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培训调研报告

培训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5 11:15:16

培训调研报告

第1篇

1、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眼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加大理论武装工作力度,强化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和专门业务知识培训,探索教育培训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径,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和效果,为我市造就一支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机制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机制。一是建立领导机制。为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我们及时对市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各县区按照市委的要求全部成立了干部教育培训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了教育培训工作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市委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都是在第一时间批示,并亲自确定培训内容、亲自联系专家学者授课、亲自讲课。二是建立落实机制。为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我市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了有关单位承担的培训任务和职责。同时,市委制定了《20**年—20**年**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培训内容、基本任务及保障措施,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各单位按照分工和职责,认真落实规划要求,不断加大干部培训工作力度,制定切合实际的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实行干部教育培训责任制,把教育培训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建立督导机制。市委组织部定期深入到县区和承担培训任务的市直有关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了解掌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资金投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意见。同时,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组织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初明确培训目标和任务,年底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及时通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完成情况,有效地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加强对干部的政治理论培训

我市把理论武装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突出两个方面的重点,努力在广大干部中掀起理论学习的新高潮。一方面,突出培训对象。我们把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作为培训重点,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培训中,坚持并完善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脱产进修和在职自学三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格局。中心组学习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学习,精心确定学习题目,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市县级中心组集中学习时间全部达到12天以上。在20**年中心组理论学习考试中,及格率达到100%。同时,我们加大干部脱产进修的力度。坚持点名调训制度,把培训任务落实到人。加强对培训班的管理。坚持组织部门派干部跟班管理,对干部在学习情况进行全程考察。制定了培训注册、请假、考核等制度。学员入学进行注册,对各单位选派干部参加培训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在学员考核中,对学员遵守校纪校规、党性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出勤情况等如实做出鉴定,反馈给本单位,并把培训考核作为干部提拔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为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检验培训效果,我们对中青班实行入学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制度。实行入学考试,了解掌握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针对学员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中,每名学员结合工作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撰写质量较高的论文,并参加论文答辩,提高了培训质量。市电视台、市日报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2000年以来,我市共举办县处级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县区科局长班24期,培训干部1400多人。在自学中,我市每年根据实际,确定必读篇目和参考书目,定期检查笔记,引导广大干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突出教学内容。切实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教育,使广大干部系统掌握科学理论,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宗旨观念,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先后组织开展了“干部教育月”、政治理论研究等学习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了同志5.31讲话、**精神、在西柏坡讲话,不断把政治理论学习引向深入。同时,组织系列理论学习宣传活动。在**日报开辟专栏,连续刊登县级中心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体会文章;举办了政治理论学习答题竞赛活动,万余名干部积极参与,广泛传播了科学理论。**前夕,邀请国防大学王长存教授就学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对县级领导干部进行辅导。

(三)丰富内涵,拓宽渠道,广泛开展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

几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加大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力度,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明显增强。几年来,共举办各级干部财贸、国际形势、WTO、计算机、英语、电子政务等专业知识培训班310多期,参加学习的干部2万1千多人次。培训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工作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在公务员培训工作中,确定了“不求大而全、但求少而精,打破常规,务求实效”的办班方针,并精选教学内容,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确定培训班开设军训、宣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行政、保密常识、国家公务员条例、廉洁从政、公务员行为规范等内容,收到了良好效果。根据农业系统干部的实际,举办**市WTO与农业培训班,重点培训WTO基本规则、农业协定主要内容、我国加入WTO在农业上的有关承诺、加入WTO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及主要对策等内容,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为提高妇女干部参政议政的能力,举办了以如何提高参政议政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聘请市委主要领导授课,切实提高妇女干部的素质。为适应沿海开放城市对外交往的需要,我们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英语培训班。重点对45岁以下、具有一定英语基础、负责外经外贸、对外开放工作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3个月脱产英语培训,使这些领导干部的英语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新方法、新途径,切实拓宽培训渠道。一是请进来。为提高培训水平和质量,我们聘请专家、教授、学者授课。20**年,我们举办了全市县级干部WTO知识讲座,专门聘请中国WTO研究会会长、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入关谈判代表团团长佟志广和副会长吴家煌做专题报告,参加人员达1600多人,受到了广大干部的热烈欢迎。几年来,我们还先后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宗玮、卢良恕,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知名教授、中组部、省委组织部领导讲课。二是走出去。20**年4月至7月,我们在苏州市委党校分四期对全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进行了学习培训,重点学习了苏州市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使我市广大乡镇干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为做好乡镇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目前,苏州市委党校已经成为我市干部外训的主要基地,把参观考察苏州市、昆山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作为中青班的重要课程,使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习经验,明确差距,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统战系统干部到外地学习考察已形成制度,并把培训与有关活动结合起来,派人参加全国海外联谊会网络年会和全国20城市对台工作研讨会,通过参加活动,交流经验,沟通信息,使统战系统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三是网络教育。山海关区委党校开通了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育网,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与北京大学联系,在**设立了北大法学远程网络教育**辅导站,运用现代手段对干部进行培训。远程教育手段的运用,丰富了教育内容,开阔了干部视野,提高了培训质量。

(四)加大力度,夯实基础,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我们把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硬件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夯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一是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按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足额划拨教育培训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几年来,全市共划拨干部教育培训经费200多万元。二是加强硬件建设。20**年,我市成立了市行政学院,与市委党校合署办公,明确工作职能和领导机构,为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渠道。同时,全市各级培训基地加大设备的购置力度,投入40多万元新购置了背投、摄像机、投影、电脑、VCD以及桌椅等教学设备,对教学楼进行改造、装修,市委党校还引进宽带工程,建成校园局域网,使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对口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市内外优秀教学人才,充实干部教育培训队伍,并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学者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选派10名教师到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学习,并组织教职工到苏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同时,选派2名年轻教师到乡镇挂职锻炼,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没有形成一盘棋格局,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部门缺乏交流、沟通和协调,存在重复办班现象,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有的培训班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陈旧,管理不严格,培训质量不高,效果差。

3、有的部门领导和干部对学习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不愿意参加培训;有的参加培训干部不能静下心学习。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协调,形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各级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保证干部教育培训方向。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履行好“主管”职责,做好牵头抓总工作。我市将召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协调会议,对今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切实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形成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要严格落实干部培训计划申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办班审批规定》,按照干部管理体制和权限申报审批,避免重复办班和多头抽调,禁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

第2篇

一、基本概况

(一)、全县劳动力分布情况

我们县地处地区,面积达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万亩,林地万亩。全县辖个镇,个区,共有个自然村,总人口达万。全县总人口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城镇人口万人。全县有农村劳动力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万人,剩余劳动力万人。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万人,小学及以下的有万人。全县从事农、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万人,男性占%,女性占%,年龄层主要集中在岁至岁。从事农产品加工人,男性占%,女性占%,年龄层主要集中在岁至岁。从事农资产品经营的劳动力万人,男性占%,女性占%,年龄层主要集中在岁至岁。到目前为止,全县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共建立个,现有人参加合作社。

(二)、全县农业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耕地万亩,其中,已建立个优质农产品示范区,落实经济作物万亩。把,等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列为本县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畜牧业方面,为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动本地农民增收、创收。现已建成个大型化、标准化的养殖基地。2014年,生猪产量达吨,牛肉产量达吨,羊肉产量达吨,禽肉产量达吨,禽蛋产量达吨。渔业方面,我县的水利资源丰富,现已形成水产养殖面积亩,占总水面积%。主要发展,等经济效益好的鱼类养殖。截止2014年底,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阳光工程培训情况

(一)、本县农民培训意愿

随着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升级,对农村农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近几年来,农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农民都意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经过调查,%的农民都表示希望学到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有助于他们调整思路,发展农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二)、培训取得的成效

2014年,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我们认真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全年共培训次,计划培训人,实际完成培训人。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简单易懂,让广大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大大提升了农民的从业技能,并积极引导有能力的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发展主推农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把我县的农业产业和劳动力培训工程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三、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选好培训基地,做好全面部署

根据国家关于“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的认定意见,我们按照相关程序先后确定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个学校为我县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在培训计划安排上,我们依据上年度各基地任务完成情况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进行了落实,县阳光办与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要求参与培训的单位自觉接受县阳光办的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另外,成立了阳光工程培训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便于对培训工作的指导、管理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运作程序

