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15:3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个健康的学生只有在爱、安全、归属、自尊等需要满足的前提下,才能萌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构建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管理,就是要设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责任感、成就感、参与感、尊重感等,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满足。教师应适时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以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实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这是课堂管理改革的必要途径。例如在《伟大的悲剧》教学前,笔者试图营造一种让学生放松,但又能有主体感、成就感的课堂氛围。
请学生讲述荆轲刺秦、夸父逐日的故事,评价荆轲、夸父这两个人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并肯定他们对生命价值观认识的正确性。由此导入文本,体会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构建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管理,课堂的物理环境不容小觑。环境的差异会对师生的心理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声音、光线、温度、颜色,有时候,座位的排列、讲台的位置甚至是墙面的挂饰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以为,语文学科教学的课堂环境布置,可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室墙面悬挂文言名句,体现深厚的文学底蕴;黑板报宣传介绍名家名作,熏陶感染文学气息;分组围坐,桌面放置现代汉语、文言文字典和各类工具书,及时提供答疑解惑。
二、根据学习风格,以学定教
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是最佳的个体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学生的学习风格大致分为四类: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综合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挖掘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九年级课文《威尼斯商人》授课时,对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这一环节,针对三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风格,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视觉型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揣摩文本中人物的语言以体会人物的性格。如PPT展示夏洛克经典语言“: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
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从而分析“财产就是支撑生命的柱子”这一比喻体现的夏洛克爱财如命的性格。对听觉型学生,教师可以分组组织对人物形象的大讨论,教师适时发问,做好引导和补充工作。如学生在讨论夏洛克是个重利盘剥,损人利己的奸商之后,教师发问既然夏洛克唯利识途、凶残冷酷,为什么置双倍的赔偿于不顾,而偏执于一块“腐烂的臭肉”呢?引导学生认识夏洛克的这种行为不是偶然的,在当时普遍仇恨犹太人的基督教世界中,夏洛克的复仇行为具有一定的民族复仇意义。如果说夏洛克缺乏宽恕精神,那么当时的基督教也不曾给予他多少理解。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狠毒,憎恨他的残酷,又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而针对动觉型学生,毫无疑问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最佳,学生通过饰演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要求做到台词、动作等到位,在人物扮演的过程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三、制定课堂规则
课堂管理的成功与否,并不局限于课堂这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很多时候,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学生对教师的信服程度,除了教师课堂管理的技巧和艺术,往往还体现在制定合理的课堂规则上。有研究显示,有效的课堂管理者会在学期开始花一定的时间制定课堂规则,以便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增加教与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以生为本的管理原则,课堂规则的制定必须让学生全程参与。课堂规则的制订,一靠教师,二靠学生,但关键是学生。只有这种主人翁式的体验,学生才会在课堂的集体生活中产生归属感,自觉遵守规则并乐于承担责任。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决定课堂事务的权力,制定不超过5条的简洁明了又可行的规则,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对于加强行为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语文课堂规则的制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聆听老师、同学发言时的态度;小组分工合作的责任感;发言质疑时的恰当礼仪;摘记笔记的及时性等。
例如,在七年级入学进行的第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就这次活动的过程情况组织同学进行讨论,活动中有哪些成功之处,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请学生进行小结,与学生们共同制订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堂规则。如:小组每个同学都要分工搜集资料,资料翔实;其他同学发言时无论正确与否,不能嘲笑或插话打断,应尊重同学;每位同学应积极参与活动,而不是课堂中的“文明看客”;在活动中对于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应及时摘记等等。
四、总结
课堂管理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好的课堂管理,一切教育教学计划都会落空。课堂管理不但关心学习秩序,而且关心学习气氛和学习效果,它的核心是交流和发展。
在管理时,首先考虑如何与学生交流,其次才是维护“规矩”的尊严。现在想想,确实是这样。我班就有一位男生,课堂上爱插嘴,原来是直接批评,虽然他能安生一会儿,但堂堂要提醒批评。课下我静心思考后,觉得他上课插嘴的内容与课堂有关,并没有故意捣乱,甚至有些超前,把我想说的话提前说出来了,说明他紧跟着我的思路,用心听讲了。这时我应该引导,不能打击。在课下找他交流后,课堂上插嘴的次数少了很多。很多时候,学生犯的错并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说服批评甚至训斥,会使是他们产生抵抗情绪,收效不大。多和学生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使他们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又保证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价值,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在管理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真正的教育者绝不包办学生的前途和生活。”教师需要做得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的需要和个人意愿,帮助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这就注定课堂管理只能要求大致统一,不能一刀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底线。针对我班,有几个上课特别爱说话的,对他们就不能要求一堂课端坐不动不说,只能先降低要求,不影响其他人就行,再慢慢规范行为。对学困生也不能要求课堂任务全部完成,作业一题不漏,全部做完,会多少做多少就行。只有因材施教的、灵活的课堂管理,才会有学生真实的发展。
课堂管理离不开“规则”,但在执行时需要技巧,不能单纯的依靠规则。首先不能一刀切,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底线,特别是学困生,过于活跃或内向的学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善意“忽视”规则,也是一种“重视”,重视他们积极的行为。只要他们能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就应表扬和鼓励。其次要“用规则管人”,不能“人管人”。比如,同样是维持纪律,如果说“你上课乱动什么”,教师会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若说“请注意课堂纪律”,教师就有点像置身事外,只是提醒学生违反规则,会大大减轻学生的逆反心理。以前我没有注意到这点,在课堂上有时会有过于情绪化的语言,当时纪律是好了,但降低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制造了对立情绪。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控制好情绪,用制度管人,让学生信服。
另外,在课堂管理中,要明确自我定位,减少高高在上的感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上,用“让我们”代替“你们”。例如“让我们打开书本”与“你们打开书本”,虽然目的一样,但给学生的感觉不同。前一句学生会感到老师和我在一起,后一句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一个管理者,他让做什么我就该做什么。这是语言技巧,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我在教学语言中要避免出现“你应该……”“你给我……”,这些都是控制性的语言,对绝大多数学生并不适用。在管理行为上,还要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比如说抚肩、握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他会认为你重视他,就愿意亲近你,喜欢你的课。
总之,课堂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上好课,如何管理好课堂,这需要我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努力学习。
【作者单位:南阳市第十五小学 河南】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课堂管理策略 课堂气氛 隐性课堂管理策略
课堂管理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教学的适宜行为,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是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课堂管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因素,特别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教师掌握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能使学生享有愉悦的地理课堂生活,并在愉悦的地理课堂生活中获得健康、和谐的整体发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几种策略值得特别关注。
