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需求调查报告

需求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13 13:5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需求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需求调查报告

第1篇

四、

二、一”结构迅速形成并使家庭结构发生急剧变迁,家庭的小型化趋势极为强劲,而居于中国最重要的养老地位的家庭,由于养老的物质基础不断缩小,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受到强大的冲击。

从**市老龄委获悉,至今年10月份**市老年人口已突破一百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59%。目前,**地区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5万,占总人口的14.6%,高于全国、全市的平均水平,我区人口老龄化呈加快的趋势。据统计,**区“三无”老人148名(有60人集中在区社会福利院供养),低保老人3560名,空巢老人5972名,优抚对象老人数为955人。有养老服务机构31家,床位2441张。其中国办一家有床位709张;民办30家,床位1699张,(已在民政部门登记办证的有14家,床位为1146张,还有三家正在办理中)。本文就如何应对老龄化趋势,在社会经济发展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口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立老年人所需要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等方面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政府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时予以参考。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我们**区“十一五”期间第四期领导干部班的学员,分别深入全区14条街道办事处的部分社区居委会和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和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地区养老模式情况进行调研,整个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为96%。

在被调查的96份调查问卷中,男性占38.5%,女性占61.5%;从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占14.6%,40-49岁占7.35%,50-59岁占31.25%,60-69岁占22.9%、70-79岁占20.8%,80-89岁占3.1%。在职业分布中,被调查的老年人口以前所从事的职业教育为老师或科技人员占13.5%,公务员占21.8%,工人占40.8%,无固定职业占14.6%,其他占9.3%;从老年人目前的经济状况上看,500元以下占13.5%,500-1000元占63.5%,1000-1500元占12.6%,1500-2000元占10.4%,调查样本构成基本符合**地区老年人口的实际情况。

二、调查资料的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家庭养老”的传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的结合正在受到冲击.其主要表现是:

变化之一是家庭养老的内容和形式出现了分离。所谓“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里下与老伴、子女等家人共同生活的养老方式,其条件是有家可居、家庭养老的养老资源来自子女、个人储蓄或社会福利机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居家养老中,您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有63.5%选择家政服务,18.9%选择子女照顾,11.4%选择邻里互助,6.2%选择家庭病床。在您愿意接受的社区养老方式,选择日托中心占38.5%,配送餐服务占29.1%,聊天服务占17.7%,志愿者服务占14.7%。现在,“在家养老”不一定就是“家庭养老”,家庭养老的形式已经多元化,这在根本上是因为老年人群存在着显著的社会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在经济保障能力的差异上。有些低收入的老年人对家庭成员的依赖性比较大,而收入较高的那部分老年人的追求则已经超越基本需求,对养老的质量和高质量的助老服务提出了要求。而且老年人群的异质性,天然地决定了需要有多元化的养老方式。从调查情况来看,变革中的家庭养老基本上有三种方式:一是共居式家庭养老,二是分居式家庭养老,三是社会化养老,譬如,敬老院养老、公寓养老等等。从调查中显示,选择与家人居住占58.3%,与配偶居住占31.3%,单身独居占10.4%.调查结果说明,老人愿意与已婚子女分开过的意向比较明确,这样的比例可以达到四成之多。这主要是出于避免代际矛盾的考虑,但两代人之间还是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既分户又互助的格局使不少老人过得很舒心。

“家”只是家庭养老最常见的地点和载体,但不是惟一的。在这个意义上,“家庭养老”的实质是“子女养老”(个别的存在“配偶养老”),是代际之间存在着反哺式的财富流和资源流。应该看到,“家庭”和“家”是两个有联系更有区别的概念。此外,有“家庭”,并不一定就有“家庭养老”。“家庭养老”的关键是在家庭甚至亲属网络的框架内存在着赡养关系。

变化之二是家庭养老的功能出现弱化。养老支持力弱化、养老资源减少正在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子女数的减少;二是代际居住方式的变化,即从过去的共居转向分居;三是劳动力社会参与率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因素的介入使得不少做子女的陷入了某种角色冲突,即“事业人士”的角色和“孝顺子女”角色的冲突。这些变化影响到家庭的养老功能,特别是精神慰藉功能和日常照料功能的弱化已经在许多家庭出现。譬如,在老人较多的社区,空巢家庭增多已经开始影响老年人的养老质量。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前老年人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排在前四位分别是医疗保健占70.8%,心理孤独占16.4%,文化生活单调占8.1%,生活困难占4.7%。调查告诉我们,老年人最突出的问题是身体不适时的照料问题,空巢家庭在呼吁社区助老服务。

变化之三是养老功能出现转移,即从家庭转向社会。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您选择哪种养老方式中,有66.6%人选择采取居家养老(住在自己家里,专业机构提供家政、邻里互助等服务),23.3%选择社会养老(白天社区提供配餐,老年活动等服务,晚上回家居住),有10.1%选择自我养老(配偶、子女或自己照顾),这就是家庭养老的社会化和现代化问题。家庭养老的比例会继续下降,在社区召开座谈会时,大家反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年人自立自助能力的增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自我保障水平均会相应上升,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的比例会有所上升。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注意到,老年人社会养老的需求比例达到80%,家庭养老的比例只有12.9%。这里的“社会养老”是指经济上主要由社会提供保障,靠离退休金养老;“家庭养老”则是指养老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子女、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如亲友接济)。

变化之四养老方式趋向多元化。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还专门设计一个题目,您愿意接受哪种新的养老模式。从统计情况看,除了传统居家养老、日托养老、机构养老外,还有以下新的养老模式,受到老龄人和她们子女的欢迎。

1、货币化养老模式。是由政府拿出一定资金,作为特困老人养老服务补贴。选择居家养老,政府每月以“代币券”的形式,将补贴发给老人,老人可自主选择明码标价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选择机构养老,可在全区范围内随意选择,用养老金(低保金、房屋出租金等)作养老费,差额部分由政府补贴。2.暖巢管家养老模式。这是一种专门为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针对空巢老人的特点,引入管家概念,让老人做主人,为他们配管家。从老人退休开始,就把他们的日常生活照料、身体健康监护、生活用品代购和配送、健康指导和咨询、休闲娱乐等承担下来,专门的配送车辆和专业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3.异地互动养老模式。是指在当地养老机构或中介机构登记,然后到外地养老机构养老。这也是目前多数老人比较热衷的养老方式。这就需与各省市地区养老行业广泛联系,为各地老人异地养老提供了专业服务。据有关资料显示,多数养老机构接待旅游养老人数常年保持在10—20%。特别**是著名火炉城,在这方面老年人需求非常大。4.养老助教模式。是指发挥国内外高知老人余热,为其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利用其教学资源无偿或低偿帮助学校教学。5.信息化养老模式。是指把信息化手段融入养老服务中,增大养老服务信息化含量。把社会福利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老年康乐苑、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养老110”呼叫平台、社区老人“呼救通”系统、空巢老人家用“爱心门铃”等形成一个养老服务网络,采用数字化养老服务和管理手段,发挥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作用,拓展养老服务内容,完善养老服务功能,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养老服务体系。6.合资合作式养老模式。是指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开办养老福利机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三、对策与建议

