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降低成本论文

降低成本论文

时间:2023-02-13 04:39: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降低成本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降低成本论文

第1篇

质量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效益的源泉。也是市场开发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的需求日趋苛刻,垫资、压价的幅度越来越大,工期越来越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一些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出来。

1、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现状分析

1.1对招投标意义认识不清,导致项目招投标盲目压价

招标是为了选择一个合理的价格。达到招、投标方双赢的目的。目前,工程招投标大多是进行价格竞争,有些招标单位违背对投标报价书需全面评估、综合考虑、合理中标的原则,只注重标价的高低,低价中标。有时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顾国家政策、法规和价格规律,拼命压低标价,迫使投标单位让利垫资,任意取消国家给施工企业的合法利益,将不合理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等强加给施工单位,严重扭曲招投标的真正意义。施工单位“靠低价中标,靠索赔盈利”的片面认识把招投标工作引入误区。

1.2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混乱

企业与项目的职责、权限不清,规章制度不健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管理手段落后,导致经营监控不到位。主要表现在:

1、责权不明,使项目无所适从;或过于大胆,企业难以实施监控,结果是肥了个人,害了企业;或畏首畏尾,难以获取所需资源,难以完成项目管理责任,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达到项目管理最佳效果。

2、项目责任考核流于形式,配套措施不到位或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干好不激励,使职工失去竞争热情。

1.3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低价中标、不合理合同的签定,使得企业常常处于垫款施工、贷款施工的困境,项目施工管理费用严重不足,材料费、设备工具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赁费、人工费不能及时支付,长此以往,使得三角债进一步形成,相关资源价格进一步上涨,使生产经营管理举步维艰。而发包单位对工程的任意分包、肢解又给竣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结算难以按时形成,拨款也常常在各方的推脱中变得遥遥元期,形成竣工难、清欠难的现状。

1.4成本管理粗放,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降低成本是实现利润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但当前许多国有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责任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内部定额、取费标准等基础内容,施工组织、管理方式还是沿用旧经验、老办法,以包代管,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重包轻管,不进行科学测算、成本分解,项目成本控制流于形式。造成施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管理费用逐年加大,企业利润越来越薄。

1.5安全生产流于形式,安全事故频发

随着工程中标价的降低,一些项目为了降低成本,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能省则省,安全教育应付差事,安全设施形同虚设,安全资料造假多、现场实际监督少,总的来说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不出安全事故则罢,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损失远大于安全生产的正常投入。

1.6项目团队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项目经理素质有待提高。现有项目经理队伍大多为凭多年施工经验积累而成长起来的一代,缺乏现代项目管理基本知识,技术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有的家长作风严重、团队意识不强,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不会团结班子成员充分发挥项目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项目管理内耗多,效能低,严重挫伤员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超级秘书网

2、应对策略

2.1以成本测算为依据,确定报价策略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尤其是面对低价中标的大趋势,在投标报价过程中,要坚决防止饥不择食、饮鸠止渴的恶性循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仅为提高中标率而造成未中标已亏损。要坚持科学分析,慎重决策,建立科学的投标制度。一般来说,仅从工程量清单预算报价,恐怕难以中标,必须让利才行。具体让利幅度,则应以保本盈利为限度。要确定一个工程报多少价才能保本,或者有多少盈利,这就要靠准确的成本估算来决定。成本估算不能以国家定而应当以企业内部定额为依据,还应考虑到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降低消耗而使成本降低的因素。企业要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和估算的工程成本,结合收集到的业主和其它竞争对手的各种信息,研究使用投标技巧,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做出既能盈利,又能中标的报介决策。理方式等因素合理组合,既要减少磨合困难效能低下等弊病,又要防止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集体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第三,要不断提高团队素质,坚持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先导,以岗位业务知识学习、岗位技能素质提高为重点,实施全员素质提升;第四,要坚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教育职工,努力培育求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务实、廉洁高效、勇于创新,充满竞争力、富于战斗力的团队精神,营造积极进取、人才辈出的良好企业发展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结语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施工企业惟有认真研究形势,不断加强项目管理,苦练内功,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复杂多变建筑市场,才能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平。企业动态联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第2篇

[关键词] 共享整合 集中管理 共享服务中心

一、共享整合的概念

1.共享的含义

“共”,指共同拥有或者承受(古今汉语词典,481页);“享”受用占有之意(古今汉语字典,1582页),“共享”一词可以理解为共同占有受用或者共同承受。在百度百科里面,共享解释为:“共享”即分享,将一定物品或信息的使用权或者知情权与他人共同拥有,有时也包括财产权。

在本论文中,共享可以理解为共享的双方或者多方,共同拥有或者共同使用一定的资源,或者共同承担一定的风险,以达到减少资源的重复投置,从而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共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共享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共享分为自然人之间的共享和法人之间的共享。自然人之间的共享,通常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合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同甘苦,共患难”也是这里类别;法人之间的共享可以表现为国家之间,政府之间,学校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共享。而本论文中所讲的共享隶属于企业中的共享。

(2)按照共享的客体的不同,可以将共享分为有形资产的共享和无形资产的共享。有形资产的共享包括人力资源的共享、财务共享、设备的共享、实验中心的共享等等;无形资产的共享通常包括知识的共享、信息的共享、文化的共享、品牌的共享、渠道的共享等等。

2.整合的含义

百度百科认为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整合就是通过把不同的事物与物质,使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交互,资源共享结合在一起,也叫集成一起,让他们通过结合发挥最大的价值。不管是普遍意义上好的、坏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把它们的价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本来无意义的事物变得有意义起来,让这些单一看来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事物获得超值的效果。

本论文认为整合就是对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对要素在某一程度上进行重组,使得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更大程度上发挥资源的优势,保证资源配置达到动态的最优化状态。表现在企业当中,就是企业重新配置资源的一个过程,如企业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便是一个整合的过程。

3.共享整合的含义

在分别了解了共享和整合的含义之后,我们研究共享整合的含义,所谓共享整合,可以理解为基于共享的整合,即企业在整合的过程中,以共享的思想为基础,将原来重复的、分散在各个业务单元的资源(包括设备、人员、流程、业务等)整合在一起,原来的各业务单元来共享整合后的资源,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以达到降低成本或者提高效率的目的。

原来的业务单元共享整合后的资源,这种共享可以无偿的共享,比如通过行政手段;也可以有偿的使用,比如说是使用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或者使用外包的业务。

二、共享整合的理论前提

1.专业化分工

亚当・斯密认为同等数量的劳动者通过分工能完成比以往多得多的工作量或生产量。其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有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通常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共享整合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前提的,正是由于这种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使得各业务部门那些相似的业务整合起来成为现实,整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发挥专业化带来的好处,即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共享整合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外包正式基于专业化的理论。

