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生规划

人生规划

时间:2022-08-15 14:24: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生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生规划

第1篇

1、人生要有规划,不要想3年以后干什么,要想3年内的目标,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构想。

2、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希望你不要用年龄和其他东西去束缚自己。年龄不是界限,除非你自己拿去为难自己。人生需要规划,但是意外总是会到,与其强求某事某地达到某个目标,不如顺其自然。当然不是说听天由命,而是听从心的方向,去做到最好。作者:沈奇岚

3、要么没有,要么全部,要么现在,要么永不。没规划的人生是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才叫蓝图;没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就叫航行。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受到很多伤,会哭泣,会悲伤,会觉得疼痛。而疼过之后,你就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了。你疼过,便懂得了;你跨越过,便成熟了;

4、一个男人一生两件事情绝对不能马虎: 一:对自己人生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 二:找到一个对的人,不要太注重表面。

5、要想在人生中获胜,就要比别人更早地努力,而及早努力,需要及早地为自己的人生做出规划,做好人生定位。

6、成功的人生,需要自己去经营,别再说了,莫再等了,此刻就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为人生点亮一盏明灯,赢在人生起跑点上。

7、人无所谓,必无所怨; 人无所舍,必无所成。 任何一个人, 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 能放弃希望也只有自己。 没规划的人生,叫不规则拼图; 有规划的人生,叫趋完美蓝图; 没目标的人生,叫漂泊流浪, 有目标的人生,叫保驾护航!

8、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还不会72变,也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一个叫“唐僧”的和尚的大徒弟,并跟一头猪去西天取经;诸葛孔明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军事史上书写下“赤壁之战”这样牛逼哄哄以少胜多的战役;乔布斯从只念了半年的里德学院退学的时候也一定不知道他会成为一个叫iPhone的手机品牌的缔造者。 人生难以规划,但,一切都来得及!

9、“人带着剧本来上演一出人生好戏,这是演员,但你若知道自己为何而来,来做什么功课?你不再只是演写好的剧本,你决定人生大戏怎么演,开始去创造去规划你的人生,就立刻从演员变成导演了。”

10、人生从来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勇敢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每天只做一点点,时间一长,我们也会看到自己的成长。不管你想要怎样的生活,你都要去努力争取。人生因为经历,所以才懂得。只有吃过生活的苦头,才能做到平和淡泊。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六月是个伤感的月份,每到六月就意味着分离,意味着在一起生活学习过年的同学即将分道扬镳,也意味着大批的毕业生将进入社会,展开人生新的篇章。在人们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还有一类群体――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应该得到大家同样的关注。

相对于大学生而言,中职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问题。当其他十七八岁的青少年还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时候,中职生便在这个年纪进入了社会。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年轻的中职生在社会中将体会到更多的艰辛与挫折。同时,有一大部分中职生在毕业时根本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对将要从事的职业一无所知,于是一些极端的社会现象也随之出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去苛责社会没有给中职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也无权去批评家长没有为学生排忧解难,只能从教育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职生在面对就业时常见的问题:

(1)职业方向模糊,专业理解狭隘。中职生对工作和职业的理解不够明确,他们往往认为有了工作就有了职业。由于中职生的文化水平不高,技能水平有限,所以进入社会之后的首次就业的工作都不会成为他们的职业。而很多即将毕业的学生,即使经过了几年系统的学习,也仍然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今后可以从事哪些职业。还有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解过于狭隘,认为学会计的毕业后就只能做会计,学计算机的就只能做计算机编程人员,缩小了择业面,同时过于强调专业对口,认为如果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三年学也就白上了,还不如在家待着也不愁吃穿。

(2)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低。随着中职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中职生的就业率基本都能达到90%以上,但就业稳定性却比较低。有些毕业生在就业前就憧憬着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要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是到企业后发现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差距,认为工作内容简单,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干,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回家,更有甚者还没有开始工作就辞职了。还有些学生找到工作之后挑剔抱怨,和其他同学进行攀比,短时间内频繁跳槽,一直处于动荡状态。

(3)职业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缺乏。中职生就业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角色转换。从学生转化为职业人,不仅是环境的变化,还包括角色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转变。有很多学生面对就业时,只考虑工作是否轻松,待遇是否优厚,对岗位职责一无所知,缺乏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有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抱怨工作太累,条件太差,消极怠工,甚至于不辞而别,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这些问题依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可以解决的,职业规划教育恰恰为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职业,认识社会,提供了一个途径。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个人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从自身和社会两方面充分分析理解职业的过程。首先就是要从自身的角度去分析自己和职业之间的联系。进入职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只有有了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不断提高能力和素质,为实现目标打好基础。

其次有效的职业规划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和心理素质,帮助学生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并且学会扬长避短。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自己的价值作出恰当的评价,既不盲目自信,又不过于自卑,并且学会自我评估,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准确定位,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从而有目的的挖掘潜能,增强自身实力。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意识渗透于教育之中

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因此对职业的理解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是否成功就业。

第一步是了解所学的专业。中职生现在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专业的理解会影响就业面的宽窄。既然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息息相关,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的对待专业课。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思考所学专业和从事职业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现在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是自己未来谋生的手段,从而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步是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专业课学好了只是有了敲门砖,进入门里之后,工作能不能做好就要看综合素质。社会中的职业有千万种,每一种职业要求都不尽相同,掌握和职业相关的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性格能力和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为更快实现职业过渡奠定基础。

第三步是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目标就是人生的动力,职业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评估、切实可行的。如果把成为有钱人作为职业目标,那么就要求对它具体化,有钱人的标准是什么,实现目标要分几步,每个小目标的实现时间,实现目标的每一步是否能实现等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实现职业理想就要设置不同的阶段目标,只有了解每个阶段目标对从业者的要求,才能培养与职业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最终实现职业理想。确定职业目标要根据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实际,否则就如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

