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常见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常见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时间:2024-04-16 16:0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常见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常见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手段;策略'

历史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的“设想”和教学的“计划”两部分合并而成。教学“设想”与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是一种形而上的“无中生有”的前期活动过程;教学“计划”则是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预先拟定实施方案和操作步骤,其中就包括了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它们和教学方法一样,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

一、教学手段

关于教学手段,一般“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目前,我们看到有的教育学著作把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合为一体。显然,教学方法中包含了对教学手段的应用,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学手段的支持,二者由此形成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等同。

历史课堂教学的手段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文字语言类,包括有声的语言、肢体语言和文字语言等;二是直观教具类,包括文物、模型、遗址、挂图、板书等;三是电化教育技术类,包括音响、幻灯、投影、录像、电影、电视和多媒体平台等。我们不主张以“传统”和“现代”对教学手段做分类,因为这样容易导致以“现代”排斥“传统”的观点。所以,教仪、教态和教学用语仍被作为师范技能训练的基本功。文字语言同样在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教科书、课件、板书等都使用了文字信息传递的手段。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板书和多媒体课件是两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两者的优劣具有互补性。例如,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与幻灯、模型等相比,有制作简单、操作便利、视觉美观和感染力强等特点。虽然板书不能呈现大量的信息,但如果设计好一个课时的板书,信息的概括性会比较强,并可以在一节课内逐步补充完整,有必要的话所有内容可以一直保留到课末,便于学生统观全部学习要点。此外,多媒体课件因为按照一定流程设计,灵活性就不如板书,在一些生成性因素出现后,板书可以适时作出反应,增加了历史教学的灵动性。我们应该看到,教学手段是围绕相应的教学方法实施的,而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有效学习目标服务的,两者应实行有机的结合。

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当前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它无论是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深入发展,还是对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变革,抑或是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策略具有多种特征。一是目标指向性,二是综合性,三是灵活性,四是可操作性。虽然,教学策略可以概括出几大基本特征,但要对其作出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通常“策略”一词泛指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因此,不少教师往往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混用。甚至至今,国内外专家也未能对教学策略做出公认的定义。到本世纪初,美国社会课教育专家威尔顿在修订《美国中小学社会课教学策略》一书的第七版时,对教学策略仍有各种不同的表述。

策略不仅用于教学方法、手段的选取,更为关键的作用是学习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采取不同的策略。众所周知,教学具有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的教学层次,就有达成教学目标的不同手段和方法,也会有相应的教学策略。显然,教学策略包括了一系列有计划地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具有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功能。可以这样认为,教学策略通常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手段的总和。

在教学策略的研究中,还有一个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就是对教学策略进行层次和类型的划分。比如威尔顿在书中,以课堂教学的中心做标准,将教学策略分为“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和教学策略”三个层面,此外按照教学阶段分作学习前学习过程中、学习后的策略,例如“前导性策略”、“主动学习策略”、“提问策略”及“后续性综合策略”等。这是一种按照教学管理的思路进行的分类。

实际上,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分类是非常困难的。从二十世纪70年代起,国外就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国内的学者也在90年代开始进行了探讨,但至今国内外学术界仍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学活动是一个变数极多的过程,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操作性等特征,它发挥的领域覆盖了教学前后,并随时在教学发生各种变化时发挥着应变的作用,自身也不断做出各种适应性的调整。相比之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基本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一般都有比较稳定的形态,所以分类会比较容易。在此,我们暂时采取一些专家以教学活动要素做标准的分类,将教学策略分为方法型、内容型、方式型和任务型四大类。我们对历史教学策略暂作这样的定义:历史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历史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对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采取的总体性操控措施。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美]大卫・A.威尔顿著.美国中小学社会课教学策略(第七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专业教学;高职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从事教学的一种方式,当前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由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在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而深受人们欢迎。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教师应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效地进行“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质量是广大高职研究者和实践者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专业教学特点分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规模扩展和内涵提升有机统一的基础上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主要呈现出七大转变:办学理念由封闭转向开放转变、评估指标系统由本科压缩型向高职特色型转变、师资引进与培养由学科型教师向双师型结构转变、教学内容由注重理论和学科体系向注重实践和就业能力转变、课程系统建设由稳定的学科课程向灵活的模块化课程转变、办学模式由学校办学向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转变、培养方式由单纯依赖课程教学向注重实习实训转变。

对于高职教育模式,目前世界上主要流行的有以下几种:北美CBE制、德国双元制、英国BTEC模式、澳大利亚TAFE等。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职业集群模块课程模式,当前在各高职院校主要推行行动导向课程模式。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教育模式,其教学要求都有别于我国研究型、学术型的传统本科院校教学。高职专业教学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从国外引入不少颇有特色的先进教学方法,特别是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项目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导向课程教学方法,对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单纯的技能传授方法产生了非常有益的影响。

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只专注于认知过程的弊端,遵照高职专业教学法框架,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进而形成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高职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高职专业教学的现状

现代化教学具有设备电子化,兼用形声呈现教学信息,能对教学内容作一定的变换处理,具有较强的教学时间与空间适应性。目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校中得到普遍应用,特别是“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在部分学校甚至实现了无粉尘教学。

当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职专业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要体现在教师课堂授课时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二是某些精品课程,将其课件或视频挂在网上进行空中网络教学。三是在教师进行备教改辅查的工作环节中,尽量运用现代化手段,如让学生上交电子文档作业并进行批改,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四是组建专业教学实验室,购买专业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教学等等。

(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高职专业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1.教学思想滞后于教学手段的改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效果大打折扣。从本质上来说,实验室、录音、幻灯、CAI系统等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能取代先进教学方法。由于观念局限,高职教育大多没有完全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存在教师将讲义转变为PPT、讲课时变照本宣科为照屏幕宣科,学生上课忙于记笔记的问题。没有教学方法的跟进,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变“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为“一堆机器、一个话筒、一块屏幕、一只鼠标”的教学。

2.教师被课件异化,失去了自我。现代化教学手段常常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跟着课件走的现象,不能结合学生上课时的即时表现更换课件,出现教师被课件异化的现象。

3.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使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主体相分离。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少了目光的对视、表情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更多表现为学生――机器――教师之间的关系,由于机器操作的限制,学生难以从教师那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审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容易出现教学过程中主导者与主体发生分离的现象。

4.教学节奏快、课堂信息量大,学生失去自我、忙于奔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加大了课堂教学信息容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由于教师的板书被PPT所取代,免去了教师板书之苦,这样就会出现教师讲课时课件切换速度较快,学生忙于记笔记,课堂上没有时间进行深入思考,更没有时间对某些知识进行质疑的现象。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这些中学阶段的“后进生”本来基础知识就薄弱,导致学生内容吃不消、步伐跟不上,严重失去了自我,增加了学习的困难,降低了学习兴趣,甚至出现“老师你讲你的课,我玩我的游戏”的状况。

