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骨质疏松症状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症状治疗方法

时间:2024-04-21 14:43: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骨质疏松症状治疗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骨质疏松症状治疗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针刺;鲑降钙素;原发性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52―02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口的多发病症之一,因而,在我国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的同时,这一病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由多种因素所致,它的基本病理机理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出现缺陷,导致人体内的钙磷代谢不平衡,使骨密度逐渐减少而引起的临床症状。由于剧烈的疼痛和骨折的危险,患有骨质疏松的人深受其困扰,不但给患者自身带来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治疗压力,甚至对社会也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困扰。有研究表明,针刺肾俞穴、腰俞穴、大肠俞、悬钟穴、足三里等穴位可以缓解甚至治疗骨质疏松症状,能够调整机体内雌激素水平及垂体、肾上腺的功能。此外,相关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鲑降钙素对于缓解疼痛和治疗骨质疏松也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大胆假设,以针刺配合肌注鲑降钙素为治疗方法,观察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合理、经济用药提供参考。

1 方法与材料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0年12月――2013年1月间来四平市中心医院就医的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人,女性患者71人,年龄在61――80岁之间。选取这一年龄段患者的原因是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易发病,个别中青年患者不能单纯划分入原发性骨质疏松,并且他们身体素质强于老年人,对于药物吸收、康复情况等皆强于老年人,61――80岁间的老年患者身体素质大致相同,可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人。

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被100名抽取的患者皆满足一下要求:一、原发性骨质疏松;二、初次治疗骨质疏松症;三、无重要脏器疾病、糖尿病和精神疾病;四、近期未使用影响鲑降钙素效果的药物;五、治疗时长均为十二周。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段进行,研究组50名患者采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考克,50 IU/支),前两周每日一次肌注,第三、四周减为隔日一次肌注,第五至十二周为每周一次肌注。此外,研究组还配合针刺治疗,针刺肾俞穴、腰俞穴、大肠俞、悬钟穴、足三里等穴位,使用1.5寸毫针,每日一次,补法,一个月为一疗程。

对照组50名患者的治疗时长同样是十二周,方法为单纯注射鲑鱼降钙素注射液(考克,50 IU/支),或采用针刺治疗法。研究结果真实可信。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两个组别治疗前后出现的显著不同点,将观察指标列为:疼痛程度、治疗费用。

1.4 疗效评价标准

在三个观察指标中,疼痛程度可按四平市中心医院应用的VAS分级来划分疼痛等级,以此作为疗效评价标准,从而总结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病情的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在处理数据时主要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计算、比对与处理,采用V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的比较

根据四平市中心医院应用的VAS评分方法来划分的疼痛等级,共分9级,0级表示无疼痛感,9级为剧痛,从1级至8级逐级加重痛感,等级由患者自己感受而定。研究组的50名患者在经过三疗程针刺配合一疗程肌注鲑降钙素(总时长十二周)治疗后,表示疼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的有33人,占研究组总人数的66%,表示这种治疗方法有效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24%,但是由于个人身体素质不同,也有5名患者表示该方法无效,占研究组人数的10%。经过十二周的治疗,单纯使用针刺三疗程或肌注鲑降钙素一疗程的对照组的50名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治愈情况不太乐观。其中,将近一半的患者表示无效,有21人,占对照组50名患者的42%,仅有10人表示效果显著,19人表示该方法有效(见表1)。

由此可见,针刺配合肌注鲑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对比单一使用针刺疗法或肌注鲑降钙素的方法在同样的时间长度内更能改善病人的疼痛程度,让患者尽快治愈骨质疏松症。

2.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善情况的比较

骨质疏松症就是由骨密度降低引起的,因此,治疗骨质疏松症就是为了在本质上增加骨密度。通过十二周的治疗,研究组的50名患者中多数人的BMD都有所提高,而对照组中患者的BMD提高程度较低,可以看出,研究组采用的针刺配合肌注鲑降钙素疗法在改善骨密度方面更有效(见表2)。

2.3 两组治疗费用情况的比较

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都会考虑医疗费用,尤其是老年人。而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多发疾病,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61――80岁间的老年患者,治疗费用是他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根据四平市中心医院的收费标准,考克每只26.5元,一个疗程约需花费780元;针刺每次30元,一个疗程费用为900元。在十二周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刺配合肌注鲑降钙素治疗方法的患者需要支付1680元,一个疗程显效率最多时可达到94%。研究组的患者仅需花费1680元的治疗费即可得到显著效果,而对照组的50名患者在十二周过后也至少要花费800--1500元治疗费,表1中可以得知,对照组患者极少数能够在十二周内获得与研究组相同的治疗效果,而多数人还需要继续治疗,延长治疗时间就意味着增加医疗费用,延长患者的痛苦。

由此可知,虽然研究组在十二周内的医疗花费多于对照组,但是研究组的多数患者可在1680元的医疗费用内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显著疗效。但是对照组的患者却需要花费比这更长的时间、更多的金钱。

3 讨论

顾名思义,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是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临床上一种年龄退行性疾病,易发生骨折。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每年,我国的骨折人群中,有330万人是骨质疏松导致的,其中老年人居多。骨质疏松症一直是困扰老年人的疾病,给老年患者及患者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因此,研究出最直接有效、短时易行的治疗方法有着重大的医学意义。

本研究涉及到的针刺穴位从内在解决了患者的骨髓空虚问题,又通过给患者注射鲑降钙素激活蛋白激酶,迅速起到缓解疼痛、中枢阵痛的作用。如此内外兼治的方法才能用最短的疗程治愈骨质疏松症,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从而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研究表明,针刺配合肌注鲑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再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能增强骨密度、减轻经济压力。由此可见,针刺配合肌注鲑降钙素比单纯针刺疗法或肌注鲑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7-448.

[2] 王璇,乔敏.鲑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63例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学刊,2008,5(1):99.

