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活中的创新思维

生活中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4-04-06 10:02: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活中的创新思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活中的创新思维

第1篇

第一,老师要将教学方法多样化,不单一,不照本宣科。生物学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它隐藏着我们人类生命非常多的神奇现象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的过程中插播一些视频,或者结合一些生活实际能更加提起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第二,要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将课本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可以带学生到企业,标本馆参观实践或进行野外实习。第三,要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多与学生进行沟通。现在的大学教方式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的疑问和问题无法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往往错失创新良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长期得不到满足,自然也就失去了兴趣了。老师必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发掘学生的奇思妙想,加以正确的引导,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其次,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课本上的知识无论学得再好,都是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具象化运用于实践,便无法进行科技创新。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一是要多举办关于科研创新的训练和活动,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创新训练,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是要多开设一些设计类的课程,如实验方案设计,生产提纯设计等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配合上一些实地考察,让学生到发酵工厂、啤酒厂等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生产线是如何运行的,跳出课本的狭小认知,格物致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增强创新思维。三是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从生活需求中发掘创新的灵感,正所谓有需求才有创新,很多学生无法创新的原因往往来源于生活阅历不够,眼界不够开阔,很多创新发明往往只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要让创新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眼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科技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的构建,要先有创新想法才能科技创新,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十分关键。头脑风暴法和弋登技术是目前影响力较大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在教学过过程中提出一个集体共同解决的问题,先不做出评价或给予答案以便于学生自行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学过程要遵循以下规则:(1)暂不做评价,留出空间让学生多思考;(2)鼓励学生思考,提出一些改进或补充的意见,抛砖引玉;(3)鼓励学生提出多种想法思考问题,多多益善;(4)追求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而弋登技术是一种与头脑风暴不同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技术,一般是只提出一个抽象的问题,然后不断地缩小问题的范围,慢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终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2]再者要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学会和他人交流,多开设一些学术交流会,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和讨论问题,提出观点,集思广益,有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考核方式中要体现创新思维。

考核方式可以不单单只是简单的笔试形式,可以笔试、面试、实验、设计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考核题目可更多的是开放性题目,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让能真正让生物教学有所突破和发展。生物学作为一门正在突飞猛进的综合性前沿学科,需要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亟需不断地创新发现使其进一步地发展。而大学生作为社会进步的创新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培养其创新思维,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才能使生物学更好地进步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加快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

作者:沈鸿霖 王怡坤 石颖岚 郑思如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一步就要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又可以应用于生活中。所以,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讲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现象。增加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在熟悉的事物上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了解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下,以往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转变为了学生,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体验和发现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主学习,积极实践。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又比较乏味,有时候学生难以理解,但是如果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积极动手实践,才能牢固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创新思维。所以在课堂上,数学教师要多设立数学实践活动,比如,分组讨论或者是抢答等,调动数学课堂的活跃气氛,从而活跃小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果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人云亦云,是无法培养出创新思维的。要想创新就必须要有质疑,所以数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根据小学生年纪小、学到的知识少的特点,很容易盲目相信教师,所以要想让小学生敢于提出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改变教学方法和技巧,要创设一些让学生容易混淆误会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对敢于质疑的学生要多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也要多鼓励。通过这种让学生不易辨别的问题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加强知识的记忆,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总之,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是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认真研究不断改进和增加新的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入手去培养的。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思维;小学美术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创造作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形式创新思维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灵活性在解决问题时善于选择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提供多种解法第二精致性主要表现为对作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精致的效果第三流畅性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与创作过程中能够比较快速地产生许多想法和念头第四新颖性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与作品创作过程中能大胆尝试以求作品及创作方法新颖独特第五敏捷性主要表现为在创作过程中能快速地用各种策略解决出现的问题且效率较高美术学习中的创新思维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的作品中而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美术教学过程、美术教师的修养等因素息息相关

一、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一)设计游戏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都喜欢玩、喜欢动特别是游戏更能让他们在快乐的过程中得到感知并获取经验游戏也能较好地解决小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笔者在教学湘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大嘴巴时就是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课题的:上课前笔者将事先做好的“大嘴巴”的教具分给几位学生请他们上台表演童话剧其余学生当观众参演的学生努力表演台下的学生看得入迷精彩的表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表演结束后笔者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导自演童话剧、课本剧并指导他们制作“大嘴巴”道具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参演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认真地做道具、排练、表演他们的表演精彩极了不知不觉他们在游戏中学到了相关的美术知识游戏化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课堂秩序的稳定

