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3 20:22: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型工业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党的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完整表述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真正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首先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等概念及其内涵。
所谓“化”是指由一种特定的力量引起的持续的、内在的改变,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趋势,一种进程。在“化”的过程中,这种力量与被作用的事物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混合,而是通过渗透达到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使事物发生某种质变。信息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一种持续的社会改造和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起社会结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而工业化是相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机器大生产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不断增加工业经济比重,普及工业产品的应用,改变生产方式,改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过程。它是就整个社会形态而言的,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且包括社会、文化、观念、心理等等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标志。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是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信息化既不能超越工业化,更不能代替工业化,但是信息化可以带动工业化,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使其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信息化和工业化正在处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的一种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信息化模式;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变化,利用后发优势,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所谓新型工业化是就工业化的实现方式而言,是对工业化的质的描述和要求,它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六大明确表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不是工业经济比重的简单增加或工业内部结构的简单调整,也不是单纯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而是像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那样:“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贯穿于新型工业化的始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切方略都必须围绕“信息化”这个核心手段展开。离开信息化,无论怎样的高技术化,怎样的经济结构,都不可能成为新型工业化,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化才是新型工业化。及时而有力地抓住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我省面临经济和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必须强化各方面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和理解,统筹考虑经济与社会、国际与国内的各种因素,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落实到各项方略和实际工作中去。
二、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过程表现出极为强大的普适性、扩散性、渗透性、融合性和创新性。这些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能够持续地、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并不断深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新型工业化。因此,信息已经同能源、材料一样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并且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市场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要素。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途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明工业化的方向。新型工业化必须在信息化的框架内进行,以信息化为方向,不能脱离信息化的思路。二是促进工业产业的增长。信息技术的引入,带动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增加制造能力、丰富产品、适应个性化需要,扩大工业生产;另一方面直接带动整个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三是促进结构调整。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改造原有的工业格局和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使整个工业领域资源配置有效、结构合理。四是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通过信息化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运转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整个产业的活力。五是节约交易成本。通过电子商务,打破地域限制、缩短交易时间,减少交易成本。六是扩大市场需求。通过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创造需求、创造市场,带动工业化的更大发展。
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着力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主要应体现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技术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落后、市场效率低、竞争力差等突出问题上,并以此作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着力点。
1、以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突破口,加速制造业信息化
产业升级是个渐进的有序流动过程,传统产业正在从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向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这种产业的转入国。把握新的历史机遇,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走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新路,是建设新型工业化的需要。只要大力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以优化改造,就能够大大节约传统工业升级换代的时间和成本,后来居上,发展出先进的工业生产力。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对传统制造业最具有革命性作用是导致了制造系统智能化。现代智能化的企业并不全是高科技的软件企业,大量的智能企业是依靠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消减成本、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生产传统产品如奶制品、家具、金属制品,甚至水泥等的企业。
要采用各种措施,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一是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在生产、制造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对原有装备进行技术升级,以适应工业生产智能化、柔性化、高速、高效的要求。二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工业流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生产能力。三是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品的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价值链,延长传统产品生命周期。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手段,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作为管理的工具加入到了管理领域,导致了管理由科学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实现了管理学的又一次革命,使一些过去无法实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得以实现。现代的信息管理革命的内容主要可归纳为几方面:一是管理结构的扁平化。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信息传递、处理的电子化,导致了管理结构由金字塔结构向扁平结构转变。二是管理方式柔性化。大量规范化、日常管理被模块化的电子信息系统替代,能够很容易地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调整,以适应形势和管理的需要。三是管理过程民主化。信息化打破了信息的少数人垄断,使管理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尚处在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时期,进入到信息管理层次的企业还不是很多,这说明在我省用信息技术改进管理还有很大的空间。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扩大市场渠道,提高交易效率
现代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所创造新的商务模式。一是极大地降低了传统交易活动中的产品搜寻和价格谈判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二是信息网络与传统交通网络相结合形成的现代物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和整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交易活动中的物流成本和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物流的时间。中小企业与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通道难以建立,交易成本巨大,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电子商务是解决这类企业市场通道的最佳选择,也是成功之路。
4、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的信息化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从论和时间的视角,研究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实际,针对如何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新型工业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指导各项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但在许多地方的实践中看,在对什么是新型工业化、怎样才能走上新型工业化路子等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上还有差距。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分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如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问题提出建议。
一、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和认识
党的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完整表述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真正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首先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等概念及其内涵。
所谓“化”是指由一种特定的力量引起的持续的、内在的改变,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趋势,一种进程。在“化”的过程中,这种力量与被作用的事物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混合,而是通过渗透达到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使事物发生某种质变。信息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一种持续的社会改造和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起社会结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而工业化是相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机器大生产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不断增加工业经济比重,普及工业产品的应用,改变生产方式,改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过程。它是就整个社会形态而言的,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且包括社会、文化、观念、心理等等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标志。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是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信息化既不能超越工业化,更不能代替工业化,但是信息化可以带动工业化,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使其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信息化和工业化正在处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的一种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信息化模式;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变化, 利用后发优势,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所谓新型工业化是就工业化的实现方式而言,是对工业化的质的描述和要求,它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六大明确表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不是工业经济比重的简单增加或工业内部结构的简单调整,也不是单纯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而是像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那样:“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贯穿于新型工业化的始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切方略都必须围绕“信息化”这个核心手段展开。离开信息化,无论怎样的高技术化,怎样的经济结构,都不可能成为新型工业化,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化才是新型工业化。及时而有力地抓住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我省面临经济和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必须强化各方面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和理解,统筹考虑经济与社会、国际与国内的各种因素,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落实到各项方略和实际工作中去。
