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政府调研报告

政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08 21:55:04

政府调研报告

第1篇

2016政府调研报告的格式:

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2016政府调研报告的范文:

一、长株潭试验区基本情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区域,总面积9.68万平方公里,人口4110万,分别占全省的45.8%和60%。,城市群实现1亿元,占全省79%。其中,作为城市群核心的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之间半小时车程,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34万,去年实现gdp4565亿元,占全省40.9%。? 长株潭城市群提出及批复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致力于把长株潭培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至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年以来,湖南省实施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跟进的推进方式,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世行在华的首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邀请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机构进行咨询设计,形成了20多个规划。在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境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去年湖南的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

二、试验区获批以来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湖南省委、省政府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经验,广纳民智,对长株潭试验区科学论证、高端定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盘规划,并将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打捆上报,获得国家的一并审批。这在全国现有的改革试验区是第一例。方案的核心在改革,规划的重点是发展。规划和方案将改革试验区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拓展到3+5(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城市群,并突破传统开发区的概念,设计了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为试验区建设拓展了空间,明确了模式载体,打造了一化三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一化带三化;加强三个基础,即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更大平台。

(二)强化规划统领。提升城市群区域规划,确立区域规划的龙头地位,发挥理念上、思路上、行动上的抓总作用。紧扣两型主题,体现国际视野,彰显区域特色。针对建设重点,强化部门和地区专项规划。修订《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强力保障和推进规划实施。顺应综合交通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编制了全国首个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建设能力充分、方式协调、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发展目标,并着重从点、线、面统筹规划水、陆、空交通布局,构建长株潭核心区同城交通系统、区城际复合走廊、中部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全国陆运大通道五大圈层的核心系统,明确了城市群综合交通未来发展的定位和建设的重点。

(三)实施五大工程。一是以两型为主导的产业支撑工程。按照战略性、先导性、传统性、限制性分类发展的思路,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战略。突出产业的两型化,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突出两型的产业化,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两型产业发展。二是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工程。把交通作为缩短城市群时空距离,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环节,全面完善长株潭同城交通能力,大幅拓宽周边五市城际走廊,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陆域通道畅通无阻、水能充分利用、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两型综合交通体系。路网:核心区域重点建设七纵七横的城际主干道,形成以城市主干道相连的格局;3+5城市群重点建设二环六射的高速公路网。铁路:核心区3市与周边5市统筹规划,建设连通8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空港努力建设成中部地区的国际航空中心。到2010年,能满足18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年货邮吞吐量20万吨。港口:重点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五港一枢纽,打通对接长三角的江海联运通道。同时,加强能源、水利、市政、社会设施建设。三是以湘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工程。把湘江流域生态治理作为试验区建设的标志和突破口,以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为切入点,坚持上下游联动、水陆联动、江湖联动,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解决长株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湘江治理。争取国家将湘江治理列入全国重点流域治理范围,加强株洲清水塘等重点地区的治理,集中实施沿江截污治污、工业源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工程。实施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今年确保全部完成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明年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把环境同治推广到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积极探索流域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四是以城镇为节点的城乡统筹工程。着力消除城乡二元机构,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3+5城市群,带动全省发展。五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示范区建设工程。规划设立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示范区,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开发区,目的是通过在农村土地流转、投融资创新、两型产业引导、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各具特色、主题集中的改革试验,快速积累两型改革建设经验,打造湖南发展的经济特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新型城市化展示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到2020年在经济上再造一个长株潭。

(四)推进十大改革。一是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是湖南经济的重要聚集区,也是资源消耗相对较高的地区,目前,80%以上能源靠外输入。四个方面重点推进:第一,加快清水塘等重点区域、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改造,将长株潭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群;第二,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健全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和交易市场;第三,加强政策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促使落后产能退出;第四,建立城市群统一的资源节约管理体制,建设节约型城市群。二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最大的特色是生态,丘陵地貌,山水相连、绿色相间。但作为老工业基地,历史上积累下来不少环境问题。通过改革,在国家的关心支持下,逐步还清历史旧账,决不欠新账,还湖南碧水蓝天。重点在五个方面率先突破:第一,把湘江治理作为一项标志性工程,开展综合治理和保护;第二,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实行生态补偿,成为全国生态补偿试点地区;第三,建立完善环境产权制度,设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第四,推进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第五,建立城市群环境同治机制,建设生态型城市群。三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改造任务重。通过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是:第一,建立较完善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布局;第二,制定产业分类指导政策,促使各类产业向符合两型要求的方向逐步转型;第三,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四是创新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构建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重点是:第一,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制架构;第二,打造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城市群;第三,探索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我国高水平技术创新转化基地;第四,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的体制机制,使长株潭成为广泛吸纳国内外人才的洼地。五是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重点在国土资源规划体系、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耕地保护模式、征地用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六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多层次、高效率的金融市场,健全完善更有活力、更加开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服务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七是创新对外经济体制机制。通过改革,在转变外资外贸发展方式、建设大通关体系、发展临港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建立湘台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我国中部对外开放的门户,为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八是创新财税体制机制。逐步构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税收激励机制和城市群财税管理体制。九是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重点在打破城乡分割、突破行政区划壁垒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立城市群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支持三农的体制机制,在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加快改革。十是创新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治理和社区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利益协调、运转高效的城市群建设管理模式。

三、对我省的启示与建议

长株潭试验区的建设已初显成效。一体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强力推动,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两型品牌聚焦效应逐步显现。在座谈中他们认为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改革发展中与武汉城市圈试验区建设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发展中有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湖南省干部群众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提到试验区就是先行先试,先行即要行到国务院喊停,先试即要试到里面去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话。解放思想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长株潭,解放思想已经转变为实际行动、具体政策和扎实推进的项目。各地积极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如长沙组建了环境资源交易所,株洲公共交通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等。再如,今年初在湖南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要着重突出两型社会建设中省统筹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创新融资模式,发行长株潭建设债券》等提案,授予试验区省级经济权利等意见建议,都得到了省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组织开展研究。作为试验区的一大特色和重点,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一市一个示范区,一个示范区带动一片区,示范区的总体规划要点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发,

允许先在各示范区内从多角度探索两型社会建设途径,形成成功经验后推广,降低改革成本。

(二)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在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省政府确定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原则。因试验区建设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推进,两型办存在着协调难,特别是跨区项目实施难的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两型办规划局。规划局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原则不越位、不缺位协调。他们的协调方式俗称为规划落地。首先提升区域规划。《长株潭区域规划》获批后,湖南省对区域规划进行了完善与提升;然后以此规划为纲,由省直部门牵头组织编制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领域的15个专项规划和五大示范区规划;紧随其后着手3+5城市群八城市总体规划同步修编,与区域规划一致。做到区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与投融资规划一起四规统一。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从上至下的对接,确保区域规划不成为空中楼阁。规划对接完成后,赋予规划的法律地位,确保落实。今年9月,省人大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条例》,2010年1月起实施,并将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另外,两型办规划局还以八市规划局长联席会议形式,建立省级规划决策平台,以用地审批为抓手,城市群建设项目先报规划局长联席会审批,调整城市群产业发展趋同的矛盾,实现产业同步不同质的错位发展。

(三)创新机制,助推发展

如何建立试验区改革建设总体方案推进机制,湖南两型办也在不断探索。一是建立项目库。项目建设是城市群试验区建设的总引擎。两型办建立了重大项目库,建设项目353个,总投资1.57万亿元,以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明确要求2-3年完成。两型办在项目推进中建立了动态管理、项目责任人、统计报表、例会报告、监督机制等管理方式。同时,正在着手建立以两型社会为品牌的招商引资项目库,拓宽项目和引资渠道。二是建立考评体系。为促进长株潭三市和省直部门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管理和协调服务,形成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竞争力、发展力和创造力。两型办本着客观公正、易于操作的原则,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建立起科学、客观、操作性较强的考评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考核,突出考评试验区内各地、各部门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项目等方面取得的工作绩效。考评结果一方面用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考核验收,另一方面作为省政府对三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综合绩效考评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年度考评中,省目标考核分值为1000分,其中两型建设相关内容占50分,从而有效地强化了两型建设目标考核的硬约束。三是建立具有两型特色的投融资体制。湖南省将城市群投资公司归口省两型办管理,有利于两型办统筹试验区内重大项目的投融资;有利于两型办提高试验区各市重大项目布局的协调力度;有利于重大公益项目的投融资管理和协调。

第2篇

最新政府调研报告范文一

3月30日至31日,我来到单位帮扶村XX镇XX村驻村蹲点,和村两委班子共商脱贫攻坚工作,和贫困户面对面交流,谈脱贫具体措施。两天里,我走访了结对的蒋同生、王艳节、刘和庆等6户贫困户以及王新运等3户脱贫户,和村两委成员及部分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座谈。对XX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以及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

