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7 15:35: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专业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专科;医药信息技术;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8-4507-01
为科学合理的制订专科医药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改革传统计算机课程与医药各专业结合不紧密的现状,课题组对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近三年的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了信息技术需求情况调查[1],又对2010级入校新生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调查[2],在这两个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医学计算机和医学信息学教材,针对专科层次学生的特点,对在专科层次开设医药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制订出教学大纲。
1 教学内容整体调整目标
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和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情况,调整原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为了突出计算机技术与医药专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将课程名称修改为《医药信息技术基础》,根据课题组的调查分析来看,目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完全摒弃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软件的应用是行不通的,改革只能循序渐进。《医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最终的目标是与中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区别开来,重点讲解医药信息技术。
2 各部分的内容调整如下[3-6]
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由于学生基础存在差异,所以该部分内容目前还有必要进行讲解,但其中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分类;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数制的转换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对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不是很大,而且有些内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已经介绍,我们决定删除。增加了家用电脑配置及常见故障处理等实用的内容。学生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对计算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于电脑出现的一般故障能够自己动手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操作系统部分:随着中学阶段信息技术的普及,家用电脑和网吧数量的增多,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于文件的复制移动等基本的操作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所以该部分内容最终考虑将删除。但软件的安装和卸载,文件属性的设置等内容大部分学生操作较少,应与重点示范性讲解。随着学生基础情况的变化作动态调整。
Office办公软件部分:办公软件的操作一直是《计算机基础》的核心部分,也是过级考试的重点部分,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毕业学生在工作中应用也比较广泛,这部分内容肯定还是要讲的,主要是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Office软件是一个很庞大的软件系统,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过其中一些基本的操作,如Word字体的设置、段落的设置、一般表格的制作和图文排列,Excel的基本的制表功能,一般幻灯片的制作等基础知识。作为医药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围绕Office这个办公软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开展教学,中学阶段涉及的我们只要快速的复习、熟练一下就行。对于Word部分,我们重点介绍它的一些高级操作技术:样式、大纲和模板、书签、目录、角注和尾注、批注和交叉引用、公式编辑器的使用。Word在医学上的应用技巧(如:电子病历模板)等内容。对于Excel部分:我们可以重点介绍:它的公式编辑方法和常用统计函数、数据管理(如:排序、分类汇总、筛选、数据透视表);医药常用类型图表等操作。对于Powerpoint部分: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些高技术含量和漂亮的演示文稿,我们可以介绍它的模板的应用,如何从网上下载模板甚至自己做模板,母版的应用,Powerpoint软件如何插入flas等外部对象这样一些高级操作。
网络和部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介绍网络的组成、分类和协议,这些内容过于抽象而且也不实用,对于专科学生来说难度过大,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考虑删除。关于网络部分,重点要介绍Internet的应用,如何在网络上进行医药信息检索,包括搜索引擎检索和网络数据库检索、医药信息交流以及网络信息安全。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
医药信息系统部分:医药信息系统是原来《计算机基础》没有的,这部分内容应该成为《医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核心,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药品管理系统、社区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医保系统、护理信息学与护理信息系统、中医药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中医专家系统等。这些软件大部分都涉及到网络和数据库,规模较大、结构复杂,一般用户不具备试用条件,不能从医院原样照搬到课堂上来演示和实训。我们整理了一些小型的单机版医药信息系统,如:凌风电子病历系统、博信药店管理系统、门诊划价收费系统单机版、住院护士工作站等小型软件,这些软件虽然没有庞大的数据库和网络的功能,但是基本功能却是一样,借助这样一些小型软件,我们就能够让学生了解医药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未来岗位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3 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医药专业来说,计算机课程不管怎么改都是公共课,课时量一直都很吃紧,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以上内容这是一个摆在课题组成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对于专科层次来说,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专业课很多,要争取比现在更多的课时基本没有可能,我们只有年年调查学生的基础情况,实时删减中学信息技术涉及的内容,腾出更多的课时出来。
另一个问题是学生过级考试跟本次教改有所冲突,湖南省计算机一级考试涉及到全省所有的高校,并没有按专业划分考试内容,根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一级考试大纲》的要求,数据库部分占的比例很大,为了学生能够拿到一个证书,我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解比较抽象的的数据库。所以如何解决学生获取证书和教改的冲突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去参加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与认证管理中心(简称:NMIE)组织的认证考试,该考试主要考计算机基础和医药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跟我们教改的目标正好相近,而且所获证书全国有效。
信息技术知识日新月异,医药专业信息技术教研、教改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常抓不懈、常改常新。动态的调查学生基础情况和跟踪学生应用情况,实时的调整教学内容,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医学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爱民,郭争鸣.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信息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J].医药导报,2010(11).
[2] 周爱民,郭争鸣.学专科学校入校新生信息基础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1(2).
