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5 11:07: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呼吸的作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在物质上的联系
可见,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氧气,恰恰作为细胞呼吸的反应物,而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和H2O正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结合这两个生理过程,我们来看一下相关元素的转移情况。
其他方面比较:
(1)在这两个生理过程中水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作为反应物参与光反应阶段,同时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被还原生成水。而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作为反应物参与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O2,同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又有水生成。
(2)在这两个过程中都产生[H],虽然都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但二者不是同一种物质。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C3;有氧呼吸产生的[H]则用于第三阶段还原氧气。
(3)两过程都产生ATP,场所不同,去路不同。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另外,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同时注意这些过程进行的场所,在不同的条件下,哪些过程能进行,哪些不能进行。最好能做到,提到某些特殊的环境条件能在脑海里浮现出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形以及二者在物质上的供给。
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能量上的联系
光能电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ATP中活跃化学能ADP+Pi+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生物体对于能量的需求就是先通过绿色植物等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稳定地贮存在有机物中,而细胞呼吸再把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再供给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反应方程式
CO2+2H2O(CH2O)+H2O+O2
6CO2+12H2OC6H12O6+6O2+6H2O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上述三个化学方程式,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除了本身属于高考考点外,在相关计算中也经常用到,希望大家熟记。尤其是方程式的写法要求非常严格,比如箭头、条件、系数和能量等,在考试中都有严格要求。稍微不注意就会丢分。
程中,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评讲和练习,但效果却不甚理想。
我认为原因可能有2个,一是学生虽掌握基础知识,但还不能熟练运
用。二是缺少实题感悟,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题。以上问题的解
决都需要教师精选例题,利用典型例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及时选择配
套的练习进行变式训练,及时进行巩固,深化。下面就以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中的一些难点为例讲讲例题的选择。
一、曲线中各点所代表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关系的分析
在解题时经常遇到分析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且大都都是在
曲线图上。如下图:哪些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是c,。这源于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反复强
调。如学生能真正弄懂原因,那教师立即进行变式训练:如下图: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是D,H。但很多学生可能都会说是E
点。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比较两个图的纵坐标的含义有什么不
同?CD段上升的原因?DE段下降的原因?
从“CD段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DE
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可知,D点时应该
是光合速率增大至与呼吸速率相等。
这时,还可进行再次变式训练,如下图:
该图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哪些?该题中纵坐标与上图的
区别是由二氧化碳改为氧气。上图弄懂的学生能很轻松的得出是B,C
点。
这样通过3个图形的分析,学生应该对这个问题有较好的掌握。
二、光合作用中午休现象的分析
学生常会遇到下图:e点的形成原因?教师对这一问题强调较多,大
多数学生都能答出“气孔关闭”。这时,教师可再继续研究:
是否是所有植物都有午休现象?什么情况下会没有?
出示下图:
春季的某一晴天 盛夏的某一晴天
由上图可知,盛夏季节有午休现象。由此进一步深入分析,午休的
原因是由于温度过高,植物防止丢失大量水分,从而关闭气孔。进而分
析气孔的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影响光合作用。这时,教师可以选
择例题进行这一知识点运用的训练。如下题:
(2011·广东理综,26)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02吸收方式以适
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02并贮存在细胞
中。
1.依图1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填“有”或“无”)
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此时段_____(填“有”
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
2.10—16时无明显C0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_____。
该题中可以看出蝴蝶兰在干旱时有午休现象,原因由于缺水。缺水
时气孔关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但由于夜间吸收了二氧化碳,所以
在10~16时是有光合作用的。
三、一段时间内,植物有机物的合成及消耗分析
在题目中,除了比较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还会让学生分析
有机物的变化量。如下图:
一昼夜后,该植物有机物的量的变化?这对于学生而言较难。教师
需分析到位,先比较24时与0时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得出24时二
氧化碳浓度下降,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
二氧化碳。从而得出答案:增加。分析完这条题目后,教师应立即进行变
式训练:
一昼夜,植物有机物量的变化?教师可指导学生分析纵坐标含义的
变化。在弄懂上题后,能轻松得到该题的答案:减少。
四、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实验
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还有一类题目较为常见,就是光合速率
和呼吸速率的测定实验。该实验需学生始终记住植物时刻都进行呼吸
作用,而光合作用只在光下才进行。所以,若用植物研究呼吸作用,装置
需放在黑暗条件下。而在光下,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
用,所以学生一定要理解并牢记实验测得的数据应表示的是净光合速
率。在理论分析后,一定要及时进行例题训练:
(2010·扬州市第一次调研)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
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
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
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I.实验步骤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_____;
②_____;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_____;
②_____;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乙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Ⅱ.实验分析: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
少1 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_____g/小时。白天光照15
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_____g。(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本题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1),(2)两小
题考查学生基础的实验操作。第(3)题则较难,需学生能理解乙装置的
作用:用于校正由于气体膨胀而造成的误差。第Ⅱ题则更难,需要学生
会处理校正的数据,并还考查学生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有机物