五河镇XX村位于岳西县西南部的深山区,距县城35公里,面积13.6平方公里,山场1.8万亩,耕地1035亩。全村17个村民组,330户,1118人,其中建档贫困户137户,402人,占总人口的35%.XX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茶叶、蚕桑、高山蔬菜等农业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目前,XX村仅有的一个教学点,只有一、二两个年级,教师1人,学生16人。其他适龄儿童多在镇辅导小学读书,全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近100%.在村部一楼建有计生服务室一间,在宋口集中点建有一所医疗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村主要由一条通村水泥路贯穿,全长9.8公里。农田水利设施比较落后。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村党支部3人,其中书记1人,支委2人。村委会 3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1人。

二、主要致贫原因及表现

通过这些天的走访调研,我初步分析XX主要致贫原因是:该村地处深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素质比较低下,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主要表现在:一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级负债大。二是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村还有四个自然村落未通水泥路。三是XX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岭大、沟壑纵横,山场林木积蓄量少,塘、堰、渠年久失修,人均耕地少,农业产出率低下。四是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知识相对贫乏,致富技能落后。五是境内山场、旅游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三、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XX村原建档贫困户137户402人,经过20XX、2017年两年的努力,目前全村建档贫困户71户161人,其中五保户20户24人,A类低保14户19人,其他一般贫困户37户118人,和三清摸底调查年收入2900元以下数据基本一致,这37户是2017年度脱贫攻坚重点户,目前由市农发行、邮储银行岳西支行及县司法局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根据走访座谈了解到这37户每户致贫原因不同,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还有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造成贫困。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脱贫过程中,要发挥帮扶干部作用,切实为贫困户脱贫做出努力,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对我单位结对的20户特困户,要求司法局全体结对帮扶干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目前着力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求司法局全体帮扶干部至少要为贫困户找准一项脱贫措施,每季度至少到结对户家中走访一次,每月至少为结对户办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每半月至少与结对户电话联系一次,了解贫困户脱贫产业发展情况,在这一点上首先从我做起,挤时间驻村蹲点,面对面开展工作。

二是明确帮扶干部是所结对贫困户脱贫责任人,将脱贫成效纳入到对干部的考核,对引导帮扶贫困户发展好脱贫成效明显的干部职工优先评优评先,对敷衍了事严重不负责任的一律问责。

三是想法设法做好XX村脱贫工作。XX村集体经济薄弱,能不能脱贫,关键就是集体经济收入能不能达到并超过5万元。和村两委座谈中,了解到XX村今年准备发展100千瓦的光伏电站,我感觉这个思路很清晰很实际,但是发展光伏资金缺口大,司法局将想尽办法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并鼓励村两委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寻求支持,一定要把100千瓦村集体光伏电站搞起来,早日并网发电。

最新政府调研报告范文二

中共AA政府机关党委

关于县政府机关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县委组织部:

按照〔2012〕29号文件要求,近期,走访了?家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召开了?次座谈会,对机关党组织的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开展组织活动等多方情况做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和一些思考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目前,中共AA政府机关党委下辖?个党总支,?个直属党支部,共有?名党员,其中,在岗职工?人,女性党员?名,35岁及以下?人,60岁及以上?人,企事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员中担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51名。

近年来,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积极主动、严格自觉执行县委决策部署和组织部门的指导意见,能紧跟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务实求新,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积极主动地抓党建,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的内容上能跟进党的新思想、新观念,注重突科学发展、创先争优的学习教育。在学习形式上,多数党组织能坚持固定的学习日制度,政府办等单位把每周一晚作为学习和工作例会,长期坚持。

(二)牢固树立为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全县群众服务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部门职能,富有成效地开展了各种活动。

如各部门单位积极开展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扎实开展五同活动;县社保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等窗口单位,能紧紧抓住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心,在机关内部开展流动红旗评比等,促进机关服务和专业业务服务质量,接受群众评议,有效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业务工作效率的提高,增强了机关党员的工作活力。

(三)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建设是基层党建的基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理顺了一批组织关系,34个政府机关党组织围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目标,狠抓了支部的自身建设,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坚持开展创先争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等活动,在政府系统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带动示范。

总之,县政府机关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一)问题

1.思想政治学习内容、形式有简单化倾向。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收效不明显。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党员对党组织的政治学习满意度不高,普遍认为政治学习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学习时紧时松、缺乏经常性等问题,对如何及时掌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紧密配合中心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考虑得不多,缺乏科学系统的统筹安排。

2.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有一般化倾向。调查情况来看,部分党

员平时不注意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学习和宣传党的新政策;一些党员往往从单纯的社会职业观点出发,把党组织要求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多做贡献的起码要求,当作党员标准的全部,在平时工作中局限于做好本职工作,很少考虑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党组织自身建设有松懈倾向。机关单位党组织成员大多数兼任行政职务,考虑业务工作多,顾及支部工作的时间少;现有党员文化素质、政治理论水平普遍较高,对组织活动要求也较高,开展活动难度大,从而使支部工作习惯于依赖政府机关党委或行政领导的统一指挥,依附性强,不能较好地独立开展工作;个别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在抓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时找不到有效的结合载体,在如何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上缺乏新途径、新办法。

4. 党支部的管理创新性不强。从调查的结果看,大部分党员认为党支部的管理应该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但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的观念还不能与时俱进。如:对离退休党员的管理,过去一直与在职党员在同一支部中进行同样的管理教育,但如何发挥他们在时间、学习、精神等方面的优势,克服他们接受新事物慢等的不足方面,发挥他们的余热作用上考虑不多。

(二)成因

1.党组织负责人重视不够到位。部分机关支部书记认为党建工作软指标、软考核,没有实在具体的东西可抓。特别是机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兼任支部书记的,认为业务工作是核心,忽视了

以党建促业务的重要性,没有系统认真地研究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一部分副职领导兼任机关支部书记的,往往认为党建工作靠一把手抓,没有对党建工作深入研究和建言献策,没有在推动机关党建工作方面下功夫、用心思。许多机关党务干部多年不变,工作激情消磨,工作上被动应付、消极对待倾向,部分新调整的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不熟悉,工作质效不高。

2.一般党员认识不够到位。机关党员习惯在行政制度管理下工作生活,对党支部的管理和机关党的建设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有的党员同志认为党建工作是形式主义,党组织生活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主动性不够。

3.管理制度执行不够到位。机关党建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但多数支部没有严格执行这些制度而使党建制度流于形式的现象是造成党建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三、几点思考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党建工作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一把手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行动上更加自觉,作风上更加务实。具体要自觉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水平,是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要把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指导作为党委(党组)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二是工作措施到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比如,机关党委书记定期听取下属党组

织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坚持主要领导上党课;在人、财、物、上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带头表率到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参加党内各类学习与活动;带头接受党组织的民主评议和监督等。通过自觉做到三个到位,真正为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注重教育,找准载体,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

注重引导各基层党组织不照搬上级指示和外单位做法,少搞一锅煮式的集中教育和读报式的呆板学习活动,多搞一些分层次、分类型的学习教育活动,最好能根据单位工作特点,针对单位党员的知识需求,来找准教学和学习的切入点,增强学习的实效,总体要求: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

(三)强化基础,开拓创新,促进党务工作更加规范化

1.要加强日常党务管理。

第3篇

*年,全市政府系统工作人员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重要的调研成果,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在*年度优秀调研报告评比活动中,各县(市、区)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精心组织、踊跃参与,共推荐报送了130多篇调研报告。经评审组专家严格遴选,共评出优秀调研报告25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5篇。具体名单如下:

一等奖(共3篇)

1.培育创新人才与转变发展方式

(*市人事局王水君)

2.关于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上虞市政府叶时金)

3.*融入三大都市经济圈利弊分析和对策研究

(*市发展改革委梁建华等)

二等奖(共7篇)

1.关于提升我市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市外经贸局章光华)

2.富民需要强村

(*县政府冯建荣)

3.关于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的构想

(*市环保局金百富)

4.共建文化家园共享文化成果

(*市文广局李永鑫)

5.推进产业升级打造产业集群致力提升诸暨产业竞争力

(诸暨市政府王继岗)

6.关于新昌县中小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新昌县政府温暖)

7.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市规划局林抒等)

三等奖(共15篇)

1.提高服务业对财政收入贡献率的几点思考

(*市财政局阮坚勇)

2.“调”“保”并举着力做好市区土地利用规划整合文章(*市国土局赏建华)

3.*工业能源消费现状及节能降耗对策研究

(*市统计局陈烈虎等)

4.推进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提升残疾人权益保障水平

(*市残联谢振江)

5.加强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权益保障的思考

(*市民政局韦青萍)

6.区域性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越城区文教局马成永)

7.立足创新发展着眼融合提升切实增强我市产业区域竞争力

(嵊州市经贸局王炜)

8.法律援助在*的实践和创新

(*市司法局许兵)

