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1 11:59: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际财务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属于国际化专业人才之一,目前我国对国际化专业人才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和固定的标准。2003年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提出,国际化专业人才是“能够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能够利用某种工具或途径进行跨国交流与服务,并且在某一专业、层次、领域内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或能力,基本通晓国际行业规则的人才”。国内学术界就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内涵界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一,从能力素质方面对国际化专业人才进行界定;第二,从文化知识背景、技能要求及素质结构等方面界定;第三,强调国际性。尽管学术界对“国际化专业人才”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国际化专业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专业人才。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第一,拥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独到见解以及强烈的创新探究精神;第二,拥有财务管理领域相关技能,以及很强的国际化知识结构体系;第三,熟练掌握国际财务金融惯例和规则;第四,积极参与国际财务金融活动;第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拥有很强的现代信息处理能力;第六,拥有超高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养。
二、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方法与手段,其中实现方法与手段又包括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管理与评估三个方面的内容。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重点大学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基本人才培养目标。国内其他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也陆续采取措施加强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一)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我国高校在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途径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例如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引入英国和加拿大财务管理职业资格考试来培养国际化人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则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来实现国际化。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如下的成绩。第一,制订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新形势下,我国许多高校将国际化作为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如清华大学培养“面向世界的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北京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在各行各业起引领作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型人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将“国际化”确立为财务管理本科办学特色,大连民族学院提出要培养“有较强外语能力和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一些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中也出现“国际化”、“国际视野”或“全球化”等词语。第二,开设国际化的课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均开设了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中文讲授或中英文交替讲授,一些重点高校还开设了全英文课程。淘汰陈旧落后的课程,增开了具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如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国际法、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文化研究、国际史、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会计等,这些课程反映了国际社会、政治、历史、法律、文化、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使学生能接受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此外,许多高校加大了引进国外优秀财务金融类教材的速度,各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国外大学专业教材,高校在教学中选用国外翻译教材甚至原版教材的比例大大提高。第三,组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在“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下,许多高校一方面邀请国外学者来本校讲学和开展科研活动,另一方面派出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和科研。此外,一些高校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项目合作,进行科学研究,迅速地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第四,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采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一般高校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学条件,一些高校还开办了网上教学、财务金融实验室。部分高校推广案例教学,通过对各类案例(尤其是最新国外财经案例)分析与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一些高校通过开设各类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第五,建立教学和人才质量评价系统。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教学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第一,通过定期听课、开座谈会、集中交流、学生评教等方式,对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考核、指导实验或实践、指导(辅导)毕业论文等方面进行常规监控;第二,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来自于教育部门和社会三个方面,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合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科技创新能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用人单位评估等方面。(二)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如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等,与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第一,培养目标定位过高。目前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业、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与我国本科教育所处的环境不相吻合,存在定位较为广泛和过高的问题。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财务管理本科毕业生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此外,本科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满足高级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而能直接从事财务管理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第二,未建立系统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国际化还处于各自为政的境况,尚未形成系统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尚未开展国际化课程教师资格认证,导致部分国际化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影响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数门国际化课程,例如开始了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等课程,增加了现有课程的国际内容,但这些课程和内容之间缺乏逻辑衔接,呈碎片堆积状况;课程名目混杂,边界不清;内容重复或遗漏。第三,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我国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方面“千校一面”,缺乏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造成“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此外,部分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仍然沿用“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手段、网络教学等先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没有广泛使用;教学与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欠缺。第四,缺乏科学的国际化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种封闭的体系,注重对校内教师的监控,缺乏对企业、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教学环节的监控;注重对教师授课的监控,缺乏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监控;注重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我国当前对财务管理人才质量的评价多停留在表面上和数量上,忽视质量;评估过程不规范,评估方式单一;评估结论不科学;重视外部评价、忽视内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中并未涉及国际化方面,抑或对人才的国际化评价偏主观,缺乏客观的指标等等。
三、优化高校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第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就是要明确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的选择,做出取舍。高校要避免“高大全”的目标定位,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办学定位准确地界定培养目标,比如,除少数研究型大学外大部分高校可以将财务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从事财务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即以企业而不是机关或事业单位为顾客,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研究或教学为导向。只有这样明确定位,并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方式等方面强调实践教学和应用训练,高校才能培养出大量符合企业需要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第二,引入国际化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体系。目前,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包括:美国管理会计师(CMA)、财务管理师(CFM)、财务策划师(RFP)、注册理财规划师(CFP)、美国财务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RFC)等,这些职业资格考试是由不同的机构主办,其培训计划和大纲能反映会计、财务管理、金融领域最新发展态势,实践性和操作性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可以根据学生英文水平和专业程度,引入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考证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对接,使课程体系在结构上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相一致,在内容上与执业岗位的需要相一致,实现基于优势互补的课程体系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第三,促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教师作为国际化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他们的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着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他们的知识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化课程的效果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要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首先要有一支较强的国际化师资队伍。高校应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一方面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培训、攻读学位、合作科研;一方面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来华访问和讲学、聘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名师)等,开展院际、校际和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四,运用国际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录音、录像、投影、电视、网络、语音实验室、卫星传输等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课堂教学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多样化的实践课堂教学方式,如开展多媒体、远程和个性化财务实验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教师点评等方式,让学生在虚拟的全球市场环境中进行筹资、投资等财务管理活动。第五,改革教学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首先,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构建由学校领导、院系领导、督导专家、学生信息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生评教等构成的、约束、培养和激励机制紧密配合的三位一体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其次,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作者:陈雪红 彭娟娟 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关键词:国际财务管理;跨国公司;国际理财环境;国际税收管理;国际投资管理
一、国际财务管理概述
(一)国际财务管理的定义
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对国际财务管理形成统一的认识。国际财务管理是指按照有关国际惯例和国际经济法的相应条款,根据国际企业财务收支的特点,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企业国际财务活动及其所形成的财务关系的一系列职能性管理活动。本文所讨论的国际财务管理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在内容上不尽相同,前者主要指跨国企业对国际业务的财务管理,而后者既包括跨国企业对国际业务部分的财务管理,又包括对其国内业务的财务管理。
(二)国际财务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企业国际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当企业的经营走出了国门之后,企业的财务活动也必然随之超越国界,由此产生了国际财务管理这一新的领域。国际企业是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的,泛指一切超越国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其中,跨国公司是最典型、最全面的国际企业。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国际财务管理成为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财务管理学界进行重点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在我国,国际财务管理也成为我国财务管理界急需为之投入精力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国际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是这个领域的基础性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开展国际财务管理研究的需要,而且是指导国际财务管理实践的需要;更是培养国际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
