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设计论文

工程设计论文

时间:2022-02-09 00:37:57

工程设计论文

第1篇

依据堆工所与中国先进研究堆工程师部签订的设计总包合同第八章《质量保证与质量监督》条款的要求,建立质量保证组织,制定适用的质量体系文件,这是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如何保持质量体系连续有效地运行,使设计全过程活动符合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则更加重要。因此,为了保持质量体系的连续有效运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质量保证意识和培训

保持质量体系连续有效运行的关键是领导,基础是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这是保持质量体系连续有效运行的先决条件。质量保证部门工作人员关注设计进程,配合管理部门适时地对质量有影响的设计活动提出建议意见和采取控制措施,及时分析质量趋势,防止或减少缺陷的发生,也是保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为了使质量体系文件在设计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设计工作顺利开展,对质量体系文件(情况允许时邀请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参加)多次进行宣贯,在宣贯中对《质保大纲》及22个质保程序从原则控制到具体操作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解。通过宣贯,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得在CARR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经常犯的一些错误明显消失,从而使大部分设计者都能自觉遵守质量保证要求,严格按质保程序的规定开展工作,为顺利完成CARR工程设计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1.2加强设计过程的控制

工程建设中设计是龙头,为保证设计质量,对设计全过程加强控制,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各专业设计室都建立有文件化的岗位责任人员名单

《质保大纲》中只对每个岗位的职责作具体规定,但没有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某一人身上。为此,一方面,要求各专业设计室都必须建立文件化的岗位责任人员名单,包括各级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每一物项设计、校、审、批人员名单;联络代表、接口、质保、标准化、计划管理、文件资料管理、专项设计小组人员名单,并要求该名单发放至各专业室,接口有关名单发放至各分包单位。同时,要求各分包方也都按大纲要求,以正式文件形式向设计部提供承担本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联络代表、主要技术负责人名单,以便对分包方的联络与管理。保证把大纲中规定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承担者。另一方面,会关注人员的变动情况,一旦发现有人员变动时,能保证设计活动的正常进行,而提醒相应负责人更新并及时分发相应的文件,这种控制措施保证设计人员所出技术文件得到相应等级及资格的人员的正确、及时的签署,保证了设计输出文件能按要求提交业主。在分包方的主要负责人或联络代表发生变更时,也要求能及时上报设计部,以更新并备案,这些控制措施保证了分包单位与我们总包方联络渠道的畅通。

(2)建立“设计输入文件夹”

在初步设计刚开始时曾发现设计输入文件脏、乱、散现象,不能保证设计输入的正确性、完整性问题,采取了在确定设计输入阶段建立“设计输入文件夹”并进行动态管理的措施。经过定期与不定期监查和检查,从而确保每一物项都建立有统一格式的设计输入,保证了每一设计人员都有一份清晰、整洁的文件夹供设计使用,解决了如何确定设计输入和克服了设计输入文件脏、乱、散现象。这使得设计任务在有人员变动的情况下,衔接人员能够尽快的投入工作,有效的保证了设计活动顺利进行。

(3)设计接口管理

CARR工程设计有多家设计分包方,再加上院内还有物理所、同位素所、放化所、动力处等单位,堆工所内部涉及的专业也很多,所以接口相当复杂。因此,接口管理在设计工作中尤其重要。为此,采取了首先要求各单位都必须执行统一的接口管理规定,要求外部接口和各专业之间的接口都必须通过设计部,设计部配备专人归口管理的控制措施,使接口置于统一控制之下。另外,对分包方接口的管理是在合同中先明确要求执行我们统一规定的接口管理程序。然后依据合同和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在每次监查中关注各分包方联络代表是否发生变更,检查是否按合同及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接口联络,把曾经短路总包方的现象慢慢杜绝掉。在设计部内,经常检查各专业是否按体系文件要求进行接口联系的,与接口管理人员讨论更有效、更顺畅的联络方式及方法,及时修订体系文件以更好的进行接口管理,这为CARR工程设计的顺利开展,各专业之间、各分包方之间及各专业与各分包方之间的联络畅通搭建了良好的桥梁。此外,在接口控制方面,还要求对设计输出文件有接口要求时,必须在出底前组织会签,并保留质量记录。设计到一特定阶段时,要求组织大型的接口会签工作,这有效避免了设计输出文件接口不一致而导致的返工问题。通过在接口控制方面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使得在设计过程中未发生大的接口碰撞现象,并且不论是设计部还是分包方的设计输出文件的接口数据是一致的。

(4)设计审查

文件的校审是设计审查最基本的方式,采取的措施首先是按文件的上报等级和质保等级确定文件的签署级别;其次,是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编制设计部人员资格表,并每年由主管领导审批其资格后进行更新,按资格表中的资格按程序规定进行文件签署。对于技术文件的签署问题,技术人员有的时候不知该找谁来签字,不知在文件上应该制定几级审签手续。根据技术文件本身的性质及质保等级和每年的人员资格情况表,告知设计人员,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由于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执行,设计部整体质量意识的逐步增强,使得的设计图纸在校审方面发现的问题逐年减少,在2005—2006年CARR工程大量出图阶段,在人员签字及相应人员资格和审签等级方面的问题几乎为零。设计审查的第二种方式就是设计评审。为此,专门制订了《CARR工程设计评审细则》,在人员职责,评审方式,形成结果的形式,质量记录等方面均作了明确规定。这使设计评审活动有了的依据,便于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组织与管理。

(5)建立“输出文件档案袋”

针对设计验证人员不能完全了解该项目的背景资料,设计完成以后不能收集到该物项完整的质量记录、或不能为最终文件验收提供足够的依据,采取每一物项设计建立“输出文件档案袋”的措施。要求档案袋的内容除了设计文件外,还包括设计输入、设计评审意见、验证、校审单、会签单、标准化审查记录、质保核查记录等。有了“档案袋”后,审查人员很方便就能了解设计要求,保证了质量记录的收集,很好的预防“文件交了,记录丢了”的事件发生。

1.3对输出文件出版、采取验收制度

现在是电子信息时代,输出文件除了纸质文件外,还包括软件文件或光盘。而产生这些文件都是使用计算机成文和输出。在计算机中修改、换版、保存、输出很方便,容易出现送审或出版的纸质文件不是最新的有效版本软件文件(版本不一)。

1.4对分包方的控制

为保证分包项目的设计质量,全面完成总包任务,对分包方控制从源头开始抓起,即在签订合同之前,就依据《质保大纲》要求制订了有关《采购》的控制程序。按程序要求对供方的各种能力进行严格的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设计能力,人力资源状况,质量保证能力,设计资质,过去的业绩等等方面。这就为分包设计任务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确保分包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CARR工程调试质量保证

CARR工程建设于2006年进入调试准备阶段,2008年开始全面调试,目前已完成了调试。CARR运行前调试工作的目的在于证实按照设计要求建成的CARR部件、系统和构筑物能正确地执行其功能,并消除在调试期间发现的设计、制造、安装等缺陷。为了保证调试工作达到规定的目标。按照核安全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了调试质量保证组织、完善了调试质量保证文件体系。在CARR调试过程中,按照调试质保大纲、大纲程序及调试管理程序的要求,对调试全过程进行控制,每项调试试验按照书面的试验程序进行。调试过程控制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2.1调试试验程序的编制与审查

