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健康教育

学校健康教育

时间:2022-12-24 08:3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健康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健康教育

第1篇

    一、 认识到位,职责明确。

    学期初,学校根据教师的任课情况,对原有的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调整,新安排三位教师担任我校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对这三名教师进行了专门的业务培训与要求,使他们明确健康教育的课程性质、教学要求及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全体任课教师均认识到了在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了教好此门课的信心,特别是在我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大前提下,各科任教师都能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  学校重视,课时安排到位。

    学校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对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特别重视,先后三次开会研究制订我校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召集教师寻找并解决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年级、各班均按要求开足了课时,保证每周每班教学时间不少于0.5课时,各科任教师均有详尽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并能根据学校地域特点、季节特点、学生情况分别进行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本学期共开展学生心理交流汇报会3次,学生体检1165人次,听取法制报告会1次,团队组织学生开展内务整理、个人卫生检查评比活动4次,学生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三、  全面检查,积极整改。

    学校配合今年的“两基”巩固验收工作,对学校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改善与维修:更换教室灯管27支,更换了新改建的小学教室全部照明设施,并对所有课桌椅进行了修理、油漆,学生人人有座位,采光、照明均达到了相关要求。

    修建期间,学校新修建水龙头6个,对原有的8个水龙头进行了全面维修、表面美化,解决了学生用水紧张的情况,同时,对水井的水质进行了全面检查,封闭了井盖,确保了师生饮用安全。本学期,新修建厕所一座12个坑位,与原有的两座厕所共36个坑位,缓解了厕所坑位紧张的压力。

    四、  积极开展常见病预防工作。

    本学期,各科任教师都能根据季节特点和学生身体状况认真开展常见病预防工作,聘请乡卫生院医生做健康知识辅导1次,解答学生问题200余人次,大范围地遏制了疾病在校园的传播,学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乱吃零食等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养成,懂得了常见病的预防知识,特别是学生自我保护、自我救护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五、健康教育成绩明显

    学校能组织学生认真上好早操、做好眼保健操,加强了体育棵的安全教育和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必要的体育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健体的方法;心理交流会的开展、知心姐姐问答等活动,解决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缓解了心理压力,本学期共办学生心理知识手抄报78份,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模范人物光碟24次,使学生树立了奋发向上的观念,增强了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

    住校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逐步养成。我校共有住校学生331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学生生活陋习较多,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喝生水现象尤为突出,大多数学生不懂得照顾自己,不洗脸、不洗脚的现象时有发生,但通过本学期的健康教育活动,学生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已经养成,都会自己洗衣服、洗床单,并能经常注意个人卫生,做到面部干净、头发干净、手脚干净。所有学生中均没有留长发、留长指甲现象,能定期理发、剪指甲。

    本学期的学生健康教育知识考试中,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3%,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都不同程度的掌握了一定的健康知识,并能正确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五、  存在的问题:

第2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 R16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84-01

学校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学生与学生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健康的各种关系,提出保护和增强学生健康的卫生要求和改进措施,以达到防病保健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在从事多年的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接触学生和有关方面的了解,深刻体会到抓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性。

1 健康教育规范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传播有关健康的知识,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

2 学校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群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现了先进的公共卫生概念,促使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与学校教育方针完全一致。学校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最理想场所,效果最好,时机最佳,把健康教育的各项内容有机地结合在学校整体素质教育活动中,培养造就一代新人,从根本上改变卫生面貌,推进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质量。

3 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有的学校仍存在“应试”教育,一些学校特别是部分中小城镇农村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形同虚设,把其视为可有可无和为了应付检察评比。(2)部分领导对学校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健康教育教师不固定或由其他教师代课,致使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差。(3)健康教育教案教材内容枯燥,形式呆板。(4)师资欠培训,大多数任课教师非专职,并且对健康教育缺乏系统培训和学习,业务能力和教学方法欠佳,因而授课时照本宣科,学生兴趣不高收获不大。(5)对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片面认健康教育只是家长及卫生工作者的事情。(6)学校与家庭社会未能同步进行,不能有效激发和促进学生参加健康活动,主动培养意识的外部环境欠佳,也是影响健康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7)不重视幼儿期的健康教育,认为可有可无。