在调查中,我们通过查看有关资料,认识到当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可能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对劳动力资源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将会出现劳动力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和劳动力结构的老龄化。二是对社会抚养负担的影响。预计到本世纪中叶,社会老年抚养化部分(即:每一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对应的15—64岁人口数),将由1950年的12:1下降到14:1。三是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我国随着离退休人数的增加,相应的养老金支出将快速增长。以**年至**年养老金支出为例,**年我国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为396亿元,到**年我国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已增加到3421亿元,年均增长22%。另据世界银行组织预测,我国的基本养老金到2032年左右将出现收不抵支的状况。因此,养老问题,是反映社会发展与和谐的一面镜子。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满足越来越多的老人养老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答的一道难题,各级政府都应在社区建设、养老保障、医疗体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思考社会老龄化问题,确保老年人在柔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人文关怀中度过安乐祥和的晚年,必须适应时展需要,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相衔接的养老福利服务模式。

1、大力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成菜单式服务,改变社区居家养老简单、粗放的服务模式,培育社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集约化、项目化发展。优先解决困难群体的服务需求,通过评估,按不同照料等级,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经济困难且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提供适当的服务补贴。随着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回到社区,不仅养老金由社会发放,老人的养老也基本上由社区与家庭共同承担。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社区养老功能的发挥,社区组织和社团组织具体组织实施。以老人住宅为中心,在周边建设为老人服务的医疗、娱乐、学习、健身的设施。社区养老的独特优势,既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补充了家庭结构变化后单纯由家庭养老的不足。具体来讲,下步社区养老服务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是家务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可以定期派遣服务人员前往老年人的住所,帮助他们做琐碎的家庭杂事。服务人员通常是由受过训练的下岗女职工来做的。她们的责任是收拾房间、买菜做饭、伴陪老人以及看护刚刚出院或不能自理的老人,照顾老人洗澡穿衣、服药等等。专门为没有子女照顾的老年人提供各种综合。工作时间可以是每天几个小时,每周几次,或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二是家庭保健服务。社区保健医生或护士提供的专业或辅助专业人员的护理照料。她们负责分配和监督用药、换衣、康复理疗、提供个人卫生服务。在有些社区,家务和保健服务结合在一起,服务人员可以一身兼两职。三是送饭上门。是人们经常说的“轮子上的饭菜”。这种服务提供一顿午餐给住在家里的老人或不能买菜做饭以及需要此类帮助的高龄老人。老人们不仅可以享用每周五天营养配餐,而且志愿送饭的人也可以借机登门看望老人。“轮子上的饭菜”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送饭上门使得很多需要养老设施照料的老人能够选择生活在家里,实现“居家养老”。四是定期探望。也可以称作组织起来的邻居线。这个服务项目是组织社区志愿者、居委委会工作人员,中、小学生定期探望“空巢家庭”的老人和住养老设施的老人。探望者与老人一起可以做些老人们喜欢或需要的事情,如一起玩牌或下棋,一起看电视或聊天等等。一般来说探望者事先得到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辅导,使他们懂得老人的需求并且愿意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对于没有亲人和朋友在身边的老人,探望者对老人就显得更加重要。定期探望这一服务项目将会大大丰富老人们晚年的精神生活,使他们感到社会的关怀,感到晚年生活的意义,有益于老人们的身心健康。五是电话服务。很多独居的老人害怕自己在家病了或伤了没有人知道。通过每天确定的时间打电话给独居在家的老人,确认老人安然无恙,从而帮助减轻老人们的焦虑和及时发现问题。如果确认的时间老人打算外出,他或她一般事先通知电话确认服务的志愿者。如果在确认的时间老人家里的电话没有应答,而且老人也并未事先打招呼,则立即会有人到老人家去检查。电话确认服务可以监督老人的健康状况,提供连续的与老人的接触,使老人们感到有人在关心他们。六是“生活在线”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开设几种应急响应呼叫系统,允许老人通过报警和响应系统寻求帮助。“生活在线”服务的定购者可以在手腕上或脖子上带一个钮扣。当钮扣一被按下,“生活在线”中心就会自动接收电话。当收到电话后,“生活在线”的工作人员就会打电话给老人家里。如果没有人应答,他们就会打电话给老人的监护人(比如朋友或亲戚),要求到老人家去看一下。监护人发现情况异常后会打电话给中心寻求进一步帮助。七是交通和陪伴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可以为老人提供门到门、灵活交通工具的服务,老人们可以选择小轿车、小客车、大客车等车型。这种服务有时称为拨电话搭车。老人们一般提前24小时打电话给中心调度办公室,并且告知用车的时间和地点。司机把老人从家里接出来送去看医生、上诊所、上银行、上商店等等。有条件的社区提供陪老人外出服务,以保证老人的安全。八是老年食堂。社区为老年人开设老年食堂,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饭菜。老年食堂应该设在一个社区的中心地带,为老人提供一顿午餐。除了营养餐以外,包括消费导向、健康和营养信息、咨询、艺术和手工等等。老年食堂不仅满足老人营养的需要,也为老人提供了聚会、交流、交朋友的场所。对老年人来说,有时,聚会比饭菜本身更重要。老人们在这里庆祝自己的生日,度过假期,甚至找到伴侣,举行婚礼。九是法律服务。老年人所需求的房屋出租、消费者权益保护、准备遗嘱、财产纠纷等法律服务与日俱增。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接触过法律。他们有的觉得打官司太累,而且律师费用太贵,有的并不意识自己的法律权力。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为老人开展法律服务,通过政府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服务,针对老人困惑的问题提供法律咨询,为低收入的老人进行义务法律帮助。十是老人日托中心。如果有的老人不能在家独立居住,但又不愿意去养老设施,去日托中心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日托中心可以满足比如老人的社交、心理和康复服务、体育锻炼、娱乐活动等各种需要。老人每天可以做班车到中心来,中午在中心一起吃饭,中心提供了对老人方便的照料和服务。十一是咨询服务。老人生活中往往需要通过咨询服务来解决老人遇到的各种问题,诸如个人和家庭矛盾、退休、财政、生活安排、购物消费指导等各种问题,通过社区咨询服务,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从而使老人的个人权益得到最好的尊重和保护。保护服务这一服务通常是由法律服务中心或公共机构来提供,用来保证老人的合法权益。

2、分类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在完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管理和政策扶持的同时,研究营利性养老机构的管理与扶持措施,以满足一部分支付能力较高、需求层次多样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

3、健全财力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规范、长效的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入发展机制,并争取将政府对养老福利服务的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通过老年人福利设施建设补贴和服务补贴,使政府的财力能够发挥托底的作用,保证需要满足困难群体的服务要求,逐步实现“费随人走”,形成“补老人、补服务、补项目”的公共财政供给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养老福利服务,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加强服务资源统筹。医疗服务是老年人最主要、最基本的需求项目,也是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当前要将民政和卫生资源进行整合,让医疗卫生进入养老机构。本着“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原则,统筹发展卫生部门老年护理医院和民政部门养老机构护理资源,将统一统计养老床位数量。

