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学生实践总结

大学学生实践总结

时间:2022-02-14 18:01: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学生实践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学生实践总结

第1篇

我校2015年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在全体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在暑假顺利展开,取得了积极成果,现即将进入到最后的总结评比阶段。为了做好今年的这项重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生要取得今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学分和成绩的,每人必须根据今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要求,提交以下材料:

(1)符合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打印稿一份(个人社会实践报告文科学生3000字以上、理工科学生2000字以上;团队社会实践报告6000字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格式和要求分为团队版和个人版,应严格按照模板执行(见附件1、2),团队版由团队负责人将成员姓名、班级、学号、分工及完成社会实践任务等情况填写清楚;

(2)参加团队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除提交一份团队总社会实践报告(论文)外,每个队员还须提交一份不少于800字实践心得体会,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

(3)社会实践日志等佐证材料。

2.9月30日前,学生应将以上材料以班级为单位由学习委员按学号排序后,并附班级学生名单一份,交到各学院学工办审核;校、院实践队成员可直接由负责人汇总所需材料后提交所在学院学工办;学工办审核汇总后,应及时将评审材料和学生名单转交至指导老师处批改。

3.指导教师在评定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成绩(尤其是团队)过程中,应积极征求各学院学工办的意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分为A(优秀)、B(良好)、C(中等)、D(及格)、E(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等级的比例一般不应超过40%,不及格的也应严格控制,掌握好标准。

4.10月31日前,各指导老师应将批改完成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登分造册后录入学校成绩管理系统,并将学生成绩登记表交到教务办;同时,要按照2%比例从今年学生所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论文)中推选出优秀作品,在认真指导学生修改后,将电子稿发到__邮箱。

5.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成绩审定表可到校园网或__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站、法政学院网站通知公告栏中下载。

6.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招标项目结题工作的有关注意事项如下:

(1)结题截止时间:2015年9月30日。

(2)结题要求:

①认真填写《__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招标项目结题鉴定审批书》(见附件3)。

②结题时须提交注明:“百校联百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果、__师范大学201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招标项目成果字样的总结册和调查报告(不少于8000字),调查报告格式和要求参照附件4。

③各个学院学工办应对审批书及相关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并签署意见。

(3)审批程序和办法

①在9月30日前,项目负责人应将《__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招标项目鉴定结题审批书》、总结册和调查报告各一式2份送交学院教务办(26幢教学楼二楼西头,联系电话:82298619),同时须将调查报告及审批书电子稿(注明招标项目名称和负责人姓名)发送至信箱。

②10月31日前,由学院组织专家组根据相关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和鉴定,并举行结题答辩会,通知另发。

③评审成绩为优秀的项目,作为重点项目结题;合格的项目,作为一般项目结题;不合格的项目,则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根据评审专家的整改意见进行进一步完善、修改,15日内重新提交结题成果和结题审批书进行再审,如获通过则作为一般项目结题,如仍未通过的,则予以撤项。

④获得结题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在10日内报销所立项目的额定经费,报销票据及规格要求参照学校财务处相关规定执行;

第2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2.084

视觉思维是人们对待事物的第一视觉反应,数学思维丰富是人的一种能力象征。数学具有逻辑性强,解题思路缜密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视觉思维有助于学生解题思路的发散,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能够保证其数学观的形成。总之,视觉思维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1视觉思维内涵

视觉思维的概念较为抽象,但事实上,这一理论在数学教学中十分常见,图形的理解离不开视觉思维,通过大学课程,建立学生与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这一阶段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弱化,而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则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思维将提高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对数学教学本身而言,也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因此,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还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视觉思维的作用。

2视觉思维的特点

2.1概括性

视觉思维具有概括性,数学教学随之具有概括性。大?W生具有一定的概括总结能力,其视觉思维具有层次性,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思维只能得到部分开发,注意力不集中,思考方向单一成为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特点。视觉思维开发后,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使数学学习思维更加活跃。因此概括性是这一时期数学教学的一大特点。对于教师而言,不再强调数学的解题技巧,而是将数学知识总结概括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一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并且关注的学习内容发生变化。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式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并独自归纳出数学对象的特征,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一种思维,而不是单纯的解决能力。其次:思维的灵活程度、深度和活动的速度的基础是概括,概括能力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也是其未来走上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其思维发展的必然阶段。并且,所有科学研究均依赖于概括,培养科研人才也是数学教学的一大任务。因此,基于视觉思维理论教学模式的实现将成为一种必然。

2.2间接性

视觉思维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模仿,更需要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进而来反应事物的客观特征。视觉思维可以利用知识经验,对感官以外的事物进行评价,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丰富,同时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甚至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视觉思维是客观的,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紧密,单一的数学解题思路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只有灵活运用视觉思维才能促进数学学习的效率提升。

3数学教学中学生视觉思维的培养

3.1创造和设计出新颖的视觉意象

进入大学阶段,数学学习成为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数学学习目的也不再是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而是通过数学培养学生的某种思维,使其思维更加开阔,为其日后生活和工作提供条件。教师在数学讲解过程中,应将数学生活化,取生活中的意象,使数学的实用性更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真正目的,弱化公式的应用,视觉意象的创造要新颖,具有创新意识,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当下,视觉思维设计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多数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3.2对原有视觉意象的巩固和丰富

学生经过初中、高中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已经积累了部分视觉意象,进入大学阶段,教师一方面要增加学生的意象,一方面要对以往的视觉意象进行巩固与总结,使学生的思维转化为数学能力,在视觉意象的选取上还应具有针对性,与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相适应。职业能力是大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职业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大学阶段各学科教学的目的,当然职业能力并无固定的模式,而是某种思维、能力的结合,这些思维、能力往往是通过间接的教学过程实现的。

3.3引入数学变式,丰富学生的视觉意象

数学的学习还需要回归数学本身,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基础才能升华为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对物体的观察要注意细节,要注意对细节的区别性记忆。而对物体结构的观察则要具体选择性,使学生能够瞬间建立视觉思维库,或者从大脑中搜索已有意象库。教师

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践讲解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则

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培养这一思维。进入大学阶段,课堂教学减少,要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课下学习和体会不可或缺,这就要求教师起到必要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并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其注意力。进入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的提高,但是注意力却越来越分散,因此数学教师要第一时间解决这一问题。

3.4掌握数学本质,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是数学结构,而是数学思维。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教学不应一成不变,而是在变化中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使数学能够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另外,数学教学应致力于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使其能够准确的把握数学学习本质,解决数学问题,并且能够具有发散性思维,通过数学思维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我国缺乏这样的数学人才,数学作为基础课,在多个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航空设计、工业发展甚至是服务业的发展均离不开数学。论学生毕业后进入哪一个行业,都要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尤其是具有生活基础的数学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还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包括一题多解训练,通过一题多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还可以采用实践为基础的创造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是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的一种手段。利用这一点,可以为采用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数学问题,这也是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体现,这一能力的培养也将对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培养其不轻易放弃的品质。

