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技术

时间:2022-09-03 11:01: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混凝土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混凝土技术

第1篇

1混凝土浇筑对模板和钢筋的技术要求

1.1对模板的要求与处理。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模板就是木质模板和钢制模板,模板的形状和强度等多个参数必须要充分的满足施工的要求。在开展模板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模板进行彻底的清理。此外还要保证模板拼接的紧密性,如果模板之间有缝隙,应该使用水泥砂浆或者是海绵条对其进行及时的封堵。如果使用木模板,在使用之前应该先用水对其进行润湿和养护少时诵诗书,钢制模板上的脱模剂一定要保证均匀性,此外在这一过程中也不应该使用废机油。在浇筑的时候,应该时常堆模板和支架等结构进行观察,如果出现了异常现象,应该及时停止浇筑施工,同时还要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全面的处理。在模板拆除日期的确定上一定要保证其强度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否则就会出现质量和安全隐患。

1.2对钢筋的要求与处理。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施工中所用的钢筋进行严格的检查,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要及时的更改。为了更好的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一定要在底部垫好垫块。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钢筋的密度过大,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入适量的石子。如果钢筋密度相对较大,在浇筑的时候可以使用豆石混凝土,此外,为了可以更好的避免施工中出现钢筋移位的现象,不能使用振捣棒完成振捣施工。在操作的过程中也不能对钢筋踩踏,如果出现了一些异常,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堆其及时处理。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常见问题

2.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问题。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强的复杂性,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更加的谨慎。此外还要对影响施工效果的各种因素都予以仔细的考虑,特别腰注意到的是混凝土运输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比较容易被人忽视的,但是这些问题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2.2受到混凝土的配比与搅拌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的时候,混凝土的强度不是一定的,其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而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些不规范操作会使得混凝土结构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破损现象特别是混凝土生产的过程中砂石的含水量都和实验室当中的材料存在差异,所以在施工中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

2.3受到水泥水化热的影响。水泥水化的过程中水化所放出的热量及峰值会对水泥水化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如果水化比较快,混凝土的胀缩就会比较明显,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温度裂缝,从而对结构的稳定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4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也叫碱硅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内部自膨胀应力而开裂的现象;碱骨料反应给混凝土工程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会导致混凝土疏松、强度降低、开裂等,造成混凝土的破坏,因为碱骨料反应时间较为缓慢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才能被发现。

3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

3.1材料的选取技术。在选择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对升温控制比较有效的材料,这样就可以减少水化过程的不利影响,减少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其次是要对混凝土自身的配合比进行控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现象。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混凝土结构的抗变形能力明显的得到提升,此外还要选择优质的外加剂,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混凝土出现严重的收缩和变形现象。

3.2混凝土的搅拌。一般来说,混凝土的上料顺序是:首先,把石子、水泥以及砂依次放入料斗中;然后把水加进鼓筒内,或者在料斗不断提升进料的同时不断把水加进料斗内;这样以后,当向料斗内上料的时候,砂与石子之间夹着水泥,避免出现尘土飞扬的现象,并且,砂、石子与水泥在水的搅拌下也不至于黏住斗底。水泥和砂在筒内随着上料的进行形成水泥浆,把包裹石子的过程缩短了,大大提高搅拌机的生产效率。并且,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配合比,要经常对施工中的原材料进行检查,保证原材料配合的计量准确度。同时,对于外加剂的选用要合理,施工人员应该尽量熟悉各种外加剂,对于其品种与特性,要了解清楚。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把混凝土拌合均匀,使颜色保持一致,这样的话,就要求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时间不能太短,要保证搅拌的粘合性;但是,如果搅拌的时间太长的话,又会降低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降低搅拌机的生产效率。在对外加剂进行掺和的时候,还要适当增加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如果是轻混凝土的话,就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

3.3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即将初凝的时候,要对混凝土进行初步的浇筑,而在浇筑之前混凝土已经出现了初凝的状况,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重新的搅拌,等到混凝土的流动性满足施工的要求之后,才能入模。而混凝土浇筑之前如果出现了离析的问题,必须要对其进行重新的搅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在对楼板位置进行浇筑处理的时候。必须要将坍落度控制在1米以内。在下料的时候,要保证水平倾角的度数不超过30°,浇筑施工中采用分层浇筑的形式,同时还要在浇筑的同时做好振捣工作。

3.4混凝土的振捣。在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捣实时,一般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而采用这种振捣器一般要采取垂直振捣方法进行振捣,即使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保持垂直或者斜向进行振捣。如果采用的是斜向振捣的话,就要保证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的角度保持在40-50°之间。要均匀排列振捣器的插点,采用交错式或者行列式顺序移动,千万不要混用,避免漏振;并且每次移动的间距,保证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于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就要保证其间距在其作用半径的1倍之内。对于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内,不能出现太大偏差。

第2篇

关键词:质量要求;施工方法;要点分析

一.混凝土的概述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1.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结构。它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混凝土结构上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复合人工材料,由于结构本身组成成分及承载受力特点,在周围环境中水及侵蚀性介质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将出现裂缝、破碎、酥裂、磨损、溶蚀等现象。

2.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经常由于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地基变形、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和结构受荷、设计结构等原因造成建筑工程局部甚至整体工程的质量问题。积极改进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措施,是减少和防止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

3.土建工程所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广,不同类型的土建工程队建筑材料的选择有不同的要求,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工程,在选择混凝土施工材料时,都需要按照工程最高质量的要求来选择各种材料。在土建工程建设的混凝土施工中,需要用到的材料一般有水、水泥及骨料等,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建筑材料的选择时的质量控制分别介绍。

二、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1对水的质量要求

水在混凝土施工中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始终,初期的工程建设及后期的工程护养都离不开水。一般人误以为在工程建设中可以随意使用各种水,但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工程建筑及护养对水的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对水中的PH值,硫酸盐的含量等都随着工程类型的不同而有各种质量标准,只有水质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在混凝土施工中使用,像一般的污水、海水以及未经处理的沼泽水等都不能在混凝土施工中随意使用。如果在混凝土施工中违规使用这些水质不达标的水,将对混凝土的材料配置产生严重影响,其中存在的问题或许在短期内不会暴露出来,但是对工程的质量、工程的使用寿命等将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未来或许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对水泥的质量要求

水泥也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在对水泥的类型进行选择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质量,二是价格。房屋、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及交通等各种工程对水泥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在选择水泥的时候保证工程质量应该作为参考的第一因素,切不可为了节约成本而选择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水泥;但是,也不能盲目选择,应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性价格上比较有优势的水泥,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3对骨料的质量控制

除了水和水泥之外,混凝土施工中的另一基本组成成分就是骨料,骨料的混凝土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一般1m3的混凝土中需要1.5m3的松散砂石骨料。土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可供选择的骨料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一般的房产建筑及路桥工程施工可以选用人工骨料或天然骨料,这两种骨料都是比较适合的砂石骨料只选。

因此,是土建工程的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浇筑开始之前,为了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在选择商业混凝土的时候,对混凝土的水质水质、水泥及骨料的质量要有全面的了解,为工程选择质量达标的混凝土为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工程的质量作出保障,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首先,基础施工。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地基施工,在地基的挖掘过程中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的程序进行,先进行深基础的施工、再进行浅基础的施工,通过这种形式以确保建筑工程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在施工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地基基坑的降水和排水工作,要保证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安全。其次,承台施工。承台施工要根据楼体的标准高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测量,一般的楼体承台以间隔水平分割为主,也就是说一般的主楼的基础以两层施工为主,两层都要浇灌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一般以6d为间隔,层层之间的厚度也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要达到1.50米以上,并且层层之间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间隔措施,一般我们可以用抗拉钢筋作为间隔的手段,在施工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这种承台施工的方式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的高温,还可以减少施工的成本和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投入,以减少施工的开支,节约能源。第三,严格遵守混凝土的施工顺序。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的顺序,一般情况是采取由远及近的顺序推进的,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并不是平坦的,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坡度,在有坡度的地方施工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成功,然后在推至到另一边,最后推到顶部。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设备的位置也有严格的要求,混凝土输送泵的位置一定要在场地的正中央,这样方便施工,如果我们采用的是混凝土泵管进行浇筑,一定要做到边浇筑、边拆管,最好是由中间向两边开始浇筑,这样可以散掉一定的水化热量,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四、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的分析

