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时间:2022-02-28 17:17: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第1篇

第一条为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规范其投资运作,鼓励其投资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创业投资企业,系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设立的主要从事创业投资的企业组织。

前款所称创业投资,系指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

前款所称创业企业,系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设立的处于创建或重建过程中的成长性企业,但不含已经在公开市场上市的企业。

第三条国家对创业投资企业实行备案管理。凡遵照本办法规定完成备案程序的创业投资企业,应当接受创业投资企业管理部门的监管,投资运作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享受政策扶持。未遵照本办法规定完成备案程序的创业投资企业,不受创业投资企业管理部门的监管,不享受政策扶持。

第四条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管理部门分国务院管理部门和省级(含副省级城市)管理部门两级。国务院管理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级(含副省级城市)管理部门由同级人民政府确定,报国务院管理部门备案后履行相应的备案管理职责,并在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管理业务上接受国务院管理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适用《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投资运作符合相关条件,可以享受本办法给予创业投资企业的相关政策扶持。

第二章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备案

第六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法律规定的其他企业组织形式设立。

以公司形式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委托其他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作为管理顾问机构,负责其投资管理业务。委托人和人的法律关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第七条申请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依法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第八条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创业投资企业,向国务院管理部门申请备案。

在省级及省级以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创业投资企业,向所在地省级(含副省级城市)管理部门申请备案。

第九条创业投资企业向管理部门备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二)经营范围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

(三)实收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或者首期实收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且全体投资者承诺在注册后的5年内补足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实收资本。

(四)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其中,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者人数不得超过50人。单个投资者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所有投资者应当以货币形式出资。

(五)有至少3名具备2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承担投资管理责任。委托其他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作为管理顾问机构负责其投资管理业务的,管理顾问机构必须有至少3名具备2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其承担投资管理责任。

前款所称“高级管理人员”,系指担任副经理及以上职务或相当职务的管理人员。

第十条创业投资企业向管理部门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章程等规范创业投资企业组织程序和行为的法律文件。

(二)工商登记文件与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三)投资者名单、承诺出资额和已缴出资额的证明。

(四)高级管理人员名单、简历。

由管理顾问机构受托其投资管理业务的,还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管理顾问机构的公司章程等规范其组织程序和行为的法律文件。

(二)管理顾问机构的工商登记文件与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三)管理顾问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名单、简历。

(四)委托管理协议。

第十一条管理部门在收到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申请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备案申请文件是否齐全,并决定是否受理其备案申请。在受理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申请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备案条件,并向其发出“已予备案”或“不予备案”的书面通知。对“不予备案”的,应当在书面通知中说明理由。

第三章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运作

第十二条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范围限于:

(一)创业投资业务。

(二)其他创业投资企业等机构或个人的创业投资业务。

(三)创业投资咨询业务。

(四)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管理服务业务。

(五)参与设立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投资管理顾问机构。

第十三条创业投资企业不得从事担保业务和房地产业务,但是购买自用房地产除外。

第十四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全额资产对外投资。其中,对企业的投资,仅限于未上市企业。但是所投资的未上市企业上市后,创业投资企业所持股份的未转让部分及其配售部分不在此限。其他资金只能存放银行、购买国债或其他固定收益类的证券。

第十五条经与被投资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股权和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等准股权方式对未上市企业进行投资。

第十六条创业投资企业对单个企业的投资不得超过创业投资企业总资产的20%。

第十七条创业投资企业应当在章程、委托管理协议等法律文件中,明确管理运营费用或管理顾问机构的管理顾问费用的计提方式,建立管理成本约束机制。

第十八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从已实现投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对管理人员或管理顾问机构的业绩报酬,建立业绩激励机制。

第十九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事先确定有限的存续期限,但是最短不得短于7年。

第二十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债权融资方式增强投资能力。

第二十一条创业投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第四章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政策扶持

第二十二条国家与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国家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并引导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税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通过股权上市转让、股权协议转让、被投资企业回购等途径,实现投资退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退出机制。

第五章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监管

第二十五条管理部门已予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顾问机构,应当遵循本办法第二、第三章各条款的规定进行投资运作,并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管。

第二十六条管理部门已予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顾问机构,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内向管理部门提交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与业务报告,并及时报告投资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前款所称重大事件,系指:

(一)修改公司章程等重要法律文件。

(二)增减资本。

(三)分立与合并。

(四)高级管理人员或管理顾问机构变更。

(五)清算与结业。

第二十七条管理部门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5个月内,对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顾问机构是否遵守第二、第三章各条款规定,进行年度检查。在必要时,可在第二、第三章相关条款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投资运作进行不定期检查。

对未遵守第二、三章各条款规定进行投资运作的,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在30个工作日内改正;未改正的,应当取消备案,并在自取消备案之日起的3年内不予受理其重新备案申请。

第二十八条省级(含副省级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管理部门报告所辖地区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情况,并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6个月内报告已纳入备案管理范围的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运作情况。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对策;研究

规章制度建设指企业围绕建章立治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没有科学、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覆盖全面的管理措施,就会造成生产管理职责不明确,执行者就会变得无所适从、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导致生产过程控制出现许多变数。

当前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规章制度的设计

制度框架体系距离科学合理尚有差距。部分企业的制度框架体系是通过借鉴上级单位或兄弟单位的制度框架体系建立,这种拿来主义快捷,但如果不切实际盲目照搬照抄,不仅使制度建设缺乏本单位的文化传统和企业特色,而且使制度建设更多地流于形式,脱离实际。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目前规章制度设计程序是由各个职能部门自行制定管理体制。

对策研究:需要企业管理者、部门负责人及执行着代表成立规章制度规划小组,设计、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框架体系。对上,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符合行业规范要求,符合上级公司的章程、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对外,要不拘一格,充分借鉴和吸纳国内外、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精华;对内,要结合企业自身改革发展需要,延续本单位文化传统和行为习惯,适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

二、规章制度的制定

规章制度先天存在缺陷,缺乏可操作性。有些规章制度已经执行很多年,内容出现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又不及时修订和完善,导致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强,逐渐陷入生搬硬套、机械操作模式,影响了管理人员灵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很多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没少下功夫,制定的制度也很多,也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配套的制度体系,但在企业实际管理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出作用,主要原因就是不少制度规定程序复杂,缺乏可操作性。

