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临床护理实践教学

临床护理实践教学

时间:2024-04-22 15:23:38

临床护理实践教学

第1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4-0591-03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63

护理学是一门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科学。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1]。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

能力的关键时期,如何合理和规范地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指导护生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实际应用能力强的人才,是我们护理教学管理的一大难题。我院现开放病床654张,多年来一直承担粤东地区多所护理院校大、中专护生的毕业实习任务,同时也承担周边乡镇医院的进修教学任务,护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带教老师自身的知识水平等问题,给临床护理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我院近3年共接收实习护生352名,进修生48人。随着护生逐年增加,我院护理部从2009年起积极顺应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遵循教学管理原则,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临床教学管理模式,使护生实习教学工作步入正规化、制度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传统护理临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后果

1.护理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①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专职的护理教学管理人员:在很长的时间内,我院未制订相关的制度,也未配备专职的护理教学干事,导致护理教学内容的实施无法可依,很容易出现脱节,实习计划和目的很容易被忽视。②带教老师与教学管理人员联系脱节:实习护生由护理部安排后直接到各临床科室,再由各科室护士长安排高年资的护士进行带教,而护理部从未对这些带教老师进行集中培训,老师的带教随意性很强,并未根据实纲进行带教,同时,带教老师未能及时将实习护生的实习情况反映到护理部,导致护理部无法了解护生的实际情况,使实习计划不能很好落到实处,影响教学质量。③护理教学资料管理不完善: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体系,导致相关的教学管理资料发放到科室后,并未给予有效的保管,从而导致教学资料被随意丢失,使教学方面的资料内容成为空白。

2.缺乏奖惩管理体制 对于护理临床教学人员缺乏奖惩机制,使部分优秀的带教老师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严重影响了护生的实习状况,甚至使某些护生染上坏习惯,给护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3.带教老师时间和精力不足 因护理工作繁杂琐碎,且病床使用率周转快以及病人对护理要求的提高,使工作量不断加大,而忽略了理论的讲课和操作的培训。

4.带教老师自身的带教水平参差不齐 ①带教老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护理人员的缺乏,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也参与带教,导致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下降。②带教老师对护理带教的认识不足,意识淡薄,对带教过程敷衍了事,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越来越差。

二、规范的护理临床教学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1.成立护理临床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完善的护理临床教学管理机构是取得高水平护理教学质量的前提,我院护理教学工作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成立了护理教学管理机构,构建护理部教学管理组(由护理部副主任担任组长,护理干事担任副组长),成员有科护长(教学片长)、各病区护长和病区教学小组长的分级教学管理模式。

2.相关护理临床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根据我院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实际,结合其他医院的护理教学管理经验,护理部教学管理组先后出台和实施了《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规定(暂行)》、《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实习带教管理制度(暂行)》、《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制度(暂行)》、《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实纲(暂行)》、《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分标准(暂行)》、《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实习操作考核细则(暂行)》、《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实习生住宿管理制度(暂行)》、《首问负责制》、《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实习带教双向评价手册(制度)》等。

3.建立护理带教档案和制定带教计划 护理部教学管理组和临床专科建立护理带教档案,内容包括有护生的基本情况、业务讲座的资料(包括幻灯片和讲课稿)、带教的计划、座谈会记录本等;各临床专科还必须对每一位护生的考核评定(包括理论和技能)有记录,护理部定时进行抽查。

带教计划由护理部教学管理组制定,包括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计划,护生实习轮转计划,各临床专科必须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实习带教计划,并提交护理部备案[2]。

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外科护理;滚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05-02

临床实习属于医学护理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属于学习理论知识之后重要的实践体验,因为实习期相对较短,各个科室的工作量比较大,外科分科多,疾病类型多,带教老师不但要完成自身工作还需要对实习生加以指导,非常消耗精力,使实习生对于外科疾病以及护理技术不能非常详细的掌握,所以,提高实习生自我分析以及学习的能力,属于现在外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1]?本文选取50名外科护理实习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在选取50名外科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在普通病房进行实习,有带教老师负责,实施集中滚动式教学,主要包括骨科?手术室?神经外科?胸外科?五官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重症监护室以及肛肠科进行轮流实习?对照组实习生进行常规实习模式进行实习?在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实习生实习期结束之后的效果加以比较,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的50名外科护理实习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在选取50名外科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中男5例,女45例,实习生年龄在20~22岁之间,平均为19.2±0.8岁,其中本科实习生10例,大专实习生29例,中专实习生11例?对照组实习生中男4例,女46例,实习生年龄在18~21岁之间,平均为20.4±0.7岁,其中本科实习生12例,大专实习生29例,中专实习生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年龄?学历以及性别等方面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实习生在普通病房进行实习,由带教老师负责,观察组实习生实施集中滚动式教学,主要包括骨科?手术室?神经外科?胸外科?五官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重症监护室以及肛肠科进行轮流实习,实习生在每个科室做好基础护理学习,对于外科比较多见的疾病的处理方法和对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学习,实习生需要参与各科室的晨晚间护理,带教老师每周进行床边教学?对照组实习生进行常规实习模式进行实习?

1.3 评价标准

实习生实习期结束之后进行满意度调查,实施打分制,0分为不及格,2分为差,4分为中,6分为及格,8分为良好,10分为优秀?实习生实习期结束之后进行操作考核,主要包括胸腔引流管更换?气管套管更换?人工袋更换?刷手?皮牵引器具操作方法以及T管引流袋更换?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外科护理理论以及实践教学满意度为97.6%,对照组实习生外科护理理论以及实践教学满意度为8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外科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室,在临床实习中是非常主要的科室,实习生只是通过课堂讲解等进行学习,与临床实践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增强实习生的知识掌握以及实践能力,使用滚动式教学方法,使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做到多实践?多讲以及多看,提高临床工作能力[2]?本文通过对选取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实习生在实习期结束之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生外科护理理论以及实践教学满意度为97.6%,对照组实习生外科护理理论以及实践教学满意度为85.0%,观察组实习生专科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术成绩合格率为100%?100%,对照组实习生专科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术成绩合格率为92.22%?87.22%,由此可见,实施滚动式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对外科疾病掌握以及护理操作有明显增强,带教老师的教授水平也获得提高,是常规教学不能比拟的,应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缩小学校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异:

1.合理安排临床实习在教学中的比重,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护士条例》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所有护士学生均需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1],相对于国外有些护理院校护理学生的实习安排时间上来说所占的比重比较小。虽然护理教育的改革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各护理院校都在尝试用更好的培养模式来保证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但是,有很多的护理院校招生数量大,资源和实习基地不足,短期内也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有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的进行培养计划,在保证执行《护士条例》的前提下,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增加临床实习的比重,为护士学生提供更多参加临床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从实践中学会主动学习,积极思索、承担责任以及学会如何成为一名好护士和负责的公民。

2.合理安排临床实习时间:

通过“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的不断循环,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于临床实践,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索新的知识点[2]。目前大多数内地各层次的护理院校在护理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基本上都是将学生的临床实习安排在学习的最后阶段,即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实验室进行必要的护理操作练习,直至学习的最后一年才进入临床基地开始实习。这样的实习安排不能让学生有效的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也很难将各护理专科知识融会贯通的应用于为病人提供的护理服务中。建议各护理院校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逻辑顺序,合理安排临床实习的时间和内容,尽可能地避免仅仅将学生的临床实习安排在实习阶段的最后一年,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护理知识。

