家对比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课程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教学手段的合理性等进行综合判断。

5.评课:根据全国或省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的要求,专家组对参加比赛教师的课件内容、结构安排、教学手段选择、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开展“两课”评比,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1.“两课”评比组织相关要求。“两课”比赛,由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进行的一项比赛活动,一般情况下每年举行一次。开展“两课”比赛主要是为了提炼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打造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金牌教师,起到引领、辐射作用。然而什么是示范课呢?是指已成教学形式,具有推广和示范作用的品牌课;什么是研究课呢?是指某一领域形成教学特色,并具有一定推广价值与研究的优质课。两课比赛标准:按照教育部或省相关要求,“五课”教研活动要求是全部参加比赛的课必须使用国家或省规划新教材。必须使用国家或省规划新教材。2012年评比活动中规定教材原则上须为列入《2011―201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材;比赛规则如下:选拔要求:省级:每个市各个项目选送一名参加省级比赛;市级:各个职业学校及每个项目推荐一名,考核每个项目第一名参加省赛,没有经市组织的现场听课和专家评议的教师,不得推送参加省级“两课”比赛;校级:每个系科比赛第一名参加校级两课评比;系科:全体教师参与,考核排名第一名进入校级比赛;比赛内容要求:省级:省教育厅制定相关比赛规则及比赛要求;市级:根据省教育厅相关部门组织专家根据相关管理评价体系,对比赛教师的教案、学案、现场说课和答辩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说课内容现场摇号抽签;依据省、市教育部门文件精神执行;校级:依据学校相关要求制定培训方案。即1+1+3模式,即1位校领导、1位校级督导、3位高级职称教师或系(中心)领导。做好集体备课、教师教学资料检查、开展教学设计竞赛、同上一节课竞赛、说课竞赛、教学反思竞赛等活动保障课堂质量的有效性。成绩评定:省级:依据江苏省教育厅相关比赛规则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分别占组别不超过比赛教师总数20%的比例确定省级示范课的名额,不超过60%的比例确定省级研究课的名额,获奖者给予颁发荣誉证书,获得省级示范课荣誉的教师纳入江苏省职业学校金牌教师人才库;市级:市教育部分给予相配套的奖励;校级: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系科相关考核给予加分。

2.评判工作。“两课”评比建立专家库担任评判工作;采取“背靠背”方式(独立打分,不相互举荐和照顾选手,不打关系分,不打感情分,严禁交流,自觉关闭手机,评审结束时汇总)。(1)教案评审。每一位参赛教师,必须提供两个以上的教案数,每个教案内容是一个完整教学单元(如项目、模块、话题等),所有教案总课时数不少于8课时,每个教案教学时数控制在2~4课时,提供参考教材复印件电子版本。不署名提前由专家评审。评审采取分项定级、综合得分的办法,专家对每张评分表的每一评价点给出等级,每张评分表的得分,由评审专家根据各评价点评价等级获得情况综合确定。教案评审结束后,专家自行打印评分表,并签名送审。(2)现场说课。参评教师以参评教案为单位制作说课ppt,1个说课ppt对应1份教案,须包含对应教案的全部进行内容,所有说课ppt及链接文件存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并以“组别-学校-名称-姓名”命名后储存到自备的优盘中。参评教师须在优盘上贴上个人标签,再装入普通信封,信封上注明“组别-学校名称-姓名”,报到时上交。(3)现场答辩。评审专家依据每一选手的教案评审情况以及说课情况,确定的问题范围,生成2个以上问题,并确定正确答案标准。依据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评委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从课件内容中找出有关课程设计、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从相关教学题干及教材中提出有关课程主题、课程要求、教材事例与职业教学特色等方面的问题;从说课中的教学设计提出有关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结构、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问题;从说课中的教学实施提出有关目标达成、师生互动、学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等方面的问题。现场答辩中依据参评教师的答辩情况,选择获奖等合计。

第8篇

20xx年小学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1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结合城乡综合整治进校园活动,号召全体老师和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并以此拉开17x小学第一界科技节序幕。从而令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校园美化、净化、和谐、文明。

二、活动口号

行动起来,为校园增添一点绿;(行动,行动,再行动,为校园添绿增美);我为学校护片绿;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8日至20xx年6月1日

四、具体安排

1、在3月8日(周一)升旗仪式上有值周老师向全体队员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为校园增添一点绿