为严格落实省对阳光工程实施的相关要求意见,抓好对学员的培训工作,切实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业从业者。这必须从源头抓好,加强制度建设工作。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节课“制度。向参加培训的学员讲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二是核实学员的身份是否属实、正确。三是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在每次开班前,培训单位都必须向县阳光办写出开班申请、培训计划、培训过程中及时上报相关工作情况。四是严格规范台账制度。各培训基地都建立了农民培训台帐,作为检查验收培训情况的重要依据。台帐按要求真实规范填写明学员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助金额、收费情况等。培训基地主要负责同志共同对台帐的真实性负责。每个培训班次结束后,将形成的纸质台帐由培训机构法人代表、主要负责同志核实签字后及时上报。五是把好资金拨付关。县阳光办和财政局认真核实台帐资料、验收报告、监管纪录,严把发放签字关,最后将专项资金拨付各个培训基地。

(三)、创新办学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明确培训方向。重点加强对农业的种养大户、生产能手、科技示范户等的培训工作。对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和动植物疫病的防治等以及怎样实现增收增产进行重点培训,对学员进行实地指导。二是对农产品的贮藏保鲜、深加工、农机维修等进行专门指导培训,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三是把与农业产业发展和相关重大工程项目结合起来,通过实际的生产过程,来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和相关政策。针对农业合作社,重点进行人员管理培训。四是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把参加过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培训的农技推广人员作为阳光工程的主要师资力量。增强教学质量、通过面对面交流、传授知识,让农民快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看到自从实施“阳光工程”以来,我县在培训农民适应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县级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农民对阳光培训工程需求日益高涨,但用于培训计划的配套资金比较不足,大大制约了农民技能培训的规模和质量。

(二)、培训硬件设施不足

我县培训机构共家,师资共人,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多数都存在设备老化、功能单一、规模较小,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

(三)、农民培训难度大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学习领会不深,对新技术、新知识接受程度不高。有的刚开始还兴趣勃勃,随着培训过程中,自己从事繁重的农事劳动,致使精力、体力都更不上学习进度,学习意愿也逐渐降低。

(四)、培训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民有参加培训学习的意愿,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条件问题。很多农民不愿拿或拿不出相应的生活费、差旅费等。二是精力有限,家庭事多和忙于生产,担心学不会,还耽误时间。

五、对2015年阳光工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

各级应该由主要领导担任农民阳光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并把农民阳光工程纳入党委、政府日常事务,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做好农民阳光工程培训项目衔接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实施计划和方案,要既有目标,又有措施,并且措施要细化,切实可行。各培训部门要建立一个好的专班,保证规划、教学和管理到位。各级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农业经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切实做好阳光工程农民培训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财政配套资金监管和使用

一是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严格按照《资金使用办法》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由专人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挪用、套用等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发生。二是加强对培训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规范台账、将其作为项目管理和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三是实行动态管理,确保阳光工程顺利开展。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出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对于违纪违规的相关责任人要进行严肃处理。四是合理分配资金,对好的培训基地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学设施。把阳光工程补助资金以农民直接受益为原则,以培训券的形式直接补贴给农户,也可以通过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补贴给培训机构。

(三)、择优选择培训单位,打破“一认定终身”

全方位考察认定培训机构。立足师资力量、实习场地,提前考察好辖区内的培训机构,以适应阳光工程的新要求、新特点和满足当地农民的新需求。采取绩效考核机制,择优选择培训质量好的单位进行培训合作。借以调动各培训机构工作的积极性。转变培训任务分配方式,对过去相对固定的任务分配上转变为根据上年绩效考核情况来分配各培训机构的任务量,引导培训资金向积极性更高、培训效果更好的单位倾斜。

第3篇

一、近年来*市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围绕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促进海西区绿色腹地跃升发展,积极探索新途径,推出新举措,使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更贴近党员的需求、贴近时代的发展,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据统计,20*年1月至20*年12月,全市累计受训党员421.24万人次。

1、创新干部培训“学时累计制”,党员干部大规模培训工作有效落实。发挥各级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对党员干部进行轮训,是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形式。为了创造性地落实好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20*年开始我市在全市推行干部培训“学时累计制”,即干部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在职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经过有关考试后,进行学时登记,累计达到规定学时的确认为达到干部培训要求。该做法有效地解决了党员干部培训的工学矛盾问题,促进了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落实。省委组织部向全省推广了这一创新做法。在积极推行干部培训“学时累计制”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市又相继创新推出“武夷领导干部论坛”、“自主择学”、“现场教学”等举措,并组织党员干部走出去,赴江苏苏州、浙江台州、绍兴等发达地区学习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果。20*年,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清概在“武夷领导干部论坛”上为市委党校全体学员和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作了一场《融入大局跃升发展》专题报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我市还于20*年在全省率先为市、县两级党校和市党员干部电教中心建成中央党校远程教学C级站,提高了党校教学层次。这些创新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落实。五年来全市共培训干部18.61万人次,其中党员干部17.82万人次。

2、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机关党员经常性教育有声有色。围绕理论武装、服务发展、提高能力、改进作风,积极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方法,着力提升机关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为了引导机关党员更加主动地投身海西区绿色腹地建设,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去年底牵头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编写了《*发展我知道知识问答》读本,发放给每一位市直机关党员,并从今年2月开始在市直机关开展“*发展我知道,服务发展当先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机关党组织也都纷纷采取党课教育、专题讲座、办班培训、电化教育、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如市委组织部党支部在坚持每周一晚集中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学习方式,20*年以来相继邀请市直部门单位领导及专家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学习辅导》、《机关效能建设知识讲座》、《条例学习辅导》、《物权法》等专题讲座11次;组织观看《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等电教片16片;组织机关党员学唱了《公道正派歌》、《公务员之歌》、《心里装着谁》等富有时代特色的歌曲。

3、从闽北实际出发,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闽北共有农村党员8.55万,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对于推进绿色腹地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意义。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注重发挥乡镇(街道)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服务中心的作用。全市116个乡镇,23个街道全部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服务中心,中心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管理和服务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农村党员先进性管理,加强了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考评。二是扎实开展党员电化教育。在农村广泛开展“党员电教科技兴农”活动,市委组织部相继制作下发了《走进*机制》、《村帐托管》等一批较高质量的电教片,农村基层党组织广泛推行了“1+X”播放制、“电话预约制”、“电教超市”等富有特色的播放收看方式,全市共建立党员电教科技示范基地326个,培育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户3560户,增强了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的实效。三是“流动党校”送教下乡。如建阳市从20*年起每年在乡镇开设“流动党校”培训班,采取集中面授、分散自学、集中考试的形式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三年来,共办流动党校学习班13期,培训农村党员1400余名,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培训质量。四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我市从20*年开始,在全省首创通过举办面向村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大专学历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招收学员过程中,注重推荐比较优秀的农村党员参加学习。实施这一计划以来,全市共有952名村干部和实用人才参加了各类大专班次学习,其中农村党员占学员总数的84.24%。

4、健全和落实保障机制,整体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水平。在阵地和经费保障方面,各地共建设各类党员教育培训阵地2531个,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达2626.73万元。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党员电化教育双机配备率达到100%。在每年安排党费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非公企业党组织、退管站片党组织实行党费回拨。一些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经费保障比较到位。如建阳市将口镇镇财每年拨给每个村5000元用于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等工作。在师资保障方面,各地都很重视党员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由党校教师、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先进模范人物和领导干部组成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市委组织部已建立了由150多名省上专家、教授和本市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组成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并进行滚动式管理。结合市委党校升大专体制,将市委讲师团与市委党校师资力量进行整合。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党员教育培训专兼职教师1472名,其中兼职教师1346名。在学习时间保障方面,对党员参加教育培训时间作出明确规定,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党员累计不少于12天,其他党员累计不少于6天。

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虽然各级党组织都普遍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我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党员教育培训时间难保证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流动党员。这些党员白天大都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工学矛盾问题较为突出,专门组织集中教育培训不大可能。晚上和周末则或由于居住分散难集中;或由于党员参与集体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识不强而不想集中;或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而不愿组织集中,所以集中教育培训也很少,主要以党员个人自学为主。而对党员个人自学的“考学”机制还不够完善和落实,造成这些党员教育培训时间实际难以保证。

