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酒店管理专业

酒店管理专业

时间:2023-02-11 04:58: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酒店管理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酒店管理专业

第1篇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可以分为两类: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分散实习是将学生实习活动安排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实习时间较短,实习场所可由多家酒店组成。此种实习方式较为灵活,对酒店和学生双方要求并不是很高。集中实习是将实习活动安排在较为固定的一个时间,通常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为6个月到一年,将学生送入酒店,主要由酒店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实习后由酒店和学校共同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考核。这种安排的优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呈阶梯状递进,学生在掌握了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后,深入酒店顶岗实践,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学生分散实习后无法安心坐在课堂学习的弊端。因此,集中实习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采用的主要方式。

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是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重要环节中校企双方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目前此环节却存在诸多问题。问题1: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错位。大量实习生、毕业生反馈,实习酒店和就业岗位与学生理想酒店和岗位存在差异。同时,实习单位则有反应招人难,招人才更难的现象。问题2: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会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知识能力衔接出现断层,即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需求存在差异,而这时学生无法从酒店得到明显的理论提升,其原因在于学生实习期间完全交给酒店培养,学校和老师参与度较低,学生在实习期间,这种所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必然缺乏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效能提升途径

综上所述,学生顶岗实习效能的提升并不是由酒店或学校单方面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学校、企业甚至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够充分实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酒店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管理精英和服务人才。因此,从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入手,才是符合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岗实习效能的有效措施,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顶岗实习“双导师”制度

引入现代学徒制理念,帮助完成学生“双身份”的角色转化,并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为学生安排“双导师”,即校方导师和企业导师。校方导师由学校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负责提升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疏导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心里问题,帮助学生做好此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导师由酒店基层领导或技术能手组成,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岗位工作指导和培训、沟通和协调等方面培养。校方导师与企业导师之间并不是独立完成指导工作,而是要有计划、有协作、有考核,校方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和酒店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培养义务,充分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培养目标。

(二)酒店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和措施

酒店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应该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实习生初入职场有激情、有迷茫甚至有恐惧。而酒店的人性化管理则是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的一个关键。人性化的管理包括: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符合学生能力需求的实现岗位、合理的薪酬水平、协调的人际关系、合适的调休制度等。并能够结合不同实习生特点和水平,灵活安排实习岗位和单一岗位的实习时间。实习目标能够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前提,不要让学生顶岗实习成为企业获得廉价劳动力手段。

(三)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自我管理

第2篇

(一)目前国内高星级酒店存在的问题

中国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务往来和大众旅游市场井喷增长,酒店行业也迅速发展。但国内很多酒店的不足之处仍然很明显,在成本控制、服务质量、培训机制、物流配送、企业文化等方面,需要继续改进。人力资源方面,基层服务员从社会招聘,不能满足高星级酒店技能的要求,而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很少有精通酒店管理的专业人才,星级酒店各个层次的人才都面临供应不足的局面。

(二)传统教育存在弊端

高职院校的学生底子薄,比较好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存着类似的情况。多年以来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因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希望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这对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求学期间就能接触到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各种工作,通过实践,获取工作经验,接受酒店服务管理理念,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而在合作过程中,也可让学校管理人员、教师融入社会酒店服务产业链,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方案

(一)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教师走访用人单位,与企业负责人交谈、举行现场专家座谈、发放毕业生问卷调查、企业工地实地考察形式进行专业调研,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汇编,邀请专家来校商讨与评定,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内容,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二)按校企合作及行业发展要求,系统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以实践能力强、理论够用为指导性原则,以酒店运营管理划分餐饮、前厅、客房、康乐等酒店教学模块,针对性的教学,安排集中实践、就业与生产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与酒店对接的实习项目,突出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同时,每学期应组织酒店技能大赛,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与技术编到放到竞赛中去,学院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在职业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与技术。

(三)工学交替,联合实训,灵活安排教学组织形式

第3篇

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分析研究;管理建设;建议

当今社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作为该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酒店行业,也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同时,产业结构的日新月异,经济市场对劳动力人才资源的需求也发生了出乎意料的变化,企业择优的标准从过去的毕业生考试成绩优越型转向操作技能优越型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响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高校纷纷加大了对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视力度。而作为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在教学活动中,日渐显得如此重要。因此,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加强中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方案的的需要。在此办学思维的驱动下,我校也加强了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学习平台的投入力度。我校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包括:模拟酒店客房实训室、模拟酒店中餐实训室、模拟酒店西餐实训室、模拟前厅实训室、模拟茶艺实训室。本文主要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结合实际,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的管理现状为例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归纳出酒店管理实训室管理过程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的管理现状

应对新时期人才的新需求,不少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实训室的建设投入,各种专业实训室相继建成,为学生走向实习基地前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与岗位体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在旅游酒店管理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实训室管理体制不完善

实训室是校内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很多职业院校学校投入了建设资金,建立起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但是,实训室的使用与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在建成之后的使用过程中,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操作流程,实训室的财产管理制度欠缺,实训室的阶段性营业制度不完善,实训室管理人员奖罚评估制度不完备等。除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之外,大部分学校的酒店管理实训室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总之,还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室管理制度。

(二)实训室设施设备不齐全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技能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中高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必须充分发挥利用好校内实训室,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而目前,大多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设施设备等不健全,不是中餐实训室少水杯,就是客房实训室少了毛巾等,或者是设施设备过于落后,跟新时代酒店行业所要求的标准相差太远,导致某些教学项目无法展开,严重影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实训室建设滞后于酒店市场的发展

随着酒店的迅猛发展,大部分酒店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纷纷进行了改革调整,这个改革,不只是体现在硬件上,也体现在软件上。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实训室采用的还是80、90年代的老设备,授予学生的也是针对这些老设备的老一套服务方式与技能。因此站在企业前沿,改革更新实训室设施设备,推动实训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新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实训室的功能。

(四)实训教师配置不合理

酒店管理专业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对教师专业技能要求极高,尤其是实训指导教师。而在现实中,部分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对专业实训老师的选择未免欠谨慎,对实训指导环节重视力度不够。虽然也有一些教师经过了一定的培训,但缺乏规范的专业训练,操作技能不扎实。另一方面,专业教师担任实训室管理员与实训指导老师符合专业技能要求,但是一般情况下,他们除了实训室管理、实训指导,还需参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任务,甚至还要担任兼职辅导员,过多的工作量导致他们对实训室管理力不从心。

(五)实训室日常维护不力,使用率过低

大部分职业院校对于实训室是重建设轻维护,导致设施设备故障,同时,维修效率不高,导致实训室空置。而由于各种原因,原本应该对外营业的实训室,如客房实训室、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等,却没有顺利对外营业,使用率过低,影响实训室的功能发挥。

