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病房管理

病房管理

时间:2022-06-02 15:51: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病房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病房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精神科;病房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81-01

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 护士长首先要树立“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关心和尊重护士,处理好与病区各护士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精神疾病的特点,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1 更新服务理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精神病医院由于病人疾病的特殊性,其护理哲理、护理精神也具有自身特点[1],精神科是最易发生护患冲突的地方。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大脑机能活动紊乱,导致兴奋躁动、行为反常、淡漠消极、拒药外逃等,给患者本人或医务人员,尤其是精神科护士带来麻烦、无奈和伤害[2]。作为护士长,仅凭扎实地理论基础和熟练地操作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护理精神病人,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耐心、细致地观察病情,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行为疏导、心理咨询及生活护理。切实做好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同时,还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减少或杜绝各种意外的发生。

2加强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病区护理质量高低的关键。加强“三基”训练、考核,是保证护理人员基本素质和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组织好护士的“三基”培训,是护士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护士长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对护士进行“三基”培训及考核,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带动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3 提高护士的执行能力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3],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护理工作。这其中最难之处在于执行力。众所周知, “护理工作无小事,稍一疏忽就会酿成人命关天的大事”, 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需非常谨慎,认真完成每件事,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 100%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其中护士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逐步培养出护士良好的执行习惯,提高本病区的整体执行能力。

4 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压力源

4.1要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学习,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从而恢复身心健康,回归社会,这就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意义所在。要帮助护士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业务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4.2鼓励护士参加各种社交、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增加生活情趣,疏导、松弛精神紧张状态,维护其身心健康;

4.3尽力满足护士生理及心理需求,实行固定班次,合理安排护士工作、休假、进修、学习等,以确保人力的合理使用,节假日期间,由于护理人员相对减少,又无人监督,加之思想松懈,给护理工作质量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易发生护理质量缺陷与事故[4],护士长要根据科室具体情况随时增加班次人员力量,同时根据护士的能力、性格特点及特长,用人之长。

5 正确处理上、下级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护士长的工作事无俱细,既辛苦又繁琐。如何能妥善处理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我认为必须正确对待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谦虚谨慎、与人为善、真诚相待地搞好人际关系。护士长处理好与科主任的关系尤为重要,他们之间配合默契,精诚团结是搞好病区工作的前提,作为护士长,首先要尊重科主任,不推责任、不乱猜疑、不争强好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处理好工作中存在一切问题。

6 体会

护士长不仅是病房护理管理的主体,也是病区发展与建设的主力军。做个称职、令人信服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科病区护士长,要严格管理;不断加强新知识、新业务的学习及新技术的运用,开展护理科学的研究;与领导、同事之间保持团结、友爱、互尊、互帮、互学的和谐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有保证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吕春梅,吕迪春. “快乐医疗”护理文化的建设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6,6

[2] 朱燕华主编,精神障碍护理学,湖南[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

第2篇

【关键词】新生儿无陪病房;病房管理;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89-02

新生儿抵抗力低下,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功能差,而易发生感染,因此在无陪病房加强病房管理,预防院内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和促进疾病的早日痊愈。

1.优化病区布局与环境:新生儿病房建筑布局不合理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病区面积小,患儿多,床位密度高,病房床间隔小等,缺少空调换气设备,病房通气性差,是造成空气污染,消毒隔离措施不完善,极易造成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和皮肤感染。在优化病区布局时要科学布局,严格分区,在病房功能分母亲哺乳室、出入院处置室、医务人员更衣室、值班室等非限制区在最外侧,医生办公室、治疗室、配奶室等半限制区在中间,新生儿室、沐浴室等限制区在最内侧,设置隔离病室病区,水龙头应采用感应式、脚踏式开关,配备一次性擦手纸巾。新生儿室实行全封密式管理,做到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室温恒定在24~26℃之间,湿度在55%~65%之间。新生儿室要备有快速手消毒液供再次擦手消毒用。

2.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监测项目。建立健全了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查房制度、新生儿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病区探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及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评分标准等,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对院感工作的认识。每月监测物体表面(暖箱消毒前后、奶具、监护仪等)、工作人员的手、一次性物品、做空气培养等,如发现不合格者,找出原因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再次进行监测,直到合格为止。室内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体检一次,每三月进行一次咽拭子和粪便培养。

3.探视制度规范.有报道,母婴室探视前、后10分钟的空气培养合格率分别为76.67%和16.67%,表明探视后空气污染严重,增加了外源性机会感染的发生率[1],因此必须规范探视制度。直接探视时,为了减少患儿医院感染的风险,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探视模式,本着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的原则,针对患儿不同病情阶段和生理状况,确定绝对谢绝探视、按规定探视、有条件放宽探视等多种模式。如病情危重,则要求家属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床边探视,严格控制直接接触,多看少动。对不能母乳喂养的患儿原则上以看为主,尽量减少触摸。对不同探视对象及父母健康状况规定不同的接触程度,为减少抱出患儿探视的被感染机会,要求探视者探视前洗手、戴口罩和鞋套,穿隔离衣,探视人员主动遵守病区探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使其自觉在患病期间不探视,主动配合遵守医院探视管理制度。