5、开发专业化服务人力资源。积极开发人力资源,逐步提高服务人员待遇,积极吸纳专业人员,进一步规范社会化用工制度,加强专业化培训,造就高素质养老服务队伍。依托专业化、社会化培训机构,证书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护理员、医护康复人员培训课程;积极建设志愿者队伍,倡导社会各界与养老福利机构结对活动。

第2篇

本次参与调查__人,其中男性11人,女性103人,18-25周岁9人,占7%,26-35周岁57人,占50%,36-45周岁29人,占25%,46-55周岁19人,占16%。婚姻状况:18人未婚,94人已婚。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人,占2%,高中20人,占17%,大专24人,占21%,本科及以上67人,占58%。居住方式:独居3人,占2%,夫妻二人11人,占9%,夫妻加孩子32人,占28%,夫妻加孩子加老人46人,占40%,夫妻加老人5人,占4%,其他方式17人,占14%。家庭月收入情况:2000元以下4人,占3%,2000-4000元55人,占48%,4000-6000元15人,占13%,6000-8000元22人,占19%,8000元以上18人,占15%。

被调查人员中,34%较需要家政服务,35%不太需要,30%不需要。没有请家政员的原因,57%选择自己及家人有时间做,13%是家庭收入的因素。

家政服务项目方面,被调查人员中,56%选择家庭保洁,13%选择烹饪,9%选择照看孩子,7%选择照顾老人,其它15%。对于家庭保洁频率,52%需要每周一次,12%需要每两天一次,3%需要每天一次。对于烹饪服务频率,30%需要每天,11%需要不定期。对于照顾家中病人,41%选择需要专业护理,29%需要基本照料。对于家中有学龄期孩子的家庭,28%需要接送孩子上学,21%日常家务,21%课业辅导。

家政员类型方面,被调查人员中71%选择钟点工,25%选择白天来,不住家,3%选择住家型>!<。家政员的年龄段:51%选择36-45周岁的,42%选择46-55周岁的。家政员的性别:86%选择女性,14%选择男女不限。家政员的籍贯:52%要求市内,46%无所谓。

在招聘家政员方面,64%选择熟人介绍,32%选择家政公司。而在选择家政公司的时候,46%考虑的是口碑。

被调查人员中,38%的家庭接受每月在家政服务上花费500元以下,41%接受500-1000元,16%接受1001-2000元。3%接受2001-3000元。

1.市场供需存在着矛盾。调查显示居民对家政服务等级需求越来越高,保洁、保姆等初级项目外,对月嫂、养老护理、病老陪护、课业辅导等中高级服务项目需求量逐步增大。现市场尚还不能满足需求。但由于市场鱼龙混杂,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广大居民面对现在的家政服务供需现状往往无从选择,不是找不到满意的服务,就是不敢接受服务,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2.行业观念陈旧。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而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现在一方面居民对家政服务专业技能需求越来越高,而愿意在家政服务上花的钱却偏低。另一方面,不少女性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无事干或工地打小工,也不愿意干家政。

3.市场需求大,服务网络少。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人员中有34%家庭需要家政服务,说明我区家政服务市场的需求是庞大的,64%的人选择熟人介绍的家政服务人员,这表明家政服务业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网络,导致供需无方,接触难,在短期之内熟人介绍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不利于家政服务业的长期发展。

4.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业由于市场广阔,供不应求,只要想干的就可以干,因而造成市场结构混乱。目前新北区的家政服务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如月嫂服务,收费价格相差甚大。此外,家政服务员的自身安全和利益无法保障,雇主的利益也无法保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建立巾帼家政服务机构,打造服务品牌。各级妇联作为群团组织,社会诚信度高,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妇联组织要主动承担起引进、促进、推进巾帼家政服务健康发展的责任,组织动员下岗女工和外来务工妇女自主创业。要大力引进江苏省“好苏嫂”家政服务品牌,同时大力学习和借鉴山东济南“阳光大姐”、浙江杭州“西丽”巾帼家政的好经验好做法,在行业树立标杆,带动全区家政服务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拥有专业的家政服务队伍是创建品牌的重要基础,而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是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今年年底,新北区妇联将结合“好苏嫂”的挂牌,积极发挥巾帼创业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的作用,全方位、高起点、严要求集中培训不同级别、不同档次的家政服务人员,同时还将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家政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家政服务市场不同层次的雇主需求。

3.加大宣传力度,构筑妇女就业平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树立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巾帼家政服务公司,提高家政服务业的社会地位,引导家政服务向产业化发展。鼓励下岗女工、农村妇女自觉抛弃行业陈腐观念,积极参与家政服务活动,让她们到家政服务行业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再就业。对社区下岗女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详细调查摸底,掌握她们的务工需求,及时向家政服务公司反馈信息,健全全区家政行业人员人才信息库。通过电台广播、电视广告、报纸宣传等形式,对家政服务市场的供需信息进行及时宣传,使雇主和求职者都能及时掌握有效信息,实行双向选择。同时要充分利用高新区高知人群集聚的优势,多挖掘市场潜力,为高新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当好后盾。

第3篇

xx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 文章作者: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17日15:53 北京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 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

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北京市统计局)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模式

一、调查目的

目前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中,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出现了多种培养模式。在大专层次,从招生对象来分,有招收初中毕节业生的“五年一贯制”大专,有招收高中毕业生的“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从培养目标来分,有综合培养模式:国内以南京晓庄师范学院为代表,国外以美国、日本为代表,强调综合性, 以培养具有任教小学所有学科能力的教师为培养目标,实行的是全科型培养模式[1];有分科培养模式: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代表。侧重于分科培养,设置的专业方向多,与小学课程基本对应,以培养任教小学某一学科能力的教师为培养目标,强调专业性,实行的是分科培养模式;有“综合培养、分向发展”培养模式:国内以湖南第一师范为代表,国外以法、德两国为代表,兼顾以上两种模式,以培养具有任教小学大部分学科并具有任教某一学科专业能力的教师为培养目标,学生除全面学习外,还要求他们选修某一学科专业课程。我省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大多数学校采用分科培养模式。不同培养模式有其各自的利弊,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小学对于师资的要求有其差异性。分析不同小学对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各方面素质的实际需求现状,对于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选择,改革我省高师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素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南昌范围内对不同类型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