三、高职专业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具体做法

(一)教学前的准备

1.精心选择或是校企合作编写行动导向的教材。当前大多数高职专业教材还是专业学科体系的,与高职教学要求以及教改趋势相冲突,选一本优秀的教材尤其必要。教师要认真思考、精心选取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材,特别是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相配套的教材。为了解决教材问题,部分高职院校与优秀企业合作编写教材的做法是值得学习与借鉴的。

2.建立数据库,多途径向学生提供信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困难较大,自主性不强,需要老师的不断指导与持续监督,需要教师指导、督促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若能借助开放式的数据库,师生共享资料,信息互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准备过程中将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相关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把实际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请进课堂。一方面,由于经费欠缺、交通不便、实训条件差、企业合作热情不高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要使所有学生经常性地进入实际工作场所中学习和实践,这对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而言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每个专业每个班的人数多则五六十人,少则二三十人,好几个班的学生同时集中进入一个工作场所中实践基本上是无法实施的,特别是对某些文科专业。

高职院校各专业教研室可以和企业深入合作,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让学生实时参加实践或者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摄影、现场摄像等将实际工作过程拍摄记录下来,编写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或是制作成教学课件,将实际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请进课堂,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来看,第二种方式更加实际可行。

(二)教学中的运用

1.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先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虽然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职教学中大有可为,但也需要教师解决好如下矛盾:一是课件演示与内容完整的矛盾;二是多媒体教室灯光控制的矛盾;三是教学过程太过僵化的矛盾;四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矛盾;五是课堂容量与学生注意力下降的矛盾。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校园网、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对所教内容进行公开、内化,把现代科学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到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的相关知识,以达到化远为近、化虚为实的效果。课堂上做到有声有色有影,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手段进行专业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第一阶段,即知识储备阶段,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起主导作用,更多的是用传统教学方法,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第二阶段,即知识应用分析阶段,教师起到指挥、协调作用,教师采用指导教学方法,可利用教学软件、电子系统等进行教学;在第三阶段,即独立组织项目阶段,教师起到协调与督导的作用,应尽量让同学们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想办法独立完成一定的项目。第一阶段,教师是主体,起主导作用;其他二个阶段,学生是主体,老师只起辅助作用。

(三)学生实训、实习中的运用

在学生进行实训、实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中心地位被学生取代,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更多地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在这一阶段除了可以进行现场指导外,还可以利用电话、QQ、MSN、网络、视频等来指导学生。

四、结论

运用计算机、网络等进行教学正取代传统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正日益得到大量应用。但手段不是方法,更不是目的。在高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研究与实践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进高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郭扬.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大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9,(5).

第3篇

摘 要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小学体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时间受到挤占、教学设施的实际使用率不高、教学内容虽全面但教学方法需创新、教学活动正常但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鉴于此,本文就有针对性的围绕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分析与探讨,并在探讨了基础上提出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设施利用率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丰富体育活动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解决方法与改革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学现状 对策分析 教学方法 创新

虽然新课程改革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教学组织、课程配备、师资配备及考核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改革,但处在新课程改革初期,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然而在小学教学体系中,体育课程在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学生自信心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因此发现并有效解决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常见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时间受到挤占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教育部门在进行体育教学工作检查时,几乎没有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不完整。从表面看,大家都严格遵守了教育教学规定,体育教学课时开足,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半数左右的学校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任由体育教学时间被其它科目挤占,尤其是一些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学师资,出现由语数等其它学科老师兼任体育教学工作的情况,这样一来更容易出现体育课被其它科目挤占的情况,即使在城市小学,在期中期末考试之前的复习阶段,体育教学时间也难逃被挤占的命运。

(二)教学设施的实际使用率不高,课外活动资源利用不足

现在的体育教学设备较素质教育实施之前来说,普遍有了较大改善。随着国家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投入的不断增大,小学的教学设施也相应的得到了更新与添置,然而虽然体育教学设备有了较大改善,但实际使用率却并不高。有些学校在添置了新的教学器材后,没有及时下发投入到教学中,而是束之高阁,使其被遗忘在保管室的角落里,而有的体育老师则为了能在教学过程中省事,不用或是很少使用教学器材,或只是在公开课、示范课上用来装点一下门面。当前,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因此,体育活动本身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素质教育的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体育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资源则没有充分发掘出来,尤其是在有潜力、有特长的学生培养方面,更是存在着严重不足。

(三)教学内容虽全面,但教学方法需创新

在小学体育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一般都能够完成教材规定内容的教学,也都可按照教材大纲完成教学任务,但在教学方法上却多年未变,创新力度明显不够。由于教学手段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目前老师们常用的教学手段,往往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最终导致教学收效甚微。

(四)教学活动正常,但作用发挥不明显

小学生一般对于有趣味性的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部分体育老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组织了一些趣味活动,如小组竞赛等,但是并没有做到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的有效相结合,以致体育课堂教学的作用发挥的不够明显。例如:有些小学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运用了竞争的手法,但是却并没有向更深层次发掘,在有效运动激励法方面缺乏深入的了解。也有的老师仅仅将趣味教学活动的组织当作教学形式中的点缀,因而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五)教学模式改革不足

体育教学改革是促进体育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动力之一,但由于部分教师长期满足于已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没有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不在教学改革方面下功夫,不去研究教改动态,不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终导致教学模式长期单调不变,与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常见问题的分析探讨及解决方案

(一)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时间

从教育部门到学校教研部门,都要加大对体育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督促力度,任何部门或任课老师,都不可擅自改变课时计划,不能以考试、复习等理由随意挤占体育课程时间。教育主管单位和学校要将教师的教学考核与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为严格执行体育教学计划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提高教学设施利用率,构建立体教学课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以下两种教学器材,一是与教材配套的各种体育器材,老师要尽可能多的去发掘其作用,不能因图省事而弃之不用。二是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可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快乐的学习环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光靠老师示范不能够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演示、将其定格、慢放、回放等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技术要领,增强教学收效。

除此之外,小学体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训练,也要对课堂教学适当的加以延伸,尽量实现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有机结合。在课外活动中,体育教师可将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分成体育活动小组,以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可以把喜欢足球运动的学生组织成足球队,教师可对其进行专门的辅导训练,以这样的方式把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延伸,满足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也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构建起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使用激励、竞争等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寻求突破。体育教师可将之前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趣味化,可将教学内容编排成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趣味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也可以将体育训练内容变为相关竞赛活动,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以训练内容作为比赛内容,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容易的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丰富体育活动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包括体育知识教学和体育技能教学,还要把思想教育的内容合理地渗透进去,一方面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以保证小学体育内容的全面性。

(五)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对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可以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快速有效地提升教学成效。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老师可通过教学内容的编排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做完示范动作后,可安排一部分学生分组代替老师为其它学生进行示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情景模式、故事情节等,使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的学习训练更加投入。在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方面,老师则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通过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一些体育方面、卫生保健方面、以及学生喜爱的体育明星等多方面的知识,使体育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虽然还存在着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对待,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勇于创新,并不断的对当前的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就能够为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夏峰.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6(04).

