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03:0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业会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从玉溪辖区23家商业银行(其中地方法人机构12家)情况看,发现政策调整前后商业银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变化不明显:2015年2月末,玉溪市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商业银行款项为19028万元,仅占各项存款的0.16%,较政策调整前2014年末减少1921万元,减少10.1%,商业银行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政策调整前后均为零。从财务会计视角分析:
(一)资产业务方面
从玉溪辖区看,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为保险类金融机构,资金比较充裕,政策调整前后,辖区无一家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向商业银行提出过贷款申请,这也是玉溪辖区商业银行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政策调整前后均为零的原因。但从全国看,辖区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通过货币市场向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融出了资金。如,2015年2月末,玉溪辖区2家全国货币市场成员通过逆回购方式向证券期货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融出资金余额21.2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5.54%,资金归属于“买入返售资产”统计科目。
(二)负债业务方面
1.资金价格是影响商业银行拓展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负债业务的关键因素。在一般性存款利率受管控,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商业银行款项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虽然暂时不用缴存存款准备金,但相比一般性存款而言,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可以自行约定存款利率,在商业银行存款成本偏高,玉溪辖区23家商业银行中仅5家机构有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从测算看,以2014年末农村合作银行吸收6月期1亿元的个人存款为例,利率为3.03%,需缴存14%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资金收益率为1.62%),其余部分收益率至少要3.30%才能覆盖资本成本,即每吸收1亿元3.03%的个人存款成本,可以吸收0.86亿利率为3.30%的同业存款,2014年全年6月期日均Shibor利率为4.86%,吸收同业存款比吸收基准利率定价存款实际成本高156个bp。在实际操作中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还要抬高存款利率,意味着尽管考虑了同业的不缴准优势,成本仍然偏高。2.信贷规模调控是影响商业银行拓展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负债业务的暂时性因素。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央行实施信贷规模调控,2015年2月末,玉溪市总体存贷比为66.8%,12家地方法人机构(2家村镇银行除外,因其开业5年内不受存贷比监管约束)中最高为67.5%,离75%的监管红线尚有距离,在目前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金融体系风险上升的大背景下,银行的信贷投放也更加谨慎,暂不需吸收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来降低存贷比。
(三)经营业绩方面
此次存贷款口径的调整,近期来看,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暂时不需缴存准备金,将释放一定的流动性,同时因现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仅为1.62%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收益空间,商业银行吸收活跃在同业市场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资金为各项存款,将丰富商业银行的负债资金来源,对由于货币基金等的快速发展,一般性存款科目搬家,造成的银行存贷比压力有缓解作用,能降低银行业的存贷比,潜在提高放贷额度,可以增加银行的资产收益。中长期来看,将提升以市场化利率定价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负债在银行负债的占比,对银行的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经营成本变化,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平稳过渡。
二、相关建议
(一)监管部门方面
1.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若按照一般性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缴存准备金,会造成银行业流动性趋紧,降低银行资产盈利水平,因此,建议未来对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3个点进行对冲。同时根据不同商业银行业务特点,结合流动性等指标,对商业银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实施动态调整。
2.随着投资渠道的多样化,未来储蓄存款的增速还将放缓,商业银行将拓展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负债业务,银行负债成本上升,信贷规模调控,将间接推高企业融资成本,建议银监部门放松存贷比指标的管控,央行适度增加地方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加大信贷资金的投放,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3.现行人民银行定向调控支持“三农”、支小业务的政策,以及银监存贷比监管时剔除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定向优惠政策继续保持不变。
(二)商业银行方面
1.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优化配置灵活多样的资产结构,加强提高流动性管理精细化水平,不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增加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等指标的测算,提前应对或将上调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市场流动性趋紧风险。
