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17:1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多媒体技术基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以其优越的性能成为国内外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护理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与缺点以及应对措施作了分析与探讨。
1 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护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1 内容直观: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有活动影像的特点,可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多感知的、形象化和多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静脉输液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血管的选择和进针手法。我们将有关血管解剖图扫描入计算机,制成动画,清晰地展示了四肢浅静脉的走向,帮助学生在操作中选择血管。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内容,在实验课之前我们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先观摩一下整个操作过程的录像。学生通过视、听对这一教学内容有了具体、直观和动态的理解。
1.2 扩大教学信息量:在基础护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师的板书相对减少,节省了课堂授课时间,尤其在40min一堂课的有限时间里,可扩大教学信息量。
1.3 提高学习效率:现代教育学记忆试验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70%。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单一的听觉通路刺激为视、听联合通道刺激,提高学习效率。
1.4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模拟演示,把教材上非直观的描述以可听、可视、可模拟操作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例如,卧位这一章中,在讲椎管内麻醉后为什么要采取去枕仰卧位时,结合椎管的解剖生理图片讲就更加的形象化,而且能把一些难以尽述的抽象知识摆到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其内容,化抽象为直观。
2 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传递速度快,对知识点难以消化和吸收:多媒体教学具有课件容量大,教学内容涵盖面广,信息传递速度快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普遍反映速度快,跟不上。
2.2 多媒体课件质量参差不齐:多媒体教学是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很多教师对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一部分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把全部内容都放到课件上,这样的讲课反而显得很死板。为了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
3 解决方法
3.1 准确把握授课进度,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一定要把握住讲课的节奏和时间。多媒体授课教师讲课的速度应结合学生的听课情况有意识的进行控制。在操作课件时还应该有序控制课件的展示速度,让学生的思维与课件的变化同步,以助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准确性。基础护理理论课时少,实验课时多,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切不可满堂灌,只完成教学目标,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
3.2 加强教育技术培训 提高课件制作质量:根据教师不同情况分层次进行培训。老教师由于多年的教学习惯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并且对计算机技术应用有待加强。而新教师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以及教学理念都没有问题,但是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因此在开展多媒体教学培训的时候应该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力求每一位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能达到:首先,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控制。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动画和优美的声音,但要与所讲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不能风马牛不相及。其次要突出重点,制作课件不要面面俱到,能突出本课的重点即可。另外,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知识点的引入、展开、分析、巩固、测试的一系列过程中,都要从听课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程度、理解能力等出发,尽可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力,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进入基础护理课堂教学,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无疑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要认识并克服其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
参考文献
[1] 陆爱平.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护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 :552-554.
[2] 兰芳苓,胡双九.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1:17-18,40.
[3] 李 鸣,金魁和.医学心理学[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7:73.
摘要: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主要存在几个误区;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机械基础》课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收到最佳效果,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机械基础课件; 制作应用; 教学效果; 误区; 有机结合 网络优势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在此背景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必备技能之一。
然而,在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就笔者任教的《机械基础》课程而言,就有不少教师反映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费事费力,而且效果不一定好,甚至产生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究其根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 课件板书化
这是初涉课件者易犯的错误,没有结合《机械基础》课程的具体要求,更没有发挥多媒体电脑的特点,仅仅将板书搬上屏幕,把课件变成单纯的“黑板搬家”,变“人灌”为“机灌 ”缺乏生动的演示和交互,多媒体课件失去了精髓,自然成了“鸡肋”。
误区二 生搬硬套
首先,不是每个单元内容都适用于课件制作,比如:轮系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受力大小的演算过程等等,教师与学生一起推导板书的效果可能比课件更有说服力。
其次,教师如果一成不变地沿用别人制作的课件,则由于教学思路、体系结构的差异加上教学对象的不同,其效果不言而喻。
误区三 华而不实 游离主题
与上述情况恰恰相反,也有的教师则走向另一个极端,热衷于玩弄多媒体技巧,演示手法过于花哨,背景图片异彩纷呈,但华而不实。一堂课下来,学生能记得只是几张好看的图片和华丽的特效显示形式而已。
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机械基础》课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收到最佳效果,我的心得是:
一、分层显示提纲契领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将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拓展纵向思维,比如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受力分析的过程以及一些机构的运动原理等,都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方式,编制交互性较强的课件,将其与课堂提问、解答相结合,达到分析透彻入里的效果。其次,利用课件内容包容性强的特点,可以诱导学生将有关知识点进行横向比较,这尤其适于学生自我复习和单元小结。象四杆机构类型、键联接分类小结可以采用表格或树枝型图表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内在规律和联系或差异,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也有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二、动态显示 直观表达
《机械基础》作为一门机械类工种的技术基础课,是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思路应从感性认识出发,联系实践再提高到理论上进行分析,重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受制于教学条件,学生往往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也就缺乏感性认识,这一缺陷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尤为突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对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合理运用,能充分营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Authorwarer软件制作《轴系零件》课件,采用图形的循环移动、定格、闪烁以及同步解说和特效显示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从而弥补板书及挂图之不足,产生了较好的动画、立体效应,一改以往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之苦,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三、传播信息 寓教于乐
这包含两个层面:其一、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留心采集专业素材,利用多媒体的摄像声像结合的功能,通过演示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也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挖掘出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其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妙编制教学课件,利用交互性特点,结合声控、图像效果,通过带有娱乐性的练习,使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比如辅以鼓励性的语言和声电效果,学生就很乐于尝试去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很活跃,也容易引起师生共鸣。