3.建立护理院校的老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有效机制:

护理院校老师的教学课堂时间远远多于临床教学时间,因而使得院校的老师长期脱离临床实践,间接的形成了对临床工作不了解不深入的情况,而负责带教的临床护士对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熟练情况缺乏充分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带教的质量,传授理论知识的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之间衔接不上的问题,加大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2]。因此,各护理院校应该建立老师参与临床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安排老师亲临临床教学第一线参与带教工作,让学校老师和临床老师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指导,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样老师能够真正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现况和发展,不断更新老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结合临床实践。

4.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相对于人民大众迅速增长的健康需求注册护士的数量仍显不足,也是导致内地护理质量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医疗机构最低人力配置标准,不但需要考虑医院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还应该重视社区护理人员的配置,合理增加护理人员。同时,护理院校和临床单位需要有效沟通,相互体谅,突出让心灵手巧、有强烈进取心、正直善良的护生在就业中备受青睐,占更大优势。

二、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

1.帮助学生树立情商意识,明确情商培养的重要性:

情商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智商,主要包括认知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和素质潜力的表现。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沃建中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初中学生焦虑、抑郁、孤独、敌对、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均达25%左右[3]。护理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护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在以病人满意度来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今天,沟通技巧成了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高情商者能够正确识别病人的情绪,很好的理解病人,从病人利益出发,根据病人的不同需求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同时也能更快的取得病人的信赖。护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处理护士与护士、相关医生、职能部门以及病人与家属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都需要护生具备高情商。

2.在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情商的培养:

2.1护理教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护理教师既是老师又是护士的双重身份使护生更易亲近和效仿,她们的情商修养和个性魅力往往会成为护生学习的楷模。对护生情商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终生的。因此我们力求护理教师做到着装端庄文雅,打扮大方得体;言谈温和友善,举止礼貌沉着;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等几个方面。

2.2综合课堂内容,进行情商培养:

《人际沟通》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着重阐述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理论知识和技巧,同时进行相应的沟通能力训练,其任务主要是提高护生在护理实践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态度。课前应对学生进行入学动机调查,课堂上结合护生思想动态开展护理界先进人物事迹介绍和“良好的护患沟通”为主题的讨论,引导他们阅读护理期刊中先进人物事迹介绍,引发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和职业自豪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鼓励他们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修养。

3.在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带教老师除了注重专业水平的培养之外,也要注意增强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当学生进入科室实习之后,带教老师应向患者介绍学生,以获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在教学查房时,指导学生介绍交班报告,让学生更多地在公众面前讲话、展示自我,提高沟通能力与自信心;安排学生分别管理患者,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掌握基本的交流技巧,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以获得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三、提高护理临床教学实践水平

1.带教老师的选择

可优先选择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护师执行带教任务[4],带教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能够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学生参与医生查房并讨论疑难病症,满足学生对新事物、新技术的需求。另外,保证带教老师队伍的稳定性,更利于老师了解护生能力水平、需求状况等,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实习计划的顺利落实,才能从整体提升护生质量。

2.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教师应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护理实践机会,遵循“从单一到多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新时期的护理临床教学实践中,强调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全面提高实践质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患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增强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临床教学实践方法

一方面,发挥讨论会的重要作用。在每一组实习学生入科之前,带教老师应先告知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要求以及具体安排等,让学生做到了如指掌;另一方面,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实践方法。奠定在病人实际问题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讨论,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利于激发学生动力,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护理技能规范化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对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教学,要求教师将护理要点讲解清楚,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列举更多典型事例,实行标准化动作示范。教师讲解过程应详细明了,争取做到示范动作标准、到位、娴熟,还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电教片、幻灯片。当学生基本掌握了理论上的操作要领,应提供更多临床实践机会,通过实践发现仍然存在的问题,重点加以解决,确保临床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小结]

由上可见,缩小学校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通过护理临床实践,直接接触社会、面向患者,既可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理论知识,也能强化学生护理病人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进入健康保健系统或者加强继续教育奠定基础,是护理人才质量得以提升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护士条例.2008―01― 31.

[2]尤黎明.试论.护理实践范围的界定.中国护理管理。2008.8.(3);12~15

第4篇

方法:对在普通外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实施目标教学法,通过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评价教学成果等环节来完成实习带教工作。

结果:学生的考核成绩、对带教教师满意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结论:采用目标教学法可提高普通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护理实践护理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25-01

作为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护理带教对培养护理实习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其理论知识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为了提高我院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我科从2010年开始实施目标教学法。所谓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教学的方法,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2]。经过实践证明,使用目标教学法进行临床护理带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带教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汇报如下。

1资料

对2010年至2011年在我科实习的两个学校(昆明医学院护理学院、云南省中医院学院护理系)63名护理本科实习生(其中女生58人,男生5人)使用目标教学法进行带教。带教老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有丰富临床经验,护师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带教经验且有较强责任心。

2方法

护生入科后由总带教老师带领护生做入科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科室的基本情况、科室主要人员、科室病种介绍、带教老师基本情况、介绍病区环境、科室规章制度、各班次的工作职责、出科考核的要求。为护生做普外科常用技术操作的示教。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进行专科小讲课。

2.1制定教学目标:制定普外科临床护理教学目标。

2.1.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让护生自行学习普外科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及健康教育。

2.1.2基本能力教学目标:每位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分管3位病人,利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带教老师要严把质量关,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天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技术操作,包括3次静脉输液技术、2次深静脉置管的开封管技术操作、2次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操作、2次持续胃肠减压的护理操作、3次生命体征的测量及绘制三测单、10次配液操作、10次更换药液操作、2次口腔护理及尿道口护理、对所管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并进行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准确执行医嘱、进行健康宣教。每位护生在我科实习期间至少进行1次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1次更换深静脉置管敷贴。

2.1.3思想教育目标: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2实施教学目标:每位护生由一位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计划。

2.3评价教学成果:每天由带教老师针对教学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技术成功率为多少,进行不成功的原因分析、深静脉置管的开封管技术操作手法是否正确、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操作方法是否正确、持续胃肠减压的护理操作是否正确、生命体征测量是否准确,三测单的绘制是否符合要求、配液操作方法是否正确熟练、更换药液操作方法是否正确熟练、口腔及尿道口护理方法是否正确熟练、对所管病人病情观察是否到位、护理记录单位书写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够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健康宣教内容是否正确完善。带教过程中随时进行提问,了解护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及掌握程度。实习期间总带教老师经常与护生谈心及时反馈信息,根据护生反馈对带教内容及计划做出调整。出科前由总带教老师进行专科理论、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考核,组织护生进行专科小讲课,并征求护生对带教情况的意见,以无记名的形式填写带教教师满意度调查表。

3结果

通过实践证明,目标教学法使带教老师和实习同学都有了明确的实习目标,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使实习同学有被重视的感觉,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学生的考核成绩平均为88.32分,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14分。带教满意度为98%,比去年同期提高5%。

4讨论

采用目标教学法可提高普通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为护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护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实习护生

