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0 21:21: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年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所任班级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现就将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 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四、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暑假即将来临,期末考试也临近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回顾总结与说明: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汉语拼音:利用早读、课前预习、上课抽读等各种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②字词记忆:从开学起,坚持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读写、听写。
③课文朗读:抓好课前预习、逐渐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课堂上运用范读、听录音读、自由读、有感情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
④阅读:从平时上课到考试,刻意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多思考,多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水平。为进一步攻破这一难点,也为了增加课外阅读量,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专门进行阅读训练。
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采用一些个性化的方法: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将所学课文,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感悟能力,并进行记忆积累,逐步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课堂气氛很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自我价值。
二、重知识迁移,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校内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语文教学中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品质、发奋学习等的教育,因此就不能仅仅局限学习方面的教育。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可以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家乡变化进行一个图片展,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品质,把学过课的文可以延伸到家庭,说说自己在家的体验,学会感恩,让学生 既学到知识又品质良好发展。
三:备好课,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课前,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确实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同时,为了备好课,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找相关课件或者自己加工、自己制作一些必需的课件,在课堂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也没兴趣听课,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四、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是非常难忘的,在深钻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五、存在问题
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都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汉语拼音掌握不牢固,生字词、练习中的成语记得似是而非;
2、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尤其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差,没有耐心去认真阅读理解。
3、书写不规范的学生有一少部分,作业格式不规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好的教师就应该多下苦功夫去研究教学教材,多花心思去和孩子们接触,探讨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掉不足之处,真正和孩子融为一体共同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知道学习的意义,树立远大的抱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工作已经结束,我的四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学期中,我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所收获,当然对于四一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实施也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现在将这一学期的四年级一班语文教学如下:
一、加强教研,创新有为,提高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搞好教研教改。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的教师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
二、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本学期的努力方向是学生的古文诵读。在教学中,针对我们四年级一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早上,我都坚持用最俊秀的字在黑板上抄写优美的古诗文和学生一起诵读。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阅读笔记,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三、抓科学研究,阅读教学的主旨性的研究有一定的认识。
本学期,我的科研目标是对研究阅读教学目标的研究。我认为首先应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前提。我们在四年级语文组将大力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进而不断巩固基本技能。
抓好探究性的研究,让探究性真正为教师们所掌握并灵活运用。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强化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创新建立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作用;策略
由于我国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力度以及投资力度在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非常迅速的进步。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信息化产品已经B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里,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目前,由于新课改的开展与实施,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逐渐备受重视,为了凸显小学生在日常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借助于现代化教学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逐渐转向信息化教学。如何基于信息化背景下,让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也是当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里体现出的作用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启蒙式教育,授课对象是六岁至十二岁之间的小学生。由于他们处在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不具备正确的辨别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一定要综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于现代化教学工具,让授课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化、具体化。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增加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图片或者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化的教学画面。由于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没有完全认识,他们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理。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一定要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快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水平
课堂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教课”,同时还体现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不但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一些教学方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质量。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教学观念的改革方向。不仅如此,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解决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里遇到的教学难题,和其他地区或者学校的语文教师互动交流。因此,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体现在对小学生的帮助作用,同时还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的人生发展。
