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党员

大学生党员

时间:2022-06-15 10:24: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党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党员

第1篇

今年的两会如期在3月召开,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当然需要关注这件大事,在新闻的报道中,照样能发现很多很有趣的提案,在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阳刚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邵一鸣指出,以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机构中,男性教师的匮乏引起孩子成长中出现诸多问题,他建议,增加男性教师比例。

他在提案中介绍,我国现阶段男女教师比例呈“倒金字塔”结构,幼儿园几乎没有男性教师,小学的比例也较少,我国的“阳刚教育”太少了。北京儿童医院7年间19196病例中,男生心理疾病患儿占69%,其中6~11岁男孩心理疾病发病率是女孩的两倍。为此,他建议,革新社会传统观念,鼓励更多男性投入到幼儿园及中小学教育行业中;师范院校调整办学机制,增加男性学生数量。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优惠措施、倾斜相关政策。

作为一名在华师的学生,能明显感受到男女比例的失调,每次在活动中,都能或多或少的感觉到男生的“矜贵”,不仅表现在体力活上扭扭捏捏,而且在需要作出重要决定的时候会显得优柔寡断。在现代社会男生越来越往中性化发展,该有的雄性魅力不见踪影,所以此项提案不禁让人眼前一亮,但如何实施却是关键。增加男性幼儿教师是一方面,在以后的教育中如何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也是关键。在初中和高中,都有短期的军训活动,但有不少人吃不了苦,而且撒谎请假,难得的军训集体活动就这样被带过,该是多大的遗憾,所以我还是觉得要注重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像对于我们师范学校,在对于师范生的培养中,也可以增设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

英语高考比重下降?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评职称还考英语,这是很荒谬的事!他说,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应该下降,比如从现在的150分降到100分。至于对“降低英语要求会不会影响中国走向国际化”的疑问,俞敏洪说,不会带来任何影响。“因为那些希望走向国际化的人,他们自然会好好学英语。”

提倡英语教育本身是件好事,为的是让有兴趣的人掌握多一门语言,为自己的未来做铺垫。如今高考考场上,一门英语难倒多少英雄汉。英语可谓是中国人的一大痼疾,不管做啥,英语不过关,基本等于“死亡通知单”。

很显然,一大部分人是不情愿学习英语的,如果让中学生重新选择要不要学习英语,估计有九成多的人会选择不。但是高考要考英语,而且分数和语文、数学等同样是一块大蛋糕,不得不学习。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比较应试化,本身背离英语教育,不少地区学校为使学生获得英语高分,推行“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学生能考出卷面的高分,但却没有实际交流能力。很多学生花过多时间在英语学习上,弱化了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用到英语。

但在我们传播学的专业学习中, 老师也很强调我们对于英语的学习,读懂一门外语好处是多多益善,就拿最简单的书籍阅读中,通过翻译肯定意思会有一定的曲解,假如你能读懂的话,就能带入自己的理解,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这世界是自己以前从未接触和了解的,该是多好的事。其次,高考只是一道门槛,这次考试不能决定你的终身,不必要因为这个制度而让英语的学习中断,这将是直接断送你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底蕴的机会。

第2篇

关键字:大学生党员;社会关爱意识;培养探索

引言。高校学生党员是当代大学生的先锋队,抓住了学生党员的培养就可以正确引领当代大学生的思潮。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思维开阔,自我实现欲望强烈;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偏多导致自我关注度显著提升。近年来,关爱意识淡薄的案例中不乏大学生的身影,此类事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界学者的重视和思考,高校有责任承担起大学生社会关爱意识培养的重任。

问题分析

1.社会因素。当代儿童启蒙教育多以开发智力为主要目的,而且近些年来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以个人英雄主义为主,社会关爱教育成为薄弱一环;学校教育中,升学竞争已成为焦点,因此升学率逐渐成为评判一所学校的好坏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社会有关于“帮助他人”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甚至有媒体呼吁,帮助他人前要慎重考虑,为“社会关爱”蒙上了一层灰尘。

2.家庭因素。当代大学生党员独生子女家庭约占73.8%,造成其被动关望增强,主动关爱意识减弱;作为子女直接教育者的父母90%以上为60后,普遍未能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加之身处动乱之中深谙自我保全之道,导致对子女的教育具有鲜明的自我保护特点;另一方面,约有60%以上的家长忙于谋生,关心子女生理状况多于心理状况,导致学生普遍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平衡。

3.自身因素。大学生党员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其对社会责任普遍缺乏深刻的体会;自身处于第三逆反期阶段,对此类教育会产生一定抵触情绪;当代社会新潮思想涌动不息,使大学生对传统教育兴趣减弱。

社会关爱意识的重要性

1.自身价值的体现。高等教育的三项基本职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学生党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回报对社会的关爱。如果大学生党员只注重自身荣誉的获得,忽视对社会教育的回馈和引领,就不能完全履行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实现自身价值。

2.道德修养的标准。在物质基础不断建设和完善的同时,社会道德问题日益凸显被人们普遍关注,这是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必然。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群体其道德标准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和风向标。

3.社会文明的延续。前辈是后辈成长轨迹的指导者,当代大学生党员必将为同辈群体树立模范带头作用的重大责任。高校党支部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党员有社会关爱的意识,通过他们带动身边人主动接纳这种意识,使社会文明得以延续。

高校社会关爱意识的培养探索

1.正确树立社会关爱意识的动机。传统教育过于关注形式,对于如何启发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起始环节有待思考。因此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

首先,不能通过物质奖励来诱导学生进行社会关爱意识教育,应将社会关爱意识的重要性变成当代大学生能够接受的价值观介绍给学生;其次,针对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给予不同角度和强度的启发。

