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时间:2022-03-31 08:4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一、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人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人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七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集中精力,向45分钟要效率

很多学生会对课堂学习内容增加跟课程增多不适应,这样就会导致付此时彼、导致注意力的分散,让课堂听课的效果大大降低,所以,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一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三、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很多新知识的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的途径都是通过课堂上进行的,所以必然要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展开自己的思维,把教师的所讲的内容跟自己的解题思路做比较,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在此一定要注意解题技巧的学习,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不留任何疑问。在做习题之前的时候要把老师以往讲解过的知识点都回忆一遍,要正确掌握各类习题的推理过程,尽可能的回忆老师的讲解,尽量不要在不清楚的时候就立刻翻书。要独立、认真的完成作业,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对于一些自己思路不清晰,一时半刻很难解答出来的题目,应该要冷静思考,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答。在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要勤于整理善于总结跟归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答问题之中,让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的非常牢固。

四、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想学好数学,多做一些题目是必然的事,也是在所难免的事,要熟练掌握跟运用各种例题的解题办法与解题思路。开始一定要从最基础的例题入手,以最课本的例题为准,进行反复解答练习,也要利用一些课本之前的习题,帮主开拓自己的思路,以提高自己对各种习题的思路分析跟解题能力,掌握最基本的一些解题规律。对那些容易做错的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

另外,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参考文献:

[1] 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冬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基本原理[M].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2003.

[3] 邵月梅.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1.(9).

[4] 黄振国.落实双基 提高效率――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的几点建议[J]. 中学数学,2011(20).

第2篇

1 结合实际,精选例题

选择恰当的例题,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教学智慧。教材中的例题是专家与学者精心设计后设置的,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典型性,我们应重视课本例题的使用。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课本的例题并不是我们“唯一”和“必须”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现实生活经验是我们选择和设置例题的根本出发点,如果例题并不适合你所教学生的能力水平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就要补充合适的例题、或调换例题,甚至放弃原有的例题。要选择恰当的例题就要求教师充分地了解你的学生,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大胆而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够在茫茫题海中“慧眼识珠”,甄选出师生所需要的例题。

2 注重变式,培养能力

2.1 注重例题的一题多解(证)。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变式训练。对同一个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达到优化思维品质的目的。课堂上对学生的各种解法,我都给予了鼓励和表扬。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引导学生感受解法的灵活性,使他们能跳出自己的小圈子,走进更广阔的天地。

2.2 注重例题的一题多变。在讲解例题时,我们要对其进行深度的挖掘,注重例题的变化,加大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对例题的变式可通过改变条件和结论,图形变式,类比和拓展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探讨,把一个题变成一类题,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延伸,达到使学生解一题,会一类的目的。

3 注重规律的总结,探寻学习的“捷径”

数学题海浩瀚无边,很多学生深陷其中,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为解决学生的困境,我们要为学生开辟“捷径”——总结规律。例题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是各种习题的“原型”,通过例题中规律的总结,使学生熟知并掌握了某类题的解题规律,就会在解题时领先一步。

例:(九年级28.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增长率问题)因为教材正文中引例的计算不简便,不利于整个解题过程的操作与展示,我把课后的练习题设置为例题。

例:某饮料厂1月份生产饮料的产量为500吨,3月份上升到720吨,求这个饮料厂2月份和3月份产量的平均增长率。分析:设平均增长率为x,1月份产量为500吨,2月份产量为500(1+x)吨,3月份产量为500(1+x),(1+x)即500(1+x)2吨,列方程500(1+x)2=720。解题之后,延伸分析:如果1月份产量为a吨,3月份产量为b吨,则2月份产量为a(1+x)吨,3月份产量为a(1+x),(1+x)即a(1+x)2吨,列方程a(1+x)2=b。

总结平均增长率问题规律:a(1+x)n=b,其中a为增长的初始数据,n为增长的次数,b为增长后的最终数据,如果是降低百分率问题,只需将加号变为减号即可。有了这个公式,学生再遇到此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4 注重例题的讲评,讲究技巧