3.开拓小学生的视野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用来小学语文教材,教室是学习的唯一地点。基于这样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不利于课堂教学知识的拓展,同时还能够丰富教学过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里,为了提升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教师往往会利用大自然中事物或者自己创造出该事物,此举虽然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但是不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伴随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具体运用,能够提供丰富地网络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知识体系。
二、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加快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策略
1.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自学平台
学习能够体现学习者内心对知识的一种渴望。在学习过程里,不仅需要小学生的“好学”心理,同时还要小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帮助小学生搭建自学平台,帮助他们创建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里,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自学平台上,学习能够自由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对某一个知识的认识,通过自学构建与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自学质量。
2.利用信息化平台构建教师培训班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使得我国教育质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仅与教学设备有关,同时还与师资力量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教育的不断普及,一些学校的教师资源根本不能应对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一位教师有时候需要带领几个班的教学工作,更有甚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一些学校需要聘请一些临时教师来辅助教学,此举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有效改善这种状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创办教师培训班,通过定期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减缓教学压力。
三、总结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化教学产品已经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然而,由于一些地区的教师文化知识有限,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工作,凸显出信息技术的真正魅力,仍然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的巨大能量,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一、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停留在表面
虽然集体备课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校的备课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集体备课对自身发展以及教学效果方面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备课中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集体备课需在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备课活动一般由组长组织展开,教师轮流发言,共同探讨教学活动与教学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并不高,组长通常为核心发言人,其他教师不愿意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只是被动地听从组长的意见,即使提出小组活动或备课任务,也仅由组长一人主动完成,其他教师态度消极,不能主动参与其中。长此以往,组长也会丧失集体备课的热情,当需要向领导汇报工作时,他们往往随便整理一些材料上交,从整体上来看,集体备课的效果并不好。
同时,由于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担任班主任一职,需要处理小学生的很多琐碎事务,导致小学语文教师难以抽出时间真正投入到集体备课这一教学活动当中,故导致小学语文的集体备课停留于表面。
(二)集体备课方式较为陈旧
淇畏绞匠戮梢彩切в镂募体备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使得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为了适应教学的发展,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也应当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但是从目前实际的集体备课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方式仍然较为陈旧,具体来说,在备课中,教师要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与观看,然后听取彼此的意见,最后用笔进行记录。这个过程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兴趣与积极性,且备课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差距较大,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丰富与创新,因此备课研讨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相对单一
备课内容单一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具有多样性的,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才能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中,教师研究与讨论的内容固定单一,这使得备课过程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准备的材料大多都是从网上下载或是从教案上抄录下来的,其内容相似,且较为死板,不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对材料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来提出新的看法与见解,教师的思维得不到激发,这使得小学语文课堂也难以得到丰富与创新,未能达到小学语文集体备课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内容存在片面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将教学流程作为备课的重点,却忽略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课时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以及学期目标的要求,未能做出有效分析,也没有将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内容纳入备课体系,致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出现目标不清晰,缺少实效性与创新性等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落实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积极推进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落实,这一要求不仅是针对小学生提出的,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展开探究、合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集体备课讨论中,教师之间可以展开必要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经验、相互学习,了解彼此教学中的优缺点,然后结合实际对自身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完善,从而在课堂上对学生予以有效的教学与引导,使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与基本素养能够得到提升与发展,使新课程理念得以贯彻落实。同时在集体讨论中,小学教师们还会对教材内容进行更加深入与细致的探讨,从而加强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领悟,以便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分析、感悟教材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高质量的集体备课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讨论,还需要对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素养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全面考虑在教学中小学各学段的学生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或提出怎样的问题,然后集体讨论,如何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或尴尬的情况。集体备课可以集中老师的智慧,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创新,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有效设计课堂活动,把握好课堂节奏,保证备课的全面有效。这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特殊情况,教师都可以及时做出应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有序进行。在集体智慧的影响下,语文课堂教学将变得丰富灵活、生动愉悦,继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呈现给小学学生一个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三)有利于丰富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也在发生着转变,原有的课堂教学主要为文本教学,即让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而当前的语文教学逐渐向着体验教学转变,即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应当首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内涵,获得独特的阅读体会。然而教师个人的体会是单一的、有限的,且不同能力、不同教学经验、不同年龄的小学语文教师所获得的情感感受也是具有差异性的,而集体备课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展开的互动与交流,能够深化彼此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发散思维,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体会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并引导小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高质量地展开情感体验教学。
