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1 09:21: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74人,大部分家住龙湖花园。家庭学习环境良好,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49%。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本期教学内容: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 │ 单元结束时 │ 期末 │
│ ├─────┬──────——┼──────┬──────——┤
│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 速度 │
├────┼─────┼──────——┼──────┼──────——┤
│ │ │ 绝大多数达到 │ │ 绝大多数达到 │
关键词:农村数学;二年级;学困生;转化策略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困生是每个课堂上都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习过程困难。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从事农村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相关经验,谈一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使积极主动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对学困生的观察中教师可以明显发现,这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如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习兴趣低下,大多是在教师的驱使下被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上课听课既不认真,课下又不愿意主动向教师请教问题,数学学习成绩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在《观察物体(一)》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这个道理。上课之前,我准备了一个玩具熊,要求四名学困生站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分别观察这个玩具熊,并谈一谈自己看到了什么。二年级学生对于玩具都很感兴趣,因此玩具熊这个观察情境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目光。这个问题在学困生的就近发展区之内,他们从自己所在的角度出发,如实叙述了自己所看到的形状。这既顺利导入了本堂课知识,又促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了学习信心,为其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培养良好习惯,传授数学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佳和学习方法不当是学困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是导致其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有效解决,那么学困生转化工作很难取得长足进步。二年级正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传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成绩。
从入学第一天开始,我就十分强调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我跟班上的几名学困生进行了深入谈话,要求他们至少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绝对不能拖拖拉拉;第二,上课必须记笔记,准备一本数学笔记本;第三,准备一个错题集,每周摘抄一次错题;第四,每周至少向老师、同学或者家长请教三个数学问题,并记录在笔记本上。我定期对他们的作业、笔记本以及错题集进行检查,还安排了评优活动。这样坚持下来,到学期末,这部分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慢慢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了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家校教育结合,形成数学教育合力
农村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特殊问题是,班级留守儿童過多,
学生缺少父母监督,没有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大部分学生都是隔代监护,爷爷奶奶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数学作业。这导致农村学生自律意识较差,不少人一走出校门就将学习抛之脑后,学习成绩自然迟迟不能提高。家校互动是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又一个重要突破口,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的监护人取得联系,争取监护人对数学教育活动的支持。
针对班上几个问题特别突出的学困生,我积极进行了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以便课上有重点地进行辅导。路远一些的学困生,我则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与其监护人进行沟通,询问他们关于数学教育的建议与看法。每次数学考试成绩出来,我都会及时跟监护人取得联系,告知学生近段时间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进步以及不足。看到我这么尽心尽力关心孩子的数学教育活动,监护人们也越来越愿意配合我的教育活动。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
关键词: 二年级数学 分桃子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分的过程,掌握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分析能力;
3.让学生掌握没余数的平均分及有余数的平均分。
二、教学过程
1.谈话激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老师今天带大家去智力乐园玩一玩,你们高不高兴?