第3篇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暑期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33-01

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针,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专业性。院系是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力量,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为例,就“如何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开展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个问题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坚持发展的原则开展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要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用发展的观点指导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断完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十余年来,也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总的说来是比较顺利的,但期间也遇到了众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为此,学院每年都召开一到二次专题研讨会,邀请有关领导、专业教师、政工干部、校外单位人员、学生等共同查找工作中的长处,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弱点,并不断加以改进。每年都设定新的工作目标,并努力争取实现,使工作做到稳中有进。

(二)力争使社会实践活动有所创新。创新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保持吸引力的重要元素,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也就没有生命力。多年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牢牢把握育人的宗旨,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先后在校内开创了“实践超市”、“组建跨学院的综合性实践团队”、“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等的先河。

(三)用发展的眼光解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对待困难,一是要有充分的信心,要有足够的勇气,二是要做好战胜困难的准备。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常年都受到台风、酷暑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也出现实践地通讯能力较差等各种临时性难题,但全院上下不慌不乱,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有效地排除了这样的困扰。

二、开展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追求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崇高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开展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服务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需要、活动、能力、社会交往关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让大学生充分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为此,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建立了“实践超市”,每年都为大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暑期物品”――可选择的实践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但大学期间选择的实践内容不能重复。这样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参加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他们受到的实践锻炼也是全方位的,这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大学生,主导者应该是指导教师。只有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实践活动才有更有水平,效果才会更加显著。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长期以来实行“学生自主申报”的实践模式,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给每个实践个体或团队配备二至三名指导老师,其中一名为校外人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促进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体现了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方针。院系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合理安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组成要素,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人员安排、经费支持、宣传报道、安全保障、考核激励等,认真做好活动策划、活动过程组织、活动总结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不出纰漏。为此,必须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注重优质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建立和使用。这里的优质指的是能免费提供学生实践必须的食宿条件、能配备至少一名专业指导人员、能提供一至两个月时间的稳定的实践学习机会、能给实践的学生一定数额的出工补贴。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根据下设专业的特点,将大部分社会实践基地设在总部设在农村的畜牧兽医行业龙头企业,实现每个专业均设立对应数量的实践基地,另外设立一批以思想教育、志愿服务类的实践基地。

四、统筹兼顾,扎实做好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的发展是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运动,事物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或倒退。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运用辩证法认识和处理社会实践中的主要关系,就是既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兼顾全面,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事关师生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在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着重协调学校和实践单位的关系、参加实践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报[N].2005-3-22.

[2]张磊.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N].广州日报,2008-11-5.

[3]杨飞龙.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第4篇

一、完善组织制度,注重组织自身素质建设

学生会成员的素质决定着这个队伍的素质,加强学生会成员素质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在新一年度中,我会配合好左晨晓主席做好学生会成员素质的提升工作,同时更做好编辑、宣传两部门的成员素质提高。

1、完善学生会部门规章制度,使学生会13部(处)按照标准一致的部门制度,奖赏一致。

2、实行"每周例会"制度,编辑部、宣传部两部门实行每周例会制度,并要求做好会议记录,提高例会的效率,实现办事高效率。自己并会不定时参与两部门的例会。

3、我会引导编辑宣传两部门多次进行部门的沟通交流,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召开两部门共同会议,举办活动,聚餐等多种途径增进两部门的交流,增强两部门的交流与合作。4、宣传部主要负责活动的对外宣传工作,编辑部则会承办一些部门活动。在接下来的一年工作中,要进一步增加活动组织奖赏制度。

二、加大初期培训,注重新干事的培训工作

编辑部、宣传部的纳新工作已经结束,前期工作也已经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中。宣传部、编辑部是学院学生组织中仅有的对于从事文字编辑工作的部门,培训工作必不可少,两个部门的前期工作也主要以加强内部成员的培训为主。一年中,我会时刻关注编辑部、宣传部两部门的新干事的培训工作。宣传部、编辑部两部门的培训工作中,我会引导两个部门开展工作。

1、前期的培训工作中,首先要让每个干事了解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让每个人熟悉各类总结、各种新闻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新闻、总结写作方面的不同之处,通过往年的具体的优秀新闻、总结进行具体的讲解。

2、在理论培训工作开展的同时,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进行"模拟训练",让他们实际动手去写。将干事分配到部长、副部长手中,实行"结对子帮扶导师制"政策,针对干事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和面对面的指导。

3、在"模拟训练"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要进入"实战演练"阶段。将平时简单的日常工作分配到每个人手中,让干事配合完成,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提高业务水平。

三、做好基础工作,打造学院精品活动。

学生会宣传部、编辑部的工作直接或简接的决定着学院一年来的工作质量。学生会宣传部负责着数学科学学院三大学生组织的活动、学院领导出席活动等学院活动的对外宣传工作。编辑部负责着学院活动的总结工作。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们力争:

1、学院宣传工作做出成绩。会积极与校外媒体进行沟通,让外界及时了解学院工作的最新动态,向外界宣传聊大数科院的精神风范。

2、编辑总结写出创新。编辑部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力度,是我院总结编辑工作再上台阶,为我院在基层团支部建设、科技文化艺术节、挑战者杯等活动中争先创优,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院的活动只有打造出活动品牌,方能做出数学科学学院活动特色;只有加强学生活动的品牌意识,才能策划出优秀的学生活动;只有站在广大数学学子的立场上,才能举办出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

1、延续往年优秀活动品牌,举办"第四届数字读书节"、"第二届读书交流会"等读书推荐活动。在图书推荐书目上进行创新,使所推荐的图书能更好的为广大学生喜爱。

2、编辑部在举办征文活动时,确保征文主题的选择适合时宜,适合学院需要。

3、加大活动创新力度,我们编辑、宣传部门会根据社会热点进行活动设计。

四、加强对外交流,促进组织开展对外合作。

新一年度中,学院内三大学生组织应该积极组织交流与合作,一起描绘数学科学学院的美好明天。学生会也应加强与其他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好的为数学科学学院服务。

1、我们会积极与校级学生组织搞好交流,配合好校级组织的工作,认真并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

2、我们会与学院内社团联合会、宿舍自律委员会搞好合作。三大组织一起携手共建数学科学学院的学生组织,一起描绘学院美好未来。

3、我们会与其他优秀学院开展座谈交流会,借鉴其他学院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组织内的自我检查与自我改正。以便更好的为学院服务。

五、积极筹备学校活动

基层团支部建设活动月,科技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挑战者"杯等活动,是展现我院成绩的重要平台。

1、认真策划组织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第5篇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 基础实验 自主设计实验 创新意识 实验能力

