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2 16:4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广播电视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发展的优势分析
1.1未来电视行业总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说明了广播电视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借助网络媒体的这一传播渠道帮助自身打开市场,逐步拓宽自身的空间领域,让广播电视更具影响力。其次,如果将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相互融合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当下由于基础技术条件的限制或地区技术条件的影响造成的转播覆盖区域范围较小的问题,帮助广播电视打通网络传播市场,使得电视节目得到有效推广,甚至连接国内外市场,不断对外宣传中国本土的文化并吸收国外元素,提高广播电视的国际化水平,加速广播电视国际化发展进程。
1.2提高广播电视信息流量,实现优势互补
传统的广播电视容量有限,理论上都是某一时间段对应某一节目,以天数为单位,每一天的节目信息流量都是固定且有限制的,流量基数最大为24小时。而推动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相融合,则能够扩宽传统广播电视的基本流量,增加节目信息量,使其受众对于节目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并且可以做到实时点播互动的效果,充分了解受众的信息反馈,更好的实现节目的改进。而广播电视的进一步发展本身也是网络电视发展需要依靠的基础,两者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节目质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2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发展的路径
2.1以广播电视为基础开展网络业务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相融合的最重要途径,通过开设广播电视自己的网络宣传媒体帮助自身构建一个适当的平台,就目前而言,如央视就主办了央视国际这一网络媒体平台,实现同步直播,并开设了相应的网络业务,逐渐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集视听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电视,为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的融合指明了方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2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模拟音质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实际上是进行资源优势的互补,来共同促进两者进步,最终为未来电视行业发展奠定基础。而通过数字化技术来构建模拟音质弥补音频广播在实际制作过程中的不足。在实际音频制作中,通过对模拟信号流加数字化,通过音效特技提高音质效果,最终实现音频质量的无损展现。
2.3移动多媒体电视业务的开展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的融合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数字传输技术,实现移动多媒体电视业务的开展,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广播电视的高质量播出,还能够促进一定的网络消费,拉动大众进行同一水平线消费,最终形成成本最低化的开展模式。同时,移动多媒体电视业务的开展也使得终端媒体接收的形式越发多样,人们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浏览电视节目,不论是在火车、飞机的旅途中,还是运用手机、平板等媒体作为载体,都可以实现同步直播,极其有利于观众受众群体的分类和观察。另一方面,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关系和资源优势互补的关系,如在网络实际互动中,网络电视明显优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而就电视节目清晰传输的程度方面,则是数字电视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两者的共同目标本身是共同实现网络化、高清化的,因此两者在互补过程中,能够共同进步,实现双赢的局面。
3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的策略探究
实际上,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本身就是未来电视行业发展的最终趋势,因此,在实际融合过程中,要始终明确各自在市场竞争中所占的优势资源,并将两者相互交换,即通过上述内容所述的融合路径为主,纵向发展,在横向方面则是扩宽基本内容,对于音乐、影视等受众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满足。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质量和传播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广播电视必须要在发展过程中树立网络理念,即了解当下信息时代对于信息传递的苛刻要求,一旦不满足受众需求或者落后于受众需求时,就会立刻被市场淘汰,因此,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网络电视,树立网络理念作为发展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鞭策自身成长,不断创新去迎合受众需求,最终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4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电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比广播电视更加繁荣,发展更迅速,使得广播电视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一定程度的停滞,但是实际上,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势必将融合在一起,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并且不可替代,通过两者优势的相互学习与融合,能够使其未来电视在发展中,更加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广泛性以及创新性,也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作者:郭思琳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吕艳萍.2010年网络电视发展与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2011(7):68-69.
[2]马兰.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融合的重要性和发展策略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74.
[3]陈廷燕.传统电视媒体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数码世界,2015(3):31-32.
[4]王崇鲁.三网融合时代网络视频网站的生存发展之道[J].移动通信,2011(7):69-72.
关键词: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论;广播电视技术
广播电视设备作为广播电视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在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保证良好的设备维护才能使信息的传输畅通无阻,传播的音频与视频才能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促进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向更加蓬勃的方向开拓。
1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
1.1发展概况。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是人们对于广播电视正常运行的一项合理的人为操控,是人们在这一方面认识水平的不断完善。从旧有的对于设备的管理忽视,到及时修复设备出现的故障,再到提前对设备进行保养,是人们认识程度不断加深的体现,都为广播电视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1.2旧有的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论。广播电视设备作为广播电视无误发送的重要保障,设备的健全无损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意义非凡。旧有的广播电视的维护理论强调重视广播电视发送设备的完好性,即对“修复”的重视。这就是保障设备在购进时保证渠道的合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减少对于设备的磨损,对于发现的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合理的修复。更多的强调对于设备的“事后修复”。这种维护理论对于设备的维护相对较少,而更多地是强调设备的可使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旧有的维护理论显然与时代的发展不符,无法满足更高水平的技术使用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是需要被取代的。
1.3现有的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也日益更新完善,人们的思想产生了进一步的变化。原有的维护理论被新的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所取代。所谓“维护”,顾名思义,是保护对象免受破坏,是一种维持和保护。从后半句哈来看,维护理论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维护理论已经突破原有的单方面防止设备的破坏,到事前的预防和控制,强调更多的维护和保养的意思层面。维护理论是需要相关的维护保养人员,通过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从而能有效、经常性的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状态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予以保护。这里的设备维护理论,就更加强调事前的控制,发现设备出现不良情况的趋势,并查明原因,防患于未然。通过维护人员对于潜在的“隐蔽功能故障”进行有效把握,提高广播电视的设备维护的能力。
2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1认识的盲区。在广播电视发展的各个阶段来说,人们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的认识经历了很多阶段。现在的广播电视的发展中依旧存在对于该方面的错误认知。比如,将设备的性能好坏与使用的时间长短紧密的联系起来。将现有的设备无误与设备的无风险、无威胁联系在一起,是对于设备的维护方面认识的悖论。这些错误认知都会阻碍广播电视媒体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技术更新,对于广播电视的发展都是一种桎梏。
2.2制度的不合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完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维护理论的提出与实施效果不配比,体现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广播电视的管理缺少合理的制度体系来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管控,使管理者不明职权,对待工作缺乏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广播电视的管理有时呈现放任自流的状态,设备缺少及时的查修。因此,就易造成电视广播播放过程中出现图像不够清晰,音频突发的卡顿情况,对播放效果带来消极的影响。
2.3广播电视维护人才的缺失。在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愈加迅速。因此,能做到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运用自如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意义重大。在发展的现阶段,我国广播电视设备维护人员的自身素质还处在十分低下的水平。很多的设备维修人员仅仅是了解电路修理修配,无完备的广播电视设备的精准认知,无法实现对于广播电视中的潜在故障的排查,对于维护理论的实现,仅仅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3改进措施