(二)走出课堂

在生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这样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是在教室中临摹现成的作品练习表现技法很少有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生活中进行创作作品的临摹与技法的练习固然重要但它们不是美术教学的全部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才是美术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因此笔者提倡教师应根据课程需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在自然界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美术例如笔者在教学湘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春天来了一课时让学生走出了教室在校园中寻找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天在校园里学生用他们独特的眼光去找寻春天他们认为春天在草丛里、水池边、天空中学生眼中的春天不光是绿草红花、杨柳依依还有小虫小鸟、季节变化等在学生寻找春天的过程中一幅幅充满想象的天真的画面跃然纸上在进行课外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大胆地想象勇敢地探索让他们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培养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在联想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联想练习在联想时学生会从一件平常的小事物引发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虽然这些想法在成人看来很荒诞但这些想法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开始例如在教学湘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的蔬果的联想一课时学生通过联想将小南瓜变成青蛙将苦瓜变成鳄鱼将火龙果变成刺猬、变成公鸡甚至有学生将一个大冬瓜挖刻成一艘起航的大船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给学生创造联想的机会学生就会构筑一个多彩的想象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在做联想练习时教师和学生都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做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练习例如一张树叶的变形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联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想象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变成树叶这样的训练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多元化且更加活跃

二、结合小学美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很多美术教师不了解小学美术的特点不熟悉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他们还以画得像不像作为评价学生作品好坏的标准以成人的眼光评述学生的作品忽略了小学生对事物的真实感受美术教师的上述做法对学生创新思维、创造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我们了解小学美术和小学生的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小学生绘画的特点如下:用色大胆、色彩对比强烈线条果断、单纯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受所表现对象的约束随意性比较大造型夸张大多凭借印象来对事物进行描绘感性成分较重这样小学生才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佳作因此小学美术教师不光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具备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全方位地了解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使自己的审美情趣更贴近学生的心理聆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开放包容的情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中国美术史上有这样一段佳话某日苏轼一时兴起用书案上的朱砂画了一丛摇曳生姿的竹子苏轼的表兄文与可是位画竹的高手见苏轼用朱砂画竹便上前质问:“竹子怎么能是红色的呢?”苏轼笑了笑反问道:“你平时画的是墨竹我也没见过黑色的竹子为什么不可以画成红色的呢?”文与可无言以对在美术教学中像这样的情景不胜枚举因此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多问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会问:“老师我可不可以把太阳涂成黄色啊?”“我想画一个蓝色的月亮!”诸如这样的问题笔者都会放手让学生表现因为那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创作、创新直觉往往会产生创作的灵感而创作的灵感往往就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源泉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是一个民族智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主要途径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希望教育者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定一.浅谈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2016(7).

[2]陈洁.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J].读与写2011(1).

第4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02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数学知识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自数学建模竞赛在国内举办以来,有力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且使他们受益匪浅,对数学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 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思维分析

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思维指的是利用数学独特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原理和方法的选择上。在面对同样的数学问题时,往往存在不同的解决方法,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很多方法不同组合的过程,如何选择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新方法来快速地解决问题,是数学建模的意义所在。数学建模中的问题主要来自于现实生活,它与学生在平时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存在极大的差别,没有明确的提示,它需要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来进行自我判断。学生在初次面对这些问题时,往往无规可循,无从下手。创新思维也就是从这里出发,只有利用了独特的数学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 通过数学建模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为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可充分发挥数学建模竞赛这一良好的平台。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一项简单的数学活动,它与很多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在日常的数学建模活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知识积累

