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时间:2022-04-23 02:07: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土木工程专业

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习;改革探索;效益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是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必须要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习的实际进行过程中,由于实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危险性,加之学校教学与实习的分离现象严重,学生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土木工程专业的时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文章将从实习的目的及要求为出发点进行思考,对现阶段土木工程实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1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简要介绍

1.1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目的

土木工程是对建筑、桥梁、岩土、公路等工程进行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等项目的作业,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培养学习后应当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一定的制图能力,具备力学、材料、施工、监测、预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较强,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在重视理论教学之外,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在实践生产中加强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动手操作能力,理解所学和所用。

1.2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要求

土木工程的实习应当包括设计、施工、管理等多种项目的实习,但在实际的实习中,以施工实习较多。学生管理人员在实习开展前应当与施工单位沟通好学生的安全及管理工作,向每一位学生传达实习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项。学校应当安排好实习的内容、时间,实习教师应当做好备课,制定一定的考核及管理制度,做好作业及评分安排。土木工程专业系统工程实习要以实习目的为依据,规划和布置好具体的实习细节,做好考核与反馈工作,促进实习达到应有的效果。

2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现状及问题

2.1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基地的条件有限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学生参加程度最高的是施工实习,施工实习是在施工工地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阶段,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学生的实习基地主要通过学校自主建设、学校联系以及学生自主联系三条途径进行解决,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校自主建设的实习基地成本较高,并且无法达到完全真实的工地效果,但具有安全保障性强、联系方便等优点。[1]工程项目的工地往往考虑到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因素,愿意承接学校大批量学生的并不多,因此学校能够联系到的实习工地数量有限。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工地不方便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学生的实习效果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具体的实习过程不易控制,学生的实习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实习基地的条件的限制,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是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2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来自于实习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主要来自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及引导方式。在教学中,教学项目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具有引导作用。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普遍存在着考核方式不当、考核成绩占有比重较小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于实习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学校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以及教师的引导方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实习的认识,学生在不严谨的实习工作部署下,易产生懈怠心理,同时学生对于实践的经验浅薄,若安排的实习内容较大程度的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则其在实习中的配合程度会有所下降。

3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改革探索

3.1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合作和建设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在联系实习基地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制定出配套的解决措施,对原有方案进行改革。虽然土木工程相关的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学校可通过加强与相关的项目建设单位的合作关系,来建立长期并且稳定的合作。学校应当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包含有能够保障学生安全以及方便学校与实习基地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实习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的具体计划,对学生实习成果的考核方式及标准等。相关部门应当鼓励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并且稳定对接关系,同时学校也应尽力避免因管理、规划不当而给合作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2提升工程实习与教学结合效果

在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中,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的分离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缺乏老师的指导,对于知识的理解不透彻,也会影响实习的最终效果。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要加强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性,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纠正自身理解上的偏差。在同一工地的实习往往具有实习内容单一的弊端,学校可联系不同施工进度的工地作为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对不同进度下的工程要点进行了解。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师的师资力量对于提升实习与教学相结合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可在非实习期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学习先进的实习工作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技能,充实实习的教学队伍。

3.3提升学生对实习重视程度

提升学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就需要学生了解实习对于本专业学习的具体意义,在实习开始之前端正学生对于实习的态度。教师可通过理论课堂引导、动员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实习的兴趣。学校在实习前应当做好相关的部署工作,并对实习内容、考核方式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进行明确传达,加强学生对于实习要求的掌握程度。对于实习结果的考核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执行,通过实习的质量决定学生的实习成绩,以公正的标准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实习。

4结束语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良好效果对于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直接的影响。学校应当明确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积极学习国内外相关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习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改革,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1]干洪,徐达奇.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10-13.

第2篇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查阅使用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理论计算和计算软件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写作(绘制)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能力培养

