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预测报告

预测报告

时间:2022-02-27 13:55: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预测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预测报告

第1篇

一、谨慎承接盈利预测审核业务

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2006年修订)》的规定,盈利预测报告只有在发行人本次募集资金拟用于重大资产购买的情况下,才属于强制性披露,其他情况下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盈利预测属于自愿性披露。另外,证监会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中针对盈利预测未实现的情况,规定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如果被实施这些监管措施,将会对审计师的声誉产生不利影响。可见,盈利预测审核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

如果发行人属于在招股说明书中强制披露盈利预测的范围,或者由于同时在境内外实施IPO,考虑到境内外信息披露的公平而在A股的招股说明书中也披露盈利预测报告,则审计师在承接该项盈利预测审核业务时仍然应当谨慎对待。具体而言,应当注意:

1.了解盈利预测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尤其是盈利预测的结果与股票发行定价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客户情况,可以分析客户编制和使用盈利预测的目的,分析是否存在为了达到或服从某一方面指标的要求而出现的问题及风险;可以分析是否存在超审核范围的取证工作或审核。

2.考虑自身的能力和能否保持独立性。在评价自身的胜任能力时,既应评价审计师自身在业务素质上是否具备审核客户编制的盈利预测,审核其编制基础、基本假设、编制过程及其结果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应考虑自身能否具有对客户所处行业的独特性、行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作出较适当判断的能力。

3.考虑客户对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出具的时间要求,关注该时间要求是否过于紧张,以致审计师无法在所要求的时间内获取充分、适当的审核证据,因而可能承担较高的审核风险。

4.商谈审计师和客户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盈利预测审核业务的约定书中,应当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作出约定:客户的管理层应当对盈利预测报告的编制和披露承担全部责任;审计师在审核报告中对管理层采用的假设的合理性仅提供有限保证;对于盈利预测报告中的“未审实现数”,审计师不承担审计责任。

二、就盈利预测报告的编制向客户提供建议

在某些情况下,国内的一些拟上市公司可能会要求审计师代为编制盈利预测报告,即同时承接盈利预测报告的代编和审核业务。因为这将导致审计师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审核,将有损于独立性,故不应接受此要求。

尽管如此,但审计师仍然可以在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就盈利预测报告的编制向客户提出建议。自2010年7月1日起,应注意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5号――其他鉴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的第十一章“为鉴证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等有关职业守则的规定。

在审计师就盈利预测的编制提供建议时,应当注意:

1.重视各种数据和证据的获取。

编制盈利预测应当获取的数据主要有:

(1)历年来主营业务收入额、利润额等绝对数的数据。

(2)历年来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的比率、主营业务成本与利润的比率等相对数的数据。

(3)历年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利润递增速度的指标。

(4)历年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的数据等。

(5)历年来收益(税后)与公司净资产(股本或注册资本)相比的指标等。

编制盈利预测应当获取的证据主要有:

(1)公司本年的订货合同或供货等方面的协议。

(2)与公司可以加大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等相关的技术变化依据。

(3)公司可投产新项目的完工程度,预计使用时间及与新项目相关的指标变化依据。

(4)公司可新筹集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的数额及其保证程度的依据。

(5)外部环境变化,如公司产品价格调整、税制变动、利率变动的依据等。

如果客户不能提供这些数据和证据,审计师就无法就盈利预测的编制提供建议,也将无法审核盈利预测。此时,应当征求律师的建议解除业务约定。

2.盈利预测计算时,应当注意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和预测方法的公认性。

(1)要根据各界公认的计算公式和测算方法计算。

(2)应按照各种财务文件、税法等规定的比例数计算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额。

(3)要对整体的计算过程有统一的口径和前后一致的格式。

(4)要注意税后利润总额、每股收益额、市盈率与公司的整体情况以及证券市场的总体情况和该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是否协调。如果计算出来的税后利润总额、每股收益额、市盈率与公司的整体情况以及市场情况不协调时,应当重新考虑基本假设是否合理、计算公式和测算方法是否适当。

三、充分做好预测性财务信息资料搜集和调查工作

在盈利预测审核业务中,审计师需要重点了解的事项包括:

1.能否获得开展经营活动所需的资源,包括原材料、劳动力、短期和长期融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及获取这些资源所需付出的成本。

2.客户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销售状况和市场状况。如果客户并不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销售其产品或劳务,还应了解最终消费市场的有关情况。

3.与客户所处行业有关的特定风险因素。例如,行业竞争状况、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敏感程度、特殊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实务惯例、特殊的监管要求、技术进步情况等。

4.有关客户过去的经营业绩的情况,或与客户具有可比性的其他企业的过去经营业绩的情况。例如,收入和成本的变化趋势、资产周转状况、固定资产的产能及其实际利用情况和管理政策等。

四、重视评价盈利预测所依据的基本假设

盈利预测所依据的基本假设包括相关国家政策法规、公司所处经济环境、借款的条件和利率、与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和税率、企业生产所需主要的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产品销售市场和价格等。一般来讲,在审核别关注的假设事项包括对企业产品市场发展分析和市场占有量的预测、产品市场价格可能变动的预测、产品内在技术含量对成本影响的预测等。这些预测既应充分考虑对经营成果有利的因素,也要充分考虑对经营成果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审计师应当评估支持管理层作出这些假设的证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审计师可以从内部或外部来源获取支持这些假设的充分、适当的证据。其中,内部来源包括预算、劳动合同、专利许可使用协议、已签订但尚未履行的购销合同、债务协议和董事会拟定的公司战略计划等,外部来源可能包括政府公报、专业机构的研究报告、行业出版物、宏观经济预测、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关于技术进步问题的报告等。

审计师应当评估形成假设信息的可靠性,包括根据历史财务信息考虑这些假设,以及评价这些假设是否依据客户有能力实现的计划。同时,审计师需要关注客户对盈利预测所依据的各项假设是否均系基于稳健的立场作出的,是否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以降低盈利预测不能实现的风险。

审计师可以通过下列程序,识别假设的合理性:

(1)分析客户的有关文档资料及其中的原始数据,确定可能对盈利预测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

(2)获取与客户类似单位的盈利预测,识别这些单位的盈利预测中的关键假设。

(3)分析以前期间的经营成果,识别可能对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4)获取和查阅已批准报出的财务报表、公开媒体报道、正式计划、董事会会议纪要等文件,注意其中是否包含关于将来的计划、合同或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等事项的信息。

(5)询问管理层,确定是否还存在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已作出的关于这些关键因素的假设是否可能发生变化。

(6)利用对客户及其所处行业的了解,分析客户经营活动中风险特别高或者特别敏感的领域。

(7)与相关行业的专家讨论,确定所依据的假设哪些存在上述情形,以帮助判断这些假设的合理性。

五、盈利预测表及说明中若干重要项目的审核

盈利预测表及其说明中各项目的审核,应当设计有针对性的审核程序,特别是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特别关注对经营成果影响较大项目、事项的性质、内容的审核。

2.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预测的审核,应当重点关注与客户对于预测期间的经营计划、预算是否一致。如果与历史财务信息显示的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的历史趋势差异较大的,应关注其原因。

3.应特别关注各项费用变动所有相关基数(如收入、工资、固定资产等)发生变动合法性的审核。

4.对财务费用预测的审核,应特别关注借款规模、借款费用资本化、外币汇率变动的审核。

5.对投资收益(或损失)预测的审核,应特别关注对外投资数额变动、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的审核。

6.对补贴收入预测的审核,应关注补贴收入的来源与相关法定文件的审核。

7.对企业所得税预测的审核,应特别关注特殊经济事项和特殊项目对应纳税所得调整的合法性的审核。

8.充分考虑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当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出现差异时,应当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所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前提下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由此可能对预测期间的损益产生影响。因此,对于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存在重大差异的资产、负债项目,应关注其在预测期间内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各自的变动情况,相应恰当预测应当计入预测期间损益的递延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第2篇

一、上半年及二季度全国电力生产运行情况

(一)电力供应方面

全国电力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完成发电量11286.32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3.2%。

--按发电类型划分:

水电1557.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8%;

火电9406.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

核电259.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0%。

--分省来看,内蒙、江苏、河南、广西、海南、青海和宁夏发电增长均高于20%。

全国电力生产能力。截止到6月底,全国装机容量达到4.6亿千瓦。其中,中央集团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所属的电厂及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五家发电集团公司),截止6月底,合计装机容量达到19086万千瓦,同比增长11.04%,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1.5%。累计完成发电量5013.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5%,占全国发电量的44.42%;

全国水力发电量增长好于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河流来水好于往年,部分地区来水偏丰。与历年同期累计来水量和水库蓄水量相比,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和多年同期平均水平。因来水增加,浙江、江西、福建、宁夏、辽宁、青海、湖南、吉林、广东和甘肃等省份水电增发较多。

4月25日,三峡的13号机组投产发电,其运行发电机组已达12台,总装机容量达840万千瓦,上半年累计发电量为204.14亿千瓦时。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继续提高。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667小时,比去年同期增加30小时。其中:

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2934小时,比去年同期减少15小时;

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637小时,同比增长165小时。

另外,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所属的电厂及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五家发电集团公司的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到2653小时,同比增加82小时。

电煤供应情况有所好转,库存稳步增长。一季度受电煤供应及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国各区域电网均出现了缺煤停机现象,华中、南方诸省(区)电网的情况较为严重。

二季度以来,化工、建材等行业用煤量减少,煤炭运输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加之天气转暖促使电厂耗煤量有所下降,电煤供应紧张局面明显缓和。为了迎战夏季用电高峰,各地政府和电力企业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做好电厂的电煤供应和储备工作,库存稳步增加。6月中旬,全国直供电厂煤炭库存约1900万吨,可用15天左右。

(二)电力需求方面

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1486.99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3.91%。

--第一产业用电量340.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2%,较去年同期提高了4.07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用电量8695.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7%,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增幅同比降低了3.2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用电量1154.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3%,用电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幅上升明显。上半年,由于冬季采暖负荷增加和家用电器用电量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1296.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11%,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1.3个百分点,高出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速5.2个百分点。

二季度,我国电力需求同比增长14.4%,较一季度提高1.02个百分点,略有增长。二季度我国电力需求增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第

一、二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增长速度均有所提高,第三产业用电增速有所回落

二季度,第

一、二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均有所增长。其中第一产业用电增长7.48%,较一季度增长了4.19个百分点,主要是农灌用电需求增长较多;以工业用电为主的第二产业用电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反弹,同比增长15.02%,较一季度提高了1.79个百分点,略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的上升幅度,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61%,较一季度提高了4.27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二季度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19.45%,较一季度提高0.6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用电二季度开始出现下滑,同比增长7.11%,较1季度下滑了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由一季度的6.05%回落到4.93%,下降了1.12个百分点。

2、各行业用电增长差异较大

二季度,全行业用电量完成53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4%,较一季度提高1.1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及工业用电同比分别增长了7.48%和15.1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同比增长20.81%,较一季度略有提高,其他各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行业用电增长回落幅度较大,其中建筑业用电增长从一季度的10.51%回落到3.59%,回落了6.9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2.65个百分点。

