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管理制度

时间:2022-07-10 01:30: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院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途径

1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概述

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主要是立足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政治转型时期的具体情况,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推动医院长远发展为目标,构建起相应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对政府部门和医院的责权进行明确划分,确保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等相关内容都可以得到规范,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运作,形成能够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医院管理制度。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医院本身所具备的公益性,重视对人民健康的维护[1]。通常情况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可以分成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部分,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强调对医院内部不同利益主体的权责划分,核心是构建法人治理,内容包含了法人治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等,通过对权责边界的明确,对医院管理中的人员、物资、财产和技术等进行梳理,促进医院运行绩效的提高;外部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体制与机制创新,强调对政府部门和医院的权责边界进行明确,主要内容包括了管理制度、监管制度、补偿制度等相关政策制度及法律法规,能够从宏观层面,对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布局进行优化,理顺医院与市场、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2]。

2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路径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现代医院想要得到长远稳定发展,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不可或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需要在充分尊重我国基本国情和政治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自身健康的现实需求,对公立医院所具备的公益性进行维护,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进一步激发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活力[3]。

2.1创新管理体制

①应该对医院本身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划分进行明确,严格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关于“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统一外部管理权责,明确政府对于医院的所有权;②卫生计生部门可以在政府部门的委托下,实施监管工作,成立相应的医院管理中心,代表政府来对医院进行管理和运营[4];③针对公立医院的资产安全、服务效率等,应该推行出资人监管机制,依照规划设计,对公立医院发展的资本性投入进行落实;④应加强智慧化医院的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构建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体现管理制度的技术性。

2.2完善法人制度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院长是独立法人,拥有决策权以及经营自主权。需要在医院中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能够相互独立,形成彼此间的制衡关系。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公立医院本身可以成为法人实体,实现政事分开,拥有独立经营权、法人财产权、认识自主权等权利,政府部门可以依法对医院进行监管[5];另一方面,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理事会,其本身由医院产权所有人和利益相关主体构成,属于独立的决策机构,可以在医院运营中体现民主集中制,在提升医院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充分维护其公益性。

2.3健全财务制度

财务制度作为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必须确保其健全性和完善性。①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需要向公立医院派驻总会计师,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同时也可以使得公立医院能够始终坚持本身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特征。对于社会资本医院,应该对医院财务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维护出资人的合法利益,确保医院能够实现稳定可靠运行[6];②应该重视预算管理与财务分析工作,以有效预防财务风险,实现收支平衡,规范医院资产运营,将收入用于医院发展而非盈利。同时,应该将全成本核算的优势发挥出来,做好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为医院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可靠支撑。③结合职工薪酬发放情况做好财务预算工作,改变原有的薪酬制度,根据工作量、危险程度等因素,对薪酬等级进行科学划分,为财务预算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并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2.4优化保障体系

①必须做好基础质量管理,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进行完善和落实,规范医护人员的诊疗护理行为,为病患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升医疗质量[7];②应该进一步强化患者感受及体验考评工作,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能力,运用病例医疗评价管理、PDCA循环、全面质量管理、病种医疗质量管理等现代化医疗质量管理工具,立足患者角度,做好管理保障体系的优化,在改善医疗服务的同时,促进医院本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③应该适当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做好人事薪酬制度的合理设计,以此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使得医院的公益属性能够切实体现出来[8]。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人民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更是提升公众生活幸福指数的一项核心内容。立足新医改,应该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的改革与发展,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能够让群众满意和放心的现代化医院。基于此,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不仅仅关系着医院的发展,更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方鹏骞,张霄艳,张凤帆,等.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与发展路径[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0):4-7.

[2]王发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6,3(3):15-20.

[3]赵莹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保障机制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6,14(4):37-39.

第2篇

一、岗位制度

二、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三、院总值班制度

四、消毒隔离制度

五、处方制度

六、查对制度

七、请示报告制度

八、请销假制度

九、财务会签制度

十、会计、出纳岗位制度

十一、车辆管理制度

十二、差率费报销制度

十三、三重一大制度

请示报告制度

 

凡遇到下列情况,必须及时逐级向有关部门及院领导请示报告:

1、意外灾害急救,接收大批创伤、中毒或传染病人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危重伤病员等。

2、凡为伤病员施行重要脏器切除或移植、截肢等重大手术,首次开展重要的新业务、新技术等。

3、门诊部或病房发现国家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4、发生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或严重医疗、护理差错,贵重医疗器材损坏或被盗、贵重或剧、毒、麻药品丢失、成批药品变质、失效等。

5、收治外籍病员或收治涉及法律问题、公安部门正在审查的病员。

6、收治有自杀倾向的伤病员。

7、与社会上发生冲突时。

8、需要重大的经济开支时。

 

 

 

 

 

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一)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假、节日均设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诊疗工作不间断地进行。

(二)每日下班前,值班医师接受各级医师交班的医疗工作,交接班时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做好床前交接班。

(三)各科室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交班。值班医生对危重病员,所采取的检查、治疗措施,应做好病程记录并扼要记入交班本。

(四)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病情变化时的临时处理,对急诊入院患者及时进行检查、填写病历并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置。

(五)值班医生遇有疑难问题应逐级请示上级医师处理。

(六)值班医师不得擅自离岗,护理人员要求诊视病人时,必须立即前往。

(七)值班医生在晨会上报告病员情况,危重病员须在床旁交班。

(八)每日早晨上班利用半小时时间召开由值班护士进行护理日夜交接班等。

 

 

 

  

院总值班制度

 

(一)院总值班由院领导和职能科室相关人员参加,负责处理非办公时间内的医疗、行政和临时事宜。及时传达上级指示处理紧急事宜。

(二)负责检杳科室值班人员在位情况,对重要部门,科室要到场检查,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三)值班人员遇有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院领导请示报告,根据领导意见负责组织处理。

(四)总值班人员,按时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认真做好值班记录。

(五)值班领导根据需要有权组织人员,集中力量解决临时发生问题,有权调动医院机动车辆。

(六)值班时间:每天正常上班时间以外的时间,均由总值班负责。

(七)每天交班前,清扫值班室内卫生认真做好室内物品交接。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二)各科室均要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并应遵照执行,科主任与护士长做好检查、监督工作。