[3] 刘艳梅.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 王平南,吴娅娜.医药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虽然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就业出口不在临床一线,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又离不开临床,所以他们也需要丰富的临床用药知识,而药学各专业课程设置都没有中医临床课,因此《方剂学》在使得中药学各专业学生获得临床用药知识方面就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多数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课时设置反而比中医专业少。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了如何适当调整中药学院的《方剂学》教学方法、内容及与之适应的教学大纲,使中药专业学生在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兼顾与本专业特点有关的《方剂学》相关知识,又能拓展与就业有关的实用的知识面,在应用能力上有提升,即保证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学时里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在保证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实力,又不缺少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充分发挥《方剂学》课程应有的作用。
2教学改革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认为,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将《方剂学》核心知识与中药学院学生的特殊需求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课时内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保证核心知识、基本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适当兼顾专业需求。
3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使中药学院的学生通过《方剂学》有限的学时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为了既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适当兼顾就业市场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又保证学生能系统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核心知识,我们采用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
3.1教学中必须保证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
我们认为《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对于各专业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各专业《方剂学》学时设置不同,学生将来要进入的行业也不同,因此对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讲授,其深度和广度方面又有差别。为保证研究结论准确和严谨,有必要通过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再次确认《方剂学》教学中必须保证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首先,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提炼出《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纵向方面,研究建国以来各版《方剂学》教材,了解《方剂学》内容的变化情况;横向方面,研究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针对各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大纲,了解各学校各专业都重视的《方剂学》教学内容。其次,进一步访问教学管理部门对《方剂学》课程设置的建议,访问资深的《方剂学》教师以了解前贤和同仁在《方剂学》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及发现的问题。再次,总结作者个人多年的经验。其对方剂学的知识体系和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都有切身的体会。通过以上方法确定了《方剂学》必须讲授的核心基础知识。
3.2学生所需知识的特点以及与《方剂学》的相关性
(1)调查研究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以及《方剂学》在各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并调查中药学各专业在校学生对《方剂学》学习的需求和教改建议。(2)了解中药学院各专业的就业出口,调查已毕业学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对已学《方剂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及所需补充的相关知识。(3)调查用人单位对中药学各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并分析确认其中哪些是《方剂学》教学能够给予学生的。
3.3中药专业《方剂学》的最佳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案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将各种研究方法得到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方剂学》必须讲授的核心基础知识与中药学院各专业学生对《方剂学》的特殊需求有机地结合,得到适当调整《方剂学》教学内容的方案,制定了适合中药专业的教学大纲。
4本研究的结论
4.1《方剂学》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
比较建国以来历版《方剂学》教材,发现各版教材的章节设置基本一致。比较我国比较知名的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发现基本内容一致但是细节有差异。结合总结个人《方剂学》教学经验,我们认为《方剂学》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相同的,中药专业也不例外。当然,中药专业《方剂学》的课时较少,而且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与中医专业确实有所不同,因此中药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确实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一般说来,《方剂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总论中包括方剂学发展史、方剂与治法、方剂的组成变化、剂型和用法,各论是经典方剂讲解。
4.2中药专业《方剂学》课程总论教学的特点
药学生出口不论是药师,药品推介还是医药研发企业等,都是通过药与临床密切相关,因此任何一专业和行业都必须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理法方药缺一不可,因此总论中方剂的组成变化,也就是组方配伍理论和法度,是方剂学教学重点,是必保的核心知识。考虑到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特点,从剂型与成药关系密切角度考虑,总论中除治法和组成变化外,还应该重视剂型的讲解,应把剂型讲解提到一个高度。中药专业的《方剂学》课程通常在三年级开设,在此前的两年中,中药专业学生基本都是在学习与中药相关的课程,如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等,因此中药专业学生对单味药的理解和记忆比较深刻。然而临床等应用领域中,中药的治疗作用是以方剂的形式实现的,所以《方剂学》总论的教学中还应该强调中药和方剂的联系与区别,以理法方药方剂配伍思路为重点,讲解其用药知识,这对于中药专业毕业生将来开发新成药或者作为药品推介师向临床医师讲解宣传自己的产品都是很有好处的。
4.3中药专业《方剂学》课程各论中的选方原则
考虑到中药专业《方剂学》课时相对较少,各论中所能选择的经典方剂的数目相对就少,必须采用少而精的选方原则,主要是注重方剂对治法的体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为纲,以纲为目,纲举目张”。
4.3.1体现法度的方剂
依据“方从法出,依法统方”的理念,选方和授课时注重以方表法,重点是能表达配伍法度的方剂尤其是一方多法的方剂,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并不强调对每一张方剂面面俱到。如麻黄汤,麻黄配杏仁,表达了宣降相因的理肺法度,对肺系疾病的处方和肺系新药配方的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4.3.2目前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药方
药学专业培养目的不是临床医师,通过方剂学学习侧重的不是培养其处方能力,而是实际应用能力,中成药的使用不可忽视,因此在正方和附方的选择中尽量选择一些已经具有中成药剂型而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中成药的方剂,这一特点特别适合于药店的药师。
4.3.3近年新开发成功的药方
近年来,新药研发人员将一些经典方剂剂型加以改革,成功开出新的中成药,这些成药成功的走向市场,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制药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如由安宫牛黄丸研发为清开灵就是一个剂型改革的成功案例;又如逍遥散是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传统名方,今人在此基础上去生姜加香附、丹皮、栀子增强方剂疏肝解郁的作用,又可治疗肝郁化热,成功的开发出中成药舒肝颗粒,舒肝颗粒疗效稳定,使用安全,价格便宜,已纳入非处方中成药目录。这是一个方剂配伍改革的成功案例。因此,为培养学生在药品开发企业的就业竞争和长足发展的能力,应多选对古方剂型改革获配伍调整取得明显成功的案例,并重点说明其成功的原因和关键点。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人们日益重视预防医学的作用。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可以治愈疾病以外,还能够从社会医学及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患者如何预防疾病及保护健康。预防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中医药院校本科教学中,预防医学课程目前已成非预防专业的基础必须课程。尽管如此,但在重视程度上还远远不够,学时数也极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尽量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据中医药院校的自身特点,积极探索适应中医药院校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情况,拟从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三个方面浅谈对该课程教学的认识。
