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6 16:0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地持续、高速的发展,城市交通建设与交通管理控制水平也随之蓬勃发展和空前提高。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运输量和机动车辆持续增长,交通设备、产品的科技含量及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弱点也相对明显,由此造成一系列的交通问题,如交通拥堵,行驶成本增加,噪声污染以及交通事故频发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高额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这都成为制约社会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对交通管理控制进行分析研究,势在必行。
近年来,城市实施道路交通的“畅通工程”力图通过行政手段促进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协调,推动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缓解。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主要表现:一是人多车少,运力紧张。二是车多路少,路网稀疏,道路面积小。我国城市道路的人均面积太小,道路占城市面积率及路网密度太低,再加上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力不适应客运量的需要,城市专业货运部门的车辆也供不应求,结果导致自行车、社会自备车的大量增加,从而使车多路少的矛盾更突出。在城市道路立法管理方面, 国务院1996 年制定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作了原则性规定,此外又相继颁布了一些其他相关道路管理的法律法规,各地方道路管理部门也纷纷出台了适合当地交通管理的政策及措施。但是这些问题仍然明显存在,这就有必要对城市道路的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2、城市交通管理
2.1 城市交通管理的内涵
城市交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因此,在进行城市交通管理时,要反映不同时段上城市的动态演化过程,以便实现动态调控。要想创造畅通、有序、安全的交通环境,必须有发展的眼光,力促打破孤立、单一、直线式的粗放型管理的小交通思想和框框的束缚,树立开放、整体、系统、科学化管理的大交通概念。
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是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主体。良好的城市道路和完善的城市道路网是城市发展的明显标志,因此,道路建设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不断壮大,制定修立交桥、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下通道等城建规划势在必行。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交通组织规划和渠化设计是做好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这种方式是以先进的线路连动控制系统引导交通,使松散的车流压密,全线绿灯连续通行。
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是城市交通组织管理的基本前提。为此要严格控制非交通因素占用城市道路,取缔非法占道,改变某些地方对非法的违章占道只收费不管理的现状;提高道路交通的机动化程度和道路尤其是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要做好城市的交通管理,法制先行。必须重视交通法制建设,依靠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城市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必须实行社会各方面的综合管理。
2.2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聚集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才、资金和技术。随着人类社的发展,城市发挥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中心的作用日益显着。人们都知道,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物资交流和人们的交往,提高了工作进程。然而,随着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地面的汽车交通运输,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交通拥挤、交通噪声、交通事故频繁,道路堵塞,环境污染,对居民区的不良影响等的问题正越来越被各国政府部门所重视。
2.3 城市交通管理的意义
要维护一个城市良好的城市交通,必须要进行城市的交通管理。进行交通管理的主要意义有以下二点:
1. 交通是人类生活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是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建设好交通管理,不仅带来交通效益,降低社会发展成本,而且更主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对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 通过交通管理机制,可以揭示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制约因子及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为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和实施交通管理战略提供基本依据。
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分别就交通法规管理、交通秩序管理以及交通优先发展管理、交通运行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及策略
3.1 城市交通管理模式
城市交通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社会的许多方面,因此城市交通管理应考虑到社会的各种因素,尽可能采取合理的管理策略和措施。城市交通管理模式主要有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两个方面。
交通需求管理(Traffic Demand Management)是对交通源的管理,是指政府从宏观的角度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城市交通的发展规划,影响城市交通结构,通过削减不必要的交通需求,减少道路交通流量,从根源上缓解交通紧张局面,是一种政策性管理。交通系统管理(Traffic System Management)是对交通流的管理,是指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流的管制及合理引导,使交通流在道路网络上重新分布,均匀交通负荷,提高道路网络系统的运输效率,从技术上缓解交通压力,是一种技术性管理。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我国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应当从行政管理手段和技术管理手段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节源,减少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同时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对交通流的管制和合理引导,均匀交通负荷,提高道路网络运输效率。
3.2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主要是从 控制城市交通总需求的角度来进行城市交通的宏观管理。通过制定城市交通准入制度,减少道路交通流、缓解道路交通紧张,制定城市交通长远规划增加城市交通能力,以及利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城市交通需求。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有效措施来进行城市交通需求管理。
1.优先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交通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交通紧张、道路利用率不高、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等几个方面。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出现的这些状况,有关交通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我国的国情,发展一些人均占用道路面积少、人均污染指数小、人均能源消耗低的交通措施。城市公共交通具有人均占用道路面积、人均污染指数、人均能源消耗最少等其他交通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在发展城市交通时应考虑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各城市应根据道路网络、环境控制和能源储备等实际情况,制订优先发展的实施措施。
2.限制发展策略
当道路交通网络总体负荷达到一定水平后,交通拥挤将会加重,因此必须对某些交通工具实施限制或控制发展,以防止交通拥挤状况进一步恶化。一般说来,应限制交通运输效率低、污染大、能耗高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如:适当控制小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等出行方式的发展速度;各城市应结合具体情况对出租车交通实施总量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限制发展策略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在实施前必须对此策略可能造成的正面效益及负面效益做认真的分析和定量化评价,处理好限制发展与不发展之间的关系。
3.禁止出行策略
当某些城市的道路网络总体负荷水平接近饱和或局部区域内超饱和时,应在特定的时间段、特定的区域内,对某些车辆实施禁止出行或通行。禁止出行策略一般为临时性的管理策略,同时由于它有一定的负作用,在实施前必须进行“事前事后”效果的定量化评价。常采用的禁止出行策略有:某些重要通道或区域的车辆单双号通行,在某些时段或区域对某种交通工具实施禁止通行等。
4.经济杠杆策略
经济杠杆策略是介于管理与禁止出行策略之间的柔性较大的管理策略,通过经济杠杆来调整出行分布或减少出行需求量。其基本原则为:对鼓励的交通行为实行低收费,对限制的交通行为实行高收费。常用的措施有:收取市中心高额停车费(减少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量);收取某些交通工具的附加费(减少其出行量);对某些重要通道当过分拥挤时收取拥挤费(调节交通量)。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是一系列被动的、消极的城市交通管理措施,它的实施总的说来会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不同的城市应该在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使用不同的策略,尽可能给社会最小的影响。
3.3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策略
交通系统管理是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流的管制及合理引导,使交通流在道路网络上重新分布,均匀交通负荷,以提高交通路口、交通主要干道和交通网络系统(即城市交通的点、线、面三方面)的运输效率,增加交通通过能力。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有效措施:
1.节点交通管理策略
交通节点往往是城市交通的瓶颈,节点交通管理策略就是以交通节点(交叉口)为管理范围,采取一系列的管理规则及硬件设施控制,优化利用交通节点的时空资源,提高交通节点的通过能力。常用的节点管理方式有:
⑴ 进口拓宽,增加交叉口进口车道数,提高交叉口在单位时间的通行能力;
⑵ 进口渠化,根据交通量及转向流量大小设置不同转向的专用进口车道,优化利用交叉口空间及通行时间;
⑶ 信号配时优化,根据交叉通量、转向流量大小优化信号灯配时,使有限的绿灯时间内放行尽可能多的车辆;
⑷ 在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采用定时段(高峰小时)或全天禁止左转(全交叉口或部分进口),以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2.干线交通管理
制约城市交通能力的另一因素是城市的交通主要干道。干线交通管理是以某条或若干条交通干线为交通管理范围,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优化利用交通干线的时空资源,提高交通干线的运行效率。干线交通管理不同于节点交通管理,它以干线交通运输效率最大为目标。干线交通管理应以道路网络布局为基础,根据道路功能确定具体的交通管理方式。
常用的干线交通管理方式有:规划交通拥挤线路单行线、公共交通专用线、货车禁行线、自行车禁行线(或专用线)、“绿波”交通线、特殊运输线路等。
3.区域交通管理
区域交通管理是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的最高形式,它以全区域所有车辆的运输效率最大(总延误最小、停车次数最少、总体出行时间最短等)为管理目标。区域交通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交通管理模式,是现代城市交文秘站:通系统管理的发展方向,它需要以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以通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作为技术支撑。
目前,区域交通管理有下列形式:
⑴ 区域信号控制系统,有定时脱机式区域信号控制系统(如TRANSYT)、响应式联机信号控制系统(如SCOOT、SCATA)两种控制模式;
⑵ 智能化区域管理系统,它是智能化交通系统(ITS)的主体,正在研制和试运行的有车辆线路诱导系统和智能化车辆卫星导航系统等。
相对于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来说,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具有较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是通过改善城市交通的点、线、面的运输效率,扩大城市交通能力,以此来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就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讲,城市交通系统的能力都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在这方面下比较大的工夫,在不用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适度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4、城市交通管理的常用的评定方法
在对城市交通管理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中,经常需要用到各种管理和评价手段,目前经常用到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如下:
4.1 德尔菲法(专家询问法)
其要点为:将所研究的城市交通问题列为提议明确的若干条子问题,然后给选定的数十位专家征询意见,收回意见后将每个问题进行统计归纳后反馈给专家,进行第二轮征询,收回后再进行统计归纳并反馈给专家,如此反复进行,一般经过了3~4 轮,可得到比较集中一致的意见。这样进行的方式就是“假想—反馈—假想———再反馈??———达成一致意见”。
4.2 模糊评定法
在考虑城市交通管理问题时,通常要综合考虑减少噪声、减少交通事故、确保路口畅行能力,减轻环境污染、减少交通拥挤等因素。模糊综合评定法在城市的交通管理中得到了具体的应用。方法步骤一般为:首先根据管理的精度要求确定合适的单元规模,将交通管理因子的数值添入各单元内,求得隶属函数和模糊关系矩阵,根据城市交通管理的经验决定各评定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模糊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4.3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的子系统,在比原问题简单的多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量化、排序(单排序) ,然后再逐级地进行综合(总排序) 。它既可以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加以表达处理,又可以提示人们某类问题的主观判断前后是否有矛盾。这种将主观判断加以整理,量化和综合的客观方法,是思维过程条理化、数学化,不仅简化了系统的分析和计算,而且有助于保持思维过程的一致性。城市交通管理的层次分析图如下: 4.4 数学规划法
数学规划法是将考察的问题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并求解模型得到的数据,然后对问题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在城市交通管理问题中,减少废气排放,减轻 污染是其重要工作之一。其本质是研究在城市交通中,由各种汽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污染,排放规律、治理资金,以及与交通规模发展的协调关系,以便从宏观上定性和定量地把握人口、车辆的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个问题可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来分析决策,其数学模型为:
城市交通管理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管理。管理应从现状出发,面向未来的变化;系统工程的方法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就是要在城市交通管理这个系统工程中,充分调动各要素的作用,使各个主体有机结合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交通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由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还在进一步发展完善,本文在这方面作出了初步的探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提高。
5、国外城市交通管理实例
5.1 交通结构合理
以法国、德国城市市内道路比较狭窄,但交通仍能保持畅通,反映出交通水平较高。其主要特点为:
交通结构合理:欧洲以小客车交通为主,自行车只是健身旅游和短途换乘工具,法国德国都是汽车大国。目前小汽车的保有量分别是2800万辆和4000万辆。欧洲国家的大货车均实行厢式化,机械性能好,没有车辆滴漏和载物飞扬,由于车辆结构优化,安全系数高,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也较小。
5.2 交通组织科学
为了保证市内交通畅通,巴黎变相限制小客车的通行,一方面实现公交优先,市内设置了大量的公交和出租车专用通道,并在道路边缘砌起水泥墩,不让其他车辆借道,两侧也严禁停靠车辆,甚至禁止临时停车。另一方面,控制停车,巴黎大部分街道两侧用白漆划出停车带并设置咪表,一次交费最多可停靠两个小时。
5.3 交通设施齐全
欧洲国家交通设施比较密集,也清晰规范、有效和人性化。市内每个路口都安装车辆和行人信号灯,车辆信号灯分上下两组,路口左右对称设置,方便驾驶员察看。道路标线都使用热融漆,耐磨清晰。法国巴黎设置了不少可折叠的标志,需要时及时打开。法国等国家人行道护栏比较少,需要设置的也比较低,且隔一二米设置一个,既美观也实用。车辆大多装有电子标识,通过道口直接扣除通行费,减少了车辆排队时间。
5.4 执法严格管理
法国一旦发现酒后驾车,不但罚款,还要从当事人总共有12分的驾驶证上扣掉2分;车辆违章停车,罚款135欧元,并支付129欧元的牵引费用。到期仍不接受处理的,每增加一天加托车费4欧元。同时法国法律规定驾驶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的人员,每天最多驾驶8个小时,且连续驾驶4个小时必须休息45分钟。
关键词:城市交通 交通管理 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和经济、环境、能源等相互渗透,紧密地联合在一起。研究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及其对策,是现实提出的迫切要求。就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城市交通管理工作还将面临巨大挑战。
1、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交通的整体发展落后于城市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速度,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持续发展。
1.1 机动车增速过快,人均道路面积增长缓慢
2010年末,全国公共交通运营总数为38.3万辆,相较于2000年的22.6万辆增加了69.47%。我国私人拥有汽车量总计从2000年的625.33万辆到2011年的7872万辆,增长了 1158.86%。我国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从2000年的6.1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13.2平方米,而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约为25平方米以上,我国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处于低下水平,且人均道路面积的年增长率远远低于汽车的增长速度。
1.2 交通拥挤严重