二、目前国际财务管理的体系及评价
(一)夏乐书模式
本模式的主要架构为:绪论-国际筹资管理-国际投资管理-外汇风险管理。由于这种体系的代表作是夏乐书编着的《国际财务管理》,故称为“夏乐书模式”。这个体系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内容,比如对国际理财环境的分析。而这个问题对跨国经营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跨国公司理财活动涉及面较广,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地理、自然、技术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跨国公司的理财活动,这些因素大致分为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金融环境、税收环境等四大类,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特定的跨国公司理财环境。
(二)蒋屏模式
本模式的主要架构为:国际财务管理基础分析-外汇风险管理-国际筹资管理-国际投资管理。由于这种体系的代表作是蒋屏主编的《国际财务管理》,故称其为“蒋屏模式”。这种体系实际上是在分析国际财务环境的前提下,以汇率行为为基础,将国际财务管理从总体上分为国际筹资和国际投资两大部分。
与蒋屏模式相类似的还有Jeff Madura所着的《国际财务管理》。这个体系虽然分为五个部分,但很明显,其中第二、第三部分是讲同一方面的内容,即外汇汇率的问题。而第四部分短期资产和短期负债管理主要是讲国际融资,第五部分的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管理侧重对国际投资的研究。
(三)陈玉菁模式
本模式的主要架构为:国际财务管理基础分析-外汇风险管理-国际筹资管理-国际投资管理-国际税务管理。本模式的命名原则是因为该体系的代表作是陈玉菁所着的《国际财务管理》。
陈玉菁模式的前四个部分与蒋屏模式类似,只不过在最后增加了国际税务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当然第一部分的基础问题研究有别于前一体系对国际理财环境的分析,它的范围更广,研究的内容更丰富一些。
在此,有必要对国际税务的问题强调一下,因为它的确是现代国际经营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四)其他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的宋常在《国际财务管理的整体构架》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一,国际筹资管理;第二,国际投资管理;第三,国际收益管理;第四,外汇风险管理;第五,国际转让定价;第六,国际并购理财;第七,国际理财环境;第八,国际理财目标;第九,国际理财方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筹资和投资作为财务管理学最基本的内容,在国际财务管理这一分支中仍然是最基本的内容,不同的是,各个学者对国际理财环境、外汇风险管理、国际税务管理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同时,针对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跨国企业面临许多的问题,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得到管理者的重视,同时理论界学者也要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这样跨国企业才可能健康发展,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论研究才能日益完善。
三、我国国际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财务管理的理财目标
国际理财目标具有两重性、层次性及时域性等特点,同时,理财主体多元化与财务关系多维化,国际理财目标应设定为“相关财富(利益)最大化”,即以长期合并收益为主,辅之以资产流动性和股票市场价值,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财务目标体系。这种观点突破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突出了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在跨国经营的条件下,强调了资产的流动性,并合理考虑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是站在国际理财环境中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综合概括。
(二)国际财务管理的特点
1、全球性与整体性。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财务管理决定了国际财务管理也具有全球战略的特征。全球战略的实施要求高层管理当局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把国际性营利组织视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单位或经济实体。因此,国际性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的理念与战略上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协同性与耗散性。国际性营利组织在财务结构及组织上,一般实行适度的集权制和内部一体化,以便利用该组织整体所具有的诸如“资源配置”等特殊能力,促使各成员单位或子(分)公司贯彻统一的财务政策并协同作战,从而发挥或取得犹如“1+1>2”的协同效应。与此同时,国际性营利组织还实行相应的分权制,这是缘于其众多成员单位耗散地分布于全球,而他们又有着不尽相同的业务特征和异质复杂的外界环境。只有实行相应的分权制,才能使之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以便灵活有效地开展经营与理财活动。可见,国际性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的结构与组织上具有协同性和耗散性的特点。
3、异质性与复杂性。世界各地的经济状况、政治气候、法律规定、文化习俗及社会背景各不相同,且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国际性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其他方面,也是国际财务管理有别于国内单一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而又显着的特征。因此,国际性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的条件与环境上具有异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4、多元性与层次性。在异质复杂的理财环境里,国际性营利组织在从事财务管理时,既应谋求经济利益,又应重视社会效益,并以前者为基础。可见,国际性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的动因与目标上具有多元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5、灵活性与不确定性。基于独特的财务理念和理财目标,国际企业在资本运作、收益分配、风险规避及转让定价等战略性财务方面大都实行统一性政策和一体化管理,以确保全球战略的实施及长期利益的实现。与此同时,鉴于异质复杂的财务环境与动态多变的业务活动,国际企业在财务管理具体策略与技术方法等战术性财务方面往往采取灵活性政策和机动化原则。
国际企业为实施或实践其全球战略,大都进行多角化经营,因而涉足行业众多,分布区域广泛,理财活动多样,由此也决定了国际企业在所从事的国际资本运作具有特殊性。国际企业在筹措资金方面有多种方式,既可以利用国际股票市场,又可以利用国际债券市场或国际租赁等,显然,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多种多样,筹资来源具有很大的可选择性。在资金投放方面,多角化经营和多样化理财,使国际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并有望取得更大、更高的收益。然而,全球性、多样化的理财活动给国际企业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因全球各地诸多异质复杂的环境因素及其交织影响而使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较高、较大的风险。
(三)当前我国国际财务管理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1、政治风险问题。政治风险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国际企业的经营成效,而且影响到企业资产的安全。有时出于经济动因(如维持资源的国家控制,国际收支平衡,良好的产业结构)、政治动因(如民族自尊,国家主权完整,政治信仰)等,这类政治风险是国际企业独有的。
2、外汇风险问题。外汇风险问题是指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个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其价值上涨或下降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分为三大类:交易风险、财会风险、经济风险。
3、资金管理问题。国际企业资金管理问题主要涉及资金管理及内部资金流量管理两个领域。国际企业资金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三大方面。国际企业资金流量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转移、投资决策、资金筹措和资本运营等方面。
4、国际税务问题。国际企业在多重税收制度下经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子公司要根据各国有关的税收规则进行纳税,有时会出现双重课税的可能,很容易使国际企业承担不合理的税收负担。
5、内部财务控制和评价问题。各国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环境的多样性,以及财务、会计、税收制度的差异,要求国际企业在各地的子公司采取有差别的财务政策,尽力适应当地的环境要求,而这些往往意味着总部财务控制的难度加大。国际企业共同拥有的多种资源和一个适用于所有集团成员的共同目标。虽然在形式上各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但其利益必须服从总体利益。这意味着实现总体利益的过程中,有可能损害某一局部的利润目
标,并不可避免地引起利润水平的失真,导致利润考核问题的复杂化。
四、我国国际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界定了国际财务管理的内涵,明确了国际财务管理的理财目标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目前国际财务管理体系的剖析和构建国际财务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将我国将国际财务管理分为三大部分,共九章内容比较合适,架构体系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是概论,包括四章。具体内容是:第一章交代国际财务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国际财务管理的概念、理财目标、特点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章介绍国际财务管理的理财环境,主要是对国际企业面临的他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作具体分析。第三章讨论外汇风险管理。这一章还将涉及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收支的内容,同时由汇率因素引起的期权、期货市场的内容也有涉及。第四章是国际理财战略管理。本章将对国际企业理财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理财战略的形势作具体分析。
第二部分是国际经营管理,这部分涉及国际企业实际运作的四个重要内容,包括国际融资管理,国际投资管理,国际转让和国际并购,国际纳税管理。其中,第五章的具体内容是国际融资管理。除了国际企业内部融资外,主要阐述两大内容,国际债务融资和国际股票融资,同时对一些衍生金融工具融资也做了一些分析。第六章是国际投资管理,着重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投资环境的评价;其次是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和研究;再次是对投资方式作具体的分析。第七章研究国际转让与国际并购(敌意并购的问题除外)。首先分析国际转让与并购的动因,接下来对具体操作做一些初步的试探,最后分析成功的国际转让与国际并购会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第八章是国际纳税管理,世界各国税收制度差异较大,而课税对国际企业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国际经营的业绩评价(比财务分析中讨论的业绩评价范围更广),这部分内容是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做进一步分析,找出企业经营中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期经营战略和理财战略的制定提供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才丽辉,高绍英.浅谈国际化趋势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4(7).
2、王桂芝,朱洪友.财务管理国际化新动态[J].森林工程,2004(3).
3、刘冰.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4(3).
当前,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交互式、Web应用的出现导致了电子商务浪潮的风起,Internet作为网络经济乃至知识经济的引革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电子商务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直接对原有的商务模式发起猛烈的神击;从而也重新定义了新经济时代企业生存天;发展的全新规则。而中国企业在面临网络化生存的同时必须面对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叶财我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尤为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巧节。作为用户的企业对此显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互联网,WTO对财务管理的冲击
财务管理是伞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软件是企业电子"商务奉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耳取网引发的企业经营环境的革命性变化也必然冲击着传统财务及其相应的软件系统,并导致发生相应的变化。
1、对会计功能的冲击和变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很多企业将成为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不结点,企业的众多业务处理活动都将在网上进行,如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电子广告、电子合同等传统的财务计价、财务控制、结算方式等都要进行革命性的创新,以往的融资、筹资、资金管理等将成为财务的一个方面而不再是主要内容,财务的重心是全面介入到产品和市场上。
传统会计的单一货币计且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将是多国货币、电子货币。W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全球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业务将越来越普遍,英支付方式也将由现有的纸质现金、支票、汇票等结算方式转变为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等网上结算方式。财务软件在设计中就必须具备电子货币交易结算系统。同时,财务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不仅仅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数据,更重要的是诸如网络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反映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经营、领导决策提供全方位服务。
2、财务走向集中式管理,财务信息实时动态化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经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普通企业同样可以拥有原来只有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才具有的优势和资源。这样,企业经营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各种虚拟企业,其业务分散在全球各地,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印、可以随时随地将全球的信息掌握在手中,为财务的集中化管理创造了条件,而传统会计期间的假设也不再显得如此重要,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信息将得到快速便捷的反映从而实现财务信息的动态实时处理。
3、财务业务协同处理,管理信息全面集成
财务如何协同业务一直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财务业务的协同包括企业内部协同、供应链协同等。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地分支机构以及与客户、供应商等每一结点在发生供、产L销、控制、预测等业务活动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信息,如果伴有财务信息,企业就必须及时将这些信息并行送人财务系统进行处理并将产生的结果反馈给业务系统,保证财务业务的协同处理并集成各种管理信息。这时,财务人员必须利用互联网这一先进的技术进行网络化操作,如在线办公、移动办公、分散办公、远程传输和查询等等。
4、财务的国际化
随着WTO 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电子商务浪潮的影响,财务的国际化问题已是必然选择,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展开国际竞争更要强调财务的国际化。财务的国际化其目的就是要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这需要做各方面的工作,如必须打破传统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接轨,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支持多币种和电子结算,并将财务融人Internet时代,最终解决财务的国际化问题。
二、传统财务软件望e兴叹
传统财务软件是为替代手工计帐,从以会计核算对外报告为主要目的传统会计中产生的,这些软件面对Internet及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网络经济时代显得如此脆弱而只能望e兴叹!