2.范围经济

所谓范围经济,是指一个企业生产或销售多种产品。这多种产品共享采购、制造、销售、地租、管理等各方面的费用,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增长,这意味着只要多销,必然利厚。

企业共享整合,将下属单位都在从事的采购,销售等部门集中起来,成立专门的采购中心或者销售中心,这些共享整合后的中心,可以充分发挥范围经济带来的成本的降低。

3.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摊到每个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单位产品的综合成本会下降,生产得越多,利润就越大。这个定义是基于产品来说的,对于服务来说也是一样,随着服务能力的扩大,平均服务成本会随着降低。

企业共享整合后的单位能更好的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充分享受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的降低。

三、企业共享整合的表现形式

企业的共享整合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即集中管理,共享服务中心,和服务外包这三种形式。

1.集中管理

集中管理式共享整合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形式,它表现为,企业将原来分散在各个业务单元的业务或者其他资源剥离出去,成立集中管理中心,原来的各个业务单元来共享该中心所提供的业务,而服务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是通过公司的总部使用行政手段进行协调和控制的。这里提到的集中与平常我们谈到的权利的集中或者职能的简单集中是有区别的,这里的集中管理除了将权利和职能的简单集中之外,更重要的是之中之后的共享作用,下属单位通过共享集中后的资源,能获得更加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服务。

在企业中较为常见的集中管理主要表现在财务的集中、人力资源的集中、销售的集中、维修的集中、实验室的集中等等。

(2)财务的集中。具体做法是:公司设财务部,对公司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各所属单位、项目组不再设财务部门,由财务部根据经营业务情况,向各单位委派一名财务代表或若干名财务人员,下属单位共享公司财务部所提供的服务。

(2)人力资源的集中。具体做法是:公司总部设立人力资源部门,人员招聘实施集中规划,统一进行。每年初需要各单位上报人员需求计划,由人事主管部门核实并与各单位进行结合,形成公司的年度人员需求计划,招聘工作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实施。公司人员的内部调配,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进行。公司员工的培训由人力资源部门会同各单位统一制定计划,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具体的实施。公司的薪酬体系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统一实施。公司员工的户口、保险等事务都由人力资源管理统一负责。

(3)销售的集中。具体做法是:集团公司成立销售部或者销售中心,将公司所有的产品划归到销售部(中心),由市场营销部负责公司生产的全部产品的销售业务,包括市场调研、市场开发、产品投放以及销售策略制定与调整。并成立定价委员会,独立行使各类产品的定价问题。

(4)采购的集中。具体做法是:集团公司成立采购办公室,负责全公司(包括下属)的采购业务,这样可以获得采购数量增大带来的价格折扣或者增加与供应商的砍价能力。下属公司每年将那些常规物资(可预见的、经常性的采购)呈报给总公司,有总公司统一打包,直接对外进行招标,而对于那些非常规的、不可预见的、或者应急的物资的采购,可以建立专门的采购程序。

此外,共享整合还可以实现对维修、实验中心等等进行集中,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展开。

2.共享服务中心

共享服务中心(SSC)是国外企业进行共享整合是所常用的一种形式。所谓共享服务中心,将分散在各个业务单元当中那些功能相同,流程相似的业务从原业务单元中剥离出来,并进行集中整合,组建共享服务中心,要求此共享服务中心以顾客(原业务单元)为导向,向顾客提供收费服务。

这里提到的共享服务中心与上面第一点中提到的集中管理不同的在于,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利润中心,该中心向原来业务单位提供的是一种收费服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的一种市场化交易。

3.服务外包

将服务外包也归纳到共享整合里面,主要原因如下:(1)服务外包也是企业业务整合的一个结果,在企业的整合过程中,权衡自己企业的优劣势,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交给专业化的公司来运作。(2)服务外包是通过外购的手段,买进自己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而公司内的各个部门也是来共享这些业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服务外包也应该算作共享整合的一种表现。

四、企业共享整合的效果分析

企业在进行共享整合之后,可以带来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或者服务质量的提高,但并不是所有的业务在共享整合后都会带来好的效果。

1.共享整合后,成本降低,服务质量提高

企业大部分业务在实施共享整合之后,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也会有所提高。比如销售部门的共享整合,整合后的销售部门同时销售不同的产品,能充分发挥范围经济带来的成本降低,同时销售部门统一协调与经销商的关系,增加与供应商的感情交流,服务质量也随之提升。

2.共享整合后,成本降低,效率降低

有些业务在共享整合之后,虽然成本降低了,但是效率会随之下降,服务质量也因此下降。比如采购的集中,下属单位所有的采购物资都要交予公司审批,由公司进行统一招标,这样,大大增加了审批的程序和流程,使得效率下降,甚至会影响项目的进度。

3.共享整合后,成本降低,服务质量会降低

有些业务在进行共享整合之后,虽然成本降低了,但由于整合之后造成责任意识减弱,造成服务质量会下降。

五、结论

尽管共享整合有着很多优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等,但不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进行共享整合,企业在进行共享整合时应该从自己的基本情况出发,权衡利弊,做出选择;同时即使适合共享整合的企业当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业务或者资源都进行共享整合,这也得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和要求,甄别出适合共享整合的业务,来实施服务共享整合。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卷.郭大力 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七页

第3篇

关键字: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Abstract: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throughout the whol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cost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improve management, improve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 and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is thesis is focused on cost control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成本管理是建设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建设单位对成本控制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

工程项目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是把握企业生产耗费和供给的标准,而且还是决定价格的基本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显示了一个单位企业管理的综合水平,是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的重要所在。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建设单位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样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设施工企业市场全面开放,同时全面推行招投标制,市场的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的空间已经逐渐减少,建设单位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实现近期求生存、长期谋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向内部挖掘潜在效益,以此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造价最有效的手段,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建设领域一直存在技术与经济相分离的矛盾。技术人员把降低工程造价看成是财会人员的责任,而财会人员不熟悉工程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单纯地依据财务制度对费用开支进行审核,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或是机械、材料分家,完全不了解对方领域的情况,势必造成材料的严重浪费,这些因素阻碍了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只有把经济与技术相结合,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效果评价才能在控制造价方面有所成绩。

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是建设成本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主要要做的就是各项费用的管控和过程成本的分析,实际操作过程生产率低下,成本高昂,前期计划做得再多也是枉然,建设工程成本费用的控制是全面实现成本预算目标的根本保证。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建设业去关注:

2.1材料费用成本控制

材料价格主要是由材料的采购部门控制的,由于材料的价格是由买价、运杂费和运输中的损耗造成的,因此说控制材料的价格,需要掌握市场的信息,可以采用招标和询价的方式来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从价值角度来看,材料物资的价值约占建设安装工程造价的60%~70%左右,因此说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需要格外重视。材料费用成本控制主要表现在建设材料用量上的管控即减少材料浪费量和建设材料购买价格的控制。材料采购人员在采购时要认真分析材料的价格趋势,对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择优选择。

