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4 23:59: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素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是最需要自己设计的一段时光,大家每个人可能设计的方案都不一样,但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上大学的动机。你可能怀揣着七彩的梦幻,你也可能带着忧伤走进大学,那么你上大学的动机是什么,大学对你的吸引力是什么?二是对大学三年的规划,你的规划包括学习规划与生活规划等等,你肯定有很多设想,这些设想现在实现了多少,它与现实有哪些反差?给你带来了哪些反思?三是大学几年你的失误有哪些?你的成功有哪些?你沾染了哪些不好的习惯,大学生活改变,提升了你哪些?大学生活又给你带来了哪些幸福或灰色的回忆?所以只有通过这种剥皮抽筋椎心泣血的梳理与归纳,你才能把这段大学时光充分地历史化、思想化,系统化,不要认为这种反思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反思的生活是平面零散的生活。四是对几个关系的反思。比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社会关系、院系与自己的关系,亲情伦理关系,你都应该对之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与总结,这方面可以看出自己的社交能力、团队意识,你的能力系统如何?包括你的学习能力、心理承受力、分析思考能力、工作执行能力等等,在大学几年你是否得到提高?你是否则已经建立了起来?大学是增值的,你的各个方面是否增值了?在对大学的反思中,我们才能从立体交叉的角度来看大学时光,你肯定有许多感慨和反思,你要大胆地解剖自己,自己把自己当成审视的客体,认清自我,把握自我,超越升华自我。
二、大学的内涵与韵味
(一)大学的内涵
大学的内涵主要包括它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生活空间指的是它为师生院工提供了多大的活动天地,如文化生活、活动内容、社会实践等,有的同学之所以感到大学生活的苍白,就是因为他人为地把各种生活中的内容缩减了,不参与各种活动,对各种活动淡漠处之,不投入,或者人为地把丰富的生活空间缩小为一人空间和二人空间,所以希望大家认真地总结大学几年你到到底参加了哪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你投入的精力和心血有多少,你珍藏了哪些?哪些活动对你触动最大?或者请你认真地分析一下你为何不热心于这些团体活动的内在原因是什么?精神空间指的是你在大学几年你读书的情况,你思考的状况,你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休系及价值体系,教材你通读了几本?你在大学思考中的困惑与痛苦是什么?你的迷茫有哪些?希望大家对这些进行认真地反思,没有反思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生活,在反思中我们才能清醒地审视自己的精神空间的大小。大学的内涵就是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的阔大,大学的失败就是这两个空间的缩小,空间的大小与你对大学内涵的解读与认识有关,许多同学糊里糊涂地度完了大学,到了毕业还没有地对大学形成清晰的认识,没有对大学进行认真规划和设计,你可能会在抱怨外部环境中时光轻抛,反求诸身,努力地投入到火热的大学生活中去,主动自觉地去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
(二)大学的韵味
大学的魅力就在于大学的韵味。什么是大学的韵味?个性风采、学习情况、交友之道、师生关系、情感经历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的韵味,我们每位同学应该认真地品味咀嚼大学的韵味。一所大学,它对于莘莘学子和教职工的吸引力社会公众的吸引力也是与这种韵味有关系。大学时光,耐人咀嚼,就在于它有可咀嚼的东西,有可品味的芳香,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醇,历久弥香,大学几年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它一头儿连着美好的中小学时代,另一头儿又连接着七彩斑斓的社会,大学时光是人精神发育最快的时期,许多俊杰隽才都是在职大学崭露头角,大学是人生蓓蕾绽放的季节,理应是人生最芳香馥郁的季节,是人生最有韵味的一段宝贵时光,假如你错过了花开的季节,那么你的大学就缺乏韵味,就会零落成泥,韵味就是一种芳香的气息,大学拒斥早熟,大学里不应该排斥青涩,大学时处处都流淌着生命的青葱气息,这里没有市侩气,没有庸俗气,一切都是花的馨香,一切都是生长的声音,所以韵味最值得我们去酿造和酝酿。
三、大学的理性审视
这里我给大家提出以下几个思考的层面
(一)大学观
什么是大学?作为一名大学生,你认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大学观?当我们对学院抱怨挑剔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平和的心态?大学是一种氛围,大学育人就是一种氛围育人,大学氛围需要我们共同地营造,生活中的缺憾是我们奋斗的动力,大学就是让每个人在这里得到自由地生长,大学不可能满足每位同学的渴求,但却能让学生自由地成长,大学是固根铸魂的地方,那么大学的灵魂就是一种内在自足的精神与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象。
(二)人才观
我经常跟很多同学讲,不要高估自己,不要认为自己是人才,我们离人才标准相距甚远,目前我们的大学教育已经缩减为简单的生活教育,生存已成为我们的第一要务,那么作为一名准人才,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社会,你在大学里获得了什么样的生存本领?你靠什么将来在社会打出一片新天地?一招鲜,吃遍开,你凭哪一招来走遍天下却不怕,大学给了生存的自信了吗?你能正确评价自我吗?