4.加强患儿使用物品的管理.每位患儿床单位的所有物品,包括衣服,包被,枕巾等,清洗干净后熏柜消毒后使用,保证一人一套一巾,不得共用或挪用,新生儿食具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早产儿暖箱,蓝光灯每日消毒液擦拭,严格按规定进行终末消毒,消毒前,后做细菌培养,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内的水槽每日清洗后,更换蒸馏水。

5.加强基础护理。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感的重要途径,医务人员的手可作为病原菌的传播媒介,间接传播流感,肠炎等感染性疾病的病菌,洗手是最简单、方便、有效的预防和减少院感的重要措施,规定医务人员每次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出入感染病室,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时均要洗手。新生儿每日沐浴,保持皮肤的清洁,特别注意观察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预防臀红,每次大便后用柔湿巾擦洗干净,保持皮肤干爽。口腔护理时认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损,霉菌感染等。气管插管,胃插管,中心静脉置管,雾化,都是抢救危重患儿的必要措施,但操作过程中极易造成气道黏膜损伤,胃液返流等现象,增加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有报道,36例气管插管的新生儿中有8例(22%)发生气管感染,而在612例未插管的新生儿中有97例(1.7%)发生感染[2]. 对呼吸机等侵入性治疗装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定期消毒并加强对感染的监测,新生儿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6.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极易导致患儿体内的正常菌群紊乱,各种条件致病菌得以繁殖,出现菌群替代现象,继发二重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机体防御屏障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坏,增加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机会。

综上所述,做好医院病区的科学布局,严格分区,综合消毒管理工作,规范探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发现问题后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解决,这是搞好医院感染工作的关键。我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通过规范化、制度化和常规化等综合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3篇

现代观念认为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疼痛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疼痛能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合理有效的镇痛可以减轻或防止由于疼痛而引起的一些生理或心理不适,从而促进康复。无痛病房作为一个新概念[2],已逐渐被广泛接受。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实施了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3],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3月收治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0例,采用计算机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无痛病房组)和对照组(普通病房组)。试验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6~74岁,平均(36.3±6.4)岁。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8~73岁,平均(38.4±5.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认知、麻醉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对照组实施普通病房干预。试验组实施无痛病房干预模式,由麻醉师、科主任、骨科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通过疼痛治疗专家讲课,利用护理查房、实践指导、病例讨论等形式对科内护士进行疼痛评估、疼痛干预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手术期间的镇痛新观念、人文关怀、疼痛控制理论等多方面的培训。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与医师一起进行疼痛干预,干预措施:①保持病房内安静舒适,尽量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②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③避免加重疼痛的因素,如不当、患肢位置异常、固定过紧、操作次数过多等。④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物理治疗(按摩、热敷、冷敷等)、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音乐治疗等。⑤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实施按时给药的方法,而不是按需给药,即塞来昔布400mg早晚各口服1次至术后第5天;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盐酸丙帕他莫2.0g静滴2次/d至术后第3天。当评分>3分时,遵医嘱临时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静推或肌注。观察指标:在本组100例患者接受疼痛干预后,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及面部表情量表(FPS-R)相结合评估的方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和统计时两者均采用1~10级制,疼痛强度越重得分越高。在患者入院后8h内完成首次评估,以后每天于9:00和21:00进行2次疼痛评估,术后分别于4、6、8、12、24、48、72h对疼痛进行评估,对于疼痛评估>3分者,报告医生,给予镇痛处理后0.5h再评估1次,再次疼痛评估<3分,详细记录疼痛评分、伴随症状及处理过程。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见表2。

讨论

无痛病房干预模式旨在于树立“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的理念[4]。传统观念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是正常生理反应,能忍就忍,用多了镇痛药对身体不好,有成瘾性。然而对于患者而言,疼痛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可影响切口愈合及康复,并且常常还会导致患者睡眠不足,造成患者情绪低落,机体免疫力下降,使致痛物质ACTH、儿茶酚胺、皮质醇等产生过多[5],不利于患者切口愈合,影响术后恢复。术后因疼痛惧怕功能锻炼,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6]。自实施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后取得了以下的效果:①使临床护理与人文护理相结合,消除或减轻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和基本生理需求,让患者真正体会到住院期间被尊重、被关怀,是新时期护理管理者的责任所在。将新无痛理念与临床结合使患者从入院的第1天开始就被给予及时、连续的疼痛评分及疼痛教育、疼痛评估、疼痛干预等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实施按时给药的方法,而不是按需给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及人文关怀。②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及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不良反应,避免了非合理用药产生的不良后果。使患者在无痛或轻微疼痛中得到了较好的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③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疼痛,患者得以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及下床活动,从而降低了肺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早期活动利于肠道通气,增进食欲,增加了患者的免疫力及自身抵抗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的全面康复。④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床位的周转率与使用率,提高了满意度使其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疼痛中获得较好的治疗,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医院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双赢,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的应用,无痛病房对于疼痛的管理,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能让患者集中精力进行康复训练,而不是关注伤痛,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显著提高,术后康复锻炼的完成率增加,依从性明显提高。通过早期功能训练,可达到改善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地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帆 尹晓莉 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省兰州市)

第4篇

随着医疗在社会上的重视度和医院护理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展,许多年轻护理人员进入临床工作,但由于年轻的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处理问题和情况的手法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护院的护理效果和医院的声誉,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生命安全,所以,本文通过对优质护理服务和一般护理服务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来对比,得出两者对基层医院病房管理的意义。病房管理指的不仅仅是医疗、护理等技术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同时也包括行政、生活等管理,是一项细致而艰巨的任务[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15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常规病房管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病房管理,从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调配、工作态度、工作流程包括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将实际考察情况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患者出院前一天,让患者填写护理人员护理情况满意调查表和对医院管理的情况满意调查表,帮助分析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和一般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病房管理中的区别和意义。