2.恰当融入社会关爱意识的形式。社会关爱意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结果表明,采用让各党支部自行策划并亲身参与公益活动的形式效果最为显著。

(1)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并开展赴敬老院、福利院或特教中心开展爱心活动,走进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定期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捐赠废旧书籍、文具、衣物等(回收物品用于捐赠给贫困地区);普及农民工法律常识并帮助树立维权意识。

(2)社会建设的关爱。并开展“学雷锋精神,树社会新风”雷锋先进事迹展活动;学院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结对子服务活动;学院建立大学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联合我校阳光交通协管参与文明交通行动;关注三农问题。

(3)社会资源的关爱。并开展“绿手帕”系列活动(清除小广告)(环保标语的张贴);绿化环境、美化校园—植树节活动;保护湘江母亲河系列活动;“我爱我校,校车美容”行动。

3.努力保证社会关爱意识的效果。教育活动的举办不能只停留在整个流程的执行,更应该时刻关注活动进行中产生的疑惑。对于难以理解的具体举动和要求,从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正确的价值观出发,给出相应解释和说明。同时,与学生一起做好总结,树立优秀典型,并加以鼓励。另一方面,要对其中的不足予以指出并加以改正,帮助学生以社会可以理解的方式实现自我想法。

4.加大发扬社会关爱意识的传承

(1)将社会关爱活动进行常态化推进,建立党员服务基地;

(2)占领舆论高地,积极树立榜样,大力宣传先进事迹;

(3)鼓励党员努力做到将社会关爱行为通过公益活动转化为自己的习惯,用自身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去带动他人;

(4)增加社会关爱活动的数量和提高活动质量,弘扬大爱清淮,形成缺失此种美德之人必然被众人孤立和社会淘汰的道德认同趋势。

结束语。当代党员的社会关爱意识的教育势在必行。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党员三方必须共同努力,做好舆论宣传和起好带头作用,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也代表中国社会青少年的先进力量和模范先锋,大学生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也将会引领广大青少年的思想进程,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季池,李旭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及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3

[2] 贾东城,李云捷,王俊英.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第3篇

暑假除了帮家里做点事情,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关注着北京奥运会,每天都在感受奥运给我的感动.

想到100年前,源于对贫弱的国情与举办奥运会所需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人们发出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的感叹。百年过后,我们的祖国不仅彻底摆脱了被奴役、被歧视的境遇,而且正在朝着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大步前进。百年梦想成真,当我们以泪水和汗水浇灌的奥运开幕礼花终于绽放在华夏美丽夜空之时,每一个中国人怎能不骄傲自豪?

30年前,改变社会主义中国命运的党的召开,引导中国真正走上强国富民之路。今年,南方冰雪之灾历史罕见;汶川山崩地裂骤然发生。当世界向中国投来“奥运会还能不能举办”的怀疑目光时,中国人民用行动告诉了世界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短短时间里,灾区人民不仅基本恢复了生活秩序,而且以笑脸迎接了奥运火炬。想想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再看看眼前的奥运会,如果没有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一切难道是可以想象的吗?

7年前,当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当选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时候,欢呼雀跃后的中国人开始了冷静思考。今日的奥运会,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理念。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不能不说是奥运会举办理念的一次飞跃与升华,其厚重和深远的意义在于把举办一次运动会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世界相结合,它将作为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光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而载入史册。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个巨大的“和”字展现在人们面前,它使我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有了新的领悟。

和者,和平也。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曾用“体育就是和平”来概括举办运动会的初衷。奥运火炬传递,原始的本意是向各方面传递“停止战争,去参加运动会”的信息。利用举办运动会的形式让人们走到一起,减少或消除相互之间的隔阂与争斗,并有机会表达人类向往和平的愿望,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崇高之所在。

和者,和谐也。人与自然相和谐,才能保证生存;人类之间和谐,才能求其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能让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走到一起,为促进由对立向对话,由纷争向和谐的转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奥运会能达到这种目的。这正是奥运会的独特魅力所在。

和者,和衷共济也。奥运赛场上的竞争靠实力,靠水平,更靠集体的力量。在空前的地震灾害面前,我们以和衷共济面对;在奥运筹办过程中,也依靠着和衷共济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兑现了对世界的承诺。我们在盼望赛场上运动员和衷共济为国争光的时候,更应思考如何以这种精神做好自己的事情。

奥运的北京,让每个人感受到快乐和真诚的微笑,成为展示中国新形象的窗口。在全世界的“瞳孔”里,那些永远微笑着的“80后”、“90后”,不仅娴熟掌握外语,而且爱国心强、责任感重、勇于奉献、心理素质好,有着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

世界,从这些年轻人的微笑中,领略到中国的激情、活力与自信。

欢呼不仅因中国队而热烈,掌声不只为获胜者而响起 .

8月20日,“鸟巢”数万名观众齐唱生日歌,而享受这祝福的正是来自大洋彼岸牙买加、刚刚打破200米世界纪录的“神奇小子”博尔特。为菲尔普斯创造神话而呐喊。为射击场上埃蒙斯夫妇的爱情故事和运动传奇唏嘘不已,虽然他们一个战胜中国选手夺得首金,另一个却因为失误再次成就了中国选手的金牌梦。当“海外军团”与中国队比赛时,他们听到了更多的加油声,得到了更多的掌声。

表情的变化,投射出心态的变化。中国人民开始学会用更博大的胸怀去欣赏体育、感知世界。从“杜丽别哭”到“只要刘翔不疼”,它像一面镜子,生动地折射出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深刻内涵,凸显一个民族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全面理解。这也是对中国人民开放和包容心态的最好诠释。