(三)心理观
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是他们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民办高校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促进新时期民办高校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整体职业素质,推进和增加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利国利民,意义重大。
【关键词】
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走强,各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渐长,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良莠不齐,甚至成为制约其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因此,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探讨其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渠道,创新其职业素质养成的有效途径,成为有效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增加和促进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之现状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体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三十多年来,全国超过四百余所民办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职业意识淡薄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具体表现是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如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等。职业意识既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调查表明,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了解不足,对目标公司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认识不清,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等问题。有的大学生入职之后无法快速适应新的用人机制和环境,频繁出现“跳槽”“裸辞”等现象。
2.就业能力不足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获得工作的能力较差、保持工作的能力不足。有些大学生不注重提升交际能力,不善于推销自己;有些大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欠佳,不能合理定位自己适合的单位或岗位。在工作能力方面,有些大学生虽经过专业训练,但动手能力不足,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欠缺;还有些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忽视实习实践,不注意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只注重做事,不注重做人,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以致保持工作的能力不足,经常濒临被让出岗位的危机。
3.心理素质欠佳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在现实面前形成强烈反差,导致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最终产生心理失衡。在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中,部分优秀的毕业生暂时无法找到专业对口工作,而某些平时表现差或能力一般的大学生由于其他人为因素反而获得了热门岗位,必然挫伤其他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承受能力差的大学生可能产生恐惧心理、厌世心态等。还有的大学生由于其就业不稳定,对待工作缺乏持之以恒的品质,将初次就业当成跳板,先求稳定,再另谋高就,这势必造成有用人才的流失。
二、深化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建构模式
近年来,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和办学体制等客观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难题。与普通公办高校一样,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个人全方位、多角度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政府、用人单位共同努力,深化“学生—高校—社会”立体式职业素质培养模式非常必要。
1.学生自我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大学生身处激烈就业形势,想要脱颖而出,就势必首先从自身做起,如做好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这也是整个模式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做好正确职业定位的客观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职业定位,才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位或方向,进而顺利找到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积极参与实习实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逐步锻炼和培养职业意识。
2.学校责任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民办高校有责任有义务运用职业发展理论,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帮助他们完成由“大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使他们成为职业素质高、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首先,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要实现全程化,应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按照具体情况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其次,学校要坚持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课程教育,通过有效训练和实践使其掌握基本的就业理论和技巧。还可合理运用校园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校得到锻炼。最后,学校还应培养有专业就业指导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指导工作。
3.社会共同培养模式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问题,除了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政府和用人单位也应提供相关保障。政府可继续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制定专项计划和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就业前的实习,扶持职业素质教育的咨询辅导机构,以满足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可逐步完善实习制度,深化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力资源共享,达到“双赢”。
三、创新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途径
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与培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彼此反馈,最终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其将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民办高校要创造条件,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科学系统地为大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自觉认同并积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形成向既定目标努力的强大合力,最终促进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
2.组织技能训练和资质考试
民办高校各学科专业技能训练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方面效果明显,作用不容忽视。近年来大学生热衷的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等资质已经成为相关职业准入的基本标准,它是作为社会普通劳动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的量化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相关内容全面、训练科学且具有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必将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另外,民办高校聘请用人单位优秀人才或优秀校友为大学生传经送宝,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样有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3.重视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注重发挥社会实习实践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生产劳作过程中培养和提升职业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要大力抓好第二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宝贵资源和有效载体,如组织开展向历届优秀就业创业校友典型学习交流活动,举办职业素质学习评比、演讲比赛、技能展示、科技制作、知识竞赛、报告讲座等,让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无处不在,落到实处。
4.扶持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民办高校要积极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要抓紧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与措施,对具备创业实力的大学生团队给予重点帮助、扶持。加强大学生见习训练工作,确保见习训练体制机制正常运行。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加大定点培训机构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创业导师制,举办创业大赛,完善“进展会、进社区、进县市、进校园”一体化的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机制,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理念,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创业带动更多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产生更多“创客”。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要求,对于促进和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深化改革、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备良好职业素质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实现个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只有把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强化意识,形成合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才有望真正养成。
作者:张汛 李兴美 单位:汉口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伟平.以素质拓展为主线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D].2011.
[2]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5):148-151.
[3]刘洋,付小美.从就业市场需求看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0,(3):118-119,121.
关键词 大学生 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90后以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是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长大的一代人,何为素质教育?那是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国家当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还是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宗旨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为总体目标,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为宗旨。当前90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特点呈现较为突出,客观分析90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日后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素质教育在当前90后大学生中的现状
(1)缺乏基层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基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高与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分数”就是评价学生素质高与低的金标准,学生的固步自封,思维简单,创新能力低下,最终影响90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优化。其次,传统模式阻碍了发散性思维的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与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散思维能力,而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还是过分强调聚合思维的发展,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向。还有,90后大学生的基层经验非常缺乏,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处事的情况下,没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是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2)综合素质较弱,尤以思想素质更为薄弱。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对物质利益追求的欲望越来越强烈,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首先,在读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为振兴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崇高理想,缺乏社会责任感。还有较少数的大学生文明道德修养极度缺乏,无道德认知或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严重脱节。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所做之事严重违背了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从而出现了不少的拼“干爹”现象。其次,目前在高校里,思想教育是以知识教育和规范教育为主,情感教育为辅。思想教育内容只局限在思想、政治等方面,对90后大学生的情感关心相对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成为一种说教及行为的约束,影响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加强对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 加强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深化和完善相关体制改革
大学是培养综合素质高、发展全面的人才基地,首先就必须对传统教育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把单一以“教和学”的模式,变成“教、学、用”的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我们还要在教学方式上把过去的以“课堂说教”模式的方式,改变成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
2.2 努力构建90后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
90后大学生,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较好的环境中成长和培养起来的一代新人,在个人表现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但相比70后、80后,这一代人在身心素质方面要明显薄弱,当前各大高校应在加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方面提供人力物力,因为这是摆在当前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一个重大难题。高校除了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还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了解和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高校要全面提高90后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而不是单纯地去帮助那些已经或者将要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把提高90后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要积极引导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把身心素质教育渗透到90后大学生的课堂内外及生活中去。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学院活动及校级活动,促进90后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新时期人才。
2.3 着重培养90后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息素质 大学生 信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信息时代。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竞争需求,各国都在大力推荐信息素质教育这一创新型人才战略。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水平指数最高的国家,其水平指数为71.76,而我国仅有6.71。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来看,大学生信息素质意识薄弱,信息甄别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不能充分利用信息工具,信息安全意识差等现象十分普遍,这离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使命差距较大。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及所带领的小分队对所在石家庄市七大本科院校进行了较全面的问卷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制备了《石家庄市大学生信息素质调查问卷》700份,问卷由20道题目组成,发放的范围包括文、理、工、医学、师范、艺术等各学科专业的1-4年级学生,男女生调查比例各半,收回696份,其中有效问卷682份。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石家庄市的七大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包括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学院。问卷根据对信息素质含义的一般理解,结合信息意识、信息工具、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四个方面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设计的问题多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问题比较明确、客观,易于作答,当场发放问卷调查,当场收回。
2 调查结果分析
①大学生信息意识。从此次问卷调查中发现,目前大部分大学生信息意识薄弱,无法充分意识到在当今社会中信息素质所发挥的作用。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日常上网仍然以娱乐为主,仅有26.7%上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从网上获取学习信息,而大部分大学生仍不具备主动获取有用信息的意识。②大学生信息工具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关于信息工具的使用中仍以图书馆传统文献为主,而对于科技报告、专利说明、技术标准、会议文献、文摘索引等浓缩型文献的重视度和利用率不高。这种以传统的借阅的被动服务方式为主,新型的现代定题检索参考咨询不尽人意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就要求大学生应当不断提高有效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③大学生信息能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教育的大力普及,大学生普遍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然而其中高达76%的在校大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无法有效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检索知识了解的广度、深度不够,仅有4.5%的大学生能准确快速有效的进行信息检索。很多大学生对于高级检索的基本技巧一知半解,不了解网络信息或数据库的基本内容,亦不会对检索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甚至不能快捷的使用关键词准确匹配自己所要查找的信息,这些都表明大学生的信息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④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在校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道德意识,但对信息法律方面相关知识的了解欠缺。72.36%的在校大学生支持法律对信息的保护并愿意大众共享自身信息资源,能够较好的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支持法律对信息的保护。然而仍有少数学生缺乏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
3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建议
根据石家庄市在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来看,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增加提高大学生信息意识的宣传活动。学校应增设信息素质宣传社,并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开办相关讲座,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在当今社会中信息素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大对大学生知识产权、著作权等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的力度,使在校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并教会学生用认真的态度恰如其分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②全面建设图书馆信息服务设施。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及适应学术资源的增长和变化,图书馆应及时采购更新各种文种、各类型、多载体的文献资料。同时,图书馆中各种教学课件及信息指南资料也应及时同步更新。图书馆要优化电子阅览室,加强书目信息建设和网络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此外,应设立高层次咨询服务工作,来帮助学生解决在进行科技咨询、专题检索、信息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③加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学校应利用校园网开设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和动态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各种在线课程、教育培训、专题讲座等服务,此外,亦可通过网络媒介在学生间实现各种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教学题库与教学视频的资源共享,进而实现信息素质教育自主学习和远程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建军.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1(2).