第2篇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9;R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34-0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发病者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容易引发骨折,身高缩短,腰背痛等症状并导致多种副反应,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以原发性为多,常见于绝经,雌激素减少的女性患者或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骨量逐渐减少的老年患者。据有关资料统计,骨质疏松症在世界常见疾病中排第6位,全球共有约2亿骨质疏松症,而其中老年患者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加强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在传统西药的基础上引入中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2005年7月~2008年4月入住我院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20例,其中男48例,女72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3.4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3个月。临床上具有骨压痛,腰背痛,驼背,病理性骨折等症状,并有疲劳乏力,耳聋耳鸣,夜尿频,并发症状。其中医诊断标准以《中医虚证辨证》为参考标准,诊为肾虚症。骨密度仪检查骨矿含量低于骨峰值的均值2~3个标准差,腰椎X光检查骨盆、脊柱,有明显骨密度降低征象。排除氟骨症,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骨质疏松等。治疗时间为4~6个月,平均治疗时间为5个月。

2 治疗方法

上述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施用西药加以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加入中药治疗。

2.1 西药治疗

以抑制骨溶解.促进钙固定及营养神经为准则,给予骨肽注射液4 mL肌肉注射每日1次,密钙息1日1次,每天口服维生素D1片,20d为一疗程。局部疼痛病例加用温热疗法,电脑中频治疗,物理治疗,超短波疗法等。

2.2 中药治疗

党参28g,牛膝15g,羊藿25g,牛膝18g,杜仲18g,狗脊12g,川断16g,甘草5g,苍术10 g,白术16g,补骨脂10g,熟地30g,肉苁蓉15g,台乌药12g,鹿合草16g,杜仲10g,枸杞子16g,骨碎补10g,丹皮15g,菟丝子15g,由药剂科煎成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20d为一个疗程。女性患者每月加服尼尔雌醇片4mg,20d后开始服安宫黄体酮,每日4mg。

2.3 复查指标

3个月为一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复查生理生化水平,骨密度水平,骨代谢水平的变化。生理生化水平的变化用BECK―MAN,CX7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血磷,血钙;骨密度水平用骨密度仪检查骨矿含量,骨代谢水平的变化用酶联免疫法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校正卡方检验。

3 结果

3.1 治疗前后骨密度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结果如表1所示。对照组治疗前后两项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治疗前后两项指标变化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

3.2 两组在骨压痛,腰背痛,驼背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副反应。从综合治疗效果来看,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14例;实验组显效4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80,P

4 讨论

世界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近几年发病率显著上升,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因此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于此病的治疗将显得十分重要[1]。从西医理论来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老年人生理性内分泌改变,引起骨吸收和骨形成失去平衡,使骨的破坏大于骨的建立,从而导致骨组织体积减少,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2]。从中医理论来说,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滋养骨骼。若肾虚精衰,骨不得养,势必导致骨髓空虚,使肾的主骨功能受到影响。肾亏可导致血瘀,而血瘀可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营养物质不能滋养脏腑,从而导致诸脏筋骨失养,渐致虚损,促进骨质疏松症的发展[3]。

本方由党参、牛膝、羊藿、牛膝、杜仲、狗脊、川断、甘草、苍术、白术、补骨脂、熟地、肉苁蓉、台乌药、鹿合草、杜仲、枸杞子、骨碎补、丹皮、菟丝子共20味中药组成,其中羊霍、骨碎补、党参、熟地为君药;川断、杜仲、牛膝为臣药;台乌药、鹿合草、丹皮为辅药。其药理为:羊藿补肾益精,杜仲、补骨脂、熟地、肉苁蓉、枸杞子温阳补肾,力参、苍术、菟丝子,骨碎补、川断、牛膝,丹皮祛风止痛活血。上述各成分共同作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产生影响。

从本实验结果来看,中西医联合治疗比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更好,其可能的原因有:①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对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具有直接抑制作用。②中药强调治本和平衡,其治疗理念不仅从病情的本身出发,而且也兼顾全身的调养。在多种药物成分的共同作用下,不仅病情本身得到改善,而体质的加强和免疫力的提高,也反过来促进了病情的改善③中药成分全面,药效持久温和,机体能更好的吸收④药方中中药成分含有某种或某些对治疗有帮助的元素或活性物质。其中某些具体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从临床效果来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引入中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更有优势,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纯.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2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23):23-27.

[2] 李子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4 9例[J]. 实用医技杂志,2005,9(9):26.

第3篇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舒适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36-02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骨微组织结构破坏,骨组织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1]。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为驼背、身高下降、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等,骨质疏松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胸骨骨折、腰椎椎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股骨上端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现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116例,对其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脊柱畸形。骨折等临床表现,经骨密度测定和X线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对照组患者56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29例,平均年龄为(71.36±8.12)岁,最大86岁,最小61岁,其中18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并发症,3例桡骨骨折,5例股骨颈骨折,10例腰椎压缩骨折。观察组患者60例,男患者31例,女患者29例,平均年龄为(71.52±8.16)岁,最大85岁,最小62岁,其中20例伴有骨质疏松并发症,4例桡骨骨折,5例股骨颈骨折,11例腰椎压缩骨折。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注射鲑鱼降钙素,给予碳酸钙D3片和阿伦膦酸盐口服药物。碳酸钙D3片每天600mg,阿仑膦酸盐每天10mg,口服半年后复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如下。

(1)心理教育。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年龄大,并发症骨折给生活带来不便,大多数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容易产生忧虑、焦虑的情绪,不利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康复。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每个患者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压力,进行疏导性心理教育,使患者能够自我正确评估病情,减轻思想和心理负担。

(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当正确评估每个患者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身体健康情况、体重情况、运动情况和家属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程度,制定健康目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医院骨科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如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及其他功能锻炼方法等。可以将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和基本知识编制成册,免费发放给患者及家属,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的正确认识程度,促使患者坚持治疗和锻炼。

(3)药物指导。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及用量,叮嘱患者正确用药。阿法骨化醇和咀嚼钙片于每晚睡前或饭后一小时同时服用,可以促进钙吸收。非甾体类药物应与每餐后30~60min服用,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患者应当长期坚持服用钙剂,才能保证疗效,多喝水,防止出现泌尿系统结石。维生素D不能和绿叶蔬菜同时吃,防止钙吸收减少。阿伦膦酸钠于清晨空腹、饮水300ml吞服,服药后半小时不能喝饮料等,不能平卧,否则会对患者食道产生刺激。患者服用二磷酸盐类药物期间,不能服用维生素D和其他钙剂。

