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题调研报告

专题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12 08:43: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题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题调研报告

第1篇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义乌蹲点专题调研报告

浙江省文化厅调研组

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的要求,前段时间,我们调研组来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义乌市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我们走访相关企业5家、相关社会组织2个、基层单位3家,召开由相关管理单位、社会组织、文化服务机构、外向型企业负责人及外商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5次。通过蹲点调研,摸清了基本情况,也得到了启发,加深了思考。

一、探索与成效

义乌市人口超过200万,其中外来人口达145.3万。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有50余万人次,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名外商常驻义乌,52个民族的人群集聚义乌创业生活。近年来,义乌市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汇聚本地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引进外来文化,实现了多元文化融合,由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到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实践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了文化自信。

一是汇聚了本地文化。

在调研中了解到,义乌市成立了新丝路经贸文化交流协会,其主要任务就是讲好“义乌故事”,传播“义乌精神”。重点打造“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品牌,举办外国人迎新春联谊会、清明上祀节中外友人采茶活动、端午节中外友人赛龙舟和包粽子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外国人参与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在与Party365等企业的座谈中,我们获悉,义乌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企业、品牌企业与重点企业,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为主体的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二是传播了传统文化。

调研中,我们走访了

“世界商人之家”“美国之窗-马斯卡廷中心”“鸡鸣山国际社区”等3个“丝路文化驿站”。这是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热心人士创意并发起的一个公益性文化资源平台,采取政府引导、机构运营、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运营,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调研中还了解到,义乌大力发展国际教育,出台了外籍学生就读义乌公办学校扶持政策。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自2007年以来已累计培养来自五大洲7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5000余人次。义乌还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精品文艺“走出去”工程,组织义乌精品婺剧登陆巴黎、柏林、马德里等数十个欧洲中心城市;义乌文交会举办13届以来,交易额已累计超过487.54亿元,外贸出口额累计超过296.41亿元;“义新欧”班列开通运行以后,大量文化产品更是源源不断地出口。

三是引进了外来文化。

在义乌市外侨办座谈时获悉,义乌举办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中非民间论坛、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中国-北欧青年领军者论坛、中非智库论坛会议等高端外事活动,加强国际文化合作。调研组走访了义乌容象美术馆,这是一家民营的非营利性美术馆。作为义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该美术馆通过引进乌克兰国家艺术家联盟建立中国创作基地,开展学术交流与艺术创作,促进了文化交流。在国际商贸城调研时,我们看到,这里设立了各类进口商品馆,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的南非馆已成为非洲商品乃至非洲文化在中国的重要展示和交流平台。

二、问题与短板

切实推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实践。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和补齐的短板。

一是工作协调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尚处于由社会自发向自觉转变的过程中,除宣传、文化、外侨办等部门有一定推进措施,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在宣传文化系统发挥了一定的协调作用外,尚需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多元文化融合工作协调机制。

二是政策宣传落地还需加强。

亟待在市里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建设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决定》等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各部门的有关政策,做好统筹协调,切实加强政策宣传,促进政策能够真正落地。

三是载体平台创建有待提升。

“丝路文化驿站”等载体平台尚需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等方式,巩固提升工作效果,同时在继续创新搭建更多更好的中外交流平台上要有进一步的顶层设计和项目谋划。

三、对策与建议

建议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强化和谐共融,健全治理机制,为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注重谋划。

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必须始终牢牢把握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确保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强化政府主导,推进政策引导,将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建设中。

二是统分结合、齐抓共管。

在发挥文化部门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还要通过统筹协调、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调动发挥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合力。

三是强化法治、加强自治。

要继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保障;要以平等为管理的基础,以尊重为管理的理念,以共融为管理的目标,探索建立“以外调外”“外国人自我管理”等自治机制,提高文化服务效能。

四是社会参与、营造氛围。

坚持共建、共享的方针,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人民群众成为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以实现中外居民和谐共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来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不断增强外来人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经验与启示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义乌市推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激活文化内涵,是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调研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本地文化是根本,外来文化是补充,只有通过挖掘本地文化的价值,发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一是挖掘本地文化,展现精神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挖掘整理本地文化,激发传统文化活力,形成本地文化的开放性,为多元文化和谐共融提供深厚土壤。二是挖掘文化遗产,弘扬民俗文化,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三是融入文化符号,提升产品价值,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第2篇

提高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多样的电气机械设施,多工种交叉作业,高空作业以及复杂的现场条件,形成了建筑业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特点。虽然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对该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细致的规定,企业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但是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仍屡禁不止。公司安全管理部经过对今年在建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认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建筑施工行业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每一项工作,都要人去完成,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机械设备的利用,使人们的劳动强度逐渐降低,但对从业人员的责任心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尤其是建筑施工行业,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如果一个人的责任心不强,就有可能导致一连串严重的后果,甚至酿成大祸。所以说,高度的责任心是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是施工场所多变、人员的流动性强、作业条件复杂。每次项目中标后,都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组建项目部,选择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调查发现,本公司在建项目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经过专业培训和施工现场的锻炼,具备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相应的上岗资格,熟悉施工工作的程序和各种规范、安全措施,是项目安全管理的中坚力量;但是选择的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人员为农村青年,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如何提高这一部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项目安全生产的关键。