二、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十五”期间,内蒙古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增长速度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工业总量不断扩大,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7%,工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仍比较粗放,基本上还处于拼资源、拼消耗、拼投入的发展阶段,上游产品多,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离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实际上,新型工业化是在总结西方国家工业发展的模式和我国工业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既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工业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新型工业化实质上并不仅仅是工业自身的任务,还需要其它产业共同来完成。但工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角,工业化的任务完不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我区现代化进程中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注意把握好这样几点:一是发挥后发优势,采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我区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没必要再走发达国家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老路,完全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起点、高水准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以技术跨越推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是要以实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为目标。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而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了。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高能耗、高物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三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一方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要着眼于关注民生,扩大就业。既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还要大力发展配套服务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构筑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企业体系。四是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要深入研究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综合运用改革、开放和产业政策等手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和引进关键性企业,培育和发展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从工业发展来讲,发展产业集群是走向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五是加快机制和体制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继续深化改革,清除体制,制定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做好核心产品,强化企业自身素质,积极推进跨国经营。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范围宽领域配置资源,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集团,建设大基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巩固和提高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等特色优势产业的主导地位。能源工业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国家级能源基地。化学工业重点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盐碱化工,提高加工深度,在资源产地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若干大型化工基地。冶金建材工业重点发展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和玻璃,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农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乳、肉、绒、粮油加工等产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运输机械和特种工程机械,促进产品系列化、产业规模化。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稀土深加工和生物制药业。
开发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要切实加快开发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创新园区管理制度,在土地、信贷、项目审批、税费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吸引企业入区发展的良性机制,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引进科技含量和产业层次高的项目,以产业为纽带,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
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编制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各个环节,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自主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鼓励和支持原始创新,重点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推广、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着力建设一批有较强实力的自主创新基地,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大中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有明显提高。
9月25日至26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情况的报告。会议对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情况的满意度进行了票决,在33张表决票中表示满意的9张、表示基本满意的23张,表示不满意的1张。
会议对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大沿江开发、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为抓手强化组织推进,新型工业化理念逐步深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全市的新型工业化迈出可喜步伐。
会议同时指出,当前我市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尤其是有的把信息化仅仅看作是某个环节的事情,甚至把信息化视同一般的办公自动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水平有待提升;产业层次较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比较繁重,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不相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大;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度仍然偏低,尚未形成良好的错位发展格局;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科技人才总量不大,产学研合作度低,整体创新能力偏弱;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
对此,会议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组织引导,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要真正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上重要位置,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组织、调控和推动作用,切实理顺工作思路,量化阶段性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制定扎实举措,提升组织推进水平,形成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合力。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考核办法,制定有效的产业引导、创新激励等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各级干部要带头学习与新型工业化有关知识,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
2.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导,实行工业化和信息化互相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并进的道路。认真执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动向,强化产业政策的严肃性和时限性,严格市场准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继续坚持以大沿江开发为主战略,以园区建设为主平台,以招商引资和项目投入为主抓手,大力发展船舶制造及配套、汽车及配件、石油及精细化工等三大主导产业,鼓励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力电器等三大高新产业,改造提升特色机械、特钢冶炼、纺织服装、特色食品等四大传统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十大产业板块,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实施一批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生产型服务业重大项目,着力为制造业提供低成本、高技术支撑,特别是金融企业要切实改进对科技创新企业、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品种,提高贷款总量。要切实抓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升为制造业基地配套、支撑服务的能力。
3.加快产业集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坚持科学规划,增强规划引导力。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从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分工和集约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合理布局三次产业区域,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修编工业集中区规划,重点打造三大开放开发主体功能区,对现有的镇工业园区按照产业类型进行合理整合,着力打造专业性的工业园区,并相应建立市镇联动的开发机制和体制,使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引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做强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坚定不移地做好招商选资工作,大力推行产业招商、规划招商,继续围绕十大主导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重点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生态环保型、产业带动型、税负贡献型的优质龙头项目,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提升。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矢志不渝地做好存量优化工作,注重在现有产业中培育一批团队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产业带动力大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导机械制造、特色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同类同质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强强联手,合力打造旗舰型、基地型企业集团,以此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快产业集聚。
突破要素约束,优化发展条件。结合我市实际,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留足建设预留地;利用好有关部门审批重点建设项目农用地转用指标,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投资率和产出率,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户宅基地复垦,加快存量土地的清理工作,缓解增量用地不足的矛盾。引导金融单位把信贷投放的重点放在拉动全市增长的重点企业、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上。继续举办好银企合作、金融与项目的对接活动,大力度引进民营担保公司,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组织对外招工和技能培训,缓解企业用工难的矛盾。
4.推进科技进步,提升县域核心竞争力。
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通讯、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产业,选择部分机制健全,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推动企业引进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牵引辐射作用,带动我市的科学技术进步。
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做到两手抓:一手抓信息化建设。政府要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纳入重点扶持企业的技术改造计划之中,给予支持;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完善高速宽带接入的电信、计算机联网融合。一手抓信息技术应用。积极引导机械、纺织服装、特钢冶炼和特色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企业紧紧围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关键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嫁接改造,以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核心,改造生产过程的控制技术,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为重点,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方式,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通过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推动产业升级。
积极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要聚焦政策资源、环境资源和各种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抓好引进消化再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提升竞争能力。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要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工作,加快建立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人才支撑体系,打造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技术水准的技工型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人力资源优势的更好发挥。
5.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精心打造“绿色”制造。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食品、医药等行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改变原材料的投入等手段,实现副产品的利用和回收产品的再利用,优化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产品的绿色度。
就在两年前,兵团党委召开高规格的工业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任务措施。随后,兵团又制定了“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新型工业化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兵团上下加快工业发展的认识更加统一、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措施更加有力,新型工业化建设呈现重要转机。
1980年,兵团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曾高达31.8%,此后一路下降。2004年,统计数据显示:兵团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8%。重要的时间拐点出现在2005年,这一年,兵团工业发展暖风频吹,最强劲的动力来自兵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举措。年终,兵团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逆转上升,达到17.1%。此后一年,又升至18.2%。权威人士认为,“兵团工业止降回升的一个重要拐点已经出现”。
兵团新型工业化五大亮点
发展又好又快,结构优化升级。2006年,兵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37.7%,比2004年提高43.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0.3亿元,比2004年增长1.5倍。纺织行业扭亏为盈,化工、食品、建材、电力、煤炭等行业全面盈利。兵团工业发展的“又好又快”也体现在18%的增长预期目标连续两年超额完成。
与此同时,兵团三次产业结构也呈现出优化升级的势头。一产比重下降了1.4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升了1.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5.8%提高到18.2%,上升2.4个百分点,初步扭转了兵团建制恢复以来工业比重波浪形下滑的趋势。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重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轻工业,轻重工业比重由58:42调整为48:52;工业科技含量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4年的2.7%提高至2006年的7.2%。