二是党员教育培训的形式不够灵活,内容不够丰富,较大地影响了党员的积极性。从机关党员的教育培训看,很多机关党组织还是以读报、读文件或观看一些电教片为主,政治理论学习没有与业务能力提高很好地有机结合,形式也比较枯躁单一,党员兴趣不大,难以收到实效。特别是一些党员人数较少的机关单位,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这些单位党组织要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集中教育培训更加困难。调研中,一些机关党组织负责人无奈地说:“我们一个党支部就三五个党员,集中在一起读读书念念报收效甚微,想邀请一些领导或专家作专题讲座又不好组织。”对于农村、社区和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培训时间尚且难保证,就更难说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是党员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总的来看,在党员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上,市、县管党费由于总量不大,投入党员教育培训的经费有限。各级财政的投入也有限,据统计,20*年至20*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党员教育培训经费920.37万元,平均每个党员每年19.32元,但主要是用于确保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落实。不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社区和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阵地建设比较薄弱。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基层师资队伍弱化问题不容忽视,如政和县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普遍存在青黄不接的状况,尤其是缺乏中青年专业技术带头人,全县只有4名专职教员和44名兼职教员。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一些党员加强自我教育的意识不够强。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自身的教育培训,不仅是一个党员的基本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对参加集体学习培训或个人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一些行政村还存在党员参加党组织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拿误工补贴的现象。二是少数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够有力。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以应付的思想抓党员教育培训,不愿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有效形式,致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三是外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流动党员8284名,其中外出流动党员8150名。已建立驻外党组织27个,有641名流动党员、112名入党积极分子纳入教育管理,绝大多数外出流动党员还是由流出地党组织进行管理。而由于人力、物力及外出党员流动性大等原因,流出地党组织对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往往不够到位。三是党员教育培训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是组织领导上,抓干部教育培训的机制比较健全,而抓党员教育培训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不够落实。中央、省上尚未出台专门的工作规划,缺乏强有力的推进举措,导致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缺乏保障,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也缺乏抓手,如对于一些非公企业主不愿支持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问题,只能靠多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措施。

三、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事关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事关党的基层基础。要结合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针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持续力度和落实力度,着力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

一要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结合落实“”制度、开展谈心交心等,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通过持久、深入的灌输,使他们进一步意识到,参与党组织开展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以及经常性地加强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工作能力,不仅是一名党员的基本权利,更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应付学”向“认真学”的转变。要结合推行党员承诺制,深化农村党员先进性管理等工作,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情况的跟踪管理,把党员参与党组织开展的教育培训活动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落实党员奖惩的重要内容。对那些积极参加的党员,给予表扬激励,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对那些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员集中教育培训的党员给予严肃批评,并且不得参加当年优秀党员的评选,长期不改正的,按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要加大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不同需求,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在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头脑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知识培训,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对机关党员,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着眼于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着重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学习,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懂全局、融全局、促全局。党员领导干部还要突出抓好处置公共事件等方面能力的培训;对农村党员,加强近年来中央和省委、市委对新农村建设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学习贯彻,加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对城市社区、非公企业和流动党员,注重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对城市社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技能和维权知识等方面培训,增强党组织对他们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教育培训的形式上,一要注重“请进来,走出去”。如,对于机关党员,可以采取定期邀请领导或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组织机关党员到挂钩帮扶的互动联动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产业集中区或工业园区参观学习。对于农村党员,即要结合深化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发挥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实用人才作用,把“致富能手”、“土专家”请进课堂“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科技示范基地、党员科技示范户的作用,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增强党员对农村实用技术的感性认识。二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党建网站、手机短信等现代手段,变传统培训为现代培训,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三要互动交流学。在集中学习的形式上可采取互动交流、随机定人即席发言、以党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讨论。对于农村党员,可依托产业协会、户代表议事点、文化中心户等平台进行集中学习交流。四要机关小单位联合学。对于党员数较少的机关党组织,可以采取联合的方式组织学习。比如市委组织部在邀请*代表詹夷生同志作*精神学习辅导、以及邀请专家作《宪法》知识讲座时,同时邀请市直党工委、市委党校、团市委等机关单位党员参加,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要村企、社企共建学。对于受条件制约难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可结合村企共建、社企共建,通过联合村、社区党组织开办党员“夜校”等,充分利用企业所在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阵地等资源,达到共赢共促的效果。六要探索提升个人自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对于大多数党员,特别是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流动党员而言,经常性地组织进行集中学习、集中教育培训是难以做到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要以党员自学为主。要在如何提升党员个人自学质量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可以借鉴干部培训“学时累计制”的做法,对各类党员教育培训提出具体量化要求,制定出学时学分的量化办法。基层党组织提出学习目标要求,提供相应学习资料,由党员个人进行自学,并经过一定形式“考学”后,进行学时登记,累计达到规定学时的确认为达到教育培训要求。

第4篇

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面对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对于加快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队伍现状

据统计,我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56342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2.1%。按年龄结构分:16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65243人,35周岁至55周岁68022人,55周岁以上23077人;按文化程度分:初中以下63814人,初中75300人,高中(中专、中技)17035人,大专以上193人。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专业技能的有23740人,占总数的15.2%,其中:高级工100人,中级工2100人,初级工2154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保守。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不合理,初中及以下比例偏高,掌握劳动技能的程度较低。二是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小农意识强的问题,小富即满、小进即安思想较重,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三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受自身素质限制,加之政府对技能培训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农民对技能开发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

2、培训难度较大,培训效果不理想。一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人群情况复杂、流动加剧,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组织培训的难度较大。二是培训专业设置与农村实际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对口,加之对市场需求预测手段落后,培训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查的基础,存在较大盲目性,影响了培训的实施效果。三是从劳动力供需总量来看,供大于求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造成培训后没有就业岗位,也已成为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乏完整的协调运行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劳动部门一家的力量难以实现,为加强此项工作,亟待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4、资金筹措难度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但目前培训所需相关费用筹措难度较大,影响了转移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通过设立职业技能开发专栏,印刷发送宣传标语、宣传材料,开展职业技能宣传周、宣传日,组织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比武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国家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容和要求,鼓励技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以宣传各行业技能人才的突出事迹为重点,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职业培训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责任,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首先,要成立以主管县领导为组长,劳动、计划、财政、教育、林业、农业、科技及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组织。建立农民工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县乡劳动服务站、村劳动服务所为依托,成立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网络,重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其次,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与管理,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绘制以乡镇为主体的劳动力资源分布图,同时制定详细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为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三)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培训工作开展

一是取消岗位和户籍限制,统一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用工单位在使用农民工和城镇居民时要一视同仁。二是积极探索用工单位招用农民工要参加医疗保险的具体办法,保证农民工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三是在办理农民工进城务工手续时,除国务院、省规定收取的费用外,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四是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扶持,享受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五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

(四)扩大输出渠道,发展劳务经济

一方面有计划地深入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与用工单位见面,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制定培训和劳务输出计划,实现培训基地与输出单位对接,建立劳务输出联合体,另一方面在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聘请信息员,通过原协作单位发展新的用工单位,挖掘新的招聘信息和用工渠道,使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减轻就业压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转。

(五)整合培训资源,全方位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

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基础,以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补充,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创造整体效应。加强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预测,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专用性与实效性,加强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以“绿色证书”为重点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搞好就地就近转移前的职业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林果、食用菌、时差大棚蔬菜等种植技术和水产、畜牧、家禽等养殖技术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实行劳动预备制度与就业准入制度

稳步推进劳动预备制度,组织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必要的转移就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凡是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新增劳动力必须持证上岗。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县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介绍就业,劳动保障部门不予办理用工备案、合同鉴证和各种社会保险,用人单位不得招收录用;拟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开业、登记手续;拟从事汽车驾驶、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的,交警、运管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用人单位因特殊情况急需招用的,须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先招收再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上岗。

(七)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把企业用工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聘请监督员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并及时纠正违反就业准入控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和保证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良性健康开展。

第5篇

一、我区科技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培训机构的构成情况

科技厅自20*年开始,连续四年每年都组织申报、评审、认定一批农民科技星火培训学校,截止20*年底,经科技厅认定的星火学校达到1*家;有星火培训基地173个,远程培训接收站点2095个,基本覆盖全区14个市。各星火培训机构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面向农民开展适用技术或职业技能培训。1*家星火学校中中介机构成立的学校有26家(其中区级3家,市级6家,县级17家),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有78家(其中民办学校8家),科研院所成立的1家。