1 混凝土施工的工作的要点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在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的基础上,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的要求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搅拌机在搅拌的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计算要严格、严密、严谨,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同时还要分层次的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同时对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做好混凝土的取样、运输、现场施工和养护等具体的工作,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查,不让任何一个环节偷工减料,保证整个施工的过程规范、科学,整个的施工过程不存在任何的质量问题。

2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要注意冷缝的问题,因为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冷缝的问题,如果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不实,施工过程中的冷缝就会存在一定的空隙,出现了冷缝我们通常采用振捣的方式解决,振捣过程一般采用机械振捣为主,因为人工振捣会使混凝土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振捣的时间要以施工的要求为标准,如果遇到了冷缝要延长振捣的时间,要看到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和混凝土不下沉为标准,确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五、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的养护

为了避免形成混凝土表面色差,减少因失水而出现微裂缝,影响外观质量和耐久性,抓好混凝土早期硬化期间的养护十分重要。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可分为温差控制、早期养护和常规养护三个阶段。

1 温差控制即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和不同截面构件采取相应的温差控制措施,如冷却循环水管、温度钢筋和表面覆盖、蓄水养护法,降低混凝土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差。混凝土温差必须控制在20℃以下。

第3篇

【关键词】混凝土 控制技术 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利用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为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由于其材料来源广泛、性能调整度大、可塑性好、强度和耐久度较高等独特的技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水利、道路、建筑、国防等工程之中,是土木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材料之一。不过,在混凝土的应用中,因内外因素的作用裂缝问题无处不在无法避免,严重降低了结构体的承载力、耐久性和防水能力,如何控制和处理混凝土裂缝极为重要。虽然近年来,工程业涌现了多种混凝土控制和处理技术,但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和处理依然是一个难点问题。下面,本文拟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入手,就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2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主要包括干缩、材料质量、水化热、温度变化、地基变形、荷载等,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以几类:

2.1 温度裂缝

当混凝土外部或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混凝土将会发生变形,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搞拉强度时,混凝土即会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有可能来自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水化热影响,也有可能来自于施工中的环境温度变化,还有可能来自于结构成型后的内外部温差。水化热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内部聚积的水化热不易散发使得内疗温度急剧上升,而表面散热较快温度较低形成较大温差,从而在内部与外部之间产生应力造成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环境温度变化则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升高或急剧下降,表面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约产生拉应力造成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于混凝土表面较浅范围。

2.2 干缩裂缝

在混凝土新浇筑后,终凝前强度极小,此时混凝土构件表面暴露于空气中,受风力或高温影响,其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负压现象,使得混凝土急剧收缩而未终凝的混凝土强度又不够,因此而产生裂缝。干缩裂缝多因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与水灰比、凝结时间、风速、相对湿度、环境温度等有关。干缩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表面,长短不一互不连贯。

2.3 沉降裂缝

沉降裂缝是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地基土质不匀、地基松软、回填土不实、地基浸水等都有可能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最终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松动等,也会造成不均匀沉降而引起沉降裂缝。沉降裂缝往往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这种裂缝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但危害较大,在地基变形稳定后沉降裂缝会渐趋稳定。

2.4 质量裂缝

质量裂缝是由施工工艺或施工技术所造成的,如混凝土浇筑、构件制作、胶集料配比、吊装拼装、起模保养等过程中,如果施工工艺不合理,都有可能造成各种裂缝,尤其在细长薄壁结构中极容易出现。如混凝土保护层过厚加重受力钢筋负载,混凝土振荡不密实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硬化沉实不足,混凝土搅拌和运输过程水分蒸发过多,混凝土养护干燥过快,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过大,混凝土浇筑接头处理不好等等。由于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造成的裂缝,其走向、宽度、深度等较为复杂,因产生原因不同而有所不同。

3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3.1 加强温度控制

温度的控制对控制混凝土裂缝极为重要,很多混凝土裂缝都是由于温度的问题所引起的。混凝土的最佳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尤其是夏季施工时,为了避免高温和太阳暴晒,混凝土施工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在必要情况下可采用掺入冰水降温的方法,并在浇筑后采用冷水养护降温,控制混凝土温度季,一旦施工现场温度超过35℃应停止混凝土浇筑。在冬季施工时,则需要采用保温的方法,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此外,还应当注意混凝土浇筑时内部温度的问题,由于水泥水化后会释放大量热量,如果集料和环境温度过高,将会使混凝土水化后内部温度极高,产生巨大的内外温差加大温度应力产生裂缝。此时应当对集料等进行降温处理,如对集料洒水降温、遮阳避免直晒减少集料吸热,将集料温度控制在较低范围,如果机口温度还过高,还可以采用在拌合水中加冰降低拌合水温度的方法,尽量将混凝土入仓温度控制在28℃以下。

3.2 优化混凝土收缩

混凝土凝结过程中,随着水分蒸发体积缩小,由于毛细管压力极容易造成收缩裂缝。这种裂缝是由于毛细管压力负荷超过混凝土材料抗拉强度所引起的, 因此要优化混凝土收缩,将毛细管压力负荷控制在混凝土材料抗拉承受能力范围内。不同的水泥收缩值并不相同,相对来说矿渣水泥收缩值最大,而粉煤灰水泥收缩值最小,普通水泥收缩值居中,应当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水泥。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可以降低泥凝土单位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剩余水的增加,降低混凝土蒸发收缩。此外,可以采用添加膨胀剂的方法,利用膨胀剂抵消混凝土蒸发后的收缩,从而抵消混凝土毛细管压力产生的拉应力。

3.3 合理选用混凝土材料和配比

相对来说,高强度混凝土裂缝病变较为普遍,不同材料的裂缝发生率也并不相同。在施工中,应当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要求,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确定混凝土材料、水灰比、水泥用量、骨料集配、粒径、砂含量等。以此减少混凝土的空隙率和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在必要情况下,尤其是高强混凝土施工中,应当采用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增塑剂等外加剂来降低水胶比以提高混凝土强度。最好的办法是采用低水化热水泥,适当添加塑化剂和减少剂,控制好水灰比,选择级配好的粗细骨料,尺量减少粗细骨料中的含泥量,这样能将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抗裂强度。

3.4 注意混凝土的保养

混凝土的保养对增加混凝土强度,防止混凝土裂缝病害极为重要。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混凝土应保证湿润养护不少于28天。混凝土保养的重点是控制混凝土的湿度与温度,因此要尽量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暴露时间表,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过大,降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目前所采用的混凝土保养方法有养护剂保养、草袋覆盖洒水保养、薄膜保养等,这些方法都能取得较好的保养效果,坚决杜绝无覆盖物仅洒水保养的方法。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当在8小时内尽快覆盖保养,尤其是冬季除了覆盖塑料膜外还应当覆盖麻袋保温,并在风口部位加强覆盖以防风吹失水产生裂缝。

【参考文献】

[1] 安利聪.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1)

[2] 岳中超.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35)

第4篇

关键词:粉煤灰 混凝土 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此,人们致力于寻找变废为宝的各种措施。其中将粉煤灰应用到混凝土中,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还有效的降低了环境的污染,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粉煤灰混凝土技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人们发现掺入了粉煤灰的混凝土的水化热现象大大的降低了。