目前我国一般城市道路上的机动车行驶速度仅为15-20公里/小时,大城市中心区的车速为10-15公里/小时,2012年一季度北京城区工作日平均持续拥堵时间就达55分钟。
1.3 交通事故多发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四项指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交通事故多发,不仅给道路交通造成很大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
1.4 交通污染加剧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大幅增长,大量的机动车尾气、交通噪音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主要污染源。根据一些欧洲国家的研究显示,交通污染导致死亡占死亡总数的3%,交通污染带来的健康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
1.5 公共交通萎缩
随着私家车的蓬勃发展,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呈现出萎缩的态势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外,其他各省市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轨道交通体系,更别提综合立体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
2、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代城市交通管理是一个综合概念,所以保持城市交通和谐、持续发展,就要从城市交通的源头抓起,深入全面地研究城市交通管理体制等深层次的问题。
2.1 交通管理理念落后,缺乏科学整体的交通战略规划
城市交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考虑交通需求与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人力、物力、土地等资源。我国一些城市交通管理理念落后,重建设、轻管理,没有从全面、系统、科学地满足市民便捷、安全、舒适等出行要求的角度考虑问题,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造成城市交通建设的盲目性。
2.2 城市交通管理职能部门缺乏沟通联系
城市交通管理涉及到城市市政、城建、公安、环卫等多个部门。各职能部门多头管理,缺乏信息沟通,致使各部门的管理政策、解决措施衔接困难,整体协调性不佳。职能不清、责任不明等弊端也导致交通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3 法制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相关法制法规还不完善。《城市规划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以及其他专门针对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城市停车、汽车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所形成的法规体系尚不健全,静态交通的法规尤其欠缺。
2.4 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城市的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比较缓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英特网(INTERNET)等高科技手段在交通建设管理过程中的运用不是很理想。水平较低的城市交通管理科学技术,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
2.5 缺乏多元化的交通管理主体
在实际的城市交通管理中,往往只有政府在实施管理。政府没能有效地将社会力量集中到城市交通管理中,社会力量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也还比较薄弱。
3、完善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城市交通战略规划设计
鉴于城市交通的复杂性,城市交通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要从长远角度来整合城市交通系统,实现综合网络一体化、综合枢纽一体化、运营管理体制一体化,从而形成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
3.2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建设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共交通在保障城市交通顺畅运行,人与交通、环境与交通和谐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3.2.1 深化公共交通体制改革,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深化公共交通体制改革,切实贯彻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完善公交补贴和价格政策,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主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此外还需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水平。
3.2.2 大力发展低能耗、少污染、高效率的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速、准时、安全、舒适、能耗低、污染轻、运量大的显著特点,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公交系统(BRT)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环保、舒适的新型城市公交系统也在我国很多城市快速发展。
3.3 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与经验,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3.3.1 推行智能化、信息化交通管理
借助智能交通系统(IST),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车辆、驾驶人和道路实时信息的采集来提高其管理效率,以达到充分利用交通资源的目的。
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管理还需要建立一个包括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道路监控系统、信息系统等的公共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反馈,从而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3.3.2 加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TDM)是指通过调整用地布局、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改变客货运输时空布局方式、人们的交通出行观念和行为来减轻城市交通拥挤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根据香港、新加坡等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有益经验,我国城市需要量体裁衣,有效引导和控制私人交通工具出行的增长,倡导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3.4 节能减排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3.4.1 发展可持续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应以支持和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了给城市营造一个良好、绿色、健康的城市生活氛围,可以利用高科技发展替代能源。发展以节油、清洁为主题的交通能耗结构,积极研制、开发和推广绿色城市交通工具,使城市交通与城市环境、资源和谐发展。
3.4.2 倡导推行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即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它对城市交通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应对慢行交通给予高度重视。科学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有助于减弱城市交通拥堵,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环境污染。
4、结语
改善城市交通不仅依靠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的水平。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落实城市交通管理组织工作;企业、行业协会等众多非政府组织也应为城市交通和城市整体效益的和谐展提供技术、智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市民应该不断努力提高积极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拥堵;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mode cannot have satisfied people's demand for travel,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naly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urban traffic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contingency ability, solve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roblems.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Conges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私人汽车拥有量在逐年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全国私人轿车保有量3443万。以此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明显,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及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1]。此外,随着人们对道路交通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提高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综合信息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控与服务,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与应急能力,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2]。
1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设施不足、技术落后
许多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没有完全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国标的道路交通语言体系,因而不能对交通实施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很多地区还是机车混行道路,在交通流的高峰期加剧了道路的拥挤和交通事故的发生。还有道路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有[3]。这样严重的影响了管理的效率,不能有效的对来往车辆进行有效地协调控制。
1.2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交通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是影响交通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交通执法人员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没有经过系统的交通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缺乏现代交通管理的科学知识,精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人员甚少,使得部分高科技产品不能充分发挥效能。
1.3违法、违章查处不严格
违法、违章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由。我国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但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首位。对于超速、酒后驾车行为的公民,执法人员未给予严格的处罚。
1.4交通安全宣传缺乏力度
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以及增长速度过高,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安全驾驶技术水平不高,部分交通参与者交通法规意识淡薄,无证驾驶、酒后驾车、超载、超速等严重危害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随处可见。政府部门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专门的道路安全教育机构,缺乏对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
2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问题的对策
2.1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结构,加快智能交通建设
2.1.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公共汽车优先,是20世纪60年代最早由法国巴黎提出的,其后很快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得以推行,在至今40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办法[4]。
1)大力发展常规公交系统。公交车承担着城市公共客运的主要任务,要在稳步增加线路、延长营运里程、扩大站点覆盖面的基础上,优化路网结构和运力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和多样化交通需求。在管理上,可合理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给予公交优先通行权和推行智能交通系统,尽量使市民在零换乘的情况下快速到达目的地。
2)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与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对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的特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3)适度发展快速公共系统。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是利用现代化大容量专用公共交通车辆,在专用的道路空间快速运行的公共交通方式,具有与轨道交通相近的运量大、快捷、安全等特性,建设周期短、造价和运营成本相对低廉。具备条件的城市应结合路网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并处理好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衔接和配合。
2.1.2合理限制私人汽车
私人汽车在城市交通中是一种效率最低的出行方式,也是造成交通管理困难的一大原因。这可以通过加大停车成本(如果在市内停车,则会收取较高停车费而且限制停车时间)、加收燃油税、车牌限制通行、鼓励合乘车和错峰上下班等。
2.1.3区域收费
区域收费是针对指定区域内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进行收费,对于最拥堵地区采取最高的收费标准,经过合理选择路线和时间的驾驶员可以避免高额收费。由于驾驶员避开了高收费的拥堵地区,因此减少了繁忙道路上的交通量。区域收费制可分为线路收费制度、增补特许制度和电子化道路收费系统。其中电子化道路收费系统是最先进的区域收费系统,它依靠全部自动化的车辆检测和收费的先进方法,通过设置检测装置和区别各时段的收费标准,可以在最繁忙的道路收取最高的费用,同时对非拥堵道路不进行收费。
2.1.4学习先进技术,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治理交通拥堵
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5]。使人、车、路密切地配合、和谐地统一,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综合管理系统。现行智能交通系统由六大部分组成:一是数字速度信号,管理者按照车流量变化实行速度限制;二是监视道路及交通状况的摄像机;三是回路信号箱,它能把交通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并能向电子道路标志自动发出警示;四是回路传感器,这是一种埋在路面下的感应回路,当车辆通过它便开始工作;五是信息标志,其上的电子信号可警示司机前面拥堵或有事故发生;六是车内GPS及手机,可向控制人员发送额外信息,随着来自路边传感器、感应回路、GPS导航仪及车主们的手机信号形成的实时数据大量涌现,交管部门很容易跟踪与分析车流状况,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2.2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
要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人员道德品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以自身良好的品德、行为和形象去做事,才能更好的去说服人、感动人和引导人。另外,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交通科技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此,更要加强执法人员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培训,以便更好的去完成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最终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发生的目的。
2.3建立严格的执法制度
违法查处要严格。利用电子警察和监视系统对闯红灯、超速和其它违法行为都记录在案,对违法停车者随时进行严格抓拍和罚款[6]。还有对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尤其是春节期间,交通事故发生频率高,执法人员应严格查处酒后驾驶者。减少人员、财产的损失。对于一些轻微的交通违法,及时缴纳罚款的可不记分,但需要自费到相关机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2.4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教育安全工作应该由路政局、交通事故委员会、交通运输局、警察局以及一些社会专业机构共同承担,始终向人们宣传一种“道路安全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的理念,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资金主要由政府和交通事故委员会提供,这部分资金来源于机动车保险费和机动车注册登记费,主要用于公众交通安全教育、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残疾扶助等[7]。
以新闻媒体的宣传片和公益广告的形式,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各级部门重视人民群众的交通法规教育,并定期在机关、学校、部队、工厂甚至闲散人员中进行宣传、教育。再就是注重互联网的宣传,因为现在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很普及,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家里带孩子上网看一些宣传短片和图片。还可以建立一些专门的网站,以便于人们查资料、提建议等。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问题成为各部门必须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交通管理做的好,道路交通状况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此次我们还对中小城市交通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当交通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政治文化的活力、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社会进步的杠杆时,交通管理对运行工具及其方式的调整和创新就成为把握管理和效率、效率和成本、成本和水平、水平和现象的关键[8]。而要建立和完善新世纪的交通管理模式,必须针对自身的交通现状,不断以畅通、便捷、高效为标准,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指挥,追求有建树的创新,从而使交通管理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江鸿.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J].城市规划,2002,(3):44-45.