的计算”的能力。
呼吸作用的条件是需要不同的酶催化。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的共同特征。
呼吸作用意义
第一,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第二,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同时,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保持平衡。
(来源:文章屋网 )
代谢的调节主要包括基因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一切代谢都受酶催化,而酶合成则是基因的一种表达,也受基因的控制,因此代谢进行也是基因的一种表达,是基因通过酶合成的调控来完成。但在一个(如呼吸之类)多酶体系组成的代谢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酶都起同样重要的作用,而只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酶在整个代谢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其活性大小控制着整个代谢的速度和快慢。下面介绍呼吸作用的几种调节方式。
一、氧气的调节――巴斯德效应
巴斯德效应是指分子氧对酒精发酵的抑制现象,巴斯德早就观察到氧有抑制酒精发酵的现象,即在低氧浓度下,有利于酵母的发酵;而高氧浓度则抑制发酵,也就是说氧能抑制酒精发酵,以后在植物组织中也发现有这种现象。对这种效应的解释,正说明糖酵解的调节机理。糖酵解的主要调节酶是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有氧时,丙酮酸TCAC,促进TCAC,而TCAC活性上升时产生的ATP和柠檬酸也就多了,这两种物质都是上述二酶的负效应剂,所以使发酵受到抑制:
(1)由果糖磷酸激酶,一种调节酶,催化的反应G-6-PF-2-P,活性受ATP或柠檬酸控制。当ATP或柠檬酸多时,活性受抑制,ADP或AMP多时,活性上升。
(2)醛缩酶,催化的反应F-2-P?葑3-Pi甘油醛,可逆。
(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过程:经3-Pi甘油醛脱氢酶催化,先脱氢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此酶是含HS的酶,即以HS-为重要功能基团。其作用方式是酶先加在3-Pi甘油醛的功能羰基上,在亚基上结合的NAP+从加合产物中移去2H,产生一个高能硫酯键S∽CO3接着磷酸根在硫酯键上置换此酶。反应所产生形成的3-Pi甘油酸分子中连接了一个“高能”磷酸键,可在下步反应中断裂形成ATP,它是EMP途径中形成ATP的第一个反应。
(4)烯醇化酶催化反应磷酸甘油酸烯醇式-2-磷酸丙酮酸,后者也是一个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在其后的反应中形成ATP,这是EMP途径中第二个形成ATP的反应。
二、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三羧酸循环的调节是多方面的。NADH是主要负效应物,NADH水平过高,会抑制丙酮酸脱氢酶(多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和苹果酸酶等的活性。ATP对柠檬酸合成酶和苹果酸脱氢酶起抑制作用。根据质量作用原理,产物(如乙酰CoA、琥珀酰CoA和草酰乙酸)的浓度过高时也会抑制各自相关酶的活性。调节的关键步骤其作用是使EMP途径产生的丙酮酸脱羧和脱氢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可见,ADP与ATP对TCAC有调节作用,NAD+与NADH也存在。
下面具体说说关键步骤:丙酮酸通过TCAC彻底氧化,分两个阶段进行,脱羧、脱氢,产生二氧化碳、4NADH、FADH2.氢受体(NADH、FADH2)经呼吸电子传递链,最终把电子交给氧,形成水。脱羧过程:丙酮酸乙酰CoA,异柠檬酸α-Kg,α-Kg琥珀酰CoA。脱氢过程:琥珀酸延胡羧酸,苹果酸草酰乙酸。
三、乙醛酸循环(GAC)
1.GAC途径:关键酶有两种
(1)异柠檬酸裂解酶(异柠檬酸酶)
(2)苹果酸合成酶(对乙醛酸绝对专一)
此途径中其他酶与TCAC循环中的完全相同。
2.HMP的调节
主要受NADP+与NADPH和ATP的调节。
调节酶6-Pi-C脱氢酶
正效应剂:NADP+
负效应剂:NADPH和ATP
NADPH/NADP
ATP的调节:ATP是G-6-Pi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因为当ATP多,G-6-P更多进入EMP;少时,主要进入HMP。
其它的调节方式:
1.能荷的调节:细胞中贮存能量的化合物主要是腺苷酸类化合物,如AMP、ADP与ATP。腺苷酸中的ATP+ADP+AMP在细胞中的总量是一定的,但是它们之间的比例却变化很大。ADP含有的能量是ATP的1/2,能荷就是表示这种腺苷酸酸能量水平的一个指标。
能荷(%)=+1/2/++
通常细胞的能荷保持80%的状态,能荷很低时,促进ATP合成减慢ATP利用,将能荷水平提高;反之,将能荷降低下来。
2.NADH/NAD+比对代谢的调节
细胞中NADH和NAD+常以一定的比例存在,比值增高,促使糖酵解的进行,比值下降,使发酵过程减慢。
参考文献:
[1]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潘瑞炽,董愚得.植物生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阿糖腺苷磷酸盐; 病毒唑; 柴胡
[中图分类号] R37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58-0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严重危害婴幼儿的健康[1]。长期以来,临床上并无特效的抗RSV药,因此,筛选某些化学药物及抗生素制剂用于RSV感染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来源 Vero细胞及RSV-Long株由衡阳市中心医院病毒室提供:RSV-Long株在Vero细胞上传代,病毒滴度为106TCID50/0.1ml,实验时用100TCID50/0.1ml。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由广东省药物研究所制药厂生产,每支200mg;病毒唑注射液由武汉第二制药厂生产,每支100mg;柴胡注射液由河南淅川制药厂生产,每支2g。
1.2 药物的细胞毒性反应 将生长良好Vero细胞管分成不同剂量的9个实验组,即:Ara-AMP、病毒唑、柴胡、0.125m/ml的Ara-AMP分别加不同浓度的柴胡和病毒唑、0.1m/ml的病毒唑分别加不同浓度的Ara-AMP和柴胡、1mg/ml的柴胡分别加不同浓度的Ara-AMP和病毒唑,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组。倾去营养液,加入不同稀释度的药物,每个稀释度2管,补足维持液至lml,35℃静置培养,与正常细胞相比较,每天观察细胞病变(CPE),于第3天判定初次结果,第5天判定终结果。
1.3 药物对RSV的抑制作用 将Vero细胞管分成Ara-AMP、病毒唑、柴胡3个单项药物对RSV的抑制组,另设Ara-AMP加病毒唑、Ara-AMP加柴胡及病毒唑加柴胡联合用药3个组,共6组实验。弃去培养液,接种100TCID50的RSV0.1ml,随即将不同稀释度和不同配比的各种药物各0.1m1分别加入6个实验组的细胞管,每个稀释度2管,补足维持液至lml,同时设病毒和正常细胞对照组,于感染后第7天判定结果,当病毒对照的CPE达+++(75%)时,实验组的CPE不超过++的药物浓度判定为该药50%的抑制浓度(ID50)为有效剂量,以比较各种药物抑制RSV的强度。
1.4 药物抑制RSV的时机选择 将生长良好的Vero细胞接种100TCID50的RSV0.1ml,于感染的同时及感染后2、12、24、36h,分别加入各稀释度的不同药物,每稀释度2管,同时设病毒和细胞对照,补足维持液至lml,35℃培养,结果判断同1.3。
2 结果
2.1 药物的细胞毒性反应 (见表1):单用剂量为0.5mg/ml的Ara-AMP时Vero细胞出现毒性反应,减至0.25mg/ml时,于第5天出现毒性,当剂量降至0.125mg/ml时,于第5天观察,未发现细胞毒性。单用病毒唑时,0.2mg/ml的浓度即可导致细胞出现毒性反应,而0.1mg/ml浓度时则无细胞毒性。柴胡以2mg/ml的浓度单用时出现细胞毒性,而lmg/ml的浓度时则无毒性反应。当0.125mg/ml的Ara-AMP和lmg/ml柴胡联用时,对细胞的毒性并未增加,而当它与0.1mg/ml的病毒唑联用时,对细胞的毒性增加,于第3天观察即出现细胞毒性。当0.1mg/ml病毒唑与lmg/ml的柴胡联用时.对细胞的毒性没有增加,到第5天时对细胞无毒性作用。
表1 药物的细胞毒性反应
2.2 药物对RSV的抑制作用 联合用药时Ara-AMP加病毒唑对RSV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如病毒唑l2.5g/ml加3.125μg/ml Ara-AMP的剂量就可对RSV发生作用[2]。这既可减少药物的用量,降低毒性反应,又可增强抑毒作用,是较理想的配比。这一特点在其他两组联合用药中也表现很明显。
2.3 药物抑制RSV的时机选择 当细胞被RSV100TCID50/0.1ml感染后,在感染的同时及感染后2、12h,向细胞管内分别加Ara-AMP125μg/ml、病毒唑100μg/ml及柴胡1000μg/ml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感染后24h给药,抑制作用减弱,36h后给药则无效。本研究选择了RSV感染后2h给药的方法。
3 讨论 选择适当的制剂用于RSV感染的治疗是一项重要课题。但由于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的机制,许多抗病毒药物对宿主细胞也有毒性作用,因而可供临床选用的药物不多。为此,我们应用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CPE)的方法,分别测定了Ara-AMP、病毒唑、柴胡及其联合应用对RSV的抑制效果。实验表明,3种药物在细胞上对RSV均有抑制作用。Ara-AMP和病毒唑的有效剂量均为25μg/ml,柴胡为125μg/ml。
临床上为了控制病毒感染,通常采用联合用药,因为两种药物的作用除拮抗外,无论是相加还是协同,均可减少用药剂量,毒副作用也相应降低,且可达到最佳疗效[3]。实验证明,Ara-AMP、病毒唑和柴胡相互间的联合应用都可达到上述目的,各种配伍均可产生协同作用的效果。
在病毒疾病的治疗上,用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3种药物的共同点是当病毒感染的同时及感染后2、12h内,向细胞培养液中加药时,对病毒增生发生强大的抑制作用。24h后给予相同剂量的药物时,制作用减弱。感染后36h再投放药物,则毫无作用。在临床抗病毒治疗时,无论单项用药或联合用药,均应注意早期使用方可奏效。
参考文献
[1] 何挺锋,曹旭英.小儿急性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26例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0,06.