一、引言

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是 20世纪科技史上令人瞩目的重点领域,是21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 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适应21世纪经济和科技激烈竞争的形势以及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从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植物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3年开始为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开设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植物细胞工程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实验性、实践性、综合性十分强的新兴学科,是近年来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它是应用现代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有关理论与技术学科。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动手能力的获得和科学素质的培养与实验教学关系密切。由于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方法的先进与否是直接影响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笔者通过不断探索,根据植物细胞工程课程特点就如何提高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质量,对基础-自主设计综合型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设计思想与特色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程总学时是32学时,是理论课教学学时的三分之二,在本课程教学中占很大比例。植物细胞工程是以实验技术为基础的学科,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与创新思维的能力,本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实验部分和设计性实验部分(独立完成试验设计与具体实施部分),通过基础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条件等技术环节上受到良好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研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设计性试验题目内任选一题,独立完成试验设计和整个试验操作过程,并完成试验总结报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和升华,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1.注重“三基”训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能力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照方抓药”的模式,完成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多数情况下,学生只完成实验的一部分,而其它部分则由指导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学生的基本技能未能得到很好训练。因此,我们在植物细胞工程基础实验部分重视实验整个过程,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植物材料离体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不同组织和器官离体诱导培养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植物茎尖离体培养技术,以及农杆菌介导的烟草转化技术,要求学生完成药品的准备、培养基的制备以及无菌操作等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明白实验的原理和完成实验的关键点,做到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自己讨论、自己总结,加强学生“三基”培养。此外,实验课教师要做到认真备课,做好预备实验,明确每个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对实验的基本技术、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要重点讲解,对关键技术环节和操作要进行示范,使学生做到操作规范,总之,只有真正做到上述教学要求,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力的目的。

2.加强自主设计综合型实验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实验教学是生命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教学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传统教学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教学经费、实验设备以及实验系列教师力量的不足等原因,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封闭式教学,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实验指导书给定的实验方法,并在实验老师示范和辅导下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实验只是走过场,十分乏味,使他们原有的钻研精神受到压抑或甚至消失以及潜在的创新意识未能得以发挥,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鉴于此,我们在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程内容安排和设计上以设计性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对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实验教学精华基础上,努力创新,使植物细胞工程设计性实验教学成为一种现代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方法之一。

植物细胞工程设计性实验教学学时为14学时,占实验总学时的43.75%。该部分内容创新性强,具体要求、内容安排和采取的措施如下: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在下面3个试验设计题目中任选一题,每一研究题目的研究对象学生自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试验设计和整个试验操作过程,并完成试验总结报告。试验设计题目如下:

(1)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2)植物体细胞胚诱导与人工种子研制;

(3)植物遗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再生。

试验设计内容要求:

(1)综述国内外与本研究领域有关的研究动态,包括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进行本试验设计的方法及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试验研究内容:要求对要研究的内容提出理论依据。

(3)试验研究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首先,对试验研究内容提出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并对每一实施方案提出理论依据;其次,技术路线要求用框图表示。

(4)根据试验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实施,完成试验总结报告。

学生试验设计的方案完成后,指导教师对方案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评估,并写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操作,最后完成试验总结报告。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综合型试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实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严格要求实验报告的书写

在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原始记录,要求学生按照研究论文的各式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注重实验讨论部分,因为讨论部分是实验报告的核心,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找出实验结果可能存在的原因,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和认识,为今后学生书写科研论文奠定基础。

三、实验效果

基础实验教学环节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植物细胞工程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而且帮助学生建立了无菌操作观念,对于刚接触植物细胞工程实验的初学者而言,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和在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基础上,自己设计一个综合性大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的每一部分内容,使实验内容逐步加深,实验技能的训练逐步加强。因此,“基础-自主设计综合型植物细胞工程实验”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符合21世纪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在自主设计综合性试验过程中,从试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的准备,从试验条件的摸索到每个试验环节的完成,需要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其它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在完成“小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试验时, 除应用一系列的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外,在培养基筛选时,学生还应用了正交实验设计等生物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对小麦幼穗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在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到完成类似研究性小论文形式的实验报告时,需要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所得的实验数据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因此,学生自主设计综合性试验,既锻炼了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查阅文献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学生试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学生在在完成自主设计综合性试验内容时,学生不像在完成传统实验时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而是处于积极主动地位,自己动手、动脑准备试验,主动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与交流。由于在试验完成过程中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经常去图书馆或应用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再和老师进行交流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试验, 反复调整试验方案, 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直至获得成功。因此,学生自主设计性试验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思维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指导时,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互动过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局面。

四、结束语

植物细胞工程是四川省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植物细胞工程课程组始终围绕西南科技大学的办学地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植物细胞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与探索,提出了基础-自主设计综合型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模式,经过4年的实践应用,证明“基础-自主设计综合型植物细胞工程实验”的教学模式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廖朝晖,郭克婷.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1):169-173.

[2]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张兆梁,冯冬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及实践效果.高等理科教育,2003,(6):51-54.

[3]高敬群.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27-128.

[4]高凌峰,许闽广.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366-368.

[5]李炳学,王磊,张宁,孙军德.采用关键点控制和反馈调节,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质量.微生物学通报, 2005,32(4):156-159.

[6]孙智杰,范蕾,曲运波,杨新芳,唐力.基础――综合设计型微生物学实验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109-111.

第6篇

【关键词】MOOC;大学学习指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基于MOOC的大学学习指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分析

1.1有助于扬MOOC之“长”,避MOOC“短”,提高大学学习指导的学习质量

MOOC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简称,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中,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例如,MOOC关注学习者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彼此之间的互动,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进度等方面无特别要求,等等。然而,如果仅靠学生参与MOOC学习,则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劣势。例如,学习者难以坚持下去,MOOC注册者很多,完成者很少;学习者有困惑时难以得到指导老师及时的辅导与答疑等等。而“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教学模式,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前视频学习活动进行转换,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实施基于MOOC的大学学习指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利用MOOC教学视频及在线评价等功能(课前学生独立完成)以及课堂教学(课堂中教师引领与答疑、学生互动与展示等)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可充分发扬MOOC之“长”,避免其“短”,有于提高大学学习指导的学习质量。

1.2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现大学学习指导的目的与功能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完成,而知识内化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知识传授通过课堂外观看在线视频来完成,知识内化通过老师在课堂内的指导以及师生、生生互动来完成。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真正实现了“以学定教”和“以教导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翻转课堂”通过教学流程的改变使得课堂时间重新分配,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拥有课堂话语权,真正实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在大学学习指导教学中,采用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引领学生形成新的大学学习观、树立新的大学学习目标、制定大学学习规划、调适学习心理、灵活运用大学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从高中过渡到大学,为大学学习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有助于为其他课程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经验