[2]姜天喜.论日本等国城市交通管理[J].西北大学学报,2002,(2):60-61.
[3]高红建,蔡锦忠,王先梅.中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17):41-42.
[4]张雪梅,温志刚.交通需求管理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作用[J].辽宁警专学报,2001,(5):56-58.
[5]周学农.智能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J].系统工程,2000,18(6):48-53.
[6]翟润平,周彤梅.道路交通控制原理及应用[M].北京: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7]陆化普.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8]庄严,罗辑.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J].交通工程通讯,2000(2).
作者简介:
韩玉(1986―),女,河北石家庄人,华东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摘要:作者针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城市交通的定义,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涵义以及影响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关键因素,并对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城市 交通运输 效率
城市交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城市交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坚持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找出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成为研究的重点。
1、城市交通的定义
城市交通是实现人流、物流、车流和部分信息载体的空间位移并到达一定目的地的基本手段,是整个城市生产、生活从静态转入动态,完成城市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多种活动的主要保证,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是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身包括为了实现上述空间位移而提供的城市道路、桥梁、铁路和航空等运输设施,以及公共交通车辆、货运车辆、轨道交通车辆、出租汽车、私人小汽车和公用停车场等交通载体,城市交通正是统筹整合上面的各种组成要素,实现空间位移,从而实现各自活动的不同目的和不同价值。
2、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涵义
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是衡量一个城市交通总体运行效率的综合指标,它是指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一定的交通投入对人们交通需求的满足程度,即在交通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内涵是多层次的,不同的系统目标、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利益主体,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评价都不同,评价结果都体现出独特性。
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是交通运输效率的细化分类,从宏观角度来说,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是指一个城市的客、货运系统对人们交通需求满足程度与城市交通系统投入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效益/费用”来衡量城市交通系统的总体运输效益。从微观角度来看,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无边界的系统,它是一个由多因素、多层次组成的系统,可以利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交通工具的运营效率、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的效率以及政策对城市交通发展所持的态度等指标来衡量一个城市交通系统的综合运输效率。
3、影响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关键因素
3.1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的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经济因素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影响交通网络的运输方式特征的变化,二是经济发展影响着道路等级、通行能力等特征。所以城市产业布局的变化以及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居民出行对交通工具的要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更快捷、舒适的机动化出行方式将逐步提高,非机动车出行方式将向机动化出行转移,这种变化直接决定了城市交通出行的强度、密度和时空分布特性,从而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3.2城市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方式也称城市交通结构,交通方式结构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及社会环境等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交通模式,即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例。交通结构反映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交通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其他要素的总和。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作为满通需求的直接载体和工具,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交通工具由于其在运行方式、运行速度、运载能力、运输成本、可到达范围、道路占用面积、舒适度、安全度等指标上有很大差别,因此它们的运输效率也不同。因此,在一定的城市结构条件下,城市交通结构与土地利用类型适用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交通需求的平衡,从而影响着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4、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设施建设决策水平。加强轨道交通、城市快速道路以及城市环路建设,完善城市快速交通网,拓宽路网密度,构建立体交通体系,提高道路交通容量;加快停车场建设,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增加公交专用道,新建和改扩建公交枢纽站和其他枢纽站场。在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上,拓宽融资渠道,发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引进特许经营制度,多方筹措城市交通建设资金。
(2)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从而提高现有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本文认为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成立统一的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加强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协调和管理;积极推广以EDI、GIS、GPS等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用智能化交通等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合理组织道路交通流向,调节道路交通负荷时空分布;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控制等交通工程设施,并加强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加强机动车管理,加强停车规范和停车管理:健全相关城市交通法规,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现代化、智能化,努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在交通工具技术领域推广能耗低、污染排放少的新型清洁环保交通工具f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及电动汽车等;在交通工具安全领域,加强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提高交通工具的被动安全性: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领域,广泛引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应用到城市交通系统中来,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智能管理系统,从而促进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设计;技术
在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我国的城市交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交通量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促使在大多数城市中都存在着交通堵塞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当下,随着小型汽车的不断涌入,城市的交通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如何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人们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下面主要就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对城市需求管理策略和交通管理系统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对城市交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1、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在规划城市交通的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交通的需求量、交通的发展趋势及应注意的事项等,以针对相应的问题采取对应的管理策略,从而使道路发展达到有效的实施。
1.1优先发展策略
城市交通设计规划技术应始终与道路实际系统相联系,在对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者应抓住道路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交通的出行优势进行有效的利用。如在大多数城市交通运行的过程中,人们应首先考虑利用率高、污染低、能源消耗少等优良的交通出行方式,这样不仅对城市道路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还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当前的道路系统中,人们采取优先发展的措施对道路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2控制发展策略
随着交通需求量不断地增大,道路交通网络已达到一定的负荷水平,持续地运行对交通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面对此类问题,人们应该对道路交通实施方式采取有效的控制发展策略,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运行的状况,以防止交通系统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如对交通运输效率低、污染大、能源消耗较高的一些交通出行方式可采取一定的控制或限制,适当控制大型货车的出行数量、控制小型汽车的出行速度,从城市道路的具体情况上采取有效的改善策略,以缓解城市道路压力。同时,人们对城市交通采取相关策略的时候,应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评价,并结合可能造成的正面影响,处理好控制发展策略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
1.3禁止出行策略
在道路交通运行的过程中,随着交通车辆的逐渐增加,为了避免道路系统达到饱和的状况,道路交通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形对车辆出行采取一定的禁止策略,以促进道路规划更好地实施管理。例如,在城市某些重要的通道路口或极易出现交通拥挤的路段中,实施交通工具单双号通行的策略,或者在某些重要的时段对车辆采取禁止通行的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交通拥堵的现象,对道路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案。但同时,禁止通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城市交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管理者在实施时应对此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以达到客观评价的标准。
2、交通系统管理策略
在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交通系统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应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探讨,加强交通系统的管理。
2.1交通节点管理
在城市道路中,交通主要节点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范围,应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在对交通节点设计管理方案时,可根据不同的节点采取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如对交叉口进行交通管理时,可首先采用信号灯的设计方案,同时在对交叉口进行道路设计时,可增加道路的车道数,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于车辆的转向设计,即可充分利用信号灯的优势,通过设计信号灯的配设问题,从而使车辆在绿灯时间内尽可能多地通行,以达到安全通行的目的。道路节点的设计在城市交通中是比较重要的管理区域,不仅要求设计者的设计方案合理有效,还需要增加对道路的使用率,因此对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主道路管理
城市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其中城市主干线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一大重要部分,采取有效的技术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现状,增加交通运输量。城市主干线主要是以某条道路为中心,并由此展开网络布局的交通系统,其主要用途即是能够最大化地提高交通干线的运行效率,提升道路的通行效果,以达到交通运输最大化。因此,交通主干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体现城市道路的发展潜能。目前,城市道路中常用的交通主干线管理方式有单行线、公交专用线、自行车专用线等多种交通线路,明确的交通通行方式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发展。
2.3区域交通管理
在城市的交通系统中,区域交通是城市交通的另一种形式,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中的最高形式,需要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与关注。在交通实施过程中,区域交通管理主要是以提高区域范围内所有车辆运输效率为主的,希望达到运输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在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区域管理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创新化来运行的,主要是以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管理设备,从而达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例如,目前使用的区域交通管理形式有智能化区域管理系统,其能够为车辆导航、规避应急路段或者突发状况,为安全交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结束语:在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运行过程中,合理的道路规划及有效的管理技术对于城市交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交通工程项目应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且人们应结合相应的设计技术完善道路网络系统,以合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诸多的问题,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当下,大部分城市也以开展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但其设计方案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交通的先进性、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迟宇峰.浅析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5:144.