关键词: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图解过程
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发生的过程非常复杂,其中涉及到光照、二氧化碳和有机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并且由许多化学反应构成。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根据绿色植物是否需要光能,将光合作用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光反应,第二阶段是暗反应。光能合成作用在绿色植物生长过程中处处存在,其中需要借助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和一些细菌共同参与,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绿色植物就会进行光反应。这样绿色植物就会进行光反应,并且利用光照将植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释放一定的氧气和还原氢[H]。
2.有氧呼吸过程图解的改进
2.1增加“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的文字标注
在改进有氧呼吸图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的文字标注来实现。首先在第一个阶段中,两分子的丙酮酸是在酶的参与下,再加上一分子的葡萄糖共同构成的,分解的最后会形成少量的氢[H],此外还会释放出一些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上面提到过的参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酶,我们通过实验得出这些酶也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然后就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在该阶段中丙酮酸会通过一些渠道分散在绿色植物的线粒体中,在该阶段需要酶和水的共同参与。经过短暂的一系列反应后,产出物是二氧化碳和还原氢[H],并且也会在一定时间内产出一些能量,经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参与第二阶段的酶存在于线粒体的基质中。
2.2将前两阶段产生的[H]移到线粒体内膜上
改进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还有许多的办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将前两个阶段所产生的所有还原氢[H],移送到线粒体内膜上。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下线粒体,线粒体也是绿色植物中的一个细胞器,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就是线粒体。还原氢传递和电子传递体共同构成了有氧呼吸的呼吸链,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也发生与线粒体的内膜上,第三阶段会产生一些氧化磷酸化的酶。如果对这些还原氢[H]加以转移,我们就可以更加准确的分辨出有氧呼吸所需要的物质及反应的场所。
3.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改进
3.1增加叶绿体模式图
在学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图解知识时,图片上复杂的物质转换和物质形成,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难度。所以需要对光合作用的图解过程进行改进,比如说可以增加叶绿体模式图,叶绿体是细胞器,常常参与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叶绿体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下,可以发现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在进行下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叶绿体的内部有许多基粒,这些基粒是由囊状结构的薄膜堆积而成。这些基粒之间又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基质,对于以上的描述如果可以通过增加叶绿体模式图来展现出来,就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观察光合作用的每一个过程。
3.2增加“基粒囊状结构”“基质”的文字标注
改进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还可以通过增加基粒囊状结构和基质的文字标注,通常情况下会将光合作用分为两阶段,一阶段是光反应另一个阶段就是暗反应。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通过是否需要光照来区别阶段的,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是用来进行光反应的,在光反应阶段中色素分子和酶也是重要的⒂胝撸色素分子和酶分布在基粒的囊状结构薄膜上。叶绿体的基质是用来进行绿色植物暗反应阶段的,参与该阶段的是多种酶,这些酶大部分存在于叶绿体的基质中。这些绿色植物反应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种类繁杂,如果对这些物质加以文字标注,我们就可以更加准确的分辨出光反应和暗反应所需要的物质及反应的场所。
3.3移动了[H]、[ATP]的位置
传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图解过程过于复杂,[H]、[ATP]的位置摆放错乱,众所周知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存在大量的还原氢[H]和[ATP],首先ATP是由ADP+Pi所形成的,而还原氢[H]是水在光下分解产生的。通过移动[H]、[ATP]的位置,可以更加直观的查看叶绿体的囊状结构,方便我们记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全过程。
4.结语
综上所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是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将光能变成化学能,绿色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在内部结构中将太阳光吸收,然后进行转换变成化学能,并且将留在自身的物质合成有机化合物。目前人们所能利用的一些能源,比如说天然气、木材和煤炭,都离不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教师和同学们能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永军.光能转变成化学能[J].陕西科技,2010.
[2]李学友,王立海.多种酶存在于叶绿体的基质[J].生物工程,2010.
【关键词】 布洛芬;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退热;效果分析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疾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是主要集中于冬春季节。患儿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呕吐、腹泻以及发热等症状[1]。发热作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 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患儿病情加重, 进而发生惊厥等, 严重威胁了患儿的健康和生命, 因此如何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分析布洛芬对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退热效果, 江西省武宁县人民医院选取了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将临床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 根据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其中男性患儿46例, 女性患儿54例, 年龄在6个月~10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5.5岁。此外, 调查发现, 在这些患儿中, 有22例为支气管炎, 7例为肺炎, 54例为上呼吸道炎以及17例为扁桃体炎[2]。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P>0.05)。
1. 2 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 即按照10~15mg/kg口服;而观察组患儿则选用布洛芬悬液进行治疗, 口服剂量为5~10 mg/kg, 随后根据患儿体温的变化酌情重复使用[3]。
1. 3 疗效判定标准 如果患儿在用药2 h内体温恢复正常或者下降超过1.5℃, 那么治疗效果即为显效;如果患儿在用药2 h后体温有所下降, 但是幅度没有超过1.5℃, 那么治疗效果极为有效;如果患儿在用药2 h后体温没有发生变化或者仍有上升, 那么治疗效果即为无效[4]。
1. 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
2 结果
调查显示, 在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布洛芬悬液进行治疗后, 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 其中显效42例, 有效8例, 总有效率高达100%, 相比于对照组显效24例, 有效20例, 总有效率88%具有显著优势。另外, 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较对照组也明显较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虽然有4例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不良反应, 但是经过细心地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没有其他严重情况发生。
3 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疾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是主要集中于冬春季节。患儿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呕吐、腹泻以及发热等症状。发热作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 由于患儿神经发育没有完善, 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患儿病情加重, 进而发生惊厥等, 严重威胁了患儿的健康和生命。
布洛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对于抗炎以及解热等具有良好的效果。此外, 布洛芬作为环氧化酶抑制剂, 对前列腺素E2的合成也具有抑制作用, 使得患儿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点下移, 进而起到降热的效果。而乙酰氨基酚虽然也可以有效的达到降热消炎的效果, 但是如果药量掌握不当会引起肝损伤。两种药物相比, 布洛芬口感较好, 避免了患儿对肌肉注射的恐惧, 便于患儿积极的配合治疗。本院通过对收治的100例患儿采用两种药物进行对比治疗发现, 在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布洛芬进行治疗后, 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 其中显效42例, 有效8例, 总有效率高达100%, 相比于对照组显效24例, 有效20例, 总有效率88%具有显著优势。另外, 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较对照组也明显较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布洛芬对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退热效果显著, 而且安全性较好, 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杜冬平,孙国勤,徐恩芳. 布洛芬对创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9,19(8):477.