[2] 杨贵仁,刘国永,季克异.中小学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研究实验总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6(03).

[3] 王港,周彩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学校体育.2006(01).

第4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引导人学习以及鼓励人学习的最好指引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开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效果如何体现学生成绩如何提高,这些都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老师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多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导入教学,保持学生学习新鲜感和兴趣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情境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为教育教学创造了便利条件,如何正确采用合适的现代化手段进行英语教学是目前很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教学方法开拓了一大片广阔的空间,使英语教学方法更加具有生动性和新颖性,课堂互动以及学生的注意力也被大大提高起来,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合理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为课堂准备一些具有深度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这些条件真正地享受英语学习,热爱英语学习,让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能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好奇心去认识和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所以小学英语老师在备课的阶段中要充分注意将课堂讲解的课件与课程计划的内容进行沟通,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目的完成。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要切实注意学生的理解程度,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英语动画视频和电影,如迪斯尼出品的《狮子王》,学生在观赏动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欣赏电影的内容,了解一些动画背景知识,随着大草原动物的出现,以及各种美丽风景的出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让美式的标准英语发音灌入学生的脑海中,并通过一些英语课件作为辅助,让学生掌握一些动物的名称。

二、采用实物导入的方法进行实例教学

实物导入的方法是目前很多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采用实物导入的方法是实例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代表。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由于学生学习的英语较为简单,主要是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英语以及一些生活常识,所以采用实物教学法就比较得心应手了。例如,在学习“常见的水果”一课中,老师就可以将一些常见的水果带入课堂中,在课程中,通过老师手里的水果,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实物导入,耐心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这种水果的英文名称、读法、拼写。这就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去探索和学习水果的英语名称及拼写,通过问题的引入,让实物导入去激发大家的兴趣,是目前比较成功的教学手段。

三、歌曲和游戏导入法

优美的歌曲和轻松的旋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烘托课堂的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中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动听的歌曲对于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和好奇,而且歌曲能够很好地激发大部分小学生跳舞的乐趣,这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合理地采用一些英语歌曲和英文儿歌对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对于放松学生的学习心态,转化学生的学习动力都是显而易见的。同样的对于学生爱玩的天性要进行耐心的引导,通过游戏来引导学生学习也是一种效果比较良好的导入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年龄特点,制订一些合理的游戏,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将英语知识融入进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自发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并通过一些鼓励措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和自豪感,例如,“You can accomplish anything if you believe in it. ”“You are good!”“Great!”等等。

第5篇

[论文摘要]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目的使大学生提升审美期待、提高审美趣味、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审美感情、强化人文素质,实现目的最优化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现场观摩、实验实践、考试检验,以及问题式教学法、作业式教学法、话题教学法、综合方法论教学法、学术研究法。最有效教学手段有影视欣赏室、影视欣赏课件。

影视艺术教育是以电影、电视艺术品为教育媒介,面向普通观众和受教者,以区别于影视的制作教育而纳入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定位。影视艺术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方式,学校教育又分为大学影视艺术教育、中小学影视教育两个层次和培养影视艺术制作者(专业教育)、影视艺术欣赏者(普及教育)两个目标。

我国影视艺术教育历史发展形态和我国影视艺术发展形态基本吻合,目前的现状是:影视艺术教育的社会教育弱于学校影视艺术教育,而学校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大学影视艺术教育又弱于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大学影视艺术教育中的普及教育又弱于专业教育。针对这些急需解决的难题。重中之重是要构建好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对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以期实现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课程目标。

一、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和教学目标

对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首先要分析、明确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影视艺术中的教育,这主要是指影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一是通过影视艺术作品内容来进行教育。主要指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影视作为工业制作艺术、大众消费艺术,从创作到制作都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其中包含有成百上千个程序,包含有数百个职业和各种艺术门类。培养大学影视艺术制作者、创作者的影视艺术专业教育,要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强化教育的实践环节。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则承继了影视艺术专业教育的综合性,弱化了其实践性,并突出地显现出:既不同于娱乐性、游戏性,也不同于审美性的愉悦性;课程目标不重求深而重求广,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具有综合性;超越了所属“美育”学科范畴,成为“文化教育”学科,具有人文性由于其文本的经典性,体现出课程的经典性:和其他课程相比,更注重教育过程等特点。可以说,大学影视普及教育课程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它是愉悦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经典性和现代性的统一,是信息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教育课程。[1]

根据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基本特点,结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形势。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如下:使大学生在欣赏解读影视作品的同时。去了解、理解影视艺术的特性、影视语言的特性;在趣味盎然的影视作品观赏过程中,提升审美期待,提高审美趣味,丰富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激发审美感情。

要实现这个课程目标,教学改革是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方面。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

二、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的基本标准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的、由一整套教学方式组成的操作策略,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是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影响教师威信、师生关系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原因。它具有实践性、双向性、多样性、整体性、继承性的基本特点。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就应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经历、气质、性格、思维类型、审美情趣等的不同,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选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相符合,与教学对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对象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促进其健康向上的发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体现着教师的智慧,标志着其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

一般说来,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应具备如下条件:一是能否被接受者在理智方面、情感方面认同。二是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较好地体现出教学的民主性。三是克服了每种类型方法的局限性,在功能、效果、手段等方面呈现出经过优化组合后的综合性。四是高效果与高效率的统一。五是符合美的规律和原则,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注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具有审美价值。