一、明确中医药院校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1.预防医学教育是现代医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按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三个核心部分。其中的预防医学是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为目的一门应用学科。因此,预防医学教育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在现代医学模式下,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卫生保健提倡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卫生领导者和卫生服务管理者。而上述能力的形成,要求学生或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除了具备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外,预防医学相关知识也是每一位从业者所必须掌握的。而未来的中医医生,除了要对临床个体开展中医诊断活动外,更需要其应用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群体角度去观察、分析并解决中医问题,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适应社会发展的中医人才。3.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医的预防医学思想通过预防医学的教学,可使中医中的预防医学思想得到传承和发展。“治未病”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理念和预防医学中的三级预防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对于中医类专业学生来说,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同时,掌握预防医学中的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也可以对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在中医药类院校中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中医药类专业学生普遍对预防医学课程不够重视,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产生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预防医学课程为非主干课程,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作用和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认为医生能治病、治好病即可,而疾病的预防与医生无关。2.教学内容与中医、中药专业脱节中医药类院校预防医学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卫生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三部分,此类内容与中医或中药专业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与中医、中药专业之间往往是脱节的。其原因:一是预防医学教材内容与中医、中药的联系很少;二是中医药院校的预防医学教师绝大多数是毕业于西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对中医、中药不甚了解,没有系统的学过中医、中药,如果进入中医药院校后不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不关心中医、中药的发展,教学活动自然与中医、中药内容脱节。3.理论与实际不能紧密联系预防医学本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实践教学,很多内容就会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而我校预防医学教研室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而是借用其它教研室的实验室,因而不能有效、系统的开展相关实验课,只能开展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活动,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主动参与,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的对策与方法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调预防医学学科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如2003年曾经威胁全球的“非典”,如果没有预防医学的防控措施,就有可能成演变为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性事件,从使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重视起来。此外,要强调社会医学的实用性,使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在就业方面,除了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外,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急需大量预防医学专业人才。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2.寻找预防医学课程和中医药专业结合的切入点在讲到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时,可以引入中医“人与日月相应,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等理论。另外,针对当前很多年轻人晚睡晚起的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引用《黄帝内经》中“亥时养生,三焦通则百病不生”的观点,说明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不顺应自然规律的表现,应该遵守“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自然规律。预防医学理论和中医学思想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分体现预防医学思想的精髓。3.提高案例问题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的比重当前社会,由于法制观念落后,消费保护者自我意识较差等因素,使各种公共卫生问题层出不穷,如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大头娃娃事件、毒酱油事件以及频发的各类食物中毒事件等,我们可以从网络、报刊和杂志上选取一些生动的图片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同时,提出相关的专业问题,从而引入预防医学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制定教学内容,学生首先以小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课件制作,然后随机抽取学生代表,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投入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4.增加专业知识讲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现实生活中职业危害的认识,可以尝试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的教授给学生开展职业病的讲座,从而使专业知识讲座成为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综上所述,中医药类院校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意义重大。但目前中医药类院校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必须根据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特点及要求,对中医药类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市场的发展,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增大。然而,受一些社会因素的变化,如高等学校合并扩招、用人单位需求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不稳定性增强。文章旨在通过对中医药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了解就业情况,分析就业趋势,寻求影响就业原因的主客观因素,从学生、学校、政府、企业、社会各角度对当前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为大学生择业观的改变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就业;调查;分析
本次研究收集的资料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至2014届中医及中药学专业毕业生,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论坛投票等方式共获取5130人的就业资料。其中女生占61.02%,男生占38.98%。中医药专业就业率在76%,其中医疗卫生单位占48.31%,其次是科研设计单位占18.64%。而就业单位的选择也是因人而异。调查数据显示工作稳定是中医药专业毕业生首要的择业因素,占总数的25.42%。中医药专业就业范围的局限性和专业性,使得工作稳定成了择业的首要条件。调查显示,初次就业的中医药毕业生对于薪酬的期望层次不同。3000元到5000元不等,但对于3000元以下的可接受的人数较少。而这一数字与市场行情对比有着巨大反差。
不同的地区环境,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工作环境,个人因素,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都限制了中医药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是就业时必须面临和考虑的实际问题。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毕业生去大城市占比例最大,达到35.59%,家乡也是理想就业地,占33.9%。18.6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毕业城市,只有0.85%的调查者选择乡镇或农村。除了就业地区差异大,就业单位也有着很大差距,20012-2014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中约40%为企业单位,20%为医疗机构,事业单位。中药和中医不同,所以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和中药专业毕业生截然不同。中医专业毕业生择业领域多为事业单位,比例占50%左右,而企业单位则寥寥无几。
通过调查,在最有效的找工作的途径中,比例最大的是现场招聘会,占48.31%。将近一半的毕业生认为现场招聘会是最有效的就业途径。其次是亲友介绍,占28.81%,网投简历占11.86%。可见毕业生的就业离不开学校与政府的参与,政府提供的市场信息,以及学校给搭建的就业平台是学生认为的最有效的就业方式。
针对毕业生扎堆大城市的现象,我们调查了大家对下基层的看法。47.46%人认为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最大难题是待遇偏低,条件差,34.75%人认为在基层提升空间小。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落后,对于学术研究,个人发展确实有一些影响。政策束缚,岗位萎缩,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毕业生下基层的原因主要是待遇条件和个人发展受困两大难题。面对一边多余一边吃不饱的情况,待遇问题和自身发展问题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工资多了,自身权益得到保障,自然都愿意下基层了。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的素质、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所以这需要政府和学校的通力合作,政府提供有力可靠的参考数据,学校以此为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的指导方案。除此之外,对于课程的设置,不仅要符合社会需求,还要符合学生实际状况。通过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调查者表示对于现行的课程设置并不满意,很大一部分同学表明中医药是个复杂的学科,所学范围广,对中医药基本功的而要求高。而大部分同学都是考前突击式的学习,仅有一小部分同学学习专业课较为认真。由此可知一部分中医药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并不扎实,这也因此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设置了障碍,在以后的工作中埋下了隐患。所以我们现行的课程设置也有其不合理之处,仍需要更具体的调研,来进行课程方面的改革。
通过调查“在校期间哪个环节可以有效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有用的课程是专业实习,占总数的45.76%。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完全以主人翁的姿态来进行学习,这是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其次是教学实践课,占总数的23.73%。实验课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因此学生对其认可性更高。课程量最多的专业课程则只排在第三,占22.0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比起单纯的专业课,学生们更趋向于喜欢实践课,而且实践课的接受程度,课程效果远远大于在教室上专业课。所以要培养专业能力过硬的毕业生,除了夯实基础,增加专业主干课学时,最重要的还要进行实践。将知识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以后从事医疗工作提供了经验,为找工作更是增添了一份砝码。
总的来看,当前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即是对于自身价值的估计与市场不相符合,同时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也为以后就业留下了隐患。所以中医药大学生就业的解决关键,就是要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对策。本文因为材料数据缺乏,分析不够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并不完善。随着新农村的医疗机构的建设的深入,相信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基层的就业环境也会有很大的改变。