一、创设和谐课堂气氛的策略
课堂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它是影响课堂管理行为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是课堂走向高效的首要条件。大量研究表明,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产生良好行为的基础,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课堂里,学生行为表现为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而在师生关系冷漠、紧张、敌对的课堂里,学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不良行为相应增多。构建和谐的情感关系要求:地理教师要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地理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特别要关注帮助学业不良和行为不良的学生;地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亲其师,信其道”,一个与学生感情深厚的教师,学生对他会有一种亲切感,自愿接受他的教育,这也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条件。
2.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爱学、乐学。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有收获的。试想一下,当你在课堂上度过无聊、乏味的45分钟时,会是什么滋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消极行为正是由于教师授课方法落后、手段单一、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满足学生积极学习的需要。因此,地理教师要多在研究教学上花功夫,充分展现地理教学过程的魅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只要教师真情投入,就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3.转变教师的角色。
许多教师对自己承担的角色在认识上有所偏颇,他们所想到的与做到的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组织者、纪律的管理者。但是,教师首先是学生的榜样、朋友与知己,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保健者,是处理教育情境中人际关系的专家。能否全面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是涉及师生之间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人际过程,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取决于他对自己和学生地位的意识,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和采取何种方式对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
二、改革课堂学习评价的策略
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心理活动的制约,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要全方位、多层次地用激励措施来优化学生的心理,这是增强学生素质的内驱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学生都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要把握评价的分寸、评价的尺度、评价的视角,使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可采取以下一些评价策略。
1.转变评价理念,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发展的评价观不仅注重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同时还注重学生心理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为此,教师要以博大的情怀精心发现并呵护每个学生的在活动中的细微变化和潜在发展,既要正视学生当前的知识、技能、智慧和品质等方面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又要放眼未来,挖掘学生成长的潜力和可能争取到的新发展,给学生希望和力量。教师应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用积极的态度、言语、眼神、体态等非正规评价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做法,给予每一位学生期望和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案例1:在《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时,设计小组探究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方法”。学生通过分组活动,合作参与,得出了众多的答案。受个体认识水平差异的影响,尽管某些解释不尽完全合理,但是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表扬他们肯动脑、勤思考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丰富评价内容,用多元的标准评价学生。
地理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表现在众多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认知单一领域,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评价,如果只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就难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伤害,“差生”就是由不正确的评价造就的。
案例2:在《南极洲》教学时,对于“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可首先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
(1)南极洲煤炭分布图及煤炭储量;
(2)煤炭形成的重要条件――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
(3)南极洲景观图片:
(4)南极洲气候特点。
接着,让学生利用上述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已有的信息,以及从合理性、完整性、新颖性等方面表征了已有信息,从而评价学生在提出地理问题方面的水平与差异。如“为什么南极洲会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与“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洲曾有过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两个问题相比,在深度上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这种差别,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作出相应的评价。
3.扩大评价方法,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
应全面、灵活、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生评价。由于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评价方式应多种多样。在地理活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活动形式、不同的责任分工,学生的智力水平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针对处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个体,善于使用弹性评价尺度,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小组合作、讨论答辩、问题探究、实习测评、成果展示等,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他人评价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欣赏。
三、重视隐性课堂管理的策略
当然,没有一个课堂不存在问题,特别是初中地理课堂,这不容回避。面对出现的问题,地理教师切不可视而不见,不理不睬,必须让学生明白,你是言行一致的,是“言必行,行必果”的。但是,管理者并不有意公开这种小小的犯规,因为这种公开的注意,实际上反而会强化这种不良的行为,因此,地理教师必须注重隐性课堂管理策略。所谓隐性课堂管理策略是指教师对于课堂中那些不认真听讲或者违犯了课堂常规的学生,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前提下,采取针对“那些学生”,隐含在教学活动中非公开的管理活动。它是课堂管理的一种基本方式,具有灵活性、高效性、艺术性的特点。采用这种管理策略,能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隐性管理的策略多种多样,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最常用的策略有:表情示意、走动示意、手动示意、变音示意、提问示意、兴趣示意等。总之,这些方法都应在不影响或几乎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同时进行,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与课堂环境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管理的目的。
案例3:在《日本》教学活动中,讲到“地震”部分内容时,播放了日本学校防震演习的视频,课堂气氛高涨,部分学生开始喋喋不休地相互讨论,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于是,地理教师急中生智地插入一则报道:日本学者花了30多年时间,耗费了近7亿多美元研究地震,最后得出了结论(教师有意“刹车”,学生停止了讨论,都翘首以待)――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要准确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学生深感意外,思维再次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教学效果。不难看出,兴趣示意法也是保障课堂效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
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每个地理教师都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管理,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这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史晓燕等.开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中国教育学刊,2002,6,(3):25.