2.2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同时也是成本控制中的主要依据,因为保证合同的合理合法,才能够使得合同全面履行,提高投资效益。严格把握材料、设备采购价格的审核关。建设工程在建造时,业主对关键、重要或特殊的材料、设备自行采购或要求承包商在采购前由业主确认。

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做到赏罚分明。同时建立的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原则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如无偏离,在继续进行,否则找到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2.3人工费用控制

人工费指直接从事建设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内容包括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生产工人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及劳动保护费。在人工费的计算与取值时,应参照各地工资最低标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人工费用控制主要从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实际需要的用工人数方面的控制,在保证质量和时间要求的前提下,适当的精简用工人数,减少人工费。工程预算人员要随时了解施工进度,并参与隐蔽签证。施工人员方面,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工人大多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技术水平上存在这较大的差异,有必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筛选,选择技术熟练的工人,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有效缩短工期,节省建设材料,降低成本。

2.4机械费用控制

设备费、材料费在建设安装工程中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70%左右。它是工程直接费的评分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到建设费用的大小。因此,在监理过程中,不可忽视这一点,要引进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条件,开展设备、材料的招投标工作,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主要是要求尽量用到采购的所有机械设备,避免买了无用的建设设备,建设设备的购买和运输都是一笔相当大的费用,施工企业应合理进行配置,尽量避免设备资源闲置。

2.5技术措施

开展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还要善于利用先进技术控制成本费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引进和研究出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建设业管理水平和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技术和经济的有机结合,真正转化成生产力。制订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以下四大内容:确定施工方法、选择施工机具、安排施工顺序和组织流水施工。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寻求可以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要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从而节省费用开支。首先,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施工现场的布置,为减少浪费,节约开支创造条件;其次,依据自身技术优势,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开展广泛征集合理化建议的活动,尽可能的扩大成本控制的广度和深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成本的控制应贯穿于从投标、施工准备、准备过程和竣工等阶段综合控制,在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军.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02.

第4篇

[关键词] 井下作业成本管算结合成本控制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油田企业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石油提出“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的发展战略。进行成本控制也是井下作业的必然选择。

在油田企业成本管理日益要求科学化、明细化的今天,加强成本管理不仅是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二、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

1.成本控制的涵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2.成本控制的意义

(1)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即使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其生存受到威胁,也难以在调控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公用事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还会影响政府财政。

(2)企业发展的基础。成本低了,经营基础巩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控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新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垮下去了。

(3)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得主要保障。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

三、井下作业成本核算

1.井下作业成本核算的目的

井下作业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归集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严格区分为压裂、酸化、试油、测试、大修、侧钻、小修、特车和其他作业等不同成本核算对象的界限,正确计算井下作业成本。成本项目一般应包括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机械使用费、QHSE(质量安全环保体系)费用、科技费、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2.井下作业成本核算项目

(1)直接材料费:指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消耗的主要材料、燃料和动力。

(2)直接人工费:指直接从事井下作业施工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以及为职工承担的其他相关支出。

(3)机械使用费: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设施)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租入设备(设施)发生的租赁费。

(4)QHSE费用:指按照规定提取或分摊的及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除劳动保护费之外的质量、健康、安全、环保费用。

(5)科技费:按照规定提取和分摊的及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

(6)其他直接费用:指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主要包括:运输费、养路费、财产保险费、办公费、技术服务费、外包劳务费、施工补偿费、生产生活营地费、保温费等。

(7)制造费用:指施工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为组织生产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该类费用应在“制造费用”科目归集,月末将其余额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

四、构建“管算结合”井下作业成本控制体系

1.“管算结合”成本控制体系的基本思路

“管算结合”成本控制体系,是将成本核算与管理相结合的成本控制体系。准确的核算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努力使成本的发生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二者共同作用,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成本核算是进行成本管理控制的基础。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和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管理措施有利于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成本预算、差异分析、考核评价等都是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企业为了使各个环节的成本发生尽量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为了以较少的资源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利润,就必须搞好成本预算工作。紧接着成本预算就是实施的问题了,这就需要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加强考核评价,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等,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按照预算指标规定的标准进行作业。

2.“管算结合”的井下作业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

(1)“管算结合”的井下作业成本控制体系之预算工作。应用作业成本法预算各作业过程中的井下作业成本。井下施工企业应当建立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建立预算执行的反馈系统,分析和控制预算的执行。编制作业预算应当以井下作业定额、可比历史成本和工作量为依据,项目齐全,计算合理,便于对比、分析、考核。

(2)“管算结合”的井下作业成本控制体系之核算工作。“管算结合”的井下作业成本控制体系之核算工作分为发放工资和奖金、工资和奖金的计提和结转、项目部及试油队付内部单位结算、项目部发出材料、结转项目部制造费用、计提项目部折旧、转项目部及所属试油队长期待摊费用、计提项目部安全生产费用等八个方面。

(3)“管算结合”的井下作业成本控制体系之考核评价工作。在将井下作业成本分解到各作业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利用成本管理与作业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设计井下作业成本分析表,将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标准进行对比,这样有利于各作业单位及时发现问题,控制成本。

五、应用新型体系加强井下作业成本控制的几点对策

1.监督井下作业成本控制的业绩考评

对井下作业成本控制完成预算规定或比预算规定完成更好的进行奖励,对成本控制不力的部门和环节要进行严肃的惩罚。争取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成本效益。

2.实行全过程管理及关键环节控制

首先,井下作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包括多个环节,成本控制也是多方面的,实行全过程控制就是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成本控制;关键环节控制就是要对成本支出的主要环节进行重点控制,实行专门负责人负责制。从搬迁准备到完井,在整个生产过程,都要注意进行成本控制。

3.实行源头控制做到标本兼治

抓住前期投入,进行源头控制,治标治本。首先,工程设计人员要积极了解施工区块的水质,从而在进行施工设计时把化工料的发放更加精细化。其次,要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体制。最后,还需要改进生产工艺与技术,从而从源头上降低井下作业成本支出。

4.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成本控制意识

目前,我国企业对成本仍以“ 事后控制”为主,不仅缺乏对成本控制的预防意识,而且更容易忽视控制成本的支出, 从而导致后期成本支出额巨大。因此,当前应把提高企业领导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放到重要位置,积极推行“ 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实现把成本控制在萌芽状态。

六、结论

随着物价的上涨,井下作业成本也逐年增大,尤其是其中的化工料价格上涨幅度更大,井下作业成本的控制越来越严峻。因此,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法对于企业迫在眉睫。