教学手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为感知、理解、记忆知识创造条件的物质载体。它主要包括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和教学工具(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两大类载体。教育手段与人类文明的演绎历程亦步亦趋,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传统的面授到今天现代化技术投影[幻灯]、录音、录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的开放型、超时空教育,教学手段已经迈向现代化,处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共同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状态。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当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三、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有:(1)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万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学校教育的“大众法”。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教学、谈话式教学等促进双边活动。(2)现场观摩法。这种方法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由理性思维转向对感性形象的认识,也可以说由以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有:一是和属地的影视制作机构联合,酌情组织学生代表到拍摄现场观摩二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影视剧制作现场花絮的记录片。(3)实验实践法。这是由以教师为主体真正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有:一是根据课堂讲授内容,有选择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主要是节假日)拍摄DV剧;二是组织学生到影视拍摄基地参观考察三是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撰写影视鉴赏文章,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论文写作能力。(4)考试检验方法。这也是常见的传统的方法,主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采用平时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测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的综合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问题式教学法。强化求疑意识,注重知识的科学性。主要内容包括5个方面:教师课前将教学内容提升为问题把应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拿到问题后则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学习目的,教师根据问题类型、难易程度等决定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清晰、明了的总结,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实践证明,问题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建立,使学生能自主、充分和有效地学习。(2)作业式教学法。强化参与意识,实行师生互动,注重知识的深刻性。其做法是:教师将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通过师生双方协商,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就某部影视剧申报发言主题,然后,学生进行广泛的观赏。组织好书面分析材料,届时在课堂上作专题发言,课堂中60%以上的时间由学生主导。师生角色互补互换,学生报告,教师和学生点评,及时展开讨论,将学习引向深入。(3)话题教学法。强化创新意识,注重知识的建构性。“话题”指的是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等。具体做法是,先由教师主讲。然后提问,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谈见解,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如对当下影视界热点话题的讨论,比如影视制作的特技;港台影视和大陆影视以及其他地区华语影视作品之间的差异等等。(4)综合方法论教学法。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强化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其做法是,对于影视发展史中的现象和影视作品,运用多种角度和多种方法。如文化学、社会学、符号学和比较法、还原法等进行阐释。(5)学术研究法。由学习到实践,强化大学生知识学习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课外兴趣课题活动中,比如。影视剧欣赏写作,DV拍摄,撰写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论文,支持学生组合申报校、院级课题,甚至吸收学生参加本课程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省级的规划课题研究或教改课题等。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主要有:(1)影视欣赏室。这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教室。它的基本配备是:有一间能容纳一个大班的学生上课的专用室,有陈列橱窗,有投影仪、收录机、放像机、电视机、电脑,并配有相应的教学资料软件;影视欣赏室大体可归纳为几种类型:影视剧历史图片、资料展示室(复制的即可)影视音像及文字资料、教具陈列室;影视多媒体专用室等。影视欣赏室的出现对教学现代化的推进有着功不可抹的作用,特点是:它的整体环境能够给大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能够方便大学生对影视艺术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它最大的效能,不仅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能利用,中文专业的文学课、历史专业的文献课,甚至思想政治课等都可以利用,既能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场所,也能成为本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影视欣赏课件。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课件是从教学活动出发,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能够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它能把课程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用软件的方式实现出来,但缺失了很多课程的内涵。现在常用的影视欣赏课件有多媒体影视欣赏课件和网络影视欣赏课件:多媒体影视欣赏课件是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是一种运用课件制作软件制作的可以在电脑上演示的能配上一些图像、声音、动画等,它可以在电脑上操作,图文并茂,既生动又形象,又可以免去上课时的粉笔书写的麻烦;网络影视欣赏课件,就是应用于网络环境的课件,主要通过网络表现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等。此外,现在不少电视台的影视艺术专题、专栏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影视同期声”等,可以作为特殊的影视欣赏课件,复制下来,供大学生学习用,这种课件可称之谓“影视欣赏电视课件”。

第6篇

【关键词】单片机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Abstract:“Principle of single?鄄chip microcomputer and peripheral circuit” is class specialized curriculum system of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t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nalysis problem solving, and hands?鄄on ability, improve students?蒺 ability in practical research, etc., all have important status and role of cannot be ignored. Characteristics of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ingle?鄄chip microcomputer and peripheral circuit, and emphasizes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ory, in view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eaching method of practice teaching aspect and so on som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Key words: Single?鄄Chip Microcomputer; The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47-01

引言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是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具有体积小、控制功能强、功耗低、环境适应能力强、扩展灵活和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科研、教育、电力、通信、物流和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1-2]。新疆塔里木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开设了《单片机原理与电路》课程。通过《单片机原理与电路》的课程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实践和探索。

1.教学内容

《单片机原理与电路》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属于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分析》。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电路原理和数字逻辑的基础上,学习单片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及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系统的实验实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积累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3-4]。

《单片机原理与电路》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编程方法,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模块的应用,单片机系统扩展和常用接口应用技术等。难点在于汇编语言编程方法,基于单片机的应用系统的总体设计。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按给定的要求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小型应用系统。

2.教学方法

2.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诱发学生去发现、领会知识的规律性,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定时/计数器这部分内容时,对于长时间的定时编程问题是有一个难点,而定时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是最普遍的,讲述时可以从最常见的指针式钟表出发,引导学生找出使用有限刻度的表盘实现长时间计时的方法,从而想到虽然单片机一次定时时间短,但是多次短时间定时的累计就能实现长定时。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在老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己找到了长时间定时编程问题的思路,不但过程充满乐趣,难点自然化解,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对该问题的解法印象深刻、理解透彻、不易忘记,还能在实际工作中延伸应用到解决其他问题中去。

2.2“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合适的案例讲解,给学生感性认识,避免课堂教学的照本宣科。案例中包含知识的应用对象、实际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法和知识的综合应用等多方面内容。通过一个精心选择的案例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紧密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式”教学尤其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例如,在讲解系统扩展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讲为什么要进行系统扩展,可以通过一个温度数据采集装置的实例说明需要应用哪些资源,单片机集成了什么,还需要扩展什么。不但交代了知识的应用场合,还提出了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讲练结合式”教学

“讲练结合式”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边讲边做,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讲解十进制调整指令,单在黑板上举例讲解学生难以理解。若在实验室中,讲解完毕,学生可以立即在计算机上通过仿真软件运行一个小例子,通过结果就会有“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其他还有“提问式”教学方法、“辩论式”教学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从课程内容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做到教无定法,随机应变,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4“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模拟工作现场,集中时间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能在实做过程中熟练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单片机课程在期末安排一周的实训,实训项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配合全过程考核,不但能提高实践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手段。教师积极编制多媒体电子教案,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图文并茂、能动画效果展示的有点,提供更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料。学生普遍反映使用多媒体上课内容丰富、充满乐趣。

实验室配备专业的网络教学软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演示、操作指导、收发作业等,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开设教学网站,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包括电子教案、教学录像、习题讲解、设计案例等,及时维护更新,保证网络畅通。通过网络还能提供有趣的制作资料供学生下载,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兴趣自主学习,丰富了教学手段[5]。

4.结语

通过对《单片机原理与电路》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大多数学生均能够很好的掌握《单片机原理与电路》基本理论和操作,并进行应用开发。

参考文献:

[1]郭文川. 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01)

[2]殷存举. 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科技资讯. 2011(05)

[3]石明江,顾亚雄,张禾.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1(06)

[4]刘凤,王洪涛,,戴俊义,李军.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20)

