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3 19:28: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政治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政治有关实践常见误区
误区一: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简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只有人的活动,才称得上实践,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这要具体分析,首先,对人要具体分析,必须是达到一定年龄阶段的人,必须是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如婴幼儿,精神病人的某些活动不一定是实践活动,某次,对人的活动要具体分析,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活动,才是实践。
误区二:实践是我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简析]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而实践仅指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把改造世界等同于改造客观世界,扩大了实践概念的外延。因而,是不准确的。
误区三: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
[简析]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所以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只能是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实践活动还应包括对人类社会的改造,而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缩小了实践概念的外延,显然也是不准确的。
误区四: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简析]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因为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失败。
误区五: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简析]这种观点好像既看到了实践的客观性,又看到了实践的主观性。
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实践的主体,对象的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因而由实践诸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我们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误区六: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简析]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高中政治有关实践常见误区相关文章:
1.高中政治最常见的易错易混点
2.高二政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3.高中政治必修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
4.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的基本问题》期末检测试题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知识1、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开展庆祝民族节日的活动?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地位+意义)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保护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保护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特点: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现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4)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4、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5、为什么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文化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又是民族的,各民族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6、为什么要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必要性:
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特点: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意义:
(1)对内:
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2)对外: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利于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7、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利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封闭主义等。
8、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习俗、建筑、文艺、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内涵又因时而变。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9、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10、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
(1)继承角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要“移风易俗”,自觉地改造或剔除。
(2)发展角度: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创新角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
(4)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1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1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13、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1)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产生重大影响。
(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4、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要求。
15、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融合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主体角度: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进行文化创新要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4)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5)必由之路: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提高政治成绩的答题技巧1、高中政治选择题的技巧。
选择题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后悔莫及。要想解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选择题主要考察内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次,养成好的习惯:做题习惯,如建立错题本,或在资料中对不同难度的题做不同的标记,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总结选择题的干扰方法、做题的好的经验习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好的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2、问答题解题技巧。
要注重切入语,观点要明确,能分段就分段能分点就分点,标清大小点,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引用材料关键论述。
3、启示类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技巧上,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4、启示类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答题技巧,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在政治答题时要避免哪些问题1、急于求成。
不审题,不构思,怕时间不够,想一句写一句,结果不是错解题意,用错原理,就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该回答的没回答好,不用回答的却写了很多。
2、照本宣科。
不理会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地按照复习资料或辅导老师给的相似题的答案答,结果由于答题的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
3、表达不准确、不科学。
原理表述不准确,分析用词不当。
一、考点归类
1.第一单元经济生活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考点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考点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考点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考点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考点10: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考点1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考点1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考点13: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考点14:消费类型。考点15:消费结构的含义与恩格尔系数。考点16: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2.第二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考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考点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考点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考点5:企业的含义。考点6:公司的含义及形式。考点7: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考点8: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考点9: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考点10:储蓄存款的种类。考点11: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考点12: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考点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考点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考点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考点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考点5:我国财政的作用。考点6:财政收入的来源。考点7: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考点8:税收的含义。考点9:税收的基本特征。考点10: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第四单元面向市场经济