作者简介:田青亚(1994.08- ),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研究方向:中药学。
时展和社会进步使高等学校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传统教学论对于“教”过分强调,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观及近年来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则强调对“学”的重视[1]。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则应建立在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累积,自主完成专业信息采集、评价,解决专业问题,长期进行专业学术思考的基础上。
1 中医药专业网络资源学习中心建设项目构想
中医药专业网络资源学习中心的建设项目,应由项目组搭建资源学习中心网页,按照中医药专业自身的学科体系,进行学习内容的版块划分;同时,组织学生成立专业内的学习小组,探求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机制,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探究式学习的模式,针对网页版块设计,由学生参与完成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整合与。研究小组收集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观点,在网页上,促进学生形成探讨与验证科学问题的习惯,完成知识累积和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所有的过程记录将形成极具本专业特色的馆藏资源。中心的形成对学生而言,既是信息综合素质的实践中心,也是提供密切相关的专业信息资源中心。
1.1 基础网页的搭建
基础网页搭建的两个关键性问题是:用户认证和栏目的设置。用户认证通过实名制,由版主负责审核,以对其发表内容进行控制和追源。版块内容初步设置为馆藏专业分类推荐、专业基础知识园地、学生科研创新园地、各类课程进展及参考题、网络资源链接、专业教师科研跟踪与访谈等专栏。所有版块设置将在项目启动初期,通过专家咨询和学生提案等方式进行确认,读者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将决定项目是否存活和持续。
1.2 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组织学习研究小组
成立学科内的专业研究小组,探索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使其根据网页的版块设计,完成信息资源采集与的激励机制。研究小组将负责专业基础知识累积、自主科研创新、课程进展及参考学习资料、相关网络资源地址、专业教师的科研跟踪访谈等信息的采集,经小组交流、评价后,上传相应专栏版块的主持人。
1.3 内容组织、与审核的长效机制建立
项目在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实践和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过程中,也将形成极具专业特色的电子资源馆藏。作为馆藏建设有其连续性和长期更新、维护的要求,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务必寻求一种能够便于长期管理的,保证资源学习中心内容的组织、与审核全过程运转的长效机制。
2 中医药专业网络资源学习中心建设的意义
2.1 推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发展
在网络学习中心,栏目的开设和内容应由学生根据兴趣与需求自主设置。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普通的上网者,而是以其自主的敏锐专业信息意识,在专业学习中,累积网页信息资源,进而上传学习资源的织网者,成为学习中心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2.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动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形成
资源学习中心内的实名信息制度,为学生在专业上持有的观点和推荐的学习资源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并将永久保存在网页中,与现在和将来的所有校友共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风气。
2.3 培养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该调动学生的巨大潜能,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产生新的知识经验。科研和创新都是在知识累积的基础上。学生在织网过程中,的信息往往是在收集信息资源后,通过加工、整合与评价,融入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在自己思维推动下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新资源。只有长期专业知识累积和专业思维运用,才会形成自己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2.4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信息素质
参与的学生在工作中将掌握馆藏信息搜集、网络信息搜集、实地信息搜集等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具备一定的信息评价能力,以及如何整理信息等多项信息素质的综合能力。
2.5 其他
促成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实践中的结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学习资源网页,成为图书馆极具馆藏特色的电子资源,长期为专业学生提供服务。
3 中医药专业网络资源学习中心建设与图书馆的功能实现
3.1 图书馆工作的发展趋势
web2.0开启了新的互联网时代,使用户从信息消费者变为信息生产者。图书馆2.0的概念借用了web2.0,与其有同样的理念与概念基础,这一概念的支持者期待最终的图书馆2.0服务将取代过去数世纪以来过时的、单向的服务[2]。图书馆的读者不再仅仅是图书馆资源利用者,而是可以借助图书馆提供的平台,进行自主的资源建设,这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3.2 教育职能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之一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中心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图书馆界掀起了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的热潮,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得到了凸显[3]。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功能则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集中体现。在专业的范畴内,通过选定的主题,领导学生研究小组进行专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合、评价和发表,达到知识汇集和产生新知识点的过程,是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职能的实践和体现。
3.3 图书馆是学生开展创新型学习的最佳场所
图书馆在技术设备、服务设施和人力资源上完全具备这种能力,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和形成创新思维,建设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资源学习中心。
3.3.1 提供专业信息资源与必备网络环境
图书馆有完备的书刊收藏体系,包括丰富的书刊资源、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专业相关检索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中外专利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同时,图书馆网站与Internet及Cernet相连,已经建立起较完备的网络环境。
3.3.2 信息素质教育的师资
图书馆具备博(硕)士、学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信息专业人员队伍。图书馆的文献检索教学和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用户培训、当面咨询、文献检索、网络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
3.3.3 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场所和设施
包括实习和教学空间及设备的提供。多数图书馆承担学校的文献检索教学任务,拥有多媒体教室,配备有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设备。图书馆即使没有信息共享空间的设置,也会建有多媒体公共阅览室和读者研修室,可以进行公共网络和校内数据库信息资源的查询,为项目的完成提供空间和设备等物质条件。
4 中医药专业网络资源学习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在学生头脑中植入创新思维,因为人的一切创新都始于思维的创新。人要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离不开知识和思维能力这两个内在要素。知识是思维活动的原材料,思维能力是加工、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这两者对人的创新思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人的创新思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4]。而开创一个融合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平台,则是资源学习中心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契合点。
4.1 学生能围绕专业内的科学性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根据专业学习提出相关的科学概念和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究,利用一切可利用信息资源对科学概念或问题做出解释。一个围绕教材内容有难度但又能引发学习者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让他们进行更深入、广泛的学习。
4.2 提高学生自主获取帮助其解释和评价“问题”的信息资源的能力
在织网过程中,学习者也要通过学习、阅读、实验,或从老师、教材、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资源,自行设计信息获取策略并实施,以便对科学性问题进行探究,完成信息素质涉及的信息意识、信息采集、加工、整合、各个实践环节。
4.3 既是学生知识累积的过程,也是产生新认知的过程
栏目内容有的是学生自已收集的信息资源的累积,有的则是学生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后形成的新的信息资源。学生在织网过程中实现超越现有知识,提出新的见解。对于科学界,这意味着知识的增长;对于学习,这意味着对现有知识的更新,其结果就是产生新的认知。
4.4 学生有了对专业知识进行交流、验证和评价的平台
资源学习中心的信息资源,为学习者的交流提供了方向和主题。交流的过程也是思考、解决问题和提出新问题的过程,是对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进行验证的过程。评价,是科学与其他形式的探究及其解释相区别的一个特征。学生通过交流各自的观点,通过收集相关信息资源对彼此的观点进行验证,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以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
5 结语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资源学习中心建设,既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进展的一个节点,也是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与学校专业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结合点。在学生组织和专业知识融入的过程中,需要图书馆与校内各学科专业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拓展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进.教学过程的经济学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8,25(7):6-8.