两大基地成型,六大产业确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农业产业化“6221工程”推动纺织、制糖、番茄制品等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棉花产量增加到110.8万吨,棉纺规模增加到135万锭;甜菜产量增加到183.5万吨,糖产量由13.2万吨提高到16.4万吨;番茄酱产量止跌回升,恢复到了34.5万吨的水平。优势矿产资源转换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天业聚氯乙烯和大黄山鸿基焦化两大产业链项目成为兵团重化工项目的突破口。
两年来,兵团围绕六大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建设了73个重点工业项目,其中34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其他项目正在抓紧推进。2006年,六大产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55%,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超过2/3,在兵团工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确立。
园区建设递进,产业集中度提高。石河子开发区2006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8.2亿元,比2004年增长31%,区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5亿元。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以及奎屯天北新区、哈密大营房等工业园区正加紧建设。2006年,全兵团招商引资工业项目268个、引进兵团以外到位资金27.8亿元,其中工业园区工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4亿元,占2/3。各具特色的园区已成为兵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大企业大集团在工业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日益显现。2006年,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54%,比2004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达到30%。13家上市公司大部分已成为兵团工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中坚力量和直接融资的重要平台。
国企改革出新,企业活力增强。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86%,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关系,完善了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体制,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通过实施政策性破产、兼并、重组等措施,一批劣势企业退出了市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到64.8%。非公经济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推动兵团工业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
工业反哺农业,作用逐步显现。一些师通过发展工业积累了资金、增强了实力,开始逐步探索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农四师明确提出从今年起全部取消团场的上缴利润;农八师从今年起不再收取困难团场的上缴利润,其他团场的上缴利润总体下降12%,以后每年降低10%,团场在石河子市创办工业企业所缴纳的地方税收,以2005年为基数,超出部分全额返还团场;农十三师从去年起取消了6个团场的上缴利润,其他团场今年减免30%的上缴利润,到2008年全部免除。
兵团工业发展五大原则
当前,兵团工业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黄金时期”,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压力。完成今年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把握好以下五条重大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在紧密结合兵团实际、加快工业发展步伐的同时,切实处理好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兵团和人才强兵团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具有兵团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是必须坚持兵团党委确定的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要坚定不移地围绕“四个显著提高”的发展目标,按照“培育构建两大基地、发展壮大六大产业”的战略构想,遵循“搭建平台、招商引资,资源转换、形成特色,依托创新、搞活存量,三个并重、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一以贯之地把兵团党委确定的工业发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是必须坚持谋求重点突破的工作方法。要按照兵团党委关于工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找准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切实选好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具有市场前景的重点项目,确保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要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认识新事物,把握新形势,作出新判断,制定新措施。要敢于在思想上跳出惯性的束缚和惰性的桎梏,立足兵团实际,勇于探索创新,以开放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破解兵团工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不断将兵团的新型工业化建设引向深入。
五是必须坚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要倍加珍惜并不断巩固兵地融合发展的大好局面,积极争取多方面支持,优化兵团发展环境,不断在参与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共建工业发展平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兵团工业工作六项指南
新型工业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此次兵团党委工业工作会议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
一是实施大项目带动,尽快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在继续做大做强纺织、食品、建材、矿产、化工和农用节水器材等支柱行业的同时,围绕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抓紧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项目。天业聚氯乙烯和鸿基焦化两大产业链项目,是兵团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头戏”。这两个项目直接涉及4个师和13个配套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工业增加值50亿元。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要立足自身优势,适应市场变化,着力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集中解决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等突出问题,不断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抓好新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企业营销、企业管理等四个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推进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按照“扶优扶强、培植重点”的原则,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点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尽快提高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今年,兵团将启动40个重点改造项目,投产后将新增水泥生产能力140万吨、棉纺20万锭、机制糖4万吨、煤炭300万吨,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增加值10亿元。
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和非公经济发展力度。要抓住机遇,用好用足自治区税收返还政策,把发展特色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使园区真正成为兵团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要突出抓好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这些园区引领全兵团工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平台,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的新突破。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和社会团体领办园区,把“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结合起来,作为兵团今后工业园区建设的主攻方向。
四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兵团的要求,着力加强事关兵团工业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为兵团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要突出兵团工业发展对科技的实际需求,加强农业产业化六大主导产业和新型工业化六大支柱产业中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着力突破制约兵团工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要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主要途径,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作为主要内容,把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作为主要任务,大幅度提升兵团工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凝练一批对兵团工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整合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对若干重大关键科技问题进行攻关,力争实现重点突破。要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这是工业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是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骨干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和团场工业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管理、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鼓励支持这些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以产权为纽带进行兼并联合重组,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做大做强。同时,要切实加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上市再融资;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新的上市公司。要着力培育形成一大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使其成为拉动兵团工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支持资源禀赋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团场发展工业。
工业化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及其就业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及其就业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整个社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过程。按照国际惯例,工业化进程一般是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四个方面衡量。
1.1人均GDP
按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划分标准,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060-2120美元,中期为2120-4230美元,后期为4230-7940美元按。200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9075.16亿元,首次突破9000亿元大关,人均GDP为25424元。按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90:1换算,福建省人均GDP为3685美元,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
1.2产业结构
按照西蒙o库兹涅茨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工业化阶段对比,工业化初期一次产业比重高于20%;到工业化中期,一次产业比重降到20%以下,且二次产业比重高于三次产业比重;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一次产业比重降到10%,二次产业上升到最高水平后比重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而三次产业比重处于上升阶段。
2007年,福建省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5%,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8.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7%,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8%,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福建省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
1.3就业结构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是衡量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将由一次产业转向二次产业,再由二次产业转向三次产业。据配第-克拉克的劳动力产业分布表条件可以判定,福建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从1978年75.1:13.4:11.5转变为2007年32.7:35.1:32.23,这反映了福建省工业化阶段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1.4城乡结构
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80%以上。至2007年,福建省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48.7%。这说明福建省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与国际水平比较还处于较低水平。
2福建省实施名牌战略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1福建省实施名牌战略现状分析
据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07年底,福建省共有100个中国名牌产品、66个中国驰名商标,267个国家免检产品,1026个福建名牌产品,1148个福建著名商标,18家企业获得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有23个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福建省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及出口名牌的数量已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五位,并因此跻身名牌大省行列。
在我省历年获得的中国名牌产品中,产业集中度高的行业如纺织服装、旅游鞋、水暖器材、食品等都拥有“中国名牌”。产业集中度高并在全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主要有三类:旅游鞋产品占全国同类中国名牌产品的80%;纺织服装产品约占全国同类中国名牌产品的10%;水暖器材的总产量约占全国的35%,经销量占近60%。
2.2福建省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争创中国名牌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位次在全国也居前列,但与广东、浙江等长三角、珠三角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的名牌产品在数量、规模、市场占有率、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2.2.1名牌企业整体规模较小
我省获中国名牌产品数虽处于全国第五位,但与第四位的江苏省比相差1倍多,并有进一步拉大距离的趋势。而与第六位的上海没有拉开距离。同时,名牌企业的整体规模也较小。2007年,全省41个中国名牌产品,2006年总销售额为556亿元,每项平均年市场销售额为13.56亿元。2007年的中国世界名牌评选,我省企业没有一个自主品牌能够达到年市场销售额达100亿元、出口额达5000万美元的申报条件要求。
2.2.2劳动密集型的名牌产品居多
我省的中国名牌产品有三分之二以上为鞋服、伞、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容易受到市场、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2.2.3品牌运营能力不强
部分名牌企业还停留在争“名牌产品”称号上,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意识不够、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进行品牌运营和产品技术创新。
