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

时间:2022-09-13 11:48: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

第1篇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根据研究设计,结合教育部颁布的《标准》,笔者随机在3个县市以分层抽样的方式对15所中小学的10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具体资料见表1。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

调查表明,参与调查的所有中小学教师都认为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所任教的教学有着优化作用,其中80%的认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大规模的培训使中小学教师都能意识到在所任教的学科当中教育技术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表明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加以应用。

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现状

调查显示,在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发展途径,主要是通过参加教育技术的培训而获得发展提高,其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与同事交流和网络自学方式而获得发展。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系统的“过程”或“程序”。调查表明,大部分教师能够熟练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等环节进行设计。但对于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设计这两个方面,只有半数的教师表示能够达到熟练程度,由此可见还有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两个方面有待提高。

调查也表明,大多数教师对于计算机安全管理、网络搜索、文件下载、文字处理等软件的操作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课件制作工具方面,绝大多数教师对于PowerPoint的课件制作软件均比较熟悉,而对较复杂的Authorware,Flash等课件制作工具软件的操作则不太熟悉。在视音频素材获取和处理工具方面,大部分教师不太熟悉这些软件工具的操作。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发展的期望

为了解教师对于教育技术发展有何展望,本调查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了调查: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教学资源收集与处理方面的技能、教学媒体使用方面的训练、加强对教学课件制作技能方面的学习以及其他。调查表明,要想在教学中应用好教育技术,关键在于理念的更新和信息技术的设计,即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媒体,此时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中,学科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而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发展教育技术能力中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二、建议

从我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培训的总体情况看,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小学教师把“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作为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其次才是“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观念”、“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等。可见大家都认为教育技术方面最薄弱的环节是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这应该在培训中进一步加强。从国外教师教育的趋势来看,教师教育的教学模式正由“训练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即增强教师的“职业感”,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鼓励教师进行有意义学习,这也正是行动学习和群体学习所要求的发展模式。我们在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时候,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教师任教的具体学科相结合,将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具体课程的整合向纵深层次发展,真正把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一线,真正使技术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作用。

1.构建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共同体

我国学者赵健认为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有三个水平:学习型社会、实践共同体、实习场。为帮助教师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设实践的学习环境,我们有必要构建基于网络资源的实践共同体,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真正发展自己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在共同体中进行有意义的共同学习,网络则为此共同学习搭建起了一个可进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人人公平分享到最好的教育资源,使教育机会平等。为使教师个体能够进行持续的学习反馈和反思,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的互动,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可提供网上培训的互动栏目、邮件,QQ,MSN等交流工具,让教师相互合作与交流,这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等有重要的作用。

2.实施双导师制的培训形式

在学习共同体中采用双导师制,既不放松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又强调了教师任教学科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培训。由教师所任教的学科的专家在学习共同体中担任导师,可以使参与培训的教师能够接触到该学科的前沿知识,熟悉该学科的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等理论知识。教育技术学方面的专家在共同体中也担任导师参与培训,不仅能使参与培训的教师发展教育技术能力,而且能在实践中掌握如何把教育技术真正应用到教案编写以及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想成功实行共同体中的双导师制,首先需要技术导师和学科导师的密切配合,共同备课。专业导师提供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技术导师则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供技术使用的方法与思路,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密切跟踪,使技术密切贴合学科教学。学科导师和技术导师在培训过程中要以主导为主、各取所长、紧密配合、协调互动。

3.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发挥评价在培训中的作用,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主要是体现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的一种评价方式。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践性较强,所以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着重能力形成的特点,所以在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中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是不合适的。形成性评价能活跃思想,调动思维的积极性,鼓励新颖的分析、独到的见解,把对受训者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了该模式的特点。所以,我们应当建立形成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这不仅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相一致,也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相一致。形成性评价一方面可以为受训者提供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受训者在共同体的学习过程中感知到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自己能力的成长和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德儒.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电化教育研究,2005(1).

[3]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石新茂.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2.

[5] [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 张化东.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审视学习共同体.现代教育技术,2006(5).

第2篇

一、《标准》实施转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的理解、经验和行为的理性概括,如教育目的观、教育实践观、教育对象观和教育课程观等,它将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

为转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全面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一标准的实施,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一个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把教师推到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在社会生活中主动地选择学习,否则就无法生存。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终生学习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这个技术平台,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教育的新形式,改变以落实“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由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走进江苏农村中小学到处都可以看到教师“充电”的场景,走进课堂可以感受到教学模式的变化,深入学生中间感受到他们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氛围。具体表现如下:江苏省苏北是全省欠发达地区,最近几年江苏省加大了对苏北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的倾斜,并完成了“校校通”工程和办学标准化验收,为每所农村中小学配置了多媒体综合教室,引入光纤上网。现在走进每一所农村中小学,都可以看到教师人手一机认真地在浏览、在交流、在更新自己的教学文件夹,这些教师中不乏风华正茂的年青教师,更有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他们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进行互动研讨,丰富了他们的教学资源,使他们一天天“富裕”起来。正如一位从教20多年的老教师所说“一个星期,我们每天穿梭在办公室―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三点一线上,虽然紧张一点、累了一点,但我们过得充实,教学资料丰富了才能使我们找到课堂改革的发力点”。

二、《标准》的实施改进了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引起学习资源的变化,学习资源包括载体多样化;教学信息显示方式多媒化;学习信息传输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化;教学过程智能力。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通过这种方式的应用,更好地表达了教学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素材有意义地呈现教育信息。

如图1所示:一位中学地理教师在湘教版教材“农业”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把赵本山的小品《红高粱模特儿队》搬进了课堂。上课伊始,播发了《红高粱模特儿队》部分视频,最后以一幅漫画导入新课,让学生先思考漫画体现了哪些地理知识,即农业的重要性。充分证实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通过设置情境, 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亲切的、自己喜爱的学习氛围中,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变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和有滋有味的精神享受,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从学生角度看,注重学生对问题最原始、最朴素的认识,在学生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所掌握的知识之中寻找素材,积极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从而找准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设计现实有趣的作业,帮助学生解决教学的疑问,形成较强的素养。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了表1,让学生完成各题:

(1)预测哪个国家可能获得冠军?分析原因?

