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

时间:2022-02-16 19:01: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内部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内部管理制度

第1篇

(管城2005年5月30日)

为进一步加强大队内部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大队办公室内部管理制度

一、文件审批制度

大队收、发文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1、凡上级来件、下级请示报告件、同级呈送件等材料都要逐件登记。

2、原则上对紧急、重大或难处理的公文,直接送大队长批阅。

3、对属于分管领导职责范围内贯彻执行的公文,由分管;领导直接批阅。

4、对需传阅、学习的文件,须按大队长、书记、副大队长、中队长、队员的顺序,逐级传阅、学习,并实行登记阅览制。

5、对上述一切批阅方式,文件最后都要移交档案管理员。

6、谁遗失、丢失、损坏文件,将根据造成的后果追究责任。

二、印章管理制度

对印章管理按照“郑环监[2004]41号文件关于使用新印章及加强印章管理的通知要求,由办公室主任严格管理。

1、印章使用登记制度。除领导签发公文外,使用印章须经有关领导批准,并一律填写管城大队用印登记表。

2、印章管理人员用印前,要认真审核,明确了解用印的内容和目的,符合用印手续,方可登记使用,对不符合规定的,印章管理员有权拒绝。

3、使用印章必须在办公室内进行,不得将印章带出单位以外使用。

4、已废止的章,应立即上交支队办公室。

5、印章管理员违反上述规定用印的,将根据造成的后果追究责任。

三、财务管理制度

办公室财务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郑环保[1997]77号文件“郑州环保局财务管理规定”,实行大队长负责制。重大问题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办公室主任负责管理经费。

1、对办公经费的支出,原则上按本年度财务计划执行,如有变动或遇新增加的重要项目,需立即报请支队办公室等待批示。

2、办理各项经费支出前,必须由办公室主任报请大队长批示并填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办理。

3、凡购置小额办公用品,须由两人以上共同办理、共同签字,经大队长审核、签字后,内部方可给予报销。

四、劳动纪律制度

严格按照郑环保[1995]第41号文件〈关于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的补充规定〉,规范管理。

1、按时到岗和休息。上班前要提前到达打扫所属责任区卫生,到下班时间方可离岗。不得迟到、早退。如有事须向领导请示批准后方可离岗。

2、上班时间不准下棋、打扑克,个人不准打游戏、看碟片、收听广播,不准办私事、干私活。

3、按时参加各种会议,自觉遵守会场纪律,开会时间不准中途无故退场、不准看与会议无关的报纸、杂志等材料。

4、自觉维护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做到文明办公、礼貌待人,不准在办公室内大声喧哗或吵嘴斗架,对严重违犯者给予必要的处分。

5、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按规定填写请假条,报请大队长批准。并将外出时间、地点、联系方式、返回日期报办公室。返回后及时填写销假条,报于大队长。

五、文印管理制度

办公室对文印管理工作应本着“勤俭节约、禁止浪费”的原则,按支队下发的[2005]0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印管理工作的通知(试行)”的要求,规范管理。

大队复印、打印业务,须报请办公室主任批准,由办公室主任统一管理,实行复印登记、开票、签名制。

以上规定,从即日起大队各成员必须严格执行,违者后果自负。

第2篇

一、学习制度

1、根据科技局的实际,借鉴兄弟部门的做法,确定每周六上午为固定学习时间,主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技工作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各局、科(所)要一律为学习让步,确因特殊情况与学习发生抵触的,要提前一天向办公室说明情况。

2、学习采取副局级及其以上干部轮流领学的办法,具体顺序和学习内容由办公室统一安排。

3、每到周六,办公室不再因组织学习另下通知,每个同志都要在上午8点自觉、准时到科技局北办公室集合,以便为学习作好准备。

4、每个同志都要建立专门的学习笔记,真正做到“学有所获”。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同志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拿笔能写、张口能说、有事能做”的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

二、工作制度

5、每个同志都要严格遵守市政府机关统一的作息和上下班时间,不得迟到、早退。上午上班时,要提前10—15分钟进入办公室打扫室内卫生,8点正式投入工作。

6、上班时间要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工作时间一律不准串岗闲聊或用办公微机玩游戏、聊天、炒股。

7、全体人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公与私发生冲突时,要以工作为重,顾全大局,原则上不准请事假,工作时间因事请假,请假1天经分管局长批准,2天以上经局长批准。一般工作人员向各自的分管局长请假,副局长向局长请假,事毕即行销假。遇急事来不及当面请假的,要用电话向分管局长或局长请假。婚、丧、产假及正常休假按国家规定办理,否则按旷勤处理。

三、财务制度

8、财务工作由局长直接分管。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向局长汇报财务运作情况。

9、财务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财务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精通财务管理的有关知识,熟悉会计法、税法、经济法、合同法及统计基础知识。

10、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财务工作为其他业务活动服务的职能,正确分析上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提出本年度资金使用预算方案,当好领导的参谋。

11、要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本着节约、勤俭办事的原则,控制预算定额及不必要的开支,严格结算手续。

12及时清理债权债务,经常检查收支情况,及时分析各项费用升降情况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做到专款专用,帐目清楚,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13、要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标准,不准多收、乱收。各科室政策性收入要及时上交财务,不准随便自存和自用现金,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催收。

14、因公使用或出差预借资金,必须填写借款审批单,一律由局长审批。财务人员要把好关,未经审批的,一律不准支出。

15、科技研发经费,由分管科室办理手续,经局长签字后,方可拨付。

16、科技局是情报所的主管部门,由于情报所是差额事业单位,财务要与科技局独立,实行独立核算,人员由所里人员担任,并积极开展创收,以解决所里人员的工资支出。

17、要积极协助财政、审计、物价、税收等部门对财务的检查、审计,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找出发生的症结,并向局长汇报,尽快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四、文印制度