情境创设:老师两只手各套一只猴子手套,课桌上放8个石膏做的桃子教具。然后老师把身子隐于讲台桌下面,进行表演。
猴子1先出场:“哇,这边有这么多好吃的桃子呀!太好了。”说着拿起一个桃子就要吃。这时,猴子2出场,并迅速冲上前去把猴子1的桃子抢下来:“慢着,这些桃子是我先看到的,你不能自己吃。”
猴子1:“哼,这些桃子是我先看到的,都是我的。”
猴子2:“不,是我先发现的,是我的。”
猴子1:“是我的。”
猴子2:“是我的。”
……(争论不休)
猴子1:“要不咱们把它分了吧。”
猴子2:“好,分就分,那,我要5个。”
猴子1:“不行,我要5个。”
……
猴子1:“要不,咱们请小朋友们帮帮咱们吧。”
猴子2:“好啊。”
2.新授
师:看刚才那猴子,为了几个桃子吵个不停,小朋友们,咱们帮帮它们好吗?现在请拿出你们桌上的小圆片当做桃子分一分(边说边板书课题:分桃子)。看怎么分,俩猴子才不会争吵。(每4人为一小组,让小朋友自由分,不限定方法,师巡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猴子们分好了,现在请每小组选一个小朋友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帮小猴子分的。(尽量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表述,答案可能有3和5;2和6;4和4等,只要小朋友们能讲出分的理由就可以,不必拘泥于平均分。)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你们认为哪一种分法,小猴子会最满意呢?(让小朋友们充分发表意见,在表述时,不拘泥于“平均分”这个词。学生可能用到“同样多”、“一样多”等都是对的。并让一个小组上台把桃子平均分成两份。
情境创设:猴子1、猴子2看到各自的桃子,高兴地说:“哇,小朋友们真聪明,谢谢你们啦,让我们俩分到一样多的桃子。”
师:看来呀,小朋友们真的很棒,这么快就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同样多的两份(边说边板书:平均分)。这边,有4只小猫咪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你们能不能用你们桌上的小圆片代替鱼儿帮帮他们呢?(出示课件:4只小猫咪围着一个装着12条鱼的盘子口水横流。并在每只小猫咪的旁边标一个“?”号。)
①小组活动(尽量留出充分的时间,老师巡视指导)。
②小组边表述边表演。
③教师加以总结、表扬、激励。
师:看来,小朋友们还真行,一下子又帮小猫咪们解决了大难题。咱们再来看看小狗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课件:画面上画了18根骨头与3只绕着骨头转的小狗,出示问题:把这些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能分几根?)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用带来的小棒当骨头帮帮这3只小狗呢?
①让小朋友们独立完成。
②请个别小朋友表述并示范,注意表述的完整性。
3.巩固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33页,把1—3题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看谁最快完成。
①小朋友们独立完成。
②评讲(让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方法)。
师:老师这边有9个气球,要平均分给4位小组长,你们说说应该怎样分呢?(师拿出准备好了的气球,小组讨论怎么分。)
①小组讨论(先用圆片分一分)。
②请个别小朋友讲述分法。(师根据情况及时提问:“剩下一个气球还能不能再分?”让学生充分进行表述。)
4.小结
①师:小朋友们今天学得真认真,表现得真棒,下面,谁来说一说他都学了哪些知识。(让小朋友们充分表述)
②小朋友们刚才说得真好,那你们能不能举例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吗?(让小朋友进行自由表述。比如:当妈妈买来苹果时,我和姐姐平均分等。)
5.课后实践练习
(1)11只蜜蜂,飞走了一半还剩几只?
(2)6个木块平均分成2堆,怎么分?
一、适度使用学具。
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所采用的手段主要靠直观教学。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
如果在实际生活中,你拿课本的应用题来考学生,保证他们都会,但为什么测验时他们有时就是解不出来呢?《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应给生活化,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联系到学习的知识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游戏、小组讨论。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高”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身高,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单位,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浓郁,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社会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学生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教学时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有意义事物,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知识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意的信息和知识。如统计村庄中旧楼房和新楼房的数量,学生在比较中,感到生活的变化,祖国的发展。
六、与其它学科联系教学。
现代教育一直追求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模式,不断实现对现代学生的有效教育。小学作为现代学生参与和接触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现代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进步,是小学教学必须积极贯彻和不断实行的。本文针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状况,结合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学习晋升和教学方法创新改进参与有效探讨和分析,进一步落实现代教育教学的真正教学目的,促进学生自身成长和进步。
小学是学生真正开始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小学三年级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属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渡时期,对于学生学习和自身成长有积极的帮助。数学学科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属于基础学科,需要教师认真参与教学和积极贯彻落实,真正实现现代教学的目的。
一、三年级数学教学呈现的特征
相较于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知识点涉及多、难度大,三年级作为现代小学教学过程的过渡阶段,对于相关的学习知识点会有一定的跨越,三年级数学主要涉及计算,认识重量、度量、简单的计时技巧,图形的简单的认知和计算等等,涉及范围广,难度相对来说就会加大,学习的内容相对来说也就需要真正落实。
例如,三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在二年级的学习基础上进行上升和进步,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在教授除法时,需要让学生明白除法的应用法则,学会除法逆运算,这就需要学生自身不断进步,真正学会数学内容的学习。
二、结合学生学习状况,合理有效地布置教学内容
小学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对困难的。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综合课程,在学习和真正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激情参与学习,因此,在课堂教授小学数学时,需要不断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的实际状况,真正有效地参与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有效率、有质量地参与学习和汲取知识。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现代社会内部的实践教学也需不断完善和更新。小学数学作为增加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需要教师兢兢业业真正有效地应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在教育课堂中受益。相信以后在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下,现代学生将更加积极地呈现高素养的文化要求,真正成长和在学习过程中进步。
参考文献:
罗平.例谈“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07(33).
