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11:53: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语文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导致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通过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一些方面的原因。
1.汉语水平差导致急躁心理
小学时,虽然多用汉语教学,但有时也用双语教学。这样,导致他们进入初中以后,不适应汉语教学,听不太懂老师讲什么,不能正确理解老师讲授的课文内容。考试时,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读不懂题目,无法答题。因此,他们容易产生急躁心理。
2.语文基础差产生自卑心理
由于基础差,学生感到语文很难学。随着语文成绩越来越低,导致学生越来越没有兴趣学习语文,并产生了自卑心理。
少数民族学生学不好语文,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以外,还有很多原因,是初中生身上共有的。比如,刚由小学进入初中,学生对教师有过于依赖的心理,刚由小学进入初中,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产生厌学心理。上述心理障碍,是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对待。
二、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心理障碍的对策
针对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存在上述心理障碍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1.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由于不太会说汉语,所以对老师讲授的课文内容不容易理解,导致了学习成绩差。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一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设短期汉语口语课,由老师教少数民放学生学说汉语。二是让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进行自由交流,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汉语的水平。三是让会说汉语、汉语说得好、理解能力强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语说得不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同桌,以方便汉语说不好的学生,在不理解老师讲授的课文各方面的内容时或是不理解题意时能够得到会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帮助。四是语文教师要经常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沟通交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进展情况。五是让少数民族学生多读多看一些文章,教师多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汉语理解能力。六是让少数民族学生适当看电视,跟着电视学说汉语。
2.强化基础教学
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汉语语文基础较薄。因此,教师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抓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比较基础的部分,比如字、词、句、古诗文,要求背诵的课文等,教师要让学生背熟、记住。如果读两三遍背不下来,就读七遍八遍,直到让学生记下、背牢为止。在考试的时候,教师要多出一些基础性的题型,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逐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主要的是,要树立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决心。
3.注重方法
针对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不太懂汉语的情况,语文教师要重视方法。一是教法。教师要学会采取让学生听得懂、易理解的方法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学。如果汉语教学少数民族学生实在听不懂,不理解,那么教师若是会讲少数民族语言,就可以适当地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解,让学生听懂意思理解想法后,再用汉语进行表述,使学生理解汉语教学的意思。二是学法。语文学习方法,形式多样,教师要教会少数民族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阅读法、归纳法、总结法、背诵法、记忆法、测试法、交流法等,不一而足。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语文学习过程、语文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有效的回顾和反思等等。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由于刚从农村小学毕业离开父母,到乡镇或是县城初级中学读初中,远离父母的学生缺少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学习上经常遇到困难,使学生出现灰心丧气,学习兴趣不高,不安心读书,矛盾消极的心理状况。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走近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是对语文学习成绩不高的学生,语文教师更要多花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与他们多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虽然学习成绩不高,但老师没有轻视、放弃自己,让学生有信心有决心提高成绩,喜欢语文课。
5.做好心理辅导
针对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现象,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或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适时地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实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单独心理辅导,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日记、写周记等方法,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或是语文教师开设知心话信箱,让学生通过写小纸条的方式,与教师交流。为学生提供宣泄、倾诉和沟通的平台,帮助学生排解苦恼和郁闷,克服郁闷和自卑心理,使始终有积极向上的状态、轻松平和的心态和健康愉悦的情态。这样,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信心百倍。
语文让我感觉万物之美
焦作市武陟一中
其实,在枯燥的学习中,也蕴藏着美……
我眨着眼睛调皮的问语文:"你是什么"
语文告诉我:"’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始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得执著是语文."
我谨慎的问语文:"美是什么"
语文告诉我:"秋日蔚蓝的天空中悠悠飘落的黄叶是一种美;把安危置之度外收获满舱鱼虾是一种美;放弃安逸舒适而笑傲霜雪的梅菊是一种美.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我小心地问语文:"精神是什么"
语文告诉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一种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种精神;’夸父追日’是一种精神;’愚公移山’也是一种精神."