16天浓缩五千年。北京的微笑已印在奥林匹克的记忆中,世界也尝试从这微笑中读懂中国。面对全世界的媒体,我们不再局促;见证奥林匹克英雄的辉煌,我们激情澎湃;望着刘翔们的背影,我们选择宽容

北京奥运会,使我们获得一个机会,我们也贡献了一个舞台。让世界读懂中国,我们努力了解国门之外的世界,触摸到整个世界的脉搏.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体系;科学构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也是国家强盛、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近年来,我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导致整个社会出现严重的“诚信危机”。而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也没有逃脱“诚信危机”的冲击,当前,青年大学生党员的诚信现状总体是健康向上的,在同年龄段的群体中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不容忽视的是,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影响了大学育人目标的实现,探究大学生党员失信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体系,对高校育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诚信教育的积极现实意义

如果说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是一次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那么诚信教育则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而学校教育又是诚信教育体系的基础。现在提倡教育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人才。于是外语、计算机、国际金融贸易、涉外法律等专业和课程都非常热门,不仅学生家长热衷于此,学生们趋之若鹜,办学者也高度重视。这本身没有错,但也要看到,仅有这些还很不够。工具理性要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交融,智商要和情商相平衡,良好的思想境界、道德素质也是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适时进行诚信教育也是时代赋予的基本素质要求,是大学生成才立业建设祖国的人格要求。

二、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几点对策

(一)抓好教育,提升诚信意识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应注意改进教育方式,更新诚信教育理念,拓展诚信教育内容。一是要进行全程化诚信教育,要把诚信的内容加到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方方面面中去,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每个角落。二是要改进教育方式要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紧密联系大学生党员生活和社会实际,充分挖掘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之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诚实守信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并内化成自己的道德行为,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党员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将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三是要把诚信意识与公民意识、平等意识、创新意识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党员从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出发加强诚信修养,使学生党员从特权思想、官本位思想中解脱出来,按规则办事,使大学走向公正平。

(二)抓好制度建设,建立诚信档案

首先,加强师德规范,充分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一方面要求广大高校教师要有教书育人和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提高为人师表的道德觉悟,以爱岗敬业和严谨治学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并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做诚实守信的典范。另一方面,高校也应修订和完善有关教师条例,使广大教师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完善教师的教学规范,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此外,还要建立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和行为规范,通过他们影响大学生党员诚实守信良好习惯的形成。其次,建立大学生党员诚信档案,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轨迹,将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诚信,充分引起学生对个人诚信问题的关注,自觉地维护自己良好的信用,树立珍惜信誉如同珍惜生命的理念。大学生党员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有:基本信息、信用记录、各类意见等,可以包括学习诚信评价、工作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择业诚信评价等五个方面。

(三)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诚信校风学风

通过营造自然和谐、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崇尚真善美,让大学生在人文熏陶中净化心灵、锤炼人格、提高觉悟,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首先,以先进人物为典范,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时代精神,使大学生党员学习有方向,赶超有目标,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现实感和吸引力。其次,组织学生党员诚信论坛,广泛开展诚信专题讨论,诚信演讲活动,诚信辩论活动,诚信主题团会、班会,诚信知识竞赛,诚信与失信案例评论等活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诚信、探讨诚信、研究自己及身边的诚信与失信状况及根源,更深层次认识诚信,挖掘诚信的内涵,让自身诚信由一般的认识内化为诚信信念,外化为诚信行为,上升为诚信理论,使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得到升华,达到人生的更高境界

(四)抓好诚信考核工作,构建评估机制

针对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行为特点,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要求,对其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党员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党员诚信度测评体系是当务之急。一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我们认为可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二要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确定几项能反映大学生党员诚信度要素的具体项目;三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党员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四要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党员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进一步预测大学生党员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从而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大学生党员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大学生珍惜自己的信用,终身守信。

参考文献:

[1]杨慧中.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6):44.

[2]唐绍利.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J].商业经济,2008,(8).

[3]朱淑琴&罗慧.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分析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8,(7).

[4]黄晓利,黄文.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与重塑[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00-102.

作者简介:

曹秀平,女,1963年5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工作单位:大连工业大学,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机制 优化

长期以来,各高校十分重视并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如今,大学生的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嗤怀觯学生党员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高校各方面的发展。但是,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多,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和功利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矛盾;学生党员发展后缺乏管理和继续教育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自身建设和高校的发展,亟待解决。

所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管理教育的研究,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有力组织保障。说,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先锋,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关乎着国家的发展,其次,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党的教育管理理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所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理清教育管理思路,更新教育管理观念,完善管理教育方式,针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出解决办法,大力提高学生党员自身建设,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信仰,都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当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优化。

一、更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指导,观念影响着行为。目前,针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理念还比较滞后,我们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教育管理理念,学习新思路、新方法,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在的系列讲话的启迪中,开启教育管理新模式,从而大力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水平。

二、发掘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平台

切实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温暖你和我。“党员一帮一”是指一名党员帮助一名学困生或生活贫困生,带领其共同进步。此活动有效的发挥了学生党员在高校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活动,学生党员与困难生的交流,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并针对个人情况实施一帮一扶助。在学习方面,带领帮扶对象学习,对学业进行辅导提高学习成绩;在生活方面,每月主动与帮扶对象聊天谈心,给予一定的关心和帮助,让其感受到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通过本次党员一帮一活动,有利于帮助同学解决实际困难,有利于培育良好的互助友爱的风气,有利于树立学生党员形象,有利于体现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学生党建水平。此次活动能够起到为培养学生党员“乐于奉献,一心为党”思想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另外让学生党员分管寝室也是一个开拓之举。可以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座谈会、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做好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带领学生定期参与体育锻炼,让每位同学擅长或喜欢上一项体育运动;每学期四次入驻图书馆,带领同学们自习;每周到宿舍去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完成作业和正常作息时间。活动目标是在党员的带领下,把寝室建设为真正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

三、建立学生党员管理考核制度

高校大学生的管理教育,其考核量化制度亟待完善,这也是检验大学生党员工作的有力保障。对高校大学生的考评要制定出细致的量化体系,确保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在各高校学生党支部,针对每一个学生党员建立档案信息,里面包含了各项学生党员的评判分数,可以从政治表现、学习情况、群众基础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对测评不合格的学生党员,要对其加强教育管理。这样,既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同时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激励高校大学生在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康勇卫.大学生党员教育和成长的调查――以师范院校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01).