二、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管理建议

针对实训室管理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实训室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建设,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强化职业角色,提高实践能力。

(一)增强建设与维护实训室的意识

校内实训室充当的是“校中厂”的角色,是学生认识酒店行业、提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一个平台,专业的发展与实训室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学校从上到下都应该认识到实训室的重要性,而不是只靠实训室管理员一个人的力量。学校领导牵头,给以政策支持维护,老师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在实训过程之中要注意维护实训室设施设备安全,减少破坏。办公室要组织宣传,通过在实训室贴标语、惩罚破坏实训室行为等手段,来提醒每一个人。

(二)建立健全实训教学体系

职业院校的实训一般采取分散实训,如同专业的不同课程实训独立性比较明显。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应该把分散实训变为模块式集中实训,即将同一个专业的全部实训内容,根据职业技能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将其整合为几个相对完整的大型实训模块,在实训时,以模块为单位进行集中操作训练。同时,要紧密结合酒店发展的能力需求设置实践课程模块。

(三)实训教师配置要合理化

实训指导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专业在配置实训教师时应该着重考虑其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过硬的技能、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而且,实训教师能够不断地用本专业的新知识充实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酒店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由于酒店行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方式、服务流程在不断更新,所以,形成专业教师进入行业锻炼的机制,使专业教师分时段进入酒店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锻炼,确保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四)加大实训室的开放力度

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基地,本应该与企业运营模式相结合,这样,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当真正角色去学习,另一方面,又能最大程度发挥实训室的功能,提高使用率,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大部分实训室只是专供教学活动所用,体现不了其他功能与价值。

(五)将实训室与考证培训有效结合

如今,国家正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的制度。越来越多人也认识到了技能的重要性,讲究“持证上岗”。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初衷是培养面向酒店服务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更应该积极响应该制度。专业教师团队应争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核项目,让校内实训室也参与到技能认定项目上来。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

一、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不稳定因素分析

1.客观不稳定因素分析

①酒店工作强度大。学生在校期间习惯了“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而酒店工作相对比较繁重,工作时间不稳定,实习学生刚到酒店容易产生退缩的心理,不愿主动适应工作,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实习失败。

②酒店环境与学校环境之间的差别。酒店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差距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实习学生要融入新的环境中需要从心理上产生根本性的转变,要跟从不相识的同事一起吃住、一起工作,人员参差不齐,矛盾在不经意间就产生了。

③实习内容单一,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酒店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把实习学生的岗位固定在餐饮、客房、前厅等几个一线部门,这些部门在工作性质上基本属于简单重复的基本技能操作与服务工作,这对于实习生来说,会感到单调与乏味,产生厌倦情绪。

④付出和回报的不平衡。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实习学生与酒店员工同工不同酬,工作内容一致,但报酬却远远低于酒店正式员工,待遇的差距会造成心理的极度不平衡。

2.主观不稳定因素分析

①学生角色转变慢,对酒店工作认同度低。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 往往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多数学生到酒店后,面对较大的劳动强度无法适应,对酒店的规章制度、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容质疑的命令等刚性管理表现出天然的逆反心理,对管理人员有抵触情绪、寻找借口中断实习。

②学生理想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差距。大多数学生认为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星级酒店实习是学习规范化、国际化酒店管理模式的大好机会,因而乐于去锻炼。但真正进入实习阶段,会发现酒店工作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对酒店服务职业产生鄙视心理,从而否认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理所当然就萌生了动摇的心理。

③学生一贯的“心高气傲、眼高手低”的工作态度。实习生不服从酒店的规章制度,不服从主管、领班的管理,认为自己是堂堂的大专生还要向那些学历比自己低的人来请教是很没面子的事。由于这种眼高手低的心理作怪,导致在工作中漏洞百出,自然会遭到同事、上司的指责批评,实习生自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不稳定因素解决对策

1.首先,学校要对酒店实习基地建设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其一,实习基地应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较好的企业,更易加深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二,选择在客源充足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生在繁忙的接待工作中,更易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更好的学习掌握服务技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其三,实习基地愿意支付合理的费用及有相应合理的福利政策。

2.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动员。首先树立学生的吃苦意识,在实习动员大会上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实习的真正目的,强调酒店实习对就业及将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调整好心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3.学校应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学校应安排真正懂专业、工作细致认真的指导教师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工作,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及时帮助实习生解决业务上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4.学校应与实习酒店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校企双方应签订相应的实习协议,包括实习时间、实习人数、实习要求、工作培训与考核、实习部门、轮岗安排、伤病处理、生活条件、工作报酬等各个方面。以此明确学校、酒店、学生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5.增强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酒店应对学生住宿、饮食、工作中能给予更多人性化的关怀,让实习生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酒店经营管理者在感情上要把实习生当作正式员工,对他们要多鼓励,少处罚,多指导,少埋怨。

6.酒店与实习生签订就业意向书。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对于酒店行业说,如果新到一家酒店,都要从一线服务员做起,而这是学生所不愿意的。因此,酒店可以明确承诺,在实习期间表现突出的实习生,酒店可以与其签订就业意向书。

通过上述分析,解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建立深度合作、校企双赢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在整个高职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的思想教育和实习期间的管理,密切学校和酒店以及实习生的联系,才能使实习工作顺利完成,才能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才能为酒店输送合格的高技能实用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费寅.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问题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 学术版) ,2006( 3) .

第5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大学生毕业实习;权益受损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内国外经济形势变化多端,我国酒店行业面临严峻形势,并且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性导致高校所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引发当今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难”与酒店企业”高层管理人才稀缺”矛盾冲突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酒店管理高校越来越重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大学生也更期望通过毕业实习熟悉酒店环境,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专业素养,以适应当今日益变化的人才需求。

一、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权益受损现状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是酒店管理高校管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酒店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通过毕业实习,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适应今后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做好准备。尤其对于这类实操性较强的大学生来说,毕业实习环节更是熟悉酒店环境、学习一线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迈向预期职业生涯的重要教育过程。然而,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参加毕业实习的大学生身份特殊,既是学生,又是“劳动者”,实习期间来回往返于校园、社会之间,在毕业实习中所从事的又是一线岗位,如餐饮、客房、前厅等,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繁重,发生工伤、意外的机率较大,尽管不少高校有毕业实习管理相关规定,但多为对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行政和教学管理,学校的权利往往大于义务,对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发生工伤、意外时的保护并没有明确的责任承担主体。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了不少关于工伤、保险的权益保护条例和行政法规,但几乎都没有明确大学毕业实习生的身份归属、实习报酬、实习权益等具体问题,也没有明晰学校、实习单位的责任与义务,由于不具备“劳动者”的身份,不能与实习酒店签订劳动合同,纵使与酒店员工同工同劳,毕业实习生们在权益受损的情况下,也无法得到劳动相关法律的保护,在毕业实习期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一旦发生工伤,并不能找到有力的法律,有力的途径,捍卫自己的权益,争取自己的民主,在毕业实习期间几乎处于未被保护状态。然而事实上,大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也是像真正的劳动者一样在劳动,一样在付出,却没有得到真正应有的公平的权益保障。因此,分析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权益保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权益受损表现