我不解地问语文:"和你交流,会学到什么"
语文笑了,告诉我:"学习语文,你可以借李白之笔去描绘那’飞流直下三千尺’地瀑布;学习语文,你可以用杜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去表达对穷人民地同情关心;学习语文,你能感受到蓝天中白云的飘逸;学习语文,你能感受到羊群踏过青青草原地快乐;学习语文,你可以感受到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学习语文,你可以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与语文的对话结束后,我的心还在沉思,原来世界这么美好,原来世界这么奇妙,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因此,我想走进大自然,捡两片落叶,去体会"落红不是无情物"的精神;我想冲进那牛毛般的细雨中感受那浪漫无羁的情调.语文犹如七色光,丰富多彩.与语文交流,可以洗涤你心灵的尘埃,可以陶冶你的情操,可以使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让我们携手走进语文世界,去体会语文的奥妙与神奇,去体会那无尽的美.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导师考核制度;自主学习能力
一、导师考核制度下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可行课程的预设
针对本文的研究方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为宗旨,每个课题大致可以做如下四种设置。
1.明确课堂目标
即要摸清考核的标准,当然,高一至高三年级的目标设置肯定存在着区别,但是处理的授课流程还是大致相似的。基本上如此:通读全文了解相关课标―抓住关键词句―简单、明了地概括中心思想―多角度重新分析全文―制作考核表反馈学习情况(便于统计和评价)。
2.引导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起督导作用,全程由学生根据课标自主学习,全员参与。例如,上文言文课时,可以选出该课专长的学生,作为临时领导,在其的带领下进行分组学习,完成考量表,教师只在关键时候进行提示指导,考量表完成后还需要学生踊跃提出疑问,进行探讨解决,最终总结出最好的答案,进一步提出更好的学习规律和方法。
3.成果交流分享
在分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在临时领导的带领下,各个小组可以推荐文言文通译较弱的学生上台试讲,各小组分别给出评论与建议,最后评出成绩相对较好的小组,然后教师再总结表现相对较好的小组的学习方法。
4.最终考量反馈
首先由各小组进行总结评价,然后交给临时领导评价,最后再交由教师进行最终成绩的估量与评价,并反馈。
二、导师考核制度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上的相关措施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的职能应得到充分展现,具体措施如下。
1.课目分类
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学生在学习一个课程时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应在授课前做好准备,将课程先行进行拆解,简化之后抓住重点,并根据之前所述的课程流程的设置进行分块,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教学前的准备。
2.课前引导
教师要负责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准备与评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准确地把握住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考量保准,完成课时要求。
3.课中辅助
教师在课堂上督促学生根据预设目标完成课时任务,明确告知其该学科的考试要素,综合考量标准,并抓住重点,然后推进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实告知学生目标时,同时自己也要明确,课时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课时,或者一个学期,又或者一个年度,而是要明确高中时期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学习,不可分割,所以目标应该设定得更加完整、全面,才能得到阶梯式的成长。
4.课后分享
每个课题的结束,都是总结学习经验与规律的开始,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间给学生,能够充分彰显出他们的参与感,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敢于质疑,善于总结,多多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在探讨中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5.能力培养
在探讨学习中,整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开发与锻炼的过程。学习语文,本身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表达能力的一个培养过程,只是从以前的教师灌输教学到学生自主开发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成了锻炼的主要方法,教师在一旁监督、引导、保驾护航,是学生学习时的坚强后盾,帮助他们解决疑虑,对培养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推进考核
新的制度对导师的考核,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在对导师的考核下,衍生出针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必然性,而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也是新的教师考核制度应运而生的根本原因,教师的考核会促进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会带动教师考核,二者相辅相成。
7.共同发展
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一堂课几乎全是教师讲学生记和听的古板模式,尽管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变长,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不容忽视,应引导学生完成考量评价目标,总结更好的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这其实也是教师的考核标准,在这同时,学生也能够顺利地达到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之路,本就是漫长而曲折的,哪些是适合时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要花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探索的。在现今的考核制度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怎样科学地、系统地安排授课流程,让学生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中全面地提升自己,让教师更高效地教学,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课题研究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马寿华.有关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5):33.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知识的现象。在思想认识上觉得学习语文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没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中职语文教学目前仍然是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讲台下扮演忠实听众,更有甚者,学生并不理睬老师而做自己的事。这样的课堂氛围使教与学没有真正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枯燥地把字、词、句、用法、使用效果等分解讲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更谈何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呢?种种因素导致了中职学生的书面语、口语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普遍低下。
分析当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中职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学不得法。为了追求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体现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更苦。就教学过程本身看,其原因首先是教师们往往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们的承压力,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境地,他们往往疲于机械地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缺少一套适合语文和自己个体特点的学习方法,更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习的效率也就越来越低,削弱了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
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呢?
