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境预案与安全预案的区别

环境预案与安全预案的区别

时间:2024-04-17 15:3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预案与安全预案的区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境预案与安全预案的区别

第1篇

摘要 作者根据本人长期从事雷电防护科技服务、雷电灾害规律研究、区域雷电风险评估等工作实践,并通过经常性的下乡调查、分析、探索,对当前在雷电预警信息的可选择性、某些雷电防护措施的可行性、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示人们在气候变异、环境恶化的条件下,为保护自身安全,应当学会主动防雷、科学防雷、高效防雷。

关键词 气象科技;雷电防护;安全知识;宣传误区

中图分类号 S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1-0193-0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深入贯彻实施,城市建构筑物防雷安全平均合格率越来越高,因建构筑物防雷不合格原因造成的雷击事件正在大幅度地减少。可是在另一个方面,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和中小学校)在野外遭雷击的事件却在不断地增多,[1]据我们调查发现,这其中除了气候变异和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雷击频率增高等客观因素外,还与我们在这方面的科普宣传中存在误区有一定的关系。

1 以定性的雷雨天气预报作为雷电预警信息,模糊了雷电与雷击的概念,麻痹了人们的防雷安全意识

进入21世纪后,以报纸、广播电台、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广告牌等为载体而无处不在的天气预报,作为一种公众信息,已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男女老少普遍关注的科普知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气象台站,都是以未来当地可能出现雷雨或局部可能出现雷雨这样一种定性化的天气预报,作为雷电灾害预警信息的。然而,预报毕竟是预报,预报有雷雨其结果不一定会出现雷雨,出现了雷雨虽有雷电也不一定会有雷击,因为只有在人或物体遭到雷击时才会形成所谓的雷电灾害,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尽管气象台站作出了未来可能有雷雨的预报,同时也了雷电灾害预警信息,而且确实也下了雨听到了雷声,但往往由于雷暴云离我们较远或雷暴云底离地面较高,而最终没有出现雷击事件、造成雷电灾害。更何况即便是发生了雷击,其击中建构筑物及人员的几率也是很低的(当然,虽可能遭雷击的几率很低,但只要有哪怕是一次被雷击,也足以造成严重后果)。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雷电预警信息并没有产生实际效应,而没有效应或很少产生效应的预警信息是不可能起公众警示作用的,犹如《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前些日子我们去山区农村调查,那里的很多农民朋友尤其是中老年农民朋友对我们说,农民不可能因为听了“今天、明天或是后天有(或局部有)阵雨或雷阵雨”这样一种模糊的天气预报消息,而放弃宝贵的劳动时间的,特别是在十分紧张的农忙时节(因为此时恰恰也正是多雷雨季节),除非你们能给我们提供准时准点的雷击预报信息。显然,在这样的思想观念氛围下,农村野外雷击事件逞逐年增加趋势是很自然的了。而实际上,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面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2 雷雨天外出穿胶鞋可以起防护作用的说法,混淆了市电与雷电的差别,弱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近些年来,经常有关于青少年在野外运动场上踢足球或打篮球时,因遭雷击发生集体性伤亡事件的新闻报道。与此同时,不少媒体在宣传雷电防护知识时,提醒人们在雷雨季节外出要着胶鞋,以增加人身的安全性。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即使是对于市电,除了专业用的标准绝缘胶鞋外,一般性胶鞋我们都不敢说是安全的。我们日常使用的市电电压不过数百伏,而雷电的冲击电流有数万安培到数十万安培,因此而产生的交变磁场感应电压高达万伏甚至数万伏,其瞬间能量可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至数千摄氏度,足见传统的绝缘理论及市电操作经验是不适用于雷电防护的,更不要说是一双普通胶鞋了。类似的还有如“雷雨天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的说法,意在警示人们:这些器具有可能引雷烧身。说羽毛球拍和高尔夫球杆能“引雷”,同样缺乏科学依据,试想,面对电流、电压特超强,温度特超高,闪击速度特超快(一般约为50~100微妙)[3]的雷电,在同一条闪击带(同一个闪击通道)中,除了较高大的物体会先于较矮小的物体遭雷击外,人的肩上是否扛有羽毛球拍或高尔夫球杆,并无什么大的区别,道理很简单,因为强大的、凌空而下的、且极速前进的雷电流不可能受制于一杆小小球拍的牵引,反之亦然,一杆小小的球拍是不可能改变强大的雷击通道的,因为它的闪击速度实在太快了,以至于快得没有任何东西能有机会去改变它。今年暑期我们去城郊调查,适遇一群正在冒雨打篮球的中学生,劝他们停止打球回到室内去(因为此时雷声隆隆且还有更强的雷雨云在快速移来),他们竟满不在乎地说自己不是在打羽毛球而是在打篮球,还穿着胶鞋呢,不会有事的。边说边继续打球。

3 片面夸大了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的庇护作用,忽视了雷电灾害的特殊性,浅化了人们的灾害认知意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起,为应对不断发生的如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事件,纷纷出台了包括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在内的众多应急预案,有的确实在防灾减灾中起到了显著作用,如台风应急预案、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等。但有的效果就不太明显,比如雷电灾害应急预案。之所以如此,除了雷电防护本身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许多方面还不够成熟,且应急预案文本之间还存在互相抄搬套用等牵强、凑数、应付之外,更重要的是雷电灾害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其他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可以较早地提前预报出来,以让大家有较充分的时间预防、应对,在此基础上又可以根据台风或者暴雨的强度与去向,分析出未来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可能出现洪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次生灾害)。雷电就不是这样,因为我们可以预报出未来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可能会有雷雨,但不可能知道未来什么时间或什么地方会发生雷击。其它气象灾害是以“面”的形态危害人类,雷电灾害则是以“点”的形态来危害人类的,这就决定了雷电灾害的预报难度和应对难度都要远远大于其它气象灾害。同时也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其它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去仿制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通过对网上的上百个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及其相关信息的跟踪搜索、统计分析,并随机抽取部分样本进行电话了解,结果是:到目前为止,几乎可以说全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成功个例。虽然也有部分地方有机会进行了实际应用试验,但最多也就实践了应急预案的后半部分(伤员抢救、善后处理等)。尽管如此,与论却把这些应急预案的好处炒抬得很高,而人们则误以为自己有了安全体系上的保障与依赖。

第2篇

关键词: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立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323-02

一、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的特点分析

(一)事故发生的随机性

影响道路运输事故的因素错综复杂,驾驶员违规驾驶、车辆技术状况、路况条件、天气状况、驾驶员心理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道路运输突发事件之所以难以事先预防,是因为事件发生是不可预测的,很多是瞬间发生,可供驾驶员防范的时间非常短,具有随机性和难以预测性的特征。据统计,2010―2014年五年间,扬州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人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二成,由于车辆技术状况造成的交通事故不到一成,由于路况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五成,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二成。从事故调查结果来看,未发生因当事人主观愿意发生的交通事故,充分表明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难以主观判断和预测。2014年扬州市7家专业客运企业和50家危险品运输企业的事故发生率不足0.01%,像2008年初因大雪引发的道路运输突发事件更是五十年不遇,说明道路运输事故属于小概率事件。

(二)灾害影响的扩散性

随着我国道路网络体系的建立,任何小的路段都成为道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一旦节点出现堵塞,将影响到大系统的运行。道路运输突发事故的发生,其危害后果具有传导性和扩散性,引发交通拥挤和次生事故,最终可能导致公路运输系统的局部甚至整体瘫痪。例如,2009年6月,宁通公路江都路段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导致高速公路封闭,上万辆车堵塞,堵塞时间长达5小时。堵塞时间较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危险品泄漏的救援比较复杂,需要参与的救援人员和救援车辆比普通交通事故多得多,救援的步奏更加繁琐,二是驾驶员对长时间的等待容易失去耐心,一些驾驶员不听从交通指挥,将车辆开入应急车道,引发跟随效应,致使应急车道发生堵塞,影响救援的效率。城市内靠近汽车客运站的道路如果发生堵塞,将使得站内的班车延误或者停班,容易发生大量旅客滞留,直接影响到客运站的正常运转。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如果发生在封闭的环境中,可能会使事故的影响急剧扩散,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例如,“3・1”山西特大事故,由于发生在隧道内,很多人员来不及逃跑就窒息晕倒在隧道里,最终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和42辆车烧毁,直接经济损失8 197万元。

(三)救援要求的迅捷性

由于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影响的扩散性以及三级以上突发事件潜在的巨大破坏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必须在事件发生后要立即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第一时间启动预警程序,上报相关情况,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为了能够快速地响应应急应急处置命令,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需要事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细化,制定专项子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件影响的严重程度、事件的类别、救援地的路网情况以及对救援物资的需求量等属性进行应急指挥决策,以便准确地预测应急交通需求,快速地选择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或者制定临时的应急组织方案。