面临着”毕业即失业”严峻就业形势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们,满怀着憧憬与期待地盼望着酒店毕业实习期的到来,希望在毕业实习期间能够将大学中所学习的、所知道的酒店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与酒店实际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毕业实习生身份的特殊,劳动力市场的不成熟、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健全等,使得大学生遭受侵权现象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也更严重挫伤了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的激情与热情。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权益受损表现如下:

1.毕业实习期间劳动报酬得不到保证,往往同工但不能同酬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生并不能与酒店方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在法律上,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生的身份属性不明,因此,有的酒店借此压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生的劳动报酬,将毕业实习生视为廉价劳动力。为了顺利通过毕业实习,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往往向酒店方妥协,接受酒店各种巧立名目的变相压榨。由于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参加毕业实习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与正式员工即使在同一岗位,同样工作时长,同样劳动强度,却与正式员工在薪酬待遇及福利待遇上相差甚远,严重损害了毕业实习生的合法权益。

2.毕业实习期变成“盘剥期”,超时工作,安排高强度工作,实习生心理压力大

在酒店毕业实习过程中,有的酒店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变相压榨学生,让其超长时间工作,且拒付加班薪酬,安排高强度的工作,给毕业实习生带来沉重的实习压力。而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们为了顺利拿到毕业实习证,为了拿到优秀毕业实习生的荣誉称号,往往忍气吞声被迫加班,心理压力巨大。

3.劳动保障协议书无法签订,发生工伤、医疗等事故,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毕业实习期间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法律上的身份属性不明,无法与酒店签订劳动保障协议。同时,部分酒店管理高校管理者尚未意识到大学生毕业实习合法权益保障的重要性,相关配套的学校管理措施和文件法规尚未健全,这些致使大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一旦出现工伤、医疗等事故时没有相关的法律可依,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三、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权益受损原因分析

1.酒店劳动力市场原因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不少酒店为了在这严峻形势下存活下来,采取裁员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甚至有的酒店未能经受住这一考验,纷纷倒闭,劳动需求由此减少。而近些年来,酒店管理专业在各高校也不断开设,使得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而由此便带来的酒店劳动力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态势,这就成为酒店对大学生吹毛求疵的客观原因。

2.企业原因

有的酒店为了追求成本最低化,实现利润最大化,他们仅仅把毕业实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提供高强度的工作,变向加班,并且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有的甚至故意以种种理由克扣毕业实习生工资或者抵押金,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毕业实习生为企业创利创惠。

3.酒店管理高校原因

虽然我国各高校基本上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出台了各自的《实习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但不少高校的制度规定中学校的权力往往大于学校责任和义务的承担。据调查统计,目前像笔者所在高校有专门的《毕业实习管理条例》和相关《细则》的并不多,而有些高校即使有相关政策措施,但学校给学生的约束和义务往往大于其权力,笔者所在高校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也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才逐步完善的,但更多的高校却欠缺这一点。

4.当前法律、法规体系原因

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大学生的毕业实习问题属于法律管理的“真空地带”。尽管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了不少关于工伤、保险的权益保护条例和行政法规,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劳动者身份没有得到明确界定,也没有明确地表示在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学校与酒店应对其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使得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的维护存在一定困难。《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对学生的权利也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的解释和实施办法,劳动法的相关法系及其实施办法中对大学毕业实习生的劳动者身份多是模糊或者回避,酒店管理高校对毕业实习生的管理细则中也更多的是学生应履行的义务和学校行使的权力,企业对毕业实习生的管理细则中也更多的是权力大于义务。这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的权益得不到法律上有力的保障。

5.学生自身原因

面对僧多粥少就业形势,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深感焦虑。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操性比较强的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和急躁。有的学生为了有更高的毕业实习补助,盲目寻找毕业实习单位、轻信中介机构,而结果却往往是得不偿失。加之大学生缺乏自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毕业实习期间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与酒店的相比处于劣势地位,一部分毕业实学生在受到侵害后,碍于学位担忧,碍于金钱不足,不愿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参考文献:

[1]赵金霞,徐卫萍,蔡玉红.酒店实习管理案例精选解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任渝婉.我国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相关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现状分析[J].管理学家,2014(10).

[3]吴义太,邓有莲.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4).

第6篇

关键词:双三元;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敬业度;结构模型

0引言

随着国内旅游业及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高星级酒店仍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星级酒店数量的扩展必然会带来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高等教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成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必然途径。由此酒店实习生应运而生,一方面实习生作为酒店基层岗位劳动力的补充可以降低酒店人力资源成本,并保持相对时间段内的员工稳定性,同时高职实习生的整体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较扎实,能够为高星级酒店补充新鲜血液,提高对客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对于实习生本人而言,通过在高星级酒店的实习工作,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的沟通交流能力、综合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并积累工作经验为后续职业发展蓄力。目前酒店实习生越来越成为高星级酒店基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某些高星级酒店的实习生比例已高达25%左右。因此作为酒店的生力军,高星级酒店实习生的实习满意度和敬业度直接影响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同时直接决定实习生是否会留在实习酒店或者继续从事酒店业,对实习生、学校、企业、行业、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目前针对酒店员工敬业度和酒店实习生满意度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多,但针对酒店实习生敬业度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少。一方面酒店员工敬业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敬业度的概念、敬业度的影响因素、敬业度的结构、敬业度特征与绩效研究[1]、敬业度与组织公正关系的研究[2]等方面;另一方面,针对酒店实习生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实习生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3-4]、道德风险[5]、留任率影响因素[6]、满意度的因子分析与回归[7]、工作满意度与抗挫力、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8]等方面,针对酒店实习生的敬业度研究则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从双三元理念出发对酒店实习生敬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敬业度模型。

1相关概念界定

1.1酒店实习生

本文提及的酒店实习生,是特指就读于酒店管理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在就读专业过程中,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在有经验的酒店员工的指导下学习实际工作经验的实习生,属于非正式雇用的劳工。