一、目前体育教师的几种管理类型
1.放任型:这类教师对教学不重视,教学无计划,课堂纪律紊乱,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不良后果。
2.懒惰型:这类教师主观上想把课堂管理好,教学也努力,但是平时不注意学习,教学基本功差,缺少管理办法,加之怕苦怕累,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平衡型: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一般化管理,追求师生之间的平衡,凡事过得去就行了,不想取得多大成绩。
4.开拓进取型:这类教师素质较高,热心本身的职业,对自己严格要求,处处以身作则,有广博的知识,管理办法多,能随机应变,教学效果显著。
二、体育课中学生违纪的表现形式
1.做一些明知故犯的事情。如在教师讲解示范时,有些学生不听不看,谈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穿皮鞋、牛仔裤上体育课;教师吹哨要求停止练习仍然我行我素等。
2.不能完成教师所规定的任务或练习。如进行投掷教学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推铅球练习时将铅球放在锁骨窝处,学生未执行;在跑步练习时,要求学生跑50米,学生仅跑30米;在力量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多少组次,学生总打折扣等。
以上两种违纪现象从性质上来第一种属于中,第二种属于消极行为。中即不进行也不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消极行为即直接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如故意干扰教师的指导或其他学生的练习等。
三、学生出现违纪现象的主要原因
1.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教学内容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教学内容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
2.教师的讲解声音偏低,不清晰,学生听不清;教师的示范不规范,不成功;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处理问题不当、不公正。
3.教学的场地不平整,风沙大,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学生练习互相干扰;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4.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对学校或教师有成见、偏见;好表现与炫耀自己;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怕脏、怕累;学生之间存在矛盾等。
四、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
1.制定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课堂纪律和要求。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教育,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适度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2.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作出正确分析与判断,采取相应、合适的措施。
3.及时妥善地处理违纪行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公开处理,可采用暗示等方法单独处理;如果他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进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制止、甚至惩罚等方法;如果学生了为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不予理睬。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正常教学行为,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⒋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非物质性的口头表扬,如“你终于成功了”、“真不简单”、“大家看,××同学做得真好”,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为了维持纪律,相应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在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
5.严密课的组织,提高练习密度。体育课中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多出现在学生互相干扰或等待练习时间过长的时候。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严密课的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分组,增加学生实际从事练习时间,减少违纪行为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课堂管理;问题;策略
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生命中的一部分,它包含了教师太多的酸甜苦辣,它让我们既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体会到失败的苦涩。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上课说话、心不在焉、做小动作这是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偷偷打架等更为严重的行为也会偶尔发生。为了保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会花费一些时间去维护课堂秩序。如何预防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最为关心和感到棘手的问题之一。因而,笔者想针对小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有助于改善课堂管理的策略,以期能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目前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当
2.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管理问题
3.教学处理不当
4.教师的领导作风和管理经验不够
5.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的精神
6.师生缺少互动且关系紧
二、针对小学课堂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1.有效的沟通能促进课堂管理
作为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课堂上与学生沟通的时候,应该尽量谨慎地使用语言。师生沟通是一门艺术,它决定着课堂管理的整体效能。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教的课,就会学习老师,模仿老师,服从老师,这都来自于成功的师生沟通。所以,课堂管理中,我们提出要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以保证课堂管理的实效性。
2.让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利于课堂管理的进行
(1)让学生学会倾听
“善于倾听”是一种优秀的能力和习惯。倾听不仅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也要学会“善于倾听”。在小学的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喜欢举手发言,喜欢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关注的大多是自己和教师,不关注其他同学的回答和提出的问题、见解,对课堂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所以,学生也需要学会倾听,不仅会对他们的学业有帮助,也能使他们的性格塑造得更加成稳。当学生学会倾听,课堂教学变得井然有序,课堂管理也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2)让学生学会表达
学生要学会表达,教师首先要在情感上给学生一种亲近感,让他们明白教师给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欲望。让学生在心理上消除一种畏惧感,暗示他们教师和学生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是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才敢说、会说、想说。其次,要培养学生说的兴趣、说的技巧,说不好的教师要适时纠正、鼓励,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再就是用教师课堂上的准确表达去影响学生,去感化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表达,才能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的沟通。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只有让学生把自己所想的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获得对课堂教学的最新信息,才能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3.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有效的课堂管理