做好施工协调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建筑行业,各工种既要明确分工,又必须相互合作,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形成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各工种、各工序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互为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做到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得到了不被别人伤害的回报,这样就使得各项安全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彻底的落实,各种安全措施能够持久有效地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积极参与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逐步提高的重要方法。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多工种配合,交叉作业,难免要产生一些安全隐患,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就有可能酿成事故。但仅凭几个安全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这些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无疑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及时识别安全隐患,并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通知安全员、采取整改措施等,将能使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乃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所以说,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哪?经过对今年几个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调查总结,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职责和奖罚制度,明白利害关系,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二是要认真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和班前会制度,特别是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专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识别安全隐患的能力,保证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三是要做好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协调作用,制定安全有效的施工方案,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对安全防护用品要互相提醒,互相检查,维护各种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第3篇

——关于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赵 侠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提高教书育人质量和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近年来,碑坝中学本着“向管理要质量”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地调研,碑坝中学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但是调研中发现,碑坝中学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碑坝中学是一所定点山区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位于汉中市南郑区西南边陲的碑坝镇。学校自1958年建校以来,筚路蓝缕,通过几代教育人不懈努力,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校园依山傍水,环境雅致,占地面积17.2亩,建筑面积14035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男女生公寓、集体办公楼、教职工宿舍、运动场、过街天桥等教学、生活设施完备,建有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书法艺术室、音乐舞蹈室、劳动科技室、地理教室、图书阅览室等22个功能部室,达到了国家“双高双普”的验收标准。学校现有教师44人,在校学生292人,开设六个教学班。

近年来,学校秉承“诚信敬业、笃志博学”的校风、“淳谨修身、爱心导行”的教风、“乐学善思、奋进创新”的学风,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曾连续五年被区教育体育局评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区教体局“优秀学校”“综合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的“素质教育先进单位”“两基迎国检先进单位”、市体育局授予的“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文明校园”、省爱委会授予的“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体育工作特色鲜明,先后被确定为“汉中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田径耐力项目高原人才开发计划训练点”,为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和专业训练队输送生源30余名,先后产生了王伟、张利军、王友榆、张海、张悦、王元芝等在中长跑、摔跤、皮划艇等运动项目中屡获佳绩的优秀运动员。

二教师基本情况

1教师编制情况

碑坝中学现有教师44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在编教师31人,无编制聘用教师13人(特岗教师)。

2教师结构情况

(1)年龄结构

在所有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上有3人(其中1人临近退休),40--50岁有8人,30--40岁3人,30岁以下30人。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3岁。

(2)学历结构

在所有专任教师中,我校有本科学历42人,专科学历2人,都具有相应的初中教师资格证。

(3)职称结构

在专任教师中,我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人,中级职称的教师6人,初级职称的教师18人,无职称的教师13人。

(4)优秀教师及学科带头人

在专任教师中,我校有市级优秀教师2人,区级优秀教师8人,学科带头人3人。

三教师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1质量立校的意识不强。有许多教师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漠不关心,没有质量立校的意识,不知道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质量对于师生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2教学业务水平不高。大部分教师是新任教师,刚刚走上教师育人的岗位,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简单,对教材的研究不够,对学生的学情掌握不够,对教学业务学习不够,教学效果不佳,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3教育情怀不深。很多教师对于教育还没有情怀,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

4责任心不强。一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对工作不负责任,没有规划,马马虎虎,工作的随意性很大。

5拼搏竞争力不够。很多教师没有拼搏进取的精神,只是简简单单完成学科教学,不愿意去竞争,也不敢给自己定下较高的目标。

6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在少数的教师认为山区学校只要把安全工作搞好就万事大吉,还认为山区学校不可能与城区学校相比,于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7爱岗不敬业。我校教师大部分是选岗而来,无论是事业单位招聘还是特岗教师都是最后才选择了碑坝中学,所以部分教师的敬业程度不够。

8职业倦怠严重。在调研中发现,职业倦怠已经趋于年轻化,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刚刚参加工作就产生了职业倦怠,主要原因是在山区生活条件差,在教学中找不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工作中没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工作了得不到赞赏和肯定。

四解决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策略

1必须强化质量立校的意识。学校要想办法让老师们明白,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是教师的颜面,教育质量是师生成长的关键,教育质量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2必须加强学习(业务和政治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要经常性的帮组老师搞好自身的学习,多组织有针对性的基本功训练,组织教师研究教材,掌握新课标,支部要专门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师德师风方面要严格要求,

3必须要有山区教育工作的情怀。学校要努力培养教师的教育情怀,多与家长交流,多学习先进事迹,让老师们感受山区家庭培养孩子的不易。

4必须要有责任心。学校要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并严格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自己的工作要有责任。

5必须要去拼搏竞争。学校要健全激励机制,要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每一个教师都要有奋斗目标。

6必须要有超前意识,绝不能安于现状。山区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是存在的,如果再不想办法赶上去,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要号召全体教师团结一致去奋斗。