(三)门诊或普通病房发现法定传染病人或可疑病人应立即上报,并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四)传染病人用过的敷料,器械均应按规定处理。排泄物、呕吐物必须经过净化消毒,传染病人用过的衣物、被服应消毒后再清洗,医院污水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

(五)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操作、诊疗、处置前后均应流水洗手,各部门必要时备有0.2%的84消毒液浸泡手,每天由护士负责更换消毒液。

(六)全院各科室污物,废物要用容器袋装好,分类进行统一处理,不准乱堆乱放。

(七)全院医务人员上班时应必须穿戴工作衣、帽,着装整洁,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八)院感染专职人员应定期组织检查消毒隔离工作,深入科室进行监控监测,做好检查记录。

 

 

 

处方制度

 

(一)处方权限

1、在职各级医师的处方权,需经各科主任提出,并填写表格,报医务科,医务科对其资格确认后登记、备案,由院长批准,通知药剂科,有处方权医师应将本人之签字留样于药剂科。

2、处方必须由医师本人书写,严禁先签好空白处方由他人临时填写药名、数量等,任何人不得摹仿医师在处方上签字,各级医师不得为自己及其亲属开方取药。

3、麻醉药品处方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或经院领导批准授于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签署方为有效,急救时值班医师可按病情需要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用后由具有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补签处方。

4、药剂师有权监督医师合理用药,对不合格的处方、乱开方、滥用药者,药房有权拒绝发药,药剂师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内容。

(二)处方书写

1、处方原则上用中文(必要时可用拉丁文),要求字迹清楚、项自书写完整,药名、剂型、剂量、单位、用法书写正确,不得涂改,如有修改时,医师应在处方修改处签字,处方年龄项应按实足“岁”或“月”填写。

2、药品名称、剂量、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如因医疗需要,剂量超过药典规定时,医师须在剂量旁重加签字,方可调配。

3、药品用法应写明冲服、含化、口服或皮下、肌肉、静脉注射,以及每次剂量和每日用药次数,外用药品应写明用法及用药部位。

4、每张处方仅限1人,严禁以甲病人名字给乙病人开方取药。

5、西药处方每一药品须另起一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与普通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不得同开一张处方。

(三)处方保管

1、每日处方按普通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分别装订,并加封面,集中妥善保存。

2、普通药处方保存期1年,精神药品处方和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保存2年,麻醉药品处方保存期3年,到期由药剂科报请院领导批准后销毁。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事故差错一项重要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1、医生在开处方,医嘱或进行诊疗时,必须仔细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观察病情变化和处置后反应。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或精神药品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检查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每种药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值班护士查对医嘱时不准聊天,不打电话,不准闲人进屋,整理医嘱时,必须认真核对,做到准确无误。

6、除紧急情况外不得使用口头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仔细核对,执行后必须及时补写医嘱。

(二)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品剂量、配注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三)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检验项目。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姓名、检查项目及结果。

(四)理疗科及针灸室

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3、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物。

4、针炙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五)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及部位。

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第3篇

(一)按上级有关规定和医院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划分为片剂单价1.00元以上者,针剂5.00元以上者列为贵重药品管理范围(包括自费药品)。

(二)贵重药品又分为一类和二类,一类贵重药品须建立逐日消耗交班表和日清月结收支帐。

(三)凡属一类贵重药品,值班人员必须每日认盘点,填写逐日消耗交班表,如有差错和丢失现象按科有关规定酌情处理。

(四)统计员每日根据门诊用药消耗数量及时补充药品,以保证临床用药,当日消耗的贵重药品应及时登记入帐,并应帐物相符。

(五)自费药品均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严禁自费药品公费报销的现象发生。

(六)贵重药品如有自然破损,应按上级规定的报损制度执行,认真清点破损药品,填写药品溢耗单,由科室负责人签字方能上报财务,予以报销。

(七)值班人员调配处方时,应计价准确,调配无误,凡计价误差大,或错发及多发出的贵重药,均按差错登记处理。

(八)值班人员调配处方时,应计价准确,调配无误,凡计价误差大,或错发及多发出的贵重药,均按差错登记处理。

(九)属公费医疗的患者,应按公费医疗制度执行,严格控制和杜绝滥开大方的现象。

(十)贵重药品应定期检查有效期限,严防过期失效的药品使用于临床。

(十一)凡属生物制品的药品均按要求冷藏保存,易潮解和霉变的药品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处。

(十二)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严防伪、假、劣药混入。

第4篇

1.1医院信息化水平较差

首先,医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由于没有及时存储医生的电子档案,不能利用电脑对医生进行科学的排班,医生的绩效管理信息记录不到位,造成了医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影响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热情。其次,对患者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患者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体现在一些医院未及时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患病信息、治疗信息和用药信息等上传到网上并且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导致患者一旦换了科室、换了主治医生或换了医院,医生就不能及时完整地了解患者的各项信息,从而造成治疗效率低下。

1.2医院经营管理制度化水平较低

对医院进行制度化的经营管理有利于避免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单纯依靠人管人的弊端,有利于医院在任何人的管理下都能够正常运行。但一些医院经营管理的制度化水平较低,导致医院绩效难以有效提升。首先,医院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行为规范都未纳入到医院的经营管理制度中,这使得医院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无制度可依,难以保障医院的经营活动在制度的范围内有效进行。其次,医院经营管理制度不科学。一些医院的经营管理制度不够科学,直接导致根据这些制度而进行的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绩效低下,甚至出现各种问题。

1.3医院经营管理组织不够健全

要想对医院进行高效科学的经营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健全、高效的经营管理组织。但是,很多医院经营管理组织不够健全,导致医院绩效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首先,组织机构建立不完善。组织机构建立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很多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相关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导致医院的很多事务没有相应的组织来进行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其次,组织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不明确,这导致各个组织机构管理内容重叠,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相互扯皮和推诿的现象。最后,医院经营管理组织人员的管理知识缺乏,难以高效地承担医院的日常管理任务。