按照程序《调试试验程序编制规定》及《调试技术文件审查》的规定,由调试试验项目组编制相应的试验程序。调试试验分为Ⅰ、Ⅱ、Ⅲ级,Ⅰ级为安全重要试验,Ⅱ、Ⅲ级次之。按照其安全重要程度,试验程序需经编制、校核、审核、审定、批准5级审签,调试大纲及Ⅰ级试验程序还须经调试技术委员会审查,以确保书面程序适用、完善。

2.2调试人员的培训和授权

调试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授权来确保其有能力进行所负责的工作,并清楚其工作的安全后果。同时,培训必须有针对性。为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按照《调试人员的培训与资格管理》程序做了明确规定,要求所有参与调试的人员均需经过技术培训和质保培训,以保证全体调试人员胜任其承担的调试任务,了解调试过程的管理需求,并提高其质量意识。调试人员必须取得调试队的书面授权,方可承担相应的调试工作。

2.3调试过程实施管理

调试管理的目的是遵循法规和调试质保大纲要求,严格执行调试程序。按照《调试实施管理》及《试验许可证制度》程序对调试过程实施管理,保证每项调试试验具备所需要的先决条件,并保证调试过程中各有关专业组协调一致地工作。

3质量记录控制

质量记录是提供充分可信度的基础方法之一,可借以证明,对质量有影响的各项活动均已按规定要求完成,并已达到和保持所要求的质量。为此目的,在设计质量保证过程中采取在《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基础上制订《CARR工程设计质量记录控制清单》对记录的内容、范围、收集部门、保存地点、保存期限,作出具体规定。在设计过程中加强对所要求的质量记录注意进行保留,如:建立档案袋的要求就是对质量记录注意收集和保管的一项具体措施。对此项要求,同样延伸至分包方,为最终能收集到更全面的质量记录,为设计完成后的最终建档工作提供了保证。在调试质量保证过程中,主要是按照调试质保大纲、大纲程序及调试管理程序的要求,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注重对质量记录管理,如检查是否保留了应有的质量记录,质量记录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质量记录的人员签字是否符合文件规定等,以确保在调试过程中保留有充分的质量记录,以供证明此项活动已按规定要求完成,并达到所要求的质量。

4监查活动的安排

质量保证监查是验证质量体系运行状况的重要措施,也是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作为质量管理部门,适时地组织了内、外部监查。在设计质量保证过程中,内部监查一般都是安排在重大的设计活动开展前期或结合院质量认证,需要监查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时。前者是在活动已经开始,且已有少部分成果。这时,监查的目的是验证开展的活动是否与体系文件要求相符合,质量是否能达到规定的要求。一旦发现问题容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意见或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重复出现类似问题。后者是结合院质量认证,对体系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查,评价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符合性。外部监查是指对分包方的监查,一般在分包方执行分大纲一段时间后,或组织发生重大改革,或有迹象表明质量体系运行存在缺陷,已危及到设计质量时,都适时地安排了外部监查。分别解决了分大纲规定的职责没有落实到具体人;程序文件不健全或没有执行合同规定的程序文件;CARR设计质量体系宣贯不到位;组织机构变动后,主要负责人不到位;联络渠道不畅通;输入不完整;校审控制不严等问题,并提出改进要求或建议意见,促使每一分包方质量体系运行保持正常有效。在调试质量保证过程中,采取按核安全法规、调试质保大纲和程序文件对调试活动中是否存在质量体系进行监督,对质量体系实施状况进行监查。主要在设计文件的核查;阶段试验开始前的条件核查;调试人员的资格核查;试验过程的见证;调试结果评审见证及调试活动监查等方面进行检查,以确保各项活动满足要求,质量体系正常运行。

5结语

第2篇

1.1在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方面缺乏地域性特征

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的运用,其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特征,因为不同的地理区域气候状况以及生态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服务目标,制定不同的设计策略。但是由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并且相关的工程实践以及研究工作开展的较少,所以在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方面还不够完善,实际操作性不强,缺乏地域性特征。因为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涉及到力学工程,所以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规范了强制性的标准,但是却没有对生态服务目标有明确的标准,所以生态设计理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依据,发展的进程比较缓慢。

1.2设计人员和生态科技工作者的合作机会比较少,相关机制尚未完善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流域生态需水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意识较弱,尚未把生态服务目标当作常规设计要素进行考虑的意识普及。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介入比较迟,大多数是在确认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之后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又由于目前我国环境评价管理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市场尚不规范、不完善,环境评价单位主要替业主考虑,而相对地,对生态目标考虑就较少,更有甚者,有的隐瞒工程生态影响的真正后果,造成很多水利工程的负面影响太过突出,而生态效益却不显著。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和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合作的机会和机制较少,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和设计也相对滞后。

1.3在协调方面,生态水利工程和原有水利工程设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多区域的水资源出现了短缺以及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在自然保护区以及大型水库的周边区域,需要重新进行设计。但新的生态水利工程是在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前提下进行改造与优化,需涉及的因素很多。大都分是需要依靠原有水利工程设施,对一些分水工程与蓄水工程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重新调整水的去向或是对区域来水量进行重新分配等。原来水利工程设施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必然会受生态水利工程的介入的影响,比如:原来工程的防洪灌溉功能、排水标准、发电效能等,更有甚者,会对原有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造成一些风险。因服务目标和功能的差异是原有水利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差异,所以在开发生态水利工程的同时,有必要适度调整原有水利工程的服务目标和功能。因此,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需要系统全面考虑的问题是怎样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和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协调运行。

1.4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相关的生态水文测验资料不够充分

水文过程对生态过程的正负影响机理的分析若不能从水文测验站的观测资料去分析,在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规律的基础上,就很难寻求生态水利工程的技术参数、设计理论和方法。相对而言,我国目前的水文测验工作比较落后,水文测验站尚未适应目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对资料的需求。目前,我国还未正式开展有关生态水文站方面的设计和布局,相关报道在国内也很少有。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和技术路线

2.1以工程水文学和生态水文学为工程设计的基础

若要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必须重视工程水文学和生态水文学的结合。由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很广,一般同时涉及畜牧业、林业、湿地、农业、草原以及江河湖泊等生态用水与城镇、工业、居民、消防等经济生活用水,因此,若要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首先必须弄清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时空要求规律。

2.2对工程可能影响的关键生态敏感目标进行分析

受工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应当能够由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准确识别,同时在工程规划阶段给予充分考虑,这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应该遵循的重要理论。一项水利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从生态性的角度出发,就应该对关键的生态敏感目标进行分析,分析工程的修建会影响到哪些区域的生态平衡,区域内气候环境以及各项生态因素的变化,会对水利工程的运行造成影响。尤其是大型水库的设计,要对上游地区的自然降水、洪水期倒灌以及径流等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由此来对水库的蓄水能力以及水量的运用进行合理设计。对于水库建设后,泄水量的变化会对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从而为生态设计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2.3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和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如要实现水量和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应充分吸收环境科学和工程的理论与技术。生态设计理念的出发点就是在水利工程中将环境工程中的理论进行实践,水利工程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应增强生态效益的作用表现。现阶段,我国的水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中应有机结合水污染。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的考察,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设计方案,降低水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生态水利工程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结合是今后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3结语