(二)资金投入与师资情况

培训机构的资金投入主要有财政资金、用人企业投入、学费收入、贷款等。据统计,20*年各级财政向培训机构投入:654万元、20*年:13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改善了培训机构的教学条件;用人企业给予培训机构资金补贴:20*年131万元,20*年262万元;学费收入:20*年33272万元,20*年99816万元;培训机构通过各种渠道贷款:20*年32万元,20*年520万元。各级科技部门每年以下达项目的方式给予培训机构择优扶持。科技厅20*年下达给17家星火学校项目经费114万元,20*年6家42万元,20*年4家25万元;科技厅帮助培训机构争取国家科技部项目支持经费140万元。各市县也相应给予所属星火学校项目经费扶持,如鹿寨职业教育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下开展免费培训;马山县20*年获得市、县科技经费20万元支持等。以上的资金投入,使培训机构的教学场所、设施、实验设备得以更新,培训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培训机构现从事职业技能培训专职教师有533人,兼职教师有2000余人;专职教师中高级教师55人,中级教师420人,初级教师58人。

(三)培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各培训机构根据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种农村致富规划或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外出务工等职业技能要求,在当地科技、教育、劳动保障、人事、经贸、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协调下开展培训活动。

1、培训对象明确

培训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农村专业户、星火科技带头人、农民种养技术能手、农村党员技术骨干,培训内容主要为农业种植养殖技术。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以及乡镇企业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内容主要为非农专业技术。

2、培训方式

在培训方式上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不但获得相关企业委培资金支持,并与用人企业签订劳务输出合作协议;培训机构能够根据用人企业的具体技术岗位技能要求设置专业及选定培训教材,这样针对性强,学以致用。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学习、远程培训、边干边学、跟班实习等方式,开展就地转移就业培训或异地转移就业培训。20*年以来,培训机构编写各类技能培训教材2191种,编写远程培训课件501件,出版印刷25186册。

3、培训人数及效果

20*年培训57566人次,20*年培训115132人次;其中53%学员通过考核获得相关技能资格证书,并成功转移到江浙、广东等工业比较发达地区就业。由如鹿寨职业教育中心20*年开展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2485人,1152人获职业资格证书。马山县白山镇合作村的蓝敬中到深圳龙岗电子厂就业,三个月后被提拔为该企业的第一车间总管,月薪由原来的1500元提到2300元;蒙日志被提为第二车间的总管,月薪现在已领到2300元。隆林各族自治县职业中专20*年结合百色市“农民下山进城入谷”工程,培训人员2000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1000人。三江县农机校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培训,20*年考试合格率达98%以上,圆满完成三江县阳光办下达“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就业任务,培训300人,转移就业300人,就业率达到100%。凌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县扶贫办联合开办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与县统战部联合开办“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万农民”技术培训班,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办“两基”攻坚暨世贷行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教师培训班等。

二、在科技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统一

科技厅认定的星火学校,分别来源于科技部门、农业部门、教育部门等不同的政府部门。科技管理部门没有行政管理权,也不是上下级关系,只是从资源的有效利用上,把科技培训的任务落实到培训机构上。所以,从管理体制来看,学校、企业、社会力量从各自利益出发,职业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均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中心来办学。而农民培训是公益性质的,需要政府的支持,但由于政府各系统间在对农村劳动力提供培训补贴方面的政策不同,延续性不够,难以有效的把农民培训任务,以责任制的方式落实到实处。

(二)培训机构运行机制不灵活

有的培训机构属于财政供养的人员,只领工资,没钱干活,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推一下动一下,没有办培训的积极性。职业技术学校,工作重点放在中专生的招生教育上,对农民培训也不积极。加之缺少对培训需求和绩效考核的科学分析,使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次趋于雷同化、模式化、单一化,在实施培训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形式、求规模,轻质量的现象。

就培训对象来看,农民工自身文化程度低,就业培训意识淡薄,参加培训意愿不强,没有真正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以及有一技之长的重要。造成有补助才来参加培训,学习者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真正目的。

(三)培训的能力水平有待于提高

目前培训机构的教学设备设施和培训手段还相对落后,在技能性培训中,师资水平、实训条件都不高的农村化技术学校占到60%多,加上受传统培训观念的束缚,在培训方式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培训仍以沉闷单向的课堂传授方式为主,培训效果不理想。

(四)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培训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原因。政府支持的项目虽然给予了一定补助,但只是杯水车薪。全区1*家星火学校中,获得项目支持的面少,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科技厅20*年支持17所星火学校,20*年支持6所星火培训学校,20*年支持4所星火学校,因此,导致许多星火培训学校对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的积极性不高。

三、区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的典型经验

(一)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农民工培训就业

北京市延庆县把提高农民工就业技术技能水平纳入全县职业培训计划,按照市场需求,采用政府补贴的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培训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定期举办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二)培训先行将农民培训转为技能人才

广东省自20*年起,对45周岁以下的农村中青年剩余劳动力,由政府给予补贴享受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从20*年起,45周岁以下的农村中青年剩余劳动力可享受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由政府给予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农村贫困人口,给予培训期间的生活补贴。目前广东全省以各级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为依托,联合社会职业培训力量,建立省、市、县、乡镇四级技能培训网络。黑龙江省于20*年制定《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方案》,对2003年以来农村籍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农村退役士兵和农村其他新增劳动力开展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技能含量相对较高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有意愿外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订单式培训;对已经在省内城镇从事非农技能劳动的开展技能提升培训。20*年完成对2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的任务,培训后的就业率要达到85%以上。此外,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将从中央就业再就业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中给予补贴,标准为人均600元。

湖南省也于20*年出台《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办法》,目标任务:20*-2010年,由政府出资补贴,为农村剩余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225万人,每年培训45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就业率达到80%以上。培训对象:全省境内有转移就业愿望、年龄在16岁至45岁之间、未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已进城务工(含外省入湘务工)的农民工。考核发证:学员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统一核发“职业培训证书”。培训补贴标准:补贴标准按培训时间分为两类: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3个月以上)按人均500元标准给予补贴;参加劳务输出培训(2个月以上)按人均400元标准给予补贴。

区外省市的先进经验,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重视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的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推进。

2.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的投入力度,改善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培训手段,加强师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人才队伍,提高培训效果。

3.发挥各级政府各部门的作用,整合资源,共同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

四、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及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要求,结合星火科技培训工作,以建立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就业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政策为保障,强化管理和激励,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就业培训,培养一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为加快我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持。

五、工作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星火学校为载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培训网络,选择10个基础条件好的星火学校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培训中心。在北部湾经济区等农民工输入、输出较为集中的地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常识培训,每年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50套,培训师资和管理人员1000人,培训农民6万人,受训农民获得培训证书95%以上,实现专业就业80%以上。

到2020年,营造好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培训机构,培训符合市场需求、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大军,形成适应我区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需要,培训手段先进、运转高效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就业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民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民工培训的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规划,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工作部门协调机制,进行定期研究,提出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工作具体政策和措施,理顺培训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其培训功能。

(二)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

一要争取国家的支持。积极策划构造项目,争取国家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二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国家财政对农民工转移培训经费的补助标准,自治区本级财政从2009年开始,每年按一定的比例安排工作经费,支持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等。市、县(区)、镇(乡)财政也要适当安排匹配经费。三要采取政策引导、财政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三)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提升培训能力

改善办学条件,给骨干培训机构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运用现代化网络等手段,提高培训质量;壮大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政治素质、技能水平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开展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工作,强化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建立一支以专职为主体,兼职为补充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确保培训质量,要严格执行教学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落实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建立农民工培训信息反馈制度,确保学以致用。

第6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区妇女也逐步进入决策管理领域,与男性平等享有政治、经济和教育的权利提高,这是贯彻男女平生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几年来,鄞州区妇女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大力重视下,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不断扩大,妇女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改善。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陈旧思想的束缚,我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方面都有困难,但我们坚信随着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将会充满光明和希望。

一、当前我区农村妇女教育与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1、结合政府相关以及自身组织培训工程,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妇女教育培训阵地。按照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围绕承德的农业主导产业,致力于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增强农村妇女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化经营能力,引导她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外向型农业。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大显身手要想解放农村妇女的思想,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就必须不断的给她们充电,区妇联积极结合政府相关培训工程,如在20xx年7月,我们村委社区就举办了“村妇女再就业技术培训”, 20xx年3月又举办了缝纫技术等培训班,培训方式多样化,从传统书面讲授到今年的多媒体教育培训,为了满足于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的多技能培训,并开设了一系列适合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