[2]倪鹏,吕润宏.试述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A].高教研究,2007(8).
[3]廖潘.试述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
[4]邱晓娜.对增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3):204-205.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指标体系
大学生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尽快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该意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再次推向新的高度,也再次促进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当前,社会对人才有更高的要求。高校大学生不能只是学习好,更要能学以致用,产生实际的效益,这才是社会乃至国家对高校培育人才的期望和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不但有助于培育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同时从高校的中长期发展来看,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也会更好地反哺母校。对学生而言,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素质,也能提高综合能力和水平,可以在今后的就业选择中更加多元化,更有利于施展抱负。因此,探讨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其创新创业的能力,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分析与研究,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化改革高校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概述
本文所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主要指创新型创业。所谓创新型创业是指创业者建立新的市场和顾客群,突破传统的经营理念,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引导新市场的开发和形成。它通过培育市场来营造商机、不断满足顾客的现有需求及开发其潜在需求,逐步建立起顾客的忠诚度和对企业的依赖,为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提供巨大原动力的一类创业模式。据此,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定义为: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所从事的创新型创业行为的总称。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概念,由于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故可借助素质模型的相关理论来对其做如下定义: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是指大学生个体所具备的能够使其胜任并完成创新创业过程,且取得一定成功的内在的稳定特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构成要素很多,包括理论知识基础、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特点,结合当前的新形势,通过问卷、专家意见等形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选择相关指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更为科学的乘积标度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1.模型的构建
综合问卷及专家意见,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二级三层评价结构:第一层为目标层,用A表示;第二层为要素层,用B1、B2表示;第三层为指标层,分别用C1、C2、C3、C4、C5、C6、C7、C8、C9表示。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详见表1。
2.指标权重的确定
AHP是当前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但其在使用中有局限性。当递阶层次结构复杂、每一层次中指标元素过多(如超过8个)时,就会给两两判断矩阵带来困难,甚至判断无效。基于此,本文采用乘积标度法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评价中的指标层指标权重计算,该方法已在实践中被验证可很好地规避上述AHP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乘积标度法只设2个等级,即两两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为“相同”或“稍微大”,然后在此基础上递进乘积分析。两两相同的权重认为是1∶1,对“稍微大”的权重认为是1.354∶1。创新素质B1包括:创新精神C1、创新意识C2、创新能力C3共3项指标。一般认为:“创新精神”是反映创新素质最为常用和直接的指标,“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应予以重视,赋予较大的权重,“创新意识”是反映创新素质的一般性指标。即:
ωc1 ∶ωc2= 1.354∶1 (1)
ωc3 ∶ωc1= 1.354∶1 (2)
则有:
ωc1∶ωc2∶ωc3= 1.833∶1.354∶1 (3)
则B1下的3个评价指标的标度权重经归一化处理后为:
(ωc1,ωc2,ωc3) =(0.438,0.323,0.239) (4)
同理,可得创业素质B2下6项指标权重为:
ωc4∶ωc5∶ωc6∶ωc7∶ωc8∶ωc9= 1∶ 2.482∶1.833∶3.361∶1.833∶1.354 (5)
则B2下的6个评价指标的标度权重经归一化处理后为:
(ωc4,ωc5,ωc6,ωc7,ωc8,ωc9) =(0.084,0.209,0.155,0.283,0.155,0.114) (6)
对于要素层的指标权重确定,由于该层只有两个指标因素,故仍可采用AHP中的1~9标度法建立两两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即可得到要素层指标的权重。
三、结语
本文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科学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育研究的有益尝试。该模型对于评价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不过由于当前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评价尚缺乏相关的定量分析与研究,因此仍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地位;科学性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愈来愈多的高校意识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方式,并在理论及实践中积极尝试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完善。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起步晚,与发达国家英国相比仍存在不少不足,这导致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道德、能力、身心等素质的真实状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功能的发挥也有不利影响。
二、英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
英国的高等教育以保障与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方位发展为核心,以培育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宗旨。1997年,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成立了,全面负责保障本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事宜。2000年5月, QAA发表了《高等教育学术质量和标准保证的实践准则》,该准则第6部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规定,并为其实践提供指导,形成了英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
(一)评价的总体要求:清晰、有效、可靠。《学生评价准则》要求高校公布并应用清晰、有效与可靠的评价原则、程序及过程。第一,使评价信息与评价指南对所有学生、教师及评价人员而言都是清晰、准确与可获得的,使评分实践潜在的不一致与不公平最小化。第二,使每个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科与一般技能上展现他们符合预期的学习结果的程度范围。第三,在课程里面,要保障对每个学习者公平地评价,以及应用同等的评价政策与原则。第四,确定评分已被准确地记录,避免出现抄写错误。
(二)对评价主体的构成要求。《学生评价准则》要求高校公布和落实有关评价小组与考试委员会的成员、程序、责任与权力的有效、清晰与一致的政策,主要强调:第一,清晰划分评价小组职权分配。例如,委员会或部门的小组可以决定学生接受模块评价的等级和分数,然后随后的系小组或者委员会能够决定分数怎样影响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课程学习,或怎样影响最终结果。第二,对评价程序的关注。比如,要求规定评价小组成员出席的最少人数,做出决定才有效,以及假如小组或者委员会法定人数不足时的情况处理,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考虑缺席者的意图。第三,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关注。《学生评价准则》要求高校在课程学习开始时,应当清晰地向学生说明与解释,通过每个阶段以及进展到课程的下个阶段的结果要求。其目的是为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他们能力上的个人分数会对课程学习的进展及最终完成产生的影响。
(三)评价具体实施的要求。《学生评价准则》要求高校确保评价量与评价时间安排可以促进学生预期学习结果(或成就)测量的有效与适当性;准则认为高校应当小心地考虑该怎样协调评价的期限,包括重新考试,以及防止给学生与教师形成过度的负担。同时希望院校考虑下面几个方面:(1)课程的组织与释放是怎样通过恰当的评价计划安排同学生展示自身水平的机会衔接起来的。(2)如何防止过量的总结性评价,怎样通过形成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支持。(3)在提高效率且保证评价负荷对教师与学生来说是现实的而非过重的同时,怎样确保预期的学习结果被评价,以及怎样确保学生能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成就。(4)确保学生能够获知有关个体评价(如时间安排)的清楚信息,及他们怎样恰当地与另外以及整个课程的评价形成联系,避免学生重复评价。
三、英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我国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该融入人本因素,重视交流沟通,尤其是评价主体(高校)与被评价主体(学生)之间的对话,促使被评价主体(学生)乐于加入到评价过程中来,素质教育倡导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应当不仅仅指学校的各职能部门老师,更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方法运用上要体现灵活性。目前,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主要运用的评价方法是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但是两种方法结合的程度不够,没有发挥出两种方法的优点。随着素质教育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十分复杂,例如情绪、鉴赏力、思想等想要实现量化难度很大,这样就急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因此,要综合运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使它们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长处,以满足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需要。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设计上应体现科学性。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将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作为对象实施的一种价值判断,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科学、合理地构建该评价体系可以准确地反映党与国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可以发挥正确的导向、控制、检查与激励的作用。21世纪要求现阶段的大学生,既博又专,既要有广博的多方面才能又要有深入的专业知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当在考察综合能力基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指标体系应有所差异,因此,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当体现差异,这也是科学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付刚,赵锐.英国高校学生素质评价的特色及有益借鉴[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4).