3、工业及高耗电行业用电是拉动电力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季度,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5.19%,较一季度提高0.92个百分点,对行业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贡献率由一季度的87.31%提高到91.83%,上升4.52个百分点。重工业用电增长继续快于轻工业,轻、重工业用电增幅差距由一季度的5.9个百分点扩大到9.1个百分点,重工业用电增长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也由一季度的86.42%提高到88.68%,对工业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从重工业月度用电增长情况看,自2月份起,重工业用电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由2月份的13.59%提高到6月的15.88%,同重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尽管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高耗电行业用电的作用已逐渐显现,工业用电特别是高耗电行业用电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回落,但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二季度,四个高耗电行业用电合计增长16.77%,较一季度上升2.3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均有不同程度反弹。由于四个高耗电行业用电仍高于工业用电增长1.58个百分点,对工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由一季度的43.42%提高到45.45%。一季度建材行业用电增长维持在较低水平,二季度止跌回升,从一季度的5.79%回升到14.54%,主要原因是产品产量较一季度有较大增长;由于钢铁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产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使黑色金属行业用电增速上半年始终保持在20%以上,对工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也上升到22.06%;

(三)电力电量交换情况

上半年,全国大区间互送电量522.03亿千瓦时(京津唐电网和南方电网内的西电东送部分,亦计入全国跨区域送电合计之中),比去年同期增长32.31亿千瓦时,资源优化配置力度进一步加大。其中,东北送华北16.42亿千瓦时;阳城电厂送江苏58.40亿千瓦时;华中送华东114.25亿千瓦时,;华中送南方73.01亿千瓦时,其中主要为三峡送出电量。南方电网内西电东送电量118.4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9.87亿千瓦时。其中西电送广东81.95亿千瓦时;西电送广西36.46亿千瓦时。在电量进出口方面,广东供香港和澳门共计54.78亿千瓦时;广东从香港购进21.45亿千瓦时。

(四)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及新增生产能力情况

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国新投产机组容量2006万千瓦,低于年初预计的2500-3000万投产容量。在新投产容量中,水电259万千瓦,火电1740万千瓦,风电7万千瓦。从地区分布来看,上半年,除南方电网新增容量占全国比重偏低外,其他地区新增容量比重与其电力供需平衡关系基本一致。电力供需形势持续偏紧的华东、华北地区投产容量较多,分别达到了816万千瓦和489万千瓦;南方和华中地区投产容量较为接近,分别达到266万千瓦和248万千瓦;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相对比较宽松的西北及东北地区新增投产容量较少,分别为114万千瓦和74万千瓦。

上半年,全国电网建设投资完成447亿元,新增500千伏(含330千伏)线路4269公里,变电容量1893万千伏安;新增220千伏线路4502公里,变电容量2778万千伏安。

上半年多项电网重点工程竣工投产,使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跨区交换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将对缓解夏季高峰期全国电力紧张形势发挥重要作用。西北-华中“背靠背”联网工程330千伏灵宝换流站6月18日投入试运行,这标志了全国主要电网联网基本形成;东北电网“北电南送”重点工程哈南-合心二回输变电工程于6月12日正式投运,东北向华北电网送电能力进一步增强;南方电网天生桥至广东第四回5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6月18日投入运行,增加云南送电能力120万千瓦,西电东送规模进一步扩大;华东田湾核电送出工程及江苏电网西通道工程均按期投产。

二、分地区电力供需运行情况

200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较上年同期有所缓解,但季节性、时段性电力短缺矛盾仍然突出。上半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累计拉电36.27万条次,拉限电损失电量119亿千瓦时;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采取强制错峰,计划错峰电量3亿千瓦时,影响电量151.8亿千瓦时,非计划拉闸限电0.1亿千瓦时。全国各地区特别是江苏、广东等省用电需求侧管理的移峰错峰效能显现。

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呈现“前紧后松”状态。一季度全国共有26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现象,电力供需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用电负荷居高不下,同时采暖负荷较高,电力需求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因装机总量不足、电煤供应紧张、煤质下降及枯水期水电出力不足,电力生产能力受限,造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进入二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虽整体有所缓和,但部分地区仍较为紧张,二季度全国共有18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其中4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部分地区旱情显露,受此影响,北方灌溉负荷增加较多,南方部分地区出现空调降温负荷,加上春季机组检修较多,全国共有13个电网出现拉闸限电现象;进入5月份,全国各地区降水比去年同期增加较多,江南、华南出现大、暴雨天气,大部分水电满发,华北、西北地区干旱得到缓解,农灌负荷有所减少,同时电煤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解,拉限电网减少为11个。6月份以来,部分地区频繁出现高温天气,各地空调降温负荷增长较快,华北、华东和华中等各区域电网用电负荷不断攀升,最大用电负荷均创历史纪录,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渐趋紧张,6月全国共有14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

各地区的电力供需形势如下:

1、华北区域电网

上半年,华北电网用电需求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拉路限电情况比较严重。由于电煤供应不足、机组出力受阻等原因最大限电达到708万千瓦。山西及蒙西电网缺电形势仍较为严峻,最大限电负荷分别达到284万千瓦和222万千瓦;冀南电网供需紧张,最大拉限负荷126万千瓦;山东总体基本平衡。

2、华东区域电网

华东电网电力供需形势仍然较为紧张,由于华东地区来水情况较去年有所好转,全网拉限损失电量较去年大幅减少,到5月底全网拉限电量累计16亿千瓦时。江苏电网上半年电力供需形势较去年有所缓解,错峰限电累计31天,均发生在一季度,需求侧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电网电力供需矛盾比去年有所缓和,前五个月共拉电98629条次,损失电量9.5亿千瓦时,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1.88%和75.7%;上海及安徽电网总体基本平衡;福建电网上半年水电增发较多,电力供需形势较好。

3、南方区域电网

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形势较为严峻,4月份出现全网最大电力缺口约900万千瓦,截至6月30日,南方电网上半年累计拉限电27456条次。5月份以来,除云南外,全网逐步转入汛期,水情转好,同时西电东送电力大幅增长,供电能力有所提高,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4、华中区域电网

华中电网电力供需形势呈现“前紧后松”状态。一季度,因缺煤现象严重,加上来水偏枯,累计拉闸近11.8万次,同比增长46.6%,拉闸让峰电量3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5%。二季度以来,随着来水增加及电煤供应形势的好转,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5、西北区域电网

西北电网上半年电力供需形势总体较好。陕西电网因缺煤停机及装机不足,存在一定缺口;青海及宁夏受限于电力不足、电网“卡脖子”及机组非计划停运,存在一定的限电负荷;甘肃和新疆基本平衡。

6、东北区域电网

东北电网总体供需平衡,辽宁电网年初受煤电价格及外送电量减少存在一定限电负荷,总体基本平衡。吉林电网基本平衡,黑龙江电网相对富余。

三、2005年下半年电力供需预测

(一)影响因素分析

1、宏观经济

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煤电油运的供求矛盾和瓶颈制约得到逐渐缓解,我国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为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仍会持续,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出口增长的放缓以及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因素对我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据有关专家预测全年经济增长将保持在9%以上。

2、重点行业

上半年,黑色、有色、化工和建材等行业过度扩张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其中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业经过一年多的清理,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根据钢铁协会预计,下半年钢铁产量仍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在18%左右;有色金属协会的资料显示下半年有色金属增长的增幅将继续回落,导致有色金属行业用电将出现较大的下降,总体增长速度大约保持在12%左右;化工行业的用电增长速度将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预计增速在10%左右;建材行业用电将保持在15%左右。

综合来看,2005年四个重点行业的用电增长将进一步的放缓,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减缓。

3、新增发电能力

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有可能超过7000万千瓦,其中火电超过6000万千瓦,占80以上%,年底总装机将超过5亿千瓦。上半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2006万千瓦,不足全年预计投产容量的三分之一,大量机组将集中在下半年投产,将极大地增加电力供应能力。

4、电煤供应

由于大型煤炭基地和重点煤矿项目建设速度加快,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显现,下半年,全国煤炭需求高速增长将得到有效遏制,煤炭价格高位企稳,局部地区略有回落。据初步测算,下半年电煤需求量大约在5-6亿吨,全年电煤需求将较2004年增加1亿吨左右。由于上半年煤矿事故较多、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国家对煤矿进行了严格的清理整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煤供给能力,煤炭区域性、阶段性以及品种上的供需矛盾下半年仍将继续存在,煤质低劣的问题依然突出。

(二)供需平衡分析

在电煤供应不出大的问题、全国不同时出现多个电网区域持续气温高温的情况下,对2005年下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的综合判断如下: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出现在三季度,缺口约为2500万千瓦,进入四季度后,随着大量新增机组的投产,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有明显好转,缺口下降为1000万千瓦左右。预计200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4560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约13%左右。

各个电网的供需形势大致如下:

1、华北区域电网

预计华北区域电网夏季统调最大负荷需求7880万千瓦。考虑外区输入电力180万千瓦,考虑200万千瓦旋转备用,最大电力缺口约600万千瓦左右。四季度不考虑外区送电,并返还华中电量不安排在高峰期进行,考虑200万千瓦的旋转备用,最大电力缺口210万千瓦左右。

总体来看,三季度山西、蒙西分别存在270万、190万的电力缺口,京津唐电网和河北南网最大电力缺口130万千瓦和110万千瓦左右,山东电力供需基本平衡,7、8月间会出现区域性、时段性短缺。

2、东北区域电网

预计三季度东北区域电网统调最大负荷需求2800万千瓦。迎峰度夏期间在考虑向华北送电140万千瓦,并考虑备用120万千瓦的情况下,电力略有富余。四季度统调最大负荷需求3305万千瓦,在不安排向华北送电,考虑备用120万千瓦的情况下,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三、四季度,东北电力供需仍然呈现“北松南紧”的特点,黑龙江电力富余并存在窝电情况,吉林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辽宁偏紧

3、华东区域电网

预计三季度华东区域电网最大负荷需求9900万千瓦。华东电网统调装机8421.6万千瓦,考虑临检和出力不足等因素,全网统调发电出力约8000万千瓦左右,考虑已落实的区外来电392万千瓦(龙政直流280万千瓦、葛沪直流112万千瓦),全网实际可供电力8400万千瓦左右,考虑200万千瓦旋转备用,预计全网电力缺口1400万千瓦,最大电力缺口1700万千瓦。四季度随着新增机组陆续投产运行,加之冬季电力负荷较夏季偏低,四季度最大电力缺口回落到400万千瓦左右。

三季度高峰期浙江、江苏的电力缺口仍然高达600万千瓦左右,上海电力缺口280-330万千瓦,安徽和福建分别有大约250万和60万千瓦电力缺口。

4、华中区域电网

预计华中电网三季度统调最大负荷需求6000万千瓦。在全网统一配置电力资源,备用共享并统筹考虑错峰调节等措施的情况下,预计全网高峰时段电力缺口120万千瓦。

华中地区水电较多,在水库来水较好、电煤供应正常的情况下,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很大的缓解,除7、8月比较紧张外,其余各月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或偏紧,季节性、时段性、局部性缺电特点较为突出。夏季高峰期,河南电网电力缺口100万千瓦左右,四川电力有一定富余,湖南和湖北最大电力缺口预计将达到100万千瓦左右,江西和重庆会有5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缺口。

5、西北区域电网

西北区域电网的年最大负荷出现在冬季,预计将达到2400万千瓦,西北主网

三、四季度的最大负荷分别达到1991万千瓦和2170万千瓦。冬季高峰期,考虑华中送入36万千瓦的情况下,电力富余150万千瓦。陕西、甘肃电力富余,青海和新疆基本平衡,宁夏在