2.加大存款组织力度,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加大存款组织的激励力度,加强产品创新,充分挖掘自身的服务能力,以此增强客户黏性,增强存款的核心竞争力。
(一)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精心组织会计核算是商业银行会计的主要职责。对此,诱发商业银行会计核算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会计决算风险,也有财务评估风险。图1:商业银行会计核算风险会计基础工作风险。由于会计核算控制不到位,出现核算方法不科学、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进而导致会计工作失真,弱化了相关工作的职能;会计决算风险。“趋利性”是商业银行的天性。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利益”获取的最大化。如,财务报告失真,与实际情况不符;不按规定的变相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财务评估风险。在很多情况下,商业银行对客户财务报告的评估工作落实不到位,表现出“高评估、低认识”,进而导致银行出现潜在风险。
(二)票据结算风险
现阶段,人们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支付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逐步形成的票据结算体系就是演变中作为直接的表现。那么,新时期票据结算的风险主要有哪些呢?笔者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金融诈骗风险。多元化的金融环境,滋生了金融诈骗,利用银行汇票诈骗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这对商业银行的会计控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信用卡透支风。当前,一些商业银行在信用卡管理制度方面仍存在不足,这就为不法分子的恶意透支等行为创造了条件;票据识别风险。票据造假是导致票据结算风险的重要因素。由于银行票据识别水平不足、技术欠缺,进而导致假票无法准确识别的风险;人员职业操守及操作风险。很多情况下,银行人员由于职业道德缺失,出现审核不严、无理退票等问题,进而对银行造成经济或信誉上的损失。
(三)会计内控风险
近年来,银行会计风险问题屡见不鲜,这给我们强化会计内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警惕。现阶段,一些商业银行在财务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论是会计岗位设置,还是岗位监督,都存在设置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于是乎,银行内部出现贪污挪用、违规违纪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此外,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擅自主张等行为,让银行面临巨大的行为风险。
二、新时期强化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策略
在新的历史时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如何强化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在于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全方位的强化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确保商业银行又好又快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
提高商业银行的会计控制力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这就强调,商业银行建立并完善会计规范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具体如图2所示,是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的内容。商业银行会计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而且需要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在其中的重要性,逐步形成制度与道德双重约束下会计风险控制。此外,面对多元化的市场环境,相关会计人员也应提高相应的职业素养与法律观念,规范操作行为。
(二)完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构建长效的会计风险管理安全性是商业银行追求趋利性的首要前提。所以,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形成,在于如何构建长效的会计风险管理,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毋容置疑,内控制度的不完善性,是导致商业银行违法违规的重要因素,也是会计风险的万源之首。新的历史时期,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而银行保持严谨的作风、诚信的风貌,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的元素。此外,及时对内控制度存在的不足或漏洞进行优化,对存在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提高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会计风险管理的长效性,在于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并逐步渗透至各个方面,形成有形的、无形的会计风险管理效力。
(三)健全会计风险预警体系
提高会计风险防范水平健全完善风险预警体系,不仅是强化会计风险管理的需求,也是新时期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求。完善的会计风险预警体系,为商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商业银行要重视好会计工作,狠抓落实会计关,无论是专项检查,还是定期抽查,都需要落实到位,做好总结与评价,切勿流于形式,从本质上提高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控制力。
三、结束语
有的作者在引用文献的时候,只要是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献全都引用,根本就没有整理和归类,这样写出来的论文不过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资料堆砌出来的论文,这样的论文没有思路,没有结构层次,直接就影响了论文的质量,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网络会计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网络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罗冬敏.网络会计的发展策略[EB/OL].Http:.yzzlw.2006-4-19
[2]鲜军.朱延松.实施网络财务需要化解五大风险[J].河北财会,2001,(6):130-138
[3]马国清.网络会计安全隐患防范与控制[J].商业时代,2005,(2):18-20.
