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0 06:01: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课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09-01
传统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先教后学,以教定学”,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绝大多数学生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始终处于被动痛苦的学习状态。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新理念,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的学习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高效课堂已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开始引领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推进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高效之劲风已吹遍校园的每个角落。然而怎样推进高效课堂,仍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高效课堂难在转变观念
课程改革的高效推进,转变观念尤为重要。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除了丰富的知识,精彩的讲解,良好的教学效果,家长和学生的喜爱,更重要的是他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普通老师只能解释知识,中等老师会演示知识,优秀老师则是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必须放弃权威,彻底解放学生的个性,重新塑自我。一是新的师生观,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促进学生学习、开发学生潜能的协作者,是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二是新的教学观,即教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工作要联系生活、回归生活,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自己探究、自己思维、自己活动的弊端,要真正把课堂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本属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还给学生,把本该学生的探究、思维、活动还给学生,从而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提高教学的高效性。高效课堂不再是学生跟着老师,而是老师伴着学生跑。变成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二、推进高效课堂重在敢于放手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以人为本”,教师要改变固有的知识灌输、知识传递的形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切实改变知识的获取途径,放手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放手学生,就是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习惯于传统教学的老师,总是在课堂上大包大办,唯恐学生回答不出,不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与机会,迫使学生被动接受,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想主动也不会主动了。
放手学生,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完全有能力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地解决难题,自主地体验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自然过渡到主动的求识。学生要建立自信心,学会自主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的甚至很漫长。对此老师首先要有信心,要给予每一个学生更多的关怀、引导与鼓励,决不能半途而废。相信,只要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具备了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再多困难也会迎刃而解,更不用担心落下的课程赶不上。
三、推进高效课堂魂在引导学生
学生需要自主,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只有恰当的引导,学生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高效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学之魂即课之魂。高效课堂改变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课之魂真正回归学生。
教师必须改变主导地位。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主导课堂的进程,要更多地把自己放到“学习资源”的位置,放到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位置。变主导为引导,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技术应变能力,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课程目标时给予恰当的引导,从而展示教师的价值存。
学生必须改变被动地位。教师要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将课堂彻底变成学堂。课前首先下发导学案,要求学生结合导学案自学,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出有疑惑的问题。课中将本小组问题拓展开来,与其他小组成员互动交流、合作求解。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引导鼓励各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不断地调动同学们学习兴趣,尽可能探究解决更多的疑惑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千万不可草率出口,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火候,迟了不行,早了更不行。
四、推进高效课堂成在过程简单
关键词:目标 趣味 生活 高效 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80-01
课堂是学生掌握语言、提高技能的主阵地,而课堂活动是确保学生有效学习的有效途径,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教学效果。本文笔者将结合语言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关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趣味性和生活化,让英语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一、凸显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目标,让教学走向高效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指通过课堂学习活动应该达到的程度,是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立足点,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归宿。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多地关注活动的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语言目标,让课堂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凸显课堂教学的语言目标,突出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能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趣味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交流,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5《Let's celebrate》的教学中,授课教师课前通过设计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西方国家人们过万圣节的资料,利用课前3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介绍,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放上南瓜灯、面具等,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了解的信息进行交流和语言实践,不仅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快乐的节日氛围,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也引导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有效渗透课堂教学难点;随后通过Guessing game的活动,带领学生通过相关信息猜猜关键词,带领学生通过关键词引出本课的主题Halloween,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尝试,让学生在高昂的兴趣驱动下有效进入课堂;接着教师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尝试找出万圣节的时间和活动,带领学生梳理语篇,找出万圣节人们的活动,感受浓郁的节日文化气息;最后让学生复述语篇内容,并尝试运用语言介绍自己的万圣节活动安排。
