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时间:2024-04-21 14:43: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第1篇

【关键词】班主任;研究性学习体会

在认真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历程中,我发现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运动是一个极其有用地资助班主任打仗学生心田天下、办理学生生理标题的渠道。

现在的学生颇具自我意识和困惑心,这令到他们在和别人来往时容易孕育产生停滞和迷失方向,也带来了老师和他们相同上的困难,分外是面临那些已形成了肯定的心田标题。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有配合目的,但氛围轻松,没有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到场学生的研究运动的班主任本身并不须要事先对所研究的课题充实相识,和学生一样从零开始反而更能融他们的天下。由于偶然没有知识的差距,来往阻力也会相对淘汰。

我带的班是一个数学强化班,另一个是基础强化班,所以数学基础都很差,就六年级入初一摸底成绩来看,最高分是61分,而最低分只有3分,为了真正落实学校的分层教学,我把这73个同学分成了四组,第一组称目前优秀组,第二组为最具潜力组,第三组是数学强化组,第四组是数学警钟组,也为了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够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优秀生的培养,首先培养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树立信心,充分激励,考前考后以及平时多找他们谈话,与他们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在班级中引入竞争机制,根据个人的情况制定一些奋斗目标,让学生发挥自己最大潜能。为了能让优秀生吃饱,吃好,我每天给他们另外留5道有难度的题,让他们尝试的去做,第二天利用课余时间去做指导。

其次是时刻关注优秀生的近因效应,有一些优秀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往往会受外界的影响,比如说去网吧,打台球,这样会严重影响了学习,在去年的一个阶段,我突然发现我们班的武晓同学上课总是打哈欠无精打采,后马上询问同学,得知他中午在网吧上网,于是我和同事肖红霞第二天中午找遍桥西整个网吧,找见了他,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武晓同学认识到了错误,给我主动写了一份保证书,后更加发奋图强,武晓他的入学成绩为61分,在各任课老师的指导再加上他的自身的努力,在连续的几次期中、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全年级第四、第二的好成绩,在此,我要对即将带强化班的老师们说一声,学生的起点差不等于永远差,只要我们满怀信心,用我们的热情和责任去关心学生,尖子生也会逐步光临到我们的强化班中来。

三组和四组的为中等生,对中等生的培养是更多的引导他们力求上进,向勤奋好学的优秀生学习,使其中的大多数向优秀生转化,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潜在能量。

四组为差生,在我所教的二、四班中差生很多,在初一的一次考试中,有两位差生王芳和纪丽丽,同时考了39分,我批评了纪丽丽,鼓励了王芳,说王芳对某道题有独特的见解,但结果在后来的课堂和考试中,差生王芳的表现非常积极、主动,而纪丽丽却没有一点上进的意识,这些差生其实他们都渴望学好,但不是很用功,且基础不扎实,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更应该时刻的关心,关注他们,用我们的热情和责任心,去树立差生学习的自信心。

班主任工作要讲究诚信。诚信,铸就师魂,在全社会大力提昌诚信的大好气氛下,教育工作者更应走在时代的前列,诚实守信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身正为范,要说到做到。几年的工作经历,给我的启示:诚信,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有力保证。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最好少说空话,更不要承诺做不到的事,今年我所带的班级,班干部对班主任的所作所为十分关注,当然这也是对我工作的鞭策。我班立下了这样的条例:如果三项竞赛是年段前三名,班委课就要像样的搞活动。为此,全班学生劲头很大,团结努力,配合默契。三项竞赛成绩总体良好,并树立了爱学、团结、和谐的班风。而周围班级学生看到我们三项竞赛成绩较好,又有搞活动,很为羡慕,甚至听到学生传言,很想到我班学习、生活。其它班的学生议论到他们班制订了很多的活动计划,但至今一直都没搞,真没劲。这表明学生这年龄段在紧张的学习中,很想轻松一回。看来,诚信的力量真是不可低估。我诚信,我的学生也很诚信,说到做到,除非是几个平时对自身不十分严格要求的。所以,我说的话,要学生做的,大多能按时做到,这样无形之中就提高了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