A、各班自行统一确定一个种植花卉,并与周二上报到大队部。

B、3月11日(周四)班会课,围绕行动起来,为校园增添一点绿主题开展班会,内容主要是讲解植树节的来历,宣传本次活动,以及讲解花卉的种植技术。

C、3月12日(周五)课间操由大队委说明本次花卉种植实践活动内容以及安排下午的活动时间和注意事项。

D、各班于3月12日(周五)之前,根据本班的种植花卉制作出本班展牌,以便在种植活动时可以插在活动地点,便于以后的日常管理。

E、3月12日(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或者时间待定)。由班主任组织开展种植实践体验活动。

F、学生撰写观察日记或实验报告,并在每班评选出3份优秀作品,期末进行颁奖和展示(时间待定)。

3、我给小树写写诗

结合植树节各项活动,1-2年级各班组织学生写一段话。3-6年级各班组织学生写几首儿童诗,并与3月19日(周五)之前交与大队部,由大队部负责每班评选出2-3篇优秀诗歌,期末进行颁奖和展示(时间待定)。

五、说明及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由大队部具体安排落实,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科学组提供技术支持,后勤处提供物质保障。

2、各班的花卉种子由各班学生自己收集采购(或者有汪大爷统一购买)。待商定。

3、各班种植实践活动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有:锄头2把、小铲子15把、展牌6个、浇水壶6个、肥料等。有后勤处统一购置,并于10号之前准备完成。

4、种植实践活动场地为:文明示范一条街学校围栏外。具体小场地为15块,1、2、6年级每班2块,3-5年级每班3块,从校门口开始,依次为1-6年级。场地初步处理由学校校工负责,并于12号之前完成初步处理。

5、各班种植实践活动的具体人员安排由各班班主任与副班主任负责。

20xx年小学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2一、活动目的:

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在全校少先队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认养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令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二、活动口号: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

三、活动时间:20xx年3月11日3月18日

四、活动内容:

1.活动宣传: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护绿行动:

(1)校园环保小卫士选拔赛

第一块:中队环保小卫士评比

班级评选方式:各班利用班会通过投票评选5名班 级环保小卫士,并颁发奖状。

评选时间:3月15日(周二之前)填写好中队环保小卫士评选表(见附表一)

评选条件:

在学校做好清洁大扫除和每周的值日工作,确保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讲究个人卫生,在每周的个人卫生检查中获得优等(没有减分)。

在校内外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涂乱画。

不踩踏校内绿地,不在草丛中玩耍。

在学校能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家里收拾好自己的房间,保证家庭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块:校级环保小卫士评选

选拔方式:各班级推荐1名班级环保小卫士参加校级评选,学校从中评选出校级校园环保小卫士。各班级填写好班级推荐表(见附表二)

评选时间:3月16日(周三之前)

评选的要求:每人准备一份演讲稿,主题是保护绿化,我有妙招,时间3分钟以内。根据成绩评定校级校园环保小卫士。

(2)我和树木零距离认养校内绿化植物,并为认养的植物命名,并进行开展拣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等活动。各班级负责自己班级卫生区内植物的认养。本活动于3月18日进行评选。

3.开展感恩自然绘画、手抄报评比活动,本周六、周日(3.12-3.13日)一、二年级每人画一幅我爱大自然的画,三、四、五年级每人出一期关于爱树的手抄报。周一各班收齐后统一交到少先大队。绘画、手抄报各评出一二三等奖。

4.各班开展植物知识知多少主题班会,进行交流活动。交流相关您所知道的树木的资料,收集有关植物生长知识等,在班会上交流、宣传。

五、活动要求:

1.爱护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

2.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踩踏草地。

3.节约资源,不随便浪费水、电。

4.积极 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绿化、环保活动。

20xx年小学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3月12日 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给学校发展作点贡献,给我们的家园增添一点绿色,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学校大队部大队委员就着手准备,发动组织了植树节系列活动。

一、活动目的

1.了解树的知识。

2.进一步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3.提高学生的保护责任感。

4.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

二、行动口号:

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

三、活动时间:

20xx.3.11---20xx.3.14

四、活动内容

1.成立领导小组:全体领导、班主任

2.开展系列活动

(1) 围绕爱树,进行树类知识讲座。(班主任,讲课稿2份)

(2)学生们在学校和社区进行种植小树苗,为花坛除草等一系列活动。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

