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党支部发展党员

党支部发展党员

时间:2023-01-11 08:2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党支部发展党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党支部发展党员

第1篇

一、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健全保证发展学生党员质量的工作机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有力的措施,把优秀青年培养成为党员、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1、坚持把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纳入重要日程。

学院党委定期专题研究发展党员工作,每年举行学生党建研讨会和支部书记研讨班,重点研究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举措。党委书记坚持亲自抓发展党员工作,为积极分子讲党课、与发展对象谈心、参加支部发展会。

2、健全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制度体系。

针对发展党员工作,先后出台了10多项制度,确保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一是谈心制度。即使党支部人手再少,工作再忙,也必须在学生提出申请的几天之内,由党支部派专人同申请人谈话,予以热情切实的鼓励,决不能让申请书“石沉大海”。二是培养人制度。注意选择那些党性强、对入党积极分子满怀政治热情、而且熟悉培养工作的党员作为培养人。对每一位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确定两个培养人(一个是教师党员,一个是学生党员),由专人负责。培养人经常深入到入党积极分子所在班级广泛了解本人情况,倾听意见,这样能够避免片面性、主观性,提高培养工作的质量。三是进行严格的日常管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管理有四个方面的措施,即:程序规范化,由计算机输入设计好的表格,分别记载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表现、家庭状况,行为奖惩、学习成绩等等;结构合理化,即培养人的搭配要合理,两个培养人要师生结合,课内外结合;结果公开化,即培养对象的进步情况定期在党内通报,交流,发展前还要交给所在班级的群众进行评议,进行质量认定;管理制度化,即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作为制度严格地作出一系列规定,同时设专人负责,定期提交党支部委员会研究。

3、建强发展党员工作队伍。

在完善基层书记教育培训、二级院系党总支协调把关、党委组织部检查督促的工作机制基础上,切实增强工作力量。学院党委注意选拔那些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富有牺牲精神、善于感情投入的同志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委员。他们能力较强,在日常工作中便于和学生接触,有一定的党内生活经验,能够担负起对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教育和规范的责任;此外,学院先后在二级院系设立了兼职组织员、增设了党建辅导员和党建助理,重点负责发展党员材料的工作。

二、加强党性教育锻炼,努力端正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

保证学生党员质量,关键在于端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促使他们真正在思想上入党。为此,我们针对一些积极分子对党缺乏深刻了解、党性观念不强,个别学生对党的忠诚度不高、入党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等问题,多形式、多渠道重点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质,坚定理想、对党忠诚。一是利用重要契机。抓住大一新生军训、参加重大活动等时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培训力度。改变传统的只有单一的学院举办的党校培训制度,建立学院、系部两级培训体系。系部党总支和党支部通过指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学,上党课”等活动,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在此基础上把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到学院党校继续学习,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历史、党所肩负重任的认识和理解。三是强化示范引导。每年以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组织千名学生参加主题实践和校友访谈活动,感悟铁科人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组织关工委退休老教师与学生支部结成对子,使学生汲取老党员的政治营养;引导全院向把一生奉献教育事业的朱旭、黄元珍、马丽华等先进典型学习,用榜样的力量净化入党积极分子的心灵。四是搞好自我教育。指导入党积极分子办好铁路科技学院报、汇贤诗文社、兰亭书法协会等“一报一社一会”,使之成为学习党的理论、增强党性观念的红色园地。

三、坚持标准条件,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

面对学生入党愿望强烈、入党积极分子逐年增多的情况,我们严格掌握党员标准,努力做到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中,坚持标准、严格手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突击发展。普遍建立了发展前和转正前的公示制度、预审制度。对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予发展,以保证党的纯洁性。一是严格考察发展对象。在二级院系党总支成立了党员发展预审小组,在团支部推优、发展前公示等基础上,注意听取身边师生对发展对象的反映,重点考察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二是确保入党材料客观完备。明确二级院系党总支和支部的材料准备和材料审查责任,有关责任人要对材料内容和质量签字确认,确保材料客观、准确反映入党对象的真实情况。党委工作部每年对入党对象的材料逐一审查,不合格的退回修改补充。仅2013年就因发现材料有问题而对2人作出了撤销发展程序的处理。三是切实把好转正环节。注重引导预备党员在日常学习、课外活动、就业选择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督促他们积极参加党内活动,过好组织生活,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在预备党员转正时,深入了解他们的党员意识、发挥作用等情况,对具备党员条件的及时转正,不具备条件的延期转正处理。