[5]曾燕,贾振国. Proteus仿真技术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第7篇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 衔接 教学方法

“中小学衔接”,顾名思义,就是指小学和中学两个学习阶段的相互连接。Anchalee Chayanuvant(1996)指出中小学英语衔接既包括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衔接,又包括教学情景、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目的是使中学英语教育与小学英语教育构建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防止脱节,使英语教育活动能够自然、顺畅、科学有效地进行[1]。中小学英语衔接本身是一个较为宏观的课题,为了言之有物,笔者选取课堂教学方法作为切入点探讨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以期能够给英语教师带来一定启示。

一、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差异分析

研究中小学英语衔接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弄清楚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差异。只有在搞清楚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差异的前提下,于差异中找联系、探讨教学方法才具有意义。根据笔者对“苏教版”下[2]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的调研,发现两者存在以下不同。

1.教学目的不同

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初中则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英语基础扩展和延伸的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初中英语则开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

2.教学要求不同

由于教学目的不同,中小学英语教学在要求上也就存在差异。小学英语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会说一些简单的口语交际用语,能够字迹工整、规范地书写简单的单词,对于英语学习,激发兴趣即可;而初中英语对学生的语法、词汇量、听说读写能力有更高要求,一般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看图说话、写作及情景表演等。

3.教学手段不同

小学英语教学一般以教师为主,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英语游戏、情景模拟、讲故事、学唱英语歌等,还会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及动画视频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而初中英语教学则更多呈现出“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游戏性的教学手段减少,任务性的要求(比如语法、词汇)比例相应增大,对学生自主学习、复习的要求有所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还会在语言教学中更多地融入文化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等。

二、中小学英语衔接中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课堂教学方法对中小学英语衔接具有重要影响,结合前文中小学英语衔接中课堂教学差异的分析,笔者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注重中小学英语衔接中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1.注重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衔接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具备简单的听、说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进入初中阶段,学生除了要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提高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因此,在目标上树立循序渐进的意识,帮助初一新生在短时间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此外,教材编排、教学大纲设计要做到具有连贯性。为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大纲设计,掌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尽力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苏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2.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衔接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玩、好动,敢于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经常采用游戏、歌曲、歌谣和故事等形式教学英语。比如,教师课上一般通过教具(卡片、实物等)和多媒体设施,让学生直观观察并学习一些常见的单词、词汇和简单句型。中学英语教学受课程量的影响,娱乐性会降低,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中学老师往往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做题的能力,忽略了课堂教学方法的过渡。为了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中学英语教师应部分保留小学课堂的活跃气氛,适当继续把游戏、唱歌、故事等活动引入课堂,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消除学生害羞、胆小、不自信的心理,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高。

3.注重中小学英语教师交流机制的构建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主要任务落在中学教师的身上,因此,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搞好衔接,了解小学英语教法,经常去小学听课,或通过教研活动等形式,相互学习并交流英语教学思想。主管教育部门可以尝试建立中小学教师交流机制,注重小学五、六年级英语老师和初一英语老师的交流,小学老师可以向中学老师反映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现象;中学教师也可以向小学老师反馈学生进入中学在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小学教师可以根据中学教师的反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改进;中学老师亦可以针对小学老师的反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适当传承。通过这种交流机制的构建,让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在课堂教学上首先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三、结语

小学和中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和中学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手段等不同,使得中小学英语衔接存在一定问题,笔者提出注重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衔接、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衔接和尝试构建中小学教师交流机制等措施,以期对解决问题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要】本文研究了如何结合技工学校《机械制图》这门技术基础课的特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则,同时采用“四段式”及“四化”的传统教学手段,将教与学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将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走出创造性教学的一条新路子。

【关键词】四段式教学法 适时 适度 适当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不少新技术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中,如投影仪、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它们以其新颖、直观、动态的形式冲击着传统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机械制图》教学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我在授课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要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同时,一定要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有能力读图、识图、简单绘图的技术人才。

1.从技工学校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认知能力出发,备好合理教案。这是传统“四段式”教学法的第一步,备课时就要通篇设计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然后一一设计,用学生的思维回答每个问题,找出学生最能接受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虽不同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掌握平面作图方法、投影原理等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没有这些知识作铺垫,即使有再先进的条件,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

例如:在讲授投影性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先用幻灯提供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两种形式的图,同时,借助于幻灯本身即为投影中心,让学生充分观察,得到感性认识。这是“四段式”教学法的第一阶段――直观演示,引入新课。进而再播放录像,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获得理性知识。如果一开始就采用多媒体、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论放出多么动感的镜头,都不可能达到上述效果。再如:在讲述三视图投影规律时,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建立,我们就要首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先用自制的活动直角坐标系及实体模型来进行演示,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产生兴趣,与随后重点讲授相配合。它们相互映证和充实,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教室做为三投影面体系,把黑板作为V面,把地面作为H面,把学生方位的右墙作为W面。将简易的模型放在手上,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综合分析模型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方位关系等等,然后利用flas将三投影面体系展开摊平,进一步研究其投影特性,此时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从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的演变过程,要求学生每人手上拿一个简易的模型,如笔(作线)、三角板(作面)、橡皮泥(作体)、书(作三投影面体系),通过仔细的观察比较,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适时性原则,掌握火候运用多种媒体,则能改善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过早使用则欲速而不达,过迟则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从而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能成为装饰。

2.从教学对象出发,我们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还要坚持适度性原则。这一原则在“四段式”教学的第二阶段尤为重要,第二阶段为重点讲授阶段。本阶段是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接受力、注意力、理解力。讲授中不能平均用力,而是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讲清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利于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如对“螺纹紧固件”一课我曾经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由于同学们对于常见的三种螺纹紧固件的工艺过程不太了解,再加上模型不能充分表达连接件的内部结构,即使教者讲得很认真,但学生听起来很吃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这种典型的传统“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教者未能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第二种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工艺过程,对立体图进行透视、旋转、剖切,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同步讲解其工艺过程和画法中的注意事项,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一节课下来,倒是教者轻松,听者愉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课堂测试时有相当部分学生只了解工艺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可见,完全依赖多媒体,教者指指点点,学生可望而不可做。整个课堂仍然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过度运用多媒体,未能注重学生绘制技能的培养。第三种方法是对前两者进行结合,教者围绕教学目的正确引导学生,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潜力。先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工艺过程,由多媒体给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连接图。师生似乎在共同享受着安装机器的一种乐趣。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flas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归纳小结时,参照模型师生共同总结其工艺过程,利用课件让学生重点比较三者规定画法的异同,力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螺栓、螺柱、螺钉三种规定画法。实践证明,着眼于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结合传统教学方法,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3.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从学科特点出发,还必须坚持适当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图形式、搞花架子,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效果就不是画龙点晴,而是画蛇添足。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图像型与实物型组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先让学生按三视图尺寸自制的橡皮泥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CAI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有线,哪儿无线?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恰当运用,则教者成为课件制作者和操纵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者成为课件的参观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淡化直观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4.在教学的最后两个环节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四段式”教学法的第三个阶段进入小结练习阶段,在重点讲授之后,基本上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这时教者根据各个阶段内容不同,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结来浓缩教学内容,指明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在此,也可适当运用录像对重点内容进行回放,借此,对学生思维进行整理,使杂乱零散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成珠”“连串”理顺层次,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完整的知识。利于学生信息归档储存、便于知识的迁移运用,并转化为能力。再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题,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同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四段式”教学法的第四个阶段为知识储备阶段。利用课上最后几分钟。由教师对下一课时所涉及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阐述,此时,最好用设问的形式,同时,还可适当播放一些与下节课内容有关的生动画面。这样,让学生心中有一些疑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新课时才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主动权,体现学生“主体”性,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结语: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其优越性,但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保持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保证多媒体播放进程与学生思维进程的一致性。为此,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相辅相成,严格按照“四段式”教学法进行,缺一不可,让师生的互动充分渗透到每一个环节,渗透到现代化教学中,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落到实处。