3.1明确认知。只有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的工作者要摒弃曾经的错误认识,与时俱进,对于设备的维护秉持着早发现、早处理的积极态度,才能使广播电视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态度是维护工作进行的准则,也为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提供了依据。
3.2健全制度。广播电视的维护理论已经提出有一定的时间,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实施不利的问题,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迫在眉睫。国家相关机构要建立健全法规,明确维护人员的权责关系,使相关的领导者做到对于设备的定期的监管的监督和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只有用法律加以管理和规定才能保证广播电视发展的秩序性和有效性。因此,国家的相关部门需要在广播电视的权责管理方面多下功夫,在设备的维护方面明确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广播电视这一主流传播媒体更好的发挥功效,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的质量,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3.3培养专业的维护人才。现实中很多工作人员对于广播电视的维修工作通常很难做到经常性的排查,而且技术不够过硬,在维护工作的过程中通常只是应急的作用,而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难以应付。针对维护人才不足的问题,我国需要加强在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的工作。同时根据人才不足的现状,机构需要增设在广播电视方面需要专门设置与广播电视设备有直接关联的专业技术人才,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的处理与维护。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能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知识技能做到了如指掌,轻松地应对设备出现的故障,特别是潜在的故障。只有在专业技术领域十分过硬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更加在行,增加更多的现实意义。
3.4技术推动。随着广播电视设备的更新发展,广播电视技术才能不断上升。在设备维护的进程中,科技力量得到保证,为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进程起到推进作用。技术的不断上升,促进广播电视与网络化融合,使传播途径更加高速、便捷,使卫星传播等一系列手段在广播电视的传播中不断应用,提高技术的发挥空间。在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中,出现了很多如管理不善,专业人才不足,技术力量匮乏的问题。但设备的维护对于其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对于行业的技术发展有推动作用,也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与便利。因此,提高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水平,发挥更多的时效性,才能更好地推动电视广播技术以及行业的发展水平。
作者:王彦军 单位: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红旗微波站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广播电视 新媒体 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进入21世纪,新媒体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科学技术广泛地应用在传播媒体中。那些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未能跟上技术发展的媒体形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销声匿迹。而那些吸收了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媒体形式因其具有独特的优点而获得了大众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媒介形态产生了,传统的媒介形式得到了完善,使得广播电视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在这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待解决。
1.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现状
1.1手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随着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按照载体的不同,可以将新媒体主要划分为手机族群、电视族群与互联网族群等。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手机电视业务得到了充分的施展舞台。2008年,手机媒体作为传播的媒介,第一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以其便携、互动的优势,在广电媒体中获得了重要的席位。随着3G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各种流量包月计划,使得普通民众在享受低价优惠的同时,还能够享有高水平的画质保障。随着4G网络时代的来临,手机广播电视媒体迅猛发展,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其中,手机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是指手机广播电视媒体面临严峻挑战,手机广播电视媒体缺乏强劲的发展势头。手机广播电视存在内容匮乏与同质化等问题,行业技术标准与国家的技术标准相互存在,盈利的模式相对来说过于单一,限制了手机广播电视的发展。
1.2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和问题
网络视频指的是将网络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以在线直播或者点播的形式,播放网络视频服务商所提供的视频资源,为人们提供可观阅的各种声像文件。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发展中具有多种优势,网络视频取得较为良好的发展形势。然而,我国的网络视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例如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致使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加大管理的难度;缺乏明确的版权,内容重复雷同的较多,特别是存在较为严重的跟风创作的状况等等。因此,大量的视频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经常处于严重亏损的状况。
1.3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数字电视用户量大增,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的数字化程度,已经达到40%。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我国数字电视在发展中拥有较多优势,例如:国家的支持、用户规模较大及盈利空间大,另一方面,我国的数字电视存在问题。在现实中,数字电视的盈利范围依然有限,运营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受众的反应不一,主要表现为网络分散。有些电视网属于地方建设,权力分散,不好管理;内容匮乏。目前我国的受众已经形成免费消费的习惯,对于新兴的收费方式比较抗拒。
2.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1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之一,网络视频具有多种优势。与传统的电视媒体相比。它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网络视频的画质更好,强烈冲击传统电视行业的运行。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视频的生存形式受到影响。所以,广播电视行业应该对频道进行重新整理,对立台的特色进行重新审视。传统的电视节目收视率通过抽选出一部分的用户,进而对收视率进行测定,其所统计的收视率则直接会影响盈利模式。新媒体时期,在统计广播电视盈利问题时,不应使用传统的收视率统计方式。因此,广播电视频道在进行数字化之后,主要收入包括应用服务费、内容销售广告费与政府补贴等多种形式,而不再仅仅依靠广告获得收入。因为数字信号可以压缩的特点,所以宽带说承载的频道数量也大大地提升,这扩大了观众的选择范围,加剧了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所以节目形态必须要做出改变,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广播电视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媒介融合应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是因为内容资源是受众接收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新媒体进行竞争的核心资源。在实现资源的共享之后,将不存在各种类型的媒介的垄断优势,新颖的、科学的内容将会成为各种竞争中的关键要素。例如网络媒体,受众之所以对于网络如此青睐,除了它本身的速度快、时间自由等优势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源丰富多样,而且更新较快。在理想的环境下,新媒体成为集声音、视频等资源为一体的综合工具。广播电视的边界将逐渐模糊,甚至消失。其次,渠道与终端融合。在未来,将实现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通信网的融合。三方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将手机、电视和电脑融合为一体,彼此之间的壁垒不再明显,各种信息、通讯等可以共享共用等。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所掌握的技术还不够以满足新媒体的发展,应提高对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的认识,相应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短短的十年之中,媒体的形态经历了一场大浪淘沙式的变革。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广播电视新媒体行业能够实现快速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全国地区都能够实现渠道与终端的融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新媒体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更加向多元化靠近。在网络互联信息时代,新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中,渗透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软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蜂拥而至,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的眼球,占据着碎片化时间,成为当下社会传播新闻、共享消息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的火爆与风靡,也为农村传统的广播电视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伴随着新媒体软件的横空出世,传统广播电视转变传播方式是刻不容缓的。为了加快广播电视的创新脚步,提升广播电视的影响力、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大势所趋的。从社会实践出发,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讨论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提出当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探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和方法。
1 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
1.1 广播电视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
