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3 09:14: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篮球课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学校体育的改革,高中篮球教学虽然在观念、内容和方法方面比以前有了一定突破和提高,但是在形式上依然表现为“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重技术、轻理论”和“群体教学、忽视个性”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中学的篮球教学效果,也抑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消极的影响对于女学生尤为严重。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但从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来看,不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活动,男生一直是篮球运动的主角,女生往往是球场边的看客。如何提高女生对篮球的兴趣,使之更好地与终身体育接轨。笔者认为应从高中女生的身体、生理、兴趣特点以及接受能力出发,调整篮球规则,注重女生篮球选项教学的方法创新,培养高中女生篮球运动的兴趣。
一、高中女生篮球选项教学的现状分析
1.高中女生对篮球选项的心理特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选项教学已成为高中体育教学的主流趋势。学校根据师资,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开设切实可行的选项。篮球运动选项已成为男生的主流,而高中女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在心理、生理与行为方式上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如怕羞、怕苦、怕累、甚至怕出汗等现象,自我评价与自我意识能力尚未完全形成,行为控制能力尚需完善等一系列特点。因而,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交叉诱发,使得部分女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较为明显,对正常的篮球学习教学工作形成了较大的障碍。
2.高中女生对篮球选项的身体差异
由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自全市的各个初中,每个初中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模式不尽相同,加之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导致在一开始分项选修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体育能力不尽相同,城区好于乡镇。由于学生刚迈进高中的大门,对高中体育的教学模式肯定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女生篮球选项教学让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学习单一的项目,而且一学期学习一个项目又较为系统,有一定难度技术的动作,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无从下手,很不适应,也跟不上上课的节奏。学生没有打好上篮球选项教学的体育基础,这一步跨得有点过大。
3.体育教师对女生篮球教学钻研不够
在新课改中,体育教师虽然在观念、内容和方法方面比以前有了一定突破和提高,但是在形式上依然表现为“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重技术、轻理论”和“群体教学、忽视个性”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抑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消极的影响对于女学生尤为严重。
二、改变高中女生篮球选项教学现状的对策
1.调整篮球规则,激发高中女生篮球兴趣
篮球规则是篮球竞赛的法则,也是参加篮球竞赛的人员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定、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如果简单地把规则套用在一个高中学女生身上,效果不是很理想。相反,如果把规则适当地调整,就能够提高她们对篮球的兴趣,有利于篮球运动在女生中开展。比如,降低篮筐的高度,篮筐的标准高度都是3.05米,对高中女生的投篮都很有难度,这不符合女生活动的需求,也抹杀了她们的学习兴趣。适当缩小篮球的大小,高中女生可用5号米青少年比赛用球,这样就有助于对篮球的控制、增强球性。学校在篮球的采购方面,应更多的替女生考虑,购买小球。适当缩短投篮距离,不管是罚球还是三分,提高投篮命中率,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培养成功感。还有在教学比赛中放宽规则的尺度,对于绝大多数高中女生来说,笔者认为,女生进行篮球比赛时规则完全可以放宽,比如可以两次或者多次运球,可以走步等。这样就很容易使女生的比赛开展起来,也是提高学生篮球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2.调整教学方法,激发高中女生篮球兴趣
(1)开展游戏化教学,激发女生学习兴趣
篮球运动源于游戏,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游戏化教学就是把某些篮球运动技术按游戏的法则编成各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技术动作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它将篮球运动技术进行准确的讲授和简单的基础练习,然后将各种技术的练习方法按难易程度排序,编排成对抗性的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去逐渐熟练地掌握技术。如“传球接龙”、“爬格子投篮”等,让她们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动”起来,“玩”起来,并在动和玩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获得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2)要实施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同一教学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教能得到最优发展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如高中女生篮球分层次教学,第一层次同学熟悉球性、篮球基本功等练习;第二层次同学学习运球转身,运球急停投球等。第三层次同学进行攻防练习,“三对三”、“五对五”等对抗赛或正规比赛,使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3.制定适合高中女生的篮球教学计划
学校在制定这个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考虑女生以前在初中学习基础差的特点,应从基本的运、传、投技术入手,循序渐进。如滑步移动练习,我们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不单单只限于动作技术的教学,在室外课堂的教学中,加以篮球规则的讲解。比如说,在这一课时中,我们可以在讲解滑步的同时,给学生讲解在比赛实践中所运用的方法,滑步主要用于比赛的防守中,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向学生讲解规则中涉及的部分规则,比如“合法防守位置”、“圆柱体原则”、“阻挡”、“带球撞人”等。运球除了增加手感的练习,还要涉及的规则有:非法运球(两次运球)、走步球、脚踢球、翻腕、球回后场等规则讲解。传接球练习时涉及规则:漏接球、三秒、五秒、八秒、二十四秒。投篮练习时涉及规则:比赛时间4×10分钟,暂停、换人。这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让他们明白什么违例和犯规。这种,技术加理论教学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
4.加强女生篮球交流,营造一种篮球氛围
如经常举行一些校际、年级和班级间的篮球比赛,或是专门的女生篮球比赛。或是组织女生去观赛,充当拉拉队,让她们感受到球场上激烈竞争的气氛,促使其跃跃欲试;或让她们亲身实践,通过比赛来培养她们的篮球兴趣。
5.加强课堂管理,建立快乐课堂
完善课堂的请假制度,记录例假档案,保证女生不无故旷课,假病假情况的发生。要改变课堂交往方式,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交往一般有对话、讨论、分组练习、游戏竞赛、练习指导、相互保护帮助、教师参与等多种形式。只有多向交往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改善课堂情景。如游戏“传球接力”,教师可以先把规则、要求讲清楚,然后由体育骨干或见实生当裁判指挥,教师参与到游戏中,消除她们的胆怯,增强自信心。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细致地了解、研究每一位“落后生”的不同情况,根据其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要求,只要她们通过努力,不管是否达到了要求,就要及时、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她们每前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感,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建立快乐课堂的氛围。
三、结论
关键词:篮球游戏;高校;篮球课教学;实用价值
在体育运动中,篮球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还是篮球训练和篮球运动教学的重要部分。篮球游戏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最重要的是简单易行。除此之外,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篮球游戏还具备着超强竞争性、趣味性、针对性以及群体性等明显的特征。把篮球游戏适当地穿插到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够使学生对篮球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还能够使学生对篮球技术技能进行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从而使篮球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对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应用篮球游戏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究,冀望能够为高校篮球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篮球游戏的含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体育游戏日趋发展的过程中,派生出了篮球游戏这一分支。篮球游戏是把篮球当作核心工具,并且有既定的任务和目标,还需要在既定的范围、既定的规则下实施的活动手段和活动形式的总称。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篮球游戏分成综合性游戏、投篮游戏、空中对球支配游戏、传接球游戏、攻守对抗游戏、运球游戏、抢获球游戏以及脚步动作游戏等。篮球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是一项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它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积极进取、遵守纪律、集体观念以及勇敢顽强等优良品德进行培养。
二、篮球游戏的运用
体育教师需要按照篮球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对篮球游戏进行选择。对游戏进行选择时,需要从教育意义的角度出发,适时适量地从不同阶段对篮球游戏进行选择,并时刻对游戏具有的实效性进行把握。
(1)准备部分。该部分一般是利用准备活动使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的兴奋性提升到合适的水平,对内脏器官具备的生理惰性进行克服,并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得到加强,使肌肉活动存在的粘滞性有所减少,并使肌肉韧带具备的弹性以及力量得到提升,还可以使关节滑液得到增加,并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从而避免出现运动伤害事故。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按照课程需要合理有效地对游戏进行选择,能够使学生实现徒手操作加上慢跑的生理准备需求,还能够使学生神经系统具备的兴奋性得到提升,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2)基本部分。该部分的主要教学任务为对旧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努力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利用专门的游戏,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并对篮球技术的掌握技巧以及篮球技能掌握技巧进行学习,以此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更好地发展,并使学生具备的热爱集体、勇敢以及坚强的品质得到加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教学基本部分对篮球游戏进行合理运用,学生既能够增加篮球训练次数,得到高命中率,加大运动量,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之更加连贯。教师还能够和教学时机紧密结合,并有针对性地选取同游戏紧密相连的内容,例如运动游戏、传接球游戏、脚步动作游戏以及抢获球游戏等,使学生的基本技术得到提升。学生在对篮球基本技术有初步了解以后,还能够通过游戏竞赛对抗进行练习,例如综合性游戏及攻守对抗游戏等。这不仅可以使速度及难度有所增强,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对技术要领进行体会,对技术中的熟能生巧进行体会。学生在为集体荣誉而战时,需要不断交流,及时发现错误,并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解决,从而使自我评价能力以及互相评价的能力得到提升。
(3)结束部分。该部分的主要作用为及时有效地使学生在篮球课上所产生的疲劳得到消除,让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使身体从高度兴奋的状态恢复至比较安静的状态。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在课后对其他的文化课进行学习。在教学的结束部分,能够安排一些比较愉快轻松的游戏,但是运动量需适宜,强度也要合理地进行控制,并使之逐渐减少,使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篮球课的学习。
三、篮球游戏的作用
(1)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培养。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对篮球游戏进行具体实施,能够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自行进行组合,形成他们心目中最完美组合,并不断鼓励他们,使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篮球游戏中。还需要在比赛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助攻数进行强调,使学生逐渐从个人的英雄主义中走出来,能够积极与队友合作。双方还需要选出各自的篮球队长,在对战术进行布置时,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并完全由队员进行制定,使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团队合作具有的重要性,很好地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如此一来,既能够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培养,还能够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对人际关系进行协调,从而让学生们得到全方面发展。