2基于绩效提升的医院经营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2.1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

以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为起点,提升医院绩效。首先,对医生进行信息化管理。将医生的个人信息编辑成电子档案,包括医生的学历信息、治疗康复的病患信息及专长信息等,然后在网上公开。并且让患者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网上选医和网上挂号,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能对医生进行信息化管理。其次,对患者进行信息化管理。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患病信息、治疗信息和用药信息等录入电脑,使医生能根据相应的权限查询患者信息,及时完整地掌握患者情况,最终实现对症治疗,提升医院绩效。

2.2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制度化程度

首先,完善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使医院的经营管理制度有章可依。通过完善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能实现医院经营活动中的各项事务都有规则可依,从而有效避免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无序性,显著提升医院绩效。在医院经营管理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可参照规模较大、运营较为规范的医院经营管理制度,并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制度,最终完善整个医院的经营管理制度,提升可行性。其次,保障医院经营管理制度的科学性。通过聘请医院管理方面的专家或医院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等参与医院经营管理制度的构建,促进医院经营管理制度的科学化,保障医院的经营管理制度能有效约束医院日常的经营管理行为,提升医院的绩效。

2.3完善医院管理组织

以完善医院管理组织为路径来提升医院的绩效。首先,健全医院管理的组织机构。通过健全医院管理的组织机构,使医院日常管理中的各项活动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承担,避免出现问题时没人处理的情况,有效杜绝管理真空区。其次,明确医院管理组织的责任权利。对医院管理组织的责任权利进行明确,保障责权一致,明确责任边界,以避免医院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责权不一致、责任边界不明确、互相推诿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提升医院绩效。

3结语

第5篇

(1)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权责不清晰。由于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部分医院管理者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没有在医院内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因而导致在医院资产管理上缺乏原则性的指导,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与权力也没有明确的区分,导致医院资产管理陷人混乱,医院各种资产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2)资产利用效率较低。由于医院在预算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环节的力度不足,因而导致在资产管理上账目与实物不对应的现象经常出现。而且由于对于医院的资产管理缺乏科学的论证以及有效的管理措施,因而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资产闲置、资源浪费以及资产利用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在流动资产管理方面药品、器械以及耗材的库存管理不当,应收账款以及预付款项回收困难,流动资产有效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也较为严重。

(3)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的要求,设立了详细的资产管理账目,总账以及明细账的记录较为细致,这对于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部分医院忽视了对于医院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因而导致在管理上无法形成对于固定资产准确的盘点,对于流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具体状况也无法进行准确的评估判断,制约了医院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医院资产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1)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医院高层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资产管理对于医院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自上而下的完善医院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医院的资产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医院资产的采购、使用、保管制度,资产的清查管理制度、资产的处置核销制度,重点针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同时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医院的各个科室以及相应部门的具体岗位责任人,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医院的资产管理水平。

(2)完善医院资产的清查盘点。在资产管理方面医院还应该结合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及时的组织资产管理责任人对医院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各种类型的资产进行细致的清查。通过盘点清查明确医院资产的实际状况,并同时处理医院资产的盘盈、盘亏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及时准确的掌握医院资产动态,并为医院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资料。

(3)健全医院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协助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首先针对资产管理建立完善的资产账目明细,重点包括资产的总账、明细账、科室卡片,确保医院资产的账目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其次,应该重点建立健全医院的资产变更监督管理,例如在资产的购置、转移或者是报废处理上,做好资产清查以及账册处理工作,避免医院资产的流失。通过这些措施,对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形成全面的监督管理,确保医院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4)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开展医院资产管理工作。为了提高医院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在资产管理上应该借助于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开展资产管理工作。通过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疗用品、卫生耗材以及医院的后勤物资等各类资产信息进行录人管理,动态的反映医院资产的波动变化情况,进而为医院资产管理工作调整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医院资产管理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第6篇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医院统计已参与到医院的管理和运营中,并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决策制定、工作指导等方面提供了指导性的信息。本文从医院统计的含义出发,分析了医院统计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医院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医院管理改善的策略,旨在为我国医院管理工作以及医院统计工作的完善和提升提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医院统计;医院管理;重要性;改善策略

绪论

作为医院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统计近年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范畴也越来越广。医院管理部门可以从医院统计中获得监控、指挥、协调等方面的信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统计工作也逐渐发展成了一门学科,其主要目的是指导医院工作,改善医院服务质量,促进医院服务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加强医院统计学科的研究,充分开发统计信息,获得准确、有效的统计资料,完善统计职责,才能更全面、更有效地提高医院工作质量,更长远地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医院统计

医院统计是医院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和原理,对医院管理效果和质量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估,并为管理部门提供指导、协调和决策依据。[1]医院统计的范畴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门诊统计和急诊统计,其内容又包括工作量统计,包括临床诊室的就诊人数、就诊种类、就诊身份以及急诊人数等;[2]观察床位统计,指留院观察人数、就诊人数、床位总数等;急诊就诊总人数、抢救成功人数等;门诊取药人数、注射人数、换药人数等;门诊手术总人数、门诊死亡例数等。二是住院统计,其又包括四类:工作效率,指住院、出院人数,治愈率和死亡率的动态统计,医院病床总数量、病床每日利用率、住院人数,周转次数的情况的统计;特、中、小型手术的类型和数量的统计,以及麻醉人数统计;诊断质量,针对就诊与出院的诊断率和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3]医疗质量,根据治疗率、死亡率、抢救成功率以及医疗事故等情况进行医疗质量分析,以此确定医疗质量;差错数量统计,根据医疗事故数量以及患者反映的手术质量、手术价格等问题确定医院手术中差错数量。此外,根据医院的药品收入、医疗收入、住院金额、医疗设备采购等情况进行统计,以此确定医院业务的运转情况。

二、医院统计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

(一)检验管理效果

医院统计的一项重要作用是监管医院的管理工作,确保管理机制运行的有效性。随着患者满意程度的不断提升,就诊、入院、手术和出院的总人数以及医院的收入不断看涨,直接反映了管理机制运行有效。如果通过医院统计结果发现就诊人数和医院收入有所降低,则说明医院管理出现纰漏,医院管理层在日后工作中要加强统计相关工作的管理,针对就诊、出入院以及医院收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灵敏、及时、彻底地反馈,为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决策,以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状况。[4]