教师对课堂的最大影响是营造气氛和对学生发展的激励。教师需要建立一个合作的、适应学生需求的、轻松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一种社会情感气氛,主要指班集体的情绪状态,它影响着群体的集体精神、群体的价值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行为决定了课堂气氛,而这种气氛又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整体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良好的教室气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本身具有课堂效果的“助长”作用,积极的课堂气氛集自信与信赖、宽容与主动、自发性与多样化于一体,且在积极的氛围中无需担心集体压力和他人眼光,不拘泥于惯例与常规,可以有创造性地去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1)激发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具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价值。当学生在认识感兴趣的事物或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可以保持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进行清晰全面的感知,引起浮想联翩的想象和积极深入的思维,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研究发现,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会给智能“锦上添花”,发挥智能的积极作用,同时还会给智能“雪中送炭”,弥补智能的不足。
(2)鼓励成功
每个人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体现为成功需要。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产生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因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其实都是对成功行为的正强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成功检验所产生的快乐情绪更有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3)寓教于乐
如何改变教学形式,使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嬉戏、娱乐活动中接受教学内容,一直是古今中外崇尚乐学教学的人所努力寻求解决的课题。当我们能将一些本来在学生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赋予某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时,便能使学生因教学活动适应他们娱乐的需要而欢“心”,从而改变对学校教学活动的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的课堂管理要求我们有科学的管理目标、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这样才能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求,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有效的课堂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培养过程。
一、确立课堂常规,养成遵守习惯
建立有效的教学常规,形成课堂管理制度,这是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工作。课堂常规的制定要本着平等民主的原则,以和谐、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由师生共同制定,让学生自己约束自己的课堂行为,从而积极配合,主动学习。课堂常规的日常化、制度化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并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养成不随意影响和侵犯他人权利的习惯。学生在遵守课堂常规的同时会有意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和守纪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二、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课堂气氛不仅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过程,还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益的好坏,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交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思维。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学生的感情,还有引导学生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气氛。既然教师在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教师就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在课堂管理中要以指导为主,以激励为主,少批评少指责;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友善地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情况的学生,及时调整教育和引导的方式方法。
良好的课堂气氛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分不开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教师还需在课外下工夫。经常参与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增加自己的亲和力;花时间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影响其学习的社会因素。沟通师生心灵的渠道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能成为一个受学生爱戴和欢迎的老师。
三、正确处理师生冲突,及时化解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指的就是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表现出来的行为,它直接扰乱了教学秩序,破坏了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音乐课堂;管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206-01
一线的音乐教师,必须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掌握正确有效的音乐课堂管理技巧,能够“刚柔并济”的运用到音乐课堂管理中,优化音乐课堂管理,优化音乐课堂,达到教学目标。
一、优化课堂管理:之“刚中有柔”
课堂管理的涉及面非常广,不仅仅是简单的课堂纪律管理,而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教态、教学环境以及于音乐课堂管理技巧等因素相结合。把这些综合因素结合在一起,巧妙的运用到教学管理中。这些综合因素的结合,需“刚中有柔”才能更好优化课堂管理。就像我们音乐教学中,必须要严格把关,但不是单一死板,而是可以随着学生、教学进度等灵动变化的教学方法或课堂管理技巧。其中教学设计的安排,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师个人教态的表现,课堂中的课堂常规要求等,这些都是关乎到音乐课好差的重要元素。只有做好这些工作,学生才更喜欢上音乐课,更乐意投入到教学内容的音乐海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
(一)做好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最佳的课堂管理诀窍是让音乐课能够真正吸引学生。怎样才能让课堂内容吸引学生呢?那么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为每一节音乐课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教学任务和活动内容。是不是符合学生心理,能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能不能激发起学生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兴趣。
(二)组织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中那些爱表现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其他大部分学生,却只能被动观看。如果教师没有对那些观看的学生实施巧妙的管理,那么没有参与活动的学生可能会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活动。那么很可能影响表演的学生,严重的甚至影响教学的进度。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被关注,教学只有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教学活动设计的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
(三)规范课堂行为,严格遵守常规。俗话说的好“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音乐课堂也要有属于自己的课堂常规,必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学生,应当严格的地方便当严格。”教师平时要注意音乐课堂常规的管理,对学生的要求,要有连贯性,长期性。不能只求一时严格,但求长期督促强化。让学生在长时间的规范中,形成一种“教育惯性”,使学生走进音乐,便能约束自己。比如:听到《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就表示安静坐好。那么同学们在听到这首歌时就知道要安静坐好。弹到音阶上行的时候,表示要站以来。音阶下行的时候表示坐下等等。同时还要强调学生,严格遵守音乐课堂中的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二、优化课堂管理:之“柔中带刚”