18、鉴于本单位已基本具备打印、复印条件,故除了大型会议和少数应急的材料外,一般公文材料原则上自己打印。

19、需要外出打印的公文材料,定点在机关印刷所完成,所需费用做到月清月结,在机关印刷所以外打印的材料所需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20、凡到机关印刷所打印的公文材料,须事先在办公室登记,并由对口分管局长签字后方可打印,待定稿打出清样后,根据实有版面由办公室开据《科技局文印通知单》后再行正式打印。每月由办公室根据《文印通知单》与机关印刷所结清账目,凡没有《文印通知单》的一律不予报销。

21、凡外单位的材料,包括计划表、成果申报表、可行性报告、提供参考的资料、总结、典型材料等一律不得在科技局报销或用科技局的打印机、复印机打印或复印。凡在机关印刷所复印、打印的材料,出现名称不详、用途不明、本科室自行安排的一律不予结账,概由本人负责。

五、接待制度

22、要严格执行市委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规定,对内(包括兄弟单位)不准请客。凡上级和兄弟县(市、区)来人,接待要热情、诚恳,招待按照市委规定的标准执行。

23、实行《公务接待申请单》制度。相关业务局(科、所)接到来客情况通知后,填写《公务接待申请单》,由对口分管局长签署意见后送局长审批,办公室依据局长批示具体承办。

24、公务接待原则上不赠送礼品,确需赠送礼品的,由相关公务局(科、所)填写《礼品申请单》,由对口分管局长签署意见后报局长审批,办公室依据局长批示具体承办。

25、招待客人要对口陪餐,无关人员不准参加。各分工局长、各业务科室均不得随便安排招待,否则,费用自负。

六、用车制度

26、一般工作人员公务用车首先请示各自分工局长同意,由分工局长向办公室提出用车申请,办公室本着先急后缓,先外后内的原则进行安排。

27、所有车辆使用,由办公室统一调度,市外用车要填写《车辆使用登记薄》,由用车人签字。在车辆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过路费、过桥费、停车费、油料消耗等费用,由分管局长和办公室每月作一次对照审核,实际情况与登记相符无误后,再报局长签字报销。

28、任何人不准随意调用车辆,司机未经办公室批准私自出车,出车费用及出现的事故责任和造成的经济损失自负。

29、办公室要对公务车辆合理调度,尽量合并用车,减少车辆行驶里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国家发改委小企业司的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中小

企业的数量为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产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且紧迫的课题。本文拟从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角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一、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的规章与准则。企业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内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中个人和组织机构的行为规范,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调整着企业中人与组织间的关系,规范和决定着基本工作过程和程序,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管理状况与管理水平。企业通过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有利于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过分依赖个人,也可以避免人际关系对管理的影响,使管理行为更加客观规范。

(一)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拥有包括人力资源、材料、资金、机器设备、土地等有形资源和包括信息、技术、商标等在内的无形资源,企业通过上述资源的相互作用与整合,产生增值,实现营利。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离不开科学的管理,而实现科学的管理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通过调整企业内部关系,明确资源优化配置与组合的原则和方法,形成良性的生产工艺流程,使企业的资源得到科学的配置与合理的利用。

(二)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的基本条件

内部管理制度是对企业活动秩序的总体设计,是对生产管理流程及流程关系的总体设计,是企业运营控制的依据。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其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某些细小环节偏差的叠加就会酿成重大的失误,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率。企业要消除总体目标的偏差,就要求每一项生产与管理活动都要有活动的具体标准,这就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控制,把工作标准的执行情况与标准本身进行比照,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及时纠正偏差,改进工作,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高效开展。

(三)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企业的各种经济资源,在资源的取得、使用、出售、报废等多个环节中,任何一

个环节的失控都可能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或损失。规范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各项资产在使用、流转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直至杜绝资产的跑冒滴漏及各种损失的发生,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护所有者权益免受侵害。

二、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组织结构简单等特点,使其具备了经营灵活、反应迅速、能够

及时适应市场等特点;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下,效率偏低的特点。由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有效的、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造成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差,经营管理也不够规范。目前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二是虽有相关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涵盖不全,达不到制度管理的作用。从我们对河北省中小企业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中小企业中的大部分企业仅仅在员工考勤制度、奖励制度、财务制度方面有较详细的规定,而在企业销售制度、人事招聘管理、人事分工、职工培训、广告策划、办公室管理等方面不够完善。

(二)执行不力

一些中小企业建立了规章制度,甚至每个科室、部门都有一套成型的管理制度,看起来比较规范,但在执行上,往往变成了一纸空文。有些家族式民营企业,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比较简单,员工也较少,企业日常管理往往采用“家长式”管理方式进行,销各项活动以家长的意志进行,如果家长能力强,则企业管理比较好,如果家长能力稍差,或工作任务太重,则往往忽略管理,给企业的健康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带来隐患。

(三)时效性滞后

中小企业往往是成长较快的经济体,虽然一些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也势必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企业对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中小企业管理层对于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重视经济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的建设。一些管理人员满足于已有的制度,认为只要能够照章行事就行了,至于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原有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能够满足新形势下生产管理的需要,则很少去考虑,更谈不上去建设新的管理制度。其次是法制观念淡薄。在日常管理中习惯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往往是“人治”大于“法治”,领导者一人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管理制度就显得可有可无,执行乏力。最后是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由于许多管理者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不熟悉管理制度的内容,不知道如何去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也不熟悉如何去利用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从而使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中出现了问题。