7必须要爱岗敬业,搞好本职工作。组织老师要学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热情和激情,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要无比的热爱。

第4篇

一、康建社区物业管理的基本现状

1、居住小区的总体情况

地区地处西南部,面积4.07平方公里,现有居委24个,居住小区61个(其中22个是商品房小区,39个是售后房小区)。住宅小区总面积为253.9万平方米,其中纯商品房小区面积为83.6万平方米,售后房小区面积为178万平方米。

2、混合型小区的基本情况

61个住宅小区中有39个售后房小区均为混合型小区(即有商品房、售后房、公房及拆私还私四种类型),其中商品房面积约33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8.5%;售后房面积约128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72%;使用权房面积13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拆私还私面积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3%。

3、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

地区61个小区现由中房、申大、申城等23家物业公司进行专业管理,其中包括徐房及申大两家区属单位,徐房集团管理5个小区,面积为23万平方米;申大物业管理7个小区,面积为28万平方米;中房物业管理11个小区,面积约60万平方米。

从硬件设施来讲,地区的物业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61个小区均为80年代后期建造,全部为封闭式小区,住宅成套率100%;已全部解决多头与多家管理的矛盾,全部实施了物业一体化管理的方式。

从软件建设来讲,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的工作也走在前列。多年来,街道的领导在指导、布置社区工作的同时较早地介入了物业管理,并对物业管理的各方面给予了指导和极大的关心与支持。尤其是几年来致力推进居住小区“三驾马车”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积极发挥居委、物业党建联建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为物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二、混合型小区物业管理的主要问题

1、售后公房比重较大(约占72%)

小区房屋老龄化,硬件设施不同程度上存在设施陈旧、管线老化、道路积水、墙面渗漏、车位稀缺等问题,严重影响居住质量。39个混合型小区中实施过“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的只有20万平方米,仅占混合型小区总面积的11%。

2、商品房维修基金不到位

维修基金存在很大缺口,业委会追缴困难。例如,桂花园有88家商品房维修基金不到位,追缴困难,使得“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无法正常推进。再如月季园小区,因小区大部分是侨汇房,大部分商品房没有维修基金,维修基金到位率仅为40%。此外,部分小区商品房为96年以前出售的,也有10%~20%维修基金无法收缴。

3、维修基金存量减少,业主不愿意补充维修基金

小区首次募集的维修基金经过多年的使用,基本上已经处于“临界”状态,后续资金的筹措方法、途径均尚未落实,很大程度上对小区日常管理产生不良影响。以中房物业管理的8个混合型小区为例,房屋维修基金均已使用80%以上,加上部分小区维修基金到位率本来就低,造成小区的日常开销只能依靠停车费等微薄收入维持补充。

4、停车难问题普遍

地区混合型小区大多在十几年前建造,在规划设计时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估计不足,大多数小区机动车停车泊位考虑不够,小区道路窄,在私人购车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些小区的停车难问题就日益显现,小区因乱停车而导致居民进出难,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增多,有些小区不允许业主停车,造成业主矛盾。这个问题也成为混合型小区物业管理中矛盾比较集中的焦点之一。

5、物业管理价质不符,企业亏损经营

同一小区,同一等级服务,却存在两种不同收费标准。以中房物业为例,其服务同一小区内,商品房每月收费0.5元/平方米,而售后房每户仅7.5元/月,售后公房物业管理收费低廉,但享受的服务却与商品房业主一样。其他还有使用权房和拆私还私等业主,享受了服务却不必缴纳费用。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物业公司管理成本不断提高。市最低平均工资标准由十几年前的210元/月提高到960元/月,增幅达400%,而物业管理费收费标准十几年来没有提高。此外,对于部分困难居民,民政部以发文的形式要求物业公司减免费用,但却没有给与企业一定形式的补助,由企业自行消化。

三、混合型小区物业管理的意见建议

1、规范物业管理企业收费体系

推行“以质论价、质价相符、合同约定”的收费体系。随着城市居民居住条件与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物业管理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与之相应的是物业管理所涉及的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原来单纯的清洁、房屋维修等有限的项目,扩展到现在保洁、保安、绿化、共有部位和设施设备及小区内公共场所的维修养护等各个方面。在综合服务方面,不断有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物价、工资等服务和管理成本的增长,按照原有的收费标准,承接售后公房占相当比例的物业公司经营入不敷出,势必造成物业公司减少服务项目、压缩维修开支、降低服务标准,导致服务质量下降。虽然当前已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给予售后公房每平方米0.2~0.4元的补助,但这只能是一种过渡,从长远来看,要根本解决问题,政府应当考虑通过物价部门上调普通居住房屋的各类收费标准,从根本上缓解或解决物业管理亏损状况,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2、探索多样化物业管理模式

对混合型小区管理可以针对不同档次,采取不同的物业管理模式。除了收费标准应根据服务内容、服务档次和服务质量确定外,物业管理的模式也要随之变化。对于一些低档的售后公房小区可以实行业主大会自营制,不一定要由物业公司来实施管理,可由业主自行管理。发动社区志愿者实行最简单管理,只要有最基本的服务即可(保证有人对园区的道路、公共区域进行保洁就行,楼道内公共部位定期组织住户自行清扫,由业委会进行检查),以降低管理成本,减轻业主负担,对小区内的房屋出租等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以补贴物业管理费用。日常维修由区房屋维修中心承担,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和税收上的支持。