4.1 提高教师素养,激发探索热情。在讲解例题时,教师的情绪对学生很重要,单一的语调、无表情的面孔、慢吞吞的举止无异于“催眠曲”,很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的语调要抑扬顿挫,形体语言要丰富得体,讲解要饱含激情,同时要运用适当的“留白”,由衷的“赞赏”,巧妙的“设疑”和迭起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心底深处的震撼。

4.2 借助例题培养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正确读题和理解题意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在例题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题,同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正确地提取数学信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尤其是几何题要引导学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理清题意,找准信息。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因式分解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08

通过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大多数的学生对数学学习都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式分解又是初中数学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如此,在初中阶段让学生学会学习因式分解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传统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中较难的知识点。基于此,本文从因式分解对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改善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学效果两个方面展开。

一、提高因式分解教学效果的必要性

(一)因式分解对初中数学的重要性

因式分解在初中数学中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是众多知识的基础。因式分解的定义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对这个定义,学生的理解会出现偏差。首先需要注意到,研究的对象是多项式,其次是其结果必须是整式积的形式,他是整式乘法互为逆运算过程,不能混淆。由于因式分解在初中数学中,主要讨论的是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在初中教学中主要集中在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利用因式分解的相关知识可以使某些计算更加简便。因式分解也是后期学习解方程的基本工具,更是中学阶段的后期学习初中几何和证明题的基础。通过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因式分解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和初中生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举足轻重的,是学好其他相关知识的基础,而且对初中生后期学习数学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因式分解的相关内容,那在后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会举步维艰,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因式分解的解法包含众多数学思想

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正式从数字教学向字母教学过渡的第一个阶段,是初中学生开始接触模糊数学的启蒙阶段,也是向科学性的思维过渡发展的重要阶段。因式分解的解法中包含的数学思想主要有整体思想、类比思想、转化思想和换元思想。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阶段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整体思想是指在进行因式分解时,要教会学生把分解的多项式中的某些项看成一个整体,从而加以和其他项区分开。这种思想在后期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普遍使用的。而掌握好这种思想,对初中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转化思想是对于某些不能直接因式分解的多项式,要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试图通过多添加一项或者拆分某些多项式,从而达到分解的效果。换元思想是将复杂的多项式用简单的字母表示,进而能够将多项式简单化,再去发现其因式分解的方法。初中数学的学习阶段,就是需要教师能够让学生自己领会到这些思想,从而才能够运用这些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以及生活中的问题。