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招生规模、办学规模均不断扩大,学校对教师在科研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对科研方面也越来越重视,申报科研项目的数量和档次也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多由原来的多所中专合并而来,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差,科研水平较低,但为了晋升职称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申报科研项目,造成许多科研项目虽然立项,但研究水平并不高,成果平平甚至难以结题等现象。以上种种,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高职院校某科研项目为例,探索基于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方法。

科研项目是一次性工作,从产生创意到立项、实施、结题整个完整的过程,以下将结合某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阐述其全过程管理方式,并着重论述该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进度和成本三要素的管理与控制。

一、申请立项阶段的管理

申请立项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是项目启动和项目计划两项工作内容,包含填写项目申报表、组织评审、签订项目合同等。

科研项目的申报表相当于工程项目的需求建议书,论证评审时主要的评价标准包括方案、经验、成本、进度计划几方面。《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在申报前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课程资源,在课程设计、考核模式、调研方式、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总体思路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应该说建设方案是不错的,项目负责人也有多次做省市级课题主持人的经验,但申报表上没有明确列示项目开展所需要的成本,进度计划也不够详细,仅有笼统、含糊的建设步骤。

作为学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处在审核项目申报表时应该站在项目管理的角度,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严格把关,指出以上两个方面的不足,责成负责人修改后再上报,而不是简单地整理汇总后上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立项通过率。

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来说,可以根据全成本管理理论、工作分解结构理论、制作甘特图等方法,完善项目申报表的内容,编制合理的项目计划。

根据申报表中对于该课题建设步骤的笼统表述,可将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厘清为:协商和讨论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步骤;进行前期调研;收集调研数据;撰写论文阶段并发表;撰写研究工作底稿并结题。但以上建设内容阶段性进度不明,不利于今后的管理,因此,应根据以上内容,编制出更为细化的项目计划:

(1)2012.11-2012.12:讨论协商阶段

召开课程项目建设会议,广泛调研,征求项目组成员、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和学生的建设意见。

(2)2013.1-2013.3:前期调研阶段

课题组将按方案确定的分工、时间,以问卷调查、访问座谈、资料分析等不同的方式,围绕“个人理财课程建设规划”课题研究的内容,深入学校和社会展开前期调研。

(3)2013.4-2013.6信息数据搜集阶段

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并结合课题的具体需求和现实条件,积累下内容丰富、完整、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第一手资料。

(4)2013.3-2013.8实证研究阶段

在进行以上2、3项工作的同时,推荐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的实证性课题研究。

(5)2013.6-2013.10编写校本教材阶段

在积累素材和前期调研、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编写适合“分岗位模块教学”的校本教材。

(6)2013.11,撰写论文和征求意见阶段

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形成文字,在期刊上发表。撰写课程项目研究总报告初稿,对课程项目建设情况征求领导和专家的意见。

(7)2013.12结题验收阶段

根据专家意见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制作现场答辩的PPT,参加验收评审会。

根据项目计划的具体内容,可编制WBS工作分解结构图,以明确为达到项目目标所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囿于篇幅所限,以下以编教材为重点进行工作分解:

二、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研发实施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是指从通知立项开始到结题验收之前这一阶段,该阶段包括项目的执行与控制两项内容。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确保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达到最优状态,并尽可能减少项目执行的风险。以下从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这三个目标考核和过程控制的关键点及科研团队管理方面来分别论述。

(一)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非程序化的,其质量目标很难用完全量化的方法来控制,因此对科研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不能照搬项目管理的一般方法,而是要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

根据影响该科研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科研处和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绘制因果分析图(鱼骨图)来进行质量控制。

其中,图的上半部分为影响课程建设质量的内因,包括选题是否先进、科学,预期成果对学生是否适用、其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否显著。在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下,这一点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图的下半部分为外因,其中研究基础条件一项中,由于团队缺乏凝聚力和通力合作,科研经费管理松懈,“团队构成”和“研究经费”两项因素成为该科研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因素,是关键控制点。而“网络技术”方面,因为有校网络中心的鼎力支持,是课题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经济类科研课题的特殊性,开发过程中一般对实验设施等方面的物资保障要求不高,所以也不会对项目质量有很大影响。

