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9 14:2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图书馆新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由于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现代图书馆正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发展,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孕育出一些新型成功企业。它们的成功,很多是建立在互联网商业法则下。图书馆已从传统图书馆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数据库、平板电脑、电子图书等等这些传统图书馆没有的网络设备和网络资源发展,并已成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互联网的商业法则,可在图书馆建设中加以应用。帕累托理论、长尾理论、大数据应用等就是其中较有代表的互联网商业法则。笔者认为这些商业法则可应用于当前县级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
二、概念
帕累托理论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首创的。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小部分,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帕累托图就是俗称的“二八定律”,已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应用在图书馆方面,一般认为,图书馆20%的馆藏可以满足80%的读者需求。
长尾理论是指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也就是说,企业的销售量不仅是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也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应用在图书馆方面,那些借阅量不大的冷门图书,只要品种足够多,累计借阅总量也是一个不小的数量。[1]如下图所示:
大数据应用理论更是当前炙手可热的话题。所谓大数据,就是从海量行为数据中发现关联规律。在信息技术下,人们更认同“让数据说话”。从大量真实的数据中,通过相关算法分析,可以发现内在关联规律。应用在图书馆方面,图书采购、图书推荐都可以应用,本文论述主要是图书推荐方面应用,通过分析足够量的读者流通数据,可依某人近期的借阅情况向他推荐最可能适合他阅读的相关资源。
三、思考
三个法则是在社会网络化、数字化后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大数据应用,应当是在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化后才大放异彩。传统图书馆从自动化管理向智能化管理发展的进程,也是图书馆从最初的用计算机对纸本资源进行管理,发展到对资源的全面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但相对而言,文献资源的全数字化,对出版业的冲击更大一些,笔者认为,如果文献资源全数字化,图书馆也将是另一种与现在完全不同的业态,本文并不想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笔者认为,目前的图书馆新馆建设,究其实质,还是一种实体图书馆的建设,形式上有变化但没有突破传统,理论上也不是互联网的业态,因为,资源的形式还是传统资源。当前图书馆的资源是纸本资源和数字资源,并且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各有优势,“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两者是互为补充、互相依赖、互相转化。”[2],两者是互补共存。但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现在已呈现出与高校图书馆、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完全不同的状况,县级公共图书馆必须偏重纸质阅读。
以我县图书馆为例,十多年前我馆外借图书流量成人读者和少儿读者的比例基本上是1:1,近年变成了1:2,这个趋势还在扩大。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不同类型的读者获得数字资源和纸本资源的意愿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
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打破了时间空间概念,并且使获取成本也发生了变化。
在学校,学生获取纸本资源和数字资源的距离是一样的,因学生平时都在学校,都是以学校图书馆为主要学习场所,到学校图书馆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学生没有获取资源的交通成本,数字资源的方便、低成本、易使用等优势就显现出来,学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向数字化、网络化倾斜也是有道理的。
在社会,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成年人获取文献资源的情况不一样。如果是纸本资源,读者可以通过书店和网店采购,并不一定要到图书馆借,到本地小型公共图书馆借也是需要一定成本(要开车、要停车费、要在图书馆开放时间内),还可能借不到需要的图书。对喜爱阅读的读者而言,借书不如买书;如果仅是想随便看看,用数字资源即可,因数字资源成本低;如想获得数字资源,肯定是从大型图书馆网站或专业公司网站获取,本地县级公共图书馆并没有什么优势,对普通读者不会产生太大吸引力。
少年和老年读者情况就不一样,一个因正在发育,一个因阅读习惯,纸本阅读的舒适性成为他们接近图书馆最充足的理由。这都表明,县级公共图书馆读者人群在变化,如果与大中型图书馆拼数字资源,县级公共图书馆肯定处于劣势,而从纸本资源的特殊性考虑,县级公共图书馆把自身纸本资源的地理优势发挥出来,才是生存的根本。
纸本资源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吸引读者的最重要资源,对少年和老年读者有自然的吸引力,如果资源丰富,对所有的社会群体(包括普通成年读者)都有吸引力,从这个意义看,纸本资源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灵魂。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要围绕纸本资源开展,而不是像大型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将数字资源的发展摆在首位。
县级公共图书馆以纸本资源为主,这时的纸本资源已实现资源的数字化标引。数字化标引与数字化不同,数字化标引是把资源进行数字化描述,是对资源的揭示性描绘,同时又对?Y源的利用情况进行管理。资源的数字化标引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这里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全数字化”和“数字化标引”其实对资源的利用完全不同。全数字化资源实际上是数字资源,这样的资源是可以无限制复制。而数字化标引,只是对资源进行数字化标签,资源的数量不会变化,其是有限的,一个图书馆有几册某本书,并不会因为数字化标引而发生数量变化。如一本古籍,它的内容信息可以数字化展现,数字化后可以提供更多的人阅读,而它的文物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其不会因古籍数字化后产生多个文物价值。纸质图书的阅读舒适性,就是图书的“文物价值”,图书数字化标引后,图书馆的纸本资源数量并不会增加,这是图书馆纸本资源成为县级公共图书馆核心资源的原因所在,纸本资源是当前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灵魂。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可以利用互联网商业法则,提高图书馆“灵魂”的利用率。
四、实践
我们的做法是在新馆建设时,从功能区设置、服务的技术手段等方面应用互联网法则。
1.功能设置方面
我县隶属于杭州地区,2014年下半年在县城新区动工建造新图书馆,总面积7200多平方米,楼层主体四层,图书借阅以下三层为主。
我们在一楼设置360平方米的24小时无人值守借阅区作为图书流通区,二楼整层1600平方米设置成“藏、借、阅”一体主藏书区。整个新馆设计藏书30-40万册,一楼360平方米,可藏书5-8万册,藏量恰好是“二八定律”的20%。一般读者就在一楼找找可以了。区块设置在一楼,又是24小时无人值守服务,这既可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能降低了管理成本。一楼360平方米无人值守区块的设置就是帕累托定律的应用。
二楼1600平方米,预计藏书20-30万册左右。根据长尾理论,品种更多,服务的对象更多,我们认为,图书品种数量将是总藏量的80%,也就是说,总品种在16-24万种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藏书的复本量就要少,复本量以1册以下为主,为保证品种的有效性,还需要辅以智能系统,对一些年代久远、内容有误、利用率不高的图书进行下架处理。在这一层,以一楼目标不同,由于要在沿湖窗口设置阅览桌、椅,除了藏书功能,阅读也是主要服务功能,而为了实现收藏功能,藏书的书架可以设置高一些的书架,虽然这样读者借书可能没有一楼方便。二楼的设置就是长尾理论的应用。
2.技术手段方面
由于新馆距离主城区6公里以上,交通不方便,所以为满足读者需求,我们设置24小时无人值守借阅区,以方便读者随时来馆借还书。目前的技术条件,实现无人值守必须使用RFID技术,而如果使用RFID技术,就实现了“图书、读者、馆舍”三个图书馆最主要对象的数字化标识,实现三者的实时定位管理,就可利用大数据理论,对图书、读者进行实时分析和归类,并利用分析?Y果有针对性的采购图书、分类上架、推荐阅读。
我们设想,利用大数据动态选择出“24小时无人值守区”的占总藏量20%的图书。同时,根据读者的借阅记录向读者推荐“当时在馆”最有可能是他喜爱阅读的图书。笔者认为,“当时在馆”这一点很重要,“当时在馆”是纸本资源的核心,是有别与网络资源的最大差别,只有实现了“当时在馆”,才会不断激发读者到图书馆借书的欲望。前面分析我们提到过,读者来图书馆借书是有成本的,而纸本资源并不像数字资源那样可无穷无尽复制,那些最流行的图书就那么几本,根本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读者到图书馆根据阅读排行榜根本借不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往往需要大量时间来查找自己需要的图书。而应用大数据,让每个读者来馆借书时,系统会自动推荐10-20本在图书馆当时就可以借到的图书,只要推荐的20%能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让读者不会空手而归,这样的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当然是不言而喻。
摘要:文章结合葫芦岛市图书馆智能化构建的实践,对当前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035-02
1关于图书馆智能化的理解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进入生活领域,发展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高度流通的场馆,智能化也势在必行。关于图书馆智能化的理解很多,有的侧重硬件设施,有的侧重业务建设,而提到服务的很少。笔者认为图书馆的智能化除了体现在硬件设施、设备和业务建设方面,还体现在服务的智能化,如移动图书馆、24小时借还系统等。冯文秀在《情报检索・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一文中论述“图书馆智能化是从图书馆楼宇的整体出发,既考虑图书馆内部各业务功能的专业化、计算机化,又考虑图书馆建筑物本身管理的自动化与网络化,形成一种高度集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业务中的有机结合”[1]。笔者认为该论述比较全面也很容易理解。归纳起来,图书馆智能化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建筑设施的智能化、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智能化、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
1.1建筑设施的智能化
葫芦岛市图书馆新馆由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施工。依据国家对图书馆建设的规范要求,新馆起点和标准都很高,大楼设计方案和施工要求非常明确:葫芦岛市图书馆完全按国家标准设计建造,节能、环保,设施全部智能化,多个监控头确保监控无盲区,还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和机械防排烟系统。新馆实现了建筑设施智能化,其包括:消防自动化、中央空调系统、防盗报警、闭路电视、门禁管制、巡视管理、电视广播系统、能源系统、变配电系统及照明控制系统、给排水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电梯管理等[2]。
1.2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智能化
葫芦岛市图书馆新馆的布线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由楼层程控交换机、600个网络信息点、结构化综合布线、网络集成控制、多媒体通信、可视会议管理、互联网服务等构建了新馆网络体系和通信系统的智能化。
1.3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的智能化
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图书馆,要满足社会公众的阅读、休闲、人性化的服务需求,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就要用新理念、新技术、现代化设备等构建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笔者认为,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的智能化是在原有业务系统自动化基础上的深化和进一步发展,是新理念、新技术在图书馆业务领域的创新。葫芦岛市图书馆新馆建筑设施的智能化和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系统的智能化加上物联网技术的引进,为构建图书馆网络体系智能化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由4个部分组成:①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业务系统平台(如Interlib系统、汇文系统等)、网络及设备支持,该系统不但能够实现图书馆资源的管理、查询、服务,还能突破传统意义的文献采编、流通、典藏、信息服务、读者管理、资源服务方式,利用现代的技术、设备和思维方式实现方便、快捷地获取资源。②数字资源建设。包括各种数据库以及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支持。③RFID智能化系统。该系统使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可进行图书定位、自助借还、自动分拣、自动整序排架、自动清点馆藏,还可采用智能图书车和射频防盗报警等。④移动端智能服务系统。如移动图书馆、微信平台、手机图书馆、24小时借还系统等,这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创新,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2关于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的软硬件支持
建筑设施的智能化和图书馆业务计算机网络体系的智能化是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的基础和保证,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的智能化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它关系到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任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笔者重点探讨了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的智能化。公共图书馆不同于高校图书馆,受观念、知识、资金、技术等影响,其业务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步伐相对滞后,智能化的构建应该遵循实用性、经济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的原则,力争安全、稳定、规范,标准。
2.1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软件支持
2.1.1业务系统软件。业务系统软件是搭建业务自动化文献管理和借阅的平台,技术上基于B/S架构,操作简便,功能强大,支持OPAC查询和检索。目前公共图书馆多采用广州图创开发研制的Interlib集群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采用Oracle数据库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平台,包含了采访、编目、典藏、期刊、流通等子系统,全面支持联合采访、联合编目、网上续借、预约、挂失等功能。
2.1.2RFID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是自动化业务系统的深化,要募际跎辖饩鲇胂钟猩璞讣耙滴窆芾硐低车亩越印RFID图书管理系统包括了相应的子系统,有数据转换子系统、自助借还子系统、安全检测子系统、图书智能跟踪及监控系统等。通过RFID标签可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防盗、查询和跟踪图书的在架、错架、上下架等。
2.2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硬件支持