2011年起卫生部要求在在全国三级医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工作模式,病房实施责任制分工方式,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6~7例的患者,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1]。随着临床实习护生的增加,为了提高优质护理的效果,使学生参与到优质护理的创建中,改变以往护生重技能操作,轻沟通和健康教育;重专科操作,轻基础护理的现象,我们以优质护理为导向,对临床带教模式进行了调整。经过2013~2014年度的教学实践,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4月肝脏病医院共有实习护生110名,其中男生7名,女生103名。本科生63名,大专生47名。年龄在20~22岁。与2012年度实习生126名比较,在性别、年龄、学历分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2012年度的实习生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以学习专科常见疾病的知识,掌握专科操作和完成基础操作的数量并通过理论和操作考核为学习目标。2013年度的实习生强调参与患者全程连续的护理,倡导根据学生的能力,参与患者全程的治疗和护理,强调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所管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配合、基础护理和专科操作,完成患者健康宣教的指导。同时实习末期也要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实习结束后均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实习评价和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调查。

1.2.1带教模式

1.2.1.1实习生进入临床前,医院举办 “临床护理教学核心能力培训”学习班,旨在培养和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核心能力,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促进临床护理服务。课程设置包括教学方法和技巧、优质护理的内涵、管床责任制实施及实习带教和优质护理的密切关系等。所有参与带教的老师均需参加此培训班。

1.2.1.2护生进行为期1w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工作模式与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思维与分析能力》、《护士礼仪与临床沟通技巧》、《认真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确保护理安全》等课程,让护生了解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和要求。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

1.2.1.3护生在正式临床实习前,安排1w的见习加强阶段,目的是进一步了解临床优质护理开展模式,同时加强基础操作的规范性。

1.2.1.4护生在各个专科的实习过程,实行管床责任制,跟随带教老师入组护理患者。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负责3~4例患者住院期间全程护理服务,包括所管患者的治疗配合、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动态等。在基础和专科操作的培训中,改变以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操作。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操作效果、沟通技能给予指导。

1.2.1.5学生在该专科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专科进行实结,老师对实习表现进行评价。护长在学生轮科期间通过问卷方式了解患者对该管床学生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1.2.2评价方法

1.2.2.1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对护生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护生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沟通情况、健康教育等方面,评定等级分为 “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不知道”5个等级,其中“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不知道”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生的认可度越高。

1.2.2.2采用《实习评价表》调查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表现的评价,分别从敬业、业务能力、纪律、协作精神四个维度进行评价,采用A/B/C/D四个等级评分,对应每个条目分别赋予4、3、2、1分。分值越高表示老师对护生的评价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将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软件行统计描述及T检验,检验水准?琢=0.05。

2 结果

2.1住院患者对护生满意度调查,见表1。

2.2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评价,见表2。

3 讨论

3.1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对教学的促进 表1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患者的满意度在服务态度、沟通、健康教育方面2013年度的实习护生表现更为优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质护理要求坚持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增进医患和谐[2]。从护士与护生对优质护理的认知比较发现,护士及护生在优质护理的工作态度、专业技术和能力、优质护理的先提条件、护理操作的及时以及与患者家属的合作性等认识存在差异[3]。因此,在实习过程前,首先对学生应加强优质护理的内涵,开展模式,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等方面展开培训,并给予1 w的见习时间,目的在护理工作中观摩老师责任制管床的临床优质护理开展模式,同时加强基础操作的规范性。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反映优质护理要求“我的患者我负责”,实习不再是要求完成固定的基础护理数量,而是对所管的患者从生活护理,疾病照护、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方面给予整体护理。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必然在改善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方面努力。

3.2紧密结合优质护理的教学模式符合临床创优的要求 既往学生以完成基础护理项目的数量为目标,从而导致他们在护理过程中“只见操作,不见患者”,不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也就不能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而优质护理中,学生根据能力分管3~4例患者,熟悉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和护理需求,每天和带教老师有针对性的查房,了解护理重点和难点,工作有计划性。因此,在带教老师看来,业务能力不单指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还包括整体护理的能力。在以优质护理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师的引导是关键。通过带教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临床护理观察到重点,能预见性的观察潜在的并发症,碰到疑难问题及时结合理论复习,从而做了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某项操作。由于责任到人,因此护生在整个护理团队中的协助精神,合作能力方面也得到加强。根据出科时的总结,带教老师表示遇到突发事件或抢救患者时,学生更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以优质护理为引导的实习模式能更好提高学生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和沟通技巧。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宗旨,更贴近临床,贴近患者,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双赢的举措。同时,此实习模式更为接近学生日后从事护理工作的体验,使学生毕业后更好更快的适应临床环境。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S].2010.

第6篇

[关键词] 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R0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9(a)-0127-04

[Abstract] In China, most of traditional secondary nursing vocational schools use subject-oriented three-step teaching pattern which focus on theory, knowledge and teaching rather than practice, working ability as well clinical experiences. How to follow the rules of professional working position and personal requirem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and high quality nursing personnel cultivation is the urgent proble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chools to solve. Jiaozuo Health and Medicine School constructed unified courses system of teach-learn-practice integration, developed school practice, clinical practice and field work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which based on researching of nursing personnel demands and required abilities and skills as well professional ability analysis during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ample demonstration.

[Key words] Nursing speciality;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learn-practice integration

实践教学体系是医学教育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学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不可或缺的有效机制[1]。由于我国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且教育方式一直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传统教学模式[2],所以传统中职护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实践形式单一,内容脱离临床实际。中职护理教育作为护理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如何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和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按照生产服务实际设计实施实践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切实满足社会、医院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实施过程

焦作卫生医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加强校企合作,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了“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1.1 广泛岗位调研,重构课程体系

为充分了解临床护理岗位工作实际,学校先后派出数批教师,到河南省80多家各级医院进行调研。调查内容包括医院护理岗位设置情况,护理人员职称、学历结构,近3年内人才需求状况,护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护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内容。

护理岗位职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和护理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敬业精神、劳动纪律、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尤其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整体偏低[3]。护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调研结果显示,学校的护理教学仍然落后于临床护理的发展,课程设置未能充分体现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和现代护理的理念,体现不出临床护理岗位细分趋势的专业化培养目标。

1.2 校企充分融合,搭建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按照临床护理职业岗位要求,以仿真医院建设为核心,以模拟病房建设为基础,按照“环境职业性、设备先进性、资源共享性、使用开放性”的建设要求,对校内护理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和改造,使其同时具备教学、培训、考核、职业技能鉴定、护士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功能[4-6]。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改革,加大课外实训力度,增加临床见习环节,优化顶岗实习过程,探索出集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1.2.1 校内实训 学校按照临床护理岗位能力需求,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学生基本职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和基础职业能力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第一,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临床护理岗位需求重构课程体系,修订护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写以临床工作项目为主线、任务引领式校本教材。加大实训课时比例,按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要求进行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按照护理专业教学规律,合理开展课外实训和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编写了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评分标准,制作护理操作示教片一套,开展了护理礼仪、护理学基础和专科护理的课外实训和竞赛,学生多次在国家、省市各级护理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养老护理员、美容师、保健按摩师等劳动职业能力的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获取多种职业能力,拓宽就业途径,增强就业竞争力。学生实习前进行临床常用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合格后方可安排实习。