4 建议和措施 (1)针对开课不足和应付差事,有关部门应设立约束机制,定期抽查考核,是健康教育落到实处。(2)校方应充分认识和理解健康教育体现了先进的公共卫生观念能促使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与学校教育方针完全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长效应的富有远见的战略措施。(3)改变健康教育资源的落后现象,增加一定投入,改进现有健康教育课本内容,将健康教育知识系统化。(4)加大培训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有信息教育方式等,授课时理论联系实际,试采取‘同伴教育’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和质量。(5)开发领导层,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强认识,互相监督,自觉养成文明行为,鼓励师生向家庭和社区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重视健康行为的养成,提高身心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6)健康教育要因材施教,崇尚健康活泼的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7)学校与家庭社区同步保健。通过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促进三方合作,是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建立全民健康教育体系。强调从小做起,从家庭做起,学会自我保健,使之健康成长。(8)对学龄前儿童早起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他们一旦获得卫生知识价值观和行为技能,不但本身可以茁壮成长,必然对其父母,邻里,亲友和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并有可能发挥移风易俗的作用。(9)开展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在注重形式的同时,更注重效果,对每次活动进行评估总结,和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工作。

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心理状态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是人生良好修养的基础,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提高我国民族的整体素质。健康教育工作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第3篇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及各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室兼职教师:***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我校这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六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4、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通过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及校本研修,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深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我校的教育特点,我们在工作中确定了以下几条途径。

(一)、开足心理健康课程

利用班队会,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上好班级心理健康课。强调行为训练,不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联系,通过大队部的系列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宣传窗、讲座、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与班队会课、思品课、活动课等各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教育;通过各学科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各教材内容,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3、举行课堂内外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活动,上好心理健康课。

第4篇

一、正确认识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误区

1.误区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咨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体现重主体、重预防、重教育的思想,而不应仅面对个别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因此,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而不应成为全部内容。

2.误区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课

心理健康教育应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心理知识的传授应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应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课程应与心理训练、辅导相结合。

3.误区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心理健康教育少不了要搞心理测验,但过多的心理测验会带来许多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许多受测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许多家长也会感到无所适从。这些情况表明,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心理测验,具有片面性,甚至是很危险的。

二、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内容

笔者认为针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并考虑内容的相对完备性,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心理的指导

学习心理教育与指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应从学生开始学习生活之时起就抓紧抓好。

2.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情感教育课可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3.性心理教育

在中学阶段,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外,还应进行性心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克制力,帮助他们培养广泛的兴趣,丰富业余生活,用理智支配情感。

4.人际关系指导

青少年学生非常重视同学间的友谊,也渴望得到师爱、父母之爱,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5.健全性格培养

中学生的性格处于变化与发展之中,变化中的性格不仅是影响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一时期性格发展可能左右人的一生。应抓住性格发展的关键期,加强良好性格的培养。

6.耐挫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挫折及其导致的反应遍及人们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遇到的各种刺激因素增多,学习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当他们一时难以克服和消除这些障碍时,就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挫折状态。挫折容易引起他们的消极行为,如退缩、敏感、攻击等,如果多次重复,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严重危及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人格的偏向发展。因此培养他们的具有一定的耐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7.自我心理修养指导

一个具备了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人,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以适应变化迅速的社会生活,保证心理健康,才可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

三、在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协同性原则

5.活动性原则

四、积极探索与开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实施,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方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积极的探索。

1.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

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开设心理辅导课

心理咨询工作面对的是在心理上存在问题的个别学生,而面对大多数学生,应开设一定的心理辅导课,以使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发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下发的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2、使学生了解一些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3、开展学生卫生健康与咨询服务。

4、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6、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健康教育。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年级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二年级

1、让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

2、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年级

1、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并掌握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方法。

2、教育学生交通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了解自身的发育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教导学生安全用电,并知道触电急救的方法及小外伤的处理。

四年级

1、使同学们熟记急救、火警、盗警电话号码,在遇到急救病人、车祸、火警等急救、意外事故时,懂得如何打电话。

2、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3、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五、六年级

1、使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培养健康的意识行为,懂得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适时、适体的穿着有益健康,引导学生培养朴素、大方、适时的穿着风格。