考点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考点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考点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考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考点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考点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考点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考点8: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考点9: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考点10: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二、学习方法
(一)经济学
1.对于经济学除了要掌握各个知识点,还要计算,对于知识点大家只要记住,就可以了。但是,计算题,需要你掌握好计算方法,比如,个人所得税的交纳方法,得自己去理解,不可胡乱计算。对于知识点的记忆,需要我们自己整理出要点,在头脑中有一个大体的框架。
2.我把知识点整理如下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包括: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的选择;以及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这个就是知识体系,学完每一章都要做好知识体系,要不然你的知识在头脑里是凌乱的,考试时也是乱的,答题时就没思路。
(二)哲学板块
建立知识体系,掌握好各个原理及方法论,只要能记住那些理论,考试就没问题。
我把哲学核心考点整理如下: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
4.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5.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
(1)概念:(质是起点前提)
①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
②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统一的。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
③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认识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其区别的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和量。
(三)高三政治学板块
1.我国的国家制度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国家的政体反映着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实现其阶级利益和意志,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国家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一国的历史、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政体。因此,在相同性质的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不同的国家也会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这是我国的国家阶级性质的体现,是我国的国体。它表明,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
2.我国的民族与宗教
(1)民族的基本特征
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民族的这些基本特征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它们是识别民族的依据。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关于答题的方法
1.选择题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除非你很肯定你选的是错的,否则别乱改。
知识分类教学策略
一、知识及其与教学的关系
知识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对其基本涵义目前仍有争议,不同的学科解释不尽一致,即使在同一学科看法也不尽相同。就知识与教学的关系而言,教学从一开始存在,就总是与一定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知识,而比较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现代教学论主张把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尤其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从本质上说,知识与能力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传授,又要重视能力培养。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较高的效率,它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
二、运用分类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策略优化的对策
1、高中政治陈述性知识教学。一般而言,高中政治陈述性知识教学主要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学生一般采取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去理解这种知识。解决好地这个问题,就要按照认知结构理论要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找到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并讲清二者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其次,陈述性知识的储存和提取的关键是编码,教学设计以知识理解为核心,才能有利于按意义进行编码、组织、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知识储存,也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回忆。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检查这种能力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陈述学到的知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反对建立在知识理解和认知结构形成基础上的知识记忆。
2、高中政治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应用概念、规则、原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概念与规则(陈述性知识),然后对学生进行变式联系,以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则解决问题。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所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让学生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则,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储存知识向转换信息、由缓慢的再现知识向自动激活转化,从而实现学习的发展。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确立的教学目标,是解决学生应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这种能力的行为指标,是能否将学过的概念与规则应用到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检验掌握程序性知识的程度。
一般而言,陈述性知识适用于讲授式教学,程序性知识则较适合以活动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讲授式教学和活动式教学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方面能各得其所,各显其能,在取长补短、协同配合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整体教学的最佳效益。
1、关键词法: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上要注意发现、归纳和概括出基本概念和原理中的“关键词”,以利于记忆和理解。比如,文化概念,相对政治经济而言的,主体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再如,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目的是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关键词的概括和总结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上课听老师的总结。
2、事例法: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比较难懂的),一定找到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辅助理解,作到抽象理论具体化。比如: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结合书上“元妃省亲”的事例记忆。说明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事例的寻找注意上课从老师那里找,也可以自己总结,事例应该是材料、图表、漫画、数字等直观形象的东西。
3、对比联系法:对于相近的、相反的概念和原理,把他们放到一快加以对比和联系,比单纯对一个要好理解和记忆。比如,潜移默化是指因受到外来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深远持久,深指文化对我们的影响程度而言;远主要是就文化影响的空间范围而言;持久主要指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在时间上有延续性的特点。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印象深、持续时间长、效果好,有利于达到学习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因为对比记忆法所进行归类和比较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对知识的理解、判断和分析的过程。另外要注意老师上课在这方面的总结和参考书上面的总结。
4、结构体系记忆法:此种记忆方法多用于复习。学完一节、一课、一本书总要进行复习巩固,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了解所复习内容的结构体系。
首先找出贯穿于知识的主干部分,再根据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把分支内容串联在主干之上,抓住主干顺序记忆分支内容,再把每一分支中更细小的内容填充进去,个个知识点犹如“冰糖葫芦竹签串”,可以有效地避免遗漏或张冠李戴的毛病。以节为例,文化创新的途径,讲两个大问题文化创新的途径和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坚持正确方向的关键,四个错误倾向。两个基本途径都有具体的展开,有具体的要求。
5、五官并用记忆法:心理学认为,记忆实质上是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所以靠多种感官感知则比单靠某一感官感知留下的痕迹要多、要深。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多数同学只知道用单一感官感知,要么只用眼看,要么只读,要么只是手写,而很少多感官并用,故记忆的效果就差。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协调记忆,做到眼看、耳听、口读、手写、心记,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记,切莫心不在焉。
6、化整为零记忆法:化整为零记忆法的根据就是整体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要素、环节构成的。一本书、一课、一节、一框都可看作是一个整体,都是由若干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要把握所要掌握的知识,就需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地记忆。如掌握有关文化的作用知识时,可把它分解成以下若干小问题:(1)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在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2)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3)文化与经济相交融;(4)文化与政治相交融;(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6)文化对人的影响;(7)文化塑造人生;化整为零记忆法使复杂、繁锁的问题简单化,强化了记忆的效果。