1 粉煤灰提高混凝土性能的表现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中经常会掺加一定量的替代水泥的粉煤灰,通常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的应用途径主要有下三种:第一,在大体积水工混凝土中,在初期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是很高,长期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维持在25~35MPa,会掺入大量的粉煤灰;第二,在结构混凝土中,会用较小的粉煤灰代替水泥;第三,在对强度要求不高的回填或基层道路的混凝土中,掺入大量的粉煤灰代替水泥。调查分析显示,粉煤灰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混凝土的性能:1.粉煤灰具备的形态效应能够产生一定量的水势能,能够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用水量,在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的基础上,降低水泥的使用量,防止混凝土结构的水化升温速度,避免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同时还具有致密功能。2.粉煤灰在进行火山灰效应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反应势能,该反应势能能够增加一定程度的混凝土的强度。3.粉煤灰产生的微集料效应具有的致密势能,能够有效的避免混凝土有害孔的出现几率,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密实程度,其中粉煤灰化学反应产生的水化热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能够增强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从而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能力。

2 粉煤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素

影响粉煤灰混凝士性能的主要因素有:烧失量、细度与需水量比。

2.1烧失量:烧失量主要表现的是没有燃烧的粉煤灰的含量,其中燃煤的工艺、技术以及燃烧效率直接决定了烧失量的高低。如果粉煤灰的烧失量高于平常值,会增加混凝土的需水量,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制约外加剂的掺量,降低混凝土面层结构的质量,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烧失量过高,还会造成过多的碳粒对减水剂,特别是引气剂,其副作用十分明显,从而大大增加了减水剂的用量,同时引气剂的剂量的大量增加,也会加大粉煤灰混凝土结构的引气难度。由此可见,烧失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性能。

2.2细度:粉煤灰的细度越细,火山灰反应就越彻底,即火山灰就具有越高的活性指数。较细的粉煤灰具有活性通常也比较高。

2.3需水量比:从粉煤灰混凝土的整体来说,需水量比越小越好,但不能将需水比的大小作为衡量粉煤灰性能的主要依据。在实际的粉煤灰混凝土施工中,规定需水量比主要目的是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通常,粉煤灰需要的需水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需水量。

3粉煤灰混凝土的作用环境

填充骨料颗粒之间的空隙具有粉煤灰并形成层的作用,经过研究分析,粉煤灰的容重大约只占水泥的60%,而且粉煤灰含有玻璃微珠,因而其颗粒形状较好,从而能够使得填充效果更好更密实,特别是在水泥较少的混凝土中,效果十分明显。

3.1水胶比:恰当的选择水胶比,当选择正确的材料,且采用了良好的制作工艺时,用水泥量维持在300~500/m3 ,水灰比维持在0.45~0.55之间,就能够调制出抗压强度高达35~40Mpa粉煤灰混凝土。但是如果胶凝材料使用不够,即使配置的水灰比再小,也会导致较大的空隙率,降低抗渗性。

3.2温度: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其温度收缩会受到温升的影响,温升降低能明显降低收缩,同时粉煤灰在初期阶段其水化现象比较缓慢,可以增大低水胶比混凝土结构硬化时实际需要的水灰比,给水泥以及膨胀剂提供一个良好的水化条件。与此同时,掺粉煤灰的混凝土的水化速度跟纯水泥一样与温度成线性关系。

3.3湿度:不同于普通水泥混凝土养护,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混凝土,特别是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往往具有足够大的水灰比,粉煤灰混凝土结构中有足量的水分工水泥和粉煤灰水化,因而对大掺量的粉煤灰混凝土进行养护时,需要注意,不能采用湿养护的方法,特别是混凝土结构早期坚决不能浇水或浸湿,否则会增加混凝土表层的水灰比,降低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不利于抗渗透、耐磨耗等性能的形成。在浇筑振捣完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之后,要在其表层覆盖遮盖物,以防在缓慢的水化过程中,向外界蒸发长时间、大量的水分,导致粉煤灰混凝土结构物的表面疏松,降低结构的强度和抗渗性。

3.4稠度:粉煤灰混凝土从外观上看,十分的粘稠,其中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尤为显著,其这一特点使得粉煤灰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不容易出现离析现象,从而大大提高和改善混凝土的均匀性。同时粉煤灰还具有滚珠效应,因而使得粉煤灰混凝土有效振捣半径相对于普通的混凝土较大,便于混凝土结构的振捣,且振捣效果更加的密实。

4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施工注意事项

4.1合理制定振捣时间。

在粉煤灰混凝土结构凝固成型过程,要合理计算和控制振捣的时间,避免出现漏振或过振的现象。如果是泵送粉煤灰混凝土,其振捣时间控制在10—15s范围内,与此同时,为避免混凝土的面层出现起粉,在进行抹面过程还需要二次压光,其中二次压光的时间要保证和初凝时间一致。

4.2早期养护。

当粉煤灰混凝土完工之后,由于粉煤灰混凝土的自身的特点,其早期强度通常较低,因而,浇注完成后要及时覆盖,并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早期强度,避免粉煤灰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起沙。其中如果在冬季施工则需要加强早期养护的力度,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温度高于5摄氏度。

4.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实行分层浇筑,保证每层的混凝土厚度在70cm左右,且注意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时间。

4.4合理选择原材料。

在混凝土材料施工中,为了保障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必须合理选择合格的原材料,并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进场,其中水泥、砂、石、钢筋等在进场过程,需要进行现场检测。同时要严格检测骨料含泥量、级配等,确保给混凝土提供一个有质量保障的的骨料级配,从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孔隙率,降低粉煤灰混凝土的水灰比。同时,要严格控制粉煤灰的质量。为确保其需水量比低于105%。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变废为宝的追求,粉煤灰被广泛的应用到混凝土中。粉煤灰混凝土能够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同时由于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较高,且掺入的粉煤灰量越大,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就越低,因而相关的研究者不断的改善粉煤灰,制造出粉煤灰复合超细粉和高效减水剂的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大大提高了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高粉煤灰混凝土的整体性能,保障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辛艳坤、隋艳玲.粉煤灰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包钢科技.2011(1)

[2].;李群炎、曾智阳、龚汉甫[J].粉煤灰混凝土技术.2000(6):46

[3].陈美祝、吕梁.粉煤灰混凝土技术的发展[J].电力环境保护.2000(3):49

第5篇

关键词:成因;分类;措施

一、裂缝成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骨料不均匀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缺陷性问题(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使用过程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原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的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不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砼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二、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1、按裂缝的成因进行分类

按照裂缝形成的原因分类可分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两种。其中,结构性裂缝主要是由各种的外界负载引起的裂缝现象,通常也被称之为内在裂缝。它还包括由外荷载的直接的盈利引起的裂缝和荷载作用下引起的结构应力的裂缝。

非结构性的裂缝主要是由于各种变化引起的裂缝。非结构性裂缝主要包括温差、不均匀的沉降和干缩湿胀等引起的裂缝现象。这种裂缝会在结构变化的同时受到限制近期内应力造成裂缝的产生。

2、按发展状态进行划分

根据裂缝的发展趋势和运动状态可分为稳定性裂缝和不稳定性裂缝两种,其中,稳定性裂缝不会影响混凝土持久性的应用。一类可以在运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愈,这种裂缝常用于防水的工程中;另一类指的是处于稳定运动中的裂缝。常见的是在周期性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的闭合或者扩展的裂缝。不稳定性的裂缝指的是会产生不稳定性的扩展。这种裂缝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使用的持久性。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扩展它的裂缝出现部位,采取有效地改善措施。

3、按产生的时间划分

3.1施工期间出现的裂缝;这种裂缝主要包括:自身收缩产生的裂缝、沉降收缩产生的裂缝、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和施工不当造成的裂缝等。

3.2试用期间出现的裂缝;主要包括由于钢筋生锈产生的裂缝和腐蚀性液体和气体引起的裂缝。

三.混凝土裂缝防止的措施

1从不同的方面选择混凝土原材料

(1)掺和料的选择。为了更好地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混凝土的掺和料中优先选用I级或Ⅱ级粉煤灰。如果使用硅灰作为掺和料,其掺量不宜大于3%,并应采取可靠的防治裂缝的技术措施。

