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发展理论

低碳发展理论

时间:2024-04-09 11:48: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发展理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碳发展理论

第1篇

求学网为您编辑了“基本理论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研究”

基本理论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研究

0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及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为应对能源使用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并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此后,“低碳经济”成为包括物流在内的每一个行业和国家每一个层面都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面对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我国物流业也应该走一条节能环保的“低碳物流”之路。

1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物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碳排放量大户,物流业的节能减排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将发展低碳物流作为物流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对于低碳物流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定义,经济界人士认为低碳物流是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物流管理等理论为基础,以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为基本要求,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先进低碳物流技术规划并实施低碳物流活动。

第2篇

关键词:路径依赖 低碳经济 制度创新 政策选择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一种经济形态。目前,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政府也积极采取行动,实现低碳发展,并将其列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路径依赖性弊端已经凸显,低碳经济的发展处于两难境地。因此,利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低碳经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路径依赖理论

路径依赖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是指在制度变迁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其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诺斯路径依赖一:一旦一条发展路线沿着某一进程进行时,系统的外部性、组织的学习过程以及历史上关于这些问题所派生的主观主义模型就会增强这一进程。一种具有适应性的有效制度演进轨迹将允许组织在环境的不确定下选择最大化的目标,允许组织进行各种试验,组织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去识别和消除相对无效的选择,并保护组织的产权,从而引致长期经济增长。诺斯路径依赖二:一旦在起始阶段带来报酬递增的制度,在市场不完全、组织无效的情况下,阻碍了生产活动的发展,并会产生一些与现有制度共存的组织和利益集团,那么这些组织和既得利益集团就不会推动现有制度的变迁,而只会加强现有制度,由此产生维持现有制度的政治组织,从而使这种无效的制度变迁路径不断得到自我强化并持续下去。因此,路径依赖对现在和将来的选择有极强的制约性。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路径依赖的表现

对我国而言,低碳经济不仅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更有助于在全球各国应对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提高国际竞争力。然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路径依赖严重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这种路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制度、能源禀赋、传统技术和产业结构的依赖。

(一)依赖原有的经济制度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以往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增长,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技术创新,改变过分依赖化石燃料,发展新型能源。但是由于环境产品的公共性,其产权难以有效界定,产权界定的交易成本远远大于交易的互惠,形成环境资源无偿使用的习俗,进而带来“公地悲剧”的结果。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对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很不愿意进行内部化。同时在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的情形下,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寻租等方式“俘获”政府,甚至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策。正如施蒂格勒(George Stigler,1971)所指出的:立法者和规制机构因拥有国家赋予的强制权力,从而为产业利用国家赢利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经济主体与政府间高的交易费用,达到其之间所谓的“双赢”,从而使利益集团在环境污染方面得以有效保护,使得节能减排成为泡沫。在这种路径依赖下,利益集团极力维护现有的制度安排,阻挠新的关于环境管理的公共政策,使得旧有的环境政策和经济增长方式得以继续延续,进一步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二)依赖能源禀赋

我国能源禀赋是“富煤、少气、贫油”。这一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目前我国仍是高碳结构,化石能源占我国整体能源结构92.7%,其中高碳排放的煤炭占了68.7%,石油占21.2%。1993-200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69.4%。放在全球的视野中,2007年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0%,而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高达69.4%。这一比重远远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可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煤多、气少、油缺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能源。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高碳”特征仍会明显,也使得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会异常严峻,任务将十分艰巨。

(三)依赖传统技术

多年来,为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致力于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然而,目前发展中国家缺乏先进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其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高排放特征。目前,发展中国家因缺少先进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明显的高排放特征,从而可能使发展中国家面对“锁定效应”的瓶颈,即如果用常规的低效技术去装备基础设施系统,那么它将会持续几十年,未来我国几十年排放的状况不可避免地在最近几年内就被“锁定”,以后我们要改变它,可供选择的空间非常小。因此,实现一个从传统发展路径向一个创新性的发展路径转变,低碳技术创新与技术转让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四)依赖现有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这些将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障碍。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在第二产业内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过热,导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2006年,我国创造单位GDP(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2001-2007年,我国能源强度从4.21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到4.77吨标准煤/万元,能耗水平不断上升,目前能源效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我国的高能耗工业部门大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后经济危机时代背景下,在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进退,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仍存在难度。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

(一)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制变迁

依据路径依赖理论,打破“碳锁定”,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变迁,必须引入外生力量。我国虽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等发展新能源的法律法规,但缺乏一整套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长期战略规划。因此,应尽快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把发展低碳经济提升到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层次,纳入政府长期规划,制定出低碳经济的“国家方案”和行动路线图,与国家的“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相衔接,形成一个具有国家意志的可操作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同时,应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从法律层面确定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举措,在相关法规修订过程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制定、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性途径引导和激励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二)以技术创新为推手,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对我国而言,拥有国际前沿高端并且经济可行的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因此,应以技术创新为推手,充分利用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低碳能源,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和产业结构转型。一是在战略上要高度重视低碳技术创新。二是要加大对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大力推动相关技术创新。政府要加强对低碳技术研发的前期投入,直接参与节能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分担和降低企业引入新技术的风险和成本。三是通过科技投入以及科技孵化器、科技产业园、高新技术园区、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作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主体,促进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四是逐步推行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标准和商品标识,使拥有低碳技术和产品的企业更易得到社会认可,鼓励消费者选择和使用低碳产品,从需求方面刺激低碳产业的发展。

(三)以价格机制为手段,建立我国的碳交易市场

为了更好地减少温室效应,有效控制碳排放量,促进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碳排放的经验,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一是推进资源环境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通过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而引导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合理化。二是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活动,建立和完善国内的碳交易体系。碳交易的本质就是通过限定碳排放总量,利用价格机制降低交易双方的减排总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京都议定书》规定了排放交易、联合履行和清洁发展三种交易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是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交易而设计的一种市场化交易机制,有利于降低减排总成本,实现交易双方的共赢。除了要积极参与清洁发展机制外,还要发挥各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业务创新和金融创新,参与其他的碳交易体系,藉此获取市场收益,并在探索中积累经验,为国内碳交易体系的发展成熟以及谋求在国际碳市场上更大的发言权奠定基础。

(四)以意识创新为工具,建立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最初可视作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工具。林毅夫(1989)认为,意识形态对制度的实施能产生极大的外部效果,如果选民们对统治者权威的合法性和现行制度安排的公平性有较强的确信,那么统治国家的交易费用将下降。同理,培养公众的低碳经济意识,能够使其深刻认识到低碳经济制度安排的合理性,能够淡化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机会主义,也有利于防止“搭便车”行为和减少强制执行制度安排的费用,有效地促进低碳经济制度的实施。因此,政府应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开展低碳经济宣传活动,积极倡导低碳的、节约环保的社会生产、消费方式,使各阶层人群了解并认可低碳经济,改变过去那种大量消耗能源、排放温室气体的所谓体面生活,废止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和奢侈消费,提倡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理念。同时也要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行为中,以此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参与、社会联动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其发展依赖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我国走低碳经济的道路,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也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因此,我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要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恒,孙蕾.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选择[J].北方经济,2010(1)