三、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的有效方法
(一)集体对教材进行研读
教材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中,教师应当集体对教材进行研读,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为了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加深教师对教材的印象,研读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展开。第一是从整体上对小学教材进行研读与分析,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分年级研读教材内容,主要分析教材编排的顺序与体例,深入探究编写者安排课文内容与顺序的主要目的,了解每一章、每一单元、每篇课文之间的关系,然后思考如何利用这种关系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学校应当为教师留有充足的自主思考与分析的时间,然后再进行集体的讨论,让教师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体会。第二是对各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化探究,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重点与难点,各备课组可以根据难点与重点知识的数量,再将备课组分为若干个探究小组,每个探究小组针对一个单元或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讨,并设计初步的备课方案,最后各个小组呈交自己的方案,并共同进行讨论。第三是落实备课方案,在对初步方案进行讨论后,备案组对方案进行完善与补充,并在假期内将全册教材的方案进行整合,统一打印,以供教师进行参考与学习。
(二)集体对教案进行研讨
在研读教材并提出初步备课方案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对方案展开研讨,不断对方案进行补充与创新,使之能够符合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与创新性。在开学后,应当在某一个班级内进行试讲,根据初步备课方案展开教学工作,一名教师负责教学试讲,其他教师则要进行听课,并做好相关记录。试讲结束后,试讲教师要谈谈自己的体会,分析初步备案中存在哪些不足,而其他教师也应当踊跃提出意见,说说自己的听课感受,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探讨。在交流后,教师需要明确方案中哪些内容需要调整,如教W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课件等,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完善,推动课堂语文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展开《和时间赛跑》一课的试讲时,有些教师可能会发现,部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不大,此时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如,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等,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对课本内容产生兴趣以及情感共鸣。
(三)深入展开二次复备
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班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等各不相同,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语文班主任教师应当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展开二次复备,以提高备课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教师要将集体研讨出的备课方案作为基础,然后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师要掌握四点复备原则:
第一,集体研讨的备课方案主要针对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展开,而二次复备则应当针对学生展开,使教学工作能够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
第二,在复备中应当重视预设,教师要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疑惑进行思考,并准备好相应的答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学生的疑问能够得到及时解答;
第三,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深化,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文章与资料引入课堂,并让学生能够对其思想情感、主体内容等进行自主分析,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练习题与作业,保证设计具有层次性,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深化,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有所得。
四、结语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教学环境的限制,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只是通过教师的机械化讲述来达到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目的,学生基础知识的拓展、学习能力的强化并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在教学效果拓展的目标指导下,教师应当积极探究语文教学的策略,并以有效的方式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进而突破传统的机械化讲述模式,以互动式的教学不断强化语文教学效果的拓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补充,以主题课程的开展构建师生互动学习的平台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单一化开展语文课程教学工作,语文知识的讲述局限于教材,更多时候,教师更加注重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灌输所要考试的内容,整个课程教学愈发机械化,教师照本宣科的情况也愈发严重。而在信息网络时代,通过网络资源的补充以及信息搜集工具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为课程内容补充最新的知识,并为课程设立相关的主题,以吸引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并为师生的知识交流创设良好的平台。例如,在《月球之谜》这一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以及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在网络中搜集人类登月以及月球实验的知识,并为学生设立探寻月球秘密的主题课。在这一模式下,带有科幻色彩的主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到课程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来。而借助课程主题以及实际补充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探究,进而从登月故事、月球漫步、月球实验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这种带有主题教育的课堂探究可以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不断优化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以网络素材与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强化学生与教师阅读技巧的探究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除了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还应当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课文的阅读与赏析,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模式。其实教师可以通过原声朗读的下载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与学生一起对课文朗读的方式进行评析,并让学生尝试对原声进行跟读与模仿,以促进学生与教师就语文知识的运用做出互动式的探究。例如,在诗歌《我们去看海》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先借助网络中的资源下载配乐朗诵,然后在课堂基本知识教学完成后通过多媒体工具为学生进行播放。随着朗读的深入进行,教师就可以以原声朗读为契机,与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技巧的探究,让学生尝试对原声朗读进行点评,并根据自己的见解与教师探究如何提高朗读的情感。而在互动式交流完成后,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对照原声的朗读尝试自己配乐诗歌朗诵,表达出对于看海的渴望,进而为学生展现一幅美丽的海边情景,提升学生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
三、强化计算机课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结合,完善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拓展方面的互动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除了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讲述,还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以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在信息网络时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补充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现阶段,教师可以与信息技术教师做好交流工作,以语文的阅读课与计算机课程进行有效结合,语文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授课,指导学生进行网络资源的搜集与筛选,进而促进学生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好技术的指导,而语文教师应当就资源的筛选与甄别和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为学生补充知识。