(4)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提倡患者选择低盐、含钙、蛋白质适量的食物,禁止吸烟饮酒,少喝咖啡,以免影响钙吸收,摄入的盐或蛋白质过多,会增加体内钙流失。老年患者每人每天应从食物中获取钙400mg,多食动物肝脏、瘦肉、蛋黄和鱼肝油等。

(5)运动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早期患者应适当的进行功能锻炼,比如日光浴和简单的户外运动等,锻炼时动作要轻缓,不能突然用力。骨质疏松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根据活动能力的不同,采取散步或健身操等活动,提高患者肌力和平衡能力。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并发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选择硬板床,在床上适当的进行腰背肌肉和四肢的被动或主动运动,避免长时间不活动造成废用性肌肉萎缩,还应当叮嘱患者佩戴腰围,驼背患者应佩戴矫驼背心等,消除腰背肌痉挛产生的疼痛,使脊椎具有稳定性。

(6)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定期复查,给患者发放联系卡片,方便患者出院后与医护人员联系。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家庭走访或电话随访等,患者出院后第一周内应随访两次,以后每月随访1~2次,叮嘱患者必须坚持服药和运动锻炼。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腰背疼痛消失,能正常活动。有效:患者腰背疼痛减轻,自主活动好转。无效:腰背肿胀、疼痛无变化,活动仍受限。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系列的药物治疗和舒适护理干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控制。对照组56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71%,其中跌倒7例,跌倒发生率为12.5%。观察组60例患者中,显效5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跌倒2例,跌倒发生率为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的老年骨质疏松治疗方式以药物为主,如激素代替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二磷酸盐类、降钙素、维生素D和钙、氟化物等,对发生骨折的患者采取外科治疗方法。舒适护理是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运动、饮食等方面,更快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2]。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发生跌倒2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5.71%,发生跌倒7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中,采取药物治疗结合舒适护理干预,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少跌倒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二仙汤 骨质疏松症 中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227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绝经后妇女发病多于男性患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达到73岁,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近年来的高发病率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多用雌激素合并补钙补充维生素AD等疗法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癖、骨萎、骨痛、腰腿痛”等病范畴,近年来我国应用中医理论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以来也结合祖国医学的特点,用六味地黄汤合并二仙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给大家一起探讨。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2月~2009年6月收治骨质疏松症患者95例,均通过门诊医生临床诊断,并通过相应仪器检查。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且逐渐加重,不能走远路,出现驼背和脊柱变形,骨头变脆易骨折等。为对比疗效,同时设立相应的对照组106例子(用维生素AD、葡萄糖酸钙治疗)。

药物组成与治疗方法: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羊藿、巴戟天、鹿胶、当归、补骨脂、狗脊、骨碎补等,日1剂,根据各个患者的的病情加减适用,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用30天1个疗程。一般连用2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1]:①临床治愈:腰、胸、背疼痛消失,日常生活正常;②显效:腰、胸、背疼痛基本消失,日常生活中偶有腰、胸、背疼痛;③好转:腰、胸、背疼痛减轻,日常生活中仍有腰、胸、背疼痛;④无效:腰、胸、背疼痛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结 果

疗效分析:治疗2个月后按上述疗效标准评定结果。治疗组95例,临床治愈61例(642%);显效27例(284%);无效7例(74%);总显效88例(9226%)。对照组106例,临床治愈54例(509%);显效35例(33%);无效17例(16%);总显效例89例(839%)。

缓解疼痛时间:治疗组95例中,1~10天缓解20例(21%),11~20天缓解59例(621%)。21~60天缓解9例(95%),无效7例(74%),对照组106例,1~10天缓解6例(566%),11~20天缓解23例(217%)。21~60天缓解60例(566%),无效17例(16%)。

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治愈率与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相比有明显差异,得出结论,用六味地黄汤合并二仙汤加减治疗本病,安全高效,并被中老年患者乐于接受,值得继续研究推广使用。治疗组缓解疼痛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也就是说明治疗组见效更快,具有快速明显的缓解疼痛症状的效果。

讨 论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癖、骨萎、骨痛、腰腿痛”等病范畴,乃中老年人肾气不足,气血双亏,而至肾不生髓,髓不养骨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肾生骨髓”,髓藏於骨腔之中,以充养骨骼,所谓“肾充则髓实”。就是说要达到骨骼坚固,必须达到肾气充足,才能生髓以养骨骼。遵循中医治疗原则,用六味地黄汤合并二仙汤加减治疗本病,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滋阴补肾,羊藿、巴戟天、鹿胶、当归、补骨脂、滋补肾阳、补血强精、填精益髓,狗脊、骨碎补、补肾活血,众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补肾强精,益髓壮骨,活血止痛之效。

现代研究证明证实了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肾虚精气不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提示补肾强精、早期预防,加强保健是减少发病的重要环节[2]。肾虚症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肾虚患者的骨矿含量比不肾虚的症者要低。补肾中药可以预防骨骼的退行性变化。中药中微量元素对骨骼代谢存在多种影响,特别是胶原纤维的合成及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临床研究显示,补肾中药能对抗骨吸收,能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纠正体内激素的失衡[3]。同时也有报道补肾中药经动物实验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这也为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经临床治疗结果表明补肾类中药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4],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腿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这也说明了是补肾药物中的某些药物同时具有补肾和活血化瘀的双重效果的作用。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汤合并二仙汤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有理论基础、有确切疗效,中老年患者乐于接受的好方法,值得继续研究,让它得到更科学合理的发展,继续为中老年健康服务,继续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6-360.

2 魏绍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肾虚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6,16(6):337-338.