[2] 程炜.英国《学生评价准则》述评[J].丽水学院学报, 2010(4).
[3] 徐明春.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分析与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4.
[4] 冯瑞明,侯铁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思想教育研究,2006(3).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传统文化 影视文化 校园文化
一、引言
钱学森先生在谈到文化素质教育时曾说:培养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取得科学成果很重要,它培养科学创新的思维。由此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文化素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于理想信念的养成,都起着深层次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既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又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所在,是中华腾飞的人才保障。大学生强,则中国强。素质教育重在一个“育”字,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应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锤炼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为重点,以校园文化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视野,将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等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主动要求与选择,从而有力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优良的思想政治品质。此外,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身心素质的提高。21世纪充满希望也充满风险,复杂多变,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等都会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相适应,对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文化素质教育,有益于培养学生更高的情操、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较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二)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
各大高校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主要表现出以下两点:第一,整体上转变了教育思想。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重视将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素质,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综合素质教育的观念,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但即使克服了单一的专业教育思想,其教育形式还是相对较少。第二,目前的素质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这使得目前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教育流于形式、步履维艰。
二、强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独具一格的德行文化、理性文化、智性文化,是大学生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绵延五千年的产物,从未中断,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不是让他们简单、机械地因袭传统、复写传统,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重组、优化,传承精华。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源泉,精忠爱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环境恶劣、国内极少部分地区混乱时,当代大学生应当是中流砥柱,保家卫国,不屈不挠。通过历史上杰出爱国人物代表事迹的熏陶,加深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激发爱国热情。组织大学生参加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红歌比赛、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精神扎根于大学生的脑海中。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不仅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还能促使大学生更加爱国。
2.提倡“自德”思想教育
“自德”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所说的“修身文本”的伦理道德思想。我们主张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而个人“修身为本”的自觉和自律精神是实现道德教育的重要条件。“自德”教育强调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力,自觉自律的道德素质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道德的主体性社会实践活动。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的精神家园逐渐丧失,过分追求物质,使得人们的道德、人格、追求越来越庸俗化,也使得人们越来越浮躁。所以,儒家倡导“修身为本”的思想,强调道德主体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尤其重要和迫切。
3.加强诚信教育
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里,在为人处世方面特别强调诚信。而当代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图书馆借书拖延不还,困难补助弄虚作假,恶意拖欠贷款、学费;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求职履历弄虚作假,就业签约无故悔约;学术上抄袭成风,等等。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刻不容缓。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诚信榜样;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此外,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如诚信论坛、评选“诚信榜样”、考风考纪教育活动等。
4.倡导“孝道”教育
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孝,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对于形成浓厚的家庭亲情,促进家庭稳定,以至于整个社会的安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孝道教育要传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道德风尚。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中视父母为“保姆”、“银行”等现象,孝道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孝心人物事迹宣讲及实际行动的结合,大学生懂得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只有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人,才会懂得回报社会,这是孝道教育的宗旨所在。
(二)正面引导网络影视文化
1.网络文化
网络的迅速性、交互性、虚拟性和多元性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理工科院校往往人文资源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手段单一,所以更要重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文化一方面提高了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加强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理工科类大学生通过网络能开阔视野,感受到自己无法亲身经历的情理。从理论创新到生活点滴,从新闻宣传到民间舆论,从轰动事件到先进人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鉴别是非的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理工科院校要积极进行互联网、校园网和人文网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和人文道德的培育。
2.优秀影视文化熏陶
影视文化的传播不仅成为大学生娱乐和获取信息的文化载体,而且影视文化大众化的心理亲和力和人性化情感与传统强制性灌输相比更能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中。正因为影视文化的影响和渗透能力如此巨大,因而需要引导学生触及优秀的影视文化,避免受到不良影响。
学校大力推行艺术表现教育,开设影视教育课程,评论影视文化,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模仿剧中的演员,排练剧中精彩的情节,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提高艺术兴趣,从而对培养综合文化素质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排演剧中人物的言语动作,充分利用文艺晚会、联欢会等大型活动,让学生多参加这些艺术实践和各种类型比赛。还可通过周末影院聚集学生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熏陶艺术气息,培养艺术素质。
(三)创造和谐校园文化
1.班级文化
优良的班级文化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积极探索各种方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风尚、一种传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集体成员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通过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和网络媒介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网络文化,需要调动各方位的力量,经过较长的实践过程,多角度、多层面地培养班级文化。营造什么样的班级文化,会直接影响班级的总体氛围与学生的日常活动,会影响学生个体性格的养成。因此,班级的文化建设必须有意识地进行精心规划和长期建设,使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能够充分发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2.社团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的活跃发展突出地营造了校园的“文化场”氛围,不仅能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文体类社团花样繁多的“文艺大餐”,学术及科技研究类社团的学术研讨会、科技作品展,爱心服务类社团在不断“传递社会关爱”的足迹中实现着“锻造自强之才”的宗旨,所有这些都使全校师生身处一种浓厚的“文化场”中,情不自禁地受到美的熏陶与文化的感染,令师生心胸澄澈,精神超越,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学生社团活动有助于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将知识消化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演练之中,从而增强社员综合能力,有着积极作用。要深化实践环节,加强社团活动与学校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将社团建设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与延伸,建设成为培养兴趣、引导需求的阵地。与此同时,积极让思想政治工作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社团活动形式开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组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品味健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在友好、理解、双向交流的氛围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生渗透做人的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协作精神、勇于进取的品质、科学的思维方式及高品位的文化素养。
三、结语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高新科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随着企业用人机制和毕业就业体制的变革,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家要兴旺发达,关键在科技;国家要持续发展,关键在教育。而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大学生是社会主体,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决定中国国民素质水平高低。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由此可见,大学生素质教育非常重要。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的一项历史责任,义不容辞,刻不容缓。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检查落实,努力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毕业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锦花,杨宇宁.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10).