硬件支持包括:①机房相关设备及网络体系。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UPS、精密空调、易网关、PC机、相关设备等共同构成全馆的业务自动化网络体系。②以RFID标签为主的设备体系。包括电子标签、层架标、馆员工作站、自助借还机、安全门系统设备、24小时自助还书机、自助办证系统、智能分拣系统、专用还书车等。
3葫芦岛市图书馆在智能化构建中的思路
3.1总体目标
在为读者提供全新的优质服务理念和文献管理模式指导下,葫芦岛市图书馆学习RFID技术,借鉴辽宁省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以及辽阳市图书馆、营口市图书馆等智能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该馆文献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完全实现自动化、网络化、资源数字化,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同时,构建出了该馆智能化业务网络管理系统。
3.2具体思路
葫芦岛市图书馆坚持实用性和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建筑设施智能化、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智能化为基础,重视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的建设。首先实现该馆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和资源的数字化;其次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RFID智能化相关设备,如系统软件、电子标签、自助借还系统、自助办证系统、馆员工作站、安全门系统设备等[3]。
4关于公共图书馆智能化构建中的几点思考
4.1经费制约是智能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公共图书馆由政府投资建设,能否在财力上持续投入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发展智能化除了要争取政府的财力支持外,还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有步骤地进行。创新引领发展,但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对于图书馆而言,构建智能化所需的技术还处于起始阶段,设备较为昂贵,对于多数公共图书馆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经费制约是智能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4.2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结构有待调整和提升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基层公共文化的重视,经费都有较大的投入,公共图书馆在硬件建设上有了迅速的发展,馆舍大多新建或改扩建,这为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而构建智能化业务网络管理系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队伍建设必须适应智能化的要求,一方面要改变传统观念,创新理念,调整知识结构,以适应智能化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多培养一些自动化设备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使国家投入资金购置的设备不至于浪费和微效利用[4]。
4.3技术难题有待解决
公共图书馆现有的业务自动化系统主要是以条码技术和磁条技术为基础,而RFID系统是以RFID标签技术为基础,二者需要在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等方面进行整合,此外还需解决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信息交换问题,这些技术难题亟须得到解决。
4.4接口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公共图书馆原有的自动化业务系统和RFID电子标签需要完全对接,图书馆可通过与开发商协调解决接口问题。只有完成了两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才能实现利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进行图书定位、自助借还、自动分拣、自动整序排架、自动清点馆藏等功能。
4.5学习和采纳同级馆的经验和教训
公共图书馆在积极进行智能化构建的同时,应该结合本馆实际,注重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图书馆间的联系,促进相互交流,善于吸取其他图书馆的经验和教训,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智能化的发展。
5结语
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刚刚建成的新馆,其建筑理念和设计都是在大平面、大格局、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功能框架下构建的,为适应这一功能和发展特点,图书馆应以全新的理念,改以往的服务模式,重视构建业务网络智能化发展体系,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冯文秀.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J].情报探索,2001(2):33.
[2]邱均平,李星星.关于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情报,2012(4):31-32.
[3]董晓玲.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建设的智能化[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4):6-8.
关键词:全民 阅读 总结
近五年来,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全省上下“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日益深入人心,内容主题日渐鲜明,全民阅读得到广泛开展,营造和倡导了一个全民积极参与阅读氛围,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城乡居民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各地开展全民阅读的先进经验不断涌现。
1.高度重视,正确引导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2012年3月29日,省委书记李鸿忠致信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向全省干部群众推荐四本好书。2013年湖北省全民读书月启动仪式上,李鸿忠书记再次为全民阅读活动推荐四本书,率先垂范,引领荆楚大地阅读之风。2012年1月,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学习型湖北的意见》,确定从2012年起,每年4月定为“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通过全民阅读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进社区、进家庭、进工地、进军营、进特殊人群、进网络,争创青年书香号等“十进一创”活动,在全省持续掀起全民读书热潮。
为此,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全民阅读活动领导机构及专家指导机构,召开了“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阅读活动协调会、新闻会及工作座谈会,对在全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了广泛的动员和部署。省文化厅成立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民阅读活动的指导、组织、协调、策划、评奖等相关工作,并设立专项活动经费,将全民阅读活动重要工作内容列入相关单位年度工作绩效目标,制定相关制度及年度工作方案,保障落实。
通过一系列组织活动,湖北省将逐步建立和完善省、市(州)、县(市、区)图书馆体系,逐步形成市(州)、县(市、区)、街道、社区、家庭五级阅读设施网络体系;建立湖北荆楚书香阅读网;成立湖北民间读书组织联盟等。同时,倡导和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资助和参与全民阅读活动。
2.广泛宣传,积极推广
全民阅读活动要深入民心,离不开各方有力的宣传推广。如湖北通过馆内图书推荐专栏,借助报纸、网站等媒介开展图书推介,针对不同读者群推出好书、好刊导读服务,及时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阅读需求。2011年湖北省图书馆为文化战线推荐书目,创办了《点读》宣传册进行书目导航;同年,省图书馆还创办了《读者空间》刊物,拓展了图书馆服务渠道,为广大读者与图书馆员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为新馆开馆、与读者沟通和联系搭建了很好的桥梁。
湖北省图书馆还加强了与社会主流媒体的合作。一是与楚天广播电合举办了“名家讲坛”,采取现场直播的形式播出,满足广大听众的需求;二是与省社科联、长江商报联合举办了“荆楚讲坛”;三是与湖北日报社联合举办了“大家讲坛”,每次讲座都将主讲人的报告摘要刊登在《湖北日报》上。通过增加投入、重点策划、精心安排,大力宣传、系列推出、定时开讲,提升了讲座的文化价值,通过媒体的参与和配合,让讲座获得了多层次、立体化传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增强了社会知名度,构成了图书馆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名家讲坛”、“精英论坛”、“荆楚讲坛”、“大家讲坛”自成特色,深受市民的好评和喜爱。
除直接合作的媒体之外,中国文化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武汉人民广播电台、荆楚网等媒体也多次发表以湖北省图书馆举办的讲座为主题的介绍文章,或配发照片。
网络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同样得到重视。为保证讲座宣传曝光次数,2011省图书馆与腾讯大楚网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网络媒体每周讲座预告及相关讲座信息,并建立读者活动部听友交流群3个,方便听友各方面信息的及时反馈,2013年湖北省图书馆微博听众已达30万人,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省内闻名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品牌,极大地增强了图书馆吸引力和影响力,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精心组织,强化合作
湖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通过纵向合作和横向协调,形成了与国家图书馆、联盟省馆、省内各级图书馆之间的交互联动态势,以精心组织求效益,以强化合作谋发展,整合国内、省际、省内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3年春节期间,湖北省图书馆配合国家图书馆开展了“网络书香过大年”系列活动,在网站首页设置专题,链接到国图推广工程设计制作的春节活动专题网页进行宣传,并为读者提供海量数字资源,包括近10余万种电子图书、8700余种清华学术期刊、8000余种维普科技期刊、45万余篇万方数字资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3000余种博看期刊网等期刊,1000余部视频点播影视作品,供读者新春畅读。省图书馆还制作了易拉宝、宣传册,专门开辟展区,设置指示牌,向公众展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概况,并在本地服务器安装国图推广工程设计制作的专门在线答题软件,组织开展读者在线趣味答题活动,为参加活动的部分读者赠送小礼物。整个活动网页累计浏览量达5000人次,趣味答题参与人数约600人次,参与活动的读者普遍表示通过活动增进了对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了解。
湖北省图书馆于2013年5月牵头组织了首次湘鄂赣皖四省公共图书馆合作会议,举行了联盟签约仪式。湘鄂赣皖四省公共图书馆联盟总服务人群将达2.3亿,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中心4个,市县级支中心406个,设有电子阅览室11776个,联盟藏书总量达6394.7万册。同时,四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将在文献采购、资源共享、信息服务、专业人员培养、研讨活动开展、办馆经验交流等方面积极搭建平台,整合四省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献保障和智力支撑。联盟成立的同时,“湘鄂赣皖历史文化名人解读四省巡讲”在湖北省图书馆举行首讲,“湘鄂赣皖四省公共图书馆馆藏书画展”同期开展,更多的省际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将次第展开。2012年在湖北省图书馆的发起号召下,湘鄂赣三省成立了湘鄂赣图书馆联盟,建立联盟网站并召开系列讲座等活动,体现了开放、共赢、协作发展的强烈意识,赢得了当地读者的热情响应,为2013年的四省图书馆联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战略,有效整合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成立了武汉城市圈图书馆联盟,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圈域内图书馆总馆――分馆服务体系。联盟建立了武汉城市圈图书馆联合目录,开展网上联合参考咨询和部分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积极发展联盟成员馆,在武汉地区和有条件的市(县)尝试开展通借通还服务,建立24小时自助还书服务系统,服务形式和内容不断拓展。在“武汉城市圈图书馆联盟”建设的示范带动下,宜昌、荆州、荆门组建了“宜荆荆图书馆联盟”,襄阳、孝感、随州等地实行了“总分馆制”,图书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延伸。
湖北省图书馆与部分市(州)县图书馆建立了共建共享协议网,分批次辅建“馆外流通点”,共拿出近100万册的馆藏作总书库,为各馆外流通点作支撑。全省各馆共有流通点1600个,2009年全年送书80余万册,接待读者近200余万人次。2009年,全省“流动图书车”服务初具规模,这些流动的图书馆在本地逐步形成了一个机动灵活,覆盖城乡的流动图书服务网络体。如麻城市图书馆引入现代企业物流配送方式,在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建立流动图书配送点6个,村级图书室5个,满足农村读者对文化的需求,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受到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襄樊市图书馆的“汽车图书馆”开展“点单式”和“驿站式”服务,2009年全年借阅图书上十万册次。湖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还将服务延伸到特殊群体,如湖北省图书馆自2010年起,即在省未管所建立馆外流通点,首次送出图书2000册,并支援了一批桌椅、书架等设备,为帮教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监狱干警和服刑人员的欢迎。通过开展“书香荆楚 文化湖北”全民阅读进监区活动,引导服刑人员更新观念,改造思想,提高文化素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广泛构建和谐社会价值体系和加强社会思想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湖北省图书馆和各市州图书馆在坚持做好延伸服务的同时,提升服务层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面向县、乡、村基层图书馆(室)、农家书屋、学校、部队、企业图书室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和图书馆业务培训、活动指导,从而提高了基层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从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信息情报研究、基层培训工作等方面全面保障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4.不断创新,深化服务
“手机图书馆”将数字图书馆海量资源与图书馆传统服务项目有效结合,是除纸质阅读及计算机阅读之外的一项全新阅读方式,为读者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了便利,是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和升级。湖北省图书馆把握移动互联网阅读趋势,由信息咨询部、数字资源建设部和博看期刊数据库于2012年4月23日共同举办了“看世界――手机图书馆”的试用体验活动,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加快推出网络、手机等远程文化信息和图书信息服务,不断丰富服务手段。
同时,湖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及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丰富资源,为读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数字资源服务,如免费经典影视片播放、免费数字文献传递等。如利川市图书馆就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数字化图书馆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电子阅览室、报刊阅览室、文献资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功能,以满足利川市民对文化的需求,为建设“书香夷水、文化利川”添砖加瓦。