[4]王岩.互联网时代来临网络会计存在的风险浅议[J].中国市场,2005,(7):56-60
[5]李向引.浅谈解决网络会计安全问题的对策[J].理论导刊,2005,(8):15-21
[6]林强.网络时代CMIS研究[N].武汉大学学报,2002-6-8(5)
网络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学敏.网络会计安全急待解决的问题[N].辽宁行政学院院报,2004-2-4(9)
[2]赵健.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EB/OL].中华财会网.2003-09-15
[3]李汉兴.网络会计的发展及必须解决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1,(4):8-15
[4]李正明.网络会计的优势、弊端及对策[EB/OL].中华会计网校.2000-02-7
[5]张静远.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的新发展.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年4期.
[6]姚正海.网络时代挑战传统会计.经济论坛.2000年23期.
[7]胡玉可.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审计与理财2003年5期.
网络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美]R.G.布朗等著,林志军等译.巴其阿勒会计论[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8.
[2][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文硕,董晓柏等译.会计思想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73~82;333.
[3][苏]索科洛夫,陈亚民等译.会计发展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39~51.
[4]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25~33.
[5]陈孟贤.当代会计研究方法:检讨与反思[J].会计研究,2007,(4).
[6]葛家澍,吴水澎.会计学原理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12~20.
[7]葛家澍,刘峰.会计大典——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23-31;38;44~45.
[8]郭道扬.会计大典——会计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573;577~578;742~748.
财务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论文题目:富铁轨枕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分析与探讨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理论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成本管理是为解决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存在的,成本管理理论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这一事实本身也印证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对企业起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富铁轨枕有限公司节约劳动耗费,增加生产,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盈利。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在成本管理问题上提供借鉴。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有用性和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成本管理功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方面,特别是作业成本的应用和结合ERP的实施对成本管理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英国教授罗宾-库珀(RobinGooperand)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变化,从而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会计岗位--战略管理会计。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来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国内:国有企业的成本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发挥预算在成本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成本管理比较单一。成本管理的内容由产品成本逐渐向企业成本和战略成本管理发展,理论研究者和企业也在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研究内容:从富铁轨枕社会成本分析入手,针对富铁轨枕存在的成本管理的问题,找出影响富铁轨枕的成本管理的因素,并进行整理,结合理论所学和相关文献的理论支承,提出解决富铁轨枕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拟采取的办法:实地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归纳分析、规范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成本数据的失真,由于成本核算技术问题可能会导致相关数据偏离真实值。
解决:技术分析与逻辑分析,实地调查。
五、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第六周至第七周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撰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冉秋红.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1,(05).
于婕.基于客户价值创造的营销成本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6.
张智洪.战略成本会计在黑龙江省制造业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
[4]韦德洪,王珊珊.成本管理系统的柔性研究[J].会计之友(下),2007,(01).
[5]葛兆强.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01).
财务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开始全面接轨,国内企业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一部分国外施工企业涌入国内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国内施工企业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施工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也很难有突破,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产品和劳务成本,从而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也是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重要手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提高施工项目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对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二、文献综述
针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和学者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王满,高岩(2003)在《试论成本管理的演进及发展》一文中,阐述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若想拥有一席之地,关键要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树立现代成本管理思想和观念,因而,研究成本管理的演进过程,探求当代成本管理的发展方向很有必要。
冯金英(2008)在《论企业成本管理》一文中,阐述了现代成本管理的产生,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同时还列出了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几个新方法。张晓光(2006)在《浅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一文中,在对传统成本管理作出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企业成本管理改革的措施及前景。
强雪峰,高峰(2008)在《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一文中,提出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且日益壮大,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管理,控制施工企业成本。梁明(2007)在《浅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一文中,从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加强全员的成本意识、控制施工成本几方面对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了论述,着重对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定额管理的实行、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及强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靳刚(2009)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探析》一文中,阐述了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尤其是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成本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姚庆国(2001)在《论安全成本与安全成本核算》一文中,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安全成本”概念及“安全成本核算”问题,在定义安全成本的基础上,对安全成本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安全成本核算的分步核算法和同步核算法。李洁玉(2008)在《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研究》一文中,首先谈了建筑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措施。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给出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第一章)介绍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二章)分析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第四部分(第三章)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改善措施。第五部分(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及文献研究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阐述成本管理理论,再分析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从而指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陈传德,吴丽萍.施工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王满,高岩.试论成本管理的演进及发展[J].经济与管理,2003(07).