[2]余国政,彭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2).
[3]余吉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4(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素质;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90-03收稿日期:2016-07-25
对于人来讲,教育是帮助人成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实现人类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面对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变革,社会对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现代化的人才需要不断进行学习,这样才会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掌握一些先进的技术;与此同时,大学生要具备一些能力,不断进行开拓进取,才能得到发展创新的机会。
在大学的环境中,对学生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方面,不断把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在创业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因此,研究高等学校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利于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相关的借鉴,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有效进步。
一、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素质创业的素质,是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的品质,它是在环境和创业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成长起来的,学生在对社会的一些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能够全面稳定地表现出相关的品质,并且能够将这些品质运用到创业过程中的一些组成方面。创业者一般都是不普通的,他们身上肯定存在很多常人所没有的一些特质,他们应该是在某个方面十分特别的人,他们能够创业成功,肯定是在很多时候把这种特别发挥到了极致。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一个好的创业者应该拥有哪些品质。
1拥有一个积极的动机
在很多时候,你肯定会惊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想着创业,当然有很多人连创业的想法都没有。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有一颗改变世界的心,就好比一些企业家,他们在最开始就对自己所要创业的项目前景做了相关的规划,这就促进了他们后期的不断努力。创业的动机是开启创业项目的基础和前提,一个积极的动机,可以迸发出连世界都阻挡不了的激情与梦想。如果你没有想法或是热情,就不要考虑创业了,因为促进企业发展最基本的东西你都没有,根本不用再去空谈其他任何关于创业的东西了。
2创业心理素质
创业的心理素质,就是指在创业这样一个实践的过程中,对创业者的心理或是行为上能够起到一定调节作用的素质,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认知的情感和意志,以及情感和意志所衍生出的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和创业者相关的创业心理素质包括很多,例如独立的个性、敢作敢为的勇气、睿智的头脑、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等。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还要去训练学生对市场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能够敢于去冒险、敢于去创新、奋力去拼搏,从而锻炼出一个敢于担当的鲜活的年轻人,提升他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从而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创业者的情绪。
3创业能力素质
所谓的创业能力方面的素质,就是指创业者运用一定的条件和渠道,挖掘商机并且能够抓住商机,并能够吸收到市场中的一些讯息,将这些讯息进行重新组合的能力。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兼职或是工作的经验,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提升他们的组织与管理方面的能力、工作高效方面的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创新能力、洞察力以及一些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创业靠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恐怕很难打开局面。创业者要有亲和力,能团结他人,善于与他人合作,有凝聚力。同时,对待员工、客户要讲技巧,真诚以待。创业像摸着石头过河,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甚至阶段性的失败,会遭遇许多甜酸苦辣的滋味,对待困难能够微笑面对的人,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人,是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人。因为这样的人,即便在工作中遭遇到了失败,也会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相关方案的罗列,并对症下药,更好地将事业带到一个开阔的地带。
4创业知识素质
创业的知识素质,是一个创业者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的要素和基础的要素,它要求创业者在文化素养层面能够有过硬的文化功底,掌握例如现代的文学、艺术或是哲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在创业上面,有更多的判断能力,并且不盲目崇拜、不唯书唯上,具有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传统的科学精神。大学生有着一定的学习基础和一些工作上的经验,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比较强,在创业教育中就能够更好地吸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重相关知识使用性而非学术性,更加强调要将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
5身心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创业者首先要具备的,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没有创业的最低资本。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让创业者保持一种蓬勃的朝气,不断实现自身的超越,走向成功的彼岸。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兼顾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在大学里面的创业教育要能够从一个积极的层面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让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发展,合理对工作节奏进行安排,积极去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和熬夜、不按时吃饭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告别,进而积极努力地生活,保持在心理上的平衡。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目标不明确
在目前来看,很多高校都把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看作是一个指导教育,或者就是一个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工作能量补充,把创业教育仅仅当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手段。而且,从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看来,他们只针对少数的学生,而不是针对大部分学生进行全校性的普及性教育。此外,有很多高校会采用创业大赛等一些组织的活动来取代对学生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一部分学生参与到创业教育中。
2创业教育课程和师资缺乏,理论研究薄弱
在国内,有很多的高校把创业教育都归结在职业规划课程或是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里面,根本就没有把创业教育归结到大学的教学计划当中,也就是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创业课程群。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都没办法有机进行融合,没有形成相应的一些教材的评估体系,教学的时间以及教学的进度缺少保障。一些高校虽然设置了一些关于创业的课程或是活动,但是这些都是从学校的一些管理类的学科课程转变而来的,没有和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导致创业的相关课程没有创业本身所应该具备的特点,所以创业教育的成效一点都不大。 另外,教师资源缺乏、学术研究比较薄弱也是我国在创业教育上受到制约的因素。目前的创业教育教师,都是一些从其他专业转变而来的教师,对创业理论很擅长讲解,但是在实际的创业操作中,很缺乏操作经验。同时,我国在创业上的研究成果还是相对较少,在教育内容上都基本没有什么针对性,所以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偏重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多,没有很多深层次的创业实质和精髓。三、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创业教育对策 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程序和方式,都涉及创业实践模式构建问题。创业实践一直是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创业实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才能进行挖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不断鼓励学生去从事创业。而且,一个合理的创业实践模式能够给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成功率。要构建合理的创业实践模式,主要应当从创业实践的动力牵引、教育培训、资金支持上入手,确保合理的牵引动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合理的机会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物质保障;有效的教育培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创业知识。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以组织参加竞赛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利用相关的竞赛平台,构建一些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学生创业的兴趣和热情,不断规范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高大学生在创业上的水平和能力,解决创业实践的指向问题。从创业竞赛中孵化出优秀项目,引导优秀项目走出校门,加大优秀成果转化力度,吸引企业投资,同时将创业竞赛的项目经费、奖金等作为创业运行的资本之一。在大学校园中,教师要能够真正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方面出发来进行创业教育的普及。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不断保证学生获得系统性的创业基础知识,不断让学科知识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相关竞赛的开展,来不断提高学生在知识综合运用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懂得创业的重要性。
2以专业为依托,成立创业型社团
社团运行是指以社团的模式保障运行,解决创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和受益面问题。一般来说,大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可以以这个为契机,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成立有相关专业性的社团。在整个创业实践的过程中,此类的大学生社团可以以实践基地为平台,通过参加创业作为相应的渠道,以社会融资作为保障,大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学生在创业上的实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注重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业,让学生既能够在校园内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又能够在自己走上社会之后,服务于社会,培养他们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3完善相关的制度措施