基于MOOC的大学学习指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果实施效果好,进一步分析和论证其普适性,将逐渐推广到其他课程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去,为其他课程实施“翻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更好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另外,基于MOOC的大学学习指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还有助于促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法、手段、内容等改革。

2基于MOOC的《大学学习指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1教学步骤

课前活动:教师的课前活动主要涉及分析大学学习指导教学目标,并对已有大学学习指导MOOC教学视频、小测试进行调整、补充与;学生的课前活动:主要是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学习MOOC视频,并完成MOOC视频中相关的测试。课中活动:一是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MOOC视频中提出的共同问题,进行辅导答疑;二是生生、师生研讨交流,内化与拓展知识;三是学生成果展示,分享交流。课后活动:主要是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学习内容,以及开展查漏补缺活动,有时还需要学生独立探索,完成拓展作业。

2.2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等等。在具体做法上主要包括: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教学视频的策略、学生课前学习MOOC教学视频的策略、学生参与MOOC平台讨论与完成小测验的策略、学生课堂互动与研讨策略、教学相辅的策略、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等等。

2.3质量评价

基于MOOC的大学学习指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三大板块:一是课前学学学习指导课程MOOC教学视频的质量评价———以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为基础,具体包括学生学习视频的次数与实践、参与讨论的问题与次数、完成小测验的情况、等等。二是课堂学习的质量评价———以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基础,具体包括学生参与课堂研讨的情况,师生、生生互动情况,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情况等等。三是课程学习的质量评价———证明学生完成此课程的程度,除了包括以上两方面以外,还包括利用利用总结性评价(考试)或论文形式来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用标准的评分系统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分级。

2.4保障因素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程 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逐渐开始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教学效果,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推进了整体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情况

我们说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在生活中以及社会中能够选择专题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身实际经验的积累,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进而达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尝试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从特定的数学角度结合学生学习数学和生活实践来选择课题,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并且有探究意义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自身体验进行教学。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会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会从传统的“接受型学习”转变为“研究型学习”,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学质量而忽视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弊端。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如何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1.在实际数学课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法

教师在课堂授课上是最直接的传授知识途径。教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方法进行授课,比如说通过引起学生兴趣的来进行课程导入,以及通过讨论研究的方法进行授课等,这样就会使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很多课本上的定理、公式的证明问题,就是很好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材料,比如说在三角函数长得正弦和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

2.教师要学会转变传统观念

高中数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角色是教师,数学教师要充分重视自己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要做好观念的转变。首先要遵循以人文本,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中心,帮助全体学生共同学好数学,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来。

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科学,就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适当条件下帮助学生认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通过实际小组合作来解决数学问题,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数学学习经验。

教师还要充当好指导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数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和数学问题是紧密联系的,数学教师在实际选题时要结合学生总体水平,以及学校的资源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完成的题目。教师要在学生实践中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实践的具体目的和方法,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所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并且进行辅导。教师在学生整个实践活动结束后要进行科学系统的总结,总结时要多注意过程的分析,而不是关注结果,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遇到问题是否有效解决,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多多鼓励和赞扬,对于存在的不足也要细心予以解答。

最后,教师也要对自己有所反省,总结自己在整个活动中什么地方做得不够,还需加强,以避免犯同样错误。这样,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就能够游刃有余的控制在掌握范围之内,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学科。

3.在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获取知识途径,学生们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并且亲自体验,然后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解决。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的是理论科学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对于环境问题和现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等问题。

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多多体验社会生活。要想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要培养高中生的实践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笔者曾让让学生参与“银行存款利息”的调查,先让学生制定好相应计划,然后从教科书以及电脑上查找相应的银行存款利息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的需要,分小组到学校附近的邮政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等部门去进行原始数据资料收集,然后回来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

在这个实践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使他们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获得自身成就感,很好的帮助他们进行数学学习。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教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转变学生学习思路和学习习惯,要让学生掌握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对知识的认知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

这样学生就会通过用科学的态度去发现、创造和改变,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数学成绩,增强个人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熊有胜,李建华.合作探索学习的指导原则和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2005(6).

第8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结构;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181-1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主动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即学生主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学习的基础。大学需要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投入更多的思考,要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学习有别于高中学习。大学学习环境相对自由,摆脱了高中“以教为主”的学习模式,但课程难度也会加大,知识量更多,教师的教授速度更快,不会有更多时间放在叮嘱学生的日常学习上。大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更多采用的是启发性教育,考试也相对较少。一项研究发现,学生考入大学后,会不同程度地“忘记”中学时代学习方法和技巧,很少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中常出现懈怠情绪波动,在大学学习中迷失方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从而荒废了大学光阴。因此,辅导员在日常教育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习,引导他们理解学习能力的结构,引导他们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主动计划学习进度的能力

大学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在认识自我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个人学习进度计划。要按照自我学习规律,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在研究中也发现一些学生组织里担任主要工作的学生干部或勤工助学、兼职的一些学生,能够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这正是在工作中理解了时间的价值,会仔细研究自己的时间安排,抽出可利用的时间去保证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往往取得了好的成绩。合理利用时间,建立计划学习进度的能力是大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二、培养学习管理约束的能力

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往往与学习计划能力紧密结合。要执行好学习计划,必须要有力的自我学习管理能力。部分学生对学习心存侥幸,平时不投入学习,认为只要在考前突击一下就能完成考试,修够学分,平时罔顾学习,沉迷于网络或养成贪睡贪玩的坏习惯,没有形成早读或者晚自习的学习习惯,平时生活中也丢三落四,这些都是没有自我学习管理约束能力的表现。要真正汲取大学专业教授的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处理方式,都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自我学习管理约束的能力。

三、培养阶段性总结学习效果的能力

高中时代学生普遍接受的是“题海模式”,在大学中已不存在这种“大考小考连轴转”的学习考试模式了。如何检验学习效果将贯穿在平时,贯穿在个人设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合理结合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自我总结目的在于让学生主体主动去审视自我的学习活动,反思总结学习中积淀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学习效果,及时调整适合的学习策略。

四、培养评价学习成果的能力

在没有老师切实指导下的学生学习很多时候是盲目的,也很难自主地开展学习。大学生不但通过专业课学习,还可能通过一些科技小组、培训班、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学习,这些学习活动的成果价值如何、如何自主选择内容学习,涉及到大学学习的现实目的和最终目的、学到知识的实用性以及与现实社会的差距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这种思考伴随在现形势下高校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科学客观评价这些学习活动的成果,解决形成的困惑都是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面临的很现实问题。

五、培养学会求助的能力

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大学生养成关键时候会问题、会求助的能力。大学的学习环境比高中时代更为轻松自主,学生遇到的困难也相对复杂,很多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途径可能并不唯一,这都会让遇到困难的学生产生疑惑,该向谁求助,如何求助都必须要求个人做出判断的。大学的学习需要自主能力,更需要在遇到问题时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在自我思考尝试的基础上,学会主动“提问”,主动求助。

学习是学生在校的第一要务。辅导员在工作要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时为学生排解学生压力和疑惑。辅导员要主动充当资源的提供者,成为学习理念的倡导者,为学生搭建学习沟通的平台,通过指导学生完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学习心理[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06).