2.范建华.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及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0(3)

3.李伟娜.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依赖”性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2)

4.李向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五大挑战[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1)

第3篇

关键词:低碳会计;低碳要素;会计规范

1.低碳会计概念

低碳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生态资源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低碳会计采用专门的方法计量污染物排放的成本,是反映、报告和衡量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学科。低碳会计的产生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履行低碳责任。企业通过对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既满足了国家对于环保的要求,又树立了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2.低碳会计研究意义

2.1 能源结构现状要求发展低碳会计

据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中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从第十个五年计划末的21.6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29.6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5%;而另一份资料也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中,煤占67.7%,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6%,而新能源只占7%,通过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现状比较突出,占主导地位。而煤炭又属于高碳排能源,据计算,每吨煤炭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多30%和70%。

2.2 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发展低碳会计

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高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大,城市和农村基础建设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加快了经济步伐,在总量上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一直停留在“高碳经济”模式,能源消耗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面对严峻的现实问题迫使我国要跟上时展潮流,转变低效率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缓解国内生态环境压力,积极推进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变革。

鉴于我国的能源现状及发展需要致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较高,加快低碳会计建设意义重大。要积极构建低碳会计体系,帮助企业对碳成本和收益进行全面的计量,利于企业对环境相关决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走好低碳发展之路。

3.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下,一直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虽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2011 年 11 月北京、深圳、上海等 7个省市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第一批在我国境内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2014 年全国十余个城市的环境交易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环境交易机构合作联盟”。目前我国低碳会计研究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研究工作还不是很到位,我国低碳会计的实施依然问题众多。

3.1低碳会计方面的法律有待完善

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其中并没有规定低碳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使得低碳会计在操作中没有统一的方法。企业在披露低碳会计信息时就会有不同的方法,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得到真实全面的信息,降低了低碳会计信息质量。

3.2低碳会计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待加强

我国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于低碳会计的基础知识认知没有权威的理论。而且,目前我国对低碳会计的研究以规范性研究为主,研究低碳会计的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确认等内容,理论研究的匮乏使得实证研究寥寥无几。

3.3缺乏精通低碳会计的会计人员

我国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有1500余万人,规模十分浩大,但是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少出现精通低碳会计的专业人员。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低碳会计的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在这一方面的理论还不够规范化和科学化,当然在实践中就会有很大的困难。

3.4社会公众对于低碳会计不够重视

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相比其他国家来说相对较迟,在低碳会计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不够成熟。会计人员以及社会公众对低碳会计的认识匮乏,从而影响了低碳会计的发展速度。只有社会公众重视低碳会计,才能促进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国家层面来说,有必要加强对低碳会计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引导我国低碳会计早日走上正轨。

4.我国低碳会计发展的对策

4.1完善低碳会计法律制度,制定低碳会计规范

发展低碳会计,最主要是将其纳入会计准则的范围内,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统一规范低碳会计的目标。要素和信息披露方式,使其有法可依。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规范企业对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督促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低碳会计信息。

4.2加强低碳会计理论实证研究

我国低碳会计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证方面都相当缺乏,应将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低碳会计体系。同时,理论研究的深入,要依靠实证研究来支撑,而实证研究又需要相关的理论依据。将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促进我国低碳会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4.3培养低碳会计专业人才,提高专业水平

低碳会计的实施离不开高水平的会计人员。国家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会计人员也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熟练掌握会计技能,以及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储备一定的环境知识。此外,对涉及生态、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4.4提供公众环保意识,发动社会舆论监督

我们要大力宣传低碳会计,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氛围,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特别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为低碳会计的开展做好思想工作。而通过社会公众的监督,使得企业培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承担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第4篇

Abstract:The western Green Party and the position have the progressive significance, has the support, the promoter action to the low-carbon economy. This article in the absorption profits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foundation, and further discusses it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profits from the significance to the low-carbon economy and even the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关键词:绿党 绿色政治 低碳经济

key word:Green Party green politics low-carbon economy

随着全球的绿色革命风靡各国,绿党作为当今社会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和政治愿望的代言人,提出“生态优先”、非暴力、基层民主、反核原则等政治主张,渴望建设一个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社会更加平等、公正,没有军事结盟、核武器和战争的新世界。绿党在当代西方政治舞台上的出现,对西方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世界又刮起了一阵低碳经济风,“低碳”主张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理论,不可否认,绿党政治理论对于低碳经济战略具有思想先导、理论源泉的意义及支持、促进作用。

不少西方学者预测,21世纪决定哪个政党能够上台执政的关键因素是看这个政党是否能够恰当地实行绿色转向,并同绿党进行有效的合作。绿色政治理论及其实践对低碳经济的形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何种意义呢?

绿色政治理论对低碳经济的意义,首先表现在于,绿色政治理论为低碳经济提供了思想先导和认识基础。60年代形成的绿色意识形态,经过70-80年代环保运动和绿党的政治实践,已对西方社会各阶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一些国家的政治家也不例外,他们把生态环保问题当作自己的施政纲领之一,企图通过打“生态品牌”取得广泛的政治支持,或作为自己取得政绩的突破口。例如,吉米・卡特在美国总统竞选中,更是极力把自己描述成“环保总统”。通过上述事例可见,在绿色政治理论的影响下,70-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明显地具有了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而且把这一观念同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逐渐形成社会共识。正是这种社会共识的形成,为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理论、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积累了必要的思想底蕴。绿色政治理论对低碳经济的意义还表现在于,绿色政治理论直接为低碳经济理论提供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范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论源泉之一。因此,事实十分清楚地表明,绿色政治理论的许多思想观点和理论要素都被可持续发展理论所吸收和借鉴,成为低碳经济的理论源泉之一。

绿色政治理论中的许多思想观念都对我国实行社会经济低碳经济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今天,当我们选择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我们更有必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绿色政治理论,努力吸取它的合理因素。

虽然中国将毫无悬念地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但是考虑到中国本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有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只能是贯彻在消除贫困、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节能减排等诸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一个,而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而简单地无条件地服从于低碳目标,而迷失发展的正确方向。其二,在争取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生产领域的节能减排;实施固碳技术,如碳转化、碳锁定、碳捕捉等,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那么,中国的低碳道路究竟该如何走呢?笔者认为,在策略上应该循序渐进,从稳碳到减碳再到低碳,其中,首要的任务是稳碳,完成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逐步将碳排放控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对友好的阶段,然后进一步实行减碳策略。结合国外绿党在保护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笔者认为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应处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范。目前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等为数不多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外,我国还没有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因此,制定和完善合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保障。