对策研究:一是制定制度应尽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做到内容清晰,含义明确,可操作性强,要让大家看得懂,也能够方便执行。二是制定制度一定要全员参与,要让当事人参与制度编写,大家讨论,群策群力,要寻求制度合法、合理、合情的均衡点,这是制度全面执行的基础保证。三是制度建设必须要优化管理流程,减少办事层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各项成本。要使制度流程简捷、科学、有效,不要有冗余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规章制度的执行

有的企业制定了程序性规范管理规章制度,但缺乏适用性监督控制管理制定的支撑和保障,使规章制度在执行、评估过程和约束措施中存在重制订轻执行、重责任轻权利、重约束轻处罚的现象。没有形成有效的执行文化。有的规章制度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制定,协同执行,但往往是一个部门制定,其他部门会审,由于个别部门领导工作繁忙,对送来会审规章制度未认真审阅,对具体内容没有查阅和研究。

对策研究:企业制度就是企业的、企业的法律。制度执行力是制度建设的核心,必须要坚决培养有章可循、有章必依、执行必严、违章必究的企业管理习惯。企业建立的制度,对下属各个单位和广大干部员工个人都具有约束力,必须要维护其绝对的权威性。

四、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的价值在于落实,没有严格执行的制度只能称之为“制度文件”。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相关主管领导对规章制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只管埋头制定、传达,下发之后就不闻不问,没对所涉及的各个基层单位和员工有进行及时、有效宣贯。对规章制度的宣贯、落实、检查工作没有形成制度化和长期化。

对策研究:要加强宣传教育,要及时将规章制度宣传下去,让员工明白为什么要推出这项制度,有什么好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只有让大家真正明白了、理解了、认同了、才会真正自觉地遵守执行。实行企业管理者责任制,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制度,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处罚。

五、规章制度的完善

部分企业制度建设没有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十几年“墨守成规”地坚守着一套规章制度、一种行业标准,未能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改变而及时修订,未能随着企业发展变化及时完善和改进,使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企业管理需求的步伐,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导致效益的损失,而且还影响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进而制约企业的发展。

对策研究: 首先,规章制度制定后,要畅通反馈渠道,制度制定部门要及时整理汇总各种意见和建议,可在一年征询一次意见,进行一次评估,据情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促进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保持过程管理的稳定。其次,要把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内化为企业的规章制度1.建立企业创新管理机制,开放式地吸纳外部先进管理理念;2.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立、改、废等工作流程;3.健全统一有效、全面覆盖、内容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通过规章制度的力量来管人、管权、管事,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六、结论

规章制度建设是科学管理的起步、是企业兴衰成败的生命线,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的过程。规章制度的推行要与管理念、管文化、抓意识相互融合。“欲木之长,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先溯其源泉”,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开拓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行为,在生产、经营、质量、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制定精准、规范的规章制度,促进企业的决策与响应速度的提高、促进企业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进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勇军.企业战略管理浅议[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7.

[2]毕睿罡.企业战略管理浅谈[J].创新科技,2010,05.

第3篇

其实,导致企业执行力差的根源在于企业的决策层,在于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经营管理系统,从管理的角度去剖析,导致企业出现“执行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形成凝聚力的执行文化。在企业中管理习惯在规范和约束着员工的工作行为,而管理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靠员工自觉性是不够的,需要管理者把提升执行力作为一种日常化、常态化工作常抓不懈。

二、管理规章制度不严谨,不合理、朝令夕改。尤其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存在这种现象,中小企业的管理往往是补丁式管理,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多数规章制度单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制订,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和严肃性,时间一长随着问题的解决制度就会自动失效,但制度依然存在,下属在执行过程中就会陷入盲区:执行吧已经不合理了,不执行吧制度还存在。

三、管理制度执行过程过于繁锁。高效执行是效率和效益的最优结合,但在实际工作中制度制订者没有考虑执行的流程,造成高的执行成本,低的执行效率,在实践中往往无疾而终。

四、缺乏将工作分解和培训的方法。在执行中讲究有章必依,有章可依。就需要把工作进行分解,每一项工作需要明确工作完成标准、完成时间、具体责任人、考核办法及考核提报部门,同时要给员工进行制度培训,形成可量化、可考核、可操作的执行标准,保证在执行过程中不偏离目标,不转嫁责任。但现实中往往存在领导只给目标和方向,没有过程和方法,“摸着石头过河”使我们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五、缺乏执行过程中的检查系统。现实中很多领导喜欢对员工说:“不要给我讲过程,我要的是结果”,就像一位将军对其营长说:“不要给我说死了多少人,我要的是山头给我拿下来没有”。执行要的是“结果”,讲究的是“过程”。没有检核和监督的工作是无法按要求标准和时间完成的,工作靠自觉性是不行的。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有专人或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督稽查工作,保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让员工养成良好的执行习惯。

在工作中,如果安排某一项工作下属不做,则是态度问题;如果下属做不了或不会做,则是能力问题,而往往后者是造成执行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做为企业决策者应该为公司执行力差负责,要敢于面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的来说,摆脱“执行力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完善企业的基础管理体系,制订系统化的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管理者应该基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对企业发展架构做出清晰的规划,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梳理,进而制订出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这样员工在执行过程中真正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 目标计划明确,责任到人。

企业的高层领导不能只把目标制订出来,分解到部门就完事了,中层管理者更不能把目标领回来之后,不再往下分解。企业经营目标如果只停留在公司和部门层面上,没有分解到员工层面,没有责任到人,那么目标将是一纸空文,没有可执行性。因此,高层领导必须监督中层管理者把公司目标分解到部门目标,部门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个人,每个产品、每个区域,指导制订具体的执行计划。

三、对员工的培训指导到位。

很多企业招聘新员工,培训几天就安排具体岗位和工作了,结果员工到岗后很茫然,不知该如何有序地开展工作。企业高估了员工的能力,员工只会做你安排和检查的事,不会做你期望的事。因此管理者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指导工作,首先教会员工怎么去做,如何去做,然后做好督导,把控执行方向和进度。管理者应该首先是个教练员,要学会培养和培训下属,让下属能够称职的工作。