四、摆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一个好的课件演示确实使人感到赏心悦目,有一种美的享受,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味依赖课件,忘记了它在教学环节中的从属地位,那么它的效果也只能是浮光掠影。摆正它的位置,具体而言,就是:在制作时,要把教学思路的科学性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兼顾艺术性,内容重于形式,允许必要的夸张手段但不能舍本逐末;运用时,谨记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学效果才是中心环节,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要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理解,去思考,去交流,去质疑,换言之,即结合课堂实际要灵活处理,甚至对课件内容进行大胆舍弃或更改。
最后,《机械基础》课件的制作从素材的整理到完成,其工作量很大,往往花费制作者相当大的精力,若能直接采用或对原有课件稍作改动就能为己所用,必将对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应用时还要考虑课件的通用性和个性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应用 效率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和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包括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两部分,研究的是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是后续电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是技能大赛中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比赛的一个大项。因此,学生是否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关系到能否顺利就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概念抽象、非线性特性多、理论性和实践性强,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所以,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得通学生却听不懂,或学生听懂了却想不通。将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谈点粗浅的认识和经验,与大家来共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教学概念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课程的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给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如半导体内部的载流子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PN结形成过程的理解全靠想象,学生感到太抽象、难以接受,在短时间内很难透彻理解。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这些单调、枯燥的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虽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引例式、演练式等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教学效果仍不显著。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清晰的感受,使学生对课程学习更感兴趣。如对于PN结的形成过程,采用Flas,可以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内部的电子与空穴用不同的标识来描绘,从而生动地演示PN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载流子的扩散——自建电场——载流子的漂移——动态的平衡——PN结形成的全过程。再给PN结加上正向电压,相当于削弱其自建电场,使载流子沿扩散的方向持续运动,就有了正向导通电流;给PN结加上反向电压,相当于增强其自建电场,使载流子沿漂移的方向运动,而漂移的电流很小,即等同于反向截止。这样,就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了PN结的原理。
用多媒体动画形象生动地演示,将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载流子传输过程非常形象和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会非常好。这样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大量视听信息和高科技手段来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手绘图较多,占用授课时间,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能丰富课堂信息量,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合理利用各种视图及表达方法来表述各种元器件及电路图的结构。为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手绘各种电路图。这个过程要占用许多授课时间,如果刻意减少绘图,又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能够将大量的集成电路、图形、波形、真值表预先存放在计算机中,上课时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这些图表,从而减少了很多耗时的板书和画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通过制作电子教案、绘制电路、解答习题、做虚拟实验、进行仿真应用,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使特征形象化
元器件非线性特性多,讲解时不易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多媒体教学能使非线性特性形象化,更好的展示电路的本质特征。模拟和数字电路是由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为主要器件组成的。二极管、三极管均具有非线性特性,因此,线性电路理论对于分析和设计模拟、数字电路不适用,必须采用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在教学中,对于二极管和三极管的非线性特性,教师用语言又不容易描述,某些规律学生又难以捕捉,传统教学在这方面收效甚微。
如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既是本课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必备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分析各元器件对三极管工作状态的影响时,不全面,宜遗忘,并且很难在脑海中建立“交直流共存”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波形图与非线性元器件的特性曲线来动态展示电路的电压放大特性。用EWB电路仿真软件向学生演示共发射极基本放大器分别在未设静态工作点和设有合适静态工作点时,对电路输入端输入交流低频信号Ui后所测量得的三极管集电极电压Uo和波形,然后分析设置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在利用动画演示时,可采用渐放加慢放的方式,使学生在波形的缓慢变化中看到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动态关系与变动过程,以及Ube与Ib和Uce与Ic的非线性关系,由此即可形象展示交直流的共存现象。
用动态图像进行形象地展示,进而取代书本上的静止图像,这样,就能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促使学生去思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培养动手能力
电路的工作过程,实验实习课难以体现。多媒体技术能完整的模拟整个过程,便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安装完毕的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时,看似平静,实则正在发生量和质的深刻变化。如对于振荡电路的起振过程,传统教学手段根本无法在学生面前展示,全靠学生想象,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有限,对起振情景想象不出或想象不全,这样,学生的兴趣点往往只停留在电路的输出结果上,而忽略了电路的实际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限制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关键词:多媒体;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55-01
0 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在《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达到这门课在学生的知识架构中应起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1 多媒体技术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1 《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经笔者大量调研发现,传统教学方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方法陈旧,手段落后。②课程内容不能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③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率。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胜任高效率的要求。④传统的教学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⑤教学手段的单一化致使教学乏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与学习效果差。⑥在黑板上“开机器”,不能使学生对本课的有关概念、原理等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没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步入”机械的殿堂。
1.2 多媒体技术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使用了自制课件、放映录像等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总结这些实践结果,反映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优势:
1.2.1 多媒体技术进入《机械设计基础》课堂,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针对该课的实践性强、与工程现场结合紧密的特点,展示课程内容中较复杂的机器结构,使学生能轻松认识一些常见机器的结构原理,以及一些学生初次接触感觉陌生难懂的名词术语。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观看单缸内燃机的结构及其动作演示,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就看懂单缸内燃机的结构原理、组成部分,认识机器特征,并进而理解由单缸内燃机引入的零件、构件、机构、机器、机械等概念。
1.2.2 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即时演示功能,能明确诠释某些抽象的结论,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时,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各种铰链四杆机构的形式及其动作,再以一个四边长度确定的铰链四杆机构为例,通过其机架分别为最短杆、最短杆的相邻杆、最短杆的对面杆时的动画演示,就能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并记住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其判别方法。