当今社会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供需之间的严重失衡,意味着必然有一部分人将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作为没有优势,劣势明显的中职生就更应该认清这一事实。

学生中的错误认识主要就是“过度乐观派”和“极度悲观派”。过度乐观的学生认为找工作就像做游戏,那么多用人单位还怕找不到工作。如果一份工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那就辞职换一个,总能找到好的,好像工作就是专门给他留着的。而极度悲观的学生就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连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一无所有的中职生。同时对于一些频繁换工作的学生,总是在充当学徒,看不到发展,再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之后更加深了自卑心理,意志消沉。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竞争的社会必然意味着选择,而选择是双向的,你在选择工作的同时工作也在选择你。只有站在客观分析的角度,才能既看到社会中的挑战又看到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机遇。有针对性的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能够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了解社会需求,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

从职业发展的过程看,18岁之前都是职业准备期,在这个时期里,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汲取知识,18岁-24岁就进入职业初期,在这一时期里,每个人开始接触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开始为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准备阶段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对其未来职业的发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只有规划好,才能有所准备。对于年轻的中职生而言,未来的职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的人生发展也同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在起步时就为自己规划一下,它将帮助你更好的迈出人生的关键步,更快地攀登上职业和人生的最高峰。

参考文献

[1]柳君芳,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3篇

我的人生规划:

1、人生就像一次航行,如果没有自己的航线,那么你永远都到达不了终点。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这样为自己规划这三件事,把自己的每一天打成前进的基石,才使他成为了孔子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规划自己的人生,才能够做到最好。没有规划的人生,就像一些支持“盲游”的人,他们走到哪儿就是哪儿,他们从不关心自己最终要去哪儿,也不关心自己从哪来,他们这种人,像灰尘一样在空中飘浮,怎么会看到最美丽的风景?怎么会看到最壮丽的景观?他们的旅行又怎么会有意义呢?

2、不单是人,动物也会规划自己的一生,尽管它们不如人聪明,但它们都有和人一样的念头:活下去。比如狼王统领着狼群寻找食物,它们有固定的时间巡山,也有规定时间段去固定的领地捕猎。它们计算食物的数量,让自己的猎物不至于因为过度捕杀而灭绝。狼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用心捕猎的狼会有肉吃,不用心的狼就没肉吃。狼都会规划自己的生活,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3、有的人总是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来度过漫漫人生路,他们的人生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也有些人,他们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一步一步却能把你甩在千里之外。我们班里的同学人人都想考上清华北大,可是有些人只是嘴上说说,总把自己的学习任务推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啊!有些人会说一些风凉话:“谁知道成功背后的事?”

4、我知道。当你看着手机吹着空调时,别人已经按照规划一步一步向前走。世界数亿学生,你却没有自己的目标,没有自己的计划,你难道想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吗?规划都没有,还怎么能考上北大?怎么考上清华?

5、我们每个人都得规划自己的人生,没有计划,你又该何去何从?假如你计划每天积累十个好词,每天掌握一种修辞手法,那一年之后,你就掌握了三千六百五十个好词,知晓了三百六十五种修辞手法。人生的路上,谁也不能走一步算一步,我们要让每一步都成为精华,成为直线,成为脚印,成为向上的台阶。想象一下,严格遵守你的计划学习,经过日积月累,你又会变成怎样的一个人。

6、千锤百炼,锋芒毕现;千琢万磨,顽石成佛!

7、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吧,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用最高的效率走好每一步,到达你成功的终点!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人生来就是踏出人生的第一步,而往往人生既短暂又坎坷、既坚强又脆弱、既快乐又失落、既善良又狠心、既神奇又平淡、既美好又苦涩、既博爱又妒嫉……

人生下来,走的路总是弯弯曲曲,没有一点线的平直。时光短暂,而往往都再浪费青春和时间,包括我,人说,人要有目标才会进步。当然,我有目标,但是我却行动不起来,只说不做,出生到现在,经历坎坎坷坷,却没有一点进步,直到遇到我班主任,让我燃起了行动目标的火花,让我坚决了这一目标,努力前进。人生几何,要想行动就必须要有目标去实现并制定一个人生规划:

(1)把我所学知识稳固,但并不再是死记硬背了,要理解性地去背,去懂得它的意思;

(2)我一直懂得、相信一句话“人美只在内心不在外表”,所以我追求这种美,尽我所能帮助他人,既能帮助别人,自己又快乐;

(3)人生在世,就需要朋友,所以我会一直寻找这一真知己,知己难求,我会以我真诚的心去对待;

(4)中学生要想跨出成功的一步,就必须要有一个真实的好成绩,所以我会竭尽全力,超越自己,因为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每天超越自己,每天都有进步,积小成多,离成功又进了一步;

(5)在心里制定一个现成要考的理想学校,为此奋斗,那么你就会进步更快,所以我目前为新华重点高中而奋斗,为我的大学而努力,为我的人生而一点一滴地去进步;

(6)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所以,我一遇到难题,我就会绞尽脑汁,再不懂就去找同学,老师帮助,直到真正明白后才不追问,绝不能不懂装懂,但也不能因为一个难题而耽误下一个知识点;

(7)要学会真假,人生险恶,要会辩善与丑,制造一双明亮的眼睛,看透别人的内心世界,防范于未然;

(8)当今社会,一定有很多,所以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并要机智勇敢地去面对他们,并要临危不惧,学会自救;