湖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传播优秀文化的阵地作用,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紧贴读者需求进一步打磨品牌精品活动。湖北省图书馆的“长江讲坛”、“名家讲坛”、“精英论坛”、“荆楚讲坛”、“大家讲坛”各有特色,影响力不断扩大。武汉市图书馆紧扣全民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阅读主题活动,包括“名家论坛”、“社科讲坛”专题讲座,《中国书史》展览,“品鉴阅读”百本好书推荐,全民阅读主题图书漂流,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果、服务项目展示、服务宣传及现场办证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全力助推了“文化武汉”、“读书之城”的建设。鄂州市开展了以“传承雷锋精神、哺育一代新人”、“上下武昌城,古今二鄂州”等内容为主题的吴都讲坛进校园活动,在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鄂州地方特色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黄冈市图书馆学会和黄冈市图书馆联合主办了“图书馆论坛”系列讲座,用先进理论武装图书馆职工队伍,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带动全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公安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泛动员,在全县开展了“书香三袁故里”全民阅读活动,2011年首届“书香三袁故里”全民阅读活动前后历时6个多月,直接参与的干部群众达2万多人。
除此以外,各级公共图书馆还根据读者阅读兴趣与需求,创新服务,开展英语、音乐、朗诵、楚文化、财经、摄影等多主题的读书活动,邀请图书馆专家、新闻出版界及学术界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读书活动,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组织策划、阅读指导、价值引领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建立读者论坛、QQ读者群、图书馆微博等,扩大活动覆盖面,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扩大社会影响,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影响扩大,引领潮流
2011年7月1日,湖北省图书馆全面实行免费开放,读者可零门槛、无障碍进入,读者访问量和图书借阅量的上升是社会对这一惠民举措的积极回应。公共图书馆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是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回归社会的表现。以湖北省图书馆为首,湖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全面步入免费开放时代,树立了良好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于2012年12月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开馆首日迎来近6000名读者,新馆完善的硬件设施、先进的信息化服务受到广大读者和新闻媒体的一致好评。新闻媒体对于湖北省图书馆新馆的开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向广大读者传递和展示了湖北省图书馆新馆的服务及亮点,其中,新华网、人民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参考消息》、《中国文化报》等中央媒体给予聚焦;《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楚天都市报》、荆楚网、楚天交通广播等多家省市媒体均在头版头条或重要版面新馆开馆的相关报道,对新馆进行详细解读;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文化部网站、湖北人民政府网站、新浪网、搜狐网等都转载开馆报道,及时给予关注。
2013年湖北省图书馆承办了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文化厅主办的“长江讲坛”,该讲坛以湖北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为主线,以荆楚乃至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为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余秋雨、周国平、阎崇年、邓晓芒等著名学者陆续开讲,“长江讲坛”作为湖北省公益讲座品牌,正日益深入人心,文化品牌影响力迈向全国。全民阅读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湖北省各级图书馆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准确把握全民阅读活动开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组织社会各方参与,培养民众阅读习惯,倡导阅读风尚,引导阅读方向,为全民阅读事业努力奋进。
参考文献:
[1]司新霞.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问题[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2).
[2]张彦洁.构建大学生阅读平台,助力图书馆阅读推广――以“师范生读书网”为例[J].网友世界,2012(15).
论文摘要: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人性化管理,多一些对读者的体贴与关爱,这才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
读者是构成图书馆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读者服务的。没有读者不会有图书馆,也不需要图书馆,图书馆是因读者而产生的,因此,如何做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应怎样营造一个满足读者借阅的环境空间,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和不断解决的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人们文化水平、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性化服务已被很多的服务行业所推崇,因为它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为人着想的人文精神。图书馆从事的是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以人为本应该贯穿在我们的服务工作中,我们应该为就读者营造一个开放、平等、舒适的借阅环境。
l开放的空问使读者与图书零距离
2O世纪9O年代初期,各公共图书馆逐渐从闭架借阅方式向开架借阅方式转化。书库开放了,读者可自由出入书库阅览、选书,封闭的藏书楼变成了开放的图书馆。读者与书的距离通过开架拉近了,使读者感到了一种亲切感,使他们从开架中感受到了一种人文关怀。
开架让读者感到了一种漫步书海的惬意,这种感觉与在大书库外一张张翻阅目录和点击键盘的感觉完全不同,开架的书库让读者感受到充分的自由,读者可以直接捕捉自己需求的信息,也可以随意浏览一些其他类目的图书。闭架时书库的神秘感被进库阅览的新鲜感所代替。
开架不仅仅是一种借阅方式,它从本质上代表了图书馆对读者的文化态度,体现了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对于读者来说再也没有比开架借阅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利用图书馆的快乐和开心了。通过开架让读者充分享受到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开架借阅使读者与图书零距离接触,是真正体现了图书馆把读者放在第一位,把藏书列后于读者需求,读者不但可以走进图书馆,而且可以走进书库、走进书架,直接面对藏书,使读者置身于知识自由和人文关怀的氛围之中。
2平等的原则让读者感受到尊严和权利
平等是民主的基本意义,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平等享受阅读是公共图书馆最基本的原则,平等阅读的概念是指读者到图书馆接受的所有服务。平等原则是国际上图书馆共同遵循的重要原则,1994年通过,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提供服务,无论人们在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上的差异”。著名的阮冈纳赞五定律中明确指出“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平等原则事实上是民主制度的体现,当前我们的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信息获取的不公和由此引起的社会贫富不均日益明显,因而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的公平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公共图书馆平等的原则,反映在服务过程中,应该是平等对待每一位读者,不应按读者的职业、学历、年龄、读书兴趣等人为的划分出“重点读者”与“一般读者”。读者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读者享有的权利是一致的,平等服务是图书馆最基本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下读者就能感受到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感受到在图书馆享受平等服务的愉快和喜悦。
3自由的空间让读者尽情漫游书海
图书馆自由是在我国图书馆界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理念。以前人们对自由的理解多为偏颇,一段时间人们将自由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化等号,实际上自由应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知识自由这一理念渗透到图书馆应当说将会使图书馆服务上升到一个新境界。将为读者营造一个遨游知识海洋的无拘无束的广阔空间。
我国图书馆在服务理念上自由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中有一项是教育智能,怎样来理解这一职能,在执行过程中就曾有偏差。有一种观点任为图书馆是一所社会大学,那么图书馆人就应当承担起老师的职责,在这种理念下,图书馆习惯以老师自居,经常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与读者,以为读者到图书馆是来接受教育的,特别是一些图书馆在读者须知中规定了一些霸王条款,如读者丢失多卷书中一册却要按整套图书赔偿,有些书库限制读者使用等等,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自由阅览。读者到图书馆探索知识是通过知识受益,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源充实自己,它接受的是一种社会大文化的教育,而不是接受图书馆员的教育,图书馆要做的是充分尊重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取向,以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为读者营造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要淡化教育功能,强化服务功能。
4舒适的环境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空间
前述的开放、平等、自由的阅读空问,主要依赖于图书馆人文理念的提升。改善图书馆阅读的软环境,为读者营造舒适的阅读空间,则是对图书馆硬件条件提出的要求。
图书馆的环境包括建筑环境及阅览环境,近几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一些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相继落成了一批新馆舍,这些新馆的落成,使图书馆的外部环境、面积、设备都有了根本的好转,特别是一些新馆的建筑风格一改过去死板、压抑、没有特色的缺欠,在建筑风格上向现代、开放、时尚的方向发展,有些建筑已成为城市形象的经典之作。在内部读者借阅环境上也在不断的追求开放、舒适、功能齐全的目标。
在图书馆内部环境上,读者已不满足来图书馆单纯的借书、阅览,他们希望图书馆是一个集读书、阅览、文化休闲为—体文化娱乐场所,在这里除了看书读报之外还可以听音乐、看影视、观摩表演等等。
图书馆在布局上也应该从读者需求出发,将各阅览区合理划分,如图书借阅区、报刊借阅区、音像欣赏区、娱乐休闲区等,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利用。
在经济建设告诉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在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建筑的发展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方面,文化建筑则成为城市文化符号的重要代表。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作为城市客厅的公共图书馆,是市民文化生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各项文化事业包括图书馆建设在内,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给与了肥沃的土壤,无论是新馆建设,还是旧馆的改扩建均出现了新的。新建图书馆数量迅猛增长,馆舍规模不断扩大,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一座座设计新颖、风格迥异的公共图书馆,为广大读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文化中心,也是所在区域文化建设和知识力量的象征。随着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的不断扩展,其功能已由单一的阅览功能转化为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他文化活动的新型公共活动中心。图书馆的内部功能,也由藏、借、阅,扩展成为信息综合服务中心,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承担了很大程度的社会职能。
公共图书馆建筑功能的城市化是建筑设计对城市设计尊重的体现,是一种独特的功能属性,既属于建筑设计范畴,又被赋予了城市功能的某些特征,与城市类文化活动相互作用,它是城市功能在城市文化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并渗透于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之中。
首先是图书馆的选址,选址决定图书馆实现城市文化职能。图书馆的选址,应与城市发展定位与步伐一致,根据城市未来发展合理定位。大型公共图书馆因为位置多在城市中心,与大型商业中心或者文化中心距离较近,容易发生集群效应,使得图书馆的功能逐步扩大。人们印象当中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应有便利的交通,并地处城市市中心,读者往来方便。然而当今特大城市发展越来越大,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其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带更是寸土寸金,往往用于商业等盈利性建筑。新馆在城市中心地带选址,必然会面临土地紧张等现实问题。因此,今天有更多的新馆改在城市的非中心地带选址,可以很好地规避上述问题。但是随之带来的交通便利性降低,来访量降低等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在许多大的中心图书馆往往配备若干个分馆。
分散多点布置是发达国家处理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公共图书馆的辐射半径在十公里左右,因此英国为应对这一问题,设立了社区图书馆。截止,2006年,英国有31 8 7 个公共图书馆,遍布城乡社会每个角落。为了体现公共文化事业的公平性,社区图书馆以中心图书馆的补充为角色,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起步比较晚,目前,从我国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有一定规模。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和城市群不断出现,原有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合理的信息资源结构产生新的储藏需求,一般城市中心图书馆藏书少则十几万册,多则上百万册,这么多的图书应该能够保证读者或者工作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以降低为此付出的劳动量。随着开架的阅览方式日益普遍,图书馆储藏功能逐步削弱,这种功能需求的产生由城市发展而起,也在城市发展中被消化。储书处的设置一般与档案馆等同类型建筑综合处理,要求交通便利,并且和其他相关部门具有紧密的联系。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繁琐的图书馆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条形码的出现,图书馆管理的软件的使用,使得每一本图书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原本需要人力完成的取书和放书,在很多先进的图书馆内被机器代替,我们甚至可以大胆想象,未来的图书馆中,忙忙碌碌挑拣书籍的不再是身着制服的工作人。