1.2.3 多媒体课件可将授课中不易理解和难以看清的部分,多遍重复观察,彻底弄清机器的结构原理,动作过程等。
1.2.4 有利于开发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对大量具体多媒体信息的观察、分析,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进程,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也培养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了智力。
1.2.5 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使原本学生感觉沉闷、枯燥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显得生动起来,学生愿学、乐学,提高了授课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声音、形象直观的画面、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
1.2.6 多媒体进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的课堂,还可实现一般情况下很难开展的交互式教学。例如,在设计轴系时,我们可用轴系组装仿真软件,模仿真正的轴系安装过程:用鼠标点击拖动零件进行仿真安装,选择的零件及安装步骤正确时才能安装,并说明正确的理由;错误时不能安装,并给出错误的原因。
1.2.7 现代工业发展很快,课本内容经常不能及时反映一些最新的工业发展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获得最新的信息,将其制作成多媒体素材,用在课件上或用投影等多媒体设施在课堂上做以介绍,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内容总有新意,学生所学知识与时代同步。
2 《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内容前后联系不是很大,这样,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的操作上就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各章节或者某个具体问题的需要来引入一段录像或用一个课件甚至几个图片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几种方式可以灵活使用。
2.1 录像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手段一般称之为电化教学,即用电视录像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我们安排了绪论中的内容以这种方式进行。通过录像中对历史的浓缩,对当前机械业的展示及对机械业未来的发展展望,让学生对整个机械行业的历史及其发展有个生动形象的简单认识。
2.2 图片模型辅助教学模式 此模式主要是利用教学模型、图片、图表、幻灯片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其教学设施简单,如挂图、幻灯机、视频平台等。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中机构的组成、动作原理等内容的教学所采用的一种简捷方式。它可以根据教师教学安排,随时出现在课堂中需要的环节。这种方式虽有一定的直观性,但不够生动,难以表达动态过程。
2.3 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 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是我校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构成也并不复杂:一台多媒体投影仪,一台笔记本计算机,一台视频平台及扩音设备等,即构成一个理想的多媒体投影教室。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方便地随时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说明一个问题或整个章节,可将电视、图片、幻灯教学集中到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中心、课件为主要方式的教学中。
如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为《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显示了巨大的优势。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课堂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质量,让学生轻松步入机械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于兴芝.《机械设计基础》课的CAI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2,(2)
关键词: 美术教学;多媒体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95-1
如何充分考虑美术学科的特点,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学,以便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高效达成美术教学的目标成为美术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发挥优势,“常”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良好的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单一,使教学形式变得丰富而更具有直观形象的吸引力。信息技术的日趋普及和成熟,硬件条件的保障,让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只要教师有心,注重平时的资料与技术经验的积累,几乎每一节课都可以使用。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内容,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制作成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等。学生对于这样形式丰富的信息传递相比枯燥的讲解更容易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如教学《我们的节日》时,我选择了与节日相关的热闹的场景图片,配上欢快活泼的背景音乐,将学生顺利带入了本课的学习情境。在教学《寻古探幽》这一课中关于画像石、画像砖的欣赏感知环节时,则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代表性的作品制作成隐现于深邃的背景中的流动画面,制造出穿越时空的奇幻感,再配以古朴神秘的音乐,营造出了适合本课教学内容的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凸显视觉,“巧”用多媒体技术于不同的美术学习领域
新课标中对美术课程的定性之一表述为:“美术学科凸显视觉性”,强调了“美术是以对视觉对象的感知、理解、创造为特征的”。从美术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来看,无论是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还是设计・应用,或是综合・探索,无一离不开大量美的作品或图片的欣赏。所以在美术学科中对多媒体最有效的运用之一就是提供给学生视觉欣赏素材的完美展示,能够更清晰、多角度地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
当然,对于不同领域,多媒体技术又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设计・应用领域,如教学二方连续、四方连续、适合纹样等纹样的设计时,可以借助计算机绘图软件来示范讲解这类图案的基本样式就显得简单得多,只要掌握了图形复制、图形翻转、反色技巧就能轻而易举地制作出精细、复杂、多变和色彩有正负交替感的图案来,学生也可以用计算机工具完成设计作业。再如,学习色彩的冷暖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将相同的画面任意变换色调进行对比认识,学生也可以用如“金山画王”、“奇奕画笔”、Potoshop等软件直接进行冷暖色调的配色练习,填色快捷,易于对此修改比较,从而高效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漫画人物《夸张有趣的脸》时,可以借助于课件演示写实的脸与夸张的脸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对视觉形象创造过程的感知更直观、易懂又有趣。
三、借助网络,“精”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
信息时代的来临,开放的因特网络包含着浩瀚无尽的资源。但网络资源不仅内容质量上良莠不齐,而且涉及领域极广,这需要教师的慧眼甄别和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借助于网络,教师在课前可以选择性地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效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源,并通过精心的筛选以便用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甚至可以将大量的从网上下载的有用信息设置为虚拟网站,供学生在虚拟网络环境中自主探究,同时还可在网上建立艺术教育网站,设立“网上课堂”和“学生作品”等栏目。学生课内课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均可在网上学习和发表作品,不仅开阔了视野,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创作的热情。如教学《中国青铜艺术》时,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参观青铜艺术博物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先提出问题,进而进入自主的搜索学习和欣赏中,并通过局域网络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及时对话交流,使学习更自主、高效。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思维得以拓宽,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四、立足学科,“慎”用多媒体技术,避免“画蛇添足”
teach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is Mayers' multimedia learning theory and J. Piaget’s construc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its linguistic basis is Krashen's second language input hypothesis and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Key words】multimedia learning theory;constructive learning theory;input hypothesis;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听力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听力教学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更好的提高听力教学效果。
媒体(Media)就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中介,就是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介。多媒体就是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目前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主要基于下述心理学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一、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