首先,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这是提高中职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当前的教学模式满足于让学生单方面地接受教师的繁琐分析和现成的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付了事,也使得作业失去了它原有的加强巩固作用。因此,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活跃语文教学氛围,将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要让中职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和转换角色。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职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应该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另外,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丰富课堂内容,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致。例如,在《孔雀东南飞》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因而更加理解主人公真挚的情感,而不是单纯地讲解字词的文言翻译。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学习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主动性。不同于以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更多的师生交流有助于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形式,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正如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学生们能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教师还能从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有利于教师指导、点拨学生走出思维误区,以及拓展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思维空间,正所谓集思广益。如此一来,师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都能从不同层次上得到启发。
其次,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的另一有效途径。目前,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另一普遍现象就是:仅限于课堂上听老师讲说,极少有学生在课后会花时间消化、吸收课堂上的内容,更遑论在课余时间涉猎课外语文。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了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以结合课堂所学,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种有趣又生动的活动形式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益匪浅,也可以大大地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在课余时间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学生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口语以及书面语等能力都可以得到极好的锻炼,而这些锻炼在平时课堂上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以及课时的限制往往会被忽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此类活动能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主动性。值得一提的是,在组织此类比赛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完全任由学生自己准备或者过度介入都会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样就不能很好地从活动中受益。
再次,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积极主动性的保障。当代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学生对信息的摄取、分析以及反馈能力都还处于小学生水平。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课文以及阅读材料的理解并没有很到位,甚至有较大的偏差。阅读是学生感受语文魅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心灵的熏陶,获得了满足感,学习起来自然更加轻松愉快。
然而,阅读和写作一样没有“定法”,但也不是无“法”可循。总结平时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三种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一是比较性阅读。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式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结合新旧课,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二是目的性阅读。所谓目的性阅读,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这就是目的性阅读。这种阅读效果取决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过难,思而不得。三是质疑性阅读。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大的语文教学氛围下改善当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积极性。中职学生本身也应该努力克服自身不足因素。在思想上,应该改变“语文无用论”的旧观念,重视语文如同重视专业一样,摈弃厌学语文的情绪。并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更能激发中职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极大地推进中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摘 要: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情感体验上升的感悟教学、感知教学、感受教学。在课文丰富情境的刺激中应该让学生切实有所“感”,在其中又顺其自然地获得理性认识,这就是“悟”。只要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他们就能展示出长久的学习热情,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成才。
关键词:语文;生活;情感体验;成才
语文教学过程中感性教育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最为重要的是在老师心中要掌握一个尺度,要有一杆秤。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情感体验上升的感悟教学、感知教学、感受教学,有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将一节课上成了感悟课、欣赏课。笔者觉得在语文蕴含丰富情境的刺激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切实有所“感”,并且在其中又顺其自然地获得理性认识,这就是“悟”。
我曾经对初一入学新生在第一节语文课做了一次摸底调查:你喜欢学习语文吗?喜欢的理由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学好语文到底有什么用,学习语文,摆在你面前最大的困难又是什么,你学习语文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最难忘的失败教训是什么,你对语文学科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刚刚入学的新生即便说不出一些道理来,但是我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是有缘由的,以上的问题一提出在开始就给同学们发出了一个信号,学习语文是讲求诀窍和方法的,是需要同学们用心去揣摩的。
经过数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有许多学生语文成绩较差,语文素养普遍都不高,学习语文没有方法。笔者认为造成这样结果的最基本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善于总结、反思,更不善于质疑,不能摸索与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学习语文不知所措,感到茫然被动。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从较高的层面上看待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认真地帮助他们对语文学习进行一个整体上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学习同思考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思路清晰、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在了解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情况后,语文教师就可以如同心理医生那样,开始对学习语文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经常性地、潜移默化地“洗脑”,以此来帮助他们一改以往对语文学习的陈旧思想观念。