公共图书馆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变迁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从最初的私人藏书,租借书店走向具有公益性的图书馆,现代又称之为“知识宝库”、“知识殿堂”。甚至有人把图书馆比作“知识超级市场”,它意味着图书馆概念从强调图书馆典藏的系统性和保管的完整性发
展到重视图书的信息流通和信息服务,最大限度的发挥书刊资料和信息的作用,即以藏为主,转向藏用结合,以用为主,使得图书馆成为人们用以传播知识和传递信息的社会的公共文化设施和社会精神文明的象征。
由于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进步在不断扩大,不再只具有单一的图书馆功能,而是需要满足读者进行多种社会活动的需求。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比较单一,即以文献资料为中心,现代图书馆已成为多功能的社会信息中心。未来社会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图书馆也将由单一功能转向综合性多功能,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要求。现代图书馆不仅有传统的藏书、借阅、咨询等基本业务功能,是一个藏、借、阅和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而且许多图书馆建筑布局中还设计了各种供公众开展社交活动提供了必要场所。图书馆公共活动区域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库哈斯曾经在西雅图设计的中央图书馆时,就曾经将其比作城市客厅,在拓展图书馆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城市和建筑场所的回归。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剧,信息终端逐渐普及至每个家庭,人们来到图书馆不再单纯是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追求,而是追求一种安宁亲切的文化氛围,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感受浓浓的书卷气,这种休闲式学习目前正风靡全球。除阅读功能外,图书馆还将成为现代社会的信息港,兼有信息传播的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它是将不同背景、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聚集在一起的场所。在不少城市综合体建筑中,包含了与周边街道和交通隔离的挺有空间。庭院把建筑包围,比并远离周边道路交通。为图书馆营造了独特的环境。这些区能在文化综合体中创造远离城市的喧嚣,创造亲密的环境,为整个建筑创作独特的场所氛围。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转型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转型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延伸知识服务,从不同角度满足人们的需求。
1、办馆理念的转变
国际图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以及各国的图书馆法规中都明确规定,“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由此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当地政府投资,公共图书馆的一切开支都由政府来保障。正因为如此,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没有就业竞争的压力,一般实行保守服务,坐等读者上门。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变革,很多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发达地区的硬件设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如火如荼,信息服务的手段不断提高,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的图书馆。所以,公共图书馆的办馆理念也应当转变,应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由完全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主动宣传,主动走出去服务,以适应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适应时展的要求。
无锡市图书馆以“精心服务、效率管理、文化创新、关爱社会科”为核心价值观,不断更新办馆理念,延伸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2004年,《家庭装潢装饰指南》二次文献数据库和《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网》先后正式开通,当时这不但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网络数据库资源建设中走在前列,而且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随后,东林学习讲坛、盲人图书馆、盲人图书流动站、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的设立或创立,使无锡市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逐步成为融信息研发、资源整合、常规服务、宣传教育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图书馆。
2、软硬件的转变
[HT]传统公共图书馆馆舍破旧,设施落后,书刊借阅实行闭架管理,以手工劳动为主,技术含量低、重复性劳动多,服务效率较低,不但无法体现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而且容易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代公共图书馆不断更新硬件设施,购置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采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手段,实行开架借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劳动,得到读者的欢迎,进一步宣传了图书馆。无锡市图书馆新馆在2000年落成并正式开放,环境典雅大气,宽敞明亮,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添置计算机、消防设施等,先进设备实行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在各个借阅室,书刊借阅均采用先进的汇文管理系统。书刊借阅期间,读者可以随时登录无锡市图书馆网站进入汇文管理系统,查看自己的借阅信息,确定还书日期。还可享受预约、续借、新书荐购等服务,从而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中来。同时,总馆和分馆实行信息共享,书刊通借通还,从而使读者流量得到大幅提升,办证数量直线上升,读者群不断扩大,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服务职能的转变
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多是保守性的,如书刊借阅、资料查询等,读者必须来到图书馆才能享受到相应的服务。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文化修养的重视,以及web2.0等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服务方式已经日益受到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种信息需求方式的挑战。可喜的是,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已经认识到这种挑战,并把挑战转化成机遇,不断进行服务创新以适应社会公众的需求,如争相开展讲座、展览、网络服务和各种互动活动,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周末到图书馆去听讲座、看展览已逐步成为读者的一种精神享受和休闲选择。无锡市图书馆除了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外,特别依托自身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服务,主动宣传,主动服务,如开办东林学习讲坛、东林文化讲坛,创建盲人阅览室,开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平台网站,创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开放少儿流动图书馆,这些均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广泛赞誉,得到了上级的高度重视和多次表彰。另外,无锡市图书馆专门把文化休闲功能列为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尤其在节假日和太湖读书月均举办相应的活动,以适应无锡市的城市文化建设和公众的信息需求。
4、人才引进方式的转变
人才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创新的前提,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各种专业人才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源泉,是服务转型的根本动力。受时代环境和体制的局限,传统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入馆,一般文化层次不高,服务手段滞后,缺少竞争意识和职业危机感。因此,除了实行聘用制,进行日常工作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外,还要积极引进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增强服务实力,促进服务转型,打造现代化公共图书馆。从2000年起,无锡市图书馆开始实行全员聘用制,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不断招聘图书馆学、情报学和古籍研究等方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增强图书馆的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以雄厚的人才优势和出色服务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良好反响,为无锡市图书馆营造服务特色、打造服务品牌、创建一流的现代城市中心图书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可以使人聪慧,读书对提高人的素养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占有很大比例的县级图书馆又是我国图书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与否,职能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对基层文化建设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乃至整个社会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到2012年底,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实现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给县级公共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图书馆面临的困境
1.重视低、投入少
县级图书馆属于事业单位,其经费大多由财政拨款,而由于各级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加之一些官员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大力发展GDP和面子工程,对图书馆文化重视不够,导致县级图书馆经费紧张,难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服务。许多地方的图书馆形同虚设,基础设施落后,馆舍破旧,由于缺乏购书经费,多年来图书重复利用,加之文献修补不及时,受损严重,无法满足读者正常阅读。
2.宣传不够,服务不到位,员工综合素质偏低
很多县级图书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坐等读者上门阅读,工作模式落后,仍处于图书借还传统的工作层面。对外宣传不够,或是宣传只停留在表层,或是为了应付检查,缺乏长期有效的宣传,甚至有些人不知道图书馆在哪里。图书馆在有些人眼里就是一个清闲养老的地方,工作人员的进出由上级部门决定,其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非图书情报专业出身,加上经费有限,很少有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而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老同事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更新慢,抱有等退休混日子的想法,缺乏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态度冷淡,工作散漫,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读者少又缺少宣传,导致图书馆日常工作模式单调,只是简单的借书还书,服务内容单调,工作人员清闲无所事事,长期以往工作人员思想落后,工作怠慢,服务低下,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难以发挥。
3.藏书少、种类单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藏书才能更好的吸引读者,而陈旧的书籍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版本的标准中指出,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人均为1.5-2.5册,而我国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只有0.4册,县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只有0.1册。有些县级图书馆的书籍仍停留在建馆时期数量,十几年藏书几乎不变,或是新增图书来源于社会和个人的捐赠,加上采购经费有限,不得以低价采购过期图书,藏书少,图书种类单一,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二、发展出路
1.建立新馆,改善借阅环境
图书馆不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也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所以图书馆整体环境十分重要,免受外界噪声的干扰,加大舒适便捷的借阅设施建设,根据不同人的需要进行不同的设施配备,将新面貌呈现给读者,能让他们感到舒适,提高兴趣。
2.争取多方面的支持
各地政府要提高文化建设的意识,重视图书馆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图书馆内外环境,加大图书采购,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争取企业单位以及热爱文化事业人士的资助。开展馆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推进图书馆的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
建立以图书馆为主体、政府主导、公民参与的有效宣传机制。如在“4.23”世界图书日进行宣传,深入社区、学习、企业,开展一系列图书下乡、图书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同学校合作开展知识演讲比赛,宣传图书阅读,定期免费发放读书卡,鼓励市民走进图书馆。同时可以利用新馆,开展各类公益性讲座,发挥图书馆的公益作用。
4.提高服务意识,加强素质培养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深圳 香港 深圳图书馆 免费服务 观感
[分类号]G258.2
数次推脱不成,只好遵命交差,但声明我这里没有什么理论创新、新颖视角,我只是想宣介、颂扬所有诚心诚意面向基层的公共图书馆,它们怀有崇高的理念,进行着卓越的实践,为公众提供开放、平等、免费、多元化、个性化和充满教育性的图书馆服务。
我一直认为公共图书馆是每个国家图书馆体系中的主体和领军者,担负的使命重大。①它要为全社会所有的人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宣告公共图书馆在平等的基础上对所有人提供服务,不论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和社会地位,即对全民开放(open to all)。能够为所有人和整个社会服务,是多么崇高的使命啊!②它要为社会民主和公民权做贡献。《国际情报与图书馆学百科全书》(第2版)说,公共图书馆能对民主和公民权做出巨大贡献。我的体会是设立公共图书馆体现了让所有公民享受求知的权利,多知,才会有强烈的公民意识,懂得“民主”啊!③它能为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做贡献。这也是《国际情报与图书馆学百科全书》(第2版)所说的。明智的当政者总是把大力发展公共图书馆作为办教育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民多知、全民文化素质高、生产能力强的民族绝对是强大和不可战胜的啊!