三、四季度大负荷期间存在2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6、南方区域电网

考虑各省的新机组投产计划、检修、西电东送交易情况及机组备用情况,三季度,联网四省区可供负荷5160万千瓦,全网最大电力缺口510万千瓦左右,预计出现在九月份,四季度最大电力缺口将减少至300万千瓦左右。广东三季度最大电力缺口将减少到150万千瓦左右,四季度基本平衡,存在一定电量缺口;广西三季度最大电力缺口90万千瓦左右,受水情影响较大;贵州和云南

三、四季度均存在10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缺口;海南基本平衡。

四、影响电力生产经营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自5月1日,国家有关部门启动并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方案以来,电力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亏损的情况有所好转。上半年,全国电力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在连续几个月负增长后,自5月份以来出现正增长。1-6月共计实现利润总额311.8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9%,同煤电价格联动方案实施前的1-4月相比,亏损面和亏损额同比分别下降了5.26和16.26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由同比下降18.38%转为增长3.49%。上半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电力企业产品生产成本6355.17亿元,同比增长22.16%,推动发电企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在于燃料成本上升。煤电价格联动措施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发电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联动过程中,发电企业实际承担的消化比例远高于30%,部分企业消化比例高达50%以上。同时由于油价上涨、热价较低以及各地陆续开始收取的水资源费和环保排污费等也加大了发电企业的生产成本。成本的迅速上升导致企业经营效益的普遍下滑,甚至亏损,电力企业特别是火力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二)煤价及煤质问题仍然突出

尽管自年初以来煤炭价格上涨趋缓,但发电企业电煤平均车板价在2004年增加70元/吨的基础上,今年自秦皇岛煤炭订货会以来又平均上涨了35元/吨以上,上涨幅度已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8%的幅度。在煤价上涨的同时,电煤质量下降明显,已对电力安全生产产生较大影响。上半年电煤平均热值不足4700大卡/千克,目前绝大部分燃煤电站锅炉设计值均在4800大卡/千克以上,电煤质量已处于设计低限水平,很多电厂锅炉在长期高负荷状况下设备磨损已相当严重,安全隐患普遍存在,同时由于电煤质量低劣造成的机组非计划停运、降出力运行、被迫投油助燃等现象屡屡发生。今年以来锅炉灭火、结焦和四管爆裂等严重安全事故次数急剧上升,已严重影响发电生产并危及到电网的安全。

(三)迎峰度夏之前新投产发电设备规模低于预期

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上半年实际投产发电设备容量低于年初预期,大量的机组将在下半年投产,新增生产能力对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能力的促进作用受到限制。新投产发电设备规模低于预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备供应不能按期到货和银行贷款变得更加谨慎等因素。

五、政策建议

(一)落实迎峰度夏准备措施,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确保迎峰度夏准备措施落到实处。各省区政府、各级电力企业应按照国家发改委对2005年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的总体部署,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安排制定和完善有序用电预案与应急预案。国家加大各项迎峰度夏工作的检查力度,加强执法监督,做好电源、电网企业、社会用户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各项迎峰度夏准备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电力安全要警钟长鸣。认真落实《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电网网架的坚强性,优化调度,坚决防范和打击涉电犯罪,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处置能力。加强对在建电力工程的安全监管,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恶性事故。

加大跨区跨省电量交换力度。目前全国主要电网已经基本实现联网运行,要充分利用各区域之间的地域差、时间差、气温差,政府部门做好协调和监管工作,企业之间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加强跨区、跨省的电量交换力度,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大力推进节能工作,努力建设节约性社会

建立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需求侧管理专项基金,按照“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原则,充分利用经济杠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需求侧管理的工作中来。在售电侧加大分时电价、峰谷电价等差别电价的实施范围和力度。研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加强节电技术开发,支持用户采用蓄能、负荷管理等先进技术与设备。

高度重视居民生活用电高速发展的现象。尽快针对今年以来居民生活用电高速发展的现象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空调、家用电器等设备用电在居民生活用电中所占的比重,以便对症下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家庭树立节电意识,采用节能型家用电器,适当运用价格手段调节家庭用电量。

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节能降耗的管理水平。发电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设备更新改造,不断降低发电煤耗和厂用电率的水平,减少对一次能源的消耗。供电企业也要努力降低线损水平,减少电量损失。

(三)做好电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电力工业和谐发展

提高执行电力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切实贯彻电力发展方针,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电力项目要采取科学有效措施,避免电源建设的无序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符合规定的在建项目按计划投产。对于经评估符合规定的在建项目,国家应加大对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和金融企业的综合协调力度,保证按时供货,为电力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程,争取早日投产发电。

加强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国家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电网建设资本金不足的困难,加大电网建设力度,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要将电网建设项目纳入本地的城市发展规划,为线路走廊和变电站选址预留必要的空间,尽快扭转电网建设征地日益困难的局面,确保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

(四)进一步深化电价体制改革,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

第3篇

预计全球2012/2013年度谷物产量22.4359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250万吨,比上年度预计数减少7137万吨;贸易量2.8579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13万吨,比上年度预计数减少5717万吨;期末库存4.2497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164万吨,比上年度预计数减少4140万吨。

小麦

美国:预计产量未作调整期末库存调减68万吨

本月预计美国2012/2013年度小麦产量6176万吨,与上月预计数相同,比上年度增加735万吨;总供给8550万吨,与上月预计数相同,比上年度增加457万吨;国内消费3811万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68万吨,比上年度增加605万吨;出口2858万吨,与上月预计数相同,比上年度增加2万吨;期末库存1882万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减6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39万吨。

预计美国2012/2013年度农场小麦平均价7.70~8.10美元/蒲式耳(合282.92~297.62美元/吨),比上月预计的价差缩小10美分/蒲式耳,上年度为7.25美元/蒲式耳(合266.39美元/吨)。

全球:预计产量调减70万吨期末库存调增9万吨

本月预计2012/201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6.5361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减7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4303万吨;总供给量为8.5015亿吨,比上月调增6万吨,比上年度减少4442万吨;贸易量为1.3167亿吨,比上月调减3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562万吨;消费量为6.7343亿吨,比上月调减2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460万吨;期末库存为1.7673亿吨,比上月调增9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981万吨。

预计2012/2013年度加拿大小麦产量272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91万吨;出口1850万吨,增加115万吨。预计澳大利亚小麦产量220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792万吨;出口1650万吨,减少819万吨。预计印度小麦产量939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703万吨;出口650万吨,增加561万吨。预计欧盟小麦产量1.3173亿吨,比上年度减少550万吨;出口1850万吨,增加193万吨。预计俄罗斯小麦产量3770万吨,减少1854万吨;出口1050万吨,减少1113万吨。预计乌克兰小麦产量1576万吨,减少656万吨;出口620万吨,增加76万吨。

玉米

美国:预计产量未作调整期末库存调增76万吨

本月预计2012/2013年度美国玉米产量2.7383亿吨,与上月预计数相同,比上年度减少4012万吨;出口量2286万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减127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632万吨;消费量2.6257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5l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645万吨(其中用于玉米乙醇消费量1.14亿吨,与上月预计数相同,比上年度减少1300万吨);期末库存1606万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76万吨,比上年度减少906万吨。

预计美国2012/2013年度玉米农场平均价为6.70~7.60美元/蒲式耳(合263.77~299.20美元/吨),比上月预计价格的中间价下降15美分/蒲式耳,上年度平均价为5.95~6.25美元/蒲式耳(合234.24~246.05美元/吨)。

全球:预计产量调增208万吨期末库存调增205万吨

本月预计全球2012/2013年度玉米产量8.5438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20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809万吨;贸易量9567万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15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33万吨;消费量8.6734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减77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205万吨;期末库存1.1804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205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300万吨。

玉米出口国中,预计2012/2013年度巴西产量725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0万吨;出口190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00万吨。阿根廷产量预计为2700万吨,增加600万吨;出口1900万吨,增加150万吨。玉米进口国中,预计日本进口15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1万吨;韩国进口800万吨,增加36万吨。

大米

美国:预计产量未作调整期末库存调增1万吨

本月预计美国2012/2013年度大米产量为636万吨,与上月预计数相同,比上年度增加49万吨;消费量为398万吨,与上月预计数相同,比上年度增加51万吨;总供给量为833万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2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3万吨;出口量为338万吨,与上月预计数相同,比上年度增加16万吨;期末库存为97万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1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3万吨。

预计美国2012/2013年度农场大米平均价格为14.60~15.20美元/英担(合321.88~335.10美元/吨),比上月预计价格的价差缩小40美分/英担,上年度平均价格为14.30美元/英担(合315.26美元/吨)。

全球:预计产量调增26万吨期末库存调减53万吨

本月预计全球2012/2013年度大米产量4.6581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26万吨,比上年度增加78万吨;供给量5.7126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2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755万吨;贸易量3749万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减24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67万吨;消费量4.6932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74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107万吨;期末库存1.0195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减53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51万吨。

大米出口国中,预计2012/2013年度泰国大米产量2005万吨,比上年度减少41万吨;出口800万吨,增加105万吨。预计越南产量2771万吨,比上年度增加63万吨;出口740万吨,减少32万吨。预计印度产量990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32万吨;出口800万吨,减少238万吨。预计巴基斯坦产量68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0万吨;出口380万吨,增加30万吨。

大豆

美国:预计产量未作调整期末库存调减270万吨

本月预计美国2012/2013年度大豆产量8206万吨,与上月预计数相同,比上年度减少213万吨;供给量8667万吨,与上月预计数相同,比上年度减少337万吨;出口量3661万吨,与上月预计数相同,比上年度减少45万吨;消费量4721万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增27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60万吨;期末库存340万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减27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21万吨。

预计美国2012/2013年度农场大豆平均价格为13.55~15.05美元/蒲式耳(合497.87~552.98美元/吨),比上月预计价格上涨5美分/蒲式耳,上年度预计价格为12.35美元/蒲式耳(合453.78美元/吨);豆粕价格预计为430~460美元/短吨(合474~507美元/吨),与上月预计价格持平,上年度价格为360美元/短吨(合397美元/吨);豆油价格预计为0.49~0.53美元/磅(合1080.25~1168.44美元/吨),与上月预计价格持平,上年度价格为0.535美元/磅(合1179.46美元/吨)。

全球:预计产量调增9万吨期末库存调增66万吨

第4篇

(一)电力供应方面

全国电力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完成发电量11286.32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3.2% 。

--按发电类型划分:

水电1557.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8%;

火电9406.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

核电259.1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5.0%。

--分省来看,内蒙、江苏、河南、广西、海南、青海和宁夏发电增长均高于20%。

全国电力生产能力。截止到6月底,全国装机容量达到4.6亿千瓦。其中,中央集团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所属的电厂及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五家发电集团公司),截止6月底,合计装机容量达到19086万千瓦,同比增长11.04%,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1.5%。累计完成发电量5013.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5%,占全国发电量的44.42%;

全国水力发电量增长好于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河流来水好于往年,部分地区来水偏丰。与历年同期累计来水量和水库蓄水量相比,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和多年同期平均水平。因来水增加,浙江、江西、福建、宁夏、辽宁、青海、湖南、吉林、广东和甘肃等省份水电增发较多。

4月25日,三峡的13号机组投产发电,其运行发电机组已达12台,总装机容量达840万千瓦,上半年累计发电量为204.14亿千瓦时。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继续提高。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667小时,比去年同期增加30小时。其中:

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2934小时,比去年同期减少15小时;

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637小时,同比增长165小时。

另外,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所属的电厂及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五家发电集团公司的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到2653小时,同比增加82小时。

电煤供应情况有所好转,库存稳步增长。一季度受电煤供应及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国各区域电网均出现了缺煤停机现象,华中、南方诸省(区)电网的情况较为严重。