四、建立检核奖惩体系,责权奖罚到位。

管理者建立检核奖惩体系,要明确执行流程和每人的责权力,将员工的业绩与薪酬挂钩,促动员工各极性和达成目标的动力。要每月定期进行工作汇报、分析、总结,每月按业绩和能力两大因素进行业绩排名,优者奖、劣者罚,通过建立奖惩体系,达到员工和企业共赢。

五、形成良好的执行文化。

第4篇

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则是建筑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而从近年来我国颁布建筑生产安全监督法律法规并形成的一系列安全监督共识中能够看得出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探讨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和对策,希望能够给广大读者提供具有实效性的帮助。

一、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阻碍正常生产,危害建筑和施工工作者安全的问题。笔者通过自身在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经验总结如下几点:

(一)建筑企业没有科学的生产程序。从目前情况看来,建筑企业较为缺乏安全生产程序,尤其是一些小的建筑企业。我国明确有法律条文规定,建筑企业生产前必须向当地生产有关部门提交生产申请,并且得到当地主管部门生产批准后方可进行开工。然而较多建筑企业并不能确保该规定的基层落实,往往出现了没有按照规定,没有科学的工作程序就施工的现象。与此同时,出现了部分企业开工前期准备工作滞后,开工后才办理相应手续的情况,这就直接影响了当地相关部门的有力监管。

(二)生产工期缩短,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较少。有的企业为了减小生产周期,减少生产费用,盲目地缩短生产工期,直接造成了生产压力。有了生产压力后,必然会导致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生产,直接造成建筑工作者工作时长增加,建筑生产器械高负压生产,容易出现建筑工作者注意力不集中,器械损坏等问题,间接给建筑安全带来隐患。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建筑企业市场份额较大,工程量巨大,可能会要求施工单位垫付部分施工资金。一旦给施工单位生产压力,极易造成施工单位不按照生产标准进行施工,施工资金的断缺直接影响了施工质量,是产生安全生产隐患的一大原因。

(三)施工单位安全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由于一部分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要性,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对安全生产存在侥幸心理。殊不知,一旦忽略了建筑的安全生产,造成的损失不是经济效益方面而已,往往还有可能对施工企业的信誉造成影响,其后果不是经济效益就能简单弥补的了。由此可见,施工企业管理工作者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当然,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有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科学落实。笔者从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获悉,部分施工企业管理工作者空有安全生产意识,并不能把安全生产意识科学地落实到实际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容易造成安全生产管理的不同步。

(四)生产安全隐患来源管理不充分。所谓生产安全隐患来源,指的是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重点部分。从笔者的工作经验看来,生产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建筑器械以及由于建设需要的深坑等等。这些危险来源往往是由于施工企业抄袭套用其他企业的施工方案,导致不能正确地使用器械,出现方案与实际施工不符合等问题。当然,这些隐患有可能是施工不规范造成的,比如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验收,就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五)施工从业人员生产技能低下。施工工作人员是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基层工作人员,犹如一个花园的修剪工,他们的综合生产技能直接影响了建筑的整体。由于当前很多企业一线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他们未经科学的技能培训,施工技能低下,安全生产意识较低,从而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二、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建筑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从安全责任的角度出发,杜绝出现施工单位垫付施工款项的现象的出现。从实际生产需要出发,不能一味地追求生产进度,保证施工工作者的正常工作和休息时间。强化企业管理层的安全责任意识,让所有人都主动地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与此同时,保证合理地施工程序的落实,避免出现先施工而后申请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安全生产离不开一个全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上文笔者提到,部分管理工作者仅仅是有了安全生产意识,但是并没有把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到实际的规章制度中。这要求我们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障安全生产模式的推进。加大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确保安全保障设施的投入,提高施工工作者的安全系数。当然,对于建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惩罚,违法的必须移交当地公安部门。对于那些工作积极,能够在胜任本职工作的职工,给予必要的奖励,促进建设人员的积极性。

(三)全面提高施工工作人员工作技能。提高施工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需要施工企业在招纳人才的时候进行一定程度的考核,对于那些没有科学工作技能的农民工等,必须等待培训考核成功后方可持证上岗。当然,为提高安全系数,必须对施工工作者进行定期的考核,加强重要器械操作者(如起重机司机、司索工、手脚架工等)的重点培训,因为他们操作着大部分安全隐患来源,保证高质量的施工是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

第5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 依法治企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石油企业依法治理、依法经营、依法决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以,要通过有效措施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置于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构筑法律防护体系,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1.依法治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干部职工对依法治企的认识不够

当前石油企业干部职工的依法治企意识离法制化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管理方式,习惯“凭经验、凭传统”办事,重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很少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去考虑。对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条件下,加强企业依法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对依法治企性质、内容、作用认识不清;对实现依法治企的途径、方法、措施缺乏实践探索,“讲法不用法”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1.2 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石油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多,但总体上来说,规章制度很不完善,有些经营管理活动还无章可循,有些规章制度内容已陈旧过时,或在内容上相互矛盾、相互冲突。规章制度离标准化差距较大,没有形成科学体系,这与目前石油企业深化改革的形势很不适应,也与我国加入WTO形势不相适应。

1.3 企业的依法治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有不少石油企业都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很多企业也有依法治理的规划和实施的具体措施,依法治企工作开展得也很不错,也出现部分依法治企的典型。但总体来看,企业目前依法治理水平还是比较低,与我国对企业依法治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依法治企的必要性

2.1深刻理解依法治企的具体内涵。依法治企,简单地说,就是依据国家法律、按照企业规章制度来治理企业。其中依据国家法律、按照企业规章制度是基本前提,治理是手段途径,实现企业遵守法律、规范运作是最终目的。

2.2 依法治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推行依法治企,就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对企业行为进行控制和管理。具体地讲,就是赋予企业内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以“法”的概念,并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贯彻下来。依法治企有助于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及时化解经营风险,切实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3 依法治企是适应法律环境变化的迫切需要。目前,国家法制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依法治企的紧迫性进一步凸现。从国家近期颁布和已列入立法计划的法律来看,我国法制建设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已开始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特别是对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加强依法治企的具体对策

3.1全面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企,领导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治企意识和能力,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建设起着决定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所以要通过培训等手段不断加强企业管理者的法律素质。

3.2加强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程,也是规避法律风险、控制纠纷案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建立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起草和审核企业重要规章制度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企业重大投资、重要经营活动、资产处置、改制改组、知识产权管理等一系列企业内部法律监督制度,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建立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分级分类管理体系,使合同管理合法、规范、有序。