[2] 范并思,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24(1):2-7.
【关键词】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现状;思考
Abstract:Inthispaper,thewriterreviewedcurrentsituationofChinesemedicinegraduatestudenteducationconnectedpractices,andputforwardsomeeffectiveapproaches.
Keywords:Chinesemedicinegraduatestudenteducation;Currentsituation;Thinking
中医药学是一门科技含量极高的传统医学,其完整的学科体系、博大精深的理论和科学思想,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发展价值。大力发展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校学科建设,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保证。
1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现状
1978年首次招收中医药研究生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已达到一定规模,实现了与国家学位制度的接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当前我国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阻碍着我国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1.1大学扩招的影响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扩招规模不断“升级”,研究生教育也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这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数量多和层次高的现实国情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教育规模的过度扩张使得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同时由于教育投资机制不健全、教育资源投入有限,在研究生数量扩大的同时,其质量并未同比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幅度不尽如人意,研究生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在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1.2生员素质的缺陷
目前的中医药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着中医药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中医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科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知识、经典著作的学习无法深入,这就使得学生在中医药学术视野、基础知识的掌握、西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上,都与研究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相去甚远。同时受经济条件、就业形势的影响,很多学生报考研究生,继续学习是一种权宜之计,其选择考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功利主义的表现。由于这些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激发他们对中医药深入研究的热情。
1.3导师素质的差异
研究生导师能否按照教育规定施教,将主要精力有效地注入有潜力的学生身上,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目前学术界学风浮躁的影响,有些导师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则整日忙于兼职或者繁重的行政事务,同时研究生的持续扩招导致师生比例不断扩大,许多导师负担过重,没时间潜心于学问,以致自身的科研能力止步不前[1]。
1.4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我国现有的中医药研究生课程还存在不少缺点:内容落伍,跟不上学科发展;课程设置过分狭窄,只关注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结构,而缺乏了对人发展的关注;和本科内容重复过多,甚至是本科课程的翻版;对研究生的重要评价指标仍然是考试成绩等等这些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中医药事业的大力发展,关键在教育。为了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的需要,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应顺应目前的形势,把握机遇,培养各种外向型中医药人才,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以便适应目前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这些除了知识需要长时间积淀和融合这一因素之外,我们需要对中国的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体制进行一些思考。
2.1提高导师素质要想培养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首先要有一支治学严谨、学风正派的导师队伍。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主导和核心作用,提高导师队伍的总体素质和学术能力。引入评估淘汰机制,严格导师遴选条件,进行任期考评,打破导师职务“终身制”;采取留学深造、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承担重大中医药科研项目等形式,不断提高导师素质;大力做好中青年导师的培养工作,切实保证新老导师正常交替;推行集体指导和联合指导研究生制度,发挥每个导师之长,使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导师共同合作培养研究生;充分发挥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使研究生在治学和为人两个方面都达到中医药人才的要求[2]。
2.2开办七年制本硕连读教育根据新的发展需求,积极进行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等相关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建立和健全中医药专业学位教育与学科教育体系,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将传统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本硕连读的后期实践教育融为一体;按照重点学科建设模式改革,加强其产、学、研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探究,搭建研究生实践教育的平台,与中医药继续教育相衔接,培养适应性强的专科应用型人才。
2.3建立评估制度为有效地保证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打破学位授权点的终身制,促进学位授予单位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巩固和提高教学水平,国家应定期开展对研究生授权点的评估工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社会评估机构也应对学校进行的评估,并且将评估名次向社会公布。授权点应经常性的开展自我评估工作,每一年或间隔一年评估一次,把评估工作作为学校日常性工作长抓不懈。在自评工作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起具有自我完善功能的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形成良好的质量约束体制,以保障研究生教育有序、健康发展。
2.4调整课程体系知识经济呼唤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尤其是大力发展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知识越丰富,基础越宽厚,就越有利于创新。因此学生在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研究领域有关的相邻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具有坚实的外语基础和其它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下,中医学院校要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大胆进行调整创新,将中医学研究生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3]。
3小结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改革,努力提高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中医药学术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建兴,苏小康.中医药研究生创新教育初探[J].医学综述,2007,13(24):2059.