(2)使学生学习能够得到增强。篮球游戏是具备既定的规则的,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完全根据这个规则进行,就可以使篮球游戏带来的乐趣得到充分体现。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应该把篮球游戏规则耐心地讲解给学生,还需要带领学生开展游戏,学生能够在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对篮球游戏规则进行学习的欲望。学生们越渴望胜利,则对游戏规则进行了解和掌握的欲望越强。而学生们在游戏中的激烈竞争,也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篮球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并使学生学习欲望得到增强,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以及能力。
四、篮球游戏的实用价值体现
篮球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是一项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它的实施既能够使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得到提升,还能够营造出活跃愉快的课堂氛围,并为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对篮球游戏进行运用,就会使教师在对篮球基本技术和重点动作、难点动作进行讲解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会更加热衷于游戏的效果以及氛围。但在进行教学时,如果没有合理地对游戏进行组织运用,就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所以,高校在教学中对篮球游戏进行运用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应该从实际出发,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对篮球游戏进行设计和运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教学任务、学生的篮球水平以及教学目标等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并且强度适宜的游戏;还需要按照场地气候以及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影响,对游戏进行合理选择。在对篮球游戏进行运用时,需要循序渐进,并带有目的性,还需要及时有效地对游戏进行变换。单一不变及过度激烈的游戏,能够让学生出现很强的枯燥感及不适应感,还能够让学生出现极度消极的态度,从而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受到影响。
(2)不得滥用游戏。应该适宜地对游戏进行选取和应用,不应该出现频繁运用或者是过多运用的情况,必须让学生时时刻刻保持新鲜感。频繁地对篮球游戏进行运用,则会出现教学目标偏移以及不能明确等情况。
(3)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手段。因为篮球游戏具备着很强的竞争性以及集体性等优势,所以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如果想要使获得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则需要不断对教学教材进行钻研,并根据教学任务,选取合理的组织形式以及游戏手段。
(4)防止伤害事故的出现。在篮球游戏中,存在着诸多的竞争性很强的项目。在活动的过程中,很难对动作进行控制,所以比较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在游戏开展前,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安全事项进行强调,并充分对高难度动作进行考虑。在实施篮球游戏时,如果学生出现技术动作失误和变形的情况,教师则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纠正,避免学生反复出现该错误动作。除此之外,在对其进行讲解示范时,教师需要反复地对相关规定进行强调,并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从而使教师具备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结语:总而言之,在高校的篮球教学过程中,篮球游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它既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加全面地发展,还能够使学生自身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培养,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有效锻炼,让学生逐渐养成吃苦耐劳和踏实肯干的好习惯,并可以帮助学校顺利地完成篮球教学计划。负责篮球教学工作的相关高校领导及教师应该从本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出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使篮球游戏具备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此使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力,陈少青.篮球游戏在体育院系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J].体育世界,2006(7).
[2]丁慧儿.在高中女生篮球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实验研究[A].
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
会论文集[C],2008.
[3]徐念峰,谭朕斌,郭冠伟.体育院校运动系篮球专业裁判课教学
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
文摘要汇编(一)[C],2004.
[4]秦聪,李杰凯.关于体育院系篮球术科课教学中师生冲突若干
问题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
[C],2007.
[5]王元林.浅析中学篮球教学中影响学生兴趣的几点因素[A].中
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
(下)[C],2007.
[6]李志军.浅析篮球游戏在普通高校篮球课教学中的运用[J].辽
答:一节体育课两个教材内容搭配有没有过时的问题确实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小学体育课的教材内容搭配在当下实际教学中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一节体育课只有一个项目的某项技术动作作为唯一教材内容,第二种是以两个不同项目的技术动作搭配,第三种是一个项目的技术动作搭配一般身体素质或这个项目的专项身体素质内容。出现一线教师对一节体育课教材内容搭配之疑问,应该源于传统体育课教学是两个教材内容搭配的原则与当下一个教材一课到底盛行之间的现实矛盾。造成这个矛盾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本次体育课程改革对以往教学内容过多,造成实际教学中因受教学时间限制而蜻蜓点水的现状提出质疑和改革,树立以培养学生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为理念,减少学习内容数量而增加单个内容学习时间为目标,于是大量出现了上述第一种体育课的形式;二是当下中小学的体育课尤其是在各类评比、展示、研讨时,往往采用一个教材内容到底或者有教材内容搭配,但基本是上述第三种搭配形式;三是2005年以后各种版本的高等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学校体育学”和“教材教法”两门课程中,阐述体育课内容时,大多数基本没有涉及教材搭配,而只有在示例教案时能看出课的教材内容搭配,但引用的教案中教材搭配均属于上述第一、三种;四是课程改革以来出版发行的相关体育教学理论书籍中的观点,如2003年季浏、汪晓赞主编出版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中,课的教学案例的内容搭配都是上述第一种。
虽然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下对于一节体育课两个教材内容搭配的要求,老师们有疑惑甚至概念模糊,很多认为不用搭配了。但“一节体育课以选择两项内容为宜”(毛振明《实用学校体育学》),仍然是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流。因为无论是传统的体育课还是新课程改革以后的体育课,一节课的教材内容需要搭配是有其合理性的。首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体育教学内容全面性的要求,现实的学校体育要实现这个要求,体育课是最主要的阵地,因此也就决定了中小学体育课采用单一的教材内容不利于实现课程性质提出的全面性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广泛性的运动兴趣。其次,中小学生正处于全面生长发育期,身体各方面的运动素质需要得到全面均衡发展,同时还有年龄段跨度较大问题,各年龄段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和心理发展特点均有区别,体育课采用单一教材内容就不利于全面适应这些问题的解决。再次,不同运动项目具有各自的特点,有的运动项目娱乐性强,有的就弱甚至没有,从而造成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兴趣差异,在教学中普遍表现为喜欢娱乐性强的而不喜欢弱的,因此采用单一教材内容往往会影响娱乐性弱的运动项目的教学质量。
因此,我认为中小学的一节体育课教材内容两个搭配还是主流,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教学对象年龄和具体项目特点灵活应用。我的理解是年龄越低两个教材内容搭配的课时越多,随着年龄增长可适当减少,增加一个教材内容一节课的课时,以便为深入学习掌握技术比较复杂的运动项目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娱乐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可以适当增加单个教材内容课时,反之要尽可能少安排。
问:单元是连续教完,还是和其他单元的内容穿插教学,请问哪个比较好?(浙江 胡勇)
答:随着体育课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单元,且学界对单元的理解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如金钦昌教授认为:“单元教学工作计划也可称为单项教学工作计划。它是把每个年级某项主要教材,按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确定的课次顺序,安排出每次课的目标、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教与学手段的计划”(1994年出版的《学校体育学》);毛振明教授在2005年出版的《体育教学论》中,对单元教学计划是这样界定的:“单元体育教学计划也称单项体育教学计划”,在进一步解释时:“把某个教学内容按照某种教学模式体例安排课次的教学文件”;季浏、汪晓赞教授2003年出版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中说:“单元教学计划很显然应该是一种教学内容集合的表述”;潘绍伟、于可红教授2005年出版的《学校体育学》认为:“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集合,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一次或一组内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逐次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顾渊彦教授在《体育教学》2006年第5期发文说:“单元是课的上位概念,它是以课为基础的基本教学单位”。
以上教授们对单元的概念界定,最大的区别在于单元的内容是唯一性的还是多样化的,由此也引出了不同单元类型的认识趋势。金钦昌和毛振明两位教授认为单元的内容是单一性的某项教材或教学内容,这在以上两位教授的概念中非常明确地表述了,这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对单元计划最为权威和传统的观点。而季浏、潘绍伟和顾渊彦等教授的观点表明单元的内容是一个以上,是内容的集合,是课的上位概念(因为通常课的内容是两个搭配的,所以单元内容至少有两个或以上)。顾渊彦教授还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对单元的分类提出了新的观点,把单元分为课题单元和教材单元,教材单元又可分为单一教材单元和复合教材单元。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单元的种类,如于可红教授提出的问题解决单元、专项技能单元、专项技能结合体能单元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述单元概念和单元类型的多样化现状是这位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单元的概念界定呈现多样化的现状,同时也决定了单元类型的多样化,而这些不同类型的单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施,也就是具体到某个学期时,不同单元的教学顺序以及内容如何组合是摆在一线教师操作层面的问题。以往单元的教学顺序是有学期教学计划决定的,因为某个教材内容需要多少课时教学大纲事先有规定,学期计划就是根据大纲规定按一定原则进行内容的排列。但课程改革以来重视单元研究的同时弱化了学期教学计划的强调,以至于许多老师不清楚学期教学计划为何物。同时由于新出现的单元类型基本上是多个内容为主的,这又给老师们造成了单元计划做好就可以按单元课时顺序上课的印象,因为单元的课时内容符合实际教学内容搭配的要求。
因此,单元是连续教完,还是和其他单元的内容穿插教学,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单元做出不同处理,考虑教材内容技术难易程度、娱乐性和兼顾学习兴趣性等因素综合安排。比如耐久跑单元,这种以侧重发展身体相关素质而技术又相对简单的运动项目为教材内容的单元,适合与其它单元穿插并相对分散排列;再如,以篮球某项技术动作为教材内容编制的单元,实际教学中需要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当单元中安排某项战术教学时,需要连续教完,而作为技术复习尤其是后阶段的复习课时,可以适当分散,与其他单元内容特别是兴趣性比较差的搭配教学,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样课题单元、复合教材单元等新型的单元类型,也可以同篮球单元那样处理。
问: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是不是不需要了?(浙江 李荆)
答:这个问题其实与以上第二个问题紧密相关的,单元连续教完还是和其他单元内容穿插教学,需要通过一个中间媒介实现,这个媒介在课程改革之前就是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单元计划类型的丰富,单元计划在整个中小学体育教学计划系列中承担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也就随之改变,相应的这个媒介也发生着变化。
课程改革之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其中的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教材内容课时数,按照季节、技术难易等原则分配到各次课中,而单元教学计划只是按照学期教学计划事先排定的课次顺序,详细地确定每次课的具体教学目标、重难点等课堂教学实施主要环节的相应内容,并不具备决定课次教学顺序以及与什么教材内容搭配的功能。在这样完整系统的教学计划下,中小学日常体育教学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是很规范、很系统的。