三、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根据上述对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进行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增强制度建设的自觉性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必须首先提高企业管理部门和人员对内部管理制度的认识,使他们真正理解内部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管理层对制度建设有了充分认识,有了迫切要求,制度的制定才会有基础,执行才会有保证。否则,即使企业有再完善的制度规范,也只能是摆设,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系统规范,保证制度的科学性

企业管理制度是由一系列的相互关联、互相依据与支撑的单项制度组成的有机整体,各项制度既要彼此协调,又要有所侧重,结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只有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制度相互衔接,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制度的整体效应,保证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切合实际,提高制度的实用性

制度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和规范,但不同的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除了要符合管理制度的自身特点外,必须强调制度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企业实际的制度才会是可行的。如果企业不顾自身的特点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成型的制度,轻则致使制度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重则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

(四)简单有效,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

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在制定其内部管理制度时,文本不宜过繁,体系不宜过细,内容不宜过杂。制定的制度应该是详略有度,简单有效。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把那些当前急需的制度首先制定并执行,随着企业对制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再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完善与更新,并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循序渐进的工作程序比一步到位的方式可能会起到更加明显的效果。

(五)与时俱进,确保制度建设的时效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等也必然发生变化,这就造成原有的规章制度在形式上、内容上的滞后和不适应。为此,企业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调整、充实和完善。与时俱进的关键是制度建设要与企业组织建设的结合,制度要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只有不断地去适应变化,才能够实现企业的人员、结构、职能和制度的相互配合,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六)开拓创新,确保制度建设的先进性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才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企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就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是企业快速、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企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企业必须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抓好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现状决定了起建立内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决定了在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的特殊性,只有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建立切实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才有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国平,杨蕾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浅析[J].电力勘测设计,2003(4).

2、成建毅.谈煤炭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J].煤矿现代化,2006(2).

3、周生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精细化的思考[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3(3).

4、胡子燕.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性与创新性研究[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3).

5、周建林,樊建华.关于加强油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8(3).

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对策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很大程度上对企业在竞争市场是有着重要作用的,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经营的目的,还能给资产经济安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为会计能及时有效得到可靠、完整统计信息。必须明确合理的分派工作职责,让内部成员做到自我评价、适度调整以及控制约束等等方式和程序。由于近年来在房地产企业投资力度太大,在周期上时间太长,导致内部出现分化难以控制,若要改善内部控制问题,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才能在市场竞争道路上走得更稳更长。

一、房地产企业内部现状

1、房地产企业对内部管理的忽视。在房地产企业当中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忽略对内部加强管理,许多企业只在乎眼前利益而忽视对内部节源意识,如若要在房地产行业内站稳脚跟就必须认识到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将来给企业带去更大的效益。但不能只在成本和会计控制基础上进行管制,而是要正确了解内部管理去完善控制制度。

2、内部管理人才稀薄。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施了改革控制的力度,使得房地产行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了极大的压力,由于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欠缺专业的管理人才,使得许多企业内部出现分化,而针对财务管理、业务运营、制度管理等等一系列的管理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相关管理人士的经验以及知识方面有所欠缺的话,对企业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3、管理制度不严谨。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人员水平一般般,对管理制度就缺乏执行力度,而具体表现在内部财务的控制完全不符合会计的现状,在交流沟通上频率较少,在经济合同上管理不严谨。虽然有些企业会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太大,没有严格把关的管理人员,制度没有执行力是一样没有任何作用的。

4、严重缺乏信息高效化的认知。随着经济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而企业内部对信息化认知甚少,导致发展止滞不前。企业内部人员必须认识到信息化高效化的重要作用,严格将信息和内部管理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企业还要培养内部人员的信息知识素质,才不会因为社会商业化的问题产生影响。而且,内部管理人员在制度严谨的作用中必须互相监督和控制,才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的意义。

二、完善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的完善房地产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在规范当中才能起到根本性作用。

1、全面性的管理制度。在房地产行业当中,都有个庞大的企业内部系统,在执行制度时往往对牵制一连串的问题。所以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中,必须制定一个完整全面性的管理制度,要考虑制定的制度是否会出现牵制其他部门或者问题的链带反应,在制定了完善健全的制度后必须有高效的执行力,而不能将其变成一种摆设。

2、企业内部制度的合法性。在制定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时,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合法进行规范,保障企业内部控制以及约束内部人员的合法性。

3、企业内部制度的前瞻性。企业内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该有效的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能力以及行业内的形式动态,对房地产行业发展有预见性,才能在制度合理的前提下,实现市场竞争力。

4、企业内部制度的严谨性。如何让企业在发展中避免一些风险,这就取决于制定制度的管理层,必须有着前瞻性以及一套完善严谨的制度,才能使企业发展道路平稳顺畅。

三、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作用

在制定好的一套管理方案后,必须严格控制管理力度,企业才能实现内部管理水平,为发展各个阶层的利益起到更完善的推动作用。

1、健康的内部管理控制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房地产企业不断壮大的今日,从行业内部的工作人员,企业资金投入以及内部的管理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行业竞争当中利于不败境地,是企业发展所需。

2、控制好内部管理抵御风险。房地产企业发展出来会受到经济和竞争对手的影响以外,最大问题就是政治形势,由于其变数较大管理力度严格,近几年来金融问题严峻以及成本高的情况下,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危机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抵御这些潜在风险,管理者就必须做到眼光独到,前瞻性强,以此给企业发展能够适应恶劣形式,增加发展中的活力,企业才能发展的更强大。