第2篇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何中英(邮编:638300)

近几年来,无论是外出学习,还是市上召开学科研讨会,或者上网查询,均可发现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教研热点。作为长期从事一线高中数学教学的我来说,对研究性学习也非常感兴趣,而且早在四年前,我就开始潜心专研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课上的应用,今日只在这儿谈谈我在新授课上的一些心得体会,供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据我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方式基本上是老师一讲到底,主观色彩太浓,总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行,常常担心数学内容没把学生讲透彻,长期下来,形成了学生“坐地等花开”的依赖心里,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素质教育成了数学课上的一句空话。数学老师们讲授新课,基本都是新课引入,讲解新课,课后小结,课后作业,中途穿插一些课堂提问。只要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能对答如流,成绩差的学生便把头埋下,避开老师的视线,害怕回答问题,如果有幸被点名回答问题,心里就是一阵慌乱,有的学生站起来干脆说“不知道”。长此以往,为了保证课堂上的容量,回答问题的人就基本趋于稳定,学生健康学习数学的心里受到了伤害,学生的两极分化就从数学新授课上开始了。关于课后作业,老师的主观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将课上内容落到实处,采取题海战术,学生既要做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习题,还要做课后补充题2—3个,学生整个中午都在做数学题,有的甚至一个中午还不能完成数学作业,造成学生身心疲惫。这既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休息,又制约了学科的均衡发展,还给学生人为造成了数学难学的错觉,甚至让一部分学生主动放弃对数学的学习,真是得不偿失,这让老师自己变得非常被动。更让人忧虑的是,老师们总埋怨自己所教的学生底子太差,学生的可塑性不强,而很少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动脑筋。

我清楚地认识到,讲新课之前,不仅要让学生感知这节课究竟要学习什么主题内容,让他们弄清楚将要克服什么困难,并且要有时间让学生把注意力、意志力都集中在克服这种困难上去,做到心里有数,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因此,凡上新课,我首先安排学生提前预习,我正式讲课前还要安排10—15分钟时间让学生继续阅读该讲数学教材,然后用目光示意4—5名学生主动谈谈他们分别在本节教材中收到的主要信息,包括主题内容、分析过程、重点、难点,例题点评。在听完他们的汇报后,再听取2—3位同学的点评意见,以便掌握同学们对本讲内容的真正需求,然后我融学生的见解于一体,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的放矢地讲解,句句说到学生的心坎上,让同学们对学生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这样他们对本讲内容的理解就非常深刻。课后小结我一般不在课上进行,而是要求学生课后写在一个专用本上,等我批阅后再返回给他们。长期坚持下来,不仅学生的写作能力完全得到提高,课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各自的数学思维风格也逐渐体现出来,而且通过批阅学生的课后总结避免了我思维定势的过早来临,我与学生的沟通也达到了一定境界。关于课后作业,我的原则是决不随便拿几个题去敷衍学生,也不会选择题海战术去困乏学生,而是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心理精心配置3—4个有价值的题供他们习作、研究,然后我选出有特色的习作供点评课使用,让师生在欣赏教学中收获多多。

这里再强调一下,老师用目光示意某人回答问题,是一种带着商量、期盼、鼓励、理解的师生心里交流,比直呼其名有明显优势,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的恐惧心理,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新课的研究学习,真正达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目的。总之,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讨论,这不仅可消除传统新授课的弊端,而且可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发现他们更多的智慧,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赶超老师的信心。另外,我也会选择坐在学生中,倾听学生在黑板上对某一新课的讲解。通过一定的实践,发现这一方式既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成熟,而且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口才,增强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在数学课上的实践体现。

