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时间:2022-06-28 09:54: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第1篇

[关键词] 环境成本控制核算

一、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环境会计这一新兴的会计学科应运而生。作为环境会计的核心,环境成本已受到国内外会计学界的高度重视,西方国家特别是日本、美国等都对环境成本概念、分类、计量和信息披露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联合国国际会议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 次工作会议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将环境成本定义为:“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经营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支出,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要求而发生的其他成本。”我国对环境会计的认识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会计界对环境成本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方面。

二、环境成本控制的特征

环境成本控制是在传统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控制对象和信息披露上引入了有关环境成本的内容和信息,使成本控制的范围扩大了。与传统成本控制相比,环境成本控制有如下基本特征:

1.确认和寻找减轻传统成本控制中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使成本控制为改善环境服务。

2.将传统成本控制中涉及环境问题的成本加以反映列示,减少传统财务标准与环境标准间的冲突。

3.设计新型的成本控制系统以鼓励企业做出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决策。

4.为满足内部和外部的需要,提供新的成本信息,以促使企业对环境负责。

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的发展

企业环境成本按其控制的环节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目前,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对于环境支出的控制大多采用事后控制法,事后控制法是指在企业在发生环境问题造成环境影响之后,对环境问题设法进行清除和弥补的行为,并将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列为环境成本。采用事后控制法的企业对环境污染缺乏预防意识,尽管环境控制成本可能会较低,但对产生的环境故障成本则无法控制。由于采用事后控制法不涉及到生产工艺流程,对于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甚微,对由此产生的环境支出也起不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在生产工艺流程既定的情况下,环境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控制效果不太明显。因此,这种被动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显然已不适应目前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了。

事中控制法是对环境成本的发生进行过程控制。这一环节的主要是从技术经济方面来考虑产品成本问题,跟踪产品的生产过程,监督和控制环境成本的发生,记录、整理和分析成本数据资料,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依据。事中控制法是保证各责任中心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各个层次目标实现的保障。

事前控制法是指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进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行的生产方案,然后,对各项可能的方案进行价值评估,从未来现金流出的比较中筛选出成本费用最少的方案予以实施,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事前控制法的实质就是协调处理环境控制成本和环境故障成本,以达到环境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目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选择可行的生产方案时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现金流出最少,而应该把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及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企业可以通过事前规划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以生产过程无污染为目标的生产方案,即绿色生产方案,并建立相应的支出收益预算。采用绿色生产流程的前期投入较大,但是随着各类环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转就可以将企业的环境故障成本逐渐降低到一个极低的水平甚至为零,而且以后企业也无须追加太多环境控制支出,这样就可以使企业的环境总成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并且使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的程度达到最大。事前控制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环境成本的发生方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环境成本控制方式。

四、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

西方国家目前在环境成本控制中采取的方法有很多,但运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有如下两种。

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ABC)又被称为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算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和控制方法。这一方法运用的原理是: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并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一种动态的成本信息。一般情况下作业成本法的运作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确认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然后把资源费用追溯到对应作业中;第二步为每一种作业提供一个成本驱动比例,将所有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中。所以对环境成本而言,其发生就可以通过作业这个桥梁实现最终分配给具体产品的目的。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1)提高了环境成本信息的可靠性。作业成本法建立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对环境成本进行作业层次上的分析,并选择多样化的作业动因进行环境成本的分配,从而提高了环境成本的对象化水平和环境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性。(2)满足环境成本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作业成本法在作业层次上对环境成本进行了动因分析,保证环境成本分配准确地追溯到各个产品,揭示了环境成本发生的原因,有利于企业管理部门加强环境成本控制,挖掘成本降低的潜力及准确计算产品的盈利能力。

如火力发电厂,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的作业主要有除灰、废水处理和厂区绿化美化三部分。除灰作业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燃煤而发生的,所以可以选择燃煤的数量作为其成本动因,同时废水处理和厂区绿化美化这两项作业可以选择废水处理数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分别作为其成本动因,构成各项作业的成本库。企业要将各个作业成本库中已经发生的费用分配到具体的产品中去,这种分配的实现可以通过先确定每个作业成本库的动因分配率,然后再分别计算每种产品应当分配到的成本。

2.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成本法(LCC)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一种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会计核算和控制方法。采用生命周期法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控制是对作业成本法的补充和深化,对环境成本的作业成本分析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而且包括了产品开发、销售直至淘汰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成本。使得产品成本项目更为完整,从而满足企业管理对产品成本核算的需要。

采用这种方法,环境成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普通生产经营成本。指在生产过程中与生产直接有关的环境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能源成本、厂房设备成本等,以及为保护环境而发生的生产工艺支出、建造环保设施支出等。(2)受规章约束的成本。指由于遵循国家环境法规而发生的支出,如排污费、监测监控污染的成本等。(3)潜在成本(或有负债)。指已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损害,而法律规定在将来发生的支出。

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分别核算上述三类成本。对于第一类成本通常可以直接从账簿中取得实际反映的数据,对第二类成本则可以根据成本动因进行归集分配,而第三类成本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进行预测,如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替代品平价法等。

采用生命周期法控制环境成本的优势在于它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成本都考虑在内,包括了产品设计阶段污染预防以及产品售后阶段产品回收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把分散或隐藏在传统会计系统中的环境成本数据进行了汇总,以此计算产品的盈利能力。生命周期成本法克服了传统成本制度下企业仅考虑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环境成本的缺点,补充计算了潜在成本,使得产品成本信息更为准确完整,环境成本信息更具有可靠性。

五、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机制保障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综合性工作,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应从多方面入手,建立可靠的保障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是推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基础。通过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指南、标准等有关法规,使企业更加明确自身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及其评价标准,明确企业环境会计披露和报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促使企业实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和按理。

2.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是促进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外部动力。政府的指导监督是多方面的,包括及时研究环境成本控制中出现的新问题,主导编制有关法规,监管企业环境成本等信息的披露和。

第2篇

摘要: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为了预防、恢复或补偿因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环境损害而引起的资产的流出或价值的消耗,对其控制就是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环境成本控制应遵循三个重要原则,并根据煤炭化企业环境成本的产生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同,从环境成本产生前、产生过程中、产生后处理三个阶段分别采用超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方法。

关键词:环境成本控制;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煤电化企业

一、相关概念界

1.煤电化企业

煤电化企业就是指利用当地煤炭资源优势,将煤炭资源转化为煤电产业化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的企业。就黑龙江省而言,煤电化企业主要包括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煤城的煤电化企业。黑龙江省实施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战略,将使“四大煤城’的煤电化企业卸掉包袱创造财富,由粗放型转为质量效益型,成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2.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预防、恢复或补偿因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环境损害而引起的资产的流出或价值的消耗。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将环境成本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对策成本,包括预防、去除和净化环境污染与资源保护两个方面,即内部环境成本;另一类是环境损失成本,指由于造成环境污染,受害者或第三方要求予以赔偿、恢复等支付的成本,即外部环境成本