2 、整合力量,分类培训,充分挖掘农村妇女培训新路各级妇联紧紧抓住培训这一核心环节,强化培训基础服务工作。以被征地妇女为重点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基本掌握了农村妇女劳动力尤其是被征地妇女的个体素质及培训择业意向等。其次加大对培训信息政策的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宣传和服务力度。为把组织管理网络延伸至村,在村里设立了妇女培训联络员。把培训服务送到农村妇女家门口。挖掘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实施,逐步建立五种培训模式。与学校联运的技能型培训,与企业联运的定单式培训,与有关部门联动的综合型培训,与服务实体联动的实用型培训,与基地联动的实地型培训。

3、积极推荐,为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搭建平台就业是培训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为加快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区妇联把就业推荐与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优势,千方百计创造、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借助各职业院校加强女性就业技能培训,与长沙颐而康职业学校、长沙职校、湘西州职校达成协议,为其免费培训并负责安排就业,使农村女劳动力走出家门、走向市场、走向富裕。

二、我区在农村妇女教育工作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大,影响工作展开。虽然我们对农村妇女培训都制定了政策、规划和具体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农村妇女培训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一,宣传不到位,行动不到位,对培训经费、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培训宣传等具体问题不予以解决,挫伤了基层部门和组织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性。

2、各职能部门资源共享整合不够,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从目前的农村教育与培训情况看,技能教育与培训相对较多,其他培训较少。从培训组织看,现有的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总量不足,档次不高,难以组织开展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培训。从培训形式看,短期培训多,简单工种培训多,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订单式培训相对少,技术含量高的培训相对少。从培训操作看,缺乏成熟的办法,大部分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造成具体培训实施与考核发证、日常管理办法的制定存在时间误差与脱节,影响了培训的水平和质量。从就业服务看,全国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还不完善,离城乡一体化统筹培训就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效果。

3、农村妇女对培训就业态度不一,转移就业率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富裕乡镇的农民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好,一些富裕乡镇的农村妇女不愿通过培训就业;而一些年龄偏大及欠发达地区的妇女思想观念和能力跟不上新形势,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培训后得不到就业保证,拿 了证书也没用,不愿意参加培训,从而影响了就业转移。同时,一部分农村妇女对培训就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大流,别人学什么也跟着学什么,缺乏自己的目标,造成少数专业热门而很多专业冷门,影响了就业。另外,部分农村妇女对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挑三捡四,高不成低不就,这也是造成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率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对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1、整合资源,抓好基地建设

通过“四个一”来发展妇女技能培训基地:一是呼吁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建立一批,为广大的农村妇女参加正规技能培训提供保障。二是依托各类学校及企业建立一批,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和企业的培训资源优势,到乡镇建立技能培训点,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定向培训、岗前培训。三是动员各级妇联自建一批,各级妇联应在发展、壮大现有妇联技能培训基地的基础上,使其规范化,能够成为定点培训基地,增强为妇女培训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四是联系民间力量建立一批,要加强与女农民企业家、女能手和返乡务工妇女的联系,建立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基地、致富项目示范推广基地、创业培训实践基地等等。

2、围绕妇女需要,切实抓好培训

农村妇女数量的庞大、分布的广泛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满足培育新型农村妇女需求的方式和手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三个原则:

(一)坚持实用原则,培训内容要与妇女需求结合。要开展调研,明确妇女的培训需求,开展分类培训、分层培训,提高妇女培训的参与度。重点开展六类培训:

1、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妇女发展壮大,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2、开展务工技能培训,促进妇女转移就业;

3、开展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妇女发展现代农业的本领;

4、开展营销知识培训,帮助妇女掌握现代营销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增强网上销售的能力;

5、开展基层妇联干部培训,让她们更好地发挥“双带”的作用。

6、开展文明教育培训,新型农村妇女不仅要有新技能,更要有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样妇女才能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发挥农村妇女的作用。

(二)坚持实际原则,培训形式要与妇女实际情况相结合。

1、要重心下移、服务妇女。培训地点应设在乡村,方便妇女参加培训,降低培训成本。

2、要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技术,使妇女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

3、要培育典型、示范引导,长期以来,农村妇女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更容易相信身边人、身边事,用妇女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妇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7篇

--市委党校第__期优秀青年干部培训班调研报告

5月20日至6月1日,市委党校第18期青干班全体学员到__省进行了学习调研,其中,重点就__省__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参观了全国最大的__蔬菜批发市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三元朱村、中外合资企业--先必达种子公司,听取了__市农业园区张主任的情况介绍。进入__市,整洁的乡村道路、忙碌的产业基地、清洁的农家小院……草长莺飞的五月,__市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扑面而来,到处都是和谐的田园新景象。__市把经济发展放在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根据当地特色,__市统筹城乡发展,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初步形成了南部菜、中部粮、北部盐和棉的梯次结构,勾勒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格局。同时,积极推动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来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空间。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492家,各类专业市场40多处,为广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3万人,全市农民务工人数已达20万人。劳动力的转移,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产出比。同时,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建设统一规划、设施完备的生态家园的愿望格外迫切,积极性特别高涨。__市从实际出发,在全市范围内选定了三元朱村等16个典型村,各镇街道确定2—3个示范村,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扶待,实行重点突破,典型带动。按照村庄的经济发展程度,确立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全市975个村三年内全部完成村庄改造。目前,全市已有1/3的村开始了楼房村建设,80%以上的村建起了集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于一体的文化大院,村村建起了科普宣传栏,启动“科普村村通工程”,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__市还从治理“脏乱差”入手,逐步改观农村面貌,要求所有村庄实现“五化五通二改一有”标准,即村庄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通电、通柏油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改厕、改灶,有必要的文体场所和文体设施等。目前,全市所有城中村有保洁队员,50%以上的镇区卫生实行了有偿托管,村村都建有垃圾池,对生活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定点掩埋。一部分村开始对群众实行液化汽补贴,杜绝了柴草进村。有了经济基础的__市农民自主意识也逐步增强,他们自主选择进入市场网络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参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__市对全市1840名主要村干部工资实行了市镇村三级统筹发放,确保了村级政权的正常运转。同时,扩大村级民主管理,全市村庄全部成立了党员议事会、村民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把每月16日作为“民主公开日”,全面推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群众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大多数村子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负责承办村里的婚丧嫁娶,严禁大操大办。__市还加大了社会保障力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了97%,39万农民加入农村养老保险,适龄人口入保率达到95%,所有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2387名五保老人已全部实行集中供养。

通过对__市新农村建设的考察调研,我们感到,哈尔滨市作为以工业为基础,农业比重较大的特大型省会城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既有地缘、资源等优势,又有农民素质不高、科技力量不强、基础比较薄弱等不足,更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结合我市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应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扎实工作,长期奋斗,推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由抓好农村经济向城乡统筹、工农联动、城乡联动转变,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需要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在实践中,应正确把握五条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动员农民自愿参与,发挥主体作用。二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建设目标切合实际,办法措施切实可行,各项投入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打好基础。三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坚持快规划、稳实施、先试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四是建章立制,规范操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五是整体推进,务求实效。准确理解新农村五个新的科学内涵,统筹协调,科学安排,力求实效。

按照上述思路,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与推进小康村建设相结合,与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相结合,与农民增收工作相结合 ,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规划是蓝图,可以使农民群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规划是尺子,能够使大家知道干什么、怎么干;规划又是龙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指南针。

应切实搞好村镇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我市部分农村环境脏乱差、村庄布局小乱散,是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应认真开展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和农民集居点建设。加快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完成主要街道、重点地段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进一步研究调整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布点、规模、用地范围和界限。新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个长期的过程,各乡镇发展不平衡,建设的起点有差距,过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拥有的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交通等方面的资源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继续推进小康村建设工程,加快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道路相通、绿树相连、路灯相接、美景相映的现代化新农村。

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部分农村环境造成了污染,创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日渐成为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打造新环境,美化新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积极开展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三清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一村一清。建立河道疏浚轮浚长效管理制度,做到河底清、水面洁、两岸绿。建立民办保洁站,健全保洁制度。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公共垃圾箱,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实现无害化处理。实行清洁生产,主要农产品基本实行无公害生产,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综合利用秸秆资源,严禁秸秆露天焚烧。以农村绿化为主,把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鼓励种植常绿阔叶树,绿化美化村庄,改善人居环境。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环节在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当务之急是培植农村新产业,用新产业支撑新发展,使农民收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发展新产业一定要根据区域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之路,发展壮大一批支柱产业。各地应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有区位和工业优势的,走以工兴镇、转移农民、促进增收的发展路子,有传统种植习惯的,走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有外出务工基础较好的地区,组织青壮年农民开展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