(二)进度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指在科研项目的进展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活动进度和日程安排所进行的管理过程。对《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进行进度管理,就需要首先制定出合理的经济的、进度计划,然后在该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是否与计划进度相一致,如果出现偏差,就应该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调整原来的进度计划,从而确保该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不同的项目,其进度管理内容所适用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方法有甘特图法、关键路径法、PERT分析法、GERT分析法等。由于目前的科研项目管理通常较为宏观,一般都通过合同进行管理,又由于科研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许多客观原因的影响,有可能会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成而导致延期、撤项的情况,对相关部门和项目团队都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项目的进度。考虑到校级课题项目相对于大型工程项目来说,还是比较单纯和小型的,一般不需要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算,所以可以运用甘特图来进行进度控制。根据前面编制的总体项目进度计划,可制定如下甘特图:

由于甘特图的直观性,可以使项目负责人或科研管理部门能及时发现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之间产生的偏差,采取一定措施及时弥补,确保如期完成项目目标。因此,利用甘特图对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进度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值得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推广。

(三)经费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经费管理的改进措施包括事前的成本计划(预算)、事中的成本控制、事后的结余经费管理等三项内容,其中前两项是重点。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缺乏对成本的正确预算,成本控制方法不科学,经费管理混乱,此种局面亟待改善。

根据校级课题的特点,本文认为,重点应该在经费管理流程上做改进。在经费管理流程上,该校一直是由科研处和财务处直接管理,分院虽然实行二级管理办法,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仅限于院长签字一项常规手续,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因此在经费使用和报销方面存在漏洞。应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采用项目经费分级管理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四)科研团队管理的改进措施

鉴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科研项目团队缺乏凝聚力的现状,本文认为除了校科研处和项目负责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所缺陷之外,主要原因还在于科研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

以下是矩阵式科研管理的组织结构图,本文认为也同样适用于《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首先,校级课题建设项目的上级职能部门主要有科研处、计财处,这两个部门必须加强项目的信息交流、共享,注重日常信息的沟通。同时还要兼顾和听取上级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建议。其次,该项目团队作为矩阵式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基本单元,其团队成员同时接受来自分院与项目组两个方面的领导。如团队成员有的来自工商管理分院,有的来自投资理财研究所,有的来自远程教育分院,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会计师事务所。他们一方面接受各院系及所在单位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从事项目负责人分配的工作。这样的矩阵式科研组织结构最主要的优点是扁平式、分权式的组织管理,便于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同时让科研人员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不同部门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资源的共享,并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三、结题验收阶段的管理

项目结题验收即由主管部门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最后一环。作为项目负责人,应该认真对待,撰写好验收报告,根据校级课题的验收要求,还应该制作精美直观的PPT形式的汇报材料,在主管部门组织的科研项目验收评审会上做详细的汇报。

对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应事先编制项目结项程序,首先由科研管理部门初审,再由校级或上级评审专家组终审,主要检查评审的内容包括:项目是否完成、指标是否达到、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合规、成果有无推广转化、成果转化效益高低以及汇报资料是否清晰明确等。

参考文献:

[1]王海,李建. 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探讨[J].价值工程,2010,(7):161-162.

第10篇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院系级教授委员会作为高校实现教授治学的最佳平台,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教授委员会建设的理论依据出发,分析了目前院系级教授委员会建设现状,即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仍暴露出诸如治学氛围不浓厚、组织程序不严谨以及治学决策范围不合理等问题,院系级教授委员会的改进与优化迫在眉睫。

关键词:教授治学;教授委员会;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7-0045-02

收稿日期:2014-10-15

作者简介:龚荣(1979—),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政办副主任,硕士,主要从事人事管理研究。

一、教授委员会建设的理论依据:教授治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同的时代赋予了大学不同的使命与职责。现代大学拥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而这三大职能都是围绕着高深学问进行的,高深学问是大学发挥其职能的核心动力,因此,现代大学就是研究高深学问、追求学术自由与真理的场所,是完成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使命的独立学术性组织,学术性是其根本属性[1]。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群体作为高深学问的拥有者,深谙学术发展规律,不论大学如何发展变化,其始终都是传播与发展学问的实现者、学术性事务的主导者,是履行大学职能、实现大学使命的主体,因此,教授作为大学学术权力的持有者,天然负有“治学”的职责。“治学”的“治”指出了参与学术管理的途径,主要是决策与审议,“学”的基本内容则包括学科、教学、学术与学风[2]。教授治学强调大学权力系统中的学术性和民主性,与现代大学制度相契合,从根本上讲,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内涵的聚焦,并将其核心理念实践化和路径化[3]。我们若要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保障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实行教授治学。