二是要积极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和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一方面积极争取先进技术的转让,另一方面着力研发关键技术,并推广使用。

三是以政策倾斜和利益为导向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可以通过一篮子的经济金融政策和制度安排激励相关主体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如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环境税,以达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普及低碳知识。只有全民参与才能真正使经济实现向低碳模式转变,公众的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的改变引导企业的供给和政府的决策,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行为和的共同认识,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斐迪南・穆勒一罗密尔、托马斯・波古特克:《欧洲执政绿党》,[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第5篇

【关键词】低碳会计;实际应用;分析

一、低碳会计概述

1.低碳会计的概念

低碳会计是随着低碳经济所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可以更好的履行低碳的责任。我们可以将低碳会计定义为在企业会计衡量的指标里将企业节能减排的情况、履行低碳责任的情况纳入进去,并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与低碳会计密不可分的,我们将能够实现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经济模式称作是低碳经济,在低碳经济下要求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减少碳元素的排放量,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一方面低碳经济是低碳会计产生的基础,为了在低碳经济下对所投资本进行监督、核算和分析,就需要引入低碳会计;另一方面低碳会计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会计指标中将企业的碳排放量纳入到其中,这样就可以反作用于低碳经济,使低碳经济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2.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

传统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事项主要是采用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将会计职能界定为监督和核算,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在传统会计中反映出来,会计核算系统中也没有包含相关环境指标。

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有所不同,其核算和监督的角度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等方面出发的,低碳会计的职能更加侧重在控制方面,从目标上看增加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在披露会计信息方面更加充分。

具体来说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1)在会计假设方面,货币完全具备的可靠性是传统会计的假设,使用的是定量指标,然而低碳会计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假设为前提的,采用的是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2)从会计职能方面来看,传统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角度主要是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低碳会计主要是从碳排放的角度来控制和约束企业对环境的影响。(3)从会计目标上看,传统会计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属于短期的经济行为,低碳会计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属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

二、我国实施低碳会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低碳会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研究力度不强

在发达国家对低碳会计的研究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但是低碳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低碳会计基础理论的认知,对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也没有形成权威性的报告。我国会计界研究低碳会计还是处于规范化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会计目标、低碳会计的必要性、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假设等,缺乏对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不利于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法律支持力、操作性较差

在我国低碳会计在会计领域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我国相关的会计法规有《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些法规中缺乏低碳会计的相关法规。同时在我国制定低碳会计的制度方面还是起步阶段,还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对低碳会计要素的确认、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势必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较差,低碳会计工作中的随意性也就很大。

3.缺乏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低碳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这就要求低碳会计既要懂得会计理论知识,又要对相关环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低碳会计主要还是由一些专家学者来完成,这些专家不具备会计的实践经验,降低了低碳会计的工作质量。同时在企业中并没有开设关于低碳会计的培训课程,导致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对低碳会计的了解不深,在企业内部缺乏既懂会计,又懂环保、资源的复合型人才。

三、完善低碳会计实施的对策

1.加大对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力度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应用低碳会计我们要加大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力度,这样可以为低碳会计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为未来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理论和实证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加大对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力度,构建低碳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为低碳会计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政府部门要对全社会进行低碳会计理论指导,要虚心的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低碳会计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并从我国实际的资源现状和环境出发,形成一套具备中国特色的低碳会计理论,进一步提升我国低碳会计理论水平。同时为了完善我国低碳会计的制度和框架,我们要结合各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更还的实现低碳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这样可以使低碳会计报告具备较强的科学性、指导性。

2.不断完善低碳会计相关法律制度

从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关于低碳会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低碳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在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的修订过程中,要在会计准则将低碳会计纳入进去,明确其合法地位,保证低碳会计的要素、目标以及信息披露得到统一的规范,使得低碳会计可以有法可依;其次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和《刑法》等相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使用低碳会计的问题出现,并由财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共同设立专门的机构,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控,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罚力度,对于未能及时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企业,要予以严格的处罚;再次可以由财政部带头,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负责,通过我国法律专家、组织经济学家、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加快低碳会计的研究进程。此外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碳税优惠政策,对未完成碳排任务的企业进行征税,为了鼓励企业利用低碳会计核算和节能减排,国家可以通过直接拨款的方式予以鼓励,引导企业走上低碳发展的道路。

3.培养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低碳会计的实施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更要懂得相关资源、环保的知识,因此各大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大对复合型低碳会计人员的培养,使会计人员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储备丰富的环保、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对会计人员的考核过程中,应该将低碳会计的知识纳入考核的范围,企业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相关机构来进行低碳会计培训。各大高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低碳会计学习科目,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4.提高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出公众的监督作用

大众的环保意识对于完善低碳会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对低碳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样可以为企业造成舆论压力。同时企业实施低碳会计也需要相关的监管,对于企业来说公众的监督可以使企业牺牲一定的利润,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广大公众要接受低碳经济这种发展模式,要对企业实施低碳会计进行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低碳会计是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必然产物,人类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必须坚持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实施低碳会计,然而在我国企业中实施低碳会计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在实施低碳会计过程中认识到其中的不足,要求企业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的采取措施完善低碳会计,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康.低碳经济视角下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7期

第6篇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鲁宾斯德教授对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被广泛认同,他指出“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指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从而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通过较少的自然资源消耗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它是一种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实质。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

低碳经济包括四个内容:(1)低碳经济是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的综合性问题;(2)低碳经济是对于高污染、高排放、没有约束的碳密集的化石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3)低碳经济主要包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4)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目的是为应对气候变化、解决人类生活、企业生产过程中过多的排放CO2等温室气体而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进行的自救行为。

二、低碳经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历史上CO2的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或者CO2的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Schmalesee(1998)、Galeotti(1999)证实了人均收入和CO2的排放量呈倒“U”型曲线。Grubb(2004)等通过对早期英国的研究得出,在工业化初期,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均CO2排放较高,但是经过这一阶段之后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较弱。Treffers(2005)等学者对德国GHG排放量的减少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政府采用一定的措施可以实现GHG排放量的减少与经济的较快发展。Wara(2007)认为,清洁发展机制不仅被看作全球的碳交易市场,而且能被看作是一种补贴和政治机制,因为它在实现政治目标方面是最有效的。