另外,本论文同样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留待今后继续研究。比如尽管建立了“油田企业“管算结合”的井下作业成本控制体系”,但是未对井下作业成本的核算、分配及控制等部分进行更为细致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平良:建立单井核算体系,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国际石油经济,2002,(03)

[2]孙翠娟:海外石油勘探开发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系统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3)

第5篇

【关键词】程序分析 工艺流程 流水线评价

一、问题分析

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番茄糕为主。该公司生产规模属于小作坊手工作业式生产。生产制度、设备、布局、生产过程等落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使得番茄糕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偏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公司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番茄糕的生产过程运用程序分析进行改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二、运用程序分析设计产品工艺流程

(一)运用工艺程序分析改善番茄糕工艺程

工艺程序分析表明,本产品(番茄糕)现有生产工艺顺序为:选料、清洗、打浆、预煮、磨碎、熬制、包装和入库,总共8道环节。其中选料、清洗、打浆、磨碎、包装以及入库是该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占整个工序的75%,不利于大范围、普遍性的展开生产。根据实际情况,该产品生产工艺程序如图1所示。

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逆向物流的预煮工序,工作效率低的清洗、烘烤工序,以及花费较长时间的包装工序等进行“5W1H”提问和“ECRSI”原则改善。取消预煮软化工序,交换制片与包膜工序的顺序,添置果蔬清洗机和换置TRZH系列远红外线自动控温炒机(烘道),使清洗工序采用机械化操作,烘烤工序能够通过烘道在工序之间流动。改善后工艺路线顺序是:选料、清洗、加工、熬制、烘烤、包装和入库,总共7道工序,相比现有生产工序,减少了1道,操作步骤由23道减少到15道,加工工序为10道和加工与检查工序为5道。

(二)运用流程程序分析改善番茄糕生产流程

本产品(番茄糕)现有生产流程,以原料初选开始,以储存结束。随机选取其中正常出产一批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加工、检查、搬运、等待、储存总时间为9.79小时。其中加工、检查时间7.78小时,占整个生产时间的79.5%,统计的周期产量为25.0kg,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搬运、等待、储存时间2.01小时,占整个生产时间的21.5%,隐藏成本浪费过大。

改善后的新流程程序以选料放入果蔬机开始,以产品下线入库结束,合理采用机械化生产,工序之间的物料搬运,将通过运输机完成。改善后新流程程序由原来的30个程序减少为22个程序。其中加工次数由16个改变到11个,搬运次数由10个改变到8个,等待2个减少到0个。储存工序数目由1个增加到2个。改善后流程图如图2所示。

新流程程序有22个序号,相比现有流程程序30个,减少了8个。其中加工次数由现有的16个改变到11个,搬运次数由现有的10个改变到8个,等待由现有流程中的2个减少到0个。另外检查工序数目不变,均是1个,储存工序数目由现有工序的1个增加到2个。

三、结束语

通过程序分析改善生产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工序,消除了隐藏的成本浪费,达到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程序分析在企业生产中运用广泛,它的运用能够发现生产流程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改善优化,为企业节省资源和成本。

参考文献:

[1]易树平,郭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第6篇

【关键词】指纹识别 身份证识别 人脸现场对比 嵌入式系统 龙芯1B

随着我国行政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冒名顶替和考场舞弊现象越来越多。针对这类情况,采用指纹识别、身份证识别、人脸现场比对等技术手段,精准判断人员身份,杜绝替考。同时采用联网通讯,异常情况联网报警等手段,也杜绝了监考人员参与的现场舞弊行为。

本论文通过项目实施开发出一种基于龙芯232内核的嵌入式身份识别终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并且针对指纹身份验证终端与服务中心之间制定一套通讯交互和指令协议,同时采用国产主控芯片,专用内部通讯协议,保证信息安全,可以用在教育考试、公务员考试等民用领域,也可以广泛采用到国防、安全相关领域中。

1 生物识别技术的选择及改进

1.1 生物识别技术简介

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化日益普及,如何准确识别个人身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技术难度比较大的问题。适用于身份鉴定的生物特征有不少,能够做为身份识别的生物特征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唯一性、广泛性、可测量性、稳定性、随身性、这几个特点。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考虑该技术是否能被人们接受,测试过程中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识别过程是否方便,识别是否准确,技术手段和设备的经济与否等因素。

目前主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有:指纹识别、掌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手形识别、生物红外谱图识别、外耳廓轮廓识别、体味特征区分、基因特征识别。每种生物识别技术都有其优劣性,这里采用指纹和人脸作为身份交叉识别的技术手段。

1.2 生物识别技术改进

为了提高生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三个改进方向:

1.2.1 采用多种特征的融合识别(多模结合)

对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研究后,了解到这些技术和手段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在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限制和局限性,因此采用单一生物识别技术并不能实现本论文的目标。因此,需要场合结合多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一步提高识别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1.2.2 现场采样,实时识别,数据实时可靠传输,与数据库实时比对

通过采用更高效快速的算法或者采用高性能的硬件设备或者采用专用的算法DSP辅助来实现实时出结果,实时传输,实时反馈。

1.2.3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身份证读取技术相结合

根据各种人体生理特征识别技术的综合比较结果,本文考虑了可靠性、经济性和技术成熟度以及供货方便等因素,决定采用指纹特征识别作为首要识别手段;其次采用身份证电子读写技术进行现场的验证,做到人证合一。

1.3 指纹特征比对过程的优化

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改进:

1.3.1 方法改进一:标志索引法

将指纹数据划分成9大类,在指纹图像特征文件上附加标识码,采用数据库索引的方法对存储的指纹档案进行归类,比对的时候先从标识码开始检索,可以大大加快比对速度。

1.3.2 方法改进二:单列循环法

每个人都会存储多个指纹档案,一般的方法是将采用档案与列表中的人员的所有指纹一一比对,都不相符才会进行下一人的比对,但实际的测试过程中发现,第一枚指纹档案的比对成功率可以达到80%以上,因此将比对策略改为:与所有人的第一个指纹档案全部进行比对,如果成功,继续比对该人的其他档案,如果不成功,再全部检查所有人的第二个档案,以此类推,也可以加快比对速度。实验表明采用这个方法额可以将2000枚样本比对的速度提高六倍。

2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如图1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设计了基于嵌入式软硬件系统平台,综合采用多种生物识别手段的在线身份识别系统。深入研究了龙芯1B软硬件平台和Linux 操作系统内核,移植了引导程序Uboot,完成了对Linux 操作系统内核的重新配置和编译,达到了减小系统体积的目的;该系统能够通过单机采集多种考生信息,提供包括指纹读取验证,身份证验证,实时拍照和照片彩屏显示等功能,利用实时采集的考生信息,通过终端设备联网验证考生身份信息,巡考复查考生身份,有效杜绝考生的替代替考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身份验证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敏贵,潘泉等.多生物特征识别[J].信息与控制,2002(32).