(2)水泥的选择。现在个体企业增多,小厂水泥也不乏存在。为了保证质量,应选择既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又具有大批生产能力的大型水泥厂生产的水泥。其品种优先选择的顺序是低碱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对于不同用途、不同环境所使用的水泥,应根据设计要求来决定,例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就应选择低热水泥。

(3)外加剂的选择。外加剂的选择与气温的高低、场地的远近以及混凝土运用的地方等有关系。选择的外加剂一定要与水泥的化学性能相适应,如选择多种外加剂时,要看各种外加剂之间的化学性能是否相匹配。总之,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否则适得其反。

(4)细骨料的选择。混凝土中细骨料的选择即为砂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泥量、泥块含量符合要求以及颗粒级配良好的细骨料。当细骨料级配较差时,应用几种粒径不同的细骨料进行颗粒级配,从而达到良好的级配效果。对于抗裂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宜选取含泥量小于1.5%、含泥块量小于0.5%的中砂。

(5)粗骨料的选择。粗骨料的选择即为碎石等骨料的选择,要根据设计要求来决定。无论选择何种骨料,都应选择粒形好、空隙率小、针片状含量少、级配良好的粗骨料。

(6)经过有关技术人员的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纤维和(或)阻裂的有机聚合物(如聚丙希、尼龙类纤维等),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参数的选择

(1)水泥用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认为水泥加得越多越好,其实并非如此。在配置混凝土时,宜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只要其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即可。通常水泥含量应符合这样一个范围: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泥用量为150kg/m3-450kg/m3,高强混凝土中水泥及掺和料总量应不大于550kg/m3。

(2)水灰比。水灰比应适当,宜为小于O.55。如采取特殊的措施,水灰比可另行调整。

(3)砂率。砂率的控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是―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砂率过小,流动性不够;砂率过大,会发生离析现象。配制混凝土时,在满足混凝土工作要求前提下宜降低砂率。

(4)掺和料。在混凝土中宜加入I级或Ⅱ级粉煤灰,其加入量为水泥用量的20%以上,这样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当需掺入磨细矿渣时,宜与粉煤灰双掺。

(5)坍落度。坍落度的控制也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坍落度过大,容易流出浇筑,但也会因为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现象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所以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宜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

3混凝土的施工―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重要步骤

混凝土配制前,应先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实验室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配制出所需混凝土强度的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搅拌前,要将混凝土原材料根据施工配合比进行过磅计量,并要根据现场原材料的含水率大小做适当的调整;混凝土搅拌时应保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配制好后其坍落度不宜过大,特别注意的是严禁在搅拌机以外二次加水搅拌。

混凝土浇筑时,为了能够达到其设计强度,混凝土需要进行振捣。为了防止漏振、欠振或过振,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浇捣的位置和时间。振捣混凝土时,不能因为省事就用振捣棒振动钢筋或用振捣棒撬拨钢筋,这种做法是严格禁止的。对于楼板混凝土,为避免因早期失水出现裂缝,可以在其浇筑完毕后并赶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平板振捣器对混凝土再次进行振捣。对于相邻两构件或结构混凝土,其断面相差较大,应先浇筑较深的混凝土部分,再根据当时气候条件静停 0.5h~1.5h,然后再与较浅部分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在装配式结构中,相邻构件的拼缝或连接,应选择用规定强度等级的膨胀细石混凝土灌缝,这样能将装配式构件有效地连成一体。待灌缝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承受施工荷载。

第6篇

【关键词】混凝土 养护 浇筑 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养护一般自然养护为主。自然养护是指在常温(平均气温不低于5°)条件下与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自然养护包括浇水养护、喷洒薄膜养生液养护和薄膜布养护。

1混凝土养护技术措施与性能

1.1 主要技术措施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应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干硬性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养护。混凝土表面应覆盖吸水能力强的材料。如麻袋、草席等。(2)洒水养护的期限与水泥品种有关。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7d,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14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3)养护浇水的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水化初期,水泥化学反应充分,可增加浇水次数。气温在15°C左右时每天浇水次数2~4次,气温升高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用水应与混凝土搅拌用水一致,在平均气温低于5°C时不宜浇水养护。

采用塑料薄膜养护时将混凝土外露部分全部用塑料布覆盖严密,保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达到湿润养护的目的。在缺水地区及不易进行浇水养护的高大建筑物可采用喷洒塑料薄膜养生液进行养护。即将养生液用喷枪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塑料薄膜,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绝,阻止其中水分的蒸发,以保证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一般在混凝土浇完后2~4h,而泌水刚好失散,不见浮水,用手指轻按无指印时,即可喷洒薄膜养生液。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准上人行走,一般宜用65°C左右的温度蒸养。混凝土在较高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迅速达到要求的强度。施工现场由于条件限制,现浇预制构件一般可采用临时性地面或地下的养护坑,上盖养护罩或用简易的帆布、油布覆盖。

1.2 混凝土养护中的性能

蒸汽养护分四个阶段:(1)静停阶段:就是混凝土浇筑完毕至升温前在室温下先放置一段时间。这主要是为了增强混凝土对升温阶段结构破坏作用的抵抗能力。一般需2~6h。(2)升温阶段:就是混凝土原始温度上升到恒温速度,温度急速上升,会使混凝土表面因体积膨胀太快而产生裂缝。因而必须控制升温速度,一般10~25°C/h。(3)恒温阶段:是混凝土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恒温的温度应随水泥品种不同而异,普通水泥的养护温度不得超过80°C,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可提高到85°~90°C。恒温加热阶段应保持90%~100%的相对湿度。(4)降温阶段:在降温阶段内,混凝土已经硬化,若降温过快,混凝土会产生表面裂缝,因此降温速度应加控制。一般情况下,构件厚度在10cm左右时,降温速度每小时不大于20~30°C。为了避免由于蒸汽温度骤然升降而引起的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变形,必须严格控制升温和将稳定的速度。出槽的构件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得大于40°C,当室外为负温度时,不得大于20°C。

2混凝土冬期施工养护措施

(1)蓄热法。蓄热法是利用原材料预热的热量及水泥水化热,在混凝土用保温材料严密覆盖,延缓混凝土的冷却速度,并在冷却过程中逐渐硬化,是混凝土能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达到受冻条件下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一种施工方法。(2)掺外加剂法。此法是在混凝土拌制时掺加适量的外加剂,使混凝土强度迅速增长,在冻结前达到要求的临界强度,或者降低是的冰点,使混凝土在负温下能够凝结、硬化的方法。(3)电热法。电热发是加将电能转换为热能来加热养护混凝土的方法,属于干热高温养护。(4)暖棚法。暖棚法是在所要养护的结构或构件周围用保温材料搭设暖棚,在棚内以生火炉、热风机供热、蒸汽管供热等形式来采暖的方法。

3混凝土质量检验

在钢筋施工的各个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当钢筋的品种、界别或者规格需要进行变更的时候,其应当设计变更文件,在施工的过程中当施工单位却反设计所需要的钢筋品种,级别或者规格的时候,为了保证对设计意图的理解不产生偏差,当需要做钢筋代换的时候应当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混凝土质量检验包括拌制和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及养护后的质量检验。养护后的质量检验,主要是对混凝土的强度、外观质量和结构构件的轴线、标高、截面尺寸和垂直度的检查。如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时,还需对抗冻性、抗渗性、耐久性等进行检验。对与预拌(商品)混凝土,除厂家提供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等资料外,还应浇筑前进行坍落度检查。

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样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

每组3个试件在同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取3个试样试验机构的强度平均值,作为改组试件强度代表值;当3个试件中的最大或最小的强度值与中间值相比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代表改组的混凝土试件强度;当3个试件中的最大和最小的强度值与中间值相比均超过中间值15%时,则该组试件不应作为强度评定的依据。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验收。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应有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并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现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87)确定。