3、加大投入,改善混合型小区居住条件

以迎世博和旧房综合改造为契机和抓手,加大混合型小区的综合资金投入和改造力度,排出综合整治总体计划,做好小区综合维修工程、节能改造、二次供水改造,改善混合型小区居住条件。针对小区停车难问题,充分整合资源,利用社区内公共停车场,协商停车费用;利用公共绿地建造地下停车场。由街道牵头,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在社区内两大绿地(康乐文化广场/浦北路绿地)建造地下公共停车场,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

第5篇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不管是国有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面临着如何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一个医院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要制定出符合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医院发展战略。

我院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联系医院实际作了部署和动员,在全院党员干部中迅速掀起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热潮。院党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注意发挥班子成员的带头表率作用,努力建设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班子集体。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中,班子成员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提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带头在深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带头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带头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针对当前医院面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院迁建、学科发展等多项重要工作,班子成员围绕如何切实解决医院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等内容展开了讨论,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确定了医院今后发展方向思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调研课题。

坚持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医院将努力达到床位1000张,年收治住院病人30000人次,全力打造中风病专科、脑外科、骨科、脊柱关节外科、糖尿病科、肿瘤科这些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把其特色和优势加以充分发掘,不断强化和延伸,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最大的特色是服务,讲的最多的也是服务,患者最不满意的往往还是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或者说能否创立优良的服务品牌,已经成为关系到医院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这是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大背景下对医院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在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提高的情况下对医院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还是在医疗环境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而对医院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应该在这个高度上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下真功夫、实功夫,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创立服务品牌,更好地促进医院的发展。

第6篇

一、调查村基本情况与现状

*乡辖四个村4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村住户1420户,总人口5430人,外出务工1560人,占总人口的28.72%,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566人,占总人口的10.42%。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122户,215人,占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37.98%。其中:高桥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248人,留守老年人74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29.83%;红光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118人,留守老年人57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48.30%;拉片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109人,留守老年人52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47.71%;菇类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91人,留守老年人32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35.16%。

1、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留守老人生活特别简朴艰难,居住环境非常差,饮食非常简单。尤其是瑶族群众的留守老人,他们只求温饱,特别是在农忙季节饱一餐饿一顿是经常的事;部分老人因年纪大,翻犁田土,种菜、吃菜都困难,无法对房屋进行修缮,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屋顶瓦片支离破碎,逢雨天时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更是家常便饭,令人担心。

2、留守老人还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除少数年龄特别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外,普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的70岁以上仍然从事体力劳动,与其他老年人相比,劳动强度更大。如拉片村懂保的谢奶,女,71岁,老伴早逝,儿子、媳妇都出外打工,留下一个4岁的孙子在家,还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儿子须照顾,自己还种有两亩多的地,购买农肥就把上年收成的稻谷卖掉一部分用来买肥料,幸好有经销商送肥到组,帮忙把肥料送到家里,不然即使有钱也没办法把肥料拉回家中,插秧季节时还带着孙儿到田边,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3、担负起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从调查村看,红光村因村级已没有学校可供孩子就读(今年被撤并),孩子们只能走路到4公里外的学校去上学。从目前看,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由自己的父母看护小孩,带子女上学。由于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老人只管供孩子吃、穿,至于学习、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带孙子力不从心,有的连自己照顾自己也成了问题,大大地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

4、老人遭遇排斥。因老年人闲暇时无处可去,村里的小卖部又往往是人群集聚地,老年人因无购买能力,到其场所闲坐时亦不受店主欢迎。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更易遭到媳妇的排斥,即使当儿子的想孝顺也阻力重重。

二、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随着我乡农村子女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目前除了少部分享受农村低保的户有得到扶助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加大,子女贴补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由于无经济来源,三餐基本的油、盐、柴、米都无法保证,甚至半年都吃不上肉;吃的菜大多数是左邻右舍的乡亲送的;炊事用燃料有的是烧废旧木料,生活非常艰难。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如打米、打柴、挑水吃、到医院看病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失落。有的老人生病了,连饭都做不了,都无人喂水喝,想哭旁边连一个听的人也没有。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悲剧。如拉片村尧沙组妈正和,冬季该组没有水吃,她只能到3公里外的地方抬水吃。她自己还种有2亩左右的耕地,在上半年因种地疲劳过度,昏倒摔伤,好在被路过村民及时发现护送回家,得到有效治疗,等到儿子、媳妇赶回来时,人已经躺在床上好几天了。

3、对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负担重。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游戏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4、精神缺少安慰。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安慰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个人,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在家庭外边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

三、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要真正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短期内很难一步到位,应采取近、中、远期规划,循序渐进式推进。