[2] 吴瑞萍, 胡亚美, 江载芳, 等.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100):1132-1146.
1练习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通过深长、细缓、均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肺的容气量,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增加了各器官的供氧,长时间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陈氏太极拳结合力学和经济学原理,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以小力胜大力,以弱力胜强力。如同用一个小小的千斤顶,就将载重几吨的货车顶起来的道理。经络是布满人体的气血通道,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就会神机反常而产生疾病,和就会气血流通,而且强身延年。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以拳术与导引、吐纳与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丝式的伸缩旋转,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穿,微微旋转使腰隙(两肾)左右轴挽,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全身,通任、督两脉,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达于四梢,复归丹田,动作呈弧形,圆活连贯,一招一式,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导致气血循环,此为运劲(即运气),它区别于用劲,这种系统的运气方法符合经络学说的道理,也是其他拳法和体育运动所少有的。
导引和吐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养身术,早在公元前几百年的《老子》《孟子》等著作中已有记载。汉初淮南子刘安编成《六禽戏》,汉末著名医学家华佗将其改为《五禽戏》,模仿禽兽的动、摇、屈伸、仰俯、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用于治病和保健锻炼,是气功和内行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思是呼气;纳,即收入,意思是吸气。陈氏太极拳将导引、吐纳术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内外兼修的内功拳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修身防身。
1?郾1练太极拳与行气
太极拳是一种内功拳,其内功就是练气,通过练气发挥元气,使元气到达人体经络穴位,疏导周身经络通畅,达到健身、治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的人会产生腹鸣、指尖酸麻、发胀、针刺等与经络学说中针刺穴位的“针感”相同的感觉。中医认为这是体内“得气”的现象,是经络通畅的反应。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脏腑与体表,使人体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并能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调整至相对平衡。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并济,虚极生实,实极生虚,虚实转换。通过精神集中、以意用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
“气”在古代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认识,“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的运动变化说明了人的种种生命现象。中医学的“气”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根本、最微细的物质,同时也具有生理机能的含义。气来源于肾中精气、水谷之气和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要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如果气虚,那么推动作用减弱,身体功能就会减退或发生病变。中医学和养生学既重养气,又重调气。气机和调,则人抗拒病邪和衰老的能力提高。对机体来说,气的协调平衡,称为“气机调畅”,运动生理学称之为稳态,即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养生学把调养气息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无论动功,还是静功,包括导引吐纳、推拿按摩等,最终都以气充和气调为目的。太极拳要求习练者“气遍身躯不稍滞”、“气宜鼓荡”、“气敛入筋骨”、“气由脊发”,气沿循经络并有规律地运行,才能调和气血,达到内壮,增长内劲。行气最后归到一个“劲”,达到气与力合的阶段,这是太极拳的劲力体现。
1?郾2练习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调节
太极拳要求意守丹田,随着动作变化,“意守”不同穴位。如预备式,站立当场,沉心静气,抛弃一切思想杂念,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起势”应让气从丹田顺冲脉上行,至手掌的“劳宫”穴;双手同时前推,意识在“大椎”穴;“十字手”在“丹田”;蹬、分脚时在“命门”;通过不断演练,意念训练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太极拳的呼吸中,吸气时的行气路线是“丹田”到“会阴穴”,再到“尾椎”,然后顺着腰椎、脊背向上到达头顶的百会穴。呼气时行气路线有三条,一是从百会下行经过脸颊,沿着胸腹正中线回到丹田;二是从脊背延伸到手掌劳宫穴;三是从胸腹下沉到足底涌泉穴。从养生学角度看,呼吸实际上就是吐故纳新,吸清倒浊,进行气体交换。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肺影响气的生成,呼吸均匀调和,浊气才能排出体外,清气才能吸入肺内,如果呼吸功能弱,吸入清气不足,必然会影响气的生成,导致气虚,机体出现病变。太极拳提倡采用“细、长、匀、缓、深”的腹式呼吸,使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练功者通过主动调整呼吸运动,进而调理身体气机,使气血畅通,百脉和匀,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2练习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2?郾1意念调节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内家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意,即心意、意识。陈鑫《拳论》说:“打拳心为主,妙机本是从心发。”“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意念是人脑潜在功能的轻度活跃,人的意念和构成万物的“气”,在编码、程序和气机信息上可以相互感应沟通。传统体育养生术,都要求意念的支配和调整,通过精神意识的锻炼逐步使心神舒适愉悦,以达到排除杂念,沉心静气的目的。意念的锻炼,主要是意守身体的某个部位,如意守丹田;或者注意身体的某种活动;或者想象某种有益的事物或活动。意念锻炼可以调整人体器官的生理活动,可以发挥自我保健和康复能力,可以洞察和调控人体内部的变化。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坐车的人在将要晕车或者感觉不舒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闭目养神,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心跳上,调整呼吸和心跳的节奏,使呼吸和心跳趋于正常稳定状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晕车。这是一种“静”的意念锻炼。而太极拳的意念锻炼是动静结合,通过肢体运动和意念锻炼达到对神经系统的调节,由神经系统来协调全身各机能系统的平衡稳定。
古人十分强调意守丹田及丹田腹式呼吸法。太极拳吸取众长,逐渐形成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生思想和健身理论。内养性情就是内练 “精、气、神”,通过意念练习来进行身体锻炼,太极拳功法和动作练习中,提倡“用意不用力”,强调意念的作用,靠主观意念集中于身体某一部位,来调整该部位的代谢水平和皮肤血液供应。例如,“搂膝拗步”中,一侧手掌前按时,意念却在后侧手,“左右蹬跟”中,分掌蹬脚时眼看前手、意想后手,都能够起到平衡作用。太极拳练习强调意念的调整和控制作用,通过意念调控人体气血运行,气随意走,协调身体各部位的气血运行状况,使气血畅通,发挥自我保健和修复能力。
2?郾2太极拳练习过程中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调节
大脑功能复杂,需要能量多,练习太极拳能够有效提高脑部血液供应,松柔圆顺的太极拳运动可以使气血运行活跃,脑部微循环通路开放,保证大脑血液供应,使大脑清醒敏锐。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兴奋状态,易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失常,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降低,失调状态的神经系统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身体不适。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意念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程度,太极拳松、静、自然的运动状态,有利于阴阳、虚实、进退的自如转化,对神经系统有显著的保健作用。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可有效地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使动作灵活、协调,使练习者心情舒畅、忘我怡神。太极拳运动中有意识地运用意念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转换,可提高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促使人体处于全面、协调的运转状态,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意定”,练拳时应该让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协调身体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将由神经系统(意定)执行,这样做对增强神经系统的灵敏性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呼吸功能锻炼; 手术前后; 肺袖状切除; 肺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7-0064-02