1、过分强调中国会计制度,会计信息缺乏国际可比性。传统财务软件所依据的基础是中国会计制度,从某种角度讲,正是中国财务会计制度的特殊性给中国财务软件创造了较大的市场空间。然而,中国会计必须走国际化道路,闭封自守不是它应有的特性。
2、体系封闭,无法实现网铬化管理,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传统软件由于产生的技术背景落后,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或只支持局部网络应用,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不能适应网络时代企业的斋求。
3、会计信息单一、落后且缺乏前特性,财务业务协同更无法谈及。一方面,由于传统会计核算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计价方法多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其软件也只是核算一经发生的历史会计信息,而忽视了前瞻性信息。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传统财务软件无法做到会计信息的实时动态处理、事前的预测并提供称瞄性信息。
4、对管理会计考虑甚少。财务软件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监僵会计的束缚强调的是遵循会计准则,以对外报告为其存在目的。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汤谷良教授认为,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不断融合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将越来越关注于通过财务软件获取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真丐有用的信息,财务软件不单单是一个核算的工具而已。
5、单币种、单语言。《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计帐本位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律通过人民币进行技算反映,"这就决定了传统财务软件单币种和单语言性。
三、面向e时代的财务软件
1、实现功能的多样证;厂话务软件的功露某诗扩大,软件在设计中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以财务会计报告系统为核心,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响·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朽铀态管理。
2、基于Internet、WEB的全面应用:全面采用网络计算技术,网络化管理,移动办公;体系开放下支捧电子商务;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铰算实时监控;闷上操作等。
3、财务国际化:软件衣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多语言、多币种的传况下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4、财务业务协同,钩金信息流、票据流有效整合。新时代财务软件应最大限度地做到各种数据信息的共享,企业信息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而必须扩展到业务信息,做到财务业务的协同。
四、各厂商的努力:窜际财务和两络财务e比高低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商机国内财务及企业臂理软件厂商的软件产品纷纷开始向仙侄庇l领技进军,然而真正具有实力的是新中大、用友等少数领导厂商。1999年7月,新中大公司在深刻反思财务软件现状的基础上,率先对中国财务软件进行了重新定义。其中针对Internet广泛应用和日趋成熟的电子商务,新中大公司在国内首创"网络化管理",大举进攻Internet ;1999年8月,用友、金抉等相妓互联两故略,提出了。网络财务概念,并了相关财务软件产品。
2000年,中日加入WTO进人了倒计时的阶段,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更是如火如荼。2000年3月21日新中大公司再次凭借其领先技术和对业界的敏锐洞察,推出?quot;国际财务软件"。紧接者,4月18日用友向业界了其基于Web应用的网络财务产品V8.11和v9.00。随后,新中大和用友为他们的新产品分别举行了"国际财务,龙腾国际"和"企业触网,应用为先"的大规模全国巡展活动。对于这些新产品,,我们的用户也许会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在这里我们不妨对两者作简单的比较。
2、国际财务和网络财务均的商业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
3、两者都能实现财务远程公、实现财务的集中式管理。
4、将实现财务业务协同物
相比传统的财务软件而言,新中大国际财务软件具备四大特点:一、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参与国际竞争;二、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支持移动办公;三、全新架构管理会计,支持领导决策;四、全方位开放体系,支持电子商务。其中,国际化和网络化是新中大的国际财务IntFi(其中Int既指International也指Internet)的核心。
国际财务是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和电子商务浪潮迅猛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就是满足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4月22一23日,由北京工商大学主办、杭州新中大软件有限公司协办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管理、财务与会计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国内外的会计专家都谈到财务国际化的重要问题,申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问题。因此,国际财务软件强调与国际会计的接轨,既要符合多国和国泳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同时强调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远程怅务处理,移动办公更是软件所应具有的普通功能之一。软件的开放性体系更使企业的电子商务大有作为。细心的财务人员会发现,新中大国际财务软件始终强调网络化管理和基于Internet的应用,这与新中大公司"首创网络化管理"理念有关。据新中大的介绍,"网络化"是新时代财务软件的一个必备条件,财务软件应能基于网络计算,但并不是说,财务帐套应建立于互联网上,通过www或Web平台来运行财务软件。但不管怎样,二十一世纪的财务软件应能完全支持Internet和电子商务,完全满足企业在整合实现电子商务方面的需要,并实现财务远程实时处理的所有功能。
国际财务还强调管理会计。其实,财务软件在提供对外报告等财务会计的功能外,"更多的应该强调内部管理会计功能,更好地发挥财务在提高经营管理和规避运营风险方面的作用。
用友公司认为,网络财务软件是基千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与传统财务一个最根本的区别是平台的发展 Web乎台。它强调基于Web平台的应用方案,此时,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将是3W化,软件的运行也将Web化。显然,这是互联网环境下对财务软件的革命性变化。它将实现与财务相关的几乎所有网上操作,软件功能大大提商。
当然,基于Web平台运行的网络财务在结财务处理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祷要着重考虑的是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一个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的安全性、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及应用程序的安全性等方面,据了解,用友网络财务软件的安全性是通过用户证、分组管理、功能权限、数据权限这几个方面来建立的。其安全性到底如何,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知晓。在当前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无网不入的情况下,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商业竞争更为激烈的网络时代,财务的内部机密性 (向社会公开的财务报告除外)更是重中之重。尽管厂商采取了多种安全性措施,但互联网总让人防不胜防,包括现在人们热烈讨论的ASP在内(美国toysmart.com网站的IOJohnPucket认为ASP模式目前只是漏洞百出的空中楼阁),因为软件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使用资源设备共享,不同网络上的用户在运行软件过程申也肯定会在其他用户的磁盘阵列上读写数据这将带来一系列的地 悬而未决的安全性问题,到底用户会有多少放心?
关键词:EPC国际承包财务税务管理
Abstract: EPC turnkey construction contract is a popular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the so-called EPC contract, namely: design,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contract. EPC general contract project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able factors, high risk, long cycle, which challenges the EPC international project contracting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Keywords: EPC international contract financi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本文就EPC国际承包工程财务管理的一些重点进行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为核心,加强EPC项目财务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是工程项目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因此EPC国际承包工程的财务管理必须以资金筹集为基础,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一)资金筹集
国际承包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需要以资金充足性作保证,并尽可能通过工程预付款和进度款的结算回笼来解决生产资金,少用自有资金或银行借款。
1、及时收取预付款。有相当一部分工程有预付款,开立了预付款保函后,根据合同应及时完善手续,获取预付款。这样就可以解决项目前期费用和设备、物资采购的资金需求。
2、及时收取工程进度款。工程开工后,承包人应按合同规定,每月按实际工作量提交合同规定格式和内容的月报表,并应想方设法争取业主早日付款。当然如果投标时在总价不变情况下,将先施工和结算的工程单价报高或比重加大,尽可能先获取较多的流动资金,则完全可能解决生产资金。
(二)资金管理
EPC国际承包项目强化项目的资金预算和计划管理非常重要。
1、全面资金预算,建立资金预警体系。一是编制好项目整个履约期、各年度、季度、月度的资金预算,统筹安排资金收支,做好事前控制;二是财务部门根据当期资金预算进行审核,对异常支出予以关注和质询,做好事中控制;三是财务部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责成各部门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措施,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其绩效考评挂钩,达到事后监督的作用。
2、管好用活资金,化解资金不足风险
管好用活工程项目流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对资金的使用采用计划管理,按部门职责划分成本费用归属由部门审核,并逐级支付审批控制;二是利用商业信用,在工程分包或材料采购合同签订时充分考虑主合同的收款时间,,采取滞后支付法,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的资金收支大致相符。实践中可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或多次付款等方式,以缓解资金的阶段性不足。
3、加强资金的风险管理
我国企业的国际承包工程所在国大多是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存在内乱、战争、政权更迭等政治风险,由此可能引起汇率大幅贬值、外汇管制等财务风险。
可以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是:(1)、尽量将资金存放在信誉好的外资跨国银行(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或中国银行的境外分行,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安全、合适的途径,将资金汇出,存放在国内。(2)、及时、经常关注外汇汇率变动情况。在金融市场动荡时期,尽量少留当地币,把当地币兑换成美元等国际硬通货币,规避汇兑风险,减少汇兑损失。
二、以成本费用控制为基础,加强EPC项目的财务管理
目前,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竞争激烈,出于投标策略的承包商均将投标价控制在较低水平。工程中标后,应先留足管理费和目标利润后,反算工程直接费用作为目标成本,通过对工程直接费用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根据EPC国际承包工程的特殊性,成本控制的重点是:
(一)、优化设计管理,抓好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
设计环节对EPC项目的成本控制极为重要,具有“一锤定音”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和成本目标能否实现。在该环节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事前控制的关键,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事后变动带来的成本。所以该环节控制要点和控制内容相当复杂,基本原则是“周密设计,科学研究,严格审批”,通过对设计环节的技术、方案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事前”科学、合理的优化设计、降低项目总造价。设计单位和各类评审小组在该环节承担主要的职能,合同造价较大的项目应聘用专业设计监理以加强设计环节的控制管理。目前,边设计、边施工或采购的EPC项目比较多,项目应与设计单位及时沟通,减少变更费用。
(二)、强化工程永久设备和主要材料的采购管理,做好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