梅耶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信息加工系统,一种是加工言语材料的系统,一种是加工视觉材料的系统。使用多媒体学习充分利用了人类加工信息的资源即教学信息根据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来设计。例如,材料可以以屏幕文本或解说的言语形式呈现,也可以以静态图表或动画的图像形式呈现。同时,学习者也在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系统来接受信息。例如,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听觉通道加工演讲者的声音,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的幻灯片的内容。由于学习者接受教学信息的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的特异性,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呈现图文和声音信息,学习者就能够在通道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形成整合信息,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相应机能区,比单一媒体信息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要强得多,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让?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其核心可以概括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课堂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知识的获取是以学生的主动建构方式为主,教学不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外界提供的信息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观重视情境设置、意义建构和协作学习等重要环节,认为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有: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作用。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知识也只有在具体环境下才有意义。
听力理解过程被看作是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得教师能够创造出各种声音、图像等逼真的生活场景,学生则可以同时接受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刺激来完成知识的建构。多媒体网络环境可以很好地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多媒体能够通过视频、音频同时刺激学生,以多种学习资源组合的形式,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他们成为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的活跃参与者。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在课堂学习中触发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听力教学还能促进和深化师生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互相竞争,使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交流更顺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协作、辩论,从不同角度交换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多媒体听力教学还更好地支持了学习小组的活动,帮助小组成员理解各人的不同角色,并包容不同的或有冲突的观点,这一优点更是支持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多媒体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时空限制,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开展学习;学生还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由选择不同级别和水平的学习材料,自己设定目标,不断做出调整,决定学习进度。学生通过自测反馈信息,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发现问题,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难度和内容。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网络信息加工的主体、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
三、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克拉申在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一书中全面阐述了“输入语”的重要性。他说,因为“输入语”回答了语言学习中一个关键问题:人们怎样才能习得一种语言,特别是外语。克拉申认为:“输入语”的假设与过去的外语教学法理论大相径庭。以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倡先学句子结构,然后再运用这些句子结构去进行交际。而“输入语”假设是学生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输入语),通过情景与上下文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就自然学会了。克拉申认为,学习者所接受的输入语言,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语言习得才有可能发生:(1)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2)包含已知的语言成分;(3)包含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此外,克拉申还认为,语言教学中应有两种输入,即“粗调输入”(roughly tuned input)和“精调输入”(finely tuned input)。后者指的是对语言作调整之后的输入材料,而前者指的是未进行任何调整的语言输入。克拉申认为,外语教学没有必要费力费神地去为学生准备“精调输入”,而应采用“撒网”(casting a net)的方法,大剂量地为学生提供“粗调输入”。由学生根据其自身的语言水平挑选新的语言知识。根据克拉申的观点,学会外语只有靠自然习得。其途径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只要输入量大于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情感过滤又低,学生自然就会学会语言。
多媒体软件利用数字压缩技术和超文本连接方式组织,可存储大量音频及视频信息。因此,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听力练习和内容丰富的录像材料,创设模拟生活情景,供学生在地道的英语氛围中学习英语,理解英语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实现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四、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说”最初是由杜雷(Dulay)和波特(Burt)在1977年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解释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影响。他们将“情感过滤”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1982年,克拉申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理论。他认为,有大量适合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习者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才有可能变成情感的摄入(intake)。在此过程中,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语言摄入(intake)起着过滤的作用,克拉申称之为“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中所指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程度三者。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及极度焦虑会阻碍语言的摄入,因而阻碍语言学习或习得;相反,低焦虑感、高动机、高自信会加速语言的习得。根据这个假说,语言习得者的情感过滤强度因人而异。消极的外语学习态度对语言输入有很强的过滤作用。持消极态度的语言学习者不仅不会主动地获取更多的输入,即使能够理解语言的输入,也不会习得。情感障碍就像一堵墙,“输入”一旦碰上它,其中一部分就反弹回来,而不能进入学习者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这样,习得者学习语言的能力就大打折扣。相反,对外语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人,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很弱。没有了“情感障碍”这堵墙,“大量可理解的输入”就会畅通无阻地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中去,经过“内化”成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耳目一新,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尤其是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软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
环境和学习氛围。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媒体可以快速切换,交互使用,具有灵活、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利用多媒体练习听力,学生可以快捷地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听力材料,从容不迫地对自己没听懂的地方进行反复练习,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干扰与影响从而消除学生学习上的情感障碍。
关键词:多媒体;基础教学;传统教学
0 引言
在当代技术发展背景下,艺术基础一直就是一个比较热门话题。而美术类基础课程更是人们最常讨论的一个话题,而本文主要是在多媒体技术的前提下来进行研究分析的。多媒体技术是当前社会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这是当前社会中最能感受体会到时代背景。在当前社会中,有了网络的技术的承载,生活中流传了各种信息与图像,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把教学与生活挂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多媒体在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有利改进人们对传统美术基础教学的认识