3.3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法律法规调整的领域越来越宽广,企业面临的法律环境也更加复杂,风险无处不在。要根据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认真分析生产、经营、安全、环保等各个领域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形成制度,强制执行,消除隐患,远离纠纷,确保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3.4加强过程监督管理,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一个企业能否真正实现依法治企,除了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外,更主要是体现在执行力上。企业的生产经营规章制度,只有执行,才能体现它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在日常工作开展中,要将执行与监督结合起来,对执行情况加强有效监督,开展自查与互查,依照制度规范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确保企业成员按照制度要求的规定落实各项工作。为避免日常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层层落实、有效监督,实现企业规范管理。在推进企业发展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在面对问题时,要不回避、不隐藏,敢于直面,主动寻求解决方法,通过定性量化的分析,为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6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工程建设通常采用的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工程相关单位分工协作的机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也贡献了巨大的能量。但是,现代的工程建设项目与以往有了极大的不同,越来越复杂的工程内容和技术要求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工程管理体制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其设计、施工、物资供应等主要环节的割裂以及工程效率低下的决策等问题逐渐被暴露,使其显得不再合时宜。所以,建立和完善与当前工程发展形势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切实提高我国的工程管理水平是当下工程领域的重大课题,具体到实施层面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和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起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工程管理的“法律准绳”,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便无从提起,更不可能实现。完善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须包括针对特定工程的计划、生产工艺、物资、财务等等所有方面的规定,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实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

工程计划往往是一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前奏,也是工程施工的大纲,但是实际工程项目中往往不能保证工程完全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归纳起来总共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工程管理者认为工程计划便是工程管理的全部内容,一厢情愿的认为计划的实施便是工程的保证;另一种是不将计划当做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将工程计划从工程管理中完全剥离出去。工程的管理有着众多的影响因素,仅仅有了完备的计划并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一味的死守计划就是墨守成规,于工程无益,只有在工程的管理过程中灵活实施计划,处理好计划与实际的矛盾才是工程计划于工程管理的正确作用。同样的,工程计划虽不能作为“最高指示”,但是将计划随意抛弃的工程管理方法更不可取。这两种情况都是切实存在于当下的工程管理之中,显然都是走极端的错误做法。究其根本来说,出现这些情况都是由于相关企业没有及时建立起完善的工程管理规章制度来为管理者提供一个正确合理的约束、指导管理行为的准则。

完善的规章制度毫无疑问是企业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进行的基础,切实提高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就必须以扩大管理人员权限、善于选用人才、严格考核和赏罚分明等为原则,建立起以严格的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其执行者实现“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结合,这两者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方面,规章制度是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一剂良药,可以将工程相关的各方面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提高工程管理的效能,它本身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其一经确立便是工程参与人员在工程实施期间必须遵循的内部法规,约束着员工的生产行为;另一方面,规章制度也能通过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利益维护与物质分配等手段调动工程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为工程参与人员的创造性提供了沃土。工程承担企业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规章制度,真正解决工程管理上墨守成规的管理瓶颈,切实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二、强化基础工作

现代工程项目极其复杂的施工内容为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同时也要看到,任何复杂的工作都是由众多的基础工作内容组成,在工程实施工程中紧抓基础工作不放松,通过基础工作的强化来加强管理力度是切实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重点。

1、狠抓工程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时代,经济效益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和发展的原始动力,也是企业员工生活水平的保障,所以成本管理理当作为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来实施。工程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即是通过成本控制来计划和控制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在工程实施中为做好成本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

(1)开展成本预算

做好成本管理需做到“预算先行”。施工企业须在施工任务开始前认真分析相关的各种技术经济条件,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多种针对分析调查结果的预算方案并择优选择一种,以此来提高工程的成本计划水平。

(2)加强成本控制

工程实施过程中需按照制定的成本预算方案严格实施,及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实际耗费进行计算与审核,确保项目经费正确的按照标准使用;同时也要防止“遵章过死”,根据实际灵活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并在此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总的来说,加强成本控制便是需要工程管理者结合成本预算与实际,尽最大可能达到并超过预算目标。

(3)组织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工作必须及时组织,并且要在健全、科学的成本核算规程的约束下进行,切实保证通过严格、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真实的反映工程的实际成本水平,总结起来便是“及时”、“真实”。同时也要在综合研究工程技术、工艺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升降变化的原因,从而为节约成本寻找新的路径。

2、做好工程管理中的财务工作

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往往能够弥补工程建设当中许多的漏洞。工程管理中的财务管理较于普通财务管理通常来说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所以在做到依照国家相关财经法律管理的基础上也应符合其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群众性的民主管理作用,统一标准、规范操作,准确及时的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三、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维系的是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维系的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和发展。工程建设中的项目质量管理更是比一般产品的质量管理重要,它是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评判标准,是企业信誉的保证。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来说更是如此。本文作者认为,工程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做:

1、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当前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为了提升工程进度,加快施工速度而忽视了质量要求,特别是工程工期短、任务紧的工程项目此类情况更多见。而往往结果是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施工企业的信誉和用户的利益都极大的获得了损害。所以,工程管理者应该正确处理工程质量与施工速度的关系,提前制定相应的合理完善的施工计划,确保质量、速度“双赢”。

2、严格质量考核责任制度

工程质量能不能得到保证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相关责任人重视与否,所以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建立起严格的与质量挂钩的责任考核制度,推行人事考核的质量“一票否决”制,严格追查相关质量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实行明确的奖惩机制。

3、严把检查关

施工企业与工程质量直接相关。施工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严格自查,并与专检人员联合起来严格执行首检、互检、巡检和终检等制度,将质量管理渗透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中去,争取质量事故“尽早遏制,发现一起解决一起”。

结束语

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是衡量一个企业尤其是施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采取措施切实提高自身的工程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第7篇