第2篇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务工作者专业素质。

新学期伊始,总支委员会确定了新的一年党建工作重点,将总支对各支部书记的业务培训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第一季度就“”、“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发展”等相关内容对支部书记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各支部书记对相关业务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对支部党建工作的规范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规范组织发展程序,提高组织发展质量。

总支现有党员37名,其中在职党员只有21名,分布于四个支部,红卫小学党支部3名党员均为退休教师,后大巨宝小学党支部3名党员中只有1名在职,后官窑小学党支部3名党员中在职2名,而且年轻党员比例明显偏低。这种局面是由于前几年学校没有党支部,无法开展组织发展工作造成的。这种现状很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同时要保证新加入成员的质量,总支加强了对各支部党员发展工作的领导,从发展党员的各阶段时间、活动、材料留痕、备案等进行全程指导,到目前为止,已确定两名入党积极分子,程序规范、材料完整。

三、常规活动与专题活动相结合、党务与政务相结合,做好党建工作。

1、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2017年度党员民主评议”工作;

2、按月开展了“固定党日活动”;

3、确定了“党建项目计划”;

4、通过升旗仪式、板报宣传、主题班会、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学雷锋活动月”主题活动;

5、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教师考勤制度,党支部发挥监督、参政作用;

第3篇

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小车服务大队党支部现有党员26人,其中:正式党员23人、预备党员3人。

二、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党建工作系列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车队的党建工作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作保证。进入20__年上半年,车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有关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的各项制度。在制度的修订和落实上,也充分考虑到既要突出支部的核心地位,又要符合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学习方面采取集中学习和外点传递文件资料,指定人员负责学习的办法。在落实公司、沙运司两会”精神上实行学习签名制,明确学习时间、地点、谁负责、学习人数,学习内容等,其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将“两会”精神彻底贯彻到每位员工,让员工了解沙运司发展的目标和领导对工作的思路。为确保真正把车队的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一)党支部按时召开党员大会,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并总结车队近期重点工作,安排下月计划,理清工作思路,切实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抓好党建台帐,认真记录各项台帐内容。(三)抓好支部的各项活动,按期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力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做到活动有内容、有记录。(四)加强“三基”工作,认真落实“”制度。(五)加强宣传报道工作,通过每星期的宣传报道,将车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报道,上半年共完成宣传报道35篇。(六)充分利用党员评比台增强激励机制。

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增强责任意识,使大家做到自信不自负,昂扬不张扬,在车队的各项工作中积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强化基础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为党建注入生机和活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基础就是一句空话。小车服务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安全工作对车队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牢固树立“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发展”的理念,努力做好安全工作。同时车队坚持车辆归队检查、不定期的夜查工作,并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提醒和电话通知外点工作的员工,尤其对特殊路段、气候执行任务的员工都进行认真的工作交待,保障了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做好这些车队日常安全工作的同时,车队党支部积极探索新的搞好小车安全工作的模式:(1)逐步从单纯的行政式管理向启发式管理迈进,具体表现在车队在安全工作的宣传上:从以前的条列式宣讲向启发式教育迈进,如车队以前总是不断的告诉司机:安全工作如何重要,大家要努力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积极转变;今年车队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告诉司机:安全工作是一项关系的别人安危,更关系到你自己安危的重要工作,我们每一个人只有先爱护好你自己,做好自己的安全工作,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下班,其次,才有机会去关爱别人。六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月,小车服务大队悬挂的安全表语也显示了车队今年安全工作的启发式管理模式,虽然这只是一种简单、初步的尝试,但必尽车队党支部在安全工作的管理方式上,迈出可喜的一步,迈出了探索的脚步,随着今后的车队安全工作不断深入,车队党支部会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完善中启发式安全教育管理模式的经验,从而使车队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2)一季度油田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下发了运输服务类承包商安全技术评估管理办法,此办法是油田公司结合杜帮公司安全文件的先进管理念制定的,车队党支部对此进行了认真学习,希望通过对此管理办法的学习和借鉴,为车队安全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在抓好车队安全管理——这项这项基础建设的同时,努力抓好干部、党员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保证安全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保证车队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也为车队党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发展党员方面,车队党支部做到了不照顾情绪,不照顾资格,坚持符合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予以从严掌握。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车队共发展5名新党员。这些同志在生产一线都发挥出了模范带头作用,也为车队党建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加强党员学习,创建学习型支部