3.环境成本控制

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组合。

二、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原

环境成本控制是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成本管理成败的关键。因而,环境成本控制在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其控制活动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1.总环境成本最优原则

煤电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由于电能的生产消耗煤炭资源而发生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二是由于生产经营过程中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而发生的污染损失成本。这两种环境成本可归为“损失成本”。通常,损失成本随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增加而增加,而控制成本则随控制量(污染物减少量和自然资源恢复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自然资源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呈一种互为消长的关系。

如图1所示,MAC表示边际控制成本,MFC表示边际损失成本。从左向右表示更多的污染排放量,更少的控制,从右向左则表示更多的控制,更少的污染排放。MAC从右向左看,MFC从左向右看。最有效的控制或污染排放量是总成本(损失成本十控制成本)最低的控制或污染排放量,W左边的点(更多的控制)不是最有效率的,因为控制成本的增加超过损害成本的降低。因此,总的环境成本会上升。同样,低于W点的控制(W右边的点)使控制成本降低,但增加的损害成本会更高,从而使总环境成本上升,所以W点是最有效率的。可见,在环境成本控制企业中,最优污染水平不是0,即彻底消除环境污染是不经济的。企业既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生态效益而放弃经济效益,也不能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企业应该追求总环境成本最优。

2.预防性控制原则

环境成本控制应符合典型的1-10-100法则。在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的支出中,环境失败成本(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往往占用很大比例,是一种事后成本,处理时常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来补偿。根据1-10-100法则,如果环境问题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阶段解决,则只需付出1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内部解决,上升为内部失败成本,则需要付出10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外部解决,上升为外部失败成本,这时企业将付出100份的代价。1-10-100法则告诉我们,企业要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就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的选择、原材料的选择等,尽可能将环境影响问题控制在污染产生之前。3.全过程控制原则

环境成本的发生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种影响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从产品研究开发、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回收处置等一系列过程。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导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实施企业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环境成本全过程控制的方式不但增加了环境成本的控制面,扩大了环境成本控制的基础,而且可以通过产品概念阶段面向环境成本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的工作,极大地减少环境成本产生的源头,实现企业的低环境成本的管理目标。

三、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

按煤炭化企业环境成本的产生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同,可从环境成本产生前、产生过程中、产生后处理三个阶段分别采用超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方法。因此,全过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通过超前控制的方法,从源头控制环境成本的产生来控制企业的环境成本;第二阶段主要通过事中控制法来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第三个阶段主要通过事后控制的办法,在污染物被排放到外界环境之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的排放量。

1.生态设计——超前控制

生态设计是指利用生态学思想,在产品开发阶段综合考虑与产品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将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安全意识有机地融入其中的设计方法。其基本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中的工业代谢理论与生命周期评价。从环境成本管理的角度讲,生态设计就是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思想,综合考虑产品生产、使用、报废处理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成本,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替换环保材料、进行可循环利用设计等手段,来减少企业环境成本的产生。产品生态设计主要包括产品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绿色制造工艺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四个部分,其流程图可用图2所示。环境成本的超前控制是综合考虑了产品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进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行的生产方案,然后对各项可能方案进行价值评估,筛选未来现金流出量最少的方案来实施,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该方法力求达到控制环境成本和环境故障成本的均衡。

2.清洁生产——事中控制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清洁生产是一种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

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程序一般要经过准备阶段、审计阶段、制定方案阶段和实施方案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宣传动员和培训、领导决策、组建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和物质准备;审计阶段包括制定审计对象和实施审计两部分;制定方案阶段包括征集方案、筛选方案、可行性分析、选定方案四大部分。

事中控制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采用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和工艺,选择环境负荷低的替代材料成本,尽量回避和减少扩大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并且要对煤电化企业各生产环节影响的因子进行跟踪监测,特别是对排出的废弃物进行把关,尽量作到达标排放,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损失或罚款成本,适当处理企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环境成本的事中控制办法主要可以采用清洁生产的方法来实现。

3.污染综合治理——事后控制

在经历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两个阶段后,煤电化企业活动所产生的大部分环境影响基本被消除。但是,由于技术的局限性以及企业彻底清除环境影响所涉及的经济性问题,企业产品生产出来后,往往还有一些“三废”的排放。这就需要企业采取另外的措施进行污染治理,可以采用“大企业独立模式”来进行污染综合治理。

“大企业独立模式”就是对于盈利能力强、环境污染集中的煤电化企业,成立自己的环境处理中心。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有关设备投资、年排污量等数据,建立起相应的环境污染成本函数,求解出适当的污染预防水平的数值。另外,出于商业机密考虑,企业可以为初始排污物质成分保密而建立自己的排污处理中心,甚至可以处理其他企业排出的废物,获得环境治理效益。

参考文献:

[1]林万祥,肖序.企业环境成本研究的国际比较[J].四川会计,2002,(8):23-24.

[2]徐玖平,蒋洪强.制造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机理与模式[J].管理世界,2003,(4):12-13.

第3篇

环境成本控制理论的核心问题为构建环境成本控制模式,环境成本控制模式是指企业为了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控制,而采取的一整套程序和方法,包括现实控制模式和超前控制模式组成的二层控制体系。

现实控制模式依据环境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制定的目标环境成本,通过对环境成本的差异及构成分析,发现问题所在,然后采取污染治理措施,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由于这时环境成本已经发生,只能相对消极地降低副作用,消除不必要的环境影响,以达到“降低负效果”的目的。而超前控制模式是通过产品寿命周期过程的绿色设计,减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就是环境成本还未发生,就将其减少或消除掉,其重心偏向于产品寿命周期的整个过程的再设计,以达到“创造正效果”的目的。同时,超前控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依托于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评价,关注企业流程再造、产品重新设计等方面的机会,致力于不断改进的产品寿命周期设计、绿色ERP系统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以最大的限度,有效地降低环境损害成本,在对环境负责的同时也追求盈利能力。因此,超前控制是主动型的环境成本控制模式,它关注企业环保形象的提升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环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具体包括产品寿命周期设计模式、绿色ERP系统设计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产品寿命周期设计模式

通常,企业只专注于设计与制造产品,并将生产的产品投向市场,而产品使用是用户的事,废弃淘汰后的处理或回收则是社会的事,生产厂家、用户和社会三者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产品使用期间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及在生命周期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由社会承担,不会追溯到生产厂家,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生产厂家、用户和社会三者共同关心并参与产品的设计开发,同时进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设计,才能克服传统设计存在的不足。作为环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之一的产品寿命周期设计将绿色经营的理念带给企业,考虑到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设计、研制、生产、供货、使用、直到废弃后拆卸回收或处理处置,以有效控制环境成本,它将预防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经济可行等因素考虑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同时,它强调将成本效益分析运用到产品设计方案的经济评价中,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产品寿命周期设计模式由以下五方面主要内容组成:

(1)绿色材料设计。原材料处于生命周期的源头,选择绿色材料是降低环境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绿色材料应符合能够自然分解、不加任何涂镀、加工中污染最小、报废后污染最小等条件。

(2)绿色工艺设计。绿色工艺是实现绿色产品生产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工艺技术,它以传统工艺技术为基础,结合材料科学、表面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的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目前,我国企业中绿色工艺技术的应用率很低,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缺乏可行的绿色工艺技术,另一方面是企业对绿色工艺技术的认识不足。因此,为了促进绿色工艺技术的创新、实施和推广,最大限度地减少工艺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与途径。

(3)绿色包装设计。包装工业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包装及其制品的生产、储存、消费、使用的各个过程,以及在消费后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其中最主要、危害最普遍的就是包装废弃物的污染。我国的固体废弃物年产量为6亿多吨,其中60%难以处理,而这些废弃物中,包装废弃物约占总量的1/3。大量的包装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绿色包装成为环保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绿色包装设计中可以采用绿色包装材料研发、回收利用技术开发、包装结构技术研发、包装废物回收处理等技术。

(4)产品回收设计。产品回收设计是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是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思想和方法。如何有效地回收利用废弃物,减少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如美国柯达公司目前销售最好的和赢利最大的照相机就是一种名为“相迷救星”的绿色照相机,这一款式的照相机的机芯和电子部分的回收并循环使用的次数多达10次。日本三浦株式会社设计生产的雷达、航空产品,其部分零部件采用稀有金属制作,原料需从国外进口,价格相当昂贵,而这些零件又不易磨损,当整机淘汰后,这些零件仍具有完整的使用价值。过去公司对这些零部件的淘汰意味着使用价值的废弃,而现在公司在设计这些零件时,注意到它们的通用性,产品报废后,由公司回收零部件。

(5)产品使用设计。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资源并给环境带来负担,因此,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对产品使用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尽量减少产品在使用中的能源消耗。为了让产品易回收,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有更大的利用价值,企业在产品的设计中应尽量进行原材料使用的设计、能源和水的使用设计以及可拆卸设计等。

二、绿色ERP系统设计模式

企业信息化管理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已经历了二十多年,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对管理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所衍生的许多产品和工具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企业将环境成本引入ERP系统,进行ERP系统的绿色设计,是利用ERP强大的预测、计划、核算、控制、分析等功能,根据生产中每一活动产生

的环境成本核算,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绿色ERP系统设计是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有效模式,它包括财务模块、生产控制模块、物料管理模块和销售模块等绿色设计过程。

首先,财务管理模块是绿色ERP系统的环境成本控制模块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与环境成本控制关系也最为密切。不论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什么,ERP中的财务处理组件都可以一步步帮助企业提高其财务水平。因为ERP软件中的财务功能是与企业的所有业务领域和所有地理区域紧密相连的。同时,财务模块更紧密地同其他所有ERP模块相联系,从物料管理到人力资源,到生产控制,以消除不必要的重复过程。只要将数据一次性输入系统,ERP系统就可以对这些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大部分的ERP系统的财务模块包括:财务会计(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核算等);控制(日常成本控制、活动成本、生产成本计算、可行性分析);投资管理(投资计划,预算,控制、折旧预算,计算);资产管理(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基金管理);企业控制(有效信息的管理、商业规划和预算、利润中心核算)等内容。

其次,生产控制模块。将环境成本引入ERP系统,在生产控制模块中体现的核心思想是“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体现了对环境成本的过程控制思想。这表明绿色制造覆盖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过程,是基于数据库及其数据交换标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绿色制造的内容涉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问题,主要是“五绿”问题的集成,即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处理,其中绿色设计是关键,绿色设计理念既要用于产品的设计,也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设计,要做到3R(Reduce,Reuse和Recycle)。此外,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均应尽可能节约资源和节省能源。

再次,物料管理模块用来优化采购供应系统,其核心内容为绿色采购。通过对准确的供货量的管理,自动估算采购量,这样可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的管理成本。该模块有较好的发票确认和库存记账系统,实现了与财务模块的集成。绿色采购是企业在采购行为中考虑环境因素,通过减少材料使用成本、末端处理成本,保护资源和提高企业声誉等方式提高企业绩效。即企业内部加大采购部门与产品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决定采用各种材料和零部件以及供应商,同时包括与供应商的合作方式,通过减少采购难以处理或对生态系统有害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再循环和再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和更多使用可降解或可回收的包装等措施,控制材料和零部件的购买成本,降低末端环境治理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如生产获得权威认证的绿色产品,改善企业内部环境状况,最终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最后,营销控制模块的环境成本控制要求贯彻绿色营销的理念。ERP的绿色营销系统由绿色营销决策子系统、绿色营销实施子系统和绿色营销评估反馈子系统构成。绿色营销决策子系统主要负责收集整理绿色信息,制定企业绿色营销计划;绿色营销实施子系统在决策子系统制定的绿色营销计划的指导下,具体落实绿色营销的组合策略,从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发、绿色价格的制定、绿色促销方式的选择直到绿色渠道的建立,最终目的是获取国际通行的绿色标识;绿色营销评估反馈子系统负责对绿色营销实施子系统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并找出不足之处,形成报告反馈给决策部门。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

最早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只是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方面提出的,大规模、有意识地研究绿色物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首次提出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绿色供应链是环境意识、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交叉融合,是实现绿色制造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的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绿色供应链可细分为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物流系统、环境系统及社会系统五个子系统组成的框架。

第4篇

【关键词】 煤炭企业; 环境成本控制; 模糊综合评价

引 言

煤炭开采、加工、运输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直接经济成本并不高,但是由于各个环节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这些环境污染的代价是由全社会成员共同承担的,导致煤炭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对于环境成本的控制已成为国家、企业及个人所关注的重点,各种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应运而生,其有效性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环境成本的控制对煤炭企业的集约型发展至关重要,使得企业发展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将环境成本控制的各方面纳入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中,通过分析得出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模型的评价结果,为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

一、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模糊综合评价指标选取

煤炭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涉及到煤炭生产、运输、加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煤炭企业在考虑环境成本时往往只考虑自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支付的成本,忽视了很多“看不见”的成本。从煤炭生产的全过程来考虑,其环境成本应包括四个方面:环境预防成本、环境检测成本、环境内部损失成本以及环境外部损失成本,各成本要素在煤炭企业环境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对环境成本的影响也不同。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及其包含的子要素出发,构建了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构成如表1所示。

二、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依据

鉴于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因素具有层次性,因此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层下的一级指标(Ui),对每个一级指标进行指标细分,综合评价各一级指标,再将评价结果用于目标层的综合评价。