教学过程中总是会有突发事件,也许这些突发事件是教师或学生或外界因素所造成。其中教师自身或着外界因素,这些我们可能更好处理,但是如果遇到顽皮而特殊的学生,他们的出现往往导致,教学进度,教师情绪,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影响我们整个班级的学习。这时就要采用合理、巧妙、有针对性的策略,“柔中带刚”的运用到课堂管理中。
(一)暗示等待。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总是有极个别的学生喜欢插嘴或者互相交流,忙的不亦乐乎,根本没有听到教师在讲什么。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先用眼神暗示,或者走到他的旁边轻轻地点下他的肩膀提醒他。如果学生继续侃侃而谈,说话的人越来越多,并影响到其他同学。那么教师可以停下正在上课的内容,组织其他同学,一起关注他们。一般学生在集体关注的情况下,会很快收敛自己的行为,这时教师可以再次强调课堂行为规范,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
(二)赏罚分明。学生的表现有好有坏,这时就需要采用一套奖优罚劣的措施,树立正气,激励积极因素,抵制消极因素。这要以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如眼神的表扬,语言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无疑是一剂“兴奋剂”,它会让表现好的学生更好,给不守纪律的学生做好榜样。无论对哪个学生,老师都要善于从他们的身上找到进步,尤其是对待顽皮的学生,老师更要对他们的进步进行鼓励和表扬,激励他们在其他不足方面的进步。
(三)目标明确。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学生都是在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学习。我认为,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告诉学生,这节课中学习的子目标,从完成子目标开始,到最后完成这节课的总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这节课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三、优化课堂管理:之“刚柔并济”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美术课堂管理 美术教师 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创建一个师生平等、有效互动、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环境。“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全新的理念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基础上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发展型的教育。在此背景下研究初中的美术课程的课堂管理策略研究是有其意义的。该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策略研究的理论成果,将对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将探讨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对新课改的实行有其现实意义,对中学美术教师,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管、卡、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我们急需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堂管理之路,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的转型,从而真正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1]
一、初中美术课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美术课堂的秩序比较混乱、松散
笔者为了本论文主题的研究,前去一个初中的美术课堂做调查,笔者发现美术课堂的秩序是比较混乱的,比如:在上课铃响以后,整个教室里面还是闹哄哄的,有很多噪音来源:教室外面因开着家长会而放广播;其中最后一排的一个学生又突然从座位上摔到地上,制造出一声巨响;还有一些学生交头接耳不知在讨论什么;侧坐在座位上东张西望的学生也有几个。美术教师几乎每次课前都要管理一下纪律,但是成效并不是很大,学生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有一次,美术教师让第一排的一个学生在前面站了一节课,原因是在大家起立的时候,这个学生却做到前面拿扫把清扫自己的座位。
2、美术课堂不受领导和其它科目教师的重视
笔者听课期间,有一次学校为了准备运动会,在美术课上课以后,抽调了10个同学去跳绳,后来听该班的美术教师说,美术课也常常用来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比如语文和数学。所以,美术课堂被其他科目占用是常事。而且,该班有一节美术课是在上午最后一节,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室的后门一直有食堂的师傅进入端饭,端菜,因为这节课下课后学生们就在教室打饭吃,所以整节课都飘着菜的味道,但学生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3、美术教师课堂管理方法作用不大
美术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违纪现象的管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当堂批评的方法。学生的表现也和教学内容相关,学生能被教学内容吸引时,纪律明显好得多。反之,学生表现要差一些,随意性要强一些。对于没有严重违纪的学生,在课堂中,教师也不再刻意的批评。
4、美术课堂上学生的态度比较消极
第一次去听课时,一个学生对笔者说“老师,你为什么来听我们的美术课啊,你不觉得很无聊么?”这说明,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是很喜欢美术这个科目。很多学生都没有带图画本和画画的工具,全班32个学生中,没有一个学生带水彩笔这类的工具,甚至没有买这些上美术课必备的工具。所以为了避免学生书也不带,每个学生的美术书会被统一收给美术教师,上课前再统一的发下来。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课是一种消极态度,所以在美术课堂上画画的同学很少,大部分是在做其他科目的作业。
二、初中美术课堂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校方领导的重视程度方面
从对校方领导的访谈和对美术教师的访谈方面,可以看出校方并不重视美术教学工作。校方从来没有组织过学生去参加美术方面的比赛或者开办兴趣班,也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并且美术课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其它科目也是可以随意占用,这无形之中,打击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也让学生觉得美术课是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的。所以说,校方领导对美术科目的不重视导致了美术科目教学和美术课堂管理方面工作推行的难度。
2、美术教师方面
从主观上来说,美术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水平,但客观现实却打击了其积极性;而且也缺少校方的鞭策体质,美术课堂基本上就等同于自习课;即使按照教材上了课,由于学校硬件的缺乏和学生的不配合往往也得不到相应的效果;美术教师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又是教师又是行政人员,从校方的角度讲,后者的意义更大些。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术教师也很难全心全意的去进行美术教学和课堂管理。在美术教师履行自身职责方面,所做的工作也不够,因为其任教的班级多、学生多、还要身兼其他工作,导致美术教师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沟通上的缺乏,这使美术教师忽略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对差生的辅导和帮助。这对美术课的开展和美术课堂的管理也带来了相应的难度。上课时,往往出现这样的局面,美术教师教美术教师的,学生做自己的事情。
3、学生方面
课堂上难以管理和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举止也有关系,如果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课堂的情况会得打极大的改观。
三、解决策略探讨
1、校方领导应采取的措施
校方领导应该加强和重视美术教师的责任意识,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选择一本可行性很强的美术教材,应该制定并完善对美术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实行听课和评课,多多组织学校的美术教师和外校美术教师交流、听课和教研活动,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组织美术展览和比赛,应该做出其他科目教师在一般情况下不应占用美术课的明文规定,并监督实施。还可以用一些方式来增加校园的艺术氛围。
2、美术教师方面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精益求精。然后要精心的设计好教学环节,包括做好教案的设计、适当的拓展教材的内容。教师还应拓展美术课堂,多开设户外写生课或去美术馆、博物馆上课。
最重要的是美术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和管理方法,要对学生有耐心、爱心,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培养其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教师顺利开展美术课,已达到教学目的的实现。
关键词:课堂管理 师生关系 冲突