二、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学效果

(一)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方法和数学素养

因式分解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解题方法比较多;例如:提取公因式、运用公式、分组分解、十字相乘和求根法。提高初中数学“因式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对这些解题方法熟悉而且有自己的理解,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更加直接清晰的抓住知识点。教师在讲解因式分解相关知识点时,不仅要注意在容易混淆的概念上加以区分,也要避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也不能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而且初中数学在因式分解这块的内容上,是从具体的数字学习和计算向抽象的字母的学习过渡的阶段,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上,而不是单一的就为了计算某个具体的题目,而是要让学生理解这种思想和这样解法的目的和好处,这样学生才会从根本上学会并掌握这种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讲解a2-b2=(a-b)*(a+b)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动手算一下20162-20152=?然后在运用平方差的公式计算,能够更加直接清晰的让学生知道平方差公式计算带来的简便和快捷、准确。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提升,对教师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课程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而且乐于站在更高一个的台阶上,去点透学生理解上存在的问题。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因式分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对因式分解相关题型和内容的讲解,也要把和因式分解有关的知识点串讲在一起,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其他的数学知识点中,不断地使用和联系因式分解,从而达到对这个知识点的熟练掌握。通过把一些相关类型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解答,去探索和发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继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题目。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此类题目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讲解“x3+x2y-xy2-y3”这个题目时,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因式分解,体验哪种分解的方法更快更简单。最后再由教师给出比较简单的方法。针对这道题目简单的解答方法有两种,一种是“(x3+x2y)-(xy2+y3)=x2(x+y)-y2(x+y)”,另一种方式是“(x3-y3)+(x2y-xy2)=(x-y)*(x2+xy+y2)+xy(x-y)”。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多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这种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做同一种类型的题目,这样的题海战术既不是高效的学习方式,又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数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门让人“头疼”的科目,但是它又是无比重要的,我们时时刻刻都会用到它。因此,我们需要克服对于学习数学的恐惧,认真地学习它。升入初中之后,很多学生都说数学很难,其实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难度确实提高了一些,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主要是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停留在小学阶段,难以跟上初中数学的思维方式。因此,培养适合初中数学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差异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小学数学是基础,初中数学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了一些补充。当然,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就小学数学而言,更注重的是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占了小学数学的大部分,比如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这些知识在小学数学中是重点,更是难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基本的运算占了小学数学的大头。而对于初中数学而言,运算只是一种工具,初中数学中更重要的是,对各个知识点的透彻理解,单靠简单的运算就想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是相对独立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如初中数学那样紧密。小学数学中,更多的是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而在初中数学中,更多的是各个知识点的交叉运用,比如常见的数形结合,这就更加看重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在初中数学中加入了很多的新概念,学生难以用小学的思维来理解,需要学生通过透彻的了解才能彻底的掌握,但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学生并不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因为题目一看就懂,属于看到题就能下笔列式子的类型。而初中的数学试题,都需要学生脑子的高速运转,去分析这个题目到底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点。这些题都不是随意出出来的,题目中的条件、数据也都是有深意的,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思维能力,那么他们就难以真正理解题目,也就更谈不上做出题目了。

二、培养适合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在上面我们说到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其实总结一下就是前者重运算,后者重思维,当然重思维并不是说不重运算。小学和初中各有侧重,那么学生用小学的习惯来学习初中的知识,效果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需要新的学习习惯。

首先,合适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便利。在各个学科中,数学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拥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学好数学必不可少,对于其他理科科目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阶段,除了小学阶段的科目之外,还会增加新的科目,文科的是历史、政治和地理,理科的就是物理、化W和生物。理科中缺不了计算,也缺不了数学的思考方式,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现在依然不过时。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于初中的学习有帮助,对以后同样意义非凡,可以说终身受用。合理的利用数学方面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你可能就得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还不一定有别人好。

其次,合适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更快地掌握知识。初中数学学习,除了继续锻炼计算能力,更添加了新的内容,那就是锻炼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很重要,有了它,学生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甚至举一反更多,而如果没有,那学生就是学的“死知识”,他们并没有真正地掌握这些知识,而是把这些知识死死地记在脑子里,却不懂得灵活运用。初中的数学知识相较于小学,更加的灵活多样,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懂灵活运用,那数学肯定是学不好的,或者肯定是非常费劲的。

最后,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日新月异,而教材上的知识可能会很长时间都不会更新,如果有心学习,每天都能接触到很多新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那就注定只能被书本所困。现在提倡终身学习,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后,依旧需要不停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难以持续充实自己的。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初中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是我们学习事半功倍的捷径,那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呢?下面是一些建议。

(一)课前学会预习新课

初中课程比小学多了不少,但是每一天的课时并没有增加,相对的,学习数学的时间就会减少,那么就需要我们预习新课,了解下节课到底要上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后要随时复习

初中课堂上,每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地知识有很多,但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或者说他们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上的内容学生可能并不能一下子都接受吸收。因此,就需要学生在课后随时复习。随时复习,指的是抓紧时间,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剩余的是一些闲散的时间,这些时间刚好用来复习课上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或者利用这些闲散的时间做一两道题,合理的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