Effect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s on Pulmonary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leeve Lobectomy/MA Ruo-yun,CHU Xiu-mei,YANG Qing-bo,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17):64-65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s on pulmonary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leeve lobectomy.Method:40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ho underwent sleeve lobectomy in Qingdao Medical College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ll patients were given effective cough training,lip breathing and abdominal breathing training pre-and post-operation for 1-2 weeks.The recovery of lung function in al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exercise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After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the respiratory frequency of all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exercise,maximum ventilation,ventilation time,pulse oxygen saturation,oxygen saturation and FEV1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efore exercis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s; Pre-and post-operation; Sleeve lobectomy; Pulmonary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17.035
肺癌是医学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据全部恶性肿瘤的15%,并且近几年来患者人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治疗肺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对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其中上叶中心型和支气管癌的患者一般都进行全肺切除术,但这种手术会严重破坏患者的肺部功能[2]。近年来,人们的治疗观念和健康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肺部功能不完全的或体质虚弱的、高龄的患者,在进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时,为保全患者肺部功能可在彻底清除癌变组织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地保留健康的肺组织,这也能够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外科手术的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行肺袖式切除术后,容易出现肺炎和肺不张,这就使术后患者支气管端端吻合时经常成角,并且吻合口经常会出现水肿,导致分泌物的排出受阻。所以为了改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和及早恢复患者的肺部功能,护理人员往往会对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本文中笔者对行肺袖状切除术的患者采用手术前后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胸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男28例,女12例;患者年龄≥60岁;其中,左下肺9例,左上肺14例,右上肺11例,右中叶6例。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不了解自己所患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往往会对即将到来的手术产生恐慌心理,出现紧张、焦虑、休息不好甚至失眠,严重影响手术的耐受性[3]。呼吸功能锻炼的效能体现离不开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医护人员要和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激发患者的积极主动性,向患者详细介绍呼吸功能锻炼的有效作用,以及术后有可能出现的肺部并发症等注意事项。
1.2.2 呼吸功能锻炼
1.2.2.1 缩唇呼吸 患者闭上嘴后再用鼻吸气,再将嘴型变为吹口哨状呼气,让气体经由缩窄的口形缓慢呼出来,每次锻炼的时间一般要控制在15 min/次,吸与呼气的比例控制在1∶2~1∶3。
1.2.2.2 腹式呼吸 患者采取卧位,训练时胸廓要尽量保持静止不动,为使腹肌放松,两膝要取半屈,双手放于腹部和胸前,可在患者的上腹部放置一个沙袋来增强负压。患者在用鼻子慢慢吸气的同时,松弛膈肌,并且将腹部用力挺出,此时上腹部对抗沙袋的力量会将腹部慢慢隆起,放置腹部的手也会有向上抬感。与此相反,患者呼气时,收缩腹肌,放置腹部的手会有下落感觉。反复数次,每天锻炼30 min,要坚持锻炼1周左右,砂袋由2 kg增至5 kg。沙袋的作用体现如下:(1)能引导患者进行呼吸的部位和方向;(2)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1.2.2.3 有效咳嗽 患者在深吸气最后时刻口张开,然后持续咳嗽几次,将痰液送至喉部周围,再把痰液用力咳出来,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术后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爆破法也是一种比较有效咳痰的方法,患者采取坐位式半坐卧的位置,前倾上身,放松肩部后深深吸气后再借用腹力用力咳嗽,痰液就会容易被咳出。如果患者不能开展独立咳嗽,需要用刺激咳嗽法,护士一只手放在患者的胸骨柄上端气管处,另外一只手拍打其背部,放置胸骨柄上端的手同时进行左右滑动来刺激气管,患者就会产生咳嗽反射[4]。
护士在进行术前护理时,就要帮助患者掌握并且要回轮换使用上述3种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为了尽快的康复,术后的患者也要坚持进行这三种呼吸功能训练。
1.3 肺功能评价指标
入院后对患者检查血气分析、时间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指脉氧饱和度和第1秒时间肺活量;于手术前后共进行1~2周呼吸功能锻炼后再检查以上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经呼吸功能锻炼后,所有患者的呼吸频率明显低于锻炼前,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指脉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及第1秒时间肺活量均明显优于锻炼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患者在肺袖式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变化
患者手术后呼吸功能明显变弱,肺功能的活动受到限制,容易出现肺部并发症。这是由于在好多患者术前会出现长期呼吸功能低下或阻塞性肺炎等症状,这会影响气管黏膜发挥传送功能,同时呼吸道排出分泌物也会受到影响[1]。医生在进行支气管吻合时,支气管内会存有一定的血液;但是术后支气管内的血液和分泌物如果没有清理干净,特别是在吻合口远端的分泌物,非常容易形成角;患者术后2~3 d内吻合口会出现水肿等症状,以上这些原因都会阻碍肺内分泌物的排出。做过手术的患者由于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容易出现疲惫感。如果患者的切口有疼痛感觉,就会出现精神紧张,甚至恐惧感,这会直接影响呼吸肌的运动,呼吸会表现为快而浅,容易出现高碳酸血症、肺不张和缺氧等并发症[2]。因此,术后护理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证患者有畅通的呼吸通道,那就要做到术后及时有效的排痰和做好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3.2 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临床意义
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呼吸肌和呼吸功能锻炼能够较大程度上改善肺部功能,帮助患者康复。手术前的锻炼会使肺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从而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术后的锻炼也能大大增强呼吸肌肌力,提高患者自主排痰的能力,从而促进肺部扩张和优化肺部气血交换环境。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肺呼吸功能锻炼有以下优点:(1)降低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术后,患者因消耗过多的体力,容易疲劳。术后疼痛感比较强烈,不敢有效地进行呼吸和咳嗽,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受到影响,会造成咳痰不彻底,呼吸通道不畅通。所以患者通过腹式深呼吸功能训练,就能学会新的呼吸方法,减轻术后的疼痛感。缩唇式呼吸功能这种锻炼方法有利于患者形成呼吸末正压,减少肺泡内的残气量,从而有利于患者萎缩的肺组织功能在术后得到有效快速地恢复[5]。有效咳嗽功能训练也能够起保持呼吸道畅通的作用,避免肺部炎症和感染的出现。(2)提高手术耐受力。患者手术前的锻炼能够增强呼吸肌肌力,提高肺通气和换气的能力。术后的锻炼能够帮助患者自主掌握呼吸,避免出现因为伤口的疼痛而抑制甚至是减少呼吸活动。有效咳嗽训练能够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顺畅。缩唇式和腹式呼吸法都能增强肺泡气血交换功能,提高肺内血液循环量和肺泡通气量。这三种呼吸方法如果做到轮换使用,就能有效改善术前患者的肺吸气呼气功能,增强患者的手术耐受力,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早日康复。(3)提高生活质量。术后患者尽快开展呼吸锻炼,有利于改善壁层胸膜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增加患侧胸壁的活动度,增强吸收和引流,避免患者胸腔形成积液,并且能够有助于患者及早改善肺功能和下床运动,早日拔除胸腔引流管。患者在手术后尽快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肺复张和增加其肺部血液循环量,避免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加快康复的进程。
总之,患者在手术前后开展呼吸功能的锻炼,能够明显促进患者肺部功能的康复,增加肺活量,能有效避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出现,加快康复的进程,缩短治疗时间,从而大大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世江,韦成信,刘永春,等.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3):1494-1495.