1.国内外关于课堂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外对课堂管理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为止已经有50年的研究历史。课堂管理主要是以哲学、教学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当时大家关注的焦点是课堂秩序和纪律以及学生问题行为,但是,人们对待课堂纪律和问题行为的方式发生了转变,从借助教师的权威与控制转而采取了咨询的方法和手段。其中绝大部分的方法及模式都表现出了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尊重和理解,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去了解其行为的利弊,鼓励他们与教师合作,形成良好的行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使得课堂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方法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要有果断的坚持,明确果断的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以及要求,并且确切的告知学生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而哪些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通过群体强化提供一套规划完整的步骤,进而实现对问题行为的控制。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具有崭新理念的课堂管理模式和方法开始运用,学术界把它们统称为教师有效法。这些方法主要强调教师如何预防及化解学生的问题行为,以预防为主而不失时机地控制和处理。
在我国,课堂管理研究才刚刚起步。在过去的教学论著作中很少涉及到课堂管理的内容,最近几年在一些教学论著作中逐渐开始关注课堂管理,如田慧生等著的《教学论》、傅道春的《教师技术行为》等著作中均有专门的章节论及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对课堂管理也给予了关注,如陈琦等著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等著作中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论及课堂管理。这一时期的研究一方面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多学科多角度的分析课堂管理的策略。另一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这些研究尚未对课堂管理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与提升,大部分是从某一个侧面或者层次入手,其中的很多课堂管理的相关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当前的各类教师培训中相关的课堂管理课程少之又少;再次,我国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的课堂管理的模式和方法,缺乏符合本国教育实际情况的课堂管理模式和手段。近些年来,以西南大学为代表,在课堂管理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关于师生冲突的研究。
2.1师生冲突的研究角度不同。
国内学者们有从社会学的角度开展研究的,如白明亮的《批评与反思:师生冲突的社会学分析》、陈振中的《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社会学分析》、朱桂琴的《社会学视野中的师生冲突》;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的,如房风荣的《正确处理师生冲突―兼论教师的心理素质》、邢金萍的《论师生冲突及解决思路》、王群、吕富彪的《师生冲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有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的,如时盛荣、杨和平的《论课堂师生冲突的成因及对策》、丁进英的《教师的自控能力是避免课堂内师生冲突的关键》;有从文化学角度分析的,如丁敏的《师生冲突的文化因素探析》、叶为和韦耀阳的《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文化学分析》等。
2.2师生冲突的研究内容丰富。
2.21关于师生冲突类型的研究。
按师生冲突的表现形式,王群、吕富彪将其分为三种,即语言冲突、行为冲突和心理冲突;王萍和吴洪富则按照师生之间行为的对立或对抗程度,将其分为两类,即一般冲突和对抗冲突;田国秀将师生冲突根据冲突行为目的指向的不同分为手段性师生冲突与目的性师生冲突、根据冲突的性质分为良性师生冲突与恶性师生冲突、按照冲突对组织的影响分为建设性师生冲突与破坏性师生冲突;姜歇将师生冲突分为隐性的冲突和显性的冲突;陈祥春则将师生冲突分为师生关系的传统型与现代型的冲突、学生内心的需要与现实的冲突、角色的真实与虚假的冲突。
2.22关于师生冲突的功能认识。
(l)对师生冲突负向功能的认识。
合作教育学派的学者们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师生冲突持否定态度,认为师生冲突是影响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破坏性因素。在我国,教育界特别是教育实践界对师生冲突有一种“惧怕”和“排斥”心理。周兴国等学者认为师生间的对抗性冲突有四大危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能会造成教师自己终身的遗憾;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他学者也分别从师生冲突对教师职业怠倦、学生身心受损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师生冲突的消极影响。
(2)对师生冲突正向功能的认识。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冲突理论不像功能主义那样强调和谐,它认为在社会生活变化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分歧和冲突,社会冲突时普遍存在的,是社会生活中一种自然不可避免的现象。同时,冲突和统一都是正常的形式,是互动形式的不同方面。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认为决定冲突是功能的还是反功能的,最重要的是作为冲突对象的“问题”类型。如果冲突并不涉及他们关系的基础,冲突就有积极功能,如果冲突冲击到核心价值,那么这种冲突就会有消极功能。对于师生冲突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解放师生内心的压力和不满,维持师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增强课堂内聚力;有利于建立合理有效的学校规章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2.23关于师生冲突原因的研究。
有的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认为师生冲突是由于师生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拥有的资源、持有的社会评价标准和价值观念以及所追求的目标间的差异性所导致的;钟志农、时盛荣则认为师生冲突是教师教育失策,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与整体教育的冲突等原因所导致的;刑金萍、王群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师生冲突是由于师生间缺乏沟通,学生错误的观念与行为导致学生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丁敏则从文化学的角度,提出师生冲突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代际冲突,它来源于两种不同质的文化的冲突,即教师所代表的化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2.24关于师生冲突的策略研究。
研究者们对师生冲突的化解策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在处理师生冲突时应该做到合作――,双赢育人;妥协――互相让步,中和育人;规避――避开锋芒,距离育人;竞争――果断抉择,威望育人。在对师生冲突的管理策略上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有不足,大部分研究者关注的师生冲突发生后如何处理化解冲突,很少有研究者关注师生冲突特别是破坏性师生冲突的预防策略。最有效的管理是采取先入为主,预防在先,以防止许多不必要的问题行为,或使得破坏性的行为没有产生的机会和条件,并且在处理完师生冲突之后更重要的是对破坏性冲突的矫正。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郭雪梅.《师生文化冲突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丁静.关于师生冲突中教师行为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2004(5).
[4]陈振中.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社会学分析[J].教育评论,2000(2).
[5]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6]田国秀.接纳冲突:当代教师面对师生冲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7]田国秀.师生冲突:基于福柯的微观权力视角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8).
[8]田国秀.师生冲突的含义、类型及特征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4(7).
[9]王群,吕富彪.师生冲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理论界,2005(11).
[10]刑金萍.论师生冲突及解决思路[J].教学与管理,2005(11).
[11]白明亮.批评与反思:师生冲突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12]朱桂琴.社会学视野中的师生冲突[J].教育与职业,2003(11).