(一)各级指标划分

在目标层下划分一级指标Ui={U1,U2,U3,U4},并在每个一级指标下划分二级指标Uij。这样就形成了因素集,并确定了各因素集的二级指标类别。

(二)确定评语集

评语集表示被评价项目总体执行情况的优劣程度。本研究将评语集确定为4个层次:“好”、“一般”、“差”、“很差”,用于说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中被评价指标的优劣程度。本研究确定V=4,V1、V2、V3、V4分别对应各级评语(见表1)。

(三)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权重值表示各个指标在各自指标层中的重要程度,本文确定权重集Aij={ai1,ai2,ai3…aij},Ui对U的权重为ai,i表示一级指标(判断准则层)的数量,j表示二级指标(子准则层)的 数量。

(四)一级指标评价矩阵的确定

评价因素集合U与评语集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为Ri:

Ri=r11 r12 r13 r14r21 r22 r23 r24r31 r32 r33 r34… … … …ri1 ri2 ri3 ri4

矩阵R中的rij对应的是第i个评价因素的第j个评语。

(五)目标层评价矩阵

对二级指标的评价矩阵Ri进行运算得到一级指标对于评价集V的隶属向量B,Bi=Ai×Ri=(bi1,bi2,bi3,bi4)。

以此形成一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R,R=B1B2B3B4

对一级指标的评价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得到目标层对于评语集的隶属度向量B,B=W×R=(b1,b2,b3,b4)。

将矩阵B进行归一化运算,得到的结果即为总的评价结果,也就是目标层U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最后进行加权平均运算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V=B ×AT,以此来判定总体评价结果所属的层次。

三、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理论,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评价。本文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SH煤炭企业,对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样本能够代表煤炭企业特点为准则,发放了300份有效的问卷调查表,调查问卷采用4分制,分别对应评语集的4个类别:“好”、“一般”、“差”、“很差”。

(一)环境成本控制各要素选取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鱼骨图法对影响环境成本控制的各要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环境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以及各主要因素下的分因素。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图示因素集(图1)。

由于评价指标较多且具有层次性,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首先邀请相关专家就SH公司环境成本控制的各方面对环境总成本控制重要程度进行评价,从而构造出判断矩阵,求出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对应的特征向量中的各个分量就是各级指标对于上一级指标的权重,经过计算各指标权重如下:

一级指标权重集:A=(0.16,0.19,0.31,0.34)

二级指标权重集:A1=(0.36,0.25,0.14,0.25)

A2=(0.57,0.43)

A3=(0.64,0.36)

A4=(0.18,0.26,0.21,0.23,0.12)

(二)评价矩阵的确定

采用德尔菲法,得到相关专家对于SH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评价结果,对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每一评语所占的比重,以此形成评价矩阵Ri,具体计算结果如下:

R1=0.39 0.24 0.25 0.120.30 0.38 0.19 0.130.27 0.40 0.22 0.110.35 0.43 0.14 0.08

R2=0.28 0.42 0.18 0.120.25 0.32 0.36 0.07

R3=0.25 0.32 0.33 0.100.23 0.37 0.21 0.19

R4=0.20 0.41 0.33 0.060.26 0.28 0.30 0.160.16 0.31 0.35 0.180.24 0.29 0.33 0.140.20 0.28 0.36 0.16

(三)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对二级指标的评价矩阵进行运算,得到一级指标对于目标层的隶属向量Bi,计算方法为:

Bi=Ai×Ri=(bi1,bi2,bi3,bi4)

经计算得到Bi,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B1=(0.34,0.35,0.20,0.11)

B2=(0.27,0.38,0.26,0.10)

B3=(0.24,0.34,0.29,0.13)

B4=(0.22,0.31,0.33,0.14)

以此类推,计算出目标层的综合评价矩阵B,B=A×B1B2B3B4,代入数值,计算得:B=(0.255,0.339,0.284,

0.125),归一化处理之后得到:B=(0.254,0.338,0.283,

0.125)。

(四)评价结果分析

由以上计算结果(分别对应评语集A的各个要素)可知,SH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情况“好”的隶属度为25.4%,“一般”的隶属度为33.8%,“差”的隶属度为28.3%,“很差”的隶属度为12.5%。因此可知,SH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情况属于中等水平。

本文将综合评语V设置为从1—4四个等级,由于综合评价值的计算方法为:

V=B×AT=(0.254, 0.338, 0.283, 0.125)×(0.16,

0.19,0.31,0.34)T,计算结果V=2.38,本文综合评价值V的结果在1—4之间,综合评价值越接近4,表明执行情况越好,因此可知SH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执行情况一般。

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其中煤炭工业居于主导地位,煤炭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可取代。近几年,我国煤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煤炭产量也在迅速增长,伴随着日益增长的煤炭产量而来的是不断增加的社会及自然环境压力。煤炭的生产、运输、加工、利用等过程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更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除了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要负担的如环境检测、污染赔偿、环境治理及人员费用等支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环境损害成本是由全社会共同承担的。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并没有得到真实的衡量。煤炭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时,大多只考虑在生产过程由于自然资源耗减及污染赔偿等“看得见”的费用,以及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强制性作用下支付的部分环保费用,导致煤炭企业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到生产、运输及使用的各个环节,因此,对我国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进行评价,找出其控制的薄弱环节,对于促进煤炭企业清洁生产,走循环经济道路具有现实意义。

四、结论

本文给出了一种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总体情况的评价方法。

环境成本控制是煤炭企业走循环经济道路、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而对当前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进行评价是提高环境成本控制水平的关键。由于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涉及到的控制要素及指标较多,且具有层次性,是一个涉及多指标、多因素的模糊性问题,因此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良好的基础。

本文利用鱼骨图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相对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德尔菲法以及在煤炭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确定了环境成本控制四方面要素的重要程度,并对其环境成本控制现状进行了评价。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消除了个人评价的主观臆断性,将一些定性指标量化评价,比单纯依靠主观认知评价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性。通过对煤炭企业的实地调研,也证明了本文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表明该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总体情况属于一般,需要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强化环境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磊,蔺宝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J].科学论坛,2011(10):6-7.

[2] 蔡筱丽.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12(7):10-11.

[3] 王伟.煤炭企业环境成本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1(32):41-42.

[4] 岑英杰,张敏敏.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煤矿机械,2008(8):211-213.