1.2 方法

1.2.1 自我评价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服务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首先从制度上来说,实行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制度,对每个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定期的职业知识培训,形成严格的考核制度,将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技术水平、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形成量化指标,每阶段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价;其次,从护理的理念上来说,要定期在科室内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职业的认识,端正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升自身的修养,深化基础护理并强化护理的专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排班,优化工作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

1.2.2 病人对护理人员的评价

在病人出院前一天让病人或其家属填写护理人员护理情况满意调查表和对医院管理的情况满意调查表,包括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巡房情况等等,每季度统计一次,综合分析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详见表1、表2。

2 讨论

第5篇

[关键词] 风险管理;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156-02

对于风险管理的定位是:风险管理是一种意识上的管理程序,风险管理的作用就是对于先存在的和一些潜在存在的医疗风险事件进行评价和处理。在呼吸内科的患者中存在的普遍特点是:患者的年龄都偏大、自身对于健康问题的保护意识偏低、病情的症状有反复发作的症状、病毒的发展变化比较迅速等等。由于呼吸内科的一些特殊的原因,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发生意外变故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就导致了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与风险。为探索呼吸内科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及在实际中的效果显示,该院的呼吸内科自2010年1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后,有了良好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6月该院呼吸内科共接收患者782例,患者中相对危险的患者473例,其中抢救次数高达526次,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有23例。该院呼吸内科的现有床位有50张,护士23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2名,护士16名,年龄在20~45岁之前,平均年龄为21.34岁。学历为:本科3名,大专18名,中专2名。

1.2 方法

对该院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发生的各种风险事件的一些客观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寻找一般的风险的影响因素与一些特殊情况的特殊因素,从而对于我院的呼吸内科的病房管理制度做以完善和整理。对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的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方面进行分析。当然主要的存在的风险的因素有:护士的专业素养、患者的自身情况、药品的使用情况、病毒本身的情况、病房环境的情况等等一些因素。通过对于风险的因素分析来制定相关的措施,对于风险的管理的强化来对于数据进行整理,从而使护理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1.3 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3.1 医护人员风险防范素养的提升 呼吸内科的患者的病菌的存在形式一个极其活跃的病菌分子,在对于护士护理的专业要求素养就相当的严格,护士护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也是患者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这个整个的护理过程中护士的护理风险预防的知识是护士职业风险的客观认证具有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呼吸内科的护士加强职业风险的预防培训,包括防护使用物在护理中被应用的重要性、打针、输液过程中国的医疗器材使用的规范性与损伤所要处理的环节等,通过这些来提高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防护意识,安全意识、具体操作工程的合理科学性。

护士护理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是对于院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考验,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的防范的意识是受制度的影响的,因此的制度的健全对于护士的护理过程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就要有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制度的规范就要求护士的护理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制度,来保证护理过程中对于一些患者的提醒与健康知识的普及讲解。

1.3.2 对于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的措施 患者的自身的疾病预防的意识、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关注度、患者自身素质等等一些因素是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于医护人员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不断的去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就减少了风险的出现。当然除此之外最关键的就是。由于呼吸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的年龄偏大一些,这就给护理的过程增加了难度,患者的行动,身体安全等一些原因也是存在风险忧患的,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对于年龄大一点的患者,我们要采取特殊的管理,例如要求这样的患者必须有家人的护理,她们的一些外出的行为医护人员要进行一定的约束,保证其不再受到交替的感染。

1.3.3 对于医药用品的使用的风险措施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药品的使用是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用药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药品的使用情况的风险分析主要是关于患者对于药物的过敏的症状表现、由于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人为的原因所造成的风险的出现,这些都是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就要求护士要对于患者的平时的用药要以详细的记录,导致出现一些误差而造成一些医疗事故的发生,采取专门的医药用品的监管政策,保证每一位患者的药物的使用正确。

1.3.4 对于病房的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病房的环境也是相当主要的,呼吸内科是一个病菌传染比较密集的地方,患者之间的交替的感染等等一些方面都是问题的关键因素。当然对于这一问题上,护士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就要主义对病房的消毒情况,要保持病房的空气的流通。并且护士要在自己的护理工作的范畴内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要提醒他们对于病毒的预防,以免造成交替感染的情况,对于恢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采取的具体措施就是医护人员要每天定时定点的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对于病房的管理要加强例如一些家属的探望要进行一定的登记与检查,保证没有新的病毒危害病房的再感染。

当然除此之外,在出现一些风险纠纷问题的时候,医院方面首先要及时的去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患者的家属也要积极的配合医院的工作。对于一些纠纷问题的出现一定要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解决,要明确细化每一个责任的承担。

1.4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的是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进过一些具体的方法的实施,对于该院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在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病房管理的评分、消毒隔离的质量、基础护理的质量包括患者的满意程度都有明显的上升,具体的情况显示结果。

3 讨论

护理风险主要是指将一些可能导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死亡或者伤残的一些影响的因素进行一定的规避,风险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防止或者预防风险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在护理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发现一些存在的因素,及时的进行一些处理的保证工作的顺利。同时医护人员要掌握一定的风险处理的应急方法,要了解医院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正确的面对风险管理的保障也是重要的问题,一是要对于风险要进行防范;二是要对于风险发生的时候对于风险进行一些合理的处置。将风险管理的防范,要提高日程上来,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除此之外在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在药物的使用中,建议要第一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保证患者的用药情况要做不断的更新记录,因为医患纠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用药的问题。期望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有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爱英.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7):13-14.