3、使学生认识吸毒的危害,教育青少年千万不要因好奇去尝试吸毒。

4、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使自己逐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5、了解环境卫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6、让学生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内容,并在行动上支持和参与学校健康促进活动。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健康教育。

1、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培养少年儿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重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开展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卫生讲座,并配合录像、挂图等,使讲座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

4、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坚持每周"大扫除"制度,着力培养学生卫生习惯,做到常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等,确保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二)着力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管理。

2、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

3、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较为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酗酒、远离。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印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厕所消毒等工作。

5、开展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积极开展“讲卫生、增进健康”的知识竞赛活动。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三)做好预防工作。

1、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以取得好的效果。

2、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以“防近”为中心,定期检查学生的用眼卫生,及时掌握学生视力动态,努力提高眼保健操的质量,积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设备,保证教室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对近视新发病率及假性近视及时督促矫正,随堂纠正学生读写姿势(一尺一寸一拳),不疲劳用眼,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

3、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积极配合疾病预防部门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严防传染病传入我校。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控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4、认真监督学校饮水卫生及食品卫生,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卫生检查以及对外购食品的索证工作,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

五、具体防病措施

近视、沙眼、蛔虫、龋齿、营养不良、贫血等常见病的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今年将继续督促患有近视眼、龋齿以及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的学生尽早治疗和矫正。

1、近视:对4.8、4.9近视学生、督促他们做好眼保健操,纠正不良的读写姿势,不疲劳用眼,注意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减少肉及糖的摄入。对4.8以下的近视学生除注意以上几点外,还要及时督促到医院治疗。

2、龋齿、使用保健牙刷、氟化牙膏,注意刷牙方式,养成睡前刷牙习惯;少吃甜食,坚持氟化泡沫治疗,做好体检后恒牙龋齿修补的督促工作。

3、沙眼: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不与家人共用生活用品,一经诊断出患有沙眼,即督促学生到医院治疗。

4、肠道蠕虫:督促学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一经查出便为其进行驱虫治疗。

第6篇

1、学生健康素养与学校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

1.1定义

健康素养指的是个体能够较为准确的获取、理解、加工和处理基本的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技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知识、信息、技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最终具备保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

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向个体或者群体传播、传授和普及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技术和服务,帮助其树立健康意识,并且自愿学习和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使其具备保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摆脱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患病、死亡等情况的发生,最终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作为传播和传授对象,针对其身心发育的特点、学习的环境以及对健康的需求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与健康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减少和消除健康不公平,良好的健康素养又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深入。

1.2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准确的获取、理解、加工和处理基本的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技术和服务,具备健康素养,运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危害健康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和增进健康,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一是使学生具备健康行动能力,学生终有一天要进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只有具备健康行动能力才能自觉抵制不利于健康的因素的影响,尽最大限度的保持和增进身体健康;二是使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环境相整合,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要在学校中度过,学校环境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当为健康素养的培养和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最为理想的环境,增强学校健康教育的说服力。

2、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存在较大的地区及城乡差异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在师资、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及城乡差异。有些地区缺少专业的健康教育教师、校医和保健师;有些地区的学校根本没有健康教育方面支出的经费;有些校园环境的建设和卫生条件极差。

2.2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学校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但是,直到现在,所培养的学校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极少,而开设健康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也是极少。在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任课教师也大多由体育教师、校医务室人员或者其他科任老师代替,直接导致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质量低下,草草了事。

2.3教学形式单一,教材不够完善

在学校健康教育的课程方面,教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和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疲于应对,缺乏兴趣,难以引起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我国在学校健康教育方面缺乏科学的、专业的、系统的、实用的教材,难以对教师和学生起到参考和指引作用。

2.4评价标准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进展情况的评价仅限于学校开设的健康教育课程,这就直接导致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限于书面试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这种情况造成了学生健康教育书面成绩高而实际健康状况差的尴尬局面。

3、学生健康素养与学校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

3.1将学校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

学校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是新世纪体育教育发展的新的重要方向,标志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是学校积极开展和深化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工作应当摆脱传统的以学习成绩论成败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体育教学地位和作用,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传授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并通过体育课堂上的运动实践以及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于健康教育的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习惯。

3.2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

对于学校健康教育方面师资的培养,首先应注重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师、医务室员工、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迅速加强其在健康教育方面的能力;其次,应加强师范院校在健康教育专业方面的培养力度。