用新产业支撑新发展,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城郊型农业,主动适应大中城市农产品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生产体系。应突出抓好畜禽业、水产业、园艺业等重点特色产业的区域优化布局,形成高效蔬菜种植、高效立体种养、畜禽规模养殖、特种水产品养殖等特色。用工作项目化的理念指导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施项目农业战略,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品牌,达到延伸产业链、开拓产品市场、带动农户致富的效果。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外部的生产要素参与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产业竞争力。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抓好农业重大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指导服务。大力示范、推广粮食作物新品种、旱作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技术,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定认证,大力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鼓励商贸企业、供销合作社、邮政系统和社会力量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形成集农产品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流通业态。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在优势农产品主要产区和重要集散地,发展生猪、蔬菜、花卉、蛋鸡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省外尤其是南方大中城市建立农产品销售窗口,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培育新农民。培育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应通过培育农民群众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镇容村貌提供人力保障。版权所有

抓好农民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培训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所需,建立一批骨干专业和主导产业培训基地,从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选聘一批科技人员和专家,组成讲师团授课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推进农民素质阳光工程,开展订单培训,将农村劳动力尽可能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依靠二三产业和城镇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抓好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针对在家种地、企业上班、外出务工、个体经商、创办企业等不同的农民群体,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对普通农民群体,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以小家的和谐构筑大家的和谐。对发展个体经济、创办民营企业而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骨干 ,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发家致富,始终走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同时教育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报社会,为家乡建设和群众富裕多做贡献。对农村党员干部,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使他们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四)以农村改革为动力,组建新组织。做好三农工作,建设新农村,必须推进改革,鼓励创新。要在扎实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市镇财政体制、土地征使用制度、农村投融资体制等改革的同时,以组建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外部支持农村、农村内生发展的强大动力。

加快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差异性明显,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紧紧依托和围绕当地的资源和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突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有效整合龙头企业、能人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和相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多模式、网络化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合作社、行业协会,也可以是股份合作组织和其他合作经济组织,只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大胆采用。在组建方式上,可以由专业大户、购销大户、农民经纪人、村干部等牵头兴办,也可以由龙头企业、供销社、村支部等支持兴办。在合作内容上,可以是劳动的合作,技术的合作,也可以是资本的合作。总之,只要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帮助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都应积极试验和探索。

提高新经济组织运作水平。市相关部门要围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在资金、税收、信贷、用地、技术、信息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促其健康成长。职能部门要规范管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积累和利益分配机制,采取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优惠让利、保护价收购产品保利、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组织二次返利、统一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增利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得到实惠,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利益最大化和农民收益最大化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让农民从加工、贮运、销售等环节获取更多的后续效益,保证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打造合作经济组织品牌。品牌是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和市场化的集中体现,不仅产品需要创造品牌,经济组织也需要创造品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内服务、对外竞争的功能特点,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五)以和谐社会为载体,塑造新风貌。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应以建设和谐社会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尽快转变,塑造农村新风貌。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市开展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全面小康新业绩示范镇、村活动,扎实推进强基工程。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村民依法自治,实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推进农村基层的政治民主化。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尽快建立有农村特色,适合基层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形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公民道德风尚。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率和成功率。深入推进平安哈尔滨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人民群众社会治安安全感普遍上升。

第8篇

关键词:制浆造纸专业 人才培训 企业调研

课 题:本文系基金项目:广西2014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2080712)研究成果。

为加快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制浆造纸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调整人才培训模式和人才培训目标,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更好地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笔者学校组织制浆造纸专业小组深入企业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背景

1.调研目的

明确制浆造纸技术专业人才的定位目标,进一步完善制浆造纸技术专业人才培训方案,了解企业专业岗位工作要求及对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训质量。

2.调研对象

制浆造纸专业小组成员走访或电访了广西南宁凤凰纸业有限公司、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两面针纸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东亚纸业有限公司、云南临沧南华糖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大中型企业。调研对象包括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分析部门负责人、技术专家、分析岗位班组长、一线技术人员和毕业生代表。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185份。

3.调研方法

(1)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围绕目前部分制浆造纸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职业面向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人才职业发展阶段、中职学校毕业生问卷调查情况等,通过与企业专家、中职学校毕业生直接面谈和发放调查问卷,获得大量基础资料。

(2)查阅文件和资料。主要查阅国家规划、行业背景及政策支持的文件和材料,查阅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查阅有关招聘信息、行业规划等资料。了解广西部分纸浆造纸企业的发展,纸浆造纸行业需求情况,及时掌握人才需求动态和政策背景,分析人才市场供求信息。

二、调研情况分析

1.制浆造纸专业人才需求

(1)专业人才层次结构分析。本次调研的20多家企业中,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分别占40%、37.5%、22.5%,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0%、25%、15%。调研结果表明,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以上占18%、中级工占20%、初级工占40%,另外还有22%未取得技术等级资格。企业专业人员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占18%,操作人员占82%,中级工所占比例偏大。调查发现,未来企业需要制浆造纸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资格等级比例分别是:技师以上6%,高级工23.3%,中级工54.9%,初级工2.8%。

制浆造纸企业对制浆造纸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这是因为:第一,随着广西工业的迅猛发展,制浆造纸生产过程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迅速转化,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制浆造纸技术岗位需要更多具有高层次职业技术能力的人才。第二,飞速发展的制浆造纸行业使用了很多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型检测仪器,迫切需要能使用先进检测技术的高技能分析化验人才。

(2)专业人才年龄结构分析。调查发现,在20多家企业中,从事制浆造纸技术专业的人员年龄相对偏大。近些年来,制浆造纸专业发展较快,技术不断革新,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使企业更趋向于引进年轻化的专业人才,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这对制浆造纸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2.制浆造纸专业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需求

调研发现,制浆造纸企业要求制浆造纸技术专业学生面向制浆工段、抄纸工段、碱回收工段岗位操作,学生须熟悉制浆造纸工艺、设备和仪表的操作和维护等;而制浆造纸化验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制浆工段、抄纸工段、碱回收工段的化验部门,从事原料分析、中间产品质量控制、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与车间化验技术管理等工作。

根据调研单位意见与建议,制浆造纸技术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有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及网络等,需要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有机械制图、电工知识、制浆造纸工艺、制浆造纸设备与操作、制浆造纸化验、造纸机械设备维修、制浆造纸仪表及自动化等,需要具备的操作技能主要有开停机操作、设备和仪表的操作和维护等,需要具备的其他素质还有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安全文明生产意识等。而制浆造纸化验岗位要求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有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及网络、数学等,需要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有化学基础知识、制浆造纸工艺基础知识、制浆造纸化验基础知识、化验室管理等,需要具备的操作技能主要有采样、制样、称量、滴定操作、打浆度仪的使用、白度仪的使用、抗张强度仪的使用、柔软度仪的使用等,需要具备的其他素质还有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安全文明生产意识、获取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调研还发现,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非常重视,并作为考核从业人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能吃苦耐劳,善于思考和自我定位,有上进心;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工作态度端正,踏实,勤学好问,严格遵守企业制度,有礼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素质,最好还有一些特长。

3.制浆造纸专业人才职业发展阶段

通过对分析部门负责人、技术专家的访谈,获知制浆造纸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过程大致是:跟班学习,了解实验室需要检测的各项指标,熟悉样品的采样、制样、检验方法,能独立操作一些简单的分析项目;考核合格,能胜任本职工作,对新方法、新标准能独立运用,能对简单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积累经验,能熟练使用高级精密仪器,协助部门领导管理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修订岗位作业指导书和部门标准,指导新员工等。

4.中职学校毕业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对中职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可知:对所学专业一般感兴趣的学生占70%;所学专业的最大特点是社会需求量大,工作好找;对职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操作技能、专业理论、沟通合作和思想品德等;学校比较重视学生专业理论、操作技能、思想品德和遵章守纪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对质量意识、工作方法、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的培养较少,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的培养;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和文化基础得到了显著提高;所学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联系不够;所学专业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内容和工作岗位任务的衔接、拓宽专业适应面等方面进行改进;教师应多了解和宣传企业文化,教师的企业经验和技能水平应有所提高;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学校的硬件设备应跟上企业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1.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制浆造纸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应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即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用性知识;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要从够用、实用的要求向基础扎实、增强后劲的更高要求转变。根据调研和分析,确定了制浆造纸技术专业定位(见下表)。