第5篇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4月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45~79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4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6例。病例均以不同程度的腰背痛、关节痛为主诉前来就诊。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1年以上。

诊断纳入标准:①全身无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脊椎常有后突畸形。②X线检查,示胸椎或腰椎有不同程度的前缘变扁呈楔形(非外力所致的压缩性骨折)或呈双凹征,椎体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呈栅栏状。③骨密度检测阳性征象(采用意大利双能X线骨密度仪IAun系列测定,骨密度与当地同性别峰值骨密度相比减少25%以上)。④中医证候为肾精不足证:腰脊疼痛,酸软少力,不能持重,舌质偏红或淡,脉沉细。

排除标准:具有其他严重的原发病、不能坚持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的患者不在观察之列。

治疗方法:口服补肾壮骨的自拟中药汤剂。主要由羊藿、熟地、鸡血藤、鹿角霜、杜仲、补骨脂、乳香、白术、茯苓、黄精、当归、甘草等药物组成。

用药方法:上药水煎300ml,每日1剂,分2次服下,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

本组病例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除规定用药外,观察期间不得使用其他对本病具有作用的中药和西药。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制定。①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恢复正常工作;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时有隐痛,但能正常工作;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但工作后加重;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影响正常工作。

结 果

本组40例病例,按上述标准评定,经治疗后,临床控制13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愈显率57.5%,总有效率92.5%。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量的减少,骨小梁的显微结构退化,导致骨痛和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性病症[2]。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其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骨骼及关节疼痛,常伴随有腰腿乏力、下肢抽筋,弯腰、翻身、下蹲、行走等活动困难或受限制;而有些患者表现身材变短、脊柱畸形,许多患者还反复发生骨折。中医认为其主要是肝肾亏虚,无以生髓养筋骨所致,属“骨痿”之范畴。如《素问・痿论》记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认为:该病是因肾虚精亏,肾阳衰微,阴阳俱虚,无以藏真阴而寓元阳,故而骨弱;又虚邪交争,骨痛难忍,此即肾脏损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肾主骨生髓,精充则髓足,髓足则骨强。故本方正在“肾主骨”这一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辨证,以具有温阳补肾续筋、壮骨强筋作用的羊藿为主要成分,辅以熟地、黄精滋肾以补精益髓;鹿角霜为血肉有情之品,偏于补阳,杜仲、补骨脂均属温肾补阳之品,起填精补髓之用;乳香、鸡血藤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当归补血活血通经络;白术、茯苓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精,强筋壮骨之功,双向调节免疫平衡、恢复再造肾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从而说明该方药能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抑制骨丧失和一定程度上促进骨的形成,从而起到延缓和阻止骨质疏松发展的作用。总之,补肾壮骨法对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止痛及改善骨质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西医;中西医;骨质疏松;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87-01

骨质疏松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的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患者的全身骨量少以及骨组织显微结构被破坏,骨基质和骨矿成分比例明显变小,患者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此类疾病多见于绝经后的妇女以及老年群体[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病患者有增加的趋势,需加强该类疾病的防治。骨质疏松作为一种代谢性的骨病,它并不是单纯的缺少钙元素,不能只靠简单的补钙来治疗,而需要通过综合性的治疗,调节骨代谢,促进骨细胞增殖,形成新骨等措施来治疗。目前,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尚未达到满意的效果,近年来中医的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将探讨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根据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进行分类,基本正常:骨量丢失率在1%~12%之间,丢失在1 SD内;骨量减少:患者的骨量丢失率在13%~24%之间,丢失1~2 SD之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量丢失率≥25%,丢失≥2 SD。

1.2一般资料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了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40~77岁,平均(54.1±10.6)岁;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疗法治疗,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38~75岁,平均(53.8±10.2)岁;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口服乐力,1粒/次,1次/d;阿法 D3,1粒/次,1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疗法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其配方是: 麻黄10g,熟地30g, 细辛10g,补骨脂20g,枸杞子15g,骨碎补15g,羊藿20g,制附子45g。如有血虚者,则补加丹参;如有气虚者,则补加黄芪;如有阴虚者,补加黄柏;如有脾虚者,补加白术和干姜。水煎服,1剂/d。

1.4疗效评定[2]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评定治疗的疗效。显效:患者的腰痛、背痛症状显著改善,积分下降大于2/3,检测患者的骨密度(BMD),治疗后的BMD值升高≥0.06g/cm2;有效:患者的腰痛、背痛症状有明显的改善,积分下降1/3到2/3间,治疗后的BMD值升高

1.5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当P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疾病,我国的人口特点使骨质疏松疾病逐渐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影响[2-3]:①遗传因素: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发现与骨质疏松发生有相关性的基因有Ⅰ型胶原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以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等;②激素因素:患者常见缺乏降钙素、雌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和活性维生素D等,其中雌激素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各激素分泌过少,最终造成骨量减少。③营养因素:患者因营养缺乏,造成血钙水平下降,影响骨的形成。

近年来随着中医的推广和应用,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医认为骨质增生症的发生主要与肾虚精亏以及邪滞经络有关,因此可通过补肾祛邪进行治疗。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①调节内分泌平衡:如羊藿等的中药调节女性降钙素、雌二醇等激素;②调节微量元素的平衡:如许多中药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它能促进钙吸收;③调节细胞的活性:许多中药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增殖。

总的来说,通过常规西医治疗,配合中医的补肾祛邪,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率。

参考文献

[1]邓振阳.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49.

[2]朱慧锋,王珠美,王维佳.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1863-1864.

[3]巫波荣.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6 (11):34.

第7篇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黄芪三仙汤;骨密度;骨矿含量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 、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以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为其特征,临床表现为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目前治疗首选雌激素替代疗法,疗效肯定,但长期服用难以避免激素不良反应。近年来,笔者采用黄芪三仙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观察骨矿含量及密度指标的影响 ,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1999 年7 月至2000 年7 月符合纳入标准,志愿参加本研究之绝经后妇女,共83 例,年龄45~65 岁,平均年龄(58.90±3.86)岁,平均绝经年限(6.95±4.37)年。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42 例,对照组41 例,2 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骨质疏松症诊断以双能X 线骨密度测量仪(QDR–4000 型, 美国HOLOGIC 公司生产), 以WHO 推荐的骨量低于同性别人群骨峰值的两个标准差为诊断标准[1],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拟定。中医辨证参照《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2] 辨证为肾虚证。纳入标准:用药前以腰背等多处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型者,并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排除标准: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各种内分泌疾病者(如库兴氏病、甲亢、甲旁亢、甲状腺机能低下、糖尿病等);其它严重疾病干扰骨代谢者;1 年内有骨折者;在治疗期间发生骨折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口服黄芪三仙汤(由仙茅、羊藿、黄芪、三七等组成),每天 1 剂,水煎分2 次服。