(二)强化管理质量

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直接反映在统计数据上,统计数据不仅体现了医疗质量和水平,更有用的是通过数据可以监管医院的管理活动。统计者针对医疗诊断过程中的准确性、治疗的全面性和及时性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评定管理水平。例如,通过对患者诊前和诊后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判断,以此初步判断诊断水平和医疗水平,若两者符合率高,则该医院的医疗水平高,符合率低,医院的医疗水平则有待提升。

(三)评定管理效率

医院针对人员、医护用品以及医疗财产的利用和分配情况进行统计,来评判医院管理决策是否有效。例如,统计人员针对床位的使用情况分析来判断设备分配、物资管理以及人员是否利用最大化。针对医院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设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医院的管理以及医疗水平越高,则任务完成的越多,治疗的患者人数越多,为医院日后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评价工作效益

医院是具有多结构、多信息的服务单位,可以通过对医疗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来全面综合地总结医院的管理质量,还可以根据医院内部、不同医院之间具体的医疗指标结果进行评估与分析,以此了解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日后医疗工作的改善、服务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5]

三、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医院普遍存在着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多数医院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多数医疗项目上仍沿用传统型的管理方式,缺乏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部门在医院的管理上只走形式路线,由于制度上的不健全,我国医院在信息化的实现上相较于国外医疗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资金投入不足

医院管理特别是信息化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我国医院在资金的投入力度还不够,资金缺乏是医院管理尤其是信息化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障碍。由于不同地区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的差异,偏远地区又受到地域、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使得我国的医疗水平差距较大。

(三)机构设置不健全

一些医院特别是规模小的地方性质的医院在机构的设置上不健全、不科学,无法有效满足患者实际病情的需要。此外,很多地方性质的医院缺少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也不过硬。由于机构设置不健全,因而,医院管理上也存在很多问题。[6]

四、医院管理改善的策略分析

(一)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

医院管理部门应树立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在信息化建立上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管理决策的制定上,要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进行辅助监督,对实际的医疗工作中给予实时有效的监督,提高管理的效率及有效性。此外,要扩宽医疗管理的内涵和服务宗旨,将信息化管理意识渗透到每个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中,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信息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在医院管理中还要健全信息化的制度,从就诊、出诊、患者数量、病例、病床使用情况以及医院的收入情况进行信息化统计,将统计的数据按照标准进行分类,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此外,还要配备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不但可以实现医疗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促进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还可以职责明确化,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统计数据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完善人才建设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医院管理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管理,即医护人员的管理,医护人员医疗水平的高低、素质的良莠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完善医护人才建设机制,在医护人员的选拔上,要选拔一些具有过硬医护知识的高学历、高质量的人才,在医护管理上还要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定期开展医务知识讲座,着重分享医务案例,以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的医务水平,提倡团队精神,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的凝聚力和积极性。此外,还要加大对医护人员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开展。

(四)资金投入力度加大

要加大对医疗设备、人才培养方面资金的投入力度。在医院的发展中还要兼顾平衡。由于我国医疗水平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异,国家对地方性医院的资金投入上还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国家还应加大对县域医院的资金投入力度,平衡兼顾各地的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条件以及地区机构的医疗能力,推动各地的医疗水平平衡发展。

(五)增加信息时效性

在医院管理中,要及时、准确地向统计人员提供统计数据、咨询和建议等有效信息,对管理中存在的给予监督,一旦有错报、漏报的现象发生,要立刻给予制止和警报。为了确保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医院的管理人员要将基础性的工作做好,实现数据的科学准确存储,提取使用方便。其次,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采集、加工和处理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的有效性。最后,还要加强统计人员管理动态、管理方法相关内容的学习,增强对医务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敏感度。

五、总结

总之,医院统计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统计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管理效果。因此,在统计工作的开展上还要不断提升医院统计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医院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机构设置不健全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发展,要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只有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不断完善,不断打破传统的发展壁垒,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结合医院自身发展状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的医疗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韩小兰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参考文献:

[1]杨爱华.医院统计工作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8):145-146.

[2]李春蕾.医院统计工作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74.

[3]毛红.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医院统计工作[J].中国卫生统计,2009(3):236-236.

[4]何程辉.医院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病案,2009,10(3):31-32.

第7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公立医院;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73-03

上世纪末,我国的公立医院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改革,2005年,国家宣布我国“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的结论,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国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将走向何方,这成为了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有企业经过多年不断的改革实践探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比较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类似的我国公立医院,现在还处于改革的摸索阶段,是否可以借鉴和吸收现代企业制度的精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值得期待。

1 充分认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在中国特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种企业制度,它是指适应我国乃至世界的社会化大生产浪潮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现代企业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阐述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1 产权清晰

产权清晰包括法律上的清晰和经济上的清晰两部分。(1)法律上的清晰是指,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等权利需要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来代表国家而进行。(2)经济上的清晰是指,产权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是清晰的,如产权的所有者要对产权具有约束作用,要体现其责任、权力的统一。

1.2 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在企业运行中,首先必须确定和区分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其次是要确定和区分他们的权利和责任。(1)权利。所有者享有选择管理者和资产收益的权利。经营者拥有经营企业以获取收益的权利。劳动者拥有就业和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等。(2)责任。责任与权力是相对应的,它是指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应该分别承担的民事责任、社会责任和风险等方面的内容,如所有者有承担企业债务的责任。权责明确除了明确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利和责任外,还包括权利和责任相平衡的问题。此外还包括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衡的问题。

1.3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指,政府行使企业宏观的管理职能和行业管理职能,同时他们要与企业的经营职能分开。(1)经营职能交给企业。政企分开要求政府不再从事企业的经营职能,而让企业进行自主经营。(2)社会职能交给政府。政府和社会承担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如住房、养老、医疗等。政企分开的基本含义包括:一是政资分开,即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职能相分离。二是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同国有资产的营运职能相分离。三是资本金的经营同财产经营相分离。应当指出的是,政府还是国有资本所有者,他们对企业拥有股份,因而他们仍然可以行使其所有者职能。