广播电视是一种利用导线和无线电波传递视频、声音以及图像的方式。从广义角度来讲,广播电视就是指只能传递声音的广播和传递声音和图像的电视。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载体,有着以下特点。首先,广播电视的舆论导向强,有着强大的监督功能。广播电视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在给予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的引导方面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在宣传党的执政路线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方针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制造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保障社会安定上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某些新媒体平台不可比拟的,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经常出现为了追求新闻时效性而忽略新闻准确性的问题,经常出现虚假新闻误导民众的现象。再加上目前网络监管力度不够,造谣成本过低,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了贪图一时的人气、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会故意选择一些吸引人眼球的不良信息,很容易使那些独立思考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民众受到侵害。其次,广播电视的新闻准确性高。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新闻载体,在信息的准确性上一直有着非常高的标准与要求,对内容层层把关,对事件进行调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才会在广播电视上。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有很多的无良媒体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不能确保新闻真实性的情况下就进行二次传播,甚至会捏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事实,导致不良信息传播猖獗。还有一些媒体人会故意使用一些夸张的词汇或者和新闻内容不相符的标题,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新闻只图一时热度,严重缺乏严谨性,很容易辜负广大人民群众的等待与期望。由此可见,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的新闻准确性是难能可贵的,是不可丢失的,更是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仍需继续保持下去的特点。第三,广播电视有着强大的教育功能。通过广播和电视向广大人民群众科普并宣传科学知识,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第四,广播电视还有着形象化的主要特点。广播电视能传递声音或图像,相比于传统的文字,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容易被民众所接受和喜爱。
1.2 新媒体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
新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手机和电脑等终端为群众提供信息的载体,是科技时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有所改变,注意力逐渐由大屏转换成了小屏,接收、传递、查找信息的途径也逐渐转移到手机上。相比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新媒体实现了碎片化的传播,人们通过手机,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关注社会民生、查看社会新闻、寻找信息资料。相比于广播电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群众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点,新媒体则给予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自由权和选择权。新媒体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民众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和习惯,选择自己想要看的节目或消息。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还可以实现与群众的互动,群众可以与自己喜爱的新闻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拉进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新媒体也有着传统广播电视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二者之间融合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2.1 覆盖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
农村广播电视在新闻采集上略胜一筹,而新媒体则在传播速度上占有优势。新媒体简化了审查修正的过程,将内容的制作权留给受众群体,这种形式大大缩短了新闻的制作时间,在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新媒体平台的传播速度是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的。除此之外,利用广播电视严谨性的特点,也能进一步保证新媒体的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广播电视凭借多年的丰富经验,也能让新媒体肩负起正向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使命和重要责任。由此可见,农村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不仅能提高新闻真实性,还能拓宽新闻的覆盖面,提升新闻的传播速度。
2.2 使信息内容多元化
相比于农村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新媒体由于有互联网的加持,其信息内容更加多元化,那种风趣幽默的新型网络语言会更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注意力,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更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更符合当今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和喜好。比如近几年异常火爆的“抖音”,使信息内容丰富多彩、新闻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人们可以通过短视频了解国家大事、缓解工作压力。再比如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软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和科学又不失趣味性的文字,得到了很多年轻群众的喜爱。由此可见,农村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会使信息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提高广播电视的创新水平,让广播电视也能与时俱进,具备时代特征,增加新颖性和趣味性,进而扩大广播电视的受众面。
3 当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3.1 农村广播电视领域同质化较为严重
在目前阶段,农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行业的同质化较为严重,“跟风”行为时有发生,节目创新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无论是电视还是新媒体,都经常出现当某一节目火爆,就会模仿甚至抄袭该节目的现象。甚至有时还会直接照搬国外的综艺节目,剽窃他人的新奇想法,这样的不良行为不仅很容易造成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疲劳,还很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造成负面影响,更是不利于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3.2 农村广播电视领域的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社会,新闻链接们的现有水平难以跟上现代社会飞快立马的脚步。专业人才的严重稀缺阻碍了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新媒体领域,都需要有既有新闻素养、又能熟练操作新型软件、能时刻了解时代的潮流趋势、不断吸收新观点和新技能的全面型的、复合型的、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因此,建立并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是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领域刻不容缓的。
3.3 农村广播电视领域缺少创新意识
广播电视新闻由于出现时间早、积累经验多,其管控力度也更强、监管效果也更好,相比于新媒体的自由,广播电视新闻更严谨。然而,这种严谨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广播电视形成了固有思维,这种难以打破的思维定势让广播电视固步自封,发展脚步停滞不前,创新意识严重不足。因此,要想让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更好的融合发展,就需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挥创新思维,广播电视需要学习新媒体的长处和优势,新媒体也要借鉴广播电视的经验和方法。总而言之,二者之间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互惠互利,最终实现合作共赢,达到可持续发展。
4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和方法
4.1 增强合作营销理念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想要融合发展,就要增强合作营销理念,在保留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双方的合作计划和营销策略。广播电视可以和新媒体合作,拓宽自身的宣传渠道,多制作一些网络综艺,并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利用互联网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互动,进而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扩大受众群体。
4.2 强化内部资源的整合
农村传统广播电视要学习新媒体的自由性和亲民度,在播放电视节目时,可以设置场外连线等环节,提升民众的参与感,拉进与民众之间的距离。通过建立互动平台,让民众也能跟着一起探讨节目内容、为节目改革献言献策。只有这样,广播电视节目才能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4.3 培养电视新媒体专业人才
广播电视新媒体要建立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让每一名新闻编辑人员都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价值。通过培养全媒体人才,促进广播电视新媒体更好的融合。除此之外,还要并建立激励机制,以此来保证优秀人才不外流。
4.4 推动广播电视新媒体深度合作
广播电视要充分发挥自己新闻真实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增添新媒体新闻的准确度。新媒体也要借助自身传播效率高的特点,增强广播电视的实效性。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广播电视的新闻更生动形象,扩大影响范围,创新内容形式。
5 结语
在网络互联信息时代,农村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采取上述措施,加强创新力度,提高新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帅.传统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记者摇篮,2020 (10 ).
[2]郭丽丽.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探析[J].记者观察,2020 (27 ).