[4]冯金英.论企业成本管理[J].科技信息,2008(05).
[5]张晓光.浅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发展[J].今日科苑,2006(07).
[6]强雪峰,高峰.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J].西部财会,2008(11).
[7]王昆芳.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09(09).
[8]梁明.浅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建筑,2007(29).
[9]李国彬.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浅析[J].交通财会,2009(12).
一、引言
大学教育的使命是文化的传授、专业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未来的科学研究人员(奥尔特加·加赛特,2001)。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需要推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而研究性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学专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正所谓“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然而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专业培养方案雷同、课程体系设置相近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偏重于会计实务的教学,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各高校纷纷采取措施来增加会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据笔者不完全统计,70%左右设有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高校现在已经开设了会计理论课程,但课程名称并不统一,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名称:第一类称为会计理论,第二类称为会计理论专题,第三类称为会计理论基础。尽管名称不统一,但是其教学内容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涉及会计基本理论的讲授。根据笔者近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开设会计理论课程的高校中,有些教师仍然像会计实务课程一样,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研究性课程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性质
会计理论课程主要是面向高年级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开设,重点介绍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理论、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理论、会计前沿理论、管理会计理论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探索研究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升学深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它一般设置为选修课,也有高校设置为必修课。通常一周安排2—3课时。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教学目标设置
对本科生而言,学习专业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习会计理论有助于其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分析,并对会计实务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加深对会计实务的掌握,因此开设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不但能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根据这一思路,可将本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巩固已学会计实务知识。学生前期所学的专业课程大多数是实务性课程,包括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通过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到系统的会计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实务后理论,先简后难,不断拓展实务的范围,启发学生探究在其他可能情况下该如何处理类似问题,总结提升理论知识,使学生具有更高的应用会计基本知识的能力和处理现实会计实务的能力。亨德里克森(1992)指出,会计理论是一套逻辑严密的原则,能够使实务工作者、投资者和债务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会计实务,提供评估当前会计实务的概念框架,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建立。可见会计理论对于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训练学生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会计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设计上,可以围绕某一理论专题进行课堂研讨。由教师布置研讨专题内容,再由学生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利用课堂时间由学生来展示其研究成果或观点并展开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献资料向学生介绍会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比如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文献资料搜集方法的同时了解会计研究方法,这为今后学生进一步深造或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一定的研究基础。
3.提升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和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理论课程的内容之间逻辑性是非常强的,比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就是一个理论较为严密的逻辑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理论与实务之间有了一个联系的桥梁,据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在学生学习会计理论课程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清晰了,特别是遇到较为新颖的业务,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来进行解答。学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专业课程成绩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选取
(一)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
会计理论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理论主要是指财务会计理论,广义的会计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理论、审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作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可将会计理论按照内容划分为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理论前沿三个部分。
1.会计基本理论。这部分主要是围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内容,包括会计目标的内涵及主要观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内涵及国际比较。这部分内容是会计理论的主体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2.会计应用理论。这部分主要是有关会计准则理论的内容,包括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渊源、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问题、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评定标准问题。这部分内容与现在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协调密切相关,也是各国规范会计实务的主要依据,与当前实际联系紧密。