1护士对中医药护理专业的认知现状
表1~表3显示,护士对中医药基础知识及专科护理认知平均值不高,说明二级中医院护士对中医药专业及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低,尤其在中医病因中药学及专科病护理特色康复较陌生,相对护士对临床较常用的中医操作项目及应用较熟练。
2改进措施
2.1实施护士分层次中医药知识的强化培训根据护理队伍现状(初级护理人员约占临床45%)、参考文献报道及护士管理经验,护理部制订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实施护士分层次培训。即新职护士(N0级)强化岗前中医药护理知识35学时培训并考核;1年~3年低年资护士(N1级~N2级)院内培训或半脱产中医药理论及技能100学时培训;3年以上“住院护士”重点培训专科护理兼顾基础培训,分期分批实施培养计划。目的加强住院护士对中医药护理专业的认知及辨证施护应用能力,使中医护理元素融入到责任制护理中。通过短期强化培训结合个体化训练,结合院内中医护理“扫盲”班突击培训,每季度护理部针对住院护士进行中医专病辨证、案例分析及中医技能考核,半年度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活动。1年后追踪护士对中医药及专科护理的认知均提升10%以上。
2.2加强中医专病护理与特色康复指导按照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及医院等级评审检查标准,建立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制订中医特色康复指导手册,科室拟订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并征求医生意见,护理部审核校对形成汇编册下发至各护理单元。科室根据专科专病特点实施开展,并探索中医专病临床路径。针对中医特色康复宣教这一薄弱环节,科室制订专病宣教手册、刻录光盘、培训演示及视频播放等形式,护士熟悉掌握专病知识后指导给病人。通过科内自查、护理部督查及专项培训考核相结合,对病人实施中医特色康复宣教明显提高,并于2012年10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
2.3从整体观着手综合提高中医护理的软件建设根据医院等级评审检查要求,强化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的频度与力度,借鉴他院培训经验建立护士培训手册及个人技术档案。护理部及部门制订中医护理培训内容及学时,要求每次培训做好记录并阶段考核,个人技术档案轮转科室延续培训及考核,年末个人技术资料汇总到护理部,使中医护理教育及档案管理上升一个台阶。护士长通过晨间提问、病例点评及查房等,使护士掌握了专科护理及专病施护特点,并运用望、闻、问、切等评估病情及书写记录,既锻炼护士系统观察病情和健康评估能力,也锻炼了护士收集、分析及归纳能力。
在护理管理模式上,有人通过对临床开展辨证护理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管理思路与对策,探求辨证护理的最佳工作体系,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及慢性病防治和养生作用。理念上有人应用中医理论中的经典哲学思想,如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指导现代中医护理管理,但二级医院普遍存在中医护士甚少,职后中医教育不同于全日制系统全面,所以教学上加强护生教育是中医护理发展的前提,临床上注重中医护士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是推动中医护理队伍软件建设的根本,才能传承中医文化精髓并推动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梅玲唐颖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
当今现实社会生活中,药品的经营与管理活动和一般商品一样也离不开物流。所以,物流的地位和作用更显重要。医药高校开设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的课程是在突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特点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的培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这些特点,从多个方面对医药高等学校开设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医药高等学校;药品经营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基础
一顺应医药行业的发展需要,开设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
当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药品的现代物流配送也发展较快,为促进我国药品现代物流的发展,规范第三方药品物流或药品委托储存、运输、配送等行为,根据《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国食药监市〔2005〕160号)等要求,国家鼓励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配送。支持具备现代物流条件的药品批发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促进规范化、规模化、多元化的集约发展,使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允许具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条件且管理规范的药品批发企业为已持有许可证的药品企业开展药品委托储存、配送业务。为此,作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对学生进行必需的课程教学要求也是势在必行[1]。
(一)科学分配教学学时和安排课程内容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以满足实际就业岗位和药品现代物流配送的需求为出发点或不断调整,本课程总学时数38学时。课程学时可以作如下分配:理论课时为26学时,实训实践为12学时,实训实践课时占课程总学时数的31.6﹪。该课程共十章内容,包括:物流和物流管理概述,物流基本业务管理,物流系统与物流技术设备管理,物流配送与配送中心,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物流组织与服务、成本和质量管理,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各章的教学学时在实际教学中,也还需科学合理的分配或依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以树立和培养学生为药品现代物流服务的思想和能力。
(二)把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轻重点
医药物流,是现代物流领域的一个特殊分支,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国家对该领域制定有相应的药事法律法规以加强规范管理,这就使得医药物流在管理和操作的层面上具有其特殊性。而高校中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能掌握医药专业知识又具有一些药品现代物流配送能力,能够在实践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该门课程的开设,应与普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区分开来,但又要显现出“医药物流”与“现代物流”相互交融的部分,即学生在系统学习并牢固掌握医药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习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依据课程学时数的分配而科学适度的把握好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的轻重点,使学生把所学的医药专业知识和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的知识相互联系在一起,相互交融在一起,做到融会贯通[2]。
(三)为药品经营与管理而服务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的开设是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而服务的,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知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各类医药商品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物流的基本功能方面都有其特殊不同的要求。因此,就要求教师在知识讲授、举例说明、幻灯片的演示方面应加强和药品经营与管理活动相关联的内容,让学生对药品现代物流有一个初步正确的印象。此外,现代物流管理的教学中也可以使用“系统观念”等医药学哲学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物流管理在医药物流中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学生更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立足于医药商品特色和现代物流发展特色,培养具有特色的、专业能力突出的实用型人才[3]。
二探索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方面就会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不同之处,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又不能脱离其他专业课程而独立存在。同时,由于物流产业在不同地理区域或经济区域发展水平不一,发展规模差异较大,对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技能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如何在现代物流管理教学中探索出新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的有助于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是我们面临探讨的新课题。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学校大多已经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在授课之前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激发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讲授与PPT课件,学生分组讨论,微视频、插图、实作演示、岗位操作流程影像等相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应用,变传统枯燥的教学为生动有趣的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要注意,避免太过依赖多媒体,避免整个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课件演示、视频播放而带来的过多信息量,使学生无法消化理解课堂内容[4]。
(二)理论与实训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互交叉进行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强化。高校中的许多专业课程都开设有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系统地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实训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继续、巩固和深化,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创新思维以及行业规范操作的重要手段。依照现代物流的主要环节采购、运输、存储、装卸与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与销售、货代和船代、报关与报检、信息处理等内容来设置实训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开动脑筋,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将知识转化成为实践技能的目的。
(三)计虚拟的实训实践教学
在教师的布置引导下,由学生分组成立虚拟物流公司,或购置第三方物流核心流程和物流沙盘的仿真软件,安装在实训室的电脑上,构建一个仿真环境。在物流仿真实训室用动态的、可视的,多媒体方式来推演整个物流的运行,产生信息流、资金流的流程,运输库存管理的流程,以及配送的流程。学生通过自行分配角色进行实训实践的演练,边学边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模拟物流业务可涵盖如下行业:医药、食品、耗材、连锁、供应链等,依据各行业业务运作模式的特点进行组合,形成可定制的业务流程。流程中还可包括现代物流技术设备或信息技术的应用。如自动化分拣设备、装卸设备等;在信息技术中,如EDI、条形码(商品条形码与物流条形码)、EOS(电子自动订货系统)、药品电子监管码、POS(销售时点系统)、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功能。在实训中教师可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监控、评价或组织学生对实训过程进行分析评判。当然仅仅单凭学校的虚拟实训显然是不够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需要借助企业或相关行业的支持进行课外直观的、形象的实训实践教学以帮助学生的理解[5]。
(四)尝试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教学手段
医药高等学校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学校实际配置情况及就业前景,探讨将学生培养成医药物流专业型人才。当然这还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现代物流与医药物流相结合。由于现代物流行业发展较快,物流学科本身又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有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的知识。因此,要更好地将这些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止简单的堆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贴近学生,可尝试将学生培养为医药物流专业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三结论
物流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引入物流概念一词,但物流及药品现代物流的发展却十分迅速。而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又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运用新观念采用新方法。需要加强任课教师自身在医药与现代物流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扩展提高,从而为教学服务,同时对教师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谭劲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外资,2009,3:44-45.