3、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的健全。企业的心脏就是资金,而财务管理就是连接企业的血管,在企业发展道路中,必须完善会计资料的全面性。由于在企业内部,经理层、股东、监事、董事等等职权和责任分化不同,都围着自身利益前行,导致企业真正的应用者对内部形式完全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为了企业能够健康正常的运行,就必然在内部管理制度上,对内部形式的控制要加强,防止错误和的现象,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完整性,从而不会伤害到企业自身的利益。

四、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完善内部管理的环境必须建立在内部制度的控制上,而这个环节最关键的部分就在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员工以及内部产权制度,如果体现企业发展价值,可分为三个部分:

1、企业内部管理者。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对管理制度了解的非常透彻清晰,才能让内部管理制度的控制效应在企业发展中体现存在价值。

2、企业内部员工。必须让企业内部员工遵循管理制度的规范,把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以及相关制度的法律法规进行灌输,使员工意识到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以及自身发展的利害关系,从而保证员工与企业密不可分的牵连。

3、完善内部产权制度。企业可通过外聘董事,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一方面能够对企业外部发展带动经济效益而另一方面能够在董事会内部起到主导作用,才能起到完善健康管理制度的监督作用。

4、强化内部控制机制。为了内部管理得到有效的控制办法,在内部管理审计当中,就必须加大管制力度,对各个部门进行审核、监管以达到管理制度的控制目标。重点在于内部审核作为一个独立完善的机制体系,在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上都要高效控制,才能促进企业实现管理效率。

5、加强房地产企业控制风险体系。随着国家政策和金融股市走向不清晰的情况,企业管理者不能太依照自我的主观判断对事件进行裁定,应该完善对内部管理体系控制,对抵制房地产风险才是良策。房地产企业在交易当中时常会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对风险意识薄弱,警惕性不高等等。因此,管理者对企业必须加强风险意识,掌握合理的预警和评估能力,要把风险控制于可接受的范围当中,并且,要根据风险特征来制定一些控制方案,进行完善以及合理的控制实施,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发展。

6、完善企业考核制度。如果要保证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得当,就要完善一套合理高效的考核制度。在执行考核过程中,结果有效程度决定了这套方案实施控制的能力,考核机制一旦失去了自我完善和活力,严重的话会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效率。为了提高内部管理控制水平,就要在考核机制完善的情况下定期执行考核方案,在考核过程中接纳各方建议与意见,对企业发展有利有益。

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的趋势绝大部分在于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控制。而且,在原有基础之上还必须针对市场形势变化对管理内部制度进行更新变化,要不断的总结以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析,通过总结分析才能得出一套完整合理独立的管理控制体系,对房地产企业发展道路中出现的危机降低了风险程度,才能使企业在房地产行业中持续稳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向荣.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低碳世界,2013(5).

第5篇

一、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现在,相当多的企业都对资金管理没有一定的认知和重视,没有制定出即符合企业发展又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制度。在2010年国家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的政策后,很多企业根据国家政策开始制定内部资金管理制度,可是由于专业性不高或者为了增加企业效益,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就会忽略很多资金管理步骤,或者是部分企业制定了符合自身要求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可是因为不能很好的按照制度执行下去导致内控制度沦为鸡肋制度,形同虚设。

(二)企业资金内部牵制制度薄弱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软件操作来完成,无形中减少了很多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相同岗位上设置的工作人员就会相应减少,甚至会发生一个员工身兼数职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在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在财务岗位上也不会设置太多人员。在有的小型企业中,一个财务人员可能既要做原始凭证登记,还要负责资金财物出入库,甚至还要对出入库账本进行复核。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资金内部牵制制度必然薄弱。

(三)授权审批制度不合理

授权审批制度对于企业资金内部管理制度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可以减少企业没有必要的支出,最大程度的杜绝资金使用违法现象。在大型企业中由于企业成立时间长、工作人员配备齐全,企业的授权审批制度较为完善,这种情况已经很少发生,但在不少的中小型企业当中,由于权力都集中在顶层领导的手中,这样就会导致材料采买、产品生产及销售等计划出现偏差,甚至使企业的经营效益陷入困境。

(四)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

国外经济学者在上世纪60年代就对如何将风险预警系统和现金财务指标的结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国外很多优秀企业都在其内部设有专门的风险预警部门来帮助其应对各种风险。由于我国对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建设、研究晚于发达国家,导致很多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预警部门对面临的风险进行管控,同时也缺乏相应的风险分析和评估。

二、关于企业资金内部管理制度的改进

(一)创建或完善原有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在结合自身特点并在遵守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制度的前提下,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且便于操作的资金内部管理制度。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导致企业发展变化的因素。企业员工在执行资金内部管理制度时,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对管理制度不断的做出调整,要能及时发现资金内部管理制度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正,使企业制度愈加完善。

(二)加强资金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

对企业资金的管理,领导层要培养公司财务人员的自我检查意识,要在资金流动前进行有效防范,不出现有悖国家法律法规的事项;在资金流动使用中,企业的审计部门要发挥其自身职能,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并且控制好事态的走向,避免对企业自身造成更大的损失;外部审计机构能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企业资金内部管理制度能平稳有序的进行下去。通过外部机构的监督也能在一定程度的发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缺陷,企业可以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的对自身制度进行改变、完善。

(三)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对风险的判断和控制,企业应该招聘专业人士成立一个预测、应对风险的部门,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当聘请资深的风险评估管理专家。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现金流向预警系统,一旦现金流向出现偏差,预警系统就能迅速的对发生问题做出反应,减少企业损失。但是,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一个合理的风险临界点,这样也能减少企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四)要对企业资金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对未来发生的状况难以准确的预料,也就对资金预算管理产生了忽略的心态,认为资金预算并不重要不用重视它的作用。其实不然,进行全面有效的资金预算可以让企业对自身情况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并对资金流向有了更好的把握。但是,全面的资金预算不等同与要按部就班的进行资金规划、使用,应该根据企业现状进行不断的调整,确保合理利用每一分钱。