一、引言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获得的基本技能,完成未来工程师基本素质的训练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锻炼学生的文献获取、资料阅读、行业规范应用、课题调研等方面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独立设计及团队协作能力,行业内计算机软件应用、编制文本的能力等。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检验,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一次真实的演练。对学校来说,它是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过程和环节[1];对学生来说,它是取得毕业资格和获得学士学位的必修课程。毕业设计既是本科生大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更是全面检验大学生在本科阶段的知识积累、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是“产品”出厂前的检验。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的训练,可以进一步培养及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二、毕业设计中的能力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主要包括选题、资料收集、计算、撰写(绘制)、定稿和答辩等环节。在这一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学习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多门课程,其中每一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作业或练习都是针对本门课程进行的,较少联系其他课程。而毕业设计却需要将各门课程的知识综合应用于设计中,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贯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难题,就会不断回顾已学的课本知识,不断从不同的课程知识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实践需求使得学生能主动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不断加深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能力。[2][3]比如土木工程学科本科生开设了混凝土基本理论课程,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掌握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构造与配筋设计。在本门课程教学时,配筋设计是在已知内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该课程中并不涉及复杂的内力计算和组合。而另外一门课程结构设计,则主要涉及结构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与组合,其教学的重点不是配筋计算。当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需要将涉及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结构设计、混凝土基本理论等诸多课程的基本知识综合运用在一起,这样才能完成从方案比选、建筑设计到结构设计等一条龙的设计流程。(二)查阅使用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众所周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只有知道前人都做过了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采用了什么方法等,才能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量大且杂乱,想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快速获得有用的信息,需要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法。传统的纸质图书的使用,比如去图书馆查找阅读是可行的,也可以利用便利的网络及媒体技术,快速获得电子版本的图书、文章、图集规范等。现代大学生一般两种方法都使用,但更加偏好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获得资料。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特殊性,文献资料的查找和使用尤其重要。土木工程学科不能离开相关的行业规范和图集等,本科生毕业设计就要训练学生按照行业规范来进行,合理正确选用标准图集等。比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设计,就要使用相关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此外还要涉及建筑细部构造的图集、建筑做法的图集、平法图集、制图标准等。毕业设计的训练,能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三)外语应用能力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阶段一般都开设了大学英语和专业外语等课程,有的高校还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作为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这使得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而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一般较少涉及外语的应用,所以有的学生误认为外语能力在土木工程行业里是没有用处的。实际上,随着土木行业的不断国际化,引进来的和推广出去的项目都逐渐增多,外语能力正逐渐成为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过去几届毕业生中,每届都有学生选择“海外项目部”就业,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直接就被派驻海外项目基地参与国际项目了。在毕业设计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学校往往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并翻译成中文;另外还需要将设计计算书的摘要部分翻译成外文。(四)设计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需要根据各项要求,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简单的单体建筑或者某一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或工程预算编制等)。这就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多种可行的设计方案,每种方案还可能涉及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并进行各方案的比较,择优选取。设计能力的训练贯穿整个毕业设计全过程,从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到细部设计、截面设计等。设计能力的培养也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的一部分。(五)理论计算和计算软件应用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大学四年里学习了不少理论知识,包括数学的、力学的、材料方面的、结构设计理论方面的,等等。这些基本理论都是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而打下的基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的情况,做出合理的简化和假设,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来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的现实问题。比如结构设计时需要进行荷载统计、模型简化、受力分析、内力组合、截面设计等,这些都需要用到数学的、力学的、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结合土木工程的行业规范,进行理论的计算。对于简单的建筑物,在设计中一般采用手工理论计算,外加专业软件计算复核的模式进行;对于复杂的结构物,只能手工计算一部分内容,主要的理论分析和设计都需要借助专业软件来完成。随着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行业的计算也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多的计算辅助软件被开发出来。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时就逐步接触了一些行业的专用软件,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加强,学生走出校门时可以直接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接轨。(六)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在本科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校教学的一项有效实践。在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指导教师应该针对学生选题的内容和预期将要完成的任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鼓励和指导学生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引导他们多查找文献、多写心得体会,并将其整理形成小论文,公开发表。(七)写作(绘制)能力任何的科研成果或设计成果,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毕业设计成果也是一样。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一般包括两部分:设计计算书和图纸。其中计算书就是设计的整个过程的书面表达,它要求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规范,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图表公式等使用恰当。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这个过程也是训练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形式。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果一般都包括图纸绘制:方案图、施工图、细部详图,等等。这些图纸需要按照行业规范绘制,表达清晰,同时这也是计算书结果的另一种表达方法。(八)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大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在各自的岗位上独立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但是他们在大学各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依赖家长、教师和同学,有些人甚至存在独立工作的恐惧心理。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毕业设计这个环节,指导教师应该将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作为另一项中心任务。指导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求学生针对问题独立查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只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思路,而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结果。这样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自己收集和消化资料、自我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素质。

三、培养机制的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办学目标和办学层次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同时教师对本科教学规律也有了更深的认识。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学生能力培养这一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管理,紧紧围绕选题多样化、指导细致化、中期检查常态化、评阅答辩严格化、事后总结客观化等,结合土木学科特点和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明细毕业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作者:王英 李文婷 朱美春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第3篇

关键词: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普遍采用设置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三大模块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实践教学模式陈旧、实施过程形式化与工程实践脱节严重。例如,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有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施工组织及基础工程等多个课程设计,虽涵盖了主要核心课程,但设计题目与实施模式多年不变,学生很容易找到现成的范例照搬下来即可,可供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有限,因此,学生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在实习方面虽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但实施过程流于形式。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十分有限。而在毕业设计环节,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类型不但过于陈旧,而且与目前工程中涌现出的建筑信息化管理、多专业协同设计等新技术、新理念脱节比较严重,学生用一学期时间去完成一个套路式的计算和设计过程,对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效果并不大。

二、BIM技术简介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多维建筑信息模型集成技术[2],作为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载体,可将二维图纸转变为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从而模拟建筑物建设及运维全过程所具有的真实信息[3]。它具有信息的完备性、关联性、一致性及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便于实现协同管理和成本、进度控制等诸多优势。可应用于工程项目决策、规划设计、建造施工、运维管理,甚至改建拆除等各个阶段,其建筑数字化、信息化的思想正在对土木行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随着BIM技术的兴起,土木行业已经开始进入建筑信息化的发展阶段,行业发展需要大批BIM技术人才,而在高校土木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并未设置系统的BIM技术教学与实践体系,这显然已经滞后于当前土木工程界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借助BIM技术可实现可视化表达和模拟建造的特点,研究基于BIM技术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一)将BIM技术融入设计类实践教学环节

BIM技术知识较为复杂,且相关软件较多,学习量较大,在基于BIM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将BIM技术软件的建模操作与建筑设计类课程设计结合起来。其次,将模型的深化设计及族功能的运用与结构设计类课程设计结合起来。最后,将BIM技术的模拟建造和优化管理技术与施工组织类课程设计结合起来,从而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实践训练。例如,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改变传统的平面图纸二维表达方式不够精确直观的弊端,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让学生结合三维模型来掌握房屋的空间组成、功能实现和构造知识,发挥BIM技术可视化、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优势。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基础工程等课程设计中,逐渐提高学生利用BIM技术族库功能深化建模的能力。在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中,可借助BIM施工模拟技术,进行项目场地布置和施工进度、项目成本管理的优化。通过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逐步掌握BIM技术的应用技能。到了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可进行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设计,将建筑信息化贯彻完整的项目中,特别是可组建多专业学生构成的设计小组,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