[2] 钱维建.浅谈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3(2):21-23.

[3] 李由.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50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64-65.

[4] 胡原.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7):87.

[5] 杨翠英.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3(2):32-33.

第6篇

[关键词]无痛病房;管理模式;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5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a)-0192-03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疾病认知水平也明显提升,对术后镇痛的需求也随之增加[1]。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以后,疼痛成为了第五大生命体征,其属于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外科手术是强烈的应激源,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应激反应及心理应激反应。术后疼痛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疾病痛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术后康复。另外,术后疼痛还可导致患者继发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是满足住院患者基本护理需求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理念,由相关科室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建无痛病房团队开展护理服务,临床意义显著。我院普通外科自2016年6月以来,在外科病房开展无痛病房服务,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5月(无痛病房建立前)收治的30例胆管结石手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6年6~10月(无痛病房建立后)收治的30例胆管结石手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的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照组中,男8例,女22例;年龄25~58岁,平均(40.5±6.2)岁;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12例,肝外胆管结石18例。实验组中,男7例,女23例;年g18~60岁,平均(40.8±5.2)岁;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13例,肝外胆管结石17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型心、肺等基础疾病患者;②合并精神或语言障碍患者;③有药物过敏史、嗜酒及滥用者;④不愿配合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传统疼痛管理模式,即按照患者的疼痛需求适当给予止痛处理。当患者主诉有剧烈疼痛时,护理人员对其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并遵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干预。实验组采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三阶梯止痛给药原则给予镇痛处理,具体如下。

1.2.1护士培训 包括疼痛评估尺的使用、常用镇痛药物、非药物止痛的方法等。

1.2.2患者健康教育 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通过宣传手册、一对一讲解、宣传栏等手段向其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其疼痛知识掌握率,让其了解“无痛”病房的理念,并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掌握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让患者能够准确将自身术后疼痛程度表述出来,以便于实施针对性的镇痛计划。

1.2.3疼痛评估 根据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文盲患者采用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ace spainscale-revised,FPS-R) 评估其疼痛程度[3]。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将NRS、FPS-R分别制成“简易疼痛评估尺”(图1)。①评分标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强烈疼痛,其中1~3分可视为轻度疼痛,4~7分可视为中度疼痛,8~10分可视为重度疼痛。②疼痛评估流程:患者入院当天,护理人员需要对其机体疼痛程度进行首次评估,术后每天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2次评估,评估需要在8:30~20:00内进行,并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在《疼痛评估记录表》上进行记录,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疼痛发生时间、疼痛部位、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疼痛频率等内容,还要记录疼痛对患者睡眠造成的影响及疼痛干预效果等。当患者疼痛评分≥5分时,需要报告责任医师,并遵医嘱给予镇痛干预,在干预1 h后进行疼痛的追踪评估,如果干预后患者的评分在≥4分,则需要继续遵医嘱进行疼痛干预,1~2 h后再次进行评估,患者疼痛症状若无明显减轻,需报告给医生重新为其制订干预措施,再进行干预、评估,直至患者评分≤3分。每4小时复评患者的疼痛情况,若1分

1.2.4镇痛处理 按照WHO三阶梯止痛给药原则给予镇痛处理。

1.3评价指标

采用“简易疼痛评估尺”评估两组术后6、12、24、48、72 h患者静止和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并观察两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通气时间、夜间睡眠时长、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术后静息状态下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术后6、12、24、48、72 h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道通气时间、夜间睡眠时长、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夜间睡眠时长和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积极开展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疼痛生理属于快速康复外科的常用干预措施,快速康复外科主要指的是围术期采用已经研究证实的有效策略来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5-8]。快速康复外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充分止痛,现代疼痛护理要求多学科进行结合,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康复治疗师、护士,其中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最清楚患者的疼痛程度,因此其在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护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对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时,不仅要及时学习新型止痛技术,同时还要用良好的服务态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此外,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术前宣教,让其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和缓解的方法。术后疼痛管理的人员以医师和责任护士为主体[10-12],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情况全面评估后,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进行疼痛评估与非药物及药物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6、12、24、48、72 h的静止NRS或FPS-R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开展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肝内、外胆管结石常引起胆道感染,使得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术后疼痛属于机体对组织损伤及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反应,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过度担忧手术效果及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术后的疼痛程度,影响了患者康复。建立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后,对手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管理,鼓励其早期进行翻身活动,取半坐卧位,减少腹部肌肉牵拉受力,减少伤口缝线张力,改善胀气痛;同时及时、正确地用疼痛评估工具评估疼痛并记录结果,给予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此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分散或转移患者注意力、创造整洁安静的环境等对缓解胆管结石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均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夜间睡眠时长及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实施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对胆管结石患者术后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玉莲,刘凯,吕兵.在肛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的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102-105.

[2]周红,乔晓斐,荚卫东,等.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对肝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6):647-649.