第二,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学生临床实习前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就业需求,开设ICU护理、急救护理、手术室护理等专业化方向的选修课,聘请临床护理专家开展专业讲座。毕业前开展为期三周的护士资格考前强化培训。

第三,基础能力的培训。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和特长爱好培养纳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环节。每年开展普通话培训和考证活动,开展两次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和考证活动,并通过开展20多种社团活动搭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立交桥。

1.2.2 临床见习 临床见习是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启蒙阶段[7],是将课堂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但由于中职学校门槛的降低,使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的同时,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学生管理难度变大,医院不愿意为低层次医学教育提供学生课间见习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以低年级学生生活护理为切入点,增加了临床护理见习环节。

学生见习前须在校内和医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先在校内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为期一周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技能专项训练,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医院。医院护理部对学生进行医院管理岗前培训,包括实践考核、实践职责、护患沟通、告知义务、实践行为规范要求等内容,分组安排到各个病区。学生见习期间需填写“见习日志”,医院护理部见习考核和评价结果记入学分。

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见习分为两个阶段。第2学期见习内容主要是熟悉医院工作环境,了解各护理工作岗位的特点,充分认识护士工作的性质与任务,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所起的作用,熟悉不同护理岗位的护理操作流程。第3学期见习,由于学生已学习部分常用护理操作知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可参与患者生活护理实践。通过临床见习,使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扩大认知范围、培养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参与临床患者生活护理,培养了护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与科学严谨的作风,巩固专业思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情操。

1.2.3 顶岗实习 临床教学是护理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护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操作技能的最佳途径[8]。护理学的实践性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9]。我校不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积极开辟临床见习、顶岗实习和就业为一体具有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22家。

学校和医院合作共同制订了为期40周的护理专业实纲,详细规定了学生临床实习的目的、要求、时间、科目、内容等。各实习医院成立护理实习督导小组,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形成由医院护理部主任、临床护理教研室主任、护理部教学干事、病区护士长、带教老师组成的五级教学管理体系[10],负责监督、检查全院护理实习工作质量以及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组织实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各种教学相关活动。学校与医院共同制订实习评价标准,通过《实习手册》记录实习过程,实习带教教师做实习考核和评价。

通过临床实习,进一步培养护生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基本掌握护理程序在临床各科的应用,熟悉整体护理的模式,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和护患沟通技巧,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使护生成为能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的劳动技能人才。

2 实施效果

2.1 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由教师精心设计,以活动为中介,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做中学教育理论、悟教育机制、练教育技能,达到掌握教育理论,形成教育能力的一种方法[11]。在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校根据调查结果,明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相应学习领域内容,确定专业教学课程,推导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专业化方向课程模块,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旨、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见图2)。教学内容的选取满足职业能力,教学组织序化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情境设计贴近工作环境。

2.2 构建了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立体式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特色

我校构建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行为特点和就业需求而打造,分为基础能力、基本职业能力和专项职业能力3个维度,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本着由简到难、由基础到临床、由单项到综合、由仿真到实操的原则,从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中教学、模拟实训室中自主练习、教学医院的临床实景见习和医院中的顶岗实习这四个层次,为学生搭建渐进式实践教学阶梯[12],科学合理的护理人文课程设置也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证[13]。学生普通话、计算机和兴趣爱好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个人基本素质;护理礼仪、护理技能的强化训练和劳动职业资格、护士执业资格培训增加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手术室护理、ICU护理等专项职业能力的个性化培养为优秀学生提供了职业能力拓展的空间。

2.3 形成了具有中职特色的生活护理见习机制

近年来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学校对护生临床思维与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等因素[14],都制约着临床见习的开展。我校开展的临床生活护理见习,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得到了拓展和延伸,使学生通过在医院基础护理的实践操作,提前感受到职业环境,理解了岗位技能,增强了职业使命感,对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直接参与医院对患者的生活护理,优化了医院护理质量,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开展,为医院赢取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医院由原来的不愿意接收中职护理专业见习学生,变成了主动来学校联系,接收护理专业见习学生,实现了学生、学校和医院三方共赢的局面。

3 体会与思考

3.1 校企深度融合是基础

校企合作是“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的基础,学校应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方式,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方案、课程标准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和指导训练,定期开展护理岗位调研,根据行业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化培养方向,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满足岗位需求。

3.2 课程体系改革是关键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必须要通过广泛的行业和企业调研,明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确定相应学习领域内容,把临床护理岗位的人才需求、岗位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标准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真正实现学校课程体系与企业、行业的对接。

3.3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需要一批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15]。学校专业教师定期深入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提高专业技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护理教学新理念、新标准和新技术的培训,使教师从擅长对学科能力的分析转向对职业任务的综合,掌握新的教学思想,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颜小芬.护理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114-115.

[2] 沈杭丽,卢丹,罗冬晓,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护理教学模式的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9):1061-1062.

[3] 丁建云,孙丰斌,郝金霞.高职护生通用能力培养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3):90-91.

[4] 袁慧玲,郭丽.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建设创新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164-167.

[5] 吴玲芬,杨松标.卫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2):133-134.

[6] 赵万红,朱名安,鄢红春,等.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下的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 10(32):144-146.

[7] 张美娟,沈建新,陈卫军,等.基于行动研究的任务驱动式基础护理集中见习[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A):1-3.

[8] 周芳,张小宁,胡惠惠,等.不同临床带教方式下护理实习效果的比较[J].全科护理,2012,(28):2671-2672

[9] 梁丽波.加强护理实习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包头医学,2005,(2):39.

[10] 霍建珊,陈妙霞,欧肇兰.护理实习教学工作的不足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4,3(6):45-46.

[11] 梁萍云.用做学教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J].教育探索,2008,(10):27-28.

[12] 刘殿红,徐龙海.渐进式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5):165-166.

[13] 赵峰.面向21世纪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设[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2):60.

[14] 蔡小红,李惠玲,闻彩芬.实习前期护生临床护理技能训练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2):3918-3920.

第7篇

关键词: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临床实践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15所院校137名研二、研三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

1.2方法

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函询法设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状况调查问卷,以问卷星方式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就读学校、学历、工作经验;第二部分为临床实践现状调查,包括对临床实践的满意度、临床实践压力、临床实践时间、临床带教师资、临床实践内容,是否参加专科护士培训以及护士规范化培训等;第三部分为临床实践期望调查。共发放问卷143份,回收143份,其中有效问卷137份,有效回收率95.80%。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2010,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数据描述。

2结果

2.1MNS研究生基本情况

137名参与调查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男性12人,女性125人,平均年龄(26.2±2.5)岁;研二84人(61.31%),研三53人(38.69%);学历:全日制本科124人(90.51%),专升本9人(6.57%),专科4人(2.92%);入学前有工作经验的33人(24.09%),入学前无工作经验的104人(75.91%)。

2.2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压力

对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进行调查发现,84.03%的研究生认为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协调科研与临床(94.96%),临床任务繁重(60.50%),专业知识不足(41.18%),缺乏临床工作经验(36.13%),人际沟通障碍(20.17%)。

2.3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

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主要是研一第二学期(68.07%),其次为研二第一学期(16.81%)。临床实践时间以12~18个月居多(52.10%),其次为19~24个月(24.37%)。对于入学前工作经验对实践时间的影响,74.79%的MNS研究生表示无论有无工作经验实践时间无区别,有21.01%的研究生表示有工作经验者实践时间更短,另有4.20%的研究生表示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具体实践时间。