2.2.4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从目前我省名牌产品群体的情况看,全省东西两翼区域的差距拉大,泉州、厦门、福州、莆田成为我省中国名牌的主要集中地,4个设区市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占全省的88%,泉州市占到全省中国名牌产品总数的46%,其他地区则较为分散。
3实施名牌战略对福建省工业化进程的贡献度分析
3.1实施名牌战略对培育产业集群的作用
福建省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培育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企业,带动了产业聚集,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质量。
3.1.1引导培育了以福建重点产业集群为主力的名牌企业
厦华、福耀、龙工、七匹狼、安踏、达利园等一批著名品牌名扬全国,在名牌企业的带动下,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飞速发展,出现了诸如“纺织城”、“鞋都”、“水暖城”、“瓷都”等极具产业特点的区域品牌。
3.1.2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名牌产品带动效应的发挥,推进名牌企业增加投入、资产重组、专业化生产与协作,扩大企业规模,促进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拉动了福建经济发展。
3.2培育产业集群对促进福建工业化进程的作用
3.2.1有力推动各县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福建省在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后,以产业集群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全省工业化进程。截止2005年底,福建省已初步形成大小产业集群60个,其中产值超百亿的14个,比上年增加3个。同年,32个重点产业集群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46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2.6%,比上年增长19.7%;完成出货值126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48.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5个百分点。目前福建省已形成了石材、石雕,鞋业、服装,电子、汽车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且初具规模,已成为福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2.2提高专业化与协作水平
集群内的企业可以集中于该产业的某一个工序或某种中间产品的生产,从而达到规模经济效益,节约制造成本。以晋江为例,晋江有制鞋生产经营企业3000多家,年产鞋7亿多双,其中运动休闲鞋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20%以上。在晋江,皮革、炬胶、吹塑、EVA、电脑制绣、织标等各种与鞋有关的产业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3.2.3实现资源共享
企业集聚在一起,可以共享道路交通、电力设施、专业市场、信息、人才等资源,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集群企业竞争优势。
4以名牌战略推动福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对策思考
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推动力,全社会参与,打造“品牌福建”形象。
4.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首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一要切实增强名牌意识,二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三要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其次,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继续推进名牌战略的深入实施,做好名牌产品的创建工作;要加大对名牌企业的扶持和对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第三,坚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一要扩大名牌宣传,二要加大名牌保护力度,三要建立和完善名牌战略社会化服务体系。第四,实施品牌战略要重点突出。一是要突出具有经济“优势”的行业和产品,二是要突出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产品和企业,如陶瓷、工艺品、竹木制品等特色产品的企业。三是要突出优势品牌的提升。
4.2围绕发展产业集群,加大名牌培育力度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做好名牌发展战略规划和名牌培育工作。推动优势产业集聚,着力塑造石雕石制品、纺织服装鞋业、工艺美术品、休闲食品、建筑陶瓷、水暖器材、电机电器等具有福建特色的区域品牌,在这些优势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中培育一批中国名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4.3强化名牌产品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对获“名牌产品”称号企业的管理。首先,督促企业持续加强质量管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督促名牌企业持续苦练内功,强化质量管理;其次,加强质量跟踪。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结果,加强对名牌产品质量的跟踪管理,督促名牌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第三,实施年度回访制度。
4.4成立品牌竞争力研究机构,推进“品牌福建”建设
为推动福建企业品牌价值提升,帮助福建企业更好地建立自主品牌,我们建议成立“福建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可充分发挥福建省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立法执法机关、舆论机关、咨询机构等多方面的力量和作用,为品牌精英提供一个研究性的交流平台和引入合作机制,并针对福建市场进行专业、独立及客观的品牌价值研究和评估。
摘要:分析了福建省新型工业化进程,探讨了实施名牌战略对推进福建省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作用。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名牌产品的扶持力度;围绕发展产业集群,加大名牌培育力度;强化名牌产品管理。
关键词:名牌战略;产业集群;福建新型工业化
实施名牌战略,是加快产业集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进福建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做好福建省品牌工作,实施品牌战略,是凸显福建在全国区域生产力布局中的区位特点和优势,推动福建省经济发展与加快福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路径之一。
参考文献
贵阳市乌当区在谋划“十二五”规划时,乘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的东风,把“工业强区”上升为跨越发展战略,响亮提出打造“黔中新型工业化先行区”的奋斗目标。
年末岁首,来自乌当区工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乌当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硕果累累:2011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亿元,同比增长31.89%;实现工业增加值28.19亿元,同比增长34.7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47.0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工业比重增大不仅成为乌当区鲜明的产业特征,实现了工业经济“扩容、提速、增效”目标,乌当区在向新型工业化先行区目标奋进中迈出坚实步伐。
龙年伊始,国务院出台2号文件,不仅为贵州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是乌当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行区建设的引动力。乌当正抢抓国家政策给予的机遇,用大思路、大手笔描绘工业强区新画卷。
精心谋划优势产业基地
以生物制药、绿色食品为主导,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为支柱,着眼长远,规划先行,立足项目支持,打造优势产业基地。
贵阳食品公司厂房主体工程拔地而起。
如乌当区区委书记李志鹏所言:“坚持发展主基调,对照国发2号文件要求,结合区情,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抢抓机遇,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支持,精心谋划,依托项目建设,在着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产业基地上取得新成效”。
乌当区利用被列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及申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的机遇,紧紧围绕打造黔中新型工业化先行区的发展定位,按照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专业化协作配套为支撑、产业基地建设为先导、集群发展为目标”的思路,确立了“一区三园一基地一走廊”产业园区建设布局。
国家高新区新天园区是引领乌当区工业经济腾飞的引擎,培育起新兴优势产业的孵化器,现已建成振华科技、振华新云、力源液压、南方汇通等11个具有一定规模、产品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去年9家入驻企业一起开工的乌当特色食品工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其中高新惠诚、贵阳吉品食品有限公司标准厂房主体工程已竣工,即将投产。总投资22亿元、引进香港阳晨集团开发建设集科研、生产、孵化、物流、商务、金融、会展和信息为一体的西南工业总部基地,一期工程年内即可建成。以发展现代医药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高端液压基础件、新型环保材料等产业的洛湾、云锦新型工业园,以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科技产业,拟打造成贵阳包装产业城的宋家坝科技产业园,以围绕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吸引人才引进和中小企业投资兴业的水田中小企业创业园,以承接高新技术产业拓展的羊新工业走廊等,正紧锣密鼓规划,将成为投资的重点领域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行区建设的主战场。
今年以来,一批新开工的重大项目工地上施工场面如火如荼。
着力构建“主业突出、支柱强大、新老交融、集聚发展”的特色优势工业体系。乌当区采用“雁阵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生物制药、绿色食品为主导产业,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为支柱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引领乌当经济发展的“领头雁”,重点支持,核心培育,以形成优势产业基地。
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引领产业升级。乌当区把引进优质项目、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打造优势产业基地的“驱动引擎”来抓。为使项目尽快落地,转化成更强的发展拉动力,区委、区政府吹响抓项目落地的“集结号”,千方百计为项目加快建设排忧解难。
去年,全区安排的工业建设项目达137个,新开工133个,当年建成投产67个。工业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429%,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今年谋划安排工业项目19个,新增投资31.69亿元,建成后可新增产值17.47亿元,新增利税2.56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4个,涉及投资7.39亿元。
推动发展主导产业集群
5大特色产业工业总产值91.7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3%。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乌当区工信局局长莫军说。区委、区政府充分挖掘特色资源,以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环保型为目标,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加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促使特色产业尽快形成规模。
现代制药业是乌当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去年实现总产值33.66亿元,同比增长43.55%。图为贵州健兴药业技改后,新引进的合剂自动生产线已建成投产。
以园区建设为特色产业规模扩张、产值倍增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平台,培育出以振华集团所属企业和华城楼宇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力源液压、万江机电、贵航能发、新天光电等为代表的光机电一体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时代沃顿、航天电源、森瑞管材、千叶塑胶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贵州健兴、新天、天安、远程等为代表的现代制药产业,以贵州五福坊、龙善香、老干爹、贵州龙等为代表的特色食品产业等5大特色优势产业,其中年销售额超30亿元的1个,超20亿元和10亿元的各2个。
随着产业集聚度的提升,5大特色优势产业成为乌当区经济跨越发展的增长极。去年,5大强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79亿元,较上年增长32.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93%,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90%,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个百分点。
现代制药是新天园区主要特色产业支柱,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投入配套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要素得以集聚,带动了上游和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链。
贵州天安药业是乌当区制药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之一,由该企业投资5000多万元、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的贵州康心药业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建设成后,云集了哈药集团、石药集团、陕西步长制药、山东东阿阿胶、天津力生、深圳三九医药、广州白云山制药、昆明制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海南快克药业、地奥集团、太极集团、京都念慈庵等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及省内制药企业2000多家上游供货商陆续进驻,并拥有省内外6000多家下游客户,逐步形成集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和快速消费品等为主的庞大专业集群市场,经营品种达6000多个,一跃成为贵州省目前规模最大、品种最齐、价格最优的现代医药物流基地。
该医药物流中心自去年10月建成投运以来,销售额已突破9亿元,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
转型升级高新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不转型不升级,企业没有出路,产品没有竞争力。
乌当区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把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行区建设的着力点,坚持一手抓低端产业的退出,加大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力度,一手抓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优势。
贵州天安药业是乌当区制药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之一,由该企业投资5000多万元、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的贵州康心药业物流中心,一期工程自去年10月建成投运以来,销售额已突破9亿元,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图为贵州天安药业新引进的自动化生产线。
为从源头上推进转型升级,实现工业业态“由黑变绿、由重变轻、由粗变精”的转变,区委、区政府“壮士断腕”,果断关停了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华黔冶炼厂、贵州龙汇纸业、新天和定扒纸厂、贵州磷酸盐厂、贵州金龙水泥厂等6家企业,淘汰了12条落后产能生产线。
同时,围绕“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精产品、做响品牌”,走科学发展转型之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业,为103家中小企业申报国家及省、市技改项目98个,科技创新和技改资金达3031万元。科技部门从“科技三项费”中拨专项资金925万元,扶持企业科技创新项目42个。振华集团云科电子、红云器材、贵州健兴药业、天安药业、新天药业及贵州森瑞管材等14家企业,投入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资金近4亿元。落后产能的淘汰,使企业增强了创新能力,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
具备厚实工业基础的乌当区,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为发展重点,通过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形成了新兴产业支柱和高新技术产业群。
截至目前,乌当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发展到27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3.7%,年工业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近30家。其中上市公司7家,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41.18%,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聚集度最高的产业区。