[3]王伟娜,荚卫东,宋瑰琦,等.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肝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7):3256-3260.

[4]陈丽棠,韩 蕊,林晓燕.无痛病房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7(11):2010-2011.

[5]田昕玉,郑瑾.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外科腹部手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5):1156-1158.

[6]车欢娥,韩爱荣,冯育曼,等.无痛病房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疼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10):2815-2816.

[7]王爱贤.优质护理对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伤口疼痛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06-107.

[8]王凤,邹祝平,马琨.无痛病房对经ERCP 胆总管取石术的相关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5,32(4):47-49.

[9]杨月英,欧阳浪,何西波,等.基层医院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J].微创医学,2015,10(4):539-541.

[10]习改凤.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4):135-136.

[11]苏树娟,陈雪玲.硬质肾镜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广东医学,2014,35(1):156-157.

第7篇

关键词:肝胆外科;应用;图文并茂

医疗行业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服务水平已成为衡量医疗整体水平和保持医疗市场竞争力必不可少的因素【1】。在医疗技术水平、管理质量、医疗环境同步提升的同时,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优质服务,已成为我院重点关注的内容。创造我们自己的护理服务品牌,为提高病区的服务质量,我科吸纳新的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意识。从人性化的角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新型便民服务措施。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是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内科片系统。主要收治消化系统疾病,就诊对象大部分都是农村患者,具体比例:农村患者占88%,城市患者占12%。由于大部分为农村患者,导致医务人员解释工作需要反复,甚至由于语言的障碍需要比划式的非语言沟通。为了方便患者及家属,方便医务人员,符合等级医院评审要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

1.2方法

1.2.1规范培训等级医院评审内容临床培训老师制定培训计划,科室所有护士参与学习,并签名。医院制定优质医院创建工作文件汇编,电子版发到科室QQ群内供所有人学习。领会精神,学习细则。

1.2.2结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制定便民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将便民措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并张贴到科室的墙壁上。我们从版面色彩、内容和文字大小、图片大小,视觉舒适度,张贴的位置等多方面考虑。②便民用物如:电吹风、座便椅、充电器、吸管、指甲剪、一次性水杯、针线包等。为方便患者及家属使用,很多患者及家属在病区活动时就可以看到图文并茂的便民措施展板,需要时就会主动找责任护士领取便民用物。老年患者借用病区座便椅比例很高,中年女性患者借用针线包的几率最高,青年人借用电吹风的频率很高,手机充电器使用频率也比较高,温馨雨伞,每到天气下雨时,雨伞便会一借即空。有了图文并茂的便民措施展板后,便民用物使用几率都很高。方便了患者,也使用物利用率更高。③便民措施 为出院患者复印、邮寄病历。很多外地患者由于回家赶时间,等不及拿复印件,但是又要复印件回家报销,因此我们特地为有需要的患者办理病历复印及邮寄。所有患者出院当天责任护士都会告知患者办理出院的手续,并告知若需要我们帮忙复印、邮寄的,都可以到护士长处登记。自从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11月1日,我们帮助复印、邮寄的人数为110人。

1.2.3评价方法随机调查使用前(2012年1月―2012年3月)和使用后(2012年4月―6月)各100例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内容包括:①您对图文并茂的便民措施是否满意;②便民设施是否喜欢;③是否愿意使用便民设施;④使用医院护理部的住院患者体验与满意度评价表。共计4部分20项,每项以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计5、4、3、2、1分,总分100分,≥94分为合格即满意。选择200例患者,实施前后各100例,出院时均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均有效收回.便民设施利用率和投诉率,统计表格由科室质控小组自行设计,每日由责任护士进行登记,每日下班前统计当日有无患者及家属投诉至护士长或主班处。

1.2.4统计学方法所得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图文并茂的便民措施使用前后患者满意度、便民设施利用率、投诉率比较 ,见表1。

表1图文并茂便民措施使用前与使用后满意度、便民设施利用率、投诉率比较例(%)

图文并茂便民措施使用前与使用后满意度、便民设施利用率、投诉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图文并茂的便民服务是医院管理的必须,是管理进步的表现,是适应时展的需要,是等级医院评审必备的条件。这次评审涉及到自我评价、现场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和社会评价的结合,只重视一个维度的评价是不行的【2】。这种导向就是告诉管理者要更加重视质量管理,而不是把评审当作一时的任务来完成,把对评审的关注点放在做好日常管理上,放在针对问题持续改进上。新的评审标准更加关注医院

的系统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凡事都应有制度、流程、培训、执行、监管、反馈、整改和持续改进。为此,评审初始我们对很多方面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将病区工作、制度、流程、培训按评审标准不断持续改进并常态化。表1显示,使用图文并茂便民措施后,患者满意度、便民设施利用率、投诉率显著提高(P

医院护理部必须及时调整护理行为的方向,对不适宜、不明确的评价标准进行修正或舍弃,创建一个与评审项目相对应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明确目标。评审中护理工作因涉及面广,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新问题、新矛盾,但是只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补漏,争取资料的完整性,一定可以全面提升医院成绩。随着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丽娇,陈倩萍,冯燕英.人性化便民措施在门诊服务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0,27(8):142-143.