加强理论学习,为提高全队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创建学习型车队,在车队党员、干部中形成良好的风气,车队党支部起了战斗堡垒作用,落实了支部学习制度,并制定了全年

学习计划。党支部坚持每月集中学习,要求党员自学,每月不得少于2次,并做到常抓不懈。尤其是认真学习沙运司1.2号文件和“两会“精神、及刘经理和孙经理的讲话,结合车队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在安全环保和设备管理方面做到多联系、多巡查、多交代、多叮嘱,根据不同重点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动态管理,时刻掌握司机的思想动态、身体状况和车辆的技术状况,及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执行安全警示牌和车辆安全亲情卡挂牌制度;大客车严格坚持到达目的地、归场后随时报告平安的制度,要根据不同路线、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车况做不同交代,让司机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安全。认真开展“三违”排查工作,每月进行一次“反三违”排查活动,严惩“三违”行为,实现“三无”目标。让大家真正从思想上和行为上与习惯性违章的恶习丑行划清界限。五、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加强支部核心领导作用

车队党支部紧紧围绕车队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找准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把广大党员和职工动员起来,团结在自己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我们根据不同时期生产的需要,开展了不同的活动,如:一季度沙运司开展了向陈世文学习的活动,车队党支部也把此项活动作为重点,在员工中进行教育宣传。学习他爱企如家、任劳任怨的无私情怀。专心致志抓工作,一心一意干事业的精神;二季度车队党支部认真传达学习了沙运司党委向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程双启同志学习的通知,及程双启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对这些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学习,车队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能受苦、能吃苦,不比待遇比贡献,不比享受比奉献的敬业精神,积极倡导有利于团结和谐的人文的思想。

积极参加沙运司党委、工会、团委开展的丰富职工生活的文体生活,不断弘扬正气,反对歪风,同时发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积极奉献的职业道德和企业新风尚,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共同投入到车队的各项工作之中,培养了职工的使命和责任感。车队党支部通过积极参与沙运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如爱心捐款等公益活动,积极为社会多作贡献,充分体现了车队职工的奉献精神。我们还不断发掘职工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如在车队司助中涌现出的沙运司级劳模文新平同志),并大力宣传弘扬他的先进事迹,以先进事迹鞭策后进,营造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促进每一名职工都能恪尽职守,努力工作。车队支部努力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和关系,使这个集体充满活力和凝聚力,全面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真正发挥党支部在车队中的核心地位,使支部向着“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迈进。

六、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和干部廉政建设。在支部建设中,车队党支部始终把支部领导班子建设,作为车队党建工作的核心来抓,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明确了支部成员分工,确定了党小组的设置,明确了党小组长,完善支部的组织建设。其次,明确了车队干部的岗位责任,完善了车队的基础工作。一是完善了车队各项制度、岗位责任制和应急响应预案;二是规范了车队存档资料的管理,使车队所有存档资料做到外观标识、规格统一,使软、硬件档案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迈进。三是加强对外点员工的管理。上半年车队领导深入生产一线4次。