第9篇

一、如何才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首先,要多学。只有多学,才能学问高深,才能适应重点中学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只有多学,才能对所教授的教材内容驾轻就熟。由乡镇中学,普通中学,中等师范教师过渡为重点中学教师,因以前教学目标、任务的不同,我们必须清楚自身学历,教学能力与经验的不足。

其次,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才有可能逐渐进入“重点”的境界,才能逐渐胜任重点中学的教学,不过现在很多教师已经走过了这一步。

多学,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不断学习与教学相关的各种技能。

人们常说:“教师不一定是专家,但要成为杂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教师广学多学,多才多艺,成为“多面手”。我们不要求化学教师是演讲艺术家,但课堂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有点“耳暂明”的感染力,口齿清晰,发音准确,语言通畅等;我们不要求教师个个都是电脑专家,但常用的课件、多媒体设备、音视频技术手段还是要能得心应手。如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当然你就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朱自清先生在教学中,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写作特长,经常给学生写范文,从而引导一大批青年走上了文学道路。教学有法,就是要遵循教学规律。教无定法,是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只有创新才能有新意,才能与众不同,才能显示教学个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创新的过程,就是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过程。如同学习书法,老师常有一句话叫做“先人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自觉融入由多学所积淀形成的自我的个性与风格,最终实现个生化教学风格的形成。

常见的教学风格有:

理智型教学风格――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情感型教学风格――情绪饱满,充满激情;

幽默型教学风格――机智诙谐,妙语连珠;

技巧型教学风格――教法技巧,运用自如;

自然型教学风格――亲切自然,朴实无华;

……

个性教学就是要培养人的这种独特社会性。因此,个性教学应该是以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人的教学组织结构,它涵盖了教学的各个方面,是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变革。所以,无论哪种个性化教学风格,都应该有如下几点内涵为前提:

第一,教学的目的是发掘个性潜能优势,使每个学生建构完善并实现自我。

第二,课程具有综合性和选择性,现在建立课程的选修制度就是适应学生主体多样性的需要。

第三,学习的评价是即时性和诊断性的,教师不把评价视为终结性、结果性的检测手段。

第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个性化,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五,教师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爱好,尊重个性,并提供与每一个学生相适应的有效学习机会。

个性教学也就是适应性教学。分化教学和全纳性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说,个性教学要求教学安排适应有个别差异的环境条件,创设相应的情境。从教学目标来说,个性教学要求教师尊重不同学生的禀赋水平,支持所有学生的成长,为全体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教学过程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个体成功的过程,则是全纳性教学。

二、教学个性是如何显示出来的

一是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的授课内容应该自己精心设计和选择,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要超出教材的范围。教材只应作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或指导性用书,教师要学会跳出教材用教材,要具有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既要活用教材又要拓展教材,根据各方面的因素去剪辑教材,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创造。在授课时可选择部分经典内容给学生介绍。讲授的大部分内容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选择,每学期都应该写出新的教学讲义。教学内容要能及时反映本学科的重大进展和最新成果,同时又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和正确引导性,教师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引向本学科发展的前沿。

二是看教师对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不应该由学校统一规定,教师有权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把其他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不能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粉笔和嘴巴,就认为他的教学手段落后。各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实际进行选择,我们强调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手段,反对任何教学内容都单纯的用一种教学手段,我们的施教手段,包括教学方法要跟得上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还要跟得上中考、高题的设计理念。应该重视个性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根据班级中各个层面学生的需要,实现多样化的统一。

三是看教师对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师在授课形式上应该有高度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教师要学会跳出模式用模式,要具有活用教学模式的能力,要学会因材施教,在授课形式上可以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教师,对学生课堂上表达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形式。在教学中,一般以一种方法为主导,融合进多种方法,在讲授中有学生的辩论,有阅读,有思考,有操作,有总结,形成一种优化组合的教学结构,适合教材,适合学生,适合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个性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系统中形成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以独特的方式有机结合,而使个体具有的社会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基本内核,是使一个人与其它人区别开来的特性。

第10篇

[关键词] 临床常见病; 局部解剖学; 传统教学法;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 R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9-76-02

局部解剖学[1]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是构架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好局部解剖学,有利于今后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工作,学生学好该学科除了自身因素外,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目前传统教学法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要求,教师如何选择寻找适合自身新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目前大多数教师有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近10年通过教学工作总结的结合“临床常见病”逆向传授局部解剖学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主要是将“临床常见病”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应用到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此以“临床常见病”逆向传授局部解剖学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试验对照,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归纳总结。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6~2007级临床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学习局部解剖学的应届学生。

1.2 方法

随机抽定两届各两个班级(2006级7班、11班和2007级3班、13班),每个班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由具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采用以“临床常见病”逆向传授局部解剖学的方法授课,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法授课。试验中要求各组的尸体标本均为两具,标本完整、无腐烂和变异性小;器械数量保证好用、充足;学生人数平均分配且每组20人以上,根据人数进行分组、分工,每次试验主刀者两人,助手2~3人,指导者2~3人;提前布置学生查阅下堂课相关的“临床常见病”,然后下堂课随机提问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最后分析考核成绩。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成绩的比较

除2007级3班试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其他试验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

2006级试验组与临床其他班级之间比较,试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级成绩的平均值(P0.05)。见表2。