四、构建新型教育平台,以网络促进学生与教师写作技能的交流
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逐步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家庭作业来开展语文的互动式教学,通过信件类作文的布置让学生尝试使用E-mail与教师进行交流,这种模式下,学生写作过程中就能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的自律性得到提升,而这种新型的模式又可以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语文互动式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了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强化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主题课程的设立、知识运用的探究、课外知识补充、互动式作业的创设等几个方面不断深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效果,强化师生之间知识的探究,以推动语文互动式教学的开展,拓展语文课程整体教学效果。
作者:黄玉丽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东关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语体意识;成果推广
学术界人士将属于语言学范畴的“语体”纳入到研究课题,始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研究课题的不断深入,时至今日,我国对于语体的探索理论和研究成果颇多,并有着很高的学术造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我国的教育水平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全新高度,小学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的语体意识培养也渐渐被规划统筹到了新课改范围之内。
一、语体意识概述
“语体”二字属于语言学的应用范畴,是语言学中最基础的理论,我国对语体的研究,主要受苏联的影响。早在1960年,前苏联的某位语言学家就曾在《语言风格与风格学论文选择》一书中阐释了关于“语体”二字的理解。他表示,“语体”是研究语言运用中语言的手段和方法的概念,他就是维诺格拉陀夫,前苏联当时颇具盛名和影响力的著名语言学家。
既然语体归属于语言学的应用范畴,所以理所当然地会受到言语者能力的影响,如关于日常交际方式、非语言材料、语言材料等诸多因素的学习程度,且这些因素普遍都会受到年龄层次的制约。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语体意识问题分析
由于语体意识的培养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不妨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将语体意识的培养细分成不同的阶段。划分依据可以从言语者的心理水平、言语者的生理机能、言语者的认知水平等着手,进而将语体意识的培养细分为学龄前、学龄期和职业化等。
我国关于语体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种类繁多,主要有关于语体的定义、描述和划分等,且紧紧围绕着职业化阶段的日常交际方式、语言材料和非语言材料等具有共性特征的话题积极展开讨论,各家各派自圆其说,好一派语体研究的盛况,但是对于年龄层次的研究理论和成果却极为罕见。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未满一岁的婴儿虽然不能掌握日常交际方式,但是却有日常交际的能力;二岁至五岁的儿童,虽然不理解语体要素,却依然可以进行交际。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年龄层次并不会影响人们的交际能力,但学术界人士在对语体课题进行研究时,往往忽略其存在。小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处于对语体意识培养的承上启下的阶段,言语掌握能力已经充分具备,因此,应该注重其语体意识的培养并尽早形成,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制定出一套语体培养体系,让小学生的语体培养赢在“起跑线”上。
现将年龄层次语体学习图绘制如下: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语体意识培养举措
小学生年龄层次不高,依照上述划分,应该属于学龄期,可以说是语体意识终生培养的“分水岭”,对其语体意识的培养应该视其具体情况。处于学龄期的小学生应该掌握语体要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语体要素教学作为小学生语体意识培养的切入点,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做好以人为本的语体教学。
1.对小学生的研究定位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对象不容多说自然是广大的小学生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把握好语体培养的研究定位。简单地说,就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尊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认识到小学生语体意识培养发展规律的阶段性;然后针对研究对象,在小学生语体意识培养过程中,紧紧围绕语言材料和非语言材料对小学生进行学龄期的培养,还要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推进,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在小学生的语体培养中逐渐向职业化的阶段过渡。在教学过程的阶段过渡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注意两种不同阶段的统一,避免过快、过急现象的发生。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语文读物的编排和设计方面,对小学生充分尊重。可以结合小学生综合素质、心理水平、言语能力、生理机能等多个角度,建立起严格有序的学习机制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2.组建“高精尖”语体研究团队
所谓“高精尖”,指的是针对小学阶段的语体研究团队建设的要求,即语体研究团队中相关学者与专家应该具备专业素养,对小学语体的研究有颇多独到的见解,才有利于对小学语体的探索和研究。与此同时,语体研究团队的组建过程中,还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师以及相关教育研究人员纳入到考虑范围,因为他们会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研究意见和建议。
3.加大研究成果的推广力度
研究成果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就目前而言,我国有关语体的相关理论著作有很多,这些理论著作涉及层面较广、见解各有独到,却始终缺乏对小学适龄期的探索和研究。虽然业界对语体的探索和研究脚步从未停歇,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对小学学龄期的适宜刊物做出比较权威的界定,这会造成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语体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的现象,从而致使其培养力度不够,在平时的教学中缺乏针对性。这就迫切需要重新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并认真审视,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个系统高效的运作方法,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体意识的培养,时间、物力、财力、人力等贯穿全过程,若不能将探索和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只是“班门弄斧”、“闭门修车”,之前所有的投入便毫无意义可言,研究成果也“形同虚设”,因此,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是一项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任务。加大研究成果推广力度,可以促使业界对语体研究成果进行深入交流,然后碰撞出共性的火花,在真正意义上促使小学生的语体培养能力得到提高,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学过程中语体意识的培养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要求,也是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体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提升自我素质和要求的同时,以小学生理解能力等实际问题做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切入点,加强小学生语体意识的培养力度,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为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小红.如何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J].文教资料,2008(11)
[2]李宗熙.语文体式与语体的关系及其实践功用[J].修辞学习,2009(06)
关键词:生命理念;小学语文;优势;题;建议
一、将生命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于1997年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这标志着我国开始研究生命与教育的关系,时至今日,生命理念已经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渗透和应用,其价值和优势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生命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所以说,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时代价值,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认可。
2.现阶段,不论是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理念是有着一定的可信性的。
3.相比其他的学科,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生命教育相契合,所以,在其教学中落实生命理念也更加方便、合理。
4.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萌芽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阶段,所以,将生命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更有价值,更适宜。