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在内心规划自己的人生理想,渴望年轻有为、事业有成。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繁荣与富强,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劳动者具有现代职业素养与创业精神、健康的劳动心理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据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初中生虽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职业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不了解,其人生发展规划缺乏正确指导。许多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对学习压力选择的是逃避甚至辍学;在升学方面,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利于自身今后长远发展的高中学校,而是盲目地舍弃职业高中而选择普通高中。许多初中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思考,更多的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因此,有必要对初中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以有效减少初中阶段的辍学率,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自愿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并正确选择就读的学校类别,确保完成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我校在学生人生规划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我们将学生人生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制定了年度学生人生规划教育方案和实施计划,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政教处为指导机构、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学生人生规划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从学校层面上形成了对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机制。

二、我们将学生人生规划指导纳入了学校课程计划,每学期每个班级的学生人生规划指导课保证在7个课时,要求有三节政治课和四节班会课专门用于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导,分年级学生人生规划指导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教学或讲座内容的设计是按照学校制定的学生人生规划指导方案和实施计划,在学校人生规划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或专题研讨后形成的学内容,做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保证。

三、特别是近两年,我们以学校实施的"爱心阳光教育工程"为载体,把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导作为爱心阳光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全体教师包教包帮学生,在全校师生结对子、交朋友、多谈心、勤沟通的氛围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帮助和指导效果更为显著。

开展人生规划指导教育以来,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现在的学习和未来人生之间的关系,对未来人生的懵懂意识变得清晰而明朗,不少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动力充分,学习效果显著,过去常有的流失、辍学现象几乎绝迹,即使初中毕业中考无望的同学也并不因此而灰心丧气,因为他们对自身的认识清晰而明确,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人生规划指导教育的实践让我们更加明确地意识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并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帮助受教育者适应社会需要而生存是教育的基点,结合社会发展、明确个人发展目标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受教育者成人成才的动力源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并实现人生理想。初中毕业是人生发展的一次重要抉择,是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升学是读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就业是在本地还是到外地?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面对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不少学生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初中阶段加强人生规划指引更显其必要和紧迫。而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学会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能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因此,开展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是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位,是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一项创新型工作。

通过开展初中学生人生规划指导教育,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初中阶段实施人生规划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教学过程要突出实践教学特色,教学指导思想要注重养成作用,教育理念要强调生本教育。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以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立足点,以正确认识工作、职业和人生之间的关系为重要的培养内容,以培养创新型、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培养方向,从而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对初中生进行规划指引为落实好素质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第6篇

灾难是不幸的,而因此丧失生活的支点则是更大的不幸或者说是双重不幸。发生在人身上的灾难一定意义上必然转变为一个经济问题,甚至成为不可承受的经济之重。我们目睹了太多的这种人生悲剧,除了为他们的不幸感到惋惜之外,也为他们未能未雨绸缪而感到遗憾,毕竟在现代社会,我们有一种很好的转移风险的选择――商业保险。我们可以通过保险来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保障。

定期寿险经济划算

寿险是以被保险人身故为给付条件的险种,目前市场上有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两种。定期寿险只提供一个确定时期的保障,如1年、5年、10年、20年,或者到被保险人达到某个年龄为止。如果被保险人在这个规定时期内死亡,保险公司向受益人给付保险金。若保险期限届满被保险人健在,则保险合同自然终止,保险公司不再承担保险责任,并且不退还保险费。终身寿险的保障期限则为终身。

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应该如何选择呢?是否需要保障的时间短就选定期寿险,想要一个终身的保障就选终身寿险呢?表面来看,可以这么说,但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从经济角度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一下。

以30岁男性投保为例,假如其投保某保险公司的终身寿险,保额为20万元,缴费期20年,则需年缴保费5600元;而假如投保另一家保险公司的定期寿险,保额同样为20万,缴费期限和保险期限都是20年元,保费只需488元。乍一看,前者保费比较高,但保障终身,因为人固有一死,所以肯定能拿回(留给收益人)20万元;而后者虽然保费比较便宜,但如果20年后仍健在的话,保费就白交了,除了买了份安心,啥都没得到。综合来看,前者要好一点吧。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我们换个角度就会发现,结论并非如此。我们来比较两个方案,方案一是在20年的时间里,每年拿出5600元投保该终身寿险,则可以享受20万元的终身身故保障。方案二也是在20年的时间里,每年拿出5600元的预算,只是其中的488元用来投保一个保险期限为20年的定期寿险,这样在20年的时间里也能够享受20万元的保障水平,其余的每年5112元的余额则用来投资(比如基金定投,不考虑手续费),产生的收益继续投资以滚动生利。我们假定年投资收益率为4%,则通过查询复利终值系数表,可得系数为2.1911,即均衡定额投入20期,每期利率为4%,滚动计息,20年后终值为5112×20×2.1911=224018元。显而易见,两个方案相比,在前20年的时间里,两者都拥有同样的20万元的保障水平,但20年之后,方案一仍然只能继续拥有不变的20万元的保障;方案二虽然保险到期,保障结束,但其投资部分的积累已经超过20万元,可以为自己承担保障功能,并且继续投资获益。可见方案二获得的保障水平整体上要高于方案一,而我们的假定收益率仅仅是4%,如果收益水平更高,则方案二的优势就会更加明显。

意外保险兼顾全面和重点

很多人都觉得意外很偶然,离自己很遥远,但每个人在意外面前只有两种可能:没有发生就是0%,发生了就是100%,就像这次地震,很多人对此毫无防范,它还是发生了。所以,既然是意外,就一定在意想之外,从这个角度讲,意外险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必备。