(三)要准备一个错题本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错误,有的是一些低级错误,但有的错误是大部分学生都会犯的。这些错误,应该在老师讲过之后,将它记在一个专门的错题本上,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错题拿出来看看,加深印象,深入分析自己为什么会错,当时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一道题理解透彻了,再做类似的题目就不容易错了。

(四)可以多看看自己感兴趣的数学趣题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自然有了学下去的愿望,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里的“趣”,指的是解题思路有趣,学生可以在看题之后自己先做一遍,再看看给出的参考答案,之后还可以和同学老师商量探讨,看看还能不能有更好的解题方法。

第5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了,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同样受到了质疑,显露出许多弊端。因此,在当前新课改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很多课堂理念教学方式也在做出积极的改变。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改要求的重要载体,如何努力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有效性的内容,并且结合实际把握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完善,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是否能学好这一科目。初中生的好奇心都很强,但是基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枯燥和难懂特点,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作为受支配者的地位。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除此之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应当重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要将数学学习同数学思维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者,更是教学理念的传输者。他们要将数学知识充分地讲解给学生,并且还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只有教师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储备和精湛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通过完善教师的教学工具,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采用新型的教学工具,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依靠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立体生动地展示出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性,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要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再加上通过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工具,从而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活化 教学经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也不例外,尤其是面对还没有成年的初中生,学好数学更离不开生活元素的加入和促进。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现实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把数学纯化为思维科学、抽象科学,强调数学就是要远离感性,要理性思考,其结果是使得学生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越来越难以学好。这几年,在实践中,我努力遵循“数学也是生活之学”的理念,尽可能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现结合学习同行先进经验的所得,对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做一些梳理和思考,提出一些思路,供同仁们参考。

一、初中数学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比较重视理论学习和应试练习,对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不重视甚至基本忽视。事实上,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初中数学,很多内容就是生活中的问题,让生活元素重返初中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也能接触生活、感悟生活,这对他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意义非同小可。

(一)初中数学就是关于生活的数学

任何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反过来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更是如此。初中数学虽然不再像小学那样主要靠故事或生活例子来组织内容,但也充分考虑了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在编写教材时努力从他们所能接触或应用的问题入手,尽可能将数学内容生活化。初中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很多知识、课外要做的作业,都能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事例。这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更容易地理解数学,另一方面也为了告诉学生数学就是生活中的计算,要在生活中复习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二)生活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初中数学

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影子无处不在。事实上,数学学习最终也是要让学生把所学到的东西带回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要帮助人们面对生活中的杂乱无章的大量数据时能有效应对,不至于无从下手。只有我们经常地把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就不难发现数学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尤其初中数学,都是一些相对比较基础的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对解决生活问题更直接、更具体,相对于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数学,其为生活服务的功能更加明显。掌握好初中数学实际上就能让一个人基本应对生活对数学技能的需要。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重点是教学内容、活动和应用的生活化

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重点是要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将学生日常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重点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应用的生活化。

(一)推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让生活元素融入数学课堂,让枯燥的数学理论和公式变得生动形象,关键在于教师要通过备课,深挖教材内容,努力将教材知识转化为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数学相关的现象,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使之成为数学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有效运用教科书已有资源进行教学的同时,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并激发高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更大兴趣。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教师的发掘和整理。

(二)推进教学活动的生活化

初中数学除了讲课、练习之外,还应当更多地组织活动,以活动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组织数学活动更要积极地融入生活因素,将学生身边的事拿过来作为活动要素,激发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参与数学活动的动力。比如,我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就组织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图案设计,有的学生想到了剪纸艺术,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侧剪下一块,打开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想到的是扎针眼,在对折的纸上扎几个洞,打开后也得到了一个对折的图形。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通过“做”实现“学”的目的,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的游戏,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使他们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的抽奖问题。

(三)推进教学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是应用学科,应用是数学教学的第一要义。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在生活应用中联系、复习数学知识,要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数学应用课外小组,吸引学生参加,为他们设置一些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鼓励他们去做一些生活中常用或偶尔需要的工具,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三、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要把握好两个环节

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不是用生活代替数学。在推进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两个环节,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防止教学的歧途化。

(一)把握好生活问题在数学课堂上的导入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例,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对一课、一个专题的数学感到有兴趣。比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就以“同学们看过海上日出吗?”导人新课,一下子为该课的学习找到了现实的背景。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来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带到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看看能否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二)把握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上的营造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数学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又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我们要把数学课堂变成学生“生活”的乐园,摆脱传统的枯燥理论灌输模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君.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1).