二、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

2007年,我国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应急保障走向法制化的标志。《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尽管《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构架我国应急保障体系的框架性法典,但道路运输行业却一直没有出台与《突发事件应对法》配套的法规和操作性文件。在道路运输行业的最高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没有对道路运输突发事件进行相关的规定,地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为了响应《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要求,一般是自行制定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申请在政府的网站上予以公布。管理部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只能过分强调应急预案的作用,然而众多的应急预案也只是在越俎代庖地扮演着法制法规的角色,当突发事件真的发生时,缺乏必要的法律效力,无法为突发事件的决策者提供足够的权力依据。

(二)行业管理部门难以调动足够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倡导政府主导、交通为主、部门配合的反应模式。突发事件发生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作为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这种模式虽然增强了交通部门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利于举全行业之力迅速调度救援物资,但由于缺少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无法将责任分解到相关平行部门,难以形成全民一心共渡难关的局面。以2008年雪灾为例,大雪第一天,交通运输部门就迅速反应,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预设程序大力号召市区各单位和社会力量上路扫雪,但由于交通部门只是行业管理部门,无法调动公安、财政、卫生、通讯和宣传等部门资源,也难以整合足够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影响了救援的效率。

(三)应急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应急救援功能单一。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分别隶属于各个职能部门,这些队伍局限于各自专业领域,只能应对较为单一的灾害事故,通用性差。二是缺乏联动机制。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尤其是涉及多种灾害事故同时发生时,仅依靠单一部门应急救援力量难以应对。应急救援队伍如何联动,联动后指挥体系的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职责目前尚无明确规定,应急救援队伍彼此在人事管理上互不隶属,联动响应乏力,不能有效实现联动应急,极大地削弱了战斗力。三是岗前培训和再教育的针对性不够,道路危险品运输车型包括栏板车、箱式货车、罐车、挂车等多种类型,目前采用的教材缺乏专门关于罐车使用操作、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内容,罐车的构造决定了其区别于他种类危险品车辆,事故救援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将其他车辆的事故救援方法套用在罐车上,就会影响救援的效果。四是应急演练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拓宽,目前道路运输行业开展的危险品运输应急演练一般以开放式的场所为模拟环境,缺乏全面环境的演练,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发生安全事故时,经常不知所措。

三、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保障往往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客观上要求权力的相对集中,适宜采取“中央集权制”,即在政府设立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具有最高权威的指挥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道路运输应急管理系统作为国家应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当服从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其他相关运输企业提供辅助,各自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系统运行要做到“四统一”: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统一调配、统一协调。在发挥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在平时要加强对行业和社会群众的应急宣传教育,营造“人人懂应急、人人愿意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建立规范有序、权责明确、奖惩分明的应急法规体制

法律是人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根本性指导意见,具有强制性、确定性和普遍性。国家需要在《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框架下,出台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性文件。建议交通运输部在修订《道路运输条例》时,增加道路运输应急管理内容,通过立法手段赋予运输管理部门充分的应急反应、应急征用、应急调度权力,为决策主体、决策程序和决策内容等方面在应急状态下提供权变性选择空间,规定豁免决策者法律责任的条件和方式,减轻应急保障组织者的决策指挥、物资征用、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压力。

(三)建立资源共享、紧密衔接、沟通协作的应急指挥机制

建议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打破目前各自信息平台互不连通的局面,在不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下,专门设立数据交换渠道,实现重点数据的资源共享。要强化日常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建立综合运输应急协调机制,交通、交警、消防、城管、宣传等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紧急情况下的沟通机制,明确组织机构和联系方式,简化办事流程,方便紧急情况下特事特办,为救援争取时间。

(四)建立科学合理、方式多样、全面高效的应急教育机制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加强驾驶员、押运员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考核制度和录用、淘汰机制,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严禁不具备相应资质、安全培训不合格和安全记录不良的人员驾驶危险货物机动车辆。深化典型案例教育,把事故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教育培训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计划,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的应急意识、素质和能力。与此同时,要发动媒体开展专题报道、深度报道、公益宣传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不断提高全民事故防范意识和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文件.关于加强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厅运征[2009]1号)[Z].2009.

第3篇

作者:赵永起、刘国群、张文东、路遥 单位: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对于运行的城市燃气管网,其完整性管理流程包括7个步骤:①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并持续改进,包括拟定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工作程序、职责划分、操作技术标准和方法;②开展员工培训,内容包括完整性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专业技能及实施方法;③安全维护、监测、检查,这是管网运行管理的日常工作,也是数据采集的基础;④数据采集,这是风险评价的基础,亦是实施完整性管理的基础;⑤对于紧急事故,直接进行应急管理,确保管网正常运行;⑥对于识别出的高后果区,选取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和完整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提出最佳的评价响应策略;⑦档案管理是完整性管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文本方式保存的同时,也需要借助先进的电子手段和软件进行存储,提高查阅、调取使用的效率。基于整个流程涉及的工作职责,按照职能整合、明确责任的思想,将不同的工作分别划属不同的职能部门。通过各个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确保完整性管理流程全面、高效实施。

实施关键点

1建立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管理利用先进高效的检测技术,按照风险评价和完整性评价的需要和管理目标进行基础数据采集。需要采集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4个方面[2]。①基本属性:材质、直径、壁厚、长度、制造商、制造日期、焊缝类型、焊缝系数、设计温度及压力。②原始数据:设计、建设、施工和监理等相关单位、开工、竣工、投运日期、纵断面图、埋深数据、敷设方式、回填情况、穿越和跨越情况、弯管和弯头情况、变径情况、交叉(与公路、铁路、高压输电线路、河流等)情况、连接方式、工艺及检验结果、压力测试、现场涂装方法、土壤信息、阴极保护信息、涂层信息及其他相关数据。③运行数据:输送介质的属

2识别高后果区域,开展完整性评价管道检测是识别高后果区域的重要方法,先进的检测技术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为了更好地开展完整性评价,满足城市燃气管网施工及运行管理需求[3],需要针对城市燃气管网区别于天然气长输管道的一些特点,选用不同的完整性检测技术。完整性评价是燃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预测最大的腐蚀坑深,确定管道的剩余强度,据此预测管道的剩余寿命,并确定再评价时间间隔。

3基于完整性评价结果制定响应措施针对风险评价和完整性评价结果,影响燃气管网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腐蚀和第三方破坏,因此,制定响应措施并加以落实,确保管网的本质安全。例如:当评价结果显示防腐层绝缘电阻率异常时,可采取加强巡线、环境控制、专人看护、防腐层修复、管道局部更换等措施,并进一步根据处理情况和运行管道的相关数据确定下次评价时间。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设施事故的成因相对复杂,只有针对其背后深层次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从事故预防及事故应急处理全过程各个关键环节进行控制,才能遏制第三方破坏事故的发生,并最大程度地减轻事故危害程度。例如:规范燃气管道设施保护工作流程,加大对第三方施工时进行燃气管道设施保护的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建设及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增强各单位及广大市民对燃气管道设施的保护意识。制定燃气管道设施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小组及成员的应急职责,明确现场应急措施,要求管道设施巡查人员、维抢修人员熟悉预案,特别是控制阀门的位置和管材的用料,确保一旦出现险情,可以迅速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关闭气源,处理险情,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通过预案的制定和日常演练,提高燃气管道事故应急反应及处置能力。

城市燃气管网完整性管理可以实现燃气管道运行管理由被动变主动,由事后响应变事前检测预防,管道运营企业根据检测结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有效消除管道现存的各种隐患,防止管道失效或事故发生,降低运营风险,使管道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城市燃气管网完整性管理意义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社会效益。通过对城市燃气管道进行风险评价及完整性评价,实时确定高后果区,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提高对事故的预见性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使突发性灾难事故的发生次数明显下降,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经济效益。根据评价结果及时维护或更换设备,将维护修理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避免盲目维修,提高燃气管网及设施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人力、物力的合理配置、利用,节约成本,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是,管理提升。城市燃气管网点多面广、线长且大多埋于地下,日常检测困难,运行燃气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可以向决策者展示整个燃气管网的运行状态,实现实时有效的主动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第4篇

一、制定的目的

为加强超市卖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预防和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卖场及购物群众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结合卖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经理负责超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总 指 挥:经理

副总指挥:值班经理、防损部长

组 员:各课别主管及超市员工

职 责: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件、应急疏散预案的具体实施,确保能够按照预案顺利进行。

2、职责分工

(1)总指挥职责:发生重大事故时,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友临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等。

(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现场指挥组负责: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负责协助抢险机械设备的调转;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负责与有关单位人员的紧急联络,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领导小组的抢险指令,做好与“110”、“120”等单位的联系。

(4)技术保障组职责:协组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负责抢险方案的制定,组织指导方案实施。