1.3.2 对照组口服骨疏康(辽宁东港制药厂生产),每次1 包,1 日3 次。2 组疗程均为 3 月,再以同样方法测定腰椎骨密度及骨矿含量。治疗过程中避免服用任何干扰疗效观察的药物,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出现。

1. 4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1.4.1 观察项目 黄芪三仙汤与骨疏康治疗骨质疏松症BMD 及BMC 变化比较〔采用双能X 线骨密度测量仪(QDR–4000 型,美国HOLOGIC 公司生产)检测〕。

1.4.2 统计学方法 组间疗效比较采用Ridit 分析,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用t 检验。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标准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进行评定,我们参照文献及《骨质疏松学》[3,4],特制定如下标准:显效:肾虚症状消失,骨矿含量治疗后上升0.05 g/cm2,骨密度治疗后上升0.05 g/cm2。有效:肾虚症状明显好转,骨矿含量及骨密度有所上升,但不足0.05 g/cm2 及0.05g/cm2。无效:肾虚症状和骨矿含量及骨密度变化不大或病情恶化者。

转贴于

2.2 治疗结果

2.2.1 2 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0 例,占23.8%;有效23 例,占54.8%;无效9例,占21.4%,总有效率78.6%;对照组显效8 例,有效22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为73.2%。2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2.2.2 2 组治疗前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变化(BMD)比较 治疗后2 组均有改善,与治疗前骨密度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见表1。表 1 黄芪三仙汤与骨疏康治疗骨质疏松症BMD 变化比较(g/cm2, 表 2 黄芪三仙汤与骨疏康治疗骨质疏松症BMC 变化比较(g/cm2, )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P > 0.05。

2.2.3 2 组治疗前后骨矿物质含量变化(BMC)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BMC 水平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对照组BMC 水平未见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 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与腰痛、痹证相似,定位较准确应是“骨痿”。 祖国医学认为与肾的关系密切,肾藏精、主骨,肾虚则骨弱。其病机多为“肾虚血瘀”,属“本虚标实”之症。《素问 ? 上古天真论》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绝经期妇女多肾阳亏虚,骨质失养,出现骨痿。又因中老年人的整体功能逐渐衰退,气弱不足,气不行血,出现血瘀,瘀阻经络,不通则痛,故见腰背等多处疼痛。故其治疗原则为: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较全面地体现了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现代临床研究发现补肾健脾活血法对该病治疗具有良好疗效,可明显改善肾虚症状,提高骨密度,抑制骨丢失,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对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5,6]。

现代医学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指主要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它与卵巢合成的激素降低有关,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与增龄性骨质疏松不同的是,松质骨的变化显著,常见脊椎骨折及腕部骨折,并且由绝经造成的骨丢失在绝经后15~20 年内发生较多。黄芪三仙汤由黄芪、仙茅、仙灵脾、田七、肉苁蓉、丹参等组成。以仙茅、仙灵脾、肉苁蓉等温阳补肾,黄芪补气升阳,丹参、田七等活血通络。现代临床研究发现黄芪三仙汤可提高血清E2 水平,改善骨代谢,防止骨丢失,同时可以降低患者尿中Hop/Cr 及Ca/Cr 水平,对骨吸收有抑制作用,可以保持或增加骨量[7]。本实验证明黄芪三仙汤通过补肾益气、活血通络,可明显改善肾虚症状,防止骨丢失,并可明显提高腰椎骨密度及骨矿含量,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 第2 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0, 6(1):1-3

〔2〕 沈自尹. 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 (11):598

〔3〕 刘忠厚. 骨质疏松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52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 辑)〔S〕. 1997.149

〔5〕 黄剑美. 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8, 6(4):21-22

第8篇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71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48-01

1 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VitD3形成不足、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不足。骨是处于不断更新之中的活组织,这一过程称为骨重建,骨重建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调节,其中激素调控、营养及生活习惯、遗传、免疫机能、运动锻炼等因素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逆转已丢失的骨量,及早预防显得更为重要。治疗药物分抑制骨吸收及促进骨形成二大类,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有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类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控剂,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有氟制剂、雄激素等,临床疗效不肯定,临床常用的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

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依据骨质疏松的容易疲劳、腰背疼痛和骨折的临床主证,其发病机理当属中医的“肾虚腰痛”“骨痿”“骨痹”等范畴。本病的根本原因是正虚,病位在骨,与肾、肝、脾胃等脏腑有关。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的理论,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绝经期女性,由于肾气衰弱,天癸枯竭,肾精亏少,精不生髓,髓不充骨,骨髓空虚,骨骼失养,除了丧失生殖功能外,脏腑功能亦相对减弱。在治疗上应着重以补肾法为主,兼顾肝、脾等脏,并应根据其病机特点及患者体质特点适当变通。

3 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的体会

研究发现,直接应用性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方面效果更显著,但补肾中药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也显著且副作用小,并兼有维持骨量的作用。对应用性激素替代治疗有禁忌或顾虑及不能耐受性激素替代治疗副作用的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复杂病证,将中医整体调整治疗和西医对因治疗相结合,将有助于提高疗效。

3.1 治疗目的:缓解病痛;抑制骨吸收过快;降低骨折率;促进新的生理性骨质形成;改善骨质量。

3.2 结合治疗的措施

3.2.1 基础治疗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

3.2.2 止痛临床接诊的病人多有骨痛,以腰背酸痛为主,位置固定,夜间或清晨明显,严重的疼痛常持续数周后,变为慢性疼痛。对严重的疼痛,没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首选:降钙素+雌激素+消炎止痛药;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首选:降钙素+双膦酸盐类+消炎止痛药。不能使用这些药物者,可用中药补肾壮骨,养血活血止痛。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可加骨碎补、莪术、鸡血藤等。慢性痛时重用补肾药,如杜仲、续断、桑寄生等。