我国的美术基础教学主要是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影响,50年代苏联的影响,在80年代的时候又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可以这么说传统的美术教学为我们大半个世纪的美术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也较以往有了更大的进步。在该种环境背景下就要求各个高校的美术基础教学要做出一定的改进,在各个高校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美术专业,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就要求美术基础教学应该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发展来进行不同的调整,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效果的提高上,教师在采用教学方法的时候不是为了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美术的教育的教学不仅是为了想学生传递基础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对其知识进行继承与发展,这不仅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正好可以提高一定的技术支持,比如说在透视学这一门教学中就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师应该要运用大量的三维空间来引领学生去体会空间上复杂多变的规律,这样起到的效果肯定会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的效果更强。因而,若是想要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首先应该要去教育方法来进行改变,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就有利于在教学中出现全新的教育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学,其弊端也在不断的暴露出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陈旧、信息更新缓慢等,在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要对自身的教学思路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分析,这样在丰富教学内容与思路在日后的教学中有利于丰富多媒体的功能。其实在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教学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原本教师教学逐渐向以学生为探究中心发展,使得学生通过主动就可以在多媒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该种方式使得原本被动的学习向学生主动学习来转变,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得原本枯燥无聊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需要教师不断的深入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类型的问题都可以进行明确的讲解。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更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素养。
2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运用有利于提高美术基础教学的效果
在以往的教学中,更多的时候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一定的坚固,没有办法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在美术基础课程中学生就会缺少创新的主动能力,也不会主动的学习。但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比如说在美术基础课程中的欣赏课程中,多媒体技术能够为该课程教学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我们都知道若是想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更需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基础课程与欣赏课程的开设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美,体会美。在类型课程中进行教学更多的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美学的技能,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观能动性。在高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提高对作品欣赏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接受优秀作品的熏陶,进而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学生素养的提高是对教育的要求,更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在高校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中,教师能够抓住重难点,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引起学生的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整个课程的认识程度加深。同时多媒体技术把听、看结合一体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对于学生的素养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忠正,祖秀霞.高职院校艺术类之美术基础教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01)
[2]华杰.美术基础教学的现状与反思[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4)
[3]戴凌云.独立学院美术基础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学理论.2013(11)
[4]钟建,林荣芳.对当前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思考与研究[J].美术大观. 2013(04)
[5]孙冰,黄宏瀚.浅谈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两难之境[J].美术教育研究. 2013(18)
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设计和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良倾向。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以期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素养;课件;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的定义最早是由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当前,许多学校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逐步实现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正在掀起一场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热潮。能否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检验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给传统的教学过程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这既与教师个人素养有关,也与学校管理相关。在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刻分析与反思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相关的解决策略,以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学媒介、教学形式等方面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对现有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全面更新。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教学观念落后,理论基础薄弱
(1)教师缺乏正确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观念,不能正确认识教学资源在促进学习者内部建构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多媒体技术融合了先进的教学新理念,把陌生抽象的内容以具体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探究问题,从而树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技术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颠覆了立足于“教”的传统理念。很多教师仍然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且只限于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囿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质上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以现代的“电灌”取代了传统的“人灌”,因而未能使多媒体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2)多媒体技术克服了教学内容不够形象、不够直观的传统弊端,为学习者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与困惑提供了新途径。有的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实现教学的优化,省时、省力而且高效,为此忽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导致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性欠缺,影响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多媒体教学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相关的多媒体技术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对多媒体理论不精通,对多媒体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对多媒体技术缺乏优化组合的能力,那么教学效果未必比传统授课方式好。
2.课件水平较低,设计能力不足
(1)大部分教师普遍缺乏相关学科的课件制作知识与技能。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不可谓不扎实,教学功底不可谓不深厚,然而却不具备基本的课件制作能力。甚至对于多媒体技术心存恐慌,担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因操作不熟练导致失误,影响教学进度,尤其担心不能及时排除故障而中断教学无法完成授课任务。有些教师经过培训后学会了初步的多媒体技术,但也仅限于使用一些常用办公软件,如Office、WPS等来辅助办公,不会根据学科的需要,使用Authorware、PowerPoint、方正奥思等教学软件来编制相应的课件。还有少部分教师虽然能制作课件,但实质上仅仅是课本文字内容的翻版,相当于电子版的课本,不但制作粗糙、水平低劣,而且形式单一,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多媒体技术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探讨解决它们的方法和途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学习过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3]由于缺乏相关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技术素养,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得不够规范和严密,对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借助哪些方法来解决;有的教师不够自信,在将策略、技术与方法等要素整合于教学设计方案中时,会感到力不从心;或是把辛苦做出的教学设计方案付诸课堂实践时,往往不自觉地摒弃部分或是完全摒弃既定的设计方案,跟着感觉走,凭自己的感性经验即兴发挥进行教学,这是设计能力不足导致自信心缺乏的表现。
3.学校导向偏差,技术滥用严重
(1)很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评估检查,也为了在教学中推广多媒体技术,积极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通过多媒体教学评比标准的设立和多媒体教学观摩课、研究课的开展,尤其是优质课比赛等活动的举办,大大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蓬勃发展。但在评价一节多媒体课成功与否时,重在关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情况。至于是否有必要使用;教师是否运用得当;教学是否实现了最优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否符合认知发展规律,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等,则不予重视。这样的评价未免会误导教师,使他们产生许多错误的认识。