授课教师紧扣教学目标,立足本文内容,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特点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课堂教学中的“分享时刻”“Guessing game”“文本解读”等诸多活动都紧扣语言知识,让学生逐层深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凸显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让教学走向高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主动自觉地学习,让大脑处于最佳状态,对新知感知清晰,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凸显活动的多样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内心强大的课堂参与的内驱力,将学生从沉闷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7《Abilities》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上课伊始通过趣味游戏Guessing game,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猜一猜,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授课教师通过“Helping hands club”的招聘启事,抛出问题What can we do for the children in poor areas?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况“应聘”,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悄然走向新知,有效渗透语言难点;接着授课教师就带领学生参观“Helping hands club”,在参观的过程中自然地呈现出语篇故事的主人公,让学生通过排序、配对等帮助梳理故事内容,通过“Quickly respond”的游戏活动将语言知识的巩固操练融入其中,最后设计了“our hero”让学生分享身边不平凡的故事。
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结合语言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了游戏、头脑风暴、讲故事等,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和思考状态,让课堂焕发活力和生机。
三、凸显课堂教学活动与生活的链接,让走向高效
《义务教务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要凸显生活化,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的语境中,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活动任务有效感知理解语言,让学生掌握活的语言。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要突出与生活的链接,设计生活化的语言学习活动,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借助生活有效理解和掌握语言,为英语课堂教学插上高效的双翼。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3《Welcome to our school》的教学中,授课教师首先通过一首节奏明快的英语儿歌让学生放松心情;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dream school,将需呈现的语言内容无痕地呈现于“参观dream school”的活动中,学生在轻松参观,认识学校的各处地点中学会了What's the building over there?/…最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心目中的dream school,并尝试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介绍,评出最美学校。
高效课堂是广大英语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紧扣语言教学目标,赋予课堂活动趣味性和生活化的外衣,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依依不舍”,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让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高效。
参考文献:
一、充分尊重学生,打造活力课堂
在新课标理念引导下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打造活力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可以对老师的教学内容质疑,也可以和老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在讨论与交流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作为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在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不断学好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培养健康人格,打造活力课堂
通过一个人的性格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性格尤为重要。恩格斯曾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也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表现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怎样做”,表现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可以说,健康的性格是形成先进思想、优秀品德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而不健康的性格是落后思想、低劣品德形成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那么,打造活力课堂就有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肩负着“育人”工作的教师,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工作中,应该从培养学生健康的性格抓起,更好、更有效地做好“育人”工作。只有先了解学生才能做好因材施教的工作,才能教育好学生,也才能打造活力课堂,实现课堂高效。不少优秀教师能对学生因势利导,这里的“势”就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
三、重视课前复习,打造活力课堂
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在打造活力课堂的时候,课前复习巩固是必须要考虑的环节,因为它关系到教学内容的过渡与新旧知识的衔接,通过这一环节,除了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顺利引入新的学习内容外,还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简短的检测,以便于教师适时调整新知识的教学,使得新知识的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笔者听过一些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发现有一些老师放弃了学生课前的复习巩固,或采用教师口头复述上节课知识的方法引入新知识教学。没有充分的课前预习,把教学看成完全独立的事情,割断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老师简短的口头复述,貌似复习,其实是越俎代庖,学生复习巩固的参与度不高,而且忽视了课前巩固复习的检测功能,是对课前复习巩固这一重要环节作用的忽视,长期下去,教学效果定会受到影响,也难言什么活力课堂了,更谈不上高效课堂了。
四、老师集体备课,打造活力课堂