3.2.3 抑制骨吸收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之间存在互补性,治疗本病的中西药物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还可以先用西药控制症状,继以中药维持,以实现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医疗目的。特别是出现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或不愿接受激素治疗者,补钙出现明显腹胀、便秘,维生素D3引起高钙血症、高钙尿症,甚至有肾功能损害与肾结石,双膦酸盐出现明显胃肠道等副作用时更应考虑结合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与西医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腺垂体、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及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不同环节有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紊乱因素参与下的骨代谢疾病。骨代谢的调控与内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密切相关,整个调控过程以神经内分泌轴的功能形式存在。这可能是中医“肾”主骨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研究已证明,以补肾为主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肯定的疗效,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于多个环节、多个层面,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破骨,加强成骨,具有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往往病人在骨指标尚无明显改善前,临床的腰腿疼痛、腰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已明显改善或消失。但中药制剂多较粗造,有效成分尚未提取,不利于病人长期服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常用补肾的方剂有:二仙汤、左归饮、右归饮等。常用药物有:①补肾填精类:黄精、熟地、何首乌、山茱萸、女贞子、枸杞子;②温补肾阳类:紫河车、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续断、骨碎补、杜仲、肉桂、狗脊;③活血化淤类:当归、川芎、赤芍、丹参、三七、鸡血藤、莪术、土鳖虫、全蝎、乳香、没药、牛膝。

3.3 结合中医特色用药中医认为本病是以“虚”为本,以“淤”为标,“多虚多淤”为主要病机。临床治疗以补肾为主,健脾为辅,佐以活血。

3.3.1 健脾补气: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需借助肾阳温煦,而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中医脾胃包括了西医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消化系统的衰老不利于钙和维生素D3等的吸收,健脾补气改善消化功能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之一。

3.3.2 活血化淤中医认为“久病多淤”,肾虚血淤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临床研究证实补肾活血法是有效治疗方法。这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性改变为骨小梁变细,数目减少,常发生显微骨折,导致骨内瘀血,以及衰老时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

第9篇

【摘要】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 用芍药木瓜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43例,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痊愈104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6%,平均治疗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结论 芍药木瓜汤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芍药木瓜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骨质疏松症有很高的发病率、危害性大,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4年5月—2009年12月观察治疗14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均摄x线片确诊,选用芍药木瓜汤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3例,男49例,女94例;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

1.2 入选标准 参照who骨质疏松症标准(外院骨密度检查结果)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列为治疗观察对象。

1.3 临床表现 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四肢关节疼痛、麻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或关节变形。x线摄片表现为:骨骼密度减低,骨质透亮度增加,骨皮质变薄呈线样变或葱皮样改变,髓腔增大,骨小梁变细、稀少或消失。

1.4 治疗方法 以芍药木瓜汤为基础方:白芍、木瓜、首乌、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续断、骨碎补、熟地、淮山药、党参、黄芪、茯苓、蜈蚣。颈肩臂痛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牛膝。每天1剂水煎服,复查,1周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 剂,坚持3~6个月,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复查x线片。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日常生活,骨质疏松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剧烈时病变部位仍感不适,骨质疏松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所选病例完成疗程后,按前述标准判断疗效,143例中,痊愈104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6%,平均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与载荷功能异常,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慢性、系统性骨骼疾病[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以who推荐的骨量低于同性别人群骨峰值的两个标准差为标准[2]。尚无骨密度仪的单位,可以用x线片初步诊断骨质疏松,一般常用腰椎,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状骨x线片。并参考年龄、病史、骨折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虽然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够灵敏,具有一定局限性,一般在骨量丢失30%~50%时,x线片才能有阳性所见;但其方法直观、经济易行,且基层医院受检测仪器的限制,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本组均摄脊柱、骨盆或跟骨x线片检查确诊,并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二磷酸盐等,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费用的关系不易为每个患者所接受。笔者选用芍药木瓜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本方是根据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的原则选药组方。

中医学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 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肾气不足,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而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则脆弱无力。肾精的盛衰与骨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3]。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中医的方法补肾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还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因此骨质疏松者须补肾。方中首乌、骨碎补、续断、熟地、淮山药补肾填精。

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虚则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肝为血海,主筋脉,肝血足而筋脉始柔。方中党参、黄芪、茯苓、淮山药健脾益胃、养血和血。

气滞血瘀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方中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行气活血化瘀。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明显延缓去势大鼠及sd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4] ,活血化瘀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而且具有类似激素作用,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及其受体水平来防治骨质疏松,续断、丹参还直接参与钙的代谢 [5]。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顽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疗服药要做到持之以恒。该病起病、发展都是个缓慢的过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诊,经摄片等而确诊,因此方中重用缓急止痛之白芍(30~40g),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窜,通络止痛力猛性雄的虫类药加强止痛,缓解症状,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长期坚持用药治疗,是达到疗效的关键。

通过以上诸药配伍,组成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之方剂,以奏治疗骨质疏松之效,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芍药木瓜汤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剂,也突显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69-170.

2 童培建,肖鲁伟.老年骨折的预防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

3 李跃华,董元龙.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肾虚证型关系的调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6:366.

第10篇

【关键词】 依降钙素;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应用

骨质疏松症是威胁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 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四肢疼痛、畸形、骨折、骨痛、 关节功能受限等, 发生髋部骨折1年内的死亡率为15%~20%, 存活者中50%终生致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健康意识问题, 我国中老年的钙摄入量严重不足, 导致了我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原则是减少骨量丢失, 维持或增加骨密度, 缓解骨痛症状。为了优化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案, 本文观察了4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依降钙素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的92例患者为本院2009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翻身痛、负重性疼痛或主诉周身静息痛, 经诊断符合1995年WHO规定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其中男11例, 女81例, 年龄62~81岁, 平均年龄(71.3±11.7)岁, 病程5个月~5年,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依降钙素组46例, 对照组46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维生素E口服, 30 mg/次, 4次/d, 3个月为1个疗程;依降钙素组:每次肌内注射依降钙素20 U(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 2次/周, 连续4周, 后改为1次/周, 口服维生素D碳酸钙片500 mg/d(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疗效差异。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指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DEXA)在治疗前后测定腰椎的骨密度值, 采用意大利安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钙、血磷。