3 讨论

局部解剖学作为一门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应用传统思路传授书本知识已不能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随着临床技术与手段的不断更新,变换教学手段及模式。传统教学法是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向学生灌注知识的教学方法,俗称“填鸭式”教学。其主要有以下弊端:(1)与教学目标脱节;(2)制约教师知识更新;(3)限制学生主动性发挥;(4)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如果教师的授课一直是单向灌输和说教,缺乏艺术性和互动性,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改变这种弊大于利的教学方法。本文研究的教学法正是当前教学改革所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学科教学中的接受性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对教育有过这样的阐述:“没有自我参与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课堂是最应该具有生命力的地方,而该方法提供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面向临床实践、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发现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主导地位,就需要学生完全渗透于新的教学法中,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同时使学生学会对临床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成绩除了2007级3班外,均高于其他对照组,这说明该方法具有可适用性,但也有其不足,比如丰富教师的临床实践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有待今后在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是当前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什么方法适合于教学,需要教学工作者自身去探索,希望最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彭裕文,刘树伟,李瑞锡,等. 局部解剖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

第11篇

一、实验教学方法

(一)教师主导下的启发式教学法

实验教学时,注重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及融合。利用典型案例设计与讨论,发散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分析并解决问题。如利用高端设备“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模拟各病例情境,学生扮演其中角色,处置病例,针对病例当中常见问题,给出护理方案,分工模拟实施,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摸索,提升团队协作及综合应对的能力。

(二)学生主体下的反思式教学法

实验实训课教学时,教师重在发散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事物,同时反思问题。如,护理技能教学在多阶段训练学习中使用教师规范化讲解演示-学生练习?C教师纠错等,特征是以教师讲解为前提,学生多次进行体验训练在训练当中纠正错误总结反思,形成对技能的掌握。此种方法成效稳固,技能把握比较牢靠。

(三)个性教育特征下的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切实满足学生不同个性需求。学生结合自身兴趣,根据学科专业网站与精品课程,建立各主题的兴趣小组。如,在人际沟通训练上,学生遵照自身意愿,设计临床护患沟通各种类型的沟通方案,同时在不同阶段优先执行,期末将报告呈递上去。在整体训练当中,教师提供及时的引导。经过个性化的训练,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好地自我控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综合立体式的教学模式

采用综合立体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如,实验室操作结合观察、实习,全方位锻炼及提高学生知识及技能。实验教学手段与技术把当前资源和自身特诊结合到一块,自主研发,配合择优引进致力于构建良好的的实验教学环境。

二、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方法的问题点

为让此次研究更具典型性,采用了网络调查法与问卷访谈法共两种方法,抽掉对象选取10各省份15个中职,样本选取范围跨度大,包括华北、华东、华南等,从选取的样本来看,样本数量的分布较为均匀[3]。一般是运用网络调查,同时辅助使用问卷访谈,将调查问卷发放给每个受调院校,对调查内容而言,它通常包括护理实验教学方法当中选取的组织与教学的手段等。

(一)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手段单调,灵活性匮乏

教学形式单调,有本次受调对象看,护理实验教学的执行往往运用以前的方法,具有非常少的院校运用了新型的教学手段;一般使用超过5种的实验教学方法的院校所占比重为21.43%,常用3~4种实验教学方法的院校占50%,常用1~2种实验教学方法、3~4种实验教学方法、5种以上实验教学方法院所占比重以此为28.57%、50%、21.43%[4]。从整体状况看,护理教学方法往往是4种以下的传统方法,教学方法落后,实验教学法的创新性不足,而以往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学进行示范此种方式以规范性为准,突出学生对课堂的牢固把握及教师遵照标准化的操作过程,是得学生学习不够积极,学生无法转化已经学到的知识,更无从谈及应用到实践中,这不利学生对良好技能的把握,也不能让他们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如,在护理实验当中,外伤出血急救技术内容,一定要遵照教材当中规范,无法满足紧急状态下的需求,无论是出血的部位,还是出血的各种表现等全部因为诸多因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这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做出应变,评判病情,并不是依照标准进行操作。

(二)中职护理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合理性不足

护理实验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存在不足,实验教学组织一般是设计及部署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学任务、实验方式等,??验教学组织方法合理性与学生实验学习效果有一定关联,且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十分精密度 关系[6]。审视此次调查不能发现,实验教学85.7%运用了分组;而达到配备要求的每组为12~15人,换言之,遵照实验内容,把学生分成小组,同时提供于此相关的实验设备、场所与小组指导教师,这个比重达到42.86%;符合每组小于12人要求的比重为14.29%,符合每组15人以上配备要求的比重为42.86%。从中不难看出,在组织及管理上,护理实验教学很大程度上因为实验条件及师资的束缚,使得实验课程的开设无论是在时间分配上,还是在学生分组上、组织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等,均缺少合理性,实验课管理不够灵活,许多学校仅能使用固定分组法,各小组学生成员无论是成员、设备,还是上课时间及指导教师均是固定的,小组依照次序轮番上课勉强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果是面对复合实验与大型实验,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灵活设计实验,实验时间分配不灵活[7]。

(三)中职护理实验缺少创新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护理实验教学中,教学往往是教师示、学生模仿、反复训练等。医疗技术逐步完善,社会要求护理达到更高的标准条件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产生了众多问题。调查及分析“护理实验教学方法选择”不难看出,许多院校在护理实验教学当中一般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中,案例法、录像法、反复训练法、示教法、模仿法所占比重分别是85.71%、71.43%、64.29%、100%、100%,护理实验教学建设缺少创新性[8]。从中不难看到,创新教学方法存在极大的不足,仅有部分教学单位选取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一些方法进行教学。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问题是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及创造性、不够灵活等。教学方法因为单一性与常态化的存在达不到社会所需的护理教学,学生机械记忆信息,盲目模仿信息,导致学习不积极主动且不利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护理实验教学需要运用不同的新教学手段,获得非常不错的教学成效[9]。

三、就业能力导向下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方法

(一)运用多元性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及促使他们个性成长

护理实验教学方法,考虑到学生个性特征,遵照一致的保准,并不易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通过多元教学手段的使用,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教师示范及学生参与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基本护理操作,如入院和出院 、舒适与卧位、患者的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呼吸运动的调节、给氧方法等的基础护理处置,要求教师严格遵照规范进行操作,接着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模拟实验与角色扮演等,锻炼学生操作技能,如,学生可以处置紧急状况磨炼他们的心理,促使积极心态的养成;针对不易操作的实验,需要教师亲自演示,让学生多进行模拟训练,师生一同参与其中,突出操作方法,让操作过程更为详细;使接受知识不快的学生运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实施辅导及锻炼,让全部学生熟练掌握此种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0]。承载培养学生的使命,各种实验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试验内容,依照实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便于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养成,这对学生的成长及成才是十分有益的[11]。