二季度以来,化工、建材等行业用煤量减少,煤炭运输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加之天气转暖促使电厂耗煤量有所下降,电煤供应紧张局面明显缓和。为了迎战夏季用电高峰,各地政府和电力企业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做好电厂的电煤供应和储备工作,库存稳步增加。6月中旬,全国直供电厂煤炭库存约1900万吨,可用15天左右。

(二)电力需求方面

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1486.99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3.91%。

--第一产业用电量340.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2%,较去年同期提高了4.07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用电量8695.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7%,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增幅同比降低了3.2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用电量1154.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3%,用电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幅上升明显。上半年,由于冬季采暖负荷增加和家用电器用电量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1296.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11%,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1.3个百分点,高出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速5.2个百分点。

二季度,我国电力需求同比增长14.4%,较一季度提高1.02个百分点,略有增长。二季度我国电力需求增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第一、二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增长速度均有所提高,第三产业用电增速有所回落

二季度,第一、二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均有所增长。其中第一产业用电增长7.48%,较一季度增长了4.19个百分点,主要是农灌用电需求增长较多;以工业用电为主的第二产业用电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反弹,同比增长15.02%,较一季度提高了1.79个百分点,略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的上升幅度,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61%,较一季度提高了4.27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二季度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19.45%,较一季度提高0.6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用电二季度开始出现下滑,同比增长7.11%,较1季度下滑了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由一季度的6.05%回落到4.93%,下降了1.12个百分点。

2、各行业用电增长差异较大

二季度,全行业用电量完成53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4%,较一季度提高1.1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及工业用电同比分别增长了7.48%和15.1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同比增长20.81%,较一季度略有提高,其他各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行业用电增长回落幅度较大,其中建筑业用电增长从一季度的10.51%回落到3.59%,回落了6.9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2.65个百分点。

3、工业及高耗电行业用电是拉动电力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季度,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5.19%,较一季度提高0.92个百分点,对行业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贡献率由一季度的87.31%提高到91.83%,上升4.52个百分点。重工业用电增长继续快于轻工业,轻、重工业用电增幅差距由一季度的5.9个百分点扩大到9.1个百分点,重工业用电增长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也由一季度的86.42%提高到88.68%,对工业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从重工业月度用电增长情况看,自2月份起,重工业用电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由2月份的13.59%提高到6月的15.88%,同重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尽管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高耗电行业用电的作用已逐渐显现,工业用电特别是高耗电行业用电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回落,但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二季度,四个高耗电行业用电合计增长16.77%,较一季度上升2.3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均有不同程度反弹。由于四个高耗电行业用电仍高于工业用电增长1.58个百分点,对工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由一季度的43.42%提高到45.45%。一季度建材行业用电增长维持在较低水平,二季度止跌回升,从一季度的5.79%回升到14.54%,主要原因是产品产量较一季度有较大增长;由于钢铁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产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使黑色金属行业用电增速上半年始终保持在20%以上,对工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也上升到22.06%;

(三)电力电量交换情况

上半年,全国大区间互送电量522.03亿千瓦时(京津唐电网和南方电网内的西电东送部分,亦计入全国跨区域送电合计之中),比去年同期增长32.31亿千瓦时,资源优化配置力度进一步加大。其中,东北送华北16.42亿千瓦时;阳城电厂送江苏58.40亿千瓦时;华中送华东114.25亿千瓦时,;华中送南方73.01亿千瓦时,其中主要为三峡送出电量。南方电网内西电东送电量118.4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9.87亿千瓦时。其中西电送广东81.95亿千瓦时;西电送广西36.46亿千瓦时。在电量进出口方面,广东供香港和澳门共计54.78亿千瓦时;广东从香港购进21.45亿千瓦时。

(四)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及新增生产能力情况

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国新投产机组容量2006万千瓦,低于年初预计的2500-3000万投产容量。在新投产容量中,水电259万千瓦,火电1740万千瓦,风电7万千瓦。从地区分布来看,上半年,除南方电网新增容量占全国比重偏低外,其他地区新增容量比重与其电力供需平衡关系基本一致。电力供需形势持续偏紧的华东、华北地区投产容量较多,分别达到了816万千瓦和489万千瓦;南方和华中地区投产容量较为接近,分别达到266万千瓦和248万千瓦;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相对比较宽松的西北及东北地区新增投产容量较少,分别为114万千瓦和74万千瓦。

上半年,全国电网建设投资完成447亿元,新增500千伏(含330千伏)线路4269公里,变电容量1893万千伏安;新增220千伏线路4502公里,变电容量2778万千伏安。

上半年多项电网重点工程竣工投产,使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跨区交换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将对缓解夏季高峰期全国电力紧张形势发挥重要作用。西北-华中“背靠背”联网工程330千伏灵宝换流站6月18日投入试运行,这标志了全国主要电网联网基本形成;东北电网“北电南送”重点工程哈南-合心二回输变电工程于6月12日正式投运,东北向华北电网送电能力进一步增强;南方电网天生桥至广东第四回5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6月18日投入运行,增加云南送电能力120万千瓦,西电东送规模进一步扩大;华东田湾核电送出工程及江苏电网西通道工程均按期投产。

二、分地区电力供需运行情况

200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较上年同期有所缓解,但季节性、时段性电力短缺矛盾仍然突出。上半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累计拉电36.27万条次,拉限电损失电量119亿千瓦时;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采取强制错峰,计划错峰电量3亿千瓦时,影响电量151.8亿千瓦时,非计划拉闸限电0.1亿千瓦时。全国各地区特别是江苏、广东等省用电需求侧管理的移峰错峰效能显现。

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呈现“前紧后松”状态。一季度全国共有26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现象,电力供需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用电负荷居高不下,同时采暖负荷较高,电力需求始终 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因装机总量不足、电煤供应紧张、煤质下降及枯水期水电出力不足,电力生产能力受限,造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进入二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虽整体有所缓和,但部分地区仍较为紧张,二季度全国共有18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其中4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部分地区旱情显露,受此影响,北方灌溉负荷增加较多,南方部分地区出现空调降温负荷,加上春季机组检修较多,全国共有13个电网出现拉闸限电现象;进入5月份,全国各地区降水比去年同期增加较多,江南、华南出现大、暴雨天气,大部分水电满发,华北、西北地区干旱得到缓解,农灌负荷有所减少,同时电煤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解,拉限电网减少为 11个。6月份以来,部分地区频繁出现高温天气,各地空调降温负荷增长较快,华北、华东和华中等各区域电网用电负荷不断攀升,最大用电负荷均创历史纪录,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渐趋紧张,6月全国共有14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

各地区的电力供需形势如下:

1、华北区域电网

上半年,华北电网用电需求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拉路限电情况比较严重。由于电煤供应不足、机组出力受阻等原因最大限电达到708万千瓦。山西及蒙西电网缺电形势仍较为严峻,最大限电负荷分别达到284万千瓦和222万千瓦;冀南电网供需紧张,最大拉限负荷126万千瓦;山东总体基本平衡。

2、华东区域电网

华东电网电力供需形势仍然较为紧张,由于华东地区来水情况较去年有所好转,全网拉限损失电量较去年大幅减少,到5月底全网拉限电量累计16亿千瓦时。江苏电网上半年电力供需形势较去年有所缓解,错峰限电累计31天,均发生在一季度,需求侧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电网电力供需矛盾比去年有所缓和,前五个月共拉电98629条次,损失电量9.5亿千瓦时,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1.88%和75.7%;上海及安徽电网总体基本平衡;福建电网上半年水电增发较多,电力供需形势较好。

3、南方区域电网

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形势较为严峻,4月份出现全网最大电力缺口约900万千瓦,截至6月30日,南方电网上半年累计拉限电27456条次。5月份以来,除云南外,全网逐步转入汛期,水情转好,同时西电东送电力大幅增长,供电能力有所提高,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4、华中区域电网

华中电网电力供需形势呈现“前紧后松”状态。一季度,因缺煤现象严重,加上来水偏枯,累计拉闸近11.8万次,同比增长46.6%,拉闸让峰电量3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5%。二季度以来,随着来水增加及电煤供应形势的好转,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5、西北区域电网

西北电网上半年电力供需形势总体较好。陕西电网因缺煤停机及装机不足,存在一定缺口;青海及宁夏受限于电力不足、电网“卡脖子”及机组非计划停运,存在一定的限电负荷;甘肃和新疆基本平衡。

6、东北区域电网

东北电网总体供需平衡,辽宁电网年初受煤电价格及外送电量减少存在一定限电负荷,总体基本平衡。吉林电网基本平衡,黑龙江电网相对富余。

转贴于 三、2005年下半年电力供需预测

(一)影响因素分析

1、宏观经济

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煤电油运的供求矛盾和瓶颈制约得到逐渐缓解,我国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为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仍会持续,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出口增长的放缓以及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因素对我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据有关专家预测全年经济增长将保持在9%以上。

2、重点行业

上半年,黑色、有色、化工和建材等行业过度扩张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其中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业经过一年多的清理,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根据钢铁协会预计,下半年钢铁产量仍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在18%左右;有色金属协会的资料显示下半年有色金属增长的增幅将继续回落,导致有色金属行业用电将出现较大的下降,总体增长速度大约保持在12%左右;化工行业的用电增长速度将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预计增速在10%左右;建材行业用电将保持在15%左右。

综合来看,2005年四个重点行业的用电增长将进一步的放缓,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减缓。

3、新增发电能力

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有可能超过7000万千瓦,其中火电超过6000万千瓦,占80以上%,年底总装机将超过5亿千瓦。上半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2006万千瓦,不足全年预计投产容量的三分之一,大量机组将集中在下半年投产,将极大地增加电力供应能力。

4、电煤供应

由于大型煤炭基地和重点煤矿项目建设速度加快,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显现,下半年,全国煤炭需求高速增长将得到有效遏制,煤炭价格高位企稳,局部地区略有回落。据初步测算,下半年电煤需求量大约在5-6亿吨,全年电煤需求将较2004年增加1亿吨左右。由于上半年煤矿事故较多、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国家对煤矿进行了严格的清理整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煤供给能力,煤炭区域性、阶段性以及品种上的供需矛盾下半年仍将继续存在,煤质低劣的问题依然突出。

(二)供需平衡分析

在电煤供应不出大的问题、全国不同时出现多个电网区域持续气温高温的情况下,对2005年下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的综合判断如下: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出现在三季度,缺口约为2500万千瓦,进入四季度后,随着大量新增机组的投产,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有明显好转,缺口下降为1000万千瓦左右。预计200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4560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约13%左右。

各个电网的供需形势大致如下:

1、华北区域电网

预计华北区域电网夏季统调最大负荷需求7880万千瓦。考虑外区输入电力180万千瓦,考虑200万千瓦旋转备用,最大电力缺口约600万千瓦左右。四季度不考虑外区送电,并返还华中电量不安排在高峰期进行,考虑200万千瓦的旋转备用,最大电力缺口210万千瓦左右。

总体来看,三季度山西、蒙西分别存在270万、190万的电力缺口,京津唐电网和河北南网最大电力缺口130万千瓦和110万千瓦左右,山东电力供需基本平衡,7、8月间会出现区域性、时段性短缺。

2、东北区域电网

预计三季度东北区域电网统调最大负荷需求2800万千瓦。迎峰度夏期间在考虑向华北送电140万千瓦,并考虑备用120万千瓦的情况下,电力略有富余。四季度统调最大负荷需求3305万千瓦,在不安排向华北送电,考虑备用120万千瓦的情况下,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三、四季度,东北电力供需仍然呈现“北松南紧”的特点,黑龙江电力富余并存在窝电情况,吉林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辽宁偏紧。