2.4MNS研究生的临床带教

2.4.1带教形式

本次调查中,63.87%的MNS研究生有固定的临床带教教师。带教方式上,22.69%的MNS研究生认为和本科期间的无区别;63.87%认为有区别,但区别很小;13.45%认为有很大区别。

2.4.2MNS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

对带教教师的总体评价中,48.74%的研究生选择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但进一步对带教教师科研能力进行调查发现,仅22.69%的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科研能力满意,不满意者占20.17%。

2.4.3带教师资

本调查显示,目前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主要是高年资护士(78.99%),护士长(32.77%),专科护士(24.37%),导师(13.45%),普通护士(5.04%)。而研究生期望的临床带教教师分别是护士长(59.66%),专科护士(53.78%),高年资护士(49.58%),导师(46.22%)。

2.5临床实践内容

调查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技能训练(92.44%),专科护理学习(79.83%),跟随医生查房(64.71%),参与护理科研(63.87%),参与护理教学(57.98%),参加疑难病例讨论(47.06%),参与护理管理(43.70%),参与社区实践(15.13%)。

2.6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期望

2.6.1对临床实践时间的期望

有63.03%的MNS研究生希望实践时间少于12个月,32.77%的希望实践时间为12~18个月,4.20%的希望实践时间为19~24个月。

2.6.2对与专科护士培训和护士规范化培训接轨的需求

分别有14.29%和21.17%的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了专科护士培训与护士规范化培训。而根据研究生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需要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占89.07%,认为需要参加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占71.43%。

3讨论

3.1重视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84.03%的研究生反映临床实践压力较大。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主要包括科研压力和临床压力。

3.1.1科研压力

MNS研究生的科研压力主要来源于科研和临床无法协调以及缺少相关科研指导。本次调查中,有94.96%的MNS研究生表示实践期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协调科研和临床。有研究表明,实习医院对MNS研究生未形成统一的带教模式,经常使学生的科研与临床轮转时间发生冲突[2]。研究生提出是否可以在临床实践期间单独留出一定的科研时间,或上午开展临床工作,下午留出时间做课题。培养者可考虑合理安排临床和科研时间,以保障MNS研究生课题的顺利进行,减轻研究生实践期间的压力。此外,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护理科研的专题讲座与护理沙龙等,或增设相关课程,给研究生提供科研方面的指导。

3.1.2临床压力

MNS研究生的临床压力主要来源于临床任务繁重、专业知识不足、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以及人际沟通障碍。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加之大多数研究生是应届毕业之后直接读研,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另外临床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此外,MNS研究生要应对护患、医护、护护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面临人际沟通压力。因此,培养者应根据MNS研究生的临床工作经验,制订详细的实践计划,给予针对性指导,加强研究生对于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以及沟通能力培养,积极引导研究生明确自身优势,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增强临床实践信心。

3.2规范MNS研究生临床实践与带教

3.2.1临床实践时间

目前我国尚未规定统一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院校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从研一第二学期开始,临床实践时间以12~18个月居多,这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实践为重点的培养目标。在绝大部分院校中,无论有无临床工作经验,研究生实践时间无区别,仅少数院校有临床工作经验者实践时间更短。有调查显示,部分高校规定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免临床轮转实践,直接进行专科方向的定向培训,或可提前1年毕业[3]。因此,培养者可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临床工作经验,适当调整临床实践时间。对于实践经验不足的研究生,需要安排其进行较长时间的临床实践,而有较多临床经验者,可以适当缩短实践时间,多安排一些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践[4]。

3.2.2临床实践内容

国外护理院校主要根据不同研究生培养方向及护理能力设计实践内容[5-6]。我国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科室及内容主要是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决定的,没有具体要求与说明[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内容主要为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和专科护理学习,其次为跟随医生查房、参与护理科研、参与护理教学。除了常规的护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近一半的MNS研究生还参与了护理科研、教学或管理。这符合研究生学习期望,MNS研究生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护、教、研方面的指导[8]。李峥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MNS研究生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临床护理能力、临床研究能力、临床教育能力、伦理决策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因此,学校应重视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在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满足研究生学习需求。

3.2.3临床带教方式

本次调查中仅63.87%的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有固定的带教教师。调查显示,有固定带教教师的MNS研究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高于无固定带教教师的研究生[10]。对于带教方式,有86.56%的研究生认为研究生期间的临床带教和本科阶段无区别或区别很小。这与罗彩凤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医院所能给予的临床带教并不符合MNS研究生的期望。由于我国护理专硕起步晚,临床带教还不完善,部分研究生带教依然沿用本科带教方案。有调查显示,临床带教教师在研究生带教中存在教学信心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带教方式主要沿袭以往的教学经验等问题[12]。因此,探索适合MNS研究生的带教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3.2.4临床带教师资的选拔

美国APN教育临床实践指导者由专科护理师或临床专科开业护理师担任,他们一般具有某专科领域硕士或博士学位,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教育指导能力[13]。我国MNS研究生导师大多为医院护理部主任或护理学院教授,不能直接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指导,医院选择的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大多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本调查结果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主要是高年资护士,而学生最期望的带教教师主要是护士长和专科护士。MNS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但有20.17%的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科研能力不满意。分析其原因,高年资护士虽然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有部分护士初始学历较低,且未经过系统的科研学习,缺乏科研指导经验。研究生希望实践期间提升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丰富专科护理知识,所以对护士长和专科护士有较高的期待。因此,在临床带教教师遴选过程中,除了考虑工作经验,还应把科研能力等纳入考核指标,并组织相关培训,强化带教教师科研能力,以便其引导研究生将临床和科研相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王晓芬等[14]构建的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考评内容指标,可为带教教师的选拔和考核提供一定参考,主要包括临床护理能力、临床教学能力、临床管理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此外,调查中有研究生提出“希望临床工作经验和科研经验丰富的医生加入临床带教教师队伍,选择有资质的带教教师或带教团队共同培养研究生,以提高专硕培养质量”。

3.3结合MNS研究生临床实践需求改进培养方案

3.3.1与专科护士培训的衔接

本次调查中,仅14.29%的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了专科护士培训,但是有89.07%的研究生期望在临床实践期间获得专科护士培训机会。我国MNS培养目标定位为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15],因此,专科护士是MNS研究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之一。专科护士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并轨发展实际上是专科护理人才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并轨发展,两者都是因适应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对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16]。实现两者的并轨,一方面有利于壮大专科护士中的高学历人才队伍,优化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提升专科护士培养水平[17];另一方面,通过专科护士培训,MNS研究生丰富了专科知识,培养了专科实践能力,有助于完善职业规划[18]。调查中MNS研究生提出“希望在实践过程中多进行一些专科技术、知识培训,而不仅是常规的打针输液”。还有研究生表示“医院跟学校沟通欠佳,获得专科资质的机会少,但是研究生实践应该有针对性,选择与研究方向一致的专科护士培训,不仅有利于专科知识学习,还有利于课题开展,确保毕业后能胜任专科工作”。目前,已有部分院校提出统一研究生学位教育和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要求MNS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获得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3]。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在各省间难以互认,而国家级专科护士培训受限于培训批次、地域、名额等[18]。