总之,相比其他阶段的学习,或者其他学科,将生命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优势更明显,也更容易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基于生命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知,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是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的,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更多的教师也将生命理念融入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也就是说,在将生命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时候,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依旧采用的是教师台上讲授,学生台下听讲的教学方式,教师过于强调“教”的过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很难理解教师的教学用意。
2.过于注重对权威的理解。过于注重权威的理解是说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以相关的教辅为基础,并没有站在小学生的世界、小学生的视角去讲授问题,阐述生命的意义,而这种过于注重权威的阐释、忽略学生独特体验的教学模式,也并不能确保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3.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过于强调整齐划一也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也就是说,无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还是课堂教学及教学评价,都是统一的,一定的,这样一来,就忽略了一些学生的独特性,学生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很快就会被磨灭,而这一现象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缓解基于生命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过于注重对权威的理解、过于强调整齐划一等问题的存在确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于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生命意识产生兴趣。拿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来看,其中有好多课文的内容都融入生命意识,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株紫丁香》《小柳树和小枣树》《蓝色的树叶》《父亲和鸟》《小鸟和牵牛花》等,这些文章中都蕴含着生命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将生命的理念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注重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构建。注重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构建就是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传授、课堂提问、课堂评价、课堂辅导等教学过程用积极乐观的生命意识、有价值和崇高的生命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3.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也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的关键,也是基于生命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以达到激发其情感和生命意识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人际交流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生命理念的精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生命理念有机地融入其中,并做到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本文仅是笔者对其的探索性分析,愿意抛砖引玉,同时,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学习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20-01
新时期教学工作重点已经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方向发展,作为小学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那么作为小学教学工作者而言,首先要转变思想,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真正把握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教学工作,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通过方法和形式创新来推动素质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培养下的大胆创新能力。小学教育过程中因为学生年龄尚小所以对待身边的事物认识水平有限。作为教师应当对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必要的引导,经过教师因时而宜,设置情境的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便不断地得到提高;其次,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培养下的审美能力。在教学工作者的引导下,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他们将更愿意去寻找出“奇形怪状”的美,在这种发现的过程中也不经意地培养了他们想象美的能力;最后,素质教育酝酿下的德育品质。小学生的德育品质除来自于家庭以外,更多地源自于学校。而教学过程中对品牌教育的渗透则可以对学生的心灵和行为都产生重大的影响。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有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路径,这样才能保障素质教学实施之路走的更加坚实和长远。
首先,把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加坚实,教师要对语文课堂教育内容做好针对性的把握工作。具体可以通过倡导自主、合作的语文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尊重学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说法,鼓励他们自己主动去发掘自己疑惑的事物并努力去证实自己的质疑;还可以通过精先教法。语文教学课堂上要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所以更多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更多的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寻找和探索;另外,还可以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多媒体教学也慢慢走进小学校园。教师要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辅教学工作,多媒体教学更宜于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所以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融合将更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其次,挖掘教材内容探明蕴藏思想内涵。为了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挖掘出教材内容所蕴含的内在思想。所以实现语文学科内容中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炼,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为了更好地挖掘教材内容思想因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把握学生的年龄,从年龄上寻找挖掘点。为了使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素质因素得到学生的接受,应当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年龄是否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真正思想素质传递给学生。对于小学教师而言,针对低年级学生要保证挖掘的思想素质因素浅显易懂,针对高年级同学挖掘的思想素质因素要适中,这样才能收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成效。对学生思想素质训练过程中要本着务实的态度,以教材内容作为依托,避免离开书本谈论。另外,带领学生从情感目标着手进行思想挖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课文并能做到理解课文,通过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中作者的情怀。在不断地指导下,学生们将会更加热爱生活,并能以更为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发展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美。
最后,探索有效的语文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然而,现行的考试机制,使我们评价学生的学习,仍然停留在一张试卷上。探索有效的语文课程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内容综合化。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语文成绩并不怎样,但其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出众;有的学生语文成绩不错,但不善言辞,不善表达。这都说明以单一的试卷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改革语文评价内容,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方面着手,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形式多样化。长期以来,笔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其弊端已不言而喻。只有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才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我们不妨在学生的语文评价中,采取笔试、口试、活动中测试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必将受到学生欢迎。
三、结束语
探寻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使教学工作者在今后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也只有针对性和把握性的工作才能保证素质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之路仍然任重道远,还需要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施中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郭建军,朱紫檀,江任东.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0, (03).