1、成立农村帮工服务队。以村组为单位在村里成立农村帮工服务队,帮助留守老人耕种田地,确保农村承包的耕地不留荒,保证粮食不减产。具体做法:一是以村为单位成立帮工协会组织,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长、副村长任副组长,各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协会领导小组,以组为单位成立10至20人的帮工服务队;二是帮工服务队的服务费用开支,采取个人投入、政府补贴的方式,即外出务工子女出70%,乡补助20%,村里补助10%的办法解决。

2、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积极参与社会的主人。农村留守老人自身要注意调节好心态,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生活上,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并且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勤学好问的习惯,不断学习新事物,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寻找精神寄托的方式有许多,如:和邻居聊聊天,下下棋;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活动,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入计生协会会员,帮忙做育龄人群的计生工作,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

3、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敬老爱老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弘扬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鞭达。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家中大事多征求父母意见,即使没有事也要经常与老人通通话,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给老人以精神抚慰。

4、逐步建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为留守老人提供如打米、抬水、理发、环境卫生清理、房屋修缮等日常服务,可由民政或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牵头,尽可能在各乡村组都成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建立一支常年服务的队伍,以缓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难。

5、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周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应该给出优惠的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6、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体老板捐资设立老年人基金,对需要帮助的老人给予扶持。

第7篇

整个考察过程围绕工业园区建设,涉及装备(汽车)、石化、机械、冶金、轻纺、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多个产业门类,团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猎取了浙江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共同感到不虚此行,受益匪浅。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浙江省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浙江省的块状经济量大面广,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基础,工业园区是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去年全省共有年销售收入10亿以上的块状经济312个,实现销售收入2.81万亿,出货值6122亿元,从业人员831万人,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54%、62%和56%。在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26个块状经济中,生产单位超过1万个的有义乌小商品、长兴纺织、诸暨袜业和永康五金;从业人员在10万人以上的有萧山纺织等6个,其中义乌小商品40万人左右。

计划到XX年,全省形成10个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20个300~1000亿元、60个100~300亿元的产业集群。集群内形成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产业公共平台和支撑体系,创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产业聚集区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从经济规模看,块状经济占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块状经济的大量存在,是浙江工业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反映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载体和先天优势。在312个块状经济中,年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下的有176个,占总数的56.4%;销售收入在50~100亿元的64个,占总数的20.5%;销售收入超百亿的有72个,占总数的23.1%,其中销售收入100~200亿元的有46个,200~500亿元的有19个,超过500亿元的有7个。

(二)从区域布局看,主要分布在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地区

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块状经济个数排名前5位的为台州市(45个)、温州市41个、宁波市39个、杭州市36个、嘉兴市32个。

(三)从空间结构看,工业园区已成为块状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目前,全省11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528.8亿元,增长16.3%,占全省工业的34.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3.7%;实现进出口总额850.1亿美元,增长20.5%,占全省的40.3%;工业企业上交税收544.8亿元,增长9.8%,占全省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总收入的28.2%。

二、工作思路、做法和主要经验

(一)工作思路

1、加强战略筹划。以政府为主导 ,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力量,以国际化视野,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资金链整合提升的高度,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互动的角度,把握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科学规划。

2、优化空间布局。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使之成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区,着力形成多层次、梯度式工业发展格局。对新开发和拓展的产业园区,尤其是一些新设立的沿海产业园区,要明确产业发展定位,深化园区集群培育和规划布局。

3、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培育块状经济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

4、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形成一批企业专业化优势显着、竞争能力强的“小型巨人”企业,构建完善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大力发展研究开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后勤保障等生产业。

5、强化项目带动。在行业和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规划指导下,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对区域发展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实施一批区块内重大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打造一批生产业支撑产业集群升级和结构优化。

6、完善创新体系。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块状经济内企业由委托加工向自主研发转变。支持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合作,构建企业间技术转让交易平台,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效应,逐步形成区域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

7、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不同块状经济特征,共同推进各领域、各层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研发、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鼓励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扶持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建设,为块状经济内部各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

8、提升集群品牌。引导和支持块状经济内企业创立品牌,实现从无牌、贴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转变;推动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流动,形成集聚效应,培育区域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探索不同产业集聚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和方式,着力将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升级为城市品牌。

9、推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推动块状经济向资源节约集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集群转变。全面建立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机制,切实把好新上项目入口关、布局关。

浙江省的工业较多的源于民营经济发展,市场发育比较健全,政府干预经济相对较少。但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其转型升级、实现规划战略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比我们大得多。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省级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作用。浙江组建了由省直18个部门参加的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简称转升办),作为省政府的工作协调机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大园区发展规划、研究部署、指导协调解决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研究提出重大方针政策,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促进经济转型重要抓手,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税收结构,有利于推进生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促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有利于制造业做精做强,对工业和服务业具有双赢的意义。省级层面组建由经贸、发改、财政、地税、国税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和审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政策目标、工作原则、重点方向等问题,加强部门间沟通和协调,加强配合,实现良性互动,全力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