(五)对企业资金信息化管理

信息一体化对于企业有着不言而喻的好处,它能使企业更加全面的对资金进行内部控制。企业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可以更高效的掌握公司各个环节的资金流向及变动,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更好的对下一步工作做出计划和变更,是企业的资金流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6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企业管理;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以提高企业管理控制的水平。财务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因此,在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的管理与控制,以提高会计处理财务问题的水平,进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

一、企业传统会计管理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经济发展、规模壮大的过程中,必定会发生一些财务会计管理上的问题,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提高重视,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以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的效率。

首先,企业规模壮大,必定会招收更多的员工,来加入到管理、生产等工作中,如果管理者不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考核,那么必定会造成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负面的影响。尤其是财务部门,新员工对于企业的财务制度、工作等还不熟悉,老员工对于新型的财务处理技术接受状况不好,致使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也是不利于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控制水平提高。

其次,一些企业在发展中,重视生产、销售部门的业绩,将生产销售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从而忽视了财务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当企业管理者忽视对会计的管理,就会造成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低下:人才缺乏,部分岗位人员空缺;一些财务人员力量薄弱,无法单独完成财务处理工作,影响整个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与财务管理控制水平,这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最后,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是为了企业发展而服务的,它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密切相连,因此,在企业制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过程中,应该参照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使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的提高。但是,一些企业将财务部门独立开来,制定一些独立的管理制度,这并不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对企业经济实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二、提高财务会计水平,加强企业管理控制的几点建议

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来说,财务会计管理是工作的重点,财务会计水平直接影响着财务工作效率,进而影响着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企业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想提高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效率,需要积极进行财务会计的管理,以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水平,进而从保证财务资金方面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首先,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以约束与奖励并行的措施,提高财务会计水平。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必须在实践发展中不断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岗位责任制、奖励制度、监督制度,从各方面约束会计行为,提高财务会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的效率。具体措施可以是,定期对会计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处理财务问题的能力;明确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适当地对出现错误或者有优秀表现的会计人员进行惩罚与奖励;鼓励员工参与到财务监督工作中,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管理控制工作的开展。

其次,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与先进的技术设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每天都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归档,稍有差错,都可能严重影响企业财务资金的运营状况。因此,企业应该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尽量减少外界对会计人员的影响,使其可以在具备良好心态的基础上展开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我国财务处理系统已经慢慢地在电算化的基础上向着信息化发展,因此,在财务会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处理过程中,需要应用到一些先进的财务数据处理系统,企业管理者应该注重财务处理系统的及时更新,以保证财务处理效率,进而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

最后,积极调查市场,了解市场动态,促进企业财务部门创新财务管理手段。企业财务会计除了要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之外,还必须针对市场发展,制定相应的财务报表,以供企业决策者参考。所以,财务会计人员需要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与财务处理技能,并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发展动态,提出更有效的财务处理方法,促进企业管理控制机制的完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做好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提高财务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企业的发展能够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下进行,充分发挥内部管理控制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经济实力,使其能够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以便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谢业凤.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财经界(学术),2010(23).

[2]董金明.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新时期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7(27).

[3]何钢民.提高财务会计水平加强企业管理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0(04).

第7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管理

一、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意义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它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中逐渐出现了战略和经营管理分化的发展方向。建设完善的会计管理工作成了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健全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全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可以使会计工作在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中发挥更加大的作用,能充分保证会计工作更好的参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使会计工作顺利得渗入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层次和环节。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仅能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实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普遍持有落后的管理理念。企业内部仍存在着“家庭式”的会计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会计管理中任人唯亲不唯贤。管理者缺乏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和创新性这就导致了在企业内部多采用行业内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或者是在企业内部仅仅只是单纯的执行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在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业务的随意性和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规范会计工作对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企业在内部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若干的问题,在此本文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内部的会计组织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

(1)明确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企业负责人首先要对本企业内部的会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国家会计法规的贯彻实施,保证会计相关资料的真实完整性等。

(2)明确总会计师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等的相关职责。其中总会计师是负责本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等相关工作的分析和决策。同时应根据企业内部的情况对会计机构的设置、负责人、主管人员职责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2.健全企业内外部的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监管

建设企业内部合理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首先要真正建立企业内外部监督相结合的会计监督体系。首先在企业内部监督方面要突破传统会计管理体制中只重视事后监督的弊端,要加强经济事项事前和事中的监督管理。同时建立内审机制,增强内部监督的力度。关于外部监督,企业自身和政府部门应该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财政、审计、工商部门等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共同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企业和政府要组成有效合理的监管体系,共同努力共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3.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

建设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最基本的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建立一支真正能经得住考验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这是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1)重视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上岗考核制度。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应严格对待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问题,对于无证人员一律清退,从源头上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同时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会计人员掌握最新的会计知识和法规。

(2)对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敦促从业人员严格按照会计相关法规工作。

(3)要不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养成,使会计人员能严格自律、忠于职守。

四、结束语

建设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实施国家关于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是保障企业会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会计管理工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该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前提下进行建设。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会计准则研究组具体会计准则讲解与操作,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第8篇

    作效率,推动了会计的现代化发展。参考,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地位日趋重要,但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建立约束机制,完善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范围,建立相应制度,实行内部牵制

    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以分为基本工作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的工作岗位,一般可以划分为: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的摘要保持相对稳定。各个工作岗位应建立自己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与传统的会计工作一样,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是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参考,管理制度。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系统开发、发展与系统操作;数据维护管理与电算审核;数据录入与审核记账;系统操作与系统档案管理等,应建立一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单位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套具体使用制度,尽量做到专机专用;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增加软件的限制功能。参考,管理制度。