我经常对学生说:“人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其实质就是在思想情感上的交流。我们看一些散文、记叙文、小说、人物传记等,实际上都是在读作者借助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因此,要让学生们明白语文学科具有表情达意的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代替不了的。我身在异乡,思念亲人、想念家乡就想用一封家书表达思念之情;对某一道德败坏现状感到愤怒,我就会用微博发一段文章表示对不道德的事情的愤慨和厌烦之情;今天无缘无故受了委屈,我就会把自己的苦楚在日记里进行宣泄……这些不是因为有什么任务我才这样去做,而是我有这个情感表达的需要。中学生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思想认识的日渐成熟,老师也要在学生借助语文工具方面指导他们进行情感抒发和思想表达,发表他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认识,这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相一致的,也能在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反馈、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我曾经给学生出了一些这样的作文题目:“真实的我”(请根据自身的优缺点,全方位真实地介绍一下自己的情趣)、“说真的,我很棒”(同学们都愿意将自己非常棒的一面展示出来)“我对××的认识”(××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物)、“感恩”(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情感经历,那就请将你最想感谢的人写出来吧)、“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请将对生活的一些感悟和点滴认识写出来)……目的就是让学生讲真话、道真情、述真心,让他们切实感到语文无处不在,生活中离不开语文。
无论把语文看作是方法或是手段和工具,最关键的都还是要看如何运用。对于中学生来说,要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语文有成就感,才是学习有兴趣的前提。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谈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训练,在诸多存在语言元素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熏陶,一步步地由不行到行,逐渐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也看到了进步,即使再差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经历一些锻炼,哪怕只是写一段话,说上一句也是有收获的。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尽最大努力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搭建好这样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地去学去用。
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学不好语文,特别是惧怕写作。写起作文来满是牢骚,主要原因是没有素材积累,内容十分空洞。其次是缺乏情感,呆板直白。最后是语言空泛苍白,来来回回就是在重复那几句话,毫无感染力而言。这些学生惧怕写作,排斥对语文的学习,其根源就是他们没有做到真正地体验生活,没有在广阔的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去体验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我们在平时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周围事物,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训练。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曾经让学生准备一个课外小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上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可以是对自己的激励,也可以是自己课外练习风格的独特展现。结果学生写得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将韩剧、流行歌曲都写出来了。由此我发现学生们比我们老师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的富有个性和大胆更是超出我们想象。于是我就选择了一些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外练笔的内容。只要是语文学习和他们的生活真正紧密联系一起了,就能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展示出长久的学习热情,这有利于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李丽萍.生活中的语文[J].语文研究,2012(11).
(秦皇岛市卢龙县双望镇应各庄中学)
叶圣陶 语文教学思想 语文综合素质
为了达到教好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减轻学习负担,从而培养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以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语文观点为原则,进行了求实的、客观的实践,得到了一些体会,现总结出来,与同行共享。
一、“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坚实的基础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也是如此。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这一阶段所设的各门学科是基础中之基础。就语文学科来说,它又是一门基础工具课,语文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各学科的学习。语文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个方面,基础知识指语言、修辞、逻辑、文字等汉语习惯和规范;基本能力指听、说、读、写语言的4种能力,也就是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基础能力的培养是以传授基础知识为前提,传授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把所获的基础知识转变为熟练的技能技巧,这是一个全过程。韩愈说得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传道授业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掌握汉语言习惯和规范,从而获得运用语文这个交际工具的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
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师傅引进门,学艺靠自己。”一是学生具备了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离开了教师也会运用这个工具进行学习和工作,学生就有了终生受用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把语文这个工具交给了学生。
二、“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为“不教”也会自学
教学中的大量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后,学习就主动了,效率也就高了。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是很必要的。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教学生阅读一般分为5步。第一步,通读全文,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并在相应的书页上注出音和义,这一步的任务是了解语文大意,扫除文字障碍。第二步,摘抄词语和佳句,增加文字、词汇的储量,丰富语言。第三步,重读全文,划分段落和层次,分析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第四步,列出文章结构提纲,学习构思谋篇的方法。第五步,思考问题,检查阅读效果,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我们设计了“预习—听课—复习—练习”的四步学习法,并进行具体训练。
l.预习指导。字词句的理解,段落层次的划分,重点难点的分析,自己练习的设计。并规定不带问题不进课堂。
2.听课指导。学生在听课时集中注意力,凝神静听,边叫边想边作课堂笔记。
3.复习指导。整理课堂笔记,边上课边复习,不集中在期中、期末才复习,不复习不作练习。
4.作业指导。不仅先复习后作业,而且先思考后解题,最后自我检查、修改、更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高效的解题能力。
教给学生一般的学习方法,是基础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一旦完成了这一任务,学生就会用掌握的一般方法去自学,也就达到了叶老的“不教”的境界了。
三、“教”学习语文习惯,为“不教”也能自觉
光指导学习方法,而不使方法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科学的方法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不能形成规范、科学的语文学习过程。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主动了,汲取知识的欲望也增强了。下面谈三种学习语文的习惯。
l.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顾问”,是不见面的老师。所以,首先要训练学生学会熟练地查字典、词典,告诉学生方法,督促他们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查阅中,指导学生如何辨别,选用准确有义项。不仅要求学生查阅课文中的生字词,而且要求学生在读书、看报、看影视中,遇到生字词就去查。还教会学生如何查阅和使用多种参考资料的方法。