[2]方晓春.以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体系[J].宁波大学学报,2012,(04).

[3]张廷义.浅议高校学生党员教育[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4]席小涛.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5]任俊芳.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法的探索[J].科技致富向导,2013,(18).

第6篇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摘要:本文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为例,总结其创建过程、运行特点、实际效果及工作启示,进而探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服务学习模式。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服务学习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4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91—03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党建研究一般资助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GZZZA7)。

收稿日期:2014—08—02

作者简介:梁伟东(1968— ),男,广东湛江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人才测评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官伟强(1956— ),男,广东普宁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职业与成人教育。

郑勇(1984— ),男,湖南耒阳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大学生党建。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存在实践乏力、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亟待改进的问题,导致学生课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平台将所学的课堂知识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影响了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尝试引入服务学习,开设“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探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新模式,以期走出上述困境。

一、服务学习与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联系

服务学习是美国学校进行品格教育和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于1993年开展的服务行动将其定义为一种方法,指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由此可知,服务学习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即服务与课程学习是直接相联的,服务围绕着课程学习设计,学科教学渗透于服务之中,参与者依据学习目标展开反思,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二是注重结构化反思。精心设计的服务活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服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反思,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三是强调品格教育。服务学习着力于促使学生在主动参加社区服务的过程中持续关注社会、健全完善人格,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高职学生党员党性锻炼中引入服务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服务与学习并重的理念既能满足学生提供服务时实现自我的“成就感”,又能激发其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动力感”,让党性锻炼活动更具吸引力。其次,课程化运作具有固定的学制和周期,在系统的学习框架和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长效的党性锻炼机制,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再次,学做一体化能促使学生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性修养习惯,增强其实践参与度,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发展思维品质,完善品格,改进社会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准备、执行、反思、评估等服务学习步骤涵盖了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实践的参与、自身反思、考核评估等党性修养的全过程,能有效地增强党性锻炼效果,提高党员培养质量。

二、“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模式的设计和实践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开始在原有挂职锻炼活动的基础上引入服务学习,设立“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设立工作坊的目的是将现有的党建、思政教育资源整合起来通盘考虑和设计,探索、构建一种党性锻炼新模式,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增强党性修养,实现自我发展。工作坊的服务学习时间为一年,在此期间,学生党员服务与学习并重,一边以挂职村(居)负责人助理的形式参加服务学习活动、开展挂职工作,一边学习思想政治、群众路线、行政能力等相关课程。

借鉴服务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在对“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的设计和实践中,我们严格按照准备、执行、反思和评估四个阶段分步骤推进,有计划地组织实践。

(一)准备阶段

1.设计工作坊培养计划。明确工作坊的培养理念、目标、运作方式、人员招聘、经费预算等,与合作区、镇(街)、村(居)沟通协调,明确各方职责,取得合作单位的有力支持。

2.实施需求调查评估。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深入合作村(居)开展需求调研,综合所掌握的资料及需求情况,与合作单位确定合作的村(居)及对应开展的服务学习项目,并明确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工及职责。

3.招聘学生党员。在全院招聘学生党员(含入党积极分子),以院系为单位,组建学生党员挂职服务学习团队

(5~9人)。

4.组建教学团队。从思政课教学部、学生工作处、各院系招聘专业教师,由镇(街)、村(居)等单位按照协议为每一名学生党员配备一名社区督导,组建教学团队,并明确教师相关待遇参照学院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管理办法落实。

5.设置教学课程。召开指导教师、社区督导、学生助理及学生党员联席会议,根据工作坊的培养目标,结合社区及学生党员的需求,规划设置党性锻炼课程体系,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开设课程。

(二)执行阶段

1.召开简报会。向学生党员介绍工作坊及村(居)相关情况,指导学生讨论、完善服务项目并跟进学生筹备项目的进度情况,协助解决所遇困难并组织相应的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团队填写服务学习项目申报书并及时通报立项资助情况。

2.学习服务学习课程。开设服务学习课程,并列入公共选修课。服务学习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培训类课程,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介绍,区情、民情概要,社交礼仪,沟通协作等内容;第二类为指导类课程,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群众路线理念和方法、基层工作实务、社会调查方法等内容;第三类为提高类课程,主要包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基层群众生活变迁等内容。课程贯穿于全年,与服务实践穿行,一般半个月安排一次。

3.开展服务学习活动。学生党员寒暑假在村(居)集中服务三个月左右,每天工作七个小时;平时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在村(居)服务,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天,在此期间,学生党员除了需要完成岗位工作外,还需要完成服务学习项目任务。

4.加强督导和分享。指导教师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咨询会,定期向学生介绍实践情况,并及时指导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难题。每周,社区督导与学生党员进行深度面谈,进行“一对一”解疑答惑。各服务团队定期举办成长分享会,分享思想感悟。