    二、 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

    计算机的设备安全和正常运行是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参考,管理制度。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一)、对计算机所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控制;保持设备整洁、定期进行保养、维护等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二)、建立完善的[ uuubuy.com]安全制度,防止设备被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进行操作等。(三)、对计算机上机管理应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上机时间安排等。

    互联网实现了会计资源的信息共享,但同时也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应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参考,管理制度。对计算机软件的管理包括:(一)、加强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非法删除和修改,定期进行备份。(二)、提高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可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认证、授权进入等措施。此外,会计软件还应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三、 建立健全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等数据。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由专人负责。参考,管理制度。(一)、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应包括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使用和归还手续,还应有对所有档案进行定期备份的措施,制定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会计软件一旦受到破坏能够恢复。(二)、采用光盘等介质存储会计帐薄、报表,其保存期限同打印输出的书面形式的会计帐薄、报表。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仍需要打印输出。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持双备份。(三)、手工录入并由计算机打印出的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人员、稽核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第9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办企业 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事业单位利用人才、专业、技术和设备等条件,兴办了一些企业。这些企业对弥补单位经费不足,促进单位发展,拓展经营,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安排一些分流人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通过审计发现也存在若干问题,因此加强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管理与监督就成为提高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被投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但企业目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人为控制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各个管理层的职责划分并不很明确,股东大会、监事会作用有限,甚至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互相监督、制约的体制,出资人管理缺位。

(二)被投资企业市场主动性不足

企业应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组织形式,对市场最敏感,具有投资机制,用人机制和决策机制最活跃的特点,而事业单位作为企业的主管部门和出资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主动性。受制于各种国家政策的约束,人员和身份的双轨制,使企业失去了应有的灵活性,反而受到原投资机制的约束和影响,竞争力比起民营企业失去了很多优势。

(三)缺乏对企业管理者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企业管理者的收入与经营效益盈亏未挂钩,没有任何经济责任制约束,也无任何激励措施,工资每月定时定额发放,干好干坏一个样,管理者缺乏有效经营企业的动力和压力,处于随意松散的管理状态。

(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混乱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二是虽有相关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涵盖不全。同时在执行上,往往变成了一纸空文,忽略管理,给企业的健康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带来隐患。

(五)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财务收支随意性较大

企业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赊账、欠账过多、过滥,不能有效组织收入,同时企业管理者一句话,一纸签字,就可以随意开支报销,随意支配资金。存在隐匿隐瞒收入,虚列支出,私设“小金库”等舞弊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管理与监督的建议

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既有宏观的原因,也有微观的原因,为了理顺事业单位与所办企业的产权关系,降低投资风险,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管理与监督,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行事企分开,完善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实行事企分开,真正按照企业化、市场化规则运作企业。对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应按照被投资企业章程的规定,派出董事、监事和相应的经营班子成员,全面负责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对参股企业,要对被投资企业派出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董事、监事,参与和监督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二)落实事业单位对企业的管理责任

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应对所办企业的资金安全负责,确保对外投资的保值增值,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被投资单位经营活动的监督,密切关注被投资单位的借贷、投资、担保和委托理财等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对外投资风险。例如设立执行董事,对大额支出实行联合签字制度;建立对重大投资、担保等事项,董事会讨论通过制度。

事业单位应指定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对所办企业的管理,定期组织投资质量、投资效益和投资风险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单位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和采取相应措施。

(三)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明确被投资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事业单位应每年对被投资企业下达业绩考核指标,并与被投资企业经营班子成员签订责任书,年终对被投资企业经营班子进行考核,提出奖惩和任免建议。被投资企业经营班子要定期向投资企业报告企业日常经营状况,对重大采购、重大资产出售和处置、诉讼及仲裁等事项要及时报告。

第10篇

作者:陈欣 单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非公众金融机构的急速发展扩张,适应了当前市场经济的需求,但因时间过短、机制监管缺失、人员专业性不强、投资风险意识差等因素,致使非公众金融机构隐含了巨大的行业风险。具体表现如下:(一)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非公众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往往是从各个行业刚刚转入金融行业,往往依照工商企业的运作规律运行非公众金融机构,所以普遍从业人员的专业型不强。特别是非公众金融机构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往往可能就是房产开发商式的建筑包工头、煤老板等,对于非公众金融机构运行规律不是很清楚,大部分只看到了巨大的信贷利息收入,很少关心企业巨大的财务风险,还有很多人仍然按照民间借贷的方式在进行非法的运作。比如债务人无法支付高额信贷利息,采用威胁、人身攻击等非法手段,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非公众金融机构的职员队伍不稳定,很多人只是觉得有力可图,从其他行业转入的,比如家电业务员就认为金融业务和家电业务一样,就进来做信贷业务了。同时大型的国有公众金融机构因待遇高、福利好、工作稳定、风险运作较好,致使很少有员工跳槽进入非公众金融机构,也是非公众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的原因之一。