2.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汉语言的词汇非常丰富。要想积累大量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除勤读、勤记、勤写之外别无捷径可走。读书就要作读书笔记,这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写读书笔记有三种方法:摘抄、写心得、编目录。特别是前两种,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并养成习惯。摘抄的内容包括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有教育意义的事例或优秀的句子等。写心得分二种:分析摘抄的内容,从摘抄的诗文引起联想,写文章的结构提纲。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求学生写笔记,但写的不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后白觉写的,实际上是转抄老师的,所以在学生心目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觉,只有在课堂上教师讲的才要写读书笔记,除此之外,读书就不用写笔记。其实,你要学生自己写,他们也不一定会写。因为他们习惯于老师说啥就写啥,一旦老师不说了,他们其中的很多人就不知写什么,怎样写了。他们虽然每节语文课都写笔记,实际上并没有学会写笔记和自觉写笔记。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写读书笔记,自觉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3.养成总结交流学习方法的习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都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在不断地强化训练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但是,各自的学习方法也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比较,相互补充。为此,语文课上,老师应经常介绍一些读书方法,同学间也相互交流各自的读书学习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取长补短的目的,达到学生能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四、“教”学生思考,为“不教”而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知识迁移能力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叶老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材料无非是个例于,凭这个例子可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老师就是要朝着促进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地自己去探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训练,基础知识的传授,正是一种被动的知识学习过程,可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语文学习能力才是有效的,才能算完成了语文老师应尽的职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补救措施
已经有很多从事研究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学者认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和不断深入更高层次的学校学习时,语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却在逐渐下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变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这主要和西方发达国家从小学生就开始重视语文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关系[1]。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学校、小学语文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候,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何在?已有许多学者和关心语文教学的社会人士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而我们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总结得出,以下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理由和改革的思路。
1.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受应试教育影响不敢创新
当我们进行的深入的研究和调研会发现,由于受到升学压力和以考试成绩论英雄时代,素质教育已经徒有虚名[2]。小学语文教师也只是一切围绕语文教学大纲来开展语文教学,同时也认为在小学时代一切以成绩为学习目标,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采用保守教学,不敢尝试任何创新性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为了取得学习高分也不敢进行任何创新性学习,因为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敢保证学生的升学无忧,所以不敢贸然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免耽误学生的前途和前程。
1.2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受传统文化和思维影响不准创新
由于我们历朝历代都臣服于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不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创新。特别是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很多教师自己都没有弄懂许多传统的文化,更不敢贸然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性教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绝对不容许学生有创新性学习的想法,唯恐改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害怕在语文教学上走弯路甚至走错路,这种想法在语文作文教学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许多小学语文教学老师担心学生创新性作文不被阅卷老师所认可,耽误学生的考试的成绩[3]。
2.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可以采用以下补救措施
在素质教育不断渗透进各科教学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老师应结合语文创新教育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教学能力,从而才能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在文化知识快速发展和社会日益变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须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使学生学习的习惯由被动变为主动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这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中,可以为老师创造一个愉悦的讲授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彻底放弃以前那种高高在上的教师本位思想,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同时要有一颗真诚、尊重、关爱的相处之心,促成双方建立一种友好、平等、信任、和谐关系,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树立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学习主体,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不仅能说话,而且还要有话敢说,对于不同的意见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2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著名诺贝尔获奖者丁肇中曾经说过,“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对学科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去学习了才能把知识学的更好。语文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可以通过课前演讲赛、词语“串烧”赛、故事“接龙”赛、经典诵读赛、辩论大赛等一系列的趣味语文学习活动,来丰富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让语文教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激活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使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3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
小学生学习的现状是学习比较机械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中国五千年的传统优秀文化提出质疑和挑战,这不仅仅需要老师和学生有创新意识,而且更需要老师和学生有创新的勇气。语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获得这种教学效果需要让学生有大胆质疑勇气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敢于对已有的意见提出自己新颖独特的见解。
2.4小学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缺乏的,如何真正的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的创新意识,在学习中敢于要培养小学生具有创新求异的学习意识,在学习中让学生有敢于质疑一切人和事务,在学习中要有敢于逆向思维的意识,任何时候都不人云亦云,彻底做到不随波逐浪。其次,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辩证的思维对待语文学习。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在面对任何事情都要辩证的看待,不能把任何一个事情都想到一个极端。在辩证的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就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总结了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随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补救措施,以期帮助小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小平.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苑教育,2011.(10).