结合学习陈世文的活动,支部要求广大员工,特别是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无论企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员工收入有多高,都要勤俭节约,特别是干部、党员更要牢固树立廉洁自律的观点,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法。

七、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党建工作,是一项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车队党支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加了沙运司工会、团委组织的“三八妇女节”活动、“学雷锋”活动、庆“五一”的文体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将各个理念与精神深入贯彻到每位员工的心中,为车队20__年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完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半年来,尽管我们支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一是部分干部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职工队伍素质和团队精神的培育力度需要不断加强。三是由于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构成所限,业务技术能力还需要下大气力予以提高。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协助车队领导不断的克服和改进。由于车队工作的需要,社聘员工逐步增多,给车队管理工作增加了一些难度,这方面的管理经验,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和加强。

八、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根据沙运司党委的安排,结合十六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下半年将要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抓好党支部的组织建设。车队党支部将按照“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总体要求,加强班子的能力的建设,努力把车队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技术过硬、勇于开拓、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团队。

2.积极推进车队文化建设。车队党支部要

不断拓宽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地,有效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弘扬主旋律、沟通思想、交流工作;努力实现管理人性化,促进车队党支部各项工作的蓬勃开展。3.抓好支部成员和党员的学习。党支部要深入地抓好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党小组、知识型员工的巩固提高工作。同时支持车队完善人才机制建设,使有知识、有能力的员工得到展示的机会和岗位,促进全员学知识、学技能、钻业务的积极性,逐步改善学与不学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只讲公平、不讲效率的滞后观念和做法,为沙运司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骨干。

4.开展党员素质教育活动。党支部要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继续加强和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目的,促进党员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5.深入开展民主管理工作。发动职工群众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为车队的发展献计献策。车队党员、干部要关心职工生活,保障职工权益,努力把职工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同时,着力发挥团员青年在车队经营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积极开展“学知识、长才干,争做岗位技术能手”活动,为青年职工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6.切实做好工会与共青团的工作。党支部要做好对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的参谋和服务工作。继续协助工会组织搞好“送温暖”、扶贫帮困活动,弘扬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尚。积极参与沙运司工会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气氛,陶冶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下半年,我们党支部成员更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不断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良好形象,发扬勤奋工作,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再接再厉,踏踏实实地做好党建工作。

第4篇

一、XX市“村为主”建设发展现状

(一)“村为主”建设发展特点

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村村级组织建设发生了新变化,农民负担由重变轻,农村村组干部由多变少,村组干部待遇由低变稳,村级组织引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得到加强,“村为主”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应运而生,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呈星火燎原之势。到目前止,共有620个村、54个居委会(其中城区居委会28个,乡镇居委会26个),除去城区28个经济势力雄厚的居委会外,乡镇646个村(居委会)中,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村为主”程度较高的村17个,占总村数2.64%;集体收入情况较好、能为群众办些实事、能够运行“村为主”的村109个,占总数的16.87%;收支大体平衡、能够维持正常运转、“村为主”运转不畅的村340个,占总数的52.63%;村级集体收入不高、难以开展“村为主”的村180个,占总数的27.86%。总观我市“村为主”建设发展现状,尚处于自发的初始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自发性。从我市发动“村为主”的领导层面看,具有明显的自发性。我市大多数“村为主”运行模式,不是自上而下安排部署的,而是从基层自发产生的,是农村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过去,村干部在一段时期内仅仅扮演着“三要干部”(要钱、要人、要物)的急先锋,与村民距离越拉越远,村干部难当、干部没人想当的思想曾一度在广大农村占有较大比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负担不断减轻,计划生育工作不断规范,村级以“村为主”治理村的愿望日益强烈,于是,一些乡镇因势利导对村级实行“村为主”管理,如导子乡2002年就探索“村为主”管理模式,2003年正式启动,2004年“村为主”各项管理制度已基本完善。可以说,“村为主”是对过去一段时期农村村级组织建设弱化的大反思、大纠正。