3.3.2与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并轨

调查中有21.17%的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了护士规范化培训,而在其期望调查中,有71.43%的研究生希望参加护士规范化培训。我国于2016年出台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此后各地医疗机构陆续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有学者提出,将二者并轨既可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学习与重复培养,又能促使MNS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开展临床工作[19]。护士规培不仅可丰富其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还有利于护士快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实用型护士[20]。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经实现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我国部分院校也进行了尝试,要求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接受规范化培训,但并轨方案不尽相同。因此,探索两者如何并轨也是MNS教育者需要思考的方面。本次调查中,有MNS研究生提出,可否将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纳入规范化培训时间,缩短毕业后规培时间。

第8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吉林医药学院10级护理本科班458名护生,均为大学四年级学生,该校护理教师35名及吉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带教老师109名,均为在医院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组成。

1.2方法。

2014年6月采用Khosravan的调查问卷,对参与者在理论教学和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问题上,在理论和临床领域方面进行评估。在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领域有22个问题,去评估护理的理论和临床教学问题,23个问题从参与者的观点,去评估护士和护理毕业生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问题。每个问题回答的选择有4项,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在数据分析中显示,回答倾向于两组,同意与不同意。此项研究在交付问卷前得到了所有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对所有参与者解释说,获得的数据将保密并且提出来的是总体结果。在分析数据时我们使用了SPSS17.0。用卡方检验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28.18+7.32岁,从20到51岁。平均数量的护理毕业生和雇佣员工是8.27+6.53年,护理理论教育领域(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对脱轨现象的看法。临床护理领域(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对脱轨现象的看法,经SPSS17.0统计学分析,护理理论教育领域和临床护理领域的脱轨问题及问题间重要性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对脱轨现象的观点

2.2.1根据,三组参与者认为,护生没有把护理研究理论或结果应用于临床(91.4%),并且在护生实习期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机械的打针发药,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92.5%),护理理论内容是符合临床护理需求的(p=0.509)。但护生表示,临床实践中没有正确实施护理程序和科学的护理措施,护理理论对她们来看,学术性太强而利用价值很小。同时,专业的高学历高能力人才大多数从事护理教育工作(92.4%),教育者在临床实践中沿袭传统的日常定向方式的护理照顾(75.6%)。

2.2.2临床护理领域(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对脱轨现象的观点见表2。根据这个表,目前培养优秀胜任力的护士过分强调护理理论,没有与临床紧密结合(74.3%),参与者表示,学习护理理论而毕业后没有整合应用到临床实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临床护士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工作,护士存在学历偏低、知识趋于老化,护士和护生在临床工作负担过重,没有足够时间教与学。

3护理对策

3.1临床教育和课堂教育交替进行。

护生临床实习的时间比例应该加大,实习的形式也应从最后一年实习8个月扩展到课间见习,医院从社区医院到三甲医院不同层次,选择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以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合格的技能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使护生从“课堂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的不断反复,能够有机会面对陌生的临床情境和问题,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充分融会贯通整合为一体。实习时的导师应实行“二对一”,护生刚刚进入临床见习阶段,聘请专业技能较强且大专以上学历的高年资护士担任“专科导师”,进行临床带教;与此同时,还有一名“全程导师”,全程导师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知识渊博和较强教学能力的专业护理教师担任,研究表明,负责课堂教学的教师如果能真正地进入临床,将能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起到监督、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大大地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全程导师则更注重对学生在实习全程的见习感受、人际沟通或护患沟通能力、综合护理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3.2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的衔接。

护理理论教学要向医院临床教学提供护生的教学计划,同时医院护士不能经验教学,要将科学的护理前沿知识融入临床护理中。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关键在于院校合作,共同培养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师角色和能力,加强学校和临床之间的联系。临床教师和护理教师在护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上不能很好衔接,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护生教育过程中,授课教师与临床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表现出各自的优劣势,但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课堂教师与临床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优点。努力减少在教育和工作环境之间的理论和实践的差距,需要提高合格护士的能力。

3.3健全护理教育标准和临床教育评价体系。

第9篇

1.能力本位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教育 

1.1能力本位教育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之后逐渐推广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90年代初经加拿大引入中国[2]。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以具备的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进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并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3]。 

1.2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教育 与护理学术学位硕士有所不同,其目标是培养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以强调实践能力为主,注重临床思维和技能的训练[4]。 

2.能力本位对护理专业硕士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 

2.1基本临床护理能力培养 

学院在护理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主要以临床实践为主,强调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临床实践内容包括通科轮转和专科实践两个阶段,其中通科轮转实践52周,专科轮转实践28周。要求参加临床护理实践的时间从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为临床实践时间,共80周,其中所攻读专业不少于24个月。通科轮转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急危重症(ICU)。专科轮转科室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危重症科室、临床科室。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每位导师每月与临床带教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实习表现情况,核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完成学生实习全程的跟踪评定工作。为学生熟悉临床、适应临床环境提供充分保障。 

除临床科室外,增设了社区实习和教学查房,在每个轮转科室完成护理业务查房、小讲课及读书报告各1次,在所选专科领域完成护理完整病历书写2份。 

2.2初步教学能力培养 

第三学期,组织研究生进行试讲。试讲通过的学生,进行2-4学时的讲课任务,锻炼学生的讲授能力,为今后的临床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3科研能力培养 

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熟悉科学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并将研究结果用于临床工作中。在课程中开设护理统计学、护理研究、SPSS使用等课程,并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 

3.完善临床实践评价体系 

在临床实践结束后,对临床实践及独立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将所有的临床实践技能操作项目进行分类,组成综合性实践操作项目,并制成题签。由导师团队组成考评小组,按照操作项目的评价标准要求给出考核成绩。 

考核将围绕实践内容及培训目标进行。包括过程考核和终末考核。过程考核在每个轮转科室出科前,根据研究生在科室的临床实践完成情况评定;终末考核为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 

总之,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是制定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体系的基础,学院以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充分考虑护理实践者所具备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高级临床护理实践者所应具备的能力,更好的实现学校与工作岗位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李火把,金莉.应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20-121 

[2]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8):60-61 

第10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带教;问题;对策

当前,普通高等中医院校大量扩招,护理专业已经成为医学相关专业中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在学生数量剧增、课程门类增多,各门课程课时数普遍减少的情况下,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就我院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谈几点看法。

1临床护理课程带教存在的问题

1.1临床实习难度大,扩招后每批次实习学生人数增多,而县级医院床位数较低,可供实习的病种、病例数较少。护理人员的短缺,带教老师要忙碌时间内讲解病例和护理要点和体会,不能重复示教,学生不能很快的掌握一些疾病的临床护理知识。别外,当今的病人越来越看重“隐私权”,不愿充当“试验”对象。这都增加了临床实习的难度,导致理论与临床的严重脱节。

1.2实训质量难以保证

其一,临床技能教学条件不足。相对课堂理论教学,临床技能教学的条件不足更为突出,实习生实训场地无论是数量或质量都满足不了临床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每期护生多达上百人以上,带教教师很难面面俱倒,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同学也会不认真观察示教内容。同时,由于示教操作空间有限,一部分同学不能看清老师的示教手法,课后仍对实践课的内容知之甚少,达不到实训的效果。