[2]阎昱,陈景寒.气管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3.
[3]杨书让.食管癌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3,20(3):225.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Toll样受体3;Ⅰ型干扰素
[中图分类号] R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4-0004-02
Toll-like receptor 3 in th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study
YANG Baoshun DING Jiafe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enl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Wenling 317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interferon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linical therapy. The expression changes of Toll-like receptor (TLR3) mRNA and the role of TLR3 in human lung epithelial cells (A549 cells) infected with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Methods RSV infected A549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specific antibodies of TLR3 and collected at the selected timepoints after RSV infection (4 h, 8 h, 12 h, 16 h and 24 h). The expressions of TLR3, IFN-α, IFN-β and RSV F mRNA were evaluated by RT-PCR.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RSV infection could markedly up-regulate the mRNA expression of TLR3. Conclusion Above data indicate that RSV infection could induce an apparent increase of antiviral genes of IFN-α and IFN-β by activating TLR3 in human lung epithelial cells and the activated cells mediated Type I interferon is antiviral, which suggesting that TLR3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viralactivity of RSV-infected human lung epithelial cells.
[Key word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Toll-like receptor 3; Type I interferon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在引起儿童尤其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中占主导地位,大约80%的毛细支气管炎和50%的婴幼儿肺炎由RSV所致。RSV感染后患儿临床症状较重,可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1]。另外,RSV感染数月后易出现反复喘息症状,甚至发展成为婴幼儿哮喘。其发病机制可能与RSV感染造成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免疫功能紊乱、气道的神经调节失调有关[2]。目前对RSV感染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抗炎与抗病毒仍为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3]。RSV为副粘病毒科肺炎病毒属,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能特异性地识别双链RNA,启动信号转导通路诱发级联反应,RSV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可产生大量双链RNA[4]。病毒感染时诱导产生的抗炎细胞因子是干扰素(interferon,IFN),不但具有抗病毒作用,而且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A549细胞是肺腺癌上皮细胞,具有分泌细胞因子和参与免疫调节功能,与RSV融合产生,RSV蛋白(F蛋白),其抗原性稳定,因此,可通过检测F蛋白的含量,可反映出RSV的增殖状况[1-3]。本文通过RSV感染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从而探讨TLR3活化介导的IFN产生机制及其抗病毒作用,为临床关于小儿呼吸道RSV感染致病机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与病毒 Hep-2细胞,A549细胞(人肺腺癌上皮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A2)株均为我院中心实验室保存。
1.1.2 主要试剂 DEME培养基(Gibco公司,美国)新生牛血清(四季清公司,杭州),羊抗Toll样受体3抗体(Santa Cruz公司,美国),Trizol试剂(科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中国),逆转录试剂盒(Toyobo公司,日本),其他试剂均为Sigma产品(美国)。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病毒扩增与测定 RSV病毒接种Hep-2细胞,37 ℃、50 mL/L CO2培养箱吸附1 h,弃去病毒吸附液;加入20 mL/L DMEM培养基维持培养,置于33 ℃培养箱中培养,第3天取1瓶感染细胞,加入牛抗RSV一抗结合病毒,再加入FITC标记的羊抗牛血清孵育,用显微镜检测细胞内RSV。第5天收获病毒感染细胞,冻融,离心,取上清病毒液。按Reed-Muench法计算RSV病毒的半数感染量(TCID50)。
1.2.2 细胞实验分组 将5.0×105的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以2×105细胞/孔接种到6孔板,设复孔,50 mL/L CO2,37℃培养箱培养至80%汇合。实验分组:感染组(RSV感染组),TLR3抑制组(TLR3+RSV组),正常对照组。
1.2.3 TLR3、IFN-α、IFN-β,RSV F的mRNA表达 RT-PCR检测各组TLR3、IFN-α、IFN-β,RSV F的mRNA表达水平。各基因的PCR反应条件和循环次数见表1。内参选用β-actin,利用荧光染料进行实时相对荧光定量PCR检测,用2%琼脂糖凝胶检测PCR产物,经凝胶成像分析仪扫描,使用Labworks软件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包处理数据,数据以(x±s)表示,多个样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LR3 mRNA在各组中表达与时间的关系
RT-PCR测定结果(图1),RSV组TLR3 mRNA的表达上调并且有时间依赖性。与正常组对比,RSV组TLR3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感染4 h后TLR3 mRNA也升高,有统计学差异,8 h后有显著升高,24 h达到最高峰,是基础表达量5倍以上,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TLR3+RSV组TLR3 mRNA的表达虽然上调,但较RSV感染组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2.2 IFN-α mRNA在各组中表达与时间的关系
测定结果表明,正常组中IFN-α mRNA表达基线低,RSV感染组IFN-α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与正常组比较,RSV感染组IFN-α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IFN-α mRNA在感染4 h后开始升高,24 h后达到最高峰;与RSV感染组相比较,TLR3+RSV组,IFN-α mRNA的表达虽然上调,但相对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
2.3 IFN-β mRNA在各组中表达与时间的关系
A549正常细胞IFN-β mRNA表达基线很低,RSV组IFN-β mRNA的表达上调且有时间依赖性。与正常组对比,RSV感染组IFN-β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感染4 h后IFN-β mRNA开始升高,12 h后明显,24 h后达到最高峰,具有显著性差异;而TLR3+RSV组,IFN-β mRNA的表达虽然上调,但明显低于RSV感染组,感染12 h后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后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
3 讨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造成世界范围内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文献报道每年全球有6 400万人感染,有(300~500)万死亡,65%儿童在1岁内感染,2岁时感染率超过90%,每年约40%~50%住院治疗的喘息性支气管炎及25%肺炎患儿是RSV感染,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免疫缺陷病患儿合并RSV感染病情严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同时,RSV感染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5-8]。
Toll样受体是近年来发现在抗感染及免疫反应起到重要作用的受体蛋白,是细胞跨膜受体,属于白介素-1受体(IL-1R)超家族成员之一。能识别和启动不同病原体的相关模式分子(PAMPs),介导先天性免疫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来抵御病毒的感染[9]。IFNα/β属I型干扰素,是发挥早期抗病毒和免疫刺激活性的主要效应分子。RSV F蛋白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TLR3所识别病毒性PAMP,在抗病毒、阻止病毒复制及保护机体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4]。
本研究证实了RSV感染可显著上调A 549细胞TLR3和Ⅰ型干扰素的表达,而且其上调作用和RSV感染之间有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有文献研究表明,RSV感染宿主细胞不仅可以使TLR3的表达上调,而且其在被感染的细胞膜上的分布量也有所增加,从而提高了宿主细胞对后来的刺激因素(如病毒、细菌等感染)的反应敏感性。RSV感染细胞后,TLR3与病毒复制和转录过程中所形成的dsRNA相结合,上调TLR3的细胞表达,在细胞膜上的分布量增加,反过来进一步与dsRNA结合,形成正反馈性调节[10]。