[2]刘芳. 试论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形式[J]. 职业教育研究,2010, (0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环境教育;渗透融合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因而加强环境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对于小学教育来说,由于具有很强的基础上,因而加强环境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这就需要在开展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环境教育的渗透和融合,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具有很强的优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特别是要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出发,积极探索环境教育与语文教育渗透融合的有效模式,着力提升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小学语文教育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这就需要高度重视环境教育,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将环境教育渗透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主要是由于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保护能力是当前人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加强对小学生的环境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进而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引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因而必须重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促进语文教育模式创新,在“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环境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开展环境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要想将环境教育更好的渗透到语文教育当中,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学语文教育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二、小学语文教育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措施
环境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如何更好地开展环境教育,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问题。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的渗透环境教育,一定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使环境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一是改进语文教育理念。理念至关重要,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想使环境教育更好的渗透其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创新教育理念,一定要将环境教育与语文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教育渗透、融合模式的探索,进而才能更好地促进环境教育取得成效。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环境教育上升到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把环境教育与语文教育进行深度整合,只要与环境有关的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拓展和渗透。比如在对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拓展教育,说明环境与人的关系,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人的发展等等。二是加强环境文化教育。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性作用,特别是对于任何一种理论来说,都必须以文化为载体,要想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大力推动小学生环境文化的教育。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对环境理念、环境道德、环境规范等进行渗透,让小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将环境保护在小学生内兴起,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教师还要重视“绿色课堂”建设,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师的环境进行分析,引导小学生保护环境。还要积极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在讲解有一些消费内容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绿色消费。三是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将小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提升环境教育的“渗透性”,还必须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创新,最从重要的就是要做“两个结合”:一方面,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环境好的地方以及环境遭受破坏的地方去实践,并且让学小学去感悟,要求小学生写一些与环境有关的小作文或者日记等等;另一方面,要将课堂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起来,既要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又要让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观察环境、保护环境,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小学生“知行合一”。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语文教育渗透环境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环境保护的新形势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以及综合素质,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机制的改进和创新,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环境教育,特别是要在改进语文教育理念、加强环境文化教育、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使环境教育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逐步渗透到小学生的内心当中,使小学生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小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这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样都具有重要价值,各级各类小学以及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李芳珍.对小学环境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
[2]陈继红.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道德的提高的重要渠道。因此,只有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造就人的目的,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科目,对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学好语文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习效率较为低下、学生学习出现困难的一些现象
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表现及原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偏低表现和原因主要在于四方面:
第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但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则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体,为了达到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不在乎学生的反应如何,只要是自己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就是成功的课堂。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果较低。
第二,课程改革主张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在小学语文的实际课堂上则不然,教师预先设计好问题,学生机械回答,问题都是固定答案,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大大削减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下降。
第三,小学语文课堂至今还以学生的知识为重点,忽略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在阅读中自行归纳整理,有的学生连查字典都不会,何谈语文的综合能力?更不用说学习效率了。
第四,语文教师忽略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大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没有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其实没有兴趣的知识学起来是相当费工夫的,教师不注重对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不能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状态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好。当课堂富有生气时,枯燥的知识传授就会变得生动而轻松,学生必然乐于学习。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景,培养兴趣。结合课文内容可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讲小故事、说与课本有关的小笑话、分角色表演等。使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学,主动地获取一些知识,教师再因势利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愉快地学习。
2.合理科学的设计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合理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积极引导和带领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和启发学生思维,所以要注意课堂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首先,设计的课堂问题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以便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其次,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再次就是课堂问题的设计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基础,以便能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最后,课堂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控制好数量,更要避免盲目随意性,要能以照顾到大部分学生及涉及到本堂课主要重难点为宜。
3.熟悉教材,认真备好课
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作为一名教师无不是根据课文安排的课程对学生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行为。如果抛开教材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有可能陷入盲目的状态,“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因为教材本身也渗透着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意图,其实,吃透教材也就是吃透了教书育人的方向。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应该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上深入挖掘教材,这样才能做到教与学的完善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探讨、发现知识的欲望,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能力以及对生活有所认识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这无疑也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体现。所以,我们想让课堂教学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对教材进行第二次设计,力求这种设计能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既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又能让所教的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使之在情感、知识能力方面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4.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教师经常向学生发火,只能证明他无能。”因此,我们教师应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只有蹲下来看学生,做他们的朋友,用微笑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讲,并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如果让学生见到老师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课堂教学哪会活跃起来呢?只有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下,教学效果才不会受影响。
结语
屈原有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课程日益全面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在探究高效课堂上还要不懈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勤于实践,在总结经验中勇于创新,定会探寻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巧妙方法,使小学语文更上一个新台阶,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 教育革新,2010(12)
[2]毛艳丽.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0(11)