二、实现教授治学的最佳路径:建设院系级教授委员会

教授只有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才能掌握治学的权力,才能真正参与到高校重大事项的管理与决策过程中去。教授委员会是以教授为主体对学术性事务进行决策和非学术性事务进行审议的机构[4]。教授凭借自身良好的素质进入到教授委员会中,通过集体参与、集体审议、集体决策,为学校或者学院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可行,从而促进学术的发展,实现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可以说,教授委员会是实现教授治学、发扬学术权力的理想中介。

教授委员会起源于欧洲,但对中国高校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世纪初期,时任北大校长的先生成功地引进了教授委员会,后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变迁,尤其在进入21世纪之后,教授委员会已逐渐成为中国高校实施教授治学改革实践和教授履行责任的最常见形式。根据高校纵向管理体系中层级设定的不同,教授委员会可以有校级和院系级之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着不同的职能定位与目标。

校级教授委员会权限是对有关学校发展的方向与规划、教学与科研的规划与改革、专业的设置等重大建设性问题进行决策,旨在进一步实现学校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5]。从一定程度上看,教授委员会设定在学校一级会使教授在学校的管理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但却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缺陷与困境。比如:其一,学术权力集中于学校一级,致使校级面临的压力大、负担重,易引发诸多矛盾;其二,教授委员会在遴选委员时,虽然会兼顾个人学术权威性及组织的代表性,但普通教授所占比例很小,大部分教授没有机会参与其中,这样不利于主人翁意识的培养,不利于提高教授的工作热情和奋进的力量;其三,委员们所处学科不同,若他们只关注本学科,漠视其他学科,甚至排斥其他学科,缺乏立足学校全局的眼光,则易造成学术权威或强势教授的主导,使亟待突破与发展的新兴学科、基础学科等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影响决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不利于学校学科的优化与整合;其四,校级会面临更多的行政、后勤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并不是教授群体所擅长的,教授的审议、咨询作用十分有限,无法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作为高校的基本组成部分,院系是高校办学目标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院系级教授委员会则主要负责院系学术事务的决策与行政事务的审议,它管理的是学院一线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以提升院系的教学科研水平、促进院系的学科建设为目标[6]。教授群体身处高校教学、科研第一线,是教学与科研的主体,在其擅长的研究领域承担学术事务的决策实至名归。建设院系级教授委员会,完全有能力摆脱上述校级教授委员存在的缺陷与困境,会更有利于教授直接行使学术权力,分配学术资源。同时,教授委员会权力定位于院系级也与我国《高等教育法》相适应,在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背景下,校级教授委员会与当下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冲突,建设时机尚不成熟,相比之下,建设院系级教授委员会更具可行性[7]。因此,学术权力重心下移至院系,将教授委员会定位于基层学术组织,建设院系级教授委员会,符合我国国情,是高校改革的大势所趋,是实现教授治学的最佳路径。

三、院系级教授委员会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的第一届院系教授委员会于2000年成立于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也因此成为新时期“教授治学”的先行者。在之后的十余年,又有包括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成立了教授委员会,并且,除少数高校是校级的外,绝大多数高校成立的都是院系级教授委员会[8]。

从2006年11月成立第一届教授委员会至今,W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委员会经过两届的摸爬实践,在实现教授治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人才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聘任与晋级、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标准、人才项目申报等学术事务的决策方面发挥了难能可贵的作用。但同时,透过教授治学的内涵对教授委员会的现状进行分析,建设还很不完善,多方面亟待改进。

(一)治学氛围不浓厚,治学意识有待增强

长期以来,教授已习惯于传统的行政指令式管理,习惯于行政权力处于主导地位,尚不习惯管理学术,加上学术权力有意无意受制于行政影响,教授易产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微言轻”等消极观念,仅沉陷于自己的学术研究而漠视、厌倦公共学术事务,致使教授公共治学意识不强、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不高,自由、民主、包容的治学氛围尚未形成。

(二)组织程序不严谨

物理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有21人,全部由正教授组成,通过学院全体正教授无记名投票产生,票数最高的当选委员会主任,遴选标准主要考虑学术水平。从表面看,遴选出的委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代表学院的整体学术水平,但从深层面看,遴选参与面偏小,遴选标准不科学,遴选规则不明确,诸多重要的细节因素没有考虑其中,从而出现委员中担任各级行政职务的人数偏多,论资排辈,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的青年骨干偏少,不同学科领域人员配比失衡等现象。这些不良现象易直接或间接导致行政权力过多干涉学术权力,委员会整体学术活力下降、治学积极性降低、治学水平下降,学术权力集中于某个学科或者学霸。