第8篇

护士长职责

技术能力要求

资质要求

评价标准(满分100分)

(1).在领导的业务指导下,根据科内工作计划,制定本病区具体护理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

(2).负责检查本病区的护理工作,参加并指导危重、大手术及抢救病人的护理。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检查岗位职责的落实和医嘱执行情况,加强医护配合,严防差错及事故发生。对本病区发生的护理事故、差错,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查明原因,吸取教训,妥善处理。

(3).随同科主任和主治医师查房,参加科内会诊,大手术或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以及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的讨论。

(4).组织本病区护理查房和业务查房,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及护理科研工作。

(5).组织领导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及考核。

(6).负责病区护理人员的分工和派班工作,合理安排人力,做好病房管理。

(7).计划请领本病区的药品、器材、被服和办公用品等,加强对麻剧限药及急救物品的管理,保证完备实用。并分别指定专人负责领取、保管和定期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8).指定护师或有经验、有教学能力的护士担任实习、进修人员的带教工作,并负责指导、督促。

(9).督促检查卫生员、配膳员做好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及配餐工作。

(10).加强病房管理,使病房达到安静、整齐、清洁、有序、安全。定期召开公休人员座谈会,听取意见,研究改进措施。

(11).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按时完成月计划,周重点。有总结分析工作,安要求认真收集,积累有关资料。

(12).完成护理部交给的其他任务。

1具备护理专业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

2.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及有关医学基础知识和本病区常见疾病诊疗护理原则;了解常用的临床检验及本病区特殊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3.了解与本病区工作有关的国内外护理技术发展情况;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解决病区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有组织指导本病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教学、科研工作能力。

4能写出较有水平的护理总结。

主任(副主任)护师

护士职称

1、无病房管理意识扣2分。

2、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及操作不规范扣5分。

3、与医师配合抢救不协调扣1分。

4、未应用先进的护理技术扣0.5分,不能指导下级护士撰写论文扣0.5分。

5、对本科护理差错、事故,不关心扣5分,未提出意见和建议扣2分。

6、

担任教学指导工作不到位扣1分。

7、

不能协助好护士长完成下级护士的考核、聘任工作的扣3分。

8、

对本科室护理科研、技术革新计划不关心扣2分。

9、

组织本科护理学讲座和护理病案讨论不及时扣3分。

10、对下级护理人员的培训未完成,或不及时扣3分。

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资质、技术能力要求及工作标准

主管护师岗位职责

技术能力要求

资质要求

评价标准(满分100分)

1、在本科室护士长领导和上级护师的领导下,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工作。

2、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3、配合医师做好疑难、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负责指导本科各病房的护理查房,参加护理会诊,对护理业务给予具体指导。

4、负责对本科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鉴定,并提出防范措施。

5、做好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完成进修生、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指导本科室护师、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工作。

6、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开展护理科研及新技术的应用工作,指导下级护士撰写论文。

1、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有病房管理意识。

3、护理技术操作熟练、规范。

4、参与、配合疑难、重危病人抢救。

5、主持护理查房,参与护理会诊。

6、指导护师、护士业务学习的能力。

7、指导临床带教和讲座的能力。

8、有护理新技术革新的意识。

主管护师职称

1、病房管理意识不强扣2分。

2、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及操作不规范扣5分。

3、与医师配合抢救不协调扣1分。

4、对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业务给予指导不到位扣2分。

5、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不彻底,无防范措施扣3分。

6、临床护理教学、讲座不及时,培训工作不负责扣2分。

7、不积极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及新技术的应用工作扣3分。

8、对本科室护理科研意识差,不关心扣3分。

9、指导下级护士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的能力。

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资质、技术能力要求及工作标准

护师岗位职责

技术能力要求

资质要求

评价标准(满分100分)

1、在病房护士长领导和本科上级主管护师指导下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工作。

2、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3、配合医师做好疑难、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参加本科组织的护理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

4、做好护理临床教学,开展护理业务知识讲座,完成进修护士的培训工作。

5、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参加有关的护理科研、新技术的应用工作,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6、对病房出现的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1、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2、有病房管理意识。

3、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规范。

4、参与疑难、重危病人抢救的能力。

5、主持护理查房的能力。

6、指导护士、临床实习生业务学习。

7、参加临床带教和讲座的能力。

护师职称

1、协助护士长做病房管理工作不到位扣1分。

2、违反卫生法律法规,护理操作不规范扣2分。

3、未正确执行医嘱,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扣2分。

4、与医师配合抢救不协调扣1分。

5、对本科室新业务、新技术完成不到位扣2分。

6、护理临床教学及护理业务知识讲座完成不完善扣2分。

7、对护生护理业务知识讲座讲解不到位扣2分。

8、对病房出现的护理差错、事故未进行分析,不能提出防范措施扣1分。

9、未协助护士长制定本病房的科研、技术革新计划及组织实施不到位扣3分。

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资质、技术能力要求及工作标准

护士岗位职责

技术能力要求

资质要求

评价标准(满分100分)

1、在护士长的领导和上级护师的指导下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

2、认真执行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协助医师进行各种诊疗工作,积极配合医师认真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负责采集各种化验标本。

4、认真完成护理教学,指导护理员、护生、卫生员的工作。

5、向病员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住院规则,征求病员意见,改进护理工作。

1、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2、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规范。