管理制度不完善非公众金融机构是在我国金融环境放开的前提下,私营资本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进入的结果。对于大部分公众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地方商业银行而言,有很多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持股,往往可以照搬国有金融机构的管理制度,基本上带有半官方背景,稳健推进金融业务,加强金融管理制度的执行。然而,非公众金融机构的发展在本轮急速扩张前就存在先天性制度设计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边摸索边干的类型。经过本轮的急速扩张,在巨大的市场利益的驱使下,经营者往往只关心未来的收益,更少有人等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修炼了。超范围经营现象普遍非公众金融机构的发展要符合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不得超范围经营。但事实是很多投资者设立非公众金融机构的初衷是先期取得进入金融行业的资格,拿到出生证,抱着侥幸心理,仍然在进行着民间借贷的信贷业务。比如,小额贷款公司只能以注册资本金进行放贷,一旦用完,只能定向从企业进行借贷或让股东追加投资,然后转放贷。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仍然设法吸收居民存款进行放贷。典当行、信用担保公司、财务公司等无异于都在做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实质,变相放贷的超范围经营现象普遍。投资风险意识较差在巨大的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条件下,非公众金融机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资本的逐利性进行信贷无可争议,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对于非公众金融机构而言是市场前景广阔,市场形势大好,所以非公众金融机构的投资收益还是很高的。但高收益就有高风险,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普遍投资风向较差,专业知识的匮乏、投资专业性不强,致使非公众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风险。

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力度,强化进修学习,引入流通机制建议金融学校和高等院校要根据市场变化加大金融后备人才的培养,做好梯队建设,以实践教学为主,从快从严培养金融人才。对于现有非公众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要强化政策性引导,强化进修学习,可以由金融主管部门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开设金融相关课程,由非公众金融机构自主派员学习,颁发结业证书,强化实践操作和理论前沿;也可以由非公众金融机构和高等学校联系开设进修班,或定向在职培养金融人才;也可以由非公众金融机构出台激励政策让员工主动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还可以由金融主管部门牵头,让非公众金融机构主动派员到大型公众金融机构进行挂职锻炼和业务学习,管理制度学习等。同时建议引进金融人才流通机制,让公众金融机构和非公众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竞争,减少人才流通的障碍,促进市场人才竞争。完善管理制度非公众金融机构可以和专业金融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也可以和金融主管部门合作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也可以和金融高校和管理专家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机制;还可以和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或外资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对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金融主管部门明确职责,加强协调监管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模式:银监会统一监管全国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证监会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管;保监会统一监管全国保险市场。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要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体制的要求,建议金融办承担主要监管责任。[1]各级地方政府要划分好各自部门职责,明确各自的任务,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对非公众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投资信贷业务的售后、内部管理制度都要加强监管,这也是服务中小微型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促使非公众金融机构在各自范围内经营各自业务,整理整顿金融市场秩序是金融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明确市场定位,加强自律管理,强化风险控制非公众金融机构不要想着做大企业、大银行,要沉下身来为小企业服务,重点定位为贷款零售业务。如小贷公司就应成为信贷市场的零售商,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是小贷公司的生存之道。非公众金融机构要认清自身历史使命,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制定企业长远规划,勿仅仅以企业的商业利益为出发点,更应从社会责任,国家政策角度,服务社会,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减少超范围经营,扰乱金融秩序的现象,接受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非公众金融机构还应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以自身的良好形象、纪律争取发展的空间。建议成立相应的民间协会,统筹学习相关的文件和精神,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建设。非公众金融机构要系统学习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建立严格的内部流程控制,制度控制和风险管控,减少投资业务的盲目性,提高风险投资意识。

第11篇

关键词:管理制度;煤炭企业;合理高效

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完整、安全性,确保有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方法和程序。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其管理方面的不完善,造成企业经济效益较低,为了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必须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使其不断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就有必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在煤炭企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规范其内部财务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原先的矿务局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的煤炭企业集团,并纷纷建立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取得了内部控制管理上的一些成果,但是,仍然有些不尽完善。

由于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得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企业内部董事会监控弱化,企业应有的一些机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实际运作中形同虚设。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煤炭企业制定了各种措施和程序,但在组织机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报告制度控制许多重要环节上,还没有真正形成相互分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层次过多,职责不清。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该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其特定职责。在煤炭系统内部,从集团到基层,责任不清晰,没问题还好,出了问题相互推卸,无法追究,使得大量资金控制困难,造成资产流失。就社会分工较大看,企业的基本职责是组织经营产品生产,向国家上缴利税,然而煤炭企业自身在改制过程中和地方政府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建立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中心环节

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制约和自我调节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位置,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价值的控制,可以将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和不同职能的业务活动联系起来,进行协调控制管理,它是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

2、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制度和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尽管对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力度不够,导致了会计业务内部和与其相关的业务之间缺乏制约,造成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让其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自发行动。

3、社会发展审计行业的需要

对于审计机构来说,自身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规范,决定了其工作的方法和态度,其会计控制制度与审计业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飞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会为社会审计工作夯实基础。

三、建立煤炭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遵循的原则

1.合法和规性原则。这个原则是建立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前提条件,即我们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2.责权对应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企业内部涉及到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人不得拥有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权,必须在内部的各级管理层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得越权。

3.不相溶职务分离原则。为了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对于不相容的经济业务应该至少保证有两个或者以上的个人或者部门参与,这样通过职务的分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保证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4.成本效益原则。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应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也应该是企业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考虑的。

四、建立煤炭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遵循的几点建议

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为此,应该从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组织结构,责任分配方面进行完善;全面预算控制推动内部控制建设。

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年度收支的总体计划,公司预算后,各级部门及员工必须坚决执行,同时考虑经营成本问题;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煤炭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应该突出内部控制和内部约束机制的健全,强调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同时会计人员对自身企业负责人负责的同时,受职业道德纪律的约束;建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所谓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数理统计方法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作出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进而用于指导和激励企业员工,促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提高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水平。

总结: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的市场主体逐步确立。内部控制的作用越加凸显,而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其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建立科学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为了建立合理高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水平,必须不断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郭红梅.新时期下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J].当代经济,2010,(6).

[2] 杨忠.浅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失衡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19).