9.借鉴先进经验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市科技局金如如等)

10.关于*市区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对策研究

(*市教育局陈国阳)

11.*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想

(*市劳动保障局裘凯音)

12.*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市农业局陈志庆等)

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市卫生局邵田田)

14.农村“现代家庭工业”金融支持问题调查启示

(人行*市中心支行徐子福)

15.计生公益金“上虞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市人口计生委魏鹏程)

第4篇

摘要 本文是关于我市政府采购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 政府采购 问题 建议

1 近年来我市政府采购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我市的政府采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不断探索,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府采购制度,使我市的政府采购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主要表现在:一是采购规模和采购范围不断扩大。采购范围发展到目前初步涵盖货物、工程、服务三大类,成功将城市照明、环保绿化工程、市政建设工程等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对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中大宗材料的政府采购管理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二是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得到发挥。充分发挥了政府采购在支持节能环保、推动自主创新、支持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政策功能和作用。三是为政府节省了大量资金。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采购专业化队伍建设比较薄弱。除了应付日常的收集需求、制作标书、评标报告等事务外,很难再有精力去深入研究协议范围的更新扩大和为各单位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内容。由于人员不足,有些工作不能全面开展。二是政府采购专业性较强,普遍感到专业人员不足,专家库的建立缺乏管理和规范。同时,采购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培训等也是困扰政府采购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队伍从数量到质量也亟待提高、充实。

3 几点建议

3.1加强宣传教育,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社会公众高度负责的认识。正确认识政府采购是建设法制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采购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对于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认识政府采购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力,政府作为一个国家最大的单一消费者,购买力非常大,并起到重要导向作用,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采购政策已成为一种常用的宏观调控手段。

3.2要创新采购方式,推进政府采购的科学化、精细化。要结合电子政务,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灵活扩展度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以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技术为支撑,促进政府采购交易平台、信息、监督管理和操作执行各环节的协调联动,实现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资产管理全流程的贯通互动,达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目的。要建立政府采购效果评价体系,提高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预算管理的精细度。要着重改进定点采购、协议供货的办法,完善协议供货产品价格调整机制,细化协议供货产品配制规格,确保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堵塞可能发生腐败的漏洞。

3.3要加强政府采购专业化队伍建设,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人才保障。政府采购是一项面广量大、业务性、政策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各个部门都应当有专职人员负责,业务量大的部门还应当调整编制设立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全面加强职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依法行政和依法采购的观念,提高采购管理和操作执行水平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长远看,要研究建立政府采购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探索制定政府采购人员从业准则和岗位标准,实行持证上岗,推动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职业化程度。

第5篇

20__年,按照组织的安排我继续协助农口分管领导开展工作,现就本人一年来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职情况

一年来,按照旗委、政府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分管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农口各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辛努力下,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旗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2.8亿元,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7亿元,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181.1万亩,牧业年度牲畜总数达到348.5万头(只),农牧民人均收入9000元,增长26.2%。

一是全力协助分管领导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努力加快农牧业建设步伐,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机制,寻求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产品增效的新路子,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20__年,共组织实施大型喷灌项目7.1万亩,全旗累计建成拱棚1280栋、日光温室600栋、智能温室1645平方米,建成面积达到2049.5亩;建成农机示范园区11个,组建农机合作组织25个,购进动力机械86台,配套农机具533台(套),全旗农机总动力达到61万千瓦,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为99%、88%、40%;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万亩,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106.8万亩,覆盖率100%,农作物参保面积达到44.6万亩。通过近3年的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区由传统分散的经营模式开始向“大户承包、企业管理、合作经营”的经营模式转变,农牧民经营土地由被动流转向主动流转转变,项目实施中农牧民由观望等待向积极争取转变,资金投入由政府投入向社会多元化投入转变。

二是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发展现代养殖业。利用市场信息和科技增产等技术手段,努力增加收入。充分地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自主经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按照市场需求,通过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农牧民养殖积极性明显提高。新建大型肉羊养殖场20处,已建成13处,集中扶持养殖大户60户,组建肉羊养殖协会50个,全旗基础母羊存栏达到只以上的肉羊养殖企业达到10家,肉羊存栏数量达到144.2万头,存栏数量明显增加。全旗奶站已由103个整合为43个,存栏奶牛数量达到3.47万头,日产鲜奶190吨,存栏奶牛超过1000头的养殖企业达到2家;生猪存栏数量达到25.9万头,存栏基础母猪达到1000头的大型养殖场达到3家。经过几年的整合与建设,养殖业开始由分散发展向集中发展转变、由农户单一生产向合作生产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非专业养殖向专业化、园区化、科学化方向转变。

三是全力协助分管领导扎实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20__年,我旗开工建设2个新农村试点和2个精品移民小区。我负责2个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目前,白泥井新村建设住宅楼95栋(606户),已封顶70栋,25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新村硬化、绿化设计方案已完成,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报名工作已结束,供暖、供水主管道建设已完成;产业规划已编制完成,3个设施农业园区建设地点已落实,8个规模化养殖园区,其中3个园区已开工建设。东达风水梁精品移民小区新建住宅楼34栋(784户),已封顶25栋,9栋主体工程已完工,供暖、供水主管网已配套完成,供暖锅炉已安装,硬化、绿化方案招投标报名工作已结束。

四是全面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思路是事关全旗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件大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积极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在充分开展调查,认真研究基础实际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全旗现代农牧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二、自身建设情况

一是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养和工作水平。一年来,我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一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认真学习和领会上级文件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加强了对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理论的学习,认真贯彻旗委、旗政府的指示精神。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执政意识,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是认真开展调研,狠抓任务落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在日常工作中,自己深深感觉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狠抓落实是成事之道,作为政府的一名调研员,只有经常性地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才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此,我始终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搞好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广泛接触基层群众,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学决策、合理化解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矛盾、解决农牧民切身利益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持组织原则,服从组织领导,努力维护班子团结。作为一名分管农口领导的助手,在工作过程中,我积极协助分管领导做好工作,对集体讨论决定的事,坚决服从,认真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从不推诿扯皮,也不上交予盾,做到任劳任怨,大胆负责,尽职不越位,负责不越权,坚持做到襟怀坦白,赤诚相待。在和农口部门同志相处中,注重发挥部门领导和同志的积极性。一年来,自己始终坚持做到对上常请示,对内常沟通,对外常联系,对下常了解,有问题共同研究,从而确保了工作的正确性。

第6篇

政府采购是规范财政支出、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自《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政府采购得到长足发展,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最近,我们围绕“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和问责制度建设”这一课题开展了调研,对当前政府采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近年来**省政府采购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扩大,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20xx年,全省政府采购仅45.53亿元,20xx年达到133.44亿元。20xx年底,全省政府采购规模实际完成190亿元,节约率7.9%。与此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强化制度建设,规范运作程序,推动政府采购有序进行。

健全规章制度。先后研究出台了《**省政府采购评审委员会工作规程(暂行)》、《**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抽取暂行办法》、《**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处理暂行办法》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各市州结合实际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如《成都市市级协议供货管理办法(试行)》、《广元市市级政府采购工作规程》、《巴中市市级政府采购询价采购工作规程》等。

完善监管体系。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了政府采购中心,在采购管理机构统一监督管理下具体实施政府采购事项,基本形成了“管采分离、机构分设、政事分开、相互制约”的监管体系。全省建立了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联合协调监督机制,通过专项检查、举报受理等方式加强了日常监管。一些地区还通过在采购过程中推行电子化监控摄像技术手段,报送《政府采购项目信息记录表》,对采购过程实行全程动态监管。

规范采购运行。20xx年正式启用“**政府采购网”作为全省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平台,承担全省政府采购信息的发布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专家管理系统”和“代理机构管理系统”,研发了“政府采购电子评标系统”,建立了全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目前全省入库专家共2200余名,基本实现了省内跨地区、跨部门政府采购资源共享。

当前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由于相应法规缺少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制度,执行中还存在一些政策的空白点。比如现有法规对政府采购各参与主体的职能定位比较原则,政府采购审批管理的权限和职责不明确,容易导致多头管理、各行其是等现象发生。对于委托代理采购、部门集中采购等也是有原则性的规定,但对什么是部门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是否需要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缺乏明确规定,给实际监管带来难度。

采购运作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集中采购中心作为一个事业单位由谁管理,对谁负责,缺乏明确规定,一定程度存在“ 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现象。二是由于政府采购预算约束刚性不足,预算编制支出项目细化不够,通用性的办公用品没有集中统一配置标准,容易造成政府采购随意性较大,每次采购规模小、效率低,节约财政资金的潜力有待深化。三是评审专家库虽已初步建立,但数量少、门类不齐、总体资质水平偏低。尤其市州一级评审专家较为缺乏,有的市州进入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的仅20余人。大多数专家为兼职,一些还兼任了企业顾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标的科学、合理、权威,容易导致专家倾向性评标以及专家评审采购的物品“质次价高”等现象。