3、配合医师做好疑难、重危病人抢救。

4、指导护生工作的能力

5、参与护理查房。

执业护士资格证

1、患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不到位扣2分

2、不认真执行医嘱,出现护理差错,根据情节轻重,按《差错管理制度》处罚。

3、配合医师完成各种诊疗工作不积极扣2分,未正确采集标本扣1分。

4、指导护理员、护生、卫生员的工作不到位扣1分。

5、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住院规则不细致扣1分

6、做好病人的出、入院指导,负责办理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等手续,做好有关护理文件的书写和登记工作。

7、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消毒隔离、终末处理和物资、药品、仪器的领取、保管、维修、报销工作。

6、入院、出院指不全面扣2分。

7、护理文书书写不认真扣2分。

8、对病房管理工作无意识扣2分。

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资质、技术能力要求及工作标准

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职责

资质要求

技术能力要求

评价标准(满分100分)

1、在护士长领导下负责科室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管理和实施。

2、负责制定和实施本科室内各类学生的实习计划。

3、组织并参加病房的小讲座、操作示范、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学生的临床带教,出科考核、评价等教育活动。

4、及时发现实习中的问题并反馈相关部门。

5、负责病房带教护士的培训,与护士长一起定期对带教护士进行考核。

执业护士资格

临床工作3—5年

临床经验丰富

思维缜密

语言表达能力强

组织、协调能力强

1、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2、有病房管理意识。

3、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规范。

4、参与重危病人抢救的能力。

5、主持护理查房,组织病房的小讲座、操作示范、病例讨论的能力。

6、指导护士、临床实习生业务学习

1、对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管理不到位扣2分。

2、制定本科室内各类学生的实习计划不完善扣3分。

3、未组织及参加病房教育活动扣2分。

4、发现实习中的问题未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扣3分。

5、未参与病房带教护士的培训扣2分。

第9篇

文章摘要:顺利完成了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做如下几方面总结:一、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简陋条件和设施下,…… 医务icu工作总结

岁末年初,回顾创伤加强病房起步的这一年当中,这一年期间,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在院主管领导及医务科主任的帮助和支持下,使icu的诊疗工作得以正常运行.这一年来,在继续深入开展创群众满意医院和创建平安医院的思想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做如下几方面总结:

一、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简陋条件和设施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一年当中,增设了1台呼吸机,1台注射泵,1台输液泵,以及各种医疗用品.

二、建立及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一年中不断制定了icu相关制度:业务学习制度、三基考核制度、医务人员外出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危重病例及特殊情况报告制度、贵重仪器管理制度、贵重药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制度等.做到理论基础定期巩固及更新、三基培训时时训练、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固定了仪器、药品、物资管理人员,责任到人.一年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创伤加强病房成立于2009年4月,在本院属新兴的一门学科,收集创伤外科所有的危重病人,而我科的医务人员均年龄较轻,资历浅,且大多数缺乏icu专科经验,因此在年初我科制订了严格周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 同时定期督促、检查执行情况,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乱.

三、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建设:

由于icu的工作性质及严格要求,医生护士始终处于病人治疗及观察的第一线.因此, icu医务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icu的工作质量、救治水平.一年来, icu医生的培训工作是我工作之重点,在icu医生的后续教育中,我采取了在职培训,外出进修,自学与考核相结合等办法,并结合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举办科内业务讲座及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今年度先后输送二名医生及三名护士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并且鼓励全科护理人员均参加了护理专科或本科的在职教育.一年的培训使得icu全体医务人员能基本胜任日常工作.

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显:

今年度我科收治病人120余例,成功抢救了包括:特重度颅脑外伤、多发伤、内脏破裂在内的诸多危重症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来的诊疗工作由于院领导和医务科、护理部主任的重视、大力支持和帮助,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在医疗、护理质量、职业道德建设上取得一定成绩.

回顾****年,既有成绩,也存在着不足.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不断改进,弥补不足,创造更好的成绩.

第10篇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护士分层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机构病房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而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配置,直接关系着护理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与护理服务的质量[1]。因此,本文将对护士分层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对象是16位医院产科的女性护士,年龄在18~40岁之间。护龄:小于6年的有4例,6~10年的有9例,超过10年的有3例。学历:本科2例,中专4例,大专10例。职称:护士6例,护师8例,主管护师2例。

1.2 方法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内容包括以下三点[2]:

首先是根据护龄、学历、职称等标准将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构建成责任包干制的整体护理小组,其中助理护士4例,初级责任护士6例,高级责任护士6例。

其次是各级护士职责的划分,即各级护士全程包干患者的内容包括为固定床位的患者提供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沟通与治疗等。初级责任护士的职责是护理轻病患者或者培训助理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的职责是护理重病患者或者对年轻护士进行专科业务的教育与培训。

三是科学排班,即依据患者的手术日、病情严重程度、护士层级、基础护理的工作量、卧床患者的生活护理、护士利益等因素进行科学排班。制定各班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责任、工作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实行责任大包干制度。同时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夜班护士保证至少2人以上,尽可能固定责任护士,采取“包白班”(上班时间:8:00-16:00)的工作模式,白班责任护士相对固定分管患者床位,3个月更换责任护士1次,分工实现扁平化,每位责任护士分管≤8个患者。工作内容由过去的治疗性护理转变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

根据等级医院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半年时间内(2012年1~6月至2012年7~12月),每个月对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不良事件以及一对一保姆的陪护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有效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主要采取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进行检查,P

2 结果

利用统计学理论对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从上图表中可知: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实施后,医疗机构的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的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升,而护理不良事件的例数与一对一陪护率逐步降低。

3 探讨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有助于维护与促进护理团队的稳定性,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与归属感,不断提升护士职业的满意度;有助于弥补年轻护士护理工作的不足,减轻下级护士人员的工作压力,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有助于将专用技能强的老护士与新护士的各自优势有机结合进而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同时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的核心,为患者提供直接性的服务,逐步提升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

本文资料显示: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其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的评分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逐步提升,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与一对一的自请保姆的陪护率也逐步降低,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张洪君,苏春燕,周玉洁,等.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75:399-401.