[2]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08).

[3]陈德松.自主学习研究综述[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4]李智晔.论大学生自主学习之基本条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6).

[5]解鹏.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述评[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物理;习题集;方法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其知识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注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作为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既是一个有趣的探求新知之旅,更是一个持久的艰难跋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运用好的学习资料、学习工具,对于提高大学物理学习效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利用物理习题集就是简便易行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利用习题集学学物理的必要性

1.利用习题集学习是巩固、深化所学大学物理知识的必要环节

学习物理,学生的普遍反应是“一学就懂,一做就难”,表现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是听老师讲课感觉简单,遇到解题、考试时则愁眉不展、无从下手。这种学习物理的持续困难状态延续下去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做习题。做习题的过程就是对物理概念、原理仔细思考并反复运用的过程,通过习题的反复练习,可以实现巩固、深化所学大学物理知识的日的,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维能力。此外,一些扩展性和研究性习题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2.利用习题集学习是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

大量做大学物理习题也是一种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好方法。物理习题都是基于物理模型表象的定性分析与基于物理公式的定量计算相结合的问题,这种模式的问题不仅存在于物理学中,在其他科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均随处可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通过大学物理一般层面的习题训练,学生可以获得习题的具体解题方法和解题经验,再经过归纳、抽象、综合等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通过大量的专题训练,学生从中可以获得一般性的解题方法,如图像法、微元法、等效替代法等;再通过长期的习题训练和总结、提高,最终实现内化,升华为科学的思维方法。这种一般性的解题策略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一经形成,不仅适用于物理学,也适用于其他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利用习题集学学物理的方法

1.挑选适合自己的习题集

根据自己学习的不同阶段,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集。一般在刚学完新知识时选择学习指导书,其中应包括知识点归纳、重难点辨析、典型例题剖析、思考题、习题等;在提高阶段,我们选择拓展性、研究性习题和综合性测试题。但不管是哪个学习阶段,所选习题集都应具有如下特色:内容新颖,涉及新兴和边沿交叉学科;思路灵活,解决方法多样;试题本身解题方法和结论应该简单实用且抓住物理本质,显得“物理味”很浓。挑选习题集的能力与大学物理学习效果是成正比的。

2.“三步曲”学习法

第10篇

[关键词]法律咨询课程固定社区影响因素教学方式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25-03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作为法学专业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检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提高法律职业技能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学学生的实践教学越来越被重视。法律咨询课程的开设便是其中一种。

法律咨询课程在全国很多高校法学专业都有所设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实效。但同其他法学实践教学一样,法律咨询课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操作无统一要求、无统一指引和实效不强等问题。[1]本文结合南京农业大学法学系近几年探索的以固定社区为平台进行法律咨询课程的实践教学,总结经验教训,对以固定社区为平台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的操作进行探索和思考,意图增强法律咨询课程的实效性。

一、以固定社区为平台开展法律咨询课程教学的意义

法律咨询是法律工作人员利用法律知识对前来询问求助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当事人处理问题的一种法律活动。它不仅包括职业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在事务所或受聘单位对当事人提供的有偿法律解答,还包括其他法律工作者向公众提供的无偿法律咨询[2],高校开展的法律咨询活动主要指后者。

目前,各高校关于法律咨询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开展广场咨询活动。在广场咨询活动中,师生们走上街头、广场,也邀请律师、法官等法律执业人员一起开展法律咨询活动,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二是建立大学生法律咨询中心[3][4],主要为在校学生维权提供法律帮助,也接受社会人员的咨询。

南京农业大学法学系开设法律咨询课程以来,也曾尝试过以上两种教学方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宣传了社会主义法制,增强了公民的法治观念,使学生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眼界。但是,经实践发现以上两种方式均存在局限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就大学生法律咨询中心的设立而言,由于其设立在校园内,不能为社会人员所知悉,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而在校大学生遭遇的法律问题类型比较有限,一般仅包括了兼职纠纷、日常生活消费纠纷等,且在校大学生所遇法律纠纷数量也非常少。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很少能接触到社会上真正存在的形形的复杂法律问题,学生们参与积极性也不高。这种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发挥有限。

2.就广场咨询活动的开展而言,由于其活动场所往往在人流较多、人员身份复杂的广场,其服务的对象身份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有农民工、公司管理者、老年人、旅游者等。这些人咨询的法律问题类型也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涉及劳资纠纷、公司经营管理纠纷、家庭婚姻纠纷、消费纠纷、上访纠纷等。虽说这种方式能满足学生渴求接触真正法律问题的热情,但由于涉及的法律纠纷类型太广,学生在接受咨询前,很难做针对性的准备,在接受咨询时往往不敢或不能独立接待咨询,对指导教师或其他共同咨询的执业人员依赖性比较大。因此,这种方式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限。另外,广场咨询活动往往还受到场地、天气条件、布置经费等多方面的限制。

南京农业大学法学系在法律咨询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探索了以某一固定社区为平台开展法律咨询课程的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认为该种方式能克服上述两种方式带来的局限和不足,提高法律咨询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能满足学生们渴求接触真正复杂法律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以某一社区为平台开展的法律咨询活动,其服务对象是社区形形的居民,他们所咨询的法律问题类型远比在校大学生咨询的法律问题类型要广,不仅包括日常生活消费纠纷,还往往包括婚姻家庭纠纷、劳资纠纷、房屋买卖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他们所咨询的法律问题复杂程度也远远高于在校大学生咨询的法律问题。

通过对社区居民们法律问题咨询解答,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真正复杂的法律问题。这种方式能满足学生们渴求接触真正复杂法律问题的热情[5],激发学生们在活动中主动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咨询活动的积极性。

(二)能长期、持续的观察、处理某一群体的法律问题,较快熟悉某类法律问题处理的流程和技能

南京农业大学法学系法律咨询课程所占学分为1学分,在法学专业第7学期开展。如果想通过此门课程的教学开展能熟练处理各类法律咨询问题,这样的目标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以某一固定社区为平台开展法律咨询教学,学生们能根据该特定社区情况,就可能遇见的法律问题做些知识准备,能长期、持续的保持对该特定社区法律需求进行观察,不断地反馈和修正法律事务的处理,较快熟悉某类或某几类法律问题处理的流程和技能,真正提高法律咨询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影响以固定社区为平台开展法律咨询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以固定社区为平台开展法律咨询课程教学过程是以某一固定社区为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自主的、以小组协同合作的方式解答咨询的过程。该教学活动开展能否取得实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社区的配合程度均有一定影响。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