3.3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材质量

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在学校健康教育课堂上比较有趣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或是兴趣点相投的内容,融入健康教育知识,将学校健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增加学生的兴趣。在学校健康教育的教材方面,国家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及地区特色,制定相对科学的、专业的、系统的、实用的教材,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引作用。

第7篇

20世纪30年代,美国健康教育专家鲍尔提出了,“健康”是人们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博士提出了,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丧失了一切。同年,学者华林斯基提出了“立体健康观”,比较全面地解释了健康的现代概念,并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将“道德健康”纳入健康概念之中,认为健康的人应当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的再认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于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教学总目标中指出,体育与健康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发展和对自然、社会的适应型及应变能力;使学生增进健康、抵御疾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懂得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以及体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养成健康的身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学会运用体育等手段增进健康;使学生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并能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比赛;提高现代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即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和竞争,提高欣赏水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要作用。

新课程明确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和本体价值的整合,学生和文化的整合,学科和文化知识、技能及能力的相互整合,学生认知发展与情意发展的整合。它提出四个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新课程标准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总体目标,满足未来社会对人的体育素质和健康要求。

(2)激发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新课程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从学生的动机、需要、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把体育课上学习的内容真正作为日常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它说明了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明显特征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3.健康教育及学校体育开展健康教育的涵义

随着现代社会健康观的转变,健康教育不能只是单纯进行社会宣传,要从根本上区别于一般的教育与卫生宣传,是一种知识的传播,是实现特定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新时期的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健康教育不仅是传授或提供改变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使人们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自我服务,而且是促进健康氛围的逐步形成,唤起群众同自己不文明、不科学的行为作斗争。健康教育不仅要采用各种方法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作出合理的的选择,而且应通过宣传争取政府的有效支持。人类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不是孤立的,而是受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的影响,健康教育已超越医学的范畴,涉及社会的诸多领域,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的行为改变,此外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帮助群众了解他们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作出自己的选择,以改善他们的健康,而不是强迫他们改变某种行为。健康教育是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人们一方面通过自我学习或相互学习取得经验和技能,另一方面通过有计划、多部门、多学科的社会实践获取经验。

学校体育中的健康教育不是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之间内容的简单相加或机械拼凑,而是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渗透或融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综合学科。现代健康教育的内涵是“健康不仅指躯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在学校体育中实施健康教育是以人的健康的整体性和发展性为特征,使体格和人格相统一促进人的身体、精神、情感、智力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体育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以体育为调节手段的生活方式,注重体育对人的内在影响,在运动过程中追求精神升华和人格的完善,在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中达到挑战生活、驾驭生活的目的。

4.学校体育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身体教育。通过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相结合,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来掌握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

(2)社会意识教育。通过体会体育各项运动中技术战术的相互配合协作来提高个性并完善需要作用于人与社会的支点。

(3)智能培养。促使人在“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下不断进取,完善自我,开发潜能。

(4)心理素质。通过体育运动中所经历的各种喜怒哀乐体验,使其认识事物的各方面来把握自己,并不断地成长。

(5)情绪体验。通过运动中鲜明、强烈的情绪体验,认识和接受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学会积极地调节情绪,人能够处于信心百倍、精神振奋的学习、工作状态。

(6)营养方面。营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适宜的营养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糖、脂肪和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三大营养物质,合理营养对于人体具有十分的保健作用。

(7)卫生因素。卫生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因为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物质交换的停止即意味着死亡的到来。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活动场所,学校的卫生状况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有直接影响,关系到我国民族健康水平的大事。如:教室的卫生,宿舍的卫生要求,食堂的卫生,以及教育过程的卫生和运动建筑设备的卫生,等等。

(8)自我价值实现。人在体育实践中会认识到,人生的快乐是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获得的。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思想开放、求知欲强、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易于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他们较易形成良好的行为、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首先,学校教育开展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和学校卫生两条途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体育由原来的对学生进行“身体的教育”转变为“通过身体而进行教育”,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教育(属于身体文化教育),而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生物改造,即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而且将体育作为增进健康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还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的知识,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抵制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进而增强防范意外伤害的观念和意识,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降低常见病患病率,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其次,学校健康教育是关于学生身体保养或养护的系统教育。它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掌握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养成科学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通过改善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最终达到育人育体的目的。学校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两者在以学生身体为对象上是共同点的,前者通过身体的活动达到优化健康的目的,后者通过采用外在手段达到这个目的,都是为保持学生健康服务的。可见体育更为积极、更容易调控。虽然这并不能解决健康教育的所有问题,但学校体育是实施学校健康教育不可缺少和至关重要的载体,它不仅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重要手段,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