监督管理不够严密。目前对政府采购的监督比较偏重于事后监督,如何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部分供应商采取陪标串标等各种手段影响评审结果,甚至与采购人串通进行“幕后交易”等。采购单位在编制采购技术参数时故意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竞争,招标文件明显倾向特定供应商,存在指定性和排他性倾向。

相关信息透明度不够高。目前政府采购中还存在信息公开不够,透明度不高,社会公众不知晓,相关当事人不明了等问题,这就可能导致采购人指定品牌、代理机构干预评审、评标专家受利益驱动、供应商相互勾结搞串标陪标、政府官员与企业搞权钱交易等问题的发生。

责任追究不够到位。虽然相关的法规规章明确了政府采购中的各种违法行为,但对违法行为的认定、违法的责任、处分的档次等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依据现有的相关规定,问责对象主要是针对直接责任人,对主要负责人决策失误,领导不力,管理不到位,不正确履行职责等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问责规定,因此较难实施问责。在问责方式方面,对政府采购相关机构中属于公务员的问责方式主要限于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很少运用组织处理等措施。

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与问责的对策思考

从根本上解决政府采购中的问题,必须坚持制度规范与监管问责并重,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和问责机制。

建立信息化运行机制。搭建以采购管理、电子采购、决策支持三大模块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基本框架,采购程序、采购过程、采购结果都通过信息化平台向全社会公开,确保政府采购在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前提下实现竞争,真正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阳光防腐败。一是推行电子化采购。建立供应商名录库和政府采购商品价格信息库,商品价格全部上网公开,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一律实行网上竞价。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专家库。整合全国范围内的专家资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随机抽取,管用分离,资源共享,网络互通。建立专家工作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清除不合格专家。三是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平台。规范采购信息发布的程序、格式和范围,依托采购网站,在网上专家管理和抽取基础上,实现网上询价,网上招投标和网上评标。

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逐步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一是严格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实行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的编制与部门预算“统一编制,统一汇总,统一审查,统一批复”,由采购中心根据预算和计划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期分批集中统一采购,以形成政府采购规模效益。二是严格实行部门采购资金集中直接支付。在支付中心设立政府采购专户,根据采购结果通过专户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三是推行技术参数格式化。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和功能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设备采购参数数据库,杜绝指定性和倾向性。在规范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推行统一的招标文件范本。四是推行部门办公用房装修、办公设备等公用设施标准化配置。积极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通用设备建立一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采购指标体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增设协议和定点供货渠道,由全省统一组织实施,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动态化监控机制。切实强化对政府采购的全程监督和动态监督。一是建立政府采购的预算———预审———执行———考评———检查的全过程管理制度。监管部门要提前介入,关口前移,对政府采购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二是建立评标结果后续审查机制。不仅要监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质量,还要把商品的售后服务和合同履行情况等纳入监督视野。三是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从自身职能出发找准监督着力点。财政部门主要着眼于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审计部门重在采购资金的使用,纪检监察部门主要从工作人员执行相关工作纪律条规的角度开展监督。

第7篇

北京市海淀区做为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的汇集地之一,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流动人口***多万人,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调研报告,而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人口结构、人们固有的偏好形成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构造一个适合区域发展的良好的人口生存与发展环境,为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虽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但在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方法中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政府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更加注重了人口、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基层的具体工作中也越来越感到,在当前社会全面改革的浪潮中,人口和计生部门必须将自己的社会管理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由被动地接纳上级布置的具体工作任务转变到更加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找准本区域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开展工作试点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才能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保证改革发展的大局。

从起,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结合区域内街道、乡镇的特点、难点及工作优势,确立了“现居住地管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新型封闭式物业小区管理”、“建立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农村小城镇化建设中管理服务新模式”等课题,选定十三个乡镇、街道作为试点单位。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在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居(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积极推进现居住地管理

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的现居住地为主管理,是当前作好人口计生工作对基层政府的更高要求。随着海淀区的快速发展,人户分离人员大量增加,加之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如何准确掌握现居住地人员的基本信息成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面临的最大难点。在全国人口信息还没有形成统一交流平台的情况下,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区内形成的人户分离人员率先实行现居住地管理,制定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办法》,在全面登记人户分离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清理本区内人户分离人员,通过自主开发的“管理与服务软件”、联系会、信函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再交流。在“wis”系统和国家外来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建成后,又积极运用这两种渠道开展交流。同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修订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将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率纳入现居住地考核,促进了现居住地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到底,已登记各类人户分离人员共7.8万余人,区内人户分离信息交流率92%,确认率为62%。

在现居住地管理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即新建物业小区中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北京的整体发展中,由于各区域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城市产业的重新布局,人口向近郊的聚集已形成趋势,而海淀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段,各类功能完备的新型封闭住宅小区迅速崛起,而小区内的各种社会管理职能却难以及时到位。为防患于未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对物业小区的专项调查,发现目前全区256个新型封闭住宅小区中已建立社区居委会或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的有179个,未建立和未纳入的77个,而且相当一部分因基层组织缺位或工作不得力,使小区游离于行政管理和服务之外;同时,小区内居住人口结构复杂,据抽样调查小区内居住的人户同在人员占近40%,人户分离占36%,流动人口约占25%,居住人群收入较高,普遍重视“隐私权”,因而有关人口计生工作信息收集渠道不畅。

针对这种情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了“高档物业小区计生管理新模式”的试点工作。通过与物业座谈以及在小区中针对育龄群众开展生育现状及需求调查,找到公司与政府合作的结合点——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思想统一后,政府加大了对物业公司在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指导,给予人力、物力支持,物业公司也指定了专人负责计生工作,从居民购房起就填写计划生育情况卡片,做到对入住人员底数清,同时为小区居民提供多方面服务,方便了居民。物业还出资制作了一些有关计生政策、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品在小区内、楼道中开展宣传,并积极推动小区内居委会的建立。试点单位原有的13个小区在一年促成12个单独成立或挂靠到其他居委会,物业的前期工作也为居委会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点成功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及时召开了全区综合改革工作会,在全区推开这种管理模式,努力推进在物业中形成一种“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主受益”的长效工作机制,谋求政府、企业与业主的互利“三赢”。

(二)大力推进实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

20世纪90年代初,海淀区开始在农村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章程、自治公约等形式,使计划生育逐步融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了聂各庄“十星文明户”评比等一些典型的村民自治工作经验。初,海淀区在继续总结、推动村民自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管理的新特点和社区居委会的组建工作,研究出台了《海淀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指导意见》,推动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与居民自治整体工作同步启动。

在自治工作启动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居委会还习惯于作为政府的基层组织,对自治工作的概念、目的、形式等认识模糊。为转变这种观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加强了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宣传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涵义,要求结合社区群众的特点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宣传和需求调查,通过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会的形式拟定有社区特色的居民自治公约和自治章程,依靠协会的资源和优势将居民自治工作的内容以适当的形式落到实处,形成“以宣传为先导、以章程为保障、以协会为载体、以需要为核心”的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通过努力,海淀区出现了一批以自治承载的“相约健康在社区”、“生育文化社区”活动,诞生了精品“社区计生卡通形象”,并有了“交互式自治”这样的创新工作形式。一些社区还引入香港社区服务理念,实施“新家庭计划”,建立生殖健康服务自助平台,以服务为出发点引导社区居民从关注健康到主动支持、帮助政府做好本社区居民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了“四自”理念的落实。目前,全区所有的居委会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居民自治章程和公约,并根据指导意见全面开展自治工作。

(三)全方位推动计划生育综合优质服务

在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逐渐体会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其提出时还以较为单纯的技术服务为内涵,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知识宣传、技术服务、满足人的尊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这样一个综合优质服务的概念。这一结论的提出,为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全方位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搭建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工作框架。

1、在技术服务中,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服务网络推进优质服务,形成以区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为基点,以地区医疗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为补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网络”。

海淀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了免费为农村及城市无业育龄人群开展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为外地来京无业育龄妇女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接待外地来京人员9万余人,未出现一例并发症和事故差错。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近几年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通过对服务机构外环境的改造装修、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严谨的工作制度和人性化的服务流程等对服务硬件、软件进行全面升级,为术后人员提供“亲情搀扶”、送健康礼品、发健康处方等温馨服务,就诊群众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98%。

为充分利用地区卫生资源,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计生卫生联手,建成由66家医院和69家社区卫生站、有50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主体服务网络,不仅保证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还承担了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发放“健康处方”等服务,实现了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海淀区启动《海淀区开展育龄夫妇享有生殖保健服务规划》,以政府工程的方式启动对城市无业、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的生殖健康检查,已有8万多名已婚育龄妇女接受了此项服务,并全部建立了健康档案,还有2.8万名已婚育龄男性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查。