法律咨询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自或相互配合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协同工作的能力,加强对法律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学习。要实现此教学目的,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6][7],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到咨询活动中。

以固定社区为平台的法律咨询课程开展,改变过去实践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帮衬”[8]的局面,由学生独立、自主的充当起解答者的角色。[9]学生在咨询活动中,需要独立的接待当事人,耐心倾听案情,认真做好记录,对每个问题的解答都需要具有独立思考或协同工作,对每个问题的解答都需要负担职业责任。只有学生独立、自主的参与到咨询活动中,才能真正锻炼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与同伴协同工作的能力,才能促进他们对当前社会现象和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养成良好的法律职业习惯,增强法律职业责任感。

(二)教师的指导作用

法律咨询课程固然重在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推进,但教师的指导作用始终不容忽视。[10]教师对咨询课程的指导不仅表现在对全体学生的综合指导,还表现在对个别学生、个案的特别指导;不仅表现在对特定社区的选取和联络,还表现在对该特定社区居民法律需求的观察引导;不仅表现在咨询礼仪和咨询技能的指导,还表现在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

(三)社区的配合程度

以固定社区为平台的法律咨询课程的开展需要占用社区办公场所,甚至需要社区安排固定人员及时反映问题、沟通解决方案等,因此与该特定社区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南京农业大学法学系在这几年的法律咨询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中,往往选取有较强依法治理意愿的、能提供长期持续开展咨询活动场所的、能安排固定人员沟通咨询工作的社区作为教学平台。实践证明,在配合程度较高的社区,教学活动的开展较为顺利,教学活动的效果也较好。

三、以固定社区为平台开展法律咨询课程的教学探索

(一)咨询项目启动的前期准备

1.联络并选定项目合作社区。在选择合作社区方面,选择法律需求意愿比较强烈、社区人员构成比较多元、能提供基本的固定咨询场所、能指派专门联络人的社区。选定后,与该社区签订协议定期到固定地点开展咨询活动。

2.与社区商定法律咨询活动计划。根据学校的学年教学计划、社区的活动安排,结合学年将经历的法律活动日,与社区商定咨询活动计划。该计划不仅包括定期咨询活动的安排,也包括不定期的法律咨询、法律宣传和法律节目会演等内容,社区与学校各指派专人保持法律事务的联络。

3.制定学生法律咨询活动实施守则,从制度上明确法律咨询活动的宗旨、接受咨询和解答的礼仪、接受咨询和解答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学生参与法律咨询活动的权利义务。

4.咨询前的培训。咨询前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对开展项目社区情况的了解、项目社区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的知识准备、咨询礼仪的了解、咨询解答步骤的了解、根据项目社区特点设计《社区法律咨询登记表》(见表1)并熟悉表格内容。

(二)咨询的接待与解答

1.根据事先商定的咨询活动计划,每周固定时间派2-3名学生前往社区接受现场咨询,现场咨询要进行记录,对前来咨询的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案情以及解答意见登记至《社区法律咨询登记表》,对不能现场给予意见的要说明原因并登记,并留下当事人的联系方式,以便事后给予及时答复。

2.固定咨询时间外的社区居民咨询由社区专门联络人记录后与学生负责人保持电话、网络联系,负责人收到咨询后,将案件分派给接受咨询的学生,受指派处理的学生应当及时回复,并做好《社区法律咨询登记表》的记录。

3.咨询解答要求法律术语运用准确,解答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完整填写《社区咨询登记表》。

4.文书或提供法律援助。根据咨询对象要求,可以代其草拟调解书、书、答辩状、离婚协议、财产分割协议、房屋买卖或租赁合同或为其参与的某一法律事务提供法律援助或告知其获得援助的途径。草拟的法律文书、提供的法律援助、指明的援助途径均应记录在《社区法律咨询登记表》中或者附在《社区法律咨询登记表》后。

5.首次接待学生负责制。 为明确学生咨询解答的主体地位,咨询问题的解决由首次接待学生负责到底,该学生负责解答法律问题并指明法律依据,负责将疑难或重要案件提请集体讨论,并及时答复咨询对象,以此确保学生参与法律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6.疑难或重要案件的集体讨论制度。对咨询中遇见的疑难问题或重要案件,由接待学生向指导教师汇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讨论内容由接待学生负责记录在《社区法律咨询疑难、重要案件集体讨论记录表》(见表2)上,讨论结果由接待学生及时回复咨询对象。

(三)法律咨询课程总结、评价

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责任,因此对咨询活动及时总结、客观评价非常重要。

1.每次的法律咨询工作后,认真填写《社区法律咨询登记表》,对于没能当场提供咨询意见的当事人要及时取得联系,对已提供咨询建议的当事人追踪反馈,并及时将追踪信息备注在登记表。

2.每个阶段结束后,学生就咨询中所涉法律问题、法律知识进行总结归纳,鼓励学生对咨询对象作特征化、个性化的分析总结,并总结法律咨询活动心得体会和意见建议。

3.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咨询准备、现场解答等环节表现以及咨询表格登记、咨询总结报告写作、社区工作人员反馈以及服务当事人信息反馈等情况综合、客观评定学生表现,对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刘蕾.法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卓越人才培养[J].教育评论,2013(2):99-101.

[2]蒋超,陈如,梁家平.法学教育中引进法律咨询项目的意义及其运行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08(4):51-54.

[3]陈新,黎庆兴.建设高校法律咨询室构建大学生维权和法治意识培养的有效平台[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6):67-70.

[4]姚畅.高职院校法律咨询室建设探微[J].高教论坛,2012(4):129-131.

[5]夏利民.法学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14-16.

[6]耿强.创新型目标下的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实践教学[J].中国人才,2012(4):173-174.

[7]王婧,赵丽莉.创新性法学实践教学方案的重构与实施[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2):84-87.

[8]匡旭峰,汪磊,盛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法学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47-148.