我对研究性学习在数学复习课、试卷点评课、奥赛班专题讲座课、高三数学教学课上的应用均有一定研究,这里不再谈及。总之我认为,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理论支撑点是:高中学生具有对新鲜事物敏感、喜欢研究问题的心理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学习过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品质。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上,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一种理性的参与,是真正参与教学的参与。因此,我认为,数学新授课上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能够提高学生新课学习质量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之一。数学新授课上必须让研究着问题的学生走进课堂,这就是说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不是从这节课才开始的,教师必先为学生营造一个研究问题的空间,在数学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只不过是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环节,只要数学老师们,尤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数学老师们,把研究性学习先深入到数学新课教学上,再逐渐深入到其他数学课型中,这样你们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妨现在就开始实践吧,把自己培养成科研型教师、把学生培养成研究型人才而后快。

参考文献:

《给教师的建议》(修订本) 【苏】B.A.苏霍姆林斯基 著

《教育心理学》(修订本) 邵瑞珍 主编

《数学教学论》马忠林(主编)胡炯涛(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数学方法论》马忠林(主编)郑毓信(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数学课程论》马忠林(主编)张永春(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数学思维论》马忠林(主编)任樟辉(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创新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37-01

1.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如同重新研究发现科学知识一样去获取知识和实际知识的学习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创设一切有利的背景,“重新研究发现科学知识”是它的学习形式。

而数学研究性学习,则是让学生回到自然和社会中来,从中找到能从事数学活动的课题,用研究的方法、合作的形式获取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在“生活中学数学,将所学的数学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将书本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片面重视知识教学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并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已是势在必行。

2.数学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新课程时期的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和课本延伸知识,还要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现在数学研究性学习又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先进的教育理念、大量的知识延展和丰富的兴趣爱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学科的间隙越来越小,大量边缘学科的出现,使得学科的界限变得模糊。研究性活动需要大量其他学科的知识作支撑,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要精于本学科的知识和知识延展,还要对其他学科有所涉猎,即从单一型专业型教师向全能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在研究性活动中,教师要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研究热情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和提供前进的助力。

2.2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先进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将涉及很多新的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快速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

2.3 高超的教学技能

数学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包括:充分发挥学生的全体作用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如网络、教学软件等);娴熟的德育技能。

2.4 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通过探索研究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如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有效课题?如何给学生做出科学的指导?所有这些都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具有开拓创新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3.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因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将研究学习的精神引入课堂。

3.1以“问题”引导探究,优化课堂结构

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关键。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出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程序,优化课堂结构。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研究对象,让学生作为研究主体,体验研究的氛围。例如,勾股定理的讲解就是从一块木板能否穿过一扇门出发的:“木匠王师傅有一块长3m、宽2.2m的薄木板,他想要把木板搬进工作间进行加工,但是工作间的门长2m、宽1m,都小于木板,王师傅无奈下只能拆掉门框,你能帮王师傅想想办法不用拆掉门框,也能把木板搬进工作间呢?”教师不妨找来一个大泡沫板让学生在教室门处演示一番。很快学生就发现了可以将木板倾斜搬运,由此引出“勾股定理”的学习。

3.2强化综合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行教材中的内容总有些与时代脱节。为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教材,来改编、创编、设计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寻求探索思路和方法。例如,讲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拿着照相机去生活中寻找轴对称的图形,课上就用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对称轴图形为例介绍对称轴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新颖的学习内容给学生焕然一新之感,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数学的美。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有了广阔的空间去操作、去探究、去经历、去感受,从中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的能力,也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4.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支持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教师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但是也容易使学生对教师养成依赖性,因此,让学生搜集背景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现代社会,网络是我们搜集信息的最快捷的工具,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传播收藏中心,是中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利用网络搜集背景知识克服了传统方式获取信息的单一性和枯燥性,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和便捷的交流方式也是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功能,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一些内向羞涩的学生在网络上也变得大胆活跃起来。

当然,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中也充斥了很多无用甚至不良信息,教师要对学生查找信息进行必要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如何分辨有用信息。初期,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免费的学习网址,让学生的网络学习省时省力。

5.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感悟

5.1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往我们听说过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也让社会和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产生了质疑。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切记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知识、套题目,而是真正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分高能的学生。

5.2在开放题探索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数学中有很多开放性问题,问题的不唯一、解题方法的不唯一、答案的不唯一,都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5.3在练习讲评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更是难免要犯错。在练习测验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讲评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的订正答案,讲解解题过程,而应该要将这个错误当作一个课题,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真正有效的提高成绩。