(2)F组4个国家分别属于_洲_洲和_洲。

(3)32支参赛队伍来自五大洲,未曾派队参赛的大洲是_洲。

(4)南非世界杯决赛,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当地时间11日20时30分将拉开战幕,球迷毛毛同学应该什么时间打开电视观看现场直播?为什么?

(5)南非世界杯决赛时,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向哪移动?昼夜长短情况?当地什么季节?

这样的设计中融入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材料,使学科知识内容与生活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的境界,使所学的知识真正得到拓展和延伸。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构成因素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水平,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教学实践、持续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与数字化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升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反思,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教学科学研究,只有科研才能使一个教师得到持续发展,也只有科研才能使一个成功的教师变得更为成功。科研型教师的特点是: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审视身边的一切;善于反省自身的教育教学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怀疑、不盲信权威;勇于改变自己、开放自己,不固步自封;能专注解决问题的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在专业发展中由“教书匠”成长为“研究者”,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是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关系到千百万孩子成长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EB/OL].省略/teta/cache/article/2008-11-07/6cf75d59-18cf-f4ad-dbdb-a3d71514f0ea.shtml.

第3篇

论文摘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5能力与水平。本文对如何开展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出了一些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指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于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训,是把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能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笔者针对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制订有效的培训措施,以及如何将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引人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片、电视、录象、投影以及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然而,这些教学设备在中小学校里处于闲置或使用率不高的状态。究其实,笔者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最大的因素是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对使用这些教学设备没有信心,甚至需要电教人员充当教学助手。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1.缺乏正确的意识与态度

很多中小学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大部分教师仍然习惯并推崇传统的教育模式,靠一块黑板一只粉笔授课。大部分教师具有在上公开课时候才使用教育技术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他们主要认为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体现“信息化”和“现代化”,教师们往往是为了体现使用设备而去使用设备。没有正确的应用意识和态度,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中很难体现出其在教学方面的优越性。不仅如此,甚至一些教师认为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无益于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甚至反过来限制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授课内容,同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部分教师还认为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授课是一种“花哨”、“爱出风头”的表现。

2.知识与技能欠缺

很多中小学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知识层面上,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以及它们的相辅相成统一关系的认知;在技能层面上,很多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辅助设备,在制作课件方面也遇到很大的技术困难,很多人只会做最简单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没有注意到课件的颜色、声音、转换、互动等重要因素的搭配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这只是表面现象,在更深层次,则是缺乏对教育学、心理学、美术学、声乐学等基本认知以及它们对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一般而言,目前多数中小学教师成员都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这部分教师是学校里的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都比较高,但这些教师之前很少系统地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比较薄弱,接受新教育媒体能力比较差。这些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操作薄弱的主要人员。但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两方面特点,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广泛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可以说是挑战。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

目前,由于地理区域的差别、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个学校领导者重视程度的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发展不均衡。很多教师,包括有些学校主管部门、培训机构等,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就是等同于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有的教师虽然观念上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意义,但又缺乏必须的设备使用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时总提心吊胆或力不从心,更无从谈起课件制作。目前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普遍存在许多问题:

1.培训目标失衡

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在对中小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时,仅仅限于计算机操作以及课件制作等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指导传授,而完全忽视了现代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教育,包括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学、音乐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殊不知,这些理论知识才是教育技术最根本、最重要的基础和内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完全成为了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这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使得教育技术培训成为了没有基础、没有基石的“空中楼阁”。教师会使用计算机,并不意味着就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技术必定不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甚至反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当前部分教师不制作课件、不使用多媒体等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2.培训内容脱离实际

目前有关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都是由培训单位确定的,而培训单位并不十分了解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薄弱环节,并不十分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实际的最迫切的需要,理论脱离了实践。培训的结果,往往专家在台上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台下认真听的教师并没有多少。因为这些培训内容根本就不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的。培训机构不能根据教师的层次来制定培训的计划和内容,有些培训内容对于受训者而言太过于高深,用处不大。而有些培训内容跟受训者读大学时候的专业课程严重重复,没有达到培训的效果。

3.培训单位单一,受训对象范围小

当前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一般都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并在某个单位统一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活动规模比较小,培训的时间也比较短,培训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由于学校经费以及教学工作等问题,能够前往接受培训的教师人数有限,往往都是学校里的一些电教人员参加培训。同时,由于培训时间过短,基本上不可能传授太多的知识和技术。这样的培训方式影响力很小,同时也不适应中小学教师的需要。更需要培训的,恰恰是广大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是中小学教育技术使用和推广的主力,是使用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人。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措施构想

从以上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办的现状以及培训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非常薄弱,而培训方式方法却又存在很多不足。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形式应该走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道路