关键词: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方向;融合
1广播电视媒体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信息传播途径以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微妙变化,广播电视媒体应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探寻一条适合当今时展的新路子。广播电视媒体与信息技术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信息传播实效性更强。保证信息传播的实效性是各大媒体工作的重点,广播电视媒体也不例外。然而,广播电视媒体信息的接收需要特殊的接收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这些设备功能单一,携带不够方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传达效率。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各种新技术、新平台不断出现,其能及时有效地推送信息。加上接收信息的终端是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一些携带方便的设备,打破时空限制,使公众第一时间了解到当前社会的新闻热点。为弥补广播电视媒体传达率低这一不足,实现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明智之举。其二,信息传播范围更广泛。扩大信息传播范围,获得更多的受众,是各大媒体追求的重点,但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发现,广播媒体因信息接收设备容易操作,信息方式较为单一,即只是通过声音,因此,受众多是老年人。电视媒体虽然受众群体较为广泛,但一些年轻人多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观看电视,导致其受众主要集中在儿童、中年人、老年人等,对电视媒体而言如何吸引更多青少年、青年人值得深入探讨。相比之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各种平台在信息传播范围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受众几乎涵盖所有人群。一些忙于工作的青年人也可利用零碎时间浏览信息,信息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因此,为进一步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广播电视媒体也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其三,对大众的吸引力更强。信息技术下的新媒体平台较广播电视媒体更具活力,主要是因其不仅能传播信息,而且能与受众及时互动,给广大受众提供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广播电视媒体只是将信息单一的传达给受众,形式单一,无法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因此,为更好地吸引受众,也应注重将广播电视媒体和信息技术融合。
2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条件分析
从当前来看,无论是广播电视两个媒体的融合,还是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都有着良好条件。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体不仅基础设置完善,具备足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内容生产上有着绝对优势,而且有着庞大的受众基础,尤其电视媒体为保证节目质量,提升节目播出效果,向节目的高清方向发展,实现融合发展后,可给受众提供更多新颖的节目形式。另外,我国三网融合稳步推进,给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我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信息技术取得长足发展,新媒体平台不断出现,给广播电视媒体信息的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如虎鱼网是新疆广播电视台的旗下官方网站,是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平台,与广播电视资源共享,共同播出新制作的节目。内容有新闻、新疆歌舞、探险、考古、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影视剧、电视栏目等,目前浏览量位于新疆同类网站前三甲,同时在全国省级电视台官网中位列第十位,为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提供了软件支撑。另外,我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移动手机成为接收信息的重要终端,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8亿大关。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通过新媒体平台可方便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同时,我国人口数量大,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能够有效挖掘潜在受众,提升媒体影响力与知名度。
3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方向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想稳步、快速发展,应做好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尤其准确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提前做好准备与布局,尤其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落实。
3.1重视广电融合
广播与电视媒体有着各自的优点与薄弱点,为促进其以后更好的发展,应做好两种媒体的融合。首先,做好资源融合。广播媒体信息播出形式为“声音”,而且电视媒体信息播出方式较为宽泛,不仅能播放声音,而且能够配合图片、视频等内容。两种媒体融合时不断对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信息传播工作效率。如针对电视节目,广播媒体可通过语言描述进行播出。针对广播节目,电视媒体则可通过一定的包装,如真人扮演、图片展示、视频回放等形式,向观众展现。如在虎鱼网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播出节目等。其次,做好人才融合。人才融合是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重要方面,即广播电视媒体融合过程中,可分别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对方单位做指导,确保播出的资源内容符合各自媒体特点的同时,更容易吸引受众。最后,做好信息渠道融合。为提高广播电视媒体信息实效性,可实现信息渠道的融合,确保广播电视媒体能够广泛、及时地采集、播放相关信息。
3.2注重台网融合
台网融合是广播电视媒体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因此,从业人员应提高认识,做好充分的心理与技术准备,稳步推动台网融合工作,不断扩大信息覆盖范围。台网融合时,首先,做好网络平台研究。广播电视媒体的很多节目与网络上播放的节目形式有所不同,为更好地实现台网融合,广播电视媒体应做好融合网络平台研究,认真分析网络平台受众群体特点,掌握其喜爱的节目形式,融合之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推动融合工作,我国堪称电视节目生产大国,但大而不强,离强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如可考虑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研发制作的节目。其次,及时调整节目形式。结合不同网络平台节目播出形式,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优化。如针对电视节目,可将节目时间适当裁剪,更适合在网络平台播放。对于广播节目可转化为文字在微博等平台等。最后,为实现良好的融合效果,广播电视媒体应与网络平台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做好交费、续费工作的同时,要求网络平台开通相关权限,以最大限度保证节目播出效果。
3.3做好新媒体融合
广播电视媒体未来发展还应做好与新媒体的融合。新媒体具有节目内容丰富、信息传播效率高、可与受众互动等优点,广播电视媒体应充分利用其优点,扩大受众的同时,不断提高节目质量。首先,广播电视媒体内容是重要的精神产品,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广播电视媒体人应认知到新媒体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的冲击,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升与优化自己,确保广播、电视、新媒体共同进行节目的播放,扩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范围。其次,加强新媒体技术培训。通过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专家,做好新媒体平台技术人员培训,使其明确新媒体平台节目播放要求,熟练操作各种音频、视频处理软件,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裁剪,以达到更好的节目播出效果。最后,做好新媒体融合工作总结。了解各平台粉丝增长情况、互动情况等,掌握新媒体运营存在的不足,积极讨论,集大家智慧,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在新媒体平台的播出效果,总结一条能够推动广播电视媒体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现状;发展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成为当前人们沟通和接收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环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体环境。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行业面对这种形势,只有不断根据自身情况并结合当前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新媒体的涵义及特点
(一)新媒体的涵义
当前,新媒体的概念还比较抽象,它主要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一种以新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媒体形态。例如,数字杂志、网络电视以及软件客户端等,都是利用电视、电脑和手机等载体向客户提供信息。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新媒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和被重新定位。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新媒体是相对而言的,如相对于广播而言,电视是新媒体;相对于电视而言,网络是新媒体。广播在20世纪20年代比较流行,电视则在80年代广泛流行,当前网络已经取代电视的地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了一种主流媒体形式,对传统电视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二)新媒体的特点
1.接收信息便捷。在网络还没有普及前,广播、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是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些传统媒体相对而言具有一定局限性,作为新闻宣传者需要有专业的平台,而作为信息接收者也需要从广播、电视等中介平台获得信息。但随着网络等新媒体形式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从手机或电脑中获取信息,而且信息含量比较丰富。