第3篇

(1)设计过程的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就是工程项目的建造价格,指的是完成一项建设项目任务,需要花费的费用。工程项目如果有着较大的规模,那么就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要想控制工程造价,设计阶段是不容忽视的,可以避免在施工之前,对设计进行不必要的更改,促使设计过程中的损失得到减小。在可行性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总投资估算,对项目投资目标进行确定和分配,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调整分配和分解规划投资。在初步设计阶段,通过设计概算,来对投资控制在相应的范围之内,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设计过程中造价的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还有诸多问题存在于设计过程中的造价控制方面,主要包括的内容;没有充分重视设计方案的选择,在选择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客观的数据分析,来评价设计方案,存在着较强的主观性,那么就可能舍弃掉很多优秀的方案;其次是设计与施工脱离,在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没有充分了解当地的材料,使工程施工无法就地取材,造成工程浪费,增加造价;另外,在设计过程中现场施工的适用性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施工图就与施工情况不相符合,影响到正常的施工,需要更改图纸设计,那么就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促使经济效益降低。再次,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健全的监督和风险评估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违反了相关规范,如果有问题出现,仅仅是将设计费给退还回去。

(3)设计过程中造价控制方法:

具体来讲,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主要采取几种造价控制方法,首先是招标机制,在企业项目对设计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招标机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要充分结合项目的内容和特点,来对招标形式进行合理选择,一般包括两种招标形式,分别是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借助于招标形式,来对比不同设计方的方案,将有着较强技术性、较为全面的功能以及较好经济性的方案给选择出来,以便更好的控制造价成本;其次是限额设计,在工程项目设计中,限额设计指的是结合投资情况,合理分配投资资源,合理规划设计环节的成本,保证消费资源不会超出投资资源,严格控制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再次是方案推选,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学习,对比不同方案的技术设计,进行方案的经济性论证,将最为合适的设计方案给找出来,并且对工程设计进行优化,科学的论证方案,促使项目投资质量得到保证,设计周期也可以得到有效缩短,将成本管理和控制给有效实施下去;最后是全生命周期设计,在项目设计中,需要引入全寿命周期理念,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设计环节中参与的各项成本;并且,在产品适用的全生命周期内,还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设计的造价成本,以便得出最为合理的造价成本。

2设计阶段有效控制造价的措施

(1)工程设计阶段经济论证:

将科学的方法运用到工程设计环节,进行经济论证,将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案给选出来,然后从技术性和经济性方面进行论证,在促使工程结构以及性能要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定量分析方式和定性分析方法,提高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2)规范设计管理体制:

要结合具体情况,对设计管理体制进行构建,对造价控制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并且将项目法人责任制度给实行下去,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承担,对责任主体进行明确,这样在设计阶段内,设计单位就会主动控制造价,实现项目效益提高的目的。同时,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对组织管理机构进行针对性的构建,在控制的过程中,从设计的质量、进度以及造价等出发,并且构建一个反馈机制,贯穿于项目组织建设、投标以及设计过程控制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管理规范的构建工作,并且将其指导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

(3)要对设计人员的素质和经济观念进行提高:

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且在工程设计中,融入经济性的理念,有机结合技术和工程概预算,促使项目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使工程设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并且将合理的控制方法应用到工程造价环节,实现造价控制水平提高的目的。

(4)在设计方案优化中有机结合招标机制:

将招标方式应用到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中,提高选择和竞争的作用,可以将更加优质的方案给选出来,以便在投资可控范围内设置工程预算,提高造价控制的质量和效果。在招标环节中,需要规范性管理招标标准、目的、程序等,从而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

(5)提倡标准化设计:

将标准化设计应用到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可以促使工程设计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实现设计成本得到降低的目的,另外,设计周期也可以得到缩短,经济性较高。

(6)制定设计阶段监理制度:

要结合具体情况,对监理制度进行合理构建,将监理制度的协调和约束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广大设计人员充分认识到造价的重要性,考量设计工程设计的质量和经济性,对设计结构进行优化,实现设计水平提高的目的。要跟踪和考核设计的全过程中,实时更新设计水平。

3结语

第4篇

(一)提升项目效益,保证建设质量

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实施审计,特别是事前或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利于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实现业主以最优“性价比”采购到符合需求的物资的目的。同时,可以为建设项目提供所需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可靠数据资料,以利于业主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加强对项目的科学化监督管理,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二)规范市场活动,防止腐败滋生

招投标活动审计作为建设项目审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招投标活动全过程(同步)进行审计监督,可以增加招标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及时纠正招投标活动中所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有利于建筑招投标市场形成诚信守法、规范运作、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有效预防建设工程领域腐败,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功能。

(三)推进法制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我国第一部规范招投标的部门规章《建筑安装工程招标投标试行办法》出台,开启了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法律制度的先河,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招投标管理办法,从而使得我国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进行审计有了更为细致的法规依据。各级审计机关通过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进行审计,揭露了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建议,不仅促进了有关单位进行整改落实,规范了招投标市场秩序,还推动了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相关法律规章的建立和完善。此外,通过审计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改进,充分利用审计成果,使得审计监督机制不断得到完善,进而让完善的机制不断引领审计工作实践,为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各环节实现审计全覆盖发挥积极作用。

二、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的现状

根据《审计法》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的规定,各级审计机关有了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的法律依据,而随着建设工程招投标相关法规的出台,特别是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后,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基本上成了审计机关重中之重的监督内容。三十多年的审计实践证明,通过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进行审计,从源头上强化了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和控制,有效地堵塞了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漏洞,有效地预防、揭示和抵御了投资建设领域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功能。但在现实中,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仍是建设项目审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的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自第一部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部门规章出台以来,建设工程领域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新形势下仍然存在招投标审计工作所需法规的真空点,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法规体系中,尚存与政府采购法规体系相交集而界定不清之处,还需在审计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如建设工程项目认定方面,在一个国家级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其机房装修及配套工程部分需要招标,若从单独、各子部分金额和实质内容等方面上看属于建设工程,但从整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看该部分仅占一小部分而且属于信息化项目,则该部分应该按建设工程或是按政府采购有关法规进行招投标工作,有关法规对此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针对招投标各环节违规行为认定领域,法律法规的建设还不能满足审计工作实践发展的需要。如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中有关串标的认定,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部分法规虽列出部分可认定为串标的情形和用“其他”等字句来涵括剩余未能描述情况,但未制定有详细的界定指南或规范,导致各地审计认定其他串标情形的标准不一,缺乏审计底气,且都还处于自行摸索的阶段。

(二)缺乏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专业人才

目前大部分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由于传统观念、编制、薪酬待遇、地域等因素的制约,通过公开招考、选调或引进等方式均不能招纳熟悉招投标领域的专业人才,而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对于基层审计机关短期来说是很难解决的。在审计实践中,由于多数审计人员特别是基层审计人员为财经专业背景,而擅长招投标领域特别是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专业人才缺失,导致审计机关在该方面的审计工作较难全面深入开展,往往只针对财政收支、招投标程序等合法性、合理性的较浅层面进行检查,而对招标采购项目的类型定性、内定中标、围标串标、工程计价和工程质量等更深层次问题则较难判定,甚至无从下手,将造成审计监督不能全覆盖。