组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要让教师真正从自己需要的角度进行学习。培训部门在举办培训之前制定好培训计划,让教师在参与理论培训或技术培训上做选择,让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在教师培训道路上相得益彰,并且将这种培训形式常态化,让教师们既可以把培训当作一种工作交流.也可以当作职后学习提高的一种形式。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集中培训时间有限,后续的学习主要依据网络培训学习平台对接受培训教师进行培训。网络学习可以让受训教师们灵活地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较好地解决教师工作和学习两者不能兼顾的矛盾。当前的培训存在许多弊端,某一个理论或技术的培训只进行半天或一天的集中培训,培训效果当然没有得到保证。只有走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的道路,培训效果才真正得到保证。

2.加强监督,制定考核机制,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部门制定好培训计划后,除了严格按照计划对受训教师进行培训外,还需要对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监督,向受训教师明确本次考核机制。目前我们参加的培训,培训部门只要求受训教师签到,但实际受训教师是否参与了培训过程却没有任何监督,缺乏培训考核机制。考核机制的制定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比如理论培训的考核可以考虑让受训教师除了参加集体培训外,还需在网络上完成一定的网络作业(比如可以通过网络监督受训教师阅读文章数)并通过培训部门的考核才给以合格证明。

3.强化培训效果,促进学科整合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培训

1调研方法

2009年1O一11月,共计88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吉林省省级教育技术骨干培训者培训,有73人通过ETA培训平台参与了ETA平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其中参与培训前后两次调查的教师有69人,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4.5%。调查对象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体育、化学、物理、生物政治、地理、历史、美术和信息技术共14个学科。问卷调研项目主要涉及教师对教学常用软件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及实践情况、教师参加过的教育技术相关培训情况、对教育技术培训的期望及意见等相关问题

2调研结果及分析

2.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情况

调查表明,40%的教师学习过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较多的是浏览网页、使用Google或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取教学资源和使用word或Excel等制作电子教案.而对网页制作和动态课件制作的相关软件则知之甚少.教师对具体技术软件的掌握程度不高,如图1。

同时,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课件种类和课件使用频度的调查表明,90%的教师写过教学设计方案,86%的教师制作过PowerPoint课件.45%的教师在教学中每月应用1—2课件,每月应用3次以上的教师占43%,还有12%从不使用课件进行教学。这说明。教育技术对学科教学的辅助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仍需在实践中更全面和深入地挖掘。

2.2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中遇到的困难

1/3的教师认为在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时遇到的主要障碍是缺少信息化教学平台和资源,1/5的教师认为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1/5的教师觉得缺少准备时间和信息化教学知识。对于本次培训中的教学设计成果,将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其不能在未来教学实践中使用的主要阻力是学校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设备。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主要障碍是学校设备的不完善。想要更加有效地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首先要完善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夯实信息化教育基础。

2.3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技术相关培训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占7%.参加过3次及3次以上的教师占52%;没有参加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的教师占28%。由此可见,由于参加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相关培训较少,所以大多数教师都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不仅希望学有所得,还希望能够学有所用,令培训中学习到的教育技术知识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曾经参加的教育技术相关培训级别大多集中在省、市级(详见图2),

这一级别的培训能够结合本省的政策和教育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课程,但国家级和校级培训的比例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我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是省、市级教育机构,同时校级培训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待更好地展开。

2.4中小学教师对本次培训效果的评价

经过培训,90%的教师可以比较熟练地运用教学设计方法并理解教育技术对学科教学的影响:85%的教师对教学媒体的特性和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收集、整合与开发方式掌握比较熟练;对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规范也由原来62%的教师不知道或知道一点,增加到83%的教师都可以比较熟悉;虽然有极少数教师对教学设计成果和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理念及方式掌握不甚理想,但大多数教师还是掌握了评价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总之,相比培训前,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5中小学教师对未来培训的期望

调查得出,88%的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希望学习教育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操作的教师分别占55%和52%。参与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大多期望未来的教育技术培训能够:重实际、勤交流、多推广既要注重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实际的关联度,讲授的内容不一定要最先进,但对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的运用要实用且恰当:各学科、各地区间教师在培训中交流经验,彼此学习,希望多创造基层教师之间、基层教师与教育技术专家之间培训交流的机会: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该在全体教师中普及,使全员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同时发掘适合现有教学条件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毋庸置疑,培训是一种能够快速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的有效方式。通过此次培训,原本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各学科教师,在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教学设计理念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整体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本次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了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培训未能普及推广.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多数学校都选择曾经参加过教育技术相关培训的教师再次进行培训,虽然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易于接受培训的内容,有利于培训的展开和技术的再推广,但也导致了各学科教师间教育技术能力差距的加大,使强者更强。二是教师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教师只是通过网络搜索并使用现成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而自己运用相关软件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源进行处理的能力却较差,这就限制了他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三是学校的配套设施成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成果实践的瓶颈。由于部分学校资金和信息化硬软件条件有限,使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无法顺利实施,打击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改进教学的积极性,在培训中学习的知识不能够学以致用参考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对未来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出以下建议:

(1)培训方式多样化。传统讲授式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培训需求,为了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培训机构应在考虑教学实际硬件条件和受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远程培训、校本培训、教师参与式等,努力实现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本次培训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协作、集体讨论和讲师讲解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理论、信息化资源等内容的培训,受训教师在各种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设计,让教师能切身感受到教育技术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过程,以及教育技术服务并促进教学的效果,从而积极主动地应用于未来实际教学之中。笔者认为,让受训教师基于实际教学案例或具体问题进行学习.并且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习具体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可以让教师在案例或解决问题中感受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激发他们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兴趣。