要想在数学建模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优化数学知识结构。对大学生来说,学习过的数学知识非常多,在解决某一个问题时可利用很多方法,所以学生的类比、发挥和联想的途径更多,这也增加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渗透性的研究,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通过改变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利用数学知识方法,使学生重视对原理和方法的活学活用,改变只会套用数学定理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最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数学建模相关问题的分析,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数学知识并不是非常难或复杂,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针对具体问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所以数学教学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知识和方法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但要想发挥创新思维和能力就要做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也只有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特别是重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怀疑精神,尤其是对数学理论和数学结论中的使用条件以及边界条件等进行怀疑思考,能够具体联系实际问题,从而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在教学中还可设计好数学背景材料,促使学生联系具体问题进行整体的思考,达到思维的全面性。创新思维更重视事物的本质,特别是在数学建模中对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要求更高。数学建模中的实际问题往往被很多假象和表现所掩盖,学生也易被其迷惑,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就应学会正确地简化问题,在简化数学问题的前提下找到问题中的数学规律,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在简化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分解也成了其中的重要方法。数学建模作为现实生活中的综合问题,利用单一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不断地把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 结束语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原理和结论的理解,更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建模竞赛为数学教学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特别是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巧设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锻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仅局限于课本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挑战课本以外的物理知识,积极思考并找出多种解决方法。在过去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学通常是教师做、学生看,这种方法很难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乐趣,因此很难使学生激发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造出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并通过实验创建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解决问题。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

在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演示实验,并告诉学生怎么做,而在真正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分析实验的每个步骤,而是照搬课本中的实验方法,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在物理实验中打破常规,激发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并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扩大思维面,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三、实验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中存在很多物理现象,但很容易被学生忽略,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归纳整理,让学生对身边熟悉的物理现象

进行分析,将物理实验教学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声速与光速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在雷雨天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产生的,可是为什么我们首先看到的都是闪电,之后才听到雷声呢?这样就能够把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物理知识带入生活。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出实践动手的机会,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优化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6篇

关键词:灵感;兴趣;预测;学生;艺术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12-01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受此影响,计算机正大量的代替人手的绘图功能,艺术设计领域的竞争不再是单纯漂亮的画面形式美的竞争,而是设计思维设计理念的竞争。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素质放在更重要的地位,将创新设计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在学习中更好的运用观察、思考和分析的方法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是感知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人脑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一个人的性格、经历、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而创新思维是指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思维路线和价值观,从而得到对事物的全新认知。那么,当今要如何做好艺术设计的教学工作,就需要我们先从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入手,同时与现代设计的新形态进行紧密的联系和融合。在教育教学中,把握好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培养灵感的可控性

灵感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它是创造能力,其次它是突发而来的。也就是说,灵感种创造能力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的。但是,我们承认灵感的突发性,并不等于也同时承认了它是不可控制的因素。灵感还有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来源于我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最终获取的灵感不管多么显著,都是在我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基础上综合运用的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了解了灵感产生的过程,掌握了灵感产生的规律,就完全可能将无序的灵感转化为有序的逻辑推理过程并加以合理利用,成为可控的大脑活动,将其随时转化为一项计划的结果,一个问题的结论。比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在有感而发的时候做好灵感记录,锻炼根据现实事物联想新事物的习惯。多组织多参与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或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激发大脑中灵感的形成和巩固。

二、培养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

兴趣是我们对于所喜爱的人或事物,在自己大脑中形成的一种兴奋点和倾向。这个兴奋点和倾向性可以驱使人向着所喜爱的目标不断的付出努力,不畏阻碍和困难,坚定信念直至成功。当感兴趣的目标出现的时候,人可以调动自身最大的潜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其中,解决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兴趣的驱使下,人们可以暂时忽略兴奋点之外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对工作目标投入力量,因此往往能够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展,在创新活动中取得较大的收益。

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这两者是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一个没有创造性的设计作品是缺乏魅力的。而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又需要设计者具备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的获得,需要设计者对各科知识感兴趣。归根到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许多知名的设计师都有广泛的爱好,他们从众多学科中汲取养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

一般而言,人们对某种物质感兴趣,是因为生理需要的满足;人们对精神状态感兴趣,是因为心理需要的满足。需要是兴趣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有需要就一定会有兴趣;没有需要,兴趣一定不会持久。兴趣来源于需要,保持于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我们可以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多聊多问,敞开心扉的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现在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研究学生的日常爱好和性格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举例或提问,与学生产生共鸣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从而提升兴趣为创新思维带来的动力。

三、培养认可预测的主动性

预测是创新思维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们能动的控制和把握机遇的重要手段。从理论上讲,如果要适应和加速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对未来的事物有一个前瞻性,有一个预测。如果掌握了这个预测的方法,我们就会抓住事物的脉搏,发现和了解事物发展的走向,掌握了主动性,就会提前对未来的事物做好准备,有条不紊的面对随之而来的各种变化并且利用这些变化去达到理想的目的。比如,举例说明某种事物的可预测性。让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多读书多学习,增加大脑中的信息贮备。当面对问题时,学习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和在逻辑基础上的特点,并将其作为下一个具体发展过程中的逻辑前提来对待。