7、典型错误对应法:选择题中典型错误的说法心理有数。
总之,记忆知识的方法很多,以上7种是比较常见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好的记忆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化繁为简,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是知识传递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形式,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学科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下被动的听讲,整个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采用机械性的学习换取短期的教学质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差,教学质量难以全面提升。基于此,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及时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对策,从而促进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发展。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深化学生对枯燥内容的理解
高中政治学科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强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下只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信息的单向传递,并不能很好满足高中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需求,不能够全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参与性。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活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学生学习高中政治感觉是一门无用的学科,学习动力不强。而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保证学生能够利用和自身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进行全面的学习,最终促进学生思想进一步发展。
2.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不断发展,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积极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后实现对教学需求的多样化处理,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为学生政治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激发学学习高中政治的积极性。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政治要摒弃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发展。实现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能够保证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社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情景去感受政治知识。高中政治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和了解,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保证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高中政治知识,加深政治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此外,高中政治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发展。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对策和方法分析
1.更新教学理念
及时更新理念是开展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实现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关键。高中政治教师要全面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理解,了解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优点和基本出发点,坚持生活化教学原则,掌握科学合理的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方法和对策,对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预防,从而保证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应用。
2.营造轻松的生活化教学氛围
要想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就需要对教学氛围进行改善,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高中政治教师要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角色,要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在课堂上能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空间,允许学生将枯燥的政治知识和生活情景和生活常识结合起来,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政治知识。民主、活跃、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实现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基础。
3.积极挖掘新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主体地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衡量政治教学改革成果的关键所在。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根本,不断强化其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来说,它与现实生活有很多交集,对于不断地解决实际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只有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实现课堂知识的有效整合,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知识运用能力,以此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实现。
1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第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要以尊重学生主体性为重要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因此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来说,必须要充分地保证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转换师生角色、增加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教学,不断鼓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保证高中政治教学知识的系统性,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知识是教学的重要载体,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果,就必须要从根本上实现知识的网络化和系统性。作为教师,要从知识体系的完善、知识网络的构建、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来进行完善,从而力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盛的知识体验,让他们在教学中收获更多,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总之,保证教学知识的系统性,是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第三,促进实践的有效性。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来说,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时刻以实践能力的提升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通过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水平、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来衡量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2如何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其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合理选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要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掌控好教材的难度,同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喜好等要素,来进行有效的课堂教材设置。首先,实现多元化的教学。从时事热点、现实生活案例等方面出发,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保证教学的科学化,为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还要善于从广播、新闻、媒体、报刊等多种形式中选取合理化的教学资料来作为教学材料,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只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二,情境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进一步地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来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引领学生参与其中,实现教学效果。第一,善于截取现实情境作为教学导入,用以引出教材教学内容,以此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第二,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安排学生构思故事、小品等活动形式,从而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去,以此从根本上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现。其三,借助于现代媒体手段教学。善于借助于现代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创造条件。第一,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从根本上实现了图像、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这种较为直观、生动的载体形式,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保证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创造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还可以开辟学校思政网站、高中政治网络教学平台等,保证教学的顺利实现。其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之外,必须要教会他们分析能力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应该结合哪些方面来思考,不断地锻炼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其五,知行合一,增加实践教学。实现知行合一,增加实践教学,从而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加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在校园实践中,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塑造、校园广播、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来进行政治教学任务延伸,提升教学质量。第二,增设社会实践环节。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社会调研作业,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知识学习向综合能力的转化,以此从根本上保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内容。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以学生主体性、知识系统性、实践有效性为主要原则,从而不断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应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情境教学带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等,只有通过这几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实践,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海英 单位:农安县第十中学