参考文献:

[1]詹华宁.对健康及健康教育的认识.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作松.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

[4]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

[5]徐维克.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第8篇

1.1基本途径———“全面渗透”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向“全面渗透”的方向前行,所谓“全面渗透”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融合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种教育活动、校园环境等方方面面,都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全面渗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生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成长变化的重要阵地,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许多重要资源也蕴藏其中。如果加以利用不仅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面,同时可以充分调动更多的人力资源参与其中,借以打破过去仅靠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单枪匹马的局面,让全体教师参与其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全员参与。学科渗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内容中渗透。二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自主—合作理念的指导下,大力构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体学习的课堂环境,在促进学习发展的同时,对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人际交流、团队协作等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1.2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的集体活动是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校素来有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学校一年春秋两届校园文化节,师生文艺汇演、校园文化衫展、学生美术作品展大大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印时话剧社“”沐聆心理社”“春晖广播社”“蓝球社”等学生社团深受学生欢迎,他们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会了与人协作、沟通,也培育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1.2支持保障近年来学校注重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把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看作是学校心理健康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1.2.1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学校建立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并成为我校整体发展规划和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网络和人员培训,每年都有充足的经费投入,近两年我校投入大量经费,建立了功能完善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面积400多平方米,建立了包括个体心理辅导室、箱庭室、教师心理解压工作坊、音乐放松室、心理社团活动室等11个功能室。这些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全方位优质心理健康服务。

1.2.2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建设:一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仅凭几个专职老师来进行,它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育人最重要的是“育人心”,如此推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在参与心理辅导的同时,也是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和教育能力的过程。只有全体教育工作者都树立起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才会落到实处,产生效果。我校在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青年教师培训中无一例外都把完善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观念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放在首位。大力提高他们心理健康的意识、应对生活困扰能力及提高他们心理辅导活动的组织、设计的技巧,不断提升广大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驾驭能力。

1.2.3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有着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影响力,为促进家校联动,形成合力,我校从2010年起开设家长教育系列课程,分年段、分类型、分阶段开展培训。学校还创办了家教专刊、根据3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及家长在教育中可能碰到的难题和重点编辑家教辅助教材,分发给每位家长阅读。这一系列的做法对他们形成正确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和谐关系的构建,使得我校的家校合作进入了新的境地。

2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

学校以“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工作理念,形成不拘一格,全面开花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确立专项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此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研组的老师们多年来还在本校和本地区召开了心理健康观摩示范课、送教下乡等活动,为条件不足的学校提供帮助,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本地发挥着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广受学生、同行和领导的好评。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形成具有开创性的独具特色一套模式,这一模式走在了全市、甚至全省的前列,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广泛认同。

3今后的工作方向

第9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建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2]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1.近年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1.1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研究

一些省市的学校都开展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各具特色: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适合学生需要的心理学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活动等。[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涉及的理论问题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原则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等;联系实际开展的研究主要有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途径与课程设计等问题;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2]

1.2开展和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和学术交流与研讨

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引进心理学或相关系科毕业生。二是对拟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进行短期培训。[2]另外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与研讨,一些省市都相继成立了地区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组织。1994年4月,由全国23个单位发起,在湖南岳阳市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心理辅导与教育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全国的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的联络组织——全国心理辅导与教育研究会,首次实现了国内各地区的联合。[2]

以上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主要是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虽然从以上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在教育法规,教育目标,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师对伍建设,教育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这些问题主要是