2.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调研,分解职业任务,归纳职业能力,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者整合,并有效地融入职业教育。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制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碱回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造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成品纸质量控制四个学习领域的课程。不仅要重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还要注重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不仅培养学生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化验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资料查阅和整理能力、分析能力等,以及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根据人才培训的需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形成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在校外,要继续拓展和落实实习实训基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使学生实践的机会更多,面更广;在校内,积极建设实训教学中心,营造职业氛围,使学生的实训有更高的平台,让学生在仿真职业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保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应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做法包括: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增强动手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在职深造,参加课程进修、新技术培训,开展课题研究,考取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等;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5.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第9篇

教育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干部队伍建设的投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明显增强,干部职工的执法水平、服务意识和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普遍提高,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尽管如此,与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相比,干部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仍然存在不尽如意的地方,有些方面已制约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干部年龄结构日趋老化,学习能力不强。*区分局现有在职干部*人中,年龄在*岁以下的*人,占*.*%;*—*岁的*人,占*.*%;*岁以上的*人,占*.*%。“老同志”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有些人也能独当一面。但不可否认,由于年龄偏大,家庭琐事多,学习的时间少、机会少,相当一部分人员容易满足现状,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进取精神不足,开拓意识不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对新问题、新情况认识不透,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自我“充电”能力差,综合素质提升难。

(二)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近年来,随着学历教育力度的加大,干部职工的文化层次普遍得到提高,学历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成人教育普遍存在重“文凭”等问题,这种名义上的高学历并没有带来干部队伍事实上的高素质。*区分局现有在职干部*人中,第一学历为中专以上的*人,占*.*%;中专以下的*人,占*.*%。由此可见,基层干部文化层次不高,而计算机、文秘、法律、外语等专业人才更是缺乏,造成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以及专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干部队伍建设的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我们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了*名公务员,降低了我们的年龄结构和提高了学历层次水平。在工作中,他们也确实起到了骨干作用,但对于基层工商部门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量小而不能引起质变。人力资源缺乏与相对日趋复杂的工作任务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

(三)基层干部参加高层次培训少,干部知识更新慢。近五年来,我局干部参加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仅有*人(次),参加市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仅有*人(次),参加县级以下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高达*人(次)。其中有很多培训都是本单位组织的,这些数据是我们总结干部五年培训工作时得到的,从中可以看出基层工商干部参加培训的层次较低,有些纯粹是为“培训”而“培训”。这类的培训在内容、师资、方法、手段上也相对落后,培训的时间上基本属“快速”式,难以达到培训的效果,造成基层干部知识更新慢。

(四)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奖惩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干部参加培训的主观能动性差。由于我们有些机制还不十分健全,干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轮岗、交流、待岗等制度执行还不到位,对干部职工学习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还不能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部分干部进取心不强,安于现状,追求享乐,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没有追求的目标,没有精神寄托。有些人以“不迟到、不早退、不犯错误,纪律制度处分不了”消极对待工作学习,把教育培训看成是要我学,对想学习,想提高的人员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极大地挫伤了其他干部学习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当前工作中,还存在市场监管是“硬任务,硬指标”,学习培训是“软任务、软指标”的现象。由于培训的奖惩机制不完善,一些人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反正工资福利待遇一样不少,因而缺少正确的学习动机,缺少学习热情,把学习培训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得过且过,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被动式的应付。有些人因为文化学历低,存在着想学没机会,努力学也学不会,普遍产生厌学,抵触情绪。

(五)培训师资不能满足需要,与培训的要求有差距。当前,由于受条件限制,我们的培训大多由本单位自行组织,培训的师资也由本单位组织,虽然他们是股室负责人、业务骨干,但的确存在水平有限等问题,再加上自身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研究授课的技巧、手段,提高授课水平。在培训的理论、方式、技巧上确实不能满足需要,只能采取照本宣科,发放资料的手段。广大干部职工不喜欢这种培训方式,特别反感内容陈旧,通读原文的讲授方式,很难激发起参训人员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使受训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降低了培训的效果。培训师资的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培训水平的提高。

建议:

(一)不断完善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树立全新的培训理念。工作能否圆满完成,工作效率能否提升,归要到底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这不仅需要个人在工作中钻研、探索,更重要的是我们切实把教育培训真正摆上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把完善竞争、奖惩等机制作为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考核。一是切实把绩效考评制度落实到工作,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提升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用人机制。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平台。二是严格培训纪律,根据培训的内容、目标,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及学习情况详细考核,将培训考试成绩与干部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将考试成绩与公务员年度考核、个人经济待遇等挂钩,对成绩优异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达标的待岗自费培训,并扣发相关待遇。四是建立健全培训、考核、选拔任用相结合的干部管理制度,坚持“培训不合格不提拔,培训不合格不上岗”原则,使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人才通过竞争机制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在完善好各项机制的同时,把教育培训作为向每名干部提供学习的机会,使个人的业务知识、技能得以更新和提高,从而形成工作、学习和知识需求有机结合。变过去的应急式培训为长期的、系统的、规范的教育培训。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使他们尽快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补充新知识,为工作提供新的动力,使每个人经过教育培训都可以在某个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充分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二)从提高素质和能力出发,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培训。在培训体系的规划中,我们要重点谋划好培训需求,及时了解干部缺什么、需要什么,通过培训能解决什么,使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相结合,用丰富实效的培训内容激发干部培训的积极性。首先,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按岗位强化培训,真正达到干一行专一行的目的。其次,按各层次人员的不同需求、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等分层次培训。由于干部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工作能力千差万别,形成了掌握、运用、接受上的差异,因此,对基础薄弱的人员重点进行“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对基础较好的人员重点进行能力提高知识的培训,在知识与日常工作的运用上找准结合点。第三,解决特殊人才的匮乏和急需。通过公务员招考,注重吸收网络技术、信息写作、外语等关键岗位、技术岗位的人才,对有一定基础的现有人员,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专门的业务知识培训。第四,加大培训力度,对干部分层次做好培训工作。对中层干部及部分业务骨干,可借鉴其他部门经验,选送到省内外高校进行半年至一年不等的中期培训,通过重点培训,让他们在工作中能与其他人随时沟通交流,带动全员素质的有效提高,以发挥其带动效应,对基础较差的,可就近委托本地院校分批进行基础培训,逐步提高业务水平。第五,创新培训方式,通过组织参观学习、专家授课、网络教学、网上互动等形式,提高培训质量。第六,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尽可能邀请水平高,手段多,经验足的名师专家授课,同时加强系统内的横向联系,积极组织工商系统业务能手、专家到基层现场授课。

第10篇

新的时期,如何搞好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公道正派、求实创新、业务精通、清正廉洁”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是摆在各级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人根据多年的组织工作经验,对此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内容要“实”,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实践证明,凡教育培训只有内容实实在在,效果才能实实在在,组工干部的教育培训也不例外,因此,我认为,确定新时期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做到两个贴近。一是把握共性,贴近新形势下组工干部队伍的实际问题。组织部门的共性是每个组工干部共同遵守的准则、努力的方向或应共同具备的素质。新形势下,组工干部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比,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能力素质上还存在不适应和不符合的地方,为此,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围绕解决这些共性问题来确定。一是着眼于增强组工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念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取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作为教育培训的内容;二是要着眼于提高组工干部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水平,选取中组部“以公道正派为重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教育活动”和省委组织部“六个组工”作为教育培训的内容;三是要着眼于解决组工干部知识老化、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选取法律法规、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市场经济理论等知识作为教育培训的内容,等等。二是尊重个性,贴近组工干部个人实际。组工干部个性有差异,能力有高低,岗位职责有区别,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各有不同。教育培训内容应围绕能力建设这个重点,按组室、部龄、岗位、分工及业务熟练程度的不同,精心制作培训模块,让每个组工干部按需要“吃点菜”。

二、形式要“活”,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一是教育培训的方法要活。方法对路,则事半功倍。要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育培训模式,多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开设组工论坛等方法,创造条件增强干部与干部、干部与领导、领导与领导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参学热情。石门县针对某个专题或某个阶段的中工作,开设组工论坛,让组工干部以“假如我是部领导或假如我是组室负责人,我会怎么办”为题,上台发表见解,促使他们由被动受训变为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调动了他们的参训热情,。二是教育培训的方式要活。主要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即,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聘请党校教师以及有执政经验带班能力的部门领导讲课,提高培训的层次和质量;组织干部到外地参观考察,走出门去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干部搞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内训与外训相结合的方式。部内实行菜单式选课,模块式教学,学分制考核,加强对干部基本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选派干部到上级组织部门跟班学习,既加强上下沟通,又培养干部。采取内部轮换岗位与下派基层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让组工干部经过多种岗位的锻炼,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组织工作的“多面手“。三是教育培训的手段要活。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育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有效解决工学矛盾。