(5)人力保障组职责:主要搞好购买者的人身安全,负责人员疏散并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负责抢险所需要的人力、机械的落实,保证人力、机械的优化配置。

(6)物资供应组职责:负责救援物资的的储备和供应。

(7)善后处理组职责:负责抢险结束后现场及人员伤亡的善后处理工作。

三、应急准备

1、事故易发生点应成立应急队伍并落实应急措施。

2、办公室负责健全包括有市消防部门、防汛指挥部、安全生产监督局等单位的应急电话联络表。

3、各区域在识别和评价进行危害毕辩识的过程中,确定该区域的事故状态和紧急情况,提出预防重大环境安全事故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必要的物质准备。

四、日常工作

1、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落实应急计划;负责与公安、消防、安监、医疗等单位进行联系;负责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所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处理及监督检查;定期对义务消防组织进行防火技能检查和指导消防演习;负责应急设备的保障。

2、值班经理:负责应急救援物质的保障。

3、区域小组长:负责应急现场人力资源及抢险工具的保障。

五、应急预案的实施

1、火灾应急预案

(1)初起火灾,现场人员应就近取材,进行现场自救、扑救;控制火势蔓延。必要时,应切断电源,防止触电。

(2)自救、扑救火灾时,应区别不同情况、场所,使用不同的灭火器材。

A、扑灭电器火灾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防止触电。

B、扑灭油类火灾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泡沫灭火器

C、遇有火势较大或人员受伤时,现场人员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应及时拔打火警电话“119”、急救中心电话“120”或公安指挥中心电话“110”求得外部支援;求援时必须讲明地点、火势大小、起火物资、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并派人到路上接警。

D、火灾的自救与逃生;火灾最初五分钟是最佳逃生时机,首先应躲避浓烟;其次是躲避大火,不能一下就打开安全门,要用手背试一试门面的温度不高时再打开门。然后撤离到安全地带。

E、将受伤人人员及时转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护。

F、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办公室;传递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G、办公室接到应急信息后应立即核实现场的处置情况,组织有关人员或应急队伍赶赴现场。

H、应急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服从现场指挥人员人统一指挥,按分工要求进行疏散人员,抢救物质,尽可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防止事故蔓延;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I、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保护好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并如实提供火灾事故的情况。协助消防部门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直接责任。

2、触电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1)当发生人员触电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对触电人按下列要求进行紧急挽救。

A、首先切断电源开关或用电工钳子、木把斧子将电线截断以断开电源;

B、距电源开关较近或断开电源有困难时,可用干燥的木辊、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体。

C、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裹住,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2)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A、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不严重,神志还清醒,或虽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要使之就地休息1-2小时,并严密注意观察;

B、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较严重,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时,应立急进行人工呼吸。如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则应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

C、如果触电者的伤害很严重,心脏和呼吸都已停止跳动,瞳孔放大,失去知觉,则必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

(3)做人工呼吸要有耐心,并坚持抢救6小时以上,直到把人救活,或者确诊已经死亡为止。

(4)如果需要送医院抢救,在途中不能中断急救工作。

(5)对于与触电同时发生的外伤,应分别情况处理。对于不危及生命的轻度外伤,可以放在触电急救之后处理。对于严重的外伤,应于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同时处理。如伤口出血,应与止血。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应当与以包扎。

(6)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对与事故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疏散。

(7)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办公室。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8)应急信息的对外传递由办公室按照规定的上报程序执行。

3、机械人员伤亡事故预案

(1)发生机械人员伤亡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对人员进行固定、包扎、止血、紧急救护等。

(2)必要时,应立即同急救中心取得联系,求得外部支援。

(3)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办公室。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以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4)应急信息的对外传递由办公室按照规定的上报程序执行。

4、突发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1)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和施工秩序,制定本预案。

(2)传染性疾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对传染源进行隔离,同时逐级上报到急救援指挥中心,

(3)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尽快确定传染源的传播范围并对有关人员就地实施隔离,确保可能感染人员处于严密监控中。

(4)应急指挥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并在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六、应急结束

处理突发事件工作结束后,严禁在场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确保现场的原始状态,并配合调查人员做好突发事件现场的调查工作,后勤保障组在总指挥的安排下做好抢修、恢复工作。

七、处理与改进

办公室在事故或事件发生后,应对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原因,责成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并组织对应急预案和相关程序进行评审及修订,使其不断完善,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八、工作要求

1、首先保持自我镇定,将突发事件迅速向上级汇报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2、以确保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保护好公司的财产安全,并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

3、在采取抢救措施时,应本着“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抓紧时机进行抢救。

4、各部门及全体员工要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迅速按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各部门值班人员接到警报后,要立即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抢救。

6、各部门及全体员工要互相协调,通过配合,尽快完成报警、扑救、疏散顾客、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等各项工作。

7、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应由总指挥部下达各组人员撤离现场的命令,随后进入善后工作处理阶段。

8、突发事件结束后,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保护现场、通过公安机关、劳动部门、保险公司等进行相关勘查、裁定、理赔等或听从管理人员安排,回各自工作岗位清点物品。

九、常用应急电话

匪警 110

火警 119

急救中心 120

交通事故 122

第5篇

关键词:油田 新疆反恐 应急救援 研究

新疆作为国内反恐维稳的重点地区,关系着国泰民安;对于该地区的油田而言,反恐维稳关系着公司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应当将反恐维稳工作,纳入到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之中,加强各项管理。

一、新疆地区油田反恐维稳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反恐工作要点

第一,加大人防工作力度。在人员岗位安排、具体责任划分以及工作内容确定等方面,应当坚持一岗双责制。既要从油田公司内部出发,提高内部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又要强化岗位、权限基础上的反恐维稳。比如,对管理过程中的要害部位严格把关,如进出关口、边远井以及油区主要交通要道和油气管线等;加强公司之间、公司与警方之间的协作沟通,使油田公司能够从相对独立的反恐维稳模式,成功升级成网格化的反恐巡逻安防体系,从而扩大和加深油田反恐维稳工作。

第二,加大物防管理力度。对于油田公司而言,物资是反恐维稳的主要物质基础和重要工作内容,物资管理应当从普通、大型以及固定资产等方面进行区别对待。反恐维稳物资采购、放置以及使用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大现有资源的优化整合力度,对拒马桩、减速带以及破胎器等工具,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安置;同时,在建筑设施、技术防控过程中,也应当不断加大建设和改造力度,保证能够适应客观需求。

第三,加大技防改造力度。加速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和应用,通过技术研发、项目合作、人才引进等方式,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构建“安保网格化”与应急信息平台相结合的智能化油区安保网络体系。积极利用光纤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无人机技术,探索建立集地下、地面和空中的三维立体智能化管道管理系统,利用导航地图、一键报警系统,探索集地面(周界雷达预警系统、治安维稳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和空中(无人机)智能化安保防控体系,以多种信息化手段助推安保工作稳步迈进。

(二)新疆地区油田公司反恐维稳策略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反恐队伍建设。反恐维稳既是地方政府、军队以及警务人员的重要使命,对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而言又是一件大事;反恐维稳工作的全面开展,不仅需要职能部门夯实工作,而且还要通过宣传教育在广大公众的心目中形成反恐意识。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反恐队伍素质建设,这是基础和保障。新疆地区的油田公司反恐维稳工作,一方面具有普通反恐维稳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还兼顾着油田的特殊性、反恐的紧迫性,因此需切实加强反恐维稳工作,真正实现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对敏感阶段的安保工作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反恐维稳是新疆地区油田公司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而敏感阶段的安保工作又是重中之重。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严把安保工作质量关。

第一,梳理和排查日常工作。实践中,应当注意对大型的机械设备、房建结构以及固定资产等进行有计划的轮替排查。其中,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安全稳定性、使用寿命、外观磨损状况以及声音正常与否等,还要保证二十四小时内均处在保护状态。

第二,对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轮岗巡查。实践中应当与直接责任人签订责任书,以此来提升其工作积极主动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重点部位安全稳定。

第三,新疆是国内少数民族聚居大区,而少数民族多存在一些宗教活动,宗教自由是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同胞赋予的权利。然而,在新疆地区存在着个别的利用宗教形式进行非法活动,我们应当在加强学习以及深入了解本地群众宗教活动形式、内容以及意义基础上,对各种非法宗教活动进行严厉打击。

(三)落实好反恐安保工作,确保油田公司安全运行

新疆地区的油田公司在反恐维稳过程中,应当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统一领导、协调和部署,对安全生产、反恐维稳工作进行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全体员工应提高警惕,并且结合油田情况全面部署。各作业区应加大巡查力度,不断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安全巡检,防患于未然。

同时,还要积极开展重点井以及原油单罐井的重点安全布控,必要时加密巡检,并在油田道路重要路段对出入油田的车辆以及人员进行详细记录。立足实际,组织油田人员对附近的个体经营场所,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地以及流动人员等进行严格检查。各厂区值班室应当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工作人员以“逢包必检、可疑必查以及视情报警”为工作原则,严格执行油田门岗监管制度,对进出油田公司的车辆及人员,进行核实登记,并在公司内部进行昼夜交叉巡逻防控。