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和教育规范问题

政策法规不完善存在于五个方面:1)办学没有制订有关经费政策,如各级心理教育指导中心缺乏相应的办公经费。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编制只有原则上的意见,未有政策性规定和很好的落实。3)教育部门未有设立相应的“心理教育”教师职称系列,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4)如何合理客观地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均没有政策规定,没有教学工作量就没有奖金,也影响评职称。5)许多地区的中小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仅凭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主观认识和意志支配,领导和教师重视的地区学校就开展的好,否则就开展得差。开不开展心理键康教育,开展到什么程度,班主任不懂或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该负什么责任等等这些问题,均没有相关的政策规定。[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规范不完善体现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有许多问题尚未界定和规范。例如: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是什么?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和衡量标准有何不同?教育要达到什么水平等。[1]2)教师水平规范,教师水平包括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1]3)教育同步性问题没有规范好,学生心理教育如何与社会、家庭教育同步。

2.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的衔接和教育方法问题

在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中学和小学,甚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重复,教育程度相近,教育形式雷同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老师讲授心理健康教育时,还是以说教、灌输的方法,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心理学的知识来讲授,并举行考试,没有把它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辅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很多学校的心理教育的途径只通过课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形同虚设,更没有注重通过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没有同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2.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评估的问题

心理健康除了要有专职的教师和心理辅导员外,更要全校上下,从领导,行政人员,其它各学科的教师都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知识,全校形成心理健康的氛围。但从目前来看,除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外,其它领导、教师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特别是其它各学科的教师,只专注本学科的教学,没有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国家、学校只重视智育方面的评估,比如追求升学率和成绩,却没有落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工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被重视,教育效果差。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虽然国家现在号召应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很多学校的评优,教师工作的评比还是以学生的升学率、成绩来评定;二,国家虽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却没有明文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中小学)的编制和提高他们的待遇;三,人民大众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误解,认为教育对象应是那些有心理疾病的人。综合以上原因,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够重视,实效性差,产生的问题也比较多。

3.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笔者根据以上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七点措施建议

3.1落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学校也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费用纳入学校的教育经费计划,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1]2)中小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编制纳入学校教师编制,切实解决心理教师的人员编制问题。[1]3)要开设心理专业职称系列,切实解决心理教师在职称评定中的归口问题。[1]4)心理教师的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课余课后的工作,因此,要考虑工作的特殊性,要制定相应的规定,将心理教育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切实解决咨询人员的工作量和奖金待遇问题。[1]5)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像其他文化课一样,有明文规定,一定要开展,不能可有可无,不能凭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主观认识和意志支配,总之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程度,领导,老师在这项工作中应负的相关责任都要有相关的政策规定。

3.2要逐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的教育规范

要逐步完善的教育规范问题有: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例如上文提到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是什么?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健康的构成和衡量标准有何不同?教育要达到什么水平等。只有把这些问题规范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及其工作评估才能有效地把握,才能做到科学性和规范性。2)要规范好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问题和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前者关系到能否具备教师资格问题,后者关系到教师是否具备教育能力问题,这两方面规范好才能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1]3)要规范好教育同步性的问题。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社会同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3.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要进行有效地衔接

学校应该根据小学、中学、大学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制定各个阶段教育的目标、内容,避免重复教育,也避免前一阶段的目标,内容制定不好,影响后一阶段的教育。总之,心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要像其它的文化课一样进行有效衔接。

3.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方法应避免简单的说教,而应采取多种形式,比如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该明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用来传授心理学知识,并无考试目的。它的主要目的是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上,不能通过简单地说教灌输,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的内容而设计,教学方法应多种多样。这里笔者着重介绍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体验性教学是指教师依据内容而设计某些教学活动形式和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体验感受,从而使学生获得身心收益。”[1]“体验感受”活动如设计得好,往往能起到讲授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讲授教学很难培养,若设计跨越河岸,跳过山坎障碍等野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去实践体验,锻炼意志,教学效果将会更好。[1]另外还有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