第5篇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低碳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行为受到大众的瞩目。企业注重对环境成本的事前控制管理,从根本意义上讲也是为实现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目标。同时,企业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为减少环境损失,必定要实行有效的环境治理及控制来创造更多的盈利空间。

(二)外部竞争的需要。企业的环境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突出,所以各国都采取严格的政策措施来控制打压环境破坏问题。加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商誉和有力的竞争优势,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改变成本控制模式,利用合理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三)增强企业管理能力的要求。环境成本是一项综合的管理工作,企业加强对自身的治理控制,必将带动企业整体水平的增强,实现企业的盈利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更为我国的产业转型提供有力的帮助。与此同时,相关的企业管理者制定有效的操作程序,是为我国的环境发展状况出一份力,也是为全人类的环境治理问题开辟全新的发展思路。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缺陷

(一)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方式过于简单。企业对环境的治理只针对末端环节,没考虑生产中整体阶段的治理,忽略对环境成本的事前预防,以致形成过于单一的环境成本控制。

(二)环境问题的治理没有引起企业的关注。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深蒂固,加之企业重视更多的是企业经济效益,导致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同时政府的奖惩制度没有强化,令企业对环境问题采取淡化模式的态度对待。

(三)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制度不完善。我国的环境管理部门只注重于对污染排放的控制,没有从根本上严格要求企业。导致企业对环境问题没有自觉的控制意识,没有建立优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

(四)企业对于事后的治理费用很高。只注重事后处置过程,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企业在产品研发到最后的回收利用的全过程没有对环境成本进行合理控制,所以事后的处理费用一般都很高,整体上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政府及环保部门:宏观指导与监督控制。(1)加快拟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改革制度。政府要规范对环境成本控制的考核标准,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借助国力的强制性手段,利用科学合理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规划。(2)制定相适应的环境会计制度和准则。政府要完善专门的针对环境的会计准则,尤其重视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制定恰当有效的环境会计准则,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提高企业的自觉环保意识。(3)完善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政府在加强对环境成本信息管制的同时,还要通过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完善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指标,调节环境制度,激励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措施。(1)加强污染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适当缓解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协调利用资源,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树立合理的环境成本控制策略,实现企业长久持续的发展。(2)实现工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革新企业的产业结构,根据企业自身的行业条件,运用先进的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实现技术创新的转化,为我国新型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3)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注重对员工低碳经济发展观的教育,员工可以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发表见解,对可能出现的漏洞及时批评指正,共同促进企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第6篇

关键词: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措施

火力发电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殊性,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不仅仅存在于某一个或两个环节,而是产生于火力发电企业各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因而火力发电企业若要更好、更有效地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就必须对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完善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从而针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1 完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完善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能够准确地反映火力发电企业历年的环境成本控制状况,这便可以有效把握火力发电企业自身在环境成本控制方面变化的趋势。完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就要通过整理企业环境成本相关数据并对数据的有效分析,比较各个环节上所发生的环境成本大小,从而得出环境成本费用较高的一些环节,以指导企业对这些高成本部分进行重点控制。

2 加强环境成本控制事前规划

火力发电企业要将"事后治理"模式逐渐转变成"事前治理"。引入生命周期成本发法理念,即根据火力发电企业生产中的不同环节来确定较为合理的环境成本控制法,以形成火力发电企业特有的环境成本控制模式。结合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法,从源头入手,以获得环境成本控制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在机器设备的选择上,应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环保特征的设备,在原材料的采购上,应更倾向于采购优质低污染煤种,以绿色采购为主。

3 强化环境成本全过程管理

火力发电企业要彻底地解决目前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从全方位、多维度出发,进行环境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其宗旨是在不影响企业各生产环节正常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对煤炭、电、水等资源的消耗,从而促使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减少,效益提高。要注重燃料质量的选择与管理;提升企业环保设备的运行效率;提高企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4 强化环保监督管理

火力发电企业形成从入厂煤质、锅炉燃烧调整、烟气在线监测、环保台账报表规范化、环保监督日常考核管理、环保预警考核管理、环保迎检管理、环保污染事件调查处理、废水排放管理、环保宣传教育等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环保监督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模式,以确保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5 加强社会责任感

火力发电企业只有在观念上得到改变,对环境成本有一个新的认识,了解到对于火力发电企业来说,环境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后还会带来额外的环境收益,不仅仅在于成本增加这一点上。不仅如此,火力发电企业要想实现低碳发展,有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首先在环境成本部分进行有效控制,这也能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郭晓梅.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4):23-25.

[2]王跃堂,赵子夜.环境成本管理:事前规划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2,(01):54-57.

[3] 田丽开,孙淑华.循环经济下工业企业环境成本管理[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 (01):125-126.

第7篇

关键词: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国外环境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国外环境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F.A.Bcams撰写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J.T.Marlin的文章《污染的会计问题》正式揭开了环境成本控制研究的序幕。Alan E.Rimer,PE,Dee,Black和Veatch Llp,Cary,Cary,Nc(2000)通过研究发现,组织和工作流程是公司环境成本驱动的关键因素,数据管理系统能更好地控制企业环境成本。在具体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方面,除了作业成本法(ABC)以外,生命周期成本法(LCC)也是一种进行环境系统分析和管理决策的工具,Gordon Lee Ballentine 和Amy Gigna(2008)通过研究表明,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中有效经营环境清理项目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法来进行项目控制、执行,测量和评估,可以利用总成本管理框架(TCM)增强不同类型环境成本估算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进入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对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才在政府的支持下慢慢展开。

日本环境省于2001年了《环境报告书准则――环境报告书制作手册》,规范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程序。美国是第一个将环境成本的控制进行规范化处理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与环境成本有关的事项写入准则的国家。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的《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环境绩效报告》等著作成果为加拿大企业提供了评价环境绩效的指标和处理环境成本方法的指南。荷兰采用了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确认环境成本,荷兰统计局明确区分了末端治理活动与过程控制活动,并且特别提出环境成本控制应该是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二、国内环境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对我国的环境成本控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较早的有孟凡利(1999)关于环境会计研究的专著《环境会计研究》等。关于环境成本控制研究的著作还有以下几部:

肖序的专著《环境成本论》(2002)提出以产品的生命周期各环节影响治理的环境成本管理方法。张白玲的专著《环境核算体系研究》(2003)将环境成本核算方法与控制方法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郭晓梅的专著《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2003)分析了如何运用控制成本法和损害函数法对外部环境成本进行计量。徐玖平、蒋洪强的专著《制造型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2006)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了目前制造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及现实控制模式,提出了环境成本超前控制的三种模式――产品寿命周期设计、绿色ERP系统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

近几年有关“环境成本控制”的文章较多。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环境成本控制”为关键词,检索了2009-2013年的论文就有150多篇。通过对近五年关于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角度进行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探讨

从最近五年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集中在对环境成本控制理论内容进行探讨,包括目前我国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存在问题,环境成本控制措施等,如杨新东(2010)、蒋永德(2012)、姚靠华、张红艳(2009)等都对环境成本控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环境成本控制在某一行业或地区的运用

张忠华博士(2010)根据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同,把AHP法(层次分析法)在该行业运用,并从环境成本产生前、产生过程中和产生后处理三个层次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毕玉波、朱波强(2010)对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从废纸、废水、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运用清洁生产,行业内部结构调整等方面实施措施以降低环境成本。

(3)从某一视角研究环境成本控制

常媛、谢林海老师(2009)从内外部价值链视角对环境成本控制进行浅析。吴君民、张允晓(2009)建立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流程,以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等为主要控制方法,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田生(2013)从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废气、有机固体废弃物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期望在微生物技术的运用下使环境成本显著降低。邢岚紫、郭敏(2009)从生态经济的范畴探讨了环境成本控制问题,指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理念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王晓燕(2009)把循环经济理论运用于环境成本控制中,分析了传统环境成本控制的缺陷,提出循环经济下环境成本控制的新思路。

三、总结

国外学者在对企业环境成本的研究涉及面非常广泛,研究成果对后人有积极的借鉴作用,特别在环境成本控制途径上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思路。但是,国外在环境控制方法的研究上偏向宏观的论证,对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还局限在理论的论证上,而对方法的具体应用还应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学者较为重视企业环境成本的理论研究,且集中于对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的可操作性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不够深入。由于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以及企业完全成本的要求,企业的完全成本没有全部核算与控制。因此,对外部环境成本控制进行研究迫切而意义重大,其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环境成本的构成,追求环境成本全过程控制的可行性及合理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资源的有偿使用提供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蒋永德.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12(17).