[13]李莹.课堂上的师生冲突当议[J].教学与管理,2006(4).
[14]欧阳学茹,吴良根.“师生冲突”的正向功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6(5).
关键词:课堂管理;细节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的设置往往是以学生操作为主体,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聊天,在机房内走动、喧哗等现象。即使是教师在授课时也有些学生容易开小差、讲话,教师需要不停的维持课堂纪律,这样会给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带来困难与不便。要使课堂管理得到有效实施,就应该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那么该如何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让5个“细节”(即分层教学、具体活动、有效提问、真心交流、赞美与表扬)充满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1.让“分层教学”充满课堂管理
学生是课堂授课的对象主体,是教学的目标。但是当前的学生本身的信息技术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入校新生中有对基础的电脑知识不甚了解,不懂CPU、网上漫游、电子邮箱使用等;而另外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所配置的电脑较为高级,对各种电脑软件、网上活动娴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刀切”、单一的教学与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出现差异时,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课堂管理随之出现问题。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关心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教学目标、课堂提问、作业与练习等方面实施“分层教学”。结合学生的平时实际表现,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精心准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围绕不同层次目标进行相关的学习。在准备课堂提问时,应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全班学生都能学的积极与主动。在课堂练习与作业的设计上,应分别设计以巩固、熟练应用与灵活应用为题目的项目,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让“具体活动”充满课堂管理
大量的观察和操作练习活动会经常出现于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纪律问题也往往这时会随之冒出。仔细探究形成的原因是与信息技术教师对“细节”的安排不合理有关。在课堂上学生不清楚具体观察或者操作什么内容,对于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活动步骤也没有清楚的认识。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行为的松懈。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之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具体观察或练习哪些内容,从而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更应该在具体练习之前,教师明确向学生说明怎样进行练习,练习所需要的素材与资料、操作过程和主要细节是什么。在这里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技能性很强的操作练习,信息技术教师更要明确分解其步骤,否则学生会成为“无头苍蝇”,不但失去操作练习的“意义”,更会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带来诸多“烦恼”。
3.让“有效提问”充满课堂管理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不但可以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思维,还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能“吹皱一池春水”,而有的则毫无反应。由此我们发现课堂管理中的“有效提问”才能使学生保持思考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为了不让学生“开小差”,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让学生沉浸于解决问题的思考中。有效提问不仅可以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也是调控学生心理活动、维持良好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问有两种使用方式:一是在学生“开小差”的情况下,用有效提问激发学生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思维活动,重新“抢回”学生的注意力。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提问必须与教学活动相关,也就是有效提问,谨慎使用“你为什么又开小差”之类的问题。二是在讲解某一具体内容之前,明确说明讲解结束之后将请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评价或惩罚方法是什么,以引起学生的广泛注意。
4.让“真心交流”充满课堂管理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高考”学科,由此学生通常会将信息技术教师当做“副科”教师,这不仅表现在对学科的重视程度上,还表现在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熟悉与信任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自己也往往认为与学生的交流是班主任与“主科”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于是我们就把教学过程中遇见的问题统统交给班主任去“解决”。其实,与学生的真心交流会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关心,能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认识错误,改正问题,从而避免了教师与学生的“两败俱伤”。
5.让“赞美与鼓励”充满课堂管理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新型的、建构性的课堂中,评价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卡内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与鼓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使用“赞美与鼓励”的言语,这样教师的教学不再一成不变了,而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也变得丰富多彩。教师用自己适时的“表扬”,换来学生积极热情的回馈,教师的工作也变得生动了,教学的兴趣也明显增加了。而那些一个个有着各自不同特点的学生成为教师活生生的“工作对象”,学生在学习中把自己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教师更有效的因人施教,做到人性化的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交流与健康发展。
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想要学习的。即使那些对学习玩世不恭的学生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学习愿望。只要信息技术教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恰当把握、合理安排课堂中的各个“细节”,并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完全可以减少或消除各种不良影响,提高学生接受管理的积极性,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对初中学生的课堂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从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室环境、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等三方面,探讨了有效管理初中音乐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
音乐;课堂管理;教室环境;教师素质;教学内容
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和课堂的管理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课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绩。教师只有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课堂教学才能井然有序,学生的成绩才能稳步提高。如果课堂管理不好,课堂一片混乱,是无法有效开展教学的。尤其初中生大多处于叛逆时期,课堂管理尤为重要。结合教学经验,对初中音乐课堂的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室环境