3、推进省级工业园区组合。省级工业园区组合是指在新形势下加快省级工业园区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行政隶属关系与财政税收体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以省级工业园区为依托,按照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以一个省级工业园区组合带动1~4个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为产业园,以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的品牌优势和乡镇工业功能区为产业园,以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的品牌优势和乡镇工业功能区的资源优势,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在实施的过程中,由各市、县经委负责牵头组织省级工业园区组合区的整合提升工作,省级创新型工业园区可以先走一步,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规模较大、基础设施较好的乡镇工业功能区率先进行组合;条件成熟的也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飞地组合”。

人多地少的省情和浓厚的经商传统,催生了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并逐渐形成了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出现使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招商引资成为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要方式。

(三)主要经验

1、加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前瞻性研究

具体方法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研究块状经济内部机理为主,转向外部环境对产业的影响分析为主;二是由单纯研究制造业为主,转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互动,构筑现代产业集群各种要素研究和创造的角度分析为主;三是由研究存量优化为主,转向开放增量推动分析为主,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实现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促进招商引资、项目决策和项目协调等体制机制创新。

2、空间形态形成多层次

一种是县域型和镇区型,这是传统块状经济主导的空间形态。第二种是跨县域型,即块状经济跨县域并向相关产业发展。如永康的五金产业,已形成了永康为核心,向缙云、武义、东阳发展,在周边数百公里的范围形成区域块状经济。第三种是市域型块状经济,即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多核心分布,如宁波服装、杭州装备、衢州氟硅、舟山船舶等,反映了地级市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3、产业和资本流动多向化

一类是产业和资本不断流入,形成经济增长极的集聚效应。如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等地,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集聚了高新技术产业,也有一些传统产业。第二类是传统主导产业基本稳定在原有块状经济范围内,而与主导产业不相关的产业基本往外流出。第三类是产业和资本均向外加速转移。截止XX年上半年,对外投资的高新技术项目约70亿元,占对外投资总额11%,全市年销售规模超10亿元的85家工业企业中有50.6%企业有对外投资。

4、集群发展模式综合化

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已不再局限于工业内部,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个综合和开放的创新体系。政府、企业、协会、市场和相关产业等都是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主体,既分工协作,又相互渗透;产业集群发展已从硬要素组合转向软要素支撑为主,社会资本和人才资源在推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产业发展越来越趋向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融合化、新兴产业集群化,产业融合成为一种常态。

三、对我省工业园区“xx”规划的建议

我省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是较大的,特别是近两年来,在政策的牵动下,重点产业基地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除了园区区位商系数低、关联度差、创新能力低、缺乏龙头企业、产业聚而不集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外,发展规划雷同、缺乏比较优势、公共平台建设严重滞后、专业招商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也是我省目前部分园区,特别是县域产业集聚区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市场发育尚未健全、经济处于转型的背景下,如何根据本地的比较优势选择合适产业,引进或培育出具有较强衍生能力的关键企业,逐步吸引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集聚并形成产业集群,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浙江的发展经验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但如何取其精华,用于我省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和借鉴,是我们考察组的主要任务之一。下面就结合我省重点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提出在制定产业集群“xx”规划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协调实施重点园区发展规划。以扶持发展千亿产业集群为重点,以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为支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依托中心城镇和重点区域,鼓励企业聚集、产业集聚,努力实现区域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大力招商,积极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50强的企业合作,并以此逐步引进整个产业链;创新招商方式,推广特色园区的成功招商经验,加快产业链的培育和完善。通过集群式招商,承接产业的整体转移。

(三)抓龙头企业,提高集群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集团,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重组、改造,不断将一些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和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去,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

(四)全力以赴开拓市场。通过推介会、产品说明会、博览会、集群配套产品交易会等多种形式发展专业市场,鼓励本地企业、用户优先采购本地产品;围绕骨干企业抢占国际国内市场提供更多的服务,制定并实施鼓励政策。

(五)以特色产业基地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我省现有16个列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基地,其主导产业大都属于新兴产业。以国家推进装备制造、化工、汽车、有色、钢铁、电子信息、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振兴为契机,安排专项资金,不断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使其真正成为特色明显、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竞争力强的品牌产业集群。

(六)积极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企业设立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大力推进科研院所和园区的合作,将科研机构和大学科研力量引进园区;每年重点支持100个市场前景广阔的自主创新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以此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促进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创新体系建设。

(七)积极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鼓励企业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以及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乃至利用参股等形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要促进各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紧密合作,建立“银、企、保”合作机制,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要积极推进产业集群重点企业的培育、辅导、推荐等上市工作,支持对产业集群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上市公司加快发展,增强企业再融资能力。

第8篇

近期,按照学校要求,我院(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针对“加强专业建设,坚持科学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组研讨会,围绕学院提出的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会上同志们各抒己见,对学院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当前的就业大环境下的专业建设进行了讨论。大家普遍表示,带着问题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了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果。

调研重点:如何发展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科学体制

一、时代背景

会上,大多数同志都提到了当前的金融危机,现目前全球的经济正处于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艰难的时期,各项经济指标严重下滑。虽然我国的发展速度仍居于世界前列,但各行各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出现了许多的中小型企业倒闭现象,失业的人数也达到了近年来的一个顶峰,大学生的就业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今年,。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各个大学就业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怎样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成了各个大学的当务之急。