(三)反思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要求学生提交自我评估报告和反思材料,如工作日志、周记、工作总结、社会调查报告等,对服务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反思。指导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集体讨论、成长分享、反思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服务中的所见所闻及所学课本知识进行反思,以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评估阶段

1.开展问卷评估。通过填写前测、后测问卷,对比各项问卷数据,对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情况进行客观评估。

2.加强锻炼效果评估。指导教师通过填写问卷总结、期中(末)评估报告或评估表等,社区督导通过撰写鉴定表等,专家组通过验收学生团队的服务学习项目,“三方”联合对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情况评定星级,并通过媒体报道、总结分享会等方式肯定学生的成长,鼓励其持续地参与党性锻炼。

三、工作坊锻炼模式的特点

(一)学做一体化的党性锻炼理念。将“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坊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使理论课程与服务实践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学生实践,深化学生的认识,通过服务让学生反思所学内容、思考其价值和意义,增强认同感。以“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为例,在工作坊,我们专门安排了“三个一活动”,即由一名思政课副教授举办一场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全程参与一次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举办一场总结分享会,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养成“学中做”、“做中学”的党性锻炼态度,形成以践行深化认识、以体验增强认同的党性修养习惯。

(二)紧扣服务的党性锻炼内容。工作坊立足于社区需求,将党性锻炼内容专题化,形成“专题学习+模块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形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突出对实践的指导、对党性修养提高的支撑;在服务项目的设计上,注重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素质能力的提高。以创建“幸福村居”为例,工作坊一方面邀请本市专家举办“创建幸福村居,建设幸福珠海”专题讲座,向学生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幸福村居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以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参加“与儿童一起阅读”等服务项目,并围绕“幸福村居建设”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增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同。

(三)生动活泼的党性锻炼方式。工作坊整合现有资源,将政治、法律等课程内容融入到“幸福村居”建设、党群连心工程、“两新”组织团建等服务项目中,广泛运用任务导向法、社会调查法、团队合作法、课堂讨论法等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如“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课程先安排学生对社区教育、医保、就业、劳动纠纷等专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讲解和深化。

(四)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工作坊参照服务学习的做法,设计了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包括学生自评、团队评议、指导教师(社区督导)评议、前后测问卷测评等。学生通过撰写党性锻炼周记、自评报告等形式自评,团队通过举行小组会议对组员进行集体评议,指导教师通过填写期中(末)评估报告、社区督导通过填写鉴定表等对学生进行评议,通过设计前、后测问卷组织学生进行问卷测评,从而使工作坊对学生党性锻炼成效的评估实现全程化,增强了评估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党性锻炼的内在动力。

四、工作坊锻炼模式的成效

(一)创新了党性锻炼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党员参与党性锻炼的热情。工作坊打破了以往的以课堂、校园和教师为中心,注重推理说教,缺乏实践体验的封闭式党性锻炼模式,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强调“知行合一”的建构型的党性锻炼模式。工作坊通过借鉴服务学习的理念和做法,将党性锻炼融入到社区服务中,让学生在锻炼中服务,在服务中锻炼,既让学生以服务社区的形式发挥了党员先进性,又满足了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党性锻炼的热情。同时,学生的党性修养习惯逐渐从“学习—提高”向“学习—服务—反思—提高”转变。

(二)满足了学生的实践参与诉求,提高了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坊通过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借鉴服务学习的做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校外实践环境。学生在教师(督导)的指导下,广泛参与幸福村居建设、党群连心工程等服务项目,定期对所学知识和服务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反思,体悟党和政府的爱民惠民政策,这为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注入了“真情”,这一点在工作坊开展的前、后测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印证。超过88%的学生认为参加工作坊后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对思政课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刻;不少于8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熟悉了“三农”、党建等方面的政策法规;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服务中深化了对基层、对社情和国情的认识,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促进了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工作坊在党性锻炼内容、形式、时空上都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其锻炼内容十分繁杂,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经济社会建设,小到党群连心工程等。学生党员以助理的身份在具体岗位上长时间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这一党性锻炼模式使其获得了丰富的工作体验,并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因此,参加工作坊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而且,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的诉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实践证明,工作坊在促进高职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式创新、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上有显著效果,高职院校可以借鉴这种党性锻炼方式,将其运用到党建工作中,与社会共享育人资源,合作育人,从而为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提供真实的“知行合一”的环境,进一步提高党员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蓝采风,许为民.服务—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官伟强,梁伟东,郑勇.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引入服务学习模式的探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赵希斌,邹泓.美国服务学习实践及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1(8).

第7篇

他说,那时候他想起一句话,假若人的一生是1000分,那么健康就是前面的那个1,当1倒下时,那么其他的什么学业啊,名利啊都是虚无的!

如果其他人跟我说这番话,那么我不会怎么惊奇,毕竟人在生病时感慨会特别的多。可是,他说的这番话,让我有种复杂的感情。

从小到大,他一路走来都那么的顺利,一路走来都是头顶光环,当然这些光环不是来自于他的父母,因为他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这些光环都是他给自己创造的,都是别人对他的认可。挫折对于一个一直以来什么事都比较顺心的人来说,是很难承受的,何况这次挫折这么的大。一直以来他都那么的看重成绩,那么的看重别人对他的评价,然而也因为看重他成绩在系里总是排前三名,他也受到同学,朋友,老师的好评。

我还记得他曾经跟我说过,他觉得睡觉都是浪费时间。因此,能说出那天的那一番话,我知道对他来说并不容易。一方面,我很欣慰,他终于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我知道他有多难过,多苦恼。

人,都是这样的,总在最珍贵的东西失去时才发现,那些曾经觉得理所当然的,曾经不以为然的才是最重要的;失去了,那么曾经拼了命追求的东西,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一毛不值。