2.传播渠道较多。网络新媒体发展起来后,个人观点和想法随时可以与人共享。而且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收信息,如微博、公众号或一些社交软件等。人们可以随时通过公众号获取各种信息,而且还可以随时通过社交软件来交换资源,以获得更多的信息。3.传播速度较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追求物质生活,他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开始逐渐提高。新媒体的发展,更能满足人们对于高效率地获取信息的需求。网络社交软件可以让信息即时到达,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和同事或朋友进行信息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现状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势
1.广播电视新闻相对比较专业。由于广播电视是传统媒体,其专业性比较强。相关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大多是由高知识、高素质人才组成的团队。相关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质量较高,而网络信息大多由个人随意,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广大受众不能将其当作准确的信息参考。
2.广播电视新闻相对具有公信力。传统的广播电视台一般属于事业单位,对于信息的专业性和准确性要求比较高,相对于当前还比较杂乱的网络新闻更具公信力,这也是人们在广播电视新闻中获取信息,并将其作为主要参考依据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不足
1.与观众缺乏互动。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多采用一对多的传播方式,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或观看节目后都没有有效的手段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因此,新闻制作者也很难了解观众的想法,久而久之,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就会感到乏味,从而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到新兴的随时可以表达看法的新媒体上去。
2.新闻时效性不足。相对网络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稍显滞后,如一些实时新闻和新的电视节目,一般网络可以优先传达给大众。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第一时间在网络中获取最新信息。
3.广播电视节目选择性单一。由于电视节目播出模式比较单一,节目都是提前制作好的,然后按照顺序播放,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没有选择性。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则弥补了广播电视节目选择单一的不足,人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且可以重复观看。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措施
(一)继续努力发挥自身优势
1.坚持巩固广播电视新闻公信力强的地位。在传统媒体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所具公信力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这也说明广播电视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该做好监督工作,保证传播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将这一优势继续发扬下去。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节目制作团队。由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规范化特征,使得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更容易达到更高的水平。在不断追求高质量节目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建立起一支高水平、专业性强的队伍,从而在留住当前观众的同时,努力提升潜在观众的关注度,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认识自身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弥补
1.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传统的传播过程中,可以在节目中适当增加一些与观众进行交流的机制,如微信、微博等。通过构建节目与观众交流的平台,让观众在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中,能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节目组在节目播报过程中或节目结束后针对相关问题可以及时与观众进行沟通。
2.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在制作新闻节目的过程中,尽量提高新闻的实效性,在不影响整体新闻节目播报流程的前提下,对于最新的、有播出价值的新闻尽量做到即时彩排、即时播报,为广大观众提供最新的新闻消息。
作者:才华 佘勇进 单位:扎兰屯电视台
参考文献:
原有广播电视系统存有一定的缺陷,其中包括:缺乏统一性的网络建设平台、思想观念发展的制约以及广电电视营销体制的约束。但通过现有模式的整改,使其改进了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形势。
一、广播电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网融合尽管能够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发展模式中仍存有一定的缺陷。其中包括:没有统一性网络建设平台、思想观念发展的制约以及广电电视营销体制的不健全,该因素的缺陷制约着广播电视三网融合模式的发展。
(一)缺乏统一性网络建设平台
根据三网融合发展规划分析,联通、移动以及电信现已逐步将电视网络系统作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使得国内广播电视融为一个整体系统。根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广播电视运营商的数量将近100个,但是在数字化方向网络建设平台方面仍没有较为明确的发展规划。使其将网络电视、互联网以及游戏等平台建立统一性标准,但是由于四家运行商包括广电在内,仍没有统一性的网络建设平台。造成国内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思想观念发展的制约
由于我国广电属于政府部门管辖,导致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方面存有一定的制约。例如:政府掌控四家运行商的运作模式,假设提出的建设规划方向对人民思想有麻痹作用,政府便会采取强制措施进行封杀。其次对于国内竞争意识较差,若广电加大投资力度,早期实现三网融合发展局势,将会立足于三家通讯运营商之上,使其促进全面发展。只有通过行内模式的竞争,才能逐步优化产业链。但是根据现有模式分析。电视台运作模式老化,并且内容陈旧,该模式途径制约着广播电视的发展。
(三)广电电视营销体制不健全
电视台业务信息量大,拥有多个电视专属频道,包括:购物、影视、音乐、新闻等,所以电视台播出的信息量大。按照电视台播出系统进行划分,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其中包括:数字硬盘播出系统、TS流自动播出系统以及磁带手动播出系统,数字硬盘播出系统含有的频道种类多、信息量大,包括了新闻、交通、饮食以及娱乐等,但是在营销体制上存有缺陷,缺乏投资商,造成广电无法对资金进行全方位的周转。其次在广告费用收取模式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收取的标准有时按照时长收取,有时按照信息量进行收取,造成广电电视在营销管理上没有健全的体制。
二、三网融合基本特性
(一)广播电视网速大幅度提升
随着当前三网融合技术的不断改进,广播电视网速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用户在家中不但可以看到高清画面,并且缓冲速率能够达到10兆比特每秒。原有用户在观看电视节目时,由于网络传输速率较慢,所以经常出现画面停滞的现象。但现有技术的改进,保证了终端传输速率每秒可到上百兆,到达用户端的传输速率在数十兆。在今后发展规划模式中,将逐步实现广播电视的普及性。使得每个用户都能在家中享受到广播电视带来的方便,例如:在家中可了解国际经济走向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
(二)合理性的节目编排
传统的高清电视播出系统中各频道只能对本频道的录播节目进行编单处理,远远达不到播控的要求,但是三网融合播出系统的编单工作与广告、节目制作、影视剧编审、播出、媒资等部门的网络联动越来越密切,所以,必须提高对编单动态调整的要求,而图文播出的编单工作量也将会越来越大。鉴于以上这些情况,三网融合电视播出系统的编单工作不适合继续由各频道在各自楼层办公室内实施,应该改为集中性的远程编单,即在传媒中心设立专门的编单工作室,将各频道的编单工作站集中在一起,以方便节目单的动态调整与管理。这样不但保证了编单系统原有的功能基础,而且又增加两个功能:一是在电视节目播出的状态下可以对播出串联单进行动态调整;二是可以先进行编单工作然后再实现生产功能。
三、未来广播电视发展形势
(一)移动互动式广播电视业务发展
IPTV融合了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网两种形式,将电视节目内容播放以IP的形式进行选定。例如:用户采用IPTV的业务形式,可以在电视台查询原有的节目记录,保证了广电内容的开放性。其次三网融合节目的传送形式是以IP网络数据包的形式在传输信道内进行传递,用户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视频点播,随时随地的观看网络电视。这种模式的推广还增加了广播电视业务的附加值,例如:广告投资商可在网络营销平台中推广产品,不但能够保证电视运行商能够获取好的效益,而且还能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二)大力推动流媒体广播电视业务发展
这种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手机终端应用中,3G牌照的发放,使得三大运营商对广电业务的推广逐步应用于手机用户消费群体,用户可利用手机进行电视节目的观看及下载。其中收费的标准也是按照下载量和点击量进行收取,这种收取模式与计算机互联网收取模式相近,但是由于用户消费群体较多,所以在费用额度上有所减免,这样不但增加营业成本,并且在流媒体技术应用上也有较为广阔的发展。
四、结语
一、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广播电视生存之本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是各级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负有社会教育使命。因此,它不可能像国外的广播电视一样全部推向市场,节目也不可能全部由市场来决定取舍。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我国广播电视生存、发展之本。但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观点来观察、考虑向题,就不能不考虑听众、观众的精神食粮的多样性。因为没有人听、没有人看的节目,肯定是没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那么,如何在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广播电视节目既使大家喜闻乐见,又不“追风”、“媚俗”呢?