课程改革之后的教学计划种类发生了改变,课程标准中学期教学计划不再出现在单列的计划中,只有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各计划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季浏、汪晓赞,2003年出版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中说:“单元教学计划在水平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之间,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一方面是水平教学计划的分解与细化,另一方面则是课时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在2005年以后出版的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学校体育学》中基本也是如此。如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简编本)认为:“单元教学计划可以看成是构成水平教学计划的分子,有许多分子组成了完整的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在水平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之间,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潘绍伟,《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认为:“单元教学计划组成了完整的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在水平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单元教学计划概念以及各类计划之间关系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单元的种类得到了极大丰富,单元教学意识不断强化。所以从课程标准按水平段划分的理念来看,学期教学计划的退出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主要表现就是单个教材内容上课日益严重,教学的随意性大大增加,可以整个学期都上学生喜爱的一个项目,结果就是由于项目的特点加上教师理念的问题使得学生身体素质不进反退,最明显的就是高中选项课。如乒乓球选项教学班,学生一年甚至两年学下来,球技学的并不咋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时各项素质呈下降的现状,尤其是耐力。
由此可见,在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计划系统中,有必要加强学期教学计划的制订,但需要根据单元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做法。首先在制定时间顺序上要改变,变单元教学计划之前为单元教学计划之后。课程标准替代教学大纲后,单元教学计划的概念发生了改变,单元计划不仅要承担原来传统意义上的任务,还要在此之前先完成根据目标集合选择内容集合,也就是在单元教学计划之前内容集合细化是不足的,水平教学计划只是根据课程标准将内容分配到学期而已,而且还只是内容和课时的范围,这就无法排定课次顺序;其次是要改变学期教学计划这个名称,称之为学期课次教学进度计划,根据水平教学计划制定好所有教学内容的单元教学计划后,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合理地将一个学期的多个单元计划进行排列组合,使之符合实际教学形态,有利于教师日常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从而保证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制定学期课次教学进度计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类型确定课时的拆分组合原则,单一教材内容单元的课时以拆分后与其他单元课时搭配为主,多教材内容单元的课时以不拆分与其他单元课时穿插搭配为主。
兼顾内容本身娱乐性与学生学习兴趣相统一原则,在拆分穿插时需要考虑内容本身娱乐性倾向,侧重身体素质发展又比较枯燥的,以拆分搭配和穿插为主,反之以连续穿插为主。
【关键词】技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77-01
1.学期初始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
要设计科学合理、因地(因时)制宜,并且要详细周全。
教学计划即是本学期的教学大纲,是整个学期体育教学的参照和基础。因此必须要依据学校的教学日历,综合考虑到各个系部、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认真分析和筹划。以我校为例,内容一般分为一年级和二年级两大类,教学大块主要包括广播操、排球单元、篮球单元、身体锻炼(跳绳、踢毽子、呼啦圈等)、体育达标项目以及其他一些特殊运动项目等。同时,还须划分出一些学期考核内容、选修内容、室内课以及因天气原因的机动课内容等。其次,在制定体育教研室组织的学校班级参与的体育活动竞赛计划当中,最好能够在大纲中涉及到一些相关的竞赛项目,比如:我校的广播操比赛,体育节(小项目),跑早操比赛,排球、篮球赛等,均会在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出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整个学期客观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教学计划不少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的变动,这很正常。但是,新变化之处,在重新制定的时候,就需要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共同参与和商讨了。一旦达成共识之后就需要各位教师严格认真执行了。一般大范围的改动仍然要大家讨论并经过教研室主任的同意。
2.每次上课前和上课后的工作也要设计安排好
有些教师认为只有上课铃声响起才算是开始上课,然后才踱着步子从容的往操场走去。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欠妥,不好。体育课上课所需器材是需要提前由教师安排学生领取并提前摆放至上课地点的。由于我校的体育器材室是体育组共同管理的,所以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要求学生提前十分钟到达仓库,而我本人也是至少和值日学生一起到达。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容准确的领取器材,并且做到整齐的摆放到操场,之后,教师在操场与学生一起有条不紊的等待上课铃声的响起。而下课之后,教师仍然和值日生一起清点、送还器材,这样既保证了体育器材数量的准确和能够及时的加以维护,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值日负责意识。由此做习惯之后,感觉既有序舒心,又不匆忙慌张,何乐而不为呢。
3.把每次90分钟的课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设计的细致合理、科学有效,并且要符合体育运动的锻炼规律和特点。
一节完整的体育课是由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的。准备部分主要是常规检查和热身活动。我们多采用值日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来完成:铃响后由一名学生整队,另一名学生负责清点人数,两人配合完成。之后,向教师报告基本情况。教师可有目的的核查人数、服装、运动鞋,并认真安排需要见习的学生。然后,亲自带领学生围绕大操场(400米)慢跑一圈;集体的徒手操练习。最后是“游戏活动”。游戏这个环节也是每节课的一个亮点,如果进行的顺利、有效,那么学生们会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兴趣。所以,教师更应当因地制宜的设计合适的游戏,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场地等,大胆的进行尝试和探索。笔者通过在我校高中起点的班级当中的长期实践,总结了一些不错的小游戏,例如:老鹰抓小鸡、贴烧饼、投掷沙包、黄河长江、橄榄球体验、小足球比赛、斗鸡、多人踢毽子等等,在课堂具体实践中都收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课的准备部分一般持续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所以,对于高年级的老生来说,教师可以在此部分运用“行为引导类的教学方法”,使每次课的值日组和值日生(一般3~5人)参与进去,教师在一旁配合和引导,准备部分的形式和游戏内容由学生事先自己设计,并在课前与教师沟通交流。这样,学生们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课的最终效果也会变得更好。
课的基本部分一般可以分为讲授和练习两块:相对简单明了的讲解,而重点则是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讲解和练习方式可以采用集体的或是男女分组的,又或是细分小组进行的。总之,内容虽然固定,但形式、教学方法则可以是多样化的。在第一个45分钟结束时需要让学生课间下课休息。第二节上课铃响后一定还要重新集合、整队、查人,紧接着需要布置新的练习内容或其他教学任务。这样,对于学生,也是有一个时间上、内容上的变化。再次,在第二节课时间的中后部分,根据学生的性别和兴趣,教师应当多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包括男生喜欢的篮球、足球等球类活动;女生喜欢的跳皮筋、羽毛球、毽子、五子棋等,个人认为一次课中给学生留下约20~30分钟的兴趣活动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在最后的结束部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要遵循体育运动和保健的一般规律,在内容上还须安排一个持续约3分钟的放松练习环节:它可以是简单的整理运动,或是两人、多人间的按摩放松,或是简单的韵律操,又或是简单的太极拳练习等。这部分可以由值日生和教师共同设计和组织来完成。
4.课中、课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体育课室外和室内教学的时间都比较充裕,尤其是户外课,离开了教室和黑板,在运动场地上,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就需要更加的有针对性、更加的积极主动了。教师除了讲解讲授内容之外,在学生练习、活动当中应当更多的参与进去,帮助指导学生练习、改进动作;与学生一同运动、交谈。如果能尽快的利用好点名册,多点名交流,尽可能多的认识学生并叫得出名字,就会对于教学和师生之间感情升华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学校体育现状
1.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户口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体育课教学学习,错过了最佳学习运动技能的时间,运动基础极差。错过了体育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机,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很少。
2.学校设施、体育器材严重不足,不能保证正常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
3.学校领导不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学校有三年未举办过任何校级体育比赛。体育教师的早操、课间操、带队训练不能足量计入工作量,极大的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4.学生以升学为主,休息时间短,平时被管的多,不利于参与体育活动。
二、分析与对策
1.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与氛围,注重环境对体育养成的教育的影响
(1)购买体育器材完善体育设施
说服学校买了一批器材,并且完善了篮球设施。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乡下的学校,经费大都不充足,都是挤出来的。在我们支教老师来了以后可以说是给足了面子,听本校的体育老师说学校从来没有买过这么多的器材。
(2)动员学生自己购买或从家里带来体育器材
学生购买一些简单实用的或从家里带来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如:皮筋、跳绳、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等。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时候人人有器材活动,避免因没有器材一旁观看或干与体育无关的事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避免为自己找借口不参与运动。
2.宣传体育运动项目健身价值等价观,改变学生对一些运动的偏见
(1)1小时篮球=1小时排球=1小时跑步=1小时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不存在健身效果好与坏之分,只有形式上的差别,从健身达到的良好作用来看是相同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任何一种运动项目进行体育健身锻炼。
(2)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运动1小时=体育成绩差的学生运动1小时
让体育成绩不好或没有体育爱好的学生,从思想上放下包袱,大胆参与到运动健身活动中去。
3.分步实施体育养成教育,注重过程培养
(1)一定要有合理的体育计划才能让领导重视体育,只有领导重视,你才有施展的机会
体育教学计划和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配合实施,再从带队训练到校级的篮球运动会,春季运动会,甚至登封市的比赛都安排妥当。真正的在做事,不是纸上谈兵,才能从根本得到领导的重视。领导重视给了你支持,你才能顺利干好想要做的事情,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2)体育课采用大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为以后分项教学打下基础
学生运动基础虽然差,但必须动员全员参与运动。提高运动兴趣和技术,使学生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在过程中培养体育运动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一次排球课中有位学生这样讲,虽说排球不是我最喜欢的,但是比起以前没什么玩可强多了,还学会了一项技巧。从这句话上说明学生想练想学,以前只是没有条件和正确引导罢了。只要认真去教,学生一定会爱上体育,这坚定了我的决心。
(3)以校队的选拔、训练、比赛带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选拔队员,开学的第二个星期进行了篮球队、田径队的选拔工作,带动了近百名体育爱好者参与选拔,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选拔现场吸引了校长亲自来观看,坚定了校领导支持体育的信心。
训练队员,每天早操后训练一小时,下午训练一个半小时,始终坚持,在校园里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队员刻苦训练的作风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吸引着众多学生的目光,带动整个学校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
十一月组织了一场全校性的篮球赛,把篮球运动推向了。这次比赛吸引了三年级高考的班级,也参加进来,这是经过校长批准的,也是三年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全校性的篮球比赛。比赛气氛非常高涨,激起了全校的运动热潮。赛后又举行了教工男、女队和校冠军男、女两场友谊赛,比赛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在欢呼声中促进了友谊,在欢呼声中升华了体育精神。赛后又选拔一些这次比赛优秀的队员充实到校篮球队中。
(4)制定课外活动计划
摘要: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方法的兴趣不浓,给体育教学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通过反复思考,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比赛 项目 体育课