因此,我对公共图书馆总是怀有敬爱之情,我虔诚地拜访过不计其数的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公共图书馆,我把能自由自在地坐读其中,自由自在地享此公共资源,看作是人生一大幸事。
1 深圳公共图书馆,开放、平等、免费服务方面
深圳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大陆最早与国际公共图书馆理念接轨,以开放、平等、免费服务这一国际公共图书馆界普世价值为理念,并坚定地贯彻实行的,因此想重点介绍一下这个方面。
我自嘲是深圳图书馆的义务宣传员,以前曾多次私下参访其老馆和新馆,在不少场合(包括文章中)都称赞它。它在图书馆建筑、文献资源、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图书馆网络等硬件方面的完美建设,在引进先进办馆理念和图书馆领域的一些普世价值、科学管理和规章制度,特别是提供开放、平等、免费服务等软体方面的非凡努力,都使我很自然地提出,它不愧是图书馆界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它最早实现全部文献开架,不设闭架书库;向所有读者敞开大门,最坚决、勇敢地实行免证进馆,不分户籍敞开办理借书证,向所有人开放所有阅览室;最全面、彻底地实行免费服务,连一般准许收费的如读者证工本费、读者年审费、上网费等也都免掉;它坚持每天开放12小时,……真是诚心诚意地面向基层,为广大公众提供最大的方便。由于它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它的读者流量、借阅书刊量、馆藏利用率等在国内图书馆界一直名列前茅。
此次2008―2009冬春之交在深港探亲时,才首次有幸受其邀请参加了一次活动――“感恩改革开放公共图书馆未来走向与路径选择”图书馆界资深专家(深圳)座谈会。会议专门组织大家参观了我尚未听说的它的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SSL)系统。根据深圳图书馆吴馆长等的介绍,他们是在2006年底开始研制这种充分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优势、完全自助、网络互联、遍布全城街区、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的,到2008年底已有30台陆续投入全市各街区。吴馆长介绍该系统以人文关怀为主导,以服务创新为目标,集成了RFID技术、图书传输自动控制技术、图书分拣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和数据处理技术以及相关的安全技术和生产工艺,是人性化、数字化、智能化与传统图书馆的完美结合。它主要由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图书馆服务与监控中心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等三部分构成,其核心是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它几乎具备了图书馆全部的服务功能――申办新证、自助借书、自助还书、预约服务、查询服务等。在2008年文化部验收会上专家们认为它在国内属于首创,在世界上也尚无应用先例。
此后我还作为旁观者数次私下观察了当地居民的利用情况,他们无不称赞该系统高效、便捷,为广大民众做了大好事。我真为深圳市民高兴,同时更加对把开放、平等、免费服务延伸到馆外、到基层社区,诚心诚意面向社会基层,为广大公众提供最佳服务的深圳图书馆充满了敬意。
会前曾组织参观宝安区公共图书馆,我未赶上,但看了他们送的资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从1998年起积极主动地推出一系列面向基层公众的图书馆服务项目,如1998年开始实施村级(社区)图书馆“百村书库”工程,服务到农村;2006年推出了“宝安流动图书馆”项目;2008年又在工业区进行“直属分馆暨劳务工图书馆”建设。到2008年底,全区除1个区级馆、7个街道级馆外,达标社区图书馆有120个、流动图书馆53个、劳务工图书馆11个,还有即将定级达标的社区图书馆和工业区图书馆22个。
我还有幸应深圳南山区公共图书馆余、程二新老馆长的邀请,参观了该馆、坐落在高科技工业园综合楼附楼三层的百旺信分馆和坐落在华侨城文体中心二楼的华侨城分馆。它们通过书刊借阅、上网、讲座等方式向广大居民提供免费的图书馆服务――免证进馆、免费阅览、免费上网,还与南山区各成员馆实行一卡通用、通借通还等资源共享。
据我了解,整个深圳公共图书馆系统都是这样做的。
2 香港公共图书馆:多元化、个性化、教育方面
近几年,我有幸利用在香港探亲的机会美美地享受了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开放、平等、免费服务。全港最大的中央图书馆设在繁华的铜锣湾,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还有主要图书馆、分区图书馆和小型图书馆共66间,一般都设在市民便于到达的市政大楼里,人们可随意出入,自由阅览不同地区出版的不同观点的报刊。香港立法规定每20万人一间图书馆,因此身边的公共图书馆都不远。我跑了许多间,发现都是座无虚席。
对香港公共图书馆服务印象最深的,除了已实施多年的开放、平等、免费服务外,还有它们提供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充满教育性的参考与资讯服务和宣传与推广服务,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这两方面的情况。
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提供统一的参考和资讯服务,主要由中央图书馆、专门参考图书馆、主要参考图书馆和“香港公共图书馆网站”承担。香港中央图书馆是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主要资讯和自学资源中心,设有6个专科参考部门:一般参考部、香港资料部、商业及财经部、人文科学部、社会科学部、科技部。专
门参考图书馆有地图图书馆、香港文学资料室、艺术资源中心(以上3间分别设在中央图书馆5、8、10楼)、工商业图书馆、基本法图书馆、创造力及创新资源中心(以上3间分别设在大会堂公共图书馆11、5、10楼)、教育资源中心(设在九龙公共图书馆9楼)共7间。主要参考图书馆包括大会堂、九龙、沙田、荃湾和屯门5间公共图书馆,主要参考资源有各学科常用参考工具书和标准参考书、香港资讯、电子书和各学科的网上资料库。香港公共图书馆提供网上参考和资讯服务,为读者提供搜索指引和各种电子资源的利用,还提供不少万维网和社区资源的网址;为方便读者还直接连接到澳门中央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的参考查询网页。参考资源的丰富、资源利用的方便、参考馆员乐于助人的精神和所有这些参考与资讯服务都是免费的政策,真是让人有口皆碑。
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所有图书馆都开展了面向全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宣传和推广服务。仅从中央图书馆2009年3月由它主办、与有关组织合办或协办的活动来看,在其演讲厅,曾举办过2009年学生中文故事创作比赛研习班:高小组、博文公开讲座:神秘的宇宙、2009“育医造才:探索医学世界”公开讲座系列:肾结石――可大可小、“音乐中国:传统器乐戏曲导赏”:戏曲的唱晗做表等、肺癌讲座、生育治疗讲座、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公开讲座:小说与人生、哲学讲座系列:“哲学教育在香港”――什么是哲学问题、失眠有什么祸害:改善失眠有良方、女人难为:如何对抗妇科病、职业健康讲座、2009年度摄影讲座等19场。有些免费入场,有些凭票免费入场,有些报名入场。在其展览馆,曾举办过“72行我最在行”职业资料展览暨颁奖礼、青年视觉艺术2009、512中国汶川大地震、欧洲高等教育展览、香港硕士教育展2009、联校美术展等10项展览。
其主要图书馆、分区图书馆和小型图书馆等一般也都开展了展览、书籍介绍、儿童书籍介绍、儿童故事时间、阅读计划活动、读者教育活动、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青衣公共图书馆2009年1月份的展览是“书写我城十八情”专题展览;书籍介绍是“摄影世界”;儿童书籍介绍是“奇妙大自然”;儿童故事时间共6次;阅读计划活动为“鸟类”;专题讲座为“IT教育――电脑认知工作坊”两个课程;读者教育活动为“联机公众检索目录/互联网翻查服务简介”共4次。我看最受欢迎的是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和臻美社会服务机构于2009年3―4月联合主办的“IT教育――电脑认知工作坊”,由IT专家就7个课题――电脑认知入门、如何解决中文输入的问题、文书处理、试算表应用、简报制作技巧、windows XP视窗应用、数码相片处理等,免费在23间图书馆轮讲。该项活动特别提出让50岁以上长者优先报名,为消除数字鸿沟,普及全民资讯教育,做了实事、好事。
3 观感
这些年,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深感受益于公共图书馆(特别是深港公共图书馆)良多,这里愿将自己一些粗浅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3.1深港政府忠实履行有关职能,积极支持公共图书馆事业,值得充分肯定
国家的未来要依靠具有高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的人,明智的从政者总是把发展公共图书馆作为办教育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投入,使公共图书馆服务扩展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农村,甚至每一个人。深港当局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精神,积极履行政府的有关职能,尽力支持公共图书馆事业。对当局的优良作为是首先应该充分鼓励和赞扬的。
3.2图书馆员们诚心诚意为公众服务的精神令人敬佩
他们不是在舒适大楼里一般地做好工作,完成任务,而是想方设法、诚心诚意,甚至自讨苦吃出色地做工作。深入到农村,流动到基层,谈何容易!一个图书馆一个月办19场讲座、10项展览,是何概念?不是一般地而是出色地做工作,怎能不令人赞佩!那些业务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图书馆员是多么地可爱!
3.3它们的优秀业绩彰显了公共图书馆不可替代的价值
看到这些公共图书馆千方百计地传播知识,弘扬文化,大兴文明之风,促进人们健康成长的情景,任何人都会肃然起敬,领导和群众更是把它们到处宣扬。它们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在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对照它们,某些人的“图书馆不被重视”等等论调何其软弱无力、不堪一击,只能反映自己还需要先有所作为。
3.4它们实施开放、平等、免费服务的原则多么坚决坚定
对全民平等地开放,提供免费服务应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和行为准则。这是国际公共图书馆界的共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的基本精神。香港的图书馆早已如此不用说了,深圳图书馆在内地则是最早、最坚定的实行者。我很赞同吴馆长在“服务立馆、技术立馆――谈深圳图书馆的办馆方针”(《深图通讯》2008年4期)一文中提出的观点:“一个政府创办、公费支持的图书馆,如果具备了开放、平等、免费的特征,就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公共图书馆”。令人高兴的是,内地各级公共图书馆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也逐步与此接轨。
3.5它们提供的多元化服务多么五彩缤纷
我亲眼看到国外公共图书馆门庭若市的景象,深港公共图书馆同样如此,甚至更为繁忙,我看主要是因为这些图书馆除了提供基本的借阅服务外,还大力开展了丰富的参考与资讯服务和多彩的宣传与推广服务。前者令人感到图书馆如同信息集散中心,可以肯定这些对所有人都是有用的,会利用者经常受益,遗憾的是还有许多人不善于利用它们,甚至还不知道它们;后者令人感到图书馆有如文化教育中心,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在促进人们心智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绝对不应低估。
3.6它们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多么周到细致
它们根据不同群体――男女老少、各个民族、各行各业、各个地区的特点,从开放时间、办理证件、选购书刊、安排场地、举办活动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打理得合情合理,井然有序。例如一些小型分馆根据企业和劳务工工作的特点,不辞辛苦地将开放时间安排在下午2:30一直到晚10点;23间公共图书馆主要针对长者的需求,免费举办电脑认知讲座等等,都体现了这种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精神。
3.7它们提供的服务多么充满着教育性
我越来越认识到图书馆天天在从事知识服务,除了传播知识,还在举办讲座、展览,指导阅读,组织兴趣小组等等方面进行着实际的教育工作,可属于校外教育、终生教育之类吧。我在“强化公共图书馆理念”(《图书馆论坛》2004年6期)一文中曾说,公共图书馆是“学习中心”――促进所有人学习的中心、促进阅读学习的中心、促进终生学习的中心,依据就在于公共图书馆的教育性。它们或寓教于乐地办科普性、休闲性
活动,或请总统、主席等政治人物讲严肃论题,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公众“雅俗共赏”啊!