关键词:语文;生活;教学
新课改倡导大语文的教学观,提倡语文教学回归现实生活。倡导课堂上可以用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来弥补语文教材的单调呆板,让语文教学生动起来,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激情、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理想境界。那么,如何走进生活,创设和谐语文教学课堂呢?
一、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过度强调学习功能和形式,是传统的课堂环境不可忽视的一大缺陷。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忽视学习环境的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独特认知,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死板的上课形式,在课堂上模拟生活化的环境。比如,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教师可以设计和上课内容相关的课件,通过投影仪把相关照片、视频等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感受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这样的环境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策略得到提高,而且可以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二、要倡导在语文课堂上再现生活
语文教材中所描写的一些人和事,与学生现在的生活是相脱节的,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产生一些偏差,对教材中所展现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所以,语文教学不应局限在教材和课堂上,学校中、社会上的许多事情都可以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以此让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第一节课上让同学进行自我介绍,让同学用简单扼要、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自己,把自己的特征形象地表达出来。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每个同学的特征、兴趣、爱好来给每位同学取昵称。教师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或是读一下自己昨晚的日记,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互动。这些事情都是学生亲身经历、最为熟悉的,更便于学生表达。这样就可以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概括能力的同时,又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要在生活中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
语文学科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语文无处不在,教师不应该只教授教材、课堂上的知识,多姿多彩的生活也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自主学习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课外书、报纸、杂志中学习语文,掌握一些阅读方法,积累一些语文知识、名人名言,增加自身的文学功底;可以指导学生从电视广播中学习语文,让他们从所看到、听到的电视广播中写出自己的观后感并带给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还可以指导学生在与人的沟通和交流中学习语文,比如让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给父母讲述一下,记下父母对这件事的建议和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四、要围绕生活,做好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让语文走进生活,要做好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是精选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文章、诗词、名言、警句和图片、实物,并加以文字说明;可以是做好文学社的文稿编辑和版面设计;指导好学生在辩论会和演讲比赛中的着装、语气语调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写出对人物故事、山川风景的解说词;能及时发现小组或个人在活动过程中的创新点;指导小组做好活动的总结报告等。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献给母亲的歌”。活动中,首先,可以请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摘抄成册,用在班上交流。其次,可以让学生找时间与妈妈聊天,感悟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妈妈的生活经历、喜怒哀乐,倾听妈妈对生活和事业的追求和梦想;可以听妈妈讲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的辛苦;让妈妈诉说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了解一下妈妈对自己有什么希望和要求,等等。最后,可以多角度地感受母爱,列举出几件妈妈的生活小事,谈谈妈妈教给了自己哪些为人处世的态度,让学生感悟到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切的感情,母爱一直在给我们潜移默化的爱与抚慰。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就有内容可收集、有故事可倾听、有情感可表达。
[摘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员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就语文学科谈兴趣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 语文 动力
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即语文教、学的双赢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巨大的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他们对语文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策略。这正如先贤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然而即使学生愿学,我们在课堂上,通过有限的几本书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又有多少呢?这些知识能使他们可以面对未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有限的几节课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他们要学的东西却是无限的,这一点在如今这知识爆炸的时代表现尤为明显。
那么如果我们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人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伊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学生面向未来的需要
汉语言文字伴随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历史的狂风大浪,平安地走到了今天,它是世界上仅有的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大规模使用的文字之一。历史证明它有丰厚的底蕴,蕴涵中华民族的督智,优良的传统、崇高的道德,是我们培养龙的传人崇高道德情操,承传华夏文明的最佳教材。古人云:“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很明显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这良好的教材教育我们的后人,我们民族将会失去自身的特点而被人同化,最后渐渐消亡。而这关系民族危亡的大事全靠语文完成,也只有语文能完成这一重任。别的科目是难以取代的。而语文要完成这一使命,教育工作者除了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语文兴趣以外别无他法。举世共知,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不竭的动力源泉。科学大师爱因斯坦中学成绩并不好,甚至连许多测验都不及格,是他的母亲教他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使他对各种知识产生极大兴趣,并在此推动下不断探索,使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仅受了三个月的正式教育。是他母亲的引导和他自己对一些不解之谜的浓厚兴趣吸引他坚持不懈探索,最后成就了1093项发明。两位伟人的事迹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提供不竭的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我们要完成语文科的人文性教学任务,只能依靠激发兴趣这一策略。