[2]张忠华.基于AHP法的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0(8).

第8篇

目前,对环境成本的探索属于新兴领域,许多学科对其概念的规定差异较大。大多数专家认为环境成本应是一个综合的、带有多层次分类的概念,本文从成本发生主体方面对环境成本进行界定。

环境成本是指对环境负责,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影响而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从成本发生的主体来看,环境成本应包括企业环境成本(也称内部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也称外部成本)。

二、企业环境成本核算

要对企业环境成本实施有效控制,首先要对环境成本进行辨别、分配与计量。获得环境成本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会计系统。实际上环境成本是由许多作业造成的,分布在不同阶段,需要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分配等有效措施,从而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核算。

1.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企业的环境成本与生产成本相比,具有不确定性,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标准主要有:

(1)企业环境成本的经济业务事项已经发生。这是确认环境成本的首要条件,确认环境成本事项发生的关键在于:一是企业的交易或事项是否与环境保护活动有关;二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交易或事项是否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三是环境成本的表现形式是资产流出、资产递耗和负债增加。

(2)企业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合理计量或合理估计。企业环境成本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损耗、环境资源保护支出、环境资源再生支出等,其金额能够合理计量或合理估计是确认环境成本的另一条件。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予以合理地估计,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的治理成本和费用,在治理完成之前,无法准确计量,只能根据小范围治理或其他企业治理的成本费用进行合理估计。

2.企业环境成本的分配。环境成本确定之后,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进行成本分配。在传统的会计领域里,环境成本通常是归集在制造费用中,并采用某种武断的分配标准如直接人工、机器工时等,将其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过程中去,由于成本的发生与费用分配标准之间缺乏直接的因果关系,结果往往导致成本信息的扭曲。通常污染型产品(流程)与清洁型产品(流程)相比,会产生较大的环境影响,占用较多的资源。

作业成本计算法正是通过采用合理的成本动因来追踪资源的消耗,解决了制造费用分配不当所带来的问题。由于环境成本在传统账户中大多数表现为共同费用,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有助于分析成本产生的真正原因,从而为正确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环境成本的计量是对环境成本确认的结果予以量化的过程,亦指在环境成本确认的基础上,对其他业务或有事项按其特性,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和属性,进行数量和金额认定、计算和最终确定的过程。环境成本的计量属性一般包括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计量单位主要表现是货币单位。

环境成本计量方法一般有:机会成本法、市场价值法、恢复费用法等。

对环境成本核算后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通过建立环境成本控制系统来对环境成本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对环境成本的绩效管理。

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是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建立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既做到对环境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又要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1.实施全过程控制。企业应对环境成本进行事前规划、事中规划、事后控制的全过程控制。事前规划包括综合考虑企业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成本支出纳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种可行性方案,然后对各个方案进行价值评估,选出最佳方案,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

事中控制是对环境成本的发生进行过程控制,这一环节的主要工作是跟踪产品的生产过程,监督和控制环境成本的发生,收集整理第一手成本数据资料,对环境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分析,并协调各个成本责任中心的关系事中控制是保证各责任中心进行有效成本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在污染发生后设法予以清除和弥补的行为,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被列为环境成本。相对事前规划而言,事后控制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控制方式。

2.建立环境成本控制制度及机构。企业建立环境成本管理体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如何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将环境成本体制加以实施和完善,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所以,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制度相结合的管理机构,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优化传统成本管理机构或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具体落实责任将会为环境成本管理体制的实施提供保障。

3.加强环境成本控制评价与考核。评价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绩效,就是评价环境因素在企业整体运营过程中的作用效果。企业投入环境成本,目的是为了取得相应的环境效益,这也是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动力。环境成本的投入会产生两种结果:(1)环境效果。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会使污染废弃物排放量减少,环境事故及潜在的环境风险降低,员工环保意识提高,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等。(2)环境效益。包括:环境风险的降低,环境资源消耗水平的降低,废物再生利用的收益,排放费用及罚款支出的减少,环保产品受欢迎而导致的销售收入的增加,获得优惠贷款而减少的利息费用,环保产品及“三废”利用获得税收减免而节省的税务成本,企业股票在资本市场上价格上升给企业带来更强的活力,企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交易顺畅而效率提高等。

参考文献:

[1]李秉祥张蕾: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过程探讨.财会月刊,2004(4)

第9篇

【关键词】环境资源;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措施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化,传统企业成本核算机制需要相应变革,增加环境成本核算内容,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实现企业效益的持续性增长,需要建立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机制。

一、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目的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各项经济行为会引发出与环境等自然资源相关的经济费用及支出。成本,是衡量生产经营耗费及代价的一种价值尺度。环境成本就是企业在经营中为环境保护而支付的可用货币加以计量的成本耗费,以达到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践行环保政策,完成环保及经济效益的双向增长的目的。

我国企业成本核算体系随着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的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成本核算涵盖了基本生产经营环节,但因为环境成本存在不可预知的潜在变化性,成本核算体系中缺乏环境会计等专业核算人员。具体的说,现存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呈现被动性

现阶段,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较少的考虑到环境成本因素,将核算精力集中于生产经营的具体环节,核算被动化。随着现代化建设及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问题被重点提及,当企业受到相关单位的处罚时,企业才能意识到环境成本的存在,核算被动化严重。

(二)企业环境成本核算计量不合理

现阶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计量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环保设备的费用支出,企业排污费及绿化费,申请ISO技术指标的支出及因违反环保法规而交出的罚款支出等,缺乏对未来可能产生的与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环境成本的计量。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环境成本,也就必然造成了生产总成本的浪费化,经济效益也受到掣肘。

(三)企业环境成本核算计算不准确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一般与其他费用合计核算,程序过于简化,无法对因环境因素造成的支出费用明晰化,确定化,这种将环境成本中原属资本范畴的费用当做基础费用来处理,最终会导致企业在进行利润及资产核算中出现数据不符现象。此外,忽略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分配,不利于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价,扭曲了产品的成本。