根据调查目的,我们采取了口头调查与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口头调查采取开座谈会的形式,在南昌市青云谱区、南昌县、进贤县对50名小学教师、教务主任、校长进行了座谈。书面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在青云谱区各小学、南昌县莲塘二小、南新乡中心小学及各村小学、进贤县架桥乡中心小学及各村小学随机抽取教师, 回收有效问卷323份,其中城市小学148人,城镇小学108人,农村小学67人。调查对象的选择考虑到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如城市小学、城镇小学、农村小学,不同身份的教师,如校长、主任、普通教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小学需求教师总体素质的评价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置了“您认为哪种类型的小学教师最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四个选项:1、单纯教学型;2、学术研究型;3、教学兼学者型;4、教学兼教育家型。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教学兼学者型”、“教学兼教育家型”教师最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而“单纯教学型”和“学术研究型”教师认可度较低。这说明,小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已经提高,小学需要的是既懂教育又具备学科专业素质的教师,而“单纯教学型”和“学术研究型”教师并不受广大教师欢迎。现在的小学教师大部分是原来中师毕业生,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他们尤其崇尚教学兼学者型教师,他们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望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任小学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不足的认知。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在培养小学教师时要特别注重专业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充分体现小学教育“双专业”的特性。

(二)对小学需求教师学科任教能力的评价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置了“你学校最需要什么样的小学教师?”,提供了四个选项:1、主干科目教的很好的老师;2、主干科目教的还可以,又能兼任一两门其他科目的老师;3、尽管没有很擅长的某一科目,但什么都能教的老师;4、尽管只能教某一科目,但在这一科目上教学水平很高的老师。结果如下:

对教师学科任教能力的需求,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有明显差异,条件较好的城镇小学和城市小学以需求“主干科目教的还可以,又能兼任一两门其他科目的老师”为主,充分说明这类小学对教师“一专多能”的要求。对于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对主干科目的教师需求明显多于条件较好的城镇和城市小学,这主要是农村小学师资缺乏和传统上“重主课、轻副课”的观念所导致。同时结合对第三选项的选择,农村小学明显高于城镇和城市小学,也反映出农村小学教师的缺乏和对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需求。对第四项的选择,城市小学高于城镇小学,城镇小学又高于农村小学,反映出条件越好的小学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越高。

基于此,小学教师的培养应根据本地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充分考虑到不同办学条件学校对教师的不同需求,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培养模式。

(三)对小学教师知识结构的评价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置了“小学教师中,您认为他们哪方面的知识最欠缺?”提供了四个选项:1、学科知识的不足;2、教育理论的缺乏;3、教学技能的缺乏;4、教育科研能力的缺乏。结果如下:

总体上看,有54.2%的老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教育科研能力。在师资相对较好的城市小学这一比例高达69.6%,而在师资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则最低仅有28.4%,还不到城市小学的一半!初看起来似乎不合道理,但结合座谈调查的情况,却恰恰反映出当前城乡小学师资水平的差异。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科研已经逐步渗透到小学教育第一线,条件较好的小学已经提出了自己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要求,这些学校的老师有了教育科研的压力,深感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而在大部分农村小学,对教育科研还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老师们暂时还没有感到压力,对自身科研能力的缺乏还没有切身体会。教育理论的缺乏和教学技能的缺乏各占20%左右,农村小学教师中有22.4%选择了“学科知识不足”,远高于城镇和城市小学,这一结果与我们的实际感受应是一致的。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对小学教师的培养除了要强化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外,还要重视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第5篇

上海儿童发展需求调查是市妇儿工委委托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旨在配合《上海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研制而开展的问卷调查研究。

过半学生每天在校体锻不到1小时

33.9%的儿童感觉学习压力大

孩子渴望自由安排闲暇时间

高学历家长对孩子要求更高

对儿童每天的时间安排进行取值计算,结果显示,父亲学历为研究生的儿童每天花在课外阅读、课外补习、参加兴趣特长班和做家长布置的课外作业的时间分别为1.6小时、1.8小时、1.5小时和1小时,明显高于父亲为其他学历层次的儿童。这一方面表明学历层次高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另一方面,也昭示着家长的文化资本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

逾三分之一儿童遭遇过无人照顾

半数父亲与儿童互动不足

第6篇

社会调查报告:计算机专业社会人才需求调查

摘 要

通过调研、分析当今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与趋势,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有益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社会调查;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类专业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当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对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进行了调查,并加以分析,对师范院校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计算机专业就业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方法是传统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收回传统问卷100份、网络问卷400份,调查对象是我校计算机学院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人才服务中心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与我校有用人历史的中小学校、中小企业等.调查表主要有基本信息和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见表1)两部分组成.调查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但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需求量减少.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显得非常缺乏.从人才需求调查表的结果看,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以往需求较大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岗位逐年减少,教师岗位已不能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唯一出口.

表l 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

专项能力熟练掌握一般具备大致了解

计算机基本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基本操作

常用办公软件

计算机软件编程与开发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网站系统开发

网站管理维护

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数据库管理

英语阅读

语言表达能力

与客户、同时或学生的沟通能力

其他

(2)地区需求差异明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有一定需求,他们将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而在中小城市,则大量需求从事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等技术工作.

(3)企业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望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养成本.在对新员工培训方面的调查中,愿意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74.52%,愿意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间占o%.②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据调查,单位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仅占15.77%.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ri’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调查显示,企业中的负责人对本科生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4)对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此外外语能力、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次之.

2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通过以上社会调查分析,发现沿用过去专业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要对目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及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毕业生就业需要.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计算机专业培养上,必须与行业接轨,以就业 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在充分认识和调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理论和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设计.

(2)确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如何使培养目标多元化,从而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和企业用人需要,进而形成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在充分考虑服务区域和现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真正落实多元化的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出口的学生,采取不同培养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对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增加理论知识讲解的选修课.对

希望就业的同学,增加实践课程的选修课,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适应就业需求的角度,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多种技能,应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

(3)突出专业教学特色.积极引入学历学位加资格认证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等国家计算机资格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应认证证书.

(4)加强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规划.在原有的实验室和教育教学基地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增设实训基地.我院已与隶属于北京市科委的中国最大的软件行业服务机构.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计算机培训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到北京进行实训,并到其相关的软件公司(如用友软件、神州数码、金山软件、北大软件等)实习工作.探索建设教学、科研、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推行产学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沈才梁.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及培养方案研究j.计算机教育,.(10):28—30.