【关键词】煤矿 机电设备 管理

一、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一是煤矿务必要制定出稳妥可行的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了防爆设备下井检验制、机电设备定期检查制、安全装置定期检查制、停电检修挂牌制等。同时,应当重点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制,机电设备使用与操作规程,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机电设备现场管理制度及机电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等具体的规章制度。二是要采取贯彻实施机电设备使用和维修相互结合之原则,切实做到机电设备谁在使用,就由谁进行维护和管理,主要设备必须做到定人和定机,管理人员必须在参加培训之后凭上岗证进行操作。对于需要交接班的生产设备,操作人员一定要认真执行好交接班制度,并对大型设备进行安全运行的全面记录。三是建立大型机电设备的安装与验收管理规定。要进一步规范对大型机电设备从安装,到改造、大修,一直到验收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工作,注重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各机电设备的管理部门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机电设备安装与验收管理制度,并予以严格落实。

二、加强机电设备前期规范化管理工作

一是要严格进行设备选型,真正把好机电设备的选型关,所选用的设备一定要适宜于煤矿使用。二是要在管理上做到责任到人,从设备的购置、验收、建档、图纸资料保存与清点、安装、使用到维修、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当中均应做到资料完整,责任落实到人。三是要严格把好安装质量关。对于主要设备与新型设备的验收、安装与使用,机电设备管理员应当参与到编制质量验收规程、操作办法与安装质量标准之中,要努力做到设备不合格不得出厂、设备不完好不准安装。在安装完之后应当由参与安装、使用、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各个单位的人员都参与验收,在试运转之后再办理移交手续,这样才能真正投入使用。四是要强化技术档案的管理。应当建立起设备验收与交接建档等方面管理考核机制,必须将所有图纸资料、使用说明书及验验收报告等技术采取交由专职资料保管员妥善保管,使用与维修单位一旦需要,不得取走原件,只可另行复印。五是实施技术培训,特别是在进口设备管理上,应当组织开展关于该设备的技术讲座与培训,让涉及到的相关使用、维护与管理人员均能对设备有深入了解,掌握其技术性能与使用、维修及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三、注重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

要做好机电设备现场管理工作,就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发挥出机电管理部门在生产与管理中的双重作用,积极配合企业管理与安全监督部门做好设备检查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干部跟班上岗制度、设备维修制度等,让现场管理真正有章可循。二是要严格开展检查考核,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做到一个标准和一把尺子,从严把握考核关,让机电设备能够满负荷与高效益地运行,从而服务于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

四、落实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

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对于实现煤矿的装备现代化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确保机电设备能够切实满足煤矿安全生产之所需,应当以全员管理为基础上,做到修理、改造和更新等相互结合。要结合设备的大修与中修,积极运用新技术来改造老设备,从而不断提高设备的性能。可以在主提升机上运用动态智能监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等,更新空压机断水保护装置的相关技术,比如运用真空磁力启动器与真空开关等等。为了进行比较,可以运用设备成本的现值比较法以实施设备的大修与改造,从而有助于管理层作出科学决策。

五、提升机电设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要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要想管好、用好与维护好机电设备,一定要建立起一支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先进设备所具有的优势。应当高度尊重与保护机电设备技术人才,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应当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通过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训,让机电管理与维护人员更加熟悉操作规程与设备性能、原理,从而能够更为轻松自如地进行设备管理与故障处理。

第8篇

一、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儒家”思想的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核心思想是“仁”,将“仁”的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要求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管理方案时要充分体现“仁”的思想,首先,企业管理在制定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时要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员工的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个人利益还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例如企业在制定员工福利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员工的心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企业管理者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时,要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获得反馈,对员工实施“仁”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尊重员工,让员工不单单只是为了谋生而工作,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去工作。最后企业管理者在企业聘用人才时,要做到“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在考量员工工作能力的时候,还要注重员工的思想品格。总而言之,要将儒家“仁”的思想切实的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中。

儒家思想除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之外,“以和为贵”也是儒家的重要管理思想,儒家注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更是把“和为贵”作为人处世和管理的原则。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将“和”的思想应用到其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明白员工不只是“经济人”,更是具有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企业开拓者。因此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之中,必须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氛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领导者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员工的心理诉求,协调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让企业的人际关系和谐,员工能够在企业工作的舒心、顺心,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企业领导者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建立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尽量减少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有效地运用中国传统“和文化”,能够让每个员工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和认可,同时在这种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员工会觉得自己不是被强迫性的工作,而是自己在企业氛围的影响下主动努力地去进行工作。两者的工作状态不同,所产生的工作结果也一定是不同的,后者基于自己主观愿望去进行工作的状态一定会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工作效率更高,工作热情更加高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如果想要发展和壮大公司,就要走入到员工队伍中去,了解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于员工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定期对员工进行思想培训,激发员工积极工作的精神。同时,还要将中国传统“和文化”有效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为员工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无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因为根据对很多员工工作现状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员工在企业不愿意再继续进行工作的原因不是企业的薪酬福利不具有竞争性,而是企业的人际关系复杂,经常有矛盾和冲突出现,员工的内心诉求得不到有效排解,长此以往,就不愿意再继续这份工作,“跳槽”的行为随之就发生了。员工不断离职对于企业而言,不仅容易造成企业“人心浮动”,影响工作效率,还为企业增加了人力资本,企业需要重新招聘员工,并进行岗位培训。由此可见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及“和”的思想原则,为员工构建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当然,儒家思想尽管坚持“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但是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既承认了事物的差异性,也表明通过和而不同的事物,可以通过互补,来达到统一与和谐。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可以这样对这句话进行理解,企业中人才众多,每个人的性格和特点又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管理起来相对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能够珍视不同类型的人才,并能够善于应用各类人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例如有的员工热情、表达能力强,开拓性强,就可以让其做业务销售人员。而有的员工细心、沉稳,就可以让其做内勤岗位。总而言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管理者既要将他们“和”的一面培养和挖掘出来,如企业员工要具有共同的企业价值理念,互相配合的团队精神等,还要将其“和而不同”的一面运用好。如根据员工不同的性格特点将员工任命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只有充分的运用好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才能够使企业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企业的发展也会愈来愈好。