县委、政府决定今天召开这次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业经济工作,深化认识,明确目标,合力攻坚,努力实现工业倍增和“十二五”发展构想,推进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一下,县委田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围绕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对全县工业发展现状的再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决心
我县的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十五”以来,县委、政府把加快工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工业兴县、工业富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年,虽然受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遭受重大挫折,但通过强化监测分析、落实政策扶持等措施,工业经济实现了止跌回升。纵观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四大特点、具有四大优势、面临五大问题。
四大特点:
一是工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66亿元、增加值3.99亿元,分别比*年增加3.54倍和7.95倍,增加值拉动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9.79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6.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95亿元,比*年增加3.9倍;实现增加值2.67亿元,比*年增加4.93倍;实现销售收入3.44亿元,比*年增加3.6倍;实现利税3186万元,比*年增加4.92倍。
二是非公经济发展迅猛,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实施“放水养鱼”战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非公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年,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2097人,实现增加值7.4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15%;非公企业上缴税金8791万元,同比增长33.3%。
三是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支撑作用逐步凸显。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强化扶持引导,全县基本形成了矿冶、水电、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四大工业支柱产业。20*年,全县10户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属于这四类产业,其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7.5%,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6.92%,已经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四是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城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的加快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开放活县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吸引力显著增强。20*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协议7个,协议引资3.85亿元。
四大优势:
一是区位条件独特。*位于*结合部,具有地处*经济圈腹心、连接昆明滇中经济圈、参与*经济带分工与合作的良好区位优势。随着*公路的建成通车,出川*大通道上的结点作用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二是自然资源丰富。我县具有丰富的水能、矿产、生物、热区资源。*、*、*、*、*等干、支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1.97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9.6万千瓦;辖区内已发现矿种35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8种,铅、锌、铜、硅石、稀土、石膏、石灰石等矿种品位高、储量大;以大药山地区中药材为主的生物资源品种繁多,开发潜力足;蚕丝、反季蔬菜、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三是劳务资源富裕。我县是人口大县,20*年末有农村富裕劳动力13万余人,占总人口的24%。外出务工人员11.21万人,只要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务工技能,就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四是拥有两张“名片”。随着药山自然保护区的升格和白鹤滩巨型水电站的即将开工,*的知名度将大大提高。特别是白鹤滩电站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吸引更多更强的商家入巧投资。
五大问题:
一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20*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45.33:26.35:28.32,二产比重比一产低18.98个百分点,而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9.79%。是典型的“一、三、二”型结构模式,而全市的是“二、三、一”型(2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4.5:42.9:32.6),这说明我县工业基础还相当薄弱,属典型的工业小县。
二是工业发展速度放缓,工业经济总量偏低。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为177.8万元,增长12.2%,而*仅增长8.8%,增速排在全市第9位,差全市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在全市是倒数第4位,仅比大关、永善和绥江高。
三是工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全县工业结构“一少、两多、三小、四低”的现象突出。“一少”:即骨干企业少。目前,全县703户工业企业(个体工业企业670户)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10户,仅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4%,产值超亿元的只有1户。“两多”:即企业分散经营多、小企业多。“三小”:即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小、市场容量小。“四低”:即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低、工业化程度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对财政贡献率低。同时,我县的工业品主要以矿产品为主,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四是外部环境形势严竣,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逐步加深,对我县的影响日益显现,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将更加严峻,而且在较短时期内可能难以发生根本性好转,工业品市场持续低迷,铅锌等重点工业品价格仍在低位徘徊,部分企业减停产状况还将持续;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影响,部分重点项目的投资者信心不足、处于等待观望状态,影响了项目的开工和投产时间,使得工业增长后劲不足。
五是认识有待提高,投资环境亟待改善。目前,还有少数乡镇和部门的干部,在思想上还没有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上来,在行动上还没有参与到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中去: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优势认识不足,缺乏勇于拼搏的意识;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形势判断不准,缺乏大胆实践的信心;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迟迟找不到切入点;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环境建设重视不够,破坏工业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工业化是经济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面对我县发展工业的优势和不足,全县上下务必牢固树立“工业强县、工业兴县、工业富县”的战略理念不动摇,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迅速行动、抢抓机遇,凝聚力量、合力攻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新跨越。
二、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优化环境,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强化科技,扩大招商,推动民营,壮大四大产业(矿冶、水电、建材、农产品加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我县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固本、强基、提质、增效”。今年的发展目标是: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力争达到2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9%。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要努力实现四大目标。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提高。工业总产值突破48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
二是工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矿冶、水电、建材、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2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白鹤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5户。
三是工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年下降20%以上;重要矿产资源开采水平、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全市同期平均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经济发展的依托是产业,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集群。要抓好白鹤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一是抓好规划建设。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于今年内完成白鹤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分期建设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划,把园区建设的重点放在扩容、提质上,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真正使园区建设上规模、上档次。要充分考虑园区发展的需求,使园区基础设施与提高集约化水平相适应,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协调,与入园落户项目相配套。二是科学引导企业入驻园区。要大力优化工业园区建设软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入驻园区。要降低门槛吸引投资,鼓励新项目、新企业向园区集中,壮大园区实力。三是抓管理和服务。要立足长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模式设置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加强企业服务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同时要善于运用经济手段来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强化政策和服务措施的落实,积极打造“政策洼地”,精心构建“服务高地”。四是增强园区效应。要谋划好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培育,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专业化分工为重点,引导同类产品企业的聚集,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群,凸显工业园区工业产业孵化区、招商引资示范区、体制创新试验区和经济发展带动区的作用,努力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明显的特色工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抓项目带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项目是工业发展的载体。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工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一是抓项目储备。要把项目储备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特色项目储备库。县发改局、经贸局要根据我县的优势资源和发展实情,结合中央扩大内需政策以及省、市为落实这一政策采取的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规划一批发展前景好、能够延伸产业链、对县域经济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可研力度,强化包装推介,为工业发展奠定坚实的项目基础。二是抓项目落地。项目签约后,县经贸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跟踪督促,督促投资方抓紧办理完善相关手续,尽快开工建设,防止签而不建,圈占资源的现象,切实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三是抓建设进度。要加大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制度的落实,亲自深入企业帮助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为推动全县工业发展做好表率作用。全县各级各部门也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上门服务,关心、过问项目建设,为项目建设创造宽松的环境。今年,要重点督促昊龙集团白鹤滩建材有限公司加快100万吨水泥厂建设步伐,力争在明年建成投产。加强与大唐国际集团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在今年内完成风力电站的核准工作。支持、督促文家河四级电站、河玉电站、硫磺洞电站、*电站尽快开工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强力拉动作用,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工业经济总量。
(三)抓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抓实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是弥补县内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足,开发县内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是要实现两个转变,创造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要转变招商理念。要牢固树立“招商第一、项目立县”的理念,紧紧抓住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大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产业现状,对照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断点,寻找产业衔接,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加大工业项目招商、选商力度,更加注重招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二要转变招商方式。要通过以商招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会展招商等多种方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要把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东部沿海地区企业造成的巨大影响转化为促进我县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主动与东部沿海地区企业衔接,使其向我县进行资产转移。二是要突出招商重点,实现招商引资新跨越。要把招商重点放在招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上来,把引进高技术与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引进资本的同时,更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打造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建立完善机制,为对外开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对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加大对全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跟踪和协调,定期不定期地召开招商引资形势分析会,确定阶段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建立配套联动机制,实行主要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责任领导和具体的责任人员,在全县上下形成齐心协力抓招商、强化合力促开放的良好格局。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实行重奖重罚,对招到大项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作风拖拉、推诿扯皮的,坚决予以问责。同时把招商引资成果作为年终考核各级各部门党政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并纳入争先创优考核。
(四)抓支柱产业,促进工业全面协调发展。