第7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制冷空调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以及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预测分析,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岗位,使培养的学生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教育部在16号文中明确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预测人才需求状况,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的重要依据。据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才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要求,毕业的学生才能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一、行业前景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制冷空调工业产值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0%,仅次于美、日两国,是世界第三大冷冻空调设备的生产国,中国制冷空调行业是全球同行业内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市场。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武汉将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作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制冷与空调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武汉有着悠久的制冷空调制造业历史和雄厚的行业基础,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使得武汉成为国内外制冷空调企业的焦点。众多国际国内品牌纷纷来汉投资建厂,武汉已经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制冷空调产业制造基地之一,其空调制造企业占据了全国的一半以上。同时,与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相关联,武汉各种食品的冷冻加工和冷藏能力达数万吨;空调制冷工程安装公司近千家;已注册的能承担制冷空调系统设计工作的设计院200余家;新的节能型制冷空调装置与机器设备,成为业内科研人员的热门课题。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6年来,以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法、美、英、日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总投资额达600多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投资积聚的洼地,并成为武汉市汽车及机电产业的聚集区。而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位于武汉经济开发区内,这为制冷与空调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一)社会需求量大

据调查,目前我省现有食品冷藏行业一线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大多是中专及以下文化层次,专科层次人才极少。制冷空调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情况略好于运行管理,但大专及以上文化层次技术人员仍很缺乏,这在中小型规模及县级施工队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目前普遍存在的制冷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大、费用高,冷冻冷藏食品变质等现象与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这已严重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仅以每个中等规模以上食品冷藏库需要两个高职生计算,我省现有冷库的运行管理就需要约6000人。2007年,我省超过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中央空调系统就有5000多家,需要高层次运行管理人员至少20000人。施工单位至少需要2000人。还有设备生产企业的销售、技术支持等岗位也需要大量高职层次的人员。由此可见,我省制冷与空调行业有着庞大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武汉制冷学会统计,全国平均每年需要本专业的高职生约20000人,仅武汉市区,2008年制冷与空调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逾5000人以上,预计2009~2010年的需求量还将以几何级数递增,这些都为我院制冷空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技术规格要求高

行业技术进步和跨国经营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1.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毕业后可直接上岗。2.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可独立承担较综合的工作任务;如工程公司最渴望技术人员能承担从项目的投标一直到最后的完工验收全套的技术工作,这要求技术人员具有工程设计的一般知识、工程预算技能、施工组织管理等能力。3.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能力。4.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踏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基本素质。5.具备信息技术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力。6.具备本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制冷空调行业的大力发展对一线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对人才的技术规格要求也有了明显变化。从岗位来看,以冷库制冷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工程安装施工管理对人才需求量最大。

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一)制冷工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操作制冷压缩机,使制冷剂升压、冷却、冷凝、液化;(2)控制节流阀,使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收载冷体的热量,降低载冷体温度达到工艺指标;(3)使用冷却泵,将低温的载冷体输送到用冷设备;(4)调控制冷系统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工艺参数;(5)向制冷系统中补充制冷剂或载冷体;(6)发现并处理制冷系统中的异常现象和事故;(7)填写生产记录报表。

(二)中央空调操作工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看懂中央空调系统平面图、立面图、管道图、电力配置图、系统与管道轴测图;(2)能掌握各类机组的操作规章(包括:开机前准备、开机顺序、停机操作);(3)熟悉中央空调各组成部分的工艺流程,不同情况条件下的正常运行参数;(4)懂得常用测量仪表的使用、调定,懂得系统中安全保护装置的作用,额定安全值及调整方法;(5)掌握运行中调节技术;(6)能判断制冷系统、通风系统、水系统的常见故障并在本工种规范内排除。

(三)制冷设备维修工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核检、判断来件故障和损坏程度;(2)根据需要更换、修理的零部件程度,确定修理价格和修理期限;(3)使用万用表、兆欧表等仪器仪表、工具,修理、更换坏损部件,添加冷冻液等;(4)使用有关检测仪器调试、检验所修设备;(5)交件并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

四、结论

根据以上对制冷与空调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的前景预测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的市场调查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召开了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经理、车间班组长、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和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人才在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面向制冷与空调行业从事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制冷与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中小型制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第8篇

十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妇女就业是整个就业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妇女在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我镇女性就业创业工作情况,促进我镇妇女就业创业工作,近日__镇妇联干部走访了镇劳动所、行政村、以及女性创业者,以发放调研问卷和交流等方式,对我镇女性创业就业状况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目前,全镇农村户籍人口5.28万人,其中女性占了一半;全镇劳动力人口2.05万余人,其中农村妇女劳动力1.2万余人,占58%。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走出了田野,积极投身就业创业浪潮,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提升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也日益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优势。目前,全镇60%以上的农村妇女能够掌握了专业技术,在工作岗位上立足。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为有不同需求的农村妇女定制培训课程,先后开展家政保洁、服装加工等妇女职业技能培训班,近年来,共有280多人次妇女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帮助农村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和本领。在上级妇联的支持帮助下,__镇百余位劳动妇女掌握了服装加工的基本知识,在家也可以开展手工纺织等活动。

为了让农村妇女不用走出家门,就能了解就业创业信息,__镇利用镇村两级妇女儿童之家平台,将就业信息、创业渠道等多方面整合的资料,通过宣传橱窗、信息平台、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多媒体,向农村劳动力妇女展示。让她们足不出户就能满足需求,找到合适的工作,发展新产业。妇女儿童之家通过信息共享,在镇一级的组织领导下,将企业招聘信息、就业创业热点、技能知识培训等通知,走村串户的向农村妇女宣传讲解,并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就业、科普、政策、民生宣传,扩大影响力。

镇妇联积极争取党委、上级妇联支持,对单亲、困难母亲、患大病妇女特殊关怀,帮助扶持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初期创业投入,为弱势群体改善生产、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并积极组织镇村巾帼志愿者队伍上门为部分单亲困难母亲家庭清洁卫生,帮助弱势群体营造干净祥和的生活环境,并积极宣传家政服务的优势,吸纳他们进入家政行列,通过家政服务实现就业和创业。

(一)加强宣传,提振就业创业信心。要大力宣传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唤起广大妇女的主体意识,引导她们破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搏,善于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妇女群众走出家庭,创新业、创大业;要加大对女性创业典型和优秀女企业家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对她们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妇女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加大优惠政策,真正使这些利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二)提升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面向尚未就业的农村妇女,给予必要,!、系统、全面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使之尽快掌握一定的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帮助女性创业者进一步掌握形势发展大局,找准企业发展定位。

(三)加强扶持,破解就业创业难题。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大力推动龙头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家政保洁等服务业的发展,做大做强妇联特色品牌,使之成为吸纳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主要渠道。

第9篇

背景: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加之经济危机的影响,给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增加了不少凉意。为了我们大学生将来能够走上自己心仪的岗位,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做一次调查,以便指导我们未来的学习与技能提升的培训活动。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以指导大学生有的放矢结合社会需求提高自己,为将来毕业后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准备。

调查地点:学院宿舍.学院自习室.图书馆

调查对象:不同年级在校男女大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调查.随机问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调查过程:在学院宿舍,自习室以及图书馆随机寻找符合调查条件的男女大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最为迫切希望提升的技能,然后邀请他们认真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见附录),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最终调研报告,并找出相关的问题。

结果讨论:①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成为大学生最为迫切提升的一项技能。在我调查的10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中,有平均大约7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太差,而这一比例又以理工学院的最为明显,达到91%。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所占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反映出当代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就是只重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忽视了这种知识与实践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高校教育致命的一个弱点:学校培养出的大部分是一个一个“抽象的理论家”,那些“具体的实践家”少之又少。大学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②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亟待提升的又一项技能。通过调查,我发现许多大学生不善言谈,交际技能有待提升,而这一现象又以大一新生最为明显。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之父陈安之曾经说过:“在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你的信心恒心耐心能力占到80%,你所拥有的广阔人脉占到13%,剩下的7%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诸如机遇等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当今这个社交频繁的时代,甚至可以说谁拥有了人脉,谁就可以成功。另外,大一新生可能由于刚刚进入大学,一切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鲜而陌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们的日常人际交际,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一新生的交际能力应该会得以提升。