一、认真组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1)各镇(小学)应继续采用多种学习形式,进一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有着课程改革的材料和相关理论文章,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2)各镇(小学)还应组织相关年级的教师继续学习《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领会数学修订大纲的精神,按照修订大纲的要求,切实有效地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
二、努力抓好数学课程改革工作。
1.认真做好教材分析培训工作。
(1)期初对全区二年级数学老师进行二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培训,帮助教师把握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及其编排特点,理解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想、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各镇(小学)要以镇(学校)为单位,由分管数学教学的教导主任和一年级数学教研组长负责,结合学校实际采用恰当形式,对数学教师进行一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培训工作。
2.切实开展新教材的教学研究活动。
新课程实施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新教材课堂教学的实施上。区拟在3月份开展一、二年级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当前如何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通过观摩现场教学,交流教学经验,提高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质量。各镇(小学)要组织一、二年级数学教研组适时开展相应的专题教学研究活动。
3.开展课改小组研究活动,重视学科基地、课改基地学校和教材实验样本班的教学工作。
(1)课改小组成员要加强对数学课程改革信息和数学新教材教学的了解与指导,计划本学期开展2 ~ 3次交流和研究活动。
(2)区确定牛塘中心小学为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学校,加强数学教学的研究,
积累资料和经验,逐步发挥示范作用。
(3)课改基地学校要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定期开展教学研究,进行讨论与交流,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新的经验。
(4)教材实验样本班所在各校要继续做好教材实验和教学资料的积累工作,认真开展所定教学专题的研究工作,重视对教材和教学的评价工作,做好跟踪调研工作。
三、开展现行教材的教学研究活动。
现行数学教材的教学,要以《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精神和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革课堂教学。各镇(小学)要继续重视抓好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实验小学要力求通过校本教学研究,形成本校数学教学特色。本学期教研室主要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1.做好学校数学教学情况的调研和了解工作,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使教学研究有基础、有针对性。
2.2月份举行实验小学教学研究活动,交流上学期教学情况和本学期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促进实验小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4月份举行全区现行教材教学研究活动,观摩和讨论数学课堂教学,促进我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4.5月份召开毕业班复习工作会议,研究毕业班复习工作。
四、认真抓好课题研究工作。
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有利于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水平,发展教师探索教学规律的能力,增强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9分)
2×3= 12+26= 5×2=
5×7= 15-3= 2×4=
9×3= 24+13= 7×2=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人民币的单位有( )、()、()。
2、找规律填空。
()4 6 ()10 ( ) ( )
( ) 15 20 ( ) 30 ( ) ( )
3、7+7+7=( )×()。
4、3个4是( ),加法算式是( ), 乘法算式 是( ), 读作( ),口诀是( )。
5、在里填上“+”“-”“×”。
4 4=16 2 5=10 10 8=2
16 4=20 2 3=6 30 5=35
6、将口诀补充完整。
三( )十二 四( )二十八 五六( )
( )九十八 ( )七二十一 四八( )
三、连一连。(10分)
1、送信。
二年级数学
5×2 2×9 4+4 20+8 1×5 3×6
2、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二年级数学题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最小的人民币单位是( )
①元 ②角 ③分
2、爸爸给聪聪买了一个书包,用了( )
①35分 ② 35元 ③35角
3、5+5+5+5表示( )
①5个4相加 ②4个5相加 ③4个5相乘
五、看图列式计算。(每题8分,共16分)
六、解决数学问题(前3题12分,第4题17分,共29分)
1、一组有8名同学,4组共有多少名同学?
2、我有5元钱,买一个本子3元,还要找回多少钱?