一、制定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里我担任高中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篮球(半场三人制)、足球(小场地五人制)、排球(六人制)、武术、田径等五个项目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五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把要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拟出来,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订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报名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比赛,每个同学至少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合理的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出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三、教学过程——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应做好每一堂课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课的内容一般分:新授课、复习课、比赛三个内容或新授课、比赛两个内容。同时把学生分成三个或两个组。即新授课学习小组、复习练习小组(有时候可不安排此内容,根据课的内容决定)、比赛小组。新授课的内容根据计划、目标为比赛服务,复习课内容为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比赛质量的提高则最终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一节课中,首先满足要参加比赛的同学,有比赛的参加到比赛中去,然后是满足新授课学习小组(不参加比赛又报有新授课内容项目的同学),剩下的为复习练习小组。教师做好全课的安排和布置。例如,在一节课中,教学内容为:新授课——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复习课——田径(蹲距式起跑),比赛——男子足球。教师首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做好合理的分组——比赛小组(A组对B组,参加人数及负责人员共20人)、复习小组(12人)、新授课学习小组(30人)。①比赛小组:根据制订好的秩序册安排参加男子足球比赛。比赛办法及规则——5人制小场地比赛,球门高度为2米、宽为5米的小球门。分上下半时,每半时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通常由学生担任裁判执法。规则上,除不发角球,不罚点球,不掷界外球外,其他的按最新足球规则执行。技术上,不得使用危险和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踢球,提倡在比赛中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保证比赛安全。双方的队长、体育委员、班长、裁判员同学负责组织和维护纪律,有急事请及时向老师报告。同时,体育委员做好比赛的记录。②复习练习小组: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觉地在跑道上练习,按照老师要求把复习小组的同学分成练习的三个小组分别在1、2、3跑道上进行练习,并且每小组选一个技术动作较好地同学做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作技术指导,做到以优培差。看谁练得最好,哪组的练习最好。要求在重难点上多下工夫,有所提高和进步,为以后的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还安排其中的2名同学负责练习过程中的纪律和组织,并收集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老师解决和处理。
在一节课中,要根据项目、学生运动水平不同采用多种方式安排,可以采用先比赛再学习、先学习再比赛、现学习现比赛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运用比赛相结合就将课中学生灵活的分成练习不同的小组,有自觉练习的,有在比赛中练习的,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的。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自觉融合到体育课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到——比赛为练习,练习提高比赛,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和得到锻炼,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
论文摘要:选项教学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的体育选项教学实践,论述了实施选项教学的意义。包括选项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有效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两个方面。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和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实施选项教学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水平以及社会、个人发展的需要,从学校为其提供的若干运动项目中选择1~2项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科学合理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也为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开拓了用武之地。
一、选项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实施选项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教材、教学手段是学习的外因,学生学习的兴趣、愿望、知识基础、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内因。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凭借教师的主观愿望,注入、灌输,甚至强迫、命令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提高,才能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合作,从而主动建构知识,增长技能,实现终身发展。133229.coM
实施选项教学,能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因此,学生内心蕴藏着渴望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极其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有了这份热情,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参与学与练,大胆尝试和探索,敢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实施选项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运动心理学指出:“一个人有了认识某种事物的需要,这种占优势的倾向性就会引起一个人与满足该需要有关的意志活动,并使人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之中,也使智力积极活跃起来。”高中生经过了义务教育学段九年的《体育与健康》的学习,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发展,学生“项项都要学,项项学基础”的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高中阶段的学生萌发和追求的是身心的满足和获取成功的体验。选项教学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需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萌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空间。在选项教学活动中,学生激发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凭借这种积极高涨的学习情绪和敏锐的智力活动,就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3.实施选项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与技能水平。
通过实施选项教学,可使学生获得某一运动项目比较完整的知识、技术、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一些集体性的项目。通过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等;田径项目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自我超越的意识等。实施选项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例如,在篮球选项课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功练习,如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简单的裁判规则训练等,然后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竞技水平进行分组比赛,并依次循环。每一轮循环下来,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指导。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技能水平,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4.实施选项教学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选项教学使学生的专项技术水平进步很快,涌现出了一批体育骨干,这些体育骨干在课余自发组织了各种比赛,例如,年级篮球联赛、年级足球杯赛等等,同时还组织同学进行专项技术训练,不仅使学生的专项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还提高了同学们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5.实施选项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选项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发展了学生的体育特长,提高了他们的体育兴趣和参与意识。实践证明,在足球选项教学中,长时间足球练习和比赛磨合,培养了学生对足球运动更加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这一点可从学生自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上来证实。由于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因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应运而生。不仅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和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能力,并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终身体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好胜的天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终身体育的观念,通过选项学习使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能掌握1~2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选项教学能有效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
1.选项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
在过去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不管体育教师是什么专业出身,有什么专业特长,篮球、足球、田径、体操等,项项都得教,可教学效果却是吃力不讨好,严重地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体育教师都很清楚,并不是任何教师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很“内行”,也有“弱势”项目存在。开展选项教学后,学校能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去安排课务。这既能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又能充分展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熟练地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结构和特点,开拓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娴熟地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选项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拓展。
随着选项教学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会逐步提高,不少同学对一些运动项目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都非常的不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不亚于我们教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动力,这将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欲望。面对这样的压力,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就会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如果教师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在与学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自觉地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吸收新鲜信息,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并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改革,积极进取。师生互动还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和愉快。
3.选项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选项教学,可以使教师专心致志地研究某一个单项,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发挥自己的专项特长,对本专业的各项内容达到精通的程度。做到既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合理安排教材,设计出切合学情的教法,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和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
体育教师应时刻注意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质量观,紧跟形势发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学习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形成新技能。
三、选项教学有利于业余运动队员的选拔和体育特长生的专项选择
高中学生的比赛往往是一些单项的比赛,如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过去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师对同一项目的各个年级之间的学生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因此在参加各种比赛时教师挑选队员往往比较困难,不能及时从各个年级中选拔出优秀的队员参加比赛。而在选项教学中,教师熟悉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很容易从不同年级的同一项目中挑选出优秀的队员,为各种比赛做好了前期的准备。
另外,普通高中还有向高等院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和职责,而现在体育高考都需要考生有自己的特长,选项教学以后,学生能够通过三年的课堂学习和训练,把自己体育课上所选的项目作为自己体育高考的专项来报名,从而争取专项考试的优异成绩。
四、选项教学有利于场地器材的安排与使用
普通高中各学校往往是班级多、人数多而场地器材缺乏。过去的体育授课方式是每一个年级的体育教师根据自己年级的情况去安排教学计划与布置场地器材,这样就会出现不同年级之间因同时上同一类项目的内容而出现场地器材不足或冲突的情况,而有时又都不上某一项目,造成器材的闲置。实行选项教学后,则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充分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弥补了场地器材的不足。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吴龙.关于体育课选项教学法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38-39.