(2)多媒体技术借助其把声音、视频、文字、图像等集于一身的优势,拥有前所未有的表现力,可以模拟出较强的真实感,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变化和学习兴趣。然而,多媒体课件中承载过多的媒体信息也会使学生感到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易导致学生接收与处理符号信息能力的紊乱,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产生不利影响。有些教师盲目迷信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优化教学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多媒体技术上,尤其是优质课、示范课等公开教学活动,似乎不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实际上,如果学生受到长时间的视听轰炸,很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反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1.转变传统观念,调整角色定位
(1)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居于统治地位,学生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然而,这种做法已经不适合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通过实施多媒体技术培训,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和态度,使教师从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知识体系是建构者。 转贴于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更新了教育观念,也使得教师工作职能和地位发生了转变。教师必须以此为契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将学科知识有效地融入多媒体技术之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构筑自身的知识体系、激发其求知欲与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多媒体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2)对广大教师来说,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渗透影响,教学工作的科技含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日常工作中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重复性劳动也就不再显得简单枯燥,有助于教师摆脱千百年来“教书匠”的传统形象,重新正确定位自身角色。教师应当向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意义建构的导师,提供恰当的指导信息来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的心理学家,设计创造最优的教学情境条件使学生适应自主学习的课程开发者等角色转变。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信息素养
(1)当前的教师多媒体技术培训并不是让每个教师尽可能多地掌握计算机技术,而是帮助和鼓励他们尽快提高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首先,学校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多媒体技术能力培训,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和理论,并能够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其次,学校应组织开展各种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竞赛活动,以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为导向,提高教师驾驭多媒体技术设备和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多媒体技术人员与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之间合作,共同研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多媒体课件,在发挥技术人员长处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技术水平。
(2)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提出了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它的含义是: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拥有信息素养已成为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前提。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适应形势,开展自身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学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多寡和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他们能否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工作效率,能否与时俱进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否激发、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为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开辟新领域。
3.优化教学设计,精心编制课件
(1)教学设计是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优势互补”原则,要紧扣教学大纲,从实际出发,合理分配时间,在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设计的思路、结构特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内容的结构与表现形式要符合教学原则和所使用教学方法的要求;设计的内容必须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同时,要综合考虑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密切配合,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多媒体技术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两者能够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课件的编制应以教学大纲的中心思想为指导,以课本教材为主要理论来源,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表现力强的优势,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实施突破,化难为易,破解传统教学中的常见难题。一般情况下,课件制作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往往比较零散,教师需要对文本、图像、音像等多媒体资源进行合理组合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系统。在编制课件时,必须掌握课件编制的基本理论,熟悉编制的方法和流程。在课件的界面上应当做到新颖别致,吸引学生注意力;内容上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肃清疑点。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海量的优秀课件资源,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再加上平时注意积累,必定能使制作的课件质量越来越高,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4.完善管理机制,增加资金投入
1 幼儿教育的特点
基础性 幼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最早阶段,是丰富认知、学习技能、培养能力和品质的初级阶段,是基础性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要引导幼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幼儿对自己的认识。而这些都是基础性的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趣味性 幼儿教育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生理和心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对世界、事物的认识具有简单性、非逻辑性的特点。由于心理发展的不完善,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所以幼儿教育要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以此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这样才能够增强教学的效果。
启发性 幼儿犹如一张构建宏伟蓝图的白纸,需要教师进行悉心的培养,才能够使他们的生活美丽多彩,才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启发性教育,积极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养成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启发性教育也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下,让幼儿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地,将多个单媒体组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集成,并通过计算机输出设备展示给操作者,使其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1]。
信息的多元化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幼儿提供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提供信息,也可以通过录像和图像的形式提供信息,而多种信息的综合更是能够向幼儿提供多渠道的信息,对知识的传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操作的灵活性 多媒体技术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幼儿特点、教学条件等主客观条件,删选相应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只要具有基本的教学条件和可参考的教学资料,均可以制作出良好的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
3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系统、复杂的过程,尤其幼儿教育由于面对的特殊的群体,教学过程的控制尤为重要。对幼儿教育来讲,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多媒体技术结合了声音、录像、图像、文字的多通道信息施加方式,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文字阅读趣味性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能够大大提高其趣味性,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为有利。
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 知识传授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幼儿也不例外。幼儿教育是让幼儿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是通过教师和幼儿之间借助某种媒介或载体的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完善,很多知识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遇到障碍,以至于幼儿不能够或者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展示录像案例、提供形象图片、配以文字或者语言解释的形式,向幼儿具体形象地展示所学知识,达到促进其对知识理解的目的。