高校必须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给大学生提供相应有效的保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首先,在高校中可以成立一定的教育领导的小组,通过相关的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断整合学校的有利资源,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给他们提供很大程度的支持。其次,在大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不断探索以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的相关模式,增加创业类课程的学分,让学生们能有一定的积极性。再者,就是要不断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业的认知意识培养。此外,学校还可以进一步鼓励和完善学生的创业实践制度,例如,可以为学生保留学籍,如果学生想去创业的话,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中获取的学分也可以代替其他课程的学分,这样学生的创业热情就会被点燃。
4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过程中的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可以采用一定的教学战略进行师资队伍的组建,一方面,学校可以出具资金来送学校的教师进行国内外相关的创业培训,从而不断给予教师一定的创业经验积累,让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指派一些创业教育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兼职,从而学习到实际的知识和经验,并不断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这样,教师在自己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另外,学校可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邀请很多创业的老总或是创业管理专家到学校做一些讲座,传授学生一些创业过程中的经验,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在的信息社会之下,创业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是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是在新的时期,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方式提出的新的教育战略要求,是高校不断发展的新趋势,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对创业教育的探索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静薇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
[2]高会燕基于创业教育的大学生思想素质提升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一、社会实践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作用
创新素质是创新人才进行创新活动并取得成功的关键素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矫正和改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锤炼大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形成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4方面:
(一)社会实践唤醒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对创新活动的认识与态度,包括创新的需求和动机,表现为强烈的创新意愿。大学生在课外科研和社会考察等实践活动中,有机会接触未知领域。在对新问题的探索中,他们被激发起好奇心和求知欲,创新意识被唤醒。
(二)社会实践启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用新思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寻求新关系,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方法[2]。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可以将新事物与实际经验相联系,这有利于形成创新思维。
(三)社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提出新思想、发明新事物和创造新价值的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创新活动最重要的能力,包括信息整合能力、科研能力和新技术开发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其认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并且通过反复试验和调整已有理论,最终形成新认识及新方法。
(四)社会实践塑造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引导个体正确选择价值目标,为创新活动提供巨大的精神支持和创新动力[2]。主题鲜明和内容多样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增强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并能及时发现不足,用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顽强的意志完成创新活动。
二、社会实践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实践创新,充分利用校内及校外资源,开展各类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建设长期稳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结合专业激发创新潜能,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对实践创新不够重视
当前就业形势愈加白热化,大学生“考证热”的势头愈演愈烈。很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考取各种证书,甚至放弃自己的专业学习,也不愿参与社会实践,更谈不上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事实上,没有经过社会实践和具体应用而取得的一些证书,只能证明拥有了考试的能力,而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如何还是个未知数。同时,一些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创新之路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之路,需要经受许多挫折与失败。一些学生往往把创新看得太容易,但又不愿脚踏实地研究探索,当遭遇困难时,便怨天尤人,难以坚持。淡薄的创新意识无法应对未来的竞争和挑战。
(二)政府支持乏力
首先,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对积极参与实践创新的高校和企业,政府没有或较少提供积极的财政支持,如通过减税、专项补贴、财政拨款及设立大学生实践创新基金等承担一部分费用,这使得校企双方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挫伤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政策保障不够完善。高校组织大学生实践创新的行为规范、大学生参与实践创新过程中人身及相关权益的保护制度、规范和鼓励实践单位接收大学生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无法较好地保障参与实践创新的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再次,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尚未建立起全国联网的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信息平台,不能定期全国或地区的实践创新活动信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也不够系统和全面。
(三)高校实践创新机制不够完善
首先,考核制度不完善。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态度、表现和成果没有明确的考评标准;指导教师在工作量、能力和绩效上也没有具体的考核方案,实践创新尚未纳入高校的完整体系中。其次,保障制度不健全。一些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经费支持不足,活动开展受限;很多教师教学工作繁重,指导实践创新的精力不足;不能积极拓展校企合作,难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限制了活动的开展。最后,缺乏激励措施。对做出实践创新贡献的师生没有在业绩考核和学业奖励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难以激发其积极性。
(四)社会缺乏有力支持
第一,家长认识不足。多数父母出于安全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不愿让子女经常接触社会,参加实践活动。第二,企业缺乏积极性。部分企业认为大学生实践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浪费岗位和时间。因此,不给学生实践机会,或者把大学生当作廉价甚至免费劳动力,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第三,社会宣传欠缺,尚未形成实践创新的氛围和环境。
三、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实现路径
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会受到政府、高校、社会及个人多方面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政府应充分履行宏观调控职能,提供更多的战略规划、政策指导、资源供给
及法律援助等服务,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常态化与制度化。继续加大创新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设立实践创新专项经费,提供物质保障。对普通高校的实践创新普遍支持,对研究型大学特殊支持,既有一般又有重点,有利于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优化高校实践创新机制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高校建立起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教育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完善组织保障、搭建创新平台等能够对高校师生的创新意识和行为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为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1.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指导力度将实践创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实践创新公共课、选修课和实践指导课。以专题形式如实践概述专题、选题专题或写作专题等开设公共课;结合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实践类型,将调研方法、文献研究、宣传策划等设计成专题讲座提供不同专业学生选修;实践指导方式可以随团与远程相结合,使对学生的指导更加便捷。2.完善组织保障,组建创新型师资队伍成立实践创新领导小组,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为各职能部门领导,切实做好实践创新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优化教师考评机制,对实践创新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晋升机会;提高师资水平,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创新教育的学术会议与实践指导培训;校企对接,选派教师到企业定期学习锻炼,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课题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质量,成为“双师型”(教师、技师)人才,同时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导师和顾问,定期举办讲座和培训,优势互补。3.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重视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不只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要善于发现问题,开动脑筋,学以致用,善于总结,依托社会实践进行论文创作和科技创新。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调研成果报告会、实践经验交流会和社会实践成果展等形式,在“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4.丰富实践形式,搭建创新平台高校应强化本科生实习环节,建立校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跟进学生实习情况。制定实践创新的学分和奖励政策,提高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项目和课题,可以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以及同济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SITP)等。拓展产学研合作,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与联合实验室等,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创新。