(三)审计机关可运用审计技术手段有限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招投标活动中,出现了网上报名、评标专家网上抽取、网上标书投递、网上开标及评标、网签合同等电子化招投标活动新形式,从而使得招投标违法违规问题特别是围标串标、幕后交易等问题的隐蔽性变得更强,审计线索也变得更为复杂。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法律法规尚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及时进行明细化的情况下,虽然传统审计技术手段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中仍然有效,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且技术应用尚未发展成熟,这使得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面临新的挑战。

三、改进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的建议

针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把在该活动中的不利因素降低至最小限度,消除不正当竞争方式和行为,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净化建筑市场,以促进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逐步走向有序化、规范化、法制化,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以保证国家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法律规章体系

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发挥着“防护、清除、修补”的功能。各级审计机关应结合审计工作实践,总结经验,查找法律、规章和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需要,从审计的视角积极为各级政府在健全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法律规章及配套文件的时候建言献策,特别是在一些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形态问题而目前尚无法规可依的领域,如内定中标和围标串标各种情形认定、《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实施细则、各种情形下建设工程适用于招投标或是政府采购系列法规的规定等内容,促进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和细化措施的建立完善,为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法律基础。

(二)加快推进增加招投标专业人才进程

一是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积极主动地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以增加本单位人员编制,或者争取政策支持提高审计人员薪酬待遇以吸引招投标专业人才;二是通过单位内部人员先进经验交流、参加专业机构开办的专项培训班、鼓励参加建筑、计算机或招投标相关专业学历进修等途径,加强现有人员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方面的教育培训,积极努力培养现有人员成为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深入开展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的人员素质需求;三是招投标审计理论研究人才是招投标审计技术创新的思想源泉,审计理论发展水平决定着审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及未来走向,应加大招投标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人才储备保障,发挥招投标理论研究人才的理论优势,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为审计实践提供指导。

(三)研究创新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模式

第5篇

很多集团公司近几年来,加大了扩建的力度,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也要求更科学、更合理、更专业。工程技术资料大致可分为四大类:①工程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如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交底等)。②施工过程的记录性文件(如各种验收记录、测量记录、施工日记等)。③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性文件(如各种材料的合格证、复试报告等)。④对产品的评定结论性文件(如分项、分部质量评定,基础、主体质量评定等)。这样分类便于我们对工程技术资料的统筹把握,便于在工程技术资料中合理定位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

工程施工所具有的属性,决定了工程施工过程的特殊管理办法面对的工程施工任务具有两重性——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首先,作为施工项目它必然具有一般项目的特征:这就是一次性(即此项目与彼项目的不同)。就算是按照同一套图纸施工的两个单位工程,也会由于坐落地点的不同、施工力量的不同、施工技术能力的不同、地质条件等诸多外部因素的不同影响而不同,从而导致了项目的终极目标工期、质量、成本的不同。因此,项目属性决定了我们到手的每一个工程都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外部因素对其施工过程分别进行设计和管理。其次施工项目作为商品,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即它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施工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必须从建筑市场上获取施工任务,建立用户至上的观念,否则,施工企业将会被市场所淘汰。由此看来,正是由于施工项目的这两重属性,决定了施工过程的一些特殊的管理方法、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

二、正确应用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工程技术交底是工程施工的前提保证和控制办法

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预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特殊部位和难点部位进行把握和分析,从而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施工组织设计所要解决的。为此,对施工组织设计就提出了一个标准,这就是必须能够预测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特殊部位和难点部位的施工方法,有切实可行的组织措施,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圆满实现。所以说,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针对具体工程,能够指导施工。施工过程中只要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计划、组织、操作,并对外部影响因素加以考虑,进行适当的调整施工就会顺利进行。既然施工任务有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那么施工组织设计的商品属性又表现在哪里呢?这表现在一项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当体现出以最少的成本投人,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点上(这里的经济效益包括科技进步效益、社会信誉效益等)。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个工程有了完整的施工图纸、确切的施工地点、明确的外部环境后,它的影响因素就由不确定状态进入确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列举出很多种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在这些方法中经过优化,总能找到一个最适合该工程的最好的方案,该方案既能保证工期又能保证质量、成本。因此,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离开了它所针对的工程,就无法对其评价。市场经济要求尽量少的投入赢得尽量多的利润,这是每一个工程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它是施工项目商品属性的必然要求。这一点也是我们公司在项目投资中所追求的目标。由上述分析可知,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宏观上对施工过程进行总体布置和总体安排,因此它是站在战略上的控制性的思考的结果。虽然它对单位工程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囊括,但对于分部工程就显的指导不够具体。为了控制好分部工程的施工过程,使构成单位工程的各个分部都能像单位工程那样遵循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更深更细的角度对工程进行控制(可看成是二次控制),这就提出了一个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类似的分部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因此,施工方案以分部工程为对象,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对构成特定施工任务各个分部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每一分部工程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以指导施工。所以对于分部工程,按照施工方案去实施就会取得预想的结果。同施工组织设计一样,判断施工方案的优劣只能针对具体的分部工程,离开具体的分部工程任何施工方案都毫无价值。由此可知施工方案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和完善。它从较细的分部工程来探讨如何按照项目的两重性进行施工组织,它与施工组织设计是相符相成的。但施工方案由于以分部工程为对象,它更注重于方法和操作。因此宏观上的筹划、组织功能变得不是十分直接了。更进一步,施工方案对于划分更为细小的分项工程来说,也显得过于粗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按照分部工程是由分项工程构成的原则,又进一步把施工方案进行细化,按分项工程的要求提出了施工技术交底,它以分项工程为对象,以施工方案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最细小的分项工程,把握施工的程序和方法,是施工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可能看成是三次控制)。施工技术交底由于以分项工程为对象,它进一步注重方法和操作,从而导致宏观上的筹划、组织功能更加直接了。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随工程的细化其侧重点是不同的,但都必须遵循施工任务的两重性。它随工程的细化其对应关系是有所不同的。

三、结语

可以这样认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正是由于三者均是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都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在工程施工前就编写完成。否则是无法指导施工实践的,也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因此,那些将三者放在施工过程中编制甚至在工程完工后补制,都将失去意义甚至是毫无意义的。

[摘要]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是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程技术资料,正确应用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工程技术交底是工程施工的前提保证。

[关键词]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重要性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设计,投资控制

轨道交通工程投资控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建设程序的所有步骤。但每个阶段投资控制的重要性却不一样,越是建设前期,投资控制的作用越大。设计阶段是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因此,结合工程特点,在设计阶段明确投资控制目标、分析结构与过程、选择方法与措施、优化关系处理、突出控制重点,将对降低工程造价起到关键作用。

1、投资控制目标的设置

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目标是随着工程建设实践的不断深人而分阶段设置的,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目标是其中最重要的阶段目标。一般说来,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分为5个阶段,即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试运营与竣工验收阶段。这5个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和不断递进的。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主要设定投资的初步估算目标。其投资分析、测算的数据精度要求较粗,内容相对简单,往往通过对项目主要工程量和内容的框算,并参考同类项目的有关经验数据综合平衡,结合项目特点给出投资的初步估算,其估算误差一般在士20%左右。但此阶段作为项目的投资策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投资控制的初步目标。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确定投资估算目标,即对项目建设中的工程量和各种可能涉及的费用合理性进行考虑,并进行较为全面的动态估算,估算误差应控制在±10%左右。国家规定,此阶段的估算投资额应对项目总造价起控制作用。