第7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防腐技术 初探

Abstract: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s most commonly used in building in China, whose qual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Howerer, the corrosion is the most serious factor that pose a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definition of concrete corrosion, the significance of corrosion resistance, the corrosion types and mechanism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paper proposes several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crete corrosion resistance, 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better anti-corros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Key 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 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钢筋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多的工程材料。由于现代对建筑物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提高建筑物耐久性的研究越来越多。而相关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是影响建筑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钢筋混凝土的防腐问题成为我们当务之急。本文在对钢筋混凝土腐蚀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混凝土防腐的建议措施,为今后的钢筋混凝土防腐工作的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钢筋混凝土防腐的意义

钢筋混凝土的防腐对于建筑结构的耐久性非常重要。合理有效的钢筋混凝土防腐可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正常的气象及使用条件下的寿命得到延长。相反的,若是忽视钢筋混凝土的防腐问题,在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普通环中, 钢筋混凝土结构往往会由外到内慢慢出现疏松、渗漏、露石、开裂、剥落和钢筋锈蚀等问题,极大的缩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更有甚者会对整个工程的安全造成危险。因此,进行钢筋混凝土的防腐工作的意义是非常重大。

二、钢筋混凝土腐蚀的类型和机理

1、钢筋混凝土腐蚀的类型

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氯盐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和碳化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在氯盐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中,氯盐侵入钢筋混凝土方式有两种,即钢筋混凝土拌合时为了达到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质而加入外加剂时的引入和钢筋混凝土硬化后外界氯离子通过渗透作用的侵入。这两种侵入方式中,后者被认为是氯盐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的主要原因。而在碳化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中,碳化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的生成破坏了钢筋碱性环境,使钢筋容易发生锈蚀,造成钢筋混凝土腐蚀情况的出现。

2、钢筋混凝土腐蚀的机理

我们一般所说的钢筋混凝土腐蚀指的是凝土中的水泥和钢筋被腐蚀介质腐蚀。腐蚀介质包括酸、碱、盐,每种介质对应的腐蚀机理也存在差别。酸性介质腐蚀钢筋混凝土的机理是:其发生了相关反应破坏了混凝土的保护层,进而对保护层里钢筋表面钝化膜进行了破环,最终导致钢筋锈蚀。碱性介质腐蚀钢筋混凝土的机理是:在其侵入混凝土并出现干温交替情况下,其会对混凝土有一定的结晶破环作用。盐类介质腐蚀钢筋混凝土的机理是:在干湿交替的环境条件下,侵入到混凝土内部的盐类介质会发生反应而体积增大,进而对水泥内部压力增大,造成混凝土的剥落,最终使钢筋腐蚀。

三、钢筋混凝土腐蚀的影响因素

对钢筋混凝土腐蚀有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主要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氯化物的影响

氯化物是钢筋混凝土被腐蚀的最主要原因,其氯离子的浓度高低与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速度存在直接的关系。其侵入钢筋混凝土的方式主要是如前所述的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通过外加剂侵入和从外界通过扩散侵入。因此,研究氯化物对钢筋混凝土腐蚀的影响可以从混凝土质量、内部孔隙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开裂与否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等几个方面进行。

2、混凝土碳化

混凝土的碳化是造成钢筋混凝土被腐蚀的又一重要原因,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有密切的关系。混凝土碳化对钢筋混凝土腐蚀的影响主要通过生成碳酸钙来破坏钢筋的碱性环境,使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失稳,进而造成钢筋的腐蚀。混凝土结构的碳化过程非常缓慢,其与混凝土自身的空隙率及渗透性有很大的关系。

3、水和氧气的影响

水和氧气是造成钢筋混凝土被腐蚀的重要原因之一,混凝土孔隙中水和氧气的存在为钢筋锈蚀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孔隙中的水与钢筋的腐蚀速率存在着直接的联系。通常认为在一定的含水量范围内,混凝土孔隙中的含水量与钢筋的腐蚀速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氧气在钢筋表明有水膜的条件下,会使钢筋发生电化学腐蚀,且水中溶解的氧气量在一定范围内时,溶解氧的多少和钢筋腐蚀的速率有正相关的的关系。

4、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厚度也是造成钢筋混凝土被腐蚀的原因之一。在干燥的环境中,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腐蚀影响不大。而在极潮湿的环境中,保护层厚度与氧扩散阻力成正相关的关系,而氧扩散阻力与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成负相关的关系。此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还对氯离子的扩散有影响。

四、加强钢筋混凝土防腐的措施

1、控制原材料中氯化物的含量

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水、沙子、石子及外加剂。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时,除了满足施工的质量要求外,还应选择氯化物含量较少的材料。如对水泥的选择时,应选择火山灰和粉煤灰类水泥,其成分可以有效减少氯化物对水泥石的溶解和析出;对于水的选择,尽量选择含氯量低的水,禁止使用海水;沙子应尽量避免使用海沙,如必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其含氯量;外加剂的选择时也应考虑氯化物含量的问题,其含氯量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而对于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国家规定禁止使用含氯的外加剂。

2、选用耐腐蚀钢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原有钢筋材料在自身抗腐蚀方面表现不佳。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使用比较多的耐腐蚀钢筋是环氧涂层钢筋。其具有良好的抗拉和抗弯性、耐化学侵蚀的性和耐高碱性。环氧涂层钢筋的使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速度。但是此种材料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其涂层一旦被破坏,他的防腐性能将大打折扣,甚至比不上传统的钢筋材料。因此,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应该对其涂层质量缺陷进行相关的研究。

3、进行阴极保护

阴极保护是钢筋混凝土防腐的有效措施。通过外加电流或者牺牲阳极,可以实现钢筋的阴极保护。进行阴极保护的钢筋,可以有效防止氯离子对钢筋的电化学腐蚀,使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中氯化物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钢筋混凝土的防腐效果。

五、结论

钢筋混凝土的防腐工作与人民财产的安全息息相关,应该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需要在弄清其腐蚀机理和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对现有工作进行改进,使钢筋混凝土的防腐工作的成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葛燕,朱锡昶,朱雅仙,李岩. 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与阴极保护[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第8篇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前言

现代工程建设中,混凝土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不论是铁路工程、公路工程还是房建工程,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混凝土裂缝频频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建筑物的整体性能,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性能,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更起钢筋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建筑物的耐久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制定对策,将混凝土裂缝控制在符合规范要求的范围内是我们每一位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和追求。本文主要从施工角度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裂缝产生的原因荷载产生的裂缝

施工期间,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为抢工期进度,过早的进行上一层顶板支撑体系的搭设;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动、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等。均会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产生荷载裂缝。2、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混凝土浇筑后,长时间在空气中,水泥发生水化反应,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骨料因自重下沉,产生塑性收缩。混凝土凝固后,随着表面水分的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产生原因在于混凝土的原材料品种、水灰比、养护方法及外界环境。3、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水泥水化热的不断释放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增长,当中心温度大于表面温度25℃且早期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一定的抗拉应力强度,在内外温差的作用下混凝土会产生裂缝。4、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地基承载力不均匀会造成结构的不均匀沉降,使结构的很多部位产生集中应力,当集中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会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荷载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施工过程中严格进行现场管理,楼板上严禁集中堆载重物;合理安排工作内容,严禁盲目抢工期,在结构楼板上过早搭设上一层支撑体系;上下层顶板支撑体系搭设前进行放线,保证上下层支撑体系立杆位于同一直线;顶板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前禁止拆除支撑体系;预制构件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严禁随意挪动。2、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及坍落度,原材料选定过程中应减少有害物质(如氧化钙、硫化物、氯离子、碱含量)的含量,降低水化热;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掺量,浇筑过程中采取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等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阶段主要对其进行保温保湿处理。对顶板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光拉毛处理,对超长结构采用跳仓施工或留置后浇带等措施,并采取较好的养护方法:浇水、覆盖、蓄水、喷淋、喷雾等。3、温度应力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温度应力产生裂缝的防治原则是保湿、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施工过程中需优化混凝土配比,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拌合混凝土时用水将碎石随时冷却以降低混凝土温度。养护时覆盖塑料薄膜,并覆盖草帘被保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还可以选择在其内部埋设水管,通入冷水对其进行内部降温,使其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4、结构的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加强地质勘查精度、确保试验资料准确。基坑开挖完毕后,认真进行地基钎探及验槽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地基进行处理。