[2]于瑞华,洪卫军.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08).

[3]夏鸿斌,须文波,刘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21).

[4]杨俊,景疆.浅谈生物认证技术―指纹识别[J].计算机时代,2004(03).

[5]谭铁牛,王蕴红.现代身份鉴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J].中国基础科学,2000(09).

第7篇

关键词:企业财会 控制 重点 策略 分析

在整个企业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财会控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甚至严重的说财会控制是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命脉,它控制的好与坏直接性的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资金的情况。就此,本论文着重针对企业财会控制中的重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一、企业财会控制系统的重点是现金

2011年~2013年期间,因为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导致了企业融资的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很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从本质角度进行分析,企业资金之所以出显现断裂的现象归功于企业财务控制系统对于现金的管理不当,导致了现金出现周转不开的现象,因此企业财务控制系统中的现金管理显得异常重要。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在企业中现金是整个企业能够顺利发展、长远生存的命脉是企业财会控制系统中的关键。因此,必须在企业财会控制中抓好现金的管理工作,保障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彻底的分析。

第一,针对现金投入时间、投入的对象、金额要合理的进行控制,使其能符合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要求。从企业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它当然希望能够越少的投入现金,但是投入现金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一种事实,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现金,并且这是支撑企业信誉保障和维系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与此同时,当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个项目投入大量资金的时候,那么就意味着企业长期的发展处于一个优势和积极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应从长远发展不能够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加强监控策略从而达到短期性现金大量投入,长期性企业收益甚多的的局面。

第二,强化企业现金的流入问题。强化现金的流速问题,也就是控制好现金的流动速度,提高现金的使用价值。在现金流动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缩短现金的周期,提高企业固定资金变成现金的能力。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要快速反映、环节衔接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现金的流动效率。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应该提高销售的速度,将产品迅速的转化成现金,从根本上遏制现金停滞或者是现金沉淀和损失的现象。

第三,在进行销售的过程中,针对库存产品以及应收账款作为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加快现金的流动速度,从根本上避免资金出现流失的情况。从根本上构建完善、高效的资金体系进一步的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从根本上完善的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企业财会控制系统中的核心是成本

企业财会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成本,因此在对企业财会控制的过程中要不断的重视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性的论述。

第一,明确系统控制中所彰显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体方向,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其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和规划。在进行这项策略规划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控制过程,从根本上结症其错误,严格进行考核和纠正从根本上提高其策略。

第二,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明确奖惩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强化环节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成效的目的。比如说,在某企业中钢铁原料占据了企业总体成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那么在进行这项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费用的控制,在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其材料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规划,从市场中选取成本最低的产品进行大批量的购买,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成本。

第三,强化能源的控制。在进行财务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重视能源的控制,采用新技术和新策略,针对节水节电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好生产的节奏,利用高炉产生的煤气实施发电,从而控制生产节奏并且利用峰平谷之间电价做文章从而降低平均的单价。这一举措的实施必然会降低能源的消耗问题,同时对成本费用的管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对环境的保护有积极意义。

第四,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在企业中闲置资产的利用效率这是降低成本的必然趋势,为提高盈利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从企业的角度进行分析针对其资产不断的进行收集和整理,从根本上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产品的整体产量,不断的根据市场的发展和整体结构的改变调整产品的结构,达到销售更多产品增加数量收益的效果。

三、企业财务控制系统的实施保障是内部控制制度

在企业的整个财务控制系统中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是保障企业财务控制系统顺利实施的基础。企业在实施财务控制的过程中,必然是通过“人”进行财务的控制,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想法均是不同的,所以会出现少部分人逾越道德底线,携款出逃或者是挪用公款的现象。因此,设计内部审计部门针对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能有效的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从整体上提高其实施的效率,保障财务管理透明化能够安全妥善的实施。

四、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企业财务控制管理的要点来说,一定要从现金、成本、内部审计制度等几个方面着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策略,从而达到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要: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看巨大的作用。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成立以来,注重成本控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预算执行能力和会计核算水平,在公司成本控制上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笔者对此作一总结,仅供参考。

关键词:成本控制;作用;财务管理

一、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它一旦成立,就面临着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与倒闭、发展与萎缩的矛盾之中,因此,必须加强成本控制,以求得生存与发展。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有:

(一)成本影响企业效益水平的高低

经济效益通常用投入与产出之比或所得与所费之比来表达。成本控制的水平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

(二)成本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指标,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经济效果,代表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

(三)成本能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前途

影响企业的发展因素很多,有宏观与微观的,也有内部与外部的,但单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的生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管理水平,只有降低企业成本,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才会取得长足发展。

(四)成本影响企业经营预测、决策和分析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及时提供准确的成本资料,才能使预测、决策和分析等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可靠的基础之上。

二、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的成本控制

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成立以来,注重成本控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预算执行能力和会计核算水平,在公司成本控制上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把计划做合理

面对滩海开发复杂以及成本压力大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滩海开发公司积极行动起来,在财务计划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细化指标分解,优化预算管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公司从编制成本预算开始,逐步理顺操作费管理流程。1起草了操作费要素定义,定义各项操作费指标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进一步明确各项指标包含的内容和费用列支渠道,使各切块指标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清晰、明了自己所负责的切块费用,责权更加明确。2按照整体性、管理性支出总量控制、倒推成本的原则,把操作费分解为固定性支出、生产性支出和管理性支出三部分,明确操作费管理的指导思想。即固定性支出和管理性支出集中于公司各职能科室一级管理、实施公司统控;生产性支出由作业区管理。3每年组织召开公司指标分解会,对费用项目和分解的金额进行研究讨论,最终确定分解指标项目。通过科学、合理地分解指标,为成本控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过程控制执行透彻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制度保障。1建立了《成本管理办法》、《完工未结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制定了《公司成本核算办法》,对台账、作业过程、部门等的使用以列表方式进行明确,规范了成本费用核算范围和方法,确保成本核算准确无误。3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的购置、使用、转移、报废等各环节的规定,重点规范油气资产弃置费用的核算、管理和使用。此外,根据油田公司下发的资产管理工作检查验收标准,整改、完善资产管理相关资料。加强成本跟踪预测,掌握真实的成本费用。