不同的意外险保障范围有所差别,简单作一个分类可以分为意外伤害险和意外综合险,前者的保障范围仅包括身故和残疾,也就是说普通意外造成的小伤小害并不在其赔偿范围,可见投保这种产品的消费者仍面临一定的保障缺口;而意外综合险不仅包括身故和残疾的保障责任,还包括意外医疗赔偿责任,投保这种险种的消费者因意外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可以按照合同规定得到赔付。从全面保障的角度,建议消费者购买意外综合险。

多种方法测算寿险额度

定期寿险和意外险具有一定的重合性,那么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少寿险额度才合适呢?这是一个难以精确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我们在为自己选择保险保障金额时,主要根据对保险保障需求的大小以及自身对保费的负担能力大小两个因素来决定。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参考收入法和支出法。

收入法是指通过计算被保险人预期未来收入的现值来估算人寿保险的额度。从概念上看,这是一种理论上正确的方法。被保险人的预期未来收入也就是被保险人的人力资本。即使人力资本不能在市场上交易,它仍具有理论上的价值。人寿保险可以看做是对某种资产(此时是被保险人的人力资本)的损失进行保障的保单。由此看来,要投保的额度就是被保险人的人力资本价值,即被保险人预期终身收入的现值。

举例说明,李先生现年35岁,年收入是3万元,他预计他的收入每年会以与通货膨胀率(预计5%)相同的速度增长(实际收入不变)。他打算30年后即65岁时退休。我们要用收入法来估算李先生要购买的人寿保险的额度。

处理通货膨胀的最便利方法是采用实际数据――实际收入和实际利率。尽管在此后的30年中,李先生的年收入名义上在增长,但考虑通货膨胀后的实际年收入仍是3万元。我们可以将30年、每年3万元的年金按实际利率来贴现。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后的值。经济学家估计年实际利率处于2%~4%之间。假定今后30年中的实际利率是3%。李先生终身收入等于每年3万元、期限为30年的年金的现值。按照3%的贴现率,通过查询年金现值系数表,可得系数为19.6004,这一年金的现值是:30000×19.6004=588012元,李先生应购买588012元的人寿保险。

支出法有简单和复杂等不同的计算方法。简单法虽然简单,却非常有效。它的理论依据是保险界的一种经验判断,即一个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三口之家)要从被保险人去世带来的财务冲击中恢复过来,必须在前七年维持相当于原家庭收入水平的70%。换句话说,要简单预测人寿保险需求,只要把当前的年总收入乘以7(7年)再乘以70%,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5倍年收入法”。

简单法是一种粗略的估计,复杂一点,可以具体解析如下:家人首先需要在被保险人离开后继续维持基本的生活状态,所以首先需要把个人年收入乘以5倍左右;其次被保险人的离去可能给家人带来负债,所以要加上属于他的贷款数额(如一半或更多比例的家庭房屋贷款、信用卡未还款、各种借款等);再次被保险人的家人可能因为他的离去需要准备一笔丧葬费用,以及对他们短期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带来的影响,所以可以再加上3~6个月的家庭紧急备用金和丧葬费用;当然,被保险人离去之前也可能为家人留下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如各类存款,基金等,所以应该减去这部分。

所以,个人的寿险额度需求应为“个人年收入×5+个人部分的负债金额+家庭紧急备用金+丧葬费用-个人部分的流动性资产”。当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作一定幅度的灵活调整,比如子女年纪较小,未来需要的教育金更多,那么应该把这一项费用也加入公式中。(摘自2008年第13期《私人理财》)

小贴士

第7篇

››漫谈读书 九年级七班国旗下讲话››安全伴我成长 学期第5周国旗下讲话››让尊师之风长存于世——秋季第二周国旗下讲话››做一个有修养的胜利人 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学雷锋,做文明的好少年 高三(18)...››《走近高三》 国旗下讲话 文 章来源免费 教育 w ww.Edu wg.Co m文稿网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放飞理想,规划人生》。

省教育厅决定在本学年度起在全省所有中小学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专题教育。人生规划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与设计。人生规划包括职业规划和学习规划。初中阶段是我们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使我们能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能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学习科学,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引导我们学习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同学们,我们许多同学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对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职业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不了解,甚至有许多同学学习的动力不足,面对学习压力选择的是逃避甚至辍学,没有认识到读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就是个人发展的最好途径,真正的让知识改变命运,是增强个人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规划我们的人生,确定人生目标,学校也将根据上级的要求,在初二、初三开展一系列的初中生人生规划的专题教育,让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或是继续求学进行理性选择,萧伯纳有一句名言:“明白事理的人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人生就是在这种不适应中,调整适应,发展适应的长河中前进的。在人生的每一个漂流中,可能会远离我们的人生目标。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学会在远离目标的时候,去创造条件,接近目标。

同学们,你们将来干什么?成为怎样的人?就取决于现在干什么?是一个怎样的学生。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我相信奋斗而成功的人生正是你们所想要的,因为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有价值。初中阶段是人生中最绚丽的年龄,大家一定要抓住机遇,放飞理想,规划人生,立志苦读,自强不息。所有老师和家长都在为你们加油,期待着你们成功!

谢谢大家!