其一是政治性。我国的广播电视从它诞生开始,就是执政党打击敌人、教育鼓舞引导人民的工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广播电视既要把党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传达贯彻到人民群众之中去,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怎样去遵照执行,又要将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效果和他们的呼声要求反馈出来,成为联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粱。对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广播电视在代表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就有了自身生存的基础和发展前景。
其二是大众性和社会性。广播电视的第一属性就是大众性。广播电视是社会化的产物,它的第一责任就是把人们引向正义的、符合道德与伦理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不能产生相反的作用,提高人们辨别是非曲直、邪恶和正义、真与假、伪与善的辨别能力。大众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广播电视要多宣传报道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倡导“三贴进”。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之所以受欢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了大众性和社会性这一关键。
其三是知识性和艺术性。现有多数地方台,缺乏对知识性、艺术性的整体构思,既无系统又少趣味,呆板僵化,枯燥无味。因而办知识性、艺术性节目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特别是现在人们对广播电视的知识性、艺术性要求愈来愈高,粗制滥造的节目已越来越没有市场,再好的选题,再好的主持人,如果缺乏艺术的造诣和包装,也不会受欢迎。因此,一定要把提高专业人才的修养和素质放到一个重要位置上来,只有有了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广播电视才会生产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才会制造出好的“精神食粮”。
其四是服务性。广播电视的服务不是特定的专对一人一事的服务,而是一种对社会的整体服务,它们有的以广告面目出现,有的通过制作的节目形式出现,已经形成了一种提供社会服务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形式,并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广播电视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地为合作方提供真诚有效的服务。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让服务深入到市场和生活领域当中去,服务性节目的生命力将会更强。
二、有“经营广播电视”的思维是广播电视发展之基
首先要有产业意识,有经营广播电视的思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同仁所认识。如何经营好这份产业,就要求我们有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思维。这就好比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首先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其次要以质取胜,这样才能站稳市场;再次要有远景规划,适时开发新产品,才能永久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要赢得观众、听众,提高收听收视率,就要了解观众需求,生产出广播电视精品。同时,要抓住有利时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要在硬件设施的完善和队伍建设的优化上逐步纳入现代企业管理轨道,为将来的发展储备良好的物质与人才资源。
其次要多渠道探索创收途径,为广播电视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当务之急要与市场相结合,针对市场趋向,开辟相应的消费类节目。例如视频点播、股市行情等,一方面能增加创收,同时也给观众听众提供大量的实用信息和专业知识。其次利用广播电视传媒优势,以扩大广告、提供技术服务、创办实体等方式扩大创收。像湖南广播电视台在自身广播电视节目办的异常活跃、新颖的同时,它的第三产业诸如世界之窗、宾馆等也十分庞大,为弥补事业发展经费不足,解决就业门路等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再次是抓好网络建设和开发,在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适时开办多项服务,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管理,这是广电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节目的竞争,再进一步讲,是人才的竞争或者说是智力的竞争。一个名播音、一个名主持人会带动一个节目甚至一个台的收听收视率。我们一定要对现行的人满为患、人浮于事、近亲繁殖等诸多不利于广电生存与发展的现象,予以扼制。否则,我们就生产不出精品、经营不好这份产业。
其一是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聘用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逐步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广播电视行业特点的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组织合理调配、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体制,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其二是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岗定酬、按职务定酬、按产质定酬”的分配方法,改变上班与不上班一样、干与不干一样、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能干与不能干一样,甚至干事的与捣蛋的一样等不良现象。
关键词:广播电视报 办报 经营 创新 发展
广播电视报是在20世纪末期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电视时代的到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报纸类型,它的主要内容是对节目的预告以及电视剧、电影等相关信息的新闻报道,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电视是最为广泛也是最为群众所喜爱的一种媒体传播形式,广播电视报也伴随其普及而迅速发展起来。在中国,基本上各个地市都有一家广播电视报社。据了解,鼎盛期全国有电视报300多家,每期总发行5千多万份,占同期全国所有报纸总发行数的l/7,绝大多数在当地的报刊发行量中遥居首位。
但时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各类报纸期刊逐渐壮大着中国的报纸传媒队伍,电视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电视的套数和节目日益增多,90年代初期上星的套数只有十几个,而现在各个省就有十几套的节目,再加上专业类的付费电视,观众的可选择性增多,观众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台的节目播放,更何况现在的机顶盒直接提供全天的节目单。与此同时,传播和媒体方式的多元化使得群众不再局限于电视来获取信息,网络媒体的新兴繁荣也一度令电视媒体陷入尴尬的境地,短短十年间,一种报纸、一类媒体"独霸"天下的时代便渐行渐远,媒体日益多样化,电视报面临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在多方面的夹攻之下,广播电视报举步维艰。
在这种局面下,就有必要对报纸进行重新的定位,梳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确定新的发展路径,这就需要有开门、开放办报的全新理念。
一、开门办报。也即是依靠广大民众,依靠那些关心办报,热心于新闻报道的专业或业余的新闻工作者们,共同来搞好宣传报道工作。
(一)依靠群众是立足之本。在对读者的市场调研中,也经常能发现一些办报的思路和方向,正如2012年组织的市级一家广播电视报的市场调研中,新闻类(包括本地新闻和国内国际新闻)的关注度占到了首位。一名退休老干部的话发人深省:"我从基层干到领导,又从领导的岗位回到老百姓中间,这几十年经历了很多,也看到了传媒业一路的发展变迁,但我对广播电视报的感情依旧很深。电视报内容贴近生活,适合老百姓,物美价廉,是有很多受众群体的。但今后的电视报也需要有自己的创新,做出其他电视报没有的闪光点,否则便成了一根鸡肋。"刚毕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也对广播电视报念念不忘:"小时候常听到的那句话:广播电视报,家家都需要。一记就是20年。但新兴媒体的冲击,比如网络的快捷和多样化,会淡化我对电视报的兴趣,我希望可以在报纸上找到可以与我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东西,那才是我真正关注的。"这就是说办报要与时代的发展接轨,对于广播电视报来说,可以多关注一些当地社会热点、民生新闻和深度报道,这是各地电视报之间相互没有的东西。
(二)发展创新是经营之道。报纸离开了群众,就像树离开根一样没有生命力,就是要依靠群众办报,注重读者的信息反馈,让群众的智慧真正为报纸所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经营一份报纸也不能单纯的采和编,除却在对版面编辑的考核中规定版面质量的高低与绩效挂钩的考核政策之外,还必须走出去,去调查、去研究,去调查读者的兴趣、商户的需求,根据调研结果主动的转变经营模式,需要什么,报纸去做什么。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中,报社只是一个盈利性组织,报纸只是一个商品,经营者必须以一个开放的态度来面对这个市场,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
(三)提高服务意识。报纸内容的导向必须强化其家庭服务性,向家庭生活贴近,向社会文化生活靠拢。通过准确的定位,模式的创新,人才的充实,开放开门的办报理念,这是电视报在转型之路上必须要做的,没有这几点,报纸就不可能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不可能有一个全新的面貌,也不会有足够的竞争力。因此,要发展就必须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开拓出一条新的适合自己的路径。