3.8它们与社会各界共襄“共建公共图书馆”的盛举多有创意
公共图书馆与公司企业合作,成功地共建分馆一事,在国内还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深圳南山图书馆与公司企业合作,在位置偏僻但务工人员众多的工业区,成功地创办了实行一体化管理的众冠分馆,曾被媒体称为“全国第一家外来工图书馆”,随后深圳各区相继出现了一批共建的大型图书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明智的公司企业领导和明智的图书馆领导在促进社会文明建设、提高公众文化素质与生产能力方面,一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9它们深孚众望的领导班子多么优秀
能一心一意做好工作、长期做出系列重大成就的图书馆肯定拥有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的领导班子和优秀的带头人。这次通过与深圳图书馆三任馆长刘楚材、沈迪飞、吴唏的亲密接触和所闻所见,感到他们都是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笔才、口才也都了得。在座谈会发言时,我在最后提了些建议,如创办一个公共图书馆研究基地,组织一些研究课题,向有关机构申请研究基金项目,组织编辑出版有关国内外公共图书馆事业/学科专业的专著、文集、译文集等,事后得知他们已有规划和计划,而且已经做出不少成绩。原来不知道他们有刊物,今年初才知道已有《深图通讯》。看了以后很吃惊,没想到办得很好,甚至超过一些正式刊物,因此建议他们改为《公共图书馆》申请公开出版,事后得知他们已经决定从今年就起改名,而且已经向有关单位申请了。我真为自己的冒昧羞愧,同时对他们更表钦佩,因为一切都已在他们的运筹帷幄、全盘掌控之中了。他们的中层领导除工作出类拔萃,为人处世也都很好,让我们这些老者感受到亲切和尊重。我相信深圳图书馆以其地位、水平、能力和条件,会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没有把信息素质教育放在应有地位,甚至没有这种意识。
首先表现在对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在办馆理念上,传统的图书馆以收藏文献为主,强调文献的保存价值,整个图书馆的工作环节:从文献采购到文献分编,再到流通环节,图书馆的整个中心工作都是围绕着“书”在进行,忽略了人们在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上能力的开发和提高。虽然近年来图书馆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上也做了许多努力,但更多的还是仅限于一般的文献借还、参考咨询及读者活动上,至于更深层次的对人的信息素质的培训教育却很少甚至没有开展。其次,公共图书馆认为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公共图书馆似乎没有太大关系,公共图书馆只要做好文献的整理和流通环节就行了,至于开展公民信息素质教育的事情,那是高校和读者自己的事。再次是公共图书馆读者群中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知识缺少,信息能力不强的读者还是占相当比例。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层次不一,情况复杂,而且一般没有固定的读者群,特别是中老年读者,面对数字化时代的网络信息有点不适应甚至无所适从。这样也给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上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着全民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也制约着公共图书馆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图书馆文献的充分利用。
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和措施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性的信息服务机构,是读者获得信息必不可少的来源和工具。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1、利用馆藏文献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公共图书馆作为拥有丰富的纸质传统文献及光电磁的电子出版物的知识宝库,不仅是在保存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上占有优势,最重要的是能通过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如分类标引、编目、排架等,把大量无序的杂乱的信息加工整理成可利用的有序的信息资源。这一庞大的工作是任何一个机构无法完成的。因而,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是读者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
2、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优越的空间环境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近年来,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的公共图书馆,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支持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使图书馆的馆舍条件和各项设施大大改善。就拿湖北全省来看,十二五期间有65家公共图书馆将建新馆。
国家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经费的投入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使全省公共图书馆各项基本设施和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优越的空间环境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把培养读者的信息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制定计划,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和活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还可以定期为读者举办信息素质教育培训班,聘请专业的教师为他们讲课,特别是可以在寒暑假为中小学生开展“入馆教育”培训,在“入馆教育”中,应该先对读者进行图书馆的基本知识教育 , 一是灌输给他们最基本的信息获取方法。主要是我国图书馆使用最普遍的图书分类方法等。二是教育读者学会利用计算机检索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一系列讲座培训,达到提高公民信息素质的目的。
3、图书馆员应成为信息的领航者
信息素质日益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主导因素,作为专业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图书馆员, 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 才能较好地为用户开展信息导航、信息组织、信息开发服务。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普遍均等资源共享
[分类号]G258.2
1 总分馆建设的起因、做法和成效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图书馆学术界大力研究和宣传百年来中国图书馆精神,传播现代图书馆平等、免费、无区别理念,普遍均等的理念开始在业界植根,各地开始认真思考为社会提供低成本、高效益、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途径,并积极加以探索。2001年,苏州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从新馆开馆第一天起,几乎每天到馆的读者都超过了设计容量。一方面是读者旺盛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是接待能力的明显偏低,加上区、街道、社区图书馆的缺失,形成了苏州市图书馆事业独特的供求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从2004年下半年起,总结反思20世纪80、90年代乡镇(街道)万册图书馆未能持续生存的教训,分析2002年后建设的四个分馆中三个失败的原因,并对国外的总分馆制和国内一些开展总分馆探索的地区进行调研,形成了《苏州市城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方案》,并连续四年呈交苏州市政府。此方案要点包括:①建议由市政府主导,作为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②集中市、区两级财政在公共图书馆上的建设和运行经费;③在市区按每2万人一所的标准建设社区图书馆,并作为苏州图书馆的分馆,达到管理统一、资源统一、服务统一覆盖全苏州城区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④五个县级市参照这一方法,由各市(县)政府作为当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主体,各县级图书馆作为总馆,每县建设约20个乡镇、乡村分馆,并在广大乡村设立以共享工程基层点、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相结合基础上的流动图书车服务点;⑤全市六个总馆构建成一个区域网络,实行联合采编、统一检索、一证通用、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全苏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全覆盖。
为体现方案的优越性,苏州图书馆主动与各区政府、相关街道办事处联系,积极寻找建设社区分馆的合作伙伴。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在2005年10月与沧浪区政府合作开设了第一所直接管理的分馆――沧浪少儿分馆。在第一个分馆合作成功的示范下,一些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纷纷主动与苏州图书馆联系合作建设分馆,至2007年底,共建成了10所分馆。在这个过程中,苏州市政府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支持,将社区分馆建设连续列入了2006、2007、2008。年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并从2007年起增加苏州图书馆年度购书经费180万元。从10所分馆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2007年平均每馆每月接待读者4 123人次,2008年1至4月更是上升为4 799人次/月。分馆很受读者欢迎,也被合作的基层政府所接受,体现了较高的效益。
这些分馆均为新建,且以合作方式存在。合作条件是:对方提供馆舍、装修、设备,并提供年度物业费用,向苏州图书馆每年提供5到8万元的人员和购书经费;苏州图书馆安装管理系统、委派工作人员、提供分馆初始藏书并定期补充调配、征订报刊、开通馆藏数字化资源,并负责开放;读者享受免证阅览和免费上网,使用统一的借书证外借图书和音像资料,并实现通借通还。
为了保证分馆的服务质量,苏州图书馆还采取了以下的措施:①制定了《社区分馆建设标准》,包括馆舍面积、空间布局、设备清单、开馆时间、资源配置、读者权益等,以规范社区图书馆的建设;②在分馆安装了远程监控装置,以便实时了解和掌握分馆的运行情况;③完善了网上咨询平台,以便及时解答分馆读者的咨询问题;④使用VPN虚网,使分馆能够共享总馆的数字化资源,并在分馆的电脑上设置统一的引导界面,读者根据引导可以方便地进入书目检索、电子图书、馆藏数据库资源、政府公开信息、共享工程等栏目;⑤各个社区分馆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按每周不少于50小时灵活安排开放时间。总馆根据各分馆的读者需求情况,为每个分馆配备7000册初始藏书,不少于100种的期刊报纸,3000张光盘,每月为分馆调配400至500册图书,部分是新书,部分是周转书,确保资源的丰富和更新;⑥向分馆派遣的工作人员均是在总馆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具有较为熟练技能的合同制员工;⑦建立与合作单位定期恳谈制度;⑧将讲座、读书活动延伸进社区分馆。
2 总分馆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体来说,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从一开始就确定为一种示范性建设,目的是倡导、推动苏州市政府主导这项工作。根据苏州图书馆只有79个事业编制,年采编图书17万册,到馆读者150万人次(2007年达到161万人次),每年需要开展200多次读者活动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并发用户数等实际情况,最多支撑20个分馆。
这些成为制约苏州图书馆进一步建设总分馆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级政府都看到了将本级图书馆作为苏州图书馆分馆的优越性,新建的区级图书馆也开始委托苏州图书馆管理,纷纷上门洽谈委托事宜。这一方面说明苏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形势大好;另一方面大型分馆占用了较多的资源、人员和并发用户数,还需要派遣在编职工去充当分馆的馆长,这些,都会给苏州图书馆造成巨大的压力,使苏州图书馆处于一种既要顾及保护基层政府建设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积极性,又要时刻提防自己被包袱压跨的两难境地。
3 对总分馆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随着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的提出,图书馆理论界在总分馆和服务网络建设上研究出许多成果,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杭州、哈尔滨、东莞、佛山、嘉兴、苏州等地在总分馆实践上积累起很多经验。2007年初,中图学会设立了服务网络构建模式研究课题;2007年5月,文化部召开了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十七大报告还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2008年4月,中图学会在嘉兴召开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高层论坛;5月份,上海图书馆召开了城市中心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会。同时,笔者通过与南开大学于良芝教授联合主持《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构建研究》课题,对各地的总分馆建设作了一些调查,获取了不少经验,对苏州的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就多了一些体会,有了一些思考。
3.1 总分馆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
缺乏政府主导的总分馆建设,谈判成本巨大。当图书馆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时,需要较大的谈判成本,而当数量庞大的基层政府都找上门时,也会出现另一种谈判成本。基层政府原来应该承担的责任,希望通过
政府购买行为来化解,从而达到节省开支、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减轻包袱的目的。而在缺乏政府主导时,图书馆的资源、专业人才有限,政府需要承担的责任,图书馆无法长期承担。而且在双方的利益博弈和矛盾化解中,缺了上级政府这个裁判,就需要依靠长时间的谈判来达成共识,谈判就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