非典型性。从实行“村为主”的具体工作内容看,我市“村为主”具有明显的非典型性,即“村为主”仅仅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的被动局面,仅仅停留在税费上缴、计划生育等几个有硬性指标的主要工作上,计划生育工作“村为主”达到85%以上,税费上缴工作“村为主”达到70%以上,而发展公益事业和村级经济则明显滞后,公益事业实行“村为主”的还不到15%,发展村级经济实行“村为主”的不足30%,甚至相当一部分村没有开展公益事业,没有发展村级经济,村级组织在引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路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不平衡性。从“村为主”建设发展布局看,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村为主”建设发展情况与乡镇富裕程度、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离城区远近、交通便利情况等有密切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发展不平衡性。离城区较近、交通较为方便、集镇较为发达的乡镇,“村为主”发展相对好些,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集镇相对落后的乡镇,“村为主”发展相对差些。比较富裕的乡镇,特别是产煤强镇,“村为主”发展相对较好。贫困乡镇“村为主”发展困难较多,难度很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较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村为主”发展得相对较好。农业结构调整情况较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慢的乡镇,“村为主”发展得较差些。

(二)“村为主”管理后的新变化

尽管我市“村为主”运行模式是自发的,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村为主”运行后的成效十分明显,变化相当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变“要你当”为“我要当”。推行“村为主”管理以前,因干部待遇难以保障,普遍存在不愿当村干部的现象,村干部的上任往往要做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即使上任了,多数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不安心,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不辞而别,到外地务工经商,进了村级班子能够留下来的,多数是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素质不高的,农村中有本事、有能力的年轻人,特别是经济能人、政治强人、社会名人等各类优秀分子难以吸引到村干部工作岗位上来。试行“村为主”后,村干部经济待遇提高了,不少人原来不愿当村干部,现在是争着当村干部,乡镇也因势利导,对村级干部进行了精简优化,一些经济能人、政治强人、社会名人也被吸引到村干部中来。如南阳镇实行“村为主”前,30个村共有干部196个,实行“村为主”后,根据各村人口数量定职定编,小的村为3人,中村一般为4—5人,最大的村也不过7人,通过精简,全镇现有村干部116个,精简村干部80个,同时,该镇的经济能人、政治强人、社会名人所占村干部比例明显提高,由原来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9%。

变“被动抓”为“主动抓”。过去,村干部普遍存在工作热情不高、责任感事业心不强、工作被动的问题,严重的甚至根本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村干部成了“维持会长”。实行“村为主”后,乡镇对“村为主”的村干部定工资,并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和诱人的奖励激励制,原先工资没保障、工作没有动力的状况明显改观,村干部焕发出一种争先恐后、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如导子乡今年粮税入库,8月5日召开粮税入库动员大会,开会当天,7个“村为主”的村干部与乡财税所结好帐,还有3个不是“村为主”的村在他们的带领下,第二天即与财税所结好帐。

变“家为主”为“村为主”。过去,村干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以“家”为主,主营自家的“自留地”,兼营村里的“责任田”,有的对村里的事务,如果不是上级硬性指派或群众找上门,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村为主”实行后,村干部将60%以上的时间用于抓村级工作。尤其可喜的是,“村级发展我发展”已成为村干部的共识,抓农业结构调整成了村干部的“主菜单”,抓经济谋发展成了村干部的主要目标。如哲桥镇的石仙村,村干部带头种植烤烟,并坚持为烤烟提前、产中、产后全方位优质服务,既当指挥员,又当技术员,还当销售员。在“村为主”管理模式的推动下,各乡镇形成了抓调整、促经济的新,有的乡镇形成了一村一品,甚至一乡一品的新格局。同时,村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意识进一步强化,水、电、路等公益事业过去无人问津的现象明显改观。如大义乡东坪村过去一直未通公路,村民饱尝交通闭塞之苦,今年村干部抢抓国家实施通村公路的机遇,充分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率领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靠炸药炸,靠锄子镢头挖,靠肩挑手提,经过近6个月的艰苦拼搏,最终开出了一条5米宽的公路,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我市无论是在制种、种烤烟等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村级经济中,还是在修马路、修渠道等村公益事业中,到处可见村干部的身影,村干部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感情更加深厚,群众基础更加厚实。