二、加强油田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一)科学决策,有序开展预警预案演练

要严格按照应急救援技术集成化、现代化以及信息化建设要求,建立应急指挥、突发事件处警以及重点区域集中视频监控和无线对讲同网同播寻呼应急平台。通过应急指挥平台的建立和实施,做好突发事件的实时响应,及时辅助应急处置决策,增大预警、通信、监控以及协调和分配应急力量,同时还要做好指挥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通讯指挥车、应急信息平台,应当满足数据信息的采集、决策分析、快速研判、命令部署以及现场支持和联动指挥等应急决策指挥要求。

科学规范以及有序开展预案演练,按“一事一案、一罐一案以及一站一案”之要求,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预案、措施,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第一,编制规范的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实操化、简明化以及流程化要求,明确应急预案结构格式,规范预案制作通用模板。

第二,预案编制时,应当确保其细致、全面,而且各级应急预案以及处置方案的制定率应当达到百分之百。

第三,制定的预案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按“一月一演练、一季一综合以及半年一检验”的要求开展演练工作。同时,根据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和改进预案。

(二)构建灵敏、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

油田公司治安管理中心,应当将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纳入到应急救援整体规划之中,依托指挥平台,加强信息指挥系统建设,并且不断完善应急指挥、专业管理和远程监控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搭建集中接警、快速反应以及统一指挥和资源共享的指挥平台,构建立体化、多层次以及全覆盖应急管理网络体系;应急指挥机构要明确指挥权限以及调度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上下联动、高效以及反应灵敏的指挥系统。专业队伍按照属地、统一以及逐级指挥原则,构建对应指挥机构,确保力量调集、信息通讯、战勤保障一体化运作,从而实现应急救援、现场救护以及气防监测和交通管理等专业力量的协同响应、统一行动的指挥作战格局。

抢险期间,利用应急通讯车,将现场信息及时传送到总部,从而实现现场汇报以及远程指挥,并且为远程指挥决策以及现场处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构建平战结合、服务实战的保障体系。通过“三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人力、物力、资金的科学整合,有效提升应急救援资源利用。

(三)丰富油田应急救援体系内容

第一,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继续深入推进基层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力求实现领域上全覆盖、内容上高质量、管理上动态化,不断增加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完善应急信息体系。加快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和开发,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能力,坚决克服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预防的现象,加强对风险隐患及危险源的普查、监测和预警工作,落实风险排查、监测预警职责和防范处置措施,实现对风险隐患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三,完善物资保障体系。结合应急平台建设,建立分门别类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建立物资档案,实现应急资源信息动态管理和各类资源的监控、调度的科学管理。第四,完善队伍建设体系。细化、完善应急处置流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灾害,并总结事故教训,制定整改措施,持续提升应急队伍现场处置能力。第五,完善应急宣教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制定应急救援培训计划,聘请相关专家对应急救援队员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加强法律法规、危险源辨识、风险预防、避险和自救、互救等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救、救护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三、结束语

油田反恐维稳过程中,应当完善应急机制,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和配套措施。同时,还要善于利用“逆向思维”、“底线思维”,完善和健全应急预案、配套措施,积极开展联合演练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应急反应及联动机制,加强企地联合以及点线面结合,构建立体的反恐维稳体系,以此来提高快速启动、协同应对以及应急处置等能力。同时,还要落实好二十四小时值班备勤、领导带班制度,对涉恐信息进行收集研判,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保卫工作;难点与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education, Vocational Institute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but also to the Vocational School of defending work also raised new issues and challenges. Do a good job of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work of the Vocational Institute, to create a stable and harmonious campus environment,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School of the premise,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long-term security work in practice and thinking that Vocational Institute from the political and security work height, management hardware cadres skills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a multi-pronged approach to do security work.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protection work;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D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高职院不仅是培养高等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场所,也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安全稳定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教育事业长远的发展与安全保卫工作是分不开的。高职院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是指高职院校保卫部门在所属的公安机关、地方政府等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关心下,依法维护社会治安安全与稳定工作,依法维护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教研、生产和生活秩序,有效地保障教职员工及学生的财产、生命安全,而进行的一项具有专业性较强、社会责任较重的安保工作。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治安安全与稳定工作,是构建“平安高职、文明校园、和谐社会”,营造一个祥和、安宁、温馨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已经成为当地公安机关、各级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保卫等部门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

1.1高职院校不断快速兴起与管理制度衔接的矛盾

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安全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与综合性的资深本科院校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其管理模式、制度建设、教学模式都是全新的,与本科院校办学方式、管理体系、运作机制等相比有着许多区别。如:后勤服务社会化,公寓管理企业化,对高职院校来讲存在着管理制度不配套问题,新建的高职院校都存在教学与生活区域相对分离,校区建设远离城市和生活设施不全,交通工具不配套,对学生管理工作造成脱节;另外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都集中建设在一起,学生的层次不齐,治安案件发生率效高,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形成一种学生同进不同出,同楼不同系人员管理复杂的格局,造成层次不起对学生管理出现的混乱[1],高职院学生案件发生率高的问题。

1.2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安全保卫力量薄弱的矛盾

随着社会新型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发展迅速之快,随着发展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学生公寓、教室、实训等场所的消防安全设施的建设不能随之同步建设到位,造成必要的“物防、技防、人防、设施防”等安全防范设施都不能及时的建设到位,现代化新建校区的安全保卫工作仍按常规的老管理模式在运行,给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问题和隐患,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的保卫部门因此倍感力不从心。

1.3、收入低、任务重、风险大、人员少是高职院校保卫工作根基不牢的主要矛盾

高职院校的保卫部门不同于政府机关、科室和特殊行业的职能部门,存在人员配置不全,常常一人多岗,事情做不完。高职院保卫与老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保卫人员收入低,人员配备不全,经常值班等现象,保卫岗位枯燥、杂事多、风险大,工作涉及得点多、面广、范围大,它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性、政策性、敏感性和法律意识。而且是一项伤筋劳神、费工费时、耗费财力,既充满矛盾又担当风险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例如:2010年的暑假期间和公安机关去江西安吉解救传销学生, 2011年11月和公安机关分别去浙江湖州和河北石家庄解救传销学生),在发生案件时保卫人员就少不了要加班加点的工作,配合公安部门处理案件,特别是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其同志都无忧无虑和亲朋好友聚会,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而保卫人员还要独自坚守工作岗位,进行值班巡逻。但是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保卫工作人员都是单位的三低人群“低职位”、“低收入”“低地位”[1],尤其是高职院校福利待遇更低、收入少、工作任务重,严重的伤害了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保卫部门凝聚力和战斗力。人心思动不稳,工作缺乏激情,已成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的一大难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章和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的一般性安全防范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安全事故防范管理的目的、管理范围、管理内容、检查整改制度、考核评价标准、责任追究与查处等[1]。对于高职院校的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内容应包括:对突发性事件后果的预测、分析辨识、测算估价;应急各方面的职责分配;应急处置事件的指挥与协调;应急处置事故中可用的人员、专业设备、辅助设施、所需物资、经费保障和其它抛头急需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要采取有效地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等措施,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要及时较好的完成现场恢复、要及时组织应急预案演习,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法律法规要求、预案的管理等。

第7篇

在网络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各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加强医院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保障医院工作的高效、安全进行。

【关键词】

医院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策略

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日渐深入,社会对医院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加上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患者数量增加,医院信息管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信息技术手段的进步与发展,为医院进行信息管理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严重威胁到了医院各项信息安全及完整性,影响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所以,加强医院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对保障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具有积极作用。

1内部硬件的安全管理

在医院系统的内部硬件安全管理中,主要是对网络服务器、工作站及交换器等内部硬件的安全管理[1]。对于这些设备,必须对其进行安全管理,并对网络进行优化。在服务器与储备设备的管理中,应该形成数据管理,如保证电源故障管理的积极运作,促进网络的正常运用。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关键是做好防护工作。因此,必须形成标准建构,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网络安全。在硬件方面,应避免相同设备出现问题,并在数据库服务中应用集中管理系统,如硬盘选用的是磁盘阵列式,可实现在短时间内进行切换,促进整个系统的安全运用,除此之外,还应实施双路管理,即一路为UPS系统,一路使用市电,以保证服务器与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

2网络安全管理

进行网络安全管理,主要是为了避免计算机受攻击,包括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在网络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医院系统信息被截取、破坏、窃取的情况时有发生,对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都造成了很大损伤[2]。网络攻击会对内网与外网都构成巨大安全威胁,故必须增加投入,改善网络安全,防范人为恶意攻击,最大限度地保证医院信息安全。基于上述认识,必须对网络安全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并在管理与技术方面加强沟通,形成有前瞻性的管理策略,以实现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目的。