近年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小学语文教师作为重要主体,其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促进其专业发展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内在结构不断提升的过程,即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过程,逐渐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我国学者在分析了国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各种界定后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内容。教师专业发展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专业发展的情景性、专业发展的多样性、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1.专业情意状况不佳:小学语文的教学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体会和感悟。小学语文的内容的内隐性,预设与生成的特性给小学语文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有些老师逐渐降低对教学工作的热情,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选择这工作的初衷,产生职业倦怠。更有许多老教师面临着退休,他们对教学工作的冷漠态度,正所谓“纵使墙外芳香扑鼻,无奈我等无意闻花”,专业素养上不要求超越自我,专业情意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专业知识欠缺: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知识包括一般方法论知识、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然而小学语文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主要面临对学生发展知识掌握不全和对通识性知识掌握不全困境。
3.专业能力薄弱: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机智欠缺、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较差、小学语文教师的缺乏与家长沟通合作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较低等。
三、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师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组织者、引导者这样重要的角色出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提上日程,但是在这方面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找出阻碍其发展的原因对我国未来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淡薄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浅薄,一般由小学语文教师的态度和年龄限制、小学语文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有失偏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自主权较小三个因素导致。
(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基础和资源薄弱
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途径一般要经历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例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相比其他学科,其专业发展要求更高。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即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德育功能,很多教师在职前阶段和职后阶段却面临很多困难,很多师范生不能掌握扎实的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不能具备广博的小学教师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职后生涯过程中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理论学习不足、实践学习缺乏指导和职后专业发展路径单一等原因造成的。
(三)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是体现在编制制度的阻碍、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和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由于编制缺少的原因而一直禄而不官。教师待遇低,编制无保障,缺乏国家政策支持,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陷入困境。很多学校仍然存在评价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长期以来对于财政投入不足,造成小学教师社会地位低。培训经费和资源的短缺,更使校本培训的开展雪上加霜。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师养成自主发展的良好习惯和专业发展。
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基于以上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知,有效地解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政府部门、社会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方面以及教师自身方面等。
(一)强化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
强化小学语文教师树立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主要从学习专业理论、形成专业自我和树立专业理想等方面着手。“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人生事业的规划,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此外应树立专业理想,热爱语文和学生,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另外学校还应该营造合作交流氛围,构建教师共同体,激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二)丰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自主学习与自我培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不断寻求新的学习发展机会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应提供多元的发展途径,开展校本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应提供多样发展路径,定期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其科研精神。
(三)优化职前教育对准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的职前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职前教师教育应加强准教师职业理想与信念的培养,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树立远大的专业理想和专业情操,热爱小学语文教育事业。此外还应加强准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实践技能:学校应开设具有师范教育特点的专业课程方面的知识;注重语文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学习;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加强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法;语文教学
小学学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而言,其理解能力不足,也没有深厚的语言理解基础,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是难以理解语文教学相关内容的。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引导工作的质量,确保在引导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可以在固定的情境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对创设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教学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效率,确保教学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一)符合当代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教师在使用创设情境教学法进行教材教学时要对该教学方式应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根据其重要性实施教学工作,保证创设情境教学法的使用效率。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世界还没有全面的认知,对于自身没有见过的事物始终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这使得学生不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不能保持自身对学习工作的专注性[1]。而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会应用新鲜事物为学生创设情境,而且会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这符合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性格特点,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加强对该教学方式的应用,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2]。
(二)培养小学生的审美
在社会快速发展、思想不断变更的情况下,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其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不仅仅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力求在学生有限的时间中可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巧,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3]。而创设情境法是符合素质教育工作要求的,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多媒体设备来展现相关的音乐及图片,还有部分文章,学生在与其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可以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以此来丰富学生个人的人格,确保学生可以实现自身的综合性发展。另外,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会进行具有感情的文章教学,学生在深入文章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被其中的感情所影响,体会不同情感对自身带来的影响,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4]。
(三)情境教学法可以优化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可以优化教学效果的,其能够帮助教师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保证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师在根据以往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文章重点内容进行背诵,确保其可以在考核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没有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在生活中学生难以对相关知识进行灵活地使用,对学生的发展造成限制[5]。针对这种现象而言,情境教学法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方法的优化,情境创设法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增添了不一样的教学手段,而且教师更新了自身的教学手法,更加注重除教材知识以外的教学内容,以此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了教学方法的优化,以此可以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
(四)情境的创设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情境创设教学法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教师要在这方面对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确保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及授课的过程中更加合理的应用该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只能根据教材内容,对教学知识进行传授,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接触不到过多的知识,对学生眼界的开拓造成一定的限制,显著着学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7]。而在教学情境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情境的创设,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增加了教师所制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该教学内容下可以融入到课堂中,而不是只听教师进行教材知识的阐述,这就体现出教师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进行互动,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为避免其盲目性,要在应用前就制定一定的教学策略,通过具体的措施,保证在课堂中教师面对突发问题不会过于慌乱,保证教学工作可以顺利的完成。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实施前,应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保证教学思想的转变可以为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提升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应用质量。首先,在思想转变工作中,教师要认识到素质理念实施对自身教学思想的要求,要认识到现在的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而非使得学生成为教材知识学习的机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要加强对创设情境教学法的认识,明确情境的创设可以在情感、兴趣、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该教学方式的应用,以此丰富学生的能力,保证学生在该教学方式下的发展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确保教师思想的转变对学生、教师及社会发展均产生积极的意义。
(二)重视情境教学法使用的分析工作