(2)培训内容具体化。一是要关注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只有教师拥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并树立了符合时代精神的信息化教育观念,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因此,培训不仅要教授参与教师信息获取或处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培养其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等。除了通过培训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还要调动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理论的积极性,营造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氛围。特别是在信息化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更应该让各学科教师都意识到信息素养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拥有的。并主动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二是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差异性。不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差异性和不同学校配套条件的差异性.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对教师的基础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基本技能进行培训,还提供丰富的、适用于不同教学情景的软件学习课程和资源,让受训教师能够根据学科或学校条件的不同,选择符合学科和教学实际需要的软件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培训效果。

(3)评价机制系统化。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是对培训效果的有效保障。通过评价来激励参与培训的教师.促进其在教学中主动应用教育技术。同时,不应该只以考试是否合格、作品完成质量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当前培训大多只重视对培训对象的最终成果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培训过程的评价。笔者认为受训教师的学习过程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受训教师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分析,了解培训对象的实际学习情况,培训老师可相应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完整的评价还应延续到后期的教学实际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纳入到继续教育或职称考核评价体系中,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第5篇

论文摘要:为了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i)1l的实施效果,笔者自制了调查问卷,对河南师范大学培训基地的部分结业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培训的整体效果较好,集中表现在:对教育技术具有正确的认识;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作用具有正确的认识;对常见的软件和硬件设备掌握和使用较好等。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对于一些重要理念不够清楚;仍然有25%的教师没有接受过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等。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提高我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一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2004年l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专门启动了“全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是新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l-l

从2005年开始.辽宁、江苏、河南、海南、广西、四川i、重庆、宁夏、云南九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试点率先展开了培训工作【引2006年初.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了包括河南师范大学在内的五个省级培训机构.于2006年夏开始实施了四批培训.共计培训了近一千名省级骨干培训者按照计划.这一千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培训者将再对各地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等级考试在河南省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还处于初始、试点阶段.即将全面铺开的时候.及时获取培训进展和实施效果情况.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可以迅速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确切依据.从而避免“培训工程轰轰烈烈.培训效果荡然无存”的局面.避免造成令人心痛的严重浪费.避免给广大教师的精神、时间、资金等多方面造成极大压力

在积极探索参与式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对该培训模式的培训效果做了较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Www.133229.COMi3】我们以《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主要依据.自制了调查问卷。对在河南师范大学培训基地接受培训的部分结业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86份.被调查的对象由语文、数学、英语等十几学科的教师组成.年龄分布从20岁~46岁以上.教龄分布从1年~20年以上从样本分布来看.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

本调查共回收186份有效问卷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三、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看.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整体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技术具有正确的认识大多数教师没有只从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电视等硬件角度去理解教育技术.而是把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效率的过程与方法等软件技术也包括在教育技术范畴中.这是运用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说明培训具有明显效果

2.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作用具有正确的认识这对于促进教学由经验型向科学化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对常见的软件和硬件设备掌握和使用较好如绝大多数教师会使用搜索引擎(占95.2%)、word(占98.39%)、powerpoint(占79.57%)excel(占78.49%)、照相机(占80.65%)、vcd或dvd(占81.18%等。

4.对一些重要的新的理念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如“教师应认识到技术是个双刃剑.尽量防止对教学、对学生不利的一面”(占77.96%)“运用网络资源应注意尊重原作者的劳动.尽可能注明出处”(占76.34%):“不利用技术手段传播不正确、不健康的内容”(占74.73%):“教师应自觉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运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f占87.10%)。

5.对师生关系也有正确的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占97.85%’}’’;“平等、协商的关系f占70.43%1”。然而.通过此次调查也发现了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具体情况如下:

首先.还有部分老师对于一些重要理念不够清楚如有5.4%的教师仍把教育技术局限在物化的技术手段上:66.70%的教师只看到了互联网的优点.而不能全面认识到它也具有两面性:还有20.97%的教师认为只要是教学用途就无需注明网络资源的出处等这说明培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对新型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式教学)了解的教师不足30%:能够经常使用电子邮件的教师还不足一半

第6篇

关键词: 教育技术;网络培训;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053-02

引言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引入,更使我国的教育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运而生。一方

面,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另一方面,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部分。

一、 中小学学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内容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颁布的有关教师的第一个能力标准。根据《标准》中对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要求,非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意识培训内容

中小学教师除应具有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学教育技术知识的意识外,还应具有将有效信息整合到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意识。教师应认识到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和反思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 知识技能培训内容

教师应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对信息的检索、加工、利用和评价,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中小学教师应能有效设计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整合应用在教学中,营造新型学习环境;能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能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 道德素养培训内容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甄别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资源;能尊重知识,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坚守网络道德。

培训的具体课程主要有:教育技术学,学习理论,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internet的使用,文字处理,教学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基础,网络道德修养等。

三、 传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式与不足

传统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式主要是脱产式的集体培训,将所有参训教师集中起来,采用面授的方式开展培训。往往是由各地区的师范院校组织,各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培训。传统的培训方式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

传统教育技术培训的培训内容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往往是受训教师在培训中获取的知识,无法在返校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 培训目标不明确

在《标准》出台之前,由于国家缺乏具体的培训指导文件,各学校往往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发展需求制定培训目标,而这样制定目标的方法极不规范。更有的学校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借用其他学校的培训目标。

(三) 评价方法不科学

传统教育技术培训对学员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考试。在培训结束后,所有受训学员参加统一考试,培训组织机构仅仅根据学员的考试成绩对其进行评价,无法对教师在实践技能和思想意识上的转变进行评价。

四、 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

(一) 相关概念

1、校本培训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元,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其基本特征是有效性、经常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2、 网络培训