第12篇

财政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并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自2014 年1月1 日起施行。本文对其实施进行探讨。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从目前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现状看,大部分单位在资产管理、支出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建立了部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1)内部控制体系未建立。很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财务会计方面的控制,因此讲到内部控制就是单位财务部门的事情,未能站在单位整体的高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覆盖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内容。

(2)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未建立。部分单位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集体决策,但未制定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对什么是重大经济业务事项没有认定标准,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无章可循。

(3)关键岗位轮岗制度未建立。部分单位未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制度,有部分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但未能执行。

(4)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规模较小的单位由于人员限制等因素,未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规模大的单位(如医院等)基本上已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设立内部审计岗位,并制定了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但由于内部审计未能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其在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等方面并未开展有效的工作,内部审计的牵头、监督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5)会计机构及人员配备不健全。在许多单位财务部门不受重视,没有单独设置财务部门,而只是作为办公室的一部分;未配备足够的人员;未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导致会计人员流动性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要求不能有效落实,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制度未有效执行,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等诸多问题。

(二)内部控制管理不完善

(1)预算管理控制。未建立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内部管理制度,或者虽建立了预算内部管理制度但内容不完善,制度未包括预算管理的所有方面。预算编制不细化,部分收入未纳入综合预算、超范围超标准支出,项目之间随意调整、决算编报不完整、预算决算脱节等问题普遍存在。

(2)货币资金控制。现金使用不规范。一是库存现金超限额。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中规定现金的库存限额,但在实际工作中未予有效执行,库存现金余额超规定限额,从而造成潜在的资金安全隐患;二是现金使用超范围。单位之间大额资金往来使用现金情况较为普遍。单位印鉴章管理不规范,未制定印鉴管理制度。单位印鉴章应由两人保管,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没有相互分离,印鉴章由一人保管的情况时有发生。对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不到位。未能做到不定期对现金进行抽查盘点,并做相应的盘点记录。有的做到了出纳定期盘点,但未留有书面盘点记录,也无其他会计人员监督复核。

(3)实物资产控制。一般单位都制定了实物资产管理制度,但实际资产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未能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资产管理制度更新滞后,未能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和要求及时更新相关制度内容,从而造成制度内容与实际执行脱节;未设置专职部门或明确专人负责实物资产管理;未能定期或不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超预算、无预算采购固定资产;对资产增减未能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对不良不实资产未能及时进行清理;资产权属不清晰,对资产出租、处置未按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

(4)对外投资控制。未建立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对外投资风险较大。存在对外投资未入账,或未在对外投资科目核算,对被投资单位疏于管理,基本没有投资收益,甚至出现投资坏账等。

(5)收支管理控制。在收支管理方面,大部分单位比较重视建立相关制度,但是实际工作中在制度执行方面还存在问题。部分非税收入项目应收未收,滞留、截留挪用非税收入、出租收入,甚至设置账外账的情况;退费审批环节薄弱;支出原始凭证不规范、不充分,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等。

(6)合同管理控制。事业单位在合同管理方面较薄弱,主要是对重大合同谈判、签订方面未安排技术、法律、财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未建立对合同履行实施监控的应对措施。合同管理部门与财会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合同的备案登记、保管不规范等问题。

(7)信息系统控制。部分单位在将内部控制理念、控制活动、控制手段等要素,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方面执行力度不够,未能有效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完善对策建议

事业单位要按照《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际在梳理现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适合本单位科学、可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严格执行。

(一)强化内部控制管理

(1)健全组织结构。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架构、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单位负责人亲自抓,明确牵头负责部门,其他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人,建立高效联动的沟通协调机制。

(2)建立决策议事机制。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梳理分类,实行内部审批制度。对重大经济事项要建立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决策议事机制,要事先明确事项集体决策的事项范围。增加决策的透明度。

(3)建立内部控制专业队伍。内部控制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控制,要把好人员入口关。应结合经济活动规模、复杂程度和管理模式等因素,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配备能力和资质相符的人员;要加强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度,无法实施轮岗的要采取强制休假,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4)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为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应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内部控制工作纳入对员工的考核体系中。对员工内控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岗位,明确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标准。年底组成考核小组,公正公平组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考评、职务晋升等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

(5)优化财务管理体系。要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经办、审批、核算、资产保管、对账、审核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监督;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6)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对发现制度执行偏差,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起到关键作用。应重视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并赋予内审部门必要的检查权利,要求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执行偏差的原因,提出管理建议;领导层要充分利用内审结果,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预算业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梳理分析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决算与绩效等环节的业务流程,建立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应当作出明确规定。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设置岗位,对于关键控制点,采取有效措施。按照政策规定细化预算编制;明确预算审批主体、方法,建立预算调整机制;严格按预算执行;加强决算管理分析,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建立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机制;同时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2)建立收支业务管理制度。应结合单位实际,梳理分析单位所有收入、支出业务流程,建立收支业务管理制度。建立票据管理制度,按照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设置收款、支出、审核、核算等岗位。明确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收支,明确支出事项开支范围、标准,加强支出审批、审核、资金支付控制,同时要对照预算进行支出执行情况分析,防止超预算支出。

(3)建立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立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设置岗位,确保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资金保管与会计核算、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资金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相分离;建立印章管理制度,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所需全部印章;建立货币资金授权和审核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授权审批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控制措施。

(4)建立实物资产控制制度。应根据实际拥有的实物资产种类,梳理实物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分析资产配置预算、采购、验收入库、领用、日常保管维护、处置、清查盘点等环节的风险,建立涵盖各环节的控制制度。同时要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明确工作职责。

(5)建立政府采购控制制度。应建立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