总之,初中数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将新课程改革继续推进的一项重要途径,值得我们积极的研究学习和尝试。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要求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是一种课程领域。

因而开发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要因地制宜,发掘资源。合理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研究性学习学生课题点评

学生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组成了各自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并积极讨论交流,涌现出多个关于陕西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题。

1、《陕西的人文风情》课题

经过正式的开题报告之后,课题组的首要任务就是共同商量拟订出一份关于陕西知识的调查问卷。经过老师的帮助,近一百份调查问卷已向校内、校外发出,问卷回收率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全部回收。经过对问卷的研究及分析,他们又进一步明确了各个组员的任务。经过将近一个半月的收集及整理,组员把成果交给组长。一周过后,他们的作品已有了一个雏形。之后,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导,组员又参观了陕西的一些名胜古迹,进行了实地拍摄及调查访问,更加了解了陕西的历史发展和人文风情。

正如课题组长所说:“对于一个一向热爱历史,热爱祖国的我来说,这次活动无异于一次享受的过程,在活动中,我体验到了西安的旅游氛围,以及陕西的历史底蕴。我以后更要加倍学习,以回报这片养育我的黄土地。”

2、《外地游客心目中的陕西小吃》课题

经过小组成员数月对陕西小吃的调查研究,对西安以及周边一些饭店的调查,对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调查。小组成员对游客们反映的各种情况进行了汇总、评价、总结、反思等工作。

三、研究性学习学生感悟

第一,初步树立了研究和创新意识。第二、了解了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虽然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研究过程还不是很规范,但学生对设计问卷、问卷统计、查找资料、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等主要环节都有了一些亲身的体验和初步的体会,对展板的设计制作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第三,学生们感受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学得多用得少,所以学生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研究性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这样可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知识的不足,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第四,深切地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成功。第五,从刚开始的那一种不以为然,逐渐过渡到在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从进行调查刚开始被拒绝的沮丧,到之后开心的发放调查问卷。第六,一门课程让学生受益匪浅,从中所得到的责任心,交际技巧,从刚开始的不以为然到逐渐感到兴趣,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最后的自由放松,这是一个飞跃。

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

近年来,广大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尝试着改变学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把研究性学习运用于地理课堂。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以下是本人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把研究性学习和地理教材整合

地理新教材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指导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包括地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所以地理课上的研究性学习既有利于地理教学,解决了地理知识的实践需求性,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学科与方法的整合。

地理新教材把“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版本逐渐多样化,内容的选择上不但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新教材,把地理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选择课题注重贴近生活

1.结合乡土地理,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课题

研究性学习重在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和亲历体验,体验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主动性、自主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教师可以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联系身边环境和日常生活,发现并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各种相关的地理问题,再把这些问题转化为探究的课题。

2.对课题进行推敲,使其明确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在选择课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凭自己的兴趣和感觉就确定课题,这样选择的课题往往容易出现目标不够明确,研究范围过大,内容过于空洞,主题过于抽象等问题。所以当学生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后,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分析其可行性。

另外,有些学生选择的题目虽然目标明确,但是可行性小,老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对选题稍做改动。如,学生选择“汽车尾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课题,这样的课题需要从大量的实验中寻找数据作为证据,而且这些实验对于中学生来说没有能力去完成,

那么这样的课题可以坚持下去的可能性很小。

三、收集数据材料注重方法指导

在课题确定之后,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比如,可以开展有关知识的专题讲座,介绍一些收集资料、开展课题的基本方法;展示一些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分小组进行辅导,让每一位学生明白自己所要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完成本课题的基本条件、需要查询的资料和收集的数据、完成每一任务所要运用的方法、他人的研究状况等等。

四、数据材料的整理研究注重能力培养

在资料收集结束后,面对纷繁的资料和数据,首先,学生必须具备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依据研究课题进行取舍、合并,搁置那些与主题无关的、次要的材料,使资料进一步浓缩成能为课题所用的、最重要的信息。