(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创业 素质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国家把扩大就业和创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教高[2006]16号文与[2010]8号文中,把高职院校加强素质教育、增强职业能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强调高职院校要更好地发挥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现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学位=工作”的公式不再适用,创业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热门话题与最后选择。创业素质是实施创业和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
目前,人们对于创业的理解各有千秋,致使对创业素质的阐释也是众说纷纭。国外有学者认为,成功创业者应具备“十大素质”是:选择一个爱好、制定一个目标、拿着薪水学习、与成功者为伍、相信自己、以己之长、敢于提问、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努力工作等,国内专家指出,优秀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体现在十个“D”上,分别是:理想(Dream)、果断(Decisiveness)、实干(Doers)、决心(Determination)、奉献(Dedication)、热爱(Devotion)、周详(Details)、命运(Destiny)、金钱(Dollar)和分享(Distribute)。今天的大学生已经归于普通,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目光从羡慕与崇拜,变成了审视与考量。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才能勇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呢?笔者认为,大学生想获得创业者的成功,必须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包括强烈的创业意识、沉稳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竞争意识、坚韧的创业精神和多面的创业能力。
1 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
中国青年报调查得到“创业,是大学生就业、出国、考研之外的第四选择。”人们总是不安分于自己的乡土,外面世界的精彩让大学生对社会有了强烈的渴望,希望在新的环境中遇到新的人,接触和感受到新的环境、习俗、人情。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观意识行为,具有主动性和实践性,而强烈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主动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创业意识要求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全面把握,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明确自主创业在当今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人生目标,利用自身具备极强的信息意识和对市场走向的敏锐洞察力,瞅准行情,抓住机遇,创造自己的目标事业。据笔者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0名不用专业的大三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42.7%的学生有自主创业的念头,对创业的模式和前景做过市场调查的学生却占其中的比例的40%,也就是在创业意识中能付诸行动的学生只占毕业生的16.8%,可见创业的成功是大学生在思想上长期准备的结果,成功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也是属于有强烈创业意识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大学生。
2 具备沉稳的心理素质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自我面对社会上变幻莫测的激烈竞争和随时出现需要迅速解决的问题与矛盾,这需要大学生创业者具备过硬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和沉稳的心理素质,持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困难险阻。创业者在外部环境和创业条件变化时,以沉稳的心态以变应变,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处理各种压力,用积极态度看待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冷静分析、控制压力;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制定办法,消除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敢地面对压力,力争将不利变有利,将被动变主动,将压力变动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 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
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非洲的草原上,生活着斑马、羚羊和狮子。每天早晨,羚羊和斑马睁开眼睛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狮子跑得快,否则,就可能被吃掉;狮子也在想:我必须追得上跑得最慢的羚羊和斑马,否则,就会被饿死。社会竞争中,从另一个意义上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因为有了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有了良好的创业平台和良性竞争,大学生创业者为了要创业后并很好地生存,就要求创业者要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只有敢于竞争,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才能在创业守业过程中经得起风浪,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4 具备坚韧的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指敢于开创一番新事业,并且能够脚踏实地为之奋斗的精神。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坚忍不拔的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自信就是对自己创业行为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团队)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不依赖父母、不等待学校的安排,自信赋予自己积极的态度和进取的精神,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在创业守业的过程中,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尤其需要自信。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在企业中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打造企业文化,履行企业承诺,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利益,积极开拓进取,订立远景规划,努力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是要求大学生创业者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不受传统世俗的束缚,不受舆论压力和环境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以及企业的未来,独具慧眼,找准机遇,赚取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自立是指大学生创业者凭自身的学术和经验,智慧和才能,努力不怠,建立起自己的理想企业。
5 具备多面的创业能力
5.1 诚信
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诚信是立身之本,失去诚信企业将寸步难行。在与人交往和洽谈业务的过程中,诚信将是最佳的竞争手段,讲求诚信,且一直奉之为立业之根,立身之本,“诚信”二字则是创业者的“金质名片”。
5.2 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包括合理管理产品质量,有效管理人员分配,善用顾客资源等。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生产的效率和效应就关系到企业生产的生存发展,在创业过程中,做好资金、场地、时间的使用是直接提高企业产品效率的捷径,是最终能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市场经济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市场。大学生创业者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吸纳德才兼备、志同道合的人才共同创业,创业者需要用明锐的洞察力,善于取长补短,将各种不同专长的人吸纳为合作伙伴,才使企业有最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经营管理是一种在实践过程中锻炼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更要学会合理利用顾客资源,善于在既有资源下开发新的经营途径、开辟新客源,用诚信的服务和优质的管理水平开拓经营新天地。
5.3 财务管理能力
有效的财务管理是大学生创业者使创业之树枝繁叶茂的最关键的能力。学会理财首先要学会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培植财源,在创业过程中除了抓好主要项目创收外,还要注意广辟资金来源。很多大学生都渴望创业,但苦于没有资金,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广东省政府对扶持大学生创业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除了要求地级市以上市政府简化为学生提供小额贷款的手续外,还向优秀创业大学生提供最高20万的流动资金。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节流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从节约每一滴水、节省每一度电开始做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一是要做好资金运用的预决算,心中有数;二是把握资金进出和周转的动态信息,每笔资金都要有账可查;三是切实做好每一笔资金投入的可行性论证,将钱都用在实处,做最有效益的事,才能使资金增值,做到利益最大化理财。
5.4 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创业者身份上还是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新鲜人,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要学会妥善处理与客户、公众、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为创业后企业的和谐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创业者灵活妥当处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企业与外界的关系,企业与同行的关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共同协调发展的人本保障。
5.5 创新能力
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新颖且快捷,创新的手段也层出不穷,在大学生创业的路途上,坚持创新精神是企业化解外界风险并取得竞争优势的最有效途径。要培养优异的创新能力,要求大学生创业者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心态、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创新是知识的生命,知识是第一生产力,要在市场站稳脚跟,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开拓创新缺一不可。
“行百里者半九十”,梦想谁都会有,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有将梦想付诸实现的准备和勇气,大学生创业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在国家政策等大气候环境都为大学生搭建平台的同时,大学生创业者要有吃苦勤奋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把握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制定良好的计划,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坚定追求创业梦想,在奋斗中历练自己,大学生创业的规模将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梁国杰.大学生创业必备素质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9(4).
[2] 蒋义丹.创业教育—高校面临的新任务[J].教育发展研究,2003(3).