采用VAS法评估患者疼痛情况:0分:没有疼痛感;<3分表示患者能忍受的轻微疼痛;4~6分: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的疼痛;7~10分:渐强烈、难忍的疼痛。疗效分为三级标准, 分别为显效:患者VAS<2分, 没有影响睡眠, 翻身、坐立、行走基本没有疼痛, 能够自理生活;有效:VAS<5分, 睡眠情况有效改善, 活动时疼痛减轻;无效:疼痛仍在6分以上, 躯体功能活动及睡眠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依降钙素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28.26%, 依降钙素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 2 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变化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L4、L5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两组血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发病率日益增高,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主要目标包括缓解疼痛及延缓骨量的下降, 降钙素是甲状旁腺分泌的一种钙调节激素, 调节机体骨转换或钙平衡, 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抑制骨吸收。依降钙素是人工合成的新型降钙素类药物, 是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 通过结构修饰后, 其化学稳定性更强, 不仅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 而且在人血清中药效更为稳定, 用药3 d后残存活性率仍能保存50%, 因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是: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增生, 促进成骨细胞生长, 与益钙宁的作用相仿;②降低骨吸收, 促进骨生成, 通过降低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提高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骨钙素(BGP)等骨形成因素;③增加5-羟色胺(5-HT)受体数目,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的痛觉受体, 降低痛觉过敏, 扩张血管, 改善下肢血流, 抑制疼痛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 从而产生止痛作用;依降钙素还能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β-内啡肽的释放, 直接作用于下丘脑, 达到中枢性止痛作用。本文结果表明给予依降钙素制剂治疗2周后即改善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 与文献报道相符;④防止骨钙丢失,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 导致骨钙流失增加, 可引起血钙水平降低, 同时肠钙吸收减少。本文研究发现, 联合维生素D碳酸钙片治疗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 且依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从而促进血钙向骨钙转移, 加快骨重建, 提升骨量。研究表明降钙素辅以钙剂治疗可提高降钙素效应, 减少腰椎骨质丢失, 改善腰椎骨密度;单用依降钙素, 不能改变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 不能有效抑制骨溶作用, 使用钙剂能防止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 达到协同治疗作用。通过依降钙素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骨质疏松症 , 能有效改善患者由于翻身、坐立、行走导致的疼痛。增加患者L4、L5腰椎的骨密度, 进而减低骨折风险。因此应用依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有效减轻社会负担和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刘璠.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实用老年医学, 2010, 24(5):356-359.

 李恩, 薛延, 王洪复, 等.骨质疏松鉴别诊断与治疗.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0-121.

 蔡德山. 骨质疏松临床药物的开发与进展. 中国制药信息, 2004, 20(10):5-12.

 高建军, 周轶, 顾淑珠, 等. 依降钙素对破骨细胞的作用观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2, 8(3):248-249, 252.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R5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3-0028-0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自2010年1月~2010年10月本科共观察了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住院患者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4岁。

1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主症: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常易抽筋,下肢萎软,不能持重,多汗。次症:乏力,畏寒肢冷,头晕眼花,食少纳呆,肌肤甲错,舌淡暗或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分型:肝肾不足型,脾肾两虚型,脾肾两虚兼血瘀型。

13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2006年制订的《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讨论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治疗方法

21辨证论治

211肝肾不足型主症: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直立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或日轻夜重,常易抽筋,畏寒喜暖,下肢萎软,不能持重,多汗。次症:腰膝酸软,头晕眼花,或视物昏花,发脱齿摇,耳聋耳鸣,小便清长或夜尿频,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法:滋补肝肾,壮骨生髓。方药:劲骨坚1号(偏阴虚者:骨碎补、生地黄、龟板、山萸肉等);阳和方(偏阳虚者:熟地、补骨脂、炮姜炭、肉桂等)。加减:便秘者加决明子、芦荟;腹胀者加厚朴;失眠者加炒枣仁。

212脾肾两虚型主症: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常易抽筋,下肢萎软,乏力,不能持重,多汗。次症:肌肉枯萎瘦削,渐致缓纵不收,神疲倦怠,食少纳呆,食后腹胀,便溏,或久泄不止,或排便无力,面色白,心悸失眠、畏寒肢冷,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脉细弱无力。治法:补肾健脾,壮骨生髓。方药:玉屏补肾汤(防风、黄芪、羊藿、补骨脂、肉苁蓉等)。加减:阳虚怕冷者加细辛;骨痛重者加制川草乌;自汗盗汗者加煅龙骨、牡蛎。

213脾肾两虚兼血瘀型主症:周身骨痛严重,腰背酸软疼痛明显,疼痛部位固定,直立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易骨折,身长缩短,易抽筋,下肢萎软,不能持重,多汗。次症:肌肉枯萎瘦削,行走困难,甚则卧床,神疲倦怠,乏力,食少纳呆,便溏,或久泄不止,或腹胀便秘,面色白,畏寒肢冷,肢体麻木,肌肤甲错,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壮骨,健脾活血。方药:骨疏汤(熟地、杜仲、骨碎补、羌活等)。加减:口干口渴加石斛、花粉;腹胀者加厚朴;便秘者加芦荟;失眠者加炒枣仁。疗程:3个月为1疗程,共服药观察1个疗程。

22观察指标(l)中医临床证候:周身骨痛,腰背酸痛,下肢痿软,腿抽筋,畏寒肢冷,多汗。(2)骨密度指标。(3)骨代谢指标:雌二醇。

2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骨质疏松症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2年第一届国际骨代谢学术会议资料《骨质疏松》制定。(1)疼痛的评定:显效:腰脊酸疼等症状基本消失,疼痛症状积分下降≥2/3;有效:腰脊酸疼等症状明显好转,疼痛症状积分下降≥2/3;无效:腰脊酸疼等症状无好转,疼痛症状积分下降≤1/3。(2)证候疗效标准:按评分法(尼莫地平法)即;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减分率≥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减分率≥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减分率≥30%,

32治疗结果

321疼痛的疗效治疗后,显效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

32中医证候疗效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

33骨密度变化见表1。

4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3大主症。其在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中发病率很高。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后骨折已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健康。传统医学治疗该病有较大的潜力。