二、影响和制约“村为主”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空壳村问题

当前XX农村存在两大空壳现象,制约着“村为主”的实施。一是人员空壳现象。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外出沿海发达地区务工人员高达30多万人,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有的甚至举家外迁,长年不回,一部分农民洗脚上岸,虽然保留农村户口,但已移居、暂住城市。许多村组人去楼空,留守人员大多是“386061”部队。如三都镇早禾田村6组,户籍人口有100多人,但常年居住村中仅30余人,其中青壮年劳力不足1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应予大力鼓励和支持,但青壮年劳动力的单向外流,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导致了土地抛荒现象的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给农村税收征收、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二是集体经济空壳现象。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传统发展模式和收入途径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没有同步发展,反而逐渐萎缩和减弱,这种发展的不对称性和不协调性,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据初步统计,646个村(居委会)有集体经济收入的511个,其中,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14个,占2.17%;20-50万元47个,占7.28%;10-20万元的84个,占13%;5-10万元的212个,占32.82%;5万元以下的154个,占23.84%,而集体经济呈“空壳”的村则高达135个,占20.9%。这些集体经济呈空壳的村,由于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普遍存在办公经费紧张,村组干部报酬较低,工作积极性受挫,村级组织作用难以有效地发挥的现象。

(二)遗留债务问题

遗留债务问题由于时间长,矛盾多,一般很难解决,成了制约“村为主”实施的重要因素。一是工资债务久悬未决。拖欠村干部工资一方面是由于乡镇运转困难,没有发给村干部,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另一方面是村干部为完成农业税费而垫交工资形成的,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各乡镇都不同程度存在,具有普遍性,少的村几千元,多的村近10万元。历年村干部垫交农业税费难以偿还,拖欠村干部的工资无法兑现,不仅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而且也使一些村干部担心工资没着落,不愿放弃村干部职务,造成了村干部职数难以精简,由此带来了新的潜在债务隐患。二是政府性债务难以化解。如我市某乡镇一个村煤矿上世纪90年代被乡政府卖给私人,30多万元的拍卖款至今尚未返还村集体,村干部的工资大量拖欠,几任村干部不愿离职,导致该村干部职数偏多,1000人左右的村干部达到8人之多,严重影响“村为主”工作的推行。由于村级历年遗留债务难以消化,村级欠账太多,大多数的村级组织仍陷于“无钱办事”的困难境地。即使有的村干部有心办事,但无力办事,作出的办实事、谋实惠的承诺往往成了“空头支票”。村级组织“经济无实力,发展无财力,服务无能力”,“说话无人听,办事没人跟”,农村全面工作“村为主”成了一句空话。