整理完数据和资料后,就进入了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在后期的研究阶段,学生面对自己整理出来的数据、资料和相片不知道该怎样去利用,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论文。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善于从信息中发现问题,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1.研究性学习应重过程,轻结果

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活动,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关心的问题选择课题或专题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有兴趣、有勇气、充满自信地施展各自的才能。

2.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地理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要注意学生参与的程度、所表现出的协作能力、课题或专题的研究成果,还应该注意他们有什么样的感悟和体会等。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有序地进行跟踪评价,要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随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有成就感并愿意全身心的投入,逐步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耐心和毅力。

目前,在我国把研究性学习运用于地理教学成功经验和突破性进展还比较少,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与实践。广大地理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深入研究教材,密切结合当地实际,设计一些难度适宜,切实可行的地理研究性课题,构建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1.作为一门课程,“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知识”在教师那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单向“求学”,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应用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社会,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考试;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

从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来看,1.课题的提出基于英语教学,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方法、规律等提出探索性课题。如:英语语法学习和词的用法总结,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不同,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从教学内容延伸出的课题等。2.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已学英语知识查阅因特网上、图书馆中的大量英语材料;运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流,对他们进行调查访问。3.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完成部分课题的结题报告。4.在答辩过程中,课题组学生得运用英语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

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1.课题:(1)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2)美式与英式英语的不同(3)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4)东西方身体语言的异同(5)讲英语国家的概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7)语法的学习和词语的用法总结(8)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政治、历史、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

4.预计到的障碍:(1)缺乏资料来源(2)对西方文化无亲身体验(3)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出现畏难情绪(4)指导教师是否具有驾驭能力5.对策:(1)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找所需资料。(2)近可能多地联系外籍人士,对他们进行调查采访。(3)注意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针对问题借鉴他人经验及时解决。(4)加强理论学习和方法学习。

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交各小组讨论,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由评审组打分,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参考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互相交流学习,并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第7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67-01

ffffff

2000年初,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项内容;2001年,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又将研究性学习列入必修课,并倡导其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目前,研究性学习在理论层面探讨的较多,而在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则略显不足。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虽然当前研究性学习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置,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必然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课程概念成了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基础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下面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尝试。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认识的方法。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将关于研究性学习整个过程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分散到教学中,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抓住可利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渗透。

如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教学中,教师把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分解成四个实验阶段得出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联系。第一步是“关于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物质的产生部位的实验研究”,通过假设-实验-结论的过程,得出“该物质由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结论;以后逐步推出“植物的感光部位是尖端”,“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这种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再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学生通过此过程中激发了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和分析结果的能力,培养了展开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能力。

又如在《动物激素调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法、文献检索法、网络检索法等多种方法对肾上腺素的作用、糖尿病、兴奋剂等进行课前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布置学生的汇报,让他们交流各自研究的过程、体会、结果,并相互作评价,丰富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的经验。

教材上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内容,是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认识的最好材料,如孟德尔如何得出遗传学的两个规律、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等,为研究性课题的开展提供基本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

二、结合研究性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除了立足于课堂,深入挖掘教材外还可以将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向研究性课程延伸,进行生物学专题研究。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高中各年级必须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专题研究性学习课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又一途径。

结合高中教材编写顺序,兼顾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时间,季节,条件等因素),在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部分可开展:细胞癌变、衰老的原因;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过程研究。在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可开展:不同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植物细胞液浓度的测定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取代材料研究。在生命活动的调节部分可开展:不同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含羞草叶片应激性及其原理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遗传和变异部分可开展:甜玉米与非甜玉米的杂交实验、色盲的调查。在生物与环境部分可开展: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个体数量金字塔调查;城市周边水污染状况的研究等。

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自然科学,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上,可以大有作为。例如“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以及“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发生关系”等课题都非常适合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以较新的内容和形式代替课本中的内容和常规的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落实知识

三、结合开放性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成实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把实验分为三类,分别选择开展实验:

一类是由教师提出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并设计好实验实施的方案,由学生来按照方案实施实验,通过实验体会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对生物实验或生物学的兴趣、及一些基本生物实验器材的使用。例如: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乙烯利对果实成熟的影响等。又如,在可溶性糖实验中,学生发现把斐林试剂加入试管中并不是蓝色而是绿色,由此探讨。

第8篇

1.1研究性学习与案例教学法

学者赵洪[2]提到典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有三种: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性教学应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其具体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如发现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支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案例教学等。上述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观点指出了案例教学法本身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典型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师指导下学生可开展案例调查研究,进行基于案例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1.2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案例研究性学习中的案例来源可以是教师给定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完成的课题或项目。依据案例的来源,案例研究性学习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对基于给定的案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二是基于案例(项目)的研究性学习。第一种基于给定的案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这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教材中的个案信息有限,不可能包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就使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缺乏对企业所有问题的全面了解,所作决策难免有失偏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案例分析的现实可操作性。第二种基于案例(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基于案例(项目)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对教师给定的案例进行拓展性的研究性学习,由此克服第一种传统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拓展研究,最后在课堂上呈现。或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和课题或项目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后成果在课堂上呈现、分享、讨论、评价。笔者认为第一种传统基于案例问题的学习,学生没有参与到对案例或项目的研究全过程,因而没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张利荣[3]认为“基于项目(课题)的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相比,“基于项目的学习”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偏重于操作和实践活动。第二种是一种能让学生更深入全过程参与的研究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第一种模式的缺陷。笔者认为案例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可以采用两种模式的结合。第一种可以作为第二种模式开展的铺垫,先经过基于问题的案例研究学习再过度到案例或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学习能力有限的高职生来讲不失为一种更适应的方式。

2高职教育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1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1.1高职教育内在改革和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育最终的目标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自主学习能力。丘莉等指出在中国较为普遍的传输式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特别是地方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急需培养、能力亟待提高。地方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容乐观,团队协作能力不足,持续改进能力比较薄弱,学生缺乏反思精神。这也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三个核心问题[4]。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本位为核心的。这种教学理念所关注的是知识客体而非学生主体的发展。高职学生需要通过新型的教育方式来启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态度、思维与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反思能力,有利于提升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2.1.2符合高职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宋良杰[5]指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卢森费尔德在1998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具有应用性学习和工作倾向的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表现平平,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却常常取得“令人惊奇”的优异成绩。基于此,研究者们建议这些在传统课堂中表现差的学生应该更多地置身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中。受国情影响,上高职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较差(至少是高考成绩较低),他们可以从PBL(基于问的学习)中获取比本科院校学生更多的利益。高职学生学习成绩差跟他们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有关。而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就是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或任务项目导向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目标明确,也有助于唤醒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另外研究性学习通过协作交互式的学习系统可以让学生通过和他人分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会刺激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很多,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法。案例或项目本身就包含具体实际情境,把理论知识蕴含在具体的案例或项目情境中,可摆脱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平白枯燥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可以说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实则融合了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学习法及项目任务导向法特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案例教学真实地反映现实,具有说服力和现实的教育意义[6]。案例本身是来源于企业实践或模拟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尤其对于校企合作程度不高的高职院校,案例研究性学习不失为校企合作实践性教学不足的补充。案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媒介,案例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研究创造能力,这些素质是学生今后在职场上所应有的创造性素质。

3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挑战

3.1教师的自身挑战

案例往往包含着跨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再加上研究性学习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有较完备跨课程的知识结构,要有丰富的教学组织、领导技能驾驭案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要善于融会贯通启发学生积极大胆思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如《一家饺子馆的物流案例》,虽简短,案例后面的思考题主要是涉及需求的波动、需求与供应的平衡。但如果细细挖掘,可以挖掘到配送、供应链、信息技术、营销、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从案例中盘活与获取更为实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提高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其次教师要应对角色的变化挑战———从课堂主导者成为课堂指导者,从教师为中心变为学生为中心,从传授知识到指导学习,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外,如何组织好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过程也是很重要的。放权的同时,可能会出现学生由于主动意识及分析能力的欠缺造成配合度低下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些情况规范教学流程、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评价、调动启发指导学生等工作难度很大。