三、工程实例

某科研实验水池深10m,宽15m,长50m。水池墙体最厚处1100mm,最薄处650mm,水池底板最厚处为1100mm。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建设方对其要求为混凝土自防水达到一级防水等级,不允许出现任何渗漏。然而该水池中间没有设置任何伸缩缝、沉降缝,结构尺寸超长,使得混凝土自身收缩产生的变形成为水池防水性能的重要隐患。局部尺寸超过1m,属大体积混凝土,热量不易散发,当内外温差过大时,容易使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裂缝,破坏混凝土结构。同时水池具有抗渗要求,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分层、分块施工方法虽可取得较好的防止温度应力裂缝的效果,但施工缝较多,对抗渗不利。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成立QC小组,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研究攻关。针对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几种原因,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①水泥用量:水泥采用P.O 42.5,为减低水化热峰值,并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60d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不使用高钙灰。②外加剂:a、掺用缓凝型外加剂;b、掺加ZY膨胀剂;c、掺加适量引气剂,可释放压力,提高抗渗性。 ③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测温孔,以加强对水池底板混凝土内部温度场的分布和内外温度差的监控,如发现温度有异常立即采取措施。④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为20-24小时,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峰值;控制内部温度最高不大于60℃。⑤纤维:为提高抗裂能力,在每一立方米混凝土中掺改性聚丙烯纤维0.9kg,聚丙烯纤维直径30微米,长度19mm,纤维抗拉强度为400MPa。纤维应掺拌均匀。⑥进行混凝土试配,确定最优的混凝土配合比。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①降低砂石料和水泥等材料温度,砂石料仓和水泥罐上搭设凉棚,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碎石用冷水喷淋;②浇筑时间选定为夜间浇筑;③因连续浇筑时间长,中午必须浇筑的情况下,混凝土输送罐车外包裹塑料保温膜,防止太阳照射后升温过快。3、加强养护措施

对水池底板及墙体采用不同养护方法,水池底板采用蓄水养护的方法,墙体采取24小时喷淋养护的方法使之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使用现场露天储水,不得使用自来水直接养护。

第9篇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技术控制

 

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方式,这种方式无论是在公路还是在城市道路改造中都采用得比较多,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沥青产品质量提高,国产石油沥青满足道路规范要求,且有相当多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使用年限较长,路面状况恶化,需要进行改造。此时,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快速、经济的优点就凸现出来。因此,越来越多的地方选择加铺沥青面层的改造方式。但加铺的沥青混凝土常出现反射裂缝,进而导致面层的开裂和剥落,表面水下渗,造成路面损坏。为此,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技术需进一步分析研究,加强对其建设质量的控制,其中的技术控制是关键。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是一种特殊的路面结构,其应力、应变特性与一般的弹性层状体系有较大的差别,质量控制涉及到旧水泥混凝土板的处理、反射裂缝的防治、加铺层厚度控制、面层材料的选择、提高路面的抗渗性能等关键环节。

1.旧水泥混凝土板处理

纵观国内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设计,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对旧水泥路面板的处理。首先,对其使用状况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对出现的路面病害、部分结构承载力不足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一般通过人工调查对旧水泥路的病害按段落桩号进行统计,采用探地雷达、弯沉仪对混凝土板的脱空和其结构层的均匀情况、路面承载能力进行检测评价。尤其在传荷能力较差的接缝处,板下脱空影响重大,必须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治给予高度重视。其次,针对不同种类的病害进行有效的处理。对边角破碎损坏较深和较宽的路面,先用切割机切除损坏部分,然后浇注同标号混凝土;对破损较浅、较窄的,可凿除5cm以上,然后用细石拌制的混凝土混合料填平;对发生错台或板块网状开裂,应首先考虑是路基质量出现问题,必须将整个板全部凿除,重新夯实路基及基层,浇注同标号混凝土;对于板块脱空、桥头沉陷、板的不均匀沉陷及弯沉较大的部位,钻穿板块,然后用水泥浆高压灌注处理。

2.反射裂缝的防治

路面反射裂缝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接缝处的沥青面层经反复拉伸错动而产生疲劳破坏,使该处产生断裂。断裂初期并不明显影响路面使用功能,它的危害是继发性的,断裂部位雨水下渗产生错台、材料脱落流失等破坏可能相继发生,使路面状况日益恶化。因此它的危害很大需要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进行综合防治。

根据反射裂缝的机理,主要应从结构和材料两方面进行考虑。面层厚度应保证超过10cm,可有效防止受拉疲劳产生的裂缝,还可以降低车辆荷载引起的剪应力。材料中适当增加沥青用量,减小混合料空隙率,可延缓裂缝的扩展。设计采用应力吸收层,可用APP改性沥青油毡、铺设玻璃纤维格栅加强混凝土的抵抗差动位移(剪切强度)的能力。APP改性沥青油毡贴在旧水泥混凝土板上,有效地防止地表水通过旧水泥混凝土板缝下渗到土基,又能减少地下水通过旧混凝土板间接缝进入加铺层而浸湿加铺结构层材料,防止无机结合料处治的粒料层强度降低,延缓沥青混凝土面层出现剥落和松散。APP改性沥青油毡铺设在旧水泥混凝土板与加铺层之间,能起到应力吸收夹层的作用,并将反射裂缝应力由垂直方向转为水平方向,起到了消散水平应变和传递竖向荷载的作用,增强沥青混凝土的整体抗拉强度,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3.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厚度控制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厚度由行车荷载和防止反射裂缝两个因素控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强度较高,其上铺筑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强度满足行车荷载需要,关键是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多年的研究表明,过厚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由于温度影响会产生裂缝。论文参考网。因此,设计厚度标准应与一般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一样,在满足承载能力的前提下,路面结构层厚度应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和高温强度,沥青混凝土面层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加铺层厚度首先要满足原路面纵向线型,同时为避免过多的破碎和替换混凝土板,考虑旧路局部地方下沉、部分板翘曲、旧路路面横坡度变化等情况,注意将调坡与路面现有承载力调查法相结合。旧路改造一般采用两层密实型沥青混凝土结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最小厚度为8~10cm比较理想,一层为最小厚度5cm的沥青混凝土整平层,一层为4cm左右的抗滑表层,实现与其他沥青路面一样,具有良好的平整度、构造深度和密实度等。

4.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的选择

原材料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根本所在,严格把好进场材料关,对沥青混凝土生产质量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生产沥青混凝土所需材料为沥青、石料、填料。关键的材料沥青要选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高等级路面施工要求。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到一个整体骨架作用来抵抗路面的变形,集料本身的强度特性、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集料的棱角性和集料的级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强度、高温稳定性和水稳性起决定性作用。石料应结合当地的地材情况,根据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要求确定。论文参考网。要采用优质石料用先进的锤式破碎机生产。控制石料中的扁平状含量,扁片颗粒含量多会增加石料的表面积和沥青用量,也会降低混合料的抗形变能力。一般选破碎面较多、扁平颗粒较少的石料,并且必须达到洁净、无杂质、无风化,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抗压强度应不低于三级,压碎值小于 25%,与沥青材料粘结力不低于三级。矿粉要洁净、干燥、无杂质,有30%能通过0.074mm筛,亲水系数小于1.0,外观无团粒、结块。砂的细度模数为2.3-3.0,含泥率小于1%。