(三)干部待遇问题

干部待遇问题是“村为主”建设成败与否的根本所在。一是政治待遇不高。目前,由于公务员体制改革,推行逢进必考,村干部选拔机制没有形成,提拔通道不畅,即使再优秀的村干部也难以进乡镇任职,一直对村干部实行身份锁定——农民,使干部普遍感到政治上没奔头,村干部的职位对农民缺少吸引力。加之农村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一些地方宗族势力横行、歪风邪气盛行,有的人身安全都难以保障。而村干部生长在农村,与村民同乡本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开展工作有后顾之忧,不敢触及矛盾。二是经济待遇难保障。不少村干部感到经济上没甜头,全市村干部经济待遇差距悬殊,苦乐不均,一些富裕乡镇、富裕村的村干部收入有保证,有的年收入甚至达到4000元以上,而一些贫困村的村干部工资不仅不能正常发放,甚至还要村干部自己垫付农业税,村干部需要发展“副业”来养家糊口,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影响了村组织的战斗力。此外,村干部养老保障没着落,辛辛苦苦在农村工作几十年,离任后即刻出现“断电”效应,即政治上解除权力、经济上取消工资、生活上无人过问。总之,村干部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待遇难保障,尽管许多村干部工作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但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成绩得不到上级肯定、工作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辛苦得不到家庭的理解,村干部三头受气,让村干部感到寒心,制约了“村为主”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实行“村为主”,干部是关键。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实际上是上述三个问题的衍生,由于空壳村大量存在,遗留债务难消化,干部待遇难保障,又影响了我市村干部队伍建设。从调查看,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和年龄老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如导子乡23个村,村干部总数89人,其中30岁以下10人,占11.2%,30-40岁18人,占20%,40-50岁58人,占65%,50岁以上3人,占0.3%;高中、中专生28人,占31%,初中60人,占67%,小学1人,占0.1%。老龄化和低文化导致缺乏创新农村工作的动力和活力。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长期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更导致农村基层党员难发展,村官难选,村务难管,一些村几乎找不着合适的村干部人选,甚至一部分村干部也外出务工,导致村级班子不稳定。有的村支书唯恐别人夺权,故意长期不发展党员,或者“近亲繁殖”,大量培养自己的亲属进村领导班子。这些因素的存在,一方面造成干部队伍青黄不接,选拔村干部范围受限,另一方面致使干部队伍素质偏低,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弱化。从目前我市村干部现状看,有的村干部思想落后,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淡化,宗派思想严重,办事不公,为政不廉,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甚至在一些村出现了村民“有田有粮不找你,不偷不抢不怕你,外出赚钱不理你,出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的现象。有的村干部工作能力难以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能力不强,文化水平偏低,工作思路窄、办法少,“等靠要”思想太浓,开拓进取意识不强,主动性不高,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现有村干部素质偏低,后备干部缺乏,导致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和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削弱了村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农民群众对村组织的依赖程度、信任度下降,影响了“村为主”建设。

三、对全面推行“村为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全面实施“村为主”工作机制,对于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农村工作全面发展,引导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我市农村工作实践与经济发展实际看,我市已基本具备在农村全面实施“村为主”工作机制的条件。一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有强烈要求。村级组织职能弱化,农村公用事业、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几近瘫痪,农民急盼有一个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坚强组织和领导;广大农村干部也期盼能从政治、经济上改善待遇,提高基层组织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二是有比较现实的、可供支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迅速,GDP年均递增率达12%,2004年财政总收入有望突破3亿元。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为全面实施“村为主”奠定了经济基础。三是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1994年我市在全市乡镇办事处实行计生工作“村为主”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责权明确、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工作机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2002年,我市在部分乡镇率先推行“村为主”工作,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市实施“村为主”工作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实施“村为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精心准备,稳步推进,在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全面推进,在基础条件薄弱的乡镇选择典型试点,逐步推进。“村为主”是一项工作重心下移的工作机制,建议按照实事求是、积极引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对“村为主”的村干部实行公职化管理。即比照国家公职人员有关管理办法,规定村干部的岗位设置、选拨任用、报酬保障、考勤考核、教育培训等事项,对村级组织实行规范化管理,对村级干部实行公职化管理。从操作层面上讲,实施“村为主”工作机制应做到“六定”:

1、定类型——科学划分行政村类别。我市行政村设置没有统一标准,经济状况各异,村级干部配置大而全,小而全,人员繁冗,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迫切需要科学划分全市各乡镇行政村的类别,因类施策,因类设置职务、配置干部。南阳等已推行“村为主”的乡镇,根据人口和面积把全乡行政村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别,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议在实施“村为主”中,参照南阳镇做法,全市统一分类标准,科学划分行政村类别,按照人口数量占60%,国土面积占20%,村级总收入占20%的比例测算行政村所得分值,根据测算分值,将行政村划分为特大村、一类村、二类村、三类村和特小村。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行政村的类别每三年核定一次。对特小村、特大村可制定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对于人口小、面积小、村级政权组织不稳固的村定为特小村,由包片包村的乡镇党员干部暂时兼任村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创新村级政权组织领导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困难村难题,引导特小村向三类村过渡。除特小村外,其它类别村原则上乡镇干部不得兼任村支书或村主任,以避免乡镇过多干预村级事务,增加一层隐性领导体系和“影子领导”,真正实现“村为主”目的。人口数量达2500人以上,村级集体纯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村定为特大村,给予一些优惠政策,配大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扶持其发展成为“村为主”的样板村。