3.会计理论前沿研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涌现出的新的会计问题和热点问题,会计理论需要对其做出解释,比如会计行为理论、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碳会计等,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作一定灵活的安排,也可以学术报告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与研究。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材选取
教材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参考,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依据,尤其对本科生来讲,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综观国内高校会计本科会计理论课程的教材,下面选择以下几本有影响力的著作:
1.《会计理论》,葛家澍、杜兴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该著作较早地引进了西方会计理论,并且注重结合中国会计的实际和作者自身的观点来撰写,创新发展了我国的会计理论,是一本会计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主要内容如上页表1所示。
2.《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该著作引用、吸收了美国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依照西方会计理论内容和结构撰写,侧重于财务会计理论,其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3.《会计理论》(第四版),魏明海、龚凯颂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该著作按照财务会计理论、成本控制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三部分进行撰写,其特点是内容由浅入深,教材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做到及时更新。其主要内容如表3所示。
根据对三部教材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会计理论相关著作既存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也存在不同之处,作为研究性课程,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其中一部作为教材,其他相关著作作为教学参考,博采众长,使得学生既能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又能关注当前理论前沿的动态和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发展。
四、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方法
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会计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并不断发展。鉴于在讲授会计理论时,学生已经学习完了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实务性课程,因此在讲授会计理论课程时要突出其理论性与研究性,一方面要系统介绍会计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现有的会计实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在每一章节讲授理论之前,给出简短的案例来引导、启发学生。例如通过安然事件,引出高质量会计准则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以问题导向来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有更为广泛的知识面。
(二)合作互动式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项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需要讨论的专题,由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研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凝练成为研讨小组的观点,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展示。例如在讲授会计准则国际比较这一专题内容时,笔者就把授课班级分成10个小组,每一小组负责某一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情况资料的搜集,然后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教师在他们讲解的基础上对不正确的地方给予纠正,接着再进行国际比较分析,这样使得学生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都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协调也会有更深的理解。合作互动式的教学达到了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享学习成果的效果。
(三)名作名篇评析课堂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精品力作或专业权威期刊最新的名作名篇,比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杂志上发表的会计类论文,由学生事先进行仔细阅读,并且撰写读书笔记,教师再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进行一定的评析,主要围绕论文的选题、论点以及论证方法等几方面展开,这样使得学生对会计论文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了最新的理论前沿动态和创新观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今后学生的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会计理论课程以研究性课程形式来进行教学是一次尝试,也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实务的变化,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在其课程教学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举一反三,从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准则 经济后果 盈余管理
一、研究背景
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制定和修订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我国在1998年6月首次《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债务重组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首次的《债务重组》准则对于规范债务重组交易行为、保护债权人利益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受益进行利润操纵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财政部于2001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初次修订。初次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的做法,转而采用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并不再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初次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是我国政府根据市场环境特点和首次的准则在具体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而做出的适当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受益进行利润操纵的问题。但是,初次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既违背了会计理论的逻辑要求,也难以从根本上防范企业利润操纵的行为,财政部于2006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最新修订。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较初次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发生了很大变化,与首次的《债务重组》准则基本相同: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并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最新修订引来了很多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与国际惯例相符,可以进一步改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另一种意见认为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可能为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收益进行利润操纵创造空间。本文主要研究《债务重组》准则的最新修订或再次变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从财务会计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以期对此次修订做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为我国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尽一己之力。