>> 交通与交通拥挤 交通管理者与出行者博弈下的交通拥挤收费研究 城市交通拥挤分析与建议 智能交通管理技术在西部公路运营中的应用与展望 智能交通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拥挤收费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中的应用 交通运行感知评价与管理应用体系 智能交通的全球应用 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安全控制体系与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动态交通网络的交通拥挤收费研究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初探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交通拥挤原因与疏导策略 浅析大城市交通拥挤的对策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问题研究 浅谈城市交通拥挤的疏解分析 对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研究 论述城市交通的拥挤现象及解决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
[2]Michael Greene. The Future of Personal Transport in China: Summary of a Symposium[R],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2001.
[3]陆化普,殷亚峰.大城市交通拥挤对策技术展望[J].城市规划,1995(4).
[4]Cambridge Systematics, Inc.. Traffic Congestion and Reliability: Trends and Advanced Strategies for Congestion Mitigation[R].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2005.
[5]顾基发,唐锡晋.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6]CAPE COD Commission. Chapter 6: Congestion Management of 2012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PLAN[R]. County of Barnstable,Massachusetts. 2011.
[7]谈晓洁,周晶,盛昭瀚.基于知识的城市交通拥挤疏导决策支持系统的构造[J].信息与控制,2001,31(1).
[8]刘澜,王琳,刘海旭,许世雄.交通运输系统分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Research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its.dot.gov/arch/index.htm, Washington, DC. 2012.
[10]Research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itsoverview.its.dot.gov/, Washington, DC. 2009.
[11]Steer Davies Gleave. A report to the Northern Way: Congestion management us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R],Leeds,2008.
[12]姜桂艳.道路交通状态判别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3]戢晓峰,刘澜.基于案例推理的交通拥挤管理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44(3).
[14]戢晓峰.基于信息提取的区域路网拥挤管理方法[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关键词】西安城区;交通结构;交通问题;对策;现代化交通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西安城市交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古都,西安的城市格局具有明显的历史烙印。翻开地图可以发现:西安的空间格局平缓开阔,中心市区基本呈方正型。传统风貌的街区、棋盘格式的道路网仍是西安的特色。西安城市道路继承了唐长安城的棋盘式道路风格,采取棋盘、环状加放射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以东西五路、南北大街为两轴;以围绕明城墙的一环路、二环路和建设中的三环路为三个环;以太白路、太乙路、咸宁路、华清路、太华路、朱宏路、大兴路、昆明路为辐射线的“两轴、三环、八辐射”的城市道路网主骨架,如图所示。总体来看,主干道上贯通性较强,但干道间的间距较大,使城市交通过度集中于这些交通干道上,不利于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的分离。传统的生活习惯使得城墙内的次干路和支路的街道普遍较窄,道路通行能力不足,而房屋的沿街建设加大了道路拓宽改造的难度。
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西安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2001年国家建设部、公安部对全国省会城市的畅通工程从万人公交车拥有率、道路结构、车速延误、交通秩序遵章率、交警满意率等56个指标分四个等级进行了评比,西安均被评为第四等。目前,西安市的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布局不合理,道路建设滞后,拥堵严重
目前,西安城区交通堵塞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车路之间的矛盾。西安市总人口约为675万,其中市区人口为383万,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相比于迅速发展的城市交通需求,西安城区道路建设发展缓慢。道路年增长率仅为2%——3%,远远落后于各种车辆10%~15%的年增长速度。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路网密度低于国家建设部颁发的标准。
西安城区道路结构为棋盘加放射线模式,这种结构应该有利于车辆的运行和交通管理。但是西安城区东西走向的干线多,南北走向的干线少,干线不仅相互间距大,而且缺少次干道的连接,许多主干线直接过渡到支路。其他道路多为断头路、瓶颈路等支路,特别是市中心位于古城墙的包围之中,仅有17个出入口。这种结构不利于城市交通流量的疏散,增加了车辆的绕行时间和距离。
另一方面,全市道路空间绝大部分处于平面状况,缺少立交桥、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道路布局不合理还表现在停车场的设置上。西安市目前经营性的停车场只有近1万个车位,加上占道的临时停车位1万个左右,总共才2万个,缺口很大。
道路布局不合理导致市区交通量超饱和,路网负荷加重。根据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对西安市道路网服务水平的分析研究,西安市普通主干道(双向四车道)的最大服务交通量应为3000辆小客车/小时。然而,通过对市区主要交叉路口、路段的调查来看,市区有87·88%的主干道交通流量超出其最大服务交通量,如北大街的二府街到光辉巷的实际高峰小时交通量为4372辆小客车/小时,其饱和度为1·46(4372/3000)。调查显示,市中心区主干道平均行车速度仅为12·4公里/小时,交叉口平均停车率为51·4%(个别路口高达85%)以上。显然,从路网布局和道路密度两个方面看,西安市的道路建设远远不能适应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要。
2·客运交通结构不合理、效率低
西安城区的交通结构以自行车、摩托车,轻骑车、私人轿车、公交车为主的综合交通方式。作为多数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公交车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西安公共交通发展未能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目前客运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大容量公交车缺乏,并且线路覆盖率低
(2)中巴车发展过快,行车秩序差,违章多
(3)出租车发展供大于求
(4)公交场站建设滞后
3·交通管理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
西安城区大部分的信号控制设备只有单点控制方式,不具有交通信息检测功能,缺乏与相邻路口的协调能力,控制效果不理想。十字路口的闯红灯监控设备也十分缺乏。此外,在对整个城市的交通管理中,城市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经费不足等原因,在交通指挥中心的建设上还有待加强。
4·交通违章现象严重
交通参与者交通意识差,交通违章现象频繁,也是导致西安城市交通堵塞拥挤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人、自行车乱穿马路,眼中没有红绿灯;出租车、中巴车随意载客,违章停放;机动三轮车、摩托车违章行使现象严重;违法占道经营现象屡禁不止。而在上述几种违章中,对行人和自行车违章管理最为复杂。
5·管理立法落后,处罚力度小
交通管理立法落后、处罚力度小是城市各种交通违章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依法力度不够,工作中存在无法可依的问题,只能依靠行政处罚和宣传教育的方法来解决,管理工作显得松散无力,无所适从。二是处罚程度不够,有些方面虽有章可循,但对违反者处罚过轻,起不到震慑违章的作用。如对行人和自行车的频繁违章,往往只是警告或者根本就不采取任何措施。
6·污染加剧
交通引发的大气污染及噪声污染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在西安,由机动车辆造成的大气污染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汽车尾气污染物CO、THC、NOX的排放量已分别占到对应污染物总排放量的60%、86·6%、54·6%。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多,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程度还在加剧。此外,西安交通噪声占总噪声强度的50%以上,多数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65dB。
二、西安交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西安交通现存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和现实的、规划和管理的以及法制建设和公民素质的,这里做如下归纳。
1·单中心的城市结构
西安自建都以来一直保持了单中心的城市结构。在单中心城市结构中,城市人口和城市功能高度集中于狭小的中心城区,使交通量也高度集中,导致中心市区交通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造成交通拥堵(中心市区主干道平均时速仅为12·4公里)。
2·交通结构不合理
道路利用率高的公共交通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占用道路面积大、载客量小的自行车以及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非公交车辆所占比重过大。致使道路网使用效率低,造成交通堵塞严重。
3·规划建设欠缺系统思想
从道路建设上看,其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造成道路面积的增长滞后于交通需求的增长。从静态交通上看,城市停车用地严重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静态交通缺乏重视,导致西安目前状况比较混乱,一方面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尤其是在市中心区),另一方面部分停车场闲置浪费,多数停车场在高峰时段并未达到供需平衡,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使得“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
4·管理相对落后
交通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大层面:管理观念陈旧和管理手法单一。目前西安市交通管理观念缺乏创新,且仍主要采用岗台指挥、驾车巡查的管理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社会效果。
5·缺乏完善的立法执法机制
目前,西安市尚未对交通管制出台一套完整详尽、覆盖面广、操作性强的法律规章。由于没有法律依据,当出现违章现象时,交管部门只有依靠行政处罚和教育的办法来解决。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章行为也处罚过轻,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
6·市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
近年来,西安市的交通违章行为屡禁不止,从统计数字中也可以发现,不仅违章的次数多而且涉及面广。这种现象的产生,不只因为管理不力,还因为缺乏对交通安全的大力宣传,造成市民交通素养相对低下、安全意识薄弱。
三、解决西安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建设交通负荷小的城市结构
“摊大饼”式的圈层发展模式使这种单中心的城市结构继续强化,导致交通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形成多心型城市结构(包括分散组团模式和建立卫星城)。这样不仅可以疏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还可以将中心市区的容纳能力外延到各个副中心,从而达到疏散中心城区功能和缓解中心区交通紧张的目的。
目前,西安已基本具备了向多中心型城市结构发展的条件,比如地处西安南郊的长安区、北郊的未央区以及城西南的高新区等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副中心,位于东北角的阎良区则可以发展成为卫星城。未来西安可以将市区分解成片,建成各片相对独立且功能完善、特点突出的一个中心、多个副中心的城市结构。个个副中心之间以及副中心与中心区之间,通过快速交通走廊相联系,使各个中心形成一个整体(图2)。
2·调整交通结构,提高运输效率
现有的交通结构不适应西安城市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两个不平衡:个体交通与公共交通发展不平衡;公共交通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由于这两大不平衡的共同作用,导致城市交通紧张,居民出行不便。
从个体交通与公共交通发展角度看。目前,西安市自行车的拥有量超过410万辆,摩托车、助动车占机动车拥有量的30%以上。这些载容量小的个体交通迅速增长的后果是,与公共交通争抢道路,占据过多的动态道路空间,使公共汽车车速下降、效益降低、服务水平低下。这又更加刺激了个体交通的发展,城市交通陷入恶性循环(图3)。
图:
从公共交通内部结构发展角度看。小容量的出租车增长过快,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5%;而运量大、污染少、速度快的轨道交通发展缓慢,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缓解这两大不平衡,需要建立合理的城市交通结构,提高运输效率。首先是处理好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的发展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坚持“公交优先”的交通战略;与此同时,适度控制小容量个体交通的发展。2010年西安将建成快速公交示范线:城西客运站-大庆路-莲湖路-东西五路-长乐路-纺织城,2010年拟建成地铁二号线主线西安北客站-韦曲段,全长约26公里,站20座,这也是解决公共交通需求的对策之一。
3·合理系统的进行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主要包括道路建设规划和城市路网规划两个方面。目前西安的交通规划不具备前瞻性和系统性,往往滞后于城市发展,影响了城市交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这些现状必须得到改变。
在道路建设规划方面,加快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加快城市道路建设。