老师集体备课,可以让彼此互相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还可以让老师在大家的提点和帮助下,通过大家有意无意的讨论,掌握更准确的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材的效率,有效掌握重点、难点、疑点,以便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需要,用更好的方法把学生最渴求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情绪,打造活力课堂,实现课堂高效。只有每一个老师能在备课中,做到这一切,打造活力课堂,实现高效课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如在一次备课时,几个老师探讨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积累,有位老师谈了他自己的认识,他认为学生对某些知识不知道、不理解都不怕,只要他们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积累,提高学习成绩,就不是多难的事情。作为语文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明确告诉学生,不知道、不理解某些知识,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我们通过查找,知道、了解这个知识,然后一定要把它记牢、背熟,以便以后能自如地运用。这样在运用中无形的积累,其效果不比从成语典故、历史成语中积累的效果差,且往往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五、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活力课堂
毋庸置疑,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将静止的问题按指定的轨迹运动,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活力课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唤醒;课堂情绪;策略;问题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也是学生通向知识殿堂的桥梁。课前,教师首先要对书本知识进行消化和整理,精心策划组织课堂,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灵
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研究表明,充满活力的课堂通常能关注学生的基本情感,并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放在首位,再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使学生情绪处于愉悦、投入的精神状态,从而能顺利进行师生互动,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研究表明,唤起兴奋、愉悦的情绪后,学生思维会变得活跃、集中,学习效率高效,并能增加对新事物、概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唤起哀伤、痛苦的不良情绪后,会使得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低下。
一、课堂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课堂情绪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所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师生双方这种态度和体验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求知欲望。良好的课堂情绪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并能乐观、愉快、主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形成高效课堂。
1.对教师施加的影响
良好的课堂情绪对教学双边活动都能起到驱动增力作用。良好的课堂情绪,教师不仅能在一个愉悦的气氛中教学,享受教学过程的喜悦,而且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主动性,使教师更愿意为课堂教学付出精力,并能驱使教师积极从事教学活动,产生较强的责任心和教学使命感。
2.对学生施加的影响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在师生相互交流中传递信息、促
进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和课堂体验对学习的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常为自己的情绪所控制,在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下学习,要比正常情况下,接受力提高25%~ 40%,记忆力提高1.5~2倍。唤醒良好的课堂情绪有利于开
发学生的潜能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良好课堂情绪的创设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师利用教室作为教学场,采用多种形式、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具等构成课堂情绪的主要来源。创设良好的课堂情绪,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
1.尊重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主体,只是在教学的特殊环境下双方所处的角色不同而已。教师应当关心、尊重学生,对待学生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困惑,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会觉得教师是可以交流情感的、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困难的老师,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为良好课堂情绪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了解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的前提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和科学地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目标设置过高学生难以理解接受,容易产生胆怯心理;目标过低则学生的唤醒程度又不够,容易让学生厌烦心理。耶克斯―道森定理表明,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工作效率最高。过高、过低的动机水平都会降低工作效率。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程度适中,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
3.激发好奇,培养学生的兴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能使人们产生求知欲望。兴趣是人们的认识倾向,而这种认识倾向会使人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对有趣味的事物产生积极的探究冲动。《论语》中记载:“知之
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方法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4.遵循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过程中固有的规律。这些规律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被证明是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是师生共同“演艺”、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过程。名师课堂实践表明,名师的课堂是充满艺术性的,课堂被赋予了艺术的生命。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要努力提高其艺术性,使学生能够更加关注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在创设良好课堂情绪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现实生活中的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在众多角色中,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开心,引起情绪波动,这些情绪的变化往往会被教师带到课堂,对教学起到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避免影响课堂情绪。
2.教师要避免淡漠
良好的课堂情绪需要师生双方共同来维系。频繁的师生互动和良好的师生交流会明显促进良好课堂情绪和气氛的形成。在师生交流和互动中,教师不能漠视学生的意见,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解答、排疑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
我校自2011年以来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实行“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可谓盛况空前,如火如荼。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我校今后继续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思路更加清晰。我感受到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针对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当教师20年来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一堂课下来基本都是老师在讲。而如今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学到知识吗?一开始实施课改的时候,我总是这样怀疑,总害怕自己讲少了,学生学不会。但是通过外出学习和领导的多次指导,我才深刻体会到,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即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害怕学生浪费时间,找不到重点,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他们就一定会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因为我们都知道高效课堂的灵魂是学生,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二、转变学生的观念