在项目设计阶段,可研投资估计是编制设计概算的依据,设计概算一般不应超过可研估算10%原则上,这是项目总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任意突破,如有突破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因此,设计概算是编制投资计划、进行投资包干、考核设计经济性、实行项目招标、核定合同价格的最重要依据,也是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重点。经验表明,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权重可达80%~90%左右,抓住此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就抓住了根本。

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以设计概算及设计为指导的工程招投标活动确定的中标合同价格,将是此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这个阶段投资控制的任务是按设计图施工,使实际支出控制在中标确定的合同价格范围内。

在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投资控制的任务就是搞好项目结算和决算,检验项目投资是否控制在国家批准的项目设计概算或修正概算内。

综上所述,设计阶段作为实施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其投资控制目标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必须按其规律依次确立。

2、工程项目的结构与过程分析

从轨道交通工程的项目内容划分,人们一般把投资结构划分为几大组成部分,即施工准备、土建(车站、区间等)、设备(车辆、供电、信号、通信、空调通风、给排水与消防、电动扶梯、自动售检票、环境监控、防灾报警、车辆段等)、钢轨及扣件、其他费用(征地拆迁、勘测设计、研究实验等)、预备费、建设周期贷款利息等。根据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概算分析,其中各部分占投资的大致比例分别为:施工准备占1%~3%,土建占25%~35%,设备占30%~40%,钢轨及扣件占2%左右,其他费用占10%~15%,不同筹措方案建设期银行利息占5%~7%.

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也是一个逐步推进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首先,对已获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投资估算部分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设计招标文件(或设计委托书)。一般说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都有投资估算偏小的倾向。如果将这一估算作为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基本目标,无疑有很大的压力。因此,在设计招标文件中应对设计目标中的投资控制提出原则意见,并就合理选用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制定节约投资降低成本措施等提出详细要求。这就是控制过程中限定范围的工作。如在南京地铁的设计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设计必须实现“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技术先进、用户满意”的目标,在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追求经济适用、降低造价,必须实行限额设计。

其次,在设计招示中重点对设计投标方案作投资控制分析与评价。应在考察设计单位的资质、信誉和人财物保障条件时着重考虑其对投资控制的能力,应对设计投标方案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否正确、建设标准是否合理、限额设计是否有保障、投资控制措施是否得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以确定最合适的设计单位中标。这就是控制过程中识别主要特性的工作。南京地铁在设计招标时就将设计单位的设计投资控制能力作为主要的特性来考核。

第三,设计单位制定经济评价体系,明确主要经济控制指标,推行限额设计,选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概算编制方法。这就是控制过程中订立标准的工作。标准是衡量投资控制绩效的依据和准绳。标准来自控制目标并服务于控制目标,订立标准必须根据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特点定量确定。

第四,业主与设计单位共同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及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及时收集控制中的各种动态数据,认真对比分析研究,确保设计方案的优化与概算文件编制质量。

第五,抓好过程控制,及时衡量绩效。所谓衡量绩效就是抠出投资控制中的实际工作情况与标准之间的偏差信息,并根据这种信息来评估实际控制工作的优劣。只有在投资控制过程中不断地将实际控制状态和效果与标准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才能对控制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不断趋近控制目标。

第六,认真诊断及纠正,精心做好设计概算审查和调整。如果设计阶段投资控制衡量绩效后发现偏差,就要诊断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加以纠正,直至最后完成对设计概算的审查和修正。3、投资控制的方法与措施选择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必须借助科学合理的方法。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是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较为有效的方法,主要有方案比较法和价值分析法。

方案比较法是一种简便而适用的方法。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根据功能需求提出各种技术方案,对各种方案在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的前提下进行技术经济指标系列对比分析,从中挑选经济指标最优的方案,并同时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在同样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降低工程投资5%~20%。因此,凡能进行定量分析对比的设计内容,均应通过计算,用数据说明其技术经济合理并比较选择。特别要注意占工程造价比例较大的建筑材料和机电设备选用的经济性,尽量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设计。

价值分析法是以较低的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必要的功能,较适用于对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优选,投资控制的效果比较明显。价值分析法的表达式用V=F/C表示。式中V为价值,F为功能,C为寿命周期费用。提高设计价值有以下途径,即:功能提高、费用不变;功能不变,费用降低;功能提高,费用降低;功能稍降,费用大降;功能大增,费用稍增。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通过价值分析控制投资的二个步骤是:一是在功能合理的前提下识别非必要费用;二是抓住功能与费用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减少费用的环节;三是寻找消除非必要费用的多种办法,如修改设计,改变原材料品种、规程和供应来源,选择更合适的机电产品,采用更合理的运营模式、生产组织形式及管理方法等。同时,价值分析应侧重在降低费用潜力大的对象上。

南京地铁1号线在工程设计的许多方面都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作了多方案比选。全线13个车站共做了40多个方案。很多车站方案多次论证,投资控制效果明显。总体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对全线的12段线路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完善,既确保了功能合理,又降低了造价。设备的选型定型及按设计招标采购是影响投资的重要方面。业主与设计单位在每个设备系统的用户需求书编制中都是几易其稿,进行严格的技术经济分析,效果良好。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组织、技术、经济、合同措施保障。组织措施主要是建立合理的设计管理模式,明确业主、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在设计阶段投资控制中各自的任务及职责,确定投资控制流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投资控制人员。技术措施主要是发挥业主、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的技术优势,协调、平衡好设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要通过系统分析、价值分析、方案比较、限额设计、优化设计等技术手段,将投资控制落实在实处,从源头控制设计输人的正确性以及技术标准和文件深度的合理性、统一性。经济措施是调动设计人员控制投资积极性的重要方面。经济奖惩既是对设计成果的价值确定,更是为设计提供激励和制约的基本动力。对设计方在设计中通过技术措施而节约了工程投资的,或功能较原来基础有较大提高的,业主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设计方未取得业主同意的不合理超投资限额设计,业主应扣减设计费。鼓励监理方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提优化设计方案,尽心尽责实施投资控制,效果明显者给予重奖。合同措施是通过设计合同、监理合同的签定,明确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权责利,这是投资控制落实的有效保障。合同措施必须对设计目标中投资控制定位。南京地铁1号线就是将“经济适用”作为设计目标之一明确定位的。