>>《放飞理想 规划人生 国旗下讲话》

第8篇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及观念的不断转变,中学教育逐渐开始重视并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且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更新其实践内容以及实践形式。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初中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军训、社会调查、各种社会宣传和社会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社会劳动等。我国目前的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形式多样

在我国以往的学生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特别单一,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很单调,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我国现在的初中学生实践活动则极大地拓宽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形式。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但有工农业以及商业的生产劳动,还有注重培养学生毅力和服从的军训活动,有注重培养学生爱心和人文情怀的社会公共服务,有更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钻研精神等的各种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道德修养、技能技巧等综合素质的同时,实践活动本身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感受到强烈的参与感的同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实践活动中。

(二)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只是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本着改造学生思想的目的,这也是我国在集体公社制度这个时代大环境下形成的。我国以往的初中实践活动往往夹带了或多或少的政治因素,过于重视学生的思想觉悟的培养和改造。然而我国目前的初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应现代的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现代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能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人文主义情操等等。

(三)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以及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强调教师的作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也往往是老师作为主体向学生传达要领,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引规规矩矩地完成任务。在现代的初中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和指派,而代替了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现代初中各种形形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参与感也明显提高,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了自己善于思考和主动思考的意识,通过参加一些有关社会变革的实践活动,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通过积极自主地进行思考、反馈、总结等能够对现行的社会制度等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意见,而强烈的参与感和自我主体意识又回过头促使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四)与正常教学相互促进

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带有较重的政治色彩,过于注重学生的思想改造,因此没能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没能围绕正常的教学进度和需求开展,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现代的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则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模式,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无一不是围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而展开,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与正常的教学目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因为如此,现代的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实践活动对初中人生规划的影响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和思想正在一个日渐成形的过程当中。正是因为现代初中社会实践活动的种种优势,使得其对初中生的人生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所谓人生规划,就是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为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提前做出一定的设计和策划。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水平而言,对初中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初中学生往往处于人生的迷茫期和懵懂期,对未来的道路和方向没有明确的定位,也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职业规划。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而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现状。通过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初中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对社会、社会上的企业以及社会机构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更加明白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这样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更能容易地找准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从而实现对自己人生的提早规划。

三、结语

第9篇

二十岁的时候,曹操被猪油蒙了心,拿着把菜刀就想诛杀汉贼,对未来的规划只是“我得快跑,别让董卓抓着我”。

二十岁的时候,行刺摄政王失败,自己还极为不服地一直念叨着“饮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他对未来的规划是“哎呀,也不知道是不是明儿问斩?”

……

抱歉,我实在无法举出一个自青年时期起就对未来有着伟大规划的人。毕竟,二十岁的时候,在他的留学日记里满篇写的都是“今天打了一天麻将,好后悔啊”。伟大的亚伯拉罕・林肯,我也可以百分之一百地肯定,在二十岁的大多数晚上,他所规划的都是“今天早点睡吧,明天早起,还得搬砖……”。

我想,就是让农民的儿子林肯用IBM公司可以模拟核爆的超级电脑Blue Waters把他的一生所有的要素都重新拟合一遍,在他的这份规划里也不会算到当时负债1100美元巨款的自己,日后能成为和国父华盛顿齐名的伟人。所以,或许,伟人之所以伟大,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规划,而是他们的心中有所坚持,有着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心中应有的狂热与梦想。

曹操,即使在流亡途中,想的也是什么时候才能再拉起一票人东山再起,兴讨汉贼,震慑诸侯,这样,才有日后他处于万人之上时的一句感慨:“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许整日沉溺于麻将不能自持,但他作为庚子赔款官费生出国的时候,想得更多的一定是去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为当时的中国注入新的血液,这样,才有他日后引领,宣扬科学民主,挥斥方遒的豪迈与潇洒。

林肯先生二十岁时开始热衷参选地方议员,尽管屡战屡败,但以此为乐。

乔老爷子一辈子谁也不服,一点心灵鸡汤都不喝,但如同修道士一般的精神狂热还是能把周围人都一同点燃。

第10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未来社会职业需求的不仅仅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更重要的是具有现代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创业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是具有学习、合作、生存能力的现代人。能适应社会的人不仅要具有必备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职业思想、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综合素质人才。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职业思想、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仅仅靠学会课本知识所能获取的,也不是靠大学就业前的培训速成的,这些都需要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以成为学生人格修养的重要组成,成人后走入社会才能游刃有余地生存发展。

学生从小就有自己对未来的设想,有发展自我的愿望。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业上挫折的增多,很多学生逐步认识到自信不是盲目的自满,还要不断地剖析自我、认识自我。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逐步走向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开展人生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理性地认识自己,并初步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了解个人的职业倾向性,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进行理性追求,使他们在初中阶段就初步具有基本明确的人生目标,进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潜能,改变部分学生及家长唯学历至上的片面教育观,使每个学生的发展都能适应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需要。近年来,美国教育界的流行趋势是,初中学生开始对自己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作出明确规划,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家庭的初中学生。许多教育研究报告指出,初中阶段是奠定他们今后升入高中、选择大学,及今后职业与人生成功的重要基础阶段和开始树立相关态度的关键时期,此时就应引导他们开始明确做出自己未来的大学或职业规划方案。许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也指出,对初中学生的成功教育方案,不应止于课程规划和应付考试,还必须以创新的方式结合家长、学校和社会,为青少年设置一个他们可达到的更美好的未来蓝图,让学生有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感觉。

初中阶段人生规划教育应该定位在整个人生规划的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兴趣、学会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动机和抱负,引导学生从分析自身需求、长短期目标出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如在知识基础、技能技巧、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学会正确寻求帮助,提升个人积极自主规划未来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阶段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思想和职业素养的教育,这些教育与学校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是相一致的,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很好的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就是对学生进行遵规守纪的教育,只有了解规则、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人才能够在社会的海洋中自如遨游。那么,学生在学校就要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认真行事、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的人才可以获得事业的成功。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爱学习、会学习就是敬业的表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以后良好的职业习惯奠定了基础,是学有成就和事业成功的保障。 转贴于

通过人生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职业生涯,明确了未来人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思想和素养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因为再动人的人生规划也取代不了个人的主观努力。职业规划的目的是建立目标、树立信心,但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和更好,个人也是一样。我们现在的时代是终生学习的时代,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这样才能保持自己未来的职业竞争力,逐步达到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