[2]吕云霞.浅谈如何让初中数学生活化[J].学周刊:下,2013(12).

[3]仲启悦.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理念――让数学生活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11).

[4]刘希强.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3(6).

[5]陈婧巧.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3(6).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入门学习;方法

高一是掌握好高中数学入门学习的关键时期,不少同学认为高中数学跟初中数学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主要还是数字之间的计算,殊不知高中数学包涵了函数、几何、概率、逻辑等,内容丰富、理论增强、难度加大,以前的学习方法往往不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高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又直接影响着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学习。所以,这就要求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同学们掌握好高中数学入门学习的方法,那么有哪些入门学习方法呢?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初探。

要更好的掌握好高中数学入门学习的方法,首先应该清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别:一是高中数学语言抽象,初中数学通俗形象。如:高中数学中的映射、立体几何等概念难以理解;二是高中数学思维理性,初中数学机械定势。如:高中数学函数、概率的未知性要求极高的理性思维;三是高中数学内容增多,初中数学内容单一。这些都是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别,只有充分认识和接受这种差别后,同学们才能更好地掌握高中数学的入门学习方法。

一、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很多同学认为经过初升高的努力后,需要享受一段时间的休整,待到高二、高三开始学习也不迟,却不知高中数学的知识学习主要安排在前两年,第三年主要是复习阶段。且高中数学中最难、最重要的内容都安排在高一,如果高一没学好数学,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都很难学好,因此同学应该在已开始就做好学好高中数学的心理准备,当然在学习初期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理性思维模式难以转变,抽象想象能力难以形成、学习内容繁多难以承受等。同学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战胜种种困难,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逐一解决存在问题,把各种问题扼杀在摇篮,防止问题日积月累,只有拥有强大的心理准备,才能更好地抓好入学阶段的学习。同时,面对新环境,同学们还应该做好适应新老师、新教学模式的心理准备,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特点,并结合自身实际,改变自身学习态度和方式,努力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从心理上和行动上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前提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它不仅能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对新课程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要注重质量,力争把教学内容弄懂,把握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勾画出自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带着疑惑去听课,在听课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把握,有效的解决疑惑,从而提高了听课效果。因此,课前预习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课堂认真听课

听课是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的重要环节,是训练技能、开拓思维的关键阶段,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45分钟,不仅能更好的完成各项习题练习,也能节省再次学习的时间,减低精力的消耗。所以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听课、专心听课,一是要理清老师上课的思路,结合课前预习的情况,找准知识疑点和难点,重点听取预习中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认真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知识、如何解决疑难问题,重点思考老师的思维模式,解题的方式方法等,逐步形成自身的思维方式,养成理性思维习惯;二是要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同学的交流更能引起自身的共鸣,从同学的发言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并学习借鉴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等,加上老师的点拨,能更好的开阔自身思路,激发思考。

四、课后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阶段,通过复习学习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对基本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复习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法,关上书、笔记本等回忆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及方法等,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出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当然课后复习也包括通过习题练习来巩固知识,通过练习习题,有利于检查自身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是否完全掌握知识点,如果掌握不准,在练习习题的过程中会逐一体现出来,因此,要在准确把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当然,在练习习题过程中,同学们要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审题、解题、演算、验算的习惯,不要一开始就盲目乱闯,这对以后高中数学的学习有极大的影响,审题要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逐字逐句,仔细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解题要做到思路清晰,方法便捷,胸有成竹;演算要做到仔细认真,切忌粗心大意;验算要做到把握细节,耐心细致。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家庭作业 教学效率