(二)国内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文献主要是关于碳排放权分配问题。王伟中、陈滨(2002)等认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应当遵循人均排放权分配原则和效益原则。潘家华(2003)考虑到除了以国际公平为原则的碳排放权分配,发展中国家站在人文发展的角度,坚持人均排放权分配原则。何建坤、刘滨(2004)指出,碳排放权分配应坚持“一种产权、两次分配”原则。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差异,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碳排放权分配必须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原则,在公平原则和碳排放“产权”界定清楚的基础上,各个国家可以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排放权的二次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陈文颖、吴宗鑫(2005)等考虑到以“一个标准、两个趋同”的原则来进行碳排放权的分配。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公平问题是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核心问题,考虑到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无论是历史水平还是当前水平都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当坚持人均分配原则,以保障自身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权益。

第二类文献主要是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途径和对策。谢军安、郝东恒、谢雯(2008)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架构发展低碳的社会行动体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节能减排,注重对低碳技术的创新和研发,从而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韩雪梅、刘欢欢(2009)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充分发挥碳汇潜力以及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四个方面阐述了西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任奔、凌芳(2009)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我国现状建议选取一定的城市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示范区或者实践园区,让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进节能建筑、节能交通等示范工程。孟德凯(2007)从中国利益出发,指出我国可以从清洁发展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碳汇三个方面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朱四海(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降低人为碳通量、开展碳预算、发展低碳技术、能源结构转换促进人类社会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2008)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得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为:节能优先;化石能源低碳化;激励低碳技术研发以及建立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鲍健强、苗阳、陈锋(2008)从低碳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城市和碳汇五个方面指出了多层次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卢小祁(2009)认为,通过农村低碳化建设、城市低碳化运营以及工业低碳化发展是将南昌建设为绿色花园城市的新型途径。宋德勇、卢忠宝(2009)指出,目前各国低碳经济政策的侧重点为:低碳能源政策、低碳技术政策、低碳产业政策、低碳消费政策,四种低碳经济政策都是以鼓励和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主的。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能够在发展中均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在面临气候变化的形势下,提升应对能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

三、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渊源。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两大主题密不可分,它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新变革。自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低碳经济正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障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径。低碳经济的出现必然有着经济学原理作为其重要的理论支撑,下面将从经济学的视角对低碳经济所涉及到的理论进行总结:

1、可持续发展理论。低碳经济首先让人们联想到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它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不但要求体现在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的环境生活领域,更要求体现到作为发展源头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它包括经济、生态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就是考虑“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2、资源环境产权理论。发展低碳经济与环境资源产权理论密不可分。“产权的建立实际上是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对资源权利的界定、保护和行使,关键在于相互间的排他性。当资源的稀缺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源的相对价格提高,从而使建立排他性规则所费的成本低于可能带来的收益时,人们才有建立该资源产权的激励”。

3、排污权交易理论。《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三种履约机制即:联合履行、排放贸易以及清洁发展机制都是实现并且推动低碳经济的全球范围内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基于市场的环境管理政策,它将环境承载力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优化配置”。

4、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对于商品和服务的有效配置缺乏效率。由于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没有反映环境的稀缺性,许多环境的市场价格实际上是零,纠正市场失灵的方向应该从经济组织的建立和政府的干预上入手。

5、政府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是指政府做出的决策影响了经济效率,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相关人员对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国家低碳经济政策能够有较好的了解。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实践当中有必要从低碳所涉及的经济学内涵进行研究,以下笔者尝试从四个方面对低碳的经济学内涵进行了分析:

1、“脱钩”理论角度。将物理学当中的“脱钩”概念引入到社会经济领域,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脱钩”理论主要用来分析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耗之间的“解耦”关系的。评价低碳经济的主要标准不是单一的看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也不是单一的看经济发展状况,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速度可以大于、等于以及小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后两者为理想状态)。由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指: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为CO2)之间关系不断从“耦合”到“脱钩”的过程。“脱钩”:是指用较少的物质消耗生产出较多的经济社会财富,它反映出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并非同步变化。脱钩指数用来衡量脱钩指标,具体表达式为:

其中,DRt为脱钩指数,EP为环境压力变量,DF为经济驱动力变量,它表示一段时间内环境压力变量的相对改变与相关经济驱动力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比率。运用脱钩指标可以较好地检验某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有效性,并且能够找出造成脱钩的原因,从而为国家制定灵活的脱钩政策提供依据。

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角度。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能够表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趋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会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持续地遭到破坏,只有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态环境污染反而会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下降,人均GDP和环境保护呈倒“U”型关系。

3、科斯定理角度。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外部不经济导致市场失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解决环境问题可以从科斯定理入手。科斯定理指明:“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

4、国际经济学角度。国际经济合作是不同国家政府、企业及国际经济组织之间为了共同的利益,通过竞争与协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侧重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而开展的经济协作活动。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建立在国际相互依赖基础上的重要国际经济合作形式,通过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加强其在国际间的流动,通过国际间的贸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碳排放权全球内的最优化配置,最终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

主要参考文献:

[1]World Bank,2003.Capacity Building for the Kyoto Protocol(Workshop Report).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2003.

[2]潘家华,庄贵阳,陈迎等.英国气候变化政策: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N].中国环境,2006.1.27.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Z].2008.

第7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低碳;制造理论;技术

引言

由于社会快速发展,以往为了发展国家经济,大量开采资源和能源,导致严重破坏能源资源,出现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现阶段已经具备比较先进的低碳理论,为了健康持续发展国家经济,需要不断研究低碳理论和技术。

1低碳制造理论的基本概述

1.1低碳制造理论技术内涵

从本质上来说,低碳制造技术就是以最大化利用资源以及最小消耗能源为依据的现代制造方式,可以进行低碳生产,并且保证能够达到相互统一保护生态环境和机械生产的作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以上目标需要在每个生产环节中都采取有效的措施,尤其是生产制造、物流运输、机械生产以及资源利用等阶段,以便于能够达到增加节能减排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中逐渐发展形成低碳机械制造技术,此外还可以有机结合制造技术、环保观念、降耗技术、节能技术等,建立低碳制造技术,从机械制造方面来说,低碳制造技术具备一定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和改进机械制造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和进步,已经具备先进的低碳制造技术,存在更加丰富的内涵,现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低碳制造技术。

1)应用清洁能源技术。

目前,应用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有潮汐发电技术、生物质技术、水能技术、沼气能技术、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等,合理利用上述技术,不但可以降低消耗传统煤炭、石油能源的产量,还能够有效降低排放污染的含量,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1]。

2)低碳设计制造技术。

低碳设计制造技术主要基础就是生产流程、制作设计方法、模型设计等,能够涉及很多领域。现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低碳制造技术,低碳制造设计数据库、低碳制造设计优化模型、低碳制造设计标准、低碳制造设计评价基础与流程、低碳制造设计方法和原则。