在初中阶段进行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的主要途径应该包括:

一、开设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较为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社会各种职业、工种的性质、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以及它与人们的年龄、性别、能力、兴趣、个性等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自我满足、独立生活、自主择业的意识与能力,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既能扩大学科教学目标,又可以增强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明确将来就业或进入高校深造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进而合理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以适应未来的生活。

三、通过多种实践、宣传和展示活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学校可通过有计划地邀请各行业的知名人士来校开设讲座,组织到校外的参观、实践、服务活动,在不同职业角色的体验中感受职业、认识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探索,开始职业定向尝试。

从根本上来说,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它能引导学生去认识社会、了解职业,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目标。整个教育过程,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锻炼学生获取资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和主动进取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转贴于

第11篇

[关键词] 比较优势原理 资源优势 人生规划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人们历来十分重视理想教育,这是一种人生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原因是由于深受几千年小农经济的影响和封建教育的熏陶,基本上每个人都把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定位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了实现这一人生目标,许多人不顾自身情况,穷极一生的精力,奋斗不息,努力不止!幸运者或是人生过半之后才能进阶为官之路,如范进之流,或是生命所剩不多才突破为官之门(科举考试),而真能少年得志者少之又少,多数不幸者可能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到头来确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典型,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分析,人们要么哀其不幸,要么痛恨其制度的选拔不公。他们从人生结局的收场来解读其生命的成败,而忽视了起航时人生的规划怎样最有效地决定着生命效用的最大化,从而对人生结局失败的原因只能识其一端,导致他们解读人生的视角常常发生错位,不知生命价值效用最大化的规律源自何处!因此随历史的发展有识之士都在不断探索,企图寻找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的路径。但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解答也异彩纷呈,而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及解答尤为人们关注。