网络培训就是所谓的E-training,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某种技能或内容的学习和教学活动。它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

3、 校本网络培训

校本网络培训方式,是指教师每周抽出一定时间,使用自己或学校的电脑,登陆学校组织建设的培训网站,在帮促者的指导下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学习与交流,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最终将它们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它以培训网站为平台,依靠学校自身资源,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将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学校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在校本网络培训中不存在培训教师一称,取而代之的是培训帮促者和管理者,他们是学校内部那些参加过国家级或省级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和计算机技术人员。这些教师在学校邀请的专家指导下,负责培训的设计、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培训的具体实施。帮促者是帮助学员完成培训的人,管理者则是培训管理人员与网站维护人员。校本网络培训的受训学员为学校的学科教师,培训性质是全员培训。对受训学员的评价采取动态电子档案评价,由帮促者和管理者共同完成。

(二) 校本网络培训实施流程

笔者以教育技术培训核心内容之一,教学系统设计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这一单元的学习为例,详细介绍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流程。这一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六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网络探究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案例的学习。学习目标为:了解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了解六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至少能熟练地将六种教学模式中的一种用于实际教学。学习时间为四周,学习最终任务是任选其中一种教学模式,制作一堂信息化教学课的教案并进行实际教学。

图1为培训流程图,下面就帮促者、管理人员和学员在这一培训过程中各自的任务进行分析。

1、 帮促者

帮促者在整个培训中最根本的作用是帮助学员顺利完成培训。学习开始前一周,在教学公告中公告,通知学员做好下一阶段的学习准备,然后进入虚拟教室和资源库上传相关学习资源。本阶段培训开始的前两周,学员属于自主学习期间,帮促者的任务是回复学员的电子邮件或类似的交互信息,解答学员在提问系统中提出的问题。如遇到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组织所有学员到讨论区进行专题讨论,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加入讨论行列。第三周,开始对学员提交的信息化教学教案进行初步修改,将修改意见反馈给学员,并组织学员在专题讨论区中进行讨论,鼓励学员互相修改教案,以帮助学员完善教案。第四周,在学员完善教案后,选择部分较为优秀的教案放入学员成果展示,并对学员即将开始的实际教学提供参考意见。在学员实施教学时,有条件的帮促者可以到堂听课,甚至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像,作为学习资源供其他学员学习。教学结束后,根据随堂听课的体会和学员的反思日志对学员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并协助管理人员完成对学员该阶段的学习评价。最后,帮促者要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小结,准备下一阶段的培训工作。

2、 学员

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交互,与学习内容交互,与帮促者交互,与其他学员交互,与自己交互,与自己的学生交互,他们就是在不断地交互中小学习、提高。学员登陆网站看到教学公告后,开始关注相关信息。前两周,浏览培训网站中的单元学习信息,下载相关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可与帮促者或其他学员进行交互,可以使用电子邮件或其他工具进行单独的交互,也可以在提问系统中提出问题,与所有人进行交互。第三周,选择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参考资源库中提供的相关案例和自己搜寻到的案例,制作一堂信息化教学课的教案并提交。收到帮促者的修改意见后,与帮促者和其他学员讨论,互相帮忙修改,并与自己的学生交互,最终完善教案。第四周,在实施教学前再次与帮促者和其他学员进行交互,听取他们的参考意见,然后实施教学。教学结束后,与自己的学生、帮促者及其他学员进行交互,进行自我反思、自评和互评。最后,完成学习日志,准备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 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担负着对整个网站的维护与管理以及对学员的评价工作。管理人员在帮促者的协作下,依据学员提交的教案、实际教学情况、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情况以及学员的反思日志,对学员该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评定意见填入学员档案袋中,留待以后在培训最终评价中使用。

结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国家的一项重点工程,要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上一个新台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所提出的校本网络培训方式仅仅只是一种构想,并未具体实施,希望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G].2004.

[2]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李玉斌.校本培训: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2,(3).

[4]黄淑珍.基于web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2,(11).

第7篇

论文摘要:主要探讨非正式学习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以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这种方式来实现,并提出非正式学习的实施模式以及非正式学习实施与促进的几点意见。

信息化的教育现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还有更多专业技能。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包含大量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比如广博的教育学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学习能力等。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逐渐深化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所以,培训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引子,要想真正达到最终目标,培训之后的后续工作才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与正规的学校教育或持续教育相对应的一种非正式学习(informallearning)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wpbl)在这种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

1非正式学习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他在社会生活逐渐习得的。这与非正式学习的思想如出一辙。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如打球、读书、聚会等。WwW.133229.COm研究表明,非正式学习广泛地存在着,笔者认为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种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它满足了大部分学习需要,达到个体在工作中学习需要的70%左右。

2非正式学习的实现模式——wpbl

非正式学习的实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实现形式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这里的wpbl应属于一种网络学习形式。下面在传统的pbl实现模式的基础之上,探讨一下如何将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应用于一种非正式学习当中去。

2.1创设问题情境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问题情境是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有2个重要的指标:1)问题应当难度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2)问题应当基于真实的情境,即都是复杂的、结构不良的。

2.2组织学习小组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要解决好一个创设好的问题通常需要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小组学习是pbl主要的学习形式。分组有2种途径,一种是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进行分组,一种依据学习者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本文涉及的分组应该属于后者。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个数影响小组学习的学习效果,通常情况下小组成员最好在5~7名之间。在确定分组之后,要选取1名小组长,以便后面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2.3小组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中,首先小组成员要在小组长的领导下对问题情境进行讨论,找到问题中隐含的信息、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和假设,确定小组的学习目标和每个成员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小组成员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学习进度、遇到的问题到平台上,供其他小组成员借鉴和学习。