现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很少,学习方式转变了,主要由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对于一直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学生也很不适应,特别是课前预习不充分,预习不准确,或者抓不到重点。课堂展示讨论无实质性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每个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及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习惯了这种模式。每个人都勇于展现自我,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金子,这样同学们就会信心十足,课堂才会高效。因此,要想使高效课堂发挥作用,主要还是学生观念的转变,他们主体的地位得到发挥,才华得到施展,课堂自然也就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三、努力得到家长、社会的支持
在我校实施高效课堂之初,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有很多优秀学生的家长纷纷找到校长和班主任,对高效课堂提出种种质疑,反对兵教兵、兵帮兵的教学模式,他们认为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另外,用学生讲课,老师只讲15分钟,那还用老师干什么?但经过几次考试,优秀学生的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提升。并且学生感觉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学得更开心了。看到孩子们成绩提高了,家长自然放心了。所以,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要利用家长会等各种形式和渠道向学生家长、社会广泛宣传高效课堂的好处,使他们理解、支持我们的新课改,更好地推进高效课堂的改革,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
四、总结经验,坚定信心
从学校实际出发,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以学定教,一方面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学习,另一方面耐心地去帮弱补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相信,学生一旦拥有了学习能力,我们还用担心他们学不会,考不好吗?考试只是一次检测,拥有学习能力便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才是水平。我想,只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得到家长、社会的支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定能打造出理想的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郑春影,1967年2月22日生,中教一级,英语专业,研究专长:英语小组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安广中学)
关键词:高效课堂 互动性 和谐性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课堂效益,通过各种优化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工夫,通过优化备课、优化上课等措施,使优化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例如,同是为了培养操作能力,理化生学科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而音体美学科则常用练习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强化教学的互动性、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往;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高效课堂是教与学的完美互动,是所有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的审核标准是要求每个学科,每一节课都能体现“高效”,也就是说都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学生能当堂学会,活学活用,愉悦身心,让知识生根;教师能保目标、减负担,并在教授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与教学的提高。真要这样上课,还真不能搞“花架子”,只有方法务实,才能目标落实。多年的实践证明,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我把学生最欢迎的“精讲多练”作为主要教学策略。精讲,不仅包括教师高水平、精选要点、精心设计的课堂讲座,更包括与教学系统相对应的高效教学评估系统;多练是指通过对知识的实际“践行”来激发学生认识知识的现实感、趣味性及创造性。只有通过“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师生共同从课堂教学中获得了成就感。所以,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改革,是务实教学、求实教学的永恒命题。
我带着这样的想法重新回味了《周长是多少》,有了以下的思考:
一、高效课堂需要高效教学设计
在试教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了如何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组,直到确定过程为:围一围——量一量——拼一拼——摆一摆。
如何为课堂合理的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呢?我有以下的体会:
(1)我们要“用教材教”,对教材做出理性且合理、合度的加工与改造。真正高效的课堂,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越能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高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这对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预设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像一次试教中,学生刚刚学习周长的知识,对这个知识掌握的还不到位,学生在量一量这个环节中,移一移这个概念还不是很熟练,所以就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其中量一量的两道练习题,就一题一题的出示,这样就花费了很多的时间。而到正式执教的时候,学生已经对周长这个单元学的较扎实了,在了解到这个情况下,就直接出示两道练习题,加快了教学的速度。在这个一快一慢的改变中,我们可以看出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情况下,可以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所以对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等,都会影响我们老师的教学设计。
(3)关于教学方法的种类有很多: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而在这节实践课上,对于处理:摆一摆:用4根3厘米,4根5厘米,摆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教师在让学生摆的过程中,也纠结于先讨论再摆,还是先摆再讨论上。这里老师又该如何运用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先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题意;后讨论,可以让学生放手自己做一做。而作为最后一个内容,我们老师应该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展。所以,最后选择了让学生充分的摆一摆之后,再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有序思考。其实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二、高效课堂需要智慧
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如何让课堂充满智慧?让老师处理得有智慧?如何让学生领悟智慧?带着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寻找和学习着。
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
(1)智慧的课堂:
智慧的数学课堂应努力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推广”的探究过程,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发展探究与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数学化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培养数感、符号感及空间观念,认识数学化的思维方法,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智慧的教师
智慧的教师又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
其一,教师要注重预设和生成。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生成,精心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动态生成是课堂中智慧的集中体现。智慧课堂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根据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应对。
其二,教师要始终把握课堂的方向。智慧的课堂绝不是教师单向灌输、简单告诉和重复操练,而应是在教师引领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课堂要走向对话交流。所谓对话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平等的,对话交流要从了解对方的意图开始。这就需要首先倾听对方的话语,从中寻找共同的话题,决定谈论的方向和内容。然后教师应通过‘重复’‘确认’‘淡化’等方法很好地去把握课程的前进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
(3)智慧的学生
教师在一系列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一种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智慧。
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近两年一直倡导打造高效课堂,我也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做一些思考。
教师不可能把学生一生所需要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教知识有限,教做人、教思维、教方法是根本,高效课堂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不教”。作为优秀教师,借以影响学生的教育才能,是由许多独特教师品质组成的复合体。教师对业务精益求精,追求独树一帜的教学艺术和风格,让知识在学生面前产生诱人的光芒,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语言艺术才能表现在课内外与学生交换思想、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坦率真诚、有的放矢、生动风趣、言之有理、具有感染力,能讲到学生的心里去,让学生理解、折服、赏识。教师课堂教学的张弛有度、活而不乱、放得开、收得拢的教学情境,更是教学机智的集中体现。一名教师要达到驾驭自如、得心应手的教学才能,必须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学习、不断锤炼。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实现减负高效,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而不是向24小时要质量。教师在展现自己的教学才能时,都必须做到四点:第一是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多了解和观察自然现象,亲手做实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教师能够把一堂课讲得很生动,能够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兴趣。第二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讲:“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优秀的教师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问题”,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奇思怪想”,要敢于发问,敢于挑战权威和教材,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可能就是“问题”学生。第三是留给学生“空间”。在我国读书总有个感觉就是学多悟少。教师课堂内外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悟”,这样悟出来的东西才是学生自己的,同时在悟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掌握了方法。第四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直觉思维。一个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直觉顿悟。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大胆猜想,突破常规,尽可能独立主动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同时,对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要及时发现,给予鼓励。诱发一个人的直觉往往要有自主、自由的宽松环境,好学校、好领导和好教师最大的特征就是营造这种研究气氛。
真正的爱学生就要教会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及求学的兴趣,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打造高效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中学部)
/
关键词 课堂观察 学习起点 精神状态 高效课堂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教师身上,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而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相对忽略些。从课堂观察这个角度来看,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同样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状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判断教学有没有成效、是否高效,应是针对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由传统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转向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举措,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打造高效课堂,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予以观察和评判。
1 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关于定位学生学习起点,教师教学常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忽视学生真实的基础知识,教学起点定得太低;另一种是教学期望值过高,学生达不到所期望的逻辑起点。
教学起点定得太低,明明学生已经懂了,这时候教师还讲得面面俱到,对于已懂的学生来讲就显得索然无味。如高一年级生物新授课的教学,有的教师从来没有教过初中生物,对初中教材没有研究,对高一新生已有的生物基础及能力水平也缺乏调查,导致新授课上事无巨细,讲得面面俱到。往往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则是昏昏欲睡,个别有思想的学生还会感觉到这样的老教师是在炫耀知识、卖弄技巧。
要准确定位学习起点,教师就需要了解学生,要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动机水平,真正掌握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以学定教,据学而教。
2 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
课堂上学生会在行动上告诉教师他的精神状态,比如朗读、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学生也会用肢体语言告诉教师他是否积极参与。如果学生的精神状态比较好,思维则比较敏捷,他的眼神会跟着教师走。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把握好课堂节奏,张弛相结,动静结合,快慢交替,抑扬顿挫,富有变化。由于学生课堂有意注意大概只能保持20 min左右,教师要适当放松学生,尽量避免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就很有必要。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先有情感交流,才有信息交流。你带给学生激情,学生还你更多激情;一堂课上,教师可以用一些幽默的话语、精彩的课件、动画来调节学习氛围,以引起学生的关注。
比如,生物课常为下午第一节,学生昏昏欲睡,有一次课前笔者想起前不久在某中学科学课上观摩的一个小实验,于是带着两盒回形针走进了教室。有好几个学生有透明塑料水杯,于是就请两位学生将水杯洗干净,并把水盛满。然后告诉学生,今天上课前要给他们做一个小实验。学生感到很好奇:教师又没有带什么实验仪器,怎么做实验啊?