5.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渗性能

要保证路面结构的水稳定性和耐久性,预防水破坏是至关重要的。论文参考网。因此,应将路面抗渗性能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控制。尤其是粘附性有利于提高抗渗性。采用改性沥青、掺加抗剥落剂、在矿粉中掺加一定量的水泥,对抵抗剥离以提高沥青混合料水稳性都有明显效果。但要注意不同抗剥落剂与各种石料之间的匹配问题。当选用掺加水泥时,应注意确保施工实际掺加剂量的准确性。此外,要选择适当的级配范围,提高沥青用量及提高4.75~9.5mm规格集料的用量相应地都可以提高混合料的抗渗性能。

旧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是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公路的改建和扩建中大部分地区已普遍采用。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有比较成熟的相关设计规范和方法,对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板块未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对于特重交通路面结构设计的经验也很不足,但近年来国内许多科研、设计单位面对广大工程改造的迫切需要,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有益的、值得借鉴的经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同样厚度的沥青加铺层,采用不同的沥青材料、不同的结构层,其抗反射裂缝能力就不同。我们要对原有路面破损的成因进行细致的调查和深层次的分析,为材料组成设计和结构组合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在加铺层施工中必须在试验指导下对整个生产进程实施科学的监测,参照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频率进行抽提、筛分和做马歇尔试验,指导拌和站对生产参数作相应的调整,进一步加强设计、施工的质量控制。おぷ贴于

第10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引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确保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确保建筑质量的关键。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不仅要按照相应的施工顺序和施工原则进行,还需要认真的贯彻落实技术的应用,把握施工技术要点。

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原则

混凝土施工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天气状况、温度以及施工设备等都会对混凝土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混凝土出现局部裂缝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事先对施工工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负责混凝土施工的人员一定要注意施工环境,全面综合的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天气状况,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操作技能,能够准确的把握好不同环境下混凝土施工操作的差异性,制定出符合需求的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和需求。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假如混凝土的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也不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离析问题,加之同一批混凝土中的强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样将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力,形成混凝土裂缝。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施工原材料和工艺选用工作,清楚认识应力变化的规律,科学的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的现象。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主要是对其施工技术进行控制,并以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为主要内容。但是如果混凝土的构造物出现了裂缝等现象,此时采取补救措施作用甚小,这时要根据建筑设计的标准,积极预防拉应力。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尤其是温度因素造成的拉应力是很难避免的,因此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实际经验。

3 混凝土搅拌技术

混凝土搅拌工作虽然看似较为简单,但是搅拌技术一定要过硬,在搅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均匀,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粘聚性以及保水性,以便于今后的施工。对于混凝土搅拌的时间也要严格把握,最短搅拌时间要根据相关的规定确定,对于掺有外加剂的情况可以适当的延长搅拌的时间。

在搅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项目工程量的大小,并且结合施工单位设备条件选择相应的搅拌设备和混凝土的运输设备。在搅拌之前,需要提前预测出搅拌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防护准备。

4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有三种方案,一是分层施工,二是分段分层,三是斜面分层。每种浇筑施工技术所对应的情况不同,在选择方案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除了讲求方案之外,还需要做好各阶段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为此,需要组织好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每个班组熟悉施工图纸,明确施工部位各种技术因素的要求,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初凝时间以及抗渗等级等因素要掌握清楚,便于更好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同时浇筑技术人员还需要对钢筋以及模板进行交接检,确保模板支立和钢筋绑扎符合条件。

其次需要按照浇筑的技术顺序进行。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自由倾落高度在一米以内,超过一米必须采取应对措施。若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需要分层分段进行,每层浇筑高度的确定要根据结构的特点和钢筋的疏密程度决定。通常情况下,分层高度应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当振动棒开启之后,振捣手要借助振捣棒上端的软轴胶管,快速的插入到砼的内部,在振捣时,棒的上下要稍微进行抽动,振捣的时间要维持在20到30秒之间,确保振捣器使混凝土中的空气排出,不会出现离析现象。与此同时,振捣器不能够伤及已经初凝的混凝土层,造成钢筋的破坏,这是整个混凝土浇筑施工环节最为关键的。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技术不到位而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浇筑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停止混凝土浇筑。例如当混凝土初凝并超过允许面积的情况下需要停止进行浇筑;或者是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平均浇筑气温超过了能够承受的偏差值,并且在一个小时之内不能够及时进行调整的,要及时停止混凝土浇筑,以免影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当出现混凝土浇筑不能连续进行时,要尽量缩短停止浇筑的时间,超过两小时即为技术间歇,要按照施工缝进行处理,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

5 混凝土养护使用技术分析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养护工作不能够忽视,这样能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早期养护阶段,需要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确保混凝土处在一种较为湿润的状态下(即水灰比适宜),在养护的过程中能够满足混凝土硬化以及强度增长的需求,使得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施工设计需要。

早期养护完成之后,需要对混凝土开展正式养护工作,这一阶段主要是要保持恰当的温度以及湿度条件。对混凝土进行保温,能够减少其表面的热扩散现象,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减少其表面出现裂缝现象。保湿要用较为湿润的麻布或者是卷帘等材料对其进行覆盖,定期洒水。

混凝土的养护施工时间最好维持在14天以上。养护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延长,确保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对于不同混凝土,养护操作技术也各不相同,在养护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例如对于塑性混凝土,要在浇筑完成之后的12小时内进行养护。

6结束语

当前,房屋建筑行业的发展较为迅速,混凝土施工作为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不能作为分部分项工程),需要予以重视,为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打下良好基础。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今后的技术提升有所帮助。

7参考文献:

[1] 王志福 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6期

[2] 刘晓茹 浅谈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城市建筑,2013年第02期

[3] 张秀芳 浅谈混凝土施工技术 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第12期

第11篇

关键词: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大多数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构,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耐久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强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成质量。因此,如何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和控制,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项目中的应用,成为当前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从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施工缝和护养等方面入手,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水平,从而确保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为物质文明和社会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的前期准备

1.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骨料、水泥、掺合物和外加剂。

1.1.1 水泥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混凝土一般选用通用水泥,主要是硅酸盐水泥,包括普通的、火山灰质、粉煤质的、矿渣质的以及复合性的硅酸盐水泥。各种水泥的性能差别较大,因此在选用水泥时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的正规厂家出产的水泥,保证水泥的技术要求和强度等级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在购进水泥后,施工单位要对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和强度等级进行检测,查看它的出厂检验单。水泥贮存期一般在三个月内,因此在使用水泥时做到先到先用,避免积压。

1.1.2 水的选择。混凝土的用水一般选用不会污染混凝土的洁净天然水或者自来水,使混凝土可以正常地硬化与黏结,减缓钢筋的锈蚀速度,保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质量。

1.1.3 骨料的选择。砂石骨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基本成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因此,在骨料的选择上,应依据经济、优质、就地取材的要求进行筛选,选择含有害杂质少的、颗粒形状和级配良好的,与水泥不发生反应的天然骨料或人工骨料。

1.1.4 掺合物的控制。掺和料的不同可以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强度与硬化等性能。在购买掺和物后,应按不同的等级、种类在专门的仓罐进行分类储存,避免受潮或污染。

1.1.5 外加剂的控制。在选用外加剂时,要根据实际工程中气候条件、施工工艺、混凝土原材料和强度等性能、水泥的适应性及配置比例等实际情况对外加剂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选择。

2 混凝土的配置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依据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的相关配合比例准确地进行混凝土的配置。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符合施工标准的要求。在搅拌混凝土时,要确保骨料与水泥充分均匀地混合,避免麻面、蜂窝等现象的出现。控制好搅拌的顺序、时间和搅拌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达到工程技术的标准。