二、开放办报。是在传播渠道和方式多样化、信息公开透明的时代,坚持正确导向,履行媒体社会责任,必须做到不缺位、不失语。顺应信息传播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转变观念,积极变革,创新求变。走出传统、封闭的办报模式,探索开放办报的有效途径。开放办报,大势所趋。
(一)准确定位,大胆创新。电视报生来就与"电"息息相关,必须在"电"上下功夫,必须明确自己的根基在于广播电视。在维持原有的报纸名称不变的同时,采取两手抓的方式,一手抓电视电影的台前幕后,一手抓时政民生。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播电视发展
“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而作为“三网”中不可或缺的“广电”网络,其发展方向和发展轨迹也必然更加明晰。依托现下的发展环境,广电网络的变革大致会向以下三个方向迈进。
一、体制变革
由于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具有特殊的传播属性,因此我国的监管也十分严格。首先,外国资本想要进入广电系统是直接被否决的。其次,民营资本想要进入到广电系统也是需要繁琐的手续过程。再次,我们广电系统的节目制作也面临着单一化的问题。这些毫无疑问地制约着电视媒体的良性发展。但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不断完善,各行各业都有向市场化、企业化迈进的趋势。而作为传统媒介的广播电视,在市场化浪潮一下,也正在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三网融合”也恰逢其时,成为其体制改革的“推手”,加速广电系统的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的中心,一言以蔽之,即去“行政化”。电视台和我国事业单位一样,都施行着事业编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去“行政化”,便意味着要向“企业化”管理靠拢,“企业化”要求单位能偶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和合理盈利。而电视台如果能实行企业化,那无疑可以为其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现如今,不少省级电视台,包括中央电视台,都已经逐渐开始去“行政化”,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制播分离”的广泛使用。由于电视台单独生产节目的能力有限,无法保证节目质量的高度统一,便催生出委托独立制作人制作节目以供电视台播出的情况。
2003年2月,中央台台长赵化勇提出了央视改革新举措:“除了保留新闻频道,其他频道将逐步全部成为商业经营的专业频道,全部采取市场核算,以广告收入决定节目生存,也就是实现电视频道的商业化管理。”但真正意义上“制播分离”还没能够成为现下的主流,原因是因为市场不完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且行业内部仍然对其存在质疑,但无可否认的,“制播分离”仍然是电视台今后发展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二、节目内容提升
电视台赖以生存的主体是电视节目,节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收视率和经济收益。而我们可以看到,现下每个电视台都拥有为数不少的节目,但真正优秀者却并不多,可谓有量但无质。并且一但有优秀的电视节目出现,便会有很多类似的节目“应运而生”。众多的模仿者虽然能模仿其形,却很难模仿其“神”,这必将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导致电视节目市场的混乱。以湖南卫士的《超级女生》为例,其成功也带动了众多的省级卫视举办各自的全名选秀,如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等等,但是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却绝难与《超级女生》想媲美。
“三网融合”后,受众需求不单单指向了节目的原创性,也指向了节目的多元性。电信网的介入,要求广电系统在节目生产形态上也必须发生变革,从传统的电视台视频节目的形态,转向音乐,视频、图片等形态。让电视观众拥有更多的选择性,以数字电视为例,观众可以自由“点播”想看的节目,同时也可以预定或者回看,简而言之,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如何提升,将成为广电的一个大课题。
三、人才培养
现如今,全国的各类高等院校为数不少都开设了传媒类的专业,用以培养专业的传媒人才。每年大约有十多万的传媒专业的毕业生择业,人数虽多,但依然是量多而质不高。
要培养一名拥有采编技能的传媒从业者并不难,其学习周期大约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要培养一名真正具有电视专业涵养的“电视人”却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同时,在电视台去“行政化”转而走向“企业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身兼电视专业素养和媒介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同时,要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投身电视行业,也需要电视台本身改变聘用机制,从原来的事业编制变为聘用制,改变“任人唯亲”的思想,建立完善的良性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优胜劣汰。
目前,“三网融合”还处于发展阶段,电视行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不仅是体制的挑战,更有市场的挑战和电信网、互联网的挑战。但我们必须相信,“三网融合”对于电视行业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何抓住机遇,客服困难,是电视行业今后能否蓬勃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广播发射;技术维护;创新
广播电视发射担负着“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重担,肩负着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始终坚持“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的总方针,一直把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安全优质运行作为长期努力的目标。在几代技术维护工本人的辛勤耕耘下,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射事业正在高速发展,技术管理逐步规范、维护制度逐步完善、设备逐年更新、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一、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现状
1.技术维护的管理科学性有待完善
技术维护工作的目的就是确保广播电视传输发射的“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要长期做好技术维护工作就要靠制度、靠科学的量化管理制度,要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牢固的长期激发维护人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责任心和上进心。技术维护工作必须时时刻刻使每个职工都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有强烈的危机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始终让职工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而管理者要提供一个维护人员发挥自身技术特长,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
2.技术维护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还存在缺陷
现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表现得措手不及,说明技术维护在应急能力、应对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缺乏科学的预案或者说预案仅仅停留在纸上。技术维护往往强调发射设备多,而对附属设备(如天馈线、节目源、防冻、冷却、自动化等)和环境的重视不够,造成一旦出现附属设备技术事故就是大事故。发射设备运行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比如房屋的防水、防雨、防鼠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造成的技术事故不出则已,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播出大中断。
3.技术维护资源亟需整合共享,要加速竞合发展
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管辖系统相对独立,自成一个小社会,造成台站各自为政、技术维护交流偏少、资源不能互补、人员流动较差的局面。现在的技术维护格局是先进台站和系统整体实力强的越来越强,差的越来越差,如听任其发展势必会影响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逐步整合维护资源,加强群体竞争与合作的技术维护才能既不断提高维护水平,又能资源共享。
二、技术维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1.加强管理,推进广播电视发射事业科学发展
面对都是围绕安全播出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的广播电视发射台站,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设备布局等微观角度出发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形成技术维护的整体合力,就必须在发展的思路上有所创新,在管理的内涵上有所突破。