3.2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素质的挑战

研究性学习素质包括研究性学习认知、知识与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力。高职学生本身学习基础较差,自主学习目标、动机意识与能力、学习方法不容乐观。在个性特征方面往往表现为懒惰懈怠、缺乏毅力与自我控制力、认真负责态度,被动消极。不懂得利用学习资源,不讲究学习方法。在以团队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当中,会产生责任推卸、搭便车现象;或产生对成绩无所谓毫无学习动机这种极端现象。因此,如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难题。

3.3研究性学习资源的挑战

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包括现成教材案例的适用性及研究资源的可得性。教材中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新颖性、可挖掘性、适用性影响着案例学习。现有一些教材案例时间过早,过于陈旧,无法显示动态发展情况;或者过于浅薄,不典型、针对性不高、可挖掘性不强,这样案例食之无味,没有多少营养价值,影响案例的研究性学习。另外,高职院校能否为学生提供方便丰富的文献资源,也会影响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4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组织系统———以《物流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为例

4.1《物流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目标与特点

《物流管理案例分析》是物流专业的一门课堂实训课,是基于案例分析与研究的实训课程。换句话说它是以案例作为载体而驱动研究的一门研究性学习课程。课程目的是通过案例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例,学以致用,最终加深对理论的了解,掌握理论的应用。同时帮助学生通过案例研究增长对行业、企业等实际经营见识;并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整理、处理资料的研究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式的合作研究可以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2该门课应具有的特征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课程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实践、开放、互动合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1)自主性: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仅起指导启发作用。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包括选择案例或项目,计划题纲,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完成报告、呈现资料,回答、评价整个过程,强调学生参与自主。通过放权给学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实践性:案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表现在案例是来源于实践,学生可获得间接的实践体会。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参与案例研究性过程。学生参与选择所要研究的对象,完成项目的设计,并进行资料的采集、整理、处理、呈现、分享讨论、评价。这些工作原来主要由教师完成改变为由学生完成,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意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大程度调动出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开放性:教学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开放性。第一、学习空间开放性。打破课堂的束缚,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课堂之外的地点开展项目研究。第二、教材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生要善于利用教材及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源辅助研究,包括图书馆文献,以及电子文献等。第三、学习合作主体的开放性。学生的合作不再是单纯的师生之间,而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所调研或实践的组织等。第四、教学理念开放性。教师要由主导型向指导、支持、启发的导师转型。学生要开放学习心态,通过自我研究与合作开展学习。第五、答案的开放性。打破教师固设的标准答案模式,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目标是开启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所谓的“正确答案”。打破条框限制,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心理与思维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第六、评价的开放性。打破教师统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基于自评与同学的评价,评价也是思考的过程,通过评价客观了解各组的优缺点,有助于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感觉,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学的开放性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力与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研究性学习目标与任务。(4)合作互动性:案例研究法可以采用个人和小组两种形式结合,以小组模式为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强调在团队互动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团队互动分享想法、经验,碰撞思考,执行并完成任务。这种互动合作包括学生与自己的互动合作、小组内成员间分工协作、小组之间陈述小组与非陈述小组的互动合作、各小组成员与教师的互动合作和各小组与学习资源的互动合作等。

4.3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系统要求

第9篇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

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二、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问题。数学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研究的方向,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如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

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在数学开放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数学开放题能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将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10篇

一、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在学习中的作用,提高自身能力以推动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1.态度要积极。

教师对研究性学习从态度上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抵触,原因在于,学生研究视角的多样化完全超出了教师专业知识所精通的范围,因而导致教师在特定的问题情景中显得蹩脚和尴尬,教师的优势心理以及与这种心理相关的自尊感大大丧失。而要弥补这种失落,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种付出大半都是“无私奉献”的,所以很多人选择了退避三舍。只有转变观念,克服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压力,态度自然就积极了,才能真正与学生一起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去,与学生共同吞咽失败的苦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才能博得学生的尊重,也就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能力要提高。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应当有“一桶水”,要例行好学生学习指导者的角色,自身必须扩充知识面以提高自身研究能力。这主要包括:如何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如何设计问卷、调查表以获取信息;如何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如何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如何利用时间和其它资源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览众山小”,去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从而使研究性学习搞得最好。