笔者把一张小方凳放在讲台上,接着把水杯放在方凳上,请前面的一位学生尽可能把杯中水加满。接着,手上拿着回形针问:“如果把回形针加入水杯中,水会溢出来吗?”学生都答:“不会。”“为什么?”“水有表面张力呗。”“对了,那你们说最多能放多少个回形针水才会溢出来?”这时有的学生猜10个,也有猜20个。笔者说:“同学们,要大胆地猜。”
先请一个平时学习不够认真、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他猜50个,其他学生笑了。笔者一个一个放,放到20个,水没有溢出。接着说:“一个个放,太慢了。我们把五个回形针串成链加入,好吗?”学生们凝神屏气目不转睛地看教师加至50个,杯中的水还没有溢出。笔者请学生继续猜,这时有的猜80个,有的猜100个。笔者说:“这5个一加也慢了,我们将10个回形针串成链来加,看看行不行?”结果加到100个、120个,杯中水还没有溢出,这时水面已经明显浮出了杯口,成为弧形。
笔者接着问学生还能继续加吗?个别学生摇摇头,大多数学生兴奋地喊“加,加”。结果加到150个,水还没有溢出。就这样,当把回形针加到240个时,杯中的回形针已堆到杯子高度一半左右,水才开始溢了出来。
最后笔者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见证了水的张力,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也有很大的张力。你们每天6:00起床出早操、晨读,中午要午练,晚自修要坚持到9:40,10:00以后才能入睡,你们都觉得学习很辛苦,自己很努力了,真的很努力了吗?和水的张力相比,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还很有潜力可挖。一个人只有当他的生命充满了张力,他的潜力、潜能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他的生命才会活得更精彩。”教室里顿时一片掌声。
接下来正常上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出奇地投入,精神状态极佳。
3 关注学生的课堂活动
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部分教师讲得太多,一讲到底。整个课堂,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课上得成功,认为是学生配合的好;要没上成功,往往认为是学生不配合。其实,知识从来就是学会的。在教与学之间,如果没有教,学还是可以推进的;但如果没有学,教就变得毫无意义。学生的课堂活动包括阅读、讨论、板演、实验、训练、观看视频等安排,能安排的教师要尽可能安排,要让学生有这个学习体验的过程。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而不可能替代学生自己的学。事先,教师要把学生活动设计好,课堂上有序地开展。
比如,在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新授课中,教学目标中要求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可较多教师常以课时紧为由,不是放一下“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光盘,就是讲实验一笔带过,学生都是在被动地接受,缺乏活动的体验。事实上,本节课前教材上安排了“问题探讨”,提供了模拟草地,并要求估计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课前,笔者准备好“模拟草地”A4纸,蒲公英用小圆点表示,其余植物都用小三角表示,复印30张;另准备好样方:边长为2 cm的硬纸块,模拟边长为1 m的样方。在讲到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熟悉取样的原则,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每两人一组模拟调查统计草地上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学生取样时只需将模拟样方小硬纸块按在模拟草地上,用笔沿着纸块的边缘就可画出样方,且可保证全班学生所取得样方一样大。最后,请学生上来展示活动成果,在实物投影下介绍本组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的小组采用的是五点取样法,也有的小组采用的是等距取样法,且各组调查结果种群密度也比较接近。有位学生还提出了疑问:“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蒲公英,应当怎样计数?”学生们讨论,最后达成共识:除计数方框内的蒲公英外,还需加上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其中对相邻两边上的还约定为: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试想,课堂有了这样的学生活动安排,学生学习能不在状态吗?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活动,要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行多个方面。听到的东西不如看一遍,看到的东西不如读一遍,读到的东西不如写一遍,写到的东西不如做一遍。“行”做好了,自然就会“知”。教学即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收获成功的乐趣。
4 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
思维通俗讲就是思考。在课堂上提问时,教师要多问: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认为的?这样做的好处有3个:① 能了解学生思考的内容;② 可以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方法,通过学生的结论、表达可以推断出其思考的过程;③ 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师帮助的需要程度,这样对教师而言很容易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的放矢。另外,也可让学生耳闻目睹其他同学是如何思考的,有意识地把一个学生的思维过程明明白白地展示给所有学生,对那些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可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应多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多设计一些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多提一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推断的问题,尤其是书本上没有明确答案的,需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联系、概括的问题。
如高三一轮复习“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中讲解蛋白质组成元素时,学生回答出:C、H、O、N。教师可追问:一般蛋白质还含有什么元素?学生答出“S”。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多数学生是急于翻书,教师提示:你们还记得赫尔希和蔡斯是如何设计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学生想起“同位素标记法”。再问学生们:还记得当时蛋白质、DNA分别用什么元素标记的?学生恍然大悟。
1 树立概念教学重要性的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挹教师应认识到物理概念是物理事实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不可能有效构建物理模型,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思维过程。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自己提高认识的同时也应增强学生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科学理念,强调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如:对科学知识的表达需实事求是、科学规范,不得模棱两可,不能像写作那样夸大其词;学风要严谨踏实,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要发扬追根究底的钻研精神。
2 立足课堂。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有人曾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2.1 培养阅读课本的习惯
课本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依据,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二伊始,物理概念多规律少,学习时间充足,教师要善于利用良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读书百遍,词义自见,尤其对概念的规范表达起到示范作用。
2.2 培养反思习惯