(三)把物资关口把严

物资、设备采购占成本支出较大,且繁杂琐碎、千头万绪。为此,1公司严格把关物资设备采购程序,确保质量上乘,成本不超。根据实际情况,公司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管理基础年工作,以完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机制、规范运作方式为重点,组织学习了《大港油田公司物资采购管理整合意见的议案》、《大港油田公司设备管理办法》、《大港油田公司招标管理办法》、《大港油田公司市场准八管理办法》等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2公司结合本部门和各岗位特点,对综合服务部制定完善了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了部门职责定位。并进一步完善公司物资装备管理制度,制订了《滩海开发公司生产物资管理实施办法》,夯实了公司物资装备管理工作的基础。根据公司部门职责调整,及时与上级归口管理部门沟通,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规范运作。同时,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加大集中采购、招标采购力度,采购通过货比三家、商务竞价方式进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支出,将产能项目部的物资采购纳入统一采购管理,确保了生产建设物资供应,实现资金的有效节约。

(四)把资产状况摸清

按照上级《关于开展财产清查工作会议》的安排,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以财务资产科、综合服务部等机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财产清查领导小组,对财产清查进行总体安排、协调工作。同时,设立财产清查办公室,负责本次财产清查的具体工作安排。清查前,组织召开了财产清查工作动员大会与第一次培训会议,对公司财产清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清查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培训,确定了本次清查工作的内容和方向。成立了三个专业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存货、资金分别进行清查,做了大量、细致的财产清查工作。在资金清查中,对于无法支付的,确定在今后工作中建立管理台账,落实责任人,定期核查,关注往来单位营业状况,并根据相关政策及时处置质保金。

(五)把信息化建设做实

成本管理系统是为了加强油田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测算而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70下增加、补充开发的应用系统,按照财务处统一安排和部署,公司参加成本管理系统应用培训,并根据公司油气生产管理及核算的特点,对成本管理系统责任中心、成本中心、部门、费用要素、预算项目等进行了规范和统一,完成了成本管理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按照“数据录取真实、准确”的原则,完成全年成本单据的补录,实现成本系统与账务系统的正式对接上线,挖掘出成本管理系统的管理优势。此外,财务网上报销系统是一个财务经费管理系统平台,具有经费报销与借款、预算管理、电子审批等功能,公司根据自身的管理特点进行了流程设定、审批组定义、制作电子签名、预算录入等系统设置工作,实现系统的正式上线。对五项费用及借、还款业务纳入网上报销管理。通过应用该系统,实现费用单据自动计算、自动流转。有效提高了财务报销相关工作的效率及公司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通过在系统中设定预算额度、审批流程和审批权限等环节,有效加强了经费预算的事中控制及内部控制力度。

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已有很大进步。但就成本管理层面考察,仍有一些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盈利空间,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广大中小企业正确定位企业成本管理主体,坚决压缩行政开支,运用作业成本管理,讲究资金运行效率,找准目标市场,按单生产,并树立现代成本效益观,发挥成本的最大效益,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结构简单、决策迅速、反应敏捷等优点。但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生产效益、技术进步、资金筹措等诸多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以至于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赢利少。而且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高级人员配备不足,加上资金因素,很难实施全面的技术更新。因此,中小企业应强化成本意识,注重成本管理。本文拟就目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思路。

一、正确定位企业成本管理主体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主体上存在失误,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做生产者,导致管理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成本。广大职工的成本意识淡薄,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么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而且职工们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如此大的管理群体自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企业应意识到这个问题,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不论是经理、财务人员或生产负责,还是全体员工,都要树立成本意识。企业管理人员要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教育,使大家明白企业成本与本职工作之间的关系。而且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成本形成与统计的过程,对生产流程中的每道工序、每台设备、每位操作者所发生的材料与工时消耗数据,都要及时记录,准确填报。因此,可以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填报生产过程中的这些原始数据联系起来,奖优罚劣。从而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个个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万众一心做好成本管理,必然能使成本下降,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坚决压缩行政开支

中小型企业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满足企业管理和生产要求的岗位一应俱全,各部门、科室的各项开支如果不加限制,日积月累会成为企业一个不轻的负担。

压缩行政开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既可能流于口头空喊,又可能激发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矛盾。因此,中小企业可参照现代管理学中的零基理论行事。零基理论是指在遇到难题争执不下时,各方都退到起点,即从零开始思考问题。企业各部门、科室对各自的行政费用进行详细的预算,重新申报业务需要,主管人员组织审核,适当地节省开支,讲究资金利用率,最终进行评定。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行政管理费用不是不开支,而是要会开支。

三、运用作业成本管理

成本计算既是成本会计的中心也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而目前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包括以汇总、分配、再汇总的形式计算制造产品成本和以标准成本为核心手段进行成本预算。泰鑫麻业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实际成本法下的品种法。在这种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为直接人工小时,这种分配方式在企业产品品种少和间接费用数额不大的情况下能够适用。但随着企业产品品种的增多,人工工时在各产品间很难精确界定,而且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也逐渐增加,使得分配也难以做到合理。

作业成本核算就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分配不真实而提出来的。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归属从因果关系出发,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不在各产品间直接分配,而在各作业项间进行分配,这样就体现了费用分配的因果性。从而使作业成本乃至产品成本的计算较为准确。而且作业成本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成本认识的深化。它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描述为一个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其中,作业推移的过程也是价值在企业内部逐步积累、转移,直到最后形成转移给顾客的总价值(即最终产品成本)的过程。中小企业需要的正是这种“以顾客为中心”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管理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反映,对最终产品形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必须进行战略的考虑。要从单纯降低料工费项目的生产过程成本的管理上,拓宽到从产品设计开始,包括技术开发、制造、销售、市场营销、服务在内的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进一步深入到为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作业成本的管理,达到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持续的动态的成本管理。

四、树立成本效益观

当前大多数公司的成本管理好坏都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人手,强调节约和节省,认为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也许你会说这没有什么不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因为,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能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获得经济效益,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始终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应树立成本效益观。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重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的增加一部分成本,但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又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开发的检验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些支出都是不可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体现了“花钱是为了省钱”的思想,即为了长期的大量的减支(相当于现实的机会收入或未来的真实收入)应该支出某些看起来似乎高昂的费用。这都是成本效益观念的体现。中小企业通过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将降低成本运用得更为灵活。向市场提供质量更高、功能更全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五、讲究资金运行效率,运用“集群成本管理”

中小企业资金规模不大,且融资通道有限,若盲目投资,遭遇失败,很可能一蹶不振。由此可见,资金的运行需经过缜密的分析。对欲采取的投资方案,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不可过分追求尖端技术和产品,更不可以轻易投资“夕阳产业”,以求稳扎稳打,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败。但如果因循守旧,一味维持现状亦不可取,企业密切关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和升级。不断改革工艺,更新设备,积极的积蓄资金、技术和人才力量,瞅准时机,实现产业升级,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与大型企业并存甚至抗衡,就必须突破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与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形成联盟,通过合资、技术交换、产能互换、市场共享等方式,显著提高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能力,从而大幅度降低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资金运行效率。