三、机制要“新”,提高教育培训的主动性。

机制创新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一步提高组工干部的参学主动性,一是进一步提高组织部门的施教主动性。当前,应健全以下三大机制。一是创新调控机制。实行教育培训宏观管理制度。县委要全面贯彻实施《*年全国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培训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教材、质量等做出科学规划。同时严格纪律,落实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目标和计划任务。二是创新责任机制。建立领导责任制。在县委班子和组织部门内部按照“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落实”的原则层层明确责任。石门县委建立了从组织部长到组织部组室负责人的“一条鞭”式责任制度。组织部长、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各组室负责人层层名负其责,确保了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进度和效果。三是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教育培训与提拔使用相结合,积极解决组工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对那些参与教育培训热情高,又有真才实学的组工干部,要及时提拔大胆使用,树立一种正确的导向。同时,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定期轮训制度、集中学习制度、调研制度、定期考学制度等,对组工干部参学情况严格考核,严格督查,严格奖惩,实行奖优罚劣。

第11篇

(一)部分企业对安全培训不够重视。部分企业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仍然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技能培训,忽视安全培训的问题。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无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未对作业人员进行足够的基本安全生产技能培训的情况下,就安排其从事生产操作。特别是对农民工,由于他们与企业签订的合同时间短、流动性大,企业大都不愿花费时间和经费对其进行安全培训。从另一方面讲,许多生产一线的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安全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差,自律意识不强,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和应急能力不够。据调查,有60%以上务工人员认为参加安全培训太浪费时间;只有不到10%认为参加安全培训可以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愿意参加安全培训。

(二)安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当前,大多数企业还未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不愿意在安全生产培训方面进行投入,职工甚至得不到基本的安全培训,导致企业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偏低。

(三)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达不到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条件复杂化、生产集约化等对人的安全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的安全技术培训无论在方式、内容、形式、手段、计划和评估上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企业职工需要得到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安全培训内容。但从目前的安全生产培训现状看,显然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个别企业培训走过场,为了培训而培训,培训课时不够,教学内容与本企业无多大关联,授课方式呆板,培训效果不佳。特别是在农民工培训中,普遍存在基础薄弱、条件简陋、标准较低等问题,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工特点的安全培训内容、教材,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多限于课堂教学,培训时间不能够保证。

(四)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行业差异较大。不同行业和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高危行业相对非高危行业较好,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普遍较好,而本身没有培训能力的众多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小型企业和部分投资额较小、管理不完善的小型外资企业,本身没有培训能力,又缺乏对其培训工作的有效制约,安全培训投入很少,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十分薄弱,甚至有名无实,流于形式,相当数量职工未经正规的安全培训就上岗作业,构成生产中的重大不安全因素。

(五)安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没有形成。企业职工培训涉及安全监管、劳动保障、工会等多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共同按照各自职能,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目前这种配合协调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部分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政府政策从培训规划、培训经费、培训组织、培训机构上的引导还有很多不到位。

(一)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落实企业培训主体责任。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将安全培训纳入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开展经常性安全培训专项督查,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特别是高危行业新招录的人员,必须实施强制性岗前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作业。运用法律手段,强制企业负责人依法对其各种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企业全员安全素质。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自觉接受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对不履行全员安全培训义务的企业以及未经培训考核合格就安排上岗作业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二)通过政策引导,加强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视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培训观念,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规定,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宣传,促使企业主要负责人主动承担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的职责,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参加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保证培训经费投入,通过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提出明确的培训目标,措施和要求,认真抓好实施。

(三)安全培训内容应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安全生产培训必须根据受教育的对象不同,安全培训的内容、层次应有所不同,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并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否则,不仅起不到培训应有的效果,还有可能使受培训者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对职工开展安全培训要在培训大纲的范围内,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完善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模式,做到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对象层次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培训内容实用化,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因人施教,增强培训针对性。

(四)安全培训方式实现多样化、动态化。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脑的普及运用,安全教育手段可以实现多样化。既可以采用集中培训形式,也可以通过安全生产培训网络方式来学习。在对生产一线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企业的安全培训部门宜多采用实物、音像、讲解、现场参观、事故分析、现身说法等生动形象和直观的教育方法。对安全管理人员,既要定期参加国家安全生产监察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专门安全培训,也可以充分利用安全生产培训网络随时最新安全信息,让安全管理干部接受动态化的安全生产培训,从而达到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目的和效果。

(五)培训部门要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经常性评估。利用先进灵活的培训手段,将安全培训的有关内容,贯彻到全体从业人员心中。因此,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就成为评价安全培训效果的客观要求。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的培训群体,对培训效果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评估,找出薄弱环节,总结巩固好的做法,对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实现减少和消除事故将会起到重大作用。

第12篇

一是各项激励约束机制、培训考核、评比制度不完善,一些干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内动力不足。有些干部一天到晚工作生活忙忙碌碌,加班加点,抱怨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充电”;有些干部认为当前所处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不高,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另一些年龄稍大的干部认为自己“船到码头车到站”,学与不学一个样;还有一些干部怕培训,“多学多干事”的思想在作祟。

二是基层所的学习培训形式多数是集中一两个人上课辅导,存在上课时间短、理论内容不能讲清讲透、满堂灌、参加学习的同志不专心听讲、讲课内容与实际工作脱钩的现象。影响学习质量,培训收效不明显。

三是现有的人员知识结构不适应工商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单一型”、“一般型”的人员比较多,而“复合型”、“拔尖型”的人才相对少。既精通注册登记工作,又能办案的人员不多;既会在一线监管执法,又善于总结提炼的人员不多;既精通工商法律法规,又善于具体指导服务工作的人员不多。大部分干部知识结构比较零散,日常培训中忽视了工商行政管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系统知识的渐进培训。存在具体业务岗位人员只懂本岗位知识,对其他部门知识知之甚少的现象。这些人一旦岗位轮换,就会出现知识缺乏、工作脱节的现象,履职能力难以适应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要求。

二、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方式方法的探索创新

一是办班方式实行“个性化”。针对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技能不一,全员式培训难免因“程度差的吃不了,程度好的吃不饱”而影响培训效果的现状,突出推广个性化、差别化培训。在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上不搞“一刀切”。采取按水平设班等“小班制”的培训方式,灵活设置培训班次,满足干部的个性需求。

二是突破形式单一的培训形式。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和分析基层干部的学习愿望和需求。从而为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使培训形式更贴近干部的实际需要。县局采取机关组织精干力量下所讲课方式,提高基层所的执法和办案能力。去年,食品安全一直是困扰基层的难题。县局组织消保科的同志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按照基层所规范化关于“三室一站”的工作分工一步步讲解,从而使基层所的同志很快就掌握了方法和要领。

三是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学习的目的就是提高实际技能和应用本领。为此,我们主要采取四个步骤提高办案技能:(*)由公平交易科、法制科对基层所办案人员授课;(*)模拟办案过程,对经常出现的案例进行模拟办案;(*)组织有办案经验的同志传帮带;(*)独立执法案人员当场考试。

四是注重教员培训。在开课前,组织教员共计*人进行培训,提高教员掌握业务本领和讲课技巧的水平。同时,要求他们必须有标准教案,为了确保教案的编写质量,要求注重结合实际。

五是注重培训计划的制定。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增强全系统基层工商人员的业务素质。综合知识方面侧重于以常用的公文写作、财会知识、法规知识为普及内容。业务指导方面以日常执法办案为侧重点,以扣留物品、行政强制措施、调查取证方式方法及年终综合业务考评作为今年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思想素质是决定人的价值取向的决定因素。选拔干部的原则是德才兼备,廉政建设提出的是德、能、勤、绩、廉。由此可以看出,思想素质是诸事之先,有好的思想素质是干好其他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积极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岗敬业教育,使同志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一线执法人员面临各种诱惑,如何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是摆在每个工商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全体同志的思想素质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得到提高。将提高思想素质纳入到制度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中,以此规范干部队伍行为。使我们的队伍永远富有朝气和活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和谐有序的工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