(二)结合BIM技术改革实习实践环节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环节往往以参观和参与一些辅工作为主,学生实习收获十分有限。因此,必须结合BIM技术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践环节进行升级改革,首先,以BIM虚拟仿真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认知性的实习实践。其次,以BIM技术为工具,引导学生主动结合最新的BIM信息化理念亲身参与工程项目的实践过程。例如,在进行认识实习时,指导教师应对一些代表性的建筑建立起3D模型库,在实习前引导学生结合建筑的3D模型进行初步分析,较好地了解建筑细节,然后再去实际建筑参观。而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掌握了BIM技能,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发挥出其技能优势,充分运用BIM技术工具,真正参与项目的建模、管理与方案优化等工作中,并在实习结束后依托校企共建的BIM实训实践基地持续跟进项目。

(三)建立BIM实训实践基地

在实际工程中,一个项目的建造少则半年,多则数年,而目前学生的实习环节大多为两周至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实习往往只能参与工程的一个很短阶段。因此,传统实习效果非常有限,如能以BIM技术人才培养为契机,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BIM实训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BIM技术能力培养,使学生面向实际项目,长期关注一个项目的完整建造过程,并利用校企共建的实训实践基地真正参与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在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送给BIM实训实践基地,在校企双方导师联合指导下,发动以学生为主体的BIM实训实践基地的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将解决方案及时反馈给工程建设单位,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战中得到有效的提高,为项目提供有价值的BIM技术咨询服务。

(四)构建双导师制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依托BIM实训实践基地,建立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双重指导的双导师制度,学校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对合作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参与率,从中不断增强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合作单位则向学校推荐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兼职实践指导教师。让行业专家参与到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充分调用校内外师资力量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BIM技能大赛

目前,在国家大力提倡BIM技术应用的大背景下,国内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名目繁多规模各异的BIM技能大赛,特别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图学学会等行业协会、学会及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等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举办的高质量的全国性BIM大赛,对BIM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因此,通过学生参与比赛所进行的集训与操练,大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参加省级和全国大赛之前,可以以组织校内选拔赛的方式,动员学生全员参加。

第4篇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群体性[1],因而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2]目前,我院正在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适应我院2002年升本后本科教育的要求,以体现我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点[3]。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自2003年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以来,一直在进行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教学计划的修订。笔者结合几年来专业建设工作,介绍我院2006级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1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目前,我国高校分为三类:重点高校、一般高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高级研究型人才,主要由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培养;第二层次是高级设计、施工管理人才,主要由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第三层次是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由高职专科学校培养[4]。邵阳学院2002年升为一般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2003年兴办,办学历史短,教学经验积累少,无论从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科研能力,还是学生生源,都不具备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的条件;同时也不具备与办学历史较长的一般本科院校竞争的实力。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在湖南省和全国所处的地位,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懂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据此,对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制定了2006级教学计划:⑴设置2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和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制定“2.5+1+0.5”人才培养模式,即进行5个学期的专业通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育,2个学期的专业方向课教育,1个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计划的研究文畅平(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湖南邵阳422000)摘要: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主线,结合专业建设实践,以突出学生就业服务对象、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环节教学的地位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和办出特色的基础,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实践环节应用型人才学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⑵拓宽专业基础,建立土木工程专业“大平台”课程体系。⑶建立“模块”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整体优化。

2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以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主线,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是最古老的工程类专业,在世界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我国不少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办学历史较长,办学条件好,办学经验丰富,生源素质较高。我院土木工程专业2003年兴办,办学历史短,教学经验积累少,竞争实力弱。我们应正视自己的差距,找准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特色。⑴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和人才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第一,人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应用技术科技含量随科技发展而增加,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务实,更有针对性,也更加迫切,既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应用型人才,人才的需求呈明显的多样化趋势。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应顺应这样趋势,建立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的办学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适应岗位需要为目的,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土木工程各技术岗位工作的需要。第二,人才的专业知识面要宽。应用型人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基层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工作专业划分不太细,且比较综合,他们需要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工程一线技术把关的技术人才,要懂设计,会管理,这就要求技术人员知识面要宽。第三,土木工程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很强,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培养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有本专业各领域的技术知识外,还要有相应的管理和经济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⑵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思路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以及素质要求,是我们构建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依据,也是我们教学培养方向。为此,我们强调三个突出:①突出学生就业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教学培养方向,体现在课程体系上,就是要突出施工类、管理类课程的地位。②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人才的知识结构,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创造力。当然,经验的培养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切实保证了各类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工程训练的时间,把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和经济知识贯串其中。在实践环节教学中,注意把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统一起来。③突出实践环节教学的地位。作为教学型高校,应以教学为中心,而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突出实践环节教学的中心地位,既以技术基础课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在这方面我们有优势,第一,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课教师基本上来自设计、施工、行业管理等部门,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事业心强,工作责任高;第二,这些教师能为实践环节教学提供适宜的教学工地;第三,能够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⑶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课程体系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课程体系包括:①课程实验类;②实习类;③课程设计类;④毕业设计(论文);⑤计算机应用类,包括贯串于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计算机应用。超级秘书网