参考文献:
[1]罗咏然.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成功(教育),2009,(3):96-97.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途径
引言
基础教育理念下,教学目标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也更贴近生活,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升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教学素材及案例,都取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传统的学校教育理念及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育理念及模式,便是在如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高中政治学科,作为中学阶段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其在培养学生较高政治觉悟及提升学生思想素养水平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单调枯燥,当前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急需转变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其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下文将就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顾名思义即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前提下,将现实生活与政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同时根据政治源于生活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政治问题的生活化,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体来说,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改革在强调双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将现实生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育和生活的有机协调统一,只有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才能让学生有政治源于生活的良好体验,从而提升学习热情;二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政治教学中,以现实生活作为真实案例,有助于提升学生探讨的积极性,学生在探讨中,自发的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该过程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三是理论和生活整合。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更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与现实生活相脱节,教师也忽视了为学生和书本知识间架设生活的桥梁,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只是浅显的认识,而缺乏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其很好的实现了课程教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
2.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2.1转变教育理念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学生死记硬背,而缺乏运用所学政治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这与新课程理念背道相驰,因而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因转变以往的“书本至上,教师至上”的教育理念,首先在角色方面,教师应不仅仅是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而应丰富其角色类型,其还可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引,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只有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才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2.2转变教学模式
要想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还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本课教学内容,且该教学内容融入了学生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生活教学情境,实现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整合,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生活化教学的乐趣,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展示,学生不仅能提升政治课程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升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2.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要想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不仅要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及模式,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从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变方面着手,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资源和素材,并用于丰富政治课程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忠实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将现实生活素材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来,在解决生活化的教学问题中,实现教学目标,这不仅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加深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国家职能相关知识的讲述时,教师不能照搬教材,而应该引入现实生活中国家在抗洪救灾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国家职能概念的理解。
3.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及保障其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加大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秋.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03):202-203
[2]于超志.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4(19):124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政治 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与实施,使得教育事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加强学科教学的改革,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高中学校要提高教学水平,就要对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原因。高中政治学科,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对于高中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要加强高中政治教学对策研究,必须从现存教学问题入手。因此,笔者选择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的。
1.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于政治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及政治学科特殊性的影响,许多高中政治教师的思维受到应式教学思想的限制,没能正确地认识到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单纯地为了让学生取得较好的政治成绩而开展政治教学,使得教学思想跟不上新课标的步伐。学生在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进行死板的政治学习,体会不到政治学习的乐趣。教师对于学科的不重视,使得高中政治学科的地位得不到肯定,很难提高教学活动质量。
1.2政治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与时展步伐的匹配度对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只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进行灌输性的讲解,没有认识到学生政治学习观建立与政治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许多教师从政治课本出发,为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但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高中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不高。
2.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2.1改变教学思想,构建和谐课堂。
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与培养每一位学生。老师需要对传统的政治教学思想进行改变,在教学中,不能将自己的热情全部投放在那些政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身上,要肯定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教学活动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出发,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高中政治学习中都能取得进步。
比如在讲解有关联系的哲学知识时,对于那些政治学习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讲,教师要让其理解联系的意义,对哲学原理有一定理解。对于那些政治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来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联系原理,尽可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一来,在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政治学习成就感的强化。和谐的课堂氛围得以建立,学生的学习情绪会更加积极与正确,有利于高中政治教学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快速提高。