3)低碳制造技术。

对发展低碳战略方面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制造技术,低碳制造技术是面对实际机械生产的。在现阶段低碳制造技术主要有制造过程低碳技术、制造工艺低碳化、车间低碳技术优化等,实际应用低碳制造技术主要就是处理废弃物、循环利用废弃物,处理报废品、废弃以及油污[2]。

1.2低碳机械制造体系

低碳机械制造能够被当做在生产过程和系统资源,释放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低。现阶段,使用产品、物流运输、资源利用、生产制造等方面应用低碳机械制造技术。实际生产过程中,依据相关方式来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在生产制造、物流运输进行节能减排,从而达到机械制造目标。低碳机械制造体系包括原材料的开发、生产过程低碳能源和低碳化、低碳设计技术等三方面构成。其中由生态化设计、模块化设计以及轻量化设计构成低碳产品,低碳生产过程由生产管理、加工工艺、加工设备构成,原材料和低碳能源包括能源和原材料[3]。

2机械制造中低碳制造技术的应用

2.1轻量化设计

轻量化设计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在具备一定产品使用性能基础上,保证降低产品重量。轻量化设计是集性能、成本、配套设备、总量的一种综合设计优化方案,轻量化设计主要就是能够降低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消耗,以便于整体增加利用能源的效率,达到有效控制产品碳排放量的目的。轻量化设计在物流运输工程中降低污染排放以及能源消耗,例如,运输车尾气。德国奥迪公司首先合理应用钢的强度和铝的轻质的特点进行设计,能够降低车身重量,达到降低设计制造的能源消耗,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4]

2.2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依据不同需求来优化组合功能模块。模块化设计机械产品属于实用的、前沿的一种设计机械产品方式,现阶段,由于不断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在航空航天、机械、军事、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低碳制造技术。模块化设计核心实际上就是依据不同系统功能把系统分为不同步模块,然后优化设计组合不同需求模块,形成不同的产品。机械产品设计的时候会出现一定非功能单元。实际应用生产的时候如果利用相同标准来衡量非功能单元,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能源和资源,极大程度影响产品使用功能。以此衡量优化机械产品的时候应用模块化设计能够保证在正常产品功能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资源浪费和能源浪费。模块化划分机械产品,利用功能模块来制造机械产品,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以便于及时改变低碳制造技术问题[5]。

2.3生态化设计

生态化设计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设计生产产品时,应该充分分析资源循环再利用和环境影响的相关问题。现阶段,国内不断发展绿色生态文明,已经广泛应用生态化设计。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可以仅仅考虑片面利益,也应该分析环境影响。在选择设计原材料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使用绿色环保、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此外,也要增加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生态设计中应该包括废物利用和回收,尽可能重新制造能够被翻新、降解的产品。生态化设计可以降低产品报废、生产以后环境污染问题,具备一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献礼,陈涛.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16(1):1-8.

[2]陆明.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应用[J].才智,2011(29):38.

[3]李大涌.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41.

[4]王琴,王天宇.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11):228.

第8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理论;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低碳经济理论的中心话题

作为一个语词,“经济”含有多种意义。“低碳经济”中的“经济”是指以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为根本内容的社会活动。这里的“低碳”是指这类社会活动的特定目的和由其目的所决定的其主体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由它们所造成的其主体活动的过程形态和结果形态而言,其中观念性的主体目的是所有其它因素的根本,这个目的就是这类社会活动所要获致的参与其活动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互相统一的结果。故低碳经济应被理解为以谋求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互相统一为本质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而低碳经济理论本质上就是关于一定范围①内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互相协同的经济理论。

一般地说,经济理论所涉及的对象包括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基本方面,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根本的方面,人与人的关系是从属的方面,即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究竟结成何种形式的关系,是取决于他们所要应对的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和与之相应的他们应对自然环境的现实能力。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理论所处的特定语境是全球化时代人类所要应对的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呈现出日趋恶化的势态,以至于使人类面临可能失去其永续发展的根本条件的危险,并且造成这种严峻的现实状态的主因之一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过度依赖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而导致温室气体过多排放于自然环境。故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很自然地要从探讨下述现实问题着手:为什么长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过度依赖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

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必须依赖于一定能源的消耗,其依赖于何种能源取决于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其所需能源的技术手段的性质。长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之所以过度依赖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直接原因在于:自从人类发明了获取此类能源的技术手段以来,人类除了不断地改进或更新其技术手段以达到更经济、更便捷、更高效地获取此类能源的目的,至今尚未发明或发展出比这些技术手段能更加经济、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地获取足可替代此类能源来满足人类现有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所需的另类能源(如风力能源、水力能源之类)的新技术手段。因此,假定这种新技术手段能被及时地创造出来并成功地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话,人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程度必将大为降低并降低到能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程度,从而低碳经济就将变成现实。但是,恰恰是这个假定的条件在一定时期内还只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而不是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如果它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即它在现实中有了充分的根据并且具备了从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关于低碳经济的全部问题就不过是在于人类有否意愿采取行动来促成其由可能向现实转化,从而低碳经济问题在本质上就可以被归结为关于人类应当选择何种经济形态的文化价值取向问题,这样,低碳经济理论也就不成其为一种经济理论,而只是一种文化理论了。

低碳经济理论是研究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何以达致其互相协同的复杂性经济问题的经济理论,这种经济理论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作为其立论的客观依据,这个历史条件就是:获取诸如风力能源、水力能源之类的绿色能源(或曰清洁能源)的新技术手段尚未成熟到至少人类可以兼用绿色能源和高碳能源来满足其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求从而使高碳能源的消耗足以达到环保标准的程度。正是这个历史条件,使得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成了该历史条件下的时代最为紧迫的需要,低碳经济理论在价值上恰恰是应合了这个特殊的时代需要。正是该理论的这种价值特性,决定了其理论理所当然要把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作为达成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互相协同的条件,从而关于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就势必成为低碳经济理论的中心话题。

二、低碳经济理论的学科归属

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是属于科技范畴的主体活动过程,具体地开展这种科技活动,是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的事儿;具体地研究这种科技活动,为这种活动提供科学理论、技术发明和工程设计,是该领域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工程专家的任务。低碳经济理论并不直接研究这种科技活动,而是研究这种科技活动所赖以开展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条件、分配条件、流通条件和消费条件,即研究在怎样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流通关系和消费关系中这种科技活动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以及怎样合理地构建这些经济关系的体系等问题。如果把这些经济关系理解为从事这种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群体内部的社会关系,则低碳经济理论就是属于科学社会学范畴;如果把这些经济关系理解为从事这种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群体所在的国家的社会关系,则低碳经济理论就是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如果把这些经济关系理解为从事这种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群体所在的世界的社会关系,则低碳经济理论就是属于世界经济学范畴。这就是说,低碳经济理论可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来开展其研究:科学社会学范畴的低碳经济理论是在微观层次上进行研究,政治经济学范畴的低碳经济理论是在中观层次上进行研究,世界经济学范畴是在宏观层次上进行研究。这三个层次的研究也可以被看作是分别研究上述三个不同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对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这一特定科技活动的不同影响,从而把这些研究一并纳入科技经济学范畴。