第11篇

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可见数学活动经验与“双基”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认识和意义,阐述了课堂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途径。

关键词: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作为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让我们数学教师深刻认识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它形成于学生亲身经历的、主动参与的,并在其中收获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思想,获得情感体验的数学活动之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增强,还有数学思想的积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一、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

活动是一个过程,既是实践过程又是思维过程,还有情感认知过程。学生在教师的课堂特设活动中,经历独立思考、反思质疑、探索实践、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富有个性特点的感受体会领悟,形成经验。这份经验或许是活动当时感悟的经验,或许是是活动后反思总结的经验,既可能是自己摸索出的,也可以是受别人启发而获得的。重要的是这些经验必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逐步转化与建构而被自己消化与吸收形成自己的认知与领悟,唯有如此的活动经验才是真正的学生自己的活动经验。活动经验的形成必须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包括学生行为参与、思维参与以及情感参与等,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经过自我探索、参考模仿、他人指点启迪等而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内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进而获得数学学习的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活动体验,积累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能够参考借鉴的实践经验、学习经验、思维经验、思考经验,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的领悟。

二、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意义的认识

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过程,是教师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课堂上因材施教,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思考、猜测、推理、反思等“做数学”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从数学思维角度进行思考,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具有个人特征的感性认识、情感体验形成数学意识,并将这种学习经验应用到后续数学的学习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此外在数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经历数学思维、数学思考的过程,经历独立思考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其中学生除了获得演绎推理的经验还能获得合情推理的经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情猜想,获得依据已知条件预测可能的结果或根据给定结果推测问题成因的学习经验,是数学创新意识的开始,是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途径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数学思维的过程,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经验理解,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借鉴反思而构建自己对数学的认知与理解,充分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数学再创造的过程。

(一)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获得数学的积累

比如,在认识“中心对称图形”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转一转等实践操作发现对称图形的特征,获取认知经验。再如学习“三视图”时,让学生自制学具、亲自观察,用相机照一照或用笔描描不同侧面的轮廓,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不同角度的平面图形,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二)在数学思维层面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精确的计算以及严密演绎推理经验固然重要,但数学的思维中的合情推理经验更值得我们关注,它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质疑验证、归纳概括等过程。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我们可以采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逆命题真假的判断来推倒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教学过程如下:教师通过提问,带领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相关知识,接下来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什么,由此引发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猜想与探究,同时能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各性质定理逆命题的真假,教师通过原逆命题这种对比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在思维上能很容易的区分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方法的不同,把握两者各自的作用。接下来学生通过猜想归纳、合情推理能力等数学活动,经验与体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丰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在总结反思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次数学活动结束时的总结反思环节对数学基本活动的积累非常重要,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学会学习,收获经验。学生的反思总结要有对知识认知的反思总结,将知识进行对比、系统化归纳、联系性总结,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收获知识学习经验。又要有对过程方法的回忆归纳,让学生感悟学习过程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感悟不同方法的运用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而积累学习经验。还要有对数学思想的思考领悟,收获数学学习的精髓,让学生终身受益。更要包含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反思体会,让数学的学习上升到做人的高度,通过反思敢于克服困难,建立信心的心理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情感、意志品行方面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学生的总结反思既要有口头的更要有书面的,学会书面梳理自己的反思总结能更好地让自己收获活动经验。

作者:李芳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成绩

    (一)教学学术研究初具理论化

    经过20年的研究与发展,教学学术的理论研究逐步走向成熟,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概念逐渐明晰

    博耶在《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中拓展学术内涵、引入“教学学术”,并初步建构了教学学术理论,使得教学学术真正进入学术研究的范畴,引起学者的关注,但博耶只是描述了教学学术的一般特征,并没有明确界定教学学术的概念。此后,学者从各自立场和不同学科对教学学术进行了阐释和解读。克莱博(Kreber, C.)等认为,目前对于教学学术的认识大致分为三类:教学学术等同于传统学术;教学学术等同于优秀教学;教学学术等同于学术性教学。[4]缺乏明晰、统一的概念界定与理解,不利于教学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麦肯尼(McKinney, K.)综合了有关机构、高校和学者的概念界定后,认为有两点是大家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一是关于教与学的系统研究;二是研究成果能够被同事使用、评价与发展。[5]

    2.内涵逐渐完善

    教学学术内涵的逐渐完善主要表现为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第一阶段是以博耶等为代表的“教的学术”范式(Scholarship of Teaching),主要强调教师的角色转换与作用,注重知识如何由教师向学生传递和传播,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第二阶段以舒尔曼等代表的“教与学的学术”范式(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认为教学学术应既是关于教的学术,也是关于学的学术,是对教和学的问题的系统研究。[6]第三阶段进入了“学的学术”范式(Scholarship of Tea ching and Learning),强调教师作为学习者,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7]

    3.评价标准基本形成

    评价是衡量学术的一项重要指标。评价标准的基本形成是教学学术理论化的重要标志。教学学术的评价研究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博耶的描述性学术评价。博耶认为,只有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在教师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之间建立桥梁,认真地计划并检查教学程序,刺激主动学习,才能超越传播知识并实现改造和扩展知识。[8]博耶仅是一些描述性的评价,并未提供对教学学术的评价实践更具操作性的具体标准。第二阶段:格拉塞克(Glassick,C.E.)等的普遍性学术评价。格拉塞克等在《学术评价》(1997)中归纳和总结了所有学术的评价标准与指标后,认为有6个共同特征:目标明确、准备充分、方法适当、成果显著、有效表达和批判性反思,教学学术也不例外。[9]第三阶段:舒尔曼的教学学术评价。舒尔曼认为,格拉塞克等的评价标准共性过强,缺乏评价教学学术的针对性和特殊性。舒尔曼结合教学学术的独有特征,将教学学术的评价标准明确为3点:能够公开;能够被其他同事评价与批判;能够被其他同事使用、发展与完善。具备了以上3点特征的教学,基本上可以称之为教学学术。[10]

    4.关注学术规范与伦理

    教学学术的学术规范及伦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课题。哈钦斯(Hutchings, P.)曾就教学学术的学术规范与伦理问题请教过7位来自不同专业和机构的教授(卡内基学者),尽管这7位教授都声称没有找到教学学术规范与伦理的最佳表现,但他们基本赞同应:(1)尊重学生;(2)致力于推进专业教学;(3)思考解决本质问题。[11]此外,麦肯尼(McKinney, K.)认为教学学术的学术规范与伦理和其他学术研究一样主要有3个方面:知情权(Informed Consent)、隐私权(Right to Privacy)和保护免受伤害(Protection from Harm)。[12]教学学术的学术规范与伦理更为复杂,对此问题的关注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于人文学科研究的觉醒和关注。

    (二)专业研究队伍和机构的形成

    专业研究队伍的形成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教学学术研究梯队的形成。早期的学者有博耶、格拉塞克、舒尔曼、哈钦斯、胡博(Huber,M.T.)等;当前的有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麦肯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卡洛斯(Cross,K.)、印第安纳大学的贝克(Becker, W.)和安德鲁斯(Andrews, M.)等。二是参与教学学术项目的卡内基学者已经有140人,来自美国不同院校、机构和学科专业,且现在都已基本成为各高校、机构和学利专业的教研骨干。[13]三是研究队伍呈现国际化倾向。早期的研究人员以美国卡内基学者为主,但现在参与教学学术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并呈现国际化倾向,如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的佩里(Perry, R.),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克莱博(Kreber, C.),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特里格维尔(Trigwell, K.),中国的姚利民、时伟、侯定凯、王玉衡、宋燕、王晓瑜等。