4、投资控制与设计费用、标准的关系优化

4.1投资控制与设计费用的关系

按照惯例,设计单位设计的费用,与其设计工程的投资额挂钩。国家发文规定了不同种类、大小的工程设计费取费的指导费率。这种设计费的取费方式带来的问题是:进行了限额设计,或通过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降低了工程造价,如何分解设计费,调动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积极性?在南京地铁工程的设计中,设计总费用计算基数为国家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投资估算的相关部分,选取某一确定的费率,确定设计总费用。总体总包设计费及分项设计费根据投资估算,考虑各设计单位设计工作的技术含量、难易程度、复杂性、重复性、实际投人工作量和行业收费水平等因素,在设计总费用的范围内,经综合平衡先一次确定相应设计费用,业主也在其中预备一块作为设计奖励基金和设计变更费。设计费由各设计单位包干使用。设计方在确认设计费合理、完整的基础上,包干完成合同规定的所有设计任务。设计费用与设计概算投资脱钩,不因项目投资的增减而增减,确保设计人员科学对待设计,推行限额设计。业主重视并处理好投资与设计费、设计质量的关系,做好设计工作总体评价,尽量使设计工作量和设计业绩与设计费匹配。根据设计工作评价结果,对确因实际原因增加了设计工作量的给予适当补偿;对通过精心设计提高质量降低造价的给予奖励;对没有做好限额设计、投资控制的设计除责令修正外还可作适当处罚。投资控制与设计费用这种关系的建立,避免出现长期以来设计工作中存在的怪圈:设计费用与投资费用按比例挂钩,谁将设计概算做得大,谁就可以按比例多拿设计费用,最后导致优化设计、控制投资的设计费降低,而放弃控制、突破限额的反而可得额外得好处。

4.2投资控制与设计标准的关系

轨道交通工程必须保证质量。质量首先取决于设计质量。设计质量的前提是设计标准的选择。这种选择必须与投资控制结合起来,做到两者的协调一致,相互制约,防止片面追求标准提高而放松投资控制的倾向,也不能因为投资控制的要求而消极地降低标准。为保证设计阶段确保质量前提下的投资控制,必须重视以下工作:一是业主和设计单位应及早确定全线的技术标准,注意标准的总体优化,确保整个系统的技术协调一致性和技术标准匹配性,应体现单项工点服从系统,系统服从整体的技术标准原则;二是对于全线系统设计、工点项目带有共性的设计,应统一设计标准、规范、深度和要求,采用标准设计,按国家有关规定及业主对投资控制的要求执行,工点、系统设计应积极采用模块化标准设计;二是合理选择相应的设备标准体系,认真做好全线车辆、机电设备的选型定型,车辆、机电设备技术标准的选择应确保设备性能完善、质量可靠、维修方便。

第7篇

1.1设计合理的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坚持合理性、科学性的发展原则,如表1所示,高校应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课程,每一学期的课程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高校在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应坚持精简的原则,突出授课的重点,尽可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

1.2注重网络课程的交互性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很多情况下是为之后更好的走上从业岗位做准备,因而,高校在注重学生理论性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实习与实训活动。高校应与企业密切联系,充分实行校企联合的模式,让学生真正投入企业中,学习企业中先进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学习企业中计算机的应用。网络课程的交互性具体是指学生学习场所与实习产地的交互,优质的网络课程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互动环境。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互动的环境一方面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之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网络课程的交互性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互动,网络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很多情况下,学习者与教师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因而,网络课程应该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各种交流的机会与空间。

1.3在网络课程设计与教学中综合利用多种媒体

随着知识型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从一定程度上讲,多媒体技术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没有一种多媒体技术是完整的,因而也没有一种多媒体技术能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们应该综合应用多种媒体,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整体功能,满足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需求。网络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网络课程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程,很多情况下,课程是借助于网络来完成的,因此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能够突出不同媒体的教学效果与科学效果。

2基于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模式

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设计的特色上,体现“二合”、“一作”、“一演”的设计特色,所谓的“二合”具体是指“校企联合”与“虚实结合”,而“一作”是指“小组协作”,“一演”是指“角色扮演”。只要高校与企业坚持贯彻这些课程设计特色,那么一定会实现互利多赢的效果。另外,高校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上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邀请一些IT行业的公司来高校指导课程设计,进而为实现校企双方多赢的目的奠定基础。总的看来,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模式最主要的工作是要做好课程设计工作,确保课程设计的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切切实实的学到知识与技能,实现校企课程设计的目标。计算机网络设计课程能够让广大的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IT行业知识以及最新的技术,同时,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实现校企合作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广大学生的执教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结语

第8篇

1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工程勘察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技术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人员没有对自己的工作足够的重视,在撰写地质勘察报告的时候,只是以之前的数据为参考,而不是对参考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就导致勘察报告涉及的技术参数不是很准确,从而影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第二,地质勘察人员只是重视报告的理论性和专业性,而忽略了实用性,这就使得工程设计人员在阅读报告的时候产生的巨大的难度,影响了设计的结果,而且地质勘察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这就增加了工程的成本,也为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第三,地质勘察工作前期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地质勘察工作是具有一定的周期的,等到报告的时间截止了,才匆忙提交报告,这就影响了地质勘察报告的可靠性,为后期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导致工程存在了安全隐患。第四,地质工程勘察的管理比较混乱,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在整个地质勘察工作中,技术管理工作也做的不到位,使得形成的报告非常不规范,一些工作人员的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面对重大的工程时,不能够及时的处理相关的问题,直接降低了勘察报告的质量,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第五,地质勘察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够根据勘察的具体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够充分考虑实际的情况,导致勘察报告质量降低。第六,很多地质勘察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够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使得勘察的结果具有很大的误差,大幅度的降低了勘察的精度,而这些误差没有被及时的发现,从而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很有可能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对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产生巨大的威胁。第七,地质勘察人员缺乏标准意识,在工作中不重视文字的校对,不能够规范的进行数据的表达以及公式的使用,在数据单位、计量单位、符号、专业术语等方面也不够规范,这些直接降低了勘察报告的质量,从而影响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2提高地质工程勘察工作质量的措施

针对以上总结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的基本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不断的规范地质勘察工作的相关规程,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程执行,所有的工程项目在进行设计和施工前必须要严格的地质勘察工作,如果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不能按照规程执行,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从而为整个工程造成安全隐患。另外,为了规范地质勘察工作的行为,要建立相关的行业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地质勘查工作按照规范执行,从而保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与完善地质勘察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地质勘察以及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此外,要对工程项目采取全程监理的原则,做好工程项目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的监督评价。这样就能够使得地质勘察工作逐渐趋于规范化,提高其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质量。其次,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要尽量使用一些高新测试技术,这样得到的数据信息就比较真实,然后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与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这样就能够确保工程设计中参数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质量。再次,要对地质勘察的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在勘察工作单位的内部实施轮换岗位的制度,这样就能加强各个专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通过座谈会或者讲座的方式,拓展勘察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另外,要规范管理地质勘察工作人员的行为,逐渐培养他们标准化的意识,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开展绩效考评,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培养地质勘察人员的安全意识,以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防护工作做的到位,从而提高地质勘察工作的安全性。

3总结

综上所述,想要保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首先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通过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可以获取工程所需的各项参数,从而保证了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并为工程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因此,要不断完善地质勘察工作的规范,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以提高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质量。

作者:杨虎 邱洪亮 杜祥波 单位: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

第9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评价方案

《工程测量》课程是我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能够从事相关专业中的测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的能力,更好地从事测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1]。

1工程测量课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建筑物变形观测等[2]。该课程教学主体上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教授学生测量基本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正确熟练操作仪器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技能,具备解决工程施工能力。