六、选准目标市场,按单生产

第10篇

【关键词】非正规融资 关系型贷款 信息不对称 金融危机

一、引言

由于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的金融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瓶颈,所以非正规融资就无可避免的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非正规金融以交易成本论来看较之正规金融具有成本优势。现有理论主要从信息经济学、信贷配给、交易成本理论来研究企业的正规融资行为和非正规融资行为。本文利用关系型贷款理论和后金融危机下非正规融资角度来研究影响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因素以及企业类型和融资模式的对应关系。

二、理论分析

林毅夫曾以信息的不对称性来充分论证了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必然性。林毅夫和孙希芳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的融资也更为困难。林教授还证实了发展中国家的非正规金融融资渠道无论在大型企业还是在中小企业都具有明显的作用,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了也有不规律的分布。

有了关于民间企业融资的这个理论基础我们可以初窥信贷市场中存在着“二段式”的金融信贷市场。信息经济学中关于信贷市场特征的经典文献也不断印证着这种二段式效应的存在。

在研究中发现关系型贷款理论在民间企业的非正规金融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伴随着各大投行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正规金融融资渠道与非正规金融相比,非正规金融通过种种抵消性质的方式降低成本,在制度供给上有很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很明显,契约和银行信贷理论只是从几个简单的侧面来推理论证了非正规金融的合理性。

我用关系型贷款理论来分别介入正规金融融资、非正规金融融资以及二者兼有的三种融资方式来建立理论模型,从而从江浙企业的具体角度来理性的探究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

企业从正规的金融融资渠道融资的过程中,除借贷利率r1外,还产生保证契约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隐形交易成本J(Q),其中监督交易成本与法律交易实施成本等(Q代表关系型贷款的关联度,,关联度越高隐形成本就越低相反的关联度越低隐形的交易成本就相应的变高)。这个中小企业的利润概率为P(r1)(),这个概率与还付本息的的压力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中小企业按照先前的所额定的契约成本偿还着他的资本成本,中小企业效用的函数为银行的为,ωi 字母表示银行在与它的商家长期合作时所产生的某种加权值比例。由于存在着经济多种所有制合力的共同作用的复杂性质,在做这个理论模型架构时引入了银行对不同企业产权值的偏好度(这是度是和关系程度相关的)ωi,并把企业的产权类型为了研究方便简性的划分为了国有和民营两种形式,相应的赋予的比例权重就假设为ωp1,ωp2(ωp1,ωp2)0).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银行的贷款力度是不同的。明显的,国有企业的贷款力度要大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不只承担了较大的交易成本就算是中小企业愿意承担较大的贷款压力一些民间借贷公司和银行业倾向于把大量的款项借于国有或是大型企业而不是中小企业也就是说对民营的企业偏好明显减弱,即ωp1>ωp2>0;如果项目盈利为负值,相对应概率就为1- P(r1)而法律约束假设为(,法律无论对企业借贷还是对于借贷机构他的约束力是刚性的,一般情况下是不可变更的,所以在研究借贷的过程中在建立算法模型时候一定要将法律所带有的约束力加入禅师。而这种抽象的约束力与银行所能追回的贷款是成正比的。如果我们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的话,此时中小企业效用函数和银行的效用分别为:

企业的最优规划问题为:

其中具有约束性条件中的为银行的营业外收益。银行贷款的还款力度是在多种契约共同合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根据以上两个效用函数他的概率可以综合为:。把该公式带入化简得出 。这就说明虽然正规金融的贷款门槛要高于非正规金融,但是它的效用在超过了一定的界限后甚至就连那些既得利益的企业也会放弃这种贷款形式转而改为其他两种融资方式。

三、结论

由于篇幅问题在本论文中不将大量具体的数据放置在论文当中而直接给出数据分析的结果。数据主要从我国工商统计局和中国数字报告并结合以2003年世界银行对我国融资环境的考察为来源并具体结合我国江浙企业的融资现状来做了细致的整合和分析。我们就加强对非正规金融融资提几点建议。

(1)使非正规金融首先在法律上合法,可以减少民间借贷等不正规的金融机构的违法犯罪概率,有力保障中小企业融资的利益。

(2)包括国有银行的正规融资机构对非正规金融机构产生的经济促进作用要正确看待。

(3)政府加强对非正规金融融资的管制和指导。政府在金融系统中的管制作用是立竿见影的显而易见的,所以加强政府宏观性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4)加强非正规金融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并有必要建立专门的部门,让非金融的作用在大金融时代下可以合法化和市场化。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11篇

1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体制

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点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是由项目经理一个人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成本、进度、质量,做出决策、承担责任。但项目经理又要把参建人员组织起来;把职权分解下去、一层层地交付下去、明确分工、各司所职、奖罚分明。使每一个负责人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每一个人抱着对企业和集体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为降低成本精打细算,作到从实际出发,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禁止用“大炮打蚊子。”所以说在项目管理中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体系,用统一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指导每一个参建人员的工作,力争在施工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2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2.1合同方面

按合同约定的工作范围、技术规范、图纸要求,详细的编制施工图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在施工图纸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应及早的提出并要求甲方尽快给予答复,以免出现怠工、窝工的现象。对于图纸以外而增加的工程量要及时的作好施工签证并申报、签字。用合同赋予的权利合理的尽可能的增加工程收入,减少开支。

2.2技术组织方面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依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工程应在开工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技术组织措施并列入施工组织计划,详细合理的绘制施工现场布置图以达到所用材料最省、施工最方便、减少浪费节约开支的目的,根据执行情况和节约效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防止“理论上节约、实际上超用”的情况发生。

2.3安全方面

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不允许有任何细小的疏忽。否则,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必须从现场标准化管理着手,切实做好预防工作,把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4质量方面

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和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每道工序事先进行质量技术交底,设置施工队技监点、负责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复监和验收,降低返工、停工损失;根据要求和质量标准,合理使用人工和材料,减少质量过剩支出。

2.5劳动力方面

在实行管理层和作业层两层分离的情况下,项目施工需要的人工和人工费,由项目经理部与施工队签定劳务承包合同,明确承包范围、承包金额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当实物工程量发生变化时要及时的调整人工和人工费,对在进度、质量、节约、文明施工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要进行罚款。

2.6材料方面

材料采购实行“质量好、价格低、运距近"的原则,进场材料要专人严格计量。采取“量价分离"的方法进行费用计算,密切关注市场指导价,如遇价格大幅上涨,可向甲方争取按实补贴。材料的领取可采用“限额领料单”的办法,定期盘点,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数量。随时掌握工程进度的材料实际用量与计划用量的比值。对于周转性材料要及时的回收、整理使用完毕及时退出现场,尽量的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2.7机械管理方面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合理的选用机械设备,作到既实用又经济;作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效能;同时,对机械的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防止操作不当影响正常的施工从而增加成本;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始终处于完好状态,随时都能正常运转,保持其完好的整体性。对于必须外租的机械设备,要对其性能和价格进行市场调查、摸底。