三、低碳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

为现实低碳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国别性经济关系的调整,须以全球性经济关系的调整为条件,只有在一种新的合于低碳经济目标要求的国际经济体系或全球经济体系中,合乎同样要求的国别经济体系的建立才是可能的,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体系是母系统,国别经济体系是子系统,其子系统不能不从属于其母系统;科学共同体内部为现实低碳经济目标所要做出的经济关系的调整,则有待于国别性经济关系的相应调整,因为迄今为止尚未形成全球性的科学共同体,只有从属于本国或本地区而为本国或本地区利益服务的科学共同体。因此,尽管可以在多种层次上来开展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但是应该看到,这些不同层次的研究具有内在关联,而不是彼此孤立的,而且从其整体来看,低碳经济理论研究应具有全球视野,首先从世界经济学高度来研究具有何种结构的国际经济体系才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为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而竞相努力以及构建这种国际经济体系的条件、途径和方式方法。其它层次的研究必须以此作为基础,否则难以有成效。

应该看到,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理论所处的特定语境是全球化时代人类所要应对的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呈现出日趋恶化的势态,其影响是全球性的,其原因也是全球性因素而非局部性因素。为什么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理论问世已久并早已得到世界公认②,而到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时与会者在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共担”问题上却并未达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共识?其本质原因不在意识领域,认识领域,而是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所控制和起主导作用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这样的经济体系中,不要说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就是西方列强之间以及非西方国家之间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归根到底是由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这种统治全世界的生产方式使人类从自然界中所获取的物质财富在全球范围内都必须按资本的有无和所拥有的资本的大小来进行分配,由此必然导致人类之间无资本的无产者与有资本的有产者的矛盾和有产者之间及国家之间小资本的拥有者与大资本的拥有者的矛盾,只要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变,这些矛盾就将永远存在并且不可调和,除非无产者和小资本的拥有者甘愿接受这种“按资分配”的原则。但是,在什么条件下,无产者和小资本的拥有者才会甘愿接受这种“按资分配”的原则呢?其条件应该是有产者和大资本的拥有者甘愿接受“按资担责”的原则。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根本缺陷就在于:这个体系只有“按资分配”的资本权利原则,而没有“按资担责”的资本责任原则。不以资本责任作为条件的资本权利就是资本霸权。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实行的“按资分配”的资本权利原则,正是不以“按资担责”的资本责任原则作为条件的资本霸权原则。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力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在世界上肆行其霸权主义,正是为维护这种资本霸权原则。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种种利益冲突归根到底是由于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的分离造成的,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在世界上所肆行的霸权主义则是造成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的分离的政治根源。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霸权主义,就不可能建立起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互相统一和协调的世界经济体系;而只要世界经济体系中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仍然是互相分离的,即只有“按资分配”的资本权利原则,而没有“按资担责”的资本责任原则作为它的补充,可持续发展就永远只是一个空洞的理念,而不可能转变为全人类的共同行动,从而低碳经济也只能是一个美妙的幻想,而不可能变成美好的现实。低碳经济是不可能在一国范围内实现的。

要而言之,低碳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就是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注释:

第9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会计碳减排

一、 低碳经济与低碳会计的关系

(一)低碳会计的产生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有必要将低碳经济活动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基于此,一个新的会计领域――低碳会计应运而生。

所谓低碳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既满足国家对企业低碳责任的要求,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碳排放、碳交易及报告披露均离不开低碳会计,毋庸置疑,它的出现是低碳经济的需要,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碳核算和低碳信息披露等方面。

首先,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低碳核算要求企业在发展中不仅仅考虑自身利益的得失,更要着眼于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环境。企业需要选择低碳生产方式,改进生产流程,降低碳排量,由此,企业会计应该对涉及的低碳经济活动加以反映,设置单位产品碳含量、单位利润碳排放等财务指标来控制低碳经济行为,并将低碳经济活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的增减变化加以描述,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拓展反映。

其次,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信息披露有着重大影响。在低碳经济下,企业低碳信息披露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低碳会计项目并在附注中增加低碳会计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类增设“低碳固定资产”、“应交环保费”等项目;损益类增设“低碳收入”、“低碳成本”等项目;二是单独报告,即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信息。通过实施低碳会计核算披露,报表预期使用者可以更客观地了解相关的投资和成本支出,悉知这些支出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企业获取一个较为公平的低碳商誉。

(三)低碳会计对低碳经济的影响

1、低碳会计有助于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执行节能减排计划,就必须走新型的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实施低碳会计是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微观层面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会计的建立是实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目标和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它使得经济社会能够准确核算相关投入和产出指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低碳会计理论,并融合到会计核算体系中去,从而反作用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建设。

2、低碳会计有利于调整企业生产过程低碳化发展

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低碳会计在核算、信息披露的拓展在无形中使得企业形成了一种压力。低碳会计的建立便于从会计的视角对企业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环保监督和控制,企业为了自身能树立良好的低碳商誉,不得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高度重视起来,实施低碳化流程,将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从而增加社会效益,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基于低碳经济对低碳会计建立的思考

(一)加大政府的政策指导,制定相关制度

对策nn政府部门应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的低碳责任。首先应加强对碳减排等的立法与执法,使低碳会计有法可依;其次,建立全国财政补偿体系和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作为低碳会计运行的资金支持系统。再次,尽快制定低碳会计准则与规章制度,大力开展低碳会计规范化的试点工作,结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建立完善低碳会计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低碳会计的披露和监督机制

会计最重要的职能在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建立低碳会计,推进我国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低碳会计是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地进行揭示,因此,应加强监督,由政府或有关社会机构,依据国家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以及会计相关法律,对低碳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准则体系,为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树立统一的标准,进而全面保证低碳会计行为的规范和实施。再次,要制订低碳会计审计法规,建立低碳会计审计制度。

(三)加强低碳会计理论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

低碳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会计模式,其发展还在最初阶段,在很多方面并未涉足。若政府或相关部门能结合当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低碳会计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成立低碳会计理论及应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得出相应成果,将会大大提高我国企业低碳会计理论水平。低碳会计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一种新生事物, 发展低碳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深谙会计理论,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

三、结束语

低碳,是一种时尚,也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人类于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中的一种自我拯救方式。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低碳会计的发展必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将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前景的会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低碳会计的推行与发展自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强殿英,文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8)