其二,实训资源短缺。我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已有了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成教生多种生源,在实习学生人数达100入。眼下医院培训训中心的教学器材和模型主要是针对医疗专业学生设置的,而以护理专业学生需求为导向的临床实训器材和模型乃至场地则很有限。护理专业实践资源短缺,势必会影响护生的培养质量的提高。

其三,缺乏专门的教材和量化的实践考核标准。长期以来,医院临床护理课程的实训内容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缺乏系统实训教材。带教老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科内相关资料,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实训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别外,实训教学也没有量化的实践考核标准,对护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方法,仍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很难反映出学生真正能力。长此以往,将会影响护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 建立临床护理课程创新性实践体系的几点构想临床护理技能是衡量护理专业毕业质量的重要指征。医院必须把培养学生临床技能放在十分重要位置,强化临床技能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相对独立、相对依存,又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创新性实践体系,与课程建设相结合,把实践教学体系为主导纳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中,统筹考虑。

2.1 调整临床护理实验教学内容、优化重组临床护理技能课,改进教学方法,有助于堵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为此建议:尽快改变目前这种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课教学,实验教学内容既零散又重复的模式;加强带教老师队伍,提高带教老师的全方面知识的培训,重组临床护理操作课程,使其成为相对独立、较为系统的教学体系;把内.外、妇、五官科护理学中各项操作进行优化,按单元重组各项临床护理技能操作,将其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分别编写实验教学内容发到各个科室,并制定考核评价体系等。

2.2建立临床综合能力训练系统护理临床综合技能应包括:(1)收集资料,能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2)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制定护理措施并组织实施;(3)实施护理操作;(4)沟通情感,能为患者创造心理、生理治疗环境。建议建立临床综合能力训练系统,变单一训练为综合训练;采用以病例为导向。结合病人健康情况进行护理技能训练,如“心肌梗死综合处理中的止痛、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和“脑溢血患者的给氧、鼻饲、导尿和皮肤护理”等。

2.3培训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口。

培训标准化病人用于医学教学与考核,可有效解决某些患者不愿充当实习对象的难题。另外,也能解决临床教学或考试中难以找到有针对性病例的问题,能提高考试的有效性,提高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沈宁,护理教育:有质量才有前途[J].中华护理教育,2006.3(4):185,186.

[2]马小琴,沈勤高等.护理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7):1771―1772.

[3]金桂兰,汪悦.曾莉等.构筑分层次、模块化中医临床实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围商等医学教育,2008.(11):10―1I.

第11篇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质性研究

2010年1月,国务院第27次学位委员会审议并批准设置了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下称专硕)[1],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也应运而生,即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研究生教育仍处于稚嫩期[3-4]。现全国已有多所高校拥有护理学专硕学位授权点,然而对于如何培养专硕研究生,各护理院校还处在探索阶段。笔者于2015年10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采集与分析护理专硕毕业生、培养院校、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探索高质量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为完善护理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积累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质性访谈对象包括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培养院校、护理专硕研究生4个群体共40人。其中用人单位6人,包括主管护理的院长1人,主管人事的院长1人,护理部主任1人,临床带教老师3人;行业协会2人,包括湖南省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湖南省护理学会主任委员;培养院校16人,包括湖南省3所护理院校院长2人、副院长3人、系主任3人、教师8人;护理专硕研究生共访谈16人,其中在校13人,2人毕业1年,1人毕业2年。将各访谈对象编码,用人单位为D1~D6,行业协会为X1~X2,培养院校为Y1~Y16,护理专硕研究生为Z1~Z16。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面对面、个体化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向访谈对象介绍本研究的目的与过程,征得同意后开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用编码代替受访者以保护其隐私,访谈时间10~20min。访谈提纲由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护理分委会拟定,访谈内容主要包括:①当前影响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因素;②专硕研究生学习期间应该如何培养其核心能力;③专硕研究生临床能力如何考核;④专硕学位与科学学位应如何区分,是否需要限制其学位论文的研究范畴及大小;⑤用人单位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期望,岗位工作要求;⑥护理专硕研究生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必要性及衔接方式;⑦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期望和培养建议。1.2.2资料分析访谈结束后,通过回忆访谈情景及整理录音资料,遵循Colaizzi7步分析法[5],结合访谈提纲提炼受访者观点,进而对各种观点进行标示和分类,辨别出相似的观点,最后返回参与者求证。

2结果

2.1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四点。首先是历史原因,Y2:“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护理专业作为中专教育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导致我国护理专业远远落后于国外,临床护理只是执行医嘱,从而使得护理硕士的培养被认为是没有实际作用。”第二是医护职责划分不清,Y6:“我国的专科护士定位不明,专硕研究生培养定位不明,导致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都停滞不前。”第三是观念错误问题,觉得治病主要是依靠医生。社会上多数人认为临床护士只需要大专学历,最多本科就足够了。Y3:“实际上医学这块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如果做得好,对患者的好处更大。”第四是医院管理方式问题,医院多把研究生、本科生甚至是大专生用同样的方法管理和使用,很大程度打击了研究生做科研的积极性。Y9:“医院应该给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岗位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位,只有当专硕研究生进入合适的岗位后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且因为岗位的激励获得更大的工作动力。”

2.2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

2.2.1临床实践环节作为新生事物的专硕培养模式尚属探索阶段,基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临床能力水平是反映其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临床实践期间要加强专科培训,鼓励学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应该增加临床实践环节为18~30个月,并要求实习生定期进行汇报,从而有的放矢培养学生,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专门人才;也有少数人认为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时间比例应为1∶1。Z2:“若延长临床实践的时间,可以考虑设置临床副导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指导临床实践发展,由自身导师负责科研辅导。”2.2.2临床能力考核评价综合各方观点后形成的临床能力考核主要包括:①临床技能考核,以病例为基础的技能考核,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②实践考核,加强分级考核和上岗。如规定完成30例患者的专科护理;③考核发现临床问题的能力,与临床护理有关的科研设计,包括文章的发表和对临床实践的感悟;④组织多个科室资深护士或者团队对学生临床实践进行评价,除了考核和自我鉴定外,还包括其在各个科室实习期间护理患者、临床实践的能力。Z8:“临床能力考核不仅局限于一种方式,可以多元化、综合考核。”2.2.3学位论文要求目前多数护理院校规定专硕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应更侧重临床实践,学位论文选题应以解决临床或社区具体问题为主,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方向不宜太大,强调研究有效性,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和应用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学位论文不一定要做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可以是系统综述、病例报告、研究报告、质性研究,但是不要脱离临床实践,但也有少部分被访谈者认为没必要限制论文的研究范围和形式。Z3:“有的人既可以很好地完成临床实践,也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不用过多限制。”

2.3毕业后的岗位职责

岗位主要包括临床护理岗、教学科研岗、护理管理和专科护士。其中大部分医院提供的岗位主要是临床护理岗。D3:“一般刚进医院都会先去临床,提供的岗位也主要是临床护理岗。”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明确规范的护理专家岗位;护理专硕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科研培训岗位,在临床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在科研岗位准确评价和反思目前临床实践的不足,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播出去。Y5:“专硕研究生可以带领科室的护士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实行循证护理实践,参与科室的管理工作,在科室开展科研工作。”