在城市路网规划方面,为了满通需求中不同出行目的、不同出行距离的要求,必须构建一个综合立体交通路网结构体系,以最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作用。
在城市静态交通方面,加强相应设施的管理与建设。要加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换乘场站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4·强化交通管理,实现交通管理现代化
西安现行的公共交通由170多条公交线路、近2600辆公交车、10300多辆出租车组成,市区客流量近500万人次。对此,西安的城市交通运行秩序,不仅需要交通参与者规范的交通行为作为基本保障,更需要科学现代化的交通管理来强化这种秩序。针对交通管理现存的观念陈旧、手法单一等问题,我们需要“软硬兼施”地强化交通管理,对现有交通系统充分利用。从交通系统的复杂、整体性出发,建立起一个科学决策,统筹建设与管理,协调运转的交通体系。
观念上,首先要突出创新意识。
手法上,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使西安的交通管理从“点控制”(道路交叉口控制)发展到“线控制”(道路通行控制),进而发展到整个城市区域“面控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遍布区域的探测器、摄像头、大型可变电子显示屏幕、实时交通广播等,科学控制和引导交通流)。同时,可以引入“智能交通系统(ITS)”,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和方法实现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另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一个专门的城市交通管理机构,增强城市交通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也是很值得参考的。这不仅符合政府精简机构、集中管理的目的,也与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相符。
5·建立完善的交通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传统交通模式中存在的多头管理现象,不少城市如北京、大连、南京等已经建立起城市交通委员会,协调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和组织机构支撑,各城市交通委员会的作用还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在《城市规划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交通法》、《公共交通法》、《轨道交通法》、《城市停车场法》等法律,减少职能部门的权职不清、政出多门、相互推诿等弊端已成为当务之急。此外,适度提高对违章现象的处罚力度,对违规人员起到相应的惩戒作用,对于规范交通体系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6·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交通素养
从交通工程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知道行人、车辆的有序流动对于保证城市道路的畅通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解决好宏观的交通结构等问题后,微观的个体行为在局部路段的失范行为仍有可能对整条道路乃至整个道路系统的通行能力构成严重影响。例如,部分人员在道路上的乱穿乱行、乱摆乱买等现象一直是西安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规范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提高市民的交通素养,对于缓解交通混乱问题也可助一臂之力。
针对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意识,提出如下建议:
(1)开展交通安全月宣传活动等。
(2)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加大新闻宣传力度。
(3)加强对交通民警的素质教育。
(4)对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的交通管理措施,应及时用交通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宣传教育,才能够增强全体市民的交通守法意识,才能够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质和交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对于任何交通违规必须依照交通管理法规实行严管重罚,只有不断的加强交通执法,落实严格管理,才能使得交通秩序逐渐改善,实现交通秩序的根本好转。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军 西安城市道路交通堵塞问题的症结及对策探讨
[2]黄序 北京的现代城市交通与古都风貌
[3]兰国茗探索规律,加快城市交通发展
[4]孙尧,王海娟 国外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研究借鉴
[5]胡太平,梁工谦 西安城区交通拥挤分析与对策
1 概 述
对交通解决方案进行全面、准确、及时地评估和优化是交通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评估及优化工作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评价实验难以开展。中国科学院王飞跃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在交通管控的研究与实践中引入复杂系统和智能控制的相关成果,提出了平行交通系统控制与管理的理念。该理念基于人工系统(Artificial systems)、计算实验(Computing experiments)和平行控制(Parallel control)所组成的方法体系,简称为ACP方法。基于人工交通系统的计算实验设计为交通方案的评价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这种实验方法在提高可实施性的同时,能提供更为全面、合理的评价结果,对保障交通管理控制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ACP方法体系中的计算实验理论,构造智能交通管控方案评估及优化平台。该平台由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交通管控与服务方案计算实验与评估系统和交通人员学习与培训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交通管控与服务方案计算实验与评估系统基于搭建的人工交通仿真系统,模拟真实的智能交通系统的能力,通过海量交通数据的计算实验,完成对智能交通系统各个层面管控与服务方案的学习与优化,提高管控与服务方案的效果,并进一步完善智能交通系统管控与服务方案的决策支持库。该系统由计算实验资源与设置和计算实验运行环境两个功能模块构成。本文将分别针对这两个模块,详细描述其功能设计。
2 计算实验资源与设置
该模块分为城市交通生成器、城市交通管理生成器、城市交通环境生成器和城市交通实验场景生成器四个部分。
2.1 城市交通生成器
包含以下三个生成器:
①城市交通及设施生成器,建立城市的路网、场所分布、线路、检测设备,包含如下功能:
其一,基于人工交通系统生成各交通要素;其二,基于人工交通系统生成交通基础设施。
②人口生成器,建立人口分类、人口的运动规则,包含如下功能:
其一,管理人口模型列表;其二,在列表中新建、移除及管理维护当前工作区的人口模型;其三,支持将其他人口模型文件加到当前工作区;其四,支持对人口模型的内容进行配置。
人口配置包含: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人口年龄区间与比例分布、人口性别比例、人口出行交通工具选择习惯、人口使用各种交通工具时的自由流习惯、 人口配置还包括以年份为单位生成该年内的人口构成;
③车辆生成器,建立车辆类型分类,包含如下功能:
其一,在列表中显示设计的车辆模型(允许增加、修改、删除);其二,指定城市的车辆拥有数量; 其三,指定城市的车辆类型及其分布;其四,系统支持将其他车辆模型文件加到当前工作区。
2.2 城市交通管理生成器
包含三个方面的管理功能:
①信号控制,建立城市路网下的信号控制方案,可以为每一个信号机指定信号控制,包含如下功能:
其一,在列表中管理信号控制方案;其二,维护信号控制方案;其三,支持在列表中维护当前工作区内的信号控制模型;其四,信号控制模型必须针对一个路网进行设置;其五,信号控制模型中必须指定信号控制模式以及信号机、最大绿灯、最小绿灯;其六, 选择路网后列出路网内的实路口进行路口机方案配置;其七,每个路口机允许指定一套控制方案;控制方案包括相位配置方案和相位配时方案;其八,相位配置方案:每个路口机的控制方案中根据路口形状进行相位配置;其九,相位配时方案:系统允许为每一个相位指定相位的绿灯时间、黄灯时间和红灯时间;其十,一个路口机的方案的时长为绿灯时间+黄灯时间+红灯时间;其十一,允许通过每个相位图直观的查看相位方案。
②信息,建立信息模型,包括接收率及周期,包含如下功能:
其一,以列表形式管理信息模型(允许增加、修改、删除);其二,指定信息模型中的是否有信息以及信息被交通参与者接收的比例;
②交通管理,建立城市路网下的管理,包括限速管理等,包含如下功能:
其一,在列表中管理交通管理模型; 其二,维护交通管理模型;其三,交通管理模型必须制定对应的路网;其四,交通管理模型中必须指定城市自由流速度;其五,交通管理模型中必须指定城市公交车自由流速度。
2.3 城市交通环境生成器
包含三个方面功能:
①天气环境,建立天气类型,包含如下功能:
其一,在列表中维护天气环境模型;其二,天气环境模型指定了一种典型的天气环境,通过降水强度、持续时间、造成能见度影响、风力进行描述;其三,天气环境模型列表提供各种典型的天气环境模型,供人工系统使用。
②事故生成器,建立事故类型,包含如下功能:
其一,在列表中维护事故模型;其二,交通事故模型指定了一种典型的交通事故,通过发生概率、事故影响严重程度、事故影响持续时间进行描述;其三,交通事故模型列表提供各种典型的交通事故模型,供人工系统使用。
③大型活动生成器,建立大型活动类型,包含如下功能:
其一,在列表中维护大型活动模型;其二,大型活动模型指定了一种典型的大型活动,通过活动类型、活动影响程度、活动持续时间进行描述;其三,大型活动列表提供各种典型的大型活动模型,供人工系统使用。
2.4 城市交通实验场景生成器
建立实验场景,一个实验场景指定了一类典型实验所包含的条件,可以根据实验场景设计实验,包含如下功能:
①在列表中管理实验场景;
②支持预先根据实验条件设计不同的实验场景,以提供实验设计时复用;
③实验场景中必须指定一个路网;
④实验场景中,必须根据选择的路网选择信号控制模型及交通管理模型;
⑤实验场景中,可以指定多个天气模型,并为每个模型指定发生的时间;
⑥实验场景中,可以指定多个事故模型,并为每个模型指定发生的位置及时间;
⑦实验场景中,可以指定多个大型活动模型,并为每个模型指定发生的位置及时间;
⑧实验场景中,可以不指定天气模型、事故模型及大型活动模型。
3 计算实验运行环境
该模块分为以下四部分:
①城市交通计算实验设计器,选择实验条件因素,一次实验设计中,除了路网,其余的都可以多选,表示设计不同条件因素的实验,包含如下功能:
其一,支持两种实验设计方式:根据场景设计和根据实验条件设计;其二,根据场景设计时,允许选择同一个路网下的多个实验场景;其三,根据实验条件设计时,只允许选择一个路网模型,其他模型可以设置多个;其四,设计实验时,必须指定实验的基本运行参数以及输出设置;其五, 设计实验时,如果根据实验条件设计,必须指定实验方式;其六,设计实验时,必须指定路网、人口、车辆、信号控制、城市交通管理模型,否则实验资源准备不充分。
②城市交通计算实验生成器,选择一次实验设计,对设计中的实验,生成实验前的各种因素的xml文件,如出行需求等,包含如下功能:
其一,选择实验设计,列出包含的实验;其二, 选择准备生成的实验,顺序生成;其三,实验生成实际上是准备实验所必须的各种资源;其四, 实验生成过程中,要对实验的生成进行监控。
③城市交通计算实验执行器,选择设计好的实验,调用人工系统顺序开始执行系统,包含如下功能:
其一, 选择实验设计,从实验设计中选择已经生成的实验开始执行(可以按照顺序执行,每个实验对应一个人工系统);其二,执行实验时,要求对实验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
④城市交通计算实验查看器,选择实验结果,可以查看实验结果的avi动画、简单交通流信息、实验报告等,包含如下功能:
其一,以列表形式列出要查看的实验;其二,对于查看的实验以动画回放的形式查看;其三,对于查看的实验以图表的形式查看;其四,对于查看的实验以输出报告的形式查看;其五,支持一次性选择一个实验,打开窗口(非模态)播放动画;其六,当选择一个实验时,可以设置输出哪些具体的路段;当选择多个实验时,只能输出所有的路段;其七,允许设置是否输出实验平均值。
关键词: 交通设施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安全管理;专项交通系统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需求量急剧增长,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挤现象,甚至交通阻塞。如何解决或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出路只有三条: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采用先进的交通技术,三是实施现代化管理。人们如今已经认识到仅靠修建道路和交通设施来解决交通拥堵是有很大局限的,管理与建设同等重要,并且,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后,现代化的交通管理对解决交通问题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1 道路交通管理概述
道路交通管理指的是以交通活动为管理对象,以发挥道路交通系统最大效益为目的综合性管理。交通管理是为了实现交通的高效、便捷、舒适,而采取的疏导、控制、调节道路交通系统的各种交通方式方法的总称,综合协调人、车、路所构成的道路交通系统中各交通元素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
1.1 道路交通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道路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道路交通管理的复杂性。道路交通管理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2]。
(1)道路功能及等级
(2)交通结构和强度
(3)区域路网形态
(4)行人和非机交通强度
(5)道路所处区位
(6)交通战略与政策
(7)专项交通系统方案
(8)交通事件
1.2 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分类
按管理对象的不同,道路交通管理内容可以分为5部分:
(1)交通设施管理
交通设施管理是作为交通管理理念的直接的表现手段和形式。交通设施主要是从空间和时间上对交通流进行管理和调节,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2)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系统管理是对交通流的管理,通过管制和合理引导,使交通流在道路网络上分布合理,均匀交通负荷,缓解路网交通压力。
(3)交通需求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是对交通源的管理,通过道路沿线土地利用控制、经济手段、交通方式引导策略来控制交通结构,影响交通参与者对交通方式、交通时间、交通地点等的选择行为,使交通需求在时间、空间上均衡化,以在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间保持一种有效的平衡,使交通结构日趋合理。如降低公共交通费用以其优先的政策,对小汽车使用者实行拥挤收费的政策。
(4)交通安全管理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通过对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采用综合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予以管理控制,使道路交通系统产生危险的可能性和危险产生的损失降低,从而使道路交通系统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交通安全管理包括事故管理、隐患管理等。
(5)专项交通系统管理
主要包括步行系统、非机动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和货运系统等以道路交通为载体的专项交通系统管理,从独立系统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交通秩序。
2道路交通管理措施
2.1 交通设施管理
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物理隔离装置、交通信号控制设备、交通违法监控抓拍设备等。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防撞护栏及防撞柱、防眩装置、视线诱导设施、颠簸路面(减速带)、公路反光镜等。