3阶段性成果

从2002年起,多次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今年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订,按照“2.5+1+0.5”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和优化实践环节课程模块,即“平台”类实践环节;“课群组”类实践环节;“综合”类实践环节即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⑴课程实验类。占总学时约13%。包括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测量实验,土工实验等。⑵实习类。总计6~7周,包括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道路勘测实习等⑶课程设计类。总计10周,包括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群组”类课程设计等。⑷综合类。总计16周,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⑸计算机应用类。包括计算机文化类、技术基础类,专业应用类等,课内安排126学时,课外安排约360学时。

4结语

专业教学计划体现了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反映了高校办学水平,“办学不应该老围着别人有什么,而应该想别人没有什么,这样才办得出特色”[5]。突出学生就业服务对象、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环节教学的地位这三个“突出”是我们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也应该成为我们办出特色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永生,邱洪兴,陈以一.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3(02):14~16.

[2]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邵阳学院教务处.2003级本科专业教学计划[Z].关于制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ESP;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62-02

ESP(Enge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又称专业英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二战后国际文化科技全球化背景下各专业领域内部科研成果交流的产物。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各高等院校普及ESP课程,时至今日ESP课程的开设在高等教育中已达到全面覆盖。然而各高等院校过分片面注重基础英语教学,从而忽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象普遍。就课程本身而言,土木工程专业是专业性与实用性较凸显的一门理工学科,其专业性的语言叙述(如专业词汇、句式)与日常生活交集甚少。这一特点导致其专业英语(ESP)领域内容偏僻性较高,是基础英语教学(EGP)所不能满足的;就专业发展而言,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相对美、日等国仍处于发展阶段,需不断汲取与借鉴专业发达国的研究成果以壮大自身行业发展。因此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增强科研交流能力势在必行。如何提高专业英语能力水平?究其根本在于“教学”。综上,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探究土木专业ESP教学现状,分析其问题。

一、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ESP教学现状分析

结合现有文献资料记载,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见现今学校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ESP课程设置与教学中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为解决难题,扭转ESP教学“鸡肋”之境地,本文从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两方面对现有ESP教学情况进行剖析。

二、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ESP教学“硬件”现状。

教学硬件设施原指教学基础设施配备。本文中在原有内涵下将“国家政策”加入此类,意指ESP课程开展的背景、基础设施等客观外环境,它的优劣关系到课程顺利开展与持续发展的态势。现今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ESP教学硬件状况主要呈“政策指导缺失,设备配置不足,教材资料匮乏”的总态,客观上诱发了ES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政策指导缺失。2004年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要求》中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了:一般、较高、更高三项要求。纵观其中,虽明确了大学英语由基础英语(EGP)和专业英语(ESP)两部分组成,但全篇对专业英语(ESP)提及甚微。时至2007年,为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满足国家人才战略需求。教高厅印发[2007]3号文件,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要求》中延续试行版中三项要求,在“更高要求”中括大了对ESP能力要求的阐述,却仍未如EGP教学一般提出指导性的ESP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仅要求各高校和各院(系)根据本校情况进行教学安排。这从侧面上降低了学校对ESP教学的重视程度,加之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要求的影响,更促使ESP教学问题的激化。

2.设备配置不足。我国高等院校在教学设备上主要配备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三类型。语音教室是语言类教学课程重要的教学工具,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优质设备,据已有调查在EGP教学中的利用率较高,在ESP教学中的利用相对较低[1]。根据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所示:院(系)问卷结果中土木专业ESP课程教室配置上多媒体教室高达80%,而专业语音教室仅占20%。另学生问卷结果中多媒体、专业语音教室的调查比例与院(系)调查的结果虽略有差异,分别为75%和17.2%,但总体比例上专业语音教室的利用率仍旧较低。综合文献资料查阅发现,因多数高校将ESP教学统筹权下放到各个院(系),而院(系)自配的教学设备条件十分有限,多数难为ESP课程配置语音教室。至此教学工具的落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收,客观上限制了教学效果。

3.教材资料匮乏。由于我国ESP教学起步较晚,现有的ESP教材资料较有限。整理出已编的各版本《土木专业英语》教材,如表1。现有土木工程专业ESP教材共五版,由2001年至2010年间陆续出版。由表可知,第一版与第二版间相隔8年,而最近的版本也距今有5年的时间,可见ESP课程教材版本更替上所隔年限较长,且数量较少。另一方面,纵观各版教材的内容设置发现,并无统一具有指导性的教学纲领,各版教材采用各自依据进行教材内容的设置与分章,没有统一的规范。教材是课程的指南针,教材的不规范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兴趣。

三、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ESP教学“软件”现状

第6篇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现状与分析

1.1理论教学内容所占比重大,实践机会较少目前,基础教学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教学课程学时平均每学年达到36周,4年累计学时已达144周。但是通过对平时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调查发现,土木类大学生在实践能力上普遍较弱,工程素质低,到单位实习花至少6个月才能融入。另外,工程单位管理严格,生产任务紧,很大程度不愿接受大量新生进入实习,这样一来,在校大学生实践的机会就大大减少。

1.2实践形式单一在很多高校,土木类学生的实习都是在老师统一指导下的集成实习和设计,包括认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知识面,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一些施工方法和原理,结构设计的方法与实践。因为在校学生受到地域的限制,只能在学校内部或附近实习。另外,实习的时间紧,任务重,实习效果欠佳。土木工程专业涉及众多的概念,比如结构施工图以及结构建设等,学生熟悉施工图需要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但是学生在大学4年里很难做到快速熟练地阅读工程结构有关的施工图,针对三维空间施工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较弱,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概念而没有操作经验。