采购环节对整个EPC 项目的进度、成本控制乃至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异常巨大的。采购环节成本控制的核心要素是计划和价格信息(包括市场信息和企业集团内部信息,应全面掌握、密切跟踪和内部透明),通过明确而科学的采购和评标流程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在该环节出现损失的概率,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由于EPC项目的工程永久设备和主要材料占总造价的60—70%,通过优化设计、批量采购或招投标采购等,控制住采购环节的成本,才能确保项目投标利润的实现。
(三)、优化施工组织和施工进度计划管理,做好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
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主要应注意六大重点:
一是材料的价格和消耗。这里说的材料仅包括主要材料和其它材料,降低材料费成本的关键是:把好采购关和节约用料;
二是用工的数量。在国外施工中劳工主要是在当地雇用,在雇用当地人的时候,虽然工资较低,但我们往往对用工数量不注意控制,就会造成劳动效率低下;
三是提高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最大限度发挥机械效能,降低机械费用;
四是做好进度与工期控制。如果因工期节点延误而赶工将要增加设备或人员,必然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至于延误总工期,即使是业主原因,由于EPC项合同总价是确定的,最后往往只能采用延长工期的方式,承包商也要增加管理费用和其他开支;如属承包商延误工期罚款,则损失将更大;
五是强化内部施工质量管理,避免返工和延误工期。
六是搞好施工组织,合理安排施工,优化施工资源的配置,从而减少由此产生的额外的成本和资源消耗。
关键词: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一、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指本科教学中采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教学,目的是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培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本科教学中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双语教学,只有那些国际通用性强、可比性较强的课程才适合推行双语教学,而国际财务管理正是符合上述特点的课程。
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在中国民航大学是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作为现代财务管理向国际领域发展的一门新学科,国际财务管理研究在国际经济条件下,国际企业从事跨国性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资金运动及其财务关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务操作。国际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均源于国外的理论和实务,国内诸多教材也是以翻译外国教材为基础的,因此若能直接使用外国教材或者采用英文讲义,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财务管理的知识是有诸多益处的。
二、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现状
鉴于国际财务管理课程的特性,中国民航大学在开设该课程之初就确定了双语教学的改革方向,而2008版教学方案的实施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中国民航大学2004版教学方案中,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名为跨国公司财务,课时数为36学时;在中国民航大学2008版教学方案中,跨国公司财务更名为国际财务管理,课时数也提高到46学时,这就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依据课程建设规划,课程组在双语教学的改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制作双语课件,按规划实施课堂双语教学。
常见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教师讲授以汉语为主,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英语课堂用语;二是英语板书或者PPT,教师以英语讲解为主,对较难的专业知识辅以汉语解释和说明;三是教师全部用英语讲授,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并且用英文完成作业。上述三种模式属于不同层次,主要是根据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或分阶段采用。鉴于中国民航大学的实际情况,目前以第一种模式为主,个别重点章节采用第二种模式(如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筹资管理等)。
三、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相关问题探讨
借助国际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机会,双语教学在中国民航大学进行了试点,发现了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教材、师资培养、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慎用英文教材
由于中国民航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国际财务管理课的程双语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在全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系统的进行双语教学,而只是对部分章节进行试点,因此教材也未选用某本固定教材,在教学中应用的是原版教材相关章节的影印本。纵观国内各高校双语教学的组织,在教材方面主要有三种情况:英文原版(影印)教材、改编教材和自编教材,其中改编教材主要是在原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章节的删减,而自编教材则是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重新编写教材,表1列出了各种教材的特点。
笔者在使用原版教学的部分章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原版教材的篇幅一般都比较长,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且国际财务管理在本校的教学中只有46课时,而这46课时必须涵盖国际理财的各个方面,不具备全部采用原版教材教学的教学基础。
根据笔者观察,真正能够读懂并且理解原版教材的学生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经过汉语教学再让学生进行英语情境分析就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对于基础知识采用汉语教学辅以英文讲义的办法,同时重点章节选用相关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对案例材料使用英语进行分析和总结,而若能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符合本校学生情况的自编教材则更为理想。
(二)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能力
双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英语能力,并且需要对国际财务管理的专业词汇有比较广泛的了解,仅仅具备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六级是不够的,而且由于近些年扩招的影响,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大幅下降,这对于双语教学的效果影响极大。另外,双语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掌握国际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结构,还需要同时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双语教学中能够流利的使用英语进行课堂沟通。
针对教师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都选派教师出国培训或留学,这种做法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好处的。另外,还可以采用中外结合的办法,即在本校已有师资的基础上聘请外教,本校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外教进行听说方面的训练,两者有机结合对于国际财务管理的教学也是有帮助的。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外教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国际理财的知识背景,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仅可以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而且中方的教师在校内就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从而为今后的独立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一的问题,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最好能够在教学之前进行双语教学意向的调查和英语水平的摸底,按照学生的不同意愿和不同的水平分开教学。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采取多方面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可适当降低双语教学的要求,增加汉语教学的课时,结合案例习题等进行日常教学。
另外,在双语授课过程中,英文讲授比例可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文化背景灵活处理。对于教学内容比较直观,通过学生的预习能够有所了解的部分,如国际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部分(国际理财环境、外汇市场等),用英文讲授比例可以稍高一些。而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处,可使用母语进行讲解和分析,以保证学生准确掌握学科知识的内涵。同时,授课过程中使用英文时要循序渐进,保证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沉浸式的英语氛围中学到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国际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学),笔者除了讲授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以及辩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学生对于国际理财内容的理解。例如,外汇市场是国际财务管理的基础内容,学生必须掌握汇率的变化对于跨国公司理财的影响才能理解后面的内容,所以笔者采用了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就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在进行双语教学的时候,笔者发现,受各方面条件所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完全按照已有的教学模式展开,这就给国际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笔者采取的解决方法是,选取国际财务管理的重点章节,如国际资本结构和国际投资管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案例的分析总结和汇报,同时在课堂上采取英语进行讨论和问答,学生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利用英语进行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英语水平。
(四)改进考核方式
国际财务管理在中国民航大学是为大四本科生设计的专业必修课,引入双语教学模式之后,原有的考核方式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过低。中国民航大学一般的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而对于大四的学生来说,能力的培养相对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国际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说多写多读多听,同时,期末考核也不应单纯地进行卷面测试,而是应该结合大作业、口语测试等多种形式综合评定成绩。
四、总结
在运用双语教学进行国际财务管理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给学生构建改课程的整体知识框架,以专业术语带动知识点。通过双语的不断切换和有机融合,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种语言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自由地切换,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流的实际能力。综上,中国民航大学国际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模式尚未十分成熟,目前的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注重教学改革的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调整教学方式,从教材的选用到师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再到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考核方式的改进,不断完善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詹雷.论双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以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为例[J].财会通讯(综合),2008(7).
2、符蓉,吕沙.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08(12).
3、钟燕.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实施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4、唐建新,宋迎春.财务管理本科双语教学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研究[J].财会月刊,2009(12).