[2]韦克俭.现代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68.
[3]董铁.物流与电子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77-78.
[4]李万青.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研究[J].物流科技.2009(05):47-48.
生物制药专业是我校新办专业,如何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有效的综合提高以适应21世纪创新型医药人才的需求,是目前生物制药专业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药理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丰富、作用机制抽象,不良反应众多,广泛涉及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知识,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困难,知识容易混淆,难以记忆[1]。在传统的药理学教学中,注重的是教师课堂理论知识的满堂灌,学生知识的被动接受,实验教学的验证性,忽视了能力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已不能完全适应培养21世纪创新型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在生物制药专业药理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尝试开展了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所授知识设定为案例或情景的途径或形式,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分析,从而对所得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深入,更高效,更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2]。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理论教学
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问题意识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条件,探究意识强,大脑就会处于高度敏感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开辟新思路,使传统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在教学实践中问题的创设提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实施。(1)新课开始的“问题式导课”法。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药理学教学中新一章节内容讲授的开始通过巧妙的设问,使学生在想象和探求问题答案的求知欲状态下进入新内容的学习。例如在讲解抗癫痫药时,一开课就设问:“大家听说过民间所说的羊癫疯吗?医学上羊癫疯又称为什么病?有谁见过其发作时的表现?又有谁知道羊癫疯是什么原因引起?”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会积极展开思考和探求,在无知或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带着联想和渴望,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期待着问题答案的揭晓而进入到新内容学习中。通过这样的导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2)重难点“设问式突破法”。我们在教学中都存在重难点问题,对这些难点,教师在讲解中往往较难讲清楚,学生也较难理解或对这些知识内容产生混乱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在启发式引导讲解下,通过设问引导,将难点突破。如抗心力衰竭药,强心苷的毒性是难点也是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强心苷中毒的原因、表现及中毒机制和防治措施,讲解时提出了心肌细胞Na-K-ATP酶有何作用?心肌细胞缺钾有什么表现?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回顾所学的病理和生理知识,联想相关药理学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逐一把这一重难点攻克。(3)知识小结的“问题回顾法”。教学中,教师常常对一节课的开头比较重视,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而对课堂小结,则草草了事,甚至干脆忽略。小结是对一堂课知识点的概括,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亡羊补牢。小结占用的时间少,很多老师在小结时都是对所讲的知识采取纲领式回顾,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设问、思考、答问,使学生在课堂结束的几分钟内把整节课的重点知识掌握好,同时也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如讲解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时,采用让学生回顾:阿托品对什么受体的作用?引出:M受体的分布及效应?采用纵横联比方法引导学生从受体-作用-用途-不良反应逐一联系进行复习,这样的问题引导复习,使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对重要知识点思路清晰,掌握得更牢固,同时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2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型课堂教学
研究型教学法特点在于教学过程中,不仅提供有关知识,最重要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激活创新思维。因此在课堂上采用精讲、略讲或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采取讲思路、讲方法、讲要点,具体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解决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讲解酚妥拉明过量引起的性低血压,首先提出:为什么只能用去甲肾上腺素解救,而不能用肾上腺素解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前面章节所学的肾上腺素翻转用的知识,不仅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而且还收到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效果。适当的设疑,教师给学生以一定的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摒弃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体现出教与学的交互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以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研究性实验教学
药理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是整个药理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大多数是理论验证性的实验和规范化操作练习。这种模式存在着压制学生想象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只懂得生搬硬套、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此,实验教学方面,合理运用各种实验教学方法,认真安排实验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在加强基础知识、技能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些趣味性、且在专业性中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一些难度适中和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实验。这样形式的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由于实验有一定难度,联系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及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研究型教学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真正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是21世纪学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在药理学教学中开展研究型学习,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培养21世纪创新型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决定委托我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举办2020年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全面提升我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基层的作用,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二、培训方式
前期以集中理论培训与临床实践培训为主,后期以基层中医药技术指导为主。集中理论培训时间2天,临床实践培训时间2天,基层中医药指导每个镇至少1天。
三、培训内容
(一)中医适宜技术
以中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等为主。
1.刃针疗法
2.穴位贴敷技术
3.牵引技术
4.艾灸疗法
5.刮痧技术
6.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
7.中药塌渍疗法
(二)中医康复治疗技术
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方法的临床常见中医康复知识和技术。
1.室内简单康复方法介绍
2.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3.腰椎病的康复治疗
(三)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传授中医中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
四、培训安排
(一)培训时间:8:00-18:00
(二)培训地点:区中医医院大会议室
(三)基层中医药指导:由区中医医院负责落实,时间安排在2020年8月-12月。
五、培训对象
(一)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针灸、推拿、理疗、中医内科等专业中医人员。
(二)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选派1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
六、相关要求
(一)培训师资由参加过“全省基层中医药人员技术培训讲师团项目”、“XX省中医药标准实施推广技术培训班”、“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专题培训班”等培训的县级师资承担。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师资队伍见附件2)
(二)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人员掌握不少于6类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掌握不少于4类中医适宜技术。
实践培训结束,我局将托区中医医院组织对所有参训学员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理论综合考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理论综合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技能考核采用现场操作方式进行,两项均采用百分制,成绩均在80分以上者为合格,并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区中医医院做好各项资料的收集、存档。
(三)各镇(中心)卫生院、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做好所学中医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规范化操作,并定期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及考核,区卫健局将不定期进行工作督导,并将各单位临床诊疗技术开展情况及培训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Abstract: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is one of main courses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Medicin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can't meet the demands of students, and digital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method is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one.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method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learning enthusiasm on this subject,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关键词: 数字信息化;中药药剂;教学手段