(三)治学决策范围不合理

基于教授委员会的定位,对学术事务的决策权是教授委员会运行的根本保证,是教授委员会能否发挥治学功能的关键所在,具体体现在:教学方面,学科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科研、学科建设方面,科研计划方案与学科发展的规划和计划,学术资源配置方案;人事方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人才引进,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与考核;院长或委员提请决议的其他重要事项。目前,物理学院教授委员会的决策权仅涉及专业技术人员聘任与考核、人才引进与选留、人才项目的申报等人事工作方面,科研、学科建设方面涉及很少,教学方面则更是没有涉及,教授委员会的决策范围明显偏小。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学院在教授委员会之外,还设有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它们与教授委员会平行运作,管理教学方面的有关事务;二是教授委员会对科研、学科建设方面大部分事务仅拥有咨询建议权,最终决策权归于行政权力。物理学院教授委员会对多方面学术事务甚至是重要学术事务没有决策权,显然与教授治学的精神相违背,长此以往,会最终导致教授治学沦为一纸空谈。

院系级教授委员会是高校实现教授治学的最佳载体,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院系已逐渐认识到教授委员会的重要性,并纷纷开始了教授委员会建设的实践。但现有的高校院系级教授委员会大多和物理学院一样,都因内部建设不足而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无法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推动教授委员会建设的改进与优化俨然已刻不容缓,成为高校院系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院系应该理清思路,深入剖析,从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入手寻找突破口,积极探索改进和优化教授委员会建设的最佳路径。只有对症下药,稳扎稳打,高校院系级教授委员会才可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2][5][6]郑玮.试论我国高校院系级教授委员会之建设[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屈代洲,鄢明明,教授治学的实现路径探析——以H大学教授委员会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3,(12).

[4]郑玮,韩延明.试论构建我国大学院系级教授委员会的意义与路径[J].临沂大学学报,2012,(2).

第11篇

1教育信息资源的多模式采集方案

为了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按照资源来源个人或组织,资源采集成本(是否付费)两个维度,学校提出了“买、建、征、采、捐、传、代”七种资源采集方式。付费购买:由各基层单位提出资源采集计划和需求,由学校教学保障处与临床管理处统一划拨经费,购买国内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权限或资源实体),统一存放在校级资源库中,供全校用户免费使用。学校以此方式建成了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医学典型病案库。专项建设:结合下拨的信息化建设经费或者专项资源建设经费,各院系及医院组织名校名师开发,供全校参考使用的资源,资源实体作为免费实体资源存入校级教育资源库,四医大开发了7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视频公开课,120个学科专业网站,3医学虚拟实验室。行政征集:可以定期举办资源征集活动,面向有资源贡献愿望的师生、企业征集资源,并上交入库,作为免费实体资源部分供全校使用,此方式主要用于征集研究生专业素质拓展方面,征集了2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研究成果资料和研究素材,并以精尖成果学术汇报的形式按照三分屏课件形式存入校级库。技术采集:通过资源采集技术,在互联网采集网络开放,且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源,作为校级资源共享库的免费实体资源,供全校使用,此方式主要采集医疗设备信息,以大型设备共享专题网站形式,集中展示了世界医疗设备信息。接受捐赠:各高校接受一切捐赠的资源,并组织人力或者委托单位审查资源质量,整理入校级教育资源共享库。用户上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供资源共享功能,实名提交资源,但必须做好质量审查,学校可委托单位做好资源审查,无问题的才可以公开。学校为每个教研室开通网络教学平台账号,以资源素材的形式,允许用户实名传入教学平台,经管理员审核无误后,通过学校统一技术采集和筛选,整理存入校级库中。推介:针对其他学校、企业或者个人等提交的需要收费的资源,在校级库中提交资源标签,并标明资源价格,作为资源共享库中付费资源标签,供用户购买使用,允许医疗公司宣传推介当前先进的医疗设备与器械,以精诚合作学术报告形式,将报告的三分屏课件存入校级库中。