3软件系统管理

对操作系统的管理,主要是做好正版操作系统的补丁工作。例如,在屏幕保护工作中,应将数据暴露于桌面。在对软件系统进行管理时,需形成多个分区,然后分别放置操作系统、重要数据及应用系统。在管理过程中,要把多余的网络协议、服务等删除,并将不必要端口关闭,实现默认管理,并形成锁定注册表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管理工作中,应将内网与互联网隔开,不可在内网中形成互联网链接,以保证内网操作系统的精准性与可靠性[3]。在杀毒软件管理方面,安装的软件必须是正版软件,并定期升级、杀毒,以保证病毒库安全。情况需要时,可利用辅助软件进行杀毒处理。对于流行性新兴病毒,应做到定期查杀,并实现对软件的实时监控,且要求在在下载升级后先杀毒再使用,与现行系统环境相结合,在促进软件升级与改善测试环境的条件下做好管理工作,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4数据库安全管理

在医院系统信息管理工作中,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是核心部分。做好数据库安全管理工作,可有效保证数据的安全,实现对数据的查询,并保证数据在安全存储中的合法访问,构建基础访问权限。例如,在Oracle数据库管理中,应重视并认真做好用户区别与密码保护工作。比如,在进行SYS与System特殊账户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控制网络上的DBA权限,预防远程访问[4]。对于日志文件、DBA查看警告、定期检查等,应加强监控与管理,以便第一时间发现与解决问题,实现对数据库碎片及可用空间的管理。在数据库管理中,还应对链接情况进行定期查看,并将不必要的链接清理干净。在对网络服务与网络硬件进行检查时,应保证硬件的正常运行。在开展周围性数据库管理工作时,应有较完善的数据库恢复预案。对于数据库而言,防止病毒入侵也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医院信息安全管理中,病毒问题是威胁信息安全的重要原因,对医院各项利益均产生了很大威胁,故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病毒措施。具体来说,应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认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病毒入侵会导致数据被窃取与篡改,故应对数据进行备份,特别是重要信息,即便病毒入侵也能保证数据的完整与安全。(2)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盗版系统的稳定性较差,且往往存在较多漏洞易被病毒攻击,无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因此,所选系统应为正版,且要求管理人员应注意查看系统官方消息,加强系统更新与维护工作,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系统的稳定性。(3)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医院应定期组织对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安全教育,使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并掌握常见的系统安全问题处理方法,以保证系统信息的安全性。(4)安装各种杀毒软件及其他防护软件,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屏障功能,并定期更新与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5加强应急管理,完善事故处理预案

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方案。一方面,医院平日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保证每位工作人员熟悉紧急预案的流程及具体措施,以便发生紧急事件时能够从容面对,将损失降至最低。另一方面,加强应急演练。医院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各种应急演练,并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以保证应急方案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意外破坏而导致信息丢失或网络瘫痪,应在平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并定期在服务器端进行一次联机全备份与数据恢复检验工作,以确保备份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6结语

总而言之,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信息安全成为医院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医院信息安全事关医院、患者的切身利益。基于当前医院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的情况,医院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内部硬件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软件系统管理及数据库安全管理等,以保证医院系统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瑶瑶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中医院

参考文献:

[1]韩盼盼.加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若干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4):191,193.

[2]余晋辉.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策略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6):172~173.

第8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经济水平有了飞速的发展进步。而电力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进步也使得我们对于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电力实质是作为一种商品存在的,所以,进行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时也必须要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则。由于电力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电力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开展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及质量控制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1 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1 必须不断健全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体系

我们都知道,电力工程的施工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其施工环境也十分复杂,涉及到许多领域的施工。所以,电力施工企业一定要在电力工程的施工现场设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这样才能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具体说来,也就是设立安全管理体系前必须要先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要把预防和控制有机联系起来,并贯彻好责任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每个生产工作者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还要科学的控制施工材料,并结合人员的具体任务和设施数量的实际状况来进行登记。要想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就必须要不断的健全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体系。

1.2 设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相对于其它工程的施工来说,电力工程施工的危险性是比较高的,在施工期间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意外,并且这些意外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有时甚至会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事先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首先,伤亡意外的应急预案;其次,机械设施的应急预案;再次,火灾事故的应急预案;最后,恶劣条件条件的应急预案。

对于应急预案进行制定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应法律和规范来进行,同时保证应急预案编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外,预案内容要符合电力工程发展的需要,可操作性要相对较强。应急预案并不是直接编写,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演习和训练,确保其可行性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施,这样主要是为了使得救援工作更具时效性。

1.3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健全性

安全技术措施实际就是开展电力工程施工时应落实好的安全原则,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工艺来健全施工条件,降低工程失误的发生率,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设立好技术措施之前就必须严格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要严格控制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并且要深入进行研究。设立的技术措施一定要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规范性,不能存在随意性。施工技术措施涵盖了安全施工工艺、项目施工工艺等众多方面,所以,一定要协调好各种施工技术间的关系,并严格开展审核工作。

2 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

2.1 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些企业的设施或者是人员素质可能不符合要求,因此独立开展施工的难度很大,经常会使用承包的方式开展施工工作。这一期间,施工企业一般都会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可是,实际工作期间还是常常发生管理不当的问题,使得电力线路、基础设施的操作不符合规范。施工企业经常没有完全依照施工图纸开展实际的施工工作,导致各种质量问题频发。除此之外,监理企业所进行监理工作也不够严格,这为电力工程的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工程质量也有着很不利的影响,并且不利于资源以及机械设施的最大化利用。

2.2 如何解决各种问题

(1)加强施工前管理,首先要健全竞争有序的电力建设市场,实行全过程招投标制,促进公平竞争,技术进步,选取优秀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并将其名单、资质、参与过的重大或主要工程名称在媒体及有关部门予以公示。同时,加大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黑名单的曝光力度。尽可能的不进行行政管理,但要对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要围绕合同管理这一中心,确定好各个方面的具体责任和义务,还要以合同管理为依据高质量的完成以下工作:监督贯彻承包合同的签订。在每一个工程施工中,不管其涉及到的资金流量多大,都必须要签订详尽的经济合同来为各项工作提供依据,来规范施工工作的进行。若未按照法规签订合同,则所有的经济关系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设计审批对于工程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建立科学、可行的审批制度,必须要对审批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一般应做好下述几点:首先,进行工程设计审查工作时,一定要贯彻落实好“适用性强、安全性高、经济可行、绿色美观”的基本原则,这同时也是建设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完善性决定了工程的使用功能,所采用的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消防结构的安全性对于电力工程的稳定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电力工程的设计施工一定要符合上述几个基本原则。其次,工程设计审查是保证设计质量,促进设计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通过审批,一方面可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另一方面,鼓励设计人员创优秀设计,把压力变动力,促进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审查,确定设计的收费标准,使设计成果与经济效益真正挂上钩,体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区别。完善设计变更手续,严肃设计变更流程。

(2)严格进行施工管理工作,将规章制度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依据。施工期间必须落实、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还要检查其落实情况,分级进行管理,切忌越级开展工作,明确各项权责。要完全依照国网工艺对于基建施工的相关管理规定,严格依照相关程度形行事,自施工准备直至竣工验收都进行严格的监督,完全依照程序开展工作。要检查监理企业项目部工作者的出席情况,监理大纲的编制状况并了解各个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责任心。施工企业、机械设施、施工组织设计、人员安全培训、持证上岗工作情况对于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抓好上述一系列工作。进入施工工地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考试合格后,考卷归档,人员方可进人工地。特殊作业持证上岗。

(3)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管理,增加安全技术交底及施工人员接受交底的签字项目栏,使工程项目时刻处于可控、在控、受控状态,做到有人管、有人问、有人落实、有人监督,有人负责。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我国的电力企业必须积极开展电力体制改革工作,这便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重视电力安全问题。所以,进行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工作时,一定要科学、高效、严格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并且还要保证每一个工作步骤的高质量。不仅如此,电力工程的施工工作者一定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这样能够更好的保障电力企业的整体安全,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且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在亭.对电力工程建设安全工作的探讨[J].湖北电力,2014(S1).