二、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道家”思想的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道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意思不是说什么都不作为,为事情不付出任何的努力。而是要把握一个尺度,明白什么事情应该为,什么事情不能为,也就要做到“无为而不为”。这一点针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企业管理者无论具备多么强的能力和多么高效的处理事务的效率,都不要将企业的任何事情都牢牢的“抓”在手中,不放权给手下,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更何况一个人的思想难免会有缺失漏洞之处,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发挥道家“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思想,尽量将企业员工能够完成的事情交与企业员工去做,而不是任何事情都以领导者为主导,横加干涉,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员工创造性的培养,也不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道家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管理哲学“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的意识是说在烹煮小鱼的时候,不能常常去翻炒它,这会让小鱼被煮烂。治理国家就如同烹饪小鱼一样,切忌政令繁多,无事生事,如果朝令夕改,就会让百姓不知道如何按照政令形式。作为执政者应该精简政令,不要常常干扰百姓,要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种思想也可以有效的被运用,对于企业颁布的规章制度,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颁布,并且制定的规章制度要具有可行性,在规章制度颁布之后,要进行有效地实施与运行,并要向员工获得反馈结果,不可以总对规章制度进行更改和调换,否则会降低员工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遵从度。总而言之道家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于管理者而言,所做的一切行为都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要人为的过于强加任何因素。领导者要知悉自己的责任,不要过多的制定条目繁多的规章制度,让员工觉得无所适从,更不要时时刻刻都处于监视员工的状态中,这种刻意的加强员工,会让员工觉得身心俱疲,降低员工工作效率。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道家思想”应用到企业当中来,遵循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为企业员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

三、中国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法家”思想的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注重强调“以法治国”,将“法”作为治理国家的准则。如“君必有明法正义”“治国无其法则乱”“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观点。而将法家思想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制定奖惩得当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其管理的公平性,让员工获得公平感,对于表现优秀做得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一些消极怠工,绩效低的员工要实施惩罚,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要强调企业制度的执行,要把握规章制度和相关条例的制定权,并且有绝对的权威性,能够保障规章制度和和相关条例在企业的畅通实行,以免出现由于权力的不集中,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当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领导者可以选择适宜的人才进行适当的授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能进行工作。除此之外著名的法学家孙子在《兵法?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这种思想应用到现代企业竞争机制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就要就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同行业或者跨行业企业竞争时,要通过行而有效的手段去了解竞争对手的企业背景、经营范围、经营内容、核心技术等资料,在充分了解对方之后,在进行制定计划时,才能够制定出全面有效的竞争方案。同时管理者在进行企业决策时,也要发挥其思想作用,对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分析透彻,了解清楚,找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然后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例如中央电视台曾播出过一部职场大局《浮沉》,这部电视局主要是以国有企业“晶通制造厂”改革为主线路进行剧情开展,政府为其拨出7个亿的改革资金,这门庞大的改革资金吸引了各大公司的竞争,在这方面竞争优势最为明显的就是美国赛斯集团和日本SC公司,两家外资企业为了“晶通制造厂”改革的大单子,纷纷各显神通,最终由于赛斯集团的“知己知彼”,获得了竞争的胜利。由此可见,在企业竞争中,“知己知彼”的重要性。

第9篇

一、2019制度

二、工厂安全管理制度

三、工厂管理制度集

四、工厂管理规章制度

五、工厂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六、工厂规章制度-印刷厂胶印车间

七、工厂规章制度-印刷厂车间规章制度

八、工厂规章制度-新员工进厂须知

九、工厂规章制度

十、工厂规章制度参考

其中《工厂安全管理制度》简介如下:

总则 ?

(一)工厂为维护公共安全及避免人员物品之损害特订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安全管理,包括空袭、火灾、窃盗、风灾、地震、水灾及身体伤害的预防及抢救之一切措施。

(三)工厂安全管理,除依政府法令规定外,悉依本制度办理。

(四)安全管理之指挥监督除身体伤害由平时业务上的主管人员指挥监督外,应组织统一安全卫生委员会及消防队。工厂人员均有防止灾变及抢救损害的职责。

(五)领班以上的干部均应熟悉有关安全管理的制度,并监督训练属下人员确实遵守。

(六)工厂现场工作人员应视其智力体力调配适当的工作,俾危险发生时,能从容应付。

(七)人员必须熟悉被人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

(八)危险发生时,除采取必要行动外并应立即向上级人员报告。

火灾防护 ?

(九)仓库及工厂内应严禁吸烟及携带引火物品,但在规定时间及地点吸烟不在此限。

(十)工场门户应向外开,工作时间不得下锁。

(十一)易燃及爆炸等危险物品应放于安全地点,除必要之数量外,不得携入工作场所。

(十二)仓库应指派专人看守,并标明“严禁烟火”字样,如系储藏挥发性易燃物,并应注意温度及通风。

(十三)灭火设备应照规定设置,放在明显容易取用之地点,并定期检查,应保持随时可用之状态,同时要熟练使用方法。

(十四)电线不得接用过大保险丝,电力使用后,应确实关闭电源。

(十五)使用氧气乙炔焊接时,应注意附近有无易燃物品,使用易燃物品的人员需经严格训练,并应有监工人员在场。

(十六)电器设备应经常检查,台风、地震后更应立刻检查有无损害。

其中《工厂规章制度》简介如下:

一、 厂规厂纪

为了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特制定以下规定:

1、 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

2、 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公司领导,服从工作分配。

3、 进入厂区必须佩带厂牌,要精神饱满,衣冠整洁,争做文明员工。

4、 爱惜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持公共卫生环境。

5、 上班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节约用水用电,下班随手关灯,关水,关门。

6、 严禁在禁烟区内吸烟,严禁酒后上班。

7、 保守生产与业务秘密,不带与厂内业务无关人员进入厂区,不将公司的产品,样品,材料等私自带出公司。

8、 工作期间,忠于职守,不消极怠工,不干私活,不串岗,不吃零食,不打闹嬉戏,不大声说笑、喧哗等,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9、 平时养成良好、健康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烟头杂物,保持公司环境卫生清洁,为确保安全生产,严禁在车间和非吸烟区吸烟,载货电梯只准载货,严禁载人。各组在下班时要把针车开关关好,垫好压脚,做到人走灯熄机停。

10、 爱护公物,小心使用公司机器设备、工具、物料,不得盗窃、贪或故意损坏公司财物。

11、 同事之间要友好团结,严禁斗殴打架。

12、 积极工作,认真负责,确保本厂业务蒸蒸日上。

13、 员工必须遵守如下考勤和辞职制度:

1)按时上班、下班,不得迟到、早退;

2)必须自己刷卡,不得委托他人刷卡或代替他人刷卡;

3)因公外出、漏刷等特殊原因未能刷卡的,必须经部门主管证明,交人事部签卡方能有效;