第11篇

这一年来,在继续深入开展创群众满意医院和打击商业贿赂的思想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做如下几方面总结:

一: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简陋条件和设施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一年当中,增设了3台呼吸机,6台注射泵,2台输液泵,以及各种医疗用品。

并安装了热水器,室内开水供应设施,以及各种生活设施,以优质的病房条件服务于患者,方便的工作条件利于医护人员,使得ICU的病房条件在本市以及周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一年中制定了:ICU贵重仪器管理制度,贵重药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措施。做到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固定了仪器管理人员,药品管理人员和物资管理人员。

一年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ICU在本院属新兴的一门学科,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机构庞杂,医疗护理任务繁重,而我科的护理人员均年龄较轻,资历浅,工作责任心不够强,且ICU护士人员流动较大,因此制订一套严格周密,切实可行的制度常规,以保证ICU的护理工作正常运转,本年度在原有20xx年ICU护理工作试行草案中。

不断完善和修改草案,增加了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急救药品毒麻药品每日每班清点制,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护士培训计划,消毒隔离制度等,制定的同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各项制度常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乱,其工作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建设:

第12篇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护士分层级管理是近年来应用较广的护理工作管理模式,通过将护士按其自身能力分层级进行护理工作,最大程度优化资源配置[1]。我院自2016年1月开始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至今已有1年。现分析对比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探讨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基层医院,相对于公立大医院而言护理人员的起点较低,护理水平及自身素质也相对较低。自2016年1月开始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现将2015年1月~12月的时间段设为分层级管理前,共38名护理人员。将2016年1月~10月的时间段设为分层级管理后,共52名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前,3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27.64±3.51)岁;学历分布:中专10名,大25名,本科3名;分层级管理后,52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28.48±3.34)岁;学历分布:中专12名,大专35名,本科5名。其次,分层级管理前的检测数据以2015年12月为准,分层级管理后的检测数据以2016年10月为准。

1.2方法

1.2.1分层级管理前:分层级管理前,护理人员实施轮休制护理模式①新旧搭配:新进护理人员与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护理人员搭档。②实行弹性排班制,护士长可根据临床需要和护理人员的意愿合理利用护理科的人力资源。

1.2.2分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①将护理人员根据其自身学历、职称、专业技能等分为N0、N1、N2、N3、N4。②划分工作内容: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职责,N2~N3护理人员负责危重患者,N1和N0护理人员负责康复期或病情较轻的患者。患者更换护理人员时,各层级护理人员要有序衔接,确保护理质量。其次,N2负责审核该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发现、提出、整改出现的问题,督促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③分组培训和考核:分层管理后,N3根据护理人员所属层级针对性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内容,考核成绩计入个人档案。④调整原有待遇:即将护理人员管理患者的数量、护理水平、患者满意度等与护理人员的薪资水平、职称、晋升等相结合,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及难度[2]。

1.3观测指标 分别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10月,采用我院自制的考核标准对护理人员的病房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等五项进行检测;每项评分10分,分值越高,护理人员在该项目的护理水平也越高。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检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评分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分层级管理后,护士的病房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大于分层级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是针对患者提供的个人卫生、健康方面的照顾和帮助,其目的是促进患者病情痊愈、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精神状态,具体措施则包括巡查病房、整理病床、对病房进行消毒杀菌、帮助患者洗漱、指导患者用药或陪伴患者进行输液等。目前,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大都采用轮班制和弹性排班制,而临床观察发现,该制度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极易出现护理人员工作内容混乱、人员分配不均、护理质量差等情况[3]。因此,探索新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对临床护理意义重大。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联合医院实际情况提出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相对我院情况而言,综合能力突出的N2~N3级护士担任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综合能力一般的N0和N1护士从事低级别的护理工作。通过该模式,一方面使各护理人员明确其自身职责,各司其职,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又能达到层层管理,层层落实,提升基础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管理效率,实现无缝隙护理,发挥护理人力的最大潜能和作用。其次,还能将工作职责与层级管理有机结合,激发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使高层级护理人员协助和指导下层级护士的发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将护理人员按其职称、工作能力、学历、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分层,并将护理人员的薪资水平与其管理的患者数量、护理水平、患者满意度等相结合[4]。通过这种方式,能在同事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促使护理人员自觉、主动的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提高护理质量。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护士分层级管理更能促进护理人员对自身护理能力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在本文结果中,分层级管理后,护士的病房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大于分层级管理前(P

综上所述,实行分层级管理制度后,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小琳,罗仕兰.护士分层级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27):3839-3842.

[2]郭卫丽,吴帆,郭颖,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10):1401-1403.

[3]刘小娟,肖瑾,姚晚侠,等.层级护理管理在心理卫生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5):11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