2.紧跟信息化潮流,依托设备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创新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新方向。信息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播电视发射的现代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广播电视发射的数字化、网络化不可能脱离于国际信息化建设而孤立存在。对此,广电人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当前,有些同志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发射技术维护思维定式中。信息化是一个历史的进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新的应用系统需要不断地开发和改造,旧的维护理念需要更新,人员需要不断地培训和提高。随着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自动化、附属设备自动化、天馈线控制自动化、节目调度自动化等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技术维护的理念、思维方式、维护范围都需要更新、拓宽。
科学合理地拟定详细的检修卡片和检修周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按计划确保维护工作的完成。常规检修遍及发射设备的每一个部位,在日常仔细认真的检修中可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且举一反三。对天馈线、电源等重点部位,维护要点是:多清洁、常紧固、勤观察;对节目通路、射频通路等关键点,维护重点是:勤查、必看、少动。日常维护技术要求不高,但对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有很高的要求,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早就是要早发现、早处理发生的事故;抓小就是小的事故不能放过,必须及早处理,防止积累成大事故;抓苗头是要抓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事故发生的征兆,提前预防。
3.实施人才战略、科技创新是技术维护管理的重要目标
搭建创新平台,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人才成长是广播发射事业的人才战略思路。鼓励学历教育,提高理论水平,重视岗位业务技能培训,重学历而不唯学历。要加强技术维护人员的技术交流,提高大家对各型设备的认识,共享维护经验,启迪思维、集思广益,提高维护技能。通过组织技术比武、竞赛、项目开发,技术改革等多种形式搭建平台,提出课题,大胆启用,重点培养优秀技术人员,包容他们的失误和挫折,充分肯定其成绩,除采用物质奖励外,更要激发他们的潜力,创造人人成才的平台。
(1)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台站、行业合作将自己的台站技术创新、技术特长通过技术支援、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对外输出,特别是参与个别台站的技术难题攻关,技术人员的轮岗、交流是技术维护水平共同提高的一条捷径。把技术维护先进台站的优秀人才交流到不同台站,让他们把先进的维护技术遍地开花,促进各台站技术交流共同提高。
关键词:网络电视 广播电视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949.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192-01
网络电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都把它简单的误认为是在网上看电视。其实网络电视是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的一种媒体服务。它一改以往单纯对于文字、图片的传播,发展为对动态的音频、视频的传播。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网络电视也使电视节目生产、传输和接收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收视载体将不再局限于电视,电脑、手机、户外大屏幕、公共交通工具也都将是它的覆盖对象。现在的网络电视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在计算机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如优酷、土豆视频等可以在线观看各种类型的视频节目;第二是以传统电视加配网络数字机顶盒的形式来实现的,国内有很多知名的电器生产商如创维、海尔等也推出了自己专门的网络电视平台。
1、网络电视的发展前景
1.1 网络电视的优势
1.1.1 自主选择收视时间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一旦错过就无法再接收,但是网络电视就具有节目播出时间自主选择的优点,方便很多观众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娱乐时间自由收看喜爱的任何节目。
1.1.2 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与传统电视单一化的接收相比,观众在观看网络电视节目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在网络上与更多的网友进行互动,探讨的问题更宽松、多元。网络电视抓住广大网民的需求,设计独特的版面、栏目、专题,不仅满足受众观看的需要,更要对受众进行个性化服务,它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服务,大大增强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意识。
1.1.3 传播信息便捷迅速
网络的特性要求网络电视必须要突破地域的局限,站在全球化的高度,面向世界各地的受众,不断加强内容建设、技术规划、传播覆盖,积极打造多语种、多平台的综合视频门户网站,抢占视频资源的制高点,抢占新兴媒体的制高点。
1.1.4 海量的资源信息库
网络电视上有海量的电视节目资源,有各种各样的节目类型供用户选择。由于网络的电视的节目是通过硬盘来存储的,不仅可以保障其数量还可以实现稳定的输出。特别是网络电视可以让世界各地的观众选择在线收看任何国家各个时期的电视节目。
1.2 网络电视未来发展
网络在中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还有很大的潜力尚待开发。当前无线网络的建设又为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一条全新的途径。随着网络在中国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未来网络电视会有越来越多的收视群体,网络电视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不仅如此,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有线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无线网络的建设正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网络电视的终端设备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和商品化销售,网络电视拥有了广大的市场和成熟的技术支持,它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网络电视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前进历程中还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中国网络电视的产业链条还不完善,政府部门还没有订立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电视让其健康的发展。从国外网络电视的成功经验来看,电视节目的多元化也是十分重要。今后网络电视还要依靠自身的互动性加之技术上的优势吸引更多的观众。
2、广播电视发展前景
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完善和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广播电视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周期。网络电视的出现无疑是对广播电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时间让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有点不知所措,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调整过程中,广播电视的发展一定会迎来自己新的春天。
(1)数字技术应用让广播电视的发展向前进了一大步,由于数字化信号具备抗干扰能力强、音频效果好、画面清晰等优点,满足了大多数观众对于视听的要求。
(2)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必然的趋势。集团化可以更加合理的整合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中国目前看来,广播电视集团化的发展势头并不明显,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今后各地的广播电视会在竞争当中联合起来,形成一个集团化的航母,相互利用各自的竞争优势去应对其他对手的竞争,以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3、结论和建议
传统的广播电视和新兴的网络电视各自有着他们的优势和局限性,网络电视具有便捷、可控、随意选择观看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电视的发展在现实中也会遇到瓶颈。在我国网络覆盖面过少,尽管网络电视有各种优点,但是网络电视的覆盖需要成本,往往只是在一些大城市覆盖。另外网络电视的收视群体大多数还停留于80后90后,对于中老年群体而言网络电视显然没有传统的广播电视更容易操作,在这种的情况下,唯有联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未来,网络电视的出现会逐渐改变人们观看电视的方式,广播电视的运营商也应该把握机遇,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弥补,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改善传统广播电视欠缺的自由性、互动性和及时性。广播电视要多打造一批精品电视节目比如国家地理杂志,比如一些著名的历史纪录片,在技术上不断加强数字电视的推广、升级。让传统电视也可以点播,回播、甚至实现与网络电视的互通。改变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和收看方式,不断发挥网络方面的功能,这样对于年轻人来说,它的吸引力会越来越高。综上所述,网络电视和传统广播电视都面临自身发展的挑战,但机遇也摆在了面前,广大的电视媒体人在当下要重新审视媒体格局,发挥各自所长,让传统媒体在网络发展的今天不断创新,使其未来的道路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
[1]张楠.网络电视发展趋向分析[J].科技信息,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