在药具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以承接国际项目为切入点,在全区安装了500部自动售套机,同时推进免费药具的发放渠道,实现了在全区所有的居(村)委会、外来人口一站式办公地点、人才职介中心、社区卫生站、乡村卫生院(室)、66家医院、部分高科技公司、大型集贸市场电子市场、地下空间外来人口租住地等地设立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自取架,又增设了26个免费自取发套机,使生活在海淀的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需要的服务。

2、在知识宣传中,通过构建宣传网络,创新宣传方式,拓展服务人群推进优质服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构建了以“空间四条线、地上精品现、沟通面对面”的广覆盖宣传网络:一是抓住北京电视台、《中国人口报》、《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海淀报等主流媒体,通过设专栏、出专版,开展对生殖健康知识、政策法规以及工作经验的总结宣传。二是抓住特色活动出精品,组织开展了“樱花香,碧水长、婚育新风传四方”的昆玉水系大型流动宣传、“独生子女艺术节”、“生殖健康进军营”等一系列精品特色活动。三是建成了以“生育文化墙”、“人口文化园”为代表的一批精品生育文化宣传阵地。四是树起了以人文关怀为基、以计生宣教公益广告组成的城市风景线。五是相继开发了针对大学生、公司员工、外来人口等不同人群知识需求的网络模版和dvd光盘,出版了以《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您的关爱一如既往》为主旨的一系列科普图书及电子图书。六是建成了三个计生宣传网站和一个网上人口学校,推进政务公开、宣传人口国情、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并及时开通了网上行政审批。

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尝试通过在互联网开设网上直播的方式组织了“关注新《条例》,专家与您零距离——《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网上宣传咨询活动”和“中关村白领,大方谈性——‘男性健康日’专题活动”,两次活动共得到近70万网民的关注。

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服务,使海淀区人口计生宣传的受众面不断扩大。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目标还有更远。在圆满承接联合国人口基金在海淀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的“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项目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根据需求调查,将青春健康知识传播的时间从育龄人群拓展到中学生,在全区中学生中启动“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按照项目动作的方式总结经验,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了北京首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教材,目前全区已有70%的中学将此教育内容纳入了教学计划,直接受益学生已达9万多人次,家长受教育为3万多人,亲青服务咨询人数约1.5万人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拟将此项工程继续向小学高年级拓展。

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仍是海淀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人口流动状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人口的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城市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调整城乡劳动力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口的流动,也给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与服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海淀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封闭物业小区增长量大,人户分离人员持续增加,外地来京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加之国家和北京市为流动人口多项便民措施的出台,加大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与服务难度。

一是对目标人群管理脱节,服务对象不明晰。当前,我国人口流动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管理机关的公安部门,在现存管理体制、方式下对其管理对象底数不清、分布不明,特别在人性化管理推行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原有的强制手段取消,综合的社会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进一步加剧了对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的弱化,作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对象更难以做到明晰。

二是政策执行需要的财政资源保障脱节,财政资金到位困难。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安排系中央与地方分享税制,通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划分税收收入及中央的统一支付体制共同实行管理。这样,在对流动人口进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经费的负担主要落在地方财政中,而地方政府层级间财政体制的类似安排,又将经费负担继续逐级下移。以海淀区为例:底,全区户籍人口共178万人,其中育龄妇女46万人,成年流动人口36万人,流动育龄妇女约10万人。同期区级财政对户籍人员的经费投入平均5.2元/人,全年区财政至少需为户籍人口投入计划生育事业经费926万元,按要求应投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事业经费187万元,此外还应相应增加管理人员编制,核拨行政经费。

当前,在一些外来人口大规模聚集的地方,基层政府为解决当前一些矛盾,还常常通过设置一些临时机构、临时人员去实施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使公共政策实施不仅面临管理主体本身的合法性问题,而且一些管理人员本身的行为失范可能又会酿成新的冲突甚至局部管理危机。况且这种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可能还会使城市进一步扩大人口吸引的态势,在交通、住房、能源、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对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压力,也使得地方行政领导对类似的财政的投入有一定的顾虑,因此地方财政在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方面不够积极。

三、建议

(一)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对综合改革的规划

海淀区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大局中的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改革开放的程度。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东部地区的一个缩影,同时又客观代表了东部地区,因此海淀区市的综合改革工作在东部地区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经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宣布了北京的使命: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当前,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一轮飞速发展之中。经济的发展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把人口发展纳入到海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要按照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在20xx年前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海淀区关于综合改革的规划,率先实现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

海淀区人口规模较为庞大,特别是人口机械增长过快,全区人口机械增长率达31.15‰,增长量为5.6万,总户籍人口数已达184万。同时,海淀区的人口安全问题开始显现。全区新出生人口的性别比达111,区域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49万,占总人口的15.5%;性病和艾滋病在特殊群体中有蔓延趋势。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加强人口发展研究。要以人口计生委更名为契机,充分借助区域人才资源,加强开展适应区情、适应区域发展状况的人口战略研究,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的人口发展规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海淀区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每一个公民。

第8篇

党的*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市委*书记在10月26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学习贯彻*精神,就是要坚持与*实际相结合,做好自己的事情。他说,这几年我们所做的、已经做的和已经明确要做的,与*精神是相吻合的。绿色腹地定位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们学习贯彻*精神,就是要按照省委“四谋发展”和“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沿着既定的目标思路,持续地、坚定地抓下去,坚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

我们的现状是:

1-9月,我市GDP增长14.7%,创历史新高,但只比龙岩的14.6%高,其它地市都在15%以上(三明15%,莆田16%,宁德17%),排第8名。与全省总体情况相比,我市的发展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总体发展慢;二是排名落后;三是人均低;四是收入少。

套用*报告中的话,承认我们发展慢,同样不是妄自菲薄、自甘落后,而是要把它作为我们*今后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立足*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市有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圈的新机遇、新挑战。龚清概市长说:*最大的困惑是发展。影响发展的因素有:一是观念问题:没地、没钱、没有加快发展的条件;二是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问题:现在能起真正意义上作用的只是75公里高速公路中25公里的连接线,交通一旦闭塞,运作的成本必然增高;三是金融资源存在严重不平衡。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存多、贷少;固贷多、流贷少;基础性多、生产性少;大企业多、中小企业少;中心城市多、县域经济少。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们对*的今天和明天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我们的未来是:

按照省委卢展工书记去年调研时对*提出“一点一线一重心”发展布局的设想和今年“四个专题”调研时又提出“四谋发展”(好字当头谋发展、改革创新谋发展、以人为本谋发展、统筹协调谋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在纵深推进海西建设中的前锋作用。从*是海西经济区连片发展的前锋平台定位看,龚清概市长认为,我们着重要从三个层面推进:

一是三大产业组团。第一个组团是以*工业园区为主,整合大横、江南新区等多个组团形成的以*为中心的工业组团。第二个组团是以建阳和武夷山为主的*产业集中区。第三个组团是浦城荣华山产业组团。这三大组团是我们的核心组团,是“一点一线一重心”中“一点”的延伸。每个组团都重点锁定几个产业,在高起点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加快企业扎堆、产业集聚,并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做久。

二是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这是*今后实现跃升发展的关键。旅游产业怎么做大,就是要以武夷山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大旅游产业,并把与旅游产业相配套的休闲养生、健康产业做好。要把武夷山定位为国际性的旅游度假城市,需要注重生态保护,木头烂在山上就是文化。

三是“五南”式企业。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南纸、南纺、南铝、南缆、南孚等这几家中心城市的大企业,要把“五南”培育成“五猛南”。在近期培养出50家以上营销额在5个亿以上的新“五南”式企业。

四是县域经济。就是要市、县(区)一体,共同运作,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才能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真正发挥*的前锋作用,这是海西建设对我们的要求。

由此可见,我们*要在充分认识现在和未来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认认真真地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的*精神,自觉以党的*精神统领我们工作的全局。

二、从*报告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理念、新要求出发,科学谋划好明年机关党的各项工作

*报告指出: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六年,执政五十八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报告就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一条主线”、“五项建设”、“六个着力”的新要求。“一条主线”:即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五项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的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的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六个着力”: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按照*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从为*经济、社会跃升发展提供根本保证的任务出发,2008年全市政府办公室系统机关党的建设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紧扣要求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党的*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围绕能力素质,围绕基层基础,围绕责任合力,围绕作风形象,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全面推进办公室系统机关党的建设向更新目标、更高水平迈进。为全面提升办公室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更好、更优地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努力作为。

二要在紧扣*发展实际上下功夫。办公室的党建不能空对空,不能就党建抓党建,应该主动融入到*发展的大局中来定位、来谋划、来运作。通过抓党建、强素质、增能力、聚合力,引领全体党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的全面振兴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建功立业。