3、一支圆珠笔3元5角,一个橡皮擦1元,我有5元钱够不够?
4、题目如图:
二年级
(1)笑笑买2包饼干,需要多少钱?
(2)淘气买5块点心,需要多少钱?
(3)智慧老人买4瓶汽水和1瓶果汁一共需要多少元?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列式解答。
七、附加题(10分)
小朋友们去操场做操,二年级(1)班的同学排成一排,方方的前
面有5个人,她后面有6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6、38、10、35、12、8、27、37、14
二、1、元、角、分
2、 2、8、12、14 10、25、35、40
3、3×7 4、12、4+4+4、3×4、3乘4、三四十二
5、×、×、-、+、×、+
6、四、七、三十、三、三、三十二
三、连线(略)
四、选择题 3、2、2
五、看图列式计算
3、5、15 、5+5+5=15、3×5=15、5×3=15
3、2、6、 2+2+2=6、2×3=6、3×2=6
六、解决数学问题
1、 4×8=32(名)答:4组共有32名同学。
2、 5-3=2(元)答:还要找回2元。
3、3元5角+1元=4元5角 答:我有5元钱够了。
4、(1)2×5=10(元)答:需要10元钱。
(2)3×5=15(元)答:需要15元钱。
(3)2×4+4=12(元)答:一共需要12元。
(4)提数学问题(略)
七、附加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效率;原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258-02
解题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数量尽可能多的题目,并保证解答的正确率。笔者经过多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发现在低年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概念,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得相对较好的基础上,仍然有近一半的学生在解题方面存在速度慢和丢三落四出错的现象。即可归结于解题效率低。针对存在的这一问题,我经过多年的观察,分析了导致学生解题效率低的原因及因对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解读题目获取信息能力
现行教材为了解决学生在低年级识字量不大,难以理解题目意思的困难,在课本的设计上采用大量彩版的情景和插图。这样的设计在降低了学生理解题意门槛的同时,色彩鲜明内容丰富的图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习的疲劳感。但相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学生在读题目,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眼花聊乱的图文混淆了视听,出现了漏落信息或误解信息的现象。造成解题效率低的结果。
现行教材例题及练习设计采用图文结合,色彩鲜明,内容丰富。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着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如何又快又准确解读题意,获取信息,根据低年级教材题目呈现的的方式,可以将题目进行分类,再指导学生解读。便于学生又快又准地在题目中找出解题所需的相关信息,并准确进行解答。避免“盲人摸象”似解读题意。
1、按题目展现形式分,现行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题目信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图画信息、文字信息、图文信息、表格信息、图表信息。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96页练十二第2题
这是一道图表信息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表格,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了解这类题目的特点和读题办法。否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只能莫名其妙胡乱猜测,影响解题效率。
2、按题目的表述形式分,可分为直接信息,间接信息。
例1.成人票每人16元,儿童票每人8元,爸爸带着明明兄弟两去游乐园玩,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元?
例2、二(1)班男女生各有18人,如果平均分成六个组,每个组多少人?