这又让我想起,爷爷去世后的一些事情。

从葬礼回来后,爸爸心情一直都很低落,或者应该说,爷爷病重以来,爸爸没有哪一个晚上睡得好,他内心充满悔恨,他后悔自己大半生在外打拼,为了生活奔波劳碌,常年在外,在爷爷年老时没有多抽时间陪他老人家。我能理解爸爸的遗憾与自责,因为,当我知道爷爷撑不过11月份时,我也后悔,我也自责,我后悔,这么多年来,我都没怎么回家乡跟爷爷过过新年,本来打算今年回家乡跟爷爷一起过,可是,子欲孝而亲不在。我后悔每次回家乡我都总是那么的匆忙,每次都是忙完妈妈交代我的事之后就匆匆回到东莞。有时候觉得,这么的匆忙,倒不如不回去,因为我走了,而留下来的爷爷,外婆却更显得孤独,无奈,孙子都还没见够,还没聊够,这么快,她又离我们远去了。

论语中,有这么两句话,“父母在,必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可是,现在的人呢?恰恰相反,父母在,必远游,游必无方。想起来觉得很可悲,父母一生劳碌,为的是谁?如果不是因为我们,他们不会那么的辛苦,他们奔波劳碌,他们早出晚归,为的都是我们。小的时候他们得担心我们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走路会不会摔伤,会不会被其他小孩欺负;到了大一点,担心我们在学校跟同学相处得融不融洽,会不会被其他同学看不起,功课学得好不好;到了成年了,又担心我们会不会因为涉世不深而别人欺骗,受到伤害,担心我们在外懂不懂照顾自己……

你说做父母的,是不是很亏啊?

第8篇

P键词:志愿服务;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培育方法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在理论上具有高度的认识,而且在实践中更要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在志愿服务推广中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公益,能够充分体现志愿服务精神。大学生党员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志愿服务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和作用。因此,必须积极推广志愿服务工作,将其上升到教学计划中,并制订合理的开展方案,同时要为其配置相应的指导老师,加强志愿服务推广。这不仅能丰富大学生党员的课余生活,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营造校园内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还使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自觉参与到志愿服务推广活动中,在志愿服务工作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加强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达到提高自我政治思想觉悟、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在志愿服务管理中增强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已成为志愿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大学生的身影。这是因为大学生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是基于志愿服务推广活动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但是志愿服务的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缺陷,不仅无法适应当前种类较多、规模较大的志愿服务需求,而且在管理过程中没有注重对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为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就必须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增加志愿管理活动的参与度。在科学的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中,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集体意识,以高效的管理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识,使得大学生党员在参与志愿服务管理活动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三、在建立志愿服务体系中加强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学校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制订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健全的志愿服务体系,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方法,也能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学校应成立相关的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等,随着志愿服务的不断推广,提升大学生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党员应注重对制度的理解,遵守校规校纪以及指导老师的要求;学校通过建立志愿服务体系,加强与专业社会志愿服务团体的联系,建立相应的志愿服务基地,可长期为志愿服务基地输送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四、拓展和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

志愿服务项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创新性,是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学校必须加强与社会志愿服务团体的联系,积极拓展和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项目范围的扩大,能够有效地契合大学生党员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达到学生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拓展和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项目,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五、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制度

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虽然较为庞大,但缺乏有效、科学的志愿服务培训制度,这是影响大学生志愿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制度是创新培育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这可以通过建立高校志愿服务课程体系,达到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目的。在课程的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同时提高志愿服务资源的利用率,帮助大学生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六、结语

综上,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才能为大学生党员提供较为良好的学习空间,才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第9篇

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但是收效却甚微。尤其是像我们河北和山东、河南等地的学生,更是在高中里成天埋头于书本当中。来到了大学,真的对新的生活有些的不适应。我们每天担心着自己的工作和社团活动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会不会导致自己的挂科,却忽视了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情商。以至于老师总说我欠缺一些灵活和变通。哎,这毛病,一时半会儿还真是难改,因为在中学期间,不怎么学习与人交流之道,也不怎么关心人情世故。所以,现在也因为这些东西吃了亏。

好在,我还有时间,我们还有时间,我们也有精力来改变自己。学习,不仅仅是看看纸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去体会、去悟生活中和交往中的一系列的道理。可能,我们会觉得这样的学习找不到头绪,不知如何去下手,也不知道如何去正确处理那些课本上没有的理论。但是,学习是没有舒服的一条捷径,只有通过下功夫去钻研,去深入地发掘,才有可能体会其中的奥妙。就像我在做支部党员的发展材料一样,没有现成的“宝典”去告诉我材料该如何去写,怎样去和党委工作部的老师去沟通让她尽可能地支持和理解我们的工作。只是我在深入这项工作以后半年多,我才觉得这工作在我手上热乎了,有了一些灵气。其实,这是培养出自己的一种感觉,熟悉了才能了解,了解了才能感知,感知了才能真正学会其中的奥妙,才能去运用。同样,我们在学习那些看似没有头绪、没有思路的“无字真经”的时候,也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和学习。

今天,老师跟我提到了“政治的敏锐度”这个概念。为什么我们要开设先锋讲坛,为什么我们会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为什么让积极分子来写思想汇报,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看报、看新闻?其实,这是培养我们的政治素养,培养我们把握世事的能力。看到了富士康的跳楼事件,我们能想到什么?不单单是工作压力和生活条件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是社会的一系列矛盾,工人阶级的现有状况。我们能说出什么?我们能够向专家那样侃侃而谈吗?培养我们的政治素养,不仅仅是从政治、从党员、从积极分子这方面来考虑,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一名即将走入社会的公民应该具有的素质。看我们如何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如何处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这,才是我们支部让大家学习的真正目的!