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初中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标之一。初中数学学习效率与小学数学知识掌握有很大关系,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是否把控好有密切联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和核心,运用好家庭作业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家庭作业是由数学教师布置的,布置数学家庭作业大有学问。一位认真负责的教师与一位敷衍塞责的教师布置出来的初中数学家庭作业是不一样的。负责任的教师布置出来的作业难度适中,针对性强,让成绩好的学生锦上添花,基础弱的学生雪中送炭,是初中数学课堂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起着巩固课堂教学、拓展思维的作用。如何让家庭作业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呢?

一、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学家庭作业的意义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到现在,取得不小的成就。对于家庭作业的理解,不再是简单而肤浅的,而是把布置作业理解为一项充满挑战性、创新性的行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家庭作业将新课程三维目标融入其中,让初中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的巩固,又有情感的体验,还有数学价值的升华。这样的家庭作业不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负担,而是学生学习过中的内在需求。

长期以来,让初中生不悦的是初中数学家庭作业过多,学生挑灯夜战难以完成,关键作业质量不高,学生不想认真完成,教师不愿认真批改。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对家庭作业的认识,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的实效性,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布置数学作业,每一个初中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都会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有些学生计算能力强,有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突出,有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超群,但是也有些学生各方面数学能力都欠缺。数学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全盘规划,不能只对某些成绩好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家庭作业,也不能只对某些基础差的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布置的作业既要激发成绩好学生的潜力,又要巩固基础弱些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如学习负数知识时,有些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就不能接受负数的概念,只能停留在小学正数计算水平上。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让家庭作业与小学数学相衔接,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二、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布置数学作业

家庭作业不能没有,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家庭作业的布置不是盲目的,要有根有据。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进行。家庭作业要精心设计,严格控制数学作业量,减轻初中生的学习负担。初中生在初三面临的升学压力不小,数学家庭作业要果断抛弃题海战术,如果不能设计布置学生的作业,就有可能使师生陷入“题海”之中,从而加重教师与学生的负担,使初中数学的教与学都变得花时多却效率低。因此需要数学教师根据课堂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要体现出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巩固,又对第二天的学习起到预习作用。使家庭作业让初中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数学知识巩固效果,而不是通过大量题目强化。如果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已经很熟练,家庭作业应侧重于对未来知识的诱导;如果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比较吃力,应侧重于知识巩固。

三、注重家庭作业的批改及反馈

第9篇

摘 要:现在的初中数学到底是难还是简单,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和家长反映初中数学不好学,初中生还是在成长的青少年,学习应该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心理,以引起其兴趣为主,那么实际操作是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地域性;实际运用;新课标

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了适应时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育部出台了新课标,其中对教科书的编排,对教师的要求,对学生的发展都有细致的规定,但是规定得再详细,随着地域的变化也要对新课标的理解有差别,不同地区要不同对待,现在我对学校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谈谈心得。

现在很多初中生反映数学非常难学,很多家长、学生都反映在小学时本来学习数学很简单,成绩也不错,但是上了初中以后感觉难度一下提升很多,导致不少学生不适应。本来刚上初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到了后来的学习当中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产生厌学的想法。也有不少初中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愿意主动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