三要在创新工作方式上下功夫。一是理念上的创新。要时刻注意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我们的党员队伍,从而让我们这支队伍无论在现在,还是将来,在对如何定位*、发展怎么样的*、如何发展*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思考与选择。二是工作方式上的创新。机关党的建设有模式,但不唯模式,关键是看我们如何运作。比如:在载体的选择上、在平台的构筑上、在氛围的营造上等等都要有好方法和手段。三是在评价手段上的创新。如何评价我们的党建工作是否取得实效,是否真正走在同级机关的前头,要用事实来说话。

第9篇

一、专项扶贫到户政策研究

(一)产业扶贫到户政策

对贫困户的支持首先是资金筹措渠道问题,我们建议:

1、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的支持力度。每年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中,应有20-30%的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在整村推进的过程中,切实保证50%以上的资金用于重点村产业建设,其中应有20%的资金用于扶贫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

2、通过信贷扶贫扶持贫困户民展种、养、加项目。特别是要加强改进小额到户贴息贷款工作,省里要加大小额到户贴息资金额度,改进项目管理办法,简化工作程序,以尽可能地满足贫困户发展的资金需求、服务需求。

3、建立帮扶机制。引导开展对口帮扶的单位、企业在对口帮扶的村中选择具备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帮扶,重点发展种、养、加项目。

4、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使贫困户种、养、加项目与骨干产业、龙头企业联姻,通过其拉动,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其次是扶持标准:发展种植业、发展养殖业,视规模按每户XX-4000元进行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视规模按每户1-2万元进行扶持。

最后是到户途径:实行扶持资金直达。按照农户申请、村委会推荐、乡镇申报、扶贫部门考察论证能否扶持并确定扶持标准、立项的程序,确定每年扶持的对象和范围。对立项扶持的农户,项目完成经验收后,扶持资金直达该农户。

对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支持政策,我们认为:

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加快产业化扶贫进程、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竹溪是边远贫困山区县,产业化龙头企业还在成长和逐步壮大的过程中,其效益和带动作用已经凸显。但就目前来看,由于龙头企业自身还在成长,还需要支持,对贫困户的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带动和贫困户的利益分享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要有效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必须坚持:

1、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强化产业扶贫的基础地位、广泛开展产业协作等途径,为龙头企业搭建发展壮大的平台,促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加大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力度。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好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应加大力度,更好地实施。每年应增加贴息资金的总量,满足扶贫龙头企业的巨大需求。应倾斜边远贫困山区,缓解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应简化工作程序,下放审核权限,把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指标下到县,由县级扶贫部门具体进行组织,解决现行的县级只能申报,能否扶持不能给企业一个明确结论的尴尬。

3、具体细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扶贫责任。对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要积极吸纳贫困户从业,对相关联产业的从业贫困户进行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帮扶,实行利益分享。申报扶持项目过程中,要明确申报上述内容的规划和效益评估。

4、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已得到过扶持的扶贫龙头企业履行扶贫责任进行后续考察,履行扶贫责任好的企业,继续加大力度进行扶持,责任履行不到位的,限期进行整改,或取消扶持资格。

(二)雨露计划到户政策

要完善"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

(1)对有转移愿望的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经本人申请,县乡审核认定,由扶贫部门发放培训代金券,贫困劳动力凭代金券到扶贫部门认定的培训基地免费参加培训,基地又凭代金券、学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及签字台帐到财政部门报账并请求拨付培训费,对于贫困学员的生活补贴可以按照每月200元的标准直接打到学员的"一卡通"上;

(2)对于农村贫困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我们认为主要是支持贫困学生的生活费用、交通费用以及办证、就业、创业方面他们无力承担的费用。主要是采取补贴生活费、交通费、办证补贴以及就业、创业贷款贴息补贴。对于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可以直接补贴生活费,按月划拨到贫困学生个人账户上,对于贫困学生交通补贴及培训后需要办理相关证件的实际花费可以采取据实报销的办法,对于贫困生培训后愿意创业的应该提供创业担保或贷款贴息补贴。生活补贴标准按照每月补贴200元,每年补贴XX元的标准为宜,交通费用及办证费用可据实报销,同时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不少于1万元的创业担保基金,对于贫困生贷款创业的可以全额贴息,同时我们建议每年至少应该拿出雨露计划资金的30%来扶持基地建设,同时还应该安排不少于10%的项目管理费用,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3)对于在家务农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政策和办法,我们建议由乡镇组织培训,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和人数的多少申请培训补贴,培训补贴主要包括培训教师的工资、学员的食宿费用、资料费用。在乡镇参加培训的可以按照人每天补助60元(含培训教师工资)直接补贴给乡政府。

(4)对于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从事开发性生产的创业培训政策和办法。我们建议从现有的雨露计划培训资金拿出一部分,变成贫困人口创业基金或创业专项贴息资金。培训对象只需锁定贫困人口,而年龄的限制也应该放宽到50岁,培训时间应该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训为主,补助标准应该大幅度提高,长训至少达到2500-3000元,短训补助1000-1500元。

(三)扶贫搬迁到户政策

(1)、整合各类到户扶持政策,确保扶贫搬迁户搬得了。现阶段农户建房投入,一层砖混结构平顶房或两层砖混结构平顶房分别需投入6-8万元或12-15万元(含维修费用)。现今扶贫搬迁户平补助8000元,生态移民户平补助1万元,危房改造户平补助5000元,都不能较为有效地缓解贫困户建房资金短缺困难。只有将各项扶持政策较为有效地捆绑,确保户平补助达到2万元左右,才能调动他们的建房积极性,较为有力的帮扶贫困户建起新房,从而确保能够搬得了。

(2)、捆绑多部门项目资金,确保扶贫搬迁户住得稳。要真正实现搬迁后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观,需投入建设较多,主要是公路、人畜饮水解困、土地治理等项目建设,而要真正实施以上建设,需投入较多的资金,农户、村委会,乃至乡镇自筹能力有限,就需要捆绑投入交通、水务、土地等部门项目资金予以扶持,才能真正解决搬迁户行路难、饮水难、土地调整难等困难,确保搬迁后农户能够住得稳。

(3)、盘活多方面资源促增收,确保扶贫搬迁户能致富。扶贫搬迁户搬迁后,如何打破增收瓶颈问题,需要盘活多方面有效资源,将茶叶、中药材等基地优先划拨或者承包给搬迁户经营。加强种植、养殖、务工技能等多方面培训,增强搬迁户致富本领,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加搬迁户收入,确保扶贫搬迁户能致富。

(4)、分解落实责任,形成全社会关注浓厚氛围。要把扶贫搬迁作为扶贫到户、济贫帮困的重要措施,作为大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此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相关部门,形成全社会关注浓厚氛围,确保此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四)生产互助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到户政策

省扶贫办和财政厅要在借款周期和担保等方面放宽限制条件,同意各试点县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借款周期;对社员不愿为其提供担保而自愿提供抵押的社员,要充许为其借款。对经营管理有序、互助资金使用有效果、产业发展有规模、贫困农户增收幅度大的扶贫互助合作社,可增加互助资金的扶持额度,也可安排部分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对社员的借款占用费进行贴息扶持。关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支持政策。

关于小额扶贫贷款到户政策,我们建议:

1、增加贴息资金总量。以竹溪县为例,现有年贴息资金40多万元,难以满足需求,可考虑提高到100万元以上。

2、提高贴息利率。参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小额到户贴息利率应提高到持平水平,以享受扶贫贴息的农户不再承担利息为宜。

3、尽早下达资金计划。每年资金计划下达太晚,影响当年工作。应在每年5月前下达当年贴息资金计划。

4、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扶贫、财政部门各自职责,避免职责交叉。金融机构建立贫困户"零门槛"贷款机制,对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凭相关证明,可无担保申请发展生产的小额贷款。

二、行业扶贫到户政策研究

目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呈现出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的新局面。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立足行业特点,发挥部门优势,在支持和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应进一步明确行业扶贫到户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教育、医疗等资助、基本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到户政策要实行网络共享,要按照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人口对号入座,据实增减,动态管理,公开透明。

1、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到户政策。肩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的职能部门,在安排当年的建设项目时,必须优先考虑安排到贫困村、老区村,凡是贫困村其他农户能够受益的,要把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作为重点安排,并免除贫困户自筹配套资金,使他们能够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果。

2、教育、医疗等资助到户政策。制订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确保贫困人口受教育权利,对于经扶贫部门认定并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子女上学,除了免除学费以外,还应该对其生活给予及时补贴,以确保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实行新农合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对于经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仅要提高报销的比例,还应给予必要的救助,尽量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使贫困人口最大限度地享受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成果。

3、基本社会保障到户政策。对于经扶贫部门认定登记在册的持久性贫困户,民政部门要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扶贫部门应该建立扶贫救助专项基金,对临时性贫困户实行应急救济,帮助他们解决眼前困难。对于扶贫部门认定并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参加新农合、新农保的,贫困户应缴部分,卫生、劳动部门应该实行减免或由财政全额补贴。