交通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加油站、紧急电话等。这些服务设施要科学设计,制订布局规划方案和管理方案,确保安全和便利。
2.2 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系统管理主要是针对城市交通系统的瓶颈,对交通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引导,制定各种政策措施疏导交通流,以保证交通运行的正常。
提出“区域交通组织系统优化”的概念,改善重点地区的交通组织状况。通过采取交通组织调整、完善交通设施,把局部问题、点、段的问题放在路网中、区域中研究。建设综合性枢纽,有效地将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汽车停车和商业布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缩短乘客的换乘时间,方便了乘客活动,也促进了物业的开发;综合性枢纽建设还有助于交通的合理组织,提高交通安全性。
2.3 交通需求管理
在交通供应能力一定的前提下,交通拥挤程度就由交通需求来决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交通需求迅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不堪的状况,面对治理交通拥堵,要制定相应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从我国现在的国情来讲,就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高乘载率汽车的使用,限制低乘载率车的使用。对高乘载率汽车开辟优先专用车道,对于我国目前的公共交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我国应该加大力度开辟公交专用线或公交专用道。在大城市的新城进入城区的边缘地区建立方便的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建立足够的停车场。这样,新城居民可选择把车辆停靠在枢纽停车处换乘公共交通,同时享受低价或免费停车服务。实行车辆在进入特定区域收费制度,小车在局部地区禁行措施等。
2.4 交通安全管理
交通安全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组织依靠人民群众,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依据有关规定对人、车、路、环境和信息等基本要素进行服务、协调、规划、组织、评估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追求。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人、车、路、环境及信息等要素的全面协调。有序、安全、畅通与和谐是交通安全管理追求的目标。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社会化管理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根本途径。政府主体责任制的建立与实施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
2.5 专项交通系统管理
主要包括步行系统、非机动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和货运系统等以道路交通为载体的专项交通系统管理,从独立系统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交通秩序。
如货运交通组织主要考虑铁路枢纽集散货运、重工及物流园区货运、城市货运和过境货运等方面,采取的管理措施如下:合理组织过境交通,通过道路标志系统诱导和路权的限制,过境货运车量不得径向穿越城市;设置城市货运交通限制区以减少货车对城市客运交通的干扰;结合铁路枢纽的规划布局,规划专用的货车通道;积极发展货运出租车等。
3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道路交通管理的影响因素,按管理对象的不同,介绍了道路交通管理的5个部分:交通设施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安全管理以及专项交通系统管理。在相对完备的管理功能体系的指导下,采用合理、高效、有力的管理方式作支撑,在实践中灵活合理地实施,使得道路交通管理形成良性动态控制反馈,有利于优化我国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
4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银红.世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分析与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李定,范文博,蔡美玲.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功能分类研究[J].交通与运输,2006:52-55
[3] 张新海.论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义[J].政法学刊.2009,26(4):101-104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控制;拥堵疏导;交通管理
[Abstract]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is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Because of its harm on city traffic, many countries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raffic control as an optional scheme of the traffic management.
[Keywords]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traffic control;evacuation;traffic management
1.引言
城市交通是衡量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生活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需求迅速的增长,交通问题俨然已成为困扰着城市发展的重大难题,它所带来的时间浪费、运营成本上升、交通事故、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使得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调查统计表明[1]:在拥挤状态下的能耗是最优状态的2倍。如果一辆汽车在7 km/h和88 km/h之间加减速1000次,那么其燃料消耗比匀速运行时多消耗60升,对于货车则多消耗114升,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交通拥堵造成的影响,保持道路通行的高速、安全和舒适的特性,已成为我国交通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现状,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对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现状的分析,对城市交通拥堵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交通拥堵,现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对交通拥堵的界定主要包括如下几种[2]:
(1)日本建设省1994年在制定新交通拥堵对策时,将一般道路拥堵长1 km以上或拥堵时间10 min以上定义为交通拥堵,对首都高速公路将交通拥堵量(拥堵长度×持续时间)在15 h・km/d以上定义为交通拥堵;日本道路公团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定义为:以时速40 km/h以下低速行驶或反复停车、启动的车辆连续1 km以上并持续15 min以上的交通状态;
(2)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将车速为22 km/h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堵车流;美国芝加哥运输部定义道路交通拥堵为:30%或更大的5 min车道占有率所对应的交通状态;美国德克萨斯运输部提出交通拥堵的定义:当出行时间超过在小交通流量或者自由流的出行环境下正常发生的出行时间、产生较大的延误时的交通状态,当这个延误超过大众能够普遍接受的界限时,称为不可接受的交通拥堵;
(3)我国公安部则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出了定义: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 m,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三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1 km的状态。我国公安部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给出的定义就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人的心理感受。
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许多专家学者主要从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与危害以及对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方面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1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
从宏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关系。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日益扩大,但相对的道路基本设施等的发展相对缓慢,且受地域等的影响,道路的扩张不能无限继续。当斯定律表明:新道路的建设降低了出行时间,但同时吸引了其他道路以及其他方式的交通量转移,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将恢复到原来的拥挤水平。
从中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源于交通管理水平与城市交通快速发展间的不匹配关系。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发达国家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较早,基础理论也更为成熟,然而也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大城市也先后出现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交通拥堵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而言交通管理水平滞后,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严重。
从微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车流量突然增大,形成交通瓶颈,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上下班节假日高峰时段;二是道路突发事件造成道路交通容量的减小或吸引过多的交通容量引起的交通拥堵,如交通事故或大型活动等事件的发生。
2.2城市交通拥堵的危害
城市交通拥堵所带来最直接的危害是使出行交通延误增大,行车速度降低,从而造成时间损失和燃料费用的增加。汽车的低速行驶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城市交通拥堵使得交通事故增多,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又会引发交通拥堵,如此下去,造成恶性循环,给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交通拥堵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总的来说,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危害包括三个方面:
(1)交通拥堵使得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由交通拥堵所带来的直接影响给人们带来极大不便。《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的50个城市上班时间中,北京市上班平均花费的时间最长,为52 min,其次为广州48 min、上海47 min、深圳46 min等;
(2)交通拥堵使得车辆尾气排放增加,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据北京市环科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小轿车的车速由20 km/h提高到50 km/h,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可减少50%左右;
(3)城市交通拥堵增加了社会经济成本。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估计,北京市交通拥堵造成的社会损失为每天4000多万元,每年高达146亿元,就全国范围而言,损失大约为每年1700亿元,降低了社会总体经济福利水平,每个人在拥堵期间由于拥堵所花费的额外时间和费用增加。
2.3 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其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控制城市交通需求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由此,各国政府部门与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和控制方法。
(1)国内外治堵政策
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城市对城市交通的研究较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其中以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瑞士等地交通拥堵治理经验由为丰富,总结国外拥堵治理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一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如东京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四通八达极为便利,降低了私家车出行量;二是加快城市交通基础配套建设,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三是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从根本上降低出行率。
根据国外的治堵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交通情况,针对城市交通拥堵,制定了一系列治堵措施,并通过实践检验,获得部分成效。首先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代表的在交通拥堵治理研究中起到领先带头作用,上海早在1994年开始实施中心城区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竞拍制度,北京、广州相继在2011年和2012年开始实施小客车限购,控制交通需求的过度膨胀;其次,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通行。2008年厦门市快速公交系统(BRT)投入运营,是我国首个采取高架桥式的快速公交系统,2012年广州BRT正式投入使用,仅一年时间,就达到了国家交通运输部制定的至2020年底二氧化碳人均减排27%的目标,效果显著;最后,国内一些学者认为,道路拥挤收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通过征收道路拥挤收费能促使一些在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转入非高峰时间行驶[4]。