一堂课结束前留给学生小结时间及时反思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收获与疑惑;叫学生巩固练习前对照笔记回顾知识,检查概念记住了吗?理解了吗?习题讲评时反问是概念理解错误导致题目做错了吗?一个单元后把知识梳理一下,并把曾做错的题目整理在错题集上。教师指导学生坚持完成这些琐碎小事,长此以往会变成自觉行为,对概念的掌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培养记“双色笔记”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以教材为主载体,指导学生做好笔记。要求学生在教材中划出重要概念,特别圈点出关键词以便提醒自己有意注意,加批注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补充说明,深入理解。在习题讲评时,在典型的易错题上用红色笔圈点出关键条件,然后用红色笔写出分析过程和自己的感悟。养成这种笔记习惯,课堂上手脑并用,能促进对概念的消化吸收,能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
3 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刺激多感官协调运作
3.1 加强实验探究活动
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初中生的思维,一般说来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需要具体形象、感性材料或感性经验的支持。而物理实验能提供丰富形象、真实可信的感性材料来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有些概念的学习如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等离不开学生实验,通过实验亲自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增强对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这一道理的认识。
3.2 合理应用多媒体
在没有实验器材或实验现象不明显或演示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可利用媒体独特的视听效果,辅助学生想象,加深印象。例如利用实物展示台,用铁屑或磁针显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使看不见摸不到的磁场形象化,便于理解磁感线。苏科版物理教材内插有许多静态图片,目的是变单纯知识的陈述为知识内容与学习方法的结合体。为了丰富物理概念教学内容,物理教师要勤奋钻研,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素材库、优质教学用光盘等媒体,整合加工成切实有效的课件,在课堂上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协调运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记忆。
4 讲求机智与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高效运行的保证。教师善用教学机智,巧用教学方法来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少投人多产出,低消耗高收益。
4.1 运用比较法
比较可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通常有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类比让学生借类比事物为“桥”,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有助予接受理解新概念。例,如:速度与功率,定义类似:都是单位时间内的某个物理量;单位类似:都是某个物理量与时间单位的组合;物理意义类似:前者表示运动快慢,后者表示做功快慢。由于学生对速度概念感性认识多且容易理解,教师若能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类比法,那对较为抽象的功率概念的理解就很容易了。对比是我们认识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点的不同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一种方法。物理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概念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点,学生感到易混淆,不易掌握,如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压力与重力。若通过列图表的方法对比,同中求异,异中见同,那学生的印象,,就深刻了。
4.2 精选典型练习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习惯让学生自己先将书上的内容看一遍,再就几个注意事项讲解一下,然后就开始用大量的习题来进行训练。重复使学生失去兴趣,疲惫应付,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有的甚至是死记硬背,当堂课可能勉强应付,但是时间一长或遇到相近的几个物理概念时,还是错误不断。我们应该在备课时投入大量的精力,精选有助于概念巩固的典型题,通过举一反三、变式训练,达到触类旁通,理解掌握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高效课堂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瞄准三维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必须在有效的教学措施上下功夫。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语文教学目标从纵向看有四个层次:《大纲》要求:――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这四层目标之间的关系是:达成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一一落实,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这样才会在课堂上“教不乱谱”、“学不乱套”、“练不乱阵”,避免了“天马行空,架空分析”的现象, 课堂的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受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教师讲的面面俱到;有的教师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重,语文能力得不到培养、开发。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向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必须体现教为客、学为主的原则。我的教学思路是:以教法渗透学法为指导思想,以改进学习方法为突破口,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素质为最终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促教,以教导学。
那么怎样改革教法呢?我认为,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我在讲读课中往往采用如下六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展示教学目标”。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步、“以纲就本查预习”。要求学生三看(看重点、看提示、看课后练习),一读(读课文),一提问(提问疑难点),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熟悉课文,找出疑难点,明确了学习方向。
第三步、“自主探究质疑”。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书自学教材后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有困难的提出疑问供小组讨论。
第四步、“共同讨论谈看法”。要求学生就在自学中的疑问展开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解决,如有全班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老师帮忙。
第五步、“教师点拨、引导”。班上大部分同学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引导、解决。因为有前面学生预习、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精讲发挥主导作用,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效果。