    专业研究机构以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为主,并不断拓展和壮大。1998年,卡内基教学促进会成立卡内基教学学术学会(the Carnegie Academy for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STL)。在卡内基教学促进会的领导和推动下,其他一些专门机构也致力于教学学术的发展,如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教学教授研讨会(Teaching Professor Conference)、莉莉大学教学研讨会(Lilly Conference o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ing)、国际教学学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加拿大高等教育研究协会(Canadi 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英国的高等教育学院(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澳大利亚的大学教学与教师发展委员会(Committee for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Staff Development)等。这些专业组织与机构通过培训、学术研讨会、资助项目等方式,搭建平台,提供交流,促进研究,不断扩大教学学术的影响力。

    (三)专业出版机构、交流平台与刊物的出现

    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与美国著名出版社乔西-巴斯(Jossey-Bass)等出版了《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1990)、《学术反思》(Scholarship Assessed: Evaluation of the Professoriate, 1997)、《教学作为共同财富》(Teaching as Community Property, 2004)、《透过课堂,发展教学学术》(Into the Classroom: Developing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06)、《通过教学学术,加强学习》(Enhancing Learning through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Challenges and Joys of Juggling, 2007)等一系列有关教学研究与教学学术的著作。

    交流平台和电子刊物主要有:《教学学术杂志》(Journal of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ning)、《国际教学学术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ning)、《教学型教授》(The Teaching Professor)、《视野》(Insight: A Journal of Scholarly Teaching)等。纸质期刊主要有:《日出》(Mountain Rise)、《变革》(Change)、《大学教学》(College Teaching)、《高校教学》(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教学新路径》(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加拿大教学学术杂志》(The Canadian Journal for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等近30种教学学术方面的综合性期刊。另外,还有近40种分学科的教学学术期刊。

    (四)实践的全面展开

    教学学术的实践已经在国际、国家、高校/机构、教师、学生5个层面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2个阶段全面展开,并向中小学蔓延。参与教学学术实践的美国高校,由最初的伊利诺斯州立大学(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布法罗州立大学(Buffalo State College)、南达科他大学(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多明尼克大学(Dominican University)等10余所高校,现在扩展至包括研究型大学、综合大学、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的

LUNwen. dylw.net 1,000多所高校;另外,还有很多高校成立了教学学术研究中心和教学研究中心,如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教学学术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学教学研究中心等。这些中心主要帮助教师实施教学学术方面的课题(设计、管理、写作和成果发表),帮助教师申请教学学术活动的资助,组织全校范围的教学学术研讨会,提供教学学术的期刊、会议和案例等方面的实用信息等。[14]

    (五)影响的国际化

    在美国教学学术运动的影响下,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关注和重视大学教学学术和教学研究,并为其提供支持。如英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中包括为74所大学的教学研究中心投入300万英镑;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高等教育教与学机构,增加了国家教学奖项,“奖励那些能够最好的示范优秀学习和教学的机构”。[15]另外,2004年还成立了国际教学学术学会(ISSOTL),为教学学术研究、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国际平台。

    二、问题

    20年来,教学学术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多的理论争议和实践障碍。

    (一)理论争议

    1.理论依据不足。教学学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理论缺陷和依据不足。首先,教学的学术性问题。教学是一种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行为和技术,而学术是将要被传递的知识,两者是不同的。其次,目前关于教学学术的理论依据和探讨,基本是建立在博耶的学术观和4种学术划分基础之上的。然而,人们对博耶的学术观和对学术的4种划分也持有质疑。

    2.概念的含糊性。一是教学学术至今没有一个统一、明晰的概念界定。个人、学科、高校和机构的看法各不相同,以至于教学学术的理解和概念界定有数十种之多。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大学教学学术的不同理解以及认识的误区。二是未能与有效教学、优秀教学、学术型教学等进行有效的区分。

    3.教学学术如何表达、评估、识别和奖励?教学学术只要求公开其研究成果,不一定在同行评价或指定的刊物上出版发表,那么教学学术工作如何表达?其质量如何界定?如何评价?评价主体是谁?如何奖励教学学术,是按照优秀教学的标准,还是按照科研的标准?这些都会影响教学学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4.教学学术的研究成果及其与学科的关系问题。将教学学术置于学科内讨论将限制潜在的受众。特定学科的教学学术不会在学科内被阅读,而它在学科之外更不会被广泛阅读。这就存在两个消极结果:一是,教学学术是跨越特定学科教学的,不仅仅是面对特定人群,而是面向更广泛的人群;二是,很多教学问题不是特定学科的事情,已经超越了学科界限,那么,教学学术的知识如何形成?如何组织?如何增长和构建,尤其在跨学科层面?

    (二)实践障碍

    1.传统观念的障碍。一是传统的学术观。传统的学术观将“学术等同于研究”,学者以研究发现知识为荣耀和己任,学校聘用和晋升教师主要依据其科研能力;二是传统的教师教学观。传统的教师教学观,认为教师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而理论研究与发现主要是学者或研究人员的事情,与教师无关。

    2.传统学术制度的障碍。传统的学术制度以研究发现为主要范式,从19世纪初的洪堡算起,已经存在上百年的时间,其规则制度不仅十分健全,而且根深蒂固,并且统治着整个学术界,成为主流形态。无论是学者,还是正在培养的研究生(未来学者),都是这种制度和范式下的产物。其他学术形式、范式和制度很难与之抗衡,难以进入主流形态。

    3.学科专业障碍。不同学科专业的认知、思维、研究方法等均不相同,并且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人文学科。那么,教学学术的实践中是否存在适用于所有专业与学科的普遍模式?或者存在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学术模式?不同的研究立场以及学科专业间的差异导致教学学术实践出现不少的问题。

    4.教师繁重负担与杂务障碍 。实际教学中,教师过重的教学负担和其他学校杂务影响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教师很难将学术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教师因为水平、精力和时间等问题很难将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提升为教学理论。

    5.同行评价障碍。目前的教学学术评价过于依赖同行评价,那么,如何保障同行评价的时间?并保证同行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6.教师沟通和交流障碍。教学学术要求教学及其研究成果公开,并被同行使用、评价和发展。但在实际中,教师的教学工作一向被认为是等级的、个人的、隐私的事情。[16]如何建立有效的和有保障的教师沟通机制,使教师们摆脱“教学孤岛”,使教学成为共同财富(Community Property)?[17]

    三、展望

    面对新的时代环境、社会任务和教育需求,传统的学术研究范式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需要,“一个困惑不安的世界不再能够负担象牙塔里搞研究的奢华。学术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学术自身的名词术语,而是取决于它对国家和世界的服务”。[18]已有的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不能让教师胜任真实的课堂情境。[19]21世纪将是责任

LUNwen. dylw.net 和服务的时代,任何教育改革与发展都要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成长负责,转向注重质量和教与学,不仅注重过程,而且注重结果。无疑,教学学术研究的兴起与发展,适应了时代、社会和教育的需要,标志着西方高等教育范式转型。[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