2.8财务会计方面

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并对各部门成本招待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的数量,把好花钱关。

3工程项目成本分析

就是根据统计审核、业务考核和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工程项目成本分析要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动态的、多形式的开展,而且要与生产诸要素的经营管理相结合。成本分析既要注重时效又要为生产经营服务,通过成本分析,及时的发现矛盾,及时解决矛盾,避免造成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发生难以挽回的损失,而且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有效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从而改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1)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分析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分析的基础。分析的方法是:通过施工图预算确定预算成本。施工预算计划成本和实耗人工、材料确定的实际成本进行“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寻求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的节约途径,为竣工成本分析和今后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2)月(季)度成本分析:月(季)度的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定期的、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例如:在成本分析中,发现人工费、机械费和间接费等项目大幅度超支,就应对这些费用的收支配比关系认真研究,并采取对应的增收节支措施,防止今后再超支。如果是属于预算定额规定的“政策性”亏损,则就雁控制支出人手,把超支额压缩到最低限度。

(3)年度成本分析:由于项目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除了要进行月(季)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外,还要进行年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这不仅为了满足企业汇编年度成本报表的需要更可以总结一年来成本管理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的成本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从而可以对项目成本更有效的管理。

(4)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凡是有几个单位工程而是单独进行成本核算的施工项目,其竣工成本的分析应以各单位工程竣工分析资料为基础,再加上项目经理部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施工项目只有一个成本核算单位工程对象,就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竣工成本资料作为成本分析的依据,主要包括成本分析、资料节超对比分析、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单位工程的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的来源,对今后同类工程的成本管理很有参考价值。

4小结

以上论述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搞好成本控制

(1)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成本控制体系。

(2)制订和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指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第12篇

在全球资源日益匮乏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节约原材料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现阶段的工业生产中,产品在结构上趋于复杂、数量上需求大、质量上需持续保证优良,同时还要提高与同类产品的竞争力、满足不同的客户的需求。因此,冇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设计是制造的第一步,在产品的设计方面产品的成本60%-80%都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传统的设计一般为串行设计,在出现制造问题时,就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重新设计,延长了设计周期也使制造成本无形的增长。生产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其他环节无法挽回的。在产品的下料方面,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依靠人工经验的传统下料方式,耗时多且材料利用率低。以上两个方面大大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如何有效的从产品设计到生产结束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

2问题生成器研究

2.1 二维布局问题生成器

本文所提出的问题生成器是基于二维直角边布局问题设计的。本文所指二维直角边零件布局是在一个长宽既定的矩形空间内,尽可能多的布置各类直角边多边形。拼接(jigsaw-puzzle)类型则是二维完全不规则布局问题的一种特例,其具有布局空间利用率为100%的特性,如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拼图游戏便是这类问题的一种简化形式。同时,此类问题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如破碎物品的重组、文件的复原等。

2.2 二维布局问题生成器的实现

根据Dykhotf (1996)的分类标准其属于2/V/0/M类问题,根据Wascher (2006)改进的分类标准,该问题属于二维不规则待布物单一背包问题。通常情况下,求解不规则布局问题要比具有NP-难性质的规则布局问题要困难很多。但是在工程实际中,不规则布局问题往往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在求解方面,学者们往往釆用的是启发和元启发类型的求解策略。测试数据往往来源于工程实例或者人工基准,工程实例的应用则可直接有助于工程难题的攻克;为了得到更佳的计算试验,人工基准类数据可在求解的规模和复杂性上有选择的获得。目前,针对拼接类基准数据有两个来源:一是Terashima-Marin(2010)的一刀切类前如图2-1,二是Dighe提出的非一刀切类如图2-2。

3基于顶点覆盖的直角边零件下料问题算法........25

3.1问题的描述.........25

3.2直角边零件下料问题0-1整数规划模型...........26

4基于滚动优化策略的直角边零件下料问题算法.........45

4.1滚动优化策略.........45

5基于人机结合的直角边零件DFM应用............ 69

5.1人机结合理论.....69

5基于人机结合的直角边零件DFM应用

5.1人机结合理论

不规则零件的布局问题是典型的NP难组合优化问题。通常情况下,该类问题的求解都是基于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来完成的。在反应时间、计算能力和持续工作能力方面,人是很难与计算机相匹敌的。但是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经验学习、推理归纳、适应性等各个方面,人都有着计算机所无法具备和难以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实际的工程中,设计过程是设计者认知对象的过程即对客观世界建模的过程,是经由人实现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这些都是人在经验学习、感性认知、总结归纳、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的。而这是计算机所不具备的能力,计算机只有有限的小部分创造能力。但是同时,计算机有着非常强大计算能力和记忆存储能力,对于符合某特定规律的大量重复计算、大规模的数据处理、严密的逻辑推理等方面都具备非常强的优势。基于人与计算机的各自优点,国内外学者相继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人与机器相结合智能系统概念。

5.2面向制造设计

DFM (Design for Manufacture)是指产品设计需要满足产品制造的要求,符合良好的可制造性,使得产品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高的质量制造出来。根据产品制造工艺的不同,面向制造的设计可分成面向注塑加工的设计、面向冲压的设计、面向压祷的设计等;是一种在设计时就考虑产品制造的实践。其目标就是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DFM的重要性在于:在现阶段产品生产日益区域复杂化、批量化、高质量化、低成本的情况下,使用DFM可以实现在最低成本下保证产品的质量。

.......

6总结与展望

6.1主要工作

本论文是在大量现有研究成果的充分学习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以工业机柜直角边零件下料问题为切入点,从多个角度研究了直角边零件下料算法,主要内容包括:(1)总结和分析二维布局问题的分类、求解方法及其研究现状,总结了现有直角边布局问题的算法,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困难与不足。(2)提出了拼接型直角边布局问题生成器,对生成器算法的实现及复杂度做了详尽介绍,对生成案例进行了统计。设计了顶点覆盖问题生成器,采用基于最大度的贪楚算法对顶点覆盖问题进行了求解。(3)在直角边零件下料精确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改造精确解数学模型和自适应多边形技术建立了直角边零件下料的顶点覆盖模型。通过对顶点覆盖问题诸多算法的比较,采用了最大共享度的顶点筛选原则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对求解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直角边零件下料的顶点覆盖算法较精确算法的求解规模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两倍,可求解至实际板材的二分之一,可为工厂内中型尺寸板材的布局提供参考。

6.2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