3、华东区域电网

预计三季度华东区域电网最大负荷需求9900万千瓦。华东电网统调装机8421.6万千瓦,考虑临检和出力不足等因素,全网统调发电出力约8000万千瓦左右,考虑已落实的区外来电392万千瓦(龙政直流280万千瓦、葛沪直流112万千瓦),全网实际可供电力8400万千瓦左右,考虑200万千瓦旋转备用,预计全网电力缺口1400万千瓦,最大电力缺口1700万千瓦。四季度随着新增机组陆续投产运行,加之冬季电力负荷较夏季偏低,四季度最大电力缺口回落到400万千瓦左右。

三季度高峰期浙江、江苏的电力缺口仍然高达600万千瓦左右,上海电力缺口280-330万千瓦,安徽和福建分别有大约250万和60万千瓦电力缺口。

4、华中区域电网

预计华中电网三季度统调最大负荷需求6000万千瓦。在全网统一配置电力资源,备用共享并统筹考虑错峰调节等措施的情况下,预计全网高峰时段电力缺口120万千瓦。

华中地区水电较多,在水库来水较好、电煤供应正常的情况下,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很大的缓解,除7、8月比较紧张外,其余各月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或偏紧,季节性、时段性、局部性缺电特点较为突出。夏季高峰期,河南电网电力缺口100万千瓦左右,四川电力有一定富余,湖南和湖北最大电力缺口预计将达到100万千瓦左右,江西和重庆会有5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缺口。

5、西北区域电网

西北区域电网的年最大负荷出现在冬季,预计将达到2400万千瓦,西北主网三、四季度的最大负荷分别达到1991万千瓦和2170万千瓦。冬季高峰期,考虑华中送入36万千瓦的情况下,电力富余150万千瓦。陕西、甘肃电力富余,青海和新疆基本平衡,宁夏在三、四季度大负荷期间存在2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6、南方区域电网

考虑各省的新机组投产计划、检修、西电东送交易情况及机组备用情况,三季度,联网四省区可供负荷5160万千瓦,全网最大电力缺口510万千瓦左右,预计出现在九月份,四季度最大电力缺口将减少至300万千瓦左右。广东三季度最大电力缺口将减少到150万千瓦左右,四季度基本平衡,存在一定电量缺口;广西三季度最大电力缺口90万千瓦左右,受水情影响较大;贵州和云南三、四季度均存在10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缺口;海南基本平衡。

四、影响电力生产经营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自5月1日,国家有关部门启动并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方案以来,电力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亏损的情况有所好转。上半年,全国电力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在连续几个月负增长后,自5月份以来出现正增长。1-6月共计实现利润总额311.8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9%,同煤电价格联动方案实施前的1-4月相比,亏损面和亏损额同比分别下降了5.26和16.26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由同比下降18.38%转为增长3.49%。上半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电力企业产品生产成本6355.17 亿元,同比增长22.16%,推动发电企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在于燃料成本上升。煤电价格联动措施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发电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联动过程中,发电企业实际承担的消化比例远高于30%,部分企业消化比例高达50%以上。同时由于油价上涨、热价较低以及各地陆续开始收取的水资源费和环保排污费等也加大了发电企业的生产成本。成本的迅速上升导致企业经营效益的普遍下滑,甚至亏损,电力企业特别是火力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二)煤价及煤质问题仍然突出

尽管自年初以来煤炭价格上涨趋缓,但发电企业电煤平均车板价在2004年增加70元/吨的基础上,今年自秦皇岛煤炭订货会以来又平均上涨了35元/吨以上,上涨幅度已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8%的幅度。在煤价上涨的同时,电煤质量下降明显,已对电力安全生产产生较大影响。上半年电煤平均热值不足4700大卡/千克,目前绝大部分燃煤电站锅炉设计值均在4800大卡/千克以上,电煤质量已处于设计低限水平,很多电厂锅炉在长期高负荷状况下设备磨损已相当严重,安全隐患普遍存在,同时由于电煤质量低劣造成的机组非计划停运、降出力运行、被迫投油助燃等现象屡屡发生。今年以来锅炉灭火、结焦和四管爆裂等严重安全事故次数急剧上升,已严重影响发电生产并危及到电网的安全。

(三)迎峰度夏之前新投产发电设备规模低于预期

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上半年实际投产发电设备容量低于年初预期,大量的机组将在下半年投产,新增生产能力对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能力的促进作用受到限制。新投产发电设备规模低于预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备供应不能按期到货和银行贷款变得更加谨慎等因素。

五、政策建议

(一)落实迎峰度夏准备措施,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确保迎峰度夏准备措施落到实处。各省区政府、各级电力企业应按照国家发改委对2005年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的总体部署,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安排制定和完善有序用电预案与应急预案。国家加大各项迎峰度夏工作的检查力度,加强执法监督,做好电源、电网企业、社会用户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各项迎峰度夏准备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电力安全要警钟长鸣。认真落实《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电网网架的坚强性,优化调度,坚决防范和打击涉电犯罪,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处置能力。加强对在建电力工程的安全监管,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恶性事故。

加大跨区跨省电量交换力度。目前全国主要电网已经基本实现联网运行,要充分利用各区域之间的地域差、时间差、气温差,政府部门做好协调和监管工作,企业之间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加强跨区、跨省的电量交换力度,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大力推进节能工作,努力建设节约性社会

建立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需求侧管理专项基金,按照“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原则,充分利用经济杠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需求侧管理的工作中来。在售电侧加大分时电价、峰谷电价等差别电价的实施范围和力度。研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加强节电技术开发,支持用户采用蓄能、负荷管理等先进技术与设备。

高度重视居民生活用电高速发展的现象。尽快针对今年以来居民生活用电高速发展的现象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空调、家用电器等设备用电在居民生活用电中所占的比重,以便对症下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家庭树立节电意识,采用节能型家用电器,适当运用价格手段调节家庭用电量。

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节能降耗的管理水平。发电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设备更新改造,不断降低发电煤耗和厂用电率的水平,减少对一次能源的消耗。供电企业也要努力降低线损水平,减少电量损失。

(三)做好电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电力工业和谐发展

提高执行电力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切实贯彻电力发展方针,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电力项目要采取科学有效措施,避免电源建设的无序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符合规定的在建项目按计划投产。对于经评估符合规定的在建项目,国家应加大对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和金融企业的综合协调力度,保证按时供货,为电力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程,争取早日投产发电。

加强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国家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电网建设资本金不足的困难,加大电网建设力度,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要将电网建设项目纳入本地的城市发展规划,为线路走廊和变电站选址预留必要的空间,尽快扭转电网建设征地日益困难的局面,确保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

(四)进一步深化电价体制改革,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

第5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具体方法

我国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的储备,但是在人为砍伐利用和自然灾害中,森林资源的分布的面积在锐减。其中森林病虫害就是一种常见的无形自然灾害,与森林火灾和土地沙漠化相比,病虫害对于森林的侵害是没有明显的现象与前期预兆的,只是在危害发生后,才能观察到病虫害的严重程度。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供应,减少自然侵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需要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管理实施,提高森林工程的科学化管理。

该办法的制定明确其目的是首先需要做到的。制定该办法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强化对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管理,提高测报和防治成效。

为提高预测预报的效率,国家应根据实际需要以国家、省、地和县为单位建立四级监测点,对监测及测报对象进行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其中,全国性森林预报测报点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骨干。

在实际的森林病虫害预测中,森林管理人员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对该区域出现的病虫的种类进行调研,并研究出不同的树木种类中,感染病虫害和鼠害的程度、种类,感染后的症状等,并依照以往的文献档案进行分析,跟踪不同种病虫的分布情况,并预测出其变异的可能性,便于日后的预防处理。

在预测报告的管理中要明确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并严格按照报告的规定流程进行工作,如在报告中,需要对病虫害的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处理、预测、和反馈等,若是其中一个环节的脱节,都会造成预报管理的不完整性,在病虫害的预防管理中就没有形成有效的预防措施,一但森林的病虫害发生,将会由于细节的失败导致预防管理的失误。

在病虫害的预测中,数据的研究与对比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森林分布的面积较大,不同的区域内气候变化、温度与湿度都不相同,相应的病虫的生长分布特点也就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研究分析中,需要借助国家中心检测和数据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同一种病虫的变异形式,致病特点,不同种病虫的生活习性等,其中森林管理基层单位与检测中心的有效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测报机构则主要负责本辖区内的测报网点建设,综合分析基层单位和中心测报点上报的森林病虫情监测、预报数据,及时本辖区内森林病虫害中、长期预报、病虫情通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国有林区林业局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测报工作,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工作。

中心测报点是国家主要森林病虫鼠害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的骨干,设置区域应符合如下特点:病虫害发生代表性强,领导重视、森防机构健全,设施条件和基本工作基础好。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要承担具体工作。中心测报点由国家统一命名。中心测报点建成后,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根据有关办法组织检查验收。

中心测报点主要负责按时观察、记录、传输监测数据。中心测报点建立以后,要按时观察、准确记录调查数据,并要做到分类汇总、处理和分析。预报内容为发生期预报、发生量预报以及危害程度预报。预报准确率也有规定,一般应在90%以上。

如果辖区内突发重大的森林病虫害,测报点要及时上报和发生动态。测报站还应该积极配合地方做好生产防治工作,根据辖区内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报告,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防治意见和防治方案,当好当地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指导防治工作的参谋和助手。

一旦确定中心测报点,地方就不能擅自变更。如果确实需要调整、或中心测报点,也必须经过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审批。

除进行病虫害测报上报之外,一般测报点测报人员的培训工作也应由中心测报点负责,辖区内一般监测点工作和虫情普查也是测报点的工作内容。

具体到测报人员。要建立健全测报资料数据库,建立主测对象和当地主要病虫鼠害的计算机信息数据库和专项档案;还要做好测报技术研究。为便于对辖区内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中心测报人员还要绘制辖区内测报对象以及调查标准地分布图,还有如有需要前去实施监测的踏查线路图;对预测预报的相关技术因子数据要进行积累和整理,选用并提出适用的预测预报数学模型。

测报工作关系到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关系到森林的生态安全,所以,关于测报人员的任用也要慎重。受现实条件所限,中心测报人员中专兼职可能都有,但至少要有两三名工作人员具有中专以上学历,要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熟练掌握测报技术的测报员才能上岗。持证上岗是对测报员的一个基本要求。为保持测报的连续性,测报员岗位要保持稳定。哪位工作人员确实需要工作变动时,须征得省森防站的同意,并报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备案。

为使测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测报点要建立健全档案,建立资料保管制度。调查原始记录、各种图表、的预报等,应进行分类,并要整理归档,登记造册。要有专人管理测报资料档案。

为了调动和激励各测报点的工作积极性,适当的奖励是必不可少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责任考核中也应包括中心测报点的工作。责任考核可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委托各省级森防站执行。省级森防站要对各中心测报点上报的测报数据、材料以及工作情况进行年度综合考核。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要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查。为调动测报人员工作积极性,国家植造司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中心测报点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结语:规范的制度、科学的管理是森林病虫害预防预报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设立各级测报点,明确测报管理制度的目的以及各级测报点的职责,严格人员任命,规范制度执行,适当奖惩,建立完善测报档案,为测报制度科学进行提供助力,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第6篇