第9篇

摘要:企业作为国家国民经济运营主体,安全生产管理重中之重的主体和对象,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完善与充实,对落实国家转变应急管理理念与功效,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展的现状中,企业基层应急管理向预防方向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要因分析,并就诸要因化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为国内企业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起到了助力作用。

关键词:事故灾害;应急管理;孤岛现象;人员培养

1现代应急管理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及国内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一个国家,地缘利益纠纷较多,改革开放30年,国际国内人文与技术交流日益扩大,在为社会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向社会注入了更多的变动因素。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多发,人们对公共卫生要求标准日益提高,公共安全事件在全世界都呈现多发态势。社会层级、结构变动趋势加剧,各种利益矛盾和文化冲突存在多发可能。亚太周边国家和外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入侵压力也日趋加剧。如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降低各类事件损失程度,化冲突和灾害、事故于未成之时,已成为国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关注的问题。

2国内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2.1国内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我国应急管理概念提出不久,在2003年的“12.23”重庆开县罗家寨井喷事故和2005年“11.13”松花江水体环境污染事故胁迫下。以中石油为主的国有大型企业,开始着手建立企业内部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组织内部编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自2006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11月1日在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的大环境下,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在国有大企业中被强令展开。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国公共应急救灾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等认识得到共识。近年来影响巨大,且涉及公共安全的生产安全事故,不乏详例可举,也曾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公众反思。改进应急救灾响应机制,化应急救灾、事后追责向预防性的应急综合治理转变已刻不容缓。2.2我国企业中应急管理向预防性应急管实现转变,需解决的问题。2.2.1企业应急管理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虽然应急管理体系在我国重要城市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已基本成形,但很多人对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较多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对“应急管理”理解片面,认为应急管理就是“救援管理”。预防性的应急管理的实质是应急管理前移,识别隐患,防范隐患于未然,使突发风险损失降低。但现在无论在企业还是社会上,有很多人把单一的抢险救援等同于应急管理。如若这种观念和认识不能改变,将使企业失去了错失利用应急管理来实现提高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的机会,应急管理将继续远离日常生产。“事到临头火上房,事情一过放一边”的得过且过,临时抱佛脚工作状态,将难以改变。(2)应急管理能“包治生产事件、事故”,将预防性应急管理职能无限扩大,不明应急管理与日常生产管理的区别。应急管理前移,其重点是督促油田企业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要把应急准备工作真正抓好、抓实。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认为应急管理是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忽略了其减少灾害损失的本质属性。(3)应急管理就是物资加组织。常言道,七分数据,三分管理。物资救援抢险的基础,组织是启动应急程序的有力保障。但没有主观认知和应对突发风险意识引领的应急管理,将失去其主动适应性,懈怠于过程控制和盲从的应急管理,将难以摆脱应急管理就是“救火队的”的怪圈,向预防性应急管理转变,将成为一句空话。(4)应急管理是小题大做,危言耸听。据统计,每年岗位发生灾害类事故的可能性仅为0.04%,危险不会落在我头上的侥幸认识在许多人们头脑中存在。这与我们时代的要求是脱节的,《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昭示着我国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思维。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它不仅给我们企业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有时可能是颠覆性的,无法弥补,这一点必须引起各级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一岗双责”不可推卸。认识上的误区不打破,完成应急管理向预防方向转变的工作,就不可能实现。2.2.2企业应急管理存在“孤岛”现象所谓企业应急管理“孤岛现象”,是指在一个单位的应急管理部门与各个部门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完全孤立,各种信息无法或者无法顺畅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流动,是一种信息的联结障碍,这与以响应和联动为支撑的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系统之间很难互相共享信息,造成了应急管理系统条块分割,形成了一个个“孤岛”。这样的“孤岛”现象,导致企业之间应急救援联动迟缓,工作效率低下,直接表现就是在有效时间内,突发事件风险损失不能得到有效控制。2.2.3企业基层应急管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近些年的应急管理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在国内大中已基本成型,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应急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岗位责任制不到位,考核结果衡量标准不明确等现象,造成“应急管理年年喊、应急管理效果与实际要求相距甚远,员工参与度普遍偏低,应急演练流于形式”的被动局面。究其注意呢,有以下几点:(1)对非战状态下的应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战时不惜一切代价,战时一过一切明天再说”的问题,来源于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上的不到位。首先,应急管理工作虽不产增加经济效益,但它不是负担,是有利于工作绩效保障的功绩的认识。试想“企业收入增加1元前,利润增加的却达不到1元”。但“1元的损失,利润减少的却是1元”。所以损失是利润绝对的减少的观念,尤其在每个领导者,一定要认清,并引起各级领导者的重视。(2)应急管理考核标准不完善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应急工作的管理部门归属在基层各有不同,但机构基本健全,相关培训机构也同样存在。但各级、各层员工到底应该拥有何种程度的意识、技能、知识,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清晰的描述和模板,这为其基层操作性留下许多隐患,种下各自为政的种子。影响培训,影响管理检查,更影响管理机构的考核评价。(3)基层应急管理推动力量薄弱目前国内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没有相对独立体系,人员多挂靠到某一大类管理之中。应急管理人员附带管理,精力不集中,应急业务不专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产生的是针对下级的应急管理工作指导不到位,检查标准模糊,检查走过场,表面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基层站队基于生产工艺连续性的特点和物耗成本的考虑,真打实练的应急演练难以落实,相适应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又跟不上。形式化、文字游戏、走过场的想象等情况比比皆是。长此以往,应急管理名存实亡的现象,难以得到根本消除。

3强化我国企业应急管理建设的对策

3.1消除企业应急管理认识上的误区总体上讲,企业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建设,针对的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极端情况,但它却不是独立于安全生产管理之外。做好顶层设计,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思想认识,必须树立,并达到贯彻和执行。(1)借鉴西方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过程,推进应急管理基础平台阶段建设。从我国企业整体表现出的特征情况看,企业绝大部分分支机构和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处于第一(自然本能)和第二阶段——严格监督阶段。中石油企业发展目标应是——强力推进安全生产自主管理阶段。在这一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基础上,要想真正做好应急管理建设工作,必须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基础,用具体处理突发性灾害性生产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贯穿于标准化与两书一表的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和运行机制,强力推进应急管理向预防性转变。只有这样,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才会再上一个台阶(2)正确认识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内涵。应急管理建设是利用现代多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防范突发性生产安全事件和减少其损失为核心,进以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完整过程。(3)正确认识应急管理建设的作用应急管理建设只是一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帮助企业更好发展的一种工具,企业的发展还是要看企业的综合实力。3.2消除应急管理“孤岛”现象的方法(1)系统替换(2)采用建立业务接口方式实现体系内部之间的应急管理信息共享。3.3加强油田基层单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1)对非战状态下的应急准备不足,来源于对风险认识不充分,强化风险源的信息和数据管理,建立重要风险源数据库是必要之举。预防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风险的预警和风险源的检测的结果表现是数据和信息,这是应急准备的决策基础,必须进行严格管理,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重视。(2)应急管理是一种约束性强力控制,对企业来说就是人力、物力的投入。所以只有考核标准规范、明确,才能使指令准确,让人信服。这对于基层一线应急管理指挥人员来说十分重要。(3)基层管理人员决策权、无权威、无方法,是应急管理推进力量薄弱的重要因素。强化基层危险控制体系十分重要,定岗、定则、定薪,针对问题说奖惩,针对问题讲练兵,是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手段和方法。3.4合理配置油田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人员企业应急管理职能的转变给油田工作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内部所有人员都应该了解应急管理建设的进程。针对人员应急能力提高问题,加大培训考核力度,应采取以下措施:①、领导干部、应急指挥人员:应当重点加强应急意识,管理知识及应急指挥决策能力培训:②、应急救援专业人员: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强化应急处置卡执行训练;③、普通岗位员工:应加强应急操作、应急反应、自助互救,及第一时间初期处置与紧急避险能力培训。④、应急考核标准:——领导干部和应急指挥人员培训考核,推行培训现场和跟踪考核制。——应急救援专业人员考核:建立专业救援人员培训档案,周期循环开展培训工作。考核结果上报相关业务职能、人事、劳资、组织部门。——岗位员工考核:推行“情景角色”专项任务分组训练方式,周期循环开展培训工作。⑤、培训组织方式:岗位培训,以脱产封闭培训方式为主;专职人员专业培训,以脱产和半脱产,岗位师徒帮教、岗位培训卡及操作指导卡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4结语

4.1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应急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2)油田企业基层应急管理存在“孤岛”现象;(3)企业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存在问题;4.2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1)消除应急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2)建立替换系统和整合平台以便于消除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孤岛”现象;(3)加强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数据和信息管理管理,强化基层管理人员培训;(4)合理进行企业应急管理体系人员的配置。

作者:王庆波 单位:大庆职业学院国家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

第10篇

我国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以后建立了中储粮公司,在建立体制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收购价政策既要保护农民利益,又要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还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今年又在前几年执行的基础上对预案进行了小调整,在预案调整时更强调了收购保护价的托市功能。这一政策在有些地方执行得很好,有些地方执行得有些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执行,政策设计的问题暴露出来了;另一类是政策设计没有大问题,基本符合实际,只是操作出现了差错。因此,实践中我们就需要去探索如何在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最低收购价托市预案。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河南是一个好的样本。因为此前出现过一些问题,这样就有了一个在纠正问题的同时执行好政策的机会,实现了在“转变”中完善。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必须坚持的两个前提就是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生态和环境,是在“快”和“赶”中实现“好”和“转”。