语文不仅是人文教育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智慧关系到一个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未来的时代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时代,知识量的不断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因此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能面向未来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教育他们生活在未来,那么也许明天他们将生活在过去。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能完成自我教育的任务,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有限的课堂难以办到的。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内我们只能传授方法,把课本当学习的范例,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即让他们把课本作为学习的引擎,举一反三,而不是把课本当成学习的终极目的。既要完成举一反三的任务,也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多地学习、实践、体会,才能达到学会自我学习的目的。我在给初中生讲象形字时,曾用篆书把“瓜”和“爪”两字板书黑板,没想到这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以后同学中再没有搞混这两字现象,而且还会用汉字间的微小区别来区分记忆汉字。一个小小的激趣动作,竟起了如此大的效果,让我再次体会到激发兴趣的魅力所在。它给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了方法和不尽的动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愉快地学习语文,语文教育就会轻松收获成功和希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为重要,老师要有意识地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时才会乐意去接受和学习语文,从而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该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对此,本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
教育是融入爱与情感的事业,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的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亲其师,信其道”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老师课堂的必修之课,小学生往往活泼好动,爱说爱笑,单纯可爱,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孩子的视角来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把自己融入到他们的世界当中去。课堂上,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言尽可能抑扬顿挫、语速语调恰如其分,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恰到好处的表情,充满激情的肢体语言,这些都能够给课堂增添活跃的气氛。
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一门功课的兴趣往往取决于老师的亲和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尤为重要。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为上。你对他们友善,他们也就对你信任。
教师的言行是最具说服力的教育。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老师要多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孩子,多用肯定的语气去赞美他们,多与他们交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的和谐环境,有利于知识的传递与吸收,让师生能够在宽松融洽的氛围里享受成长的快乐。作为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使人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适时的鼓励学生,而不是直接地教给学生什么。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那些经常受老师肯定、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而那些不喜欢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则常常会失去对课堂的兴趣。老师要多给予学生以正能量,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表现的积极主动。老师在课堂上,要经常讲这样一些话,如:你表现的很好、不错,书读的很有感情;文章写得很精彩,你的思考很有特点等等。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看不见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还是要教育工作者善于去观察和发现。
2 设进行巧妙的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课堂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课前的准备工作,再好的教师如果课前不精心设计教学,那么很难让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首先要进行课堂导入设计,一堂课的开头能够设计的好,就能够迅速的把学生从活跃的课外拉进到课堂中来。一堂课的导入可以是形式多样的,可以是图片导入、故事导入、音乐导入、演讲导入、新闻导入、情节导入等等。其次,在课堂过程中,要多设置让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创设轻松而又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能够提高课堂语文的学习效率。
要想让自己语文课能够高效务实,不仅要设计好课堂的导入,更要注重课堂环节的设计。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现在的教师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的使用,有些老师甚至把课堂当作是幻灯片的展示课,一堂课从头到位都是在不断的切换幻灯片、播放音乐、视频,让本应充满文学趣味的课堂变成教师独自展现的舞台,学生变成接受信号的机器。如果在课堂上缺少环节的科学设计,那么整个教学流程就会变得呆板、枯燥,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如,有的老师在上《春》这一课时,先放一些春天的“美景”图片,接着又展现一首春天的古诗、最后播放一首歌曲,把好端端的一堂课文课变成“美术”“音乐”“古诗”欣赏课,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收老师传递的信号,转身就忘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是典型的“课上热闹,课后健忘”。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怎么会有收获呢?语文的魅力怎么能够得以充分的展现呢?所以,教师不是USB数据线,不能单单把电脑知识传送到学生那个脑袋里面去。
3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语文的外延很广,生活处处皆语文。现代社会,由于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网络的普及,小学生了解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样。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学好课堂知识,也要关注他们课外学习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活动课即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如争做小记者、演讲比赛、诗朗诵比赛、背古诗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小学生辩论会、故事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活动为核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清远市莫艳辉语文教师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已成功立项,为了深入了解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情况,工作室在2014年11月份设计了《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和《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并发放给连南民族初级中学和所有乡镇初中学生代表与语文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和语文教师教学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XX县部分初中学生和初中语文教师。
三、基本情况
四、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归纳出以下结果: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问卷调查中有XX.4%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或有些兴趣。
2.幽默风趣成为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XX.6%的学生认为最喜欢的语文教师应当是幽默风趣,57.6%的学生最希望语文教师拥有幽默风趣型的教学语言风格。