为什么同样学数学小学和初中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难道真的是难度提升太多吗?我为此查阅了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大纲,发现初中相对于小学要求掌握的知识量没有增加多少,在询问了不少学生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小学学习数学是在玩游戏中学习,而初中就是正正规规地学习,刚开始还可以耐得住性子,时间一长就受不了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认为数学只是规定中的所谓“主课”,感觉学了没什么用处,只要学好加、减、乘、除就行了,其他的都是多余的。那么,我们初中数学知识到底是不是多余的呢?在学习了初中数学新课标以后知道了答案,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但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在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每个知识点都会配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教科书是固定的,地域是活动的。例如,教科书中提到过不少次从灯塔看船只的问题,这类问题沿海城市可以使用,新疆的学生根本就没接触过灯塔,没接触过船只,如果再遇到一个照本宣科的教师,只是让学生去按照书上的例题想象,学生的兴趣肯定不高,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把知识建立在空中楼阁当中,问起知识点都会回答,但是问起生活中存在这些数学现象时都是茫然的反应,这样怎么样能把数学学好。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也就是说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知识,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发现身边这些和数学有关的实例,例如,没有灯塔,我们完全可以从教学楼去看操场,或者从操场看教学楼,让学生提出可行性的并和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有关的实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成小组去执行,并在执行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逐渐引出新的知识解决问题,那么我想这样的一堂课必然能让学生牢牢记住,并且由于是自己去操作的,发现问题,那么在以后的应用中也会知道问题出现在哪,从而避免犯错,布鲁纳是当代最杰出的科学教育家之一,他认为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必须到学生学习的实际应用中去进行研究。所以,看学生对于知识掌握得好与坏只看对知识点的记忆情况是不对的,数学知识在于运用正确和熟练与否。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究竟如何才能更有实效,学起来更轻松,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多研究、多思考,就一定会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成功之路。

第10篇

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在某些程度上提高了难度。因为数学有着逻辑性强、内容复杂、知识面宽广等特点,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足够的细心观察能力。初中数学不仅作为中考的重要科目,初中数学也为以后的高学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只有学好初中数学,以后的学习生活才能更加精彩和轻松。让学生学好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本文就是探讨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活泼且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那么初中数学教学应当结合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转变初中数学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提问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传授新的数学知识时,应当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给予充分的提问空间,提高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难免存在沉闷的教学氛围,以及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发挥。在现代化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的创建和营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积极主动进行提问,促使初中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

二、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掌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要保持思维的活跃与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便利。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是教师的忠实听众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发挥就是学生不断思考、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设置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与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将学生放在较强大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之中。教师利用丰富的教?W资源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掌生会不自觉地对数学现象进行观察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在讲解《统计调查》的时候教师可以就一个统计调查的课题进行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利用“商场不同店铺的顾客人数”作为调查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提问。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商场单位时间内的顾客进出的相关视频赴学生对视频进行观察完成统计调查。在这样的情境下掌生会融入到统计调查实践中在完成统计调查过程中许多学生会提出问题,比如“什么样的方法更便于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可以让数据更加科学与清晰?’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深入学习统计调查知识有促进作用,在形象的情境中加强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明显影响。

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敢问”

学生在正常的数学课堂上,总是存在一些顾虑。因为,数学本身就比较难理解、复杂,数学需要学生缜密的思维,需要良好的反应能力与理解能力。但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总是害怕提问问题,他们担心提问的问题不正确,他们担心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甚至还害怕同学们笑话,教师也不愿意讲解他们提问的问题。正是由于这种担心、顾虑,所以,学生就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问题。所以,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这方面的心理状况,积极采取一些措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站出来,勇敢地提问。首先,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很亲切、不拘束。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开场:同学们,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出去放风筝怎么样?学生们一听肯定特别的兴奋,这时课堂的氛围就特别的活跃。随后,教师说,但是咱们都要先做一个风筝啊。这时,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提问,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时教师就引入正题,我们需要用10米长的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风筝架ABCD,为了使风筝不变形,我们就需要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当宽AD长为多少时,长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看完题目,学生不自觉地会想到,AD的宽应该为多长才能满足面积为4平方米。甚至有的同学站出来提问:用一根10米长的木条制作长方形风筝架有几种方法?什么时候面积最大?甚至还有同学提问:风筝架面积能达到5平方米吗?正是对放风筝的喜爱,也是因为课堂氛围的活跃,激发了学生喜欢提问的兴致。