本研究证实,TLR3抗体能阻断TLR3活化,从而使RSV F蛋白基因的上调,揭示出TLR3的活化可以抑制RSV在感染中的复制,而达到抗病毒作用。可以为临床上治疗RSV感染及研发抗RSV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Parker LC,Prince LR,Sabroe I. Translational mini review series on Toll like receptors:networks regulated by Toll like receptors mediat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J]. Clin Exp Immunol,2007,147:199-207.
[2] Hultcrantz M,Hhn MH,Wolf M,et al. Interferons induce an antiviral state in human pancreatic islet cells[J]. Virology,2007,367(1):92-101.
[3] Meylan E,Tschopp J. Toll-like receptors and RNA helicases:two parallel ways to trigger antiviral responses[J]. Mol Cell,2006,22(5):561-569.
[4] 刘菊,杨春,唐安芬,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株的培养及应用[J]. 微生物学杂志,2004,24(5):47-49.
[5] Spann KM,Tran KC,Chi B,et a1. Suppression of t he induction of alpha,beta,and lambda interferons by the NS1 and NS2 proteins of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human epit helial cells and macrophages[J]. J Viro1,2004,78(8):4363-4369.
[6] 宋卉,钱元恕,董红梅,等. 头孢地嗪对中性粒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8):485-488.
[7] Groskreutz DJ,Monick MM,Powers LS,et 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induces TLR 3 protein and protein kinase R,leading to increased double-stranded RNA responsiveness in airway epit helial cells[J]. J Immunol,2006,176(3):1733-1740.
[8] 解克芳,牛建昭,王继峰,等. 姜黄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J]. 医学研究生报,2008,4(4):339-342.
[9] Schulz O,Diebold SS,Chen M,et al. Toll-like receptor 3 promotes cross-priming to virus-infected cells[J]. Nature,2005,433(7028):887-892.
【摘要】目的: 探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气道炎症效应。探究方法:选择156例轻中度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症状控制后随机分三组,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ECP、 LTE4的浓度,并随访一年。结果: 156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ECP、LTE4水平在急性期、恢复期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顺尔宁干预组及激素干预组患儿干预结束后ECP、LTE4水平下降。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够减少LTE4的释放减少喘息发作,对毛细支气
【关键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白三烯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2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 o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after airway inflammation effect. Research methods: 156 cases of mild and moderate RSV patients with bronchiolitis as a research object, symptoms after controll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using the method of ELISA were detected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ECP, LTE4 concentrations, and followed up for one year. Results: 156 cases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olitis, RSV ECP LTE4 levels in the acute stage and recovery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were elevated. Singulair intervention group and hormone intervention group intervention after the end of ECP, LTE4 levels drop. Conclusion: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 may reduce LTE4 release decreased wheezing episode, for capillary gas
【Key words】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 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leukotriene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90%)的常见病因。[1]本研究通过对患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后的炎性因子ECP、LTE4的检测以及临床喘息发作情况,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对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哮喘倾向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寻找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住院的156例轻中度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所有入选对象均记录详细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 ①年龄3月-2岁。 ②首次喘息发作,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的发作性喘憋。③初次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痰液检测病毒快诊阳性。④均排除粟粒性肺结核、百日咳、心脏疾病、气管异物、气道外压迫等可表现为喘憋的疾病。⑤无合并内分泌、心、肝、肾等严重疾病。⑥入选前1个月内未使用过全身糖皮质激素。⑦一周内未使用抗组胺等抗过敏药物。
同时选择20例同期在儿童保健门诊做健康体检的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健康儿童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
1.2分组: 15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首诊时取静脉血测ECP, LTE4。所有患儿均应用常规治疗(β受体激动剂口服平喘,抗病毒治疗),症状控制(喘息基本消失)后随机分成三组: 顺尔宁干预组(49例)均应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口服(4mg qN×3月)。激素干预组(55例)均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氧喷(0.5mg Bid×3月)。空白对照组(52例),即症状控制后不予任何干预治疗。三组患儿年龄、体重、入院前病程、住院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可比性。
1.3标本收集:分别在急性期(住院当日),干预前(症状控制后即恢复期),干预结束后抽取各组患儿的外周空腹静脉血2m1。在室温20℃-25℃下凝血60分钟士10分钟,室温离心1000-1300转10分钟,将血清移至另一洁净试管中, -30℃冰箱保存,待用。由专人进行实验操作。
1.4标本检测: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白三烯E4(LTE4)的浓度。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说明操作。
1.5观察对象随防:每例病例建立资料卡,记录患儿湿疹史、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哮喘病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史。并发给个人档案卡号,方便每次复诊时查找病历。由专门培训过的护士负责患儿家属的电话随访工作,定期电话随访,每2周1次,对患儿家属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所有研究对象于我院儿科哮喘门诊随诊观察或电话联系1年,记录喘息再发的次数及治疗情况。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2.1 三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干预前ECP、LTE4检测结果比较(表1)。
表1 三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干预前ECP、LTE4检测结果对比(ug/L,x±s)
Three groups RSV capillary bronchitises trouble with before, LTE4 test results contrast ECP (x ± s)
三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干预前ECP、LTE4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三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干预结束后ECP、LTE4检测结果比较(表2)。
表2三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干预结束后ECP、LTE4检测结果对比(ug/L,x±s)
Three groups RSV capillary bronchitises trouble after intervention ECP, LTE4 test results contrast (x ± s)
注:顺尔宁干预组vs激素干预组:ECP t值为1.5765,p>0.05,LTE4 t值为8.8937,p