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问卷调查中,77.8%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或有些影响。
4.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问卷调查中,76.3%的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
(二)语文教师方面
1.语言生动成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问卷调查中,40.1%的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是讲得生动,语言富有吸引力。
2.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中,XX.3%的语文教师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很大。
3.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问卷调查中,66.6%的语文教师偶尔或没有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9.6%的语文教师最希望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4.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问卷调查中,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效果非常好的仅为1.8%,一般的占XX.8%。
5.开展本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促进作用。问卷调查中,96.3%的语文教师认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较大作用或有些作用。
五、调查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连南县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达到预定目标,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作了铺垫,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语文教师应当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风格。
2.学生喜欢提问交流的语文教学形式,语文教师应当在导入语言、评价语言、总结语言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元化教学 概念 必要性 措施
前言
在语文教学方式逐步创新的今天,如何建立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强化多元化语文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指导下,帮助提高学生课前预习语文的能力,发挥课堂环节探究的促进作用和课后活动环节的拓展作用。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相关概念
随着语文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元化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模式。它主要是指在多个教学时段、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工作中需要重视课前预习的作用,这是让同学预先熟悉教材内容的手段,有助于解决基础知识问题。而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场地,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语文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尤其强调在教堂上杜绝老师单向灌输的现象,而推崇加大学生相互合作探索的力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对于课外教学时间而言,这是丰富学生的学习延伸内容的机会,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倡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可以发挥恰当的课外活动的作用,组织兴趣、实践与互助活动等等。
二、推广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预习成果
在课前预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对教材中的课文等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为了进一步提高预习的质量,要求学生对预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浓缩,这些预习过程对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有重要作用,也是多元化语文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做好课前预习,有利于在发现并思考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时,把握语文学习中的重点目标和方向;也有利于学生以预习活动为线索,适当写预习感受,总结预习环节的技巧,最终达到引导学生利用预习成果的效果。
2.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在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要求下,课堂教学环节必须引起师生的共同关注,尤其是注重方法的运用,赋予学生互动的机会,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学生需要得到一定的自主地位,充分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全班交流总结。在小组内部,各个学生参考教学提纲,自行领会,并相互讨论、共同提高。深入到全班交流的层面以后,可以在语文思想交流方面得到更宽的视域,加入老师的意见指导,可以通过互动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3.有利于课后巩固语文学习成果
课后的学习效果影响着知识的记忆保存度和学习的最终成效。多元化语文教学模式提倡推广课后结对互助的方法。如果师生具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教师可以尽量把帮助的对象更多倾向于学困生,并且调动班上语文学习成绩良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的积极性,配合他们完成结成帮扶活动,指导全部同学在课余的时间互帮互助学习,这有利于在互动活动中巩固基础良好的学生的成绩,并且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解决难题。
三、加强多元化语文教学模式作用的措施
1.提高学生课前预习语文的能力
从前文中,我们已经意识到课前预习活动的重要性,然而这一活动目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初中生未养成预习习惯,把学习任务完全集中于课堂的45分钟,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需要花部分时间帮助学生熟悉目标内容,互动效果也随之弱化。因此,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必不可少,每一单元的语文学习,都需要配以相应的针对性的预习。在预习中,可以形成一定的预习技巧。学生可以率先进行内容浏览、阅读,熟悉主要课文;其次是了解相应的文学字词基础等;在此基础上,参考教学提纲,在预习中逐步深入地思索,力求在语文课文的主题、写作特色、细节描写、布局结构等上有所规律发现,通过总结其优缺点,提高自己的语文实力。
2.发挥课堂环节探究的促进作用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需要一改从前的主体地位,避免死板的知识介绍,而是要把在自主研究的机会和权利交到学生手上。在此,教师应该设立明了合理的学习线索,帮助学生进入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参考教学大纲,准确把握其中的重难点,考虑到各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和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针对性思考和探索,在活跃思维的同时深入学习语文知识。
3.发挥课后活动环节的拓展作用
作为初中生,他们长期生活在校园封闭的环境中,对社会的感知较少,影响了他们的阅历积累,往往会出现作文写作枯涩的状况。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城市卫生打扫、敬老院慰问等等,并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搜集素材,为作文教学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首先把握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相关概念,同时明确推广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即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预习成果、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课堂学习质量、有利于课后巩固语文学习成果等等。在此基础上,思考加强多元化语文教学模式作用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马秀丽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作文多元化教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教育》20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