2.4组内汇报及讨论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内部需要及时总结,定期讨论。总结讨论的目的有2个:1)为了相互之问进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剔除虚假无用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2)通过讨论,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思路,以便及时作出调整。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调整、修改、细化学习目标,安排下一步学习计划,直到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2.5总结评价这是pbl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到此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每个学习者不仅仅得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最后的总结与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3非正式学习的实施与促进

传统意义上,wpbl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学习。当wpbl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实现模式,它就具备了更多非正式学习的特点:1)自发自愿的个性化学习,没有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的限制;2)有时可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则纯属偶然事件;3)探究的氛围,自我发展的需求,对话交流,知识共享,反馈,问题解决,这些都是非正式学习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根据上述特点,为了确保wpbl的实施和提高学习效率,对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者提出2点建议。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科差异;年限差异

1研究背景

我国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调查发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培训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怎样才能真正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沈书生副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层次与结构研究》,对此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调查研究的内容是其中一部分,主要探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自身发展的规律,及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特点,以便中小学教师能够结合其自身特点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参加培训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师问卷》(自编),问卷包括58个题项,由意识与态度、基础知识与技能、多媒体应用、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5部分组成。采用四点量表法,每项用分值1-4依次代表4个等级不同的选项。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江苏、上海地区的l2所中小学的学科(不包含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对象为参加过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72份,回收率为90.00%;其中有效问卷为66份,有效率为82.50%。

3研究目的

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过程中,在使用教育技术年限和学科两个方面的差异特征,并对形成差异的原因和研究意义进行讨论。

4研究结果

4.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年限差异

为了研究方便.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把教师使用教育技术年限分为3组,见表1。表1给出了教师使用教育技术教学不同年限的教育技术能力基本描述统计量和95%的置信区间。从表中可以看出使用教育技术教学5年以上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最强,3—5年的教师次之,l一2年的最低,总体上呈现出随年限的不断增高而不断增强的发展趋势。具体可以从教育技术能力折线图(见图1)看出。

通过分析可发现,使用教育技术教学1—2年的教师与3—5年的教师的平均数之间的差距较大,而3—5年与5年以上的教师的平均数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说明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是非均速的,而是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限差异,P

经LSD多重比较结果发现,使用教育技术教学1—2年的教师与3—5年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存在显著差异,P0.05:1—2年与3—5年之间的差异也显著,P0.05;但是3—5年与5年以上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见表3)。这一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在使用教育技术教学3—5年里会有快速提高,是发展的关键时期。

进一步分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各维度的能力均数值,我们可以发现,使用教育技术教学3—5年的教师能力各维度均数值比1-2年的教师要高,尤其在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两个维度均数值要明显高于1—2年的教师,而前3个维度的相差幅度相对较小(见表4)。

4.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科差异

为了研究方便,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我们把中小学主要学科根据其性质分为3组。具体学科分组、人数情况、能力均数统计描述见表5。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分析出.不同学科组之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P

从教师使用教育技术年限上来看,中小学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各年限上的学科人数及能力均数值参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在每个年限阶段,承担了语、数、外学科教学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最高,物理、化学、生物、音乐次之,美术、体育等其它学科最低。各年限上学科教师的能力差异从折线图(见图3)中可以清晰的看出。

5分析与讨论

5.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年限差异

5.11能力发展的阶段性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自身思想和教学法的转变,呈现出一定的阶段特征。中小学教师开始使用教育技术教学的1-2年内,主要是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主要经历以意识和态度为主要特征的萌芽期和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要特征的初级应用期在使用教育技术教学3-5年内,主要是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主要经历以研究性学习任务为主要特征的融合期和创新,使用教育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变"}期。所以中小学教师使用教育技术1-2年的能力和3-5年的能力会有显著不同。

5.1.2不断变化的动机

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过程中,教师的动机在不断变化。开始1-2年,教师的好奇心和兴趣等比较强,大多能积极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简单的应用的成功、知识的扩充、技能的不断提升增强了教师进行深层次融合和创新的信心,有效的融合和创新又导致教师观念的根本变革。所以在使用教育技术教学3-5年的过程中教师仍然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会得到快速提高。但使用教育技术教学5年以上的教师由于对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已经非常熟悉,好奇心减弱同时惰性增强,因此教育技术能力提高速度较之前会减慢

5.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科差异

(l)学科性质的不同导致整合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①整合程度和实施难易不同。人们对公共学科的整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验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和观察性,教师很容易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人文和艺术学科需要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而受制于时间、技术、财力等;②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不一样。学习语言学科需要很强的情境和记忆力,多媒体技术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对语言的学习充满兴趣。现实以虚拟结合使学生对实验性学科的学习兴趣高。中学生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对美术、体育、音乐学科学习兴趣往往较低。

(2)不同学科教师收集资料难易不同。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课程,语文、英语、数学占了绝大多数,其它课程仅占小部分。中小学网上教育还是以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课程为主,其它课程为辅。

(3)教师待遇和主动性不同。考试科目的教师待遇高,教师学习和研究教育技术的兴趣普遍较高。其它科目的教师由于没有考试的压力,且待遇低,基本上不会主动研究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可见,不同学科教师其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各学科与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从而使教育技术在各科教学中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6总结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受到教师个体特征、学科背景、教育体制、城乡经济等的制约而表现出差异特点。调查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的使用教育技术年限差异,并且发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在使用教育技术教学3-5年里会有快速提高,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学科上看,不同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存在差异;此外,承担语、数、外学科教学的教师其教育技术能力最高,物理、化学、生物、音乐学科的教师次之,美术、体育学科等其它学科教师最低。