2教育信息资源录入标准

对教育信息资源实施标准化有两个最直接的目的:可控与共享。[8]对于存入校级与院系两级资源库中的资源,必须遵循资源标准,学校以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元数据标准》为指导、参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学校提出了教育信息资源标准化模型,分别从资源的描述、分类、格式和编目对资源进行了统一界定,并将资源元数据的属性表命名为“资源标签”,是资源的一张身份证,录入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库中的资源必须提交资源标签。

2.1教育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

学校借鉴国外常用的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采用GB/T21365-2008和国际上广泛使用的IEEELOM(学习对象元数据),[9]在资源的描述、管理、定位、目录的生成、检索途径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资源的标准化处理,采用核心集、可选集、扩展集对教学资源库内的资源进行描述,既定义了入库编码规则,规范了资源描述和资源格式,又确定了分类数据元素集。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规范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从制作素材简便性、使用资源的方便性的角度选取了一些最为普通的元素,选取的属性基本上是LOM模型的一个小子集。[10]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描述,如表1所示。

2.2教育教学资源目录服务标准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基于目录服务的分布式跨数据库的元数据检索方法,建立基于空间位置划分的分层目录结构,为跨库元数据目录服务的实施提供支持。传统资源分类通常按照资源的格式、所属学科专业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可以较好明确资源的学科归属,但是研究生资源大部分具有跨学科性,尤其是在教学中需要大量使用PBL(基于问题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具有针对共同问题的属性,仅从类型、学科归属划分资源目录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所以笔者提出了基于“类型+学科+问题”的三层资源目录结构,为了便于在网络中有效管理大量教学资源信息,需要对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进行编目,建立起相应的目录树。一般分为三层目录结构:一级目录是问题,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由学校组织专家设定问题的种类,尤其是交叉学科问题,第二层是学科分类,按照国家的研究生学科分类标准设置学科分类目录,[13]每一个学科与研究的问题建立对应关系,可以是几个学科共同归属某一个问题,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第三层是资源的类型分类,按照常见的资源类型对资源进行划分,并与学科建立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这样可以形成按类型、学科和问题三个层次的分类目录,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分类检索。

3小结

第四军医大学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库从标准、平台和质量方面对资源进行了界定,可以实现资源的集中存储和应用,符合当前资源分散建设,集中开放的思想,在一定程度克服了资源共享的障碍,有利于充分调动资源建设者的热情,将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14]实现资源的大范围应用,建设人人可享有的资源环境,但在资源采集的技术手段和个性化推送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作者:宁玉文 郭佳 高东怀 沈霞娟 李维国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西北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第12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班班通平台市级平台校级平台教学客户端教学资源

1 “班班通”教育系统平台的设计意义

“班班通”将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带来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法、模式的变革,是课堂教学、学科应用的传承与创新。

“班班通”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以及教育教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分为三个层次,即“三通”,一是“通”硬件,每个班级配备适量的电教设备和网络设施。二是“通”资源,在硬件通的基础上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三是“通”方法,利用资源和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1.1 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形成学习型社会 实现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一系列的变革;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推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的引导者角色转变。

1.2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 让教材资源、名师资源、校本资源、均衡资源进入每一个班级,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1.3 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育生命线 建立鲜活丰富的教学备课资源库,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效率;多彩多样的知识题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4 提高师资培训、助推教育改革 可实现大规模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便于大范围推动基础教学新课程改革。

1.5 有利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系统提供爱国教育、国学教育、道德教育等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6 实现科学管理、确保改革创新成果 系统提供教育局管理、学校管理等管理功能,有利于提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管理的效率,实现教育科学管理。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设计原则 ①系统性:从教育教学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解决日常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教学管理、学校一线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需求。②实用性:系统设计重实际、讲实用、求实效,满足教师数字化网络化备课、授课的实际需求,系统界面简洁,布局合理,操作简便。③先进性: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和开放的SOA体系结构;采用PON光纤通信技术搭建基础通信网络。④成熟性:选用覆盖率高和技术成熟的产品。⑤可靠性:采用多种集群和高可用机制,具有容错和容灾能力,满足多种环境下的应用。⑥安全性:采用基于令牌的多级安全认证机制和完善的内容审核手段,确保数据传输、教学内容和系统处于可靠的安全等级之上。⑦经济性: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完成项目建设,保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支持对原有教学设备的利用;采用标准化接口设计,满足未来新需求扩展需要。