立足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矿冶、水电、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工业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四大产业集群。一是加快发展矿冶业。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和勘查力度,摸清家底,为实施全面开发奠定基础。以铅锌开发为先导,带动铜、硅石、稀土、电石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建设茂租、东坪、老店、小河、新店为重点的铅锌采选基地;建设马树、老店为重点的铜选基地;建设药山电石生产基地。加大矿业企业技改扩建步伐,促进传统生产工艺的升级换代,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二是做大做强水电产业。以白鹤滩电站和天花板、陡滩口、黄桷树电站开发建设为契机,加大全县水能资源的调查、普查力度,加快中小水电项目的立项报批,确保早日进入项目建设阶段;加强指导和服务,督促已签约电站尽快开工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实现电源电网建设协调发展。三是扶持培育农特产品加工业。以白鹤滩镇为中心,以茧丝加工为先导,辐射带动蔗糖、萝卜、中药材、蔬菜、林果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白鹤滩食品有限公司、*丝绸公司、大药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齐昌畜禽屠宰有限公司为重点,加强协调管理,巩固发展好制糖、缫丝、马铃薯深加工、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充分依托热区资源,扶持发展与反季蔬菜相关的生产、加工、储运、营销企业,坚持不懈地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实现规模效应。四是改造提升建筑建材业。以白鹤滩电站建设为契机,加快100万吨水泥生产线技改扩建步伐,力争在明年建成投产,带动砂石、新型墙材、花岗石材的开发;建设白鹤滩水泥建材基地、药山花岗石材基地、蒙姑新型墙材开发基地。
(五)抓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要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县经贸局、环保局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严格“一票否决制”。要盯紧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减排,督促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导企业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依法关闭长期整改仍不达标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着力抓好各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逐步实现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各乡镇、各部门和企业要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六)抓资源整合,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本地深加工和规模化发展,是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要从治乱、治散、治本入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矿产资源规划为基础,以有偿使用为重点,以矿权管理为主线,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统一实施、市场运作、公平公正”的原则,将优势资源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鼓励企业有序地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优化矿产资源配置,扶优扶强矿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企业协调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新格局。要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进一步完善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法,实行资源有序、有限、有偿开发,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
三、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搞活了也还会死,重组了还会破,引了资也难见效,招了商也会跑。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把发展工业经济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工作方式要从侧重于行政审批转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加强监管;工作方法要从侧重于事前审查转向信息引导和事后监督;工作重点要从抓具体事务转向想大事、抓大事,当好参谋助手上来,切实为工业发展服好务。
(一)在统一认识上下工夫,高度重视工业。
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把工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精力重点投放、工作力量重点摆布、人力物力重点倾斜,把抓工业的侧重点放在抓环境营造、抓工业项目、抓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优质服务上来。要强化工业强县意识,毫不动摇地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要强化忧患意识,客观地认识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全国、全省、全市竞相发展的严峻态势,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迎接挑战,迎头赶上;要强化责任意识,充分看到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
(二)在转变观念上下工夫,努力创新服务。
政府仅能营造环境,提供平台,要实现本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来支撑,走企业带动、项目促动的路子。为此,必须牢固树立“面向基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意识,善待企业,抓好项目,为企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搞好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要营造项目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大、带得动的良好环境,积极促进项目建设。
(三)在营造氛围上下工夫,多方共同参与。
工业是经济的主体,财富的源泉,抓工业就是抓经济发展。要广泛宣传工业在“富民强县”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宣传县委、政府在支持工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宣传各地抓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充分调动全县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全县工业发展中来,集聚各方力量共同加快工业发展,真正形成全县上下思工业、议工业、抓工业的浓厚氛围。
(四)在协调配合上下工夫,形成强大合力。
上项目、办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财政实力弱,资金、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上任何项目都很不容易,各级各部门都要关心工业、支持工业,特别是对投资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不要讲不能办、不好办,而是要讲怎么办、马上办、尽力办,为投资者提供超前、高效、优质的服务,把服务工作贯穿到工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对重点企业和项目,既要善于遵循程序,更要善于灵活变通,不能因框框条条束缚了手脚,要勇于突破。部门与部门之间,遇事多商量、多通气、多协调,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引导工业、服务工业、支持工业上形成一个拳、拧成一股绳,以实际行动落实好县委、政府关于工业发展的各项安排部署。
一、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1、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和预算管理。
2、在本市区域内注册、生产的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及隶属关系,均属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二、鼓励投资工业项目
3、建立《**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凡符**我市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导向目录、属国家支持、省“861”计划、市“1346”行动计划和市重点的工业项目,均可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
4、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均可申请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每个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最多可达200万元。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给予全额补助;投资额在3000万元-1亿元(含3000万元)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70%给予补助;投资额在1000-3000万元(含1000万元)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50%给予补助。
项目前期费用是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价报告费用。
5、凡注册地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2007年1月1日以后新开工的、总投资在1000万元至1亿元的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根据投资进度,按季度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补助。
项目建设期内,按申报期新增的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一次性补助。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的范围为项目土地使用权、厂房、设备、辅助设施。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建设期内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其中投资总额在1000-3000万元(含1000万元)的项目,补助时间最长不超过1年;3000-5000万元(含3000万元)的项目,补助时间最长不超过1年6个月;5000万元-1亿元(含5000万元)的项目,补助时间最长不超过2年。补助时间起始日为:需要新征土地的项目,自取得土地使用权之日起计算;无需新征土地的项目,自项目开工之日起计算。政策兑现时间均在项目开工后。
**年1月1日前,已享受固定资产贷款贴息的项目,继续按照《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政[**]1号)享受利用自有资金购买设备补助、固定资产贷款贴息至期满;获得国家或省无偿补助的工业项目,按国家或省实际到位资金的30%给予配套或奖励的政策执行至2006年12月31日止。
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及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按照市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6、**年1月1日以后新开工的,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或经济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建工业项目,以及跨国、跨省、跨市工业企业将总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入驻我市的项目,可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支持。
在2年内完成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给予法定代表人重奖。
7、支持中小企业振兴发展。对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总投资低于1000万元的项目,市政府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实行总额控制、以奖代补政策,在项目竣工投产后审核兑现。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订。
8、鼓励企业综**利用资源,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企业购置循环经济综**利用专用设备、专有技术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按当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
9、境外投资者投资总额在600万美元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所得税除享受国家减免优惠政策外,在减半征税期间,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
市外境内投资者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5年内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
实行“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境内外企业、项目,不再重复享受上述扶持政策。
三、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
10、设立大企业上台阶奖。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增幅超过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长水平,且当年盈利的工业企业,其销售收入绝对值较上年每增长1亿元,奖励管理团队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年实现利税5000万元以上,且当年盈利的工业企业,其利税绝对值较上年每增长1000万元,奖励管理团队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同时符**上述两项条件的,按其中最高金额进行奖励。
11、鼓励工业企业从市外引进或在本地培育新办配套企业。配套企业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每年新增的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70%奖励给主导企业,30%奖励给配套企业。
12、新办或从外地整体搬迁来肥的中小工业企业,竣工投产后,在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时,按其当年实际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市级留成部分的1%一次性奖励给企业法定代表人,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20万元。
13、新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5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获得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1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14、新获得全国质量奖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I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三**一标准认证,且“三**一”体系有效运行1年以上的,奖励管理团队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15、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并获得认可和实施的企业,每项分别给予法定代表人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16、列为国家级新产品的,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列为省级新产品的,奖励管理团队1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17、获得“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工业企业,给予法定代表人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得“安徽省出口名牌商品”的工业企业,给予法定代表人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四、鼓励工业企业推进技术创新
18、鼓励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上述奖励资金专项用于企业技术研发。
19、对建立的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给予总投资的20%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后,每年度为本市中小工业企业培训各类技术人才发生的费用,按费用支出的50%给予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
20、工业企业购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本市实现产业化的,按照企业科技成果实际购买费用的30-50%给予专项补助。购买科技成果在本地实现产业化的工业企业,从项目获利年度起3年内,每年因科技成果转化而产生的新增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用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
21、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的,从认定之日起,该产品3年内上交的新增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按50%的比例奖励给企业,用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
22、鼓励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新列入国家级、省级企业信息化试点的工业企业,按信息化项目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最高奖励额不超过50万元。