第7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性思维;培养;探讨

一、幼儿的思维特征与学习特点

人的发展分为多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人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是存在差异的。其中,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脑力和兴趣的形成和开发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今后思维和学习习惯形成的极其重要的阶段。在思维方面,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浓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这一阶段中他们的想法往往天马行空而又新奇独特。在学习方面,幼儿更倾向于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事物,因此他们更能接受丰富多彩的授课方式。因此,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针对幼儿的思维和学习方面的独特性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上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元授课形式,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并不是靠简单的短时间内加强教学强度就能培养出来,而是需要在长久的日常的教学中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的一步一步地培养出来的。在教学中过程中,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针对幼儿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多样的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和活跃幼儿的创新性思维。笔者认为,采用以下的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具有明显的效果。

(一)采用小故事的教学形式

幼儿最先接触的儿童读物一般都是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小故事是他们开始认识世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窗口。把小故事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引进幼儿的课堂,针对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倾向,十分符合幼儿这一阶段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对活跃幼儿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具有积极意义。在课堂中运用小故事来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学习课堂知识的兴趣。在幼儿本来就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那么他们学习起来往往就能事半功倍。通常来说,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就能从父母和儿童读物等途径中熟悉不少的故事。对于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来说,教师通过形象生动小故事的这一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日常教学,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丰富想象力,从而提高幼儿创新性思维培养的效果。

(二)采用教学内容情景化的教学形式

情景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形式,这一形式通过模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的环境来加强和丰富学生的感官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情景教学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等诸多优点。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各种教学道具把日常的枯燥单调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化,让幼儿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情景构建中去,并通过情景剧、小品、影视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直观的呈现。在情景化后,教学的内容能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教学的效果能大幅度地得到提高。在幼儿教育中采用情景教学的形式,能够给予幼儿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同时也调动了幼儿的情感、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把幼儿带进具体的场景之中,就是既能让他们“用心”来学习,也能让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教学情景的模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幼儿能够极大限度地参与到了课堂中来,有了充分展现自我兴趣特长和丰富想象力的平台和机会,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三)采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形式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创新这一行为正正是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不能被满足的需要或是现实生活中的解决方法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闭门造车式的创新是没有价值的,创新离不开生活。因此,在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上,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之中,还应该扩展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去。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在现实社会中教师可以利用的场景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幼儿主动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思考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植物标本收集和制作、参观科学展览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在平时也可以通过和家长的互动来一起共同引导幼儿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多动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利用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创新回归生活的本源,有利于幼儿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上进行思考并作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能充分体现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效果。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整个人才教育过程的起步阶段,其教育质量的优劣对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也要从幼儿教育阶段着手。在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上,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摒弃传统教育理念中的糟粕,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同时,要针对幼儿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积极探索和大胆采用多元的能充分发挥幼儿创新思维培养效果教学形式,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性思维,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作者:阚艳红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安头屯镇第二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赵双英.如何在幼教中加强儿童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师.2010(20)

[2]刘亭,陈朴.创新教育——21世纪幼儿教师的必然选择[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3)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

“科教兴国”是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提出的发展战略。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科技还是教育,它们的核心都是“创新”。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当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些都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使命。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要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创新的这些特点来掌控自己的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变通性

变通性是指思维能随机应变的品质,要求思维能不拘常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现在的很多学生把“创新”看得过于复杂,觉得“创新”是属于科学家之类的高端人才的专能,与身为学生的自己毫不相干。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失去个性,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批量生产的商品无异,创新这一品质也离他们越来越远。

创新既然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就应该慢慢培养这种品质。想要让创新思维成为学生生活中随机而发的思维。学校教育就应先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是创造性的强大推动力。”有了自觉的创新意识,我们才会主动地去进行创新思维、创新实践。

1 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打破学生“唯书”“唯师”的传统观念。我们常常说“让课堂充满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是打开创造之门的金钥匙。语文学习中,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特别在意题目的答案,而是关注整个鉴赏过程和思维方式。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善于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使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