多数孩子在解题的过程中,容易忽略哪些不以数字形式表示的数学信息。我们暂且称为间接信息。例如,第一题爸爸的票漏算,第二题参加分组人数按18人算。
3、按照信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将信息分为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22页第2题
“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与问题无关联,这一信息在解题过程中没起到任何作用,属于无用信息。类似题目在一二年级教材和练习中多次出现,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解读题意,甄别信息的方法。
二、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
现行教材对应的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以上。低年级所占比例更大。同一份试题,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大概在30――40分钟之内完成,而大部分学生则学要60分钟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计算速度的快慢,对于解题效率有有着重要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新课改提出淡化复杂的笔算教学,重视口算预估算,因此口算显得尤为重要。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解题效率,首先要重视口算训练。
实际教学情况表明,一个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例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着力培养学生较强的口算能力。二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表内除法”等,在课外时间,都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扑克牌,进行计算的训练。例如“100以内加减法”训练:
方法一:用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和J、Q、K,剩下1―10,共40张。打乱次序,相邻两张加起来。如:4张4、7、8、2,这样读:4+7=11,7+8=15,8+2=10,也可以直接说得数。这样就练习了20以内的加法。40张牌等于练习了39道口算,既不觉得时间长,练起来又很方便。
方法二:用其中的两种花色,如:方块和红桃,去掉J、Q、K各两张,再去掉一张10,这样就剩下1―9各两张,还有一张10,共19张,打乱顺序,连加,最后的结果是100。也可以玩抽老鳖游戏,抽掉一张藏起来,用100减去加的总数,看算的对不对。在游戏中练习还能提高兴趣。
方法三:还可以用100减去19张扑克牌,练习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最后的结果是0。练习方法也可以根据加法那样抽一张,看剩下的数与抽的那一张对不对。
表内乘法除法计算可以一副牌,去掉大小鬼和各种花色的10、J、Q、K。打乱顺序后拿出相邻的两张牌。说出口诀,或是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这样的口算可以单独算,也可以多人比赛形式练习。
三、养成使用草稿辅助解题的习惯
低年级,由于知识难度不大,往往用心算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到二年级,逐渐出现需两步或两部以上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还是依照之前的心算习惯,照成大批量的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
关键词:学生;心理特点;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93-01
改革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应从学生心理特点教学策略入手。因此,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小学三年級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解决三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特别是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把以学生心理特点改革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为研究课题,使学生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现从三个方面简论如下:
1.克服学生的不稳定情绪,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一般是9周岁,这时,学生开始进入发育期,个性开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少年儿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质。良好的注意力素质有助于教学的学习;反过来,数学的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这一基本能力。
1.1自然引出,水到渠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其无意注意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1.2合理组织,张弛相间。由于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性还较差,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3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自然的引入已使学生兴奋的情绪得以稳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成了中心环节,教师应抓紧时机在上半节课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内,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阶段,让学生对新知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师生可以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理解和运用。正是因为张弛并用,学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学习知识,充分地利用了课堂。
2.突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发展,防止负迁移的干扰
学生原有的知识可以促进新知识的掌握,这是知识的正迁移;也可以干扰新知识的学习,这是知识的负迁移。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发展,防止负迁移的干扰,做法是:
2.1温故知新。三年级是整数学习的最后一年,多位数运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这部分教材的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全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多位数运算能力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赖于一、二年级各种运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是我们不可能抽出整段时间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只能把一、二年级学过的进退位加减法,一位数乘2位数,试商等内容编成口算、听算训练题目,有计划的安排到各节课,作为课前练习,使旧知识对学习起着正迁移作用。
2.2运用比较。当新旧知识技能十分相似,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会受旧经验的干扰。这是负迁移作用,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这时我便运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消除旧知识向迁移作用。
2.3改错练习。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到从正确的方面教给学生的知识,而且注意到从反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其中①是针对学生法则中"被除数和除数划去相同个数的0"的相同这一关键词不理解而提出来的。