1.3实践设施与教师力量应同步升级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多,学校设备却未增加,因此有的同学在实习中可能没亲自操作过相关仪器。师资力量方面,有些教师刚毕业就进入学校任教,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另外一些同学基础理论知识较为缺乏,例如高等数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这样一来为后期专业课的理解困难埋下了隐患。

2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

2.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前提,是实施工程训练、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企业有企业的优势,高校有高校的优势,对于企业遇到的难题及人员培训,高校要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实习的机会。除此之外,实习基地有助于提高教师实践经验,使教师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储备。

2.2实习时间应该适当加长三维空间结构形式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平时只能靠课本自带图片和CAD图片来理解,想象能力差的同学对于结构的层次关系很难弄懂。但我们可以增加实习时间,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比如,讲到钢结构屋盖结构时,就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到屋盖结构现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水平支撑,什么是系杆、攘条等,这样学生很容易了解其层次关系,学起课来就简单多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增加先进试验仪器的投入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接触试验仪器,增加实习经验,学校可以建立专门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增加仪器数量。我校购买仪器建立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工程软件机房以及BIN工作室,有专门的指导老师、专门的配套设施。

2.4推进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利用数字摄影、摄像技术等,将不同类型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记录下来,将其转化为实践教学课件,再现工程的全貌和建设全过程[2]。学生坐在教室就可以了解整个施工过程,正确掌握施工工艺,知道要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以及怎样组织施工。

2.5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缓解实习需求与资源不足之间矛盾的一种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资源联系单位进行实习,做到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可以积极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养成多思考、勤动手、勤练习的习惯。此外,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不仅学习知识交流思想,而且增加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有助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总结

第7篇

经济快速发展对21世纪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工科专业外语教学存在诸多不足。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以土木工程专业外语为例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学生积极性等方面探究课题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等工科专业外语教育改革方法,为从事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外语;问题;改进建议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工程、信息、产业等领域面临极大的机遇与挑战,由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随之提高和发展。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必须适应这一国际化趋势[1]。外语教育既是顺应国际化趋势的重要方面,也是满足我国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需要。专业外语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外语这个工具,通过阅读去获取国外的与本专业有关的科技信息。土木工程专业外语即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英语课。该门课程通过介绍结构、基础、桥梁、水利、环境几部分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状况,从中解释专业词汇、特殊语法和翻译技巧。[2]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专业词汇及其用法,锻炼其阅读及翻译外文文献及专业资料的能力。同时结合专业知识理解英文大意,把握目前国内外先进专业知识。然而,由于工科专业背景等多因素影响,导致专业外语教学效果平平。本文将结合专业外语的教学实践,分析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二、土木工程专业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陈旧,课堂变阅读课或翻译课

由于专业外语课程的特殊性,其具有外语课的阅读翻译方面的要求,同时包含大量专业知识。往往这门课程由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授课,通常的授课方式是依据专业英语教材,详细地或节选一些文章,逐字逐句进行中文翻译及讲解,或者先用汉语将相关知识讲解一遍再对着课文进行翻译。尽管讲解过程中会有提问或让学生自己翻译,再由教师总结点评,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授学生以“鱼”而不能授之以“渔”。学生始终不是课堂的主人,一节课结束后仅仅在书本上记下汉语解释,翻译水平没有提高,阅读及理解科技文献的能力更未得到锻炼。与“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这一高校培养人才目标想去甚远。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受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引导,学生将学习外语的主要精力放在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上,甚至由于英语应试考级过多,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同时,很多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目的不明确,不能切实体会该门课程在日后文献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再加之往往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模式陈旧,势必导致学生对专业外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表现异常低调,不愿出声,埋头苦读,怕被教师看到,“怕发音、怕提问、怕翻译”的现象突出,教师只有用点名等方式强迫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种师生互动方式效果不好,气氛非常沉闷,缺乏积极性。

(三)教材内容陈旧

与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程教材相比,专业外语教材建设较为落后[3]。适用于高等教育的教材种类偏少且内容与现代先进土木领域水平相差较大,专业性与通用性不强,不能满足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随着社会需求和学科建设的发展,目前许多高校土木工程系下设有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工程、岩土工程等多个专业,这些课程设置差异较大,而专业外语教材只有一本《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单一,不能重点针对某一专业,只能一本教材内涉及多个土木领域,导致信息量过大,往往一学期下来所学内容只能涵盖教材的1/3~1/4章节。并且,专业外语教材大多选取外文报刊或文献,每篇阅读材料中包含专业词汇繁多,句子结构冗长、复杂且过于集中。长句、难句、重点、难点知识点分布不合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外语感到力不从心,望而生畏,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三、工况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21世纪大学生的培养要求,结合近几年的授课想法与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改进教授方法,突出课堂教学特色

改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方法的重点应是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专业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阅读及翻译科技文献的能力,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预习并进行段落划分,归纳总结段意,表述中心思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及相关专业内容。同时,教师可针对整篇文章进行综述性讲解,并就文章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请学生来回答,这样能较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针对文章中较难、较长的段落,可利用某一长句进行翻译技巧的讲解,要讲清、讲透,其余段落可让学生进行翻译。同时,在教学形式上,可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加学习趣味性,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特点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上课十分钟可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观看美国《discovery》纪录片中关于建筑结构的讲述部分,在了解专业词汇的同时,可提高其听力能力,最终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气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回答问题及文章翻译过程中可设置分组讨论环节,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回答,再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或补充,最终将各小组课堂表现成果计入平时成绩作为期末考核参考。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性,较好的达到专业外语的学习目的。