1.2学时安排

我院的《工程测量》课程共48-64学时,3-4个学分,每学年有9个~11个班级授课,年修读学生300人以上。

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程测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施工、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前面所学课程的延续,又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它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完成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1.4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学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学生没有吃透测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3];(2)在实践操作中有诸多不合规范的操作习惯;(3)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得更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潜心研究学术问题。例如: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习;(4)面对棘手问题不能够发散思维立足于新的视角合作的解决;(5)课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4]。2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围绕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全面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深化教学改革,做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1)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吸取国内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进经验;深入到社会项目上,与一线的技术员和专家共同探讨;优化和完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适当删减过时保守内容或者仅作简单讲述;(2)在实践教学上,积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通过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增加投入购置新型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以满足教学要求;加强与生产单位以及测绘仪器销售商的交流;(3)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课课件、实践操作录像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感官教学方法[6][7];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测量规范和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专业工作习惯,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通过参加专业比赛,锻炼并检测学生的测量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测量专业知识;(4)另外,关注提高学生的“测、绘、算”技术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站仪,了解GPS测量技术[8],学习CASS成图技术,让学生尝试结合EXCEL编写简单的计算软件;(5)在考试改革上,采用综合性笔试和平时性考核项目的多维度考核办法,不断探索优化更加客观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该课程总体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成果的体现程度。

3工程测量课程目标

(1)掌握各类普通测量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会正确规范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2)会结合现行规程规范和选取合适的仪器,设计一般性的测量方案,并进行有效率的测量和内业处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项目、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

4工程测量课程活动设计

4.1各类普通测量以分组比赛类型教学

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作介绍。(1)目的: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操作水准仪;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操作工序和规范的水准内业处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提高实操水平;(2)活动安排: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内业处理流程、学生练习水准仪、普通水准测量实验,计划4课时;分组完成四等水准外业、内业,提交成果资料,计划2课时;成绩和总结,评定成绩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仪器操作与观测方法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小组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测量以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为例做介绍。(1)目的:了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掌握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样流程;(2)活动安排:课堂讲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计划2课时;课堂讲解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计划2课时;观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现场教学视频,课堂提问学生,总结分析施工放样流程,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学结,计划4学时;(3)评价方案:课堂提问占40%;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学结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变形测量以完成项目类型教学

(1)项目目的:使学生了解建筑变形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理解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施测内容与测量方法;熟悉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2)活动安排:收集该项目相关的资料,了解此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配置测量仪器,制定观测计划,计划2课时;布设水准点、观测点,做垂直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布设控制点和工作基点,做水平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处理数据,整理项目成果,并给出项目结论及建议,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外业测量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项目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测量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理论考试内容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考试。其他考核项目在授课期间进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综合性笔试,占总评成绩比重50%,评分标准依据参考答案评分;(2)小组数据和总结报告,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水准测量占25%、角度测量占25%、距离测量占25%及小区域控制测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测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4)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成果书面材料,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占30%,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汇总占20%,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占30%,附图附表占20%;(5)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比重5%,评分标准是把握测绘科学前沿动态占40%,内容充实可靠占50%,论文形式要素正确占10%;(6)出勤,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旷课、迟到、早退酌情扣分。

6总结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特色和学习目标,在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实施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别从不同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活动,并在课程考核上注重“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成果的量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许善文 唐小方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岑敏仪.土木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颜为莉.探究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36-137.

[3]许善文.浅谈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16(3):118-121.

[4]陈晓刚,赵海云,林辉.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测绘通报,2016(4):128-132.

[5]田桂娥,吴长悦.测绘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6]宋岩.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69-71.

第10篇

1公路超高设计分析

公路超高设计是一种线形设计,注重的是车辆的行驶安全,从舒适度和经济度角度出发,并按照规范进行。实际建设中地形、路线、气候、湿度等都会对超高设计产生影响,因此应综合考虑公路工程中的超高设计。

1.1最大超高的控制

公路超高设计通常需要按照前文公式进行计算,而最大的超高值则控制为8%以下。我国现有的状况是公路货车数量较多,而公路货运中超载的情况普遍,这样公路上行驶速度相对低。所以按照实际情况,货车在曲线路段行驶其速度较低,因为向心力作用,超高坡度大于6%即容易出现侧翻的危险。而在气候影响喜爱,如雨雪天气等,大中型货车通行率较高的路段就容易出现侧翻等情况,所以超高值应控制在6%以下。同时设计速度高且运行速度较高的路段最大的限制应为10%,而常年积雪冰冻的地区只能选择6%作为限值。下面就针对平原和山区进行限制分析。首先,平原地区的交通网络密集,且地势相对平坦,近郊的道路与城市道路交接。超高设计主要是考虑纵面平缓、交口多等特征,除了考虑前面公式中的因素外,还应考虑超高路段与正常路段的衔接问题。平原公路的超高值如果按照规范进行计算则会影响路面的美观,同时造成路段衔接的困难。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综合性因素,通常选择的限值为1%,并对超高路段进行安全性的测定。实践证明,平原地区经济发达且地势平坦,路网密集,适当的减小超高限值可以增加交通的顺畅和行驶稳定。其次,在山区超高设计中,其地形因素影响较大,通常曲线半径很小,纵面起伏较大,车辆行驶的速度也随时改变,如果单纯的考虑速度计算超高值则不能,按照舒适性要求。车辆的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山路复杂性形成了路段不同,设计不同的情况,对连续低指标的山路,货车数量较多,则应减小超高值来获得安全性。对纵向坡大于3%的下坡如果出现曲线环绕的情况,则应结合纵坡的情况进行设计。此类情况计算超高值,需要考虑同样条件下平稳路段的超高设计作为参考。同时应注意的是无论何种设计,都应按照线形设计的规范进行。

1.2公路超高过渡设计

超高路段往往是从直线路段过渡而来,即路基断面从双向横坡变为单向横坡,这个路段即为超高过渡路段。这个过渡在设计中除了考虑离心力的作用以外还应考虑路面结构设计的问题,方便排水、施工等因素都应在设计中进行考量。通常这个路段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双坡阶段,路肩和形成横坡不能保持一致时,通常先抬高外侧路肩与外侧行车道一致,然后将弯道外侧的车道与路肩升高,直至与弯道内侧行车道持平。如果是长回旋线,则不能满足道路的排水的坡率,此时容易造成外侧车道不能正常排水,所以这个阶段超高设计应控制渐变率不大于1/330。弯道外侧土路肩应保持正常横坡,不参与超高。另一个是旋转阶段。外侧车道和硬路肩、内侧车道进行同时旋转,并与内侧硬路肩坡度一致。然后将两侧车道、硬路肩一起旋转到与内侧土路肩一致,最后两侧车道、硬路肩、内侧土路肩一起转转到超高路面。如果是长回旋,超高的起点应设置在曲率与不超高最小半径一致,双坡阶段也应控制渐变率小于1/330,全超高路段应出现在缓圆节点处。

1.3缓和曲线的长度控制

缓和曲线的作用及时保证路面平面的线形,使之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圆曲线和直线之间的曲率改变需要经过的曲线。在缓和曲线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其长度的选择,因为其关系到平面线形的质量。如果缓和曲线过短,则曲线变化不足,且缓和段和圆曲线衔接不能形成自然渐变,影响行车的效果。反之如果过长,则也会影响线形组合的效果,弯道超高和加宽都会受到影响。车辆行驶的转向操作,行驶轨迹出现改变,缓和曲线正是契合这样的规律改变,缓和转弯的冲击适应加速度的改变,可以有效的避免侧面冲击。作为超高变化的过渡阶段,缓和曲线的设置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离心力对乘客的影响,超高横坡过渡的曲线改变等。一般而言平缓曲线的长度比选择为1∶1∶1,即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比例一致,这样的情况才能保证缓和曲线的协调。