根据IMS卫生机构的《药品监测》报告,到2002年10月的1年间,在全球13个主要药品市场上,零售药的销售额为2719亿美元。同期,世界最大的药品市场――北美药品市场的销售额增长速度从2002年初的17%下降到12%,其增长降到了2年来的最低水平,这反映出一年来新产品较少,且非处方药增加(表1)。在欧洲5个最大的药品市场上,与其年初的销售额增长10%和与其销售额增长最快的英国药品市场增长11%相比,2002年药品销售额的增长仅为7%。2002年下半年欧洲药品市场销售额增长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国药品降价和法国与意大利等国的医疗补偿政策有所改变而导致的。2003年欧洲5个最大的药品市场将增加7%,达836亿美元。

到2002年10月的12个月,日本药品市场销售额的增长从年初的5%和2001年度增长4%降到2%。在拉丁美洲的3个最大药品市场上,在2001年度药品销售额出现负增长的基础上,到2002年10月的1年,下降达12%。但是,在该地区,墨西哥的销售额仍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达11%。而阿根廷由于经济混乱已造成了重大损失,其药品市场的销售额下降了57%。

在全世界经审计的药品市场中,2002年北美、欧洲和日本这3大药品市场的总销售额占世界经审计药品市场销售额的88%,且仍保持其销售额增长的势头。其中北美药品市场销售额的增长持续强劲,增长了12%,达2036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51%;欧洲增长了8%-9%;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日本的销售额增长了1%。亚洲的其他市场、非洲、澳大利亚都表明增长较快,增长达11%。拉丁美洲经济萧条导致该地区药品销售额下降10%(表2)。

根据IMS卫生机构的《2002-2006年IMS全球药品市场预测报告》(下称《IMS全球药品市场预测报告》)报道,2002年度全球药品总销售额增长为8.8%,达4206亿美元。另据报道,由于一些专利药品的保护期已经或即将期满,非注册药品的销售额在北美和西欧药品市场仍然快速增长。而日本药品市场继续以持平的速度增长。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和对新产品需求的继续增加可望在2003年及之后会使药品市场持续增长。今后几年全球药品销售额的增长情况如下:2003年和2004年为9%,2005年为10.7%, 2006年为10.6%。从2002年到2006年,每年的预计综合年度增长率(CAGR)为9.8%,即到2006年,全球药品市场的销售额将达6183亿美元。

各国的药品销售情况

以下提供的世界各国药品市场销售额的资料由于来源不同,并且因为计算销售额的基数也不完全一样,各国间的比较可能会使人产生误解。例如,有些数字可能包括或可能不包括非处方药的销售额,和(或者)医院的销售额,并且可能是根据药品的出厂价、批发价或者零售价等计算的。

北美洲

美国 ―根据《IMS全球药品市场预测报告》报道,以批发价格计算,2002年美国药品市场增长了11.8%,为1928亿美元,低于2001的增长17%。2002年美国零售药仍是该国处方药销售的主渠道,占市场的62%。2003年美国药品市场的销售额可望增加11%,达2164亿美元。美国从2002年到2006年的预计综合年度增长率为13.8%。

加拿大 ― 根据加拿大专利药品价格审核委员会的报告。2002年加拿大零售药和非处方药的销售额达181亿加元(113亿美元),2001年的销售额为168亿加元。加拿大在卫生方面的总支出为1122亿加元。2001年为1056亿加元。

欧洲

法国 ―根据法国国家卫生保障局(CNAMTS) 统计,2002年法国制药工业的销售额按出厂价计算,仅增价了4.5%,达149亿欧元,而非注册药的销售额增长了23%,达4.5亿欧元。到2005年每年将增长约25%。另据报道,到2005年,法国非注册药品的销售额将占全国药品市场的6%-7%, 目前仅占3.1%。

德国 ― 根据IMS卫生机购援引德国工业协会(BAH)的统计数字,按出厂价计算,2002年德国制药工业的销售额为185亿欧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8.2%。

意大利 ―根据意大利国家卫生部的报告,2002年1月至11月意大利国家在药品方面支出的增长明显减慢,仅增长了1.2%,达107.8亿欧元,基本与2001年相同。其中在前4个月,该国在药品方面支出的增长就达9%。在当年4月意大利对适用于医疗补偿的药品降价5%。其目的是通过降低药品价格而增加非注册药品的使用。另外在某些地区又引入了病人共同支付医药费用的政策,从而使国家支出的药品费用减少,此外,在9月19日又引入了限制处方药数量的规定,将每个处方药的数量限制在3种。2002年前11个月意大利处方药的支出增长了7.4%,达4.155亿欧元,其中病人支付约2.886亿欧元。2003年1-2月份意大利在药品方面的支出为19.2亿美元。与200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2%。其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对药品采取了降价措施,使处方药下降了6.7%。

英国 ― 根据英国制药工业协会卫生经济局公布的数字, 2002年英国的药品贸易盈余额增长了2%,达20.31亿英镑,其中进口药品增加19%,达55.18亿英镑,出口药品增加了14%,达75.49亿英镑。2002年至2005年英国药品市场的增长为39.2%。

西班牙 ― 根据西班牙制药工业协会(Farmindustria)公布的数字, 2002年西班牙国家对药品的支出增长了9.89%,达79.7亿欧元,比2001年的销售额63.5亿欧元增加了16.2亿欧元。其增长速度低于2001年的10.7%。根据西班牙制药工业协会Farmaindustria 和国家卫生部签署的协议, 2002年在药品方面的支出不得超过预算的国民生产总值6%的3个百分点。如果超出,Farmaindustria应拿出1亿欧元用于资助基因组、肿瘤学和心脏病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2003年1月西班牙药品市场的销售额为7.46亿欧元,比2002年1月增加了9.77%。

荷兰 ―据《IMS全球药品市场预测报告》报道,2002年荷兰药品市场价值出现了负增长,为32.143亿美元。

瑞典 ―根据瑞典国营制药公司(Apoteket AB) 提供的数据,2002年瑞典药品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7.8%,达233亿瑞典克朗(27亿美元)。2002年瑞典支出的药品费用中,病人支出增加了3.8%,达51亿瑞典克朗,而国家支出增长了8.9%,达183亿瑞典法郎。2003年第一季度,瑞典药品市场的销售额增加了5.5%。在第一季度,国家对药品支出的份额增加了6.4%,而病人增加了2.5%。国家希望病人共同支付医疗费比例的目标是25%,但目前下降为21.4%。

挪威 ― 根据挪威制药商协会(LMI)提供的数据,按药品零售价计算, 2002年该国药品市场增长了11.6%,达93亿挪威克朗(13亿美元)。挪威药品市场中新化学实体和某些生物制剂的份额从2001年的39.3%降到2002年的37.4%。2002年该国药品价格下降了0.7%,2001年则下降了2%。2002年该国的总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为1.3%。

亚洲和澳洲

日本 ― 据报告,2002年日本药品市场的价值约为6万亿日元(500亿美元)。根据《IMS全球药品市场预测报告》报道,2002年日本药品市场的销售额为512.903亿美元。

中国 ―据报道,2002年1-5月,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达1247.7亿人民币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7%;医药工业增加值完成367.3亿人民币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医药工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930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8.9%。2003年中国医院用药的销售额将增加10%。

香港 ―香港制药工业协会(HKAPI)报道,2002年,代表香港处方药市场80%的基于研究的制药公司的销售额约为29亿港元(3.71亿美元)。2002年香港药品市场的增长不足1%。

印度 ― 根据印度制药工业协会(IDMA)提供的数据,到2002年3月31日止的1年,该国批发药品的销售额增加了19.7%,达543.9亿卢比(11.3亿美元)。据预测,2002-2003年度印度批发药品的销售额将增加19.3%,达652.9亿卢比(13.6亿美元)。2001-2002年印度成品药的产值为2110.4亿卢比(43.9亿美元),增长了15%;2002-2003年度成品药的产值可望达到2418.5亿卢比(50. 6亿美元),将增长14.6%。另据印度官方公布的数据,2001-2002年度印度药品市场的价值为45亿美元,其增长幅度为8%-9%。

印度尼西亚 ― 根据IMS提供的数据,2002年,印度尼西亚药品市场的价值增长了24%,达14.4亿美元。2002年印度尼西亚处方药销售占27%,药店零售占16,医院用药为12%,其他为个体药商销售给开业医师的药。

巴基斯坦 ― 根据《IMS全球药品市场预测报告》报道,2002年巴基斯坦药品市场的销售额约为9.044亿美元。

澳大利亚 ― 据报道,到2002年9月30日的1年间,澳大利亚政府在处方药的支出增加了10.1%,达43.35亿澳元(26.2亿美元)。

新西兰 ― 到2002年6月30日的1年间,新西兰药品补贴局(Pharmac)支出的药品费为5.04亿新西兰元(2.52亿美元)。与政府对当年药品支出预算5.28亿新西兰元相比,节约了一定的经费。

拉丁美洲

根据《IMS 全球药品市场预测报告》报道,2002年拉丁美洲与加列比海地区药品市场的总价值约为215.874亿美元,从2002年到2006年的综合年度增长率为4.6%。该地区各药品市场的预计销售额见表4。

中东

据《IMS 全球药品市场预测报告》报道,2002年中东药品市场的价值以制药商的销售价格计算,为91.511亿美元。土耳其是中东地区最大的药品市场, 2002年该国的药品销售额为29.944亿美元。2002年该地区的其他主要药品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下:沙特阿拉伯为15.46亿美元;伊朗为15.004亿美元;以色列为7.576亿美元;伊拉克为6.59亿美元。

第7篇

每到假期,不少人就会开始计划出行,甚至早早规划好了行车路线,以防万一。但是驾车出行总是有层出不穷的万一如影随形,堵车就是其中最无法预判的情况之一。

随着道路交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车联网技术的普及,很多人相信,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可以为避堵出行提供很多帮助。

也许有人已经发现,2016年里的一些重要节日,以及刚刚结束的2017年元旦前,网络上都会有 “出行预测大数据报告”公布出来,根据这些报告计划出行的人们可以合理地规划路线,安排时间。

以2017年元旦为例,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联合公安交管部门,了《2017元旦全国公路网出行预测报告》,对元旦假期出行情况进行了预测。这份报告融合了全国70多个省、市级交通管理部门的权威数据、以及高德地图的即时大数据,并参考了100个全国主要城市的历史数据。报告预测,全国各城市高速拥堵路段主要分布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4大区域,以及这4大区域周边城际高速连通线。预计全国最堵城市将是哈尔滨、济南、呼和浩特、北京、洛阳、昆明、兰州、郑州、南宁等。同时,报告还对拥堵发生的时间和峰值,以及拥堵程度给出了具体的范围。对于发生拥堵比较严重的几大城市还给出了重点说明。

这份出行预测报告的准确度和详细程度都很高,对于指导人们出行的确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其中重要的根据就是数据。更为重要的是,这份预测的数据基础来源并不是单一的,这意味着多部门、跨平台的数据开放和合作已经显出成效。