2.2加强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完成自身教学思想的改变,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不同时代的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期待是不同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主体地位在高中政治学习中得到肯定,希望在丰富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自主开展政治学习。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
比如在学习法律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论题的设置,让学生在班级内开展法律知识辩论赛,利用在政治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对社会行为进行评价与判断。在学习有关社会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一些与社会知识相关的内容,做成一个个性化的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都有提高作用,辩论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政治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政治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政治学习自主性的增强。因此,教学方法的改变与丰富,是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需要进行必要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高中生的政治学习需求。笔者从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内容,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希望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的教学方法,践行新课程标准,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高,时事政治作为当前最具影响力,最受关注的热点,对目前高中政治教材的改革,使其更加完善有着深远影响。时事政治在高中课堂中的应用对塑造全方位人才同样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对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与此同时,对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必要性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政治;时事政治;应用
在全面推广和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政治的学习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帮助。但是,高中政治教学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忽略了时事政治的教学。为了有效的摆脱这一尴尬局面,使高中教学具有趣味性和实际作用,笔者认为应当将时事政治合理的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从而打破高中政治在教学课堂中的局限性,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作用
1.1丰富高中政治教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的政治教材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延续性,教师教学也偏重于理论的概述,使得高中政治缺乏趣味性。高中政治教材的固定性和延续性表现为:一旦编订成册,而后的每一次修订都只是稍加修饰,例如增加或更换教材中的插图和案例,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编订与调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在高中政治的每次考试中,考题必定会涉及当前的时事热点,这就使得平时缺少学习时事政治的学生很难取得满意的成绩,从而打击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将时事政治融入到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把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原理和时事政治的实践有效合并,去粗取精,让抽象和现实紧密结合,丰富政治教材,增加趣味性和实际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扩展学生知识面
我国的高中政治教材较为传统和刻板,一味侧重理论的编辑,忽略了对时事政治的编写,而时事政治是时政热点,具有短暂性。因此,只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方能实现教学的实效性。在我国传统的高中政治教材中,内容较为枯燥,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学习的兴趣,考试中材料和案例的引用绝大多数来源于当下的时事热点,学生见之如此陌生的考题,必定产生厌学厌考,焦虑害怕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考试成绩,产生“努力也枉然”的挫败感。所以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增加信心,弥补高中政治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应当把时事政治作为高中政治中不可缺少的教材之一。
1.3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新课改教学中,采用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综合能力。但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教师所传授的基本是为了应试,教学重点模式化,固定化,步骤化,使得高中政治枯燥无味成为高中生学习的负担。将时事政引入到高中政治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应变能力,活跃思维,提高高中生对政治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时事政治运用于高中课堂的应用
2.1转换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政治教学课堂中占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迫的接受知识。在这种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下,学生被动的接受政治知识的灌输,老师在讲台上手舞足蹈,绘声绘色,使尽浑身解术,学生仍是一副神情恹恹,了无生趣的模样。如此一来,造成了师生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此教学无疑是低效率。在新课程的推广后,采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参加活动设计,自主讨论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教师的压力,使得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可以更加融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的改革后,传统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头换面,学生一跃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引导、总结、归纳的角色。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和分析整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应当多对时事热点进行分析和整理。与此同时,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讨论,使教学课堂更加和谐。
2.3积累教学素材
为了满足现今社会对高效人才的需求,高中政治课本更是应当面向社会。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时事热点也是止于皮毛,不能进行系统的教学,或者是主观性太强,不能客观的对时事热点进行评论。更有甚者,平时对时事政治不闻不问,临到学生考试才列出时事政治的重点内容,强迫学生死记硬背,颇有赶鸭子上架之感,如此不仅影响学生成绩,更使得教学效率低下。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时事政治,从而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事政治对于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能力,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并且有效的摆脱高中政治的滞后性,使得高中政治课本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时事政治作为高中政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得高中政治课堂更加的和谐,老师教导更轻松,学生学习更容易。与此同时,还应采用相应的措施,不断加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教育和吸收。
参考文献
[1]蔡叔华.以课外知识激活农村高中政治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5):178-178,182
[2]任彧.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校园(上旬刊),2013,(9):157-157
【关键词】高中政治 生活化课堂 教学探究
高中政治课堂回归生活化,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能够更早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将产生极大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增强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通过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教学研究,以期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加政治课的魅力。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从教育和生活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即教育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琐事为切入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学习、深化教材,将在教材中学习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要立足于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在政治中讲日常生活的事例,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用学到的政治知识来解决。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特点
教育改革之后,所提倡的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包括几个基本特点:
1.教学目标生活化
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基点,教育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政治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体验生活,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使政治教学为学生的生活服务。
2.教学内容生活化
高中政治教材的知识点是经过前人长期生活实践的总结,提取了人类社会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的精华。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将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点与当前社会生活出现的问题相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让学生感受到政治来源于生活。
3.教学方式生活化