关键词:美国;财务管理;汇率风险;防范
美国是当今全球经济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主要代表的美国公司,其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值得其他国家认真研究和借鉴的,美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因其在公司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和巨大作用在这一方面显得尤其有必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20余年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趋势,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种制度和机制正处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之中。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企业生产的不断国际化、跨国公司大规模兴起和各国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美国作为其现代企业制度集中体现的公司的大规模发展、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不断提出、公司面对的金融市场的不断国际化和政府对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公司金融业务和交易的日趋国际化,以及公司在管理上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衍生金融交易的日趋活跃,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发展时期。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表现就是公司在财务管理上不断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本文重点对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对美国公司汇率风险的管理方法进行介绍。
一、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国际化的主要特点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美国公司财务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初期。当时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国内公司兼并中的有关法律问题、新公司组建中的财务问题,以及公司利用证券筹集资本的不同形式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公司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转向公司破产和重组、公司兼并、证券市场监管等领域。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早期这一期间,虽然美国学术界和教育部门在主流上仍继续将金融学作为一门描述性和机制性的课程用于教学,而且更多地是从外行的角度而不是管理者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但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分析趋势已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而且其重点开始转入到关于公司资产及负债的管理决策问题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美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公司价值问题仍然是财务管理研究的重点,所不同的是在这一时期对公司价值问题的有关分析在原来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扩展。这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中通货膨胀的状况及其对公司决策的影响;政府对金融机构管制的放松以及由此引起的金融服务公司业务的大量分散化;公司财务分析和信息传输中计算机的大量应用;全球性市场和商业运营重要性的不断增加。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发展趋势来看,公司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增强将可能是对公司价值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必须考虑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球化趋势来看,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对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起着促进作用。一是全球范围内交通通讯设施和条件的改善降低了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运输成本,使公司的国际贸易变得更加灵活和有效。二是不同国家消费者对低成本、高质量产品的大量需求将对本国政府针对外国商品制定的保护措施施加压力,从而有助于降低旨在保护国内低效率、高成本制造商利益的各种贸易壁垒,使国际贸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引起的新产品开发成本的增加会促使不同国家的公司之间在新产品的开发上进行合作和从事全球化的经营,并通过扩大市场和产品销售规模来分摊和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四是随着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的不断兴起及其生产国际一体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强,对于不同国家的公司而言,将其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的国家及地区转移已成为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基于对这四个方面因素的考虑,美国的公司为了在未来全球化的市场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在全球范围内对其生产和销售活动进行安排是十分必要的。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不同类别的公司中,除制造业公司外,包括银行、广告公司、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等在内的服务性行业都正在积极地或被动地将其业务向其他国家及全球范围扩展。这一方面是基于公司本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同时,这些公司业务在世界范围的拓展将能够较好地为它们本国的跨国公司提供服务。
从概念、内容和功能上看,美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是指在公司特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购置、资本融资和资产管理的学问。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决策功能划分为三个领域,即:公司投资及其决策、公司融资及其决策、公司资产管理及其决策。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政策由公司的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和股利政策共同组成。
对于公司价值创造而言,投资决策是公司财务管理三项决策中最重要的决策。从理论上讲,公司资本投资是把资本分配于不同的投资项目并希望在未来取得收益的过程。在对项目的投资中,由于项目预期产生的未来收益是不能事先确知和确定的,也就是说,对项目的投资包含着不确定性或风险。因此,在对投资项目预期产生的收益进行分析时,应将项目预期的报酬和风险结合起来进行评估,因为这两个因素都会对公司总的市场价值评估产生直接影响。另外,公司财务管理中投资决策的内容还包括当公司对某一项目的投资在经济上不再有效时对资本进行重新分配的决策。也就是说,美国公司财务管理中对投资的管理涉及了资产总量、资产的构成,以及资本供应者的风险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公司投资决策实际上决定着公司持有的资产总量、资产的构成,以及资本供应者对商业风险状况的看法等。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对项目风险因素的考虑使得确定一个合适的接受标准或必要的投资报酬率成为公司投资决策的基础。
在公司的投资决策中,除了选择新的投资项目外,公司财务管理部门还必须对公司现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不同类别的资产,财务经理承担着不同的经营责任。例如: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财务管理部门应侧重于对流动资产的管理。而在流动资产的管理上,确定一个恰当的流动性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这一水平应该与公司的总体估计相一致。在公司其他固定资产和存货管理方面,尽管公司财务经理不作为其工作重点并且几乎不承担任何经营责任,但他们对项目资本投资决策的参与实际上会有助于提高对这些资产分配资本的效率。
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第二项重要财务决策为融资决策。在融资决策中,财务经理所要关注的是如何确定公司的最佳融资组合或资本结构。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公司能通过调整其资本结构来改变市场对公司总价值的估价,那么公司就应该存在一个最佳的融资组合,在这一融资组合上,公司普通股票的每股市价将达到最大值。另外,资本市场的存在及其完善程度也是公司进行融资决策必须着重考虑的一个不断变化的因素。
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第三项重要决策是对资本管理的决策,亦称为股利政策。公司股利政策包括公司向股东支付的现金股利占公司盈余的百分比、公司支付的绝对股利趋势的稳定性、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等方面的内容。在资本管理决策中,由于股利支付比率决定了留存于公司的盈余资金规模,因此在决策时必须根据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对这一比率进行评价。同时,在确定股利政策时,还必须将股利对投资者的价值(如果存在的话)与股利作为公司留存盈余进行融资所丧失的机会成本进行权衡。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公司在财务管理中通常将股利决策与融资决策联系起来进行考虑。
总之,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就是关于上述三类主要决策的解决办法,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资本管理决策共同决定着公司对其股东的价值。
在功能方面,从美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部门设置来看,一般情况下,公司都设置有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公司的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在人员配备上,公司一般在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下面配备有专门的财务副总裁或首席财务总管(CFO)。在首席执行官的授权下,由财务副总裁或财务总管全面管理公司的财务工作。在财务副总裁下面,通常还配备有资金主管和会计主管各1名,分别负责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其中,资金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资金预算、现金管理、对外业务、信用管理、股利支付、财务计划与分析、养老金管理、风险与保险管理、税收管理等。会计核算工作则包括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数据处理、总分类账、财务报表、内部控制、预算编制等。
在上述管理体制下,美国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合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资金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具体来说,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下述五个方面:第一,对公司财务目标进行预测和计划。在公司的总体目标下,财务部门通常要确定相应的财务目标。为此,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公司目标对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预测和计划,并努力促进公司目标的实现。第二,对公司重大的投资和融资活动进行决策。对于一些经营很成功的公司来说,其产品的销售通常都是增长很快的,这就要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增加对厂房、设备和存货的投资,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财务管理部门还必须帮助公司确定最佳的销售增长率,决定需要购置的资产,以及选择最有利的融资方式。第三,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对财务状况进行控制。对于单个公司而言,其任何一个部门的行为都会对财务管理部门产生影响。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经常与其他部门进行交流和合作,以确保公司尽可能在有效的状态下运行,这一点对于实现公司目标是十分重要的。第四,处理公司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每个公司的行为都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和被金融市场所影响,因为,公司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来筹措资金,其证券要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这些工作通常都由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来完成。第五,对公司风险进行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里,所有公司或其他商业组织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商品及证券价格的不确定性、利率的波动、汇率的波动等。然而,通过购买保险和进行套期保值,很多风险是可以规避或降低的。在美国的公司中,财务管理部门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负有直接责任。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对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并以最为有效的方式进行规避。
在对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上,应该说,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发展是随着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日趋国际化和全球化而不断从国际和全球范围来考虑管理问题,并将其管理内容和功能向外扩展和延伸的过程。具体而言,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目标在整体上对公司及其所属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预测和计划;二是在国际和全球范围内对公司重大的投资、融资及资本管理活动进行决策;三是处理公司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系和金融交易,对公司跨国经营活动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四是以跨国公司或跨国企业集团为目标来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二、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化的主要动因