三、党员干部帮扶到户措施研究

一是进一步落实责任。把县直单位定点邦扶贫困村,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情况纳入扶贫责任制考评内容,按照"定邦扶责任、定脱贫时间进度、定帮扶目标任务"的三定原则,将邦扶工作落实到邦扶责任单位,坚持做到邦扶内容不打折、邦扶时间不断档、邦扶力度不减弱。二是进一步加强督导管理。建立邦扶工作台帐,实行"一户一表、一事一记,半年初查、年终考评"进行量化考核。

四、扶贫到户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我县现有1196元以下建档立卡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127894人,按平均每户3。8人估算,共有开发式扶贫对象33656户。如果按每户平均帮扶XX元这一较低扶持水平估算,全县总共需要投入直接到户资金6730万元。如果分五年时间将这33656贫困户分别扶持一个轮回,则每年需投入直接到户资金1346万元。显然,这笔资金仅靠财政扶贫资金来投入是不可能的,对贫困户的资金扶持实行全面启动、平均扶持、同时推动,也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因此我们建议:

1、对全县贫困户的扶贫资金项目到户扶持,采取分期启动、分批扶持;

2、对贫困户直接扶持,建议以扶持发展种养加为主,按照户平发展4亩经济作物或养殖5-8头牲猪,户平扶持额度在XX-4000元之间才具有可操作性;

3、对贫困户的资金扶持,建议实施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无偿资金主要是前期发展必须的启动资金,建议在500-XX元之间,在发展起步基本步入正轨以后,通过扶贫到户小额贷款和扶贫互助资金等有偿方式予以后续帮扶发展,直至基本脱贫,且能够稳步发展增收。

4、结合本县、本乡镇、本村地域、气候等特色和优势产业,确定各类能够直接到户的扶贫政策项目名录,全面调查产业发展投入情况,确定相应项目扶持的资金额度,制作成"扶贫政策项目菜单",由贫困户"看单点菜",因户制宜地选定一至两个优先扶持项目,作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实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明确责任,不脱贫不脱钩。

五、扶贫到户的运行组织机制研究

1、关于扶贫到户的组织保障机制。推进和落实扶贫到户,是各县(市、区)扶贫办的主要工作职责,但由于贫困户量大、面广、居住分散,仅靠县扶贫办的力量是远远不能完成这项庞大系统工程的,需要县(市、区)政府动员相关部门和乡镇、村组、基层党员干部力量,形成一个"以县级政府为主导、县级扶贫开发部门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农村基层为实施载体"的扶贫到户组织保障机制。我们建议要特别重视和强化扶贫部门的扶贫对象认定审核的职能职责,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成果,把贫困对象确定下来,要坚持贫困户年审制度,脱贫的要剔出来,新增加的贫困户要统计进来。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扶贫部门统计认定的贫困户的信息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网,实现贫困户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政府规定或扶贫立法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责任,并由扶贫部门监督落实。要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对经扶贫部门认定发布的贫困户都承担有扶持优惠的责任,比如说:政府可以规定,凡是已经录入扶贫系统的贫困户只要参加了新农合,在患病住院时,费用报销比例可以提高10%或20%;凡是经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在参加新农合、新农保时可以少交或不交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在农村用电的电费可以更加便宜和优惠;对于国家出台的普惠政策,在贫困户面前用该更加优惠,比如家电、汽车、建材下乡,我们建议对贫困户实行更加优惠的比例。

2、关于扶贫到户的跟踪管理服务机制。为加强各项扶贫政策服务到户,我们认为现有的扶贫资金应重点扶持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没有经过规定程序审核认定并建档立卡的农户原则上不得安排扶贫资金,对于各级扶贫部门确认的扶贫龙头企业只能安排贴息贷款项目;为确保扶贫资金项目直接到户,对到户的扶持资金一律实行财政拨款、银行直达农户"一本通"的做法,各级干部不得经手扶贫资金;我们认为党员干部有扶贫帮困的责任,但客观上贫困地区的多数党员干部经济条件也不宽裕,所以对于党员干部可以建立帮扶到户制度,也可以对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的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帮扶效果可以与党员干部的评先表模、提拔晋升挂钩;为了保证贫困户及时得到发展创业、打工维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各级扶贫部门可以利用即将启动的农村信息覆盖工程,创建贫困户信息咨询网络平台,实行网络办公,网络扶贫。可以先扶持每个贫困村的村委会建一个电脑网络服务点,确保贫困户能通过村级网络服务点把自己想咨询或是需要扶持的愿望表达出来,然后由各级扶贫部门(可聘请专家担任扶贫顾问)因人制宜安排"扶贫菜单"给予帮扶。

第10篇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了,而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正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我县人口老龄化情况介绍

(一)调查情况

我县老龄办在全县范围内对老龄人口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全县总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人,占总人口的**%;65岁以上****人,占总人口的**%;80岁以上****人、90岁以上**人、100岁以上*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人,占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人;全县老少人口比为**l**。

(二)成因分析

促使我县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另一方面,成功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日臻完善,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1964年“二普”时人口死亡率为15.59‰,1982年“三普”时下降到7.75‰左右,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1989年为66.81岁,达到69.7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普”以来的17年是我县老年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以近10年发展最快。同时,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县人口出生率下降,由1964年的45.34‰下降至的6.62‰,少儿人口逐年减少,从1990年的111491人下降至的39135人,从而更凸显了我县人口老龄化的局面。

(三)发展特点

1、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从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推测,我县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进入老年型以后,又以每年接近4%的高速发展(全国为3%,湖北省为3.73%;)。

2、人口老龄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受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影响,我县乡镇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磨坪乡(25%),最低的是茅坪镇(12.23%);超过全县平均数15.99%的有6个乡镇(磨坪、郭家坝、周坪、屈原、归州、梅家河),低于15%的有5个乡镇(茅坪、水田坝、沙镇溪、两河口、泄滩)。

3、高龄老人增速较快。虽然目前我县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增长速度较快,目前高龄老人已达7117人,占老龄人数的11.4%。

二、我县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在21世纪继续发展。理由有三:其一,我县少儿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按前10年的速度推算,到20xx年将下降至9%。其二,老年人口呈阶段性增长。目前至20xx年,我县老龄人口年增长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将达到7.4万,占总人口的19.2%;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3万,占总人口的11.2%。由于我县50—60年代有过两次人口出生高峰,20xx年至2030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年增长速度将突破6%,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万多,占总人口的2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5.04万,占总人口的13.3%;2030年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三,老年人口内部的高龄化发展较快。目前至2020年,我县老年人中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2030年以后的2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将逐年增大,逐渐达到20%。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种种挑战,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抚养体系发生变化,地方负担加重

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三普”时我县的总抚养比为56.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47.94%、老年抚养比为8.33%;“四普”时总抚养比为48.64%,其中少儿抚养比为39.39%、老年抚养比为9.25%;“五普”时总抚养比为41.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8.4%、老年抚养比为12.87%。虽然从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抚养比却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时间,少儿人口相对稳定,其抚养比不会再下降,而老年抚养比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快速增长,势必加重国家或地方的负担。

(二)家庭功能弱化,老人赡养问题突出

随着高龄老人的不断增多及老龄人口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老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不断减弱,而现代家庭不断“小型化”,老年人与其子女“ 分家”现象极为普遍,加之劳务经济的兴起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龄人口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间的相互照顾或自我照顾。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后,社会上将大量出现“四二一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届时家庭养老的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三)老龄人口看病受限,福利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老龄人口大多患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需要自己或配偶支付医药费。据统计,我县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60.42%,而目前我县农村医疗网点设施落后、医治水平不高,加之近几年医药费上涨幅度较大,许多老年人因医疗条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较好的治疗。我县现有城乡福利机构21家,共有床位1600张,容量十分有限。同时,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目前能供养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较少,已有的活动场所由于活动器具少、无人组织、内容枯燥等而无法较好地开展,仍以打麻将、看电视为主的老年生活单调而无味。

(四)老年商品稀缺,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对具有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拐杖、助听器等)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县范围内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不多,需远远大于供,直接给老龄人口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由于老龄产品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缩小或削弱了我县社会消费。

四、迎接挑战的基本途径

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对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我们应进一步强化认识、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我县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早做好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积极迎接我县人口老龄化高潮的到来。

(一)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建议县委、县政府每年集体听取一次全县老龄工作情况汇报,对全县的老龄工作提出任务和要求,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快理顺我县老龄工作机构,明确其任务和工作职责,配强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街道一级配备老龄工作专职干部,村一级设老年协会,确保老龄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对农村老龄人口、贫困老龄人口,在工作力度和财力支持上给予适当倾斜。