第10篇

问卷共设35道题,从理论、情感、行为三方面对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层面进行了详细调查。问卷调查采用普遍调查和分层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大连医科大学全体在校本科学生党员进行全面调查,同时按专业分层1:1抽样调查了相同人数的非党员同学。通过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党员与非党员的比较,分析党员与非党员之间的差距,以便更准确地说明问题。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情况

1.理论认知

在“您是否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调查中,91.7%的大学生党员能够完全或基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且98.6%都认识到倡导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并希望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同时,在这一问题中,非党员同学的调查结果要低于党员同学5.3%,说明党员同学的理论认知水平略高于非党员同学,但差距不是特别大。数据显示无论是党员还是非党员对核心价值观还是有一定的了解,说明高校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有很大成效。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渠道上,大学生党员主要从报刊杂志、电脑手机途径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非党员主要从课堂上和文化活动中了解的,从中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党员自身对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积极性,能主动从思想上去学习,相比于非党员则是被动地接受。

2.情感认知

94.9%大学生党员认为任何社会和国家都应有它自身的核心价值观,98.6%认为有必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95.9%对继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肯定意见,数据表明了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认同,希望通过更进一步的学习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就“您对当前中国人的价值观现状满意吗?”问题中,有20.8%党员不太满意,相比于非党员的17.9%可看出,大学生党员对自身和社会的要求比较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谈及核心价值观带给自己的感觉时,51.4%的同学感觉很近,46.3%感觉离自己有些距离。说明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消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党员之间的距离感,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3.行为认知

调查显示,有97.5%的大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会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针对医学生提出“作为一名医学生是否有必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7.0%的大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8.1%的大学生则认为基本有必要,这也可以看出核心价值观对于医学生的行为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体现了大学生党员对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感。在困难面前,98.6%的大学生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可看出他们在道德水平上力争高尚,且97.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身边的非党员同学有着积极影响,以此帮助和带动大学生群体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和谐校园风气。虽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能够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正误做出准确判断,但对于一些不文明行为,只是在心中谴责,而不会主动上前制止。或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如诚信考试,大多数还是在内心纠结过,但值得庆幸的是多数同学还是坚守自己的原则。从中可看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逐步走向成熟但又尚未成熟,思想容易波动,这正是培育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佳时期。

三、高三、校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问题

1.支部组织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党支部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入党之前对学生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入党以后,便缺少相应的制度监督,使得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不能很好的提高。此外,大学生党员受到年龄、心理发展和实际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价值观形成方面很容易发生偏离,所以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或者虽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必备会议,但大都守旧陈规,只是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其中,无法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给自己的影响。

2.虎头蛇尾现象严重

据调查显示,78.2%的大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这对他们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历练,但有时候过多的忙于工作,在自身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或者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往往导致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另外,在问卷中出现少部分大学生党员对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积极性还不如非党员,其根本是缺少对党员的再教育,使党员逐渐对自身松懈。而非党员则恰恰相反,为了使自己能够早日得到党的认可和接纳而不断努力,更注重加强自身修养。由此可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应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年终考核及进行自我评议、支部评议等,从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全面测评,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奖罚。

3.主题活动不够鲜明,流于形式

第11篇

摘 要:二战后,美国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美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随着大学科研价值的凸显,联邦政府资助一度涌入大学,造就了二

>> 保持“卓越性”大学艰难之途:融资危机下的美国大学科研资助博弈 中国大学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卓越性的特点分析 自然随享棉之卓越性能 美国大学科研的历史 如何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 保持党的纯洁 牢筑执政之基——对“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深层思考 社会大环境下保持大学象牙塔的纯洁性探析 保障多样性和卓越性 大学要与浮躁功利保持距离 新时期发挥、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探索和思考 当代大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大学生党员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如何保持思想的纯洁性 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初探 大学生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女人如何保持自己的“性”魅力 保持高校管理的独立性 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 浅论保持党的纯洁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Coco Ballantyne.The Lobbying Landscape and Beyond:15 Groups to Know[EB/OL].[2015-11-01]..

[10]JM de Figueiredo. Academic Earmarks and the Returns to Lobbying[EB/OL].[2015-11-03]..

[12]周光礼.高等教育治理的政策范式:办学自的国际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5):5-10.

[13]James J. Duderstad,The Crisis in Financing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and a Possible Solution:A 21st C Learn Grant Act[EB/OL].[2016-02-05].?pagewanted=all.

[25]ROBERT D. ATKINSON.University Research Funding:The United States is Behind and Falling[EB/OL].[2016-10-11].http:///files/2011-university-resea rch-funding.pdf.

第12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学生;党建活动;创新

近年来,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和规模不断上升,在一般的民办高校中学生党员比例平均可以达到3%,有的甚至高达8%以上。但这一数量和比例的增加与目前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现状存在较大的反差。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学生党员队伍同样是民办高校菁英学子的集合体,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离不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个抓手,离不开党建活动这一重要的教育载体。面向“90后”高校大学生党员主体,开展特色的、科学的党建活动,对培养民办高校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取得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民办高校学生党建活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般而言,党建活动是指在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包括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等方面内容。本文所指的民办高校党建活动,主要是指高校依托物质载体、制度载体、组织载体、校园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网络载体等形式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包括理论教育活动和实践教育活动两部分。

1、对党建活动重要性认识不明确,落实不到位

在民办高校中,专职党建干部及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等任务往往都放在辅导员身上。因庞杂的事务性工作影响,辅导员的精力和时间受到限制,部分辅导员忽视党建活动对大学生党性培养、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因此,对党建活动的开展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党员也因为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的时间占用精力,往往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为意识淡漠,缺乏激情与活力。