关于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问题,前面已经提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生产经营的全球化发展。进一步地讲,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发展与公司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的日趋跨国化和国际化密切相关。从世界经济格局上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在世界格局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范围内跨国界生产要素流动的不断加强、企业生产的日趋国际化和一体化的发展,美国的这种主导地位已不复存在。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私人和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范围的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活动迅速发展,跨国界的筹资规模也不断扩大。美国公司为了实现其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其财务经理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产品的最有利价格,并利用外汇和其他金融工具对公司面临的新风险进行规避。与此同时,美国的金融机构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在内部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调整,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工具的创新成为金融机构改革的重点。而且,发源于美国,后来扩展到欧洲和亚洲的国际金融管制的放松进一步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国公司出于对外部环境的压力变化和对利润与财富的内在追求的考虑,不得不将其财务管理业务不断以全球为背景向国际化方向拓展。
从具体原因上分析,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与以下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化对实行国际资本预算的要求。从理论上讲,在公司从事跨国投资时,与公司国外投资有关的现金流入应该是公司能够汇回其母国的现金收入。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是以公司国外分支机构形成的不能汇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那么这种投资对母公司来说可能是没有吸引力的。在现金流量能自由汇回的情况下,公司对外投资的资本预算在方法上比较直接。作为投资者的美国公司只需要按以下方式进行国际资本预算:(1)对以外国货币表示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估计;(2)按照预期的汇率对外币现金流量进行换算,并折算成本国货币;(3)使用根据对外投资相关风险溢价进行调整的本国要求收益率计算投资所产生现金流量的净现值。
二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国际化后对纳税问题的考虑要求实行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在公司跨国生产经营的征税问题上,由于不同国家的税法和对外来投资的待遇各不相同,关于公司跨国界投资的纳税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但是,其主要方面不外乎是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是按本国政府的规定纳税或按外国政府的规定纳税的问题。从第一种纳税情况来看,如果美国公司通过其分公司或所属部门在外国从事生产经营或投资活动,其产生的收入要求按美国公司的纳税要求进行报告,并以与国内收入相同的方式征税。如果生产经营或投资活动是由公司的外国子公司进行的,其收入以红利形式分配给母公司之前,国内通常不对该收入征税。在这一点上,由于母公司对其国外子公司分配的红利收入要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时才纳税,因而对母公司是有利的。同时,在这一情况下,母公司还可将其在子公司的利润对子公司进行再投资,从而扩大子公司的融资规模。但是,与从国内公司获得红利不同的是,美国公司从其外国子公司获得的红利一般应全额纳税。从第二种纳税情况看,所有国家都对在其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外国公司的收入征税,所不同的是各国征税的类型有所区别。其中,部分国家在征税上将公司分配给股东的收入和未分配收入区别对待,对分配给股东的收入使用较低的税率,并通过某些其他的税收激励政策来鼓励外来投资。进一步讲,在对待外来企业的投资上,不同国家政府的税收政策不仅各不相同,而且十分复杂。不同国家之间对应纳税收入的定义也都是不同的。其中,有些国家为了鼓励外国投资者到本国投资,对公司利润使用很低的税率,而一些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对外国公司使用的税率则很高。同时,由于不同国家双方之间普遍签订有关于本国对对方投资的纳税待遇的协议,使得外国政府对外来投资的纳税问题更加复杂化。
三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国际化引起的风险的变化要求实行财务管理的国际化。从国外投资的要求收益率来看,公司在国外进行项目投资的一个有利因素就是公司面临的风险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分散化处理。大家知道,确定证券组合风险的关键因素是资产证券组合中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通过将具有较低程度相关性的项目进行组合,公司可以降低与其预期收益相关的风险。从这一点出发,由于国内投资项目大多数都是高度依赖于国内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增长周期的,因而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一般都比较高。在这一方面,公司在投资于国内项目的同时又投资于国外项目,一般来讲在风险的分散上是相对较为有利的。因为,不同的国家,其经济周期一般不会是完全同步的,通过在不同国家进行项目投资可能会降低公司与预期收益有关的风险。也就是说,分布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投资项目收益之间相关程度比同一国家内的投资项目收益之间相关程度要低。通过将投资项目分散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公司总的风险就会下降。
三、作为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化重要方面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
前文已经提到,能在国际范围内实施风险的分散化是公司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有利因素,但这并不是说,跨国经营就不存在风险或风险就一定很小。事实上,公司跨国经营会面临许多新的风险,诸如政治风险、战争风险、国际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等。然而,从总体上看,汇率风险是公司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最多、也是最直接的风险,美国公司也不例外。
所谓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对跨国公司的盈利能力、净现金流量的市场价值产生的潜在影响。汇率风险包括:(1)经济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化引起的公司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和经济价值的改变。(2)交易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发生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一致,而使跨国公司收入或支出发生变动的风险。(3)转换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化引起的会计收入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由于前面两个风险的定义比较简单,下面我们重点对转换风险进行分析。
在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问题上,转换风险与对汇率变化的会计处理有关。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专门处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外汇交易业务的第52号报表的规定,美国公司应对其每一家外国子公司确定一个“功能货币”。如果其子公司的经营业务是独立的并与所在国家融为一体,该公司可以使用其所在国家的货币作为功能货币,否则,应以美元作为功能货币。当所在国家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年通胀率在100%以上)时,子公司使用的功能货币一律为美元。
在汇率转换风险的管理上,子公司使用的功能货币对于转换过程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以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子公司所有的资产及负债都按当前汇率转换成美元价值。而且,转换收益或损失不反映在公司的损益表中,而是作为转换调整的所有者权益进行确认。由于这种调整不会影响公司的会计收入,因而许多公司都青睐于这种方法。但是,如果功能货币为美元,情况就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收益或损失要使用一种临时方法反映在其母公司的损益表中。总的来讲,与使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相比,美元作为功能货币的使用会造成会计收入的较大波动和资产负债表科目的较小波动。
具体地讲,在使用美元作为功能货币的情况下,公司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科目要求按历史汇率或当前汇率进行分类。其中,对现金、应收账款、负债、销售额、费用和税额等科目使用当前汇率进行转换,而对存货、厂房及设备、股权、产品销售成本、折旧等科目则按交易发生时的历史汇率进行转换。这与使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的情况完全不同。在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的情况下,公司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所有科目都使用当前汇率进行转换。另外,在转换过程中,由于转换收益或损失不直接反映在收入报表中,因此,在使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的情况下,公司报告的经营收入的波动程度会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在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时所有科目都是按当前汇率进行转换的,使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会导致公司资产负债表科目波动性的增大。从实际应用来看,由于美国许多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更多的关注的是会计收入,只要其子公司符合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的条件,各公司一般都会使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2号报表规定的会计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政府规定的这种会计程序在应用上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这种方法歪曲了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历史成本的数据,而且,它还可能造成在财务管理上对资本收益的计算和收益的其他测量方法失去意义。况且,这种方法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其他会计原则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另外,由于公司大多数的财务比率都受到了不同功能货币使用的影响,财务人员在对占其公司经营的相当大比例的外国子公司进行分析时必须十分谨慎和小心。此外,在对母公司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估计的精确程度方面,该方法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评。总之,美国公司在处理跨国界投资经营活动所引起的货币转换问题上,尚不存在一个普遍接受的合适方法,会计专业人员对此问题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
从汇率风险的管理方法来看,美国公司在其财务管理的国际化中针对公司跨国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不断进行管理创新,逐步形成了比较有效的风险规避和管理方法,其中比较主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汇率风险的自然对冲方法。从公司对其面临的汇率波动进行管理的角度看,有时可根据公司所属国外子公司之间的密切关系将其收入、定价与成本进行自然对冲,从而达到降低汇率风险的目的。这一方法有效性的关键取决于公司现金流量根据货币变化进行自然调整的程度大小。在这一方法中,汇率风险所考虑的是子公司的收入及成本函数对全球或其国内市场条件的敏感程度。在比较典型的情况下,公司的这种敏感性存在四种可能的情况:(1)公司的定价和成本都由全球性市场确定;(2)定价和成本都是由国内市场确定;(3)定价由全球性市场确定而成本由国内市场确定;(4)定价由国内市场确定而成本由全球性市场确定。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子公司生产产品的价格由以美元标价的全球市场确定并按以全球价格为主导的价格进行销售,因而其收入和成本所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能自然地进行抵冲,最后的净风险一般比较小。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公司产品的定价和成本都由国内市场确定,公司可以根据市场对成本的影响来对产品定价进行调整,从而使市场对公司定价和成本的作用相互自然抵冲。另外,由于根据国内市场确实的定价和成本本身对汇率风险的被动敏感程度很低,经过自然对冲后汇率的实际风险会非常低。在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下,由于子公司的定价和成本分别由全球和国内两个不同的市场确定,国内市场对成本或定价的影响不会立即反映到全球市场对定价或成本的影响上,因而,在这两种情况下子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会相对较大,自然对冲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比较有限。
总之,能对公司所服务的市场、产品定价、公司经营或产品生产来源产生影响的所有战略决策都可以看作是汇率风险自然对冲的形式之一。经过自然对冲后,公司财务经理应当关注的是剩余汇率风险的程度。同时,为了使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公司还有必要采取经营、融资、货币市场对冲等避险方法对汇率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二是汇率风险的现金管理及内部会计调整方法。在现金管理方法中,如果某一公司发现其子公司作为记账和交易基础的某一国家的货币出现贬值趋势,那么,公司可以通过改变现金管理来对这一风险进行规避。在具体的操作上,首先,公司采取降低对该种货币的现金持有量,并通过购买存货和其他实物资产将这一持有量减至最低限度。其次,子公司将努力避免其贸易信用(即应收账款)的扩大。同时,公司还会尽可能地增加应收账款对现金的周转。第三,公司努力扩大其应付账款方面的贸易信用,并且通过借入当地货币来对母公司所支付的预付款进行偿付。当然,这一方法还取决于两个国家之间相对利率的大小。
应该指出的是,在子公司作为记账和交易基础的货币升值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采取相反的现金管理政策来规避汇率风险。此外,在货币价值运动趋势不明确的情况下,采取进攻性的现金管理政策来规避风险事实上是不合适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价值运动的趋势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对公司货币性资产及负债在币种上进行均衡分布,从而达到对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行中和的效果。对于在国外从事多种经营业务的公司来讲,它们一般是通过调整其下属公司之间的资金支付方式来对汇率风险进行规避的。在这一方面,一个主要的方法是对公司以外币计值的现金收付进行提前或拖后处理。其中,加速以外币方式收到的支付叫做提前,而推迟支付则称作拖后,其目的是尽可能地降低汇率不利波动对公司现金流量产生的不利影响。
除了对现金支付时间的调整外,美国的一些跨国公司还通过建立再出票中心来对公司内部与第三方的国际贸易进行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汇率风险的目的。再出票中心是指从公司附属机构购买出口商品,然后再出售给公司其他附属机构或独立客户的、为公司所有的财务子公司。其方法是,跨国公司所属子公司将其出口商品先出售给母公司的再出票中心,然后由再出票中心出售给跨国公司所属的进口子公司或第三购买方。在这一过程中,商品的所有权在商品交易开始时即转移给再出票中心,但商品则直接由售出公司运输给购买公司或客户。跨国公司建立财务子公司作为再出票中心主要是基于纳税方面的考虑。对跨国公司而言,确定其收入的报告地,特别是征税管辖权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跨国公司一般都将其再出票中心建立在能够有效避税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的维尔京群岛等。从记账单位来看,一般情况下,跨国公司再出票中心购买商品时,会以其出售公司(部门)的本国货币记账,而在再出售时以购买公司(部门或客户)所在国家的货币记账。通过这种方式,再出票中心可以对公司内部汇率风险的暴露情况进行集中管理。同时,跨国公司再出票中心的集中功能还能够促进公司各部门之间债务的清算(即对同一公司所属的参与子公司相互之间跨部门的商品购买进行清算,从而使每一参与子公司只按其内部购买或销售净额进行清算的一种系统),从而减少公司实际所需的外汇交易量。此外,再出票中心还使得公司对所属机构之间提前或拖后安排的协调与控制更为有效。