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能动的重要的教学力量,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幼儿教育知识具有基础性但是繁杂,幼儿具有好动性但是难于管理,所以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园、自身、幼儿等因素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对幼儿教育和儿童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需要教师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这对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大有好处。
4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原则
实效性原则 教学以质量为衡量标准,教学质量不高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好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阶段,其教育的质量深受社会的关注。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形式之一,幼儿教育对幼儿习惯的养成、基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实效性原则,即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幼儿教育的目标,也才能够体现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的优势。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一定要注意实效性,选择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课件的播放也要注意时间的间隔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最大程度保证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效性。
基础性原则 幼儿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所担负的任务就是帮助、引导、支持幼儿获得基本的学习、生活、实践、社会知识,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运用中也要遵循基础性原则,在知识材料的选取上要遵循基础性原则,选择符合幼儿教育特点和目标的基础知识材料。应注意内容的基础性,不要过度追求课件的优美、丰富而忽视了内容的基础性。只有保证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性,才能够符合并促进幼儿教育的开展。
适当性原则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这一群体在身心发展上还不完善,对学习、生活、社会、世界的先前知识储备不多,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要把握传授内容的适当性。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也要注意适当性原则,即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向幼儿传授适当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地学习幼儿的身心特点,并不断地进行知识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5 结论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多媒体技术信息多元化和操作灵活性的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大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要注意实效性、基础性和适当性原则。
建议幼儿教育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该督促教师深入地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进行研究,积极地丰富相关的知识和提高相关的能力,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明成.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作用和影响[J].现代情报,2006(10):219-22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生物教学;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58(2017)05-0124-01
生物是一T包含丰富理论知识并需要对诸多现象进行观察与研究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对教学的准确度、有效性等要求很高。因此需要教师针对本学科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落实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够在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能帮助教师进行形象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索的兴趣。所以在现代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一、正视多媒体技术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需要讲解的内容以课件、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并实现形象化教学,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但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不够明确,在教学中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或者是过多运用多媒体导致教学过于花哨,影响了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正视多媒体技术,认清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是否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教学及其应用形式,并选择合适的应用时机,从而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特别是教材中涉及的一些随着时展出现变化的内容,应当注意结合其现状为学生进行讲解。如果本班学生生物基础较好,在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课外内容的讲解,最大限度地充实课堂,让学生学到更为丰富的生物知识。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章时,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授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内容,同时穿插教材的各项实例。此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细胞结构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针对一些存在特殊性的动植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动植物都具有相同的细胞结构。这样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丰富,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利用多媒体针对性讲解教学重难点
高中生物具备一定的难度,为了向学生详细讲解教学重难点,教师经常需要花费大量功夫。此时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可有效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进行形象化的理解。而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应用就是将每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特殊化的标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哪些内容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重难点搜集更多的资料,最好是图片、图表、视频等更为直观的资料,让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之后理解重难点内容。同时可以针对重难点内容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习题,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掌握相关知识,并学会合理应用。例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难点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举例说明,让学生在大量实例的支持下真正理解其内在含义,从而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实验探究的准确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发展
一. 概念界定
多媒体是将文字、数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信息,集成输入到一个系统中,形成相互联系和配合的整体,从而使人们能以更加自然与更易接受的方式来处理和使用信息的技术。简言之,多媒体就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还在迅速发展的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20多年前,人们曾经把几张幻灯片配上同步的声音称为多媒体。今天,随着微电子、计算机、通信和数字化音像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多媒体技术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它把文字、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多媒体技术为计算机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目前的多媒体硬、软件已经能将数据、声音以及高清晰度的图像作为窗口软件中的对象去做各式各样的处理。所出现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用,不仅使原有的计算机技术锦上添花,而且将复杂的事物变得更具体。
二.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在多媒体方面的研究比国外起步晚,但近年来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迅速发展自己的多媒体产业。目前,我国多媒体技术主要是面向机关、企业、科研和文教卫生等单位。多媒体的应用形式主要有辅助教育、信息管理、通信传播等方面。我国正在建设以光缆为主体的多种通信业务网络。同时开发和引用国外先进多媒体技术,199年前后相继建ISDN和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另外,我国政府已经建立连接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和其它用户到互联网络(INTER-NET)的全国网络―CERNET和CASNET,这为发展我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多样性。多样性是指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
2.集成性。集成性是指将不同的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以及与这些媒体相
关的设备集成。
3.交互性。交互性是指人可以介入到各种媒体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从而使用户更有效地控制和应用各种媒体信息。