五、加快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
23、城区产业园区土地出让收益返还。对各城区产业园区范围内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收益扣除国家和省规定的相关费用后,由市财政通过区财政返还各产业园区,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24、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县、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贴息资金实行“总额控制,按季结算,先报先贴”。
25、新引进市外企业税收返还。对城区产业园区内新引进的市外投资的工业企业,当年实际缴纳的税收中市级分成部分,全额返还各产业园区。外来投资者与本市范围内企业在城区产业园区内共同投资新设立的工业企业,其税收市本级分成部分按外来投资者投资占企业注册资金的比例返还各产业园区。
26、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补助。为鼓励开发区、产业园区集约利用土地,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区、产业园区多层标准化厂房的以奖代补。按各区当年实际建成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资金的30%补助给产权单位。
27、鼓励开发区、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各开发区、产业园区引进的工业项目不符**本区产业集聚发展要求的,可按我市工业布局的要求推荐到其他开发区、产业园区落户。该项目的招商引资指标由引荐县、区和落户县、区按7:3的比例分享;由此而实现的税收,5年内,由引荐县、区和落户县、区按3:7的比例分享。
六、其它
28、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兑现的资金,由市与企业注册地所在县、区共同承担,其中市财政承担50%,县、区财政承担50%。各区范围内的企业,由市级统一兑现,资金由市财政与区财政结算。3县范围内企业,由市与县分别兑现。
奖励政策涉及地方税收留成部分,市与县、区按现行分税制比例承担,由同级财政负责落实。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新乡 453002)
摘要: 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孕育科技创新。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进行科技创新。新乡市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就要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本文对新乡市科技创新和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指出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科技创新战略选择。
关键词 : 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029-03
作者简介:张式恩(1979-),男,河南新乡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
1 理论基础及问题的提出
1.1 理论基础
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进程。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最重要的起动因素。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技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技术水平体现在新的设备、新的材料,同时技术要素是内生变量,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使边际生产率递增。他们认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取决于科技创新的力度。
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速度快,工业化程度就高。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落后地区要赶超发达地区,就像发展中国家要赶超发达国家一样,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孕育科技创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追求的是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其基本目标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用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在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态后,人们重新审视已走过的历程,认识到需合理利用资源,建立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出现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模式,而这些新技术和新模式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1.2 问题的提出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和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注重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所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关键的就是科技创新。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推动经济发展、降低能耗、改善环境和缓解就业压力。
目前,持续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河南省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仍是带动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新型工业化,是对“如何发展”和“为谁发展”问题在工业化模式选择方面的全面回答。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实施中原城市群规划、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必须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新乡市是中原城市群“十字”核心区重要城市之一,是一个矿产资源比较贫乏的、典型的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这就决定了在以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背景下,作为非资源型城市的新乡,必须破解来自资源等方面的制约,走一条属于自己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必须进行科技创新。
2 新乡市科技创新和新型工业化的现状分析
2.1 新乡市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新乡市紧紧围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通过大力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全面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知识产权经济,有效地促进了自主创新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累累。
新乡市设立了5000万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基金,成功创建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正在积极推进电池研究院建设,成立了新乡医学院干细胞与生物治疗技术研究中心。
2009年,世界首支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新乡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诞生。
2011年,金龙集团获省长质量奖,新乡市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同时,新乡市也被定名为“新乡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12年,新乡市R&D项目课题4502项,在河南省居于第二位,专利申请书1025年,已是连续8年突破千件。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全省共2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数量居全省首位。
新乡市大力建设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体系、科学决策咨询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并开设了科技计划重大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资金、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始终确保科技创新资金供给充足。
2.2 新乡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实现工业化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主要路径。新乡市要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是首要任务。自2011年,新乡市就坚持把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通过发展工业来优化产业结构,扎实推进工业跨越工程行动计划,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提供了强大支撑。
新乡市不断加快培育发展电池及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目前,新乡已经形成了一条从电池材料到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制造、电池回收的循环产业链。新乡投资2亿多元组建了电池研究院,2007年获批组建国家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1年被认定为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突破国外专利技术封锁的新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已完成小试。
2013年5月,新乡市获得了中国第一个“中国电池工业之都”的称号。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实施项目28个,总投资51亿元。现代煤化工产业已初步形成了相关产业链,正在加快发展氨纶及下游纺织产品、膜材料等相关产品产业链。
3 新乡市科技创新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实证分析
3.1 指标选取
①科技创新的指标。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研发经费的投入只有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2%的企业只能够勉强生存,而1%则很难生存。所以,本文选取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来代表科技创新变量指标。
②新型工业化的指标。
根据党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本文选取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耗、信息化程度、人力资源利用、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等六个方面,选取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人均邮电业务量、R&D活动人员占就业人数的比重、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和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来表示新型工业化道路变量的评价指标。其中,三个能源消耗指标,指标数值越小,说明能耗越低,其余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指标越大,评价值越高。(表1、2)
3.2 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查阅2007~2014年《河南统计年鉴》收集到相关的原始数据,部分数据是原始数据计算得来,2009年R&D经费数据缺失,该表中使用的是2008年与2010年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从R&D经费支出的角度分析,2006年~2013年新乡市R&D经费支出逐年提升,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在2009年超过了1%,2014年有望超过2%。于此同时,新乡市为提升综合竞争力,很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也连年成倍增长。
从人均 GDP 来看,人均收入是从产出的角度来理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率水平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产出水平,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新乡市的人均GDP连年提升,2010年基本上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2013年已突破3万元。
用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三个指标表示的能源消耗情况,指标数值都是越来越小,可见新乡市在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用人均邮电业务量表示的信息化水平,因为某些年份的重大建设,而是数据有些波动,但是整体不断提升的。R&D活动人员占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逐渐上升,可见人力资源质量在不断提升。三废综合利用产值没有统计数据,也未找到合适的替代变量,所以暂且不进行该方面的数量分析。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在2012年达到了近几年的最低水平,2012年的横向数据显示,在河南省,新乡市仅仅超过洛阳、鹤壁、商丘等市,处于较落后的地位,可见用该指标反映的新乡工业的经济效益并不好。总体来看,新乡市科技创新水平在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在持续推进。
4 新乡市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科技创新战略选择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放在关键和突出的位置上,要把科学技术与工业经济紧密融合,依靠科学技术走低污染、低消耗、高产出的工业化道路。为实现这个发展目标,新乡市的科技创新必须有自己的战略选择,具体有:
4.1 加强引导,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科技创新只有成为内生变量,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曾经说过,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革新都是在公司,而不是在国家层面产生的。新乡市要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必须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不断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
4.2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高新技术以大量的知识和技术投入取代劳动和资本的投入,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发展高新技术还可以开拓新的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新的效用,使高技术具有更强的市场潜力。我们应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全市产业规模和特色产业,通过发展高新技术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发展提升优势产业,引导培育新兴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分散、独立型向规模化、集群化转变,引导区内企业向产业功能区集聚,形成主业突出、优势明显、集聚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4.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文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党的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新型工业化,要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和谐共处,更应该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社会都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前提的传统工业时代已然过去,我们应该逐渐摆脱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将目光转向科学创新,依靠科学技术走出一条低污染、低消耗、高产能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因此,企业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城市要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5 结语
依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新乡市科技创新水平在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在持续推进。新乡市要破解资源等方面的制约,进行科技创新,就要加强引导,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文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刘二杰.基于技术创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7-19.
[2]汪慧玲,景文宏,戴石.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体系互动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态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7(4):30-31.
[3]王伟.河南新乡加快走新型工业化之路[N].经济日报,2008-10-16.