很多学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有专门、专业的教室,由于教室不经常使用和音乐课程的特殊性,音乐教室便显得有些“随便”“自由”。试想一下,学生在上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时都是在很规范的教室里,当上音乐课时,学生来到音乐教室,不再是单调的桌子、椅子,学生自然会欢呼雀跃,犹如一群出了笼子的小鸟,闹腾不已,不利于音乐课堂的管理。如果音乐教室里的物品随意摆放,教学设备杂乱无章,无疑仿佛向学生传达一个信息:音乐课就是给大家放松的课程,大家可以随便一点。音乐课虽然不是主要课程,但也不是单单让学生学习一点音乐来陶冶情操,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音乐教室的布置要讲究。虽然要使学生在音乐教室感觉放松,不像上其他课程时一样严肃,但是,教室也要简洁、干净,各种教学设备摆放规范。同时,可在教室里张贴一些音乐海报或宣传画,或音乐知识。音乐教室的使用要有明确的规定,在教室前张贴音乐教室的使用规范,让学生感到音乐教室、音乐课堂也是一个有规范、有规则的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学生看到整洁的教室和明确的教室使用规范后,自然会对自己形成一些约束,使得他们在音乐课堂能自觉遵守纪律,利于教师的教学开展。对于在音乐教室中的规范,教师不能刻意苛求学生,要给予他们音乐课上应有的放松和艺术性感受。但是,对于违反教室使用规范的学生,比如,带零食进教室、穿拖鞋进教室等行为,教师一定严肃处理,切不可放纵,以免导致更多类似的违规现象发生。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音乐课程不是中考科目内容,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音乐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容易导致音乐教师本身就不重视音乐教学,在教学中没有热情,对待音乐课是得过且过的态度,更不用说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学习音乐教学的专业知识了。一些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有效地吸引、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导致许多学生在音乐课上兴趣缺失,显得无精打采。完善初中音乐课堂管理的一个巨大突破口,就是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课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音乐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以及课堂的教学秩序。音乐可以让人感受到美,可以让人沉浸在欣赏中,使学生进而喜欢上音乐、专心致志地学习音乐。教师自身必须拥有熟练的、高水平的音乐专业素质,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吸引学生。比如,教师在教学《四小天鹅舞曲》时,教师要能熟练、高水平地弹奏《四小天鹅舞曲》,才能让学生完整地欣赏和领略到该曲目的精髓,感受其中包含的音乐性和音乐美感,感受创作者构曲的巧妙及作品中饱含的深情。如果教师没有高超的音乐专业素质,只是靠一些音乐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学习音乐,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必然会大大降低。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音乐专业素质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于音乐教学,不是教师只通过音乐素质就可以完成教学的,音乐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会被赋予很多不同的内涵和欣赏角度,教师只有掌握这些相关知识,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和传授这些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三、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
初中生对于有趣的学科是具有巨大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尤其是音乐课这类艺术性课程。传统的音乐课教学基本是教师示范唱,然后让学生一起唱,学生们就一起“有气无力”地唱,或者教师教授一些乐理等音乐理论知识。而这些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了,教师必须大大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内容的丰富。在教学中加入一些音乐背景知识的讲解,穿插一些同类型音乐曲目的欣赏,并且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音乐表演内容,从而调动起所有同学的积极性,便于课堂管理。第二,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音乐课程内容等。
四、结束语
初中音乐课虽然在学生的中考中不占据比重,但却对学生的艺术审美培养及成长的影响意义重大。因此,要重视音乐课堂的管理。音乐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才能做好音乐课堂管理工作。要让学生既能放松身心,充分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好,又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以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作者:蒋红梅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兴趣;非言语;表扬;提示
隐性的课堂管理策略是指在不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运用言语提示及非言语线索等方式,维持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保持课堂纪律的一种课堂管理模式。所谓隐性,就是指课堂管理注重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经常表现为好动,注意力分散,自控能力、管理能力差等特点,所以课堂上容易出现一些典型的纪律问题。如:搞小动作、说话、开小差等。教师在考虑对策时,要有自己的意图,不应仅仅为了保证纪律而处理纪律问题,还要注意一定的方法。
本文主要谈一下中学隐性课堂管理策略操作方面的问题。
一、维持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待学生的纪律问题,预防是最好的良方,教师应尽量做到“以预防为主,处理为辅”。一堂课唯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他们才不会分心去从影响正常课堂秩序的活动。所以,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如何设计好一节课上,课程设计得精彩,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控制学生。
二、运用非言语线索
课堂中学生出现的许多不良行为,在处理上,无需中断上课,只要运用非言语的暗示就能消除。有效的非言语线索包括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姿势、手势、触摸、警告声音等。有技巧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会持续扫视整个教室,并与每位学生有眼神的接触,这表现出教师能够察觉并控制整个教室的情境,而且能预防学生的不良行为。面部在传递非言语信息时具有很大的功能。轻轻摇头能使不良行为在蔓延前被制止,皱眉头能明确表示不赞同。教师的眼神则蕴含着更多的意义。
三、多用表扬与奖励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通过表扬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的行为,改进自己的行为,主动接受表扬。如,某学生上课开小差,教师就要抓住其他学生在认真思考,与同学讨论问题来表扬他;或者表扬该生身边的其他同学,引起该生主观的思考与判断,选择正确的行为。
四、言语提示
如果课堂管理中无法使用非言语线索,或者非言语线索不能奏效,那么简单的言语提示将有助于把学生拉回到学习上来。言语提示的运用应该及时在学生违规之后提出,言语提示是对学生的一种正面提示,通常要指出学生的错误,或表达学生对未来的积极的期望。但言语提示不等于批评,它不针对某一个个体而提出,是对整体的提示以影响少数个体的一种方法。因此,言语提示要注意言语的方式,不要伤害学生自尊心,造成负面影响。
五、反复提示
大多数情况下运用非言语线索、言语提示等方法足以消除课堂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但是,有时一些抵触情绪很强的学生,无视老师的要求与老师争吵,向教师“挑战”。如果教师不给予正确的对待,学生的行为会愈加违规,得不到教育与说服,并且教师威信也会受到威胁,因此,教师要表现出坚定的立场,并且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有序和建设性的课堂情境。当一个学生拒绝听从简单的提示时,教师要反复给予提示,无视任何无关的请求与争吵。
六、多奖励、少惩罚
许多教育者和心理学家都同意(至少在理论上),当学生的问题行为很严重时,可以使用必要的惩罚。但对于普通的纪律问题,要多奖励、少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