2、党员教育活动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民办高校党员教育培养多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重灌输教育,轻自我教育。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政策性、理论性过强,且多以集中讲授课为主,缺乏趣味性、针对性和贴切性。由于过分强调了理论灌输,没能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也没能很好地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既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也忽略了学生对理论教育的接受情况,使得很多学生党员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解决价值冲突上产生困惑和迷茫,教育活动起不到实际的指导作用,很多学生党员只是形式上入了党,思想上还未真正入党。

3、党员教育活动主题不突出,形式单一

有些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偏广,深度不够,活动浅尝辄止,未能使学生党员在某个特定的主题上接受更为深刻的教育,此类主题活动往往空泛笼统;有些主题教育的内容不能紧跟国际国内形势,没有捕捉到学生党员关心的最敏感且最有教育意义的问题;在教育形式上,传统的报告宣讲、知识竞赛等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活动组织中,共青团的工作没有对党建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注重举办各类文娱活动,忽视对团员的思政教育,党小组的作用也未能完全有效发挥。长此以往,出现党建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吸引力差,组织要求与实际参与“两张皮”,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组织归属感。

4、入党前和入党后的党员教育活动设计不均衡

由于申请入党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多数民办高校把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上,而无暇顾及入党后党员的教育培养,普遍存在“入党前教育多,入党后培养少”这种教育培养不平均的现象。甚至一些学生党员认为预备期只是一种形式,只要不出大问题,到时候会“自然转正”,思想上出现懈怠。而学校的党务工作者也并没有针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得很多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和党性意识薄弱,难以在同学中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制度保障

由于民办高校没有国家经费支持,各单位党建经费普遍比较困难,有些民办高校甚至没有设置党建专项经费,而是将党务经费融于学生活动经费当中,无法满足学生党建活动的有效开展。党建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常常出现考核监督不健全、评价激励不配套、实践基地不规范、开展落实不积极等问题,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党建活动收效甚微。

二、民办高校学生党建活动创新探索与实践

由于民办高校发展历史较短,党建工作开展得不系统,往往是在效仿传统高校的作法,在创新和开拓性上往往不足。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民办高校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比公办高校更具特色。这些特点必然决定了民办高校党建的特殊性与创新性。基于特色的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应该开辟多种教育活动形式,寻找新的载体,探索新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本身的积极性,以加强对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综合培养。

1、加强党建活动层次与结构设计,建立党员教育活动体系

(1)根据大学生党员发展不同阶段,将党员教育活动分为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发展对象教育、预备党员(党员)教育四个阶段。入党启蒙教育可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将二者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信念,在专业上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和专业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可依托二级学院党校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论知识普及,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和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将人生理想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发展对象教育可由校级党校统一组织,应站在战略高度,结合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特点,加强学生党性培养,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社会问题调研等活动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预备党员(党员)教育则应在立足服务的基础上,让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党员表率所用。

(2)根据活动组织主体不同,将教育活动分为校级活动、系级活动、专业团队活动三个层次。校级活动以普适性教育为主,系级活动结合所在系教育教学管理特色分类开展,专业团队活动则更多体现在党员教育与专业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

2、创新党团组织结构设计,发挥学生党员骨干作用

高校党、团、班级学生骨干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抓手之一,高校党员发展通常也主要以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为重点培养对象。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班级干部向辅导员负责、团委学生会干部向团委书记负责、学生党员向党支部书记负责的现象,党建活动与团建活动、班级建设活动出现割裂,各级各类学生骨干缺乏有效沟通与联系,无法形成工作合力与群众影响力。因此,应该从组织结构设计、学生骨干选拔培养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例如,把党支部建立在专业层面上,实行校党委――系党总支――专业党支部――党小组的纵向管理新体制;把团总支建立在专业层面上,实行校团委――系分团委――专业团总支――团支部的团建工作体制;团委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直接从基层团支部委员中选拔,以确保校、系、班级三个层面学生组织的工作对接。专业党支部考核与各级团委考核的统一,以此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团委学生会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有利于相关教育活动的推广和开展。

3、创新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强化活动考核效果

对原有的党建活动实施项目化改造,即对活动的设计、开展、考核、评价等环节均实行规范标准。项目设计书按照规范模板撰写,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目标任务、实施进度项目总结、学生成长报告等内容;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设计准入退出机制,对效果不明显,学生反馈不理想的项目予以淘汰;在活动开展中实现学生自组织、高参与的目标;同时建立全方位考核指标和维度,对项目考核和评价进行科学管理,并将考核结果与学生素质教育成绩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活动的参与性,也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结果予以准确记录,防止活动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4、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建设,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1)加强基层组织特色活动设计与品牌建设,充分体现其针对性和时效性,将普适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做好党建活动主题选择与设计,如党建与感恩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相结合,鼓励百花齐放。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形式,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建设。如在党建网站、红色微博中设置党史课堂、党员心灵驿站等模块,开发党建App,建立微信平台,为广大学生党员提供思想交流、疑难解答的便捷渠道。

(3)创新党校培养模式。变传统的理论灌输为实践调研,变终结性考核为过程考核,让学生从接收对象变为参与主体,从个体反馈变为集体作业,如组建调研团队,将党课调研内容与学校工作重点相结合、与学生关注的时事政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

(4)搭建学生党员参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平台。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学校晨读晚自习管理、宿舍考核与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拓展、创新精神培养等教育活动,发挥学生党员主人翁精神和表率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萍,鲍昭. 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创新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9).

[2] 唐百锋.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困境与对策.职业时空,7.2.

[3] 刘鹏.高校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6.

【作者简介】

林 琳(1979-)女,辽宁大连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