3.5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途径应多种多样,增强实效性

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途径大部分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育途径缺乏多样化和实效性。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教育途径以及如何增强它的实效性:1)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能形同虚设,而应真正起到咨询的效果,据笔者调查了解,很多同学由于各种原因不敢前去咨询,因此,咨询不能单采取面对面的咨询形式,而应采取多种形式,如通信咨询,电话咨询等。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设团体性咨询和各种心理辅导活动。2)网络辅导。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站,但网络都缺乏师生的互动交流。据笔者调查了解,很多学生都表示网站一般都是以学生单方面学习为主,而没有老师的参与,这样很难吸引他们去学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学习效果差。因此,笔者建议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应该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参与,实现师生互动交流,这样才能有教育效果。比如应设有网络心理教育qq,网络心理信箱。心理教育的教师在网上跟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对其进行辅导。另外,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采取文字教育,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比如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优美的音乐,游戏竟猜等吸引学生。3开展课外的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的实践活动,要注重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中央电视台所举办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参加此类活动。另外还可以组织参观养老院,孤儿院,博物馆,开展野外训练等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4)开展讲座。目前学校一般是请专家,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来开展讲座,讲授关于升学就业,心理疾病的预防等。笔者建议除了聘请专家,教师开展讲座外,还可聘请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士,聘请“正面人物”,比如像张海迪;也可以聘请“反面人物”,但已改过错误的人,通过他们讲述他们自身的经历,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这些普通人的生活最接近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易受到感染,触动最深,体会最深。5)校园广播。一般学校的校园广播是在学生中午、晚上放学时播放,校园广播的听众是全校师生,因此影响力也较大。校园广播除了播放一些时事新闻,轻松的音乐外,在校园广播中也应该穿插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分时间段地播放一些心理健康的常识,甚至对学生来信提出的困惑给予解答,这就需有校园广播站也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来指导、监督。6)校园环境。目前大部分学校环境建设只重视“硬件”措施,如教学楼建设,图书馆建设等,忽略了利用校园环境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利用校园环境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设“校园心理墙报”,加强校园的绿化建设,让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环境是一门隐性的教育课程,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潜移默化的。7)各课教学要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其他文化课的老师应该有“心育”的理念,在授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如语文课就包含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锻炼意志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有许多教育途径等着我们去探索,但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和家庭、社会同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比如,学校应建立家长访问日,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社会应重视和支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教育的场所、资金等。电视台应有意识地播放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节目、影片等。

3.6要加强对学校的领导,行政人员,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目前除了有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的老师外,其他教育工作者都是针对政策法规来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因此他们中有部分人不懂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甚至本身的心理素质不高,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全体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也使他们不同程度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转变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于通过培训而获得证书同时也在实际工作中作出成绩的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门要提高他们的待遇。

3.7要大力加强作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工作

通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可以检验教育的效果,督促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评估效果好的学校,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于评估效果差的学校,要帮助其找出原因,搞好心理健康教育。

(注:除非有特别的说明,本文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小学、中学、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发科编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做与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陈家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3]樊富珉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

[4]宋元林,陈春萍等著.《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4.

第10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中小学开展了二十年之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不断走向深入。目前大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已经配备了专、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而且专职教师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学校缺乏系统论的观念,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不强。

一、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要素分析

系统论的创始人美籍奥地利人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诸元素的集合统一体,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总体。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看作一个系统,一个以学生心理健康为目标而建立的,包括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治的整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很多,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以及制度要素等。其中人的要素是最重要的资源,人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物的要素以及制度要素。例如,人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决定了校园环境的建设和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人的要素主要有学生、心理教师、学科教师、教育领导和行政人员以及教学服务人员等,其中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发展能力是最重要的要素。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方式,而要素本身同时也是一个系统,作为大系统的子系统。

另外,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上说,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问题的矫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心理问题的矫治通过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来进行,心理问题的预防主要是通过心理活动课、学科教学及学校其他教育活动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活动,都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着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系统论认为,当组成整体的各部分单独存在时,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和性质,而一旦将它们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整体,其性质和功能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因此,系统整体利益的实现不是各子系统功能的孤立相加,而是在充分发挥各子系统作用和功能基础上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但效果并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在于:整体发挥不充分,片面地强调了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为主,主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而忽略了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预后效果差,甚至边解决问题边制造问题的状况。所以,虽然心理教师每天都有很繁重的咨询任务,但从学校整体来看,学生心理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任何系统都有一个酝酿、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系统内部各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不断地运动,克服消极性、滞后性的阻碍,呈现螺旋式发展过程。心理问题的预防做得不到位,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个体心理发展方面力度不足,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从而阻碍了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而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能力差,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关键。

三、优化系统功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论强调系统之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对要素的整合。因此,我市提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全方位、全程化的工作思路,这要求学校的每个人都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学生在校的每时每刻、每件事情。