2.2 系统构架 基础教育班班通平台由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资源调度系统、教学资源服务系统、教师备课系统、教学授课系统、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教学数据统计系统、网管系统组成。

网络架构分为市、校两级部署。校级平台可以独立运行,在学校备课、授课时不受外部网络影响。

2.2.1 系统逻辑构架,如下图所示

2.2.2 承载网络 “班班通”网络平台是一个高速宽带网络平台,以适应多媒体信息传送的需要,安全性、高性能与经济性的平衡是其网络平台的核心。网络节点众多,应用需要有较强的可扩展性,需要建立一个专用的网络平台,统一实现纵向的信息交互。

平台层次结构分为教育城域网、互联网两部分;网络拓扑如下:

3 系统功能

3.1 市级平台

3.2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建立标准的元信息规范和资源目录结构,各级教育机构能够分级建设、管理,整合电教中心、优秀教师、资源运营商的教学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提供优质资源服务。

3.3 教学资源调度系统

资源运营人员根据资源分布的需求及下级教育机构对资源的需求,对教学资源进行调度,可以将市级教学资源调度到下级资源库及服务节点,使资源存储分布合理,提高教学资源服务质量。

3.4 教学资源服务系统

为教师教学提供流媒体的点直播服务、资源的浏览及下载服务。提供区域内智能调度,将用户的内容请求负载到最佳的资源服务节点,提供优质的点直播服务、资源的浏览及下载服务。

3.5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对教学的支撑和辅助管理,可以管理各级教研机构的学校、教师基本信息,辅助教学管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组织直播教学活动、实时查看班班通工程建设进度,为教学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3.6 教学数据统计系统

教学数据统计系统在各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分析教学应用及资源应用情况,提供宏观预测和趋势分析等内容,为教育管理者及资源中心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3.7 网络管理系统

网管系统为基础教育班班通平台提供了全方位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对系统的运行进行性能监控、性能分析、故障处理、统计分析等管理方案。

3.8 校级平台

3.9 教师备课系统

备课平台主要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同步教材资源和专题活动资源、校本资源、均衡资源及其他优秀教师共享资源,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搜索、浏览、收藏、下载教学资源,完成课件的组织、制作,并上传到教师个人文件夹供教学授课使用。

3.10 教学授课系统

教师利用授课平成日常教学工作,主要包括教材资源浏览、教师收藏、教师文件夹、均衡资源浏览等栏目。

3.11 教学客户端

教学客户端通过连接授课系统提供教材资源浏览、教师收藏、教师文件夹、U盘资源浏览、专题活动、校本资源浏览、均衡资源浏览、教学直播等服务,能够在线播放视频、音频、Flash、PPT、图片等多种格式教学资源。

4 “班班通”教育系统的功能应用

4.1 建立教学资源整合管理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规范的、开放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立统一资源目录和元信息规范,科学分类管理资源,支持分布式存储,实现市、校两级资源库。

4.2 建立教学资源调度运营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分布服务

建立统一资源调度中心,实现各级资源服务节点间教学资源的统一调度,支持多种格式教学资源(视频、音频、Flash、PPT、图片等格式)的调度分发。

4.3 建立教学教学应用平台,实现多媒体互动教学

支持在线和离线的备课、授课方式,完成资源筛选、收藏、在线预览播放、下载,支持多种格式教学资源在线的收藏、下载、预览、上传等功能。

4.4 实现教学科学管理、资源科学规划

建立教育基础信息库,实现市、学校两级管理,提供准确的教学资源应用情况(在线浏览、下载)分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资源建设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学校数字化、信息化应用的广度、深度考核提供参考。

4.5 运营维护

提供全方位的系统管理手段,对市级平台、校级平台的业务系统及硬件设备进行全面的性能监控、性能分析、故障响应及多媒体教学机在线智能升级。

在目前市级平台、校级平台基础上可以扩展教学直播课堂、学生在家庭中自主学习的功能。

①教学直播课堂

在现有平台基础上,通过扩充直播头端设备(摄像机、编码器等),即可满足区与区间、校与校间、班与班间开设直播课堂,让更多的班级学生享受优质教学服务。

①学生自主学习

在现有平台基础上,保持现有系统结构,根据学校学生数量,适当扩充校级服务器数量、增加网络带宽,增加学生学习门户,即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同步教材课程,观看专题活动资源。

参考文献:

[1]钱展.基于SOA的中小学多媒体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北京邮电大学.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