第六步、“科学训练、落实基点”。训练,首先要求有层次性。其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其三,训练方式要多样化,将能力训练与基础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练的省时、省力,收效大。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的方法适用于每门课程,而对于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重点、难点,也有了疑难点,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有目的的听,带着问题听,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强了记忆,比无目的、无重点、无计划的被动听有诸多好处。课前预习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一举两得。
课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语文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课文阅读的思路,即教给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大意,总结文章中心等的方法,要从教学中不断摸索,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各种方法。例如,理清文章结构,可以用“抓过渡句法”;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可采用“析因阅读法”、“快速阅读法”、“重点语段突破法”等。科学的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这样,每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就好比教给他们点石成金之术,学生轻松自学的同时,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四、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渠道,任课教师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主体,课堂气氛主要通过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来烘托,使师生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手生交流分成四种: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教师应多用后两种以活跃课堂气氛。合作探究教学则是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的有机结合。合作探究教学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兼补充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形式,一般以两人组或四人组为单位,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具体开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合作过程。这种合作探究,不仅能使学生取长补短,获得1+1>2的整体学习效应,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等优良品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合作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实践操作来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知识并进行内化。合作探究是一种参与,一种交流,一种激励,一种创新。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启发或与其他学生共同地形成他们自己的研究讨论学习方式和活动计划,这也是当今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或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状况,使语文教学转变成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新型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的争论和共鸣,那学有主见、思有创意的亮点,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求知的欢愉。
关键词 自主合作探究;阳光课堂;仁智统一思想;学习兴趣情感教学;生活中的思想品德
学生的发展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阳光高效课堂谈一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求知火花
课堂导入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引人入胜。设计新颖别致有趣的开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增强参与热情。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例如设计《心晴雨也晴》的导入,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播放两段录像:第一部分是愉快、激动的视频;第二部分是抑郁、沮丧、苦闷的画面。让学生积极主动做出选择。(为什么要选这种?是怎样形成这种情感的?)引发学生心理与情境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顺水推舟,导入新课。从而明确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带着教学目标,直奔主题。
二、正文与辅助文相得益彰
新教材中,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插图、案例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概念,无疑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是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后两个部分的辅助作用亦不容忽视。若教师只注重正文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就难以让学生将正文中的观点理解透彻,学生也不一定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对文中的观点似乎有种“从天而降”的感觉,更谈不上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在教学“我国人口的现状与特点”时,为了从“相关链接”的数据中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农村人口多的特点,链接材料中我国有8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就有力说明了这一特点。若没有这具体的数据,学生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正文与辅助并重,是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观点、运用文中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极佳方法。我们思想品德教学一线的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程序,实现最佳的有效课堂。
三、有机结合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
思想品德教学在授予学生基本生活常识、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国情国策等知识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事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引领学生实现自信、自强、乐观、奋进、成熟的美好人生梦想。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
孔子云:“听其言,观其行。”坚持知行结合,说到做到,不发空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为师者自己应该也必须做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教师的品德、智慧、个性、世界观和人生观等都会给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榜样示范是学生最直接的言行指南,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因素。真可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十分有理由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在学习教育、社会公益活动、家庭交往中,深化认识,体验情感,磨练意志,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尚品德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五、教材内外事例统筹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