1.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要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最重要的要素资源。学校领导、行政人员、学科教师以及教学服务人员都要更新观念,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教育活动的本身,无论是行政人员的教育管理还是学科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额外的工作。只要各位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将自发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成自觉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甚至杜绝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的行为,就能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生自身也要积极适应环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自身人格的健全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2.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在心理咨询辅导和心理活动课上进行,而是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良好的校园环境让人心情愉快,满足了学生审美的需要;良好的班级环境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满足了学生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多方面的需要;良好的课堂环境、高效的课堂教学满足了学生认知的需要,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潜能的开发……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着力构建健康校园、健康班级和健康课堂,抓好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3.全程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程性要求我们既要做好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又要做好心理问题的矫治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把学生心理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为主要目标,防患于未然,把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当作重中之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程化思路要求我们从学生入学之前做好学生的入学适应工作直到学生毕业之后做好学段之间的衔接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时间。

第1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地位

新课程实施后,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规划中,许多学校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入了德育工作的范畴,认识到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很好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但在实践中,有些学校出现了用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倾向,因此,认清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用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通常说的德育主要是指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思想觉悟。在一些中职学校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厕所的门被踹出窟窿,甚至被拆掉;走廊的安全指示灯被踢碎;机房计算机键盘的键不知去向;打架的学生下手之凶狠令人发指……有的学校习惯按照校规校纪对违纪学生严惩不怠,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甚至更糟。其实,很多问题学生的教育之所以“隔靴搔痒”,究其原因就是有些教育者混淆了“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没有找出学生问题形成的根源,简单地用品德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正确认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德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教育,而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若干心理要素,如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习惯等。因而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首先应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才有效果。正因如此,目前许多学校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德育工作中,这使许多德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有人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心理健康教育就似打地基,德育就似在地基上建立高楼大厦。如果说高耸入云的大厦好比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心理健康便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基。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各行各业的人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焦虑、孤独、违法乱纪等问题也很普遍。有的学生在强烈的成人感的驱使下,自行其事,任意妄为,不接受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和约束,最后走向犯罪……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没有心理健康就不会形成良好的品德,也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此项工作。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各自的教育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它们互相配合,互相渗透,而又各有侧重。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必须从心理健康教育开始。例如,有一个学生忘记了做值日,班主任批评了他。因为平时班主任经常批评他,他就以为老师故意找他的茬,对班主任的批评产生了逆反心理。班主任无论怎么给他做思想工作都没有效果。后来学校心理教师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多次鼓励他,暗示学校很关心他,他是可以取得进步的。随后班主任又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这个学生终于能接受批评了,也很快有了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等。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积极思考,使“德育”与“心育”相得益彰,形成教育合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商业学校,大连,116033)

第12篇

我们始终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重中之重。对于学校的健康教学,我们表现在长抓不懈。

一、规范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观念

1、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包括了各班班主任,小组内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有序。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调整和确定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使之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学校定期召开健康教育会议,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形成了定期汇报,定期总结,及时改正,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共建健康校园的喜人局势。

2、认真落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以明确的工作目标为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校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从指导思想上明确了工作的长期性、持久性,并让每位工作人员都认识到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3、立足根本,营造氛围,成效逐步显现。

我们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了整个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充分利用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二、健康教育常规工作长抓不懈

1、以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

以卫生节日为切入点,配合政教处团委的中心工作,适当选择学校卫生工作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根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自我保健方法。本学年活动主要内容有:防治宣传,饮食卫生,对初一年级进行了禁毒、防艾、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识讲座。学校还利用网络、电视、黑板报、宣传窗、校园广播、班会、讲座等阵地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为了调动学生参加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组织了黑板报、手抄报、征文等比赛活动 ,学校还开展了“技能展示活动周”,把健康教育和学生的专业实际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卫生习惯,提高了学生卫生意识。

每年新生入校,学校都要组织对新生进行身体检查,建立新生身体健康档案,做到预防疾病有据可寻。平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是关键,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时刻在督促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勤洗衣物等,从点滴入手,逐步形成习惯。此外,学校还非常重视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由学生会成立卫生检查小组,采取班主任重点抓,学生每天相互督促检查,校领导、教务处、政教处组织抽查等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经过一年的规范和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在校园里越来越少,主动捡起废纸的学生越来越多。

3、多种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