缺乏政府主导的总分馆建设,无法确定适宜的建设主体。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特性决定了需要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撑,而街道一级政府缺乏这种能力。即使是在苏州这样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也有许多街道感到力不从心。需要街道一级承担公共图书馆经费支撑的做法,加剧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非均衡性分布。因而,需要将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上移到市、区一级政府,这个体制上的突破,也需要政府主导。当然,有时这种体制改革只需要简单的改良:苏州市沧浪区政府在与苏州图书馆合作建设四个分馆的基础上,今年已经委托苏州图书馆制定覆盖全沧浪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规划,并安排50万元年度预算,代替原来需要几个街道分别支付的分馆建设和运行经费,实现了沧浪区事实上的建设主体上移。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即使是简单的改良,主动权也在政府,也需要政府主导。
缺乏政府主导的总分馆建设,无法确定合适的管理单元。一个总分馆体系究竟以多大为适宜,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太小,不利于资源共享,更不利于读者使用;太大,增加管理成本,有时会使管理失灵,从而降低服务质量,进而影响总分馆体系的生存和发展。但在政府缺位的前提下,图书馆的自主创新根本无法控制这个管理单元,这也是目前有些地区形成两个总分馆体系在一个区域中出现交叉局面的原因。
缺乏政府主导,就缺少了制度保障。通过合作、契约式的总分馆建设,其生存是建立在基层政府是否具有充足的财力基础之上的,一旦这个基础出现变动,那么基础之上的总分馆合作体系就会瓦解。同时,双方领导的更迭,也会对总分馆的合作产生影响。因此,即使模式是成功的,规划是科学的,技术是先进的,离开了政府主导,缺乏制度保障,其体系还是不稳定的,更无法实现全覆盖。
从根本上说,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政府的责任,没有政府主导,图书馆行业的自主创新只是推一把。图书馆没有实力以职业创新来替代政府行为。
3.2总分馆建设必须有规划指导
总分馆建设需要及早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包括建设方案、设置标准和工作流程。这可以指导总分馆建设工作不会走偏,起到许多良好的指导作用:
有利于控制风险。分馆的建设,从合作谈判到建设、运行,都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对总馆会形成较大压力。规划的过程是对自身资源和能力正确评估、预见可能出现问题的过程,有了规划的指导,就可以预知、控制风险,从而使自己进退自如。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总的目标与各地一样:为市民提供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但在自主创新阶段,其目标是向政府示范,从来没有奢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一个覆盖全苏州的总分馆体系。因此,所有的目标、工作、做法、效益重心都放在示范上面,而且从一开始就有一个不超过20个分馆的“度”的规划控制。
有利于充分准备。图书馆的自主创新,一旦示范成功,就会进入政府主导,这时,将会以一种超常规的速度推进,从而对图书馆形成巨大的压力,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必须在一开始就有所准备,而规划就是这种准备的开始。
有利于界定谈判“底线”,实现总馆对分馆的全面掌控。一般情况下,合作方既然进行了投资,有的会把对分馆的控制权作为投资的权益,有的会对文献资产权产生诉求。而要使总分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实现总馆对分馆的全面掌控,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这是合作谈判的底线。价格开放时间的长短、资源投放的数量可以谈,但控制权不能谈。苏州的分馆效益较高,得力于分馆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员工有较高的服务技能、服务标准整齐划一、新技术(如远程咨询、远程监控、短信服务)的运用、讲座和活动等对分馆的延伸等,但这些的前提是在总馆实现人员、资源、管理、服务上对分馆的全面控制,使分馆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切实的保障。这样做,有利于使读者逐步产生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预期,培养起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习惯。
3.3总分馆建设必须以效益引导
建设总分馆体系,其根本目的是方便读者就近利用图书馆,发挥出图书馆传播信息和知识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在同等服务效益前提下的成本最小化。因此,总分馆建设要充分考虑投入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必须强化对分馆的管理,所谓管理出效益。
自主创新条件下的总分馆建设需要有一个“强壮的母体”。一个总分馆体系运行得是否高效,布局、资源、技术、服务都很重要,而且需要在体系内部保持基本一致,这就需要总馆在资源、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非常强壮。一方面,随着图书馆利用习惯的培养,会使读者总量逐步上升,因而分馆的增多并不会大量分流总馆的读者,从苏州的情况来看,2007年总馆的到馆读者还比2006年增加13万人次;另一方面,分馆的设置、行政管理、资源建设、技术维护、人员培训、后勤保障乃至服务质量保障等,都是对总馆实力和能力的考验,分馆越多,对总馆的要求越高、压力越大。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实现总分馆一体化,使总分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有一个强壮的母体――总馆。
总分馆内部结构越紧密,运行成本就越低。按照总分馆的统一管理、统一资源、统一服务的要求来设计总分馆的结构,可以有效节省运行成本。苏州的总分馆尽管是一种合作,但合作对方对支付给苏州图书馆分馆经费的对等条件只放在服务效果的评价上,将分馆的所有管理权全部委托给苏州图书馆,文献资源实行“动态资产权”(即文献的资产权随文献一起流动),人员由苏州图书馆委派并直接管理,从而实现上述总分馆内部的“三个统一”,分馆成为苏州图书馆自身的一个组成部门,从而保证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分馆的服务效益。
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效益的高低,不仅需要自身纵向的比较,更需要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因此,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学习其他地区的经验,避开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反省自身的做法,及时调整策略,就成为不断提高总分馆建设效益的重要条件。苏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许多做法中既融合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东莞、佛山等地的经验,又结合了自身的实际。关注其他领跑图书馆的新经验、新举措,不断汲取人家的长处,改善自身的工作,也是重要的体会之一。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开放办馆 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06-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党的十进一步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实践中,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资源最集中的部门,理应发挥最大的功能。为此,本文介绍了南充市图书馆开放办馆的成功案例,供其它公共图书馆借鉴,以更好地为社会各界群众服务。
一、文化强国对公共图书馆的功能要求
(一)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
公共图书馆作为具有完全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其服务对象涵盖社会各行业人士,乃至最基层普通群众,在提升大众文化品位、引导读者价值取向方面,具有很突出的资源优势。因此,公共图书馆不能仅向读考提供各类图书情报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软件”、“硬件”资源,吸引社会大众主动进入公共图书馆服务空间,借以引导大众的阅读方向,提升大众的阅读品位。这既是公共图书馆相较于医院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所独有的优势,亦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提升城市文化的品质
城市文化是城市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形象品牌,是城市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我国目前由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席卷而来的外来文化夹杂了一些低级趣味的思想,以致今天处处出现“老年人摔倒扶与不扶”的道德怪圈,城市正陷入逐渐失去灵魂的危机。国际图联图书馆建筑与设备委员会主席P.J.舒次先生说:“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设施将永远存在。图书馆不止是一个藏书的地方,更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中心”。[1]因此,作为传承和发扬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公共图书馆应向城市提供最先进的文化,并成为城市中一个充满活力、魅力和吸引力的社会有机体。
(三)提供终身学习的课堂
文化强国是重要的战略目标,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大众文化的持续提升,需要打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全民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其实,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终身学习不是口号,是要落实到行动中的一种意愿。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阶段,生命的每一段历程,由于信息变化、技术革新及社会结构转变,人们都不得不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为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即便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图书馆也能为农民持续长久提供大量的农业科技文献,传递科技信息,促进科技兴农。
二、南充市图书馆开放办馆的实践
(一)南充市图书馆简介
南充市图书馆兴建于1952年,2008年面积8000平方米的新馆建成投入使用。全馆现有馆藏书刊42万多册(卷),在岗职工34人,其中40岁以下职工13人,馆员17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3人,职工队伍基本实现了专业化、年轻化。图书馆本着“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设置了外借部、期刊部、少儿部、自动化部、特藏部、采编部、典藏部、地方文献部等服务窗口,开展了古籍修复、少儿阅读、每周影视及各种培训等特色化服务。坚持无假日开馆服务,每年接待读者8万人次以上,书刊流通保持在30万册次以上。相继被国务院、文化部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民阅读优秀奖”,被四川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授予“先进单位”,被四川省文化厅评为“读者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二)图书馆开放办馆模式
1.“网络信息化”服务模式
南充市图书馆早在2005年就开始与中国电信合作,启动了全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建立了南充市图书馆网站,开通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南充分中心与省中心和国家中心的链接,实现了图书挂网,即拓展了业务服务空间,又让市民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电脑、手机链接图书馆网络实现“网上读书”,深受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欢迎,以致平均每天的点击量达近万人次。
2.“流动图书馆”服务模式
为加强全市文化体系建设,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基层市民服务,南充市图书馆购置了多功能汽车,车载电脑与图书馆信息借阅系统联网,实现“流动图书馆”下基层、甚至下乡服务。在流动服务过程中,市民可以采取“招手停”的方式叫停流动图书车,凭身份证在“流动图书馆”里看图书或借阅各种书籍。
3.“图书馆进社区”服务模式
针对目前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达三分之一的图书资料无人问津长期闲置浪费,而另一方面社区图书资源匮乏的问题,南充市图书馆与各社区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建立图书社区分馆。由于社区减少购书压力,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改善读书环境,有空调及免费茶水服务,并提供内容丰富且实用性强的文化类、
生活类、保健类、少儿类、综合类及《南充日报》、《南充晚报》、《读者》等报刊杂志,受到社区群众广泛欢迎,各社区书屋图书借阅率达到70%,为社区培养出了大量的“文化人”。
4.“文化大讲堂”服务模式
从2009年开始,在南充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支持下,南充市图书馆每年都开展“中国(南充)嘉陵江大讲堂”活动,该活动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相继邀请了《百家讲坛》名嘴纪连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立群、国防大学教授马骏等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受到市民热烈欢迎。大讲堂的成功举办让图书馆更有信心,图书馆甚至计划把讲堂搬到社区、农村、企业中去,讲农业、健康,甚至讲如何处理婆媳关系,还可以讲市民关心的流行元素等等,只要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都将请专家学者前来分专业、分学科、分不同人群,将文化知识传播开来。如今,“中国(南充)嘉陵江大讲堂”已经成为南充的一道文化盛宴、一张文化名片,以致大讲堂专家学者感叹“南充人民有思想!南充城市文化有水平!”