1.2酒店实习生敬业度

本文所指酒店实习生敬业度,就是指在学生认同自我实习生的身份,认可所在实习酒店及酒店行业的基础上,主观上具有主人翁意识,愿意以酒店一员的身份,对目前从事的实习岗位工作认真负责,并尽自己最大努力适应岗位,尽力为酒店顾客提供最优质服务,并在实习结束后愿意留在实习酒店继续工作或愿意继续从事酒店行业工作,从而为酒店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酒店与员工双赢的意愿。

1.3双三元理念介绍

本文中所指的“双三元”,是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引入“政府”和“行业”两个元素,开创的新型职教模式,即由“政校企”教学模式和“行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组合而成。[9]

2实习生敬业度影响因素分析

酒店行业和专业都认为顶岗实习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但事实上,通过顶岗实习后的学生对该行业的从业意愿和认可度却发生滑坡下降。通过在校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可度由45.46%升至80.65%,对行业的不认可度由9.09%下降至4.84%;从业意愿相应地从53.03%升至82.26%,不愿意的比例由16.67%下降到6.45%。但顶岗实习以后,学生的行业认可度和从业意愿比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下降至50.98%,对行业的不认可度却未有大的变化基本回归如初,但从业意愿的比例却跌至37.25%,持无所谓态度的人员占有17.65%,不愿意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占比达45.10%,增幅约7倍。可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行业的认可度会直接影响从业意愿,进一步影响其敬业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前后行业认可度和从业意愿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翰威特咨询公司(Hanwitt)的关于敬业度研究的3S理论,即Say(盛赞)-Stay(留任)-Strive(奋斗)的研究成果,结合酒店实习生的特殊身份和行业特性,在学校双三元理念的指导下,提出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敬业度有四个层次,并存在递进强化的关系,即Approval(认可)-Satisfy(满意)-Stay(留任/从事)-Strive(奋斗),简称“A3S”。其中第一层Approval(认可),指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阶段和实习阶段是了解这个行业,认同其所实习的酒店和行业的,从心理上接受此行业可以实现其个人价值,并愿意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向他人描述酒店行业以及他所实习的酒店、同事及实习工作。第二层Satisfy(满意),指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对实习工作、工作环境、工作氛围、福利薪酬、职业规划等因素感到满意,并表示喜欢这份工作或这个行业。第三层Stay(留任/从事),指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或实习后强烈希望自己成为实习酒店的一员或继续从事酒店行业并能够长期工作。第四层Strive(奋斗),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在正式成为一名酒店员工时,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客人提供更好地服务,关注酒店的整体经营状态,并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帮助酒店成功获得双赢。借鉴翰威特咨询公司的员工敬业度驱动因素,本文在结合酒店业的特殊性以及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特殊身份,在双三元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问卷调查与访谈,最终将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敬业的因素归纳为行业地位及职业认同、工作本身及回报、福利待遇、生活质量、个人培训与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制度文化。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敬业度结构模型。本文认为因酒店实习生的双重身份的存在,其敬业度的形成不同于酒店一线员工敬业度主要受工作企业的影响,通过学生实习前和实习后对行业认可度和从业意愿的变化可以看出,酒店企业是影响酒店实习生敬业度形成的关键因子,而学校是影响酒店实习生的敬业度形成的先决因子,酒店行业的发展则是影响酒店实习生敬业度的重要因子,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则是对酒店实习生敬业度的形成造成了大环境的影响。在基于学校“双三元人才培养生态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本文尝试将酒店实习敬业度的培养体系纳入为酒店人才培养一个重要的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小生态系统,政校企依然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敬业度的宏观生态库,行校企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敬业度的中观生态基,而校企则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敬业度的微观生态核。

3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政校企”“行校企”双三元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方可有利于推进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敬业度的形成和稳定,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为酒店行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真正解决酒店面临的员工潜流失状态,办成让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都满意的酒店管理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曾晖,赵黎明.酒店服务行业员工敬业度特征与绩效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96-99.

[2]王晶.酒店员工敬业度与组织公正关系的研究——以北京某五星级酒店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25):93-94

[3]张洁等.高星级酒店实习生工作满意度及留职意向研究——桂林旅游学院酒店实习生为例[J].市场论坛,2019(1):31-39.

第7篇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足够多的酒店管理这方面的人才,然而这些学生毕业后却并没有从事本行业,关键是实习环节出了问题。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业与就业之间的一架桥梁,学校一定要充分重视,并且在学生实习之前给他们做好思想准备、然后安排好实习地点,做好实习跟踪一定能为本行业留住人才。

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酒店管管理专业在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培养出了大量酒店管理方面的人才,按理说餐饮界的人力资源应该是人满为患才对,可是餐饮界却每天都在招人,每天都在担心人才的流失,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学习酒店管理的人并不少。据笔者统计光河南省就有高职院校50多所,几乎每个高职院校都开设有酒店管理这个专业,平均一所高职院校在这个专业每年招收的学生大概是100左右,也就是说光河南省一年就有大概5000左右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学生选择了学酒店管理个专业,就意味着他们想朝这个方向发展,想从事酒店管理这方面的工作,最起码当他们毕业之后找工作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可是大多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的拿到毕业证之后直接去从事别的行业,有的从事酒店管理这方面工作很短时间就转行,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与学生的实习关系重大。

实习是连接学业与就业的一座桥梁,是一个过渡,是一个衔接,如果实习工作做不好很容易造成学业与就业的错轨,从而导致本专业的学生流向别的行业。我们先看看目前酒店管理这个专业的学生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第一次走上工作岗位很容易产生不适应的情况。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现在好多学生在毕业之前过的都是校园生活,很少接触社会现实,脑子中的一切都是不切实际的美好,甚至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概念都不清楚,当他们走出校园,踏上实习工作岗位之后,发现这个工作并不像自己曾经憧憬的那般美好,不但很累甚至经常加班,久而久之心里很容易产生巨大的落差。有些身体柔弱的学生刚开始工作甚至身体承受不了,很容易对这个行业产生厌恶或者畏惧的情绪。再者有的学生实习期间会看到或者听到一些不好的表面现象,从而认为从事酒店管理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地位也比较低,如此就为将来毕业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好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的时候没有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好多学生外出实习并没有把它当做是自己接触社会的第一份工作而认真面对,而是简单地觉得是学校布置的一份任务或者修满学分的一个过程,对自己的实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因此在做工的时候很容易懒懒散散地去应付,如此难免遭受管理者的管理或者责备,实习的学生如果不充分地重视自己手下的工作,那么很容易产生无聊的情绪,认为这个工作没什么意思,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时间久了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以至于对这个行业也产生抵触心理。另外实习学生如果没有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实习,就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那么酒店里哪些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无疑是他们最大的枷锁,如此会给他们今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