关键词:高新技术;新型工业化;突破性发展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以高新技术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宿迁突破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630108)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以高新技术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欠发达地区突破性发展研究――以宿迁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6月15日
引言
欠发达地区作为增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涉及工业化的各项指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都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仅制约其工业经济的发展,影响新型工业化进程,而且直接制约地区发展。宿迁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2013年全市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和机械电子等四大支柱产业拥有规模上企业1,475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是1,699.5亿元、315.12亿元和226.72亿元,占规上工业的60.2%、71.7%和74.1%。但目前主要经济指标值仍远低于省内其他地市,经济的落后导致其在生产过程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和不合理的经济环境,迫使其在通过传统经济模式运作先获得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再进行环境的治理和经济地位的提升,以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而这种模式使得宿迁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落在苏南发达地区的后面,无法摆脱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环境,注定宿迁的落后地位很难改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在十报告中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现在宿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正为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运用现代高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改造提升现有产业的同时打造宿迁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经济增长方式,打破恶性循环,以科学技术促进工业化,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地区经济突破性发展,为建设苏北经济发展高地做出贡献。
一、宿迁市高新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宿迁市的高新技术有了较快发展,自2007年至2013年底,宿迁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03.69%。2013年底全市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89家,较上年增加41家。据统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达到227.47亿元,同比增长24.41%;总收入220.66亿元,同比增长31.64%;出口创汇5.05亿美元,同比增长74.14%,实现净利润超10亿元。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宿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随之提高,全市GDP达1,706.28亿元,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2元,比上年增长11.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但是,作为发达地区的苏州,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13,1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3.4%;2013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3万亿元,几乎与苏北五市的总值相差无几;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96元,几乎是宿迁地区人均收入的3倍。因此,相较而言,宿迁市的技术创新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地区水平,分析其中原因具体有:
(一)研究与发展投入有限,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宿迁技术创新意识尽管有所增强,然而技术研发投入水平仍然较低,自主研发能力依然薄弱。数据显示,在研发投入上,2013年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为2.09%,江苏省R&D经费投入强度达2.3%,而宿迁市R&D经费投入强度仅为1.2%。可以看出,宿迁支持技术创新的财政投入上比例偏低。同时,宿迁还缺失有效的技术融资机制和投资机制,无法提供足够的研发投入资金。R&D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活动,也导致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状态。
(二)技术创新人才缺乏,难以形成技术优势。高级研发人员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则表现为技术人才长期不足。宿迁现有政策没有形成对企业引进和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有效激励,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对外部人才缺乏吸引力,不能招募到紧缺人才;另一方面对已有的人员又不够重视,不能留住人才,不能为其提供相应的进修培训机会和职业规划,不重视员工的发展,当现有人员有了更好的工作和学习机会时,都会选择离开。因此,欠发达地区难以形成自身技术优势,严重影响到企业的产业、产品升级。
(三)技术研发相对落后,创新产出水平较低。欠发达地区大多通过技术引进来更新技术并利用劳动力等资源优势进行生产和加工,但过分依赖外来技术,只能导致其蜗居于产业链的低端,陷入以消耗资源与环境来换取微薄利润的不利局面。同时,由于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偏少,还因高新技术研发存在的风险,影响着宿迁企业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创新产出水平较低。
(四)产学研合作松散,缺乏战略性和持续性。宿迁市在进行产学研合作时,存在着合作主体不明确和合作形式较为松散等不足,大多停留在短期和较浅层次的技术研发合作层面,难以适应技术综合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由于产学研合作缺乏有效监督和协调机制,增加了资源技术的溢出性,降低了合作资源的稀缺性,提高了资源贬值的可能性。
(五)学习能力不强,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基于企业全面学习的能力。宿迁可以引进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但很难成为这些技术的掌控者。当技术升级后,基本上没其他方式可用,只能继续引进。在这种学习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过度依赖于外部提供,企业往往难以掌握技术转移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也就无法培养技术再次创新的能力,达不到技术转移的预期效果,无法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提高宿迁高新技术水平的对策
宿迁在技术创新上存在的不足问题,必须要通过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支持,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相关资源系统整合与优势互补,才能最终形成技术创新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一)加大资金投入与人才支持力度,提高创新产出水平
1、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投入。首先,可以通过减税、退税、简化办事程序等方式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使其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其次,通过科研项目立项、成果奖励、应用高新技术退税的方式下拨经费给予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尤其对项目研发周期长、回收期长、投资较大、影响较大和原始创新技术需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再者,通过完善风险投资和试点科技保险等机制,吸引银行信贷、风投以及个人投资,鼓励研发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市场化。
2、加大对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和支持力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通过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发展空间等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要下大力度培养企业自有科研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进修培养机会和职业生涯规划,进修结束合格者给予适当奖励,并提供更高一层的工作机会,鼓励其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吸引和培养人才,改变宿迁地区高新技术人才缺乏的现状。
(二)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推进地区制度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才、基础研发能力和科研设备等优势,鼓励其参与核心技术的研发;根据企业和地区发展战略,进行高新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和技术成果的商业化研究;构建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形成基于产学研长期合作的企业技术创新结构,发挥合作创新的协同效应,实现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推进在人事制度、企业运行机制、组织结构等方面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促进以市场为导向调节研发方向和内部管理,以技术为基础的运行机制形成,改善资源配置机制,协商形成商业化合作体,使科技与经济直接结合。
(三)加快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提高企业学习能力。事实证明,技术能力来源于内部的学习、消化、吸收和实践。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只有具有持续改进技术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引进技术才有意义。所以,应建立学习制度以保障提高组织学习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在明确学习主题、目的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等前提下,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内外资源,有效整合团队智慧,提高企业总体学习能力、技术转化力和创造力,快速适应技术环境,获得持续发展。
(四)加快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高新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附加值,虽然目前带动的经济总量规模还不是很大,但其远高于其他部门。通过建立技术成果展示平台,降低技术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率,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应用推广,刺激市场释放潜在需求,实现技术转移,形成技术创新价值增值与共享,从而不断提高技术长期创新能力。
三、以高新技术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宿迁突破性发展
首先,通过开发、应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源消耗、低产出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次,高新技术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大,产业波及效应强,具有快速扩张能力和发展潜力,能够快速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再者,通过高新技术改善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对原有产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后,通过高新技术支撑的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从根本上转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方式,改良了经济社会效率和效益,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只有依靠高新技术的作用,展示人才竞争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创新和产业升级,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推动新型工业化,平衡好速度、效益与生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带来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质的演进和改善,使欠发达地区得到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经济质态的升级和优化,实现地区突破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宿迁统计局.2013年宿迁市经济发展回眸[EB/OL].宿迁统计局网站,2014.1.31.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100-01
摘 要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和国家在我国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唐山市作为科学发展示范区,作为河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工业化 新型 转化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的必然选择
传统工业化的增长模式实质上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新型工业化不同于传统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新型工业化就要走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强调要坚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坚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回报;坚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千方百计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能源资源约束。新型工业化强调发展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适应人体健康需要为特征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因此,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长的必然选择。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唐山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保证
新型工业化具有绿色增长、创新这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创新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创新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这本书里提出来的,他当时提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组合,包括开发一种新的产品,利用一种新的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新的利用方式、空间),获得或者控制原料或者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以及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他当时提出就这五个新,都属于创新,从1912年到现在已经快一百年了,创新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从最初的概念,演变到今天我们认为创新本身还是指的是引入或者产生某种新事物,并且造成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要求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强竞争力。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投资需求不断升级,继续扩大出口,要求出口商品结构升级。而这些需求的不断实现,都依靠创新的带动。新型工业化充分重视科学管理和自主创新,注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高新科技研发,以高新科技为支撑,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重点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唐山现在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电动汽车科技研发中心、玉田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海洋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已成为唐山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保证。
三、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唐山进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新型工业化不仅是指工业领域,还包括商业、服务业、环保业等重要领域,它涉及到我国未来20年怎么发展的重大问题,涉及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全局问题。新型工业化不单是发展工业,而是推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新型工业化强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唐山目前正在深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注重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拉动转变,非常重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同时也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和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两个“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大力培育现代金融、物流、会展等生产业,使其与现代工业深度融合。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利用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快向信息社会迈进。而我国工业化的加速期,正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渗透,这就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缩短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
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解决经济发展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的必然选择。
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在消耗较少资源、带来较少环境污染条件下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并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考虑到当代人的发展,又在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它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上一个生产过程的一些废料、余能变成下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料或者生产要素,形成闭环流动,这样不仅仅充分利用能源,而且解决了环境污染。因此,新型工业化能够有力的破解当前加快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突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