②是针对学生对余数的位置不理解而提出来的。
③是针对补"0"有模糊认识提出来的。这样,既从正面讲清算理,又从反面加深理解,互相配合,使知识掌握更牢固。同时要求让学生学会自己检查自己改错的习惯,这些细节必须引起师生们的注意。
一、课件的终极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误区一:音乐动画的热闹。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课题“乘加乘减”,教师在大屏上利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通过甩引题、提出问题、学生活动三个环节贯穿课堂教学,引题新颖,提问巧妙,学生活动是“做题”大屏展示题目,“动画米老鼠”手指(小兔子的筐子里有多少个萝卜)习题,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用不同算法完成,限时10分钟,随之欢快的音乐响起。
此案例中的第三个环节“学生活动”,结果令讲课教师非常尴尬,学生年龄小,不能控制自己,看到大屏上的“米老鼠”动画还添加了音乐,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动画和音乐上,抛锚了做题的程序,经教师再三引导强调,还是有不少同学不时看动画。教师制作课件的目的是很好地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而不是考评本课的重点。有的数学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害怕课堂气氛太沉静,不利于活跃新课改课堂气氛,所以在课件制作上不分科目、不分年龄段,插入动画音乐,目的不是课堂教学,而是迎合评课教师的打分心理。其实数学教学中,“一心二用、一心三用”的做法一直是不推广的。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集中精力过程长,受外界干扰强烈等特点。在学生做习题的时候,应尽量保持安静,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环境,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特别数学课件讲究“逻辑性思维紧密”,不像语文课件图文并茂,讲究意境、情境。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就安静,安静并不代表课堂活动死板。两者不能混淆,案例一中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用动画音乐弥补,反而画蛇添足,起不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设计制作数学课件时,教师要深入反思,同时也应引起考评教师的反省。
二、课件使用过多过滥
误区二:环节太多。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课题“角的认识“,这堂数学课教师采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分八个环节“找一找、认一认、辨一辨、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数一数、看一看”,八个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设计“活动教学”方面下了大工夫。
本课从课件看,制作得是非常有创意,教学过程完整。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就出现了许多疑难,首先日常一堂课40分钟,又是小学低年段,设八个环节明显超多。学生活动有重复现象,如“做一做”和“折一折”完全是同一类内容,可以综合为一个活动。其次教师在充分的准备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时间。听课时最明显的感觉是教师在赶课,为了上完“课件”的课,给学生活动时间太短、太仓促。例如:在“折一折”中,教师让学生用纸学折角,学生正在动手动脑的兴趣上,80%的学生还没有折完,老师为了赶课却用了一句“你们回家自己再折吧”,就强硬地进行下一步。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角的实际折法,根本没有掌握。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老师一句“回家折”匆匆了事,这不就是传统教学中强灌的教学模式吗?再者就是老师应变能力不强,在学生活动中应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增长知识,由于时间原因,哪怕后面课件的内容不讲,数学课件切忌面面俱到。要做到数学课程目标有弹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三、课件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协调
误区三:背课件。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堂数学课教师采用课件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割补三角形、做一做、想一想五个环节。本课教学中老师给学生的开放时间和空间比较好,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平台。
一、通知:
1、第六周活动安排
日期
星期
活动内容
参加人员范围
主讲人
备注
3.31
一
4.1
二
三年级教研活动原定4月3日
三年级教师
刘秀川
原定时间地点不变
小学音乐教师参加市级基本功说课展示
音乐教师
苏伦
上午8:30报告厅
4.2
三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正比例意义
六年级教师
赵东
上午8:30到六街小学
小学
一、二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1、一年级:夏夜多美2、二年级:三个儿子
杨立杰
潘研
上午8:30到昌盛园小学
灯市口小学交互白板研讨会8:50开始,半天
各校推荐一人
回来后向其他教师进行讲解集合时间另行通知下午回来后参加中心研讨会
语文数学教学工作研讨会
1、传达区语文、数学工作计划
2、双基测后要求
3、基本功
4、有关学科计划整书备课、出卷、开学一个月教学方面情况反馈,及提高成绩研讨
1-6年级班主任
完小校长
刘俊忠
杜玉海
路会芳
下午2:00,中心会议室除进城学习的教师外,不得请假
4.3
四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京版普通教材8:40上课
内容:《草原》二课时现场教学,一课时说课
六年级语文教师
上午8:00中心坐车前往
小学高年级英语专题教研活动
2、对话教学讲座
3、先锋版
五、六年级四会重点词汇说明
全体
五、六年级英语教师
上午8:30F教室
2、英语沙龙第十期活动通知见请郭金勇参加,其他教师自愿。
3、请跨越课题所有教师,包括技术支持人员、管理人员查看昌平区跨越式课题中期成果评比作品征
集通知。学校网站最新通知里。
4、请六年级赵组长安排4月3日活动改期,定好时间后通知组员。
5、期中考试进度到4月18日第八周。主要思想:注重双基、强调能力。
6、4月4日清明节为法定假日,放假一天。
二、重点工作
1、各班继续深入加强基础性工作。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常规、习惯培养,班级管理、班集体教育等。
2、语文数学双基测试后的分析、补漏工作。建议各任课教师对双基测试中各项双基知识不达标的学生进行人人过关,这些学生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这些双基知识又是这些学生应该掌握的
3、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时效性。深入研究教材,落实知识点,强化训练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本月各校进行培养学生能力课堂教学复赛,请各校长妥善安排好时间,并于月底报名单。