4)有事、有病必须向部门经理或主管请假,不得无故旷工;

5)请假必须事先填写《请假单》,并附上相关证明(病假应有医生证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应提早电话、电报或委托他人请假,上班后及早补办请假手续;

6)未履行请假、续假、补假手续而擅不到岗者,均以旷工论处;

7)员工因故辞职,应提前一个月向部门经理或主管提交《辞职通知书》,试用期内辞职应提前一周书面通知;

8)员工辞职由部门经理或主管批准,辞职获准后,凭人事行政部签发的《离职通知书》办理移交手续。

二、 工作时间和加班工作政策

工作时间和加班工作政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涉及到员工身体健康,计发工资奖金,劳保福利待遇的重要依据。

1、 严格遵守公司规定的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实行上下班刷卡制度。

2、 公司实行每周5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17:45—11:45,13:45—17:45;28:00--12:00,14:00—18:00),8小时外(超出正常时间15分钟计0.5小时)为加班,工资按正常工资的1.5倍计。

3、 每个星期的周六和周日为休息日,各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节,但必须保证每7天至少休息1天,周六和周日工作,工资按正常工资的2倍计算。

4、 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节1天,清明节1天,春节3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3天,为有薪假期,法定节假日,如果加班工资按正常工资的3倍计算。

5、 加班工作必须以员工自愿为基础,并按照国家劳动法要求,如因生产需要每天可加班1小时,特殊情况不可超过3小时,但每月加班不可超过36小时(有政府延长工作时间批文除外)。

6、 员工请假应先办理手续,填写请假单,并交人事部作记录凭证,不能事先请假的,可用电话,口信等方式请假,事后必须补办相关手续。

7、 连续旷工15天,或1年累计旷工30天,作自离处理。

第10篇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发电企业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压力愈来愈大。煤炭价格上涨、环保排污收费标准提高等等导致发电成本的攀升;怎么样面对这些变化的环境造成成本加大,我们该怎么办?对此,笔者认为公司应该很狠抓内部管理:强化核算,挖潜增效,努力降低企业发电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挑战外部经营压力!

二、成本控制的主要思路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电力企业突破计划经济传统管理模式,转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创造经济效益上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企业成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都会受到企业各种管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成本控制要从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措施以及战略抉择等方面来进行。现代企业管理不能忽视成本管理。如果一个企业缺少科学的成本管理,或者不规范成本管理行为,则不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2.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现代企业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追求的是低于社会平均成本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与成本管理涉及了许多内容,如人事、物资、生产、安全、质量、财务等,这些专业管理无不与成本管理息息相关,成本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伸入到每一个专业管理中的每一个过程。因此,企业离开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一整套科学的成本管理活动,就不能真正体现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3.成本的控制有相对成本控制和绝对成本控制之分,绝对成本控制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个绝对的金额中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相对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要从产量、成本和收入三者的关系来控制成本。实行这种成本控制,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在多大的收入量下才会与生产成本平衡,甚至超过生产成本,做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在生产出多少产品后以在最经济管理方式下才可以产生最大的效益。4.科学的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工具。企业生产经营中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而成本是分析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物资消耗多少、设备使用好坏、资金周转快慢、投资收益大小都要通过成本反映出来。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1.全面预算管理(ComprehensiveBudgetManagement)是依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生产、分配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并表现为预计损益表、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全面预算管理按照“目标倒逼、责任到位、闭环控制、偏差管理”的思路,在模拟和预算的基础上,据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结合电厂和电厂所处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厂全年主要目标(利润、上缴、电量、费用、经济指标、燃料成本等),科学、合理地制定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生产经营中各种资源消耗指标和费用开支指标,并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直至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3.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量本利管理子系统、费用管理子系统、指标管理子系统、综合计划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燃料管理子系统、设备可靠性管理等七个子系统。它以全面预算为龙头,以成本管理与辅助决策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管理会计与数据挖掘技术为支撑;强调过程与控制,强调绩效度量与整体最优,强调企业信息实时共享。

四、现代企业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1.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科学化。要求企业市场化程度越高,成本管理领域越宽,就更要充分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使成本管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2.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各种规章制度,如何建立好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而定,即使是同样性质的企业,由于地理环境、规模大小、人文环境、用户结构、经济发展的不同,规章制度的建立也应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适应企业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

3.进行成本预测,确定成本目标。企业的成本预测是指对在一定时期内预计要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测算,是确定成本目标的前提。成本预测内容比较广泛,涉及设备老化、电煤价格上调等各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重视调查,详细了解资料,进行反复测算,不断总结经验。

五、制订及修订各项成本考核办法

1.研究运动规律,科学管理企业成本。企业应结合实际,研究自身成本运动规律,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因地因时制宜,建立科学的各级成本管理办法。

2.发电成本按照成本和发电量的关系,同时根据发电生产流程,电厂建设成本来有效地理清哪些费用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然后有目的、有重点地通过各类渠道降低各类成本,降低财务费用,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将可控费用层层分解,严格考核。

3.建立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将目标成本分解到每一个具体项目、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每一个职工,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完成既定成本目标从严从实进行考核。

4.加强管理,降低燃料成本。要确保入厂煤的质量关,确保到厂的数量到位。加强对运行人员管理,积极根据电网和机组负荷调整锅炉燃烧。

5.建立成本控制系统,确保成本指标的完成。在成本指标考核方面,以合理的消耗定额为前提,将目标成本分解到各部门、把成本管理的责、权、利落实到每个职工,把降低成本作为职工必须承担的经济责任和自觉履行的义务,成本指标与工作绩效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实行成本否决制。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执行力;重要影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变化,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优势,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尤其是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的优势,认真研究和分析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执行力的积极影响,建设符合企业实际的、和谐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企业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有着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且随着企业文化重要性的不断突显,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更好地发展,就要构建完善和谐的企业文化,所谓完善和谐的企业文化,就是电力企业建立的企业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为主,要强调电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和谐、有机统一,通过企业文化的纽带作用促使员工自身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进而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且对于提高和促进企业员工执行力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和谐健康有效的企业文化有三个重要表现。首先,企业文化要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其次,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执行力,增加工作团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电力企业文化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就必须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企业员工的执行力进行积极的影响,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电力企业员工的执行力