经济学对任何问题的解读都基于这样一种现实----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例如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因此,正如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所说的那样,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从而如何满足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在人类生活的世界,所能利用的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纵然是随处可见的水资源,地球所蕴含的数量也极为有限,其它资源更是如此,要解决资源短缺与人类欲望之间的矛盾,必须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经济学的产生就是这一研究系统化的结果。面对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是这样,面对其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纵所周知,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一生要完成的事情却是不可计数,这正如物质世界的现实一样,人类的需求欲望无限,而自然给人类提供的资源有限。要解决人类生命蕴含的这一矛盾,我们必须从经济学这一视角加以解读,古人就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这都说明了人生资源的有限性,因而要实现其最终目标,我们必须珍惜人生拥有的生命资源。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们该怎样管理好自身的资源,才能使其产生最大的价值效用,实现人生理想呢?为此,经济学从诞生以来,就十分关注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得出一些使人深受启发的结论,首先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他从研究财富增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具体内容是: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就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他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财富增长的角度,探讨了要实现人们绝对收入的效用最大化,如何保持合理的消费比例,用相应的数学公式表示为:C = α + βYt (式中C为现期消费,α为自发性消费即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Y't为即期收入,βYt表示引致消费)。这一理论的提出虽然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是,它在人们思想中注入了一种全新的人生规划理念:可以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人生效用的最大化。在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为了弥补这一理论的不足,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又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也就是说,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应最大化,不是根据现期的暂时性收入,而是根据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即持久收入水平来作出消费决策的。这一理论将人们的收入分为暂时性收入和持久性收入,并认为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所谓持久收入,弗里德曼认为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即预期在较长时期中(3年以上)可以维持的稳定的收入流量。其计算公式是:,式中YPt为现期持久收入, Yt为现期收入, Yt-1为前期收入,θ为加权数。该公式说明,现期的持久收入等于前期收入和两个时期收入变动的一定比率,或者说等于现期收入和前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加权数θ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如果人们认为,前期和后期收入变动的时间较长,θ就大,反之,前期和后期收入变动的时间较短,θ就小。根据持久收入的估算公式,其消费函数可表示如此:,从这一理论可以看出,其对现实的考虑在凯恩斯的基础上更加周全,因此对生活的指导意义更为合理,但是它研究的视角并没有超出凯恩斯的范围,仍是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探讨收入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效用。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理论研究的还有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和杜森贝利,前者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他认为该理论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区别在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强调当前消费支出与当前收入的相互联系,而生命周期假说则强调当前消费支出与家庭整个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的相互联系。即每个家庭都是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的,每个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家庭希望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以实现一生消费效应最大化的企图。因此,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他们在两个生命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和财产,这样,消费就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但由于由于家庭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因此其消费函数为: ,式中C为消费支出,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c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莫迪利安尼认为,人们的收入根据这一消费理念在一生中合理安排更能实现经济效用最大化。后者杜森贝利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其消费函数可分为长期和短期期,分别为C=bY和C=C0+cY。由此可以看出,从弗里德曼到杜森贝利,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完善了凯恩斯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收入效用最大化规划理论,但是,他们分析的视角始终无法逃出经济增长理论,从而忽视了整个人生过程的经济分析,没有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效用最大化的科学路径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为此,可以从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的视角出发,重新探讨和界定人生的合理规划,使有限的人生资源能产生最大化的价值效用。这一规划原理的提出首先见于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一书,他在分析不同国家间进行经济贸易时对之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同时,这一经济思想用在人生资源的宏观分析上也极为贴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拥有的资源并不一样,但相比之下,总有一种是该阶段的优势资源,因此,不同人生阶段的职业选择必须遵循这一原理,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对这一问题的具体分析有必要把人的一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晚年时期,然后对每一时期进行全面分析,而婴幼儿阶段之所以没有进行独立分析,是因为这一阶段基本上还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不能从事任何对人生有影响的独立活动,对于少年时期来说,其特点是每个人基本上还不用承担任何家庭负担,不懂关心社会问题,思想和情感都比较单纯,从身理特点来看,这一阶段记忆力强,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也比较强,因此,根据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这一时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最佳的职业选择是学习,因为一个人要能很好地学习,从时间和精力上来看,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和比较充沛的精力,从身理特点来看,还需要较强的知识接收能力和极强的知识识记能力,而这些要求这一阶段都能具备,相反,由于这一时期体力比较单薄,不利于进行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之正值身体成长的关键时侯,进行过量的体力劳动可能导致身体机能的畸变,这都不利于儿童的正常成长,因此,两相比较,其最优的选择是学习,这既遵循了比较优势原理,又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从而产生最大化的人生价值效用,同时也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当前国家实行的普九教育就遵循了这一原理,这一阶段大致要延续到十五六岁才算结束,进入青年时期后,人生拥有的资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人们对其自身的规划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还能够遵循比较优势原理,正确规划人生,这对以后的生命旅程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助其走向人生的胜利,反之,则会对以后的人生产生消极影响,从而无法实现人生的最终目标。在这阶段,由于已经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可以为家庭分担一定负担,为社会创造一定财富,因此在职业选择上不同于少年时期,有人选择工作,有人选择继续学习,那么,到底哪种选择是正确的?首先看看这一阶段的资源状况,处在这一时期的小伙子,从身理上看,精力逐渐进入最为充沛的时期,思维也是最活跃的阶段,而对于记忆力来说,虽然机械记忆力已经逐渐减弱,但理解记忆力逐渐加强,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事物,但是,随着身体的自然成长,体质不断强壮,已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因此,如果选择工作,已能为家庭承担一定负担,为社会创造一定财富,面对这两种选择,根据不同的人生规划理念,便产生了不同的人生结局。经济学家对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因素的分析表明,知识因素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人体自然劳动力本身的作用,因此,如果在此阶段能为以后的人生积累丰富的文化基础,那么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会有极大增长,从而,根据人生整体规划的比较优势原理,这一阶段的最佳选择还应该是继续学习,而不是为了眼前利益而选择工作,这一规划一直要延续到大学毕业。这一阶段结束后即进入了中年时期,这一时期人生选择的最大特点是多元性,因为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知识积累,有些人很想学以致用,希望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大显身手,也有些人选择去不同的公司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继续磨练自己,对此真可谓人各有志,但从比较有势原理的视角来看,职业的选择所产生的效用并不是无差异的,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其自身最大的优势是知识,这就决定了职业选择的方向是尽量能充分利用自己知识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知识不能直接就转化为生产力,它需要一个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因此,要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资源优势,最好首先选择去现成的各种单位上班,让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从而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能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这样做还能为以后的自主创业积聚一定的原始资本。从这一理论高度来看国家当前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无疑是不妥的,有违经济学上的这一原理。在人生的中年时期,有必要经过初期这个实践的磨练过程,再跳出原有的束缚,走向市场,自主创业,既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也已拥有一定的原始资本,这为创业既奠定了坚实的软基础,同时也为创业奠定了硬实力。当然就降低了创业的各种风险,提高了创业成功的概率,这样的人生规划才能助你迈向成功的阶梯。当完成人生创业的中年时期以后,终其一生的大局也就基本确定,步入老年以后,其自身的优势是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都极端丰富,对社会的认识十分深刻,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积累一定数量的养老资金,最大的劣势是体质已经衰退,精力开始下降,这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想要遵循人生规划的比较优势原理,实现其生命价值效用的最大化,必须扬长避短,在职业选择上应该从事比较稳定且风险极小的工作,并且要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比如教育行业或退守自己原来的产业,不要企图再创业冒险,教育职业的特点是既比较稳定,又不具风险因素,同时还要求授业者具有丰富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从事这样的职业更能创造最大的生命效用。总之,人生的不同阶段就如一个处在市场环境中的企业一样,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在不同时期都不一样,要能使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化的经济价值,必须从比较优势原理的视角出发,对之进行合理的规划管理,这一思想的表述可以通过下图得到更为直观的展示,图中X轴表示遵循或违背比较优势原理的时间序列,Y轴的箭头方向表示人生不同阶段的比较优势资源,Y轴向下的方向表示不具比较优势的资源,Z轴表示遵循比较优势原理的人生价值最大化或经济效用最大化直线,Q轴表示人生价值效用全面崩溃的底线,01点表示人生资源的初始点,02点表示人生价值效用的崩溃点,曲线1表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遵循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所达到的最大化效用,曲线2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在人生的初始阶段遵循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随时间推移,逐渐违背了这一原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比较优势原理的轨道上来,第二层含义是由于这种人初始阶段自身资源比较丰富,虽然违背了比较优势原理,但其经济效用或经济价值还是出现上升趋势,但随时间推移,由于资源不断枯竭,出现了下降趋势,曲线3的含义是,由于初始资源比较薄弱,在人生规划的开始阶段就违背比较优势原理,从而导致其经济价值或经济效用从开始就出现降趋势,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认识到这一情况,调整人生规划的战略选择,以比较优势原理作为指导,使其经济价值或经济效用开始逐渐上升,曲线4表示从开始就违背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并且一直没有认识到这一错误,从而导致人生宏观整体规划的价值效用最终全面崩溃。根据上述说明绘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实现价值效用最大化,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必须根据其特有的资源优势,严格按照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使每一阶段的优势资源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创造出最大化的经济价值,实现人生效用的最大化,反之,如果违背了这一原理,正如图中所示,视其违背程度的不同,对人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分析上图反映的经济思想,解读生活中的人生百态,可以看出曲线1所表示的人生状况最为理想,其原因是对比较优势原理的遵循最为彻底,从而所实现的人生价值效用最大,而曲线2所反映的人生状况与曲线1有所不同,在01---B的初始阶段,由于在人生规划上违背了比较优势原理,从而出现了价值效用为负数的情况,但随着人生情况的逐渐恶化使得自身无法继续支撑其发展,因此开始校正人生的规划理念,遵循比较优势原理,从而人生的效用曲线才开始逐渐上升;曲线3所表示的人生情况与曲线1和曲线2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人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初始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开始时不注意人生规划,违背比较优势原理,但因资源丰富的缘故使其初期的经济价值效用还是为正,但随着原有的资源不断枯竭,导致曲线3 在点A----点C段出现了价值效用为负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人生规划战略,过C点后的人生轨迹逐渐恢复最佳路径;从图上可以看出,曲线4所反映的人生情况与上述三种都有着显著不同,这种人从开始就不注意人生规划,并且直到生命的终结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导致人生的彻底失败。通过对图中反映的人生规划情况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生活中不同人群的命运都能生动地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人的一生始终非常顺利,以最佳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第二种人在早年不懂事,没有遵循比较优势原理,导致人生的开始阶段诸事不顺,但长大后开始注意人生规划,从而命运开始好转;第三种人就是一生波折较多,开始时由于先天条件好,早年比较顺利,但不久就开始走向人生的低谷,后来反省,调整人生规划,从新走上人生正轨,从而生活开始好转,第四种人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都没有认真规划自己的一生,并且一直都违背比较优势原理,从而终其一生都活的很失败,到死都不仅没有实现理想,而且悲惨异常。