无独有偶,2016年十一期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百度共同了《2016十一出行预测大数据报告》。这份报告在方向和深度上均超过以往,从国民假期出行最关心的“避堵”、“旅游”等问题入手,在三个核心领域进行多维度预测:出行路况全览、出行目的及趋势分析、人群像描摹。双方利用各自优势,以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大数据处理分析为重点,采取标准化及热点,在往年基础问题预测的基础上,根据2016年受众关注点进行其他条目预测,为受众假期出行提供全面指导。报告中,除了对现象的全面描述和规律的准确提取之外,百度地图还专门针对大数据预测到的问题提供智慧化解决方案。百度地图开放平台不仅可以提供海量数据来源,实现更精确的到店识别、基础位置描述、高室内精准定位、周边POI检索等服务,同时,数据结合云计算、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二者合力驱动新一代的路况服务,也会产生更为精准和更加广泛的路况信息,客观产出有关于交通拥堵和人群出行特征的交通分析,为受众出行及政府部门社会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指导意见。这也是一份来自跨平台数据和技术整合的典型案例。

由此可见,共享大数据避堵、治堵的成功在于数据的开放。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共享意识的逐步渗透,数据资产化、资源化已经成为企业、政府等组织和部门的共识。但是想要实现数据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就必须实现资源共享、数据融合。目前很多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出行平台都需要与其他单位合作。同样,随着共享意识的提升,大数据融合还将在更多公共领域创造价值,那才是资源最大化的意义所在。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森林病虫害;测报;应用

中图分类号:R85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提高信息技术在森林病虫害测报中的应用水平是当下工作的重点方向,高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将能够大大的提高测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为我国的森林工作站服务。

二、信息技术在森林病虫害测报中的应用现状

1、 国内应用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在森林害虫监测与预报中的研究与应用日益见新。黄向东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在森林害虫测报中,通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黄脊竹蝗及马尾松毛虫历年统计并分析,建立了这两种害虫的发生量、发生期及发生程度的测报模型,并用该模型对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进行了中、长期预测预报的探讨。汤金仪等开发了自动昆虫诱集器,开发过程中,参考了日本同类产品的资料和图片样本,同时结合了我国测报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测报技术标准。2000年4月至5月,在江苏吴县病虫测报站进行了诱虫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叶勤文等将航空摄像技术应用在松材线虫病监测上,从1994年至1996年安徽省森防总站利用航空摄像技术共监测发生松材线虫病的松林约1133万m2,及时地把图像处理的结果上报给决策部门,并分发至松材线虫病发生区的林业部门,为制定除治方案,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松材线虫病在安徽的蔓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项云飞等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马尾松毛虫的有虫面积,选取与马尾松毛虫发生量相关且关系密切的8个气象因子作为样本的输入特征,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与气象因子的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P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5个,输入因子数为8个时, 18组有虫面积的平均拟合精度为100%,相关系数为1.0000, 2组预留有虫面积的平均预测精度为96.85%,预测准确率为100%。蒋建军等以环青海湖地区为例,使用TM和DEM、草地类型图以及GPS定位的野外调查资料,从遥感图像处理、地理数据及专家知识一体化的角度出发,进行草地蝗虫生境类型的分类,精度达84.23%,比最大似然法提高10.2%。

2、国外应用现状

Twery等将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结合,利用GIS研究了虫害的分布及种群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预测了害虫的栖息带及潜在的发生带、迁飞害虫生境的季节性分布及扩散范围,实现了对危害区域的实时观测和评估。美国Liebhold A1等使用地理统计学模型对舞毒蛾发生区分布及发展趋势进行测报。研制出森林害虫地理信息系统管理计划,在舞毒蛾和云杉卷叶蛾综合治理中应用。Loh等建立了短叶松卷叶蛾(Choristoneura pinus Freeman)的含GIS成分的决策支持系统,使系统接近于实际,便于一般管理人员使用。Liebhold Smith等将遥感影像和GIS结合用于大范围杀虫剂效用的评估,并评价了舞毒蛾2种防治方法的效果。美国林务局为每个林管局和林业研究实验站都配备了资源级GPS接收机,它们主要用于森林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飞机导航、林相图的自动更新、林业作业的定位。值得强调的是,由于林务局可以接收军方的P码信号,所以可获得极为精确的定位服务,从而激发了林业管理工作者运用GPS技术的极大热情。在美国林区,现有73个基准站为各种差分处理提供校准数据。

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以遥感技术为主体的森林健康监测体系,它主要利用航空和地面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来监测和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主要采集和处理3种类型的数据。一是现状监测,原来主要采用固定样地调查,现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发挥着重大作用;二是评估监测,主要估测森林健康变化的范围、程度和原因,现在的研究已经拓展到植物多样性、土壤、木材碎片等因素的分析;三是宏观生态系统监测,主要研究各种生态系统的组成。根据以上信息的处理,形成年度分析报告,并进入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指导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三、“3S”在森林病虫害预警中的应用

1、“3S”概述

“3S”是GIS、RS和GPS的统称,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遥感(Remote sensing)及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的简称。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RS、GPS与GIS结合日益紧密,为森林资源的宏观动态研究提供了精确、快速、有力的分析手段。一方面,遥感技术为森林资源研究提供了大量多平台、多时相、多波段信息源,使宏观研究和动态监测有足够的信息屏障;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强大的空间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使得遥感信息流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为遥感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与遥感信息复合可产生更详细系统的信息。

2、“3S”在病虫害治理中的影响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3S”技术在林业中的运用为森林病虫害的预警工作带来了帮助。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的构建,将以地理信息和森林资源数据为基础,应用GPS、GIS和RS技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借助遥感进行资料的搜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以从RS和GPS提供的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有效地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灾情监测和损失估算。在森林资源管理中,我们运用“3S”技术,建立起森林病虫害数据库,实现森林病虫害逐小班数字化动态管理,使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其发展趋势直观的反映到每个小班。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其实质是病虫害信息处理及服务系统。尽管国内已有大量的数学模型应用于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中,但目前开展的仍然是以时间尺度为主的预测预报。对于空间尺度上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尤其是迁飞害虫的异地预测仍然停留于对虫源地、虫情的定性分析上,所发出的预报只是面,与所应用的技术、手段也有很大的关系。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则为我们进行空间尺度上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了比较先进的手段。

四、森林害虫预测预报专家系统的应用

现代模拟人类思维的专家系统科学的发展,使得预测预报信息化系统具有人类专家的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收集测报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各大学和科研单位预测预报专家系统进行连接,是必要的。专家系统主要由知识库、数据库、用户接口系统和推理机部分组成。知识库系统包括所在林区各种虫害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以及为害程度等方面的预测预报内容的专家知识,专家知识规则的联系,采用类似常用的计算机算法语言的菜单驱动技术来解决。这样,既可保持原有的逻辑关系,又可使规则相对独立于系统。从而使得系统的咨询内容能随时删改、扩充和更新,逐步完善、准确。数据库系统用于害虫测报中的初始资料和数据以及推理过程中得到的各种中间信息。本系统数据库中的内容是通过用户接口系统,由计算机提问,用户(森林害虫测报员或森林保护科技人员)回答的事实所咨询的桥梁。对于本系统只要用户启动计算机,进入专家系统的运行状态,计算机便在显示屏幕上,按照知识库中各种病虫害测报规则的顺序,对各条规则的所有条件逐一提问,等待用户回答。用户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机键盘上按“Y”(代表Yes,中文意思是“对”)或“N”(代表No,中文意思是“不对”)键选择。计算机便把用户回答的事实自动存贮起来,作为数据库中的数据,以供推理机作为推理判断的依据。当所有条件都满足后,屏幕即显示出推理的结论,完成一次咨询。一次咨询结束时,屏幕底行显示“Press the spallbar”,提示用户按下空格,让系统重新处于开始运行状态。也可以连续按两次R键,再次进行咨询。推理机是一组程序,用于控制、协调整个系统。它根据实际输入的各种虫害存在情况的基本事实,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按一定的推理策略(本系统采用正向、精确推理),来决定测报方法或测报结果。其推理过程大致与人类专家的思考、分析、判断与决策的推理过程相似。本系统咨询迅速准确,并且咨询结果可靠。本系统操作简便易行。整个测报答询过程中只要操作计算机键盘上的几个键,不管用户是否学过计算机,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操作使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应用于森林病虫害测报工作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所以,今后在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工作中,要深入的挖掘信息技术的可利用点,从而将其优势利用到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刘铉基,李克政.森林病虫害预测与决策[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10.45.

[2]薛贤清.森林害虫预测预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11.

[3]汤金仪,王建瑞,莫肖斌.一种新型害虫测报工具)昆虫自动诱集器[J].植保技术与推广, 2011, 21 (3): 9.

第9篇

讯:2月4日上午消息,高德地图与新浪微博联合全国多家交通管理部门,共同了《2016年春节出行预测报告》。此外,全国公安交警系统还联合微博、高德共同发起了微博话题#春节回家攻略#,为网友提供出行信息。

《2016年春节出行预测报告》预测了全国多个省份及重点城市春节期间的交通情况和绕行建议,还分析了春节期间人口的迁徙变化,为广大民众的春节出行提供了参考建议。例如,报告预测今年最拥挤的十大火车站依次为上海虹桥站、广州南站、上海南站、上海站、北京站、杭州东站、深圳北站、苏州站、北京南站、苏州园区站。同时,预计今年北京、深圳、上海、广州一线城市春节期间城市人口将大幅下降。相反,河南信阳、江西赣州、湖北黄冈、安徽阜阳等三、四城市节日期间人口将增幅最大。

全国城市“增肥&减肥”榜

去年9月,高德地图与新浪微博就共同推出了“V交通”公共服务平台,并吸引了北京、武汉、深圳、大连等数十个城市的官方交通机构入驻,在达成账号互通与内容共享合作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交通大数据合作,逐步打造出一个全国性的交通数据分享、分析、的综合性权威平台。此次高德地图与新浪微博联合春运出行指南,即是双方作为互联网平台,联合各地交通机构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体现。

高德地图拥有超过4亿用户数据和交通行业浮动车的海量数据,其实时交通信息服务,也已经支持全国所有城市(364个以上),是国内首家能覆盖全国的地图软件。

而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新浪微博也一直致力于政务微博的服务和扶持。日前在广州举行的“2016政务V影响力峰会”上,微博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15.2万个,年发博量达2.5亿,阅读量达1117亿。目前,政务微博已经成为很多部门和地区政务建设的“标配”,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和广泛的影响力。(来源:新浪科技 文/李英楠)

第10篇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会计 改革措施

一、知识经济及其特征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个新时代的概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报告中所提出的定义是: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基础、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条件、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首要生产要素等。

知识经济的特点主要有:首先,知识和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并不一定是分离的或独立的要素投入,它往往体现在传统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和劳动之中,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它们的生产率。其次,知识资源的利用趋向综合集成化。在知识资源利用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行为主体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交流和反馈,创新实际上是通过各个行为主体的大量互动作用而达到知识资源的综合集成的产物。另外,学习与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与生产要素,它与自然资源的最大区别是,自然资源是固有的和不可变的,而知识则可以通过学习与创新而增加,也可以由于不用或废弃而减少。因此,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便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最后,经济发展呈现报酬递增趋势。所谓报酬递增,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其边际产出会越来越大。实际是生产过程中被加入知识因素后,生产可能性曲线发生了改变。这意味着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发展或发展越快。

二、知识经济对现代会计的影响

(一)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不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经管责任观”,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并未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情况。由于知识正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本,作为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过程,知识就是财富,企业生存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信息使用者关注的重点将转向企业知识资本的拥有量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信息。“微软”、“网景”等知识型企业拥有高于其股票名义价值几十倍、几百倍的股票市值,正说明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共同关心的核心信息是“一个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信息,或者说是“一个企业知识资本的拥有量及其增进能力”的信息。由于知识资产将成为企业财富增加的主要直接力量,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的股东的统治地位将发生动摇。知识资产的所有者不仅在企业中占有主导地位,而且也是企业剩余资产的主要拥有者。企业所有者地位的变迁,必然要求会计的目标进行变革。