第9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问题

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一项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已超过1000多万。因此,从这上面来看,这一培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关涉到中小学教师发展、关系到素质教育全面实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开展实效性探索,不断进行总结与完善。

一、参训教师应学习的内容

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比如参训教师学习基本内容;这一培训和传统的计算机等级能力培训的区别;某些参训教师认为其计算机水平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为何还需要参与该培训等等,要想回答这方面问题,需全面认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的本质。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强调,参与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标准包含四个方面:意识与态度、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知识与技能。从这里可以发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超越传统计算机技能培训。在开展培训过程中,不管是初级还是中级都应该将教与学与原先的单一技能性训练分开,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素养等和不断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说这对广大从事教师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的任课教师来讲要求更高;与此同时,对参与培训的中小学任课教师来讲,是观念更新的过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在对新信息技术与方法进行关注的同时,还需侧重这些技术和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教材内容与培训教材的练习等方面的设计,需要从新实际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甘肃省还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在国家教育部教材的基础上自发进行了整合和修订,以更切合当地实际需求。不管是培训任课教师还是中小学学科教师,都要在实践过程中去认真体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培训教材中心思想,因此,不能将这一培训当成简单培训。在开展的各级项目培训的过程中,都应将先进教学思想、信息素养的提升与新教学方式的实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应该看到这一意识与行为的产生需要认识与理解的过程。

二、培训机构应采取的培训方式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的主要方式是分层瀑布式培训,即先培训地方的骨干培训者,再由骨干培训者去培训一线任课教师。所以,国家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省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培训者的培训。此类培训活动包含三个方面任务:讲授教材、指导教师、传授方法。参与到培训中的教师主要学习技术、教育理论与培训方法。针对面向广大一线教师开展的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也需要教师彰显其教和学基本方法,并不是开展简单技术培训,这也是教育技术培训与原先的计算机技能培训的差别所在。所以,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广大培训参与者做到互相交流合作,注意培养倾听、求知、注意、创造、责任等意识和能力,逐渐形成积极和谐、尊重、愉快与宽松学习环境。特别是积极鼓励参与者多发问,进而培养广大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在提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前提下,教师培训方面的实践更侧重将教育与技术实现有机结合。

三、培训实施过程切实考虑教师个体间差异

不管是哪一类型教师,其具备丰富教育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教育教学有独到认识与理解。所有教师培训活动是从教师实践与经验开始的。然而,教师与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困难是,如何能让不同背景下的教师能在接受培训后有所进步。不管是骨干教师、年轻教师、一般教师与中老年老师,其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甚至某些教师还具备高超的技术能力与丰富教学实践。但其对教育技术和其运用在理解方面还并不十分全面。针对这些教师来讲,与其说是进行培训,还不如说是与其共同进行研讨,探讨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加科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不是单向传授活动,其需要全体参与者一同参与进来,在展开实践与对话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采用科学的方式让接受培训的教师具备良好教育技术素质并开展信息技术方面教学实践。在培训中进行研讨时,特别注意参与者、主讲者以及参与者之间实现互动,侧重围绕广大参与者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对话,引起教师反思,有利于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内化为教师教育技术内化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的实践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将研讨的形式与性质纳入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创建项目培训活动中,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四、教育技术培训采取的策略

(1)强化反思和学习。培训教材在每一模块的出发点是问题,推进教师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这也是培训的重要任务之一。反思学习在教师培训中是极为重要形式,反思能推进教师对教育实践进行总结,能有效激发其对新理论与方法学习兴趣。教师展开反思并非进行自我批评,而是对问题进行再次思考与反思,都有较为清晰的要求与步骤。(2)侧重实践练习。侧重实践练习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整个过程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层面来看,练习基本任务是对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来讲,不存在困难或者一些挑战。然而,假如其根据教材要求和步骤来完成练习活动,其将更好的理解教育与技术间关系。因此,教师教育培训过程中应该侧重每一个练习的过程与环节。但练习毕竟属于练习,需要采用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控制,保证培训效率。需要在培训整个过程中积极展开练习、模拟和实际学习工作任务间的差别。对各种不同的练习任务,应根据时间与内容选取合理培训教学策略。(3)关注作品要素。教师在进行充分练习的基础上,需完成相关作品。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对作品的完成应有特定要求,但其不需要完备的理论加以证明或实证结果。教师完成作品实际上不需参加者展开自由发挥,而是需要表现其作品要素。中心是让参与者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当成是作品的基本步骤与过程,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所需的培训效果。(4)规范教学演练。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技术模拟设计与开展课堂教学方面教学活动,或开展教学演练,这在培训过程中处在重要环节。教学演练中让每位参与人员承担其应有的角色,比如学生、教师、课堂评价者等;在开展教学演练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具有清晰的步骤与模拟教学过程;每一个参加者都应遵循角色具体分工,应让参加者应严格遵循各自扮演角色,应认真进行讲课,或观察,或听讲。所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观察规范教育演习过程,来发挥其该环节的重要作用。(5)实现分享和展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侧重教师观点分享与展示,并有清楚的规定,其包含发言人、时限、人数、方式、评价与语句等,这一分享与展示一般是采用小组形式来开展,能展现集体合作的基本要求、整个过程与结果。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展示的不是竞争而为分享。需要重视观点分享,还应该恰当评论,便于引发关注,利于进行积极思维,或者没有必要对具体观点展开讨论,也不需要加以争论。把握好分享和展示的基本要求,这是参与教师培训者和参与者需要认识到的。