在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可以采取短剧、小品、辩论等方式,以缓解高中学生学习紧张的压力感,要使学生在轻松娱乐环境的基础上掌握政治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创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体会政治课堂的魅力。
三、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意义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政治课教学中提倡生活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新课标改革之前,高中政治教材较多的偏重于对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其中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不易接受,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正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新课改后的高中政治学习提倡生活化,教师过多的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顺应了新课革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要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重点关注学生发展的要求,把理论知识正确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将政治服务于生活,正确运用所学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这也合乎顺应了新课改的需要。
3.实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高中政治生活化的课堂方式新颖独特,多种多样。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不一样,对知识的需求状况也不一样,生活化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将会有不同的培养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生活化教学方式既能考虑到部分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需求,也能考虑到其他学生想继续学习深造的需求。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以及要想在社会中立足所必须知道的经济常识和法律道德等,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别指导,从而实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总结
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将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顺应了新课改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培养,能够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使学生更轻松的学习政治,使教师更轻松的教学,达到双方互益的效果。因此,将高中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做到在生活中学政治,将政治运用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郑在深. 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农村教育,2006(3).
[2] 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8卷[C].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
[3] 刘世兵. 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
[4] 陈慧.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7).
关键词:高中政治;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65-01
高中政治课自身所固有的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高中政治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思想性、科学性、具体性等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它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说,它贯穿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始终,并决定着高中政治教学的方向和质量。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我们高中政治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不断创新,采取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使高中政治课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高中政治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既要联系实际以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达到观点和材料、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1.1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高中政治知识的根本途径。
对学生来说,高中政治课本上的诸如、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等理论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它和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很大的不同,在学生面前它并不是以实际的、具体事实的形态出现的。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除了要认真学习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时间、条件等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所以,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时,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抽象的概念,也可以通过种种手段考查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可以说,联系实际是学生学好高中政治知识的根本途径。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十分重要。
1.2 理论联系实际对高中政治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要学好高中政治课,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事实上,高中政治课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而要完成这项根本任务,不可不讲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国内外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各个方面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现实、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脱离实际,那么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抽象概念,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所学理论的精神实质,更不可能把这种科学理论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只有认真贯彻这项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坚持高中政治办学方向,更全面地发挥高中政治课应有的作用。
2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方法
2.1 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
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掌握理论和实践的内在统一性和联系性,使理论和实际相吻合,做到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这种联系才是抽象理论和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比如,在高二政治第二课第二节的教学中,讲了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知识后,就要有机地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只有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才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的轨道上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总之,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中,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做到理论和实际的内在协调,这样才能逐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给学生带来更直接的认识。
2.2 注重联系实际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联系实际,要在确定知识点后,考虑联系什么实际,需要准备什么实际材料,以及如何去联系,联系到什么程度。否则,就是盲无目的地联系实际。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逐课、逐节、逐框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也就是说,在理论联系实际时,要时刻把握联系实际的目的。比如,讲授高二年级第一课第二节第三框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个知识点时,就要考虑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准备好有关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存在的问题的事实材料,在讲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时,把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及其关系融汇其中,使讲解达到相互交融的程度,使教学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联系实际,才能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另外,在联系实际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求实精神。通过这些,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无论是从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来看,还是从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来看,理论联系实际都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这既关系到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问题,也关系到能否造就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备军的政治问题。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在深刻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并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种种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才能使高中政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使高中政治教学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学容.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探索[N]. 学知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