(二)注重专业词汇,强调学习重点,丰富教学内容

掌握专业词汇是进行专业外语学习的基础,所以专业词汇的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专业词汇的词义较为专业,且词语构成存在规律及特点,在课堂中要注重这些特色,讲授相关词语的构成法,同时根据文章主体将相应词汇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同时,由于专业外语教材文章涵盖领域广泛,内容较多,若每篇文章由教师逐句、逐段详细讲解,会导致学生思路模糊,“芝麻西瓜一把抓”,最终收获甚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强调应掌握的重点内容[4],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比如长句的翻译技巧、与现代土木领域最先进的且应用广泛的土木知识相关的文章等进行重点讲解,其余部分将作为学生阅读材料由学生自行阅读、翻译及学习,教师概括性地讲解即可。最后,对于教师详细讲解的内容,尽量做到“信、达、雅”。“信”即忠实于教材,把原文意思准确地进行翻译并讲解出来;“达”,即在讲解过程中通顺流畅,组织好语言进行讲授,不能按照英语习惯表达,避免使得学生理解困难;“雅”,即课堂讲授避免照本宣科,讲授内容应高于教材,尤其针对专业内容,教师应联系实际讲解,以丰富教学内容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国际化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工科院校必须加快专业外语教学体制的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外语教师的热情和激情,积极探索并改进高效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专业外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最终将培养学生阅读及翻译科技外文文献能力,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再起,王仰正.对新世纪大学专业外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1,5(22):39-43.

[2]韩权利.工科专业外语教学内容和手段改革构想[J].教研探索,2010,(6):35-36.

[3]陈莉娜,贾国欣.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探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75-77.

第8篇

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求职信范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本人现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是04级学生。西南交通大学是我国土木建设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非浅。

读书期间表现良好,学习成绩优秀,有着良好的性格能够很快地融合到新的工作中,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承担艰苦的工作,每年暑假都随学校进行实习,在这期间学习并了解些关于土木工程的情况,能够较为熟练的操作测量仪器,以严谨的态度面对工作。

贵公司是一个新成立的公司,需要象我们这样年轻有闯进的人加入。希望加盟贵公司,同公司一起创造一个美丽的传说。望能够尽快收到您的面试通知Tel:13xxxxxxxxx。

祝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xxx

日期

第9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1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从应试型转向应用型[1-2]。因此,高等院校培养的工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行业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技能的需求[3-5]。土木工程作为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实践性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实验设计、实习)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尤为凸显。如何开展好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使得高校土木专业毕业生具备全面的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土木专业培养过程的重要问题。然而,目前的土木工程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脱节,实践教育环节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实践教育优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深入分析传统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了相关改进思路,以期使得土木专业实践教学更加符合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2传统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与理论教学脱节,两者难以实现互补与统一

高校教学中,通常在理论教学完成后设置1-2周时间用于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实验设计等),考核形式多为设计计算书、实验报告。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即时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与融会贯通。

2.2实践教学环节多为校内进行,与工程单位衔接不足,难以实现高校-企业的无缝对接

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多数学时设置为校内进行,如课程设计、实验设计等,仅有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过程在校外进行,且多为教师或学生个人联系单位进行,无法形成科学的校企联合实践平台。零散的校外实践甚至几乎为零的企业锻炼使得学生对于未来工作的认知和工作技能的掌握严重不足,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复杂工程工作的需要。

2.3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滞后,与理论教学差异较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多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讲解形式,实验设计多为授课教师口述实验测试原理、之后进行相关测试过程。实践教学方式与理论教学几乎无差异,这使得学生潜意识中易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对理论教学的“案例讲解过程”,甚至对实践教学环境产生轻视,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用于“凑学时”,因此导致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达到预期设定目标,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实现。

2.4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多为“参与者”,而非“学习主体”,难以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传统实践教学过程多以设计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来评价学习效果,且多采用小组提交形式。大部分学生在该过程中仅作为“参与者”,依赖小组组长或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同学来完成,缺乏独立思考意识,难以实现预期知识的掌握。

3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3.1优化实践教学设置,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单独设置。如混凝土设计原理、钢结构、土木结构试验等课程,通常是在理论课程完成之后,设置相应的课程设计/试验设计环节,且教学学时较少,使得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环节不重视。若将实践教学穿插于理论教学过程中(譬如土木结构实验课程,在学习完相应的加载装置理论后,即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仪器操作),则能起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效果,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得更为深入,还能较好地起到理论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的作用。

3.2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将企业实习基地作为校外实践的重要平台,充分锻炼学生实践技能

企业实习基地是高校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媒介。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时,应明确两者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并规范校外实习具体的过程和内容,建立校内-实习企业“双导师制度”,共同制定和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培养方案。高校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实习前,由校内导师布置实习任务和制定实习目标。进入实习单位后,由企业导师监控实习进度和实习具体内容,并将实习过程与实践效果进行反馈。实习结束后,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成绩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个人能力培养、团队协助培养、工作职责培养等各方面综合绩效。以此,充分培养高校学生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实现学校-企业无缝对接,并充分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需求。