关键词: 篮球选项教学 分层教学 理论依据 实践过程分析
一、背景与问题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开展已进入第二轮,为了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精神和落实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增强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效果应受到每位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体育课选项教学是指打破传统行政班的界限,按不同项目选择分班,将选择同一项目的学生重新编班进行教学。我在几年的体育课篮球选项教学中经过实践发现,在同一篮球选项班里,同学之间技术水平、战术意识与素养、身体素质都存在不同差异,按传统的组织教法,全班学生教学内容、要求、练习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一样的话,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调动,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效果。
而根据学生技术、战术水平、身体素质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分层教学能针对学生素质、技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遵循以人为本、区别对待原则,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从实行分层组织形式着手,注意有层次地进行教学,因而针对性强,便于管理,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我校选项教学分班的实际情况,我在高二年级六个篮球选项班(全男生)的教学中对分层教学进行了实践研究。
二、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
1.“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就会消失,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2.“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3.“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法最好,这时教师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后进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学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又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可根据需要采用全班练习、分组练习等形式。在分组的形式上,可以按相同的水平分组,也可以按不同的水平分组。分组可以相对稳定,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采用什么形式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条件而定。体育教师也可发挥自己的创新性,创造独特的组织教学形式。
5.“现代体高教学组织”。
“现代体育教学组织”的叙述:分层教学是指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应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善与提高。
三、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实践过程分析
1.合理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真实地了解和分析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首先通过练习进行摸底,依据学生的篮球水平,安排“移动换位传接球练习”、“变向运球接力赛”及“全场运、传、投综合练习”等,通过这些练习了解每个学生的篮球基本功和基本技术情况。其次安排教学比赛,通过比赛观察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和战术配合意识的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健康状况、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情况。最后通过调查研究,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和素质,引导学生将全班分成二三个层次。各层次按篮球进攻位置和教学需要再分成二、三个练习小组,并推选出责任心较强、技术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配合教师。
(2)根据了解掌握的学生具体情况,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决定将每个篮球班划分成A、B、C三个层次组。A组学生具有良好的篮球基础,具备一定的技战术能力及素质,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领会和理解能力强,能够进行自主的教学练习和比赛,并能确保练习质量;B组学生具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具备较好的篮球基本功和基本技术及素质,学习兴趣较浓,积极性较高,但运用能力和战术配合意识较差,理解能力一般,安排任务后能够进行一般的综合练习;C组学生的篮球基础较差,基本功和基本技术均一般,素质也一般,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强,但由于是自己所爱好的项目,因此学习兴趣较浓,积极性较高,要从最基本的练习开始。
(3)每个组的人数是随机的、不固定的,学习一个阶段后,随着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及变化而调整。这是对每个学生付出辛勤努力的鼓励和肯定,也是对消极落后学生的一种鞭策,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恰当而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是分层教学高效性的保证。
熟悉和掌握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分层教学高效性的保证。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学生实际需求,结合篮球课程特点,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分清共性与个性,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按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及篮球技术发展规律,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与学生进行交流商讨修改,最后实施,并在实施中结合学生学习进步的程度对计划进行微调。
根据各层次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依据学校场地器材的情况,认真精选和设计,选出不同的教学内容,解决好各层次的教学问题。
(1)组教学内容:在保证对抗性强的技术练习及进行基础配合的演练的同时,多安排教学比赛进行强化,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和战术意识,为终身从事篮球活动奠定基础。
(2)组教学内容:强化基本技术和综合技术练习,进行简单的基础配合讲练,并安排适当的教学比赛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参加篮球活动打好基础。
(3)组教学内容:重点进行篮球基本功和基本技术及专项素质的练习,适度安排一些降低规则标准及趣味性的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和运用能力,为今后参与篮球活动做准备。
3.教学中依据各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以运动动作的练习为主,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教学过程,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不同学习阶段,动作技能的教学各有特点,也有与其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只有根据这些特点、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目标为依据分层施教。对A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导”,多采用启发式、发现式等教法,重在指导学生养成自学、自练、自评和创新等学练习惯。教师明确A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自主练习,相互讨论、评议,教师适当指导和点评,再运用比赛法进行强化练习,确保教学质量。对B组学生以“导”为主,导中有“放”,多采用讲解示范、观察评比法等教法,重在让学生明确动作要求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练习,养成目标明确的自学、自练、自评等学练习惯。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并讲示练习方法和要求,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抽查练习情况,点评指导,逐渐增加练习难度,确保教学质量。C组以“教”为主,教中有“乐”,多采用示范讲解、表扬激励、游戏等教法,重在指导学生在快乐练习中掌握基本技术,并逐步养成自学自练、自娱自乐等学习方式。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内容,示范讲解提出要求,指导学生练习,评比纠错,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安排游戏比赛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技术,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2)扬个性之特长,激发学生学习与表现欲望。在基础配合和简单战术教学时,可先集中讲解后让A组学生演示,B、C组同学观摩学习,从理论上了解配合的方法及变化,进行篮球意识培养。同样在同一练习内容时,A、B组同学也可分别为B、C组同学展示,让学生看到直观完整的技术演示,在此基础上适当降低难度进行练习,效果甚佳,同时激发了A、B组同学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及C组同学的学习热情。专项素质练习时,全班集中练习,在同一练习中应从方法上、数量上、难度上进行分层次要求,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目标。
(3)培养自信、展示自我。每学期相应安排几次全班集中参与的教学比赛。A组表演赛时,安排B组学生做裁判、记录等工作配合比赛,同时其他学生集中观赏比赛,教师对比赛进行现场讲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篮球意识。B组展示赛时,A组同学担当教练、裁判、记录等工作,C组同学观赏学习,教师现场讲析。赛后,对A组教练、裁判、记录等工作及B组同学的比赛情况进行点评,并要求C组同学发表认识和看法,提高篮球理论水平。C组同学因水平原因,尽量不安排全班性的比赛展示,并指派A组高水平学生进行教练指导。
(4)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与发展。篮球选项教学有时可按战术位置的需要,进行位置分组教学,临时取消层次组之分,设置前锋、后卫、中锋组,满足学生爱好,发挥学生的优点,培养其特长。在各位置组,A组同学在完成练习任务同时协助教师辅导其他同学,形成互帮互助、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既掌握运动技能,又培养交往与合作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激励而全面的教学评价是保障分层分组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激发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并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业务水平。
学生学期成绩评定公式如下:学生学习成绩100%=学习过程评定50%+技能评定30%+素质评定20%
在分层教学中,学习过程的评定内容和方法是:由同层同组学生互评、同层异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定及考勤纪律五个方面组成的;素质评定和技能评定时,身体素质评定每学期测试两项,上学期为1000米和引体向上,下学期为50米跑和立定跳远,标准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技能评定项目各学期不同,各层次技能评定标准也分别制定。
教学评价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层表扬评价,B层激励评价,A层竞争评价等,给学生准确评价,促进他们学习。
四、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结果与建议
实践证明在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中运用分层分组教学,解决了学生的差异问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尤其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增强。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上,愉悦的气氛中,与他人相互协作,进行自主练习、提高,有成功感,增强求知欲望。
1.教学效果。
(1)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上课辅导、掌握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改进教学,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身体、心理及适应能力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掌握一定的篮球运动技能,为终身从事篮球活动奠定基础。
(3)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
(4)发挥特长,发展个性,有利于体育骨干生的锻炼成长,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强化他们的篮球意识和能力。
2.教学建议。
(1)注意各层次的灵活性、连续性。分层次教学,不是把各层次单一分开。低层次组教学只是一个阶段,他们应向高层次组发展,所以要注意各层次的衔接,保持其连贯性,鼓励每个学生努力向高层次发展,培养他们的进取心。
(2)在每个篮球班要重点培养几个德才兼备、有影响力、号召力的体育骨干,担任练,协助教师教学。他们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实施与质量。
(3)注意调动C组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把他们称为“差生”,不能歧视,而是要一视同仁,鼓励他们,加强和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4)男女合班的篮球专项班,首先进行男女性别分组,再按性别进行相应的分层教学。最好不要安排男女合班上课,以免分层太多而影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建绩.体育教学新论.人民出版社,2003.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4]华玉秋.对我校实施选项教学的调查研究.体育师友,2007(4).
[5]詹永安,贾万双.浅谈分层教学.体育教学,2001(3).