(二)将老龄事业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时间跨度大,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考虑长远计划,应将老龄事业列入县、乡(镇)、村三级长期发展规划,在资金安排、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使老龄工作与其它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尽可能符合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并将老龄事业的发展规划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年终进行检查考核,避免计划落空。

(三)不断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各村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对现有的老年人实行集体所能承受的养老生活补助,努力让农村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加快实施城镇养老金社会统筹步伐,不断扩大养老保险收缴面,改变养老金现收现付,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真正实现社会统筹“积累储备”的功能,确保养老保险广覆盖、养老金正常发放。

(四)着力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服务体系

努力加快村(居)老年服务设施和为老服务组织建设,一方面将老年生活、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逐步做到每个村(居)都有活动室、医疗室、托老所和老年教育点;另一方面成立一批老年服务队伍(包括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低偿或无偿的医疗、娱乐、生活照料等服务。

(五)加强教育,促进健康老龄化

第11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培育和发展品牌作为经济建设的突出任务来抓,通过宣传、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运用商标战略,全市商标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商标注册量明显增加,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用。目前,全市共有商标5600件,商标持有企业占全市企业的27%。其中,拥有著名商标55个,涉及50家企业;拥有驰名商标5个,持有企业分别是: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时风有限责任公司、聊城鲁西化工集团公司、山东凤祥集团公司、山东齐鲁油漆有限公司。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这些驰名和著名商标持有企业,不仅在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收等方面每年都有平均20%—40%的增长,而且对拉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一)一个驰名商标激活了一个产业。驰名商标持有企业,能通过其商标的影响和作用,形成以自己为龙头的链条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达到“走活一步,全盘皆活”的效果。近年来,凤祥集团以“公司+合作社+农场”的基本运行模式,大刀阔斧地走贸工农一体化、养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目前,凤祥集团是我国排名第三的鸡肉供应商,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33.8亿元,利税2.69亿元。凤祥对饲养户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提供饲料、统一对外运输等五统一措施,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免费送饲料、免费运输等服务,带动山东、河南、河北省12县的数十万农民、6000多万只饲养量,对整个肉鸡市场是一种秩序上的稳定,一种领军式的带动。

(二)一个驰名商标带动了一方经济。驰名商标的意义不仅是使一个企业有了自己的航标,更重要的是,它会以地区商品的名义出现在市场上,带动相关产业链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时风集团在这些年的改革发展中开拓创新,不断改变发展思路,坚持以科技壮大企业的宗旨,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多种农业机械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2006年时风集团总销售收入达到142亿元,纳税数额占全县纳税总额的20%左右。更重要的是,拉动了该县乃至全市农机配件产业的发展壮大,成为全市十大百亿产业之一。

(三)一个驰名商标为区域经济注入了竞争力。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的品牌经营,大打攻势战,现已在国内同行业中闯出了招牌,树立了威望,产、销量列全国同行业前茅,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5%,出口占有率更是增势迅猛,达到了90%,基本形成了垄断的态势,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在从南到北,从内陆到港澳台,一提到东阿阿胶,人们便会想到聊城,几乎已经成为了聊城的城市名片。

商标持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源自蕴藏着无形价值的证明商标,源自这些珍视这块牌子的合法经营者,源自各级各有关部门和消费者对这块牌子的关注和保护。实施商标战略,不仅可以为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打造利器,而且还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增加新优势,必将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和差距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尽管我市在实施商标战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市相比、与我们蕴藏的潜力相比,还存在不少的不足和差距,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商标意识不够强,总量还不够大。国内一位优秀企业家曾经说过,我国不乏优秀的企业,也不乏优秀的产品,最缺乏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概念和商标战略意识。他的话也非常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我市的商标意识有了很大增强,但注册商标、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实施商标战略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企业20667家,拥有商标企业数占全市企业总数的27%,占全省总数的5%;在现有的5600件商标中,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只占商标总数的0.2%。这与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不相称。

(二)企业重视投资建设,忽视创立自主品牌。我们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只是将目光停留在资金、技术、原材料等有形资产上,而视注册商标为可有可无,可早可晚。目前,全市仍有73%的企业没有注册自己的商标,有的企业贪图省事,仅满足于借用他人的品牌进行贴标生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导致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丧失殆尽,永远停留在“打工仔”的位置上而无出头之日。有的企业随意取个名字就开始生产,当产品因没有注册商标而无法进入大、中城市市场时,企业才想起申请商标注册,往往这时才发现自己使用的所谓“商标”早已被别人注册了。有的企业不注重商标的使用价值,导致品牌丢失。我市*的卫河酒业在*年注册了名为“谢公”的商标,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宣传,现在在市场上有着很好的口碑和信誉,销路一直很好。但由于在*年过期时没有续册而被浙江省瓯楠陈酿柑橘酒厂抢注,把多年的市场拱手让给了别人,现在后悔莫及,再注册已不可能。

(三)优势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比如在农业生产方面,我们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理应有很好的市场。但由于忽视了发挥品牌商标的重要作用,致使大部分产品处于“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尴尬地位,即便少部分产品进入市场,由于有品质无商标,缺乏竞争力,叫好不叫座,没能带来应有的效益。例如:我市冠县的冠州鸭梨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味甜且营养丰富的特点,各方面都不弱于莱阳梨。现在,莱阳梨已被列入山东地理标志品牌,其系列产品已经畅销国内外,但由于我们的产品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目前无论销量还是其影响力冠县梨都不如莱阳梨,对产品市场进一步的拓展造成了影响。

(四)商标对我市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还不强。目前,宁波市目前制造业拥有商标23440件,占各类商标总数的79.5%;驰名商标所有人分布在制造业的有35户,占94.6%;著名商标所有人分布在制造业的有161户,占总数的88.5%。该市已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商标行业现象。这些商标持有企业往往具有强劲的带动效应,通过这种效应的带动,产生了资源集中、技术创新、优势互补等一系列快速发展条件,从而催生了大批的块状产业集群,形成了多个强势行业。我市虽然拥有一批特色突出、规模较大、优势明显的产业群体,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竞争能力。

这些问题不仅是实施商标战略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制约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商标法》,进一步增强商标意识,把推进商标战略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牢牢抓在手中。要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部门注册商标、使用商标、保护商标的意识。要充分发挥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的作用,加大实施商标战略的宣传力度,努力在全市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要有计划地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及成功人士给企业讲课,介绍商标战略的运作和经营等有关知识,增强企业利用商标开拓市场的能力。通过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各级、各有关部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的商标意识,调动起广大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商标战略远景规划。一是各级政府要在制定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商标战略整体规划,分阶段地制定切实可达的目标,一个阶段实现一个目标,一个目标树立一批品牌,并认真抓好落实。二是各大中型企业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企业商标战略规划,努力争创更多的驰名著名商标。

(三)挖掘特色优势资源,打造自己的品牌经济。我市具有较强的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极具潜力的旅游资源。我们应立足这些优势,充分挖掘发挥这些资源,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打造自己的品牌经济。对列入发展规划的产业和企业,要精心培育、重点扶持,坚持成熟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形成金字塔型的商标梯队,确保创牌不断层。

第12篇

__县政府助理调研员

__年是中国入世第一年和十六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__县第一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我始终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政治立场,勤奋努力工作,做到了清清白白为人,勤勤恳恳干事。现将一年来本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首先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一年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近期又重点系统地学习了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以科学理论来长期地、高标准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了头脑清醒,立场鲜明。

第二是坚持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学。紧紧围绕自己的工作实际,力戒浮躁,把学习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学边思考,边学边实践,提高了自身驾驭经济的能力和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二、勤奋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在工作中,能正确处理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做到潜心谋事,大胆负责,尽职尽责。我作为协管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时刻牢记“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__年,继续加大非法煤窑整顿力度,同时对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压力容器企业等安全工作亦加大监控力度,对水上安全、交通安全也采取有力措施。在每次重大行动中,能做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站在工作最前沿,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把各类安全隐患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全年有一半以上的工作日是基层度过的。同时加大安全的正规化管理力度,健全安全生产网络,加强安全员培训,特别是结合《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开创了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三、严格要求,廉洁奉公

首先是牢记党的宗旨,正确理解权力来源,摆正公仆关系,脚踏实地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特别是在处理安全事故上做到了公道公派,在打击非法煤窑中不为情所困、不为利所动,坚决照章办事。其次是时刻自警自励。自己处处以孔繁森、郑培民、周福坤等英模人物为榜样,常思贪欲之祸、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从严律己;同时对家人、身边工作人员亦是从严要求。基本做到了为着党的事业、肩上的重任而“自重”,为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而“自省”,为着洁身自爱、防微杜渐而“自警”;为着奋发向上、开拓进取而“自励”。

四、协助分管领导抓好所属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自己虽然是协管领导,但能摆正位置,大胆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但对所属部门的业务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对党风廉政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决不放心,安全局等单位班子团结、士气旺盛,有一股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