2.4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与专科护士衔接

大部分访谈对象认为非常有必要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专科护士的培养进行衔接。Y13:“护士作为一种技能型的职业,其培养应该着重于专业型硕士教育,往专科护士方向发展。”其次目前临床护理实践时间通常在18~24个月,为了让实习达到效果,切实为其发展考虑,也非常有必要与专科护士的培养衔接。也有少数被访谈者认为现阶段还很难衔接,实际运行中可能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阻碍。D1:“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专科护士的培养是两个任务,两个使命同时进行可能会有冲突。”湖南省乃至全国对专科护士的培训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的体系;另外护理院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为应届生,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经验的要求。Y11:“先规范专科护士的培养再衔接可能更好,其毕业后不可以直接成为专科护士,必须经过2年左右的临床护理能力培养后才可成为专科护士。”

2.5对专硕研究生的期望和建议

从学院培养角度而言,学院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方向应该注重与现实需求结合,这样才可以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如Y8:“护理专硕研究生的研究应该切实与临床护理有关,真正做护理相关的研究,能切实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来解决临床护理中的问题。”从专硕研究生的角度而言,毕业后要立足临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护理实践的质量;同时在学术方面能够发挥研究生的作用,带动临床护士开展循证护理实践。X1:“专硕研究生一定要转变观念,敢于去临床,在现阶段我国临床护士分工并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不要气馁,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并尽自己的努力去促进临床护理的发展。”

3讨论

3.1加强护理专硕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

近几年专硕的课程正在经历整合阶段,在创新和发展上还有一定差距[6],课程设置应以基础医学知识和专科知识为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应有所改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内容应与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刘东玲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践能力在专硕研究生核心能力中的平均期望值和权重值最高,是其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虽然沟通和决策能力也很重要,但是国内尚缺乏对伦理、决策、人文方面的重视[8]。

3.2制定切实可行的临床实践环节培养方案培养

方案是临床实践整体的规划,有助于明确临床实践的任务和要求,有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和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居第一位,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临床实践[9],加强医院和学院的合作,让更多的专硕研究生进入临床、服务临床。蒋小平等[11]指出护理专业分科应该细化,轮转科室数量不是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根据学生的亚专业发展方向来确定实践科室及时间长短更为重要。考核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是监督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考核要倾向临床综合考试,注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还需建立护理专硕研究生临床出科考试评价体系,细化、量化其考核指标,特别是针对不同轮转科室的理论、专科操作技能等方面[12]。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以结合临床实践为基础,注重解决临床实际护理问题,这也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以临床实践为主的目标相符。

3.3促进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士衔接的策略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护生;实习后;临床能力;提升

一、临床能力现状

(一)调查工具和对象。我们采用自制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后临床能力调查问卷》[1]对学校408名高职护理实习返校学生(学生组)和医院232名带教老师(带教组)进行调查,有效问卷634份,其中学生组403份,带教组231份。问卷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的主要目的及专家意见建立,问卷分为6个维度共60项条目,每个条目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问题全部是单选题,有很强、强、一般、差和很差5个答案等级,对各等级分别赋予5、4、3、2、1等5个分值。本次调查结果如下。

(二)结果。(1) 护生临床能力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实习后护生临床能力的6个维度学生组和带教组评价各项均分均在3分以上(临床护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6个维度学生组评价情况为3.727±0.470、3.209±0.414、3.441±0.538、3.159±0.535、3.228±0.502、3.242±0.483,6个维度带教组评价情况为3.700±0.515、3.300±0.455、3.368±0.484、3.059±0.401、3.071±0.426、3.131±0.417),临床护理能力的评价无论是学生组还是带教组评价得分均最高,位于6个维度之首(见表1);60个条目中,50个条目V分>3分,其中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均分为4分。结果说明高职护生实习后临床能力基本达到了学校教学目标的要求,护生实习后临床能力总体不是很强,临床护理能力在六项能力中比较强。(2) 护生专业发展能力和社区护理能力较低。在本次调查中,专业发展能力和社区护理能力显示相对薄弱。社区护理能力评价两组得分最低,位于6个维度最后(见表1),该维度7个条目有3个条目(独立进行社区评估、独立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在社区独立开展健康咨询)均分

二、临床能力提升对策

(一)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临床能力。(1)强化基本操作技术和急救技术。实施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化、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优势,提高学习效果;以省级、国家级护理技能比赛促进护理教学,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运用高仿真模拟人系统进行救护训练,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病例引导下,将单一的技能训练转变成综合护理知识的运用,在强化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她们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2)加强健康教育和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一是增加《护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课程教学的实践课时,使护生掌握基础理论、策略和形式。二是加强临床教育实践,使学生掌握不同的个体在不同时期对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能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健康宣传品的制作、专题讲座和家庭健康教育;通过案例、情景、临床实践等让学生主动建立主导的护患关系,使护生找准沟通切入点,正确应用沟通技巧和方式,使专业知识得以真正有效应用。(3)多种途径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采用融入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学法, 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院合作开展开放式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日记教学,构建“学习-实践-学习”的良性机制,促使学生面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疑问,促进了护生学习,提高职业能力。总结复习性概念图示训练,促使学生进行评判性的思考,学会从整体的角度看待病人。实习过程顶岗实习采用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护理伦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的训练,体验病人病情动态变化,做出对应处理,将理论与实践及时有效结合。

(二)加强社区护理教学,提升社区护理能力。(1)完善社区护理课程体系设置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于临床,社区护理教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滞后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学校教育无论在学时安排、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与社区护理人才培养需求尚欠匹配, 因此,学校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如社会医学、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人文与关护、老年保健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心理学、信息学、社会调查研究等,培养知识层面上合格的社区护士。(2 )重视实践教学。加大社区实践比例、增加社区实习时间,以家庭病床为依托开展社区护理实践,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家庭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地运用于各家庭,如建立健康档案、健康调查、儿童预防保健、营养饮食情况、妇女保健等。

(三)转变能力评价观念,培养专业发展能力。(1)强化专业认识。专业发展能力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标,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岗位竞争实力。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对推动护理学科发展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次调查发现护生实习后专业发展能力薄弱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各医院实习带教的主要内容是各种技能的训练,对科研、管理等专业发展方面关注较少;学校教师对高职护生的专业发展、长远的规划缺乏较深的理解,学生在护理科研、护理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训练较少。为此学校和医院双方加强认识,重视护生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2) 完善评价模式。有关调查表明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生专业能力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与临床护理教学的评价体系也有关。实习前采用临床能力培训模式,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教学计划开发+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培训。实习过程中以临床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临床能力指导评价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标准,倡导反思式学习,逐项完成实习任务。

(三)开展项目培训。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专业发展能力比较。薄弱的6个条目,开展《护理科研设计》、《科研论文》和《创新》等项目化讲座,即强化培养某种能力提升计划的专题讲座,进行创新作品设计和科技查新实训,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比赛,并形成能让实习护生模仿实践的实施项目,通过项目任务的实施完成,提升预设能力。

总之,要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才素质,适应时代要求,能力培养是关键。在校的学习是基础,一年的临床实习至关重要,院校双方仍然要共同努力,在坚持临床护理能力教育为重点的基础上,加强社区护理、专业发展能力培养,使护生的临床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