[2]魏永红.低碳经济对会计本质认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7)

第10篇

除金融服务平台外,低碳能源规划研究院的成立,将从国家战略转型高度开启对低碳能源规划方面的实践规划与方案设计。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尽管国家高度重视,认为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是必然趋势,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

一是理论认识不清。不少人认为,低碳发展是方向,但在实践中认为中国还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特别是片面认为后化工时代工业能耗不容易降低,难以避免西方国家先排放再治理的路径。因此在落实低碳发展方面缺乏理论自觉导致缺乏行动自觉。不少人认为,低碳发展是国家宏观策略方面的思考,在微观层面不需要太细的考核。因此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思想的摇摆。

二是实践操作不易。尽管这些年来,低碳发展的技术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应用时间短、实践缺乏检验,技术不成熟、成效不稳定为社会诟病。低碳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另一方面需要不断进行勇敢先行的试验磨合。

三是整体效果不佳。目前我国低碳能源的利用,大多是以企业的技术或产品形式推动个案普及,靠企业的自觉自愿行为,效率低下,成果不显著,缺乏产业联动、整体推动,难以把产业做大做强,也难以实现国家对低碳产业、低碳能源等低碳事业寄予的殷切期望。迫切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更加清晰的全方位设计,产业层面更加细致的政策导向、行业层面技术及产品的标准设计,从而把低碳能源产业带往一个更高的高度。

四是区域经验不足。在国内发展的转型过程中,城市升级、产业升级,需要创新思路。在近年被寄予国家战略高度的新区发展,却没能摆脱发达国家的旧发展轨迹,难以避免“新脚穿旧鞋”的老路。一方面,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区域低碳能源的整体利用及规划,没能够走出自己的新路;另一方面社会没有及时提供一个区域低碳能源利用整合方案的解决方案提供方。

因此,低碳能源规划研究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中外低碳能源利用和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际国内低碳能源技术整合利用、低碳能源技术发展和产品开发中的技术整合服务、产品应用整合设计研究,重点推动区域能源低碳技术利用、设计规划等综合性、前瞻性以及低碳能源利用中的难点问题。其核心服务对象为大中城市地方政府,主要针对目前各类新型开发区的低碳能源利用现状进行统筹谋划应用系统、提出合理技术建议,帮助制订规划方案,并基于规划方案给出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概念规划、详细规划、技术设计、产品建议、运营统筹、成本预算等方面内容。

低碳能源规划研究院的未来目标是紧紧围绕国家低碳发展战略,以低碳能源的区域利用规划为工作重心,把低碳发展从基层做起,服务于地方政府及区域开发,深入开展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研究,针对不同的区域开发者提供国际先进的低碳能源解决方案,整体的低碳规划设计建议,为中国的低碳事业创造性发展做出贡献。

第11篇

【关键词】会计理论;低碳经济;碳会计;研究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低污染、低排放以及低能耗,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会计存在的价值就是要帮助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其计量单位是基于货币的计量,针对的是企业减少污染排放,发现新方法,使企业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

一、碳会计理论

关于碳会计理论,业界有很多的理念和说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环境价值论

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货币计量假设(环境在传统意义上没有货币计量价值),那么在会计系统中就没有与环境相关的费用开支。事实上,企业应当对环境价值进行深刻的理解,从效用心理评价视角分析人类对于资源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环境价值论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环境对人类的作用非常大。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至关重要,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要基于生态环境;既要生理上亲近自然,又要在精神上向环境索取。第二,环境资源稀缺。地球上的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尤其在气候资源层面上,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在碳排放权之争上。比如,“低排放”企业向“高排放”企业出售碳排放权,实际上就是环境资源的等价交换;在此过程中,也就产生了价值,这一理论使得企业正确计量环境资源。同时,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将经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计算成企业的成本,即投入量、产出量,因此这一理论也就成为碳会计的前提和基础。

2.可持续发展论

1987年,WCED面对日益恶劣的环境问题,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理念,其要求在满足现状的基础上,还要顾及后代人的发展需求。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内容:第一,经济发展改变了高污染、高消耗现状,使社会经济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发展模式也转变成了低碳经济形式,大大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持续力。第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合理的使用现代自然资源,并且达到既能发展经济又可确保生态之目的。第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肯定了生态环境资源本身的价值性,而且其要求也因此而体现出来。事实上,可持续发展论更加关注的是环境潜力的培植与发展,不以后代子孙的资源消耗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以便确认、计量和控制环境资源。碳会计的应用,既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又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决策的做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国内碳会计理论实践问题分析

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包括上述两种主流观念在内的碳会计理论实践过程中,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碳排放方面的法律规制不健全

从西方碳会计理论研究现状来看,可谓超前,而且丹麦、德国以及瑞典和英国等国家于1990年就开征碳税,对很多高耗能产品制定的能源消耗标准近乎苛刻。反观国内,至今尚未出台一部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碳会计法规。实践中,仅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其行为进行管理和引导。在碳会计研究初始阶段,由于缺少法律规制的约束,企业在碳会计规划执行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理论参考和法律支撑,因此碳会计相关的要素确认、计量以及核算等,都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2.监督乏力,激励机制匮乏

目前来看,政府可采用的激励方法主要集中在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并且从政策上扶持低碳经济,推广碳会计。在此过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手段即财税,以此对企业补贴、投入。采用多种税收手段和方法,特别是优惠税率,可以有效减免税率,从而为低碳企业、碳会计企业减轻税负。然而,目前国内政策扶持力度有所减小,加之企业实施低碳会计的决心不够,以致于企业在推广和发展碳会计过程中的驱动力不足。由于缺乏监督和持续的激励机制,因此第三方机构以及民众对其默然,以致于国家、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无法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3.缺乏碳会计人才

碳会计属于边缘学科,这决定了其必须有大量学科知识作为理论基础,而且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比如涵盖了会计学、环境学、管理学以及生态学和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在该种情况下,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既要熟练掌握与本职(会计学)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懂得环境、生态学以及经济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此情况下,碳会计理论的建立与实践,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就当前国内教育和人才培养现状来看,碳会计综合型人才非常的匮乏。

4.缺乏理论与实证研究

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对实务工作产生的影响非常大,碳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不足,导致其实证研究无从开展,碳会计也只是一纸空谈而已。虽然碳会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取得了成果,但国内碳会计理论以及实证研究开始于几年前,国内对于基础知识方面的认知也没有达到一个统一高度,理论研究过程中尚未形成可靠的权威论,碳会计研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三、建立碳会计理论体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1.建立健全法律规制,设定正确的碳会计目标