③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大学生需要提升的一项技能。调查发现,有4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非常缺乏。我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80后90后,并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我意识相当强,当走进大学校园开始群居生活,失去了父母的荫蔽,自然而然彼此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四年大学生活是一段群居的生活,是一段相互合作的旅行。其间,团队合作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第10篇

数据说明

此次调查共收到2783户企业的上报数据,经校验核查后,有效数据为2659户。调查样本 分布如下:

春节探亲率

数据提供了有意思的说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外地员工春节返乡探亲的行为是大不 相同的。

调查企业有61%的外地员工中今年春节期间回家探亲,比去年低4个百分点(65%)。

在华南的调查企业中,约六成的外地员工不回家过春节。按地域划分,珠江三角洲5城 市的春节探亲率最低(40.8%),比上年大幅度降低了12.7个百分点;闽东南3城市的春节 探亲率较低(52.3%),比上年降低7.5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6城市和中西部4城市探亲率 较高(分别为66.0%和60.4%),与上年相仿;环渤海6城市探亲率最高(86.6%),几乎 没有变化。

按城市划分,调查企业中春节探亲率最高的是:青岛(91.2%)、烟台(90.1%)、北 京(88.0%)、威海(85.8%)、常州(83.8%)、天津(83.0%)、成都(81.5%)、西 安(78.9%)等,探亲率最低的是:东莞(27.9%)、广州(38.3%)、惠州(40.9%)、 宁波(45.1%)、厦门(47.1%)等。

不同行业的劳动方式不同,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回家探亲的行为。冬季是建筑行业的 淡季,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外地员工几乎全部回家过春节(91.9%)。制造业企业通常常年开 工,但是春节一般放长假,一半以上的外地员工回家过年(机械制造、电器制造、化工制造 、纺织服装企业分别为65.4%、60.4%、52.3%和51.0%)。对服务行业来说,春节长假是 经营的黄金季节,外地员工能回家过年的近1/3左右:餐饮服务企业34.0%(比上年降低4.1 个百分点),商贸旅游企业40.5%。

流失数量与流失率

此处流失率指表1中的X4(流失率2):春节期间回家探亲后不打算回原企业的员工数占 外地员工总数的比重。

外地员工的流失率为7.4%,比一般想象的要低,但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

按区域划分,流失率最高的是中西部4城市(11.5%,比上年增加5.3个百分点)和长江 三角洲5城市(11.4%,增加2.5个百分点),其次是闽东南3城市(9.8%,增加3.0个百分 点)和环渤海6城市(8.2%,增加2.6个百分点),最低的是珠江三角洲5城市(3.4%,降 低0.4个百分点)。

按城市划分,调查企业外地员工的流失率最高的是:烟台(19.1%)、泉州(18.8%) 、西安(17.9%)、温州(17.2%)、青岛(16.6%)等,最低的是:广州(0.6%)、深 圳(1.6%)、厦门(3.0%)、天津(3.1%)、东莞(3.2%)、惠州(3.8%)、北京(3 .8%)、威海(4.0%)等。

按行业划分,外地员工流失率最高的是建筑施工业(10.2%),其次是纺织服装业(6. 7%)、餐饮服务业(6.0%)、机械制造业(5.2%),较低的是电器制造业(4.3%)、化 工制造业(4.2%)、商贸旅游业(4.1%)。

计划增招外地员工

此处外地员工计划增加数指标指春节之后2个月内企业计划招收新员工数减去春节返乡 后不打算回本企业的员工数,而外地员工计划增长率则指上述增加数占春节前企业外地员工 总数的比重。从全国调查企业看,外地员工计划增长率为13.2%,高于上年调查的9.3%的 增长率。

按区域划分,外地员工计划增长率最高的是环渤海6城市(20.8%)和闽东南3城市(18 .0%),之后是长江三角洲6城市(12.0%)、中西部4城市(9.7%)和珠江三角洲5城市( 6.8%)。不过,只看增长率可能给人误解。如果某些区域的基数很小而增长率较高,实际 上它对增长的贡献可能并不高。以所有调查企业计划增加使用员工总数为100%,各调查区 域的增长贡献为:环渤海6城市(39.1%),长江三角洲6城市(19.9%),闽东南3城市(1 9.2%),珠江三角洲6城市(16.8%),中西部4城市最低(5.0%)。

按城市划分,外地员工计划增加率较高的是:威海(62.3%)、烟台(40.1%)、无锡 (31.3%)、大连(30.9%)、泉州(29.7%)、青岛(25.8%)等,较低的是:杭州(减 少)、广州(1.5%)、温州(2.3%)、厦门(2.5%)、北京(2.7%)、东莞(4.8%) 等。各调查城市对新增加用工的贡献率,较高的有:威海(15.2%)、泉州(13.2%)、烟 台(8.6%)、无锡(8.0%)等,较低的有:杭州(负贡献)、广州(0.4%)、温州(0.9 %)、厦门(1.0%)、宁波(1.3%)、成都(1.5%)、天津(1.7%)等。

按行业划分,外地员工计划增加率最高的是商贸旅游(29.5%),其次是纺织服装(22 .1%)、化工制造(15.0%)、其他行业(14.8%)、餐饮服务(11.9%)、电器制造(9. 3%),最低是建筑施工(5.8%)和机械制造(4.1%)。各行业对新增加用工的贡献率依 次从高向低排:纺织服装(35.9%)、其他行业(34.6%)、电器制造(10.5%)、建筑施 工(5.8%)、机械制造(4.1%)、餐饮服务(3.3%)、商贸旅游(2.9%)、化工制造( 2.9%)。

招工条件

对计划招用的新员工,88%以上的岗位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低于上年的90% ),其中23%以上的岗位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低于上年的30%);48%的岗位需要达到 初级工以上的水平(低于上年的近60%),12%的岗位需要达到中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低 于上年的近17%)。

招工方式

总体而言,到劳务市场招聘已经成为企业招聘农民工的主要形式。调查数据显示,76% 的企业招用农民工的途径是通过“到劳务市场招聘”;其次是“通过老员工从家乡带过来” ,约占调查企业的42%。而选择“张贴广告”来招工的只有29.8%的企业,通过“从劳务基 地招聘”这种方式招工的只有19.9%。

分行业看,“到劳务市场招聘”是所有行业企业招用农民工的主要形式,差异不大。其 余招工途径略有差异。其中,建筑施工和纺织服装行业中分别有58.4%和63.2%的用工是“ 通过老员工从家乡带过来”;而商贸旅游行业则有40%的企业用工是通过“张贴广告”来进 行招聘的。(见图1)