关键词:山东 体育特长生 现状
引言:山东省是我国的体育大省,也是全国知名综合类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及优秀运动员招生主要生源地之一,更为全国各大体育院校、大学体育院系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学生。近年来,随着各大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专业的多样化,山东各地中学体育特长生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和增加,体育高考在山东省普通高考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地位。
目前,各地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结构组成比较复杂,各地各中学在学生文化课学习及训练的安排上也存在不同点,各类学生的高考方向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生源结构
目前,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中考体育特长生
中考体育特长生是指从初中或初中以前开始体育业余训练,中考时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参加中考,被普通高中以某种特定的条件录取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大约占到中学体育特长生的20%。
2.业余体校学生
县市级业余体校是目前我国运动训练三级体制的基层,起到了发现及培养体育人才的作用。县市级业余体校的部分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由于一定的主客观原因,从业余体校转到普通高中学习,从而成为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又一个组成部分,大约占到10%的比例。
3.文转体育的学生
文转体育的学生是指原来普通高中的学生因为喜好体育或其他原因而开始从事业余体育锻炼,并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参加高考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组成了目前普通高校体育系招生生源的生力军,大约要占到中学体育特长生总人数的70%。目前,山东省文转体育的学生主要以理科转体育为主,根据各地各中学的实际情况,开始业余训练的时间稍有差别,但多数集中在高二,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理转体的学生。
在高考招生政策影响下,理转体的学生因为其文化成绩较高,成为目前各大体育院校及高等院校体育系科招生的主要生源。
二、招生与选材
1.中考体育生与业余体校学生的招生与选材
目前,各县市各高中在中考体育特长生招生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招生政策。根据学生的成绩及学校的招生需要,相应的招生政策将考生大体分成三大类,其形式类似于2002年以前山东省高校体育系招生中按考生专业及文化成绩划分A、B、C三类的政策。
2.理转体特长生的选材
理转体特长生的选材,主要有两种方式:
(1)根据学生选择专项进行培养。如此发展体育特长生,类似于全面撒网,发展的面比较宽,发展的规模比较大。
(2)根据专项选择学生进行培养。即根据发展专项所需要的身体条件和素质等诸多因素来选择学生进行培养,如此发展,类似于千里挑一,发展的面比较窄。
目前,大多数中学及体育教师在选材时大都二者结合,在根据专项选学生的同时也根据学生选专项。比如,选择篮球运动员对身高要求较高,但田径运动员就可以稍微降低对身高的要求,一个达不到篮球专项素质要求的学生可以发展其进行其他有潜力、可发展项目的锻炼。同时在进行业余训练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挖掘和发现学生更具潜力的项目和优势,从而改变专项,以谋求更好的发展。比如前山东男篮主力队员巩晓彬。
3.选材时注意的问题
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在选材时除了遵循科学选材的各项依据外,还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学生的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师在发展体育特长生的时候都很好地注意到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积极促进学生培养和发展兴趣的同时努力向专业方向发展,使其由兴趣转变成特长。
(2)学生家长的态度。中学生处在一个发育发展的关键期,家庭与学校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形成最重要的两个航标。体育教师在发展体育特长生时必须考虑家长的态度及家长对学生未来的设计与规划,虽然家长对学生未来的设计与规划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可能与体育教师及学生的理想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积极认真地对待和分析家长的态度,努力去做好思想工作,尽最大可能地得到家长的支持。
(3)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是体育特长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材时教师要全面考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
(4)学校的环境与条件。教师在发展体育特长生时,应当考虑学校及当地政府所能给予体育发展的环境氛围,如经济支持、政策支持、学校的场地器械等等一些必需的条件,以及学校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和大众体育工作的氛围。
三、学习现状
1.学习现状及原因探析
目前,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文化课学习成绩普遍较低。
我省的普通体育高考本科控制线一般为理科一本控制线的70%—80%(高水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及单独招生本科控制线另行划定),但是能达到体育本科控制线的体育考生只占到总考生的30%左右,另外近70%的考生则不能达到本科控制线,从而导致了体育特长生的升学率偏低。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基础偏差。学生的基础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中考招生时学生的基础较差。各县市各学校在招生时根据学生的体育成绩制定的一系列录取政策,导致录取的学生学习成绩偏低,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积极性较差。如,在有的学校对体育成绩达到或超过二级运动员标准的学生给予文化课成绩免试或降低要求的政策,使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投入多数精力在训练上。这样的政策不仅仅作用在一个年级的学生身上,其对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体育特长生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②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在高中的某一时期开始体育业余训练,成为理转体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往往不是因为喜欢体育而选择体育,而是因为要谋求一条高考的出路,认为这是一条捷径。从思想上轻视甚至放弃了对文化课的学习,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一降再降,这从另一方面导致了体育特长生学习成绩较低。
(2)学生自身思想认识不足。多数体育特长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中考或高考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较低,从思想上淡化了认识,降低了要求,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效率较低,成绩较差。
(3)教练对训练计划的安排不合理。目前,多数中学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每天安排两次,即早操、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各一次。教练在安排训练计划时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学生体力与精力的分配,忽视了训练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人的精力与体力是有限的,过大的运动量,尤其是早训的运动量过大,会较大地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精力,从而导致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懒散、课上打瞌睡、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的出现,致使学习效率较低。
(4)文化课教师的授课计划与授课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文化课教师的授课计划与体育教练的训练计划是否能够协调配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师与教练在制定教学与训练计划时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现状,从学生实际出发,仔细研究学生体力与精力等生理因素,切实制定有效的教学和训练计划,尽可能地做到相互协调和促进。
在授课方式上,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及其他一些比较落后的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面对学习和训练的双重压力,时间紧任务重,老师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对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吸收,必然导致课上讲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消化,作业无法高质量地完成,学习的效果较差。
(5)学校的管理与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目前,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与教学模式基本上分成了两种方式:①集中式,即体育特长生单独编班、单独管理、单独教学;②混编式或分散式,即将体育特长生分散,编进普通文化班,与文化班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学。在一定意义上讲,混编式对于体育生的学习影响较大,任课教师很难与教练将教学计划做到协调,因为不管是在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还是教学方式上说,任课教师只能照顾到占班级人数绝大部分的理科普通学生,而忽略或者说轻视了对体育生的教学,体育生在时间与精力上又比普通学生要差,从而影响到体育生的学习。
(6)教师对体育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采用混编式的教学与管理模式,使部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对体育特长生的重视不够,甚至对学生不管不问,任其发展,更甚至对学生有偏见。处在成长期的每个学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惰性,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如果教师对问题学生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将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学,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甚至放弃学业。
2.几点建议
(1)在体育特长生发展呈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建议学校采用集中式、独立编班的教学管理模式。
(2)高度重视体育特长生文化素质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提高认识,思想到位,教师要给以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克服学习无关紧要的麻痹思想,要让学生意识到参加业余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激励教育的实施,鼓励学生要敢于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同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使学生会学。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目标,树立崇高的理想,并要求学生时刻牢记为目标而奋斗。
(3)教师与教练要做到密切配合,训练计划和教学计划做到协调一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并做好调解,以期达到“学习训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目的。 转贴于
(4)在学校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体育特长生单独配备文化课教师。在教学要求上要充分考虑体育高考招生政策及学生基础的影响,可适当降低难度,强调抓好基础、适当拔高。
(5)文化课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在学习和训练的双重压力下,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获取更高的效率。
四、训练现状
1.训练管理模式
各地各中学受到师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训练管理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管理模式:
(1)教学训练一体化。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师师资相对薄弱,在承担训练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加之环境、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种“责任到人”的训练管理模式。即:在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某一体育教师负责某一年级的体育课教学的同时承担本年级所有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这种模式存在较大弊端,如:训练计划的安排过粗,学生过多,专项过杂,教练很难做到因人而异地教学,训练系统性较差等。随着各地各中学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此种模式将逐渐被淘汰。
(2)教学训练相对分离式。部分中学的师资相对较好,体育工作的环境和基础比较优越,在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上产生了教学训练相对分离的模式。
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任务,但在训练上没有年级限制。多数的学校采用了这种模式,即打破体育特长生的年级限制,按学生的专项对学生进行分组,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素质、能力及专长来选择承担训练任务的对象及组别。笔者将此种模式称为“大分离式”。目前,绝大多数中学采用此种训练管理模式。此种模式下,将同一专项的学生集合在一起,体现出一定的优势,较“教学训练一体化”有极大的提高。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心理、训练年限及训练阶段的影响,对个体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与“大分离式”相对应的,笔者称其为“小分离式”或“细分离式”,此模式主要体现在部分师资相对较强的重点学校。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本年级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任务,将本年级的学生按专项进行分组,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素质、能力及专长来选择承担训练任务的对象及组别。此种模式在“大分离”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年龄、心理、训练年限及训练阶段对个体系统性的影响,使训练更加系统到位,效果更好。
(3)教学训练完全分离式。个别学校采用教学训练完全分离的训练管理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模式下,教练不承担学校的体育教学任务,投入全部工作精力用于研究每一位学生,全面分析影响学生训练的生理、心理、训练的量与强度的计划与实施等诸多因素,合理地安排训练、比赛与恢复期,制定完善的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及周、日训练计划,有效地进行检测与评估并反作用于训练,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4)其它训练模式。部分体育特长生在一定时期内到高校运动队和专业运动队进行专业训练,也是目前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的一种模式。此类学生大多是运动成绩优秀或有较大潜力的“准高水平运动员”。
此类训练模式的出现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自发到高校或专业运动队接受训练;二是高校与中学结成“联合共建单位”,帮助中学搞好训练,提高中学的训练水平。此类模式可以很好地利用高校先进的师资、设备以及技术等资源,弥补了中学各方面资源相对落后的不足。