3.3将虚拟仿真软件与实践教学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过程

虚拟仿真软件是现代教学过程中最为有利的“助剂”。首先,高校学生对于新生教学手段具有极强的认知兴趣。较之传统教学手段,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能够更有利地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探寻知识,以此实现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目的。其次,在实践教学工程中引入虚拟仿真软件能够起到提前模拟演练作用,使教学环节更为安全,教学效果更为深入:如,在土木结构实验教学中利用ANSYS仿真软件模拟构件破坏过程及受力特征、利用BIM仿真软件模拟施工工艺及施工顺序,则不但能提升实践教学安全性,还能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

3.4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专业竞赛活动融合,实现“竞争式”学习过程,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科技创新、专业竞赛对教育教学过程有较好的促进和导向作用,可作为实践教育环节的有效补充。通过竞赛形式的设置,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探索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将诸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挑战杯项目”“建筑建模大赛”等与实践教学环节结合,教师通过侧面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亲身实践。一方面,可使学生的学习性、创造力不断激发,实现个人能力的有效培养。另一方面,在竞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研探究能力。以此为基础,实现学生的“竞争性”学习过程,并有效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10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模式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学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对于转型试点中的民办高校,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是转型的前提条件,而深化教学改革则是实现转型发展的战略支点。2016年是土木工程学院的改革创新年,我们始终将“应用技术型”作为指导思想贯穿于教学改革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对思路和做法加以总结,以为引玉之砖。

1培养理念更新———瞄准前沿,顺势而变

BIM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能,正在推动着建筑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管理等多方面的变革,有着越来越大的社会需求,正在成为我国就业中的新亮点。学生是BIM技术未来的生力军,是BIM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希望所在。所以本学期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在2013级开设了三周BIM实训课程。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BIM相关软件的建模流程,锻炼学生对专业图纸的识读能力以及自觉学习的综合能力,分小组学习鲁班土建建模、鲁班钢筋建模的使用方法,创建三维模型;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收集与本题目有关的设计资料,结合BIM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如何解决的,写出实习报告,且用PPT的形式进行答辩,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教学模式改革———翻转课堂,学用结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新开课程,课堂上尝试了翻转课堂的模式,给每位同学分配了题目,让他们自己制作课件,课堂上利用5min的时间分享给大家。参与改革试验的班级召开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学习成果汇报会》,每个班按2人~3人分组,给他们按照绿建标准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室内环境保护,施工管理,运营维护,提高及创新等方面分配各自负责的领域,开了两次彩排预备会,对每位同学的演讲内容、PPT等进行了逐一指导点评,最后汇报会取得了成功。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表达能力。

3课程内容灵活———依托学科,面向实用

以《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首先利用有限的学时提炼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保留传统的讲授方式;然后针对发展较快的新型建筑材料及施工方法,由同学们以分小组的形式在课外进行调研,借助班导师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指导,将调研内容制作成PPT带回课堂进行汇报,由其他组同学和导师进行提问与点评;并在期末举办了“我们要站在施工技术最前沿”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此次改革不仅使学生期末及格率提高了8%,并且充分体现出了班导师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在整个课程学习和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接受新事物、涉猎新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信心,增强团队凝聚力。

4结语

通过前边几个教学改革实例可以看到,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锻炼了学生对专业图纸的识读能力以及自觉学习的综合能力,基本实现了我们的初衷,老师和学生反映非常好。

作者:邹建奇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窦艳.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8):26.

第11篇

本学期在学完《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后,暑假学校安排我们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去xxx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实训了五天,时间是从六月27号到七月1号。这五天时间是我们在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外出实训学习,所以大家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实训期间大家都拿出了是十分的激情争着抢着去努力地完成基地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最终每天的任务大家都是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此次实训过程中我们一共进行了五个工种的实际操作训练,分别为钢筋工种、脚手架工种、抹灰工种、砌筑工种、模板工种,这是现在工地现场运用得较多的五种工种。

下面我就简单的将这五天来每天所进行的任务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列出来

1、 钢筋工程:首先,根据指导老师设定的标准合理的柱子,每个人自己动手制作一根符合标准的且误差在容许范围之类的箍筋;其次,将每个人制作的箍筋和竖向受力筋按指导老师设置的柱子钢筋的布置位置用小钢丝扭紧架立起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觉得要点是在转弯处力度要到位以致转角准确,还有就是在弯的时候要保持整个箍筋水平,不至于出现某处翘起。最后就是箍筋的间距要控制好,且要确保箍筋的水平和竖向受力筋的垂直,这样才能保证架立好的钢筋结构体稳定性较好。

2、 脚手架工程:本工程的任务是架立一个两层的l型外墙脚手架。在架立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控制两根大横杆之间的距离,只是保证架子稳定的关键所在,因为大横杆是整个外脚手架中的主干部分。再就是扣件的安装要到位,在不同的部位扣件的安装方式是不同的,且一定要和杆件紧密的搭接好,总之是为了结构更加的坚固稳定。杆子的长度都比较长,导致整个操作的场地空间比较大,且有一定的危险,所以就另外需要两三个人在外面进行现场看护。从安全因素考虑,现场所有人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帽。

3、 抹灰工程:每个小组在室外规定的抹灰区域完成面积为一到一点五平方米的抹灰工作。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材料和工具,将细沙和石灰加水拌和均匀,三者的量一定要控制好,否则拌合后的泥浆过稀或者过硬都不利于抹灰工作的进行。随后要对墙面进行清理还要加水润湿,在正式开始抹灰之前要制作标本,以后就根据制作的标本进行操作。具体分三层逐渐加厚,底层较薄,中层稍厚,面层最薄主要确保表面平整。此工作可以说是这五种工种中最累最脏的工种了,因为你要一直不停的重复着做同一件事。这对大家的体力和手臂力是严格的考验,而且半个小时下来身上到处都是灰尘还有砂浆。