实习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酒店有的是学校安排的,有的是自己找的,这些地方的质量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无论是环境还是任务分工都让人无可挑剔,再加上薪资待遇不错的话,很容易让实习的学生对这个行业认可,这个学生毕业之后很有可能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但是一旦找不到有如此好工作条件的工作地方就很难安下心来踏实工作,或者换几个类似的工作后就跳槽了。有的学生实习时遇到的工作环境太差劲,就直接打消了毕业然后还从事这个工作的想法。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实习是学业和就业之间的一个衔接,因此我们必须要把这两者给衔接好了,才能保证这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良好地就业,并且踏实地从事这个行业。也就是说我们要切实地重视起来学生的实习工作,给学生做好实习的各项准备,比如实习前的思想工作,实习地点的合理安排以及实习期间的有效跟踪等。

首先,一定要让学生从心里重视实习这个环节,只有让他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且以良好的态度去面对实习工作时,实习过程中的一些不尽人意的挫折比如繁琐的管理制度、不定时的加班等才能让他们坦然接受,他们去工作的时候才能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好,得到实习单位的认可和奖励,这也就是说学校一定要在学生出外实习前安排好足够的思想课程。其次学校一定要慎重地给学生安排实习地点,而且不能让学生整个实习过程只在一个酒店,要让他们多到几家不同的酒店去体会、感受,让他们既去条件待遇好的酒店又要去条件待遇相对差一点的酒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现实地认识这个行业,清楚了这个行业的希望和不足,能坚定让他们在这个行业走下去的信心。再次,学校不能让学生放出去了就不管了,他们实习期间一定要和他们随时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处境和现状,遇到什么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和帮助,做到对实习生实习情况的有效跟踪,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且实现起初选择这个专业时的梦想。

酒店管理这个专业在中国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好多本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不从事这个专业或者浅尝辄止就跳槽,主要原因是在校时候实习环节没有做好,不过只要学校对这个薄弱环节充分认识,并且努力地在学生出外实习前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并且安排好实习地点、做好实习跟踪等工作,一定能够改善酒店管理行业有人才却不能被用的局面。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周口 466000)

第8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职业意识;养成教育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心态不稳定等现象,这与高职教育忽视职业养成训练密切相关。

一、职业养成训练的内涵及作用

1.职业养成训练的内涵

“养成训练”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还指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修养,即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行为。职业养成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并将良好的职业习惯融入其思想中,最终形成无意识的本能反应。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训练是指学校在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利用各种场合,长期坚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便其今后在就业时一方面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

2.职业养成训练的作用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技能等诸多方面。其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的涵养;而职业习惯、职业技能可以说是一个人涵养的外在的表象形式。

养成训练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二有利于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养成训练体系的构建

职业养成训练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单靠一两门课或某几项实践环节可以造就的。它需要贯穿高职酒店管理学习的全过程,需要一个系统的职业养成训练体系进行培养。

通过“三段式交互成长型”的职业养成训练体系,即以酒店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学校“理论与实训教学”和基地“实践与熏陶”相结合,构建“学校一基地一学校”的人才培养路径。(见图1)

第一阶段是第1—3学期,主要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专业人士的训导为辅。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础职业理论的学习,同时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在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礼仪习惯、团队意识以及责任心和爱心。通过到企业的参观和专业讲座,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爱岗敬业的理念。第二阶段是第4—5学期,主要以基地实习指导教师训导为主,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训导为辅。学生通过到基地的实习锻炼,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下,在实习指导教师的训导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

第三阶段是第6学期,主要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专业人士的训导为辅。学生完成基地的实习回校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职业素养训练的方法和形式

1.职业氛围的营造和职业形象的塑造

职业素养的训练需要一定的职业氛围和塑造职业形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校后在上课时必须着酒店行业制服,同时专业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按照酒店行业的要求着制服,通过塑造职业形象感受职业氛围。

新生入学即接受职业礼仪的训练,并通过贯穿三年礼仪训导师的跟踪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营造微笑、友好、友善的学习环境,感受良好的职业氛围。通过职业礼仪的训练,培养学生化淡妆、盘发、站立、行走等符合酒店职业标准仪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酒店从业者的气质和修养。

2.建设仿真实训教学环境

建设酒店行业展览室,让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配备电子资料,让学生点击资料系统就可查询当今最著名的酒店企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在感受酒店工作氛围的同时,正确认识酒店行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通过紧密型合作基地的参与将专业实训室建设成仿真的实训基地,按照高星级酒店的要求建设标准客房、模拟中西餐厅、模拟前厅,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在较好的职业环境下开展职业规范、职业习惯的训练。

3.开展情境和任务驱动型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讲课时开展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素养。

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个体和书面作业形式。积极开展团队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同时积极拓展课外或户外作业形式,培养学生沟通交际的能力。

4.引导和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式

按照当今高星级酒店管理模式,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酒店管理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独特管理模式。采取教室管理前厅化、宿舍管理客房化的“两化模式”营造职业氛围,提升学生生活品位。运用酒店的管理理念管理班级,开展班级活动和开展对外的交流与合作。

5.建设隐性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建立充分利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和大型的节事活动等隐性课程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

组织优秀实习生实习报告会、毕业生返校座谈、行业专家的讲座以及组织学生参观高星级酒店等方式开展职业素养的培养。

6.学校、企业、家长三方参与训导

学校、企业、家长三方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训导者,必须重视各自在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中的角色地位,进而形成“教育的合力”,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新生进校时一般都有家长陪同,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通过老生展现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参观酒店行业展览室了解酒店行业和酒店服务,消除对酒店管理职业的偏见。学校向家长介绍三年的专业培养方案,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并能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从新生始业教育开始请行业专家参与,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利用高职院校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积极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校内课程的教学和实习指导,将职业氛围导人常规教学活动。

通过学生在基地的全真实践,感受企业文化,接受职业化的训练,使学生真正了解行业、了解岗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学校在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过程中起着设计和执行者的重要作用,应积极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培养任务和要求,并最终考核学生。

四、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训练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酒店企业的调查发现,酒店管理人员将服务意识、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工作与领导能力、适应与学习能力等列为最重要的能力。

1.服务意识培养

服务意识应该是所有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一个人只有热爱一份工作、认同一份工作,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人并不断改进提高。因此,必须让学生对酒店服务工作有高度的认同感,让他们感受到酒店服务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技能,而不是简单的“伺候人”的工作。