分地域看,除珠江三角洲(61%)外,其余各大区域70%以上的企业“到劳务市场招聘 ”农民工;除中西部(26.4%)外,其余各大区域40%以上的企业用工“通过老员工从家乡 带过来”;此外,在闽东南、珠江三角洲、中西部地区,35%以上的企业采用“张贴广告” 的形式招聘员工。(见图2)

新员工工资待遇

约71%的企业在春节之后的2个月内计划招用新员工。这些企业提出的“一般情况下本 企业新员工的工资待遇”平均为每月660元。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培训需求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30-02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涵盖多个学科知识,其知识体系的丰富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但同时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小学科学教师的现状,有针对性地确保“国培计划(2015)”县级教师培训项目质量,加强小学科学“送教下乡”研发主题课程的可行性、实效性、针对性,培训团队组织了培训需求调查研究,以便改进培训内容,促进培训目标的实现。

一、调查的组织过程

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送教下乡”培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了培训需求调查。调查区域主要是云南省的丽江、昭通、曲靖麒麟区、罗平等地,调查对象为上述各县区相关学校教学一线的科学课程教师。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共发放106份,收回106份,其中6份因填写不符合要求而作废,实际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达96.1%。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虽然在数据中体现出地区差异性,但整体上反映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以及小学科学教师对培训的共同诉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问卷调查资料结果显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有如下特点:①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数据显示,从年龄结构上看,20―30岁的占到37%,31―40岁的为57%,41―50岁的为5%,51岁以上只有1%。由此可见,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较高(94%),是小学科学师资队伍中的骨干力量。②教师职前学历低,专业关联度不高。从小学科学教师的职前学历看,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比例中,专科学历高达63%,无研究生学历,体现出现有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教育程度偏低。其中,许多课程教师通过函授取得本科文凭,但专业知识基础薄弱。从小学科学教师的职前专业看,数据显示,其所学专业与小学科学关联度不大,只有极少数人的专业与小学科学关联度相对大些(地理2.6%、物理2.2%、生物2.2%等),并且长期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师相对较少。因此,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中的知识结构普遍薄弱。③教学经验处于积累阶段。在100位小学科学教师的调查中,从事科学课程(包括自然、常识课)的教龄,3年以下的占46%,3―5年的占14%,5―10年的占14%,具有10年以上科学教龄的教师仅占26%。可见,具有5年以上教龄的科学教师不足一半,小学科学教学匮乏教学经验丰富的队伍,对提升科学教学质量存在制约因素。④教学实验积极主动。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离不开实验,调查中,48.50%的教师在实验经费不足、没有条件做实验(或演示实验)时,能自制教具做部分实验,5.5%的教师让学生自制教具做部分实验,27.28%的教师与学生一起自制教具做部分实验,只有16.17%的教师态度较为消极,反映出大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心态。

2.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在对“列出您当前教学中的困惑有哪些?”的问题的回答,反映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其次,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对所学科学知识认识不够,无法学以致用。再次,科学课的教学范围广,学生记忆的东西多,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重点。最后,教学缺乏硬件设施与实验器材,实验操作困难。

3.小学科学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培训需求调研以事实性多选题呈现,调查对象可多项选择,调查涉及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师资等方面。①培训内容资源类型需求。在回答“你最需要的教学资源是”的选项中,“典型示范课例”成为教师的首选(73.76%),在其他类型中,60.63%的教师需要教学课件,43.45%的教师需要教学设计案例,40.42%的教师需要最新教育理论,35.36%的教师需要微课。调查说明,一线小学科学教师迫切需要的教学经验借鉴与积累中,带有实用性、借鉴性的“典型示范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案例”占有很大的需求比例。②学科专业知识需求。调查中,通过“在科学教学方面,您有哪些方面的培训需求?”“哪些知识在教学中让您感到缺乏”等问题,考察科学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其中,“科学知识的补充”、“近代科学新知识”占有较高的需求比例,是最需要提高的内容之一。③学科专业技能需求。在“您最渴望需要的培训内容”调查中,“课堂教学技能指导”“教学方法指导”需求较高,分别为74.77%和64.66%;在“在科学教学方面,您有哪些方面的培训需求?”中,“实验技能的培训”需求达到72.75%,是小学科学教师最需要提高的能力。

总之,调查显示,与理论知识比较而言,小学科学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更侧重于学科实践操作性教学的借鉴和学科技术能力的提升。教师希望通过针对不同专题模式,多一些贴合实际的示范课、实例课,以实例来佐证理论观点,深化对教学理论的详细解读,提高培训指导的成效。同时,在培训师资的要求上,“实践性强,有丰富案例支撑”的培训教师占到86%,说明小学科学教师更为重视在培训中获得指导实际教学的经验积累与借鉴,也希望能够多交流和传授一些教学方法。

三、对策思考

通过调查分析,结合目前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与教学现状以及培训需求,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等方面应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与设计。

1.加强培训内容与小学科学的贴合性。①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从调查结果看,科学教师兼职较多,其知识储备的关联度不高,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对科学知识体系的重难点掌握尺度不够准确,因此,在培训中应该设计相应专题,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知识结构。②加强科学教学方法的指导与培训。在专题设计中,应结合培训内容,通过课程设计、活动安排等案例,加强科学教学方法的指导与培训。③强化科学教学专业技能的培训。科学教师培训需求反映出要亟须提高科学专业技能,因而在设计培训课程时要能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课例,指导其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等方面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科学教学组织能力。

2.培训方式上突出参与性和实践性。在调查中,“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需求较为突出,体现了参培教师渴望参与到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以获得切身的实践经验。因此,培训中应增加观摩一线教师课堂的示范教学,设计能让参培教师参与的专题项目,在“教”与“学”的活动中通过项目开发设计、任务驱动等方式,促进教师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教学观念的转化、探究能力的提升。

3.聘请优秀一线教师参与培训。小学科学课中的一线优秀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有指导实践探究能力和实验教具制作能力,聘请他们参与培训,既为参培教师提供示范,也弥补了科学专业理论知识缺乏针对性、实践性的不足,更好地满足科学教师的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调查报告 写作教学 目标体系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将调查所得到的材料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报告。[1]目前,对于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研究较少,需要通过学习借鉴和实践研究予以明确。

一、现状:教学实际与课程标准脱节

调查报告属应用类文本,在语文教学历史上有着比较高的关注度。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语文学习经典之作《国文百八课》中,将报告书作为重要内容专门编写了一课,选两篇调查报告作为例文,还指出:“报告书的阅读和写作已和现代生活分离不开,所以应当加以详切的注意。”[2]在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语文课程标准(或大纲)中也能发现它的踪迹。1941年的《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第五学年”有“书信、报告等实用文的分析写作”[3]这一要求;1963年、1988年及以后的教学大纲中有“小学五年级:写简单的计划、报告等应用文”的要求。由此可见,小学生能写报告是语文课程设计者的共识。

但调查报告在现实教学中的处境却是尴尬的。笔者在日常调研中,对区域内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问,语文课中进行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几乎为“0”,对130名左右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调查报告的写作是“写得最少”和“最怕写的”。调查报告在实际教学中形同虚设。