在公司的现金管理上,除了上述安排外,跨国公司还可以对公司内部的股利及特许权使用费的支付进行调整。在某些情况下,公司交易的记账货币会与预期的汇率变动不一致,母公司与其所属国外子公司之间交易的商品零部件或产成品的转移定价有时也会不一样。针对诸如此类的情况,跨国公司都可以通过对其内部支付的调整和重新安排,而使之与公司外汇风险总的管理相适应。
三是汇率风险管理的国际融资方法。在公司的跨国经营中,如果某一公司的交易或资产大量地以某一国家货币记账,那么,在这一国家的货币出现贬值时,该公司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向货币所在国家借款或增加负债来降低货币贬值带来的风险。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其国外子公司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来源进行外部融资。其中,比较主要的来源包括东道国的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国际债券和票据的发行等。
四是汇率风险管理的货币市场套期保值方法。在对汇率风险的管理中,美国的跨国公司还通过远期合同、期货合同、货币期权、货币互换等货币市场工具进行衍生金融交易来降低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在理论上,这些工具发挥作用的共同理论基础是通过建立一个与公司当前货币头寸相反的或相互补充的头寸,从而降低公司在市场汇率出现不利变动时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一、在全球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亟待变革
企业置身于国际经济大市场中,其面临发展的机遇,也遇到了发展中的挑战,急需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革新。
(一)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企业大发展的机遇,这为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与国际商品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对接与融通将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并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在此情况下,我国企业多级管理的体制将会被打破,普通的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并在国际资本市场雄厚的资金、新型的金融工具条件下享受到更方便、更全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务。在这种形势下,必然伴随着国际间的资金流动的加剧,国际财务管理便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企业应提高管理的层次,尤其以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发展思路、理论和技术加快企业财务分析、资本运营以及筹资、投资决策等财务管理的变革,以适应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发展的变幻。
(二)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挑战,这使得企业必须加强财务变革
企业置身于全球经济大市场中,其经营压力不但来自国内,也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一方面,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励,由于需要资金投放量的扩张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加大;另一方面,根据世贸规则,我国企业原有的很多贸易保护政策被取消,国内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增大。由此,企业的资金安全性、投资收益、时间价值、筹资成本和资本结构将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防范和规避财务金融风险,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及时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成为企业迎接挑战的重要内容,这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凸显,且处于经济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在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适应国际全球化环境的变化,加强财务管理变革。
二、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滞后因素
形成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形势中,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比较突出的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 财务管理目标的短期行为
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这就必然造成注重以取得当前效益为目标的短期投资行为,而忽视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未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规划、经济预算和财务投资。
(二)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内涵缺失
在传统的工业时代,企业机器、厂房、资金等看得见的硬件条件决定企业的发展,而在全球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发展的因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此,而企业的人才资源、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信息水平、企业文化、产品声誉、营销渠道等无形资产所具有的价值地位凸显,甚至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当前形势下财务管理在内涵方面存在无形资产统计、分析和评估数据的缺失,过低估计了无形资产的价值。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财务风险偏颇的问题
在传统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风险偏重于资金和有形资产的风险管理,而对人才流失风险、信誉风险、产权风险等方面的管理不足,没有在这些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全球经济视野下,企业财务应当实施诸多方面的变革
在经济一体化格局形势下,企业财务变革应当立足于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态势,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诸多方面实施企业财务变革。
(一)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不但要着眼于眼前利润的管理,而且要着眼于未来企业的发展,从财务计划安排、财务预算编制、投资的分阶段安排等方面,努力实现企业效益发展最大化的长远性和持续性。要实施科学的财务管理战略,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回笼信息管理中采集数量多,过程完整的财务信息。
(二)采取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
为了迅速适应业务量增加,客户交叉较多,财务管理量大,业务复杂的状况,以美国为首的大公司对子公司的业务往来的财务预决算普遍采取统一的结算方式,减少子公司自行进行财务管理的成本,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了财务管理的规模效益。因此,应充分肯定这些国家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尝试进行企业财务的统一管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及资金的结算等业务,普遍实行母公司集中管理的模式,以解决在国际化形势下财务管理职能扩展的问题,强化公司整体的财务监督与控制。
(三)强化企业财务预算控制体系的构建
企业应当抓住财务管理中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构建这个关键环节,加强企业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程序性和监督性,促进企业资金使用的规范,在满足企业正常发展中,实现企业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
(四)实施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并重的财务管理
在做好传统财务资本管理的同时,要重视做好智力资本的财务管理,把属于智力资本的人力人才资源、知识产权、市场资产和企业组织管理资产,纳入财务管理范围,并逐步把重心从传统的物质资源管理转向智力资本管理,并构建智力资本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将智力资本的运营和分配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结构。
(五)实施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财务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摘 要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诸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本文论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诸多挑战,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财务管理 创新方向
2008年全球金融的危机爆发后,低迷的世界经济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由于我国企业主要为外向型企业,金融危机使得我国企业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利润下降,成本增加,在国际市场上风险剧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形势对国内经济的直接影响作用非常大。传统的内向型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给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深入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方向意义重大。
一、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财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
我国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即有宏观范围内普遍作用于各个地区、部门的各类企业的宏观财务管理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又有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的微观财务管理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状况、企业的资源供应情况等。目前,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由于我国企业大多还没有与国际接轨,很多企业不能适应外国本土经济金融环境、法律法规及风土人情,这就给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二)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运用电子商务,广大商家可以运用较为简单快捷、低成本的方式,在买卖双方不谋面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商务和贸易活动。后金融危机后,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全程电子商务阶段和智慧电子商务阶段,全程电子商务模式和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出现。由于我国企业大多还没有适应电子商务的全新模式,与国际性贸易规则还没有接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没有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模式转换到适应电子商务的财务管理模式,这就给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持续增大的财务管理风险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持续增大的财务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国际市场上。新增风险主要指外汇风险,指在国际间投融资活动中,由于汇率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所造成的可能的损失。外汇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国内企业和国际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外汇风险管理的存在。其他的国际市场风险如国际筹资风险、国际投资风险等都是在外汇风险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
二、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方向法分析
(一)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是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管理复杂环境的核心要素。首先,加强高层次财务人员的引进,如国际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高级会计师等。其次,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使财务人员能够不断提升业务知识,熟练运用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
(二)引进现代财务管理系统
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是以会计业务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扩充其他的一些财务操作。现代的财务管理系统是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基础之上,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化思想,不断扩充了如大量处理数据、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功能、快捷生成报表等财务操作。现代财务管理系统具备功能齐全、涉及领域多、安全高效等特征。引进现代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对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能力,发挥财务信息正确指导企业经营生产的作用,为企业在复杂的环境中规避风险提供了保障。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以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情况为基础,以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为分析依据,结合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机系统等现代分析工具,观察企业在国际环境中的财务运行状况,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对财务风险进行提示预警,最有由财务管理人员加以解决潜在的财务风险监管机制。财务风险监管机制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参与到企业的财务控制、分析、决策当中去,为企业适应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云鸾.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方向分析.商场现代化.2011(03).