(2)城市交通拥堵控制策略
按照控制区域划分,可将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分为局部控制和系统控制两类[5]。局部控制是通过优化局部交通资源提高该区域的交通性能,但局部控制可能会导致其他区域交通性能的降低。Troutbeck等[6]、Harwood等[7]、AL-madani等[8]提出的控制方法就属于此类。而系统控制方法将交通网络看成一个整体,注重整体交通性能的提升,然而交通系统内部的拥堵交通流演变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且随交通区域的增大,交通系统内的变量增加,使得控制难度增加。Yang等[9]、Lo等[10]、Gao等[11]提出的控制方法就属于系统控制方法。
按照控制时间划分,可将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分为静态交通控制策略和动态控制策略两类[5]。静态控制策略主要通过对道路的渠化,降低交通拥堵传播的速率、延缓拥堵传播。静态控制策略的缺陷在于缺乏灵活性,而交通流具有时变的动态特性,因此单一的使用静态控制策略对控制交通拥堵是不够的。动态控制策略则是通过人工干预进行实时性、临时通控制,常见方式包括交叉口信号控制、转弯禁限和交通诱导等。动态交通控制与路网交通流时变动态性相符,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拥堵状况。但是就目前对动态交通控制的研究仍然缺乏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国内一些学者在分析交通拥堵传播消散规律的前提下,提出了菱形控制策略[12]来实现交通拥堵的消散控制。
3.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迅速。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大城市,我国城市具有人口多、密度大、路网密度低及混合交通严重等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上不可盲目硬搬他国经验,需结合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制定切合的拥堵疏导方式。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主要存在以下特点[2]:
(1)拥堵范围扩大,拥堵交叉口及路段日益增多,拥堵程度越来越严重。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区主要路口白天12 h交通量超过10万辆,道路负荷重,交通阻塞时有发生,高峰时段延长。中心区东西向东风、中山路交通走廊,2000年白天12h交通量为34.7万辆,比1996年29.2万辆增长了19%。南北向过江桥隧2000年31万辆,比1996年22.9万辆增长了35%。
(2)行驶速度越来越慢,拥堵时间延长。在我国特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速度已经下降到12 km/h,在市中心,机动车时速更是只有(8~10) km/h。交通拥堵发生的高峰时段在于上下班时段和节假日出行,上下班的高峰时间为早上7:00-9:00以及下午17:00-19:00,这段时间交通出行量大,交通拥堵严重。而据有关资料统计,日前北京的早高峰已从早上7点提前到早6点40左右,并一直持续到9点30分左右。
(3)中心城区拥堵最为严重。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区道路交通的紧张局面主要出现在中心区,尤其以内环线以内和内环线边缘外侧地区的道路交通问题最为突出,而城市地区道路交通情况较为稳定,运行秩序较好。其他大城市区中心城区拥堵也较其他区域更为严重。
4.结语与展望
笔者通过对城市交通拥堵界定、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的综述,总结了现阶段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现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这一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必将引起广泛重视。现阶段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研究仍然不足以支撑城市交通的需求,未来城市交通拥堵不仅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政策,同时对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更倾向于精细化研究,从微观层面研究道路交通流的拥堵规律,以路网要素为研究对象,分析拥堵交通流的疏导策略。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调查报告(2003版).
[2]朱灿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3]芦娟,郑国华.从国内外治堵经验看解决长沙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1,(7):18-20.
[4]吴毅洲.基于TDM的城市交通拥挤对策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报,2005,(6):77-80.
[5]袁绍欣.城市交通拥堵传播机理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6] Troutbeck R J, Kako S. Limited priority merge at unsignallized intersections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1999, 33(4):219-304.
[7] Harwood D W, Mason J M, Brydia R E. Design policies for sight distance at stop-controlled intersections based on gap acceptance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1999, 33(3):199-216.
[8] AL-madani M N. Dynamic vehicular delay comparison between a policy-controlled roundabout and a traffic signal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2003, 37(8):681-688.
[9] Yang H, Yagar S. Traffic assignment and signal control in saturated road networks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1995, 29(2):125-139.
[10] Lo H K, Chang E, Chan Y C. Dynamic network traffic control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2001, 35(8):721-744.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交通对城市拓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城市管理者追求的目标。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机动车拥有量的迅猛增长,“行车难、停车难”已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一种通病,交通问题已逐渐成为阻碍、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成为城市管理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长沙市城区的实际情况,从分析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1.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1道路交通管理是对在道路范围内的人、车、路、环境四者的统一管理,即道路交通管理职能部门运用各种手段,对以道路为基础条件而移动的人流和车流,进行合理的限制和科学的组织疏导,以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在运动中产生的矛盾,保障交通安全、有序、畅通的组织活动。简言之,道路交通管理就是对人、车、路、环境构成的道路交通系统实施统一管理。但是道路交通系统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事故频发,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二是交通堵塞严重,导致出行时间增加,能源消耗加大;三是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程度日益加深;四是间接导致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能源被无效地使用;五是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的质量,给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1.2解决道路交通系统存在问题的方法通常有三种:一是通过行政手段改变交通系统的运行规律;二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建与扩建,提高道路本身的承载能力;三是通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改善现有的交通系统,使其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1.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种方式日益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促进道路交通管理的现代化。现代化的道路交通管理是以信息灵敏、快速反应为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满足了这个要求。
二是道路交通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取得的效果比第一种更好,比第二种更经济。
三是将信息技术用于道路交通管理能够使道路交通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根据控制区域的道路交通流的变化,及时调整交通控制信号参数,同时将交通状况及时反馈给交通出行者,让其根据交通状况调整自己的交通出行,使整个交通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道路交通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警力,将用于静态管理的警力用于动态管理。
五是将信息技术用于交通管理可以降低民警的劳动强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六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保证道路交通管理更加科学、准确、合理。因此,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是改善道路交通管理现状,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系统效能的有效手段,是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
2.解决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2.1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方式之一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事业,又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公共交通比较不繁多的城市,大多数常以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和轻轨和地铁这种轨道交通来比较,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运载乘客数少、速度不高、技术性很差、消耗能量大、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为了达到增大输送的能力,也只能增加输送车的数量,从而也造成交通拥挤,运载速度降低。投入的机动车越多,交通拥挤就越重,这样就产生了往复不良的循环。公共交通结构简单造成了出行速率下降、空气质量降低、停车场场地缺乏等一些问题,影响了城市市民生活的质量。特大城市中轨道交通、地上公汽车和小汽车3种交通运载方式中,价值最高是轨道交通,地上公交随后,小汽车价值最低。小汽车出行是满意度最高的,但是没有畅通这一前提,则满意度丧失。公共汽车是普通的大众的交通工具,容纳性大、承载客多的特点。比方在4米宽的机动车道上,小汽车每小时最多乘坐3700人通过;公共交通客车在没饱和的状态下,每小时载60000人,是小汽车的17倍。公共汽车比小汽车在使用路面上节约十几倍,对交通造成的污染远远小于小汽车。
2.2轨道交通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另一出路
以前解决拥堵的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是多建公路,有立交桥与高架路,来承受汽车的运行能力,增大运行速度,这还是很难规避交通的束缚,致使通行不顺畅,增加社会投入的成本。城市轨道交通隶属城市公共交通范围,轨道交通运行的过程里,不会受别的交通车辆的影响,也不受到路口拥堵等方面的影响,至始至终都保有准确的、快捷的、高速度的运行状态。而在城市中的一般的公共交通,会受到城市的道路方面条件的约束,和其他机动车车辆混行,一般公交的运载能力不抵轨道交通,并且通行时间和达到站点时间很不准时。一般公共交通的运行能力,每h单次运载力能达到1万人次,但是轨道交通每h单次运载力高达5~6万人次。轨道交通是容纳量大、污染率低、高效的绿色的交通运行方式。从道路通行无阻和舒服度看来,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对比来说,轨道交通出行需求满意评价度最高,可是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需要耗费的成本相对来说比别的要高,在整个社会发展向好,资金比较充沛的情况下,这一点小小的制约难不到现代的人们对改善交通的理念。
2.3加强城市定向交通规划
要大力倡导公共交通是众多出行方式最佳之选。这主要是引导出行者改变出行方式,放弃自己的汽车,换乘公共交通。所以,一定要提高公共交通载客能力和经济上的收益。发展公共交通上,运载量大的快速轨道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与此同时发展汽车电车等多式的公交,用出租车作为辅助。容量大容纳人数多是轨道交通的好处所在,准时快速便捷,可靠安全舒服,可以有不同的路段的地上交通和土地提供,在地上、高架桥上、地底下三种交通方式里面选择一项。科学规范的轨道交通规定和策划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关键点,所以一定要确定适合的路线网络。公共汽车的线路,路线网要合理的分布,要比较高的效率、便捷的换乘、低廉价格等,公共汽车是轨道交通系统的补充,帮扶不同的交通单元和轨道交通终点站点与城市边区的联系,作为轨道交通的客流的疏散和提供之作用。
2.4提高科技水平,发展智能化交通
智能化的交通是发展交通的必然的趋势,随着IT的高速迅猛发展,智能的交通的发展理念正走向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与交通需求的管理,公共交通的服务和道路交通管理,这都将由信息化和网络化形成一体化。智能公共交通的优点在于,它把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到了交通运输领域,通过及时有效的传递交通的信息,像是公共交通的服务信息,行车路线的引导信息以及停车信息等等,市民能随时知道整个城市的交通路况状态,享受无缝隙的交通服务。我国的智能交通在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已开始启动。
3.结语
交通信息化建设以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环境为宗旨。因此,必须进一步解决客观现实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规范、引导和推进交通信息化发展,全面提高交通持续综合竞争力,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智辉.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9).