2.3 三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干预后临床表现比较。顺尔宁干预组37例患儿中三个月喘息再次发作4例,一年内喘息发作≥3次者2例;激素干预组26例患儿中三个月喘息再次发作9例,一年内喘息发作≥3次者6例;而空白对照组40例患儿中三个月喘息再次发作16例,一年内喘息发作≥3次者12例。
顺尔宁干预组三个月喘息再次发作率及一年内喘息发作≥3次率与激素干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5.2836,4.3014,p
3. 讨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内的儿童喘息的主要原因。RSV感染后可以出现反复喘息发作,是学龄儿童反复喘息和持续性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4],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患病率为22.1%-53.2%,提示RSV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关系密切。
本研究156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急性期、恢复期ECP、LTE4水平明显升高,白三烯处于高水平状态,在恢复期ECP, LTE4水平均有下降,与急性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ECP, LTE4作为急性炎性因子升高后不会马上下降,在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发挥其炎性作用,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在以后的生活中反复喘息或发展为哮喘的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由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气道急性炎症改变与哮喘患儿发作期的气道炎症改变类似,RSV毛细支气管炎后的糖皮质激素局部吸入被推荐为防治哮喘的第一线药物。白三烯是喘息患者气道炎症中的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2006年GINI方案中,强调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重要抗炎地位,并提出可以减少病毒诱发哮喘的发作结果提示,顺尔宁干预组及激素干预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干预结束后ECP, LTE4水平下降,与干预前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顺尔宁干预组及激素干预组干预结束后ECP水平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吸入性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对ECP具有明确的抑制效应,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程度,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顺尔宁干预组及激素干预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干预结束后LTE4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顺尔宁干预组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激素干预组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明显减少LTE4释放。
在1年随防中,顺尔宁干预组三个月喘息再次发作率及一年内喘息发作≥3次率明显减少,与激素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而激素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能和这一年龄段的患儿无法正确掌握吸入技术有关。
参考文献
[1]张修侠,赵守成.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0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8-48,81.
[2]王维,申昆玲,曾津津等.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42例临床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32-738.
[3]项红霞,赵德玉.孟鲁司特治疗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上海医药,2007,28 ( 9 ) :423-425.
[关键词]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危险评估量表;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筛查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2.0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一种睡眠呼吸紊乱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年龄是其危险因素之一。老年人OSAHS患病率高,合并症多,易发生夜间病情恶化甚至猝死,因此尽早的诊断和处理老年人OSAHS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OSAHS的诊断率并不高。国外有统计显示约90%的OSAHS患者未得到及时的诊断,老年人OSAHS的诊断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如果能在社区和基层医院通过一种简捷、价廉、精确度高的初筛方式筛查老年OSAHS患者,不仅能大大提高OSAHS患者的诊断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本研究通过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危险评估量表(OSASRAS)对疑似老年OSAHS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并与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该量表对老年OSAHS患者的初筛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就诊的72例疑似老年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年龄≥60岁;(2)有完整的自主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3)能识字,有阅读能力;(4)精神健康,能配合此项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或不稳定的疾病,如肝、肾及心脏功能衰竭;(2)存在其他的睡眠疾病;(3)PSG监测信号质量差,无法完成数据分析。
1.2研究方法 对72例疑似患者分别进行OSASRAS评分和PSG监测(澳大利亚Compumedics公司)。量表总得分≥57分被认为有OSAHS的风险。PSG确诊标准为临床上有典型的夜间睡眠时打鼾及呼吸不规律、白天过度嗜睡、经PSG监测提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0次/h。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量表评估结果与PSG监测数据行双变量相关分析,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同时用四格表形式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等判断其真实性等。检验水准为a=0.05。
2.结果
72例疑似OSAHS患者中男50例(占69.4%),女22例(占30.6%),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为(65.8±5.8)岁,平均体质指数(28.4±4.1)kg/m2。根据量表评估标准72例疑似患者中57例(占79.2%)被认为有OSAHS患病风险,15例(占20.8%)被认为患OSAHS风险很小。PSG结果显示OSAHS阳性64例(占88.9%),阴性8例(占11.1%)。以PSG监测结果为“金标准”,量表诊断OSAHS的敏感度为85.9%,特异度为75.0%,假阳性率为25.0%,假阴性率为14.1%,阳性似然比为3.44,阴性似然比为0.19,阳性预测值0.965,阴性预测值0.4,Youden指数为0.609,符合率为84.7%。量表评估结果与AHI呈正相关(r=0.614,P
3.讨论
OSAHS是临床上常见的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睡眠呼吸紊乱性疾病,由于夜间反复低氧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疲倦、全身多个系统损伤,如果不经诊断和治疗而任其发展易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诊断OSAHS的“金标准”是进行PSG监测,但该检查必须在专业的睡眠中心进行,需有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在场干预,费时、费力且检查费用昂贵,患者多因医疗条件或经济条件所限而无法进行PSG检查,因此PSG并不适合在基层医院中广泛推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OSAHS的筛查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临床上有通过疾病症状、Epworth嗜睡评估表(ESS)、柏林问卷、形体测量指标、便携式仪器等对OSAHS进行筛查。然而由于老年OSAHS的症状常被其生理性改变及并发的疾病所掩盖,因此通过症状和形体测量学指标来筛查老年人OSAHS的效果尚有待商榷。而当前在国内使用较多的筛查工具(如柏林问卷、改良版柏林问卷等)多源自国外,其中有些条目并不适合中国的现状(诸如“您是否经常在开车时昏昏欲睡”等,而国内老年人大部分都不自己开车),其筛查效果因此而受到限制。2008年刘雪琴等结合我国的国情,在改良版柏林问卷的基础上研制了OSASRAS,如果能够利用我国学者研制的筛查量表对老年OSAHS进行初筛,不仅避免了国情和文化上的差异,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和基层医院推广普及,降低医疗费用。为此本研究对疑似老年OSAHS患者进行PSG监测前进行OSAHS危险评估,比较两者结果,评价OSASRAS的初筛价值。
OSASRAS属于自评量表。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的调查,包括年龄、学历、职业、婚姻状况、身高、体质量、颈围、颈长8个方面;第二个部分为OSAHS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由4个维度25个条目组成:“生理维度”有5个条目;“生活习惯维度”有3个条目;“症状维度”有8个条目;“嗜睡维度”有9个条目。对于表中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受试者对最近出现的类似情况的回忆。类似于“您在嘈杂的环境有目的地等待半小时以上睡着过吗”这种不具体的提问会使有些患者无从回答,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明确的场景例如公交站等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