三、公共图书馆开放办馆的建议
(一)建设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
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涉及两个群体,一是图书馆服务主体――图书馆员,二是图书馆服务客体――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层次需求的广大读者。图书馆要充分满足读者需要,其核心要素在于馆员,即馆员的职能要充分发挥,这要求图书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并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馆员工作积极性。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决定了图书馆人文化服务的必要性。图书馆要针对不同群体的读书需求,努力推出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化服务场所和文化服务方式,使图书馆成为市民文化交流的圣殿。
(二)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职能作用
公共图书馆作为完全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其职能发挥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因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其所要承担的主要是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文化职能,在实现这两项职能当中穿插实现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2]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对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准确定位,明确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助推剂,另一方面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人事编制保障、财政资金保障,并通过统筹规划、协调部门利益、完善政策法规、营造发展环境,推动公共图书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文化服务需求。
(三)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
如何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使广大群众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各地公共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一卡通”服务模式,即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区县、乡镇、街道、社区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医院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为分馆,实行总分馆“一卡通”,在全市通借通还;“电子书”服务模式,即在手机上利用电子书阅读器下载电子资源,随时随地随心“掌上阅读”;“纵向延伸”服务模式,即开展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这些模式都为了使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公共产品”,[3]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宋志宇.图书馆―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的助推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8)。
摘要:介绍了阜新地区图书馆现状,并选取代表性的图书馆作统计对比分析,阐述了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图书馆联盟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分析了建立阜新图书馆联盟的可行性;提出了建立阜新图书馆联盟的构想。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1-0121-04
1阜新地区图书馆现况及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阜新地处辽宁西北部,人口193万人,市内有5个辖区、2个县、2个省级开发区;县、区下设街道办事处26个(共辖191个社区),镇政府33个(共辖623个行政村),乡政府31个(含4个民族乡);有市级公共图书馆1所;高校图书馆3所;中等专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9所;科研图书馆1所;军队图书馆1所;有2个县级图书馆(阜新蒙古自治县、彰武县),有5个区级图书馆(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有26个街道图书馆(室);有64个乡镇图书馆(室)(含文化站);有108个社区图书馆(室);有623个行政村图书馆(室)(含农家书屋)。这些图书馆(室)可分属4个级次:①市级:市、高校、科研、军队图书馆。②县、区级:县、区图书馆。③乡镇、街道级:乡镇、街道图书馆。④社区、行政村级:社区、行政村图书馆(室)。县、区、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图书馆(室)属于基层公共图书馆范畴。由于阜新各个基层公共图书馆都隶属于所辖地区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基层公共馆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合作,服务显得力不从心,牵强附会,与本市的高校馆、科研馆等更是形同陌路,互不沟通,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加之基层公共图书馆先天不足的根基,使得网络下的资源共享难以实现。由此,为更好地满足阜新人民群众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提升阜新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促进阜新基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实现阜新地区网络下的资源共享,2012年2月至3月,笔者亲自对阜新4个级次的图书馆采取市馆、高校馆、科研馆、军队馆、县、区馆实地走访调查,街道、乡镇部分实地走访、部分电话调查,社区、行政村电话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调研,并选取代表性的图书馆作为样本(由于2县5区所辖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图书馆(室)较多,本文只在每个县、区选取其中1个镇和1个街道图书馆代表作统计列表,社区、行政村图书馆(室)调研中的情况不作统计列表)对其图书馆馆藏总量、文献购置经费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见表1、表2、表3所示。
通过以上3个调查表的统计、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阜新基层公共图书馆远远逊色于市馆、高校馆等,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馆藏文献资源、购书经费悬殊较大
阜新市图书馆、高校馆具有雄厚的馆藏文献资源,年购书经费投入可观;3个高校馆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馆藏127万册(不包括北校区、和葫芦岛校区)最为丰富,其次是阜新市图书馆馆藏30万册,科研馆和军队馆虽然馆藏不多,但科技文献和军事文献特藏是其馆藏特色;而处于基层馆中的2个县馆和5个区馆(以下简称2县5区馆)累计馆藏只有16.7万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年购书经费达270多万,阜新市图书馆年购书经费30万;而2县5区馆中,2县馆稍好些,5区馆年购书经费累计不到4万元,2县5区馆累计年购书经费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馆年购书经费相差16倍;乡镇、街道图书馆(室)的馆藏在1~4千册之间,且大多数是建馆(室)时一次购入,年购书经费更是寥寥可数,有近一半以上的乡镇、街道图书馆(室)购书经费为零,投入的也是蜻蜓点水、微乎其微;社区图书馆(室)的馆藏大都是捐赠的图书,行政村图书馆(室)的馆藏多数是农家书屋配套的图书,其购书经费更是少的可怜(极个别的除外)。馆藏文献资源的匮乏,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困扰和制约了阜新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1.2计算机设备、电子文献严重缺失
阜新市图书馆、高校馆具有先进的网络技术设备和较多的电子文献资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阅览室有60台计算机,有15个数据库;阜新市图书馆有25台计算机(新馆将购入更多),6个数据库。在基层公共馆中,2县馆强于5区馆,2县馆都有计算机20台,有独立的电子阅览室;5区馆中,细河区馆和新邱区馆即将购入30台计算机,有3个区馆和所有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图书馆(室)处于同一水平,只有1~2台计算机;在电子文献资源上,基层公共馆中只有2县馆有馆藏书目数据库和随书光盘,5区馆和极少数乡镇、街道馆有随书光盘,但所有基层公共馆无一馆具有数据库。基层公共图书馆(室)计算机设备和电子文献资源的严重缺失,严重束缚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1.3基层公共图书馆馆员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员较少
阜新市图书馆、高校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学历高、图书专业人才居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馆有硕士7人,阜新市图书馆总人数45人,有40人是图书专业;而2县5区馆目前还没有一名是硕士学历的馆员,且图书专业人员较少,5区馆中,有4个区馆和所有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的图书管理员没有一人是图书专业人员,接受过图书专业知识培训的图书管理员也只占60%;而且乡镇、街道图书管理员学历较低,年龄偏大;社区、行政村图书管理员有学历但都一身兼多职;严重影响了基层公共图书馆(室)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2图书馆联盟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图书馆联盟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功能的联合体。这种以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为核心,打破壁垒、合作开放、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图书馆携手合作服务模式,已成为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职能和读者满意度的重要手段,越来越被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广泛采用和迅速发展。
基层公共图书馆是分布最广、与广大人民群众距离最近,是最能发挥作用的一类图书馆,但在图书馆系统中却是处于最弱势地位,经费投入最小、馆藏资源最少、人才资源最匮乏、读者人气最不旺的图书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图书馆能够收藏世界上所有的出版物和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面对重重困境的基层公共图书馆,仅依靠一馆的力量更是无法满足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要,基层公共图书馆要获取自身的发展,必须与馆藏资源较多、人才资源雄厚、投入经费较大的大型公共馆、高校馆、科研馆等广泛建立图书馆联盟,最大限度地与各馆整合资源,有效利用他馆优势资源,满足本馆读者的需求;借助于联盟的联合采购、统一调配、共建共享,以最小的公共财政支出,实现最大的服务效益;打破馆际壁垒,构建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这样既缓解了单个馆文献信息不足与读者需求多样的矛盾,又避免了重复购置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使基层公共图书馆快速走出“既身担重任、又无能为力”的尴尬困境。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界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最有效组织形式,由此,对于经济欠发达的阜新,紧跟时代步伐,组建阜新图书馆联盟,是推动阜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推动阜新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对打造阜新“文化兴市”战略,具有更深远的重要意义。
3建立阜新图书馆联盟的可行性
3.1图书馆联盟在我国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
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等是其成功案例。近几年来又涌现出了一批以省(市)为单位、跨行业、跨专业的图书馆联盟体,如:①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②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③深圳文献港。④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等。尤其是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的建立,打破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科研、军队等系统图书馆的资源分割,建立了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了合作开放、资源共享,既弥补了公共图书馆图书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高校、科研、军队等系统图书馆阅读量低的问题,这些成功联盟馆的经验为阜新建立图书馆联盟提供可行的宝贵范本。
3.2实地考察、取经
在建立阜新图书馆联盟之前,可到吉林省或上海市等进行“取经”,这样既可以快速实施,又可少走弯路,“取其精华”、“完善欠缺”,为阜新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寻求最佳模式。
3.3阜新基层公共图书馆具备了联盟的基础条件
阜新2县馆已实行自动化服务,5区馆中,已有2个区馆即将实行自动化服务(细河区、新邱区),其余3个区馆也已纳入了计划之中;阜新623个行政村早已正常接受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各基层公共馆都具备了图书馆联盟所需要的计算机环境和网络环境等等,这些都为建立图书馆联盟提供了基础条件,可以说阜新基层公共图书馆联盟内在条件初具规模。
4建立阜新图书馆联盟的构想
4.1先强后弱,逐级发展
先在市级馆间建立第一步联盟,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享。以阜新市图书馆、高校馆、科研馆、军队馆等市级馆为主,依托这几家强馆,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具体实施:①组建联盟委员会,由各图书馆馆长组成,制定阜新图书馆联盟规则,签订联盟馆书面协议书。②联盟馆提供本馆文献资源检索目录,建立公共目录检索中心,实现图书馆联盟的“一站式”书目查询,并可先行提供通阅服务。③搭建阜新图书馆联盟馆馆际互借平台。④建立阜新图书馆联盟门户网站。⑤本着统一规划、标准化、可扩展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⑥建立阜新图书馆联盟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台。
4.2以强带弱,逐步实施
由于县、区馆在本市各级图书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县、区馆与市级馆中的公共馆是同属一个系统,业务往来和业务辅导联系密切,而且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都是县区下属所辖机构,相应的图书馆(室)业务指导、辅导工作又是县、区馆的任务所在。因此,在市级馆联盟的基础上,实施市级馆与县、区级馆间的第二步联盟,既科学也比较合理,市级馆协助县、区级基层公共馆实现业务自动化,逐渐扩大图书馆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范围,加深服务深度。
4.3全面实施,形成服务体系
在市级馆与县、区级馆之间联盟基础上,实施市级与县、区级与乡镇、街道级至社区、行政村级之间的联盟,阜新地区整体图书馆联盟即第三步联盟,实施全阜新范围内的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实现阜新地区内跨系统的文献资源布局建设及各馆间读者的通借通还,便捷快速地为读者提供获取多元化信息资源的通道。建成不受时空限制的图书馆服务体系,阜新数字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阜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全面实施。
4.4加大联盟宣传,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政策
众所周知,任何事情只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支持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基层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中最薄弱的群体,没有政府的支持很难加入图书馆联盟。各级图书馆尤其基层公共图书馆,要以百倍的努力,加大宣传力度,把联盟的重要意义注入所在联盟馆领导及所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脑中,来得到领导对联盟的高度重视和争取资金支持,从而使联盟顺利开展。
4.5加强自身馆藏的数字化建设
突出馆藏特色,“人无我有”,是图书馆吸引读者,提供特色服务之一。如阜新科技馆、军队馆的科技文献、军事文献特藏,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图书馆馆藏蒙文书籍等,可为联盟馆中读者提供特殊需求,如果每个联盟成员馆都能够清楚地奠定自身馆藏特色,并且在已有特色的基础上按照分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特色,那么成员馆就能在整体上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4.6重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及联盟馆人员培训
建立图书馆联盟不是目的,利用图书馆联盟的优势共享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才是关键。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是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而联盟馆人员培训是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是提高图书馆联盟效能的重要途径。联盟委员会应指派市馆和高校馆来承担对基层公共图书馆人员的培训工作,基层公共图书馆可获取技术指导,加强专职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对图书馆联盟和数字资源的认知,使联盟馆标准一致,服务畅通,从而提升对读者的综合服务水平。
5结语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形势下,建立图书馆联盟,既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今后世界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面对日益广泛和多样的信息需求,基层公共图书馆只有通过联盟的力量,建立多方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取读者对文献信息的最大满足,从而为推动社会进步、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积极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祁宁,吴齐,赵青. 中美图书馆联盟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8(5).
[2]朱亚玲,程华.区域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机制探讨[J].图书馆建设,2009(12).
[3]赵文媛. 中国图书馆联盟研究近况[J].图书馆学刊,2009(8).
[4]范敏,朱亚玲. 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J].图书馆学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