【关键词】系统工程;系统管理与控制;城市交通
一、引言
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建设不断加速,城市人口集聚,伴随着机动车数量和道路交通量不断增加,满足了人们基本的交通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但同时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交通设备条件不足,各大城市交通道路拥堵的现象日益严重,交通事故频发。交通道路发生车辆拥堵,严重阻碍了人们正常的出行情况。这拥堵情况从表面上看,一是汽车保有量增长过快,二是道路增长相对过慢。以北京市为例,90年代汽车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而同期道路年增长率仅为3.5%。随着轿车加速进入百姓家庭,车多路少的矛盾将更加严重[1]。城市交通道路状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堵塞的交通情况不仅严重阻碍了人们生活出行,而且阻碍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城市产业布局、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方向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拥堵的城市交通情况会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安全出行,而这个是各个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在交通运输系统健康安全运作前提下,如何充分将系统工程原理利用到交通运输系统中,发挥最大道路运输利用价值并造福人们,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系统工程相关知识
2.1系统工程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系统”是指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工程”强调实践性。系统工程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建筑学等)和社会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系统学是系统科学的基础学科,技术层面上就需要运用运筹学、控制论和信息论等学科指导。2.2系统工程的特点系统工程,是用系统的观点,科学合理地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管理科学、现代数学、电子计算机和其它有关工程技术,按照系统工程的程序和方法,去建立优化系统的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2]。所谓系统的观点,就是把新研究事物的看作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的重要工作是对信息进行获取、判断、加工、贮存、传递,然后输出必要的信息。对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是以技术经济指标为衡量依据的。同时,系统的设计、研制、试验、运用等过程都离不开各个管理科学分支的实质内容。现代数学的最优化方法,主要是指它利用了许多现代数学分支的理论,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最后形成一个数学模型。通过不断调整相关变量及参数,准确地反映实际系统,将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数学模型的求解则可获得最优化方案,这就是系统的最优方案。系统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思想、理论、技术,对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工程和传统工程不同,系统工程所研究的对象已不仅仅是特定的具体工程,研究的方法也不是单单的专业知识,它集中体现了各种现代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例如设计一个产品,传统的方法指强调成本,而系统工程对目标的考虑需要从系统运行的全过程即时间方面以及综合运用各专业方面(经济学、环境学、法律学)。(2)系统整体的最佳化是系统工程追求的目标。在一项工程中,从目标选择、实施过程、事后评价都是建立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思想对系统模型来调整,不断改进优化系统结构,使之体现整体系统最优化。(3)任何系统都是人、设备和过程的有机组合,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人是参与决策活动的主导者和能动者,在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处理系统问题时,要以人为中心,最终体现的作用也要表现“以人为本”的宗旨。2.3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复杂大系统。一般情况下,系统包含“硬件”单元,也包含“软件”要素,尤其是人的行为。因此,要有独特的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要用多种技术方案进行求解。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方法论除一般的数学描述方法和逻辑推理方法外,还有工程技术的规范和社会科学的艺术等[3]。系统工程方法论强调对系统的深入了解,进行系统识别,处理问题应注重系统整体性以及计算机手段的辅助作用等。
三、城市交通领域中的系统观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系统内部由多个要素组成。一般而言,城市交通系统可以分为四大系统,如图1所示。图1城市交通系统要真正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能孤立的眼光看问题,只想着从单方面着手处理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先认真分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整理好内部各要素关系后,再结合外部环境,分析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联系。通过用系统工程观点分析城市交通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相关性系统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某一要素若发生变化则会影响其他要素的状态变化。以道路系统为例,它是由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专用道路四个不同层次的道路组成,辅助以道路监测系统、交通信号指示系统等等,若交通信号指示发生故障,交通运输肯定发生混乱,造成更严重的道路拥挤情况。(2)动态平衡性在城市化建设中,城市通过修建高速公路、地铁、轻轨、快速公交车道等来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堵塞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很快被新产生的交通量抵消。经济发展,私人汽车购买力不断增强,汽车拥有量不断上升,在一定的道路数量下,城市道路又出现拥堵状况,城市交通系统就是在这种“拥堵——缓解——拥堵”的动态平衡中循环往复发展。(3)整体性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几个子系统相互协作共同运行的,各个子系统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是协调于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着1+1>2的作用。
四、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城市化建设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必然影响道路交通量,同时城市用地是否合理规划也会影响城市交通情况。同时,由于现代生活节奏步伐加快,对于提高交通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道路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交通量的发展速度,现有道路结构难以满足加快运行速度的要求[4]。因此,结合当前道路交通建设、城市化建设发展速度,交通规划更加需要结合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的应用。(1)规划中注重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利用在交通规划中,需要借助专家将理论知识提炼出来,把实践中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形成体系指导工作。同时也需要结合现有的科学技术,将理论和各种信息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综合系统的整体优势。(2)交通规划更加注重交通网络的可靠性研究可靠性测度作为一种概率测度,是反映运输系统的运行特征的有力工具[5]。我国大力发展交通设施建设,考虑的问题主要从费用最经济和减少拥堵情况出发,却忽略可靠性研究,这样容易导致路网服务水平的稳定性不高。所以,结合我国国情,将可靠性分析融入到道路交通规划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的交通问题。
五、城市交通领域中的系统管理与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问题日趋严重。这一方面体现在汽车保有量逐年激增,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也无法满足我国快速增长的交通运输现实及潜在需求,事故频发、交通拥堵等情况时常发生;另一方面也表现在目前的交通控制系统和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因此除了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将现有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到交通运输设施上,缓解交通拥挤情况、减少环境污染,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面临的更迫切任务。智能交通系统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我国交通压力。时至今日,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信息服务及发展决策等方面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缓解日益严峻的道路交通拥堵状况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例如,通过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的建设,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和路口间协调水平,缓解了道路拥堵情况,同时相应地提高了车辆的运行速度;通过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调整了出行者的出行需求,促进了交通供给与需求间的均衡;通过违法监测系统等的建设,规范了出行者的出行行为,改善了交通秩序和安全水平,也相应地减少了交通拥堵的情况;通过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引导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逐步改变城市的出行结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的方向。现在城市智能交通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趋势:(1)交通管理控制的集成化以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为核心,以综合交通管理信息平台为支撑,整合包括视频监控、违法监测、智能调度、信息服务、主动管理、指挥决策等功能在内的集成化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是当前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一大方向。当前我国的众多大中小城市都建设了多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并逐步推进系统的集成与应用。(2)交通信息服务的多样化传统的道路交通管理,交通参与者都是根据设置好的规则去实施。当路面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塞车情况时,交通参与者并不能实时得到路面信息,造成更大的塞车情况。而智能交通管理的出现,给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带来了质的变化。通过信息共享,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以实现道路畅通和提高运输效率为目的,让道路参与者在信息充裕的条件下选择最佳的路线,不仅缓解道路堵塞问题,而且节约道路参与者的时间。交通信息服务的多样化。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服务的手段不断增多,如智能手机的出现所催生出来的新的信息服务方式,例如滴滴打车、Uber,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租车的运行模式,打车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私人驾车出行的次数,有利于缓解道路上车辆多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提供信息服务的主体不断增加,有政府部门、交通运输企业(如公交公司)、汽车厂商、专业的交通信息服务商(如TomTom、Inrix)以及IT巨头(如Google等)等,使得出行者的选择日趋多样化,而信息服务内容的增加和实时性的提高也使得智能交通系统在调整交通需求方面开始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3)交通安全辅助的全面化一方面通过实时的、多途径的信息服务来为驾驶员提供驾驶辅助决策,例如盲区监测、夜视辅助、超速提醒、车道偏离报警、碰撞报警等技术,另一方面则通过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实现常态或异常情况下的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如自动泊车、主动巡航控制、车道保持等,从而大幅度降低由于人的失误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直接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也间接缓解了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的交通拥堵状况。在国家大力鼓励创新发展的氛围下,在现有科技手段支持下,在“智慧城市”与“互联网+”日益得到重视和研究之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将会进入全新时代,为我们的城市交通服务,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发挥重要的作用。
六、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的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对于交通建设项目的综合评价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精细化的综合管理,可以形成多方面的技术控制,并且能结合交通建设中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形成多方面的综合运用。科学的评论体系和评论方法是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评价体系在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回顾道路交通评价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的是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的以工程造价为标准,到以交通服务水平为标准,再到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发展到现在的以可持续发展为标准。每一次的提高,都蕴涵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客观上反映了对城市交通系统认识的逐步深化[6]。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质量、环境、费用三大综合评价体系的综合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质量评价高度重视规划,确保规划先行。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坚持从规划抓起,城市交通区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以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为依据。(2)环境效益评价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产生了改变,所以需要通过环境效益评价来综合评估和衡量。这里主要是考虑交通项目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交通道路规划必须对稀缺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城市交通道路建设。(3)经济效益评价建设城市道路,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出行问题。按照规划建设道路,是否缓解交通堵塞问题、是否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作用、是否降低出行成本、是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这些都是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指标。
七、总结
系统工程是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统筹全局,将系统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按既定的目标合理规划、设计、试验、建造实施、管理和控制系统,在现有的城市交通情况下融入系统工程方法,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新指导思想和指导方向。交通运输问题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相信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不断学习借鉴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能够对交通运输更好地规划。
参考文献
[1]徐强.我国大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2]段益庆.PDCA模式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改进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
[3]许国志,顾基发,车宏安.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4]王春娇.基于GIS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管理系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
[5]刘海旭,卜雷,蒲云.道路交通网络可靠性研究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