2.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各地各中学体育教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体育高考的有关政策,充分考虑学生的健康发展,合理划分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年度、阶段和周、日训练计划,并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训练模式。受到条件的限制,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上,多数教师除正确分析学生、合理分解目标外,主要依靠自己的经验和借鉴一些著名运动员成功的训练案例来安排训练计划、确定训练任务。
在训练计划和训练任务的确定中,训练的时间和频度、训练的量和强度以及完成这个量和强度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三个最为关键的组成。
3.训练频度与时间安排
根据学生类型的差异,在训练频度和时间的安排上有所不同。
(1)每天进行一到两次训练。这一部分学生主要以理转体的学生为主,其高考方向与训练目标是普通高校体育系。近几年体育系招生专业成绩要求较低,学生的训练量与强度也较低,以每天一次或两次为主,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在早操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以业余为主。
(2)每天进行两次以上训练。主要集中了一部分专业成绩较为突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级标准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以参加高水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招生及高校单独招生为主,是高校运动队组成的主要来源之一。训练的量和强度也较大,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类似于专业运动队。
4.训练的量与强度的安排及方法的多样性
根据学生类型的差异以及全年训练不同时期、阶段的要求,教练都能做到合理地安排量与强度的关系。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或阶段内,多数教练主要以周或月为一个周期来安排训练的量和强度,目的性较强。
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多数教练采用了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刺激学生的积极性,降低适应性,提高训练的效果,突破瓶颈,达到了较好的运动成绩。
5.关于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各地各中学普遍存在的现象,特长生专项不同,训练的量与强度有所区别,运动损伤的出现机率也有所区别。体育教师训练计划的安排合理性、科学性增强,在训练过程中提高了对准备活动与放松练习的重视程度,更加强调循序渐进的过程和更多地运用力学原理对技术动作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技术定型,场地、器械、设备的改善等诸多有利因素使运动损伤的几率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有所降低,但仍然需要引起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特长生的高度重视。
五、结论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专业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28-01
职业教育是培养某一职业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相对于普通基础教育而言的,基础教育没有专业性,而具有基础性,是为各行各业人才培养打基础。而职业教育,不论是初等、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就体育教育来说,中职体育教育和普通体育教育存在共性,共性中又有不同,共性体现在;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中职体育教育明确突出了学科教学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学中安排重点项目辅助练习,以保证体育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要安排本专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和使用技能的体育训练,以使他们能适应本专业生产劳动的需要。也就是说,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在完成对学生身心培养任务的同时,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学生专业必须的身体素质和实用技能。那么,中职体育课如何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是中职人才培养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掌握相应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为目标。中职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工作在生产一线,除了具备知识和技能外,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要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专业不同,必须掌握的技能技巧不同,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就不同。可以说,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体育教学对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完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是中职教育服务市场的要求。近几年来,由于信息产业和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职业学校结合市场需要进行了专业调整。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了解各新兴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今后工作的需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身体培育。
二、中职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若干策略
1、提高中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中职体育与专业结合教学效果的高低,如果体育教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和专业文化知识,很难在体育教学中做到与专业的结合,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很难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因此,要抓好对体育教师相关专业的培训,强化体育教师服务学生的意识,拓展体育教师的视野,提高综合能力。要“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量成倍增加,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更新周期大为缩短,教师要不断掌握和补充新知识,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教师的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把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教活、教准,取得更好的效果。
2、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现今在职业学校里开展的绝大部分体育活动项目与学生的专业需求没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导致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如通过与专业特点相结合而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满足学生专业的一些需求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例如,计算机、财会电算化等专业要求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教学中宜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模特、礼仪等专业要求身体姿态和腿部力量,因此教学中宜多安排形体课、健身操、艺术体操、跳绳、毽球等运动项目。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出学生自己喜爱的项目,逐步形成运动兴趣与习惯,让学生自然地将这种兴趣和习惯保持终生并从中获得健康与快乐,达到了体育活动的目的。
3、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特点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在与时俱进,所学专业不断变化。因此,体育教师不考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是不行的。首先,体育教师要和专业教师互相沟通,了解专业课教学内容、劳动特点,抓住体育教学与职业技术相关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的内容、课程配置形式、考核方式要抛开以往强调系统性、统一性、竞技性、规范性、纪律性的陈旧模式;其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征求专业教师对体育课教学的意见,以使教学有针对性、实效性。对特殊专业的课程,可自编教材,以求更好地搞好教学。
4、中职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首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体能、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中职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而且要渗入专业知识,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在教学目标上寻找突破口,展现体育的工具性作用,把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追求,转化成学习体育的动力,从而达成体育与专业的双成长。
关键词:职高体育 中长跑 训练方法
长期以来,中长跑教学都是职高体育教学耐力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达标、考核必测项目。中长跑对于培养学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促进体质改善、养成主动锻炼身体的习惯均有明显作用。但在实际教学时,中长跑教学项目形式简单枯燥、运动量较大,尤其是很多学生未能准确掌握中长跑技术,出现不良反应,加重了对中长跑训练的厌学、畏惧心理。由此,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中长跑练习的兴趣,科学组织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是当前职高体育教师应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对学生讲解中长跑的意义
中长跑运动在日产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锻炼方法。适当的中长跑训练,可增大心脏器官的体积,增厚心肌,保持人体的心血输出量处于较高水平,迟缓心博的速度,提高心搏的输出量,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通过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可以提高肺功能和肺容积,明显的优于没有参加长跑练习的同龄人,增强肺活量。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中长跑的训练中可以培养人坚忍不拔、勇于进取、勇敢顽强的优质品质,这种顽强的毅力和精神,对职高生今后的深造学习和社会工作均可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和坚韧的精神品质。
二、中长跑体育教学的基本步骤
第一,教师可根据学生体质、年龄、性别等,适当地就枯燥的教材内容进行包装设计,以便有效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室内理论课中可着重向学生讲解长跑的锻炼价值,如改善内脏器官机能、身体健美、增强体质等等。而要获取如此高的锻炼价值,学习者就应做到终年不断地长期练习,克服意志薄弱的缺陷,包括中长跑锻炼过程中存在的暂时性的肌肉酸疼或身体疲劳现象等。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幻灯片图表、模型或播放田径运动员比赛视频中的慢镜头或运动技术录像等,以增强中长跑技术要点讲解的实效性,包括技术动作规范等,尤其是对生理现象“极点”的成因、减轻及克服的办法要作翔实的讲解。
第二,在开展中长跑室外课教学前,教师应对学生体育成绩作检查性的测验,以保障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的科学性。按男生跑1500m、女生跑800m的标准进行测试。通过测验对学生体质、中长跑技术情况、内脏器官机能的强弱以及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个人意志品质等进行初步了解,以恰当掌握教学量度和强度。
第三,教师应就检测性测验时学生在技术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要求学生努力克服。譬如,呼吸方法不正确、跑动速度快慢不稳定或节奏感和速度感差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在中速跑练习中用嘴和鼻自然地同时呼吸,保持臂腿动作与呼吸的协调。而跑动时出现身体摇摆、重心起伏大等情况的学生,教师应安排其练习均速跑,把握好摆臂放松、控制呼吸节奏及前脚掌着地等基本要点,再通过变速跑、快跑使其领悟上体稍前倾、摆臂有力的技术要领,最后以放松跑彻底改正其技术错误。
第四,进行中长跑技术提高的专项练习。
三、展开趣味性体育训练,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除了让学生了解中长跑体育项目的训练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借此来调动学生参与中长跑训练的学习热情,充分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教学的理论课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解中长跑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让学生明晰体育项目的内容和达标标准。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融入体育训练。
1.变速跑练习
着重于调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负荷,使其速度的转换能力与意志品质得到有效改善。
(1)按成绩高低,将已测验的男女学生依次分为A、B、C、D四组,每组5人。可选用田径百米跑道作为训练场地,起跑线为起点,划出4条相距3m的平行线。依次在每条线上放置4个蓝球、足球、排球和跳绳,模仿接力跑的形式,由每组同学在该组线上捡取一球并运球绕场一周后放回原处。(2)同样,前面所分组的形式组依次于起点蹲踞式起跑,教师发出信号后学生即快速跑出,教师信号发出时应将篮球以地滚球的形式从起跑点向前用力推出,学生应在运动过程中拾取球并惯性慢跑30m后减速停下,余者类推。
2.节奏练习
此环节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两步或三步一吸、一呼的方法。学生在训练中应注意步幅均匀,摆臂自然,跑动有节奏,能把握好呼吸与跑步的配合。(1)安排成绩相仿的四五名学生并列起跑,保持运动节奏、步幅一致;(2)在运动过程中不要求跑步速度,但要求学生应以意念平抑情绪和意志,完成600米的中长跑任务,在跑动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心里默数进行练习。(3)可适当加入音乐伴奏,让学生练习中长跑,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伴奏音乐的选择上,可选用《黑头发飘起来》《运动员进行曲》或《亚洲雄风》等节奏明快的音乐。
此外,如变换环境练习等训练方法也能有效地转移学生注意力,以环境刺激缓解学生苦、累的感受,不失为中长跑体育项目学习的有效办法。
四、中长跑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体育教学包括中长跑教学应遵循科学原则,把握好锻炼的“量”、“度”。
1.全面发展的原则
中长跑教学中耐久跑训练的单调重复,显然无法满足职高中学生中长跑能力的提高要求。体育教学应使学生全面训练身体各器官,提高负荷能力,实现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有效改善。因此,中长跑训练应建立于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2.循序渐进原则
中长跑教学应从易到难、由简至繁,各种技术动作须坚持从小到大的原则适度安排训练强度。当然也不能一味迁就学生、踏步不前,在循序的同时做到渐进。
3.区别对待原则
中长跑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年龄、性别、体质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区别对待。训练内容及安排进度上也要做到因人而异,使所有学生都能承受练习强度,在中长跑练习中受益。
总体而言,在多年的中长跑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这样的情况:中长跑教学,必须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经常练习,使职高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枯燥单调的中长跑学习任务,实现体质改善、精神品质提升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小五,吴跃健.如何提高高校中长跑教学效果[J].田径,2008,(12).