(四)企业环境成本缺乏控制

简化忽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必然会导致企业对环境成本缺乏有力控制,无法对发生的环境成本做出准确合理的计量,从而拉高了企业环境成本支出。企业对环境成本欠缺控制,同样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信息的收集整理,自然也就制约了企业管理人员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关成本控制决策。

二、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机制的措施

(一)政府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监管

1.合理界定环境资源的使用权限,明确定价

环境资源因为自身的特殊属性,需要政府介入管理,对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可以适当交由企业及个人进行开发使用,但要制定合理的使用价格,提高易损资源的使用门槛,避免免费过度使用环境自然。资源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因此,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补偿,是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需要,也是企业认清环境成本的重要措施。

2.特殊资源,制定许可证及付费制度

对于空气,水等特殊资源,采取具体的干预措施显得较为困难,但企业生产经营中排放的废弃物,废水等,又的确对这些特殊资源施加了影响。因此,政府应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法规,企业要达到排放指标后方可排放。排放的数量根据一定的指标标准进行收费,促使企业主动加强环境成本核算意识。

3.增设环境会计,纳入相关法律体系

当前的会计体系虽有涉及环境会计,但总体上缺乏完整系统的相关规定。环境成本核算作为环境会计的重要核算内容,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确认,针对环境成本核算的不系统不完整状况,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增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制度化,法规化程度。

4.实行激励机制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奖励等手段对环境控制较好的企业进行激励,适当给予更多的融资渠道,对于环境成本控制较差的企业,加大处罚的力度,从而通过激励机制深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观念。

(二)企业方面,要加强环境成本核算力度

1.正确分配环境成本

企业应改变将环境支出单纯归入管理费用支出的做法,对环境成本细化归类,合理分配到产品中去。对环境成本的归类分配,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把控,提高环境成本的信息质量,从而为企业做出相关的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2.将环境成本融入产品生产链

在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将环境成本考虑在内,如设计初期,应考虑到可能对环境施加的压力,从而在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废物回收处理等生产链条融进环境成本控制理念。

3.建立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加强考核

结合现代计算机科技,将环境成本控制信息融入总体的成本控制系统,及时发现改正成本控制中出现的纰漏,做到控制的实时性。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应坚持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加强横向及纵向的考核评价,统筹各个成本要素。

4.引领消费者形成环保意识

企业通过对环境成本进行核算,确定产品中的环境成本含量,制造出经久耐用,科技环保的产品种类,引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同时企业公布环境会计核算报告,既提升了产品的辨识度,又形成了环保消费新时尚。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承载的压力日益加大,因此,企业建立环境成本核算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发力下,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攀娜,徐博韬.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背景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探讨[J].中国市场,2014,(27):5354+56

[2]谢东明,王平.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3):8894

第10篇

关键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环境成本战略控制企业成本控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传统的以环境为代价来开展经济建设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政府必须要根据已有的工作现状来制定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控制,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很多企业要付出的环境成本越来越高,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控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企业必须要将成本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符合社会生态发展的趋势开展环境成本控制,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协调。

1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的意义

随着我国企业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者也总结出丰富的经验,从最开始的追求财富利益最大化的短期经营行为,到现在的低碳经济,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迅速,但是环境受到的污染也十分严重,给我国的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伤害。对此,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提出了治理污染的对策。重视绿色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企业作为经济主体,更应该要肩负环境保护的职责,正是由于企业的粗放式管理才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出现,所以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环境成本,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践行低碳、生态的基本理念。开展环境成本控制是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的必经之路,其意义十分显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降低环境成本、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

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越来越重视环境成本控制,这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企业管理者可以充分分析企业的环境成本的组成结构以及产生环境成本的原因,通过合理的环境成本控制方式,为投资决策提供更多充足的依据。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都必须要考虑到环境成本,而环境成本又和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以及利润有关,所以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控制,是为企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做好铺垫。

1.2降低破环生态环境的风险

传统的经济建设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虽然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也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而且还出台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对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进行整治,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也被强制关闭。这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企业产生约束和限制。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环境成本的重视,而且要将环境成本放在考虑范围之内,当企业出现破坏环境的行为时,企业就会建立惩罚,面临巨额的环境治理费用。所以企业必须要考虑到环境治理的成本,在日常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就会十分重视环境污染,尽量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现象。

1.3有助于政府加强对企业环境的考核

企业快速发展,不同的企业产生的污染也是不相同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所以我国政府开始积极加强对环境保护法的制定,通过立法约束,来控制环境污染。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有助于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环境的考核,使得企业的环境绩效达标,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2基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要从宏观角度去分析,因为发展生态经济本来就是一个宏观概念,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宏观目标。很多生态资源本身就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我国的能源危机问题进行有效控制。目前越来越多企业人事加强到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旧还面临着很多阻碍。

2.1环境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虽然低碳经济的发展,让很多企业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但是由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固有观念,重视经济利益大于重视生态效益,企业的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企业的环境风险意识较差,这是导致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的原因。而且由于整个企业的大环境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成本控制理念,所以在很多部门的工作中自然没有开展环境成本控制的基础,比如财务管理部门在制定成本控制战略的时候,没有充足的环境成本信息,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不真实,落后的观念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2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

当前很多企业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发展,但是由于企业原来没有重视环境成本,没有积极开展环境成本控制,所以现阶段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没有现代化设备和系统,仍旧采用传统的环境成本控制模式,仅仅停留在对“三废”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并没有真正理解环境成本控制的内涵与核心,没有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贯穿环境成本控制,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到位。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只是开展事后治理,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而且由于没有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所以还会导致更大的风险出现。

2.3环境成本战略控制标准不一致,缺少必要的监督

环境成本是企业成本支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企业的其他成本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很多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没有将环境成本纳入到成本控制体系中,甚至没有形成单独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因此导致企业的环境成本往往是处于失控状态的,不仅不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而且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缺乏监督管理部门和监督人员,发挥不了监督作用,所以直接影响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水平。

2.4财务人员缺少重视环境成本的意识和责任心

企业的财务人员是开展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力量,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还必须要依靠财务部门,必须要企业各个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加强联系和沟通,共同协作完成环境成本控制。但是现实情况是,有的财务人员根本没有意识到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直接忽视了环境成本控制,这种忽视行为也就直接导致环境成本控制无秩序、无制度、无标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忽视的,必须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在保护和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经济创新与经济建设,才能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1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