二、追因:写作教学目标的缺失

调查报告为何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被搁置、被放逐?为何普遍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合格线”?这无外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如写作测评标准“文学化”的导向,“应用文只是个格式问题,没啥可教的”的观念影响。内部的原因更为关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类不清。教师对文体本身感到陌生,不清楚调查报告究竟有哪些样式,该如何分类;二是指向不明。教师对调查报告这个写作样式归属的教学板块感到疑惑,教材中它出现在“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三个部分,那写作教学究竟要教什么?写作之前的调查活动要不要纳入教学范畴?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作为基础。

三、借鉴:国外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

日本、美国、前苏联、德国、印度等国在语文教材中都编排了调查报告的写作内容,其编排的形式和呈现的内容各具特色,日本和美国教材尤其突出。

1.日本:目标清晰、策略具体。

日本课程中,与“调查报告”高度相关的研究是以教育学者和实践者野村芳兵卫为代表的“生活调查作文”。这项历时八十年的研究,有“定位准、分类清”和“方法和程序明确”两大特色(见表1)。其中,社会调查部分还紧扣语文的学科特点,把“语言课题”作为必选内容。[4]

表1:日本小学生活调查作文教材内容分类及举例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调查报告”的内容也覆盖了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但是内容的序列性不强,对难度的把握不准,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出现的调查报告例文《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难度过高,不好操作。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年级下册有调查学校绿化情况,六年级上册有访问家乡名人这些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被当成状物文或写人文的写作内容了。

2.美国:学生主体、综合开放。

美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调查内容充满趣味,他们强调将学生置于生活大背景中,启发多元化思维,增强学生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美国亚利桑那州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调查”专题[5]

认知测试 通常一个月你收到或挣多少钱?你是怎样花的?制作一个如下图所示的饼图。

知识拓展 (略。主要讲许多邮购销售的产品作了虚假广告。)

深层阅读 读《花和雀斑膏》(小说),把作者的经历和感受与你自己的体会进行联想。

阅读反馈 (略。要求学生回答从概括内容、推想观点与评价文本三个维度提出的问题)

选择练笔 为杂志写一则邮购雀斑膏的广告;看自己制作的消费饼图,写下自己新预算的概要。

日本和美国“调查报告”教材的呈现方式,都力求用案例作为调查报告的内容目标;用身边事反映社会现象的方式设计思维发展目标;用结构化的问题明示写作的过程目标。这些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经验。

四、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目标体系设计

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缘于一线教学的需求。以下是我们通过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整理出的各学段调查报告类型、部分写作内容和写作教学总目标,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见表2)。

表2: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标准·总目标

上表是教师在教学调查报告之前,选择“教什么内容”、“教到什么程度”的一种参照,至于“怎么教”的实践问题,我们还进行了操作化的建构,即借鉴SOLO分类理论①,开发写作层级表体系(包括相关的写作知识、层级表、案例和学生写作升级策略)。课前,教师基于学情,预先制定A、B、C三个层级的评价表,选取与之相对应的多个案例。课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再学习案例,通过比较和综合,共同讨论确定A、B、C层级的评价标准,给案例定级;而后模仿、内化,练写片段。下一节课依据升级策略进行修改升级。教学中,我们不求“面面俱到”,坚持“一课一得”,下面以小学五年级的社会调查类型的报告写作为例,介绍其总目标下“格式与规范”专项的层级表(见表3)和配套的案例。

表3:小学生调查报告“格式与规范”专项目标层级表

小学生语言调查报告(等级案例)

为了解小学生的写作情况,我于2013年4月8日采用了网上问卷的形式,对常州市虹景小学五年级某班4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1.20.9%的同学非常喜欢写作文,60.5%的同学比较喜欢,16.3%的同学不太喜欢,2.3%的同学不喜欢。

2.有51.2%的同学能及时记录下生活中的见闻与感想,58.1%的同学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65.1%的同学写作前会先构思、列提纲,55.8%的同学写作后会主动修改。

3.小学常用文体中同学写得最多的:新闻稿占1.6%,倡议书占1.6%,看图写话占3.1%,书信占3.1%,写人记事文占27.1%,儿童诗占0.8%,童话占2.3%,剧本占3.9%,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16.2%,演讲稿是0,日记占29.5%,读(观)后感占7.8%,调查报告是0。

4.同学认为写得最少,甚至没有写过的:新闻稿占21.7%,倡议书占8.5%,看图写话占4.7%,书信占4.7%,写人记事文是0,儿童诗占12.4%,童话占7.0%,剧本占14.0%,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0.8%,演讲稿占7.0%,日记是0,读(观)后感占0.8%,调查报告占15.5%。

分析及升级策略:这篇报告按照调查问卷的先后顺序罗列了所有的统计数据,但缺少结论,对照层级表,此案例为C级。可以通过两条策略进行升级: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合并,对数据集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结论。

(调查概述略)

1.喜欢写作文的同学人数达到了调查总人数的81.4%。

2.通过问卷,可以知道有一半以上同学的良好习作习惯正在养成。其中,养成“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和“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这两项习惯的人数最多。

3.日记是同学们写得最多的一种文体,占29.5%;其次是写人记事文,占27.1%;写景状物文写得也比较多,占16.2%。这三种文体老师经常布置,所以写得比较多。

4.同学们写得比较少的文体依次是:新闻稿、调查报告和剧本,分别占21.7%、15.5%、14.0%。

通过调查,我知道因为老师经常布置写日记、写人记事文和写景状物文,所以这三种文体同学写得比较多。

再分析:经过修改,这篇报告在运用数据时有了“加工”的意识,突显了调查反映的问题,但结论部分过于草率,此案例为B级。

(调查概述略)

1.同学的写作兴趣较浓。调查中,81.4%的同学表示喜欢写作,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写作的。

2.能形成部分写作习惯。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发现所列四项写作习惯,每一项都有过半的同学养成。其中,“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的习惯养成人数最多,因为平时训练得比较多。

3.记叙类文章写得多,而议论、应用类文章写得比较少。通过调查,我发现近三成的同学认为日记、写人记事类文章是写得比较多的。而写得最少的文体调查中,选择新闻稿的最多,占21.7%。

基于以上调查,我认为我们平时的写作,有些“偏食”了,偏向于写人记事类,可能因为考试检测中,这类文体比较多,所以老师反复训练、教学。而对于议论类、应用类的文体我们写得太少,甚至还没有。我建议老师让我们写一些议论类和应用类的文章,让我们多接触一些不一样的文体,锻炼不同的写作能力。

再分析:这篇报告在分析问题时采用了总起的结构,使数据反映的情况更为清晰。结论部分有原因分析和建议,逻辑严密,为A级案例。

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始终追求三性:①序列性:即总目标与专项目标之间,不同的专项目标之间,体现相互照应式的序列。②生活性:即内容设计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综合和社会发展需求。③指导性:即知识、层级表、案例与策略四者与学生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每个材料可以让学生多次学习和对照,实现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夏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410.

[3]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21-27.

[4]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小学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5):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