3.组织要得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新的课题,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不理解、不支持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宣传和组织工作显得很必要,才能使学生学习兴趣长盛不衰。

二、要注重“研究性学习法”的课堂模式。在数学教材学习中,研究性学习是以每章为一个课题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研究。

1.自学质疑。

教师通过教材内容、生活实例、试验现象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自学,发现并记录新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采用各种手段,对新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利用网络、图书、报刊等资料,实现对问题的初步解决及认知结构的初步建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发现新问题、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启迪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

2.合作释疑。

由于学生受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很难对当前学习内容有完整的认知结构,仍会存在很多疑问。这时教师要为学生指出重点,解答难点,体现师生合作;课堂上师生关系平等,同学关系融洽,学生敢对老师说“不”,充满民主、合作的气氛。

3.学习报告。

学习报告的撰写与研究性学习同步进行,提醒学生及时捕捉、记录自己的新思想、新感受,不断积累素材。对于学习报告的撰写要求按规范格式去写,并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有新意。实践表明,学习时有知识总结、有公式推导、有专题分析、有争论热点、有学习体会、有错误例析、有方法归纳、有待解问题等等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的研究成果实质上已有知识的再现,学生的研究新意体现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学习体会上。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报告要写出中肯的评语,并将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同学们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4.评价反馈。

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报告,同时根据考试结果进行总结,采用表扬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让其感觉到有希望,有前途,有信心的去学习。

5.深化交流。

为了让学习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采用分组答辩的方式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深化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只有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法”的课堂模式中真正学会“研究”、学会“学习”才能把研究性学习法的精髓落到实处。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的学习,才能把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达到最好。

第11篇

一段实践的研究,我想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类型可以是作文的内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就是写作文”,那么,研究性学习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为作文服务呢?我开始思考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中感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进行实践操作(动手)、观察、体验(身体和心理)、资料搜集与积累(包括及观察日记、资料笔记、图片搜集),这些,不都可以看成是为作文积累素材吗?而且,学生实践探究的过程,情感的体验,非常重要。有了这种体验,学生才能够“写出真情实感”呀?

由专家讲,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重在实践体验,重在问题发现和问题意识,可以没有研究结果。好呀,我又为自己找到了一句:如果没有结果,展示什么?可以介绍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可以介绍“研究过程”吗!而这些,不都是过我们作文重的记叙文吗?而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访谈、采访、观察,这些,不都可以事是写人记事的素材吗?

经历上面的若干思考之后,我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课题”——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怎么整合?我将作文的过程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相比较,发现如下相关联的点: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过程,为作文教学积累素材(包括客观的认识和主观的情感体验,既包括积累素材的过程,又包括现行的作文材料——各种笔记、事物、图片等等),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整理过程是作文的续写过程,用文字来整理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就是作文发表。

我想到了我过去的作文实践“指导学生写‘彩虹’”,想到了《素质教育在美国》中黄矿矿二年级写研究报告,想到了自己“指导学生写小动物”——那些,不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写出的作文吗?如果,把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整合起来,不是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效率吗?反过来,如果,学生一面要实践研究,记研究纪录,写研究性学习的报告、心得,同时还要为作文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写课本上要求的作文。呵呵,这样的话,学生的负担……

呵呵,我发现了新大陆。

我把自己的想法跟班主任说,班主任老师讲:我觉得想法很好,但是,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能够全部用作文来代替吗?小学作文中设计到的“记叙文”,你能全部概括进去吗?我说。好吧,我思考。但是,当时还真的没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研究性学习,可以修改它的流程和形式吗?

第12篇

本文是本人在指导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应用中得出的的一点体会:

首先,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第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一、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二、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第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意见出现了分歧,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