3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一般分为垂直和水平运输。由于混凝土在运输途中很容易出现水泥、细骨料上浮而粗骨料下沉的搅拌物分离现象,因此,在运输过程中,要控制好运送时间的长短,按照相关的施工规定运输混凝土。

2 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阶段的技术

2.1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的拌合、浇筑和振捣。

2.1.1 混凝土的拌合技术。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拌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搅拌的程序,严格按照混凝土拌合的要求对其原材料按水泥、石子和砂的先后顺序进行上料拌合,避免出现新拌混凝土在斗底粘结的现象。同时,要严格按照配比数据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控制好搅拌的时间和力度,以确保新拌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和易性。

2.1.2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对于已经出现初凝现象的混凝土则必须对其进行二次重新的拌合,以确保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是呈现流动状态。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一般将浇筑的高度保持在2m以下的范围,以避免出现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如果设计施工的要求浇筑高度超过2m,则要对所浇筑的混凝土部位采取溜槽等相关措施后,方可进行下料浇筑。一般情况下,溜槽的水平倾角要控制在30°以内。此外,对建筑工程的浇筑一定要一边浇筑一边捣实地逐层进行,并注重对其浇筑厚度的控制。

需要混凝土浇筑的部位通常是建筑工程的梁、板、柱等。因此,在对它们进行浇筑时,一定要注意施工的技术顺序和要求,尤其是对柱子的混凝土浇筑,一定要在安装完梁模板之后才能开始进行。在浇筑成排的柱子时,要注意从两边向中间逐个推进,以避免排柱因为模板吸水的问题而产生横向的推力,造成柱子的弯曲变形。同时,还要注意在浇筑时,要沿着柱子的高度进行一次性的灌注。对于在3.5m以下的柱子,要沿柱顶从上而下的直接灌注;而高度在3.5m以上的柱子,则要进行分段式的灌注,通常要将每段的灌注距离控制在3.5m以内。

2.1.3 混凝土的振捣技术。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要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并运用插入式的振捣器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垂直振捣。在需要进行斜向振捣的工程中,要注意将振捣棒与混凝土的表曲之间保持45°的夹角,并均匀排列振捣器的插点,以防止出现漏振。在振捣器移动时,要将其间距控制在1.5倍的作用半径范围内,并且振捣器距模板的距离要小于其二分之一的有效作用半径。

2.2 混凝土的施工缝技术。

施工缝的位置,既要照顾施工的方便,又要考虑留在结构受力最小的部位。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在原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以后才能进行,并应清除表面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然后用水冲洗干净,且保持充分湿润,浇筑前,在施工缝处先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3 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的后期维护

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的后期维护就是其表面的处理和管理养护工作。

3.1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完成后,对其表面进行二次振捣或者抹压,从而避免表面出现泌水或裂缝。在进行表面处理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表面的找平、抹灰、打磨和夯压,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项目的表面施工做到平整、密实、无缝。

3.2 混凝土的管理养护

建筑工程混凝土项目的管理养护主要是指在混凝土灌注之后通过控制其温度、湿度等条件,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易性。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可以减小表层温差,避免开裂。因此,对建筑工程的养护是在夏季时,要做好混凝土表层的降温工作,对混凝土进行表层的敷设,通过洒水等措施降低温度,减小温差,防止表层的开裂。在冬季,要通过覆盖塑料膜、保温布等措施加强混凝土表层的保温工作,防止寒潮的侵袭。同时,还要确保混凝土的湿度,及时进行洒水并覆盖湿润的麻袋和草帘等,增加混凝土的护养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和防渗性能,减缓混凝土的老化。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崛起,大量的民用住宅、写字楼、市政建设等土建工程也随之而来。这些建筑中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其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由于混凝土的强度质量随天气、配比、工序等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一旦其施工技术质量不达标,将很难补救,进而导致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因此,控制好施工中混凝土工的技术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得提高土建混凝土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和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 赵迎辉,裴亚男.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2,(18).

[2] 曹品云. 关于建筑施工中注浆技术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

第12篇

【关键词】桥梁施工;混凝土;养护技术

1桥梁施工中混凝土的常见问题

1.1混凝土脱水

混凝土适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参数,对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夏季由于气候较为炎热,室外温度较高容易导致混凝土发生脱水现象,大部分南方城市在夏季温度都能达到35℃以上,此时是混凝土问题频繁爆发的季节,在这个季节中必须充分提高对混凝土养护的重视度,保证桥梁混凝土的质量。若混凝土出现严重脱水现象,会导致其中的凝胶体不能正常结晶,其粘着力也随之降低,最终引起各种质量问题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必须保证混凝土温度不超过32℃。

1.2混凝土裂缝

在桥梁混凝土强度未满足施工要求时,水分提前蒸发会很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混凝土裂缝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正常使用寿命。在我国,下级桥梁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必须保持在26℃以内,混凝土蒸发量必须低于0.5kg/m2,一旦超出这一要求就容易产生裂缝。如果混个凝土强度满足施工要求,那么即使水分完全蒸发也不会引起裂缝产生。因此,桥梁养护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应最大程度延长混凝土水分蒸发的时间,必须使混凝土强大满足施工要求之后再进行水分蒸发。

2混凝土养护技术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

2.1自然养护

桥梁施工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方式如下:当气温高于5℃时,桥梁养护人员通过洒水或保湿的方式确保混凝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证充分的湿度,并使混凝土在这一湿度条件下得到自然硬化,逐渐靠近国家针对混凝土提出的标准。在夏季,若桥梁养护人员不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浇筑后很容易出现水分快速增发现象,导致混凝土中的水泥不能正常转化为洁净状态,使粘合力随之降低,最后产生裂缝,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

2.2人工养护

桥梁施工混凝土的人工养护方法指的是通过对混凝土湿度的人工控制,使混凝土满足施工材料要求。混凝土人工养护方式分别由整齐混凝土养护、热水混凝土养护、太阳能混凝土养护三种方式组成。其中最常用的人工养护法为蒸汽混凝土养护法。它主要由四个阶段构成,依次分别为静止阶段、加温阶段、恒温阶段、退热阶段。在桥梁混凝土浇筑工序结束后,至少应在常温状态下放置6小时,纺织混凝土表层出现划痕,此时就是混凝土静止阶段。加温阶段是指将混凝土表层温度提升至养护所需温度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应确保温度上升速度不能过快,避免产生受热不均匀现象,最后导致表层裂纹发生。对于轻薄型混凝土结构来说,每小时上升温度不能多于25℃;对于普通型混凝土来说,每小时上升温度不能多于20℃;对于硬度较高的混凝土来说,每小时上升温度不能多于40℃。恒温阶段指的是混个凝土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此阶段中的混凝土温度必须低于100%相对温度,恒温温度不能超出95℃,并最长持续8小时。在结束混凝土养护工作之后需对其实施降温处理,降温速度也不宜太快,确保每个小时降低10℃。

2.3冬季特殊养护

冬季室外温度通常较低,因此桥梁养护人员应采取铺盖法进行混凝土养护,也就是通过在混凝土表层覆盖防寒材料来实现防冻目的。该覆盖材料的厚度及面积必须经过严谨的计算分析才能得出,并严格按照计算所得结果进行铺设。

3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养护技术的检查

3.1混凝土表层检测

桥梁施工混凝土的外观部分是养护检查工作的核心内容,养护人员必须检查混凝土表层是否发生裂缝、凹洞,混凝土结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旦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养护人员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确保桥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要求。

3.2混凝土强度检测

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混个凝土强度也是养护检查工作的关键内容。养护人员通常是借助检测混凝土抗压能力来推测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强度的检查工作,并在检查的同时做好检查记录。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养护技术也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现阶段,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问题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混凝土湿度对质量的影响,夏季由于高温导致混凝土内部缺水,影响其强度;其次是混凝土裂缝。为了进一步提高桥梁施工混凝土质量,必须按要求保质保量对混凝土进行养护,通过预防手段来减少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参考文献

[1]王立超.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2.