二、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出台的背景及内容
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和资本往来越来越频繁,企业跨国经营和投融资现象也日益越来越多,我国开始成为国际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要能够真正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则必须走国际趋同的道路。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此体系中,财政部再次修订了2001年实施的《债务重组》准则。与初次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相比,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变化很大,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再次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
1.重新修订债务重组的定义
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重新修订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重新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和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前提。因此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该准则:①债务人非财务困难时发生的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问题;或重组债务未发生账面价值变动时,不必进行会计处理。②企业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属于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有关的会计核算应该遵循特殊的会计准则。③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进行债务重组,如果债权人没有让步而是采取以物抵账或诉讼方式解决,没有直接发生权益或损益的变化,不涉及会计的确认和披露,也不必进行会计处理。
2. 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要求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应将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偿债资产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债权人应按偿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营业外支出”。
三、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的评析
从具体经济环境来看,我国在2003年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已经由初创转向完善。但是,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相比仍然不是很完善,这种不完善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产权、生产要素市场尚不成熟,在实际操作中公允价值的取得和现值的计算可能存在不少问题,如果公允价值只能来源于双方的协商,那么公允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2. 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规定仍然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证监会在2006年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对公司上市、增发和配股都有会计盈余的最低要求,而且都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低者作为计算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依据。因此,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操纵会计利润已经无法达到上市、增发和配股的会计盈余要求。但是,证监会对退市的会计盈余要求没有做出类似规定,操纵非经常性损益达到延缓或避免退市仍然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3. 债务重组交易易受关联方的操纵。
我国证券市场是弱式有效的市场,上市公司在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方面有很大的空间,魏明海、谭劲松(2000)以案例分析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主要方式就包括实行资产或债务重组。同时,由于我国存在大量的国有大型企业或集团,其人事权、财权等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多数ST公司极有可能在地方政府或控股公司的支持下进行债务重组。
4. 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还不完善。
我国的股市特征决定了上市公司的进入或退出不完全是市场的选择,而是政府的行政安排(特别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关系不规范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很普遍,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就变得简单。当上市公司出现困难,尤其是其上市资格受到威胁时,母公司或地方政府就会成为推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的主导或支持力量,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又使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难以保证,盈余管理目的型的债务重组可以通过对准则的利用轻松过关。
因此,笔者认为: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这一规定为上市公司利用准则达到各种盈余管理目的提供了条件。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当上市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在各种盈余管理动机的推动下,上市公司仍然可能会滥用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
[1]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9.9
[2]陈小悦 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经济研究》,2000.1
[3]陈晓戴翠玉:A股亏损公司的应与管理行为与手段研究,《中国会计评论》, 2004.2
[4]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0.12
[5]严 敏王平心:上市公司1999年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国第二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论文,2003
[6]谢海洋王季芬:1999、2001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对比实证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2004