2.人际关系能力

酒店服务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该能力培养主要通过旅游礼仪、沟通管理、旅游心理等课程的教学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学生丰富的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懂得了基本的礼仪,懂得了敬人重人的规则,才能使人际沟通顺畅无碍。

3.团队工作与领导能力

由于高职类院校的学生一般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担任班委的较少,其团队工作与领导能力亟待加强。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入项目管理培训的相关内容,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在课堂讨论,实训课程中组成团队,进行简单的项目实施,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学生的团队工作与领导能力。

4.适应与学习能力

第9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生产实习;心理问题;心理调适

生产实习是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它要求实习生能够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职责,能够独当一面。这对于初次以准职业角色步入社会进行生产实习的大学生来说,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心理压力也更大。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全新的工作环境,他们会感到种种不适应,从而产生失落、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将会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如何及时疏导和化解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的心理问题,强化其职业心理素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是教育部门、企业乃至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重大课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生产实习期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实习初期根据学生外在形象分配部门造成其心理失衡

酒店是主要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娱乐、休闲、购物等服务的场所,它是旅游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它所提供的服务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力在酒店中十分重要。同时,酒店服务是一种面对面的对客服务活动,所以对员工的身高、形象、气质等要求比较严格。学生刚进入酒店实习时,由于酒店对实习生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也没有对其进行过专业培训,所以对实习生的专业能力还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在实习初期往往会根据实习生的身高、形象与气质来分配部门,这就让那些受外在条件限制而不能够在理想的部门实习的学生产生心理失衡。于是初到实习岗位之时,心理便产生了抵触情绪,工作懈怠,丧失工作热情,思想不集中。

(二)理论与实际产生偏差带来较大的失落感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接触相对较少。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很想走上工作岗位锻炼自己。同时,陌生的实习环境及实习内容也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学生希望通过实习了解酒店不同部门的管理模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增加工作经验。然而,很多酒店由于用人紧张或是为了节约成本,在学生的实习阶段,并没有有效合理地指导学生、帮助其完成实习,而是单纯地视实习生为劳动力,有些老员工甚至排斥和刁难实习生,专门将一些脏活累活分派给实习生。因此随着实习的进一步深入,实习学生个人理想与现实产生偏差,他们的期望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失落感加重,因而希望早日脱离实习单位。

(三)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加重孤独感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或者说是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和谐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现代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综合评价指标。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校园,交往对象主要有两类:同学及老师。在校园中,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小,相容程度高,所以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最无私、最纯洁的人际关系。然而在职场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客我之间的交往关系非常微妙,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实习生,他们渴望友谊、渴望被理解和被接纳。可是由于心理不够成熟,交往能力欠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沟通的主动性,所以实习期间容易与上级或同事之间产生心理隔阂。同时酒店和宾客并不会把实习生当成学生,而是把他们当成正式员工看待和要求,如此一来,学生扮演不好员工和服务者的角色,心里就会产生失落、孤独等不良情绪。

(四)无法独立处理事务产生挫败感

大学生由于在家里受到父母百般疼爱,在校又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庇护,因此行为处世往往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遇事常常不能自己作决定,习惯性依赖他人。因此在对客服务中常常表现出害羞、胆怯心理。在酒店实习期间,由于缺乏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所以遇到事情处处碰壁,不知所措,从而产生挫败感。

(五)毕业后是否从事本专业的矛盾心理

实习生实习结束后就面临择业,很多人会茫然不知所措。不知是该发挥自己所学知识从事本专业工作还是从事其他非服务行业的工作。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很希望凭借自己所学去实现个人价值。然而,又无法无视传统观念对酒店行业的偏见。而且,从事本专业需要从基层开始锻炼,许多毕业生缺乏这种心理准备,觉得做基层服务工作是大材小用。再者酒店规章制度比较严格,基层工作比较辛苦,报酬又相对较低,无论是从实习生的心理还是生理讲都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在这两种因素的左右下,就业目标很容易动摇,甚至产生放弃所学专业的心理。

二、针对生产实习期学生心理问题调适的建议

(一)学生层面

1.正确认识自我,正视现实,增强抗挫力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自我认识往往要低于或高于实际情况,这种自我认识的偏差常会导致择业失误甚至失败。因此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要了解自身的气质、兴趣、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要对自己有一个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2]酒店业是服务行业中的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学习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之后,就要把它作为一个行业、一个管理专业去认识。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增强抗挫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所遇到的挫折;要正确评价自己,避免过于盲目而使个人心理期望值与社会需求脱节。还可以通过建立与同事、上下级和师徒之间的良好关系,获得酒店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通过参加与工作有关的各种活动,了解酒店的经营理念、规划;通过观察与模仿了解岗位特点,掌握工作技能,以员工的标准而不是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主动适应实习社会化过程,增加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本行业就业意识。[3]

2.选择适当渠道,合理进行宣泄

适当宣泄是指在受到挫折后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主动将内心的悲观情绪向他人倾诉,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4]生产实习阶段由于陌生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约,往往会使实习生产生焦虑、恐惧、抵触情绪,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合理宣泄,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今后的职业选择也会产生负面影响。首先,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遇到委屈可以向老师、同学、家人、朋友等倾诉,以获得他们的心理开导和精神安慰。其次,痛哭也可以使紧张、压抑的情绪得到有效缓解。眼泪可以把悲伤或紧张时体内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带出体外,这对于人们的健康大有裨益。再次,也可以通过野外散心、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等来减缓自己的消极情绪。一些爱好交际的人也可以通过广交朋友、分散注意力来使悲观的情绪得到合理宣泄。

3.掌握人际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处世的一项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过:“一个人的成功85%来源于人际交往的能力。[5]”人正是通过与他人发生作用来发展自己,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人际关系由简单的同学、师生关系增添了复杂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客我关系,因此,应有意识地多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并把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学会理解、尊重别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对人际交往也要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不要有过高的期望,不能急功近利,不要因为一两次失败就灰心丧气、封闭自我,应积极主动与人沟通和相处,从而形成良好、和谐、默契的人际关系。

(二)学校层面

1.为学生做好生产实习前的心理指导

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酒店行业的偏见,许多学生受这种偏见的影响,缺乏对酒店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的理解,怕苦又怕累,不愿意去酒店实习。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定期聘请资深职业经理人到校为学生进行讲座,为学生积极灌输“就业—择业—再创业”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尽力改善毕业生因追求薪酬而造成的高不成、低不就的急功近利的就业现状。同时在实习前带队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力与热情,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实习作风。要对学生讲明实习的重要性及将来发展的益处,最好能够让学生接受心理学方面的专业训练,改变学生的消极思想,使其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实习,积极、圆满地完成实习。