因此,河南的经验值得总结,有些教训也值得汲取,在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时候去反思目前的政策和做法,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在河南的政策执行中,第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对库点的调整,由2800多个减为1200个。通过调研发现,做这样调整目的是为了保证中央储备粮的安全。中储粮是收购工作的主体,其仓容标准需要符合国家要求,必须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但由于直属库点数量有限,在满足不了需求或是布局不合理时,中储粮需要在市场中委托增加地方的库点。因此,中储粮在收购工作开始之前,要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库点,再根据收购数量、距离和地方商量确定委托点、集并点,经过精心计划与调整,保证库点能够满足收购需要。

确定库点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河南在收购中充分发挥了各个利益主体的积极性,确保了收购的顺利进行。例如,河南省滑县原来有十五、六个点,因为豫北地区的小麦基本都能达到一等,但滑县小麦二级品较多,直属库严格按照二级价格收粮,当地农民认为价格低不愿意卖。在此种情况出现后,中储粮派出专人进行调查和处理。中储粮组织当地领导、粮食局负责人以及有关粮食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统一认识,他们认为布点基本合理,但需要增加3到10个点。根据调查反映的情况,滑县布点较多的地方收购工作同样开展不顺,可见并不只是布点多少的问题。最终中储粮决定根据该县的特殊情况,增加集并收购库点。

此外,库点的调整对于收购价格的波动是否有影响也是调整库点中需要全面衡量的因素之一。据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张威介绍,库点数量如果偏多,将会难以反映市场真正的价格,可能造成抬价;点多仓多而粮少会使库点发挥不了作用,符合要求的粮少,挣不够保管费,导致加价抢粮,进而市场混乱。另一方面,库点数量偏少也不可取,粮多点少就会导致粮价回落。因此,库点的调整要根据市场符合收购标准的粮食数量和生产量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今年6月公布的《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提到:“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优先作为委托收储库点安排。”根据这一政策调整,中储粮在今年的收购工作中也制定了相应标准与实施细则,对国有、国控做好定性区别。据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张威介绍,对上述问题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做了重点的考虑。第一,直属库上报库点首先要和当地粮食局进行协商,由当地粮食局把关国有与国控库点,审核确定之后报给分公司,一般而言,当地粮食部门对企业性质能够作出较为准确的把控。第二,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需要在对其他非直属库点进行营业执照、资质审查、纸面材料审核完毕之后,派人进行验收后再确定上报,由此两个环节对库点性质进行把控。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与委托库点之间只能采取合同方式来委托,既没有隶属关系更没有行政关系与管理职权。因此,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出台了四项措施对委托库点进行管理与监控:一是地方粮食局为地方库点进行承诺与担保;二是骨干企业担保,粮食数量不够或是等级不够都由骨干企业负责;三是企业联保,多个企业相互进行担保;四是以保证金形式进行抵押。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四项监管措施既符合地方实际,又有效执行了国家政策。

总体而言,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有这样几项探索和实践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一是河南分公司在粮食流通、购销以及履行职责上,作出了很多的贡献。收购量最多、调出粮最多、拍卖量最多、生产量也名列前茅。这些成绩首先必须肯定。二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在处理问题时、在执行政策时,做了很多创新,取得了成绩,值得肯定。三是在落实政策上,想方设法处理过去的问题和规避风险,把政策落实好。

下一步如何调整完善政策,更好地发挥政策功能和作用呢?第一,托市收购的目标到底如何确定?托市界限如何确定?第二,如何发挥托市功能,怎么把握国有主体和非国有主体参与的问题?还有布局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布哪些点?第四,研究如何在粮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通过何种手段去托市?如何发挥托市收购的作用?第五,贸易量的问题,如何将储备调节、价格调节和进口调节结合起来?第六,保险机制的问题,如何将保险和补贴相结合?最后,就是要做好产销区协作、培育经纪人以及内部治理机制等工作。

(作者为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责编/马静 (见习)刘广为 美编/石玉

第11篇

关键词:交通应急;地震救援;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7.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263-0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因交通破坏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延迟了救援人员与物资的到达时间,从而间接地增加了人员伤亡。通过这些教训,总结经验,提高交通应急的处置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力提高交通救急的效率,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

1 建立交通应急信息系统

无论是灾情统计。还是决策制定,都离不开确实可靠的基础信息。交通基础信息平台作为交通应急的信息来源和信息通道,是我们开展交通应急的先决条件。

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通过对行业数据资源的数据抽取为指挥决策提供全方位的行业数据支持;预案管理执行子系统根据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的实时行业数据在指挥时对预案进行修正,并对预案的执行进行实时监控;地理信息应用子系统根据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的相关数据以电子地图等直观方式为指挥人员提供现有资源情况的展示,同时根据预案管理执行子系统对预案执行的实时监控数据在地图中直观地展现出目前任务的执行情况;数据及通讯子系统是指挥人员与现场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本子系统,根据不同的任务和现场情况,指挥人员以数据或音视频对话等方式下达任务,交流任务执行情况。

当然,就破坏性地震的应急通信而言,利用卫星通信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可靠方式。在汶川地震的救援当中,由于通信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且无法短时间内恢复,我们采取了卫星IDR传输设备+地面电路的传输方式、卫星移动终端(包括海事卫星终端、全球星终端)、VSAT远端站、卫星应急车等多种方式来保障应急通信。

一项交通应急任务可能涉及到公路、水路、运输、人员、机具设备等等方面,在指挥决策时也就需要对各方面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而目前这些基础数据基本都掌握在相关的业务部门手中,指挥中心在决策时要实现对上述相关数据进行直接分析还需要一个行业基础数据资源整合的建设过程,将行业内各业务数据整合到行业数据整合数据中心,这样指挥中心可以直接掌握行业所有业务数据,在第一时间进行数据分析,作出指挥决策。在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建设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应急指挥决策要得到基础数据支持只能采取如图1中所示的方案,从行业数据资源中通过数据抽取和调用的方式,对相关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要实现这种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指挥中心和业务数据所在部门有专用网络连接;二,业务数据库需向指挥中心开放数据访问权限;三,相关业务系统需向指挥中心提供查询分析模块或接口。

2 加强立法方面的工作

法律保障对应对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事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规范个人、社团和政府部门在非常时期法律赋予的权利、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各国在此方面都做了大量立法工作,如美国的《国家紧急状态法》。俄罗斯的《联邦公民卫生流行病防疫法》,无论是美国、德国、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还是意大利、澳大利亚等新兴发达国家,其应急法律体系大都已经成型。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作为应急管理的一部分,虽然上述国家也很少为此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但它们都毫无例外地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此有所涉及。内容包括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的预案制定、应急预警与响应、救援行动、事后处置、机构设置与职责、资源调用、各类组织与人员的义务和权利等各个相关方面,正是基于这些法律法规,国外的公路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稳定地开展。

我国于1997年通过并于2008年修订的《防震减灾法》里特别提到。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管理部门应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报所在地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备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里关于交通运输保障的要求是“铁道、交通、民航部门组织对被毁坏的铁道、公路、港口、空港和有关设施的抢险抢修,协调运力,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优先运输和灾民的疏散”。对于地震等重夫自然灾害的交通救灾应急,应当制定救急和减灾法案。通过法律手段规定紧急事态和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程序,明确减灾救助的资源,界定相关政府结构的职能,明晰政府、机构和个人的关系。确立资产征用和补偿的范围与方式等重大问题,指导救灾减灾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鉴于交通应急运输在处置重大自然灾害与公共事件的重要地位。我们应该为交通领域编制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对于不同层级的交通应急,各级政府部门的处置规范,对于各个运输领域,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业单位都应制定相应的交通应急颓案。

3 组织体系的建设与保障

交通应急运输在地震或其他重大突发事件救援中的重要性,使得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必须依靠一套广而有效的蛆织机构体系来实现持续、高效地运转。部分发达国家在中央政府设立了专职机构全面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交通应怠工作,如美国在其运输部下设了专职负责交通运输救急的支持委员食(ESF),日本由消防厅主管全国的交通应急急救,而在地方,交通应急机构更为重要,它们是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具体事务的管理与协调主体,承担着应急现场的指挥、协调、调度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我国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门的交通应急组织。但我国也在抓紧制定相关措施。2008年有关专家向交通部提出了在郑州设立国家区域交通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议,交通部也表态建立一个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交通应急指挥中心非常有必要,该提议提出在交通部统一指挥协调下,“国家区域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以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及高速公路路警联合指挥中心等已有资源为基础,建立救助救援基地,连接周边省份各有关机构、部门,建立国家区域交通应急指挥体系,主要协调和服务河南、河北、安徽、山东、陕西、山西、湖北、湖南八省约21540公里高速公路(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53400公里的40.3%)的应急保通工作。