1.4管理科学

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管理科学。广义上的管理科学包括企业组织合理化问题;狭义的管理科学包括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管理的核心是激励企业员工发挥更大的潜能,让企业产生更大的效益。管理的功效主要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其创造性。管理是否科学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企业是否运行良好,是否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 现代医院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建立产权关系清晰的现代医疗制度

中国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医院没有真正的法人资格,这样它就没有独立的财产权,这就造成它不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而中国一直试图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但进展都很缓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改到深处是产权”。所以,产权关系是制约中国医疗改革的首要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才能真正推进医疗卫生改革。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建立产权关系清晰的现代医疗制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立完善的现代医院的法人制度,让医院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法人资格,行驶法人权力,承担法人责任。医院要能独立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它就必须拥有独立的财产并具备独立处理相应财产的权利。因而必须让出资者和现代医院的财产相对分离。

2.2建立权利责任明确具体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我国公立医院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医院的权利和责任不明确。由于我国的医院没有建立真正的法人制度,医院的产权关系不清楚,导致我国公立医院的权力责任不明确。医院的管理者由谁来选择,医院的重大决策是由医院来决定还是由政府来决定,因为管理不善而导致医院出现的债务等方面又由谁来承担?医院的劳动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权利,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在我国公立医院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建立权利责任明确具体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我国公立医院必须建立明确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权责制度。比如医院的法人代表具有什么样的权利,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医院所有者具有什么样的权利,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些规定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将成为一纸空文。

2.3建立与政府职责分开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我国公立医院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医院的政事职责不分。它造成公立医院自无法落实、经营机制没法灵活、约束机制一直没法健全、经济效益无法提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国公立医院必须建立与政府职责分开的现代医院制度。医院必须是法人财产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理清医院与政府的关系。财产关系方面,政府与医院是投资者与医院法人之间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行政管理方面,政府与医院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政府的职能是调控作用,他们不直接参与医院的生产经营活动;医院接受政府间接的调控和服务。政府和医院的职能发生转变,政事职责彻底分开[1]。

2.4建立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我国公立医院在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管理不够科学规范,政府宏观管理职能模糊不清,医院微观管理权责不清,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机制僵化等问题比较突出。政府在宏观管理上没有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作为指导,使得医院在改制过程中的运行只能参照企业的有关规定。但医疗机构与企业在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势必会影响到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2]。而医院在微观管理方面调控错位、越位,缺乏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改善创新的动力,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导致医院运行效率低下[3]。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建立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可操作性的组织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的组织体制,使医院的经营机构、权力机构和监督机构之间互相独立、相互制衡、权责分明;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制度等,形成既有激励又能约束的经营机制。从而保证所有者、经营者和服务者的利益,调动积极性,约束出格行为。

参考文献

[1] 董云萍,夏冕,张文斌.国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及公益性制度安排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 医学与社会.2010,23(2):1~3.

[2] 郝模,陈立今,马安宁等.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策略和障碍[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2~5.

[3] 张勇,包江波,张蕾等.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重点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1):653~655.

第8篇

关键词:完善 财务管理 加强 内部控制

财务状况是衡量每一个经济实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即时效益。医院作为非盈利性独立核算医疗卫生机构,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医院正常开展医疗业务的重要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医院效益好与差。但目前,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医院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二是医院内部控制缺乏相应的科学性体系。三是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意识,强化医院的财务建设,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医院的管理工作。

一、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概述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涵义

医院在正常的持续经营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财务的问题,如医疗器械的招标采购,医疗药品和耗材的采购以及医院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的款项支付等,都属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问题。面对这些财务问题,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这些支出和收入的资金进行全面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正确的财务管理方法能保障医院财务的正常运作,明确医院财务支出的的方向,为年度预算打下基础。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对医院的财务状况有清楚的认识,了如指掌,才能为医院领导提供参考信息,以保障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医院有多少闲置资金,才能做好医院的应急准备,为医院所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

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证医院的内部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合理有效的控制成本,保证医院正常经营,资金往来合法合规,各项资产安全有效,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有效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维护医院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在遵守国家医疗卫生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

1、医院财务预算的管理

医院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所购医疗器材、医疗物品药品成本进行预算控制和管理,对于大额资金使用应通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集体决策。

2、医院财务对医院收入进行管理

国家对医院的各项收入都规定有标准和范围。医院各项收入要做到收入合法,支出合规。医院财务部门要引导各个临床科室做好医疗业务收支的管理工作。

3、医院财务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包括医院的医学建筑,绿化建筑,医疗器械,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和管理,明确责任,确保资产不被侵占、挪用、流失,避免重复购进,重复建设,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二、分析医院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

医院是一个专业性和学术性比较强的场所,这里的专业性主要是指临床医学医疗方面。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也都是由医生出身转为行政管理的多。由于领导成员缺欠相关专业知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则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人负责把关。财务部门负责人不仅要熟悉会计业务知识,还要有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财务部门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记帐和出报表这些日常的工作上,还要主动参与医院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作为院领导的左右手,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医院财务状况,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以供领导决策作参考。

2、医院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医院管理者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加上财务管理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资金管理的科学性,致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体系,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方面不完善,缺少内部控制措施,缺乏监督监察制度,无法保障医院资产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转。

3、医院财务预算决算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医院历来对预算工作不重视。医院也没有建立有关预算的规章制度。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工作缺少专业性,所以做不好医院相关业务的成本预算等工作。

(二)医院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1、医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

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说是近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13年联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从2014年1月1日起实行。医院的管理者一般都认为医院是治病救人,为人民服务的服务行业,往往只重视医疗临床业务,忽视对医院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更是没有足够的认识。

2、内部控制缺乏相应的科学性体系

内部控制对财务工作的运行和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以及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但是大多数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建立或不够合理和完善,不能让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这样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让人有机可乘。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就缺乏相应的监督监察机制,从总体上影响整个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三、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服务机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望值大幅度提高,其自身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因素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医院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医院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找出解决对策,寻求医院的良好经济效益,保证医院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