很多参考资料把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定位为爱慕虚荣。在我的语文课上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们首先想到的确实也是爱慕虚荣这一点。但是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了异议,他觉得受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玛蒂尔德身上有爱慕虚荣的一面,但是玛蒂尔德的本性是善良的、勤劳的。在学生提供了相关文本依据之后,我对其表示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以文本为依据,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于是学生们就活跃了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玛蒂尔德是吃苦耐劳的,有的说玛蒂尔德是诚实守信的,有的又说玛蒂尔德是自尊自强的……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突破了某些参考资料中单一的看法,玛蒂尔德的文学形象一下子就复杂起来、丰满起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通过肯定与鼓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

2 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动机的激发是指人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某方面积极性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将这种潜存在学生心里的东西调动起来,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能做到这些,常常会精心设计别出心裁的导入,认真准备层层深入的相关问题。

如在上《奇妙的超低温世界》这一课时,导入部分我准备了几张图片:人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迎着大风艰难前行;大雪纷飞,所有的事物都盖上了皑皑白雪,整个世界银装素裹;万里冰封的北极,北极熊们依偎在一起互相取暖……教师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尽量把学生带进“冷”的意境中,然后发问:你们觉得哪幅图片中的气温最低?会低到几度?接着再把问题引到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你们觉得这个世界上的温度是不是可以无限制地低下去?如果不是,那最低温度会是多少?有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这超低温的世界会给我们呈现怎样的精彩?介绍这种科普知识的小品文会有什么写作特点……这样的导入会让学生对“超低温”世界产生好奇,对科学小品文充满兴趣,进而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对超低温的应用前景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全面掌握。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凸显学生主动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

创新思维,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个体独特的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一个人有了创新意识,不一定会收获创新成果,这其中的成败取决于创新思维。而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质疑、思考的方向局限在语文范畴之内,比方说在阅读鉴赏时,关注文学作品的篇章结构、遣词立意、表达方式、思想情感等方面,切不可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而不着边际地乱质疑。

1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保证思维的流畅性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可以把以往学到的知识、生活中的经验和眼前的事物结合起来,产生一种新的组合,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性活动顺利展开。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教学 创新思维 教学氛围 教学情境 教学方法

一、引言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教育,而课堂教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主要的渠道。高中语文新课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章结合高中教学的实际工作,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希望能够对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工作发挥指导作用。

二、新课改视野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正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教学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平等友好的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师生进行交流,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适当的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同一信息当中探索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新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可以利用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情节,设置短小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要丰富,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重视多媒体、图画、卡片的运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课堂讨论,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接受能力。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熟悉故事发展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和合理的想象,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改编,并在师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积累丰富的素材。很明显,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素材,就很难进行积极思维,那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将无从说起。第三、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合作,重视思考和讨论,这样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做好教学评价工作,鼓励进行创新思维。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如果缺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信心,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需要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一些稀奇的想法,教师不应该指责和批评,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鼓励标新立异。每个学生都有创新能力,而要发挥创新能力,首先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

5、认真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除了在教学、评价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之外,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组织,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课外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学习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技能。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养成写周记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生活进行更为仔细的观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细节,促使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去分析和认识周围的人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组织学生表演短剧来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讲完有些课文内容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话剧。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不只文中所介绍的,今后在教学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总结和创新,大胆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杨艳国.对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J].文科教学探索,2006(6)

[2]施青濒.对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0(6)

第10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学习兴趣;教学模式

一、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对每堂课精心设计,努力进行课堂结构的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成功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学生才能自主、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兴趣是学习的敲门砖,也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小学生的浓厚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创设合作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难在认识过程中只凭借老师的讲解来获取数学思维方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努力来获取知识,真正达到“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一目的。

二、鼓励创新,唤起创新的欲望,激发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因而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创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都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产生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先决条件,在数学教学中,针对新知识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方面获得发展,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和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在练习和操作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新授课结束后,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准备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只限于书本,不拘泥于形式,要变换思维,更新解题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对事物建立表象,这样学生才能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想象,以想象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想象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伟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想象,并以此想象目标为导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大胆尝试,寻找各种将想象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能力。因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从多角度、多种渠道激发小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增强其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信心。