2.精心挑选生产实习基地

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应精心挑选实习基地,尽可能挑选信誉度高、管理规范的酒店。这样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习惯及先进的服务理念。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本身就比较低,实习单位如果在实习阶段给实习生留下不良印象,势必会使学生丧失对本专业的信心,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实习生由于社会经验较少且工作身份特殊,对薪金报酬不太在意,与正式员工的心理承受力也有差距。他们在实习阶段主要是抱着学习的心态进行实习的,希望了解酒店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更希望酒店能够多关心他们的工作态度与成长历程,对他们的付出与努力给予充分肯定。随着实习的进展,实习生的专业技能会更加熟练,承担的工作任务与正式员工一样,所以内心就会产生增加报酬的期望。如果实习单位满足不了,就会使实习生产生消极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服务质量。所以实习基地的选择对学生的实习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尽量利用“校企合作”的实践教育模式。因此要以大量的实地调查和走访为基础,选择优质的实习基地,真诚合作,互利共赢。

3.生产实习期间带队教师应多关注实习生心理健康

目前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在实习中又经常处于弱势,再加上用人单位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实习期间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屡受侵害,例如工资制度不明确、相关部门推卸责任、加班时间过长等,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很多权益得不到保障,再加上有的学校以延迟毕业或其他理由为由强制学生坚持到实习结束,有的学生害怕承担后果,所以勉强坚持了下来。然而,这些都或多或少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带队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联系,要经常主动关心和帮助实习生,定期通过QQ、微信、短信等方式倾听他们的诉求,对其进行科学疏导,做实习生的良师益友。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发展与生活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生产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顺利度过实习期,为就业积累经验。

(三)酒店层面

要合理兼顾经营目标与学生的实习目标。酒店业作为盈利性质的行业,其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由于酒店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人员流动率又非常高,那么酒店与学校合作给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的主要目的就是缓解人员流动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经营成本。由于酒店的企业文化不同,有的酒店很难把实习生当成正式员工或储备人才进行培养。而学生的实习是以学习为目的,为能在较短实习期内掌握不同部门的实践知识,因此要求定期轮岗实习。如此一来,酒店的经营目标与学生的实习目标就会产生矛盾。其实,酒店也能够在满足其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兼顾学生的实习目标。可以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轮岗实习,满足学生全面实习专业技能的需求。如此便可使他们更容易获得工作的快乐感和满足感,为酒店节约大量的经营成本;减少酒店由于实习生带有不良情绪而影响工作的机会成本;减少酒店由于实习生对工作软环境不满而流失造成的重新招聘人员的交易成本。[6]酒店在实习生熟悉了酒店内部环境后,可以以提高工作报酬、改善工作环境及定向升职培训等优厚待遇为条件鼓励实习生留职。无论什么企业,培训新员工都要比留住有经验的实习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实习生在酒店实习期间,如果能够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领导的信任,感受到同事之间亲密的合作关系,那么他将会接受并认同酒店文化,为酒店的利益而付出努力,毕业后留在实习酒店的意向也更明确,酒店因此也能吸引、稳定一些优秀的实习生,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库。

三、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要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在此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及时疏导和化解,帮助他们顺利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使其能够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生产实习中去,最终形成学生、学校、企业乃至全社会共赢的良好局面。

作者:付超 王淑兰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滕玮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人际关系优化初探[J].消费导刊,2008(3):119-121.

[2]余林.大学生心理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38-241.

[3]田喜洲,谢晋宇.大学生酒店实习社会化及其留职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2010(1):65-68.

[4]王英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25-29.

第10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教学;改革

一、人才培养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经过对行业内多家酒店的走访,当前酒店对于复合型中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是比较大的,要求毕业生兼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细分到岗位上,我们发现前台、客房、餐饮等的中级管理人员需求量比较大。那么为满足酒店的实际需求,学校在设计专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之前,应该先做好市场调查,看看当前行业内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就是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酒店管理专业属于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数要到酒店工作,酒店方面希望学生在学校里已经进行了完备的职业训练,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这样可以减少酒店对于新员工的培训周期,降低成本,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无缝对接。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要达到这样的状态,作为人才供给方的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要做的工作非常的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不是不讲理论,不是抛弃理论,而是思考如何将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各种方式接触行业,提前导入职业生涯规划。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为了突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可以加强和完善专业理论的教学,辅助学生实际操作能,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就构成了理论教学+职业素质+实操能力的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行业需求。具体到实践中,可以考虑将理论教学弄扎实,即原理课的开设,教师在讲授原理课程时要注意理论结合案例的教学方式,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好的传递给学生。另外一个就是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这里的职业素质就包括商务礼仪、形象设计、酒店情景英语等,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最后就是实操能力的培养,高校应加大力度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的投入和建设,让学生能够不走出校门就可以在相对逼真的环境里进行专业课的学习。

二、不断优化完善课程体系

高校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应该不断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酒店管理专业的整体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通识课,核心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等。其中,基础通识课,即新生入学后基本都要学习的课程,不区分专业,例如西方经济学、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管理学原理等。核心专业课即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所独有的专业课程,例如酒店管理原理、客房管理、前厅管理、餐饮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专业选修课是在核心专业课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多元化的能力而开设的,这些课程也是围绕学生的专业能力所设置的,例如茶艺、品酒、商务英语、酒店财务管理等。最后是任意选修和,在新时期,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将人才培养定位在酒店中层管理人员上面,也就是说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高端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高校应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应该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在优化教学模式上下功夫。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一样要进行通修课的学习,这其中英语的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今后有志于在行业内有较大发展的学生来说,英语更是必备的技能之一,尤其是口语非常重要,掌握熟练的英语口语对学生今后进入国际品牌的酒店大有裨益。在酒店管理的教学活动中,应大胆创新,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大量引入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手段,还可以考虑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难度较大的教学模式,不断尝试优化酒店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酒店专业的实操性较强,只靠书本知识的铺陈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就需要专业课教师们在教学思路上多下功夫,加强实操性的内容,尤其是利用实训设备,例如茶艺、咖啡制作、西饼制作,客房模拟等,使学生直观的感受酒店的日常运营,更好的结合理论知识。

四、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定岗实习,这对于一个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认识行业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校园之外的实践教学。完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训基地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一般来说,实训基地就是各个酒店,学生进入酒店实习是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加强和各个酒店之间的合作是高校必须长期进行的工作。高校首先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酒店进行考察筛选,选择品牌知名度高,管理过硬的酒店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实训动员、实训日志、带队教师的培训等,应建立实习期间的定期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作者:韩卓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许文素.关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商业文化月刊,2010(8).

[2]鲁琳雯.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业,2009(02).