在应用情境教学法前,教师要对该工作在课堂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确保在课堂中该教学方式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减少情境创设工作中的混乱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确保自身创设的情境应当可以将学生整体带入情境中,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相关工作,并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转移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确保学生可以紧跟教师思路,完成对语文教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挑选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学生性格、对该知识的感兴趣程度等进行分析,合理地挑选创设情境的教材内容,并科学的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确保前期的准备工作可以保证后续的施工工作可以正常进行。另外,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工作中,并非要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学习,还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影响,使得学生学习和掌握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没有接触到的知识。
(三)将情境教学法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情境创设工作中应积极地将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更加轻易的了解相关情境,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为自身学习所创设的情境,以此不断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将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所联系时,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不能将与学生生活无关联的内容和教学内容进行盲目的联系,确保整体教学工作的和谐一致,保证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到课堂教学工作中。另外,在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联时,教师应当明确要选择在学生生活中时常出现的事件,防止在该事件应用过程中无法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方式的整体应用水平。
(四)使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
教师只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教学工作,会导致出现情境创设教学工作与传统教学工作相差不大的现象出现,导致在该教学方式应用次数较多后,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兴趣,以此降低整体教学工作的质量。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要积极的以各种方式开展情境教学法,保证学生可以在创新型教学方式下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影响下,逐渐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在创新性性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教学情境进行模拟,确保每个学生均可以在情景模拟中获取角色,在对角色揣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语文文章的理解与学习,确保学生可以逐渐提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五)在情境创设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充分地融入到了民众生活及工作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积极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确保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抑制的现象,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大幅提升。而在信息技术已经成熟的应用在教学工作中的情况下,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相结合,使得学生可以在两者结合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在多媒体的支持下,教师可以使用视频、图片的方式展现相关的情境,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情境创设方式多样化,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情境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情境下,学习相关知识。
(六)在情境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语文文章中蕴含着一定的情感,而且渗透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工作的优势,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深入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在具备丰富的情感后,符合我国素质教育工作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在创设情境中融入情感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地融入正向的道德观念,确保在情感影响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情境创设工作中,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常常表现出的自卑、叛逆等情绪,通过共同完成情境创设来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影响,使得学生可以在出现负面情绪时及时进行自我调节。而教师在进行情感影响时,要结合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保证学生可以加强对该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七)应用问题导学发方式引入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沉稳度不够,在课堂中出现新鲜事物时注意力会被吸引,导致教师无法正常的进行教学工作,而是要不断的督促学生进行课堂,降低了整体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确保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学习问题,通过其求知欲减少因外物被吸引注意力的现象出现,进而在学生全神贯注的条件下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质量及效率。例如,在小学语文《将相和》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如果你是将相和该如何保住和氏璧?”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确保学生可以探讨的过程中体会到将相和自身具备爱国的精神,进而影响学生思想,确保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八)结合实物对学生进行教学
仅仅通过语言或者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是无法全面地理解教学情境及其中所包含的教学知识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借助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进行教学工作,确保学生可以在实物的支持下加强对情境中知识的理解。而且应用实物进行情境的创设可以降低学生理解情境的难度,这十分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实物的利用。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琥珀》一课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颗琥珀供学生观赏,确保学生可以在实物的支持下可以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也可以在情境中理解大自然的伟大,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充分认识到情境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了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改变自身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应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重要性,进而实现思想基础的奠定。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该教学理念及学生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境进行情境的创设,保证学生可以加强对相关情境的理解。在创设情境中,教师要应用多媒体、问题、事物进行辅助,确保教师在应用这些工具下更好地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另外,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情境创设工作进行合理的评价,进而提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水平,实现语文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潘静雯.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2]陶然.技术支持的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3]彭美会.小学古诗情境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D].岳阳:湖南理工学院,2020.
[4]林婕.试论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9(3).
[5]肖国萃.试论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针对当前教学问题的对策[J].新课程(上), 2019(6).
[6]谭景凤.基于体验学习的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形势的一个教学方式,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灵活地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新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建立,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吸引他们学习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性。进一步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训练。
一、多媒体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一)学生盲目地看字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从目前我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上来看,一些教师没有正确将多媒体技术的地位进行定位,他们将阅读的内容在屏幕上向学生进行展示,这就使得一些学生盲目地看字幕,而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思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对文章的领悟强行地传达给学生,没有重视学生的感悟与主体性。此外这种行为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文章含义的自主探究。
(二)视频和画面取代了学生的合理想象
一些阅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一味地向学生展现课件,给学生播放视频和画面。这样就会使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难以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背后的含义以及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思想。
(三)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不足
目前课件制作的软件有很多种,并且这些软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不断地得到了优化,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并且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加大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阅读的机会与形式。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辅助的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水平,并且适当地在课件的引导之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二、提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水平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想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地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就需要教师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教师可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学生喜爱的故事,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变成学生感兴趣的、生动形象的知识,运用优美的背景和画面以及动听的音乐来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环境,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
(二)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师的教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的学习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讲授时,注重对学习方式的讲授,使学生在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学生很少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很难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多媒体课件中颜色鲜艳的插图以及生动的视频都可以加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的过程变得充满趣味,还可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词句解析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如果一些语文教师仅仅凭借口头上的讲述难以使学生充分地理解词句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这时语文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使他们在视觉效果中把握文字的奥妙,体会作者的感情与思想。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