(一)领导者要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电力企业的领导者决定着电力企业发展的战略和方向,领导者在思想上、行动上的表现会对员工的执行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员工执行力的积极影响,就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以身作则践行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扎实落实各项工作,在思想上积极的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领导魅力,让员工信服,进而对员工的执行力进行积极的影响。其次,工会作为电力企业员工管理的重要组织,也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群众基础举办相关的一系列企业文化宣传活动,让员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活动中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企业活动中自觉的提高自身的能力,自主的落实和完成各项工作。

(二)强化电力企业管理的制度规范

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有效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是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管理制度还能够对员工的行为起到约束、规范的作用,并且还能够有效地保障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因此为了提高企业文化对员工执行力的影响,要构建和强化电力企业管理的制度规范。首先,电力企业的各项行为和活动都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员工要按照规章制度履行相关的职责。其次,要加大员工对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对相关制度进行更新,保证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企业员工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因此一定要在企业内部加强制度规范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另外需要的注意的是,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是随着企业发展的环境和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调整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研究相关内容,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进而才能够对员工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规范。

(三)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思想氛围

要想以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执行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和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思想氛围。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根据电力企业发展的环境和自身的实际确定发展目标,并且以此为基础促使员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其次,要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要运用积极的方法去面对各个方面的竞争压力,员工也要树立相关的竞争意识,进而能够在个人发展中获得更好地未来。另外,还要树立相应的创新意识,创新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个人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创新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创新,不论是电力企业还是员工个人,都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促进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当思想氛围营造好之后,要做到的就是要将这些先进的思想落实到实处,企业要保证好员工的福利待遇、公平的竞争以及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制,从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多个方面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而让员工更好地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中。

三、结语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对员工的执行力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同时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动力。在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领导者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健全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并且构建良好的思想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员工的执行力,进而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和智力保障,促使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试析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执行力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3(16):78.

[2]卢婵.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政治思想教育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5(7):9.

第12篇

关键词:配网调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080-01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网建设的规模跟着不断的扩展,使我国的电力主网建设规模和管理水平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但在配网方面却相对滞后。由于配网直接与用户相连,配网建设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调度机构作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指挥中心,如何提高配网调度管理水平,确保配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共同面临的问题。

1 配网调度管理的现状

广东电网传统的电力调度管理模式是主网调度,即变电站内10(20)kV及以上开关设备和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的调管。对于变电站站外的10(20)kV及以下线路、设备采取由各管辖供电所自行管理、维护的粗放型管理模式。

在调度管理中,传统的主网调度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和社会的用电需求,聚焦已久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也随之应运而生,配网调度将实施对变电站站外的10(20)kV及以下设备和线路的的调管,以后地调将专注于主网的调管,县调则专注于配网的调管,从而实现统一调度、分级管理。

2 配网调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广东电网系统内的县级供电局已经通过了南方电网组织的县级供电企业调度业务规范查评,但在配网调度管理方面还遗留了一些历史问题有待解决。

2.1 配网调度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

由于历史原因对配网调度存在一定的轻视,导致配网调度的定位不清、职责不明,未能深刻理解配网调度的重要性,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工作职责、业务流程等形式繁多,缺乏统一和规范。广东电网应加大对配网调度管理的扶持、重视力度,在各个地方供电局开展细致的调研,明确配网调度管理模式,统一业务流程,逐步完善配网调度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得配网调度员在作业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 各个地方配网调度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配网的建设规模因地方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大中型城市的配网建设相对完善,线路环网率比较高,供电可靠性高。而中小型城市的配网建设却相对滞后,很多乡镇基本都是单线供电,供电可靠性低。由于各个地方配网建设规模的不一致,从而导致各个地方的配网调度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解决该问题,只有加大筹集资金力度,增加中小型城市在配网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通过新增配网线路建设,逐年解决单线供电、供电可靠性低的问题,缩小各个地方配网调度管理水平的差距。

2.3 配网图纸资料存在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风险

由于配网设备多、技改变化快,配网调度集约化系统如未能保证配网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和唯一性,将可能导致误调度、误操作的事故发生。对此可采取在调度部门参与的情况下联合多个部门到生产现场开展对现有配网图纸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行核对,确保配网图纸资料与现场设备一致,杜绝因配网图纸资料错误而发生误调度、误操作的事故。

2.4 配网调度管理工作存在“盲调”问题

由于配网调度管理工作开展时间较短,配网线路及设备的自动化采集、监控装置并未配置,导致配网调度员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上只能监控到变电站站内10 kV馈线开关的状态,不能监控到10 kV主干线以及分支线上开关、隔离刀闸等设备的状态,使得配网调度管理工作存在“盲调”问题。解决该问题,广东电网应从上而下增强对配网调度自动系统的建设,保障配网线路及设备配套相应的自动化采集、监控装置,使配网自动化系统能采集到线路及设备的实时状态信息能。同时配置完成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与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营配信息集成系统(营销客服、配网生产、配网GIS、计量自动化)的信息交互接口改造,各供电局完成全地区配网GIS单线图模自动导入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实现对配电网故障快速复电,基本解决全地区配电线路“盲调”问题。

2.5 配网调度员在配网调度管理方面缺乏经验

广东电网在未实施调控一体化工作之前,由于专注于主网调度和缺乏相关的配网调度管理规章制度,导致调度员在配网运行方面经验不足。地方供电局应组织配网调度员开展对配网调度管理规章制度和配网调度技能的学习,并对配网调度员采取考试上岗的方式,使配网调度员尽快熟练掌握本职岗位的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调度员到配网调度开展情况比较成熟的兄弟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对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加快调度员由主网调度向配网调度的角色转变。

2.6 供电所人员调度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之前调度机构未真正实施对配网的调管,也未加强对供电所人员进行培训,加上供电所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供电所人员缺乏相关的调度业务知识。地方供电局人事部门应对供电所人员调度业务培训列入年度培训计划,由人事部门联合调度部门逐年加强对供电所人员进行调度业务相关知识培训,特别是对在业务上接受配网调度员命令的供电所人员要进行受令资格考试,逐年提高供电所人员的调度业务水平,使其在业务、技能水平上与调度员相匹配。

3 结语

综上所述,配网调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配网系统的安全、优质、经济运,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文从广东电网配网调度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配网调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可以相信,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优化控制流程,配网调度管理水平也将不断提升,从而确保电力配网系统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