[2]庞永洲.中学生中长跑学习兴趣的培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
体育老师个人总结1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除了要求老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本事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所以,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但能优化课堂结构,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引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资料和主要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课大部分是室外课,当学习一些技术动作时,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无味。如果能播放点适合学生口味的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创造一个简便和谐的环境,同学们就会觉得耳目一新,跟着节奏做动作,即使较长时间地练习某个动作,也会兴趣浓厚;又如在课堂上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中,来点节奏感比较强的迪斯科音乐,学生既体会了竞赛的激烈,又感受到了身心愉悦。一节紧张而又大强度的体育课接近尾声时,伴随着轻柔舒缓的乐曲练上一段优美的小舞蹈,不仅仅使学生全身紧张的精神也能得到休息,不仅仅学到了体育知识,并且陶冶了情操,使学生在欢快的心境中既锻炼了体魄,又受到美的熏陶。体育教学除了丰富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提高技术、技能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上室内课时我们播放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夺冠、国旗升旗时动入场竟的录像,看了以后,老师经过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明白仅有拼搏、努力才有提高,在此环境的感染下,同学们会热血沸腾,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引入,为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供给了更科学有效的方法,跨区域的协作教学研究成为可能,如不一样地域学生体质比较研究。
又如:应用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而开展的学生体质发展模式研究等。随着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必定会产生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种“刀耕火种式”的教育方式即将成为历史。广大体育老师要积极迎接挑战,改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克服畏难思想,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成为一名适应信息时代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体育老师。只要我们惊心设计、认真组织,就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开辟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体育老师个人总结2
体育工作是德育、智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促进良好的班风,提高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一期来自己的学科教学进行总结。
一、严抓课堂纪律,形成良好的习惯。
体育教学以室外教学活动为主,没有严的纪律就难了实施教学活动。期初定出的课堂常规,通过学生的努力基本达到如下要求。
1、穿运动服上课。
2、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集队,检查人数。
3、课间要按老师布置的练习内容进行活动。
4、没有老师的批准不得擅自离开练习区。
5、下课检查人数,清点器材。
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针对初一级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娱乐性的乒乓球、篮球、足球项目,竞技性的中长跑、跳远、跳高。通过以上项目的开展,使学生无论体育兴趣,技能方面都有大的提高,特别是乒乓球项目,人人喜爱,积极参与。由于课堂被队列、队列广播操、田径运动会的准备所占用时间较多,未能在篮球、足球方面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兴趣未能充分调动,达不到预期的设想;竞技性的项目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三、积极配合,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各项体育活动。
本期学校开展的队形队列广播操比赛,校运动会,课间操评比等,本人能积极组织和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组队|——训练——比赛,可喜的是学生对运动肝参与的热情较高,一天的运动会,学生都能沉浸在欢乐之中,有了好的开始,为明年的体艺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安全第一、严防事故的发生。
在本期的教学中,始终能按教学常规进行上课,通过在学生当中的多讲,严要求,使学习思想统一认识,安全高于一切,对有违反操作和隐患的及时教育,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未出现伤害事故。
五、认真总结,展望未来。
本期未能达到预期目的有如下:
1、广播操、队列未有质的变化。
2、足球、篮球学生的兴趣未能有效形成。
3、自觉锻炼未能体现。
下期计划首先在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课间操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进行约束自己,在出队,做操有质的转变。其次培养学生足球、篮球的运动兴趣,使足球、篮球、乒乓球运动在学生当中比翼齐飞,达到终身运动,终身受益。
体育老师个人总结3
今年在我系教育实习时间,我分到中学实习小组,并按要求进行了教育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实习,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为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提高了教学能力,熟练掌握了一些教学基本技能,并且向实习学校展示了我院体育系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实习学校领导、老师的一致肯定。下面就此次实习工作,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见习准备阶段(第1周)
我到达学校后,及时请任课教师介绍有关情况,了解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及相关的教学设施,并对我上课提出要求。在学校体育组的指导下,我研究讨论体育教材,跟原班听课学习,向老教师“取经”,了解教学进度和班级学生情况,修改整理自己的教案并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在试教前将教案交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带队指导教师批阅,获得同意后,在小组中作试讲,及时发现问题,确保顺利上好课。在这一点上我做了及时的调整,中学的班容量不均衡,有的班50多人,而我的班则80多人,这对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及时修改、调整教案和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大班量教学。同时,根据学校要求和实习教师的具体情况,我分配了班主任工作,深入班级工作,了解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
(二)实习阶段(第2—7周)
1、教学工作
见习结束后,我正式进行教学工作,实习课程大多数围绕跑、跳和球类(排球、篮球、足球)展开教学。中学体育课强调一些比较简单的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我实习面对的主要是高中生,他们活泼好动,教学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这个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寻求一条让他们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为人师的我,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刚从大学课堂学生角色进入中学课堂教师角色,会有意无意的把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带入中学课堂。并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及环境的不同致使中学的教学方法与大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开始并不适应,总是有意无意地习惯于大学老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练习的少,老师讲的很多,一节40分钟的课堂要讲一半多的时间,学生还没练习几次就下课了,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高,很多动作教完了,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当然,我们也建立了听课评课制度,相互之间听课评课,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在不断的实践中,我逐渐适应了中学的教学方法、模式,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实习将近尾声时,学校安排我们进行全校的公开课教学,在体育组以及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进行了公开课教学,获得了学校的肯定,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
2、课外体育工作
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我协助学校做好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工作。
(1)结合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我们实习组与学校每周开展球技交流赛,既增加实习老师与学校老师的交流沟通,又强化提高了双方的球技。此外,我们组织了学校和县委以及其他学校打球交流学习活动,在学校宣传教学工作和教学成果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2)在高二体育负责人受伤后,我积极负责了整个年级的早操和课间操工作。
(3)组织广播体操比赛。在高一组广播体操教学结束后,我负责组织了高一组的广播体操比赛。比赛前各班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了学生班级荣誉感,同时也体现实习老师深厚的专业功底。
(4)组织其他文体活动。在实习组的建议下,我们协助学校开展了“中学首届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推广校园普通话”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三)总结阶段(第8周)
(1)实习生做好总结:实习教学工作结束后,我及时检查自己在实习中的态度和表现、成绩及问题所在,提出努力的方向。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实习小组进行评议,整理出小组的书面总结和实习生的初步鉴定。
(2)实习学校的领导、体育组组长和任课教师对这次实习做总结。指出实习生的优、缺点,提供合理建议。并在实习鉴定上做了意见,肯定了这次实习取得的成绩。实习学校为我们实习组设庆功宴,双方互赠纪念品,组织学生欢送实习生。
(3)回校后系实习指导小组作总结报告,确定实习成绩。
二、主要收获
1、我系实习指导老师认真负责和积极指导实习工作。一方面认真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实习工作,结合实习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各实习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能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控制课堂气氛,教态自然大方,课堂气氛活跃。
3、熟悉班级工作,能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具有改革和创新意识。
4、绝大多数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比较重视,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能虚心请教、能按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教案,精心试讲,认真记听课笔记,大胆评议。工作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性,这一切赢得了实习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为我们体育系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经验和体会
通过这次教育实习,我们有以下的经验的体会:
1、领导重视是搞好教育实习的前提。
为加强对教育实习工作的领导,我系成立了教育实习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严格管理是搞好教育实习的基本要求。
实习期间,加强了监督、检查,指导老师赴各实习学校了解实习情况,掌握动态,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保证了教育实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指导教师是实习活动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对实习学生的教学活动、纪律考勤、成绩评定等都负有直接责任。一个实习小组教育实习搞得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责任心。我系选派了工作认真,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教授、硕士研究生)担任指导教师,他们对实习学生敢于严格要求和管理,受到实习学生的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这届教育实习,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较差,专业素质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生的普通话不过关,有的学生对教材体系、教材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不能从整体上理解知识结构及教法特点,不能按教育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还有的同学教案不过关,教案设计简单。
鉴于存在以上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加大改革的力度,认真总结教育实习工作,吸取教训,推广经验,弥补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以利培养合格的中学师资。我们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实施新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质量与培养目标、规格不相一致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适应中学体育教育新课程改革转变的要求。
2、逐步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使教育实习具有连贯性,切实提高实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