Key words: digital informatization;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edicine;teaching mean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178-02
0 引言
中药药剂是高职院校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技术学科[1]。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理论、生产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实训及实习,让学生掌握中药制剂的操作技能以及解决制剂质量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的教学中正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和挑战:第一、有效的实验仪器数量严重不足且比较陈旧,与国家GMP要求规定的药品现代化大生产相脱节,不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第二、实验教学内容大多以基础性、单项验证性试验为主,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设计能力。因此,全日制高职中药药剂的教学急需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来辅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苏教高〔2012〕16号《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也要提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2]。数字信息化校园建设为中药药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信息化在中药药剂教学中的应用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掌握与适应药厂发展需要的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1 理论教学,形象生动
利用数字信息配以图片、动画、视频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将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制剂设备的工作原理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3],提高学生对技术原理的理解力,进而为实践操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例如,在介绍中药片剂章节,我们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向学生展示旋转式压片机的三维立体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对这个“庞然大物”有感性认识,然后给学生展示旋转压片机压片过程原理的Flas,最后给学生看一段旋转压片机压片的视频录像,如此操作,使学生循序渐近,由浅入深地理解和掌握了抽象、死板的旋转压片机工作原理。另外,针对中药片剂章节中的教学难点——如何解决中药压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采用在实训车间,现场演示的方式,对裂片、松片、粘冲等现象加以展现,让学生边看动画边思考“如何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理解全部的教学重点。
2 紧贴生产,重组内容
《中药药剂》的实践教学最终要服务于大生产,而实验教学使用的教材明显滞后,学校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的设备陈旧落后、卫生条件也达不到GMP要求,也不太可能每年更新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数字信息化,边讲解边上网,把最前沿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紧紧跟上中药药剂发展的步伐,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在课余时间,学生也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通过wi-fi上网,浏览中药药剂精品课程网站或多媒体资源库,随时随地温习上课内容或做课后练习题,也可以在中药药剂的论坛中发贴跟老师探讨学习问题,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3 模拟实训,身临其境
药品生产必需符合《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全日制中药专业的学生应掌握GMP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岗位的规范操作(SOP),但学校的教学实验室不可能建设成符合GMP要求的药品生产车间,也不可能将教学实验放到正式的药品生产车间进行,如果我们应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将各种设备和工艺流程与软件结合起来,开发模拟工厂、模拟车间、模拟工艺、模拟实验,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在模拟环境下进行模拟生产。如中国药科大学研制的《药物制剂实训仿真系统》,有逼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可以采用单项练习、综合练习和对比练习三种操作方式,具备高度仿真度,满足了高职院样的教学要求,实现了与药品生产企业零距离接轨。
仅管数字信息化为中药药剂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它只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因为数字信息化教学信息量大,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定要将重难点放在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环节上,使学生在掌握重难点的同时再拓展一些内容。要实现高职中药专业学生的 “零距离”就业,主要应该在实训和实习教学上花大力气,只有不断地实际操作才能让学生具有过硬的生产技术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信息教学只是辅助手段,对它的作用不能夸大。
参考文献:
[1]胡文主.职业院校中药药剂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7):55-56.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中药化学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Y2010 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4-0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源自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其内涵为:在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以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合理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职教特色。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化学技术》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并逐步深化和不断完善,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被评为校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中药化学技术》是研究中药中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并根据成分性质选择合适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的一门技术性课程,是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是培养制药企业或行业所需中药提取分离与检验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中药中香豆素、蒽醌、黄酮、挥发油、生物碱等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检验技能和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以适应现代中药产业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根据中药专业职业岗位从业人员所必需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理念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以认知规律为原则安排教学过程;以行动导向为模式组织教学实施。
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骨干教师组成的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进行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对中药提取分离和质量检验岗位进行能力需求分析,围绕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企共同开发设计课程,将原有按照学科体系划分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重构,转变为按照项目进行设计,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同时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体现教学内容的技能性、技术性和系统性。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组通过校企合作,社会调研,岗位分析,围绕中药提取分离和质量检验岗位工作必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兼顾执业药师和中药检验工、中药固体制剂工、中药液体制剂工等等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以制药企业中的真实的中药生产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课程内容设置了3个模块(中药化学基本操作、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综合实训),设计了13个学习情境,分解为18个工作任务,见表1。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到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由“知识型”向“任务型”的转换。学生在获得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1 《中药化学技术》教学项目设置表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根据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
教学模块一:设置了提取技术、浓缩技术、分离与鉴别技术3个学习情境,分解为7个工作任务,旨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中药化学基本技能,熟练进行煎煮、回流、连续回流、水蒸气蒸馏、超声等提取操作和萃取、结晶、沉淀等分离技术。教学模块二:依据化学成分类型不同,设置了8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各选取1味代表性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别工艺设置工作任务;通过模块二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验技能,熟悉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教学模块三:为综合性实训,设有中药的质量检验和中药制剂的生产与检验2个学习情境,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材的鉴定、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中药制剂半成品与成品的检验等;模块三既是系统的综合性实训,又是真岗实干,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对接与融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模式
课程整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每个工作任务总体运用“六步教学法”进行组织教学,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评估,选出最佳方案,再分组完成工作任务,最后进行师生点评总结。通过这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语
课程组经过多年实践与创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了课程教学内容,基于行动导向改革了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情境”化教学,教育教学改革效果明显,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随着制药企业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不断出现,课程组将在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吸纳具体岗位操作中的经验和技巧,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课程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双石,苑函,兰蓉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