[7]谢德仁 樊鹏卢 婧:会计准则的修订与盈余管理:来自上市 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第四届实证会计论文集,2005
[8]罗炜王永吴联生: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的经济后果,《中国会计评论》,2008.6
一、现阶段我国税务会计报表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2006年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对纳税申请表进行了修订,并将不必要的项目删减。经过重新修订的纳税申请报表中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但是在仔细研究中仍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缺乏完整的事物信息披露
首先,在资产负债表之中很多项目都是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准则所制定的,负债类项目缺乏完善的分类。比如在应交税费项目之中均以静态指标(年初、年末时期)对应交、未交的税额进行反映,这种模式无法将企业当年的详细纳税情况进行反映,且无法将具体的税种应交税费进行详细列出,导致诸多税费内容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之中获得。其次,在利润表中无法清楚的反映涉税存货以及应税劳务等方面的现象,比如在营业税金以及附加栏之中,仅仅对各种税费的总额进行统计,如消费额、营业额,但是却没有对税种进行明晰反映。除此之外,从所得税计算分析,在利润表中没有清楚的呈现出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没有根据具体的项目将两者的产生情况进行朱墙内反映。此外,在利润表中也没有将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反映。最后,在会计报表附注之中也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税务机关并不会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严格要求,但是在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之中很多纳税信息不够明确,无法满足税务稽查工作的需要。
(二)现金流量表存在的问题
当前税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现金流量表仅仅将交税纳税现金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并且反映出实际涉税收支情况,无法进一步反映涉税业务对现金流所造成的影响。比如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我国税法明确规定需计算销项税额并纳税,但是很多企业缺乏实际现金流入,形成现金流出现象。另外在委托代销业务之中,如果委托方在发出代销货物规定之间内没有获得受托方的款项,那么需要计算垫付增值税,但是当前所修订的税务会计报表体系之中没有针对这一类问题进行反映。此外,在现金流量表中的部分内容仅仅反应出了企业当期需要缴纳的施肥,并没有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对税费所实际归属的会计期间进行准确反映,无法将所支出的税费进行区分,并且没有将实际的税负进行反映,无法将税目支出进行具体反映,导致填写信息时会存在缺漏。
(三)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报表附注之中,有很多税务机关并不会对其作出硬性要求,但是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之中所包含的纳税信息并不是从全局出发,对总体情况进行说明,无法真正满足税务稽查工作的需要。
(四)纳税申报工作难度得到提高
在当前财税分离的现状下,我国财税模式逐渐引起关注,其中在填制纳税申请表的时候需要对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进行计算,并且要对实际会计收入以及所获得的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正确计算出应纳税的所得额。这种填报工作与传统填报工作相比较,难度系数得到提升,调整项目越来越多,相关的计算程序变得更加复杂,填报工作容易出现纰漏。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税务稽查工作带来的难度。比如针对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及减值,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处理关系是不同的,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进行调整,但是调整的难度有所提升。
二、税务分离模式下构建税务会计报表体系的措施
上文笔者针对当前税务报表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实现税务会计报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并非仅仅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修改,而需要严格遵循税法的基本要求,针对性的编制可行的报表体系。
(一)编制税务会计资产负债表
在编制税务会计资产负债表的时候需要依据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并且要保证每一个明细的项目需要严格按照税法以及税务会计理论的基本要求。比如在财务会计体系之中,很多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是严格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但是税法则需要依据历史成本以及资产纳税的情况进行编制。总之,在财务会计资产负债计量过程之中需要严格遵循公允价值的原则,并且要遵循税法规定。
(二)编制税务会计利润表
在编制税务会计利润表的时候需要按照相关的步骤: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表。(见表1),将编制的重点放置在对各项收入的计算上。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在编制税务会计利润表的时候需遵循税法的基本要求,对收入以及成本费用进行调整。
(三)编制税务会计现金流量表
在编制税务会计现金流量表的时候需要将税种与经济事项进行整合,并进一步将涉税现金的基本情况进行反映。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编制过程之中并非将税金总额作为编制基础,因此在当前所使用的税务会计现金流量表中需要增加相关的项目。比如在“税收活动现金流入”一栏中需要增设“收到曾思慧销项税额”,在“税收活动现金流出”一栏中增设“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等。
(四)编制税务会计税收总况表
当前所采用的纳税申请表没有将税收的总体情况进行反映,需要积极增加税收总况表。从实际角度分析,如果增设税收总况表,则可以清楚的反映出每一个税种的缴纳情况、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管理成本等。能够实现企业进行纳税管理与税收筹划。税务会计税收总况表见表2。
(五)实现税务会计报表电算化
在科技的发展下我国企事业单位申报纳税的方式发生改变,从原先到纳税单位汇报工作转变为网上申报纳税,在这种发展情况下,需要依据对前文的分析与了解,积极设计符合当前时展的税务会计报表体系,但是这种做法会对税务会计人员造成影响,所以需要积极增设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
将资产负债表之中增设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主要的增设项目是对各项资产以及负债的计税基础,比如在固定资产折旧一栏中可以将折旧的方法进行填写。另外还可设定好计算公式,自动计算出折旧额。
将利润表中增设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主要增设项目是其他计税收入、计税营业成本、计税管理费用等。此外还需实现设定好计算公式,方便报税单位人员能够对成本费用的扣除额进行准确计算。除此之外,还要按照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填写。
将现金流量表中增设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时需要按照具体的经济业务进行填写,比如填写“代收消费税”或者“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并且依照相关的照片让税务机关进行审核。
另外,还需积极研究相应的电算化软件,设置税务会计模块,利用计算机积极做好税务会计信息的填写,从而真正减轻税务会计工作的难度。比如可以在软件中提前准备好各项表格,在自动生成财务会计报表的同时也可以生成税务会计报表以及纳税申请报表,这样一来可以减轻报税工作,并且可以保证税务工作的权威性与全面性。
三、结束语
在当前财税分离的状态下,我国税务会计报表体系需要具备独立性,能够清楚的将企业税负的情况与内容进行准确反映。其中税务会计报表体系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所以需要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与构建,提高税务会计报表的完善性,从而便于纳税人纳税与纳税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