4、 砌筑工程:每个小组砌筑一个长一米八宽六十公分带角的墙,高八皮砖。砌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放线定好墙的外围轮廓,在确定两边墙垂直需要用到勾三股四弦五(勾股定理),通过两圆弧的交点确定另一点。在铺砖之前应该用砂浆在地上铺一层确保砖底是平整的,随即在砂浆上面铺一层丁砖作为基础。砖的的组砌方式可以采用三顺一丁、一顺一丁、梅花丁等组砌方式。先把两边的角砌起来用以拉线,通过线来确保砌的砖在水平和竖直方向都是平的,在砌的过程中不时用水平尺进行衡量所砌砖块是否水平,且横墙和竖墙的丁顺形式是不同的。虽然说看起来很简单的砌墙工程,可是里面的技术含量还是有很多的。要想成为一个熟练的砌匠工人还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第1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 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 过程控制

一、引言

当前,大多新建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均定位为应用型,技术型,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多难逃老牌学校已有教学理念和的教学模式桎梏。毕业实践教学作为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是对所学课程的综合训练,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同时,毕业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工作作风、实践探索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毕业生素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中,绝大多数院校均采用毕业设计的手段来完成,因此,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等都会对毕业设计质量产生影响。

二、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个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方向的定位、毕业设计内容、专业知识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体到毕业设计,则由于经验的不足,特色培养还没有完全成熟和固化。但总体看来,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选题难

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方向选择是否恰当,内容确定是否合理以及设计工作量的多寡都会对学生能否迅速适应现场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毕业设计方案不容易脱离各大重点院校原有的模式。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题目类型大多属于建筑+结构或结构+施工,涉及的结构型式基本上是多层框架结构,毕业选题在形式上表现单调,内容上流于单一,根据一人一题的要求,大多只能通过变换工程名称的方式来应付,与工程实际不能很好的结合。

2、学生择业、就业与毕业设计在时间上有冲突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扩招,输出的毕业生人数也逐年递增,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就安徽新华学院土木工程系而言,很多学生为保证就业,在大四毕业实习阶段就与建筑施工单位达成了就业协议,但由于建筑产品在时间上的特殊性,一但形成这种共识,学生很难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毕业设计。就业率和毕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难以取舍。

3、师资力量不足,指导教师的水平有限和责任心不强

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及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师资力量不足也成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按照安徽新华学院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8名学生,尽管如此,大部分的教师仍忙于上课和科研,学生一周难得见上指导教师几次面。教师指导时间的不够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解决,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无法保证。同时,大部分青年指导教师没有工程背景,工程知识缺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毕业设计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对毕业设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土木工程专业过程监控的具体措施

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组织管理是保障。针对毕业设计实施环节中出现的以上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归根到底还在于管理制度的不科学和不规范。为优化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完全有必要建立过程监控体系。且监控体系必须贯穿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确定指导教师、选题、开题、下达任务书、查阅和收集资料、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评阅答辩及归档等。经过对安徽新华学院三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过程监控体系的确立可以从以下几个个方面着手。

1、毕业选题的监控

严把选题关,可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加以拓宽。目前80%的学生就业是走向施工、造价、监理等单位,应该增加毕业设计中施工、造价等部分的比例及难度,降低结构设计部分的比例及难度,让学生通过毕业设计了解工程项目全过程,从立项、基本资料收集、方案比较的前期工作到施工可行性分析、实际经济指标考核等后期环节及与相关工程的配合,实现“工程师基本训练”。考虑到部分学生提前就业,指导教师在确定毕业选题前,可调研并结合学生所在的工程项目确定毕业选题,以达到真题真做的效果。

2、加强对学生的监控管理

要求学生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查阅、收集的资料等整理成报告提交,作为对学生设计过程学习效果的一个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也将大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逻辑能力、对科学语言的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对于毕业实践阶段参加工作和考研的同学,指导教师必须加强与其的联系,不能放任自流。对于参加工作的学生,可以与其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取得联系,作为第二指导老师,共同督促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同时要求这些学生定时接受检查和阶段考核,否则不予答辩,让学生从思想上将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重视起来,协调好工作、考研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按时按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3、加强对教师的监控管理,打造责任心强的“双能型”师资队伍

可以聘请工程从业人员参加到指导教师队伍中来,一方面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指导工作,让有工程经验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在下达设计任务书的同时,要求指导教师编制好毕业设计进度表,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做详细的指导记录。进度表要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选题,根据指导内容进行编制,将指导工作细化至设计过程中各个关键点,具体到每次指导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也具体到设计的每个步骤,从而有利于掌握学生在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指导记录中除记录学生的设计进度外,还要给出相应的评价意见。在检查阶段成果时,除检查内容的正确、完整与否之外,特别注意各位学生的设计成果中所采用的设计条件是否与任务书所给的一致、计算书的内容是否与图纸一致,防止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互相抄袭。

四、结语

笔者针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给出了建议见解,以上措施在我系07级土木工程部分学生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立足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实事求是,不拘一格,将实践教学落在实处,通过不断对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和思考,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以期对以后的毕业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注:安徽新华学院教研项目(编号:2010jy023);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编号:20101149)。

参考文献:

[1]孙文彬.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5):101-104.

[2]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