2结束语

公路线形设计中应对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尤其是线形的衔接以及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组合以及设计,保障经济性和安全舒适性是线形设计的核心目标。上述分析的公路超高设计的意义以及涉及到的问题分析,说明合理的超高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半径、流量、气候、排水等要素,这样才能保障超高设计满足安全与美观的设计要求。

作者:裴佩 严智英 单位:新余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第11篇

2006年6月,我校第一批商务泰语专业毕业生共计200多人,一次性地被用人市场全部瓜分出去了,也实现了广西中职校为社会输送泰语专业人才零的突破。这本来是件值得高兴与自豪的事,但很快,这种心情便被尴尬与迷惑所替代了,因为用人企业大批量提供给学生的主要是涉外导游服务工作岗位,而在面对泰国客人时,我们的学生除了会用泰语进行日常的问候交流外,对于旅游服务方面的话题,却因为缺乏词汇量而说不出口。此后的几年里,我校一直关注对中职商务泰语专业导游服务人才培养方向的研究,为积极促成校企合作,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进行实践尝试。

二、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就是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而“旅游服务泰语”课程设计以涉外导游与导购服务的岗位职业能力及工作流程为基础,强调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依托于校企合作来共同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导游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改革。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旅游服务泰语”课程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建立以任务教学为主,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观,让学生确定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如机场接团、入住酒店、景点讲解、进店购物、机场送客等,并设定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围绕一个主题,由听力、会话、模拟训练等部分组成。

2、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师采取“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行动教学模式,呈现整个导游过程,建立一个导游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训室里进行模拟演练。同时,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学生们定期到与学校合作的旅行社进行见习活动。

3、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学生的泰语导购课程的考核,除了口语成绩外,还应包括出勤情况、参与课堂活动情况以及校外实训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涉及职业技能、听说技能和职业素养等。考核方式采取考生自评、校内教师评估以及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课程目标

“旅游服务泰语”课程的目标是:以满足应用泰语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通过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创新,重点培养具备泰语听、说技能,了解旅游服务法律法规,掌握旅游服务业务知识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以泰语语言为工具的,能从事旅游服务一线工作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具体的课程目标有如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1)掌握基本的与泰国游客交流、服务接待的日常用语;(2)重点培养学生的泰语听、说等能力;(3)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过程中所在景点、酒店、商场等场所小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术语;(4)将礼仪、风俗、文化等内涵融入泰语教学,了解中泰文化的差异,避免因文化问题而与游客产生矛盾。2、能力目标(1)通过对从接团、入住、景点讲解直至送团的整个工作流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旅游接待项目全过程,并具备较强的策划、应变和创新能力;(2)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注重旅游接待中的礼仪和礼节。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2)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3)学生身心健康。

四、评价标准

第12篇

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进行毕业设计时正值学生考研和工作面试的高峰期,占用了他们大量的精力,一些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出于对就业和考研实际情况的考虑,对学生管理也多有松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出现较多问题。①语句不通,格式混乱。本校针对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出台了详细的撰写规范,对题目、摘要、论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每一部分的字体、图表和段落格式都有明确要求。但学生成稿的论文依然格式混乱,如:表达口语化,语句不通顺;表格图形没有表头、图名或编号;字体和段落格式与规范不一致;上下角标错误;多余的空格;计量单位格式不统一;参考文献编排不合要求,等等。一些基本问题往往修改两三遍后还存在于文稿之中。②数据分析讨论不足。实验类毕业论文中,对于监测数据和实验所得结果,学生往往只是单纯列表或列图,对于图表中的数据和反映的实验规律没有思考和说明分析;或是仅仅能做到看图说话,不能讨论数据形成的原因和机理,不会引用文献展开对比分析讨论。最终导致论文内容肤浅简单,“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出现“只见图表不见文字”的情况,结论缺乏准确性和针对性,过于空泛。③制图不规范。此类问题多在设计类毕业论文中出现。CAD运用不够纯熟,制图时工艺管线和构筑物轮廓粗细不分、虚实不分;字体大小不统一;平面图上缺少风速风向玫瑰图;构筑物剖面图数量不够,等等。制图通常是设计类毕业论文后期的工作,如果学生前期工作较为松散,在此时往往时间仓促,不能认真绘制或修改,导致较多问题。

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方法探索

1.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提升科研水平。教师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应紧密结合实际,丰富设计题目,给学生制定的毕业设计要符合实际。专业教师应在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扩展毕业设计的研究领域,使毕业设计题目多元化,既要突出本系特色方向,也要尽可能地涵盖环境工程专业能够涉及的各个领域,如水、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以满足不同研究方向实验测试的需求。多元化并且紧贴社会所需的题目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使其在此过程中能有较大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相似题目导致的学生间互相借鉴论文内容的问题,做到一人一题,独立完成。此外,教师本身也应积极申请各类型的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科学基金等,不仅能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平台。

2.强化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锻炼。①在进入大四毕业设计之前,可安排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文献检索课程的短期学习,使学生了解、熟练并掌握科研文献的检索方法,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将会事半功倍。某些高校会有由图书馆老师定期开展的科研文献搜索、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值得借鉴。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考核可采取笔试和仪器操作并行的形式,强化学生掌握仪器的正确操作法,理解实验步骤的目的和意义,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针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不足的情况,应重新审视实验课程教学成果,提高实验课教学要求。目前实验课程多为分组进行,每一小组三四名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验锻炼。针对这种情况可扩大实验室规模,尽量做到每名学生都能进行完整的实验操作,保证人手一组实验数据,避免出现小组内“课堂不动手,课后抄报告”的情况。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专业老师的科研工作等,进一步扩大校内大学生创新计划和优秀生的培养规模,力争更多的学生更早得到专业科研训练;在老师指导之余,发动本专业研究生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甚至全部的学生参与到实验室工作,使科研训练由浅入深贯穿整个大学时期,养成认真端正的科研态度,为大四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提高效率,也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端正师生态度,加强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督促工作。师生两方均应端正态度,对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其自身的研究生求学阶段大多得到的是导师较为宽松的指导,这一方式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有助于展现个人的创新研究能力,所以一些青年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往往会借鉴这种方法。但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一方式不可照搬。大学生并非专业的科研人员,科研素养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暂时不能独立自主完成给定的目标,还需要老师较多的指导和鼓励。指导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起到鞭策督促的作用:可为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安排合理且较详细的时间计划表,在每一阶段定时验收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对每一部分出现的小问题尽可能修改完善,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随时指导,使其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忌“放羊式”管理。从学生方面来说,专业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可以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其理解毕业设计对以后工作、科研的重要性,明白这是一件有利于自身的工作,应端正态度,竭尽全力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进行,不可有应付交差的敷衍心理。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更要强化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始终是毕业设计的主体,指导老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一份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从始至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斟酌修改。希望师生端正态度,共同努力,强化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刘雅淑孟春凤周红波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