[3]赵广孺.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3(9).

[4]葸小慧,王中伟.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09(03).

[5]韩林平.试述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模式转变[J].大江周刊:论坛,2012(5).

第11篇

酒店管理专业是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的专业,其中的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中能够提高餐厅服务教学质量的重要课程。很多的中职学生由于自身学习成绩比较差,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缺乏责任感和专业的知识,并且酒店管理专业本身具有理论性强,操作性强等特点,和自身行业缺乏一定的联系性。所以,担任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想要提高餐厅的服务教学质量就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研究,针对于学校内不同的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酒店管理型人才。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餐厅服务质量;研究分析

一、引言

酒店管理专业是中职学校进行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的专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所以,如果能够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是现阶段我们国家中职学校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现状

第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水平较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信息比较闭塞,大多数是家庭条件较差,并且分数还不高的学生。甚至有些学生自控能力非常缺乏,容易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大打出手,中职学校的学生非常特殊。第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卑感。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容易产生偏激的情绪和情感。由于自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不好,很容易导致学生认为自己是最差的,对生活没有信心,容易堕落。学习和生活上都不肯努力,一旦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批评,就会认为大家对自己有偏见。曾家的一次调查显示,中职学校中有八成以上的学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六成的学生不会对未来的生活做出规划。第三,缺乏专业的知识。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从小生活的环境也不是很优越,不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接触很多文化知识。教师和教材是他们唯一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进入中学之后,由于学习一些文化课和基础课,根本接触不到酒店方面的管理知识。第四,缺乏责任心。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常常缺少社会责任心,也是由于受教育程度产生的问题。教师在对其进行管教的过程中,常常无理取闹,我行我素,对于自身所犯的错误以及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对待的处理,经常以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进行辩解,缺少社会责任心,对班级以及学校的工作不负责任。

三、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特点

第一,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应该包括服务和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指的就是酒店餐厅定义、餐厅服务的基本技巧以及酒店中的一些酒水知识和管理经验等。可以从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和教学内容的时间操作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首先,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识记的内容特别的多。酒店管理中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是文字知识,需要学生对其进行记忆,这就显得非常的枯燥,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只能靠死记硬背,让学生感觉学起来非常的困难。其次,在酒店管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操作性比较强,涉及到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内容非常多,要求学生能够拥有长期的耐心。比如学习餐巾折花等。最后,酒店管理专业和酒店行业的管理联系密切。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回到社会,需要进行酒店的检验。要想保证学生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成为未来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人才,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要多多引进先进的发展案例,让学生对酒店管理进行相应的了解。

四、酒店管理知识的理论课教学方式

第一,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讲授法对学生进行酒店管理知识的培训,讲授法主要是以全班同学为对象进行的知识传授,其特点是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并且教师也容易把控课堂的节奏。第二,教师还可以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互动式的教学被大量的使用在小组讨论以及讲座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互动式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内容记忆的更加深刻,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教师可以从课堂上就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在理论课的教授过程中,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缓解理论课知识中枯燥乏味的问题。这样的讲授方式会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酒店管理知识的实践课教学方法

第一,分组教学的方式是酒店教学实践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活动。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小组范围内的团队协作能力,保证学生良好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分担教学法。角色分担教学法是让学生能够在一定假定的环境中进行角色的分配,然后让分担的角色身份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在于能够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工作环境的模拟。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极大的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师还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是让学生去完成一个比较独立的研究课题。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学习内容非常多。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项目任务以及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进行,整个过程都要学生亲自进行操作。这个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学生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只有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加上认真的教学工作,针对于学校内不同的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从酒店管理知识的理论课教学方法到酒店管理知识的实践课教学方法,都在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酒店管理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彩凤.中职学校《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59-60.

第12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 专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酒店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要为社会输送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全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人才培养的根源在于教育,要想培养出适应酒店发展的新型人才还要从教育抓起。在酒店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和酒店都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让酒店行业快速稳定的发展。过去一段时间,由于高校培养人才出现问题,致使整个行业出现了发展缓慢的局面。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培养人才,那么酒店行业必将永远滞后于其它行业,国内的酒店管理也会大幅度落后于国外。我国的酒店管理行业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使我国酒店行业走到世界的前列。

适应现在酒店行业发展的人才是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服务技能,并且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对于新型人才,掌握基本服务技能是必须的但对服务理念的探索对他们更为重要。目前,随着我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酒店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需要更高的要求,比如对现代化设备的熟练使用、学生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等。当前,学生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满足要求。这些也影响到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

2.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策略

学校教育是为了给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学生未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自己的岗位贡献出自己的所学,就是高校教育成功的标志。所以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应符合整个社会酒店专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出的学生能在竞争中有自己的优势。培养学生具有更高的素质,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强教学管理,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一定要符合当前社会的要求,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高校必须要有一个这样的目标定位,这样一个定位是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要有专业必备的良好素养、过硬的行业素质和外语水平、对酒店的管理要有充分的了解。高校可以多举办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根据专业的特色,开设一些训练学生英语水平的活动,使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提高,并能提前感受下实际应用英语的情景。也要适当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毕业后面临现代化的管理不至于束手无策。对于具体课程的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联系实际,要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多给学生做课堂演示。这样把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走向工作岗位时应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2.2配备更专业的教师给学生教学

教师队伍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与实际工作者相同甚至更高的素质并且要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教师队伍专业化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一个发展趋势。是教师水平提高的一个具体体现。

教师队伍应该由高校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这两者有着各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着不足。高校的专职教师,时间充足,精力充沛,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提高和巩固起到很大的帮助,但是指导学生实际工作时,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太强的针对性。而兼职老师,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酒店的业务,但他们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如果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各有分工,就能将两者的优势充分的体现。另外,我们还可以与酒店进行合作,让我们高校专职教师去酒店进行培训,这样就积累了工作经验,在指导学生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2.3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学生毕业后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使我们教学的根本任务,学生能否长期在酒店行业就业,也是衡量我们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满足大多数酒店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要使学生能很好的就业,单单靠这些是不够的。学校要跟一些需要人才的酒店建立伙伴关系,这样酒店吸纳人才的作用也就得到了具体体现。另外,当前人才市场上信息共享程度较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存在“双高”现象。这就要求学生的个人信息要更加完善,这样才能让用人单位更好的了解学生。酒店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学生也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酒店能满足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保证他们的一些权益,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还是能很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的。

总之,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要紧跟酒店行业发展的潮流,并且与现实工作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目前,酒店行业发展迅速,这也能很好的促进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只要我们能跟上时代的补发,找对专业发展的方向,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一定会有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周义龙.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

[2]胡霞露.对编制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