二、学院概况以及学科优势

我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以及物流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先后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实验室、XX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被XX市确定为“XX市重点项目研发基地”,成为机械工程和交通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作为一所以建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建筑方面我们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该以此为依托,建设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树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培养出有竞争力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大学生。现在社会上最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能够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实用型人才。

三、实事求是促发展

我校是以培养教学型人才为目的的院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动手机会,比如素质拓展、开放实验、金工实习等,但在这一环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素质拓展是一个打基础、培养想象力的大好机会,但却没有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在学生的眼中也越来越流于形式;开放实验是学院为学生提供的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但却没有学生去做,真的很可惜。在这两方面学院还应该加大宣传,让更多的同学重视并参与进来,以达到真正的锻炼能力的目的。金工实习是在校期间大学生最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一次锻炼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平时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起来,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如此宝贵的机会却不多,一共才四周,希望学校能给学生多一点这样的实习时间以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

四、小结

我们应本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明确专业方向,打造自身优势,实事求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9篇

按照县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安排,我镇高度重视,成立专题调研小组深入部分村、相关单位、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就科学发展观与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新时期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提炼,取得了一些初步调研成果。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情况

镇以《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发行为契机,搜集相关资料组织广大干群深入学习宣传。一是资料发行到位。为做好资料发行工作,镇党委明确了资料的发行对象、份数,确保党委中心组成员和机关干部、村干人手一册。二是组织学习。镇党委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将

第10篇

1 沂南县“三品一标”工作现状

沂南县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依托优质粮油、特色蔬菜、环保养殖、生态林果、高效烤烟、现代渔业等六大主导产业,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扶持、严格执法等方法,不断加大对 “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监管力度,组织工作人员忙于不同形式的培训和奔走在乡村田间地头指导,加强对农产品安全品牌认知、品牌设计、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维护等各项工作的指导,引导企业和合作组织增强质量安全品牌意识,把农产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以质量安全品牌化建设带动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同时,不断筛选发展潜力大、特色明显的农产品,引导企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促其快速扩规模、提档次。目前,我县的“三品一标”得到了有序、有效、有力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几年以来,沂南县按照“建设规范基地,发展安全农产品产业,打造安全农产品品牌,开拓大市场”的思路,实施“质量安全品牌+企业品牌”战略,重培育、抓认证、强宣传,做大强品牌经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事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品牌效应,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已累计,"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已达到25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产品13个,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87个,有机食品农产品14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达到98%。其中地理标志“沂南黄瓜”、“孙祖小米”等早已成为区域知名品牌,绿色食品黑土湖牌大米,有机食品盛大庆牌柿饼的品牌效应也快速形成。“三品一标”品牌效应,引领了沂南县现代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 “三品一标”事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县“三品一标”工作发展势头很好,但也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2.1 公共安全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少数“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诚信自律不够,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风险和隐患,我国曾经驰名全国的“三鹿事件”惨痛教训不能在复制。安全是农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品牌打造的首要内容,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质量品牌打造重视程度不高,存在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用标率过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一定程度还存在着超期、超范围用标的问题;企业在安全品牌打造投入不足,对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农展会参加不积极;生产过程中对有关记录不全面、不持续等问题。

2.2 在关键生产环节缺少有效生产管理技术。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病虫害危害,由于缺少技术积累,常会出现不能准确选择农药和配套技术现象,导致认证生产基地遭受病虫危害造成损失,挫伤了企业积极性,如有机韭菜的韭蛆防治常常缺少相应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中虽有列表农药可选,但是不能确定产品残留是否超标。

2.3 质量安全品牌效益开发力度不足,安全品牌效益不明显。企业经营追求效益,“三品一标”产品在企业经营中的效益好与否,决定了用标和续展率高低,最终影响“三品一标”使用的健康发展。

2.4 认证标准宣传不及时。“三品一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的发展相应标准技术随着发生改变,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标准制定生效到生产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导致农民生产不能及时掌握相应变化,影响了认证企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3 加快推进“三品一标”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管质量,推进事业发展,根据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诚信建设,提升“三品一标”公信力,创品牌效益

注重数量、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助推器”,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竟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此,一是,“三品一标”科技队伍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多种形势、方法, 深入各基地农户、市场全面宣传“三品一标”的基本知识和作用,大力宣传“三品一标”产品坚持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追求安全、优质、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严格执法,杜绝假冒产品进入市场。

3.2 健全工作机制推进“三品一标”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

质量安全贯彻在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研究筛选符合生产的技术同样是“三品一标”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为了推进事业发展,应当加强环保和其他单位的联合,搞好重点技术难题筛选和立项,加强科技攻关,应用到“三品一标”产品的生产当中去,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按照有关标准生产,质量合格。

3.3 加大质量安全品牌建设力度

作为公共品牌,代表的国家形象,品牌的打造需要政府和生产企业共同发力,协力打造。在打造过程中,政府主要负责认证和监管,认证企业和农户负责生产过程自律,共同开拓市场,让企业在市场中收益。

3.4 加大宣传力度,认证主体及时获取有关信息

建立信息畅通渠道,在公共服务网站建设,认证部门信息上传和下达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按照认证的有关承诺和规定,及时处理完成有关环节业务,保证认证信息宣传畅通,提高效率。