四、改变提问方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每一位学生的胆量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一些胆子较小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胆小,不敢对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通过采取一些新方法来提高学生自主提问。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日记的方式,让班级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数学学习日记本,可以在数学课堂的最后10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可以让学生把每天的学习感受、对教师想说的话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写在日记本上,然后在下课以后,教师把所有学生的日记本收起来,最后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比较大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采用相互平等的关系进行沟通交流,对于问题比较小的学生来说,可以直接在后面进行批阅。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胆量,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

加强初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逻辑结构,对于学生学习观念的养成以及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生活情境导入;操作实践导入;疑问悬念导入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导入的创新化与新颖化,如何借助课堂导入充分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已成为众多基层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探讨的教学热点话题之一。笔者将自身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粗浅认识与看法进行总结、归纳,旨在抛砖引玉,引发更多教学同仁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一、生活情境创设导入法

初中数学内容其实蕴含于学生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学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践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有利于其以此为基础坚定学好初中数学的顽强决心与意念。

鉴于此,笔者在展开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时,会尽量挖掘其中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点。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这一知识点时,笔者特意为学生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不少学生都戴着近视眼镜,可是,大家知道吗,近视眼镜的实际度数与该近视眼镜镜片的实际焦距这两者就呈现反比例的函数关系。大家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之后,不仅可以明白运用近视眼镜看清远处物体的原理,同时还能快速计算出自身所佩戴近视眼镜的实际焦距。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反比例函数的数学学习世界……

如此一来,就借助近视眼镜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现实生活事物,使得他们充分理解反比例函数这一数学知识点同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而这一主观认知的形成也为他们对此知识点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真正发挥课堂导入的良好作用。

二、操作实践演示导入法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其自身的学习活动仍然主要依靠直观化、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因此,实践操作性质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很好地契合初中学生的这一主观认知规律,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具体学科知识点实现由“抽象化”向“直观化”转变。

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中适当嵌入操作实践演示性质的细节,不失为尊重学生主观学习认知规律、降低数学学习难度的有效措施。如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并没有一上课就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等理论知识点直接讲解、阐述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进行了如下操作实践:裁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将该平行四边形围绕某一点旋转180°,这时,学生就会惊讶地发现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之前的平行四边形能实现完全的重合。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带领学生进行了圆形、正方形等图形的操作实践。随后向学生点明:类似于上述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形一样围绕某个点在经历了180°旋转之后,能实现完全重合的就称为中心对称图形。如此,借助该实践性质的操作活动,既实现了课堂的轻松导入,即巧妙地揭示了该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同时还使得学生从自身的操作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了动手、思考的乐趣所在,而这些都将转化为其日后积极进行数学探究的重要推动元素,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更好展开。

三、疑问悬念制造导入法

教育实践表明,教师若是能在课堂导入活动中为学生设置一些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疑难问题,将会诱发学生对该节知识点的浓厚探究兴趣以及深入了解的欲望。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一新知识点之前,笔者特意向学生设置了如下的疑难问题: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某人原本1.8米的身高,其影子被拉长到了3米的长度;假设同等情况下,某栋大厦的影长经测量后为90米,你能大致推算出该栋大厦的实际高度吗?

如此一来,借助上述疑难问题就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疑问、充满悬念的数学学习情景,使得他们内心不断产生“到底是多少”“是如何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等类似的主观探究想法,而这又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探究的积极性。由此不难看出,通过制造疑问悬念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总之,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对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尊重所教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优化、创新自身的课堂导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同时,真正将其“奠定课堂教学基调、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听课效率 复习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由于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为此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中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要改变学习观念

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中三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既使是这样,对有些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例如在初中问|a|=2时,a等于什么,在中考中错的人极少,然而进入高中后,老师问,如果|a|=2,且a

二、提高上课听课的效率

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喘嘘嘘,或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四)把握好思维逻辑

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一)做好及时的复习

课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二)做好单元复习

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三)做好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3)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四、关于做练习题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