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改革措施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者在工作中都能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但是在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许多方式得不到开展。二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不久,对于学校的新鲜感还没有退去,同时一年级的比他们更小的学生进入校园,让学生们产生自豪感。对于这些低年级的数学教育工作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做出符合学生学习有能迎合学生兴趣的教育。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激发人类完成各项工作的动力。没有兴趣,即使完成了任务,也是没有任何收获,没有喜悦感的完成。二年级的学生们年龄都比较小,七八岁的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知识,对神奇的数学世界既好奇又无知。他们学习往往只能在几分钟内集中注意力,要改变小学生低年级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就必须使课堂变成一个能时刻引起他们兴趣的地方,使二年级的小朋友能在整堂课都和老师配合,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首先,应该采用新形势,新的讲解方式。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流学习内容,遇到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消除低年级儿童对老师的恐惧感和对新环境的陌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改变以老师讲授为主体,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练习。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两个组进行比赛、一个组当裁判,请小朋友自己评价同伴的行为,哪些应该获得奖励,哪些还需要积极努力。学生在发现别人优点与缺点的同时,也审视了自己。
教学活动中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仅老师要多多创造问题,还应该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自己的问题,不要怕错,只有错了才能更好的改正。在问题的启发下,新的学习内容就足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自主的寻找答案。二年级的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如果总是重复一个内容的学习,不免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正需要教师去引导。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教学计划,通过浅显易懂的生活常识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比如说可以通过判断学校里教室的方向来学习位置和方位。通过每天上学的时间安排让学生学习时间,会读、会认、会写时间。
二、提问式教学
因为学生的年龄还小,许多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每一位教学者在备课时,都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究,理解教材的设计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分清哪些是基础性知识,哪些是需要课外延伸的。老师应该不光从教学生去考虑设计教案,还应该从学生容易理解的角度,解读教材的精髓。例如在基础问题的提出时,可以用“是什么”来提问,碰到开放式的探究性问题时,可以问学生“你会怎么办”。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在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上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我们经常说,老师要与学生交朋友。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教材,了解学生特点和性格,如二年级学生知识储备还不完整,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较差,老师就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到底在哪一个层次上,学生可以接受哪些教学方式,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再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设计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的今后学习打下基础的课程。在提问中要把握好问题的难以程度,既要在学生的知识范围内,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样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心,同时也引起学生延伸学习的兴趣。
在备课时,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一节课的内容过于紧蹙,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就等于在做无用功。所以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上对自己还不懂,不会,定义模糊的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懂的及时提问。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是对学生自己学习的升华和训练,也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锻炼。
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只是教学过程中一个良好的起点,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如何解答也是训练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只追求答案的标准与否,还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经过经验的培养,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知识产生的问题,体会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思维的独特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和发展。首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找寻方法解答。在学生进入课堂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积极主动的思考或是与别人交流的方式,再由教师进行解读。
例如在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9+15=”,学生们往往一眼算不出答案,老师写下为后,有的同学列竖式计算,有的同学在积极寻找其他的计算方法,有的同学还掰手指计算。老师可以在学生没有得出答案时假装问同学们:“老师不会做这道题,你们谁能帮老师算算吗?”学生们由于爱表现的心里,都会努力的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有的同学可能很快的得出了答案,用“10+15—1”的方法,有的同学稍后运用竖式也得出了答案。老师在给予讲评时可以继续和同学们谈论哪种方法最好,计算的快速且不易出错。
问题在这样活泼生动的课堂上就顺利解决了,学生在这其中不仅学会了计算的方法,也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同学交流,倾听别人的想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一定是由迷惑到清醒的,由于最初的困惑,激发了学生向更深更高层次的探究,虽然路途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声音,可在问题解决的那一霎那,学生内心的愉快是任何事物也无法替代的。在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声中收获自信,收获成功的果实。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与探究方式,都是符合实际并且贴近生活的,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年龄小的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调查和发现,能了解许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新知识,增长见识,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们了解到,数学就是在这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愉快旅程中学习的,让学生从心底爱上数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嘉文.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探索.郑州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