上述从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学视角来分析和解读人生,虽然不能囊括世间百态,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利用这一原理对人生进行合理规划,能让人们更能有效地驾驭自己有限的生命资源,这既可使自己更能实现其人生理想,对社会又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从而使个体理性和社会理性有机统一,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效结合,同时,对那些人生道路上无知无畏的追求者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对整个社会人们身心的健康和谐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最终能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一种思想上的积极导向。

参考文献: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2]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3]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

第12篇

人生规划教育引领综合素质的过程评价

在中学有限且关键的学段里,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真正实现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总结过去的经验和现实的研究,我校决定以引导学生做人生规划为突破口,思考自己今后怎么发展,向何处发展。

1.变被动进步为主动发展,人生规划教育唤醒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驱力

在学生入学之初的一周里,我校往往不安排常规的课程,而是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和人生规划的起步教育。通过谈理想、职业调研、自我能力素质分析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希望将来做新闻工作者,在职业调查的基础上,他知道敏锐的洞察力、广阔的人文关怀,以及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他就会对接自身和学校的生活,将自己的学习和实践重点投向语文学习和新闻广播站、演讲等活动。学生在人生规划的指引下,不再是被动地进步,而是主动发展自己的能力,积极投身到自我发展与评估当中。

2.变宏观引领为细致参考,小事中做大教育

我们将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转化成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再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如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能力做评价,我校高中年级制定自评、互评、师评的细则,引导学生针对本学期自身各方面的表现完成有关“我的心路历程——学会选择、自主发展”的报告,并进行自我评价。“我的心路历程——学会选择、自主发展”包括以下几部分:(1)我在“学会选择”方面有哪些进步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哪些转变上?我是怎么有这些转变的?(剖析行为背后的原因)(2)在“学会选择”的过程中,我最大的不足在哪方面?这些事情没有做好的原因何在?(剖析行为背后的原因)(3)下阶段,我在学习、生活、实践、思想等方面如何规划?

坚守过程性评价原则,做到真实、及时、切实

1.坚守过程性评价原则,真实跟踪学生学业表现

落实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把握过程性原则。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对学生实行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在评价中弱化终结性评价的比重,模块的考试成绩仅仅占总评价比重的40%,而60%的比值则倾向于过程性评价。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及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投入度、笔记、作业、有效提问、对问题的思考深度、预习、小测试与教师的交流等方方面面,教师对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日常表现进行记录,在进行阶段性评价时,由各学科教师一起,根据记录共同给学生一个过程性评价的师评分值,其后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家长评,这些评价总计为过程性评价的分值。最后结合学科模块书面考试分数的百分比,计算出该学生在这个模块学习过程中是否能拿到学分。

2.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导向功能,切实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起落、进步、退步、游离和徘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一种外部的动力系统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调控,激励自己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发挥过程性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适时提出正确的、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我校初三年级开展了“为成长喝彩22项最具个人风采奖评选”活动。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争相表达自己三年来取得的成绩及进步。在总结的过程中感受着自己的变化,感受着自己破茧成蝶的过程。

开发有效评价工具,细致落实综合素质评价

1.制定详细评价量规,让评价有据可依

为落实评价,我们为每一项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制定细致的评价量规。或者由教师团队研讨制定,或者由师生共同商议制定。之后则要带领学生学习理解量规,按照量规进行相对合理的评价。如“为成长喝彩”最具个人风采评选活动,分列22项个人风采奖,每项都有评价标准。个人风采奖基于四大项目进行评选:道德与品质、学习素养、合作交流、艺术素养、体育素养。以道德与品质一项为例,其中包括6个小项目:最具拼搏精神、最具积极生活态度、最有奉献精神、助人为乐、最具公益心、最默默无闻。

2.开发形式多样的成长档案袋,使学生成长过程留有痕迹

为了全面、规范地记录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我校自行开发了学生成长档案袋。

档案袋中的特色项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