3.5 规范认证程序,提高认证效率

认证程序环节多,工作量大,每个环节还有时间要求,从企业提出申请到完成认证,需要上下多级和多个参与认证单位共同完成 ,相互协作,才能提高认证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推近“三品一标”事业健康发展。

第11篇

一、调研时间

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

二、调研形式

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约谈领导等方式进行。

三、调研主要内容及专题调研分组安排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围绕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开展调研,提出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年的工作思路报县政府。

(二)开展六个方面的专题调研

1、正确分析形势,明确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思路和目标任务

调研内容:通过对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和年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家、省、市重要政策走向的分析研判,提出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方面重大项目的安排及具体推进措施;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

责任单位:县统计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人民银行大余县支行、县新村办、县农粮局、县国土局、县商务局、县旅游局、县重点办。

2、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调研内容: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思路和举措;重大工业项目的确定;加速工业园区建设的目标和举措;围绕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提出明年服务企业、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我县钨、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旅游工业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具体措施。

责任单位:县矿管局、县科技局、县国资局、县质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环保局、县国土局、县工业园管委会。

3、着力推进城市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调研内容:提出年城乡规划的目标和措施;城市建设目标、举措和重大城建项目的确定;房地产发展的目标和措施;“治脏治乱治堵”的目标和措施;培育城市文化的目标和措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目标和措施。

责任单位:县房产局、县城管局、县发改委、县文广局、县国土局、县“三城同建”办公室。

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调研内容:年全县农业、林业、水利建设的目标、思路和措施;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和措施;重大农业、水利、林业建设项目的确定;农业主导产业建设的目标和措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的目标和举措。

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果业局、县国土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科技局、县质监局。

5、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调研内容:分析当前开放型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年全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和措施;扶持民营企业发展、返乡创业人员投资创业的目标和措施;进一步降低商务成本、优化投资环境的措施。

责任单位:县民营企业管理局、县工商局、县发改委、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

6、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调研内容:围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年民生工程计划,特别是要为群众办好的实事。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房产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文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委。

(三)县政府办公室根据乡镇、部门、单位报送的年工作思路和专题调研报告进行梳理,形成综合性的调研报告。

四、调研工作要求

(一)要认真组织实施。县政府成立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刘群英同志全面负责的综合调研组,各牵头领导和牵头单位分别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积极参与,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调研活动的组织、调研课题的拟定、调研报告的收集汇总等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要站在服务大局的高度,把调研工作组织实施好;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确定专人负责,选派业务骨干参与,提出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切实可行的年工作思路。各专题调研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具体的调研活动方案,安排好调研活动,并做好材料汇总等工作;各责任单位要积极配合调研工作,确保调研工作顺利开展。

(二)要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参加调研的人员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对调研课题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调研材料反映数据的真实性。要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力求调研报告有情况、有分析、有思路、有措施,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分析透彻,对策有力,对明年工作目标要具体、明确,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为依据,以事关全市安全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主要内容,紧密结合局工作职责,按照联系实际确定题目,领导带头进行调研,深入基层摸清实情,求真务实取得成果的要求,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实现安全生产发展作出贡献。

二、调研时间

3月下旬至4月中旬,集中一段时间到各县(市、区)、有关企业进行调研。

三、调研内容及分组安排

根据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状况,主要围绕以下7个方面开展调研,各组可根据实际对调研内容作适当调整充实,调研地点以指定的地点为主,也可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

1、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力度,扩大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面的对策。带队领导:*,参加科室:张兴业和人事培训科,调研地点:*、安全培训机构。

2、如何依靠科技信息手段,加强高危行业企业实时监控。带队领导:古惠龙,参加科室:法规科技科,调研地点:*区、*

3、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调研。带队领导:*,参加科室:安全监管二科,调研地点:*

4、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带队领导:*,参加科室:安全监管三科,调研地点:。

5、加大安全执法力度的对策。带队领导:*,参加科室:执法支队,调研地点:。

6、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带队领导:*,参加科室:安全监管一科,调研地点:

7、市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现状及对策。带队领导:*,参加科室:办公室、安全监管二科,调研地点:

四、调研方法

这次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座谈会是组织有关专家和基层安监人员进行座谈;听取汇报是听取县(市、区)安监局或镇级安监办和企业的汇报;实地调研是到乡镇、企业进行实地查看;发放征求意见表是向有关部门、企业和有关人员发放征求意见表,了解他们对我市安全生产发展的建议以及对我局工作的意见建议。

五、有关要求

这次专题调研活动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的重大举措。全局上下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确保专题调研活动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1、高度重视,领导带头。局领导和各科室要把调研工作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和措施,做到加强领导、周密设计、精心实施、扎实开展。局领导要亲自拟定调研提纲,亲自听取基层意见,亲自分析解剖问题,亲自撰写调研报告。

2、作风扎实,深入基层。参加调研的人员要根据调研课题的需要,深入到县(市、区)、乡镇、企业,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情况,搞清问题,使调研内容尽可能全面、准确、公正地反映客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