1.训练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敢于创新,学会创新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多途径、多模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教学中,借助发散思维,可以引起学生广泛的自由联想、思路流畅开阔,从而获得许多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小学生循规蹈矩,迷信老师、教材、恭恭敬敬地听讲,回答问题时揣摸老师的意图,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想标新立异。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的胆识,就应该让他们敢对老师的观点和教材说“不”,为他们营造一个“敢想、敢问、敢说”的氛围,使学生进入情境,从而愉快地思考,不惧怕挫折和失败。要使学生学会创新,就必须通过学习去吸取前人已形成的知识和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认识与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代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作者认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教育的初期阶段开始,从小学教育开始,才能贯彻到整个教育阶段。

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业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启发学生智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这不仅对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重要能力。活跃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索科学知识,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对于美术教学本身来说,脱离传统绘画的刻板,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有效的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提升美术教育效果[1]。

(二)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智力水平并没有太大差异,而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聪明和愚笨两个极端,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而也有个别学生成绩非常差,作者认为这都要归结于潜能开发的差异和不足。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进行创作,可以不断的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本学科以及其它学科的学习。

(三)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以及未来的工作中都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此外,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点会更加深奥,在进入社会之后,所接触的工作、人际交往等都更为复杂,有了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他们才能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帮助实现自我成长。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实施自主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一味的通过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按照老师的思维进行思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3]。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并主动向老师提出疑问,这一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潜能,并提升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认知能力和艺术赏析能力;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按部就班的进行手工制作或者绘画,应当消除课本中的条条框框,鼓励学大胆创新、开拓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情景构建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应当是一个研究学习的过程,但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育当中,老师都是根据课本内容的布置进行教学,教学方式陈旧,学习气息也比较淡薄,学生缺乏研究探知的积极性。因此,在未来的小学美术教育中,老师应致力于构建一个具有良好氛围,且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景。

(三)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极为重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合理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在评价过程中,老师应注意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去品评他们的作品,多指出其中的优点,注意不能刻意拿学生的作品进行比对,一味批评创作较差的作品,避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而是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创作点,并将其扩大,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再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4]。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从教学方式、评价手段以及兴趣培养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基础,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引导他们进行多维度思考。

参考文献:

[1]黄雪景.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4(25):27-28.

[2]王登云.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0:73-74.

[3]杨海燕.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1(06):43-44.

第12篇

关键词: 数学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实践活动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看法。

一、数学创新思维的含义

思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考,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其实质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学生就可以具备这种思维能力。

二、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在培养过程中首要的便是观念的创新,要用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1.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任何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忽视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题多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把习题通过变换条件,变换结论,变换命题等,使之变为更有价值、更有新意的问题,从而应用更多的知识解决问题,取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设置题目: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只看到如下字样:“A、B两地相距150米,一辆汽车以50千米/时的速度从A地出发,另一辆汽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从B地出发?摇?摇?摇 ?摇”(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题补充完整,并解答。解:如补充: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问经过几小时两车相距30千米?等等。本题没有给出结论,因而蕴涵了多种可能,同学们可根据条件推出不同的结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加强操作,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能促进大脑左右半球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使学生容易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容易产生智慧的火花,发挥创新潜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操作,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

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从“折纸问题”入手开展教学,提出问题:“有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将它们对折一次,厚度为0.1×2mm,对折10次,厚度是多少毫米?对折20次厚度是多少?”在动手折叠纸张进行计算厚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计算对折10次时的厚度显得很困难,他们表现出渴求寻找一种简便的或新的运算途径的欲望。此时,教师适时引出“乘方”的概念,用乘方表示算式比用20个连乘简洁明了得多,其值为104.8576米,比30层楼(每层3米)还要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其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极大地促进了智力的开发。

3.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乐于创新。

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提高并丰富了当今人类获取、传递、再生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手段,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尤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进入中学课堂,显示了它的优势。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多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自行车的猴子得了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探索的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

如我在上初中第一节数学课时就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生活问题。你和爸爸妈妈准备在国庆节外出旅游,快乐时光旅行社的收费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而华夏旅行社不管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这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你认为应该去哪家呢?如果你能计算正确出结果,就可以为家里节省开支,成为父母的小帮手。

又如在教学“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学生起初都愣住了,而后议论纷纷,有的说如果将苹果捏成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样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不仅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物体的体积也都可以计算。

总之,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创造性的心理机制,促进学生多讲、多动手、多猜想、多发现、多创造,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甘苦,体验创造的乐趣,获得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