(二)对基本会计原则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资本作为企业资本源泉,以知识创新作为其发展动力。对知识资本的计价,按照传统计价原则,可能只是几本书的价钱,或是委托培养费以及其他各种取得知识的可证明的实际支出,这无疑会极大歪曲知识资本的价值。对于象网络公司这样随时面临解散的临时性组织,其资产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显然毫无意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已从传统的只局限于现实的财务信息向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现实信息与未来信息并重的方向发展,历史成本原则下只能提供现实财务信息的现状,已无法满足用户对会计信息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权责发生制是财务会计的核心组成内容,是会计走向成熟、科学的标志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会计主体的多变性,使得人们对一个主体是否在持续经营的辨别上难以分清,再加上企业跨行业、跨地域的生产、销售、科技的广泛联合,并随市场要求不断变换联合的对象和范围,“借壳经营”的现象大量出现,因而企业持续经营的假定变为有名无实。会计分期的假定满足不了信息使用者随时利用会计信息作出及时决策的需要。

三、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的革新措施

(一)财务报告的改进措施

1.概括性报告和差别报告。由于现代财务报告越来越复杂和难以理解,信息过量反而使重要的信息变得模糊。为此,企业可提供一种概括报告,仅反映必须予以揭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需要详尽信息的使用者可通过传统的完整的财务报告和差别报告来满足需要。差别报告是指为不同使用者提供的有差别的报告,包括:在内容上有差别。主要是考虑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手段、方式不同;在时间上有差别。当特定使用者提出需求时,可按任何时间和期间提供即时报表,或认为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直接与特定使用者的需求相关时,主动在业务的实际发生和终止时提供报表。

2.过去经营情况的总结和盈利预测报告。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经营情况的总结报告,有助于使用者关注企业发展趋势,并据此预测未来年度的结果。在分析此报告时,使用者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报告期内,企业会计政策是否有变更;二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的汇总资料是否已进行了调整。盈利预测报告是指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预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利用盈利预测报告,还可评价企业管理当局为实现经营目标所作的努力,从而将报告使用者的注意力从短期的利润引向其他的长期目标。

3.分部财务报告。集团企业提供的合并报表是高度综合的信息,它可能掩盖了处于不同行业、地区的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和差异。分部财务报告则是将集团企业所有分支机构的主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行业、地区分解,归类编制,它提高了财务报表对特定使用者的决策效用,是一般舆论报表的重要补充。

(二)完善信息的披露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应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同时,由于报表使用者自身在经验、技术和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无法对企业的未来情况做出合理的预计,因此要求编制预测报告(报表)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另外,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用户决策与评价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预测信息的提供也应当注意成本与效益,并加强规范和监督,提高其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预测信息一般可采用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栏结构来编制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利润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

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则。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使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抛弃在收益计算之外进行了错误的配比,全面业绩报告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选择一下处理方法扩充收益表以包括财务业绩的所有项目。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传统收益表的补充,同权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余佳.知识经济对会计若干问题提出的新要求.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2]孙若媛.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07.

[3]冯雪清.浅谈财务会计核算监督的作用.北方经济.2009(12).

第11篇

沪深300成份股08年盈利预测增长率为22.61%,较上月调低2.3个百分点,持续第四个月调低,这些上市公司07年较06年实现的增长率为41.61%。

08年预测盈利增长率前三位是通讯设备、信息技术与服务和航天与国防,分别为242%、104%和100%。

08年增长率较07年增长率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是通讯设备、信息技术与服务和航天国防,分别上升201%、84%和80%(绝对值)。

本期盈利预测调整比率整体调低,9个产业中,近3个月的调整比率大于1的仅有3个。能源、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板块的3个月盈利预测调高动能相对较强,盈利预测调整比率分别为2.20、1.15和1.12。

与1个月前的数值相比,信息技术、公用事业、原材料和金融的盈利预测调整比率分别调高0.30、0.2、0.13和0.07;能源维持2.20的数值不变;其余4个行业的盈利预测调整比例均有所下调,日用消费品和医疗保健下调幅度居前,分别调低0.39和0.25。

1. 整体盈利预测调低

根据今日投资对国内70多家券商研究所1800余位研究员盈利预测数据的最新统计,分析师对上市公司和沪深300成份股08年的整体盈利预测持续调低。

1.1 有分析师跟踪的上市公司(近1000家)

有分析师给出盈利预测值的上市公司08年对07年的整体盈利预测增长率为25.92%,较上月调低1.9个百分点,这些上市公司07年较06年的增长率为44.96%。

1.2预测增长率持续4月调低

沪深300成份股08年盈利预测增长率为22.61%,较上月调低2.3个百分点,持续第四个月调低,这些上市公司07年较06年实现的增长率为41.61%。图2给出了分析师对沪深300预测增长率(08年)预测变化趋势(08年2月之前数据为07年预测增长率)。

2.预期负增长行业继续增多

08年预测盈利增长率前三位是通讯设备、信息技术与服务和航天与国防,预计08年增长率分别为242%、104%和100%。其它进入前十名的还有建筑原材料、建筑材料、房地产、自来水、餐饮住宿与娱乐、煤炭、化工品。

08年预测盈利增长率后三位是证券经纪、电力和石油与天然气预计增长率分别为-28.5%、-18.9%和-13.7%。从6月份开始,证券经纪的预期增长率转负,本期负增长预期行业增加至四个,除上期的三个外,新增纺织品与服饰行业的08年预测盈利增长率为负。其他增长率较低的行业还有工业品贸易与销售、汽车制造、计算机硬件与设备、运输基础设施、食品药品销售、公路与铁路运输和汽车零配件(详见图4)。

08年增长率较07年增长率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是通讯设备、信息技术与服务和航天国防,分别上升201%、84%和80%(绝对值)。其它进入前十的还有:自来水、煤炭、电力设备、食品生产与加工、媒体、餐饮住宿与娱乐和建筑原材料(详见图5)。

08年业绩增长率较07年增长率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是证券经纪、纺织品与服饰、工业品贸易与销售,下降幅度分别达503%、143%和117%(绝对值)。其它增速下降的行业有制药、汽车制造、水运、汽车零配件、计算机硬件与设备、食品药品销售、建筑工程(详见图6)。

3.通讯设备盈利预测大幅调高

从最近一月的盈利预测变化来看,通讯设备盈利预测是调高的亮点,从90%大幅上调到243%;另外电力设备、煤炭、电子设备与仪器等盈利预测调高幅度较大,航空、纺织品与服饰、化工品餐饮住宿与娱乐、证券经纪和房地产等调低幅度较大。

4. 信息技术盈利预测调高动能上升

本期盈利预测调整比率整体调低,9个产业中,近3个月的调整比率大于1的仅有3个。能源、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板块的3个月盈利预测调高动能相对较强,盈利预测调整比率分别为2.20、1.15和1.12;公用事业、工业生产、酌情消费品和日用消费品等3个月盈利预测调高动能相对较弱,盈利预测调整比率分别为0.30、0.54、0.54和0.65。(详见图1和表1)。

图7统计的是盈利预测调整比率(3个月)的变动情况。与1个月前的数值相比,信息技术、公用事业、原材料和金融的盈利预测调整比率分别调高0.39、0.2、0.13和0.07;能源维持2.20的数值不变;其余4个行业的盈利预测调整比率均有所下调,日用消费品和医疗保健下调幅度居前,分别调低0.35和0.39。

5. 公用事业和原材料盈利预期有所改观

对除了通讯服务产业外的其它9个产业,我们在

每个月底分别统计了1个月的盈利预测调整比率和3

个月的盈利预测调整比率。1(3)个月的盈利预测调

第12篇

沪深300成份股201O年预测增长率为32.72%,较上期上调0.81%,但增速明显放缓;这些公司2009年盈利增长率为21.42%。

2010年预测盈利增长前三位依旧为金属与采矿、电子设备与仪器和半导体,分别为278%、195%和162%,同上期相比,增长率均有所提升;其中金属与采矿连续四期预测增长排行前三。

2010年增长率较2009年增长率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是金属与采矿、电子设备与仪器和半导体,分别上升317%、203%和191%(绝对值)。

从本期一级行业的盈利预测调整比率数据看,分析师对整体上调动能再次下滑,而公用事业的上调前景最为看淡。

从调整比率的变动数据看,无论是1个月数据还是3个月数据均显示盈利预测调整比率趋势向下,调升前景不容乐观。

1.整体盈利预测继续上调

根据今日投资对国内70多家券商研究所1800余位研究员盈利预测数据的最新统计,分析师对上市公司和沪深300成份股2010年的整体盈利预测继续上调。

1.1 有分析师跟踪的上市公司(1482家)

有分析师给出盈利预测值的上市公司2010年对2009年的整体盈利预测增长率为37.16%,与上月相比上调2.14%,这些上市公司2009年增长率为24.10%。

1.2 沪深300预测增速明显放缓

沪深300成份股2010年预测增长率为32.72%,较上期上调0.81%,但增速明显放缓,这些公司2009年盈利增长率为21.42%。图2给出了分析师对沪深300预测增长率(2009年和2010年)变化趋势。

2.金属与采矿连续四期稳居三甲

在我们统计的46个行业中,其中有35个行业整体盈利预测较上期上调,上市公司盈利预期整体有所提升、盈利能力仍然较为看好,其中金属与采矿连续四期预测增长排行前三。

2010年预测盈利增长前三位依旧为金属与采矿、电子设备与仪器和半导体,分别为278%、195%和162%,同上期相比,增长率均有所提升。其它增速较高的行业还有化工品、食品药品销售、建筑材料、食品生产与加工、汽车制造、互联网软件与服务、房地产(详见图3)。

2010年盈利预测增长最低的三个行业为水运、纺织品和服饰及生物技术,分别为-175.28%、12.91%和18.67%,其它预测增长较低的行业有:公路与铁路运输、银行、煤气与液化气、运输基础设施、制药、汽车零配件、媒体(详见图4)。

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增长率较2009年增长率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是金属与采矿、电子设备与仪器和半导体,分别上升317%、204%和191%(绝对值)。其它相对增长率较高的还有食品药品销售、建筑材料、工业品贸易与销售、能源设备与服务、机械制造、煤炭、零售。(详见图5)

在有统计数据的46个行业中,有20个行业的2010年业绩增长率预期较2009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分别为:医疗设备与保健产品、汽车零配件、汽车制造,降幅分别为425%、206%、98%(绝对值)。其它降幅较大的行业有食品生产与加工、建筑工程、生物技术、容器与包装、纺织品与服饰、家庭耐用消费品、证券经纪(详见图6)。

3.整体上调动能再次下滑公用事业能源最为看淡

从本期9大一级行业的盈利预测调整比率3个月和1个月数据看,分析师对公用事业的盈利预测上调前景最为看淡,另外数据显示能源与金融行业也较为看淡。(详见表1、图1-A、图1-B、图7、图8)。

图7统计的是2010年盈利预测调整比率(3个月)的变动,反映的是近3个月盈利预测的调整情况。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医疗保健外,其他一级行业的盈利上调动能均有所下滑,其中能源为下调幅度最大的行业,从上期的1.47下调到本期的0.61。

图8统计的是2010年盈利预测调整比率(1个月)的变动,反映了近1个月来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期的调整,与图7显示的信息类似,情况同样糟糕,能源行业的调整比率数据首当其冲。

4.调整比率趋势整体向下调升前景不容乐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