(一)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财务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加强医院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首先医院管理者应树立财务管理意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持续推进,医院的生存发展摆在了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面前。医院工作者应逐步并彻底的改变医院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医院经营管理的观念。医院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聘用比较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实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对会计学、经济学、法律学等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同时在建立制度方面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比较容易得到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认可和肯定。平时也要注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规定,学习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锻炼他们对待业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二)做好医院财务预算和决策,及时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返馈

对医院的医疗器材购进、药品购进等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做好数量、质量和价格的预算,预算之后应积极的上报给领导,领导班子对预算进行合理的论证、评定并给出修改性意见。预算成本经过审批之后要严格按照预算推进实施。财务管理方面,做到帐、证、表、物相一致。做好收入和支出比例的核算,准确核算净利润,而且定期进行比较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提高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措施。

(三)建立科学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财务监督监察力度

医院财务部门应该建立科学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做好岗位的职责分工,明确每个岗位的基本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员工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单位应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确保不相容岗位互相分离,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要充分发挥医院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保证每一项业务的开展都有章可循,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加强员工内部的制衡。每个人都要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加强员工的道德建设,严厉打击越权现象,为自己谋取私利的违章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财务监督监察力度,不定期进行专项审计,对特殊关键岗位实行强制休假,经济审计制度。

四、结束语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正在持续进行中,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在新的形势下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医院的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到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一步加强管理,同时进行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没。这就要求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财务业务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将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自觉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秋燕.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医院内部控制[J].中国经贸,2014,(4):173-174

[2]曹济永.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完善措施[J].时代经贸,2014,(2):33-33

第9篇

一、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着意识淡薄致使档案管理亟待重视、格局混乱致使档案管理职能不明以及人才缺乏致使档案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

(一)意识淡薄致使档案管理亟待重视

意识淡薄致使档案管理亟待重视是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第一大问题。不少医院管理者认为,医院的核心与重点工作是治病救人,只要把其中的医疗病历管理好就万事大吉,这致使不少人的医院档案管理意识薄弱。从根本上讲,这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不少医院不够重视《档案法》与《档案法实施办法》的宣讲,致使不少医院管理者不了解档案管理的应有意义;其次,由于医院经营的利益指向,不少人认为医院经营就应当直接获得收益,所以不少人就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二)格局混乱致使档案管理职能不明

格局混乱致使档案管理职能不明是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第二大问题。由于医院管理者的档案管理意识淡薄,致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具体而言,医院档案管理大都由医院办公室的下属档案室具体实施。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医院办公室下属的档案室大都只负责管理文书、会计资料和一些具体档案,和医院密切相关的医疗档案大都由医院下设的业务部门负责操作。因此,医院档案管理形成了各业务单位共管的格局。由于缺乏专业部门的操作,医院的档案工作仅仅局限在档案的简单搜集整理方面,却忽视了档案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开发应用,最终没能在质的层次上形成飞跃。

(三)人才缺乏致使档案管理水平低下

医院档案管理还面临着人才缺乏致使档案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具体而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并不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能力,很多只是医院办公室的兼职人员,他们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档案管理的要求。

此外,一些医院领导仅仅把档案管理工作单一地定位为文件材料收集和装订,致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并不能创造性地把握档案管理的前沿动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创新和活力。同时有造成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普遍降低,这致使档案管理水平徘徊不前。

二、解决医院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要从不断增强档案知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断增强档案意识

不断增强档案意识是解决医院档案管理问题的第一大对策。一些医院管理人员把医院的核心工作定位在治病救人方面,因而忽略了档案管理这一基础工作,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意识薄弱。因此,下一步一定要大力宣传档案知识,不断增强人们的档案意识。具体而言,档案宣传一定要灵活多样,要通过各种新颖的手段与方式不断提升档案工作的吸引力,要结合当前医院的中心工作和档案工作实际,找准档案宣传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抓住它,以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此外,档案宣传中突出抓好档案法建设,从而推动全院档案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是解决医院档案管理问题的第二大对策。下一步,首先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部门,并建立合理的档案管理机制。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一定要从医院的实际出发,重点解决医院档案内容繁杂,分散在下属各个业务部门的问题,要整合各个部门的分散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档案收集归档制度、档案利用保管制度等相关制度,严格遵循档案保管期限、归档范围定,并将这些制度和规定纳入医院岗位责任和考核体系。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第10篇

对于药品管理,不同的医院对此的态度不同,但是在传统医院管理理念的支配下,医院对药品管理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医院药品账目不明确。医院管理制度完善,领导忽视对药房的监督和管理,在药品出售的过程中,经常性的出现药品亏损的现象,影响医院的效益。目前而言,对于药品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对药品数量管理上,药房工作人员需要对药方中的药品数目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定期盘查药品的数量,进行登记。但是就目前而言,制度不明确,药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够,对药品的数量登记不到位,常常出现药品库存登记与实际药品数量不符的现象。其次,医院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医院内部制度的完善是保证医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展开的保证,而且清晰合理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益,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维护医院的合法利益。但是就目前我国医院的实际而言,大部分医院职权划分不明确,很多岗位的职责不明确且相互权限相互交叉。就药品管理环节而言,由于医院纠纷的多发,医院只重视药品的购买,但是对于药品是否按照标准存储,多有忽略,使得很多药品由于不合理保管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最后,医院管理模式落后。除了部分三甲医院逐渐建立计算机药品管理模式之外,大部分医院依旧执行的传统的人工登记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相当落后,药品的信息不完善,医生对于药房的药品种类不熟悉,开出的药品药房缺少库存。药房的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于药品的信息不会主动传递给医护人员,这就给患者取药造成一定的困难。

2完善医院内部的管理制度

2.1明确药品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药品管理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药剂科。首先要对药剂科的全部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药学知识,还包括涉及药品管理的各项法律常识,加深药剂科工作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认识。其次是对于药房工作人员,对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进行规定,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药房工作人员做好库存工作,对于药品的出库、进库进行详细登记,对于库房中药品的数量和种类做到心中有数,与医护人员沟通,做到信息一致,确保医生开出的药品在本院药房内能够取到,方便患者拿药。再次是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真正的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并对其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作出考核,实行相关的奖励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2.2完善医院制度