[2]姜艳芳.全球经济一体化视角下企业财务的创新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业经济社会逐步被知识经济社会所取代。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科技知识在产业发展中不断渗透,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兴起发展,知识经济改变了财务管理的配置结构。传统的资源配置结构是以资本、机器为主要内容,如今财务管理主要以知识资本为基本配置内容。如何对知识资本进行计量管理成了财务管理的重要研究问题。
(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电子商务也随之兴起。电子商务是科技进步催生下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网络理财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对财务进行在线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其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
(三)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受到国内外环境影响因素的影响加深。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国际竞争,这也是我国企业经济长远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积极促进了我国财务管理的国际化水平的发展。企业掌握的经济信息量越来越多,对财务管理的挑战和要求也随之增多。在财务管理中掌握世界市场的瞬息变化,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具备的能力。
二、新形势下我国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完善。但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忽视人力、知识资本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传统的财务管理,注重的是对物质资本的管理,忽视了对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重视,使得知识资本不能得到有效配置,人力资本也无法发挥对企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且缺少人力资源的考核指标。这对整个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影响。
(二)管理观念落后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外的经济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财务管理的理念也要得到及时更新和发展。但是目前在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管理漏洞也使得我国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越来越远,对我国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也有制约作用。
(三)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有较高职称的比例少,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不能适应新环境下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人员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账务管理,而相关的理财知识和信息技术处理的能力相对缺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信息技术掌握能力较弱,会影响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下的整体发展步伐。
三、新形势下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新经济环境下,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要求财务管理体系也要不断创新发展,来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目前我国要积极研究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促进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合理发展。
(一)更新我国财务管理观念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环境也不断变化发展,对信息数据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利用,已经成为了财务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新时期,我国财务管理观念不能再继续照搬传统的管理观念,而是要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对科学信息技术使用的观念,综合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手段和管理理论,树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理念。
(二)积极运用新的财务管理手段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不断兴起。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也要及时更新管理手段,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积极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管理规划中,实现在线理财和在线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财务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两手抓在经济发展中,风险与机遇并存,必须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注意规避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中也包括风险投资管理。目前,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在发展中竞争日趋激烈。在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
(四)完善财务评价体系传统的财务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经营业绩方面进行评价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评价指标得到更新,如经济附加值、自由现金流量、市场附加值等等。对财务管理和评价体系加以完善更新,使其更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这也是我国财务管理体系在发展方向研究上需要重视的问题。
(五)加强财务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国内外经济环境对我国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的国际化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时代要求。在财务管理中也要树立全球发展观念,借助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推动财务管理的国际化趋势,促使我国财务管理体系的更加完善。
四、结束语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文献探讨
一、国内有关研究
1.财务管理的目标问题。已发表了很多论著,也提出了众多观点。代表性的有:(1)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并不相等。(李陆德,2001)分析了两者的涵,说明在质上并不相同,在相同条件下两者计算的结果存在差异,在数值上也不一定是相等的。
(2)相关者利润最大化。(张国庆,2005)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知识资本的地位则相对上升,企业不再仅仅归属于股东,而且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如债权人、经营者、员工、顾客等。
(3)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最大化。经济增加值是公司营运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值,是衡量企业在某个特定年份中赢利抵偿资本机会成本的指标(曾惠香,2004)。
2.财务管理地位问题。(林建于,2004)认为,财务管理并不是以该部门或财务人员为中心,而是在探究管理从何着手的问题;不涉及管理与生产孰轻孰重,而就各种管理工作之间的配合作讨论。
3.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经理人财务问题。(许美惠,2005)提出所有者财务问题,法人财产概念的提出,使原有集所有者、经营者、经理人职能于一身的财务管理机制,发展成为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营人员分工合作的财务管理机制,所有者财务由出资人进行,以确保资本安全和资本增值为目标。
二、国外研究文献
笔者整理分类国外的财务管理研究,依各年代及应用方面将其分为融资财务、投资财务和资产财务3大方面为主,本文即将逐一提出比较。
1.融资财务管理时期相关研究(1900年代~1950年代)。19世纪初,西方国家股份公司开始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10年美国学者米德MEADE出版了本世纪第一部专门研究公司筹资财务管理的着作《公司财务》,1938年DEWING和LYON分出版了《公司财务政策》和《公司及其财务问题》。这些著作主要研究企业如何筹集资本,形成了以研究公司融资为中心的“传统型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学派。
2.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相关研究(1950~1964)。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公司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JOEL DEAN于1951年出版了《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跃进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3.投资财务管理时期相关研究(1964~1979)。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日益增多,随着市场日益繁荣,投资风险显着增加。这对当时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如在1952年,H.MARKOWITZ就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概念。1964年和1965年,美国著名财务管理专家WILLIAMF.SHARPE和J.LINTNER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简称CAPM)。此两者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
4.财务管理深化发展时期相关研究(1979~迄今)。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遭遇了通货膨胀。于是各国开始进行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行使有效财务管理的研究工作。严酷的经济现实迫使企业财务政策日趋保守,主要是因通货膨胀导致。
解除完通膨危机后,随着通讯和交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公司开始朝着国际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空前活跃,此时财务管理理论开始转向国际财务管理领域。80年代后期,进出口贸易融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焦点,此时,企业财管进入深化发展的阶段,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网路化方向发展。
三、总结
今天,财务管理已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Herbert Simon.(1994),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SPECIAL ISSUE.
[2]JAMES, C.VAN HORNE; JOHN MWACHOWICZ,JR.(1998),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写作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写作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写作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信息化 建议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剧增,为了更好地应对来自各个竞争对手的挑战,企业自身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产品的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而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还没能展开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不真实,资金管理问题漏洞百出,是企业面临的巨大困扰。只有大力推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才能有助于企业加强自身的资金管理,防止内部人控制,防止被大股东掏空,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对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舞台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定义及其必要性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对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筹资、投资、生产、销售、账款收回等经济活动决策依靠在企业收集的信息基础之上。它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满足企业的投资、融资、经营活动等方面的决策。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表现在如下方面。
1、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形下就必须要求企业自身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那么企业就得加强资源配置。由此可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信息、现代物流之后才能支撑企业在全球进行市场扩张,支撑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2、国际资本市场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国际资本市场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财务信息,如果一家企业要在资本市场上面长期存在就必须得拥有自己的一套财务管理系统,随时业务信息、商品信息。这些信息的加工也必须依靠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同时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决定了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方面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这样才能全面推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变化莫测的经济环境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国际上的经济因素包括了劳动力市场、税收政策、法律纠纷、汇率波动等不稳定的因素,这就需要企业加强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需要企业加强对这些敏感信息的加工,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提供及时反馈市场的敏感信息。
4、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
企业要管理好自身,就得对一定期间的业绩数据、成本管理数据等进行有效的分析,而这些分析是建立在准确的数据基础之上的,而原始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耳朵需要,现在企业的竞争是数据的竞争,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因此,我们对管理的需要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数据及时在各个部门之间得到传输,充分挖掘背后的含义之后做出对企业最有利的决策。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有些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也在加大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是,我国企业与国际上高水平企业相比来说,还很滞后,因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形下建立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这就给企业带来了一些棘手问题。
1、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选择思想比较落后
我国企业在对行业内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的选择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认识上面不到位,认为对外采购的财务管理软件成本太高,希望通过自己寻找相关的编程人员来进行项目开发,这样还能控制企业项目的开发成本。其次,在选择软件提供商的时候往往选择较小规模的财务软件开发商,由于财务软件能否适应企业要经过不断的维护,随时需要更新财务软件,对于小规模的开发商来说,它们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破产倒闭的概率就大,一旦倒闭,那么企业之后的财务软件持续维护就不能得以继续,财务管理系统就很可能不能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最后,企业的管理层认为第三方开发软件的开发费用昂贵,自身进行研究开发的成本较低,但是自己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很可能不能满足国家对财务软件的认同,而且大大小小的事情企业都要管理到位,企业自身可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建设不健全
在我国,大部分的公司都存在大量的子公司、孙公司等,他们都有各自独立的法人地位,各自为政,在这种组织管理的体制背景下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在集团内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存在体制障碍。而国际上的大多数公司,他们在全球化经营的情形下,大多数采用事业部制或者总分公司制,这些公司虽然规模较大,但是采用这种组织结构进行扩张就不存在像上述我国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它能够给公司集团加强财务管理集中化管理提供体制基础,扫除了大力推进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体制障碍。
3、我国企业自身的基础差
首先,企业存在资金不足和战略管理方面认识不清晰的问题,导致了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投资额较少。企业中的领导要么对企业经营理念、战略管理不懂,那么就是很模糊,他们在认为投资一个项目的时候往往考虑利润最大化,考察是否值得投资,一味地追求投资回报,导致了企业可能不能够认识到财务软件所带来的长期效益。目前,大多数的企业也就仅仅是购买安装了财务软件,但是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只是从企业的财务部门出发,没能做到从整体考虑。其次,企业中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导致了企业的财务信息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
4、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缓慢
由于企业所采用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必须通过财政部的审批,同时要求企业具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就给企业粉饰财务报表、满足相应的财务需求设置了障碍,所以企业自身来讲可能就不会那么主动地去加大力度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况且,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认为,加大力度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时也加大了泄露公司机密的风险,并且他们自身对电脑操作也不熟练、数据处理方面不够专业、信息化管理还不适应等诸多原因都抑制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
三、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转变经营理念,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系统是属于企业整个管理系统中最核心的系统之一,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加快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将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进行综合考虑,各个职能资源共享,在一个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投资,才能使得企业的信息得到充分的挖掘利用。首先应该是硬件准备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需要包括集中在一个区域各个部门的网络连接,还要包括跨国界的网络连接。其次是软件开发利用方面,公司的全部财务软件实施转让给第三方提供开发、维护,考察该公司是否具有财政部相应开发财务软件的资质。
2、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知识的系统化培训,充分挖掘财务信息
当今信息传播快而广,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就得依赖人力资源的识别能力,这些涉及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税收政策、行业政策等多方面的信息。企业应该从自身出发,抓住主流,抓住核心,把企业的财务人员培养成计算机和财务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进行不断的培训和激励。同时,授予财务人员相应的责权利,明确各个员工到底负责哪块,责任和利益相联系,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都负责。加大力度转变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应用企业信息化的优势对企业进行管理。
3、加强财务信息真实性管理,提高企业决策的质量水平
财务人员直接使用了财务管理系统,虽然他们都听从于领导的吩咐,但是他们有可能在自身利益驱使下做出隐瞒企业的事情,这样就导致了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因此,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所产生的虚假财务信息负责,加强企业惩罚该类行为的力度,在员工心中形成一种约束力,他们在处理财务信息的过程中就会考虑造假的成本,就不会铤而走险地去粉饰财务报表。这样也规范了企业的运作过程,在企业领导进行投资决策使用财务信息时,就能够具有可靠的财务数据作为决策的支撑。
4、借鉴国际比较成熟的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的责任,在企业上下都应该形成“全体财管”的模式,各个部门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各部门定期对开发人员进行沟通。在财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把管理用的财务报表纳入其中,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使根据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转化为管理用的财务报表,这样更能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作为给企业提供持续动力的信息,企业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挖掘,加大对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投资力度,培养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转变经营者对财务软件的观念,采取积极措施防范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存活下来,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乔仙: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32).
[2] 林娜: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