4.实时性。实时性是指当多种媒体集成时,其中的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是与时间密切相关的,甚至是实时的。在加工、存储和播放时,需要考虑时间特性,存取数据的速度、解压缩的速度以及最后播放速度的实时处理。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用,充分体现了 21 世纪科技时代的特征,其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的工作、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实际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在于某些具体的应用,而是在于它能把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人类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四.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当前计算机工业热点课题之一,正在蓬勃发展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引进,改善了人机接口的界面,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促进了全新产品和服务的出现。其中有:1、桌上视频演播系统(DesktopvideoSrudio)。与此有关的是视频绘图和数字视频特技系统,计算机艺术制作系统(计算机音乐,计算机电影等)。2、桌上出版和演示系统(Desktop publishing and Presentation)。3、新型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通信工程中的多媒体终端和多媒体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技术进步起了重大作用,现在网络中的电子邮件已被普遍使用。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包括声、文、图在内的多媒体的电子邮件将会受到更多用户的欢迎。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系统,将为人类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由多媒体技术涉及的范围不难看出,它的应用将是极为广泛的。对于经常与各种信息打交道的人和部门,计算机都能够提供快速、准确和综合的服务,多媒体增强了以往的仅依赖文本和简单图形的用户界面,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目前多媒体的应用已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教育应用(教学模拟和演示、视听教材、少儿故事、自然科学、音乐、语文、文学、历史等、电子出版(多媒体百科全书、电子图书、字典类、经典类、参考书籍、文献资料等、旅游与地图、家庭应用(家用游戏机、交互式电视、医药类、娱乐类等、商业类(员工培训、商品介绍、查询服务与浏览等、新闻出版等。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受近年来兴起的全球范围“信息高速公路”热潮的推动,多媒体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五. 结语
多媒体技术处于非常活跃的发展初期,已经显示出蓬勃的巨大生命力,代表着下一个时代信息革命的典型成就。它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成就,又是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的用武之地,它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根据最近ITU―T已有的文件标准,将多媒体通信领域技术标准归纳为七大类近60个标准文件,而其中大部分现正处试验和完善阶段,多媒体及其通信领域的发展呈现出极为壮丽的前景。(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薛为民,赵丽鲜,冯伟,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施柏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8:61-63
【关键词】技师学院;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策略
科学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当今世界已是一个高度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社会,在这个知识和信息极为重要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当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信息化与数字化在教学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的相互融合,因为多媒体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职生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群体,在心理层面、性格范畴都有着很大的特异性,在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开展计算机教学时引入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笔者将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探究如何在技师学院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教师应灵活遴选多媒体软件
多媒体技术发展到今天,软件形式更加多样,选择性更大。在进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时要注重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灵活选择,常见的多媒体软件工具有word、PPT、 Flash 、Photoshop 、Premier等,可以处理文字、图形、视频等,这些软件都是可以用来为计算机课堂教学服务。面对多样的多媒体软件,学会灵活选择是做好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例如针对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与理论性偏强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选择色彩艳丽,形式多变的PPT进行课件的制作,在完成文字制作的基础上适当的引入丰富多彩的画面与生动的视频、音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点的讲解与分析,增强学生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二、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课件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正常情r下,大多数老师用的是PPT软件制作课件。这个软件很容易掌握,它自带着许多精彩的模板供老师选择,而且它的演示方式也非常的简单。
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有许多的小工具可供利用。比如,在画图时,可以利用画图工具进行画图,也可以利用扫描仪,对现有的图形进行扫描。对于某些具体的图形可以用数码相机先拍照,再加入多媒体课件中,这样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显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老师原本要在黑板上画的图直观地展现在多媒体课件中。而且制作的课件可以循环使用。另外,还可以将不常见的物品,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PPT软件在制作课件时,还可以加入音频和视频。但是加入的音频、视频必须是事先剪辑完成的,因为PPT软件只能对音频视频进行简单的播放暂停操作。在讲解不同的知识点时,要用到不同的音频和视频。
三、简化课件中蕴含的信息量
多媒体技术可以包容大量的信息,于是,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全部罗列,但在实际授课时,这些信息量远远超出学生所能够接受的范围。因此,多媒体课件制作时,
不能一味追求信息面面俱到,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精简,突出教学重点。比如,将每一章节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概念后写到课件中,而对于一些辅的内容,不必在课件上呈现,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此外,一些知识用文字描述较为繁琐、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将这些文字用图片、动画等清楚明了的多媒体材料来代替,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文字量,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
四、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其思维
我们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传递信息,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注意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例如为了讲解某一个概念,可以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而不是采用“灌溉式”的方法直接的去给学生灌输。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保证学生的思维迸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构建良好的多媒体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属于一种多层次的系统性工程,在应用推广的过程当中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里涉及到的教学环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硬件环境建设,这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所在,包括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室等,这就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加大投资力度,基于当前的教学实际,优化资源配置;另一个则是软件环境建设,其中最主要的是提升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水平以及信息技术素养。因此,不仅需要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同时还要他们提高教育技术培训水平,充分重视培训的前期分析工作,按照当前的实际技能水平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实际需求,基于不同学科内容,设置出多个层次的培训体系,针
对不同教师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
六、结束语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技师学院的计算机教学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如能注重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作者简介:曾玲(1981-),女(汉族),衡阳技师学院,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
参考文献:
[1]马敬.如何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J].青海教育.2016(11)
[2]许建英.对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5(4)
[3]张淑萍,金庆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6)
[4]杨世福,王庆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丹东师专学报.2015(01)
[5]杨丽华.简评《微型计算机应用基础》[J].职教论坛.1997(12)
[6]丁茉.计算机应用基础“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