医院制度的完善需要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医院的制度完善需要医院领导立足于本院的具体实际,借鉴其他医院的管理制度,制定出能够促进本院发展的管理制度。对于药品的管理制度需要从药品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如规范药品采购的流程、药品管理的规定等等,并将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身上。如果出现药品问题,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有资金支持的医院,应引进计算机管理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明确出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实现全院药品信息的一致性,在完善药品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医院效益的最大化。

2.3建立究责制度

究责制度的落实需要在详细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医院内部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并且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完善究责制度,出现各种不规范操作流程,做出明确的处罚规定。促使工作人员在心理上建立坚实的防线,确保工作人员认真工作,并且严格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工作内容。

3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剂科的服务质量

3.1加强对普通药品的管理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严格控制管理药品的有效期,对医院药品的种类以及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登记完善,由一位药剂师专门负责此项任务,建立药品有效期的专门登记表,对药品的出库及时登记,并对新进药物的有效期准确记录,登记在册,保证药房内的药物都在有效期内。对于药品的存储,药品的存储不同的药品要求则不同,因此对相同存储环境要求的药品进行统一放置,并将易串味药品与其他药物严格区别放置。

3.2特殊药品的管理

血液制品与品在药剂科居于特殊地位,需要采取特殊的保管措施,对于血液制品需要低温放置在冰箱内,并避免阳光的照射,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品的管理与血液制品相比,更加严格,品需要由专人负责,在需要品时,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执业医师以上开出的处方,处方中品的数量需严格控制。对于品的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每天进行核对,确保实际药品数量与账面一致。

4结束语

第11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 统计工作 重要性 措施

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发挥着日渐突出的作用。通过统计工作,医院相关部门能够获得相关的信息,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指挥、协调与监控。当前医院不断发展,统计工作得重要性也逐渐加强,通过统计能够对医院的工作进行指导,优化医院的服务水平,使医院实现全面、稳步的发展。所以需要加强统计工作的研究,获得更加准确、可靠地统计信息,使医院的工作质量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首先,能够对医院管理情况进行科学检验。医院的统计工作能够很好地对医院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使医院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运行。近些年来,医院服务水平以及患者的满意度逐渐提高,因而医院中就诊的人数以及收入也逐渐增多,这就讲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情况直接反映出来。对医院就诊人数以及收入等进行统计分析,如果结果下降,就表明医院管理中存在问题,需要医院领导强化统计工作的管理,科学的分析医院就诊、出院人数以及收入情况等,并这些数据信息、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为医院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意见与参考,促使医院实现有序、持续的进步。

其次,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统计数据能够直接将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工作效率反映出来,统计数据能够体现出医院的医疗质量,并且利用统计数据能够有效地监督管理医院的各项管理活动。评价医院管理水平时都是统计人员全面统计分析医院治疗及时、全面性以及准确性。如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致性,对医院的诊断以及医疗水平进行初步的判断,如果前后的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看,就表明医院的医疗水平是比较高的,否则医院就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医疗质量。

第三,科学的评价医院管理效率。评价医院管理决策的有效性通常是统计医院的医护用品、人员以及财产等分配利用的情况进行评价的。依据医院床位的使用情况判断医院中的物资管理以及设备分配等是否实现高效利用。统计分析医院人、物以及技术等,医院的医疗以及管理水平高,就能够治疗更多患者,也能够为医院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最后,对工作效益进行评价。医院是一种服务性的单位,在医院管理质量评价时通常是通过医疗治疗进行的。还可以对医院内部以及不同医院问的医疗指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医院的工作情况进行把握,有助于医院医疗工作以及服务水平的全面优化提升。

二、医院管理中统计工作的现状

(一)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需要加强。如今很多医院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急需加强,特别是基层的医院,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中重要性,并不关注统计部门的报告、数据。统计部门在医院中的地位不高,使得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影响,不利于统计工作效果的实现。

(二)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医院的管理模式也发生变化,传统的统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实际需要。但是当前很多医院都将注意力以及资金投入到医疗设备上,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统计软件缺乏,统计工作还只是对各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统计数据的分析评价不到位,甚至还有医院是人工计算,统计效率低,并且极容易出现错误,统计工作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

(三)缺乏专业性的统计人才。很多医院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不是统计专业的,统计部门有很多退居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统计学习,对统计指标、公式等并不熟悉,不能有效推进统计工作的开展。日常工作中只能汇总各部门的数据信息,统计数据的分析以及报告的撰写都无法胜任,不能为医院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三、医院管理中统计工作开展的措施

(一)提高重视程度,支持统计工作开展。当今社会中,医院要想持续的发展进步,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统计数据信息作为支持,医院管理工作中,统计工作能够发挥出计划、预测以及管理等功能,医院通过分析统计数据、信息作出科学的决策。因此统计人员必须要在工作中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形成统计报告,并将统计数据经常分析给医院领导,对比分析月度、季度、全年的数据,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医院领导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全面的把握,认识到统计工作对于医院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统计工作的支持。

(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统计效率。在医院管理中开展统计工作还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积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对医院患者的就诊、出院、病床使用、收入等数据进行信息化的统计分析,并按照相关的标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类,使统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健全针对性的制度,对医疗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工作相结合,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高效利用统计信息,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稳步推进。

(三)提高统计信息质量,规范各环节工作。统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统计工作的数据还存在―定的误差,使医院领导的决策受到影响,因此要提高统计数据的信息,就必须要对统计制度进行完善,统计数据信息的登记、报表、监督、抽样制度等都需要完善。按照标准化要求对统计进行划分,提高数据处理的水平。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规范统计人员的行为。将统计工作与个人的绩效相结合,强化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在工作中能够认真严谨的开展工作,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四)提高统计信息时效性,为医院提供数据支持。在医院管理中,需要及时将统计数据提供给相应部门以及管理者,如果有需要还需要提供咨询建议等服务,及时监测医院管理中的问题,并作出预警。要提高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就需要科学的储存基础信息,为使用提供便利,也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此外科学的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收集、储存以及加工数据信息,使统计信息能够及时提供给需要者。统计人员要全面把握、了解医院的管理情况,对信息保持敏锐的感觉,并科学的分析信息。