2、定编制——合理确定村干部编制。对村干部定编,一是简化干部职数,提高村干部待遇,增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实现减员增效、竞争上岗。二是对村干部实行公职化管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对村干部实行身份锁定的缺陷,为村干部正名,使村干部能够放心大胆工作。综合各试点乡镇的经验,建议在“村为主”工作机制中,要定死村级干部编制,不允许超编。专职村干部编制的确定,以行政村的分类为依据。一类村专职村干部编制5名;二类村专职村干部编制4名;三类村专职村干部编制3名;特大村专职村干部编制5-7名。特小村干部编制2名,乡镇干部兼职不占编制。编制要体现不同类别行政村工作量的大小和精简高效、有利工作的原则。

3、定职位——科学设置村干部职位。目前,我市农村干部职位设置中,过于精细、繁琐,不仅有党支部、村委会,还有青年、妇联等群团组织,纪检、治安、民调组织,各种协会、中心等经济服务组织,这种叠床架屋、臃肿庞杂的机构设置,不仅导致人浮于事、遇事扯皮现象不断发生,人为地增加了摩擦系数,而且增加了农民负担,影响了党群关系,同时也不符合农村基层工作实际,如民兵营长一职,平时基本闲置在家,仅在征兵时才发挥作用,完全可以兼任。因此,实施“村为主”工作,要科学设置村干部职数,并尽可能多实行交叉任职。村干部职位设置以村干部编制为依据。一类村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秘书、支委和村委委员(分管计生)、支委或村委委员等共5个职位;二类村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秘书、支委或村委委员(分管计生)等共4个职位;三类村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兼秘书)、支委或村委委员(分管计生)等共3个职位。特大村、特小村分别比照一类村、三类村标准,根据“村为主”工作需要确定,但必须坚持精简高效原则。纳入公职化管理的专职村干部中原则上要有一名女同志。

4、定工资——确保村干部经济待遇。当前我市村干部经济待遇普遍偏低,从调查看,村干部人平每月工资不足150元,有的村甚至发不出工资。由于经济待遇差,卸职后养老无保证,许多村干部不愿任职,在职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不高。为确保村干部经济待遇,使他们在经济上有甜头,工作上有劲头,建议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对村干部实行工薪制,参照国家工职人员薪金制,按月按职位由市财政给村干部统发工资,切实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同时,积极探索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为长期从事村级工作的村干部解决后顾之忧。按照略高于全市农民人平纯收入水平和能够承担养老保险负担为原则,确定专职村干部的最低工资标准为:一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人每月360元,其他职务每人每月300元;二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人每月320元,其他职务每人每月260元;三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人每月260元,其他职务每人每月200元。特小村乡镇兼职干部不纳入统发范围,由乡镇出台政策,鼓励乡镇干部到村任职。特大村干部待遇比照一类标准统发,在村集体经济实力允许的前提下,由乡镇给政策,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其高出部分由村自行解决。村干部工资按市60%、乡30%、村10%的比例分级负担,纳入市、乡(镇、街道)财政预算。2003年上级拨给我市村级转移支付433万元(其中中央转移支付补助村级支出274万元,新增农业税返还159万元),按全市646个村,村均4个村干部,人均每年3000元工资计算,全市约需700余万元,扣除上级转移支付的400多万元,全市村级支付还有200多万元的缺口。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市、乡、村三级负担的原则,完成这200多万元的缺口应该问题不大,专职村干部经济待遇应该能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