4 加强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前瞻性设计

根据国内外城市在地震灾害中的财产损失分析。在地震灾害来袭时,城市交通系统的损失会占地震灾害直接财产损失的1/4左右。其中,城市的桥梁、隧道、有轨交通等将受到严重破坏。很难快速修复并在后续救援与疏散工作中及时使用;地面道路系统也将有不同程度破坏和堵塞。只有一部分道路系统可以保存下来,以承担后续的救援和疏散任务;水路交通受损最小,但破坏桥梁会成为水路的障碍。城市在地震灾害中能够保存下来及时用于救援的交通系统与日常交通所依赖的交通系统有很大区别。地铁、快速道路、铁路等这些正常环境下在交通系统中发挥重大作

用的基础设施,在地震灾害后很难作为生命线通道。也就是说,震后城市交通的生命线要依赖平常在交通组织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地面常规交通系统来保障。这就要求在交通规划中考虑这些次要交通设施在震后应急方面的需要,同时要保证高等级交通系统在地震灾害中的损毁不会对这些交通系统的运行造成较大障碍。

因此,交通系统应急规划要吸取国内外城市在重大灾害中交通系统运行与组织的经验教训,科学地进行交通系统应急规划,加强交通系统对各种灾害。特别是地震灾謇袭击的可靠性评估。把灾害中城市交通应急规划作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防灾预案的重要内容。保障在地震灾害来临时城市救援生命线的畅通和疏散需求,有效地降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5 宣传与社会动员

由于地震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从事救灾应急运输的相关人员常常会遇到许多在平时的运输生产和管理工作中极少遇见和难以蓣料的问题。应急运输的环节、程序和处置技术也不同于日常运输管理活动,相应的应急运输预案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相关的法规与政策如何得到贯彻和落实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平时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强化危机意识,提高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立社会动员机制,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动员机制具有两个方而的优点,一是经常性和社会化,即在全体公民中进行经常性的灾害应对教育和准备;二是机制性,即有一整套覆盖全社会的灾害应对机制,而不是仅依靠临时性政治动员和行政命令。因此,建立广泛、有效的社会动员体系及其机制,充分发挥全社会的救灾力量是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保卫;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

高校是培育高等专业人才的场所,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学校就能稳定一方。同时,安全稳定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是指高校保卫组织在公安保卫部门的指导下,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进行的一项专门工作。如何搞好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构建平安校园,还校园一个祥和、安宁的环境,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和高校保卫组织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保卫工作担负着维护学校稳定的政治责任和保障校园正常的治安秩序的艰巨任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一些影响高校政治稳定的不利现象,导致当前高校保卫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一)高校园区快速兴起与管理模式不成熟的矛盾

高校办学方式、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较之传统有很大的变革,其管理模式是全新的,与传统、单一的高校办学方式相比存在许多区别。如后勤服务全面实现社会化,教学、生活管理相对分离,易造成对学生管理的脱节;园区内不同类型的高校集中建设,综合布局,各高校学生集中居住,形成学生同进不同出,同室不同班,同楼不同校的复杂格局,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二)大规模办学与安全保卫力量、装备配备相对薄弱的矛盾

伴随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校舍面积及相应设施不足的矛盾异常突出,因此,几乎所有高校新区的建设进度都抓得很紧,昼夜施工,常常是一期工程刚完,就投人使用,住进学生,开始上课,接着二期工程继续展开,新建校区出现“边使用,边完善,边建设”的局面。而安全保卫设施的建设不能与其同步进行,必要的物防设施不能及时到位,技防设施不能及时落实,高度现代化的新建校区的安全保卫工作仍按传统的模式进行,保卫部门倍感力不从心。

(三)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一些当地的犯罪分子把高校作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场所,明目张胆地到校园寻衅闹事、调戏女生、敲诈勒索、偷盗抢劫财物;周边的餐饮、娱乐网点以学生为赢利对象布满校园周围,打架斗殴、敲诈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危害师生校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校园的安定。

(四)校内治安形势产峻

一是办学规模层次不断扩充。一些高校为了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办学规模和层次,生源复杂,有并轨生、自费生、函授生、夜大生、进修生等。学校规模和层次的扩充,无疑加重了保卫工作的负担。二是校内“四工”人员大量增加。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方便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近年来学校周围商业网点、文化娱乐设施增加,基建工地不断上马加上校办产业的发展。一些部门聘请打工人员以至校园出现了大批的临时工、合同工、建筑工、季节工。这些人员流动性大最难管理。有些人员利用在校园做工机会,在校内作案。这使校内的保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三是教育对象条件发生变化。近年来,各高校拓宽生源渠道,部分学生家庭生活富裕学生整体生活条件也逐年由贫困型向小康型转化。学生的行李已由过去简单的被子铺盖增添进了收录机、自行车等贵重物品少数学生还自带了高档的计算机、电视机和手机等消费品。这些物品相应地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目标增加了保卫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四是固定资产及科研、教学设备逐年增多。有些学校接受了国外贷款获得了一些高技术仪器设备。这就对高校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五)高校保卫工作集苦、累、险于一身,保卫人员收人低

学校保卫部门是一个不同于一般机关、科室的特殊部门,保卫岗位集苦、累、险于一身具有政策性、秘密性和敏感性。保卫工作是一项耗时费力、伤精劳神,充满矛盾和危险的工作遇有案情保卫人员必须加班加点工作特别是在节假日和夜间其他人员可无忧无虑地休息。而保卫人员必须值班巡逻。但绝大部分高校的保卫人员是高校的贫困户、特困生,待遇低、收入少、创收又无门,严重挫伤了高校保卫人员的积极性和保卫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人心思动、军心不稳已成为高校保卫部门一大难题。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统一的制度

网络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要想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首先必须在提高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好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校园的一般性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管理的目的、范围、管理内容、检查制度、评价标准、责任迫究等。对于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突发性事件后果的预测、辨识、评价;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应急处置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处置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

发生突发性事件时保护生命、

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现场恢复、应急培训和演习规定、法律法规要求、预案的管理等。(二)加大投人,加大新建校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

高校的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能只停留在口上、会上,要落实在行动上。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学校领导应有清醒的认识,要舍得投人,花钱保平安、保稳定。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卫队伍,招聘一批受过安全保卫专门训练的综合素质高的保安人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对全校区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在进行安全管理的同时,为师生提供安全服务和援助。二是完善各重点部门的防范措施,如在学生宿舍、实验楼安装防盗门,加固门窗,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道路上设置减速带等,加强物防措施,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在重要部门、要害部门和交通要道口安装技防设施,如在校区设立安全监控中心,实验楼、办公楼、网管中心等重要部门和交通要道设置摄像镜头,在建筑物内设立消防监控中心、电子报警系统等,实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

(三)加强校园治安防控机制建设,为校园德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高校在实现发展的同时必须正确面对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尤其要重视校园治安稳定工作。高校治安处理不好势必影响校园稳定工作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和充实保卫基础工作,改善队伍和人员结构,进一步完善高校保卫体制改革,加强与所在地执法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强化校园内部和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净化校园治安秩序另一方面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将校园治安防控机制建设好,从人员和经费上给予优先保证保持与学校规模、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实施此项工程中。必须长远规划、稳步推进,充分发挥专职队伍和群防群治队伍的积极性,努力做到办事高效、管理科学、服务规范,积极为学校和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治安环境维护校园的稳定局面。

(四)建立预警机制,掌握保卫工作的主动权

防范是基础,打击是手段,打击为防范创造条件和环境,经常性的预防可防患于未然。为保证保卫工作有前瞻性,必须善于及时了解,及时分析,研究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灵敏的、高效的预警机制,建立各种预案,并进行不断的修正。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和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和一触即发性的问题,及早化解和处理各种矛盾,避免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现代化大众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收集舆论信息,及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和处理,为保卫工作及时提供有用的信息,追根求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提高保卫人员待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卫队伍

提高高校保卫人员待遇是充分发挥高校保卫机构职能作用的有效激励机制,要按各级教育、公安部门有关文件执行提高高校保卫人员的岗位津贴和加班补助。在提职、提干、评职称等方面尽可能与其他行政部门拉平,鼓励、吸引有作为的同志到保卫部门来工作,献身高校保卫事业。要做好新时期保卫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保卫队伍从高校的全局出发要舍得把那些党性强、作风正、素质高具有一定文化资历的优秀干部选入保卫部门有计划选送高校保卫人员。

当今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高校的保卫事业不能被时代的步伐抛下,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分析保卫事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管理水平,勇于接受新事物,针对新情况、新形式、新特点,高校保卫工作必须领先一步,具有超前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校园的安全稳定,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团结、友好的高校氛围。

【参考文献】

[1]洪建场,闰璐.创建“平安校园”的几点见解[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权明花.当前高梭保卫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热点透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