(五)使用网络技术,实现自动、全面的统计。如今人们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医院中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也逐渐增多,逐步实现数字、信息化管理。统计工作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对医院进行定量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信息化网络在医院管理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统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统计转变为信息化统计,使用计算机网络对医院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储存以及传送等,全面把握医院的运行情况,实现自动化的管理。

(六)建立统计机构,优化人才水平。当前很多医院还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大都不是专业的,使得统计工作的职能弱化,统计工作的作用也不能真正发挥出来。因此必须要建立统计机构,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监督。同时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使其业务素质水平得到提升。提高统计人们的准入门槛,并对在岗人员进行再教育,全面提升其统计知识与技能,掌握信息技术,高效的开展统计工作,为医院决策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第12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改进措施

一、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确保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落实执行,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合理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的有序开展,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人员整体素质,有利于规范医院经济管理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行为,同时防范医院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从而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目标。

二、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立医院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较为薄弱

公立医院在管理上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管理层会更加注重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往往忽视内部会计控制,通常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由于存在这种观念,使得公立医院常常是以粗放的管理模式,凭借以往的经验和旧的制度进行管理。因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较为薄弱,缺乏科学、有效、可行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实现内部会计控制,从而加大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难度。

2、公立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

公立医院内部组织结构复杂,相比医院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医院管理层的管理手段相对滞后,不能对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为了迎合相关监管部门的检查,许多医院建立一些缺乏科学、严谨性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仅仅只是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医院整体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

3、公立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有待提高

在管理学中,执行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即使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需要强有力地执行才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充分地发挥作用。目前许多医院并未严格、科学、有效地将内部会计控制落实到实处,使得医院上上下下并未达成共识,致使执行力不高,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在工作中随意性较大。

4、公立医院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医院的经济发展和新医院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的推进,医院内部会计控制面临的新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医疗行业的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已远远不能适应医院的发展需求。

5、公立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需加强

公立医院因缺少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得公立医院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同时,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造成内部会计控制监督难以在医院管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需要加强。

三、完善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改进措施

1、加强公立医院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

随着公立医院的改革,现阶段内部会计控制已成为医院经营管理的一大热点话题,加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医院发展的必要举措。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的管理层来自于临床专家,仍处于“重医疗、轻管理”的观念,通常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此,造成管理中存在漏洞。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知识培训,利用近几年一些医院在内部会计控制失效中所导致的教训等等反面案例对医院管理层进行讲述,也可邀请一些内控专家对管理层进行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地增强医院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这样可以减少医院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医院价值最大化的基本目标,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结合我院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加强收入控制第一,建立健全医院收入、价格、预缴款、票据、退费的管理制度和严禁各部门私设“账外账”、“小金库”的管理制度及相关岗位职责;第二,加强医院收入业务流程管理;第三,医院所有收入的取得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使用统一印制的票据,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第四,医院所有票据的购买、印制、保管、领用、核销等均由财务部门统一办理;第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结算,及时、准确地做好收入核算工作;第六,加强医院退费的管理。

(2)加强支出控制第一,建立健全医院支出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医院支出岗位职责;第二,医院所有支出必须符合医院财务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三,加强医院支出的申请、审批、审核、支付环节的管理;第四,加强医院支出核算和成本核算的管理。

(3)加强货币资金控制第一,建立健全医院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相关岗位职责;第二,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办理现金、银行收支业务;第三,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规定加强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第四,严格依据《票据法》的规定加强银行票据的管理;第五,加强医院货币资金印鉴的管理;第六,定期或不定期对现金和银行存款进行盘点核查。

(4)加强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第一,建立健全医院药品及库存物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第二,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规范的药品及库存物资管理流程;第三,医院实行归口管理部门相应请购权,明确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审批流程;对于重大或重要的采购,须由专业管理委员会或院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议;第四,建立健全医院药品及库存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医院统一对药品及库存物资进行采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执行;第五,加强药品及库存物资的库存量管理,根据业务需求做好采购计划;第六,仓库严格按照相关验收管理程序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第七,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药品及库存物资;第八,定期或不定期对药品及库存物资进行盘点。

(5)加强固定资产控制第一,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第二,制定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第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购建论证及购建控制的管理;第四,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内审部门及使用部门严格按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做好验收、入账及付款工作;第五,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工作;第六,加强医院固定资产使用变动处置的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转移处置手续;第七,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实地清查盘点。

(6)加强工程项目控制第一,建立健全医院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第二,加强医院工程项目相关业务授权批准的管理;第三,加强医院工程项目决策、概预算、质量、价款支付、竣工决算的管理。

(7)加强财务电子信息化控制第一,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电子信息化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第二,医院财务电子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法》和《医院内控》等有关规定的要求;第三,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与流程控制;第四,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加强对财务电子信息系统的程序、数据和网络安全的管理;第五,加强对财务文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资料的储存与保管。

3、强化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力度

为了更好地执行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可以在内部会计控制中逐步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的功能来加强医院各部门之间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在各部门之间得到统一的执行,便于管理者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避免因执行不到位而造成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4、提高公立医院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会计队伍是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条件;会计人员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的效果;从源头上,首先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让他们树立起自我约束的能力;其次,结合医院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发展规划,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最后,还可以鼓励会计人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地参加各种相关专业技术培训,或到其他先进兄弟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与经验交流;通过多方面的培训来增强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打下坚固的基石。

5、加强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力度

为了使内部会计控制在公立医院管理当中持续不断地体现其管理职能,就应当加强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根据医院的业务特点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实际情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监督评价体系,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评价;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在实际管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找出原因,及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实现医院内部审计的同时,也可以外聘审计机构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弥补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控制专业技术操作中的缺陷;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方法和手段,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控,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保证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地运行。

四、结语

随着目前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显得尤为更加重要;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及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效率,为保障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经营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讲座[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2]刘立善:新时期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探讨[J].财会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