[3] 张子睿.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提升[M].科技出版社,2008.6.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74-02
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对于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从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一、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道德价值取向失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社会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同时,社会上存在分配不公、腐败、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文化思想、丑恶现象以及享乐的生活方式逐渐侵蚀到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领域,腐蚀人们灵魂,败坏社会道德,污染社会风气,动摇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市场经济的这种金钱价值观,使得当前大学生,他们的道德价值取向、道德判断失衡。有些大学生为追求享乐不择手段,在社会价值判断上把金钱和享乐看成评价一切的标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演绎为简单的金钱关系,使得有些大学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见利忘义、逐利弃义之举增多,对金钱物质和自我感官享受的追求得到相当多的大学生的认同。因此,面对当前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失衡我们应该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对他们的“感染”就显得非常重要。
2、社会责任感淡漠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政治活动不热情;个人主义倾向明显,对集体活动置之不理,社会责任感淡漠;更多关心的是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则毫不关心。他们或一心只读圣贤书,厌恶集体活动;或热心于做公益活动的“看客”而很少参与,个人自我奋斗、个人价值追求,成了这些人的人生坐标。从近几年的择业情况看,志愿到艰苦、困难地方去的大学生较少,普遍都希望到条件好的大城市、沿海地区去工作,这说明相当多的大学生只从个人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缺乏对国家和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而在日常生活中,不负责任的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对学习和社会工作不尽心尽力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何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3、认知与行为脱节
大学生思维开阔,文化层次较高,对社会公德的认知程度也较高。但是他们对道德规范的遵从却缺乏应有的自律性,道德素养较差,出现了认知与行为脱节的现象。一方面他们重视道德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有较高的道德意识,常常抱怨他人的不文明言行,对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却在自身的道德实践,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我约束不够,起伏波动较大。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道德认知与现实行为之间的脱节。怎样加强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加强道德实践,实现大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理想信念缺失
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政治理想、信念认识上还比较模糊,甚至存在错误:一是急功近利倾向突出,重物质利益,只关注与个人成长相关的问题;二是奉献精神、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薄弱,甚至有人将竞争意识同奉献精神、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对立起来;三是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学习、择业、甚至入党具有相当程度的功利色彩。这些问题的存在,警示我们必须全面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长期以来,大学在德育建设的内容、手段、方法和机制等明显滞后于学生的思想实际,明显滞后于时展的要求。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各种观念和思潮相互激荡的国际形势,大学德育教育并未真正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目标追求紧密联系。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呈现的个体化、多样化、现实化的趋势并未给予重视。因此,高校加强和改进学生道德素质建设迫在眉睫,任务艰巨。
3、 信息网络化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都多样化了,互联网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多种多样,且难于管理、控制和引导。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层次,对互联网的掌握与应用是其他人群所不能比拟的。这种开放型的信息社会使大学生的思想时刻处在一个开放、变化的状态中,时刻面对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这些无疑会给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养成带来相当大的挑战。
三、 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
1、 深化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
高校应利用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事实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加强道德实践,实现大学生由知向行转化
高校应当以“社会需要、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三结合为原则,精心设计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其主观世界,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德育实效。
3、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规范大学生的行为
高校应以校园为空间,凭借各种条件,积极倡导文明礼貌,努力创造优良的校风、学风,使大学生在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感染和教育,增强道德意识,陶冶情操,培养道德品质,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高校应重视隐性德育课程,长期着力营造校园文化:通过在校园内设立楷模塑像、保留历史遗迹等途径启迪学生的心灵、激人上进;通过建设优美的建筑、别致优雅的景观,具有道德主题内容的文化走廊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和书画比赛、征文比赛、歌曲比赛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文明风尚,熏陶、感染学生。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激发奋发上进的动力,“润物细无声”地内化学生的修养、外化学生的言行。
参考文献:
[1]吕华蓉.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3).
[2]宇业力.论大学生道德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 .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素质拓展 训练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62-01
当前,研究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已成为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随着拓展训练强势进入大众视野,其训练效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形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性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1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要意义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知识、领悟做人的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拓展训练能使大学生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极大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2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的特点
2.1 教师为辅,学生为主
在拓展培训中,教师不再是主角,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设计、组织、布置、实施训练项目,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向。而学生是训练的主体,学生要参与训练的各个环节,完成训练任务,在每个项目中体验蕴含的道理。
2.2 活动―体验―感悟
活动是训练的外在形式,体验是学生的心理启迪,感悟是训练的终极目标。拓展训练过程一般包括“活动―分享―总结提升―应用”四个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
2.3 学生综合素质迅速提升
拓展训练所有项目以体验活动为先导,引发出人知、情感、意志和交往活动,所有项目都具有一定难度,是对心理、体能、智能的极限挑战。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队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3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的作用
3.1 培养优良的个人品质
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通过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个人勇气、信念,跨跃心理障碍,挖掘个人潜能。认识自我,敬业奉献。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和挫折。
3.2 培育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拓展训练可以有效的培育大学生团队的合作和协作能力,明确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学会处理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创造和谐团结的氛围和工作环境。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团队成员合作。
3.3 塑造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拓展训练项目有的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每个参训者在如下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提高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创新能力”是职业素质的核心要求。 通过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训练发散性地思考问题,迅速转动大脑搜求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3.5 培养强烈的责任感
强烈的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训练项目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责任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应具有的信念。拥有责任就拥有了善良,拥有了责任就选择了谨慎,拥有了责任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石。责任心就是做任何事所需的一种平常而力求完美的心态。
3.6 锻炼较好的心理素质
职业素质训练中的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心境具有抵抗作用,使其个性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改善个性自我知觉,提高自信心。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4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设置
4.1 高空项目
高空项目是利用大型的空中训练器材来完成一些高难度的高空技能训练。高空项目的目标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这个项目的设置目的是让学员感受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集体之间的愉悦感,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在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方向,这个项目起着重要的作用。
4.2 场地项目
场地项目的设计宗旨是“促进个人成长,提升团队效能”。场地项目为了培养学员的行为习惯,改善学员的心理素质,在项目内容设计时将拓展训练和体能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得学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拓展项目中改变行为,提升心理素质。
4.3 个人挑战类项目
在个人挑战类项目中,所有的项目都有较高的难度,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和挑战性,并且这类项目是要由学员独立完成的,因此需要学员具有极大的用气和决心。这类项目可以挑战学员的意志力和信心,还可以激发学员争取荣誉的斗志和责任心,进而向目标努力。
4.4 双人协助类项目
双人协助项目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是这类项目的突出特点是它要求两个学员要互相包容、互相配合,通过共同的努力来达到目的。这类项目有助于培养学员包容心,以及互相尊重和帮助的美好品质。
4.5 团队合作类项目
团队合作类项目要求整个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通过默契的协作来排除活动中的困难。团队合作项目看似不难,但是它是以团队之间的合作为主,要想顺利完成活动,全队人员之间要互相鼓励和宽容,通过默契的配合来使整个团队获得成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拓展训练就是这样通过设定特定的环境和活动规则使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可以预见,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的教学内容,独特的学习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方法必将成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经。
参考文献
[1] 谭璐.人民论坛,2009(27).
[2] 雷光.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