碳会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颁布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完善与环境保护密切关联的制度,以此来明确企业因环境破坏而承担的责任。基于严厉的处罚约束,使企业不敢铤而走险,三思违法成本。需求要求的是,只能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方可做到有法可依、必依。同时,财政、税务部门还要结合当前的国情、企业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准则与碳会计制度,从而使碳会计计算更加的规范,精确碳会计信息披露建设,从而为企业碳会计处理提供操作规则和指南。

2.完善监督机制

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益的最大化,实践中部分企业会牺牲环境去追求利益,以致于企业对社会表现出外部不经济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鼓励企业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改进设备和技术,政府、社会对其进行监督,其中可采用惩罚手段。完善和健全监督机制,政府部门根据法律规定,严格执法,并且加强政府作为服务和监督部门的作用,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到监督体系之中,并且设立第三方机构,独立鉴定企业碳排放情况,广大群众对企业进行监督、举报;监督机制中也应设有奖惩措施,对不按法律排放、不进行碳会计核算披露的企业,需采取惩罚措施,通过加大违法成本的方式,规范企业的行为。同时,还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方法,使低碳会计实施企业,可以获得政府财税调控上的政策扶持,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3.加大碳会计人才培养力度

碳会计理论建立与实践,离不开综合型会计人才。建议各地高校、税务师以及会计师等,着重培养碳会计综合型人才,使他们既要掌握经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会计基本技能,不断扩展知识面。鼓励会计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并且在其中适量加入碳会计方面的考核内容;同时还要做到引进来、走出去,为碳会计人才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机会,这有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4.全面推动碳会计理论与实证研究

目前国内碳会计理论只是雏形,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实践中,应当大胆借鉴发达国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立足国内资源现状,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会计理论体系。通过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更好开展环保低碳项目,应当先建立完善的碳会计理论体系,并且加强实践应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涉及多个集团和企业利益的碳会计理论和制度依然不够完善,必须搭建碳会计框架,构建碳会计理论体系。碳会计理论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实践中应当以碳排放权作为核心,构建一套从碳会计概念、确认以及计量到最后的信息披露为内容的完整体系,这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聂颖; 田蓉.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想[J]绿色财会,2015(10).

[2]战留洋; 周子元; 梁文.低碳经济下会计体系的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3).

第12篇

[关键词] 低碳生活方式;家用低碳技术;科技支撑体系

建立低碳生活方式是应对国际气候变化、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的内在要求。建立低碳生活方式,离不开家用低碳技术的支撑作用。而家用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离不开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

一、家用低碳技术的内涵及构成分析

家庭生活涉及吃穿住用行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留下碳足迹。其中,住、用、行过程中留下的碳足迹更多一些。“住”主要涉及住宅。人们住在房子里,通常要涉及取暖、制冷、排风、用水、用电等方面。在现有的制度和技术框架下,这些方面皆可能导致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留下较多碳足迹。“用”指的是日常生活起居中可能会用到的一些生活用品,如耐用消费品、普通家居用品(生活必需品)等等。生活用品的消费也会消耗能源,制造碳的排放。例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家用计算机的使用运行中,消耗大量电能,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碳排放源。“行”指的是家庭出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的变化,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人们日常出行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延伸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但与此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副产品,即各类碳氢化合物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因此,开展家庭环节吃穿住用行等家居产品技术创新,推动家用产品的更新换代,对于降低全社会能耗水平、降低碳排放十分必要。

所谓家用低碳技术指的就是围绕家庭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各环节的节能减排而产生的各类科技创新产品和家用新产品。家用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将极大地降低家庭生活中的碳排放强度,减少人类家庭活动中留下的碳足迹。其中,根据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吃穿住用行与节能减排的感性认识,本研究提出:解决家庭“住、用、行”环节的节能降耗是家用低碳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的重点。

家用低碳技术主要涉及居民在日常生活起居中的能源利用技术,所使用的各种器具、设施的制造和利用技术,既包括对传统能源的节约使用,也包括日常的衣食住行用中对各种新能源的利用,同时还包括家庭用品及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等等。因此,家用低碳技术至少应涉及四个方面:一是传统能源节约技术,主要解决人们的衣食住用行中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问题,这一类可以称之为减碳技术;二是可再生能源和各种新能源的利用技术,主要解决家庭的衣食住用行中对太阳能、地热能等各种新能源的应用问题,这一类可以称之为无碳技术;三是家庭生活用品的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技术,主要针对有关衣食住用行等生活用品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及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问题,这一类可以称之为去碳技术;四是家用碳中和技术,从性质上说也属于去碳技术。如果将这些技术进一步具体化,则可细分为:

——建筑类技术,包括建筑物设计与建造技术、各种新型建筑保温材料技术;

——家用电器类技术,包括家用电器的节能和能效提高技术、电冰箱运行中的减碳技术;

——太阳能应用类技术,包括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效率技术、太阳能发电在家庭能源中的应用推广技术、太阳能家用电器蓄电池研发与制造、太阳能手机制造技术、其他电子产品应用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汽车和其他机动车辆研发使用技术;

——其他新能源技术,包括热泵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蓄电池制作技术、生物质能源的气化技术;

——生活设施配套技术,包括家庭智能电网技术;

——生活必需品的新材料制造技术,包括服装环保面料技术、日用品的环保制造和节材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月第28卷 第2期 王喜红,等:推动家用低碳技术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家庭环节的去碳技术,包括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技术、碳捕捉搜集技术向家庭领域延伸的技术等等。

二、制约家用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分析

技术研发层次与推广水平归根到底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及发展方式的制约。经济发展方式包括传统与现代两种,传统发展方式主要体现了资源或资本等物质力量的原动力,现代经济发展方式则充分体现管理、知识等精神文化成果的贡献率。现阶段,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仍处于主要由资源或资本推动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由于体制与发展的惯性作用,传统发展方式还在较大范围和程度上发挥着影响,无论是从全社会的绩效评价体系,还是全社会的消费文化及消费行为等,尚没有形成对家用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的现实基础, 理论研究、市场需求、制度供给、政策引导等严重不足,构成了中国家用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最主要的障碍。

(一)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和必要的技术指导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家用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与支持,但是,中国低碳技术理论系统性研究严重不足,由此导致人们对低碳及低碳经济的认识和行为上的许多不足。一是概念研究多,制度、政策、宏观战略研究多,具体应用技术研究及发展规律探讨少。二是生产领域低碳技术研究多,家庭消费与生活领域涉猎少。三是绩效评价指标研究少,缺少相应的标准体系建设,缺少操作性强及示范推广性强的技术路线。

2008年国际能源署颁布了《能源技术展望2008》,其中给出了对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决定性作用的17项关键技术。根据中国国情,中国科技部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点开发的9项低碳技术①。这些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全局具有一定参考作用,但对家用低碳技术发展不具有具体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