(1)全过程环境成本控制法。全过程控制指的是要对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的环境成本控制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过程,以事前控制为主,在企业生产之前就做好各种规划设计,同时还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的动态性质进行控制。(2)分阶段进行控制。分阶段控制指的是在不同的生产周期内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控制,比如生产阶段、营销阶段等,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环境成本控制目标。(3)对重点的环节来进行控制。这种方式主要是对成本进行核算,对成本的分配方式进行控制,同时要结合综合控制的方式,对容易出现严重污染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3.2企业环境成本战略控制的具体实施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知,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控制的时候应该要结合整体控制目标,对每一个具体的环节、项目进行控制和管理。在产品生产的生命周期内,不同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而且要结合激励评价机制,尽量将环境污染和损害降到最低。产品生命周期控制法的应用,是最实际、最经济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和环境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将整个周期分为设计、采购、生产、营销等不同的阶段,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环境成本控制目标。(1)产品设计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属于规划范畴,此时是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规划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一般不会对成本产生破坏,但是会直接影响整个环境成本的消耗情况。在设计过程中就应该要提倡生态绿色设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更多环保材料和环保技术。(2)采购阶段。采购阶段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时期,从这个阶段来看,必须要制定相应的采购标准,在环境保护的要求下,可以尽量采购一些可再生材料,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同时,还应该要符合采购标准,根据企业采购部门制定的具体采购方案进行采购,防止资金浪费。另外,企业应该要制定相应措施,开展采购招标或者采用网络采购的方式,尽量减少采购过程中的成本,企业可以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绿色采购绩效评价指标来选择具体的供应商,让供应商和企业共同承担环境成本以及环境风险。(3)生产阶段。企业的生产阶段是产生环境成本最多的阶段,也是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最核心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进行清洁生产,对生产要求规范进行明确,防止不规范的生产行为出现;第二,加强对废水、废渣和废气的治理,严格控制废物的产生,而且在排废的时候要按照环保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排放,不能随意将废物排到自然环境中,以免增加企业的环境成本。

第11篇

就企业而言,环境成本的控制是指企业利用会计核算体系所提供的信息对其环境成本核算所进行的基本分析,并且采用了一定方法,对产生?h境成本的过程中相关因素进行控制,以达到环保法律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从而使企业既能实现环境效益,又能获得经济效益。

二、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

总体而言,我国当前的环境成本控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观念轻视,不重视环境问题。一些企业对环境问题没有足够的深入认识和重视,在造成环境污染后,认为只要相关部门不出面管理或者作出一点相应的赔偿就不会有问题,因此经常治理的不够彻底,殊不知越不解决问题,成本越大,效益也就会越低。

(2)忽视预防过程,单纯控制生产成本。在传统的成本管理的观念下,成本控制其实就是单纯地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不会考虑其他的问题,因此企业经常忽视或者是不考与环境相关的预防问题,这样就不会从本质上为企业获得效益。

(3)存在末端治理思想。某些企业在材料采购、加工制造、消费使用等经营过程中产生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这些过程中他们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在生产末端就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末端控制的成本相对较大,对企业会非常不利。

三、食品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食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并且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安全,经常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食品企业应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成本进行控制,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其具体表现为: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影响着环境,由于我国的自然环境的脆弱性,使某些环境问题在短期内爆发了出来,而且情况非常严重,比如荒漠化,雾霾等。对于国际上而言,环境问题同样突出,因此相关的环境保护的国际宣言以及各国的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都相继出台,约束了企业的行为。对此,我国政府也紧跟脚步,也在1995年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建立了与环境影响相关的评价制度和环境管理制度,其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政府的规定同样也使得企业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在生产活动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控制环境成本。

(2)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的意识也逐渐重视,因此这时绿色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对青睐,而有些环境意识较强的国家已经开始禁止无环境或者是绿色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在这一方面,我国也在1992年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这就会使得人们将最终放弃环境有害的产品,从而这些产品将被排斥在市场之外,这就会使企业从意识上重视环境问题。

(3)有助于控制环境风险。传统的环境成本控制,不仅会使得环境支出的总成本增加,而且还会加重环境问题的污染。其主要表现在:预防性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从而导致企业不断增加其成本;由于环保部门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污染严重的材料,这就会直接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总成本的增加;

四、食品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则

每个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应该根据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控制方法。食品企业在制定环境成本控制时应该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要节约成本,即要求小投入来获得大收益。这也是每个企业都需要追求的目标,因此环境成本的控制系统要遵循经济性原则,此外,经济性原则也是评价系统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第1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企业发展;成本控制和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引言

开展关于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预算,引导企业在运行盈利的过程中,本着绿色消费的理念,在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的同时,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低碳发展。只有企业探究低碳经济下发展的成本控制预算,才能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较为理想和可持续性的影响力[1]。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提出于英国的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造低碳经济》。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强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努力探究消耗更少的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保证环境的无污染性以及稳定性的条件下,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

(一)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

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指的是企业通关采取一定的改革以及管理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形成的数额(产品的开发所产生的成本、原材料的购买以及加工的成本、产品的宣传所产生的成本、生产中的工业垃圾的排放以及回收)从而促使企业能够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快速的发展经济。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则要求企业以低碳模式进行材料的应用、加工以及回收。从而将环境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开展低碳环境下的成本控制,不仅仅要求企业能控制自身的环境成本以及当下的环境成本,同时还要求企业对于将要产生的环境成本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

(二)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的基本方式

探究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从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企业产品的生产控制阶段以及企业的清洁生产控制手段三个方面开展探究。

1.通过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开展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企业在开展产品的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产品的设计工作时,应当将环境成本也纳入到企业成本的总预算当中[2]。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选择能够节约自然资源的设计方式以及采购环境友好型原材料,从而有效的实现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的有效控制。

2.通过企业产品的生产控制阶段,开展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应用清洁生产理念(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降低生产对于人类以及环境的危害,合理的分配资源的环境友好型理念),从而实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减少污染、提升效益”,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良好推广。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

(一)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内容

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内容主要包括:资源消耗成本核算、环境支出成本核算、环境破坏成本核算、环境弥补成本核算以及环境管理成本核算和其他环境成本核算。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方式

1.作业成本法核算方式。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方式。将企业作业作为核算的基础,开展低碳环境下的企业作业数额的预测和分配,从而有效的实现企业的“作业量”的增值,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式降低能源的损耗和消耗,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的有效控制。

2.生命周期成本法核算方式[3]。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成本法核算方式的应用,可以对于企业的完整的一个生产周期的环境成本,进行预测和核算,从而从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购买、材料加工、产品运输、产品销售以及产品售后等各个环节有效实现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的有效控制。

3.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有效的将作业成本法以及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法相结合,从促使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的更为有效的控制。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基本步骤如下:

(1)根据企业产品的特征,将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分阶段的控制企业的环境成本。

(2)设定作业成本库。将企业生产的各个流程的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记录,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产品成本的核算。主要采用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核算方式,确保核算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精确性和全面性。

四、结束语

开展关于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和核算,首先应当明确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保证环境的无污染性以及稳定性的条件下,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而思考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和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的基本方式。最后探究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内容和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方式。开展关于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探究,能够促使企业更好的开展经济的、高效的、环保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鞠秋云.崔宇涵.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S1:218-220.

[2]张健梅,屈桢翔.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研究[D].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