(二)创造有效的中职护理实验条件,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

创造合理有效的实验条件,得到充足的资源支持,为实验室建设提供资金协助,使之满足实验课程设置的要求,对有关实验设备进行升级及优化,提供充沛的实验材料,提供充足的药品供应,推进实验课程稳定实施。积极与上级部门进行联系,组建项目,通过各种渠道营造条件,在组织课题研究之下,积极参与到实验室构建当中,其中包括的内容有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与护理课程建设等,与医疗行业与机构进行沟通与合作。项目的研究通过资金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且引导完善实验教学形式,给予有效的建议。

创造合理有效的实验条件,提供有效的条件保障,完善实验教学组织方式,学院和实验指导教师在进行护理实验时,结合实验室复杂程度与相关要求等,保障有指导教师的参与,且有实验管理人员的配合。流程简单与便于开展的实验,要求实验小组将一部分学生添加其中,如铺床、头发护理等不会消耗太多的实验资源,多次进行操作;结合特殊的手术与比较难的健康评估等一些操作,对护理实验提出的要求非常高,使实验小组人数最大限度减少,适当添加实验管理师生人数。考虑到具体需求,划分男生与女生,进行实验,如,妇科、产科护理;针对专业基础有差别的学生,进行分类,开展相应的实验,针对底子弱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做实验的机会,适当延长实验时间,对底子比较好的学生,让他们从事实验管理,与底子差的学生结成帮扶,完成实验等。在实验管理过程中,将各种教学方式组合在一起,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变革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方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及综合素质

护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之前教学方式中可取之处,积极摸索新的教学手段及路径,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彼此相互互动。如,在对注射操作、吸氧等一些方法进行介绍时,一般运用以往的示范方法,重在给学生演示具体的程序;对要求较高综合性的实验,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结合事先预定的实验主题,分配好师生间不同的任务,结合需求,划分为具体的小组,严格遵照其中的角色,对各个环节实施模拟,如入院、体检、评估等;彼此互换角色进行锻炼;结合不同小组及不同参与人员等的评估标准,从整体上进行打分,以小组探讨的形式进行总结及评估。此种教学手段体现了针对性的特征,使学生主动参与护理实验教学,自觉主动,深入感知自身角色,形成对自己职业的认知,磨炼了学生思维,

磨炼了他们操作技能,让学生具备了探索精神,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12]。需结合教学具体状况,摸索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护理实验教师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契合学院及学生自身实际的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自觉从优秀行业汲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切合自身实际的途径,如,采用卡片法,记下学生实验当中出现的错误问题,参与知识竞赛,从中获得知识与经验,经过改革之后,生成相关教学方法,运用问题导入方法中的一些有用成本,应用到护理实验教学当中,运用地理指导方法与地理发现方法,为护理实验教学提供服务,游戏教学法与讨论式教学法通过摸索,逐步被用于护理实验的教学中,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改善了教学品质[13]。

第12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教学改革;教学目的;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017-02

studyonteachingreformoflandscapeplantprotection

yang jin-hong

(department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inkuitun campus,yili normal university,kuitun xingjiang 833200)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rainning characterisics of landscape plant protection,and disscused the content,teaching mothod,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vid experence for the course.

key wordslandscape plant protection;teaching reform;teaching objectives;trainning characteristic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园林植物保护是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其实践性强,如何做好这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从该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熟悉课程特点,明确教学目的

园林植物保护作为研究园林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一门学科,其特点一是实践性。该课程最终目的是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化相关专业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能力,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1]。二是综合性。整个课程包含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虫害,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苗圃、花圃和草坪杂草的防除以及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技术等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有动态描述,又有静态分析,其知识面广,容量大,综合性强。

在明晰学科特点的同时,还要明确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应该围绕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2]。一方面,根据能力的要求组织知识传授,另一方面,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通过传授知识来影响能力的形成,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能解决园林绿化管护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结合生产实践,改进教学内容

结合当地园林生产实际,通过合理的取舍、补充、简化、重组等改革教学内容,体现出该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使教材乡土化、实用化,是做好该课程改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园林生产状况,删繁就简,提炼教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园林生产水平各异,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病虫害种类、危害状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材的把握上,要求做到重点突出、特色分明,为此,删去教材中与实际无关以及生产上不常见的病虫种类,增加了病害和虫害的识别、危害特点、防治措施,以及最新园林植物保护研究动态、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补充近几年在新疆地区园林中出现的一些病虫,如春尺蠖、双条杉天牛等,教学重点放在病虫害的识别及病虫害防治等实际问题上[3]。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突出地方性,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根据行业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充实教学内容。高职园林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流向是生产第一线,大部分学生直接从事园林植物养护工作,而目前的园林花卉及园林绿化树种中病虫危害较严重。针对这一现状,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倡用基本理论阐明及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利用实习及假日时间,鼓励督促学生走出校门,到附近的花圃、苗圃参加生产实践,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师生讨论和病虫鉴定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反馈于教学内容之中。这不仅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

园林植物保护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因此,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变革,学生对实验教学过程的兴趣普遍增强。课程改革中改变过去病虫害防治课“重理论轻技能”的作法,强调人人会动手、个个会操作。要求学生不但了解病虫特性,知道怎样防治,更要会实际操作[4]。教师则不仅要讲给学生听,还要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对病害防治、药液配制、药械器具使用等都要亲自动手操作,做到熟练掌握,确保学得会、用得上,严格考核,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日后工作能力,因此,必须严格检查学生每次实验实习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确保人人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实践表明,学用结合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校园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伊犁师范学院定点实训单位苗圃站栽培花卉林木种类多,常有许多病虫害发生,因此,病虫害防治课教学中安排学生定点观察该地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病虫的危害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并配合绿化人员进行实际防治,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例如在病害防治中,组织学生进行树干涂白、喷洒石硫合剂,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教学手段革新的主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教学手段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当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在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应当注意克服速度太快、信息量太大的缺点,同时还应注意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5]。多媒体教学不应当只是书本内容的电子化,有的教师几乎将讲稿中全部内容复制到课件中,造成课件主次不清、繁简不当、重点不突出,学生往往对课件中堆积的大段文字不知所措,难以搞清课件的重点和难点,导致学生精力逐渐分散,听课乏味。因此,多媒体课件应当做到图文并茂、音色俱全、动静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应当适当保留,例如黑板讲解,有利于给学生思考和理解消化的时间。

此外,采用现场教学方法不但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可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教学时,尽管用挂图、多媒体讲解,但许多学生对病害特征仍掌握不够、分辨不清。采用现场教学则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解叶部病害时,带学生在市区现场观察月季白粉病、小檗白粉病、月季黑斑病等的病害症状,让学生印象深刻。同时让学生留意发病时间,讲解发病规律,独立设计防治方案,既有效讲解了课程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