参 考 文 献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5)

第10篇

(1)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指的是培训活动始终贯穿着一个真实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培训,学员对该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培训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评估依据。以高教版的培训教材为例,贯穿整个培训的真实任务就是“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资源开发”,整本教材均以该任务为主线,设计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以真实任务来组织培训过程,能够贴近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让学员形成看得见的、物化的结果,从而极大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当然,真实任务也可以按照层级关系分解为一系列的小任务,组织各个模块和活动,从而使培训过程更为严谨,符合成人的认知规律。

(2)两方面指导思想

两方面的指导思想是指突出混合式学习思想和“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强调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既重视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又注重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与学习,培训内容与活动在真实课堂与网络平台上实现了无缝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体现教育技术应用的新趋势,使得培训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典范,这部分隐性的知识势必对学员的学习和后续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组织上,强调“主体—主导”教学结构思想,将讲授式教学方式与探究式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给予了学员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既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示范、讲解等主导作用的发挥。

(3)三种主要学习形式

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学员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

结合成人学习者的特点,自主探究学习在培训过程中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式,学员通过网络资源自主探究,能够扩展学习者的知识面,同时能够兼顾不同学习者学科、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促使学习者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组是培训班的基本组成单位,培训过程强调小组成员间的协作和交流,并贯穿培训过程,安排了很多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小组成果展示等活动,促使学员在合作中交流和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培训活动中强调师生对话,因为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培训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互动的主题,可以是教师设问学生回答教师再点评的模式,也可以是学生置疑,教师解释等模式。通过师生互动学习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4)四个关键点

培训过程中有四个方面的关键点,分别是强调活动参与、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强调案例观摩和体验以及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反馈。

强调活动参与

培训过程以模块和活动为基本框架,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融会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围绕活动的展开,提供相应的理论导学、技术导航和提示,使理论、方法和技术有机融合到现实应用的活动情境中。学员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以活动为单元来组织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

强调理论联系实践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领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反思。因此,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仅仅是培训教育技术和理念的过程,也是实施教育技术和理念的过程。在本轮教育技术培训中,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真实情境中,突破理论讲座、学习实践等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局限,真正地将理论、方法、技术等融入到真实情境的教学活动中;同时通过多种实践性活动(如师生互动、头脑风暴、讨论、辩论、反思等),使学员在参与过程中掌握各种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策略与方法。

强调案例观摩和体验

案例实质上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运用案例观摩和分析既可以发挥成人分析问题能力强的优势,又可以使成人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还可以解决成人学员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收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非常强调从实际案例出发,让学员分析案例,为此培训过程既提供了大量的分学科的教学案例,也提供了综合案例;既提供了优秀的案例,也提供了有待改进的案例。学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和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观摩,同时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进行反思。

体验发生在所有的学习活动中,本模式强调学员通过体验将教育技术相关理论、技术和整合技巧转化为自身的实践经验,以促进其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强调过程性评价

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是对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通过有效的评价,形成对受训学员的激励,对教学过程的调节以及对后续培训环节的支持,有着重要意义。培训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一方面起着激励学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教师诊断学员学习过程,改进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在本轮教育技术培训中,过程性评价还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整体评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最终的教师专业化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11篇

“十一五”期间,全县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及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学人员(研训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均应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县以上中小学(含幼儿园,下略)骨干教师和晋升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均应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高级培训。

截止2010年12月31日,男不满45周岁、女不满40周岁的中小学教师,均须接受教师教育技术考试。

凡取得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二级证书并完成了教育技术初级培训的教师(含研训教师及其它人员,下略),可参加教育技术初级水平等级考试;凡取得教育技术初级等级证书并完成了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的教师,可参加教育技术中级水平等级考试;凡取得教育技术中级等级证书并完成了教育技术高级培训的教师,可参加教育技术高级水平等级考试。

二、培训内容

全市统一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中级、高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组织培训。

县教师进修学校要依《标准》和在《大纲》的要求,组织教材,实施教学。

三、培训和组织与管理

1、县教育局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规划和计划。

2、县教师进修学校在教育局的指导下,按计划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

四、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1、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等级水平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管理。考试合格者,发给由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印制的教育技术水平等级证书。

2、县教育局协助市教育局完成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等级考试的组织、考场设置、考前考场检查及监考工作。

3、县教师进修学校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考试报名、考籍管理、考题的取送、考试设备安装、调试等考务工作。

五、培训和考试结果的使用

1、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初、中、高等级培训并完成规定学时,分别记3、4、5继续教育学分;初、中、高等级水平考试合格,再分别加记2、3、5继续教育学分。

2、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小学男不满45周岁、女不满40周岁的教师,晋升初、中、高级职称,必须相应取得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初级、中级、高级证书。

第12篇

摘要:本文以QQ群视频应用为例,描述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中利用讨论组和群视频开展研修的两个场景,对

>>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构建 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研修的意义及其发展与完善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本地化实践探索 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网络校本研修模式刍议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困境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的问题和对策 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的作用 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PDS模式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用策略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自我突破 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项目”扎实推进 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成因分析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调查 农村中小学教师问题浅议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综述 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探究 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功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康桂珍,韩嘉懿.基于QQ交流平台的教育教学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

[3]马晓玲.QQ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传播特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4]黄复祥.基于网络资源的高中生物课后辅导的研究与实践[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5]徐振国,刘剑,于建芳.QQ群视频:在线教育新形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8).

本文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专业文化引领下应用技术型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013JSJG256)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