老年骨质疏松症相当于中医“老年骨痿” 范畴,也叫骨枯、骨痹、骨缩病,是由于肾气亏虚,肾精虚少,肝精血不足,脾失健运,骨髓失养,骨枯髓减,气血不畅,血脉瘀阻,痹阻不通所致。该研究将老年骨痿分3型:肝肾不足型、脾肾两虚型、脾肾两虚兼血瘀型。在本研究中,20例患者肝肾不足型11例,脾肾两虚兼血瘀型6例,脾肾两虚型3例。不论何种分型均有“肾虚”病机贯穿其中。根据中医理论“肾主骨”,结合国内文献报道和本研究结果,认为肾虚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肝、脾的亏虚多伴随肾虚[1]。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虚证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人体骨骼中骨矿含量却逐渐减少,肾的盛衰和骨矿含量密切相关[2]。饮食五味也影响骨的生长,同时与脾胃功能关系密切。健脾养胃中药可促进小肠对维生素D的吸收,促进1,25(OH)2D3的生成,提高肠道Ca2+吸收,防止钙的大量丢失,可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3~5]。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肝有密切的关系,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筋病常涉及骨。肝肾两虚,则筋骨失养,骨脆弱不健,肝肾两虚往往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1]。

“老年骨痿(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老年病重点专科的研究课题,本院参与该课题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老年骨痿有很好疗效,其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其达到的效果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源化的,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作用,既可以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增加骨胶原和韧性。能明显改善骨痛,腰背酸痛,下肢痿弱,乏力,腿抽筋,畏寒肢冷,多汗等临床证候,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未发现中药辨证治疗能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雌激素水平,可能与样本量小等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1]葛继荣,陈 可,王和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1):9~11

[2]赵玉堂,刘凯军,李金花,等骨矿含量与肾虚、肾主骨关系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3):19

[3]蒋位庄,王和鸣中医骨病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5~258

[4]许书亮,张永保骨质疏松的辨证分型与治疗[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4):30~32

第12篇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肾壮腰强骨汤(自拟方)治疗及结合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予口服结合雌激素(倍美力0.625mg,qd)及龙马壮骨汤(水煎服,每日1剂),和对照组41例,单纯口服结合雌激素。两组均经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 疗效比较:治疗组39例中,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17%;对照组41例中,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3.1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骨质疏松;绝经后;补肾壮腰强骨汤;结合雌激素;临床疗效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绝经后中老年妇女发生的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遭到破坏、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类全身性系统性的内分泌性疾病,是绝经后中老年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同。我院多年来运用自拟方,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距末次月经期至少18个月),均为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门诊病例,年龄50~80岁。根据自愿对照的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平均年龄(62.43±7.58)岁;对照组41例,平均年龄(61.22±7.76)岁。两组年龄、病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确定[1],临床症状为全身无力,周身骨痛或腰背疼痛,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致骨折,脊柱后突畸形;骨密度检测阳性。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主症: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次症:脊背叩击痛或压痛,不能持重,不耐久坐久立,易疲乏,眩晕耳鸣,舌质或淡或偏红,脉细或沉细。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1个月内接受过其他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不能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倍美力0.625mg qd,同时伴服补肾壮腰强骨汤(自拟方),药物组成:鹿角霜、熟地黄、羊藿、菟丝子、川断、狗脊、淮山、川芎、鸡血藤。偏阴虚者加知母、黄柏;偏阳虚者加制附片、仙茅;气血虚者加黄芪、当归;骨痛明显者加全蝎、乳香、没药。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单纯口服倍美力0.625mg qd,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用药期间如有感冒或其他急性病可暂时停药,等好转后再继续服用。

1.5 观察指标和方法

1.5.1 临床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增加;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骨密度检查未见骨密度下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5.2 骨密度检测,采用意大利产CHALLENGER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L2~L4骨密度平均值)、股骨颈骨密度为指标,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数据以〖x〗±s表示)采取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法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10.0软件包。

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2。表1 两组治疗结果的比较 例(%)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 (g/cm2)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是由于绝经以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所致,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与老年性骨质疏松不同的是,松质骨的变化显著,常见脊椎骨折和腕部骨折[3],严重危害绝经妇女的健康。倍美力为结合雌激素片,临床研究表明,低剂量倍美力能有效预防绝经早期的骨量丢失,维持BMD预防骨质疏松症及相关骨折[4,5],保护女性骨骼健康。性激素补充治疗(HTR)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维持效果已得到公认,50多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6]显示ERT/HRT治疗3年后能维持骨量,并可使椎体和髋部BMD分别增加4%~6%和2%~3%。分析[7]显示:HRT在所有部位的BMD变化百分比均有显著意义,提示HRT对所有部位的BMD有一致的明显保护作用。雌激素可降低腕部、脊椎和髋部骨折的危险性。60岁以前开始使用HRT的妇女这一危险性的降低更明显,且使用雌激素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对已有椎体骨折的妇女,HRT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的“骨萎”、“骨痹”、“腰背痛”范畴。大量的文献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肾虚脾虚血瘀有关,尤其与肾虚的关系尤为密切相关,肾虚与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髓藏于骨腔内滋养骨骼,骨的生长发育依赖肾中精气的滋养与推动。如《素问·五象生成》云:“肾之合骨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医精经义》亦云:“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若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则骨髓乏源,骨骼失养而导致骨质疏松。如《素问·痿论》:“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千金要方·骨极》记载:“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合。……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故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主要以补肾为主,补肾可以纠正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恢复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功能活动,促进骨钙的沉积,同时具有抑制骨吸收增加和加快骨形成的作用,不但可以延缓骨量丢失,甚至可以增加骨量[8]。在本研究中,将中医补肾强骨法与性激素补充治疗结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中补肾壮腰强骨汤补鹿角霜,熟地黄益肾填精补髓,补骨脂、菟丝子、川断、狗脊补肝肾强筋骨,川芎活血化瘀,搜风止痛;鸡血藤行血补血,通经活络,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填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之功。使肾气旺,精血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荣养,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从而达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目的。本文研究显示,治疗组经补肾壮腰强骨汤治疗后,BMD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变化,提示本方可改善骨代谢,增加骨含量。从临床疗效看补肾壮腰强骨汤伴结合雌激素同时使用可提高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2 .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6-360.

3 Menopause,2002,2: 84-101.

4 Robert Lnindsay,JC